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范文

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精选(九篇)

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

第1篇: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范文

为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国家制定的各项高等学校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现就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1.本意见适用于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招收的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

2.本意见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确定合理标准,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实行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

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必须严格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1)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和管理全校的认定工作。

(2)院(系)成立以分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院(系)领导为组长、院(系)学生辅导员、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等担任成员的认定工作组,负责认定的具体组织和审核工作。

(3)以年级(或专业)为单位,成立以学生辅导员任组长,班主任、学生代表担任成员的认定评议小组,负责认定的民主评议工作。认定评议小组成员中,学生代表人数视年级(或专业)人数合理配置,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不少于年级(或专业)总人数的10%。认定评议小组成立后,其成员名单应在本年级(或专业)范围内公示。

5.合理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财政部门参照本行政区域内各地(市、州)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各地(市、州)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认定标准可设置一般困难、困难和特殊困难等2-3档。

6.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学校应制订严格的认定工作程序,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院(系)认定工作组、年级(或专业)认定评议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认真、负责地共同完成认定工作。

(1)学校应全面、认真部署每个学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学校在向新生寄送录取通知书时,应同时寄送《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详见附件1);在每学年结束之前,应向在校学生发送《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需要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及在校学生要如实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已被所在学校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再次申请认定时,如家庭经济状况无显著变化,可只提交《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详见附件2),不再提交《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2)每学年开学时,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布置启动全校认定工作。认定评议小组组织学生填写《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并负责收集《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3)认定评议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和《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以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对照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确定的认定标准,并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以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认真进行评议,确定本年级(或专业)各档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报院(系)认定工作组进行审核。

认定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时应着重考虑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学生。

(4)院(系)认定工作组要认真审核认定评议小组申报的初步评议结果。如有异议,应在征得认定评议小组意见后予以更正。

(5)院(系)认定工作组审核通过后,要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及档次,以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内公示5个工作日。如师生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本院(系)认定工作组提出质疑。认定工作组应在接到异议材料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对院(系)认定工作组的答复仍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提请复议。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应在接到复议提请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情况属实,应做出调整。

(6)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负责汇总各院(系)审核通过的《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和《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报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

7.学校和院(系)每学年应定期对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资格复查,并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取消资助资格,收回资助资金。情节严重的,学校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学校应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学生如实提供家庭情况,及时告知家庭经济状况显著变化情况。如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发生显著变化,学校应及时做出调整。

8.各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发现问题,坚决纠正。

第2篇: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范文

【关键词】 孤独;疾病;患病代价;费用,医疗;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138-03

最新数据报告显示,儿童孤独症患病率达到6.60‰甚至更高[1-3]。近年来,我国在医院或其他专业机构求助和就诊的孤独症患者明显增多,但其病因不明,目前仍以康复治疗、教育训练为主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孤独症的特殊症状表现对患儿社会功能危害比较大,需要长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治疗,这势必会导致家庭医疗负担逐渐加重,影响到家庭的正常生活。本研究旨在初步了解和掌握孤独症患儿用于就诊及康复治疗等卫生服务的总费用支出,掌握该病的家庭负担状况,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孤独症患儿康复服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06年5月至2008年10月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咨询并接受康复训练的患儿236例(其中90.3%来自黑龙江省不同地区)。上述患儿均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副高职以上的精神科医生或儿科医生诊断,符合美国DSM-IV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以此236例孤独症患儿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孩203例,女孩33例,男、女比例为6.15∶1;城镇179例,农村57例,城、乡比例为3.14∶1。年龄最小1.95岁,最大14.32岁,平均为(5.28±2.34)岁。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自拟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患儿及家庭的一般情况,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经济、文化因素等;②患儿家庭的年经济收入;③进行孤独症就诊及康复治疗的总费用支出情况,包括就诊咨询、评估、康复训练、药物治疗、交通、住宿及其他费用。家庭疾病负担量表(FBS),采用Pai等编制的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amily Burden Scale of Disease, FBS)[4]。该量表主要用来评定患者因病给家庭及成员带来的负担,在国内评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包括6个因子:家庭经济负担、家庭日常活动、家庭休闲娱乐活动、家庭关系、家庭成员躯体健康和家庭成员心理健康。该量表每个条目评分均采用0~2分3级评分。没有负担评0分,中度负担评1分,严重负担评2分。为便于描述和比较,将得分转换成标准分:把各个因子的得分除以本因子的条目数,得到因子分,再计算出所有病例的平均分,然后将每个患者的该因子分与该因子的平均分比较。≥平均分为回答阳性,其所占比例为回答阳性率;

1.2.2 质量控制 参与调查的患儿均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依据美国DSM-IV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且结合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得分情况。问卷填写时,统一培训调查员,向家长详细说明填写要求,承诺保密原则,采用面对面的访谈形式填写问卷,以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

1.2.3 统计分析方法 所有资料统一编号,利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数据双份录入,并利用Visal Foxpro 6.0软件进行双份检核,确保数据准确性。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孤独症患儿家庭的一般情况及医疗费用支出情况 患儿家庭年收入情况见表1。

在所调查的样本中,孤独症患儿家庭平均年治疗费用支出为1.48万元,其中城镇地区家庭平均年支出1.59万元,农村地区平均年支出1.12万元,见表2。城镇患儿年平均治疗费用支出各层次较为均衡,但年支出在(1.0~2.0)万元之间占多数,年支出超过3.0万元的家庭最少。农村患儿年支出多集中在

调查发现,大部分患儿在得到诊断后开始进行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少部分患儿在诊断以后尚没有进行任何治疗。见表3。

患儿就诊及治疗总费用占家庭总收入比例的平均值为76.2%,其中占家庭总收入100%以上达到47例,占22.0%。患儿就诊及治疗总费用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平均为52.2%。孤独症就诊及康复治疗总费用支出内容按构成比例由高到低主要包括康复治疗的费用(51.5%)、交通住宿费用(19.2%)、就诊咨询费用(17.0%)、药物治疗费用(8.3%)、其他(4.0%)。在参与调查的236例患儿中,全部康复治疗费用均为自费支出,占100.0%。

共有230名患儿家长参与了“患儿就诊及治疗对家庭经济是否有影响”的调查,其中认为患儿就诊及治疗对家庭经济有很大影响的为192例(83.5%),认为有一点影响的为31例(13.5%),认为没有影响的7例(3.0%)。

2.2 患儿家庭疾病负担评价(FBS) 见表4。

结果显示,家庭经济负担、家庭日常活动和家庭娱乐活动3个维度平均因子分都大于1, FBS总分的平均值也接近1。家庭疾病负担总分、家庭经济负担、家庭娱乐活动和家庭成员躯体健康4个维度的阳性回答率均高于50%以上。

3 讨论

Leslie等[5]报道,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人均的卫生支出从2000年的每人4 965美元到2004年的每人5 979美元,涨幅为20.4个百分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支出明显高于其他精神疾病,而且一直呈现持续稳定地增长趋势。从本次调查的孤独症患儿家庭的基本情况看,家庭年收入水平主要集中在3.0万元以下(70.3%),农村家庭年均收入在更低层次,50%以上分布在1.0万元以下;但为患儿进行医疗就诊和康复治疗的消费支出达到年平均1.48万元。结合收入情况分析,农村地区只有16.1%的患者年收入高于2.0万元,没有高于3.0万元的情况;但其就诊和治疗的总费用支出在2.0万元以上有23.1%,高于3.0万元的有7.7%;进行康复治疗的农村患者消费支出在2万元以上的占48.4%。在整个家庭经济中,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平均比例为76.2%,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平均为52.2%,甚至有22.0%的支出占收入的100%以上,必然导致动用家庭储蓄或负债情况的出现,同时这几项指标中农村地区所占比例均高于城镇地区,说明农村地区患者面对的是更大的经济压力。在诊断为孤独症后进行药物或者康复治疗的165个家庭中,38.8%的家庭年支出超过2.0万元,17.6%的家庭年支出超过3.0万元(主要是城市患者);反之在没有进行治疗的51例患儿中,农村占41.2%,城市占58.8%。说明没有治疗的患者中农村地区比重较大,这与农村地区孤独症相关的医疗知识了解不足有关,也与其经济情况密不可分。

家庭医学理论认为,成员患病会对家庭产生多方面的冲击,使家庭承受经济、精神等多方面压力。本次针对孤独症患儿的家庭进行疾病负担的统计结果中,在整体负担、家庭经济负担、家庭娱乐活动和家庭成员躯体健康4个维度受到了较大影响,且阳性回答率均超过50.0%。经济负担维度的因子分最高,表明患病所导致的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几乎所有的患儿医疗就诊和康复治疗的总费用均为自费支出,对家庭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无力支付的家庭只能选择放弃治疗或负债支出。有83.5%的家庭主观认为用于康复治疗的支出已经给家庭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综合其他研究和本次调查的实际情况都显示,家长最希望得到的是资金的支持[6]。英国的研究表明,用于支付ASD儿童的总费用估计每年为27亿英镑,而成人每年为250亿英镑[7]。美国研究表明,国家每年为每个患儿估计投入320万美元,对整个孤独症群体的费用为350亿美元[8]。而据了解,目前国内只有几个大型城市和发达地区加大了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但是全国覆盖范围还远远不够。所以,为ASD儿童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9]。此次调查也表明,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孤独症群体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才能有效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让更多孤独症儿童家庭得到帮助。

由于目前存在的康复治疗服务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患儿的需求,与以往的报道相比,各年龄段的孤独症患者逐渐增长的社会消耗也非常惊人[8,10]。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家长为了孩子治疗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辗转于各地求治,导致交通和膳食、住宿费用的增加,家庭娱乐活动减少,甚至家庭成员的躯体健康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将造成新的家庭问题,甚至延伸为社会问题。已经有研究认为,针对孤独症等发育障碍的患儿,了解其家庭经费的支出,造成的收入损失,抚养人的负担等信息是非常重要的[11-12]。随着对孤独症认识水平的提高,孤独症患儿的数量在不断扩大,同时对康复治疗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所有孤独症患儿均需要系统、稳定的治疗和专业化指导。利用有效的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的孤独症患儿康复服务体系,加大对此类患儿的社会扶持力度,才能真正改善目前孤独症患儿家庭的困难,让康复治疗工作做到正规化、系统化,保证其整个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健康安定。

4 参考文献

[1] 陶国泰.儿童少年精神医学.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07-216.

[2] NICHOLAS JS, CARPENTER LA, KING LB, et al.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in preschool-aged children: Prevalence and comparison to a school-aged population. Ann Epidemiol, 2009,19(11):808-814.

[3]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Monitoring (ADDM) Network Surveillance Year 2002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Prevalenc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monitoring network, 14 sites, United States, 2002. MMWR Surveill Summ, 2007,56(1):12-28.

[4]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54-56.

[5] LESLIE DL, MARTIN A. Health care expenditures associated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7,161(4):350-355.

[6] CROEN LA,NAJJAR DV,RAY GT,et al. A comparison of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and costs of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in a large group-model health plan. Pediatrics, 2006,118(4):1 203-1 211.

[7] KNAPP M, ROMEO R, BEECHAM J. Economic cost of autism in the UK. Autism, 2009,13(3):317-336.

[8] GANZ ML. The lifetime distribution of the incremental societal costs of autism.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7,161(4):343-349.

[9] PEELE PB, LAVE JR, KELLEHER KJ. Exclusions and limitations in children's behavioral health care coverage. Psychiatr Serv, 2002,53(5):591-594.

[10]JARBRINK K, KNAPP M. The economic impact of autism in Britain. Autism, 2001,5(1):7-22.

[11]JARBRINK K, FOMBONNE E, KNAPP M. Measuring the parental, service and cost impac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A pilot study. J Autism Dev Disord, 2003,33(4):395-402.

第3篇: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范文

【关键词】 出生缺陷;抑郁;影响因素

随着传染性疾病逐渐被人类控制,出生缺陷逐渐成为婴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出生缺陷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精神负担不容忽视。研究患儿母亲的抑郁情绪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对出生缺陷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今后科学指导育龄妇女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本文根据出生缺陷高发区调查数据,对生育出生缺陷儿的母亲心理压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年8月,以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的部级贫困县吕梁地区中阳、交口、柳林3县为项目现场,选择调查时点0~3岁出生缺陷儿童的母亲作为病例组,在当地就近选择生育正常同龄、同性别儿童的妇女作为对照。对照儿母亲与病例儿母亲年龄相近。共调查454人,其中病例组151人,平均年龄(26?8±4?70)岁;对照组303人,平均年龄(26?6±5?05)岁。

1?2 方法

1?2?1 抑郁状况调查

使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调查,量表共包括20个问题,分别调查20项症状。CES-D按过去1周内出现相应事件或感觉的频度来评定,不足1?d者为没有或基本没有,1~2?d为少有,3~4?d为常有,5~7?d为几乎一直有。16道正向评分题目,依据频度由少到多依次评为3,2,1和0分;4道反向评分题目,频度由少到多依次评为0,1,2和3分;累积各条目得分为总分。总分≤15为无抑郁,16~19为可能有抑郁症状,20~24肯定有抑郁症状,>25为重度抑郁〔1〕。

1?2?2 影响因素调查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母亲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子女性别、生育史等,要求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调查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学和人口学专业研究生担任。发放问卷491份,回收有效问卷454份,回收率92?5%。

1?3 统计分析

采用Visual FoxPro?6?0程序录入,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

2 结 果

2?1 患儿母亲一般情况

出生缺陷儿中,男性108人,占71?5%,女性43人,占28?5%。出生缺陷儿母亲年龄18~25岁、25~29岁、30岁~者分别占37?1%,36?4%,26?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51人,占33?8%,初中75人,占49?7%,高中及以上25人,占16?5%。从职业来看,117人以家务劳动为主,占77?5%,其他34人,占22?5%;家庭经济状况,8?4%自觉经济状况较好,38?5%的人觉得大致够用,而53?1%的人感到家庭经济困难。

2?2 研究对象CES-D得分以及抑郁检出率(表1) 表1研究对象抑郁症状评分分布(略)

总CES-D量表评分均值为(17?1±8?52)分,其中病例组均分(18?4±8?49)分,对照组均分(16?4±8?46)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无抑郁的比例低于对照组,重度抑郁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2?3 单因素分析

选取问卷中反映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身体健康状况、居住周围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子女性别及健康状况等16个变量,依次进行χ2检验,发现妇女文化程度、身体健康自评、是否经常串门、住房附近有无化工厂、家里有无单独厨房、家庭经济状况自评、家里是否欠债、幸福度、子女是否出生缺陷等与抑郁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妇女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是否经常参加锻炼、家庭人口数、子女性别及是否经常生病等与抑郁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略)

2?4 多因素分析

以CES-D量表20项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显著的变量纳入线性回归方程,最终健康自评、幸福感、家庭经济状况自评、住房附近有无炼焦厂/化工厂、家里有无单独的厨房、家里是否欠债等6个因素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本次调查出生缺陷儿母亲均分高于正常对照儿童母亲均分,也高于张明园等对上海2个工厂工人〔2〕及梁执群等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3〕。生育出生缺陷儿是造成育龄妇女抑郁的危险因素。作为生产、养育儿童的直接经历者,出生缺陷儿母亲的抑郁症状严重,与国内外报道一致〔4-6〕,并且出生缺陷造成育龄妇女的重度抑郁比例更高。在多元线性回归中,是否生育出生缺陷儿对于母亲的抑郁情绪影响不显著,可能因为该调查人群是一个抑郁程度比较高的人群,同质性强,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出生缺陷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以往研究发现,环境污染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对于是否生育出生缺陷患儿影响显著;所以是否生育出生缺陷患儿对母亲的抑郁精神状况影响不显著,可能部分原因是因为环境污染、家庭经济状况作用的屏蔽。家庭经济状况对抑郁症状有显著影响,没有经济来源或者经济条件差,抑郁检出率高〔7,8〕。农村妇女受经济困扰较多,经常要面对消费和经济的困窘,在家庭中又处于弱势角色,因而自卑、苦恼、抑郁〔9〕。对于生育出生缺陷儿的妇女,一方面患儿的治疗、康复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同时忧虑子女的健康和成长,亦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因而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自责、烦恼、恐惧等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8-29.

〔2〕张明园,任福民,樊彬,等.正常人群中的抑郁症状的调查和CES-D的应用[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7,20(2):67.

〔3〕梁执群,刘续红,卢莉,等.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相关与逐步回归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1999,15(9):850.

〔4〕Dytrych Z,Tyl J,Schuller V,et al.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in families with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defects[J].Cas Lek Cesk,1990,l29(22):678-682.

〔5〕李维文,景先明.唇腭裂患儿父母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2,16(3):174-177.

〔6〕梁晓虎,李丽,杜瑞京,等.出生缺陷产母应激心理生理影响的观察研究[J].中国优生优育,2000,11(1):15-16.

〔7〕李迎春,胡传来,陶兴永,等.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4):398-399.

第4篇: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范文

关键词:家庭困难;甄别;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5)05-0095-03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切实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措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甄别和认定则是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首要和基础环节,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责任重,时间紧,其结果直接关系到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地贷款等相关资助的评定。因此,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甄别方法成为许多高校开展工作的重点及难点,探索其精细化的甄别方法不容忽视。

一、家庭困难生甄别的必要性

1.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基础和首要环节。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是学生资助的首要环节,其结果直接关乎到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有效落实。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方面高校贫困生的数量逐年攀升,另一方面国家各项资助的无偿性决定了高校贫困生的申请者需求多,而贫困资助名额有限,加上贫困生认定工作时间紧张,通常要求在开学1-2周内完成,亦加大了贫困生认定的困难。因此,如何从大量贫困申请者中甄别“真假”困难生显得极其重要,亦是一项基础工作。

2.有利于营造和谐、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良好的班级氛围对班集体管理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调动班委和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目的。笔者认为,困难生认定工作涉及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以辅导员、班委、学生代表为核心的班级评议小组能否做实这项工作,在开学伊始,通过这项重要工作营造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使同学心悦诚服,对辅导员和班委工作充满信任,充分配合。那末,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各项工作的开展必将事半功倍,班集体的凝聚力亦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

3.推动国家教育公平重大战略的关键途径。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诚然,近年来国家在义务教育的普及、入学机会的平等、统筹城乡教育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决心整改。但是,两会调查显示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话题中仍有教育公平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那末,在高等教育中促进入学机会的平等,使所有经过高考选拔的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原因辍学,避免读书深造的后顾之忧便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如何使国家的这项重大措施落到真正贫困者的身上,推进教育公平,家庭经济困难生准确甄别工作是关键。

二、家庭困难生甄别的主要内容

1.甄别标准。甄别标准直接涉及到申请者能否纳入国家贫困生库,享受国家资助的重要一环。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指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这个界定仅从定性的角度描述了家庭经济困难的标准,操作性不强。目前,不少高校的参照体系是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学习生活及德育表现。以上认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申请者的实际情况,由于《家庭情况调查表》的真实性无从考究、学校生活及德育表现鉴定过于主观化,致使甄别结果有可能会使不善言谈且低调的家庭困难生排除在外。因此,笔者认为高校需根据国家的资助政策和法律,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在全面考量的基础上出台家庭困难生认定的具体标准,才有利于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统一标准。

2.甄别等级。目前,各高校普遍按照教育部的指导意见,根据学生家庭的困难程度分为特殊困难、困难和一般困难。在实际的认定过程中,由于国家奖助学金名额一般小于贫困生名额,助学金的评定存在降级和少部分一般困难生不能享受助学金等情况。因此,即便是同一等级的贫困生在甄别的过程中亦要进行排序。那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甄别等级如何划分呢?西南大学的阳义健等人提出细化认定指标体系,将家庭因素、学习因素、德育表现、生活节俭程度、有无特殊性重大事件等综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细分为四个贫困等级程序[1]。概而述之,在贫困等级甄别过程中需谨慎,绝不能仅凭评定小组的票数高低和辅导员个人主观意志,严格等级划分体系,根据划分体系进行贫困生等级的鉴定。

3.再甄别。贫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目前高校家庭困难生的甄别与鉴定虽是每年一次,由于《高等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可重复使用,甄别评议小组成员组成相对固定,因此鉴定结果容易受固定化思维和个人主观意志的影响,以致结果有失偏颇。在实际的认定结果中,家庭经济困难生每年的变化不大。事实上,每个班的特殊困难生(长期贫困者)是少数几个,其他困难的同学多为相对贫困,如何从这些相对贫困者筛选出当年最需要的同学是关键。因此,应加强每年的再甄别这一程序,特别是大二学年。大一开学伊始,由于彼此的熟悉程度不够加上鉴别工作的紧迫性,鉴别结果公正性有待考证,要通过再甄别这一过程及时发现家庭有重大变故或家庭有所改善的同学,及时更新贫困库,确保甄别工作的时效性。

三、家庭困难生甄别的方法探索

1.全面与个别相结合。家庭困难生的甄别对象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并不仅仅是自愿申请者。因此,评议工作小组负责人首先要通过新生个人高中档案、深入课堂、宿舍和学生的生活等途径全面把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其次,学生辅导员在开学伊始要牢牢抓住入学教育这个渠道向全体学生宣传和解读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让班级每个同学明晰申请条件,把握评选流程,做到诚实守信,互相理解,公平公正。最后,对于贫困认定的申请者应做为班级重点关注对象,通过细致的调查、谈话、电话甚至家访等多渠道有针对性的个别了解家庭具体情况,为贫困生的甄别和筛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和有力依据,同时结合全班的家庭情况,注意查漏补缺,坚决剔除“伪贫困者”,把贫困生申请者定位和引导到真正需要补助的同学[2]。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据笔者了解,目前各高校家庭困难生甄别指标多以定性为主,此种方法固然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等优点,但不可否认的是评定结果难以使人信服,可能存在偏差等问题。因此,部分学者和高校正尝试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高校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见表1)

上表大致反映了贫困生甄别所要考虑的因素、权重及具体实施办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此表只是参考相关研究设计提供一个方法论,具体指标和权重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3]。总而言之,贫困生的甄别方法不能简单化,随意化和绝对定性化,评议小组在贫困生的甄别过程中要细化指标,根据指标量化打分,而不是仅凭个人主观肆意投票草草决定。

3.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在实际的甄别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么一个规律:一般一个班只有少数家庭长期处于贫困的状态,其它家庭的贫困是相对且变化的。因此,在评定过程当中,一是要完善贫困生申请者各项静态材料:除《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和《高校贫困认定申请表》两项必要材料外,亦可让学生提供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户口本、家庭收入证明、低保证明、下岗证明等其它辅助证明材料,这样可避免和减少“伪贫困生”的产生。二是要建立健全贫困生档案动态管理机制。赵炳起就贫困的动态性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由于贫困随着时间、空间及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要以动态完善原则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区分长期贫困与暂时贫困、区域贫困与个体贫困等类型[4]。概而述之,贫困生认定小组成员和辅导员要深入宿舍、深入食堂、深入家庭调查和跟踪学生家庭的贫困情况、衣食住行及助学金使用情况,建立以静制动,以动辅静,动静结合的甄别与鉴定方法。

4.完善程序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加强家庭困难学生认定的规范管理,家庭经济情况调查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到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成效。通过深入学生家庭所在村委或社区做好调查工作,确保学生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实可靠。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认定的工作程序,采取包含家庭经济情况调查――个人申请――班级民主评议――院系审核等多项环节的工作程序,对认定工作程序认真把关,确保每个环节公平公正,对贫困生做到精准识别,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培育学生诚信的优良品德,避免出现自卑、弄虚作假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5.建立经济困难学生预警系统。通过学生在学校使用校园一卡通用餐、消费的情况,从大量消费数据中去发现这样的学生――他们虽然家庭经济困难,但是不愿意让老师和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他们不向学校提出困难认定的申请,在生活中也尽量不把自己的困难表现出来,学校和老师无法发现他们的困难,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应有的学校资助,生活非常困难,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通过学生在校园消费情况的数据分析,更好地“认定”贫困生。

高校经济困难生的甄别是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一项关键工作,只有这项工作的细致、到位的开展,积极、稳妥、科学地推进精准识别,做到应助的一个不能少,不应助的一个不能有,各项资助对象评选问题亦会迎刃而解,才能为资助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故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建立健全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精细化甄别方法,推进精准资助,确保高校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为促进国家教育公平和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阳义健.高校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1(19):78-79.

[2] 王麓雅,鲁良.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甄别[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6,7(4):254.

第5篇: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范文

关键词: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认定工作 五项原则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相关理论和资助政策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社会贫困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贫困”程度的界定应当以社会贫困程度的界定为基本依据。由于“贫困”的定义受到一国国情、文化背景、社会发展程度及社会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贫困”是一个具有发展性、历史性和地域性的概念。从经济学角度看,贫困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和其合法收入无法维持其基本生存的一种状态。从社会学角度看,贫困是机会和能力的剥夺,即贫困者无法享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其经济收入和个人发展、享受的权力被社会剥夺。我国教育部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的有关文件中将之解释为“在国家招收的普通本科生、专科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支付教育费用困难,或无力支付教育费用的学生”[1]。在这个前提下,许多高校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划分为若干等次。一般的划分等次是按照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由低到高将家庭经济学生划分为“一般困难学生”、“困难学生”和“特殊困难学生”。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一)一般困难。

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父母亲有一方因下岗(失业)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2.父母亲有一方因残疾而丧失部分劳动能力,或家庭成员因患重大疾病需支付大额医疗费用而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

3.家庭成员中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子女正在接受全日制非义务教育而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4.因突发性变故或遭遇不可抗力及自然灾害导致家庭财产重大损失的。

5.父母亲有一方亡故或父母亲离异而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

6.其他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

(二)困难。

指有以下情况之一者:

1.父母亲双方均下岗(失业)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2.父母亲双方均残疾而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或一方长期患病需支付大额医疗费用而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

3.学生家庭所在地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性灾害而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4.家庭经济收入明显低于家庭所在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

5.其他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

(三)特殊困难。

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父母亲双亡的学生。

2.父母亲双方均丧失劳动能力或父母亲一方长期患重大疾病(如癌症、白血病、尿毒症等)需支付大额医疗费用的。

3.家庭享受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4.其他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应遵循的五项原则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工作原则、工作组织、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和再认定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其中“意见”和“方法”的主要规定可概括为五原则。

(一)信息公开的原则。

国家资助政策公开,让全体大学生充分了解资助政策体系;高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方法和程序公开;高校工作组织和评议人员名单公开;被资助大学生名单及其资助金额公开。

(二)家庭所在地出具证明的原则。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首先要得到学生所在地乡镇或街道的认可,认定其家庭家庭经济困难,并出具书面证明。

(三)群众评议的原则。

由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认定评议小组,负责认定的民主评议工作,提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名单,报审。

(四)再认定原则。

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名单实时动态管理;二是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要慎重把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准确性,切实掌握学生的消费水平,认真做好新年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新认定工作。

(五)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应该对全体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心理教育和励志教育。教育学生:家庭较富裕的不要申请;家庭困难的要勇于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励志成才[2]。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困难

尽管各级政府和高校都已经就如何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给予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实施细则,然而进入操作层面,却面临众多困难。

(一)学生家庭收入信息及其可支付信息难以核实。

面对《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提供的家庭收入信息和影响支付学生费用费用的信息,某些数据是不可靠的,原因可能是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提供的信息难以核实;某些学生未能准确上报自己家庭经济情况。

(二)学生家庭所在地提供的“贫困证明”的困难程度难以确认。

既然难以从《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断定学生是否难以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是否可以依靠“贫困证明”断定呢?答案显然不是一定的。事实上,工作不可能如此简单――仅凭一纸证明,不可能把全部工作交给学生家乡。即使“贫困证明”全部可信,也要分出轻重缓急,这是比较困难的。

(三)学生消费情况难以掌握。

既然《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贫困证明”仅供参考,就必须补以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表,对《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贫困证明”加以验证。消费情况信息,对于新生是没有的,对于老生也是难以掌握的。某些高校可以统计校园卡食堂就餐消费情况,但这不够,辅导员和班主任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耐用品消费、日常衣着消费和日常娱乐消费等。

(四)学生家庭的资产难以确切了解。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学生家庭的资产情况,如住房情况,是否有机动车,以及是否有空调等,是主要佐证。《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可设计栏目,但所填写的内容也是难以核实的[2]。

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及管理方法的改进措施

(一)做好国家助学金工作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工作。

在新生入学之际将家庭经济困难这一概念作出明确的界定。同时,在新生入学时就开始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因为刚入学时学生反映的家庭经济状况比后期得到的相关信息要真实得多。国家助学金工作人员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基础性工作,这样才能把国家助学工作落到实处。

(二)照顾地区差异,灵活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并不平衡,因此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不能使用一个标准。也就是说,可以将所有的学生统一评比,优先考虑偏远及贫困地区的学生,相同条件下,偏远及贫困地区的学生尽量提高一个等级。

(三)资料审核与个人访谈相结合,努力确保公平公正。

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证方法与程序,逐步促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多样化。资料审查只是对学生提交资料的筛选,因为假证明太多,材料只能作为一方面进行考察,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话,因为很多信息并不能靠一张调查表获得。此外,对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证工作的评议小组成员还要进行必要的相关培训,使得他们具有完成工作的能力;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证工作时可以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处理,比如综合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单单是看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从各个方面入手,处理相关信息。

(四)认真调查学生家庭情况,确保信息详细真实。

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证时要大量收集申报家庭及困难学生的一些相关信息,在学生出示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的真实性上做好审查工作,必要的时候还可采取家访的方式。从政策层面出发,尽量取得地方主管部门的配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审核,地方主管部门比高校更有发言权,因此,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才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重要凭证。所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情况证明的审核应该从源头抓起。其实,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让地方民政部门出具证明的成本提高。更有效的手段是需要国家采取相关严格的措施,要求相关部门在出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时要认真把关,不能凭关系随便办理,对于那些的经办人一经发现要严惩不贷。

(五)建立动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

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在此过程中学生个人信息还要及时进行更新,有些学生刚进入大学时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需要资助,但是在以后的一年或者是几年后其家庭经济状况明显好转,不再需要相关的经济资助,那么这样的资助机会就可以留给其他需要资助的学生。相反,有些学生在刚进入学校时家庭经济状况良好,但是在就读期间其家庭经济状况有一般转变为困难,那么我们就可以重新考虑其家庭经济困难的认定。要做到经常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便更好地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与此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应该实行动态管理,简言之就是取消“一定终身制的做法”。这样不仅可以给家庭遇到突发事故的学生享受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待遇的机会,而且可以把那种家庭经济情况好转的学生移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库,更可以及时把那些“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剔除。具体做法是,每年或每学期可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学生在校期间的消费水平和同学的民主评议的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是否保留和家庭经济困难等级进行适度调整,主要可分为提高档次、降低档次和撤销档次三种情况。

(六)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由于各种原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无法做到万无一失,每年总会有“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混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队伍。因此,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后期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认定工作,真正做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公平、公正、公开”。具体做法是建立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处罚力度。在国家助学金发放以后,教师要通过回访、座谈、学生监督检举等多种形式对助学金的使用进行监督。一旦发现有用助学金进行奢侈消费的必须严格处罚,不仅要追回已经领取的助学金,还要对其进行违规处罚。另一方面,这种行为和学生作弊行为有相似之处,可以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更多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期管理工作不能只靠教师在办公室完成,不管采取哪一种方法都离不开班级学生的参与及配合,教师应深入学生群体获得第一手资料[3]。

(七)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从思想上杜绝不诚信的行为发生。

诚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公众讨论的一个焦点,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举足轻重。然而,要做好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首先要改变传统教育中重智轻德的现象,提高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应有的地位,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智教育体系,努力宣传教育德育的重要性,力争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另外,在开展诚信教育的同时,不仅要注意教育方法的多样化,还要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利用各种载体及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组织学生实践,在实践中体验诚信带来的快乐。

(八)高校老师要注重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问题逐渐演变成一个热点问题,而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事件越来越多,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证在某种程度上会给困难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虽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解决了物质上的问题,但同时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问题,甚至会有某种程度上的自卑,这些都是潜在的需要我们重视的问题。高校老师要经常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交流,鼓励他们自立自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困难学生”这个称谓,把重心放在学习生活方面,用健康的心态接受美好的大学生活[4]。

五、结语

为了更好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可以组建一支专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队伍,这支队伍可以由老师组成,也可以由学生组成。老师组成的队伍可以以一种长者的身份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勉励与关怀,而由学生组成的队伍,则可以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同龄人的生活圈中增进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信,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地合理使用资助金,杜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学生铺张浪费、随意花销资助金。高校中某些学生在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后养成依赖助学金的坏习惯;某些学生不能很好地使用助学金,用原本来完成学业的资金办一些完全不必要的事情。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落实,这项工作关系到千万个家庭,也关系到学校与教育的使命,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未来。希望本文能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余华平,郭梅.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55-157.

[2]胡全仑,宋亚飞.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规定与实践[J].教书育人,2011(5):30-31.

[3]王小健.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71-72.

第6篇: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范文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策;高校;评定

一、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内容

大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定办法的满意程度以及看法。

其中包括:对现行评议制度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议办法的满意程度、符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资格的条件、资助过程存在的问题、资助政策的优化路径等。

(二)调查对象及样本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各班级学生共计139人,其中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三)调查方式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院相关经济困难学生QQ群中随机抽取学生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客观收集材料,进行随机采访并记录。

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校食堂等人流密集地发放问卷,进行实地采访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Q1: 您是否了解自己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和管理体系?

Q2: 你认为你所在班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过程公开吗?

Q3: 您认为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的开具是难事吗?

Q4:您觉得学院贫困资助项目做的最好的两项是?(多选)

Q5:您认为自己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和管理体系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调查结果总结与分析

根据以上的调查报告的内容,经过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内容,帮助我们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目前状态。

1.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们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和管理体系,极少存在不关注的问题。但是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了解。并且学生了解资助政策的途径比较少。存在一些符合条件的学生因为没有了解资助政策而错过资格认定的情况。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环节受主观影响较大。在资格认定过程中,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很多的班级召开民主评议会,存在一些学生私下拉票、虚假陈述家庭经济的情况。由于评定时间一般定在上学年的学期初,大一班级同学和老师互相不了解,这时候进行评定意义不大。

3.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的证明材料容易获得。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需提交的《家庭情况调查表》是由学生所在地的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盖章认定的。容易存在不核实信息就盖章,导致提供的信息真实度不高甚至提供虚假信息等情况。

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缺乏动态的调整,很多学生在大一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后,在新的学年中不用提交新的J定材料,一些家庭经济好转的学生继续得到资助。而此前没有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此后确有需要认定的却因为班级名额有限等原因不能得到资助,导致资源错位,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建议及应对措施

(一)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并完善信息

定期及时的更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掌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要不定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审查管理,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根据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资助力度。

(二)通过有偿资助与无偿资助相结合,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方式

之所以有很多不符合条件的学生想要争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个资格,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高校的资助大部分都是无偿的。为了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效率,可以将有偿资助和无偿资助相结合。例如,本学年获得助学金后,需要完成一定量的有偿工作或者义务劳动才可以继续申请下一学年助学金等。再比如优先认定需要进行生源地贷款的学生。通过附加条件来剔除那些想要“不劳而获”的“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三)加强学生诚信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有很多的作用。一些学生就是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为了得到一点金钱的利益和真正有需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争夺资源。学校可以加强诚信教育、品德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学生诚信档案资料,将家庭经济困难资格认定纳入到诚信档案中,一旦在申请资料中出现与学生真实情况不符合的地方,立即查证。如有虚假、舞弊行为,立即记录在诚信档案,并与评优评奖挂钩。使得造假成本和风险增大,使学生在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时考虑后果,实事求是的填写资料进行上报,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指导:马林东)

参考文献: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研究综述[J].张博,孔难难.思想理论教育.2013(23)

第7篇: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范文

(平阴县东阿中心卫生院,山东 平阴,250401)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新的健康观的提出,人们追求健康的自我保健活动正遍及全球,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强。人们出于预防保健和治疗的目的,在家中储备一些能够用于家庭救急、处理小伤病或缓解疾病症状的药物。对于家庭常用药品,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深入了解当地家庭常用药品的情况。对调查的结果通过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了解当地家庭的常用药物储备情况。

【关键词】 家庭常用药品;储备情况1 调查对象、方法及过程

本次调查于2011年7月10日至30日,一共历时二十天,在平阴县东阿镇和另外两个乡镇(李沟和洪范)这三个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乡镇发放《家庭常用药品调查表》。接受调查者为平阴县东阿、洪范、李沟三乡镇及行政村的当地居民,包括农民、个体户、无业居民、乡镇工作人员等。在调查样本中,学历主要是小学以下(30.49%)、初中(36.36%)、高中/中专(22.55%)及大学专科及以上(10.60%)。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发放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共500份,回收494份,回收率98.8%。2 数据分析2.1 对家庭常用药品的重视程度 在家庭常用药品储存习惯的调查中,家庭备有常用药的比例依次是:东阿镇51.00%,洪范镇50.25%,李沟乡56.00%,看得出现如今的农村大部分家庭都有储存常用药的习惯;而在家庭常备药重要性调查中,三个地区的居民认为家庭常用药重要的比例分别为76.00%,68.68%,70.73%,以上两组调查数据表明,人们普遍认为家里常备一些药品是比较重要的。在文化程度高低与对家庭常备药品的认知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文化程度较高者对家庭常备药的认知情况好于文化程度较低者。2.2 对家庭常用药品和医院的选择 在对遇到生活中的一些小病(如感冒、皮肤过敏等),东阿和洪范两个地方的选择中比较平均,而李沟由于交通,经济等问题,趋于服用家庭常备药或者视情况而定。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则就医、买药等会更加方便,而经济不发达、交通不方便的地方,反而更需要自己存储常用药品。2.3 常用药品的种类 对常用药如皮肤用药、儿童感冒药、眼睛用药、成人感冒药、消炎药、肠胃药、外伤用药的统计,三个地区汇总后的比例分别为12.77%,17.97%,3.39%,23.56%,16.37%,10.78%,7.18%,可以发现感冒药居多,然后依次是是消炎药、皮肤用药、胃肠药、外伤用药,眼睛用药最少。由此发现,常备药都较常用,但不是很齐全。当然,这也跟使用频率、功效以及重要程度会有一定关系。2.4 购买常用药品的地点和方式 调查数据显示,东阿镇的居民较多地选择正规的药店超市买常用药品,而李沟乡的居民的偏多于医院及诊所。这表明:作为中心镇的东阿的人们掌握较多的医疗知识,在碰到生活中的小病,更有自信自己去选择一些常用药,而相对偏僻的李沟乡的居民的则较多依赖于医生的帮助。2.5 对网上购药的看法 由于在我国农村网络信息还没有普及,生活中人们接触和使用网络的机会较少。这三个地区的人们对网上购药认同感较低,基本没有人在网上买过药或者想尝试网上购药。国家药监局2005年9月29日以国食药监市[2005]480号印发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后,从政策层面为药品的销售提供了一种新的经营模式―――网络销售。这说明了在一个有好的监管、好的市场环境的基础上,我国在网上购药这片领域上的前景是值得我们期待的。2.6 对家庭常用药品过期问题的认知情况 调查发现对过期药品的认知情况,东阿镇的居民要好于洪范镇,李沟乡最差,大部分居民不知道如何处理过期的储备药品。这就要求医生处方习惯的改变和患者购药行为习惯的改变。药品生产企业应为药品包装“瘦身”,引进小包装药品,以方便消费者按需购药、医院按需开药,使公众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药品,合理储存药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宣传力度让老百姓了解更多的药品知识。3 讨论3.1 提高人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加强老百性的自我保健意识。3.2 加大政府医疗卫生方面的财政投入,做好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醒村民一些家庭常用药品储存及用法的注意事项。3.3 加强家庭常用药品安全使用的教育。参考文献[1]洪倩.城市居民家庭常用自备药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2]李明.欧美七国家庭储备药品的调查[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5年02期[3]何磊,赵洋,赖晓青.建立健全国家应急药品储备体系的探讨[J].中国处方药,2008年02期[4]余兴群.医院药品优化储备方案探讨[J].中国药房,2007年04期[5]高莉丽.桂林市郊区农村家庭储备药情况调查分析[J].华夏医学,2006年10期[6]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7]靳婷,高军.药店回收过期药暗藏百姓用药危害.首都医药

第8篇: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范文

[关键词] 血吸虫病;社会行为;疾病传播

[中图分类号] R38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a)-0129-03

血吸虫病是一种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1]。预防、控制或消灭血吸虫病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教育背景、生产生活方式、一般卫生建设等诸多社会行为因素的制约。某县是四川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县之一,在2007年完成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任务后,按照《某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工作规划(2010-2015年)》的要求,一直致力于2015年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本研究在该县血吸虫病流行村开展农村居民职业与文化程度、经济来源与收入水平、生产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和感染情况等情况调查,以期了解这些社会行为因素在当地血吸虫病传播中的可能影响,为该县实现传播阻断制定更为有效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策略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某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全县总人口12.01万人,农业人口8.93万人,占74.36%;非农业人口3.08万人,占25.64%。该县辖5镇4乡,40个行政村中有36个村为血吸虫病流行村,受血吸虫病威胁的人口数近10万人。疫区历史累计血吸虫病患者42 002例,其中晚期血吸虫患者417例,历史累计病牛数20 503头,历史钉螺面积954万m2。多年治理后,目前该县疫区人群感染率已控制在1.0%以内,无病牛感染,钉螺面积下降到52万m2。

1.2 抽样方法

该疫区按照综合疫情程度的不同,36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可划分为重、中、轻3种,分层随机各抽取出1个村,3个村的所有农村居民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

1.3 问卷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为2012年8月。调查前均对调查员统一培训,采用入户调查方式,使用统一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主要经济来源与家庭经济年收入、居民生产生活方式、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等。

1.4感染情况调查

采集调查对象外周血耳垂血,采用ELISA试验进行血吸虫抗体检测,阳性者全部用Kato-Katz法(1粪3检)做病原学检查,以了解人群感染率。

1.5 统计学方法

收集所有问卷调查信息和血检结果,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0份,回收2930份,有效2915份,有效回收率为97.17%。其中,男1471名(50.46%),女1444名(49.54%);常住人口2906名(99.69%),外来人口9名(0.31%);年龄最小5岁,最大84岁,5~

2.2 家庭经济状况与生产生活方式

2.2.1 主要经济来源和家庭经济年收入 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仅依靠农业的有1632人次(55.99%),既依靠农业又外出打工的595人次(20.41%),依靠农业和畜牧的223人次(20.41%),仅依靠外出打工的205人次(7.03%),依靠农业、畜牧和外出打工的191人(6.55%)。自述家庭经济年收入在5000元及以上者1025人次(35.16%),5000元以下者1890人次(64.84%)。

2.2.2 生产、生活方式 ①主要经济作物前3位的是水稻(62.31%)、混合(28.30%)、水稻旱粮(5.04%);②家庭拥有的水田面积多在0.1~3亩(91.03%);③采用的耕作方式依次为机耕(75.10%)、人耕(23.79%)、机耕并人耕(0.59%)、牛耕(0.52%),不同家庭收入者耕作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60,P < 0.01);④主要耕地的施肥方式依次为化肥(91.15%)、其他(5.09%)、化肥与新鲜粪便施肥并用(1.95%)、新鲜粪便施肥(1.81%),不同家庭收入者施肥方式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55.757,P < 0.01);⑤居民生活饮用水依次为自来水(97.87%)、沟塘水(1.78%)、井水(0.35%),不同家庭收入居民生活饮用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3,P > 0.05);⑥所有家庭均未修建三格式无害化厕所,99.76%调查对象拥有室内简易或冲水式厕所,8.20%拥有露天厕所,16.26%建有沼气池, 不同家庭收入居民修建沼气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8,P > 0.05)。见表1。

2.3 健康教育

被调查人群中2772人(95.09%)知晓一般血吸虫病防治知识,143人(4.91%)不知晓。在知晓的人群中,主要通过一个途径获取知识的有1017人(36.69%),其中通过传单或警示牌占37.36%,宣传画占23.01%,广播占21.73%;主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有1755人(63.31%),其中,通过传单或警示牌、专栏板报、宣传画的有447人(25.47%),广播、传单或警示牌、专栏板报的有342人(25.47%),广播、传单或警示牌的有138人(7.86%)。不同年龄段和文化程度居民对血吸虫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其中,5~

表2 人群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

2.6 感染情况调查

本次参加问卷调查的2915名对象进行血清学检测2911名,参与度为99.86%。血检阳性者80名全部进行粪检,粪检参与度100%,粪检阳性率为0%,人群感染率为0%。

3 讨论

3.1 农村居民的职业、经济状况和生产生活方式是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因素

本次调查中,疫区居民职业主要以农民为主(82.33%),生产生活多依赖农业经济,农业结构单一[2],水稻(62.31%)、混合(28.30%)、水稻旱粮(5.04%)为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这与该县是传统农业经济县相符合。当地农民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常会因灌溉、耕种、除草等生产需要接触到河沟水。在疫区,接触疫水是感染血吸虫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接触机会越多,感染机会也越多[4]。

研究表明,血吸虫病易发生在人均收入低、家庭住房结构差、没有接通自来水等人群中[5-6]。本次调查对象中自述家庭经济年收入在5000元及以上者占35.16%,5000元以下者占64.84%,低于2011年该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899元,整体自我评价家庭经济水平不高。2004年以来按照当地血防综合治理项目的要求,该县实施以机耕代牛耕的防治措施。本次调查显示,除机耕(75.10%)外,仍有农民采用人耕(23.79%)和牛耕(0.52%),其中自述家庭经济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人群中人耕、牛耕比例为22.22%、0.58%;5000元及以上者人耕、牛耕比例为25.66%、0.39%。可见一方面部分当地农民固守传统的农业耕种模式,另一方面购置农机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受经济条件限制。在疫区,人耕可使人体接触到血吸虫尾蚴的机会大为增加;牛耕的家畜是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是血吸虫病防治的关键[7]。在施肥方式和粪便处理方面,化肥与新鲜粪便施肥并用、新鲜粪便施肥比例各为1.95%、1.81%,其中,自述家庭经济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者使用新鲜粪便施肥的为2.06%,5000元及以上者为1.27%;所有调查对象的家庭均无三格式无害化厕所,使用室内简易或冲水式厕所为99.76%,普及沼气池的比例为16.26%,提示当地粪便的无害化管理现状还需进一步推进。疫区人畜粪便既是广泛使用的有机肥料,也是散布包括血吸虫虫卵等病原体在内的主要污染物,新鲜粪便由于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就直接在农田施肥,将会导致血吸虫虫卵扩散的可能性,使居民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疫水而感染[8]。生活饮用水方面有1.78%的人群饮用未经消毒的沟塘水,在疫区这种生活习惯对人体健康将带来极大的潜在危险性。

3.2 外出务工人员对劳务输入地血吸虫病传染源输入具有潜在影响性

在某县疫区,人口的流动具有较为明显的单向性,主要为输出型。该次对3个抽样村的调查显示,抽样人口中常住人口占99.69%,外来人口仅占0.31%。由于当地经济相对滞后,有33.99%调查对象的家庭以外出打工来增加经济收入,而来自疫区的务工人员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不容小视,将可能随着人口资源的流动给劳务输入地带来血吸虫病传染源输入的潜在危险性[9-10],造成疫情播散的可能。

3.3 较高的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清学检测参与度有利于血吸虫病传播的控制

由于某县血吸虫病的治理经历了50多年历史,多年的血防工作积淀和宣传,使得当地农村居民对血吸虫病一般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较高,表现出知晓率随受教育程度的增高而增高的特点。本次调查人群的血吸虫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5.09%,达到《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中规定的2015年流行区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95%的要求。而且调查对象能积极配合血防部门进行血清学检测,本次血清学检测参与度为99.86%,血检阳性者全部进行粪检。农村居民对一般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普遍了解和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是有效预防血吸虫病的基础,将有利于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发挥正效应作用。当然,也应注意到,文盲、学前儿童、5~

综上所述,加快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有序推进城镇化建设,改善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疫情监测,有针对性开展特殊人群健康宣传教育等将是有效防控血吸虫病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汪永清,尹成杰.血吸虫病防治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5.

[2] 褚洪明.发展农业经济与控制血吸虫病的思考[J].四川畜牧兽医,2003, 30(1):153.

[3] 李雍龙,管晓虹.人体寄生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12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血吸虫病防治手册[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3.

[5] 张慧娟,朱蓉,吴成果,等.三峡库区人群社会行为因素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z1):141.

[6] 林丹丹,张绍基,刘跃民,等.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与社会经济因素关系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7,10(5):103-106.

[7] 郝阳,郑浩,朱蓉,等.2009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0,22(6):521-528.

[8] 江泓蝶,谭丽,高江曼,等.湖北省引江济汉工程区移民血吸虫病认知情况及其相关行为调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2010,22(2):176-178.

[9] 黄少玉,林荣幸,张启明,等.广东省流动人口血吸虫病分布与潜在传播危险因素[J].中国共患病学报,2009,25(2):194-197.

第9篇: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范文

关键词:经济困难大学生 心理状况 调查

1 调研对象与方法

1.1 调研对象及时间

本次调研对象为重庆师范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12年底该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782人,占到学生总人数的43.2%,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1478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调研时间从2013年3月到2013年7月,以学校资助中心数据库随机抽样的方式对10782名家庭困难大学生中的300名困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85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5%,其中大一贫困生80人,大二贫困生69人,大三贫困生71人,大四贫困生65人。

1.2 调研方法

调研小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等方式进行,通过学生填写国际通行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方法,采用1~5分的5级评分制标准,对各年级贫困学生的问卷进行分析。本测验主要由90个自我评定项目组成,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九个因子。

2 调研结果与分析

调研小组对调查数据进行SPSS统计分析,得出下列分析表格。

表1列出了1~4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九个因子的得分情况与标准差的对比,以作出最终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四个年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的主要差异表现在“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偏执”四个因子上。另外在“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上,四个年级家庭困难学生的水平持平;在“恐怖”、“躯体化”、“抑郁”等四个因子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根据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很多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面对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落差。二是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相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产生种种心理障碍。

升入大二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敌对”心理会逐渐降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经过了一个学年的相处后,渐渐了解了各个方面的情况,敌对心理得到了缓解与减轻。但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仍然会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困扰。而大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则处在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大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虽已处于一个成熟的阶段,但面临着就业、择业问题,或恋爱分手等问题,也会产生焦虑、紧张、烦躁心理。

3 相关对策

①淡化群体图式影响,增强社会示范效应,通过榜样和成长案例激励困难学生奋发追求。

②引导学生完善自我认知,释放弱势心理压力。同时,建立沟通渠道与校园内互助平台,完善咨询机制,强化校心理咨询中心和院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功能。

③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差别教育。对低年级的学生,重点是启发他们觉悟和完成自我探索,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困难;对高年级学生,主要解决其就业择业等问题,减轻其就业压力。

④倡导和强化公平正义的社会规则意识。要在学生中积极开展诚信和互助教育,引导全体学生正确对待各类奖助贷的评选或评定。

4 小结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个人奋斗的过程,离不开学校老师、同学的关心和爱护,离不开国家困助学政策的扶持和社会的关注。

今后应继续在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上下功夫,力争管理完善、教育到位,促进学生尤其是困难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女生科学发展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6):106-108.

[2]郭薇,简福平,陈旭.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112-115.

[3]欧旭理,徐建军,胡文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会心态调查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2,3: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