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范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精选(九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

第1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范文

一、 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在校大学生思想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也确实存在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90年代后,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轻生的主要原因。据北京16 所大学调查,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总人数的37.9%和64.4%。清华大学的调查表明,该校因精神疾患休学、死亡的人数分别占休学、死亡总人数的51.03%和50%。上海市某高校的调查显示,有近20%的学生感到苦恼,17. 5%的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的大学生自杀率更是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所有这些事实,都证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亟待解决。社会、学校及家庭必须广泛关注并高度重视大学生这个“心理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心理疏导分析

心理疏导是对学生心理障碍的疏通和引导。人的心理应如流水一样,是不停地流动的,如果心理失衡、失调,就会产生心理的堵赛现象,如果长期不能解决,就产生了人们常说的“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是情绪异常。这类学生情感冷漠、麻木不仁,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漠然置之,与他人的关系也疏远,不合群。

二是性格异常。大学生的异常性格一般表现为自卑、偏执、狭隘等,如有的人胆小怕事,做事畏首畏尾,有的学生自以为是,对某事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等等。

三是意志异常。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表现出极端消极的态度,如有的学生以逃避、应付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弱点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大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学的生理、主体因素有关,更取决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环境的影响。

三、心理疏导原则

面对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要自觉予以疏导。这项工作艰巨而复杂,它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努力。要有效地实施心理疏导,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坚持心理疏导的科学性

首先,心理疏导要以心理学原理为依据。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青年学生的具体表现。它为教师进行心理疏导提供了心理科学依据。其次,心理疏导要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教师必须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待学生、对待他们的心理行为问题,必须以认真、坦诚加关爱的态度进行心理疏导,切忌主观性和片面性。

(二)尊重与理解学生

一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做到完全地尊重他们。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自尊心较差、缺乏自信,这时,对他们的尊重就意味信任和鼓励,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打开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才能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当事人的眼睛去看,用当事人的耳朵去听,用当事人的心去体会,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忧伤和痛苦。三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行为问题的实质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样心理疏导才能有的放矢。

(三)注重引导,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进行心理疏导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代其解决问题。如果越俎代庖,不仅无助于其心理行为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害了学生。

四、心理疏导机制

(一)完善心理咨询机制,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系统就是利用多种形式,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对来访者以心理方面的引导、帮助、启发,通过“疏通”,使来访者的心理紧张和冲突得到缓解,并使在认识、情感、态度、行为方面有所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针对心理疾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问题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而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化解,日积月累,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应以“一切为了学生心理健康,为了全体学生心理健康”为基本工作理念,以“尊重个体、面向全体、关爱心灵、发挥潜能”为工作原则,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努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构建较理想的工作网络体系:一级心理保健网---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担负着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双重职能;二级心理保健网---班主任、辅导员,他们常年在教学一线工作,与学生接触频繁,对学生把握准确,通过与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他们的工作会更具有“人情味”、更及时和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三级心理保健网---班级心理保健员,为了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每个班级、每个宿舍、每个学生的心中,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老师提议在班级设心理保健员,具体负责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要经常在学生中举办专题讲座、心理图片展、心理影片展“5.25”活动等,利用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大学生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对待人生、工作、生活和学习,树立公平礼让、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建立兼容并包、尊重差异、团结协作的人际环境和氛围。如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是以“打造和谐心理,炫出健康自我”为主题,分为心海泛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真心快语――组织心理咨询老师和心理协会成员到各院系开展心理健康互助座谈会;心海观潮――心理健康影视片赏析和趣味心理图片展;星心相印――团体心理辅导;同心启智――朋辈心理辅导;心灵有约――各学生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绿满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横幅宣传。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解答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疑虑,创造让每个大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促进大学生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增进广大学生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状况的了解,认识身体、心理和谐一致的重要性,预防学生心理疾患的产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调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促使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三)健全心理危机干预体制,及时消除大学生心理障碍

一要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寝室四级预警体制。遇到异常和紧急情况及时向上一级报告,特殊情况可越级报告。力争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二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每年对全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根据普查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会同有关专家进行评估,与院系一起对这些学生做好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三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为掌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随时掌握高危个体的心理状况,学校建立学生心理问题报告制度。班级心理保健员要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对班上学生的心理状况至少一周向班主任汇报一次,发现同学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由院系辅导员填写《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上交院系。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之中并通过班级心理保健员、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学生干部等学生骨干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四)创造心理和谐环境,努力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为营造健康心理和谐环境提供宽松、和谐、公平的环境,确保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同时也加强对学生进行自觉、自主、自立、自强、自由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前应针对实际情况,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学习、成才、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和规划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大学生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使之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成才。

参考文献:

[1]刘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

[2]田爱民,赵永吉,王仲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教育对策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7,(2).

[3]章成斌.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必要性[J].医学教育与卫生事业管理, 2005,(2).

[4]贾林祥等.从生命意义的视角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

[5]王刚.大学生成功心理导航[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6]李淑然.北京十六所大学本科生1978~1987 年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情况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1989,(3).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文件),2004-8-2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辅导读本[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 张厚粲.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第2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范文

【关键词】思政教师,学生,心理问题,疏导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历来是相辅相成的,许多思政教师也担任着学生心理问题疏导的责任,我国当前约有80%左右的心理辅导教师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随着学习,工作的竞争愈演愈烈,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增多,这直接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必将更加广泛,心理疏导除了要求学校做好“点”上的工作,也要做好“面”上的工作;即不但要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同时更要面向最广泛的学生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新形势下,学生心理问题疏导俨然已经成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学校思政教师也将面临更大的心理疏导工作的压力和考验。

由于心理疏导工作在操作内容、主体关系、目标偏向和处理方式等方面相对于思政工作的差异性,往往个体学生的心理问题才是思政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的主要内容,这时刻警醒思政教师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础,在足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条件下,充分做好心理问题咨询师、疏导员的角色,不断学习,逐步提高心理疏导工作的能力。

一、心理疏导工作与思政工作之间的差异性

无论是从学校师资队伍的结构设置还是从国家相关文件精神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且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们都以学校学生为工作对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成才作为共同的工作目标。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基础。虽然两者在实践操作中不可分割、是互融贯通的,但从本质上来讲,它们在操作内容、主体关系、目标偏向以及处理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异。

1、两者在操作内容上所表现的差异。心理辅导工作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而进行的疏导;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侧重于学生的道德问题、政治问题以及思想问题,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两者工作切入点的差异通常被认为是心理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同之处,这也是两者差异的主要表现。

2、两者在目标偏向上所表现的差异。心理辅导工作以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所有工作都是坚持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方向进行的,其完全是为了个人的发展而进行的工作;而思政工作是围绕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的工作,工作过程不但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人的发展,而且要同时兼顾组织性、群体性的发展要求。

3、两者在主体关系上所表现的差异。心理疏导工作中的双方即疏导者与咨询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辅导老师不得做任何违背咨询者意愿的事情,双方自愿特别是咨询者的意愿是咨询关系得以存在的前提和条件,而思政工作一般都是教师主动的,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包涵着“教训”成分,某些思政教师经常抱着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做思想工作。

4、两者在处理方式上所表现的差异。保密原则是心理辅导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基本原则,此外,心理辅导教师一般也并不为咨询者做决定,在交流中的倾听是经常被用到的心理疏导技巧,围绕这种技巧而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最大程度地帮助咨询者,作出有利于咨询者的决定。而思政工作却要求思政教师坚持党的领导,把握主题方向,把学生围绕在党的周围。对组织坦诚、对学生负责是思政工作的重要原因,必要的时候,思政教师还必须向党组织汇报相关情况。

二、思政教师心理疏导工作的主要内容

思政教师心理疏导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普遍存在于学生群体的一般心理问题和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以及被医学上认为有精神病和神经症类的问题。

1、普遍存在于学生群体中的一般心理问题。此类问题并不严重,大多不会对学生产生重大伤害,普遍存在于学生群体当中,比如从众心理、挫折心理、逆反心理、考前焦虑等问题,这些情况通常存在于每个学生身上,并不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后果,假如心理教育工作者能够因势利导,采取积极的措施办法,反而会产生对学生有利的结果。比如挫折心理(挫折感)是指由于逆境、失败和受挫等情境给学生带来苦闷、忧郁、沮丧、压抑以及失望等紧张情绪和心理感受,挫折感在学生青年时期表现的尤为普遍突出。这种挫折心理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可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挫折心理。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个人的心理调节和老师的心理疏导以及适当鼓励,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疏导技能以及相应的原理进行挫折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2、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类心理问题在最近几年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并且所造成的影响在学生群体心理问题产生的严重后果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诸如由于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造成的比较严重的个体孤僻、心理障碍等症状。这种心理问题处理如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这也就对思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的学生,原则上不属于思政教师可以处理的范畴,也不是思政教师力所能及的工作。此类学生应当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其作出明确诊断,然后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对于贪食症、强迫症神经症患者而言,是可以坚持学习的,则需要在遵医嘱的前提下,思政教师给予必要的关注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配合医生接受相关治疗。

三、思政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工作的策略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策略,给予学生足够的了解和尊重。以学生为本不仅是思政教师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的根本,一直以来也都是学校工作的根本。要时刻将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切实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思考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克服思政工作本身存在的被动型与随意性,而且能够大大缓解学生对思政工作的抵触和反感情绪,要以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为基础,以引导学生、完善学生、塑造学生为核心,把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继而有效地做心理疏导工作。

心理辅导工作的过程本质上讲是学生思想矛盾斗争过程,也是思想同化的过程。学生作为教育工作主体对象,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始终发挥着能动性的作用。思政教育要站在素质教育高度,使心理辅导工作最终实现自我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统一。《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就指出“思政工作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各个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和健康教育,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学生承受压力、挫折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融入到学生群体当中,通过咨询、谈心等方式,帮助他们处理好在学习、生活、交友、择业、成才、健康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心理学认为,个体需求及渴望是促其产生积极性的源头,心理需求影响个体的意志、情绪和思维,因此,学校思政教师要以学生为根本,根据学生特点及需求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2、不断提高自身心理辅导工作技能,满足教育发展需求。思政教师个人工作技能及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在做心理辅导工作时是非重要的。作为思政教师,必须掌握不同类型学生心理问题的分布规律,清晰地了解心理问题的主要类型以及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和生理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1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比如倾听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然而许多思政教师在进行心理疏导时,通常忽视了倾听而习惯于讲,又或常常喜欢对人和事做出自己的评价和判断。事实上只有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坚持多倾听这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才能让学生有被理解、尊重的感受,才会有利地帮助学生找出产生心理问题的症结,从而更妥善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此外,思政教师应当坚持学习《心理咨询会谈技术》、《心理咨询流派》、《心理卫生学》等心理课程,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积极参考心理咨询培训和专题研讨会,多了解学生心理个案,积累工作经验,从而切实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2.2要密切关注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和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中最复杂的关系,大部分心理问题是由于感情关系或人际交往处理不当所引起的,特别是对于学生而言,其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非常容易导致心理纠结,产生心理问题。由于学生情感、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而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这是因为,一个人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弗洛伊德等人认为,童年经历是对人成长影响最大的时期。因此思政教师只有对辅导对象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有了足够的了解,在进行心理疏导工作时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种心理问题是受长期影响而形成,进行心理疏导工作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3、做好工作角色定位,明确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区别。

3.1要充分认识到思政教师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摆正定位。一个人的职业角色往往决定其工作方式,就会形成一套惯势的思想行为模式。思政教师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就面临着一问题,这就需要思政教师明确区分思政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区别,把握这两种工作不同的性质,从事心理疏导工作时,可以汲取思政工作中有价值的思想,借鉴其有效的方法,从而更好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明确其工作的重点并不是治疗性辅导,而是发展性辅导。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初步疏导,对于状况比较严重的学生应当将其送往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那里,保证这类学生获得更科学有效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问题激化,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这也适合思政教师的自身能力也是思政教师力所能及的范围。

3.2思政教师在开展工作时要注意避免把思政问题心理化或心理问题政治化这两种认识误区。简单地说,就是不能简单地将在心理疏导工作中遇到的思政问题当做心理问题来处理;同样也不能将思政工作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当成思政问题来处理。实事求是地开展思政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

心理疏导工作的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指导学生政治思想、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思政教师的重要任务和教育使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思政教师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袁雅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3,24(8):72-73.

第3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范文

一、初中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当前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在家长的溺爱中长大的,是家里的“小少爷”“大小姐”,从而使他们形成了各种个性而脆弱的心理,当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时如果不及时解决难免会形成心理障碍,限制学生的身心发展。其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

(一)学习心理障碍

初中生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会感到学习带来的压力,从而产生厌倦的心理。

(二)人际关系问题

初中生由于其性格等问题,在与人交往中,会出现自卑、不合群等问题,不能很好的处理好人际关系,或又广交朋友,交友不慎等,不仅影响学习,更对自身发展产生影响。

(三)异性交往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会对异性产生兴趣,产生性渴望,但往往压抑在心中,不能表达出来,导致学生出现不健康的心理想法和行为。

(四)亲子关系问题

初中生正在步入叛逆期,会与父母经常发生争吵,出现意见不合,不听家长管教等问题,从而与父母关系不融洽,甚至出现家庭危机,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有效地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疏导的策略

(一)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初中生由于其自尊心较强,思维较为敏感,为人处世时难免以自我为中心,感情用事,而且与班主任之间存在距离,不敢与班主任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将问题压抑心中无法表达,从而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初中班主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效的进行疏导。班主任可利用班会、谈话会等集体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大胆的说出来,并与学习优秀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有效的改善自身的状况。如遇到腼腆的,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学生,班主任可让学生运用写信、写纸条等方式与教师交流,不仅保护了学生的隐私,还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学生很容易受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班主任要让学生先发表下自己的想法,再对学生讲明其中的利害关系,会产生的严重后果等等,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初中生心理疏导方法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兴趣法:初中学生由于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在出现心理问题时,班主任可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对学生组织各种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学生的压力,对学生心理问题疏导有良好效果。

2.精神宣泄法:不少?W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问题压抑在心里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泄造成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的、正确的宣泄出来,鼓励学生日常多写一写随笔和日记,将自己心中的想法、情感全部写出来,在书写过程中,有效的缓解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恢复理智,从而到达良好的疏导效果。

3.爱心教育法: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真心的去爱每一个学生,与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上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真正关心学生的喜怒哀乐,使学生喜欢上班主任,有利于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进行疏导。

4.激励评价法: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当学生受到班主任的批评时,会产生沮丧的心理,出现消极的状态,严重的会出现逆反心理,自暴自弃。而当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肯定时,能带给学生更多的自信心,使学生有了前进的动力,从而能积极向上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引导,肯定学生的表现,使学生健康的发展。

(三)初中生心理疏导策略

初中班主任一般可采用集体疏导和个体疏导两种策略。集体疏导可利用小组形式进行,结合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使学生经过相互的交流讨论,分享每个人的经验,进而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了解学生间彼此的看法,从而有效的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性,在集体疏导不能全面顾全每个学生时,就需要班主任进行个体疏导。班主任要深入的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因材施教,对学生采用不同策略,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第4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范文

关键词: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目前在全国各地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层出不穷,但针对特定地区特定学校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比较少,不同学校开展自身的心理健康活动缺乏依据,也缺乏针对性。基于此,本研究对重庆市彭水县彭水一中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展开调查,旨在了解本校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重庆市苗族土家族自治彭水县彭水第一中学的高一学生为本次研究的究对象。高一学生共2280名,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5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43份,有效率95%,年龄分布在13-17岁之间。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开展问卷调查,该量表共60 个项目,10个因子,采用5级记分制(1=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得分越高者心理问题越严重。

(三)数据统计

采用SPSS16.0分析心理问题检出率。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一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

表一 总均分的心理问题检出率(%)

[标准\&均分

从表一数据来看,心理比较健康的学生占到了总学生的14.7%,而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了66.7%,中等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了18.9%,具有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没有。

(二)各心理问题因子的问题检出率

[标准\&均分

注:本表中的排序是按照心理问题严重程度排序

从表二可以看出,就心理健康各个因子来看,学生心理状况中比较理想的因子是心理不平衡、敌对焦虑。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是强迫症状、偏执、学习压力。中度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是适应不良、情绪不均衡、学习压力郁。较重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面的是焦虑、学习压力、抑郁。严重心理问题检出的因子是学习压力以及情绪调节这两个因子。

三、建议

(一)重视学生的轻度心理问题疏通引导

调查显示该校轻度心理问题占了较大的比率。一般来说,轻度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予以改善和消除。但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心理调控能力,并没有及时对轻度心理问题加以疏通的话,可能会转变成中度心理问题和较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应对学生进行轻度心理问题的疏通,预防与矫治高中生的心理障碍,消除不良品行。让学生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和兴趣小组以缓解心理压力。同时还应加强学校的学生心理教育,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加强疏导和引导。家庭与学校应共同努力,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对特殊学生关注与心理疏导

女生普遍比较敏感,情绪反应比较快,相较男生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应加强对女生进行抑郁情绪方面的专题心理疏导。

在各年级的学生中,高一学生由于才从初中阶段升上一个完全不同的高中阶段,在此阶段中学习、生活方式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学习压力较初中时期更重,生活方式变化也很大,心理具有一定特殊性,对高一学生加强人际关系处理、情绪调节、学习压力疏解等的引导具有必要性。

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双方长期不能同时陪在自己身边,亦缺乏家庭的相应引导。学校应及时与父母沟通,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开展教育。并在适应能力上对这部分学生加以引导。

参考文献:

[1]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4)

[2]李卫红.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2)

第5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范文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青年官兵的身心发育正处在这一阶段,认知、鉴别、自控和调适能力相对较弱,极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属于典型的心理障碍多发群体。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对官兵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益繁重的消防安全保卫任务使广大官兵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和挑战。特别是基层消防官兵在执行灭火战斗、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的任务以后,脑海久久出现亲身处置过的惊险、恐怖场面,长期心有余悸、惶恐不安等。随着官兵来源的成份越来越复杂,思想状况也越来越活跃,青年官兵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文化生活负面影响对官兵干扰不断增多,迫切需要加强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特点规律及应对措施的研究,尤其需要重视官兵心理问题。通过剖析部队近年来发生的案件和事故,大多与青年官兵心理障碍逐步郁积和得不到及时化解有直接关系。这也说明,产生心理障碍后,如果错过最佳时调节期和治疗期,就会由一般的心理障碍,发展为严重的精神疾病,会对官兵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重视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是加强消防部队建设、圆满完成各项消防安全保卫任务的客观要求,是落实从优待警、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做好经常性管理和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有益补充。各级要充分认识加强心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符合部队实际、适应官兵特点的心理工作方法和途径,确保广大官兵始终保持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圆满完成各项消防安全保卫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二、加强教育,注重引导,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新理念。在新时期,一方面,部队官兵尤其是青年官兵在利益调整、竞争加剧、环境封闭、训练艰苦等现实条件下,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很不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不少官兵对于心理健康问题还存在着“四不”现象,即有了心理问题不知道,知道了又不在乎,即使产生了痛苦感也不敢说,别人发现了还不承认。这些官兵之所以存在此类心理问题,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就是观念滞后。因此,要使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必须首先在帮助官兵树立心理健康新观念上下功夫。一是纠正官兵对心理健康不重要的观念。科学研究早就发现,人的生理与心理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的。我国古代中医学的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生理与心理的关系。只有将生理与心理视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才能正确认知在我们自身发生的一切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更进一步地说,官兵个体生理的疾病,常常有心理因素的作用;而心理的疾病又很容易催生生理的病态。二是树立官兵心理健康与思想健康紧密联系的理念。心理健康是思想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当主体具有健康的心理反映活动,才能保证其所形成的观点、立场及态度等符合客观实际,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而思想健康又将有力地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合作,多管齐下,建立健全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机制。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要真正有效地开展起来,深入下去,就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使这项工作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从消防部队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当前应主要建立健全如下机制:一是建立支、大、中队官兵心理问题三级预警体系,预警体系的主要功能就是及时而准确地发现官兵中己出现或潜在的心理问题。预警体系主要由依法组成的三级工作小组构成,即中队有骨干信息小组,大队有心理咨询小组,支队有心理医生参加的心理教育和疏导领导小组。预警体系的工作程序是,中队骨干信息小组发现问题,应迅速将其整理上报大队心理咨询工作小组,大队工作小组将调研后形成的基本结论上报支队工作小组。支队工作小组一方面进一步对下面反映的信息进行研判,制定工作对策,指导实施教育与疏导方案;另一方面,及时将研判的信息呈报上级政治机关,以使上级机关掌握情况,必要时给予各种支持。预警体系作用发挥的效能如何,直接关系到部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所以,必须做做到组织落实、职责分明、反应快速、情报准确。二是要建立官兵心理档案。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谈心、情况分析等方法,摸清官兵的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特征,由卫生部门或在专家指导下做一些必要的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要紧密联系官兵日常工作和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搞好心理疏导。善于发现和认真分析个别官兵行为上的异常表现,找准心理症结及其原因,采取积极措施加以缓解和调控,避免心理矛盾加剧;对有心理疾患的,应积极治疗,不适合服役

第6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处理策略

1问题的提出

1、1研究的目的

教师处理学生心理问题,作为一种行为,也存在着负向和正向的区分,在不同的情景下,这种区分可能不尽相同。但是作为行为,它必然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将从教师的心理健康、认知和行为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能为学校师资培训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使教师对于他们本身及他们工作所面对的对象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真正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1.2研究的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教师各方面的研究很多,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生活幸福,更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和问题的调查“。这些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全国常模严重,尽管在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的差异。国外也有研究表明,教师这个职业比其他社会职业更容易使人感到精疲力竭”。不同年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而关于教师行为和心理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上,对学生心理问题处理策略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却是较少探讨”。

姚三巧的研究发现,有力的社会支持可提高教师的正性情绪;自尊感强可增强教师的工作满意感,提高其心理卫生水平,减轻躯体抱怨和抑郁症,增加正性情绪。有效的应付策略可使教师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卫生水平提高,减轻抑郁症。钟向阳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消极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均有显著相关,并发现了心理健康分数与消极应对方式负向的关系。而李春灵’在分析南宁市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积极的应对风格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而消极的应对风格使心理健康水平下降。这些结果可以看出心理健康与消极行为的负向的关系。那么,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否也与他们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有关系呢?这是本研究想探讨的一个问题。

2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沧州市八所中学共300名教师进行调查,最后得到有效问卷286份,有效率为95.3%。其中女教师204份,男教师82份。

2.2研究方法

2.2、1采用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制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该量表含有90个项目,评分标准采用五级。

2.2、2采用查明华,申继亮等编制的《中学教师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策略问卷》,此问卷包括5个分问卷,分别是:厌学情景问卷,退缩行为情景问卷,自我中心行为问卷,攻击行为情景问卷,和考试焦虑隋景问卷。问卷共包括101道题目,每一题目作为一种具体策略。所有策略分属于六大策略即:言语疏导型策略、责任转移型策略、惩罚约束型策略、行为疏导型策略、拒绝忽视型策略和情感关爱型策略。要求被试对有效性和可能性进行5等级评分。

2-3统计分析所有资料录入计算机并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各情景中教师的六种处理策略的有效性(E)、可能性(P)与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

在厌学情景中(见表1),考察教师心理健康与处理策略的关系,发现心理健康恐怖因子与言语疏导策略的可能性、行为疏导策略的可能性以及拒绝忽视策略的有效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拒绝忽视策略的可能性与心理健康强迫症状因子、焦虑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健康的精神病性因子与拒绝忽视策略的可能性及有效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在退缩行为情景中(见表2),考察教师心理健康与处理策略的关系,发现言语疏导的有效性与心理健康的忧郁、焦虑、敌对及偏执存在显著正相关,其可能性与躯体化、焦虑、恐怖存在显著正相关;行为疏导的可能性与恐怖存在显著正相关;

惩罚约束的有效性与躯体化、忧郁、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存在显著负相关;拒绝忽视的有效性与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存在显著负相关;情感关爱的可能性与恐怖存在显著正相关。

在自我中心行为情景中(见表3),考察教师心理踺康与处理策略的关系。心理健康的恐怖因子与行为疏导的有效性、可能性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拒绝忽视的有效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忧郁因子与情感关爱的可能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偏执因子与行为疏导的有效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精神病性与惩罚约束的可能性存在显著负相关。

在攻击行为情景中(见表4),考察教师心理健康与处理策略的关系。言语疏导策略的有效性与心理踺康各因子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其可能性与恐怖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责任转移策略的可能性与强迫症状、忧郁及精神病性存在显著负相关;行为疏导策略的有效性与焦虑、恐怖及偏执存在显著正相关,其可能性与恐怖存在显著正相关;惩罚约束策略的有效性与敌对、恐怖及精神病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其可能性与阮郁、焦虑、改对、恐怖及精神病性存在显著负相关;拒绝忽视策略的有效性、可能性与焦虑、敌对、恐怖及精神病性存在显著负相关;情感关爱的有效性与人际关系存在显著负相关,其可能性与恐怖存在显著正相关。

在考试焦虑情景中(见表5),考察教师心理缝康与处理策略的关系。恐怖因子与责任转移策略的可能性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行为疏导策略、情感关爱策略的可能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敌对因子与责任转移策略的可能性存在显著负相关。

4讨论

4.1心理健康与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策略选择的关系

由表1一表5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在情景四(攻击行为)中教师策略的选择才与心理健康有较大的相关。究其原因,SCL一90问卷主要是测定近段时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时间的局限性比较大。而教师的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是作为教师在相当长的时问内累积下来的自我意识,因此,从测量角度看,自我溉念与教师行为的关系应该更密切。

由表可见,心理健康程度得分与言语疏导、行为疏导和情感关爱这三种积极正向的策略,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心理健康程度高的教师,更倾向于使用言语疏导、行为疏导和情感关爱的行为干预策略,反之亦然。根据钟向阳的研究,心理缝康分数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负向的关系。

这种现象可能反映出当前教师由于普遍接受培训教育,所以都能认识到处理学生问题时哪些有效哪些无效,但在真正行为上,可能有些教师还不能做到。

4.2不同情景对教师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策略选择的影响

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教师的观念中,在厌学、攻击行为和考试焦虑情景中,教师倾向于认为情感关爱型策略更有效;在退缩和自我中心情景中,教师认为惩罚约束型策略更有效。而在实际采用的策略上戒们发现对于厌学问题和考试焦虑问题,教师都更倾向于采用情感关爱型策略,对于退缩和自我中心问题,教师更倾向于采用惩罚约束型策略;在攻击行为情景中,教师更倾向于采用言语疏导型策略。

面对厌学和考试焦虑问题,教师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为上,都选择了情感关爱这一策略。可见,教师对待学生的厌学和考试焦虑问题,还是充满了人情味,希望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用更多的情感感化学生。

面对退缩和自我中心问题,教师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为上,都选择了惩罚约束这一策略。可能是教师认为用言语疏导等正面教育很难奏效,所以更倾向于给学生以制裁,让学生受到惩罚,得到教。

对于攻击行为问题,教师虽然认为情感关爱更有效,却更多使用言语疏导。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学生之间的一些伤害。所以在选择使用策略时,他们更倾向于采用言语疏导,因为这样可以在瞬间见效。

除了上面的差异外,我们并未发现教师对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的有效性的认可和真正在具体情境中采取的策略有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行为结果的认知对他们的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性,另一方面,在我们的问卷设计中,有效性和可能性体现在同一问卷上可能会造成本身的较高的相关性。

5结论

第7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范文

班主任所面对的学生是有限的,对学生的情况又非常熟悉,绝大多数学生对班主任都比较信任和依赖,班主任在个别心理疏导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建立以班主任为中心的个别心理疏导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班主任如何进行个别心理疏导,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全面了解,奠定基础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疏导,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第一,要了解学生集体。了解学生集体主要包括所带班级学生的生源结构、年龄阶段、性别比例、基本特点、思想倾向、发展变化情况等,这些因素会对班主任的工作产生潜在影响,会影响到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个别疏导的方式、方法。第二,要了解学生个体。班主任要了解班内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学习基础、思想品质、校外生活环境等,这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疏导的重要依据。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如研究学生的档案材料、书面材料,还可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谈话、活动组织、调查访问等途径获得,也可以通过同学、教师、家长来了解。全面了解学生,为班主任进行个别心理疏导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平等关爱,赢得信任

有人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真诚关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只有这样,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才能够向班主任敞开心扉,班主任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帮助。首先,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权利,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其次,班主任要关爱学生,生活上多关心,学习上多鼓励,行为上多指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关爱。第三,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放大其优点,积极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建立成长的信心。第四,认真对待学生反映的每一个问题,并能及时有效地予以解决,让学生感受到父母般的关怀。第五,在班级突发事件中,对于需要关爱的学生要能给予适当的关注,必要时还要组织全班同学关注,让需要关爱的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真诚持久的关爱一定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任。

三、个别疏导,促进发展

1.查阅周记,把握动态

班主任要坚持让学生写周记,通过周记,全面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确定疏导对象,寻找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疏导。班主任还可以在周记上通过书写评语的方式与学生“笔谈”,使个别疏导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2.个别谈心,启迪疏导

班主任每天坚持与两位以上学生开展谈心活动。谈心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确定好谈话的内容和突破口,讲究方法,态度诚恳,要以“心”换“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动心,谈出实效。而且,谈心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总之,要因事而定,创设良好的谈话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才能起到通过谈心达到交心的目的。

3.设立信箱,及时疏导

学校为每个班级都设立“悄悄话信箱”,教师通过与学生讲“悄悄话”走进学生心灵,巧解心结,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悄悄话信箱”是学生诉说心里话的“知心朋友”,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信息库。班主任每天都开箱收取学生的“悄悄话”,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其解开心里的疙瘩,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和疏导。通过“悄悄话”减少学生的顾虑,这一做法不受时空限制,很好地弥补了其他形式的局限,更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4.网上聊天,真诚交流

班主任向学生公布自己的QQ号码,学生可通过网上聊天或留言的方式与班主任进行交流。班主任可根据交流中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适时地进行教育和疏导,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5.曲径通幽,合力育人

在现实生活中,班内个别学生由于一些原因,可能对班主任不信任,甚至有些学生对班主任有对立情绪。面对上述情形,班主任可以避其锋芒,迂回疏导。如让与这些同学关系密切的同学了解情况,进行必要的疏导,也可让他们信任的任课教师进行教育疏导,达到异曲同工之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第8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范文

据有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预计将有2亿以上人群会受到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的健康威胁。由此看来,我国民众的骨质疏松现状不容乐观。骨质疏松对大多数人来讲也许是个陌生词汇。由于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骨质疏松称得上是一位“隐形杀手”,很容易被人们忽视。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共同列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三大“杀手”,这足以显示其危害。

郎平:鼓励大家关注骨骼健康

作为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前主力队员和前教练,郎平是千万中国人心目中的偶像,她的“铁榔头”精神曾经鼓舞了一代人。在上述主题活动中,郎平被主办方授予“骨质疏松关爱大使”。对热心公益事业的郎平来说,“骨质疏松关爱大使”并不是她的第一个大使称号,但无疑是任务最重的称号之一。在主题活动中,她以铁榔头精神和健康形象为榜样,鼓励大家关注骨骼健康,“我希望全中国人都远离骨质疏松,健康地生活!但我知道这并不容易,需要大家行动起来,共同努力。我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号召大家重视骨骼健康。以实际行动远离骨质疏松,大家需要做的是:坚持运动,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咨询专业医生,科学补钙,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位排球运动员出身的女性,郎平无疑比一般人更清楚骨骼健康的重要性,她表示:“其实骨骼健康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生理性的话题,更是一个社会性的话题,只有你的骨骼健康了,才能更好地承担作为母亲、父亲乃至儿女的责任,更好地享受幸福生活,拥有高品质的人生。我认为‘铁榔头’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是骨骼健康的形象标志,大家一起关注骨骼健康,行动起来,人人都是‘铁榔头’。”

徐苓:有效及时防治骨质疏松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徐苓教授指出:“骨密度检测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最佳定量指标。只有通过定期的骨密度检测,我们才能全面了解自身的骨骼健康状况,同时需要咨询专业医生,根据检测结果,全面评估骨骼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坚持合理补充钙和维生素D以及适当的运动等,是保证骨骼健康的重要基础措施,我们要把防治骨质疏松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公益平台提供骨密度检测机会

为了推动骨质疏松症防治事业的长期发展,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健康药物部共同启动了“骨骼健康关爱行动”。该行动是一个骨骼健康的公益平台,并且是一个持续数年的计划,“骨骼健康关爱行动”活动内容丰富,包括以下方面:

举办骨骼健康专家论坛,培养更多的各地该领域学术带头人。

计划举办多样性学术活动,吸引超10万名临床骨骼健康相关专业医生参与。

计划为超过1000万个消费者提供免费骨密度测试的机会。

“骨骼健康关爱行动”将覆盖全国50个城市,近千家医院,近千个社区,为更多中国人提供了解自身骨骼状况的平台。

由于很少有家庭配备专业的骨密度测试仪,到医院进行测试的成本也不低,所以大多数民众并没有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的意识和习惯。通过“骨骼健康关爱行动”,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专业的测试仪器进行骨密度检测,还可以与众多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得到维护强健骨骼的正确引导和建议方案。

自觉关注骨骼健康,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了解自身的骨骼健康现状,并结合科学的补钙,坚持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远离骨质疏松的基础。

只有骨骼强健,民众才能强健,国家才能强健。让我们行动起来,培养关爱骨骼健康的意识和习惯,远离骨质疏松,真正做到:“挺起千万中国人的脊梁”!

第9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范文

“心理疏导”的科学认知

首先,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学生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心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甚至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为学生创建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小学教育的关键内容。其次,心理疏导的原理是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学生情绪的波动、抵触心理等症状进行排解。心理疏导的方式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德育工作者要按照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疏导,通过交流和沟通将小学生心理的负面情绪清理掉。第三,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又碍于一些原因,觉得找不到人倾诉,因此就会产生抑郁、焦虑甚至害怕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在接受了良好的心理疏导之后可以使自己心中的心结打开,将负面情绪倾倒出来,从而找回一个健康快乐的自己。

小学德育工作中“心理疏导”的具体方法

1.将爱投入到德育工作中。“爱是一把万能的钥匙,能够打开很多的心结。”老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爱带入到工作中来,只有老师的心里充满爱,才能引导学生打开自己的心结,也能让学生在接受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放下心理的防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可以为学生讲一些真实的故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关爱,通过爱拉近与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自愿接受老师的心理教育,从而提高疏导的质量和效率。2.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尽管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师生关系,但是也可以发展成为朋友关系,特别是在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这一点非常重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友谊能使学生更加愿意将心里的真实想法告诉老师,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一个可以谈心的朋友,这是心理疏导的关键。老师根据学生的想法找出其中存在的思想方面的问题,再进行心理疏导,这样能使德育工作的实施更加有效果。3.设计生动的教育活动。小学生还没有形成对这个世界基本的认知,对于一些复杂难懂的学术语言还无法透彻的理解,对心理健康以及心理疏导更没有形成具体的概念。老师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的讲解不会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起到解决的作用,甚至可能使学生的负面情绪继续扩大。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的小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了心理疏导教育,例如,老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心理学知识贯穿于故事之中,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人物感受与自己进行对比,从而找到方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老师设计的活动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将重点放在有心结的学生身上,通过活动使学生能敞开心扉,将焦虑、抑郁、不安等负面情绪排解出去。4.为学生消除心理压力。消除学生心理压力的前提是老师应该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理解学生的心境,找到心理问题所在,为学生提供一些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学生知道了当老师承受很大的压力时是如何排解的。此外,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些建议,比如心情不好时应该学会向别人倾诉,接受来自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多看一些励志的书籍和视频等。使学生将心里的压力释放出来,恢复心理的平静状态。5.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一个和谐、有趣的班级氛围能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更加愿意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所讲的内容上面。因此,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的关键因素。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做一个表率,比如见到老师和同学时应该露出微笑,看到同学有困难时主动给予帮助,面对困难时不要选择逃避或退缩。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使学生之间能够和谐相处,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心理疏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