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产运维管理范文

生产运维管理精选(九篇)

生产运维管理

第1篇:生产运维管理范文

8年间,总厂领导高度重视、两级干部潜心钻研,经过多少次内外调研、无数次反复推敲,在实践中又进行不断修改和优化,最终形成一套“科学的、系统的、专业的、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把制度变成规矩,形成特色

全厂所有专业分成6大门类,13大专业,按照“精二会三”进行考评。员工可以双向原则,喜欢学什么选什么,或者什么专业最需要人来学就选什么,使得人人肩上有指标,千斤重担人人挑。青年职工走上讲堂当老师,培训效果在网上背靠背评估,讲的好的有报酬,也能提升个人绩效,激发了青年职工的学习激情和我要学习的主动性。培训效果和绩效挂钩,绩效又影响薪酬,薪酬又影响下一步的竞争,使得几大模块几大体系全部循环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多系统连动起来互动起来,提升大家的积极性,把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

二、坚持基层培养,岗位练兵提素质

把生产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阵地,坚持“干部锻炼到基层,人才选拔从一线”的干部培养选拔链条。选拔有上进心、业务能力好的青年职工配备到职能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年轻干部到环境复杂、条件艰苦的基层岗位工作,承担急、难、险、重工作任务,增强年轻干部的安全生?a、技术管理的实践能力,激发年轻干部扎根一线、积累经验、积聚才干的主动性。

三、采取双向交流,搭建平台促成长

把提升青年职工能力作为干部选任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注重在运维生产主战场培养锻炼青年职工。积极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通过组织观摩学习、参加集中培训、选送高校进修、攻读工程硕士等形式,促进青年职工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水平,提升工作能力。将实践锻炼中政治坚定、不事张扬、不图虚名、埋头苦干、成绩突出的青年职工,列入拟提拔任用的后备干部,放到相应岗位进行重点培养,提高后备干部应对复杂问题和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

四、抓中坚力量,保人才储备

我们为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都订一个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让职工获得最大的发展。让职工在自己职业生涯中设计阶段的目标,一般以3~5年为一个周期,把这个时间内要实现的状态,以具体的行为方式表达出来。让职工从“遥远”的规划中看到希望,知道自己怎么样一步步达到最后的目标。

五、引入竞争机制,实践锻炼压担子

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上岗制度,跳出“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圈子。竞聘工作严格按照制度流程,考察指标量化与泛化结合、刚性与弹性并重,既有学历、岗位、工作经验等硬性指标要求,也有对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等软实力的考验,是对竞聘者综合素质的一次大检阅。通过对空缺干部岗位的公开竞聘,近三年来,通过公开竞聘,127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各个岗位的行家里手,独挡一面,保证了后备干部队伍活力和质量,为总厂各项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建立后备人才库,实现人才良性循环

第2篇:生产运维管理范文

信息化应用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达成的重要手段,全面信息化管理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实现节约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以科技制胜的目标。应用阶段的信息系统一般称为生产系统。生产系统运行维护是指用组织、制度、流程等管理方式,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信息系统本身、运行维护人员进行综合管理,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准确、高效运行,进行系统全面应用维护的过程。生产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直接关系到信息化建设的成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医药全产业链企业集制造、分销、零售和研发为一体,需要一个信息管理功能完整的大型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这种统一、完整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复杂度高、周期长的特点,需要边建设边应用。如何协调好生产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相互关系、使信息化建设能保证生产系统的稳键运行、且运行维护工作又能推动信息化建设,这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1 生产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管理

生产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是对信息系统运行所有环节的管理,包括各种软件、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机房、技术资料和信息备份档案文件的维护和管理。这是一项专业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运行维护体系,保障生产系统的在控和能控。

生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的标准有ISO 20000和最佳实践IT基础设施知识库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nfrastructure Library,ITIL)。在应用上已经很成熟的ITIL v2强调了服务提供和服务支持的服务管理流程一体化的集成;2007 年的基于服务生命周期的ITIL v3整合了前两个版本的精华,强调ITIL 最佳实践的执行支持以及在改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进入到应用阶段,运行维护工作也就摆到了面前。大量的运行维护需求会使一些企业有些措手不及,如果处理得不好或不及时,就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应用、甚至由于业务无法正常进行而导致信息系统被废除。

为了生产系统能长期为企业服务,可以参照ITIL对问题、事件、配置、变更和服务持续性等方面的管理,建立起企业的运行维护组织机构,配备人员,制定制度,确定流程管理规范,使生产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正常展开。在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的同时,充分调动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挖掘他们积累的工作经验,能更好地达到保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有效应用的目标。根据ITIL的管理框架模型,加上运用运行维护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用图1来表达生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框架。

1.1 生产系统运行维护组织架构的建立

组织是运行维护工作中人们进行合作的一种形式。在医药企业,要全力打造统一集中管理的大型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组织应该考虑这样的模式:建立一个覆盖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组织,由信息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等人员组成,纵向应延伸到各子企业如公司总部和各级子公司,横向应涉及到各职能管理部门如财务、市场部门等。运行维护的核心组织建立在公司总部,承担运行维护制度的制定和监督,完成对构成信息系统各要素(各种软件、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等)的维护工作,进行业务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纵、横向子运行维护组织主要承担系统的应用管理(包括提出新的应用需要和完善系统功能等方面要求)、事件响应和记录等工作。功能为条线业务管理的子系统,可采用由总部相应职能部门牵头、总部信息技术部门配合的管理模式,如财务、资金系统应由财务部承担应用管理。功能为子、分公司业务运营管理的子系统,可采用在总部信息技术部门协同下由相应公司进行管理的模式,如医药生产企业的ERP系统由企业进行应用管理。

在建立运行维护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运行维护人员的岗位和职责,使生产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有序进行。运行维护岗位包括应用管理岗位、机房环境管理岗位、设备管理岗位、系统管理岗位、网络通信管理岗位、安全管理岗位、技术档案管理岗位和运行值班岗位等。

1.2 生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的建立

生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是对管理范围、内容、流程、方法等方面的规定,是运行维护体系正常运作的根本保证,是工作人员有章可依的工作准则。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应涵盖所有环节,包括应用管理、人员管理、运行机房环境管理、设备管理、投产管理、值班管理、系统管理、网络通信管理、安全管理和技术档案管理等。

全产业链医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边建设边应用,生产系统运行维护制度需要按系统建设的成果进行补充和完善。这种需要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的制度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制度=办法+细则+补充。公式中的办法表示的是系统的基本管理制度,细则是按系统功能和应用条线进行管理的细分制度,补充是系统功能扩充完善后对管理制度的补充。

1.3 生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流程的建立

生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流程是指为完成运行维护工作而进行的一系列整合资源与能力的协调性活动。运行维护管理流程有问题、事件、配置、变更和服务持续性等管理流程。如果将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流程进行抽象,图2就是一个较完整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流程。

每个按生产系统运行维护环节细分的运行维护流程(即图2中的“活动N”)都可用流程图明确表示,这里以系统功能扩展项目投产管理举例说明。当系统功能需要扩展时,由系统主管部门提出系统变更计划,由实施部门提供系统变更方案,新功能测试成功后,方可在系统功能扩展项目投产所有资料(计划、方案、技术资料、操作说明等)已经齐全的情况下落实操作培训、制定管理制度等工作,才能进行系统功能扩展项目的正式投产。图3表示了系统功能扩展项目投产的变更管理流程。

制度是需要人来执行的,按运行维护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工作是需要花费一定人力的,如果对运行维护人员的配备不到位,运行维护人员终日处于应付各种实时发生事项的处理,无暇全面执行运行维护制度,尤其是无法正常做各种巡检、运行维护记录、各类资料收集归档等工作,无暇于总结运行维护工作经验和教训,也无暇于全面提高运行维护能力,这是不利于生产系统运行维护工作进行的,应引起重视。

因此,要使运行维护工作取得成效,不仅要借助ITIL的方法,用提供支持和服务来创造价值,而且要投入应有的人力和财力资源,对生产系统运行维护进行综合管理,不断提高运行维护质量,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2 生产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与信息化建设齐头并进

全产业链医药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建设过程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些困难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政府对医药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方面要求的提高、医药产品的市场变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内部因素包括各类业务流程整合的内部管理尚未形成或未成熟以及业务范围扩大、产品种类增加、内部组织架构的复杂性加大等变数的出现与现有信息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低等。所以,医药企业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

医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难度和长期性要求生产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齐头并进。但这两项工作是相互牵制和相互影响的,如果处理不好两者的关系,会影响信息化建设的进展甚至倒退。

运行维护工作要保持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系统的每个环节都能保持稳定、安全。而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则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尽快实现新功能,故需要对系统的各种配置做变更、对系统代码进行修改甚至需要全面升级。这些使生产系统运行基本环境发生变化的操作一旦处理得不谨慎,会影响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反过来,如果运行维护工作不力,不能找出新项目可能对系统运行产生不利的关键点、不能评估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对现有系统的各项变更的影响、不能合理安排信息化项目的投产,也会影响到信息化建设的进度。

为了保障生产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和项目建设工作都能顺利开展,需要在新项目设计阶段就进行运行维护和项目实施两个团队的紧密合作,从保障现有系统的稳定性和新项目顺利建设投产的目标出发,找出新项目与生产系统可能发生的交集部分,分析这些交集部分中对两项工作有相互影响的关键因素,给出避免冲突的解决方案,同时评估和落实新系统功能投产后系统的承受能力,及时落实运行维护的各项工作,实现运行维护和建设的共同推进。

以系统应用面扩展项目上线为例,生产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流程和解决方案如图4所示。

面对信息化建设对生产系统稳定运行带来的挑战,运行维护人员应该:1)要坚持用ITIL的方法、理论武装自己,及时做好运行维护的人员、组织、制度和流程等方面的调整和补充工作,迅速掌握运行维护的新要求,完成生产系统运行维护工作。2)应将系统的变化在仿真环境中进行系统功能、压力和数据演算等模拟运行,模拟运行成功后再进行应用切换。3)与实施团队联合作战,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4)要保留和保全原有系统,以备及时复原系统。

运行维护人员要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工作,与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团队充分沟通,主动介绍生产系统对功能的应用程度、业务流程的特点、系统各项基本配置和应用特点等情况,共同商议生产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安排,确保信息化项目建设与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的衔接,尽量将新项目上线对生产系统运行的影响和波动降到最低,使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不倒退、不混乱、不停止。

运行维护团队负责系统的各项维护工作,与系统用户接触最多,通过对他们的各类问题的排除和答疑,容易与他们建立良好关系。当信息化项目建设对生产系统运行产生负面影响时,通过运行维护团队可以取得用户的配合和谅解,从而减少系统波动的影响和损失,这也是运行维护团队的一个工作准则。

在应对信息化建设对生产系统运行维护的挑战中,运行维护团队虽被动应战,但对有经验的运行维护团队来说,不会仅停留在保障生产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层面上,而是会更上一层楼,根据积累的运行维护经验和信息系统应用的体会,促使信息化建设更切合企业需求,信息系统的架构和功能更科学、合理、有效。从被动到主动的应战,是运行维护团队对工作价值的创造。

3 运行维护团队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促进作用

信息系统的应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企业这时才能真正从信息化建设中开始获得利益,在业务流程的管理和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决策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收获会使企业更坚定全面实现信息化的信心,加快、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逐步健全和完善企业,发展所需的完整统一的信息系统。尤其是医药企业,有了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就能快速响应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政策和各项要求,就能快速满足供应商和客户的需求,从而更进一步把握变化,应对挑战,实现发展。所以,做好运行维护工作保障生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长期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是巩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也促进了医药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工作。

优秀的运行维护人员不仅能按制度处理好日常工作,及时完成各类问题的处理,还能将运行维护工作中发现、解决的问题反馈于信息系统的功能完善,反馈于优化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使信息系统发挥最大作用,为巩固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而作贡献。

运行维护团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之一,这个团队要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的复合能力,在信息技术应用上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和大型数据库技术等;在管理上具备企业管理知识,了解财务核算和各种业务运作的流程和要求,熟悉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要求;在运行维护上熟练掌握生产系统的作用和功能的应用,自觉执行生产系统运行维护的规章制度,维护生产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所有这些都是运行维护团队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贡献。

4 结语

上药集团吕明方董事长强调 :“信息化的实质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的问题,是文化的问题,是生意模式的问题,是集团‘十二五’战略打造收入和市值双千亿元产业集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医药全产业链企业只有透过信息化的实质才能进一步把握市场等大环境的变化,应对挑战、实现发展,释放信息的商业价值,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第3篇:生产运维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农业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不符或人为操作不当,会出现设备变形、腐蚀、老化等故障,降低设备工作效率,对农业生产的进行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应重视农业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新时期农业机电设备现状

目前,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结构优化、专业技术推广等方式使农民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同时,使用先进的农业机电设备,能够大大减少劳动力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业机械化能够解放劳动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促进环保型效益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新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信息自动化的广泛普及,农业机电设备被越来越多的农民使用并认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农业机电设备虽然有省时省力等优点;但由于机电设备的种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每个生产厂家的生产方式存在差异,造成同类机电设备在使用时,所产生的运行状态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与管理时,需要根据不同类型设备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维修方式,确保农业机电设备排除故障后能够迅速展开工作。对于不同的机电设备,在管理前均应建立专业高效的管理维修方案,以应对不同形式的故障维修。一般来说,农业机电设备的运行维修管理主要包括:周期性维修检测、科学性维修处理、事后维修处理和使用环境管理、设备备件应急库存管理、维修计划预测管理、维修后质量管理等。只有对农业机电设备运行维修相关因素实施有效管理,才能够实现对机电设备运行维修整体的全面管理,从而保证农业机电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正常应用。

2农业机电设备的维修

2.1周期性维修检查。在农业机电设备生产时进行维护检查,系统化排除设备中存在的故障和问题,减少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必要影响;无论在设备销售前还是销售后,都应周期性对设备进行维修检查,一般对设备进行运行测试,观察检测设备当前运行状态,判断当前运行是否正常,并在设备运行结束后,检测与运行前是否一致无误,经过综合的考察,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无损。2.2维修设备要严谨。运用先进技术,提升设备质量,开发高效率的维修设备,改良现有维修方式的不足,用专业维修技术进行维修;正确对待设备检查时发现的小问题,对其进行正确处理,防患于未然。2.3设备故障处理。设备运行时出现故障,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仍在运行的设备进行停止,分析故障根源,用专业维修方法彻底解决故障;如果使用者不能自行维修,则应该送到专业修理场进行修复,如果设备难以转移,则要请专业人员前来维修。

3农业机电设备的管理

3.1设备使用环境管理。对设备使用者需要进行农业机电设备使用的专业性指导,应有专业人员在农业机电设备使用中,检查运行环境是否符合设备环境标准,避免环境因素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对运行状态和操作方法提出应该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机电设备的有序进行,确保农业机电设备安全、高效生产。3.2设备备件应急库存管理。在农业机电设备需要维修时,提前做好设备备件的库存,减少在维修过程中需要故障部件的额外准备工作,提升维修效率保证设备及时投入农业生产。农业机电设备库存备件的管理者应权衡好所需的备件采购,确保备件库存充足。3.3设备维修计划管理。在农业机电设备维修前,根据具体的维修情况制订所需备件、所需人力和时间等计划,确保机电设备维修有序开展。合理安排好人力、物力、财力能够减少机电设备维修耗费的时间,提高维修效率,使机电设备迅速投入生产运行。提前维修计划是一种预防性维修表现,能够从容应对故障,对设备迅速修复具有一定积极性。3.4设备维修质量管理。在农业生产中,设备维修的质量是后续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只有确保农业机电设备维修工作的全面、彻底,避免纰漏,才能确保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对设备维修后的质量管理,是不可忽视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先进的农业机电设备为农民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收益,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但若确保农业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则应建立科学的维修与管理方案,提高农业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生产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余德权 单位:龙陵县勐糯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张茂华.农业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对策.乡村科技,2016,(20)

第4篇:生产运维管理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备 管理 维护保养

中图分类号:T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360-01

在经济快速运行的时代,企业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的机械设备在长久的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因此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大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益,机械设备的引进成本很高,需要良好的措施对其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延长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时间[1]。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应该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此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一、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保养的意义

机械设备的平稳运行,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益的重要前提,企业在生产活动中需要确保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生产环境中。机械设备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作为企业本身需要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在日常的生产实践中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为机械设备的生产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即便是机械在运行中出现故障,作为机械设备维护团队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机械维修处理好,保证企业正常生产。机械设备倘若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没有及时得到处理和解决,将会严重阻碍企业的正常的生产运行,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2]。总而言之,企业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保养,大大降低了机械设备故障的频率,减少了因故障而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要重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众多企业没有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重视,更加缺乏相应的制度进行管理,在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中缺少相应的管理队伍,造成企业在运行中机械出现故障,很长时间难以得到维修,造成时间和资金上的浪费。长此以往造成机械设备的不断老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一)企业缺乏对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保养的意识

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将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不够重视。企业过程中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与保养工作,可以减少机械设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故障,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生产效益[3]。为避免机械设备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频繁出现故障,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时的保养,减少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因机械故障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作为企业管理阶层,需要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和维护保养意识。

(二)企业员工缺少管理与维护保养的专业知识

随着科学的进步,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机械设备也在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企业员工在发展的过程中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机械设备的换代不能相适应,加上企业缺少对员工专业知识的培训,造成员工在对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保养上手足无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出现小的差错,由于员工缺乏对机械设备的专业了解,造成工作难以进行下去,将问题扩大化,根本上造成了企业生产中断。面对企业机械设备的种种问题,只能请设备的生产商进行维修,增加了企业生产中断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机械设备在维修上的成本,加大了企业的经济损失[4]。

(三)焦炉设备在加热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焦炉设备在长期的加热过程中,由于焦炉煤气中含有大量的杂质,且设备在运转的过程中没有经过预热,焦炉在长期的运转过程中周围就会形成大量的残渣,严重的会造成煤气泄漏。例如,焦炉设备在生产的过程中,经常开关门,造成温差过大使机械在碰撞、挤压的过程中焦炉砌体各部位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损害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炉体会产生变形、碎裂等情况。焦炉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衰老在所难免,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不当和保养维护不及时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三、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保养应采取的措施

(一)企业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做好对设备的日常管理

在生产管理中,企业要根据自身生产发展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机械设备投入到生产当中,并引进专业人才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的管理和定期的维护保养,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因生产过程中的磨损,增加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企业要想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需要在生产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因此,建立高素质的机械设备管理团队是很有必要的。建立高素质的机械设备管理团队,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体系,对出现故障的机械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5]。

(二)员工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定期对焦炉设备进行维护

作为企业的员工,要加强自身维修保养意识,尤其处于企业管理阶层的员工,需要强化自身工作意识,做好对焦炉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企业可以定期展开焦炉设备保养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将焦炉设备的管理体制纳入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去,同时企业对管理体制进行严格的监督,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企业生产过程的前提条件,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措施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要树立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保养观念,做好对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提高整个企业工作人员的机械设备责任意识,保证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降低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频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小丽.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 03:79-80.

[2]于洁.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浅析[J].企业导报,2015,12:45+11.

[3]于成如,董芳芳.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浅析[J].科技与企业, 2015,15:50.

[4]陆静.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浅析[J].化工管理,2015,23:165.

[5]张连卫.石油钻井机械设备管理与保养维护[J].科技与企业,2013,14:86.

第5篇:生产运维管理范文

一、煤矿机电设备协同健康管理的内涵

所谓机电设备健康管理,简言之就是对机电设备的健康状况进行管理,其最重要的工作仍然是设备的维修与维护,旨在保证机电设备的稳定、可靠、持续运行。所谓“协同”,其最重要的就是实现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工作;协同管理理论认为,任意一个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之间都是通过物质、能量或者信息的交换完成相互作用的,健康的系统其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应该是以很有组织性的方式协同进行工作的,形成系统的某个整体效应,使系统发挥最大的功效。所谓机电设备协同健康管理,就是将“协同管理”理论作为机电设备的操作、维修、维护工作指导思想,将机电设备的操作、维修、维护、保养等统一起来,旨在消除传统模式下设备使用与维修之间界限;即通过实时的设备运行情况信息获取、分析、共享等,预测可能发生的故障,在故障发生之前给予及时维护,避免发生故障导致生产中断。煤矿机电设备操作运行与维修维护保养是煤矿企业生产内部的两个重要子系统,二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煤矿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将二者之间传统的“对立”变成一种“合作”关系,对提高煤矿企业生产效率具有要意义。协同健康管理模式下,煤矿机电设备的故障重在预测、发现、预防,而不是在出现故障后才进行维修、维护,大大降低因煤矿机电设备故障导致的企业生产中断概率,近而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

二、煤矿机电设备协同健康管理的主要特点、优势

(一)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生产和设备维修时间

进一步统筹与优化了设备的生产作业时间、维修作业时间,即在煤矿机电设备正常运行时做好相关的日常保养工作,充分利用企业生产品种更换之间的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等,及时发现、排除故障,大大提高机电设备运行有效时间和可靠性,有效减少平均故障时间,降低意外恶性事故的发生概率。

(二)有效优化企业生产和机电设备维修计划

通过设备实时运行状况数据的获取、分析,特别是结合对设备历史运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很好的预测故障发生概率;这样为了保证生产产品可以如期交货,就可以及时的确定、调整生产作业计划,进一步优化生产过程,在不影响正常生产情况下,定向、定点、定时、定量的对机电设备开展维修作业。

(三)为原材料和备件库存等提供有价值参考

机电设备协同管理模式下,可以通过对相关“协同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这样就可以准确预测机电设备维修检查作业可能需要的原材料、备件需求。煤矿企业可以及时的与设备供应商建立联系,对设备备件供应渠道、库存等进行及时优化、补充,有效降低无用设备备件库存比例,减少资金占用,降低企业成本。

(四)实现设备维修维护作业的内外协作优化

协同管理模式下,可以充分利用其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的将设备使用过程与操作者、维护者等联接起来,同时借助于互联网还可以将设备运行状况与生产制造厂家联接起来,这样由于设备运行数据的共享,就可以高效的完成机电设备使用部门、生产部门等与机电设备维修、维护有关工作的协作、合作。

三、煤矿机电设备协同健康管理实施条件与实践

(一)煤矿机电设备协同健康管理实施条件

1.硬件方面的要求煤矿机电设备协同健康管理的实施,需要企业事先完善好PCS(基础自动化与过程控制系统),MES(建立制造执行系统)和ERP(制造管理系统)。PCS需要按照MES指令生产,同时对生产过程、机电设备运行过程进行监测,实时收集机电设备运行状况信息,并反馈给MES系统;然后MES从ERP中接收生产任务,根据PCS反馈的机电设备运行状况信息和资材供应状况等安排生产;另外,三者之间及三者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应该互联互通。2.软件方面的要求要实现煤矿机电设备健康管理的真正协同,软件方面的支持必不可少,一方面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相关人员要有充分的机电设备协同健康管理认识和健全的机电设备协调健康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有完整的机电设备健康管理记录、备品备件信息等,以及建立与设备供应商、制造商、专业维修机构的合作与信息共享机制;再一方面要对传统机电设备管理流程、机构等进行优化、重组,按照机电设备协调健康管理要求,重新划分管理部门及其职责,旨在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支持。

(二)煤矿机电设备协同健康管理应用实践

第6篇:生产运维管理范文

关键词:磁浮交通 维护管理 维护管理系统 诊断系统

中图分类号:U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c)-0128-02

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简称示范线)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磁浮商业运营示范线,它已经顺利投入运营十年多。示范线生产系统包括运行控制系统(简称OCS)、牵引供电系统(简称PPP)、车辆系统、线路道岔系统等,在工程建设初期,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磁浮公司)即组织所有生产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人员与IT人员深入研究德国磁浮试验线的设备维护管理经验,借鉴国内外资产密集型企业先进的运营维护管理模式,结合示范线的实际情况,有力地进行维护管理组织和MMS研发工作。在示范线运营期间,磁浮公司继续优化维护管理和组织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MMS实施。

该文指出了生产系统的维护特点,介绍了MMS的应用架构与主要功能,论述了MMS对支撑磁浮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和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应用的重要发展,介绍了生产系统维护管理、MMS研发与实施的经验与成果。

1 生产系统维护特点

示范线生产系统的维护工作分为:计划内维护和计划外维护工作。计划内维护工作包括:巡检工作、保养工作、计划维修工作。计划外维护工作包括:故障紧急维修与故障非紧急维修。巡检计划、保养工作与计划维修工作一般都是周期性地进行,周期性的维修计划与任务可由MMS向运行维护管理人员进行提示。对由巡检、保养产生的维修工作可在计划维修工作中进行处理,维修准备充分后实施维修,巡检、保养、计划维修处理的结果将在MMS中予以归档。所有生产系统各有一个诊断系统,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在发生设备故障时报警,并将此故障信息传送至MMS,由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对故障进行评估,决定是否进行故障紧急维修还是待运行结束后维修。所有故障紧急维修和计划外故障非紧急维修处理的结果都需在MMS中记录和归档。

图1反映计划内维护的工作策略。维护管理人员使用诊断系统发送的运行数据结合供货商提供的计划维护数据,通过MMS高效地处理计划内维护工作。

磁浮维护管理人员采取以设备状态维修为目标的计划外维护策略,在MMS上使用诊断系统发送的故障诊断数据处理计划外维护工作。

2 生产系统维护管理和维护管理系统

示范线采取以部件实际状况维护结合预防性维护的策略,其技术前提主要是:诊断系统、运行出错的允许范围、系统与部件冗余设计及检查过程、计算机化的维护管理系统。

诊断系统监控生产系统的运行状态,辨识系统设备故障状态或失效状态,并显示给运行人员和生产系统维护人员。

在中央调度室及维修基地调度室里均配置所有系统的诊断终端,在诊断系统的终端上显示了所有收到的故障信息,每条信息都有一些对应的补充信息,比如受影响的计算机、相关部件及位置等。操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故障信息并告知相关维修人员。同时诊断系统可以提供该故障的详细信息。

MMS是为示范线运营维护提供计算机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MMS支持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与物资保障管理,使示范线维护工作做到计划科学、状态监测、过程可控、历史可溯、信息共享。

MMS应用架构见图3,其反映:MMS主要功能模块、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联系以及与各专业诊断子系统的关系。

MMS主要应用处理流程间见图4。

MMS计划内维护可概括为: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预防性维护有基于日期和基于运行数据两种。MMS根据预防性维护的日历周期和维护记录以及运行数据值计算并罗列到期要执行的预防性维护任务,维护人员针对要执行的维护任务生成并下达工单,通过执行工单来完成计划内维护工作。

MMS计划外维护可理解为:当诊断系统检测到设备故障,通过诊断系统与MMS的接口程序,将诊断故障信息传送到MMS,运行维护管理人员通过MMS生成并确认故障报告;运行维护管理人员依据故障报告,通过MMS开出维护工单,完成工单计划工作(主要包括操作步骤、操作说明、计划人工、计划物资、计划工具等)后将工单打印下达给维护工人执行维护任务;维护工人持工单到现场进行维护操作,如果有必要,应根据工单填写领料申请向仓库领取相应的备件,操作完成后在MMS中登录工单执行的实际情况,主要应记录换件情况、操作情况;当维护工人任务执行完毕后,由维护质量检查人员进行质量检查,填写质量检查信息,确认无误后,维护管理人员将维护工单关闭,并通知故障管理人员,相应故障的维护处理工作已经结束;故障管理人员确认故障已经成功消除,将相应故障报告关闭。

3 MMS实施经验

磁浮MMS实施经验归结起来,主要应落实下述几方面工作。

(1)需从工程建设初期,要求供货方提供MMS实施的设备基础数据、计划内维护数据,提出并实现MMS与诊断系统的仿真调试;(2)业务需求分析的确认:通过业务调研、收集信息,必须使业务需求真正被软件开发人员理解、提炼;(3)软件需求分析的认知: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通过开发演示软件,详细介绍软件界面、软件功能、软件操作,使业务人员形象地了解了软件功能,同时也能继续细化业务需求分析工作;(4)选择主流的软件技术架构;(5)做好MMS实施的基础数据准备工作;(6)成立项目实施指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开展MMS实施工作;(7)在MMS应用过程中,不断细化需求、完善功能。

4 MMS应用的重要发展

示范线的MMS应用的重要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通过MMS,建立运行维护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支持运行维护的绩效管理。例如,目前MMS中,针对“事前”,引入了评判系统运行维护质量的关键指标平均修复时间(MTTR)和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建立预防性维护方案。依据预防性维护方案,提前排除导致故障或影响运营的隐患,确保设备性能质量和技术保障能力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预防性为主,抢修为辅的运行维护目标。其二,通过MMS获取的生产系统运行维护数据,并结合数据挖掘工具进行设备故障与状态分析。目前,运行维护人员与MMS研发人员基于运行维护管理需求,已开展了磁浮典型设备故障与状态分析,通过典型设备故障成因分析、故障处置手册、故障三要素分析、故障统计分析、故障关联分析、故障发生和维护处理的相互关系分析,结合典型故障数据库的各项实际案例,探索建立典型设备故障分析决策模型;通过预防性维护研究、故障发生状态预警模型研究等方面工作,提出预防性维护的依据指标与方法,探索建立磁浮典型设备状态分析决策模型。

5 结语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就生产系统维护管理与维护管理系统研发与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磁浮生产系统维护管理和维护管理系统建设的工作,反映了上海磁浮示范线维护管理与MMS发展的现状、问题与MMS应用的重要经验,也为我国轨道交通企业与其他资产密集型企业的运营维护管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崔卫麒,徐福缘,陈荔,等.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浅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3(4):33.

第7篇:生产运维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网变电;运维站管理模式;分析

面对繁杂的运行维护工作,如何有效地降低电网运行风险,消除人为不安全隐患,使运行管理从计划、准备、实施到总结整个流程都具有可靠执行依据,实现生产现场全过程的可控、在控、能控,成为摆在广大变电运行人员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运维站管理现状

(一)规范化的管理控制体系不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数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趋于完善,企业不断加强运维操作站的建设。但是,企业的战略不断进行调整,企业业务需求不稳定,人力资源不充足,导致运维操作站没有形成固定规范的运维建设标准,规范化的管理控制体系不完善。

(二)企业的运维管理站运行缺少足够的资金保障

因电量需求的扩张,运维操作站的建设量持续增长,购置设备和设备维护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运维操作的技术人员在实践操作中,不断的应用新技术,或是进行科学技术的研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但随着资金流程的复杂和企业成本的严控,往往导致运维资金到位不及时、资金缺口隐现等问题始终存在。

(三)缺乏有效的绩效标准

企业的效益和价值的体现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保障企业员工个人利益的获得,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由于部分企业运维管理中忽视了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造成了操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积极,工作责任相互推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维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人才队伍基础薄弱,业务技能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企业运维操作站的优质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运维站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部分企业运维操作站人员构成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验主义、理论水平不高等现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管理机构也就缺乏执行力度。而部分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应对运维操作站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导致问题滞留,影响了企业的安全、稳定生产,给电网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风险。

(五)企业缺少运维操作站管理的科学理念

不断的改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需要有效的、科学的管理理念作为指导。而部分企业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科学管理理念,导致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没有完全发挥,企业的利益也不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运维操作站管理标准化要求

(一)运维操作站管理职能

运维操作站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所辖变电站的设备的巡视,及时发现设备缺陷,督促修试部门及时消缺。运维操作站管理要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两票即工作票、操作票;三制即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担负设备检修,试验的停电送电操作任务,不发生人为误操作事故。运维操作站管理依托GPMS系统,对所辖设备的基础台账,人员培训,安全管理等内容进行完善。

(二)运维操作站管理标准化必要条件

1、具备完整的信息安全、运行和服务的综合管理体系

运维操作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操作人员、操作流程和设备。操作人员与设备是通过操作流程建立的联系,影响运维服务和设备安全的关键因素是操作流程。因此,运维操作站管理需要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信息安全制度和运维操作规范,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同时,严格执行相关的制度规范,确保运行维护操作站标准化管理的顺利实行。

2、确保运维站的安全生产

运维操作站应制定安全管理目标与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组织、安全和技术等各类控制措施。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设置年度设备检修、运维操作计划。规范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反违章、应急演练、安全日活动等安全例行工作,使反违章自查自纠形成常态机制,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及两票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3、优化运维操作站人力资源管理

明确运维操作站岗位人员的配置和岗位职责,建立站长责任制,严格执行分级上岗制度。通过各类班组岗位培训,提升运维操作站人员的综合素质,保持人才队伍稳定,实现运维操作站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4、建立运维管理绩效考核标准

为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的工作实效,企业应结合运维工作实际情况,设立相关的运维管理流程考核标准,建立精益积分的员工绩效评价体系,完善运维团队的工作绩效,实现运维工作的可量化、可评价与可考核性,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三、解决企业运维操作站规范化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采用GPMS系统,增强运维操作站的安全管理

GPMS系统与WINDOWS应用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最大限度的整合、开发、利用各种生产信息资源,例如提供变电设备台账管理、运行记录管理、作业管理、故障记录管理、缺陷管理、两票管理、班组管理、应急管理、状态检修管理、可靠性管理等,从而实现对全地区输变电生产的全方位监管。运维操作站应用GPMS系统能够提高生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节约人力资源成本,能够实现电网生产管理跨部门、跨地域的数据信息共享,对变电设备能够进行实时监控,消除生产中的安全隐患,能保障设备运维管理工作正常开展,逐步完善企业的决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运维操作站的规范化管理。

(二)规范运维操作站管理制度

企业运维操作站的正常运转,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需要严格执行省公司的运维站规范化及准军事化规定。而企业运维操作站执行的规章制度要以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基本出发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结合企业的实际特点可以制定《运维操作站月巡检工作单》、《运维操作站周工作计划表》和《运维操作站日工作安排单》,细化运维操作站的工作内容,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化运维操作站的管理模式,保障运维操作站的正常运作。

(三)落实运维操作站人员的岗位职责

运维操作站的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依据运维操作站运转的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备合适的人员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并且履行岗位职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运维操作站人员的工作压力,保障运维操作站的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明确每个人员的岗位职责,能够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处理,保障运维操作站现场作业标准、安全有效;实施雷厉风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建设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团队;营造紧张有序、团结和谐的氛围,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作,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运维操作管理监管机制

运维站规范化管理的持续保持,还有赖于相关部门的监督与检查。根据《变电运维操作站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和《变电运维操作站管理规范考核标准(试行)》,定期对运维站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评,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进行整改,实现运维站规范工作持续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第8篇:生产运维管理范文

关键词:设备运行管理;机电基础工作;管理要点;维修方式

中图分类号:TQ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1-0053-02

Abstract:According the characters of equipment operation management in Shenhua Zhungeer explosive plant ,this paper analysis difficulties in the management,proposed key points how to enhance equipment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Key words:equipments operation management; electromechanical basic work; management key points; maintenance mode

1 引言

神A准能集团公司炸药厂,是国家“八、五”计划重点工程,地处鄂尔多斯准格尔旗黑岱沟露天煤矿工业广场内,始建于1991年,原设计年生产能力1万吨,占地面积2.18hm2,是生产铵油和乳化炸药的自产自用定点厂,主要服务于公司所属黑岱沟露天煤矿。

进入2006年后,随着煤矿产能扩大,炸药厂原有的生产能力及仓储能力已不能满足两个露天煤矿生产的爆破需求,2006年2月准能公司精心组织筹备了炸药厂改扩建项目,改扩建后炸药厂占地面积5.1hm2,年生产能力为11万吨,项目总投资概算7996万元,炸药厂改扩建项目引进澳瑞凯公司的与生产工艺系统技术,其核心是乳胶基质制备工艺,该工艺主要特点是将自动化技术与炸药生产工艺技术紧密的结合,在控制上实现DCS控制;在安全上实现自动联锁保护;先进的乳胶基质制备工艺和配套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高效的炸药混装车能够为生产现场提供重铵油、重乳化、多孔粒状铵油三个品种的炸药。

炸药厂现有现场混装炸药车26台,地面生产线3条,辅助生产车辆21台套,区域分三个地方,一个有14个可存储爆破器材的成品仓库库区,一个是炸药厂总,一个是炸药厂分厂,主要服务于准能集团公司的两个露天煤矿。炸药厂设备具有点多面广线长、长期与强腐蚀性物质接触、车上或地面制药系统比较复杂、设备技术含量高、尤其危险性最大等显著特点,如何管理好使用好这些设备,发挥设备的最佳能力,是摆在炸药厂机电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

2 炸药厂机电设备运行管理的特点及管理指导思想、管理方法

2.1 机电设备运行管理的主要特点

炸药厂机电设备种类较多,复杂程度高,分布广,机动性强,作业环境恶劣,生产任务重,操作难度较大、维修人员短缺维修难度较大、设备管理人员较少,管理难度大。

2.2 机电设备运行管理的指导思想

依据准能集团公司《机电设备管理标准及考评细则》、神华集团煤化工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加强设备现场管理和考评工作,计划维修与预防维修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员工以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岗位素质,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2.3 机电设备运行管理方法

炸药厂设备运行实行三级管理,厂属各单位的所有班组配备设备包机人,责任落实到班组到人;厂属各单位配备有设备分管领导及机电技术员,负责设备具体的使用、检修保养、监督、考评等工作;炸药厂设立机电设备管理职能部门和配备设备主管工程师。

3 炸药厂机电管理工作中的难点

3.1 设备方面

设备逐年老化,非不锈钢部分腐蚀严重,故障较多,给设备使用、维修、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如表1所示。

3.2 人员方面

尽管炸药厂一直重视培养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但由于两矿爆破对炸药的需求量显著提高,对炸药产品质量的要求随着降低成本节约资源而优化的爆破方案一再提高了炸药产品品质,DCS控制等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设备操作也较复杂,维修人员较少且维修水平较低,培养一批操作技能好、业务素质高的操作和维修人员,还需要一定的过程等,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难度。

3.3 设备使用环境方面

炸药厂机电设备的作业环境恶劣,尤其是根据露天煤矿的开采需求,装药作业面不固定且地面不平整,粉尘较大,设备长期连续与强腐蚀性炸药原材料接触,设备防腐工作非常严峻。

4 炸药厂加强机电设备运行管理的重点

根据炸药厂机电运行管理的实际情况,通过综合分析,炸药厂机电设备管理分常规管理和非常规管理两大部分。

4.1 常规管理

(1)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管理平台及档案。形成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明确各单位各部门在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中的职责范围,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明确各负其责。同时炸药厂主要设备全部建立技术档案和生产设备台帐、机动车辆台帐等,规范机电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信息,确保固定资产账、卡、物相符,充分发挥机电设备效能最大化。

(2)确实做好机电设备运行分析和计划维护保养工作。在《机电设备运行分析报表》中,要把着重点放在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分析上,分析的内容包括设备缺陷分析、影响设备出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和措施。以促进维修单位实施精细化维修,提高设备完好率,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3)建设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炸药生产厂区。借助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全厂机电设备,使得各项设备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让各类信息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权限在瞬间相互传递,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便利条件,借力信息化的优势,全部实时在线实现。

4.2 机电设备运行考核管理

设备运行管理是炸药厂机电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加强运行管理,使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和设备操作规程得以贯彻落,使设备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经济,使设备发挥更高的效率,从而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主要有推行设备包机制和红旗包机评比工作,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做到责任到人;同时结合机电设备管理职能部门采取日常抽查与定期检查的方式,保证设备使用与维修处于最佳的状态。

4.3 设备使用环境管理

创造良好的设备使用环境对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至关重要。各级机电管理和技术人员要积极参与设备使用环境的监督工作,向各级领导提出建议,积极督促改善环境,领导经常有针对性地强调设备作业环境,形成全厂重视、生产机电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局面,为设备高效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4.4 供电管理工作

炸药厂采用双电源供电模式,充分体现了炸药生产的重要性,因此整个炸药厂的供电系统运行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设备效率的发挥。

做好供电设备春检工作和供电系统日常维护工作。

5 设备维修管理的主要模式

5.1 预防维修

预防维修时指维修人员通过检查、测试、检测发现故障征兆,为防止故障的出现,使其保持设计功能状态,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的维修活动。预防维修目的是为了消除故障隐患,防范于未然。减少事故停机,消除部分潜在故障。分为定期维修、预知维修、状态维修三种。

5.2 生产维修

生产维修包括:维护预防、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其中改善维修是对设备进行局部结构或部分系统的改造,消除设备的先天缺陷,防止特定故障的重复发生,为日常维护、检查、修理方便而进行的改良性维修,目的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水平。改善维修常常是设计的修改,应属于设计、制造部门的工作范畴,是维修工作的扩展。

目前,炸药厂属于生产维修,强制维护保养机电设备、事故或故障属于事后维修、预防性维护保养、对设备的设计制造缺陷等进行技术创新四方面在整个维修体系中所占比例不同而已。

6 设备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部分

(1)设备管理,是指设备“一生”的管理,包括研究设计、生产制造(或选择购置)、安装调试,以及使用、维护、更新改造一直到报废为止的设备“一生”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的管理。设备“一生”的管理也称设备的全寿命管理。可分为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和经营(计划、组织)管理。

企业内部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完成既定生产经营目标而在企业内部开展的一切管理活动,它包括企业的计划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班组管理、现场管理等等。

生产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生产设备无论从企业资产的占有率上,还是从管理工作的内容上, 以及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体现上,它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和十分重要的位置。管好用好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设备维修与管理是企业生产的根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设备的维修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提供优良而又经济的技术装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从而使企业获得最高经济效益。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预测,决定进行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水平是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安全生产是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前提,没有安全生产,一切工作都可能是无用之功。所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无不强调安全生产,紧抓常抓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强制性的,是必须无条件服从的,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之上。根据有关安全事故的统计,除去个别人为因素,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设备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特别是一些压力容器、动力运转设备、电器设备等管理不好则更是事故的隐患。要确保安全生产,必须有运转良好的设备,而良好的设备管理,也就消除了大多数事故隐患,杜绝了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

(3)提升设备维修与管理的重要意义。首先,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设备是一个重要因素。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质量、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保持高的设备利用率,预防和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第二,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是要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企业内部多数人是围绕设备工作的。要提高这些人的工作效率,前提是要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第三,减少消耗、 降低生产成本更是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原材料的消耗大部分是在设备上实现的。设备一般都有常备的零部件、易损件,设备管理不好,零部件消耗大,设备维修费用支出就高。设备管理抓得好,设备大修理周期就可以延长,大修理费用在整个设备生命周期内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所占的比重就可以下降,从而为降低生产成本打下基础。

7 结语

机电设备管理是一项长远的工作,伴随着整个企业的诞生、成长、壮大也不断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管理模式也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尤其是现代企业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从农耕到工业到信息时代,机电设备管理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把信息化的前沿尖端技术消化吸收,不但传承优良传统,还要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把信息科学充分应用到机电设备管理上来,才能更好地发挥设备的效能、提高设备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邵泽波,陈庆,主编.《机电设备管理技术》[M].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王汝杰,石博强,主编,《现代设备管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3]苏月,王晓奇,主编,《煤矿机电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4]张琦.《现代机电设备维修质量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北京开采研究所.《地下开采现代技术理论与实践新进展》[M].北京: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6]袁维义.《机电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7]郁君平.《设备管理》[M].高职机电规划教材,2008.

[8]郑祖斌.《通用机械设备》[M].第二版,高职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规划教材,2007.

第9篇:生产运维管理范文

IT运维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主要从两个方面解决了用户存在的具体问题。

首先,综合运维管理解决了运维管理环节缺乏来源、缺乏终点的问题。传统运维管理流程软件不关注设备的资产登记情况、折旧情况、报废情况、确实的资产等级信息,给运维管理工作带来障碍。综合运维管理软件的推出,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纳入到运维管理领域,解决了客户存在的这个问题。

其次,综合运维管理软件解决了运维管理基本流程与其他运维管理辅助工作的衔接性问题。运维管理活动中,除了传统的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管理几个流程,还有一些辅助流程,如值班管理、巡检管理、项目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等。这些流程有些需要从传统流程中获取信息,有些需要执行触发动作。这些活动因接口标准不统一、数据格式不统一,在前期都是难以实现的,而通过综合运维管理的应用可以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目前中科金财在政府行业的运维管理成功案例已经覆盖到公安、财政、质检、外汇管理、工商、轨道交通等多个行业,在大型部委的成功案例已经起到了示范作用,初步形成了中央辐射地方的市场扩张趋势。中科金财将提升国内政府行业运维管理水平、助力企业运维管理作为服务宗旨。

2009年度

中国行业信息化优秀解决方案奖

中国行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