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知识汇总范文

经济知识汇总精选(九篇)

经济知识汇总

第1篇:经济知识汇总范文

关键词 高考;经济常识;计算题

随着高考文综政治卷经济学计算题的逐渐增多,我们怎样才能轻松应对呢?在此,我仅作一些建设性分析。

一、新课期间各个击破

高一《经济常识》共计八篇课文,其中每一课都涉及到计算题。尤其是第一课就涉及到比较难的计算题出现,这对于高一新生和教师都是比较麻烦和头痛的一件事。因为据经验表明,每届高三总复习时,学生都普遍反映高一经济学是最难的,其中,他们最怕的也有计算题在内(毕竟文科学生,部分学生就怕数学才不敢选学理科的!)。所以,要真正做到让学生能轻松应对高考计算题,在高一学习过程中,涉及到计算题的知识点各个击破,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其知识要义、打好必要的基础铺垫,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还建议,可以做一做简单的随堂练习或通过相关知识的高考真题的再现方式,让学生明白该知识点会如何考查,怎样考查。

二、单元练习逐一巩固

常言道:温故而知新。在学生理解了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随时巩固并能举一反三。所以,每当单元练习时一定要及时的巩固该知识点的计算题考查。我个人认为,在平时的单元练习中,甚至可以直接引用高考真题来考查学生,以弥补课堂上没来得及让学生见识得完的相关高考真题。当然,这也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果是尖子班的学生,这样做肯定没问题也有必要,如果是教改班的学生,可以酌情考虑用简单一点的高考变式题考查也行。教师也正好通过这一过程,分析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学生问题讲评和巩固。

三、期末复习分类汇总

尽管前面两个环节已经做得很到位了,但是在期末复习过程中,对已经学习过的计算题进行必要的分类汇总必不可少,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并对比性的掌握相关知识点。在此,我对高一《经济常识》所涉及的计算题,逐课作一简要的汇总分析:第一课:1,价值量、价值总量、交换价值总量、使用价值总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2,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第二课: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收入、总收入;第三课:1,股票价格;2,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利润;第四课:GDP、GNP;第五课:税收(如: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第六课:存贷款利息、银行利润;第七课:恩格尔系数;第八课:汇率。这一过程,可以事先布置成家庭作业,让学生先自己试着汇总后老师再通过直观清晰的课件在课堂上展示与学生一起巩固这些知识。

四、品位高考巩固深化

对高一《经济常识》所有可能涉及计算题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汇总的基础上,很有必要对近年的相关高考题也汇总罗列,让学生见识。这一过程,最好是辛苦老师们了,毕竟学生手里的资料不全而且辨别能力也是有限的。在此,我将我收集的近年来的一些高考题与大家分享:

第一课价值量的相关高考题:(09四川卷24)十八世纪,亚当。斯密发现在一家扣针厂里,生产一枚扣针需要经过18道工序。这家工厂由10个工人分别承担1-2道工序,每天共生产48000枚扣针,平均每人生产4800枚。如果让工人各自独立完成全部工序,那么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一天连20枚扣针也生产不出来。这说明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可以A,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减少单位劳动时间的商品产量;c,提高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D,减少商品的个别价值。

第二课关于分配制度的相关高考题: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A、10万元;B、9万元;C、8万元;D、7万元。

第三课关于股票价格、企业利润的相关高考题:1、(06年高考四川卷24)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A,升值35000元B,升值30000元c,贬值25000元D,贬值20000元。2、(2009年高考政治辽宁卷12)某企业年初自有资本4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当年贷款的年利率为8%,企业的毛利润率(毛利润/总资产)为10%,则企业的年净利润为:A,29.2万元;B,32万元;C,39.2万元;D,42万元

第四课关于GNP、GDP相关高考题:(04年高考广东卷政治试题13),GDP和GNP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二者的区别在于计算方式上A,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B,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C,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D,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第五课关于税收相关高考题:(07年高考文综宁夏卷14),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收入的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为1600元;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超过500元至20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10%;超过2000元至50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15%。小明的爸爸月工资为3500元,则每月应纳的个人收入所得税为:A,165元;B,190元;c,400元;D,525元。

第六课关于银行利息:某居民将2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1年,年利率为2.25%,到期扣除利息税(税率为5%)后可得到利息为:A,20360元;B,427.5元;C,360元;D,450元。

第七课关于恩格尔系数的相关高考题:(08江苏卷14),江苏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2000年、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为42.5%、40.6%、38.0%,这一变化趋势表明,我省居民A,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B,家庭食品支出额在减少;C,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D,以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为主。

第八课关于汇率的相关高考题:(09四川卷26)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20%。小张又将1000美元换回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A,损失了人民币1600元;B,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600元;c,损失了美元160元;D,减少了美元损失160元。

五、专题测试运用提升

在前面四个环节的基础上,最后就要做专题测试了,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一过程,我建议运用高考变式题。当然,毕竟高考题在上一环节是无法罗列完整的,所以,如果老师发现还有比较经典的高考题,甚至也可以直接引用学生没见过的高考题直接考查。总之,达到提升学生运用能力的目的就行。

第2篇:经济知识汇总范文

经过五天紧张的学习,培训班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培训,在时间比较紧、课程比较多的情况下,经过同志们的共同努力,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培训学习,主要收获是“三个明确”和“一个掌握”。三个明确是,大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如何干好统计工作。明确了作为一个合格的乡镇统计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达到什么样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明确了乡镇统计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法。一个掌握是,基本掌握了各项统计的新业务、新知识,增强了做好乡镇统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这是我们这次培训班的主要收获。

这次培训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是在坐的各位共同努力的结果。总的来看,这次培训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组织领导严密。为办好这次培训班,市局超前谋划,组织人员到各乡镇了解情况,特别是对参加培训人员的思想状况、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和岗位技能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培训实施方案,做了充分准备。培训过程中,市局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安排专人靠上,严格点名制度,严肃课堂秩序,保证了各专业讲课的正常进行。在生活上,从领导到专门工作人员都全力以赴靠上,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使学员们住得安心、吃得放心、学得上心,确保整个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授课人员准备充分,讲课水平较高。授课同志课前都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了调查研究,做到了精心备课;课堂上,能够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课外,还主动和学员进行交流,征求意见,解疑释惑,付出了辛勤劳动,表现出了很强的敬业精神。为了强化培训的效果,培训班采取了课堂讲授,集中讨论,上台发言交流,考试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培训的质量。

三是学员学习认真刻苦,态度端正。大家学习积极性非常高,都很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铺下身子,甘当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学习过程中,有不少老统计员像刘永岗、臧传让等同志,按时上课,虚心学习,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讨论,既当学生,又当老师,为大家做出了表率;有不少新同志,像王坤、徐晓蓉、宋淑波等学员,能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职工作,自觉地把学习、思考、研究、总结有机结合起来,学得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像杜国栋、管长江、郝金霞等同志,很注意相互交流,认真讨论,对不明白的问题,主动找到授课人员请教,达到了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的目的。总之,大家能够自觉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没有发生意外问题,表现出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我就不一一表扬了。可以说,同志们的刻苦认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是这次培训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是内容设置针对性强。本着“要精,要管用”的原则,这次培训班的内容设置都是乡镇街道统计员走上新的岗位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像国内生产总值报表、农业报表、工业报表、招商引资制表、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劳动情况报表等等,这些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比较强,使大家利用所学,尽快进入角色,能够较快地担当起当前的各项工作。

这次培训班就要结束了,同志们即将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去。乡镇统计站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直接关怀下,应社会经济发展大潮而诞生的,市乡两级党委政府和各级统计部门都对她寄予了殷切厚望,各位在统计站工作的同志都肩负着光荣的的历史使命。为了我们的统计事业,为了我们统计站长远发展大计,针对今后的工作,在这里,我向大家特别是乡镇统计站负责同志提出“五勤”、“五多”的要求,只要大家认真按照这“五勤”、“五多”的要求去做,相信我们的乡镇(街道)统计站定会站得稳、叫得响、打得赢,成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一个响当当的机构,成为乡镇(街道)的经济社会信息中心,成为乡镇(街道)领导的重要耳目。这“五勤”、“五多”就是:

一、勤动口,多汇报。汇报是一门学问,有其独特的规律可循,掌握汇报工作的技巧和艺术,是统计员特别是统计负责人的基本功。请示汇报是与领导沟通的重要手段,是领导了解我们工作的重要途径,是领导掌握基层情况与动态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听取领导指示和意见、改进工作的重要方式。统计站是乡镇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手中掌握着大量的社会经济信息。要把我们掌握的大量社会经济信息变成领导手中的活情况,把我们的工作成绩变成印在领导脑中的影像,把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变成领导胸中的心事,就需要我们的统计站的统计员,特别是统计站的临时负责人,勤动口,多向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市统计局领导汇报,这样才能做到上下贯通,左右逢源。

在汇报方式上,主要分为六种:一是综合性汇报。这种汇报包括统计站的全面建设情况,主要应讲清楚全年、半年、季度或阶段内的工作思路、主要工作、主要成绩、经验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等等。二是专题性汇报。每干完一项工作或办完一件事情后,就把这项工作或这一件事的办理结果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三是提示性汇报。在座谈会或上级领导视察工作期间,想到了某一问题或看到了某一情况需要进行了解,要求就某事或某项工作作出汇报,这种汇报要严格按照领导所提出的问题,准确详细地说明情况。四是探索性汇报。对于拿不准、超前性的东西,需要及时向有关领导请示,征询领导的意见,寻求领导的支持。五是问题性汇报。对于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让领导了解我们面临的问题,请领导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六是经验性汇报。对于我们在统计实践中取得的先进经验以及在基层调研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善于总结,形成文字,及时汇报,以便推广。

在向领导汇报时,大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定位要准确。在向领导汇报时自己要定好位,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注意汇报的口气,拿准汇报的角度;二是准备要充分。领导工作大都千头万绪,公务繁忙,我们在汇报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打好草稿,必要时形成书面汇报材料。汇报内容做到简明扼要,思路清晰。

二、勤动眼,多学习。有资料说,人所接收的信息有90%以上来源于眼睛,由此可见眼睛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上天赋予我们一双锐利的眼睛,就是要用于观察事物、学习知识的。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勤动我们的双眼,认真观察周围的经济社会现象,观察社会经济运行的状态,观察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这些宏观与微观的观察,积累大量的感性知识,就能对周围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个初步了解,积土成山,聚沙成塔,将来就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统计工作是一项对专业知识有相当要求的工作,统计知识也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要适应统计工作的要求,就要加强日常学习,要勤动眼,多看。看什么、怎么看呢?

一要看“文”,就是看文字的东西。要看文件,深刻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在工作中不折不扣地执行;要看分析,看出分析的门道,学到分析的精髓,学到分析的写作技巧;要看报纸,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态势,在思想上不掉队。

二要看数,就是研究手中所掌握的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客观反映,数据中包含版权所有!着丰富的信息。看数,就是要深入地研究统计数据,看出数据有什么涵义,看出数据反映了什么信息,看出数据反映了什么发展规律,看出数据背后隐藏着什么奥秘。

三要看图,就是看统计图形。图形是数据形象、直观的反映,有文字和表格无法替代的作用。看图要会看,弄懂柱型图、条型图、折线图、饼型图、散点图、雷达图、气泡图等等都表达了些什么信息

四要看表,就是看各类统计、会计报表。看表要先看表的设计,这里面也有很多学问。一张好的表格可以把复杂的数据具体化、条理化,让人看着舒服,看着明白。再要看表中的数据,从中看出数据表达的含义,看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出数据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看出数据的来龙去脉。三是不能只看统计表,还要看会计表,统计的许多数据来源于会计的核算,要看懂会计报表,找出数据源头。

五要看影像,就是看教学录像、vcd等影像资料。影像资料形象具体,是大家学习的好途径,好方法,要充分利用。

六要看网络,就是要看因特网上有益的内容。作为一种前沿科技,因特网上的资料浩如烟海,对大家学习知识、查找资料十分有利,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优势加强学习。

七要看实际,就是看现场,看事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好的现场,一个好的事例,都会给人以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可以让人少走弯路,促进工作的上档次、上水平。

总之,要通过看看出门道,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我们的整体素质,提高我们统计服务的水平。

三、勤动腿,多调研。开学时我已经说过,要把我们的“死数字”变成“活情况”,就必须学会调研。要写出内容充实有参考价值的分析报告,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是不行的,编造出来的东西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统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不能只蹲在办公室汇总报表,就数论数,必须迈开双腿走出大门,去搞调查研究。到哪里调研呢?就是要去到基层去,到第一线去。

一要跑村庄。村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要从那里了解农村的社会状况,了解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情况,了解农业的生产情况与产业结构调整情况,了解农村政策的执行情况,了解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二要跑农户。农户是农村社会结构的最基本细胞,到农户座谈,可以了解到农村人口素质,可以了解到农民收入变化,可以听到农民的真实心声,这些都是各级领导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

三要跑市场。市场是反映农村经济的“晴雨表”,到市场可以了解市场行情价格,观察农村市场的供求状况,了解农民的购买力,了解各种商品的流向及供求状况。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态势,通过认真观察深入思考是大有文章可作的。

四要跑机关事业单位。从机关事业单位可以了解职工人数增减,职工工资的变化,可以了解到职工的构成,可以了解职工的消费意向。

五要要跑企业。要时刻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企业的产品生产、资本运营、成本效益、投资扩建、经营环境等做到心中有数,积极总结企业经营中的经验,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要关注新企业、新个体户的发展,哪里新开工了个企业,是谁投资建设,什么建设进度,将生产什么东西,多大生产规模,都要一清而楚,及时按要求纳入统计范围。

通过到基层调研,把经济运行中的好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基层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都摸上来,写到分析报告中去,这样写出的统计分析报告在形式上灵活,在内容上充实,在语言上生动,在观点上鲜明。

乡镇(街道)统计员不但要在本乡镇(街道)跑,还要走出去跑,向上跑。要注意周围乡镇、县市的情况,定期走出去学习交流,借鉴别人的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改进我们的工作。要勤跑市局,加强与市局的联系,及时听取市局领导对乡镇(街道)统计站工作的指示,了解全市统计工作动态。

四、勤动脑,多思考。大脑越用越发达,不用则退化,相信大家都有体会。多想出智慧,勤思能创新。可以说,思考是人类向科学进军的先导,是探索大自然秘密的侦察兵,是创造发明之花的阳光雨露,是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思考要有强烈的志趣,雄厚的文化基础知识,明确的目标,入迷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思考能力,把我们所有听到的、看到的、获取的各种资料、信息、素材都放在大脑中进行整理加工,深入思考,形成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必然会提高我们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

在工作中要开动脑筋,要善于把得到的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精加工。精加工就是把大量资料、信息去芜存菁、整理归纳的过程,是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接收的信息如不及时加工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印在脑海里,就会很快淡忘,学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要善于对信息进行深加工。经精加工以后的信息变成了我们的知识,但这知识是表面的、感性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反复思考,理清思路,纵比横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挖掘出现象背后所包含的深层次问题,找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总结出工作中的经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或者提出探索性的建议,提高统计分析报告的含金量。

五、勤动手,多练习。俗话说的好:“眼经不如手经,手经不如常拨弄”。所以大家一定要勤动双手,多多练习。

一要勤动手写。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是统计服务的高级阶段。乡镇、街道的统计员与基层接触多,掌握着大量的基层经济社会信息和工作经验,这些只能通过统计分析报告才能体现出来,如果不动手写出来终究是空的。我们所有的统计版权所有!人员,特别是统计站的负责同志,说到家也是个统计员,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带头动手写分析、写汇报,及时反映乡镇、街道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当然,万事开头难,乍写统计分析大家可能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我们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勤动手多练习,写作水平就会提高很快,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写出有深度、有高度又有广度的优质分析报告,打出我们的金牌产品。

二要勤动手办。实践出真知,大家都要勤办事,多实践,在办事过程中人得到锻炼,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使大家成为多面手。要会办事,办好事,就是急领导所急,想领导所想,做到优质服务,超前服务。要学会办事,讲究办事的技巧与方法,干好统计站的事务性工作;要学会办会,组织好各次会议;要会办文,熟悉公文的格式与收发规定、写作方法;要会管理,管理好所辖区域内的统计人员,管理好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好单位的资金财物;要会协调,协调好统计站与其他部门、与企业、与村庄的关系,能对他们的统计工作进行指挥调度。

三要勤动手练。电脑现在已经成为统计工作的必备工具,电脑的使用关键在于熟悉,熟能生巧。乡镇、街道的统计员必须抛弃畏难思想,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尽快掌握电脑的基本知识,熟练操作电脑,应用电脑。要练打字,今后所有的写作都用电脑来承担;要练数字输入,能熟练地录入各种报表;要练程序应用,掌握操作系统、字处理、电子表格、网页制作、统计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这样就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把大家从繁琐的数字计算和手写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去搞学习、搞调研。

另外,大家在讨论中提出了很多好建议,这些建议和问题将集中进行研究,再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第3篇:经济知识汇总范文

其实实习也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学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之间大学三年的时光都已从指间流走,我们躲在象牙塔里只是单纯学习的日子也似乎已经结束了!可是对于自己能否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的需要,平时在课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否跟实际工作很好的结合,心里始终存在疑虑。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我开始了自己在xxxxxx有限公司的实习之旅。

一、实习目的(重要性)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会计工作在提高经济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变化。前者是更根本的动力,它决定了对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本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时代已经成为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恰当写照。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里,无论是社会经济环境,还是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二、实习单位情况 当然新的单位,各方面设施与制度也就相对的并不完善,会计核算与会计制度也就并不成熟,在错误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我对会计各个步骤的理解更加深刻!三、实习过程实习真的是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3月1日,我正式的来到了公司,因为之前老板对我说过公司新xx件比较艰苦,所以我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并没有感到不安或是害怕,因为我是初学者,我什么都不懂,我必须从头学起!来到公司我才发现,我所准备好的吃苦太微不足道了!因为厂房宿舍都未建好,也就没有固定的财务室和会计人员!有些不知所措!老板说:他的员工必须是最优秀的,即使出了xx也是优秀的!无论是专业素质还是个人身体素质及其他素质都必须是优秀的!为此,今后的一个多月我们都是在工地上度过的,抬过钢板,刷过油漆,抬过檩条.所有工地上的活,能干的不能干的我们都在撑着干!这就是生活!不到工地时,会翻译英文资料,有关陶瓷机器方面的,专业术语很多,对于我来说很困难,必须借助工具书或电脑翻译软件!这也使我充分感受到了隔行如隔山说法的正确性!同时,也接触了部分的银行业务,学习填写进账单,问过师傅才知道进账单是根据对方企业发来的支票填写的,还有任何填有公司帐号的凭证及汇款单据都不能留在公司以外的地方,需要及时销毁,注意保密性等类似的小知识一点一点的积累!大学生的实习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很好的把握,才能够体现它的意义,

四月份,会计正式上岗,我也就有了专业上的会计师傅!就在第一天,我就重温了会计的一般流程!

1、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原始凭证:是指直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证明文件,其主要作用是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的情况。填写原始凭证的内容为:原始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编号、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对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给予说明,如购买商品的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等),填制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签章。

(2)、记帐凭证:记帐凭证是登记帐薄的直接依据,在实行计算机处理帐务后,电子帐薄的准确和完整性完全依赖于记帐凭证,操作中根据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填制记帐凭证的内容:凭证类别、凭证编号、制单日期、科目内容等。

2、根据会计凭证登记日记帐。日记帐一般分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他们都由凭证文件生成的。计算机帐务处理中,日记帐由计算机自动登记,日记帐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输出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帐供出纳员核对现金收支和结存使用。要输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要求系统初始化时,现金会计科目和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必须选择"日记帐"标记,即表明该科目要登记日记帐。

3、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明细帐。明细分类帐薄亦称明细帐,它是根据明细分类帐户开设帐页进行明细分类登记的一种帐薄,输入记帐凭证后操作计算机则自动登记明细帐。

4、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帐计算产品成本。根据记帐凭证及明细帐用逐步结算法中的综合结转法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5、根据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表。科目汇总表也由凭证文件生成,其编制方法为对用户输入需汇总的起止日期则计算机自动生成相应时间段的科目汇总表。

6、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帐。根据得出的科目汇总表操作计算机,计算机产生出对应的总帐。

7、对帐(编试算平衡表)。对帐是对帐薄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帐是否正确,以及帐薄是否平衡。它主要是通过核对总帐与明细帐、总帐与辅助帐数据来完成帐帐核对。试算平衡表就是将系统中设置的所有科目的期末余额按会计平衡公式借方余额=贷方余额进行平衡检验,并输出科目余额表及是否平衡信息。一般来说计算机记帐后,只要记帐凭证录入正确,计算机自动记帐后各种帐薄应该是正确的、平衡的,但由于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或其他原因有可能回造成某些数据被破坏,因此引起帐帐不符,为保证帐证相符,应经常进行对帐,每月至少一次,一般在月末结帐前进行。

第4篇:经济知识汇总范文

[关键词]中关经贸关系;新发展;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174-02

1 中美经贸关系的新发展

1.1中美贸易地位伴随着中美贸易顺差占中美贸易总额比重的下降而下降

据海关总署统计,2009年中美贸易总额为2982.6亿美元,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为2213.1亿美元,由美国进口总额为769.5亿美元,顺差1443.7亿美元,占中美贸易总额48.4%。2010年中美贸易总额为3853.4亿美元,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为2833亿美元,同比增长28.3%,由美国进口总额为1020.4亿美元,同比增长31.7%,顺差1812.6亿美元,占中美贸易总额47%。虽然中美贸易顺差绝对值同比增加368.9亿美元,但伴随着中国进口能力的增强,中国市场消费能力的提升,致使中美贸易顺差所占中美贸易总额的比重还是有所下降。

虽然中美贸易顺差占中美贸易总额的相对比重下降会暂时有利于中美间的经贸关系发展,但不难发现,中美贸易地位与中美贸易顺差占中美贸易总额的相对比重呈现同方向的变化趋势。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为22072.2亿美元,中美贸易总额2982.6亿美元,中美贸易所占比重为13.51%,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为29727.6亿美元,中美贸易总额3853.4亿美元,中美贸易所占比重为12.96%,同比下降0.55%,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单边的遏制中国的对外出口势必影响中美贸易的总体地位。目前,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相互促进贸易发展,共同融通贸易渠道才是维护并促进双方经贸关系长期发展的前提。

1.2随着中美政治氛围的升温频繁的贸易摩擦有所控制

据海关统计,2009年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贸易摩擦最严重的一年,2009年全年美对华发起各类贸易救济调查29起,涉及我国76亿美元产品的出口,案件数量增加53%,金额增长了8倍,分别占全球对华贸易救济调查总数量和总金额的25%和65%。2010年上半年备受瞩目的中美贸易摩擦继续上演。自2010年1月到2010年6月半年时间内,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了171起贸易摩擦案件(其中反倾销146件,反补贴25件)。2010年上半年,美国商务部作出初步裁定,向进口自中国的镁碳砖征收132.74%~349%的反倾销税,美国商务部还宣布了另两起初裁决定,对中国产的铜版纸征收4%~13%的反补贴关税,镁磷酸盐征收109%的关税。

伴随着主席访美计划,2010年下半年中美政治氛围逐渐升温,在国家主席对美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商务部与美国得克萨斯州政府在休斯敦市举行中美贸易投资环境说明会。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超出席并在致辞中表示,值此重要历史时刻,中美双方举办贸易投资环境说明会,正是为凝聚共识、传递信心、彰显诚意、谋求合作。希望双方通过实际行动,积极落实两国元首多次会晤达成的共识,化挑战为机遇,使贸易和投资继续成为中美经贸合作的活力源泉,推动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中美政治关系的逐渐缓和,促使近段时间的中美贸易摩擦得到适当的控制。尤其主席在访美成功一行之后,可以预见,2011年的前半年中美经贸关系将在相对和谐的大氛围中稳固发展。

1.3伴随中国政府的一系列工作,中美知识产权纠纷呈现减缓趋势

知识产权纠纷一直是中美双边贸易关系的主要困扰方面。当前,中美关于知识产权的争端包括商标、版权、专利和商业秘密等,美国经常借口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大做文章。后危机时代,美国337调查大棒一而再,再而三地舞向中国企业。比如2010年8月6日美国飞索公司(Spansion LLC)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337调查申请,指控中国的24家企业生产和销售三星闪存芯片(Sa-msung Chips)及包含三星闪存芯片的产品(Products Con-taining Samsung Chips),侵犯了其在美注册的4项专利,要求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被告企业发起337调查,并普遍排除令和禁止令。2010年上半年美国共提起13起涉及中国出口产品的337调查申请。

1.4碳关税问题成为影响中美贸易的又一关键因素

美国意图征收碳关税来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传统优势和成本优势,降低产品国际竞争力。后危机时代美国充分利用碳关税这种新形式的贸易保护武器,打击劳动力成本低、高碳行业中碳减排成本高的中国,限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削弱中国的出口竞争力。美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想通过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经济低碳化,以使美国制造业及一些服务业重获新生,美国将重振实体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美国经济新一轮繁荣。由此中美贸易针对碳关税问题产生了新的博弈,针对这种新的贸易保护手段,中国在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中不断强化节能减排政策,2010年中国的整体经济环境一直在强调进行节能减排工作,以此来应对美国的碳关税政策,由此推测,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中美贸易中的碳关税问题将引领中国国内经济模式的转变,国际碳关税问题的传导机制也将加强与中国国内经济的互动反应。

1.5经济危机促使美国限制中国出口贸易的汇率手段逐渐成形

美国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特别要求中国加快人民币升值,据国家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日前撰文指出:2005年汇改以来至2010年11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3.97%。在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的过程中,美国仍然积极利用单边、双边和多边途径,多管齐下。在国内多次威胁要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名单,2010年9月29日众议院又专门通过了《货币改革促进贸易公平法案》,一旦认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低估,美国就将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高额的惩罚性关税。在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等一系列双边会谈中,美国将人民币汇率改革和中国经济转型作为首要的议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二十国集团(G20)等多边场合,美国极力拉拢其他国家对中国施压。不可否认,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人民币与美国经济及贸易发展产生一定的互动反应,在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对外政策中,人民币汇率与美国经济与贸易情况的牵连反应已经得到了印证,在后危机时代,美国虽暂时放松了对中国人民币汇率的施压,但足以证明美国遇到经济衰退时对中国所运用的汇率手段的有效性。

2 中国的对策思考

2.1加强政府间协作,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

随着主席的访美一行,中美间的贸易环境暂时有所好转,这种由政治因素导致的经济稳定需要中美两国

政府的长时间维持与巩固。此外,中国除了要与美国政府加强交流,共同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贸易环境,也应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作,共同抵制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环境中的单边保护主义倾向,中国应利用与东欧以及与东南亚国家的区域经济联系联合限制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环境中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干预,就像北约(NATO)在军事上的联合效应一样,中国应牵头建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网络,以此来产生协同作用的乘数效应,捍卫各国家的经济利益。

2.2转移国内部分产业链,改善对美贸易中的低利润率问题

在对美贸易中,中国若想从制造业大国转化为制造业强国,以此来改善贸易中的利益分配严重失衡问题,中国必须充分利用国际整体的产业链环境,不应把自己局限在生产中的最后环节。中国应充分利用与非洲及一些亚洲国家的经济关系,转移国内的部分高耗能、低利润的产业链条,促使中国承接的世界来件加工行业的再分工,加快实施走出去开采资源的步伐。目前,中国与非洲一些国家的矿业开采合作初见成效,像华为、中兴等许多国内大型企业也已经在非洲建厂,中国也与哈萨克斯坦签订了“草场利用协议”,把奶牛养殖在他国的草原上;中国政府应协助类似的产业链条的国际间转移项目,从而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净利润。

2.3借势增加中美知识产权及相关产品的贸易

中国在年初的知识产权保护上打下重拳,以淘宝、当当等大型购物网站为首的侵权商品已招清查下架,国内像天津洋货市场这样的主要仿制品集散地都遭到勒令停业整顿。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美国不断纠缠的中国知识产权问题将有所缓和,同时主席访美一行更为中美经贸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借此大好良机,中国应加强与美国在知识产权及相关产品上的贸易谈判,以此促进中美间知识产权产品来件加工贸易的发展,从而来提升中国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含量行业的升级。

第5篇:经济知识汇总范文

关键词:汇率风险;理论分析;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9.3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9-85-03

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而不断推进的。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固定汇率制度到2005年开始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商业银行开始面临无法回避的汇率风险。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汇率风险管理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重要课题。如果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不善,轻则将产生单家银行倒闭的微观风险,重则将导致金融不稳定的宏观风险。在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研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情况,具有重大意义。

一、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定义及特点

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经济交往时必然会涉及到货币,汇率就是各个国家的货币相互折算的标准。而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交往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由于汇率的变动,给活动当事人带来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本文的汇率风险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而言的,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以及实现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具体而言,当商业银行以现汇形式,或者远期形式,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形式持有某种外汇头寸时,商业银行可能因持有期内汇率的不利变动而蒙受损失。汇率风险属于市场风险的一种,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首先,商业银行是我国外汇头寸的主要持有者,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关联性较强,一旦爆发,容易引发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其次,汇率风险的起因都在于未预期的汇率变化。第三,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结果可能表现为损失,也可能表现为利得。总的来说,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从本质上看,是商业银行在外汇经营业务方面的一种可能收益、可能损失的不确定性的状态。

(二)商业银行汇率风险产生的原因

汇率风险产生的前提是持有或运用外汇。至于汇率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系统风险可能引发汇率风险。这主要是针对与商业银行经营有关的宏观方面因素而言的,如国家的汇率政策的变动,可能对商业银行造成破坏和损失。而我国商业银行产生系统风险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我国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不高。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发育程度,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还很低,体制还不完善,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还较弱。二是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中存在着所谓的“三元悖论”。克鲁格曼认为各国都无法同时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这3个目标。

其次,制度缺失是商业银行汇率风险产生的另一重要原因。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缺失是指制度供给赶不上制度需求的一种持续状态。而具体到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制度上,可以发现,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制度缺失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总的来说,我国的商业银行汇率风险主要是由汇率风险管理制度供给不足造成的。在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2005年开始形成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并未对汇率风险产生足够的认识,尚未针对浮动汇率制度出台专门的汇率风险管理办法,没有形成有效的汇率风险内控机制。同时,作为我国专门监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银监会也未对商业银行日益凸现的汇率风险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规范。

第三,信息的不对称加剧了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的不对称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将导致两个问题的产生。一是订立合同前隐藏知识的逆向选择问题。在交易前由于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被交易一方认为最不受欢迎的人也许最有可能参与该笔交易,从而为交易带来风险。二是订立合同后隐藏知识与行为的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问题是指银行的所有者、银行的经营者以及银行的存款人因为道德水平较低,从而导致选择错误行为而引起的问题。

(三)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计量

一般说来,外汇风险的计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计算所有外币的总敞口头寸,另一种是计算VAR值。汇率的波动给商业银行的外汇敞口带来了不确定的损益,当汇率向不利的方向变动时,外汇敞口就会给银行带来潜在的损失。从理论上说,银行的汇率风险计量应该计算所有外币的总敞口头寸,但是这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具有不小的难度。因为商业银行一般都持有多种外币头寸,而各种外币汇率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要准确计量所有外币的总敞口头寸,就必须考虑各种货币汇率之间的相关系数,而这个相关系数是经常变化并且难以计量的。在这种情况下,高盛集团开发的计算VAR值来衡量汇率风险的方法由此应运而生。应用VAR模型来计算汇率风险,能够对风险状况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估,为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一个客观的依据。

二、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不少商业银行对汇率风险的认识不够深入,汇率风险管理理念落后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相比,当前国内不少商业银行的董事会成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对汇率风险估计不足,认识不够。一方面,从汇率风险的认识能力上看,当前国内一些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汇率知识积累不够,缺乏汇率风险管理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从认清汇率风险的主观意愿上看,管理体制的改革还不到位,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新的汇率制度下,一些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缺乏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的动力。同时,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中,国有5大行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其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对其监督的不够完善,在利益和业绩的双重驱动下,很多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者不顾汇率风险、超越制度从事外汇产品交易。由此可知,不管是从对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观意愿上看,还是从对汇率风险的客观认识能力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都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难以落到实处。

(二)很多商业银行对汇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水平不高

外汇风险无法有效识别,从而进行计量,就无法管理,更谈不上有效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外汇风险的计量上存在着较大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国内商业银行计量汇率风险所使用的工具方法比较陈旧。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计量汇率风险的主要工具是计算风险敞口,这是国外发达银行上个世纪70年代时所使用的工具。国外发达银行目前已经普遍使用内部模型VAR来计量汇率风险价值,在计量的准确性上比外汇敞口头寸分析法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次,从汇率风险的控制角度讲,我国商业银行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较弱。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比较落后,可供银行使用的金融衍生产品较为单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这在稳定人民币币值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那就是我国的外汇市场缺乏活力,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外汇期权与期货市场,这直接造成了商业银行在选择风险规避工具时,选择性较弱。

(三)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对汇率风险的评估、审计能力普遍较弱。汇率风险审计能力的不足直接造成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频率低、审计内容不够全面。更有甚者,有些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起与外汇业务经营部门相独立的汇率风险管理部门。同时,很多银行的内审部门缺乏真正熟悉外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内审人员。而具有内审部门的商业银行,又几乎无人具备开展针对外汇风险审计的能力。外汇交易、外汇风险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这就要求内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汇率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非专业的内审人员是很难发现银行外汇业务中的潜在风险点的。另外,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薪酬政策以及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这导致国内银行外汇专业人才流失更加严重。因此,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四)很多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管理手段初级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的问题。信息系统的建设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必修项目,信息系统建设的落后使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汇率风险衡量时,不能从总体的角度进行统一的衡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了汇率风险分散分布、分散管理的局面。同时,我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目前规避汇率风险采取的是计算外币敞口头寸避险法。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就是简单的对冲风险。国内外汇市场发展滞后,这导致了没有合适的渠道进行远期结售汇头寸抛补,管理手段极为低级。信息系统建设的落后和管理手段的初级阻碍了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对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对策

在全球金融危机进入后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人民币成为世界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人民币的币值是高估还是低估,各方各执一词。未来的外汇风险管理将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明确了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之后,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大力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水平。

(一)转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提升外汇风险管理意识

转变观念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水平的第一步。商业银行的经营者必须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重信用风险而轻汇率风险等其他风险的观念,努力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进一步认识到新形势下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要倡导和强化全员风险意识,树立全方位汇率风险管理理念,引导银行全体员工树立对汇率风险的认同。

(二)提高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人员素质

说到底,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还是靠人来管理的,只有商业银行管理汇率风险的人员素质达到一定要求之后,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才能取得一定成效。人才资源是服务业的核心资源,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修养,还要有扎实的数量分析功底,只有多吸取这样的人才,各个商业银行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甄选和招聘高素质的汇率风险管理人员。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查漏补缺。不断提升在岗人员的业务水平。再次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业绩考核系统,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三)加强对汇率风险的内部审计与内控制度建设

内控制度是商业银行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的制度基础,与汇率风险管理有关的内控制度更是实施有效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途径。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外汇业务和汇率风险的内部审计。尽快建立起一支具备外汇专业知识、能够进行汇率风险审计的队伍。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应大力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面建设内控制度,将内控制度覆盖到银行经营的所有业务、整个过程。第二,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争取一项业务不是只由一个部门或个人即可完成,而是要经过几道门槛、几道程序,做到层层把关,防范风险。第三,加大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能仅停留在纸面上,要在实践中不遗余力地加以贯彻实施。

(四)加快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和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建设

风险管理并不是要消除风险,而是管理风险。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汇率风险管理经验,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开发外汇衍生产品。当前我国外汇风险管理手段初级的重要原因就是外汇衍生产品有限,可以选择的工具太少。另外,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分布分散、管理分散的现状出发,国内商业银行还应当大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来统一计量、监测、控制银行的汇率风险。 (责任编辑:郭士琪)

参考文献:

[1]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易纲.汇率制度的选择[J].金融研究,2002,(06).

[3] 周世新、毛韵.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探究[J].江西社会科学, 2009,(03).

[4] 董志国.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 2008,(04).

[5] 何飞平.新汇率制度下的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J].商业时代, 2006,(20).

[6] 王元龙、刘和平.新汇率机制下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探讨[J].金融电子化, 2007,(06).

[7] 车怡楠、雷碧琳. 完善中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之对策[J]. 经济与管理,2006,(06).

第6篇:经济知识汇总范文

内容摘要:本文选择贸易差额与综合差额作为衡量现阶段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指标。通过实证得出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国际收支失衡 贸易差额 综合差额 内部均衡

当前我国外部经济失衡的表现形式

贸易摩擦的加剧。近年来,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上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呈快速上升的趋势。从总量来看,贸易摩擦的绝对规模在增加。我国已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连续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

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开始显现。2003年6月中旬,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表示,美国支持我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在此之前,欧洲央行行长德伊森贝赫曾认为我国的汇率制度是个“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建议我国政府考虑允许人民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更具灵活性。2005年7月,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着我国经济启动并进入新一轮上升轨道,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在政策层面显现出来,对美元汇率开始了大幅度的升值。 外汇储备的超额累积。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快速增长。从绝对规模看,我国从2006年起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2008年起我国外汇储备额超过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G7的外汇储备总和。从外汇储备与GDP的比值看,2009年我国该比率高达48.8%。然而,大量文献研究发现,一方面,我国外汇储备远远超过了适度规模,大大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另一方面,高额的外汇储备带来了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和对冲困境,弱化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我国外部经济失衡在国际收支差额中的体现

(一)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是贸易摩擦产生重要原因

宏观贸易摩擦理论认为贸易顺差是贸易摩擦的起因。其中,源自凯恩斯的贸易顺差理论认为贸易摩擦是由贸易一方巨额顺差或逆差引发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摩擦引起;来自戈莫里和鲍莫尔(2003)的理论认为产业存在规模经济或高启动成本,一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会导致另一国贸易状况恶化,这是造成贸易摩擦的根源。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出口导向型的对外经济战略,贸易收支的顺差保证了外汇收入,并带动了国内的经济增长。与此同时,我国主要出口地区美国、欧盟等却出现了经济不景气问题,于是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我国对外出口屡屡遭受制裁和限制。在理论上,部分学者研究后发现我国巨额贸易顺差是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案例统计表明,近年来对华贸易摩擦稳定在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也是对华贸易逆差的那些国家和地区,如表1所示。

(二)持续增长的综合顺差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和外汇储备超额累积

综合差额反映了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总供求状况,是影响本国货币汇率的最直接性因素。我国从1993年开始持续的综合顺差,带来了人民币需求大于供给的长期不均衡状态,人民币升值压力因此而产生。对1994-2009年期间我国国际收支综合差额和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之间高度负相关,系数达-0.8792,且通过了显著水平为0.01的统计检验,表明综合差额确实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反向共同变动关系。

综合差额反映了本国需要通过变动官方储备来弥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规模。当综合差额为顺差时,就需要增加官方储备以平衡国际收支,而新增官方储备的主要形态就是外汇储备。所以,综合顺差是外汇储备增加的来源,综合顺差的持续增加导致了外汇储备的超额累积。图1表明了1994-2008年期间我国综合顺差额与外汇储备增长额之间的变动趋势,表明综合顺差基本完全转化成了当年新增外汇储备。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测度

只要建立起外部经济问题与国际收支差额之间的关系,就能通过国际收支的差额来反映外部经济失衡问题,进而也就获得了国际收支失衡的测度指标。持续的贸易顺差和综合顺差导致了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以及外汇储备的超额累积,因此它是反映现阶段的我国国际收支的失衡状况的恰当的指标。利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历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计算1994 -2009年期间我国国际收支的贸易差额和综合差额,如表2所示。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评价

(一)近年来国际收支失衡程度的比较

贸易差额与贸易总额之比。国际上通常用顺、逆差占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贸易不平衡度”,该比重小于10%就属于基本平衡。纵向比较来看,我国的贸易失衡正呈现逐步加剧的趋势(见图2)。我国的贸易不平衡度经历了2004-2007年间的逐年加剧,从2008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该比率为8.9%,处于基本平衡状态。横向比较来看,我国贸易失衡处于中等水平。2001-2008年期间我国贸易顺差占贸易总额比重的平均值为10.2%,排在世界第16位。远小于排名在前位的委内瑞拉(32.4%)、俄罗斯(29.6%)、哈萨克斯坦(19.5%)、印度尼西亚(18.3%)、阿根廷(17.5%)、以及美国(-23.3%)等国家的水平。在2001-2008年期间世界货物贸易前10位的国家中,我国的贸易不平衡度排在第3位,仅次于美国(-23.3%)、英国(-12.3%),比较接近德国(9.5%)和日本(9.3%)的水平。

国际收支综合差额与GDP之比。综合差额与GDP之比常作为衡量一国国际收支总体失衡状况的指标。从纵向比较来看,如图3所示,我国综合差额与GDP之比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2002年该比率处于最低值0.8%,2007年达到最高值13.7%,2008年后再度下降,2009年该比率降为8.1%。此外,2007、2008年连续两年该指标年度排名中,我国都位居世界第一。从横向比较来看,2001-2008年期间我国该比率的平均值为7.8%,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哈萨克斯坦(8.1%),远高于排在第3位的俄罗斯(6.6%)。这表明从国际收支综合失衡情况看,我国位于世界前列,且在近几年表现尤为严重。

(二)我国国际收支失衡与国内均衡的长期关系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是一国内部经济均衡的体现,本文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经济总量指标,以全国年末就业人员比重(RE)作为就业状况指标,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物价水平指标,以检验我国国际收支贸易顺差(BT)和综合顺差(BO)对内部经济均衡的影响。变量相关性分析。对1994-2009年期间的BT、BO、GDP、RE、CPI做自然对数变换以消除数据的异方差,最终得到LBT、LBO、LGDP、LRE、LCPI。对五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贸易顺差和综合顺差分别与国内生产总值和全国就业比重之间存在显著同向变化关系。其中,贸易顺差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表现出更强的相关程度,相关系数为0.94;综合差额与全国就业比重之间表现出更强的相关程度,相关系数为0,91。但贸易顺差额、综合顺差额与物价水平之间没有显著的变化关系。

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判断。贸易顺差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综合差额与全国就业比重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由于宏观经济数据多属于非平稳序列,而非平稳序列会带来虚假回归问题,因此运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稳定性检验,表明原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对LBT与LGDP, LBO与LRE进行协整检验,表明贸易顺差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综合差额与全国就业比重之间确实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回归分析。因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所以用LBT 对LGDP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贸易顺差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内在定量关系;用LBO对LRE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综合差额与全国就业比重之间的定量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见公式(1)和(2),回归系数b均通过了显著水平为1%的统计检验,且回归方程拟合较好。

LGDP=6.410+0.518LBT (1)

(20.72) (10.64)

LRE=3.980+0.010LBO(2)

(513.72)(8.73)

由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具体表现在贸易顺差和综合顺差长期来说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贸易顺差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52%;综合顺差每增加1%,全国就业比重增加0.01%。

结论与相关建议

上述分析表明,贸易差额与综合差额是现阶段衡量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的较为适合的指标。1994年至今,我国处于持续的贸易顺差与综合顺差状态;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国际收支综合失衡程度比较严重,综合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近3年来位居世界前列。从国际收支差额与国内宏观经济变量的之间关系来看,我国的外部经济失衡对内部经济均衡目标的实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长期来看贸易顺差与综合顺差对我国经济增长以及就业增加都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贸易顺差的贡献更为显著。

文章认为应正确对待我国国际收支的失衡问题,应充分认识到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均衡目标实现的积极意义。应吸收亚洲“四小龙”外向型经济发展经验,在国际收支双顺差时期,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和调整的机遇,及时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积极吸收跨国投资,率先成为全球化条件下走开放式工业化道路的成功典范。考虑到当前工业化过程中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我国应继续推动出口贸易的发展以吸纳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同时,针对当前的以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环境壁垒为主要手段的贸易摩擦新特点,我国出口部门应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推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考虑到综合失衡较为严重的问题,权衡贸易顺差与资本金融账户顺差对国内经济的贡献,我国应从FDI入手减少资本金融账户顺差,以平衡我国国际收支综合差额。一方面,配合低碳经济,限制FDI在某些高污染产业领域的投资,减少外资总规模,提升外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系来促进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参考文献:

1.贺力平.从国际经验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之“谜”[J].国际金融研究,2008.9

2.王子先.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外部失衡与经济模式转型(一)[J].国际贸易,2010.8

3.王思漩.中欧贸易摩擦的趋势预测及其对双边关系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9.6

第7篇:经济知识汇总范文

关键字:人民币汇率;进出口;加工贸易;马歇尔-勒纳条件

一、引言

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美国对人民币的施压,中国人民银行在《201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说,人民币小幅升值,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明显增强。扩大汇率波动幅度是探索浮动汇率制的重要一步。然而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欧美国家规模巨大的热钱转向新兴经济体淘金,发展势头良好的中国成为首选目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汇率。

依据马歇尔-勒纳条件,贸易商品的需求、供给弹性非常重要,它们能够决定某国的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贬值时是否会改善该国贸易收支状况。当且仅当出口需求弹性同进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l,货币贬值才能够改善贸易收支;对于顺差国,货币升值抑制出口同时缓解顺差。在人民币汇率始终存在一个升值压力的背景下,研究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十分重要。

二、加工贸易与人民币升值的关系

加工型贸易实际上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其进出口状况的变动对贸易结构整体影响非常巨大,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导,201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36421亿美元,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3052.1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的35.80%。201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38667亿美元,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3439亿美元,增长2%,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的34.76%。

作为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的比价,汇率的升值或贬值会直接反映到进出口商品和服务价格上,从而影响进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由于决定一国进出口数量和价格的因素很多,所以汇率短期波动对进出口的影响通常不大。如果汇率长期地向一个方向调整,那么对进出口增长的影响就会显著地表现出来。

我国的加工贸易目前处于全球化产业链中的较低位置,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不存在对其他企业的示范效应和扩张效应,故我国目前出口产品的结构是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高技术产品出口不具有竞争优势。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人力资本优势被逐渐抵消,那么企业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商的积极性。

三、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影响的分析与研究

加工贸易进出口状况的变动对贸易结构整体有重大影响,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为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的具体影响,笔者试用国际收支弹性的相关理论及实证分析来进一步说明,以揭示人民币升值与加工贸易之间的关系。

(一)理论与数据分析

1.理论分析

笔者借助国际收支弹性理论来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国际收支弹性理论着重分析汇率因素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认为货币贬值可以提高外国商品相对国内商品的价格,但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国际贸易的供求弹性。

需求弹性指的是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进出口需求数量的变动程度。当进出口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即(Dx+Dm)>1(Dx,Dm分别代表出口、进口需求弹性)时,某国家存在贸易逆差,当Vx

2.数据分析

下面我们来根据中美两国的通货膨胀率变化来分析汇率的变化和加工贸易之间的关系。人民币升值与国内通货膨胀存在负方向变动关系,进而在贸易过程中各国家通货膨胀率对贸易商品价格影响巨大,故在分析汇率同加工型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时,需要将通货膨胀率这一因素内生化处理。因此在实证研究时应将名义汇率换算成实际汇率,剔除通货膨胀的外生影响。实际汇率的计算采用购买力平价理论,计算公式为:R*=R(Pa /Pb),其中R表示名义汇率,R*表示实际汇率,Pb表示美国通货膨胀率,Pa表示本国通货膨胀率,通过计算能够得出人民币兑换美元的实际汇率变化。

同时经济实力与加工贸易也存在着很大的关系。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指标通常为该国的GDP总量。中国加工型贸易的三大对象国分别是美国、欧盟及日本,故应该对其GDP做加权平均处理,令其成为汇率与加工型进出口贸易关系实证研究的某个变量。但由于现有统计数据和权数难以获得,且汇率数据是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故实证研究中的经济体实力的衡量标准仅使用美国的GDP。

(二)实证研究

1.模型假设

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国加工型进出口贸易中是否能够成立主要取决于四个弹性:(1)进口商品供给弹性;(2)进口商品需求弹性;(3)出口商品供给弹性;(4)其他国家对该国出口商品需求弹性。这里笔者考虑两个假设情况。

假设1:加工型贸易产品的价格仅受汇率影响,汇率贬值表示商品价格下跌,汇率升值表示商品价格上涨。

假设2:任意一个国家拥有大量空余生产资料使出口产品供给具有完全弹性,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在此基础上,只需根据进口商品需求弹性和出口商品需求弹性来判断中国加工型进出口贸易的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否成立。

按假设条件可以构造出汇率和加工型贸易进出口额间的一个函数。如果汇率和加工型贸易出口额同方向变动,同时和加工型贸易进口额存在负相关关系时,则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反之则不成立。

2.构造模型

为了使数据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各个参数均选取对数,加工贸易产品的出口贸易额是人民币实际汇率和出口国国内生产总值Y(使用美国GDP数值)的函数,通过该函数可以观察加工型贸易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构造的函数式为

lnX=β0+β1lnY+β2lnR

由于技术型贸易壁垒的存在,这里设置一个虚拟变量Q。该虚拟变量2001年以前取值为0,2001年后取1,同时设定加工型贸易进口额M为虚拟变量Q、人民币实际汇率R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Y*的函数,该函数可以反映加工贸易的进口商品弹性。构建的函数为

lnM=β0+β1lnY*+β2lnR+β3Q+β4QlnY*

3.实证结果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1991~2012年的实际汇率、中国GDP、美国GDP、出口额与进口额指标数据及虚拟变量的假设值,在置信区间=0.025的条件下进行分析,通过模型自相关检验,该组数据的拟合程度较高,得到的加工型贸易出口额与汇率关系的函数结果为

lnX=-1.54+0.66lnY+0.64lnR

通过观察,各参数系数都比较符合实际经济意义,汇率与加工型贸易出口额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动关系;同时发现出口对象经济体的实力为出口额的最大影响因素,GDP变化1%,则加工型贸易产品的出口额上升0.66%,满足了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时对出口需求弹性的要求。

同理得到的加工型贸易出口额与汇率关系的函数结果为

lnM=-2.38+0.79lnY*+0.80lnR-2.65Q+0.32QlnY*

通过自相关性检验,该组数据的拟合程度较高,当存在技术型贸易壁垒时,加工贸易进口额会减少2.65%。通过分析可知其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成立要求,汇率和加工型贸易进口额存在同方向变动关系。这里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数据选取可能造成偏差。由于本文中的经济体实力数据仅使用美国GDP数据,这与现实情况不同。其次,汇率数据使用期末数据,与现实发生的贸易数据会有时间上的不同步进而造成误差。最后,可能源于我国加工型贸易产品的结构组成问题。

(三)实证结果分析

进口额对实际汇率的弹性符号并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要求,不过中国加工贸易出口额相对于实际汇率的弹性符号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要求。由此得到以下结论:马歇尔-勒纳条件的目的在于通过汇率调整改变贸易收支状况。不发达国家进出口产品主要为低弹性商品,即进行的主要为低技术产业条件下的加工贸易,因而汇率作用较小。与之相对的,发达国家进出口产品大多为高弹性工业制品,即进行的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条件下的加工贸易,故通常状况下汇率发挥的作用很大。中国加工型进出口贸易中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失效表明,中国加工型进出口贸易多为低级工业产品及初级产品,即是低弹性商品,由于同时技术型贸易壁垒始终存在,如果不提升中国加工型贸易的产品结构,将不利于其发展进而抑制贸易体系的整体发展。

四、应对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影响的对策

1.发挥市场供求对汇率浮动的作用

从近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加剧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不具有显著影响,故可以提升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从而调控宏观经济的运作,适度加大人民币弹性。首先,中国进口商品主要是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往往技术、知识附加价值极高。因为中国国内市场紧缺物美价廉的替代产品,故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进出口企业的议价能力。其次,中国的出口产品附加价值非常低,绝大多数为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一半以上属于加工贸易,获取比较优势的首要手段是价格竞争。前文实证结果分析显示,中国广大企业对实际汇率并不具备相应的敏感性,这表明中国对外开放到如今,实际汇率并没有发挥合理配置国内外资源的职能。

2.提升企业对防范汇率风险的认识

中国广大企业对实际汇率及价格缺少敏感性,这是由于一直以来都是央行承担货币超额需求的调解及货币超额供。提升对中国进出口企业和广大居民的汇率风险认识非常重要。首先,要提升金融衍生产品的服务质量,使金融衍生产品的市营策略合理化。外汇指定银行应该在合理风险控制的基础上扩大衍生产品的业务领域,适度放宽办理业务的有关限制,放宽金融衍生避险工具的办理权限,为我国广大企业提供宽松的外汇业务运作环境。其次,中国政府要积极引导以提升大家对汇率风险的防范意识。中国外汇管理部门同外汇指定银行要完善业务知识的培训及汇率风险防范业务的宣传,使企业通过期限调整、货币调整、强化财务管理、收汇多样化等办法,将汇率风险减至最低。

参考文献:

[1]黄焕捷.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加工贸易影响的多角度分析[J].财贸经济,2006(07).

[2]韩灵梅.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河南出口企业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8(02).

[3]卢峰.人民币实际汇率之谜―中国经济追赶实践提出的挑战性问题[R].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2006.

[4]苗红.技术型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农业经济,2006(04).

[5]王钰.人民币升值与加工贸易升级:一个实证分析的结果[J].改革与战略,2010(01).

[6]杨缅昆,沈能.关于人民币升值对治理通货膨胀积极效应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12(10).

[7]张定胜,成文利.人民币升值和中美贸易关系[J].世界经济,2011(02).

第8篇:经济知识汇总范文

森林固碳不仅成本低,并且还具有多种生态效益和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发展低碳经济,应发挥林业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发展林业生产是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其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可将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后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下来,但是,如遭受砍伐、火灾或病虫害破坏,也会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成为温室气体排放源,加剧气候变暖。因此,森林在发展低碳经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的作用关键就是要增强森林的碳汇功能,减少和控制森林成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源。

林业生产纳入低碳经济的内容,主要包括: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碳吸收和固碳;控制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减少林地的征占用,减少碳排放;大力发展经济林特别是木本粮油包括生物质能源林;森林作为生态游憩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低碳的休闲娱乐场所;使用木质林产品、延长其使用寿命,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保护湿地和林地土壤,减少碳排放。

2 发展碳汇林业是低碳经济时代林业建设的关键。

2.1 树立低碳经济时代的大林业观 林业不再是一个单纯林业,而赋予了全新的功能:林业是一个区域环境容量的保障,决定着经济的规模、速度和发展质量;林业是碳储存的主力军,森林覆盖率与碳储存成正比;林业是农牧副渔健康发展的前提,森林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其他产业都将随之遭到灭顶之灾;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抓手,真正实现山川秀美;林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就是保护好人类生存的家园,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2 加强碳汇林业管理与科技支撑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扩大森林面积,增加碳吸收;加强森林管理,提高现有林分质量,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的碳汇功能;加大湿地和林地土壤保护力度,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加大对森林火灾、病虫害和非法征占用林地的防控力度,减少因森林资源保护不力导致的碳排放;通过对碳汇林业的研究,提高森林特别是人工林的生产力和固碳能力;大力开发与森林相关的生物质能源,从而减少石化燃料、电力的使用;开发延长木材使用周期的技术,有助于木质林产品贮碳量。

2.3 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全社会参与林业生产 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林业碳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民对气候变化、碳汇林业、碳补偿的了解,提高公民应对气候变化意识、造林固碳意识;促进企业、个人积极参与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造林和森林经营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通过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中开展气候变化教育,使碳汇林业向着健康、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

3 低碳经济下的郧西林业

郧西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鄂西北边塞顶点,南临汉江,北依秦岭,西南接川陕边境的大巴山脉,西邻郧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史称“依山带江。” 处于华北自然区域和华中自然区域之间,是过渡地带,属于“副热带北界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适中(一般年总降水量是700-800毫米,除个别自然灾害年代外),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严冬时间短。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动植物的生长。全年平均温度为15.4度,最高是7月为27.8度,极端高温为41.9度,极端低温是元月份,月平均为2.5度,年均日照为1.874小时。

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276820.9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78.69%;宜林荒同荒地面积149250.8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41.43%,林业生产的潜力巨大。在当前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坚持生态优先,抓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增加森林碳汇,充分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作用,把郧西的林业生产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湿地日、“3、12”植树节等活动,开展碳汇林业等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民对气候变化、碳汇林业、碳补偿的了解,提高公民对气候变化意识、造林固碳意识;大力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生态安全,弘扬生态文明,进一步形成关注森林,热爱自然的良好风尚。

第9篇:经济知识汇总范文

一、知识产品国际贸易风险的成因分析

根据知识贸易学的基本规律,贸易必然导致风险,知识产品的国际贸易必然导致基于特殊传播机制的知识溢出性风险。具体讲,导致各种知识产品国际贸易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的潜在利益性是知识产品国际贸易风险形成的经济原动力。

“知识能够带来效益”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通俗的主流话语。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教育机构无一不是为了传播知识而设立的思想接合中介,这些学校或研究机构为知识需求者和知识拥有者之间架起了沟通和联系的纽带,为人类知识的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正如美国著名知识经济学家约翰•汤姆斯所说,一种知识,如果不能给人的类存在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哪怕是带来潜在的物质性收益,那么这种知识的传播能力将会大打折扣。联系今天中国各级教育的经济导向性,我们也会明确感受到知识产品的经济驱动力。事实上,知识产品的跨国流动并不是政府和商人人为促动的,在较为严格的知识动力学意义上,知识产品的潜在或现实的利益本性是知识产品国际贸易风险形成的经济原动力。那些冒着投资风险进行跨境交易的商人只是达成知识产品国际交易的后发助力而已,他们所获得的基于当期汇率所表现出的货币价值,只是隐含在知识产品中的劳动凝结在获得新的使用价值之后的利润让渡,也可以说是对知识产品特殊有用性进行全球转移的货币奖励。

2.知识的政治价值性是知识产品国际贸易风险形成的政治源动力。

自阶级社会和私有制度出现以来,人类始终面临三大选择:一是人类自身生产和再生产的政治制约性选择;二是为了维持生存所必然遇到的政治生活干扰性选择;三是治者以各种方式向社会传递的主导性存在价值选择。在上述选择的关键路口,政治治理者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来强化对被治理者的威权性存在。假定意识形态是一种知识产品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断定统领整个社会精神和思想走向的核心价值系统是促使知识产品国际流动的终极解释力。政治家经营国家的重要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基于权力的法定收益,在宏观国际关系学上,把一国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意识形态推向他国才是政治产品国际化的最高境界。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美国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打着“意识形态民主化”输出的口号,但美国在国外经营企业的目的之一就是为美国的全球政治战略服务。正如斯宾塞、李嘉图、威廉•配第、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的一致看法:几乎没有一种经济活动是可以脱离开政治权力的约束而自在发展的,即使是在古代社会也是如此。我们要杜绝“国际贸易泛政治化”的倾向,但我们更要看到国际贸易的政治风险。就知识产品跨境流动的权力驱动力来说,知识的政治价值性是知识产品国际贸易风险形成的政治源动力。换一句话来说,正是无所不在的政治权力酿生了国际贸易诸多的摩擦和矛盾。

3.知识的文化娱乐性是知识产品国际贸易风险形成的文化肇因。

文化形式最初是高于政治和经济形态的,因为一种完全拘泥于生活的艺术是不可能带给观众艺术化视觉效果的。在全球知识产品频繁流动的今天,广播电影电视、杂志期刊出版、广告视觉传媒、数据电子电脑都以其特有的文化娱乐性滋生了各种潜在和实际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如果把这些产品的国际交易风险都归结为中间人(商人、政府或者民间组织),那是不科学的,因为无论是参与贸易的企业,还是政府许可证的管理,抑或是民间的中介机构都希望获得物质性的收益。这些参与者的行为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形形的交易风险呢?事实上,知识的文化娱乐性是导致知识产品国际贸易风险形成的文化驱动力。娱乐是文化的,但娱乐也是要走向国际化的。当一种知识产品不能带给人愉悦的心情和畅快淋漓的感性体验的时候,它就会被很快抛弃,更谈不上什么跨国交换了。

二、知识产品国际贸易风险的表现形态

知识产品的国际贸易隐含着基于货币市场波动而引发的汇率风险、基于国家金融制度差异而引发的政策风险、基于信用资金偿还机制差异而引发的贷款风险、因各国契约理念不同而引发的合同风险、基于知识隐形贬值而引发的价格风险等问题。当然由于知识产品时空传播方式的差异性,使得知识产品国际贸易的风险呈现出许多独有的特征。

1.汇率风险。

不论美元债务扩张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持有美元的国家和个人货币购买力的潜在损失,美元仍然是当今世界最为通行的国际结算方式。新西兰学者Michael•Wang和Jack•yang曾探讨过建立以弹性金本位为核心的二元货币体系的构想,指出这种货币制度是使储蓄存款长期保持原有购买力的重要保障,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基础性解决方案,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但这种国际金融改革方案只是存在于理论探讨的阶段,并没有得到大多数英联邦国家的研究和支持,也就是说,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默认美元的结算方便功能,同时也认可了以美元为国际货币结算单位所产生的汇率风险。同股票、基金、期货、债券市场一样,国际货币市场的交易同样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和供需法则;同虚拟资本的交易法则一样,全球知识产品的交易同样受货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当许多人大量购入美元而兑换人民币的时候,伴随着美元贬值的不仅是持有美元国家购买力的下降,这一行为同样也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并事实上给跨国知识产品贸易商以远期盈利的机会。比如,中日韩三国的电影市场就曾经因为汇率的波动给韩国公司和中国国际影视公司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2.政策风险。

世界各国都对他国的知识输入持谨慎和理性的态度。比如欧洲就对中国出版的人文社科类书籍征收较高的关税,美国对中国出版物的输入控制更是非常严格,除了有反倾销审查之外,还增加了意识形态审查和宗教审查。对于那些与美利坚基督信仰明显相悖的出版物一律排除在外,不准任何出版商以任何名义带进美国。事实上,中国自然科学成果输入美国国会图书馆并成为ISTP和EI检索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社科类成果的检索比率。除去中美两国版权制度和版税扣除机制的不同之外,在知识产品的中美贸易方面,两国的政策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那些名为保护贸易自由的法律政策,实际上成为国际贸易组织成员国跨境交易的巨大壁垒,最终酿生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产品贸易风险。

3.贷款风险。

知识产品的国内生产企业为了打开国际市场,往往在国内法的框架内通过股市、基金、期货、债券,甚至变相民间融资的形式获取大量资金,这些资金的偿还有的有明确期限,有的则是非法融资的。在民间高利贷和地下钱庄的支持下,各种影音公司和出版公司,尤其是那些微电影企业,在短时间内就筹集到了知识生产的全部资金。但问题在于,如果这些知识产品没有获得实体企业的青睐,没有获得国际销售的利润,那么开发商和运营商以及中介公司都会面临巨大的偿贷压力;当这一贸易链条上的任何一家企业因道德或法律纠纷而“撂跤子”时,正零和博弈就会迅速变成“囚徒困境”。这时就会出现到处都是催债的经理人、而到处可见的都是没钱的老板或经理的艰难局面。由是,风险愈演愈烈。当然也会出现一些不能正视自己国家贸易地位和能力,盲目举债、到处申请外汇贷款的现象,这同样造成了一些债权国贷款无法偿还的风险。

4.合同风险。

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人都知道,国际贸易合同只是约束贸易双方的纸质文件,在跨国贸易中如果一方不守信用,单方面违约,追责的难度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这样说,因一方单方面违约而造成损失的偿还可能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合同的中外文表述往往存在着实质性条款的歧义性解释、合同的使用范围往往存在着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冲突,有些知识产品运营商又没有国际商务合作的经验,当进口商不能按期履约时,风险就会非常巨大。

5.价格风险。

在商品交换领域,价格的波动是供需关系的晴雨表。在国际贸易领域,商品价格的国内波动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就光盘、出版物、影视作品、文学读物等知识产品的跨境流动而言,价格的随行就市是极为普遍的事情。但问题在于,当已经按照合同价格预期交割的知识产品因国内需求的增大而大幅涨价的时候,对于贸易商来说,是撕毁合同直接向国内卖出这些产品,还是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按期交货呢?正常来说应该是按期交货,但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一再告诉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市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的支配下,大多数商人都会倾向于毁掉合同赚取超额利润。这时市场伦理就会让位于功利哲学,巨大风险就会从天而降。

三、知识产品国际贸易风险的防范策略

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外贸易不平衡问题正在逐渐加剧、知识产品贸易中的违法违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盗版现象极为普遍、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的跨国抄袭现象愈演愈烈、各种文化产品国际合作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不当竞争此起彼伏。靠什么来约束知识产品市场的国际贸易呢?本研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知识产品国际贸易市场的调研工作。

根据需求偏好理论,地域上相邻或相近国家的贸易依存度要高于空间上较远地区和国家的贸易依存度。作为亚洲面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知识产品出口的主要对象是东亚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就东亚来说,中国知识产品出口的主要对象是韩国,其次是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日本、澳门地区和朝鲜。据文化部和商业部的联合调查,从2000年到2014年底,中韩知识产品的贸易总额达到了1598.9亿美元,其中进口额达到1057.5亿美元,逆差趋势明显。就东南亚来说,中国知识产品输出的主要地区集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其中中新和中马贸易额占到了贸易总额的79%,表明中国的知识产品在东南亚地区已经形成了广泛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缅甸、印度、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尼泊尔与中国有着良好的地缘合作关系,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知识产品贸易额很小。近年来,伴随着远洋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国和美国、欧洲、南美洲、非洲的知识产品双边贸易在逐渐扩大,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总局的统计数据,近10年来中美之间的知识产品贸易额已经达到1200.98亿美元,中国和欧盟之间已经达到621.56美元,中国和南美洲的知识产品贸易额达到了37亿美元,中非知识产品贸易额达到了98亿美元。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中国今后应继续加大与地缘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品贸易,要依据准确的贸易数据制定合理的出口战略和进口措施。要根据欧洲国家偏好中国物美价廉文化产品的需求事实,制定中国知识产品出口欧洲的详细计划;要把中国的陶瓷制品、丝绸制品、柳编制品、服装产品、小饰品添加上强烈的文化信息,把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和谐大同思想输出国外,使知识产品供应商能够在赚取国际分工效益的同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对于某些携带考古信息的古董和文物,我们也要本着协商的原则,尽量回购流失到国外的珍贵宝物;对于非法走私文物的现象和行为要大力查处、毫不手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细致缜密的事前调研是知识产品国际贸易决策的重要前提,这方面经验是丰富的,教训也是极为深刻的。

2.认真研究贸易国的政治、经济及法治状况,牢牢把握贸易国的政策特征和价值偏好。

作为全球经济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地区,中国的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却拥有极为广阔的需求市场,并吸引了大批的国际资本涌入中国出版业、广告业乃至各种文体娱乐行业。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国内文化消费需求空间很大。作为中国知识产品贸易的主要输出国,美国、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的政治运作特点、经济发展走向、政策偏好性和价值评估体系都是各国知识产品贸易商必须密切关注的重要信息。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国家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或消极财政政策时,这将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反之,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对于知识产品贸易商来说,只有认真研究了贸易伙伴国的政策变化动态并随时关注国际社会的风吹草动,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获取客观的比较收益,否则,巨大的贸易风险将不期而至。就欧洲和美国来说,中国的电影电视产业要想打入这些国家的主流音像市场是很难的,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商人经济实力有限,更是由于这些国家对中国意识形态和政治信仰的质疑和困惑。由此,中国在输出知识产品的时候要尽量寻找那些极富传统感染力的文化产品,避开那些带有单一政治教化色彩的知识产品;中国输入到欧洲和美洲的知识产品要尽量体现出对那些国家制度和宗教的尊重,避免因为意识形态问题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对于非洲国家来说,我们的核心目的是输出出版业和传媒业的文化产品,把古老的东方儒学文化传播到遥远的非洲部族。

3.选择正确的计价货币,有效规避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