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舞台表演艺术形式范文

舞台表演艺术形式精选(九篇)

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第1篇:舞台表演艺术形式范文

一、我国舞台表演艺术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舞台表演艺术在今天出现了明显的冰火两重天的现象:首先是传统的舞台表演艺术,如戏曲舞台表演艺术正在逐渐失去它们原有的魅力,年轻人对戏曲的兴趣远不如对流行歌曲的兴趣强烈,这造成了我国一些传统舞台表演艺术渐渐变“冷”。当然某些传统舞台表演艺术,如相声艺术适应时展积极改变原有表演形式,正在焕发出全新的生机,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以郭德纲的“德云社”为首的草根舞台越来越吸引人们的视线。与传统舞台表演艺术逐渐变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代歌舞艺术日趋火爆,如某些明星的演唱会等,让很多人趋之若鹜,加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炒作,更是让一些现代歌舞表演艺术舞台风光无限。这种“冷热”的对比在今天表现得十分明显,并有逐渐扩大之势。

我国舞台表演艺术在今天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除了上述传统舞台艺术渐“冷”的情况外,还有其他一些现实的问题。一是现代舞台表演艺术过于注重形式,忽略对艺术内容的锤炼。以央视春晚舞台为例,其应用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给观众带来了美轮美奂的舞台视觉体验,但是舞台表演内容却变化不大,这已经让国人产生了形式上的审美疲劳。二是现代舞台表演艺术追求个性虽无可厚非,但出现违背国人传统理念的做法却不可取。比如郭德纲的“德云社”,从其表演的某些相声片段看,的确是满足了人们低级趣味的审美需要,有些台词甚至与传统主流观念相背而行。三是传统舞台表演艺术后继乏人,一些经典的艺术曲目甚至出现无人继承的现象。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种状况,也许再过几十年我们就只能在书本和电视回忆片中寻找以前的记忆了。

二、现代舞台表演艺术的出路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艺术审美观念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我们要正视这种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把握现代人们艺术消费的心理,进而对原有舞台表演艺术进行全新的改造。这样才能让现代舞台表演艺术更加接地气,让舞台表演艺术的发展长盛不衰。

(一)重视舞台表演艺术的再现形式,但更要重视舞台表演艺术内容的锤炼。科技发展为现代舞台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优势。现代声光技术的使用,让舞台表演更加美轮美奂。但是,如果片面追求舞台艺术的表演形式,只是追求观众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时间久了观众就会出现倦怠感。因此,要想让艺术长盛不衰,最根本的做法还是要关注艺术内容的锤炼。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曾经风靡200多年,其之所以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京剧的台词、剧情等艺术内容深邃且耐人寻味。因此,不管是现代舞台艺术,还是传统舞台艺术,都应当再次进行“内容回归”。因为,再华丽的舞台,再优美的唱腔,如果艺术内容没有深度,都不会真正为国人所推崇,最多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二)打造雅俗共赏的舞台表演艺术。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一些快餐文化日渐流行。现代人越来越追求感官层次的艺术体验,尤其是年轻人在艺术消费中大多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刺激的快餐艺术。郭德纲的“德云社”正由此应运而生。当然,笔者也很喜欢郭德纲的相声,通俗易懂,包袱连连。底层百姓认为他的相声是最接地气的艺术形式。笔者却认为,如果所有的艺术都是满足人们低级审美趣味的需要,艺术本身就丧失了引导人们追求崇高生活境界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现代舞台表演艺术如果能够在“俗”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雅”的追求,也许会让舞台表演艺术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打造雅俗共赏的舞台表演艺术,是现代舞台表演艺术最基本的追求。舞台艺术表演者要以身作则,不应当片面追求个人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个真正的艺术之“心”。

(三)传统曲艺等舞台表演艺术要顺时改变,才能够后继有力。传统舞台表演艺术在今天的冷遇,是时展的结果。但是,传统舞台表演艺术是我们民族的艺术瑰宝,不能够让其在我们的手中没落。可是我国目前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多是由政府牵头,进行相关的保护和开发工作。诚然,政府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要想真正让传统艺术在今天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必须要对它们作出与时俱进的改变。要让这些艺术再次回到民间,毕竟它们最初发端于民间,唯有再次回归,才能够吸取再次成长的养分。传统艺术后继乏人的现状必须要改变,但是如果艺术本身不变的话,是不可能解决这一问题的。因此,传统曲艺等舞台表演艺术要顺时改变,才能够后继有力。

第2篇:舞台表演艺术形式范文

关键词:戏剧 舞台美术 艺术价值

戏剧的核心内容是人,演员是戏剧最不可或缺的元素,其表演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出戏剧演出的成功与否。演员的服装、化妆、道具,以端姒描计、布景都涉及舞台美术,戏剧演出时舞台美术不仅能为演员拓展动作空间,还能够为演员表演时提供舞台调度的生活舞逻辑支点。因此,舞台美术是与戏剧息息相关的艺术形式。

一、戏剧和舞台美术的相互关系

(一)戏剧和舞台美术的外在联系。戏剧演出的核心要务是塑造人物形象,以语言、行动等手段来塑造鲜活的人物。因此,揭示人物内在情感和思想成为了戏剧的中心。“以虚写实,以假议真”是创作者惯用的表现手法,剧作家和导演通过塑造“假”的人物,向观众传递“真”的感情。创作者应力求既表现客观环境应具功有的自然形态,又要将其经过艺术的提炼、塑造和加工,给与其一定的艺术美感,在此基础上完成整个创作。

(二)戏剧和舞台美术的内在联系。舞台美术和戏剧一样同属二度创作。戏剧是基于剧本、忠于导演构思的再创作,其内在思想和表达意向跟导演自身的艺术修养息息相关。舞台美术源于日常生活,是以表现剧中规定情景为基础、遵从导演创作意图为核心的艺术创作。 在舞美设计中,灯光可以直接烘托布景氛围,布景可以间接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同时也间接表现故事背景,戏剧、舞台美术两者的共同之处也包括艺术形式的综合性。戏剧和舞台美术既是空间艺术又是时间艺术。人物塑造总和景物造型都具有时空的特性,人物塑造为舞台美术提供时代特征,景物造型为故事背景、演员表演提供必要的空间环境和背景。戏剧与舞台美术都具有“虚拟性”。在戏剧中,舞台美术不仅在创作戏剧故事和戏剧情节时会利用一定的虚拟元素,在戏剧演出时,我们也常常用到“规定情境”来“假定”情景以激发演员的表演和戏剧情节的发展。在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舞台美术也利用了最简单的虚拟元素“一桌一椅”、“一布一墙”等舞台布景来假定“室内室外”,从而让演员和观众对舞台上的表演环境进行区分。

二、如何呈现戏剧舞台美术设计

(一)舞台美术创作的基本流程。舞台美术设计是从自由想象到平面设计再到立体展现的视觉艺术形式。舞美设计者的艺术情趣、生活经历和知识修养都对其创作起着作用,由于不同的艺术感受造就了不同的形象构思,从而产生了不同形式和风格迥异的舞美作品。因此,在创作初期舞美设计者通过对剧本的解读,进行初期的酝酿构思时,应通过结合导演构思做出相应的判断,将导演要求的舞台画面或演出场面进行形式转化,从无形的想象转变为有形的脚本,并考虑与演出条件相投合的大致形式和舞台规格设想。须将舞台上的可塑性和假定性相结合,将模糊的感受以清晰的草图展现给导演,从想象空间转变为二维空间的平面设计,得到导演的初步肯定和修改意见后再将二维的平面转换为三维的立体构成,制作出简易的舞台模型,从空间结构中获得启发再进行对剧场的实地艺术构思。最后,进入实地制景阶段时,还应与导演协商舞台调度,考虑戏剧动作和舞台支点等戏剧因素。

(二)舞美设计者应具备的能力。优秀的舞台美术作品,应是形式新颖美观,通过演员完成展示剧本内涵,辅助演员在舞台上展开舞台行动,帮助演员成功地表达人物内心活动。对于设计方案来说,创作者的构想必须经历从局部到整体,从整体到局部的不断凝聚和分化。在舞美构思的初期,设计者需要构想舞台的整体形象,并对某些特殊场景进行特殊处理,出于对全剧的总体造型的概括,还应把构思分化到各个场景中去。生动的整体构思,可以带动局部,但要努力使局部成为有表现力的个体单元,达到整体的有机性与个体的多样性的统一。由于戏剧各个场次的规定情境、舞台调度有着千差万别,所以经常出现适用于某些场次的构成形式,很难适用于其他场次或个别场次,生动的总体构想也会对有些场次难于适应。这些问题就是舞台美术的构思难点,或克服局部艺术处理上的难点,或修改总体构想以适应这些局部,在解决难点的过程需要权衡利弊,并进行取舍。这一过程舞美设计者对全剧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这一艺术判断,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左右整场的艺术效果。

三、艺术家严重的舞台美术

德国戏剧家、导演布莱希特认为:舞美设计是建立一个演出的空间,而不是简单的布景构建。让演员在此空间中表达经历的一些事情。舞台美术是有个性的,它产生于舞台表演,服务于舞台,因此和演员密不可分。

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梅兰芳认为: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包含着剧本、音乐、化妆、服装、道具、布景等因素,这些都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才能成为一出完整的好戏。“布景”经过一再改进,近年来搞得很好,看上去又简练又美观,已经在戏里起了很好的作用,评价很高。

苏联戏剧家彼得罗夫说:喜剧舞台演出中。观众的欣赏力是对演员的扮演者有50%。对舞台造型及空间艺术是50%,因此说舞台没事是戏剧演出中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3篇:舞台表演艺术形式范文

黄梅戏入安庆城后,曾与京剧合班,并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时称“蹦蹦戏”)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这一变化,黄梅戏的舞台美术开始正式形成,在舞台布景、服装以及化妆方面都开始形成适应黄梅戏舞台表演的舞台美术形式。黄梅戏这一时期的舞台美术(衣箱、幕布、道具、刀枪把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这一时期,黄梅戏舞台美术受到京剧等剧种的深刻影响,舞台美术也借鉴甚至照搬了京剧的舞台美术形式。黄梅戏舞台布景十分简单,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虚构故事的场景,为了故事和表演的需要,舞台布置顶多使用一桌两椅。服装设计简单,基本沿用京剧的服装设计套路,人物化妆也是基本参考京剧的方法,这点在小生、小旦和小丑的人物造型方面尤其如此。同时,服装设计上也沿用了京剧等剧种程式化的表现形式,如一个演员头上缠带、腰间系裙,就知道他在生病,看到戴皇冠、穿黄蟒的人物上场,就知道他是皇帝。这一时期,黄梅戏由于职业化演出的需要,黄梅的舞台布景、服装设计、化妆等等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黄梅戏舞台美术开始形成,逐渐成为黄梅戏艺术发展的一部分。

1949年解放后到前,这一时期是黄梅戏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将黄梅戏民间艺人重新组织起来,恢复和重建表演团体,设立固定的黄梅戏表演剧场。这一时期,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下,黄梅戏艺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先后整理改编和创作了大量优秀黄梅戏传统剧目和新编剧目,如《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春暖花开》等。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还被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如严凤英、王少舫等。黄梅戏艺术成为全国闻名的优秀戏曲剧种。随着黄梅戏艺术的蓬勃发展,黄梅戏舞台美术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很多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投入到黄梅戏舞台美术的设计工作中,如舞台美术设计家王士英先生,先后担任过《天仙配》、《罗帕记》、《红楼梦》等10多个剧目的美术设计。随着黄梅戏艺术的蓬勃发展,黄梅戏的舞台美术也开始寻求发展。首先,黄梅戏的舞台布景开始出现。舞台美术家们根据情节和人物表演的需要,运用写实主义的方法,在舞台上绘制布景,结合灯光效果,营造出丰富的舞台的空间形式,有力地衬托了剧情的发展和演员的表演。

如安徽省黄梅戏剧院50年代初《天仙配》的舞台美术,每一幕舞台美术布景色彩鲜明,构图严谨,气势宏伟,情景交融,将天庭的冷峻、人间的灿烂、槐荫树的神化表现得十分充分,成为黄梅戏舞台美术历史的经典,一直到现代,《天仙配》舞台美术的构图及色调都还沿用这一传统。其次,黄梅戏的服装设计与化妆设计也开始寻求发展,学习和吸取话剧和京剧等兄弟剧种的人物服装、行头、化妆的特点,逐渐形成了适应黄梅戏表演的服装与化妆。在道具方面也是如此,十分丰富黄梅戏的道具刀枪把子等,增强了黄梅戏演员的舞台表演效果。黄梅的灯光设计也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由于舞台技术的提高和舞台设备的完善,灯光开始以它辉煌的效果加入到舞台艺术中来,密切配合戏剧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渲染气氛,揭示剧作的主题思想或内涵,灯光设计成为黄梅戏舞台美术的重要部分。这一时期,黄梅戏的舞台美术取得重要的发展,舞台美术的艺术表现形式基本形成。后至今,是黄梅戏取得重要发展的时期。黄梅戏艺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这一时期,黄梅戏艺术无论是对传统剧目的继承发展,还是新剧目的创作编排都取得重要的成绩,《红楼梦》、《无事生非》、《徽州女人》、《长恨歌》等优秀剧目纷纷获得国家各类奖项,也涌现了马兰、黄新德、吴琼、韩再芬等黄梅戏著名表演艺术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加上改革开放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黄梅戏舞台美术也得到了历史性的发展。

第4篇:舞台表演艺术形式范文

【关键词】戏曲表演;虚拟性;程式化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029-02

在戏曲表演舞台上,没有太多布景和道具,只有一些桌椅和砌末。戏曲中时间和地点主要是依靠演员的表演和动作确定的。由于戏曲中的表演动作存在这样的特性和作用,因此,在表演时自然对戏曲动作提出了要求,虚拟化和程式化便是其中重要的两点。

在戏曲舞台创作中,舞台是被当做演出场所来理解和使用的,演员就在舞台上进行创作。通过演员的表演,舞台逐渐丰富起来,或是山,或是河,或是花园,或是楼台,或是殿阁,或是战场……充满了不同的生活景象。这些景象是演员创造的结果,也是观众想象力作用的结果。如果真在舞台上造一艘大船,或者安放一扇门、一堵墙,既让舞台失去了一半魅力,也不方便演员的表演,甚至舞台的调度也受到了限制。

戏曲的虚拟性表演,虚掉的是没办法搬上舞台的复杂多变的环境,以及各种实物,以舞蹈身段模拟其存在。戏曲舞台的虚拟性表演动作,带给戏曲艺术创造和艺术处理以极大的自由。它可以使艺术家在形式上进行最大限度的加工和装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和创造。

一、戏曲舞台的虚拟性

在中国的戏曲艺术中,具体的时空概念完全是依据舞台上不同人物的规定情境变换而转化的,而这种变化又是凭借着演员们那一招一式的表演具体展现出来的。因而,中国戏曲表演有着极其自由的创作天地,并表现出与西方戏剧完全不同的虚拟性。这既是中国艺术的古老传统,也是东西方艺术之间的巨大差异。

戏曲在编排和表演中是有整套程式构成表演艺术动作的,这也决定了戏曲表演具有虚拟性的特征。如在戏曲表演中,开关门、上下楼等具有生活气息的表演动作,都采用虚拟的方法来表演。另外,在戏曲表演中,往往会以鞭代马、用桨代舟,运用一定的虚拟动作和道具来引发观众的想象,使得观众能够透过这些舞台动作联想到生活当中的实际内容。但是虚拟化的动作表演必须做到准确和恰当,否则会让人感到虚假,只有将虚拟化特征运用准确得当,才能突出演员的动作,感受到生活之美。炉火纯青的戏曲表演会让观众获得真实感,这样的真实主要来源于演员细致的做功和逼真的动作,戏曲表演中的虚拟动作会让整个表演更加逼真和富有美感,不仅有助于确立鲜明的角色形象,还能够启发观众的想象力。

京剧《秋江》中老艄公与妙常,能以一桨取代大船,“自由自在地游弋于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京剧《三叉口》中的刘利华和任堂惠,能在明亮耀眼的舞台上,以各自的举手投足分明表现出“两人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之中对搏”,并令观众十分信服。可见,戏曲艺术的虚拟性,是以戏曲舞台上的表演为其鲜明标志的。同时,这也正是戏曲区别于其他戏剧样式最显著的特点。

二、戏曲舞台的程式化

程式化是我国戏曲表演的主要特征,任何一种形式的戏曲表演都必须遵循相应的程式规则,在表演中不能出现自然形态的原貌,这样才能让戏曲表演具有差异性和丰富性。自然形态的戏剧素材在实际表演当中必须依照美的原则进行概括、夸张、提炼以及变形,将自然形态的戏剧材料变成具有严整格律和鲜明节奏的程式。戏曲表演的程式在不同的行当中具有一定的表演界限和要求,例如,武生和武旦在表演时要威武刚强;花旦要表现得天真活泼;青衣要稳重端庄;小生要温文尔雅。这些都体现出戏曲程式化和规范化的表演,也是将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心理、动作等各个方面内容进行规律化的转变,最后用程式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将戏曲作品呈现在舞台上,为观众带去别有韵味的艺术表演。

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所有表演,即展示给观众“看的部分”,基本上都是经过台下严格训练的。虽然一些日常生活状态看似平实、简单、普通,实则集中于戏曲舞台之上,一招一式都十分讲究手、眼、身、法、步的运用和积累,所有的表演招式,都有一定之规,都需要做得准确到位;所有的表演都要按照“自己的一套说法”去具体实施。@个“说法”和“规矩”,正是戏曲艺术中最重要的“表演程式”。

所谓的戏曲表演“程式化”,是戏曲演员们于各自的生活经验中一点一滴提炼出来的,它源自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不同的人物感受。因此,它是复杂而多变的,既源于平凡生活,又{于平凡生活,是“艺术表演的规定性”。戏曲舞台的表演程式,是规范化了的生活模式。其中包括人们一些常用的动作及一般的生活状态,像走路、开门、上楼、骑马、坐轿、喝酒和睡觉,等等。也有婚丧嫁娶、祭奠亲人等仪式和礼仪。它们全部都是来源于生活,却又不完全拘泥于生活的日常状态,在提炼与“蜕变”的过程中,戏曲大胆地使用了艺术的夸张、变形、虚构和比拟等一系列手法,令舞台上所呈现的表演,达到“有法之极,归于无法”的最高境界。

戏曲表演的程式,并不单单局限于某一个角色,根据人物的不同行当与角色的分配,他们各自在舞台上都有属于自己独立自主的规定性的表演形态。而他们彼此之间还有一种互动性,即人物与人物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或交锋形成的舞台场面。例如,一个老生的出场,总是伴随着其行当所特有的脚步,以及“理髯”“亮相”等规定动作。除了不同角色行当的人物表演,人物之间及群体之间的互动互衬、有主有宾、呼应顾盼等,也是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俗称“一棵菜”,由此达到“满堂彩”。所有这些在戏曲中都有“一定之规”,故称“程式”。

三、结语

戏曲表演艺术手段简单地归纳为唱念做打,这几个简单的文字包含着戏曲艺术手段的性质和形态,也能体现出戏曲表演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形式,其综合性特征要求演员具备高超的演绎技巧,同时也要能够将戏曲的多种表演形式和表演手段进行有效融合,实现综合性的演艺,从而更好地凸显戏曲的魅力,推动戏曲的发展和传承。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创作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和灵感;艺术用自身独特的方式反映生活,在舞台上呈现给观众更好的生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戏曲反映生活的方式也很独特。戏曲在表演中讲究神似,“装龙象龙,装虎象虎”。可是简单的舞台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戏曲无法客观反映、表现生活。戏曲就用独特的艺术处理方式,如虚拟化、程式化来进行艺术创作。戏曲表演的虚拟化和程式化是对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恰当处理。

参考文献:

[1]刘梅.程式化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J].剧影月报,2008,(6):87-87.

第5篇:舞台表演艺术形式范文

美育就是培育受教育者的欣赏品位,开发其创造潜能。对于演员来说,美学教育就是要培养演员的美感,使其在舞台上能够生动地展示人物的形象。舞台表演包括戏曲、音乐、舞蹈、歌剧、舞剧、话剧、曲艺、杂技等艺术形式塑造出的意境和形象来表现情感、反映生活。舞台表演者要通过其对作品的理解,运用形体、眼睛、表情等恰当的表演方式,准确、完美地展现给观众。

一、美感是舞台表演技能的基础

舞台表演的作品都是具有浓重感彩的,是人情感的表现过程。而情感的丰富与否又直接与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及文化艺术修养有关。正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培养美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文学艺术修养。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都是作者感知生活、提炼生活的结果,是对客观生活的艺术再现。

多欣赏文学作品,可以提高表演者的艺术感受、想象和表达能力。这种厚积薄发的学习方式是舞台表演者尽快成长起来的一个捷径;其次是思想道德修养。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包涵生活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表演者必须热爱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注意积累生活感受,才能与专业技术修养相辅相成,提高表演的品位及艺术质量。因此,在表演的训练中,表演者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应不断地从文学、绘画、建筑、运动等领域中广泛地汲取养料,在综合艺术修养水平上提高自己,学会用表演描绘世间丰富多彩的画面,只有这样才能在舞台表演中结出璀璨的艺术之花。戏剧舞台上的假定性,演员揭示规定情境,在叙事的过程中,以语言为基本手段,用形体的动作以及行动的表象来讲述,无不靠演员表演的表现得到存在。观众是以演员表现取得约定俗成的共识,达到审美的感知。所以我们看到很多话剧演员在拍摄电影电视剧时游刃有余,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

二、画面感是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台表演的整体感和画面感。除了角色定位和塑造,演唱技巧之外,作为演员,还需要舞台表演的整体感和画面感,车尔尼雪夫斯基曾对舞台表演的艺术美学作过这样的阐释:“舞台表演中每时每刻都应该存在着美。这种美叫它唯美也可,但它是流动的美、自然的美。它提升着观众的审美情趣,塑造着每个人纯洁、善良的灵魂。”舞台上的美是协调、不生硬、不做作的,甚至前奏曲、序曲、闭幕曲奏起来时,演员的幕后调度、布景和道具的摆放这一短短过程中都释放着美的魅力。

三、美感有利于形成表演风格

许多表演艺术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培育、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是一条最好的道路。它不仅表明表演者对作品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还能利用自身的条件及专业特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形成个人的风格。风格源于个性,它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主要标志。艺术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生活的制约与影响。

第6篇:舞台表演艺术形式范文

1 多媒体技术的概况

多媒体技术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新型词汇,其诞生于逐渐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之中。随着多媒体被不断应用,其种类也不断增加。多媒体的特点就是具有双重属性:社会和经济。也就是说,多媒体既有带动经济的责任,又有推进社会文化快速发展的责任。多媒体技术已经不再像过去的多媒体那样只具有单一结构,其相对性、时间性和发展性都昭示着它不会像传统媒体那样停留在某个媒体形态上,而是呈现出多元化姿态。

多媒体作为媒介,承担着传播信息的责任。但由于人类增长得越来越快的文化需求,多媒体被赋予的功能就不仅是传播信息了。于是,多媒体就被大量运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在艺术上的运用效果是最为明显的。艺术是人类在探索社会时留下的思想观念。不同的艺术形式代表了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艺术需要载体,比如一张纸、一块石头,都可以在人类灵感的迸发下变成艺术作品,也就是艺术载体。多媒体也是在人类灵感的迸发中形成的艺术载体。

我们在许多艺术作品中都能看到多媒体的影子,多媒体现在已经成为艺术的载体,使人们对艺术的理解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令人惊讶的是,若追溯起源,从1950 年开始,就陆续有许多外国艺术家在制作影像作品时通过使用电子器具来完善自己的作品。原来多媒体在20 世纪四五十年代时就开始在艺术中崭露头角了。艺术家们发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自己的艺术作品描绘得更加具体,从而为作品增光添彩,于是多媒体就在艺术作品中被大量运用了。

2 舞台技术解析

舞台设计又叫做舞美设计或布景设计,是由围绕在演员周围的各种要素构成的。在舞台上设计中的关键要素,分为有形和无形。有形的要素有舞台、灯光、道具等等,而无形的要素要更加复杂一些,例如质感、空间、色调等等。在舞台设计时,有形的要素通常是构成舞台效果的基础,而无形的要素则起到了修饰舞台效果的作用。所以,在进行舞台设计时,协调好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就成了设计的重点。

任何艺术形式在表现其自身价值时都具有不孤立性。也就是说,所有的艺术形式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舞台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亦是如此。舞台艺术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并融合了其他一切艺术的综合艺术形式。所以,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舞台艺术也完全可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舞台表现形式。也正是舞台艺术这种海纳百川的包容力,使其一直在历史长河中散发着璀璨的魅力。

人类已经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文明时期,即农业文明时期和工业文明时期。而现在正处于发达的第三时期:科技文明时期。科技的发达决定了艺术的属性,这使舞台艺术也染上了科技的色彩。由此可见,舞台艺术与新兴科技多媒体技术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舞台作为抽象的艺术的载体,与抽象的科技载体融合,是现代艺术走向的必然趋势。

3 多媒体技术如何在舞台技术中体现

3.1 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受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影响,人们对艺术的欣赏方式已逐渐发生改变。同时,对艺术文化的需求也在时刻转变着。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多媒体技术与舞台技术融合的观念就产生了。在以往的舞台表演中,很少能具有延伸性。也就是说,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观众看到的只是舞台,而不是真正地融入到表演中,身临其境地观看。而在舞台艺术与新型的多媒体投影仪结合之后,就不会再出现这种问题。巨大的LED 屏幕会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逼真的场景效果也使表演效果更加生动完美。

3.2 把握舞台设计的基本原则

舞台设计的原则是由前人于反复的实践之中获得的结果,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会更容易获得真理。所以,即使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舞台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创新,舞台艺术也要遵循舞台设计理念的基本原则。

3.2.1 展示空间原则

在进行舞表演时,必须要向观众展示舞台上的全部空间,即使表现的空间只有一个小角落,也要在舞台上充分展示这个角落的所有空间,这样的表现手法会使观众观看的视野更加开阔,从而达到舞台表演的理想效果。

3.2.2 调整舞台的视觉效果

不管什么样的表演,即使加入了3D 技术,观众到舞台的距离都是固定的。尤其是后排的观众,距离太远就会看不清舞台上的表演。所以,注重视觉效果是舞台设计的重中之重。

3.2.3 以观众的角度看舞台

上面提到观众到舞台的距离都是固定的。同理,观众的视角也是固定的。观众坐的位置就决定了他们的视角,这就导致观众在观看舞台表演时只能从一个角度观看。若舞台设计不合理,不同角度的观众能看到舞台不同的面,很容易以偏概全,那么这场舞台表演无疑就是失败的。所以,在进行舞台设计时,必须要注意的就是要从观众的观看点出发,合理地布置舞台,让每个观众都能看到舞台上的全部表演。

总之,以上三个原则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其实舞台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观众的感受为出发点,先满足观众的感官需求,再运用多媒体技术加以融合,统筹全局,就能得到理想的舞台设计效果。

4 多媒体在舞台技术中的应用

上面提到,多媒体已经被大量运用在舞台设计和舞台表演之中,这使舞台表达效果更加完美。例如,在2008 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一支名为《天外飞仙》的民族古典舞蹈惊艳全场,这支舞蹈好看的原因就是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在表演过程中,舞蹈演员身穿中国古典服饰,舞蹈演员背后是巨大的LED 屏幕,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敦煌的壁画,正如水流一般缓缓流动着。舞台的棚顶也设置了科视S+20K 投影仪,将五彩斑斓的光晕投射到舞蹈演员的身上。使每位舞蹈演员的身上都出现五彩的光晕。而舞蹈演员竟然真的像即将飞升的仙女,衣袂飘飘,仿佛是在空中舞蹈。整个舞台效果都显得大气雍容,这支舞蹈在表演完毕后立刻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再回味这支舞蹈,发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之下,整个舞蹈并没有给人不和谐的感觉,反而使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更加凸显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神秘色彩,这样一场视觉盛宴不由让人惊叹。

第7篇:舞台表演艺术形式范文

关键词:舞台艺术;创新;策略

引言:在我国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老百姓通过互联网平台就可以欣赏到各种类型的艺术表演,使得传统舞台艺术逐渐没落,与此同时,由于传统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以及表现手法已经无法跟上时展脚步,让我国传统舞台艺术,比如戏剧、杂技、魔术以及武术等,将面临无人欣赏的窘境。因此,为了有效避免这一现象,就必须对舞台艺术进行创新,从而在保留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促进舞台艺术的良性发展。

一、舞台艺术的内涵

1、什么是舞台艺术

舞台艺术具有两层含义:第一,舞台艺术指的就是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戏剧、曲艺、舞蹈、杂技以及武术等;第二,舞台艺术说得全面一些就是指由舞台、布景、道具以及灯光等,和由空间、形状、光色、质感以及活动等因素,共同构成的时间与空间的综合体。简单来说就是为演员表演服务的各种媒介。

2、舞台艺术的发展现状

舞台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早期的舞台艺术只是单纯的为演员表演服务,包括化妆、服装表现以及服装借用等,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用舞台布景来烘托表演气氛的模式。室外舞台转向室内舞台后,舞台艺术又衍生出了舞台灯光、音响设备以及舞台机械等塑造的立体舞台空间,使演员的表演更加为人们所接受。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舞台艺术相关的技术以及设备也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舞台艺术的设计手法也层出不穷,一方面为演员提供了一个各项条件都比较完备的表演空间,另一方面还让观众获得了更完美的视觉感受。比如最近几年的央视春晚,它就借助了许多先进技术,如数字投影、LED显示屏等,使晚会的舞台效果震撼了亿万观众的心。

二、舞台艺术的创新途径

1、舞台艺术的融合

将两种或以上的舞台艺术表演形式融合在一起,已成为舞台艺术创新的重要手段。我国已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十年前在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上演的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它巧妙地将中国的传统杂技与西方经典的芭蕾舞相结合,创造出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天鹅湖》,让这一经典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不仅是舞台艺术的一次创新,同时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舞台艺术都可以通过融合而形成新的艺术,关键在于艺术家能否发现这两种或以上的舞台艺术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并找出融合后新的生长点。就像杂技芭蕾《天鹅湖》,艺术家在融合芭蕾以及杂技时,不仅要处理好芭蕾与杂技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对“融合物”与柴可夫斯基音乐之间的关系加以重视,后者的处理难度相对较大,但是在中国艺术家的通力协作下,改编后的《天鹅湖》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因此,在融合舞台艺术之前,要正确处理好以上问题,从而在创新舞台艺术的同时,推动它的健康发展。

2、舞台艺术的颠覆

颠覆这一词汇出现在舞台艺术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对经典剧目的改编。尽管有些专家学者认为对经典剧目的颠覆是在亵渎经典,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通过这一方式改编甚至是颠覆舞台经典剧目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并形成了一种新的理念,即后现代主义美学。举例来说,中国的杂技芭蕾《天鹅湖》只是将芭蕾以及杂技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对原剧剧情的改动并不是很大,而由英国推出的“男版天鹅湖”则是在沿用原有音乐的基础上,对剧情以及舞蹈动作都进行了改编。导演马修伯恩不仅对天鹅湖的剧情进行了改写,其中男主角的形象也是变动较为明显的一点。这一剧目从上演之初就广受质疑,然而这种大胆的创新还是带来了极大的震动。除此之外,由英国剧作家斯托帕根据《哈姆雷特》改写的《罗森克兰兹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也是颠覆经典的代表,同样遭到质疑、批判,但是同样为大众所接受。这都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经典已经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人们从对经典名著产生另一种理解。由此可见,对传统舞台艺术的创新,要在对原作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敢想敢做,对其中的某一点或几点进行深入挖掘,从而为之后的改编奠定基础。

3、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艺术,也被称作是数字媒体艺术,它主要是依托数字化技术而形成的新型艺术类别。其中,^为常见的新媒体艺术,包括电脑三维动画设计、投影技术、激光布景、数字调控音响技术以及其他先进高科技手段等。在我国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艺术也对传统舞台艺术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然而传统舞台艺术并没有因此而消散,在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正确处理好新媒体艺术以及传统舞台艺术之间的关系,在传统舞台艺术中适当的加入新媒体技术,已成为舞台艺术创新以及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生行业,即新媒体舞台艺术设计,也可称作数字舞美影像设计以及舞台视频设计等。举例来说,在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国运用多种新媒体技术,为全世界人民带来了空前壮观的视觉享受,人们在惊叹之余也感受到了中国舞美影像技术以及创意的综合实力,而从这一刻开始,中国的舞美设计也翻开了新篇章。

从上世纪末开始,各种新媒体技术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涌现,而传统舞台艺术则由于其自身对“镜框式舞台”的依赖性而逐渐走向下坡路,与此同时,它在反应生活、传达美感以及观众感受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在数字影像技术迅速蔓延的背景下,流失了大量的观众。为了解决这一现象,艺术家们在传统舞台艺术中加入了新媒体技术,并通过不断的尝试、摸索,实现了新媒体艺术以及传统舞台艺术的巧妙融合,并为传统舞台艺术的发展创新提供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舞台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新发展不仅可以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还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前提下,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在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艺术家们通过融合传统舞台艺术、颠覆经典剧目以及巧妙运用新媒体技术等方式,实现了对舞台艺术的创新,并促进了舞台艺术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甘婷.舞蹈与杂技表演的舞台融合性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2014,(10):102-102.

[2]郭静舒.文艺精品生产必须去除贵族化和狭隘功利主义――对大型地域风情舞蹈诗《家住长江边》成功实践的思考[J].理论月刊,2012,(8):99-101.

第8篇:舞台表演艺术形式范文

一、舞台艺术设计概况

(一)舞台设计的概念在舞台表演之前进行舞台艺术设计简单的来说,就是根据舞台表演所要展示的剧本内容,深入研究舞台剧本背后故事的时空背景,角色个性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为舞台表演进行一个合理流畅的表演区规划,设计一个符合舞台表演需求的场地布景,把舞台剧中的意念传达给观众。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舞台剧,它所要表达的含义都要在舞台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展现,所以舞台设计于舞台表演具有重大意义。它可以营造剧场的氛围,让观众融入其中达到舞台表演的真正目的。

(二)舞台设计的功能通过舞台设计之后的表演,首先舞台表演会发挥出更大众文化艺术传播能力,有利于我国传统艺术和现代化新艺术的知识传播和审美提升。然后就是观众可以透过整个的舞台表演艺术设计了解舞台表演所展示的时代背景。总的来说舞台设计可以体现出舞台所要表达的多方面知识内容,可以表现出舞台剧的时代地点、季节、人物身份地位,为观众的参观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尽可能的吸引观众的眼球和兴趣,让观众融入到舞台表演中去。

(三)舞台设计的类型舞台设计主要是以主题和环境去设计,不同的舞台剧本都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在常见的舞台表演中使用的最常见的舞台设计有:露天舞台设计、流动舞台设计、室内舞台设计三种。随着高科技互联网的时代到来,舞台设计的形式种类越来越多,且结合科技技术产品的应用,给观众带来了更多视觉上的冲击效果。

(四)舞台设计步骤在进行舞台设计之前舞台设计师首先会进行剧本分析,了解剧本所传达的意念,然后寻找有助于设计创作的灵感,在确认初步设计方案想法之后再与导演编剧进行设计会议,共同讨论舞台剧的设计走向,然后开始进行设计草图绘制;确定草图之后,舞台设计师还需要绘制舞台平面图;完成平面图之后,导演就可以根据平面图去设计演员的走位和舞蹈画面安排,接下来就是制作工作模型、剖面图、彩色场景图协助导演去完成整个的舞台场景布置和人员安排。1.剧本分析。剧本分析是舞台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舞台艺术设计之前必须要做的工作,不同的剧本对舞台场景布置需求不同,所以在进行舞台艺术设计之前设计师一定要足够了解舞台剧本,分析剧本所要传达的意念,以此寻找创作灵感。2.设计会议。在进行完剧本分析之后,设计之前设计师还要展开设计会议与舞台剧的编剧和导演共同商讨设计思路和设计想法,了解彼此的设计理念,然后确定舞台剧的初步设计方案思路,最后再由导演进行整合,规划出设计创作的方向和范围,总的来说既是在这个过程中,舞台艺术设计师要和导演共同交流设计想法,最后确定设计方向。3.绘制各式图形。在确定好设计方向和设计范围之后,舞台艺术设计师就可以开始展开舞台布景图形绘制。第一步主要是进行草图绘制,舞台设计师通过对导演的设计意向有了明确的认识之后,就可以在脑海中进行初步的舞台画面设计,画草图的过程中设计师往往会出现灵感随时而发的现象,所以草图设计需要不断追随灵感,直到设计成熟为止。当确定草图之后就可以进行平面图绘制,舞台艺术设计师需要绘制出整个舞台的鸟瞰图,平面图需要明确标明墙、门、道具等场景布置设施的位置关系。平面图完成之后,导演就可以根据平面图设计舞台演员的空间走位。同时在平面图绘制完成后,还要根据平面图制作一个简单的比例合理的工作模型,这样导演就可以通过对舞台的三度空间了解充分发挥舞台空间布置。舞台艺术设计师除了要绘制舞台的平面图,也要绘制舞台的剖面图、透视图、正视图,这些图面的绘制主要是方面舞台的灯光布置,通过这些绘制图,灯光设计师可以准确的计算出灯光角度从而为舞台剧的表演布置最合适的灯具。舞台艺术设计的最后一步就是进行彩色场景图绘制和舞台彩色模型制作。舞台设计师需要根据剧本要求和一开始设计会议中与导演共同的设计走向中进行舞台设计的色彩搭配,绘制出彩色场景图,然后在确定之后,再制作出彩色舞台模型。

二、互联网下舞台艺术设计制作

(一)舞台结构制作在完成舞台艺术设计之后的工作就是进行舞台制作,舞台结构制作是第一步,传统的舞台结构制作主要还是依靠道具完成,结构布置对道具的尺寸有着严格的要求,后期结构制作完成后,整体视觉效果给人带来的视觉效果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只具备完整性,没有创新。然而应用互联网网络技术,舞台设计师可以轻松的对整体舞台结构设计进行布局,且装饰模拟,达到最好的舞台结构制作,并且省去了更多的人力、物力消耗。后期舞台结构制作效果与传统的舞台结构制作相比各方面都更占据优势,主要体现在舞台结构设计规整并具有创意性,视觉冲击效果更强。

(二)舞台的绘制在完成舞台结构制作之后就是舞台的绘景工作,舞台绘景相当于就是为最终的设计舞台穿上具有浓厚色彩的衣服,舞台就可以展示出不同的风貌。传统的舞台艺术制作绘景在色彩配比上往往会很单调,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轻松的进行色彩的配比。

三、基于互联网的舞台艺术设计技术

(一)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舞台设计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舞台的场景效果、灯光效果、音乐效果进行全面的模拟,从而掌握舞台中对应元素的艺术呈现过程。在多媒体技术配合下的舞台设计,可以实现舞台灯光和屏幕同时控制的效果,最大程度的营造舞台的场景氛围,不仅如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对舞台的功能区域进行分割,对舞台有限的空间实现综合利用,保证整个舞台艺术的呈现效果。

第9篇:舞台表演艺术形式范文

【关键词】戏曲;舞台美术;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49-01

一、舞台美术与戏曲舞台美术

舞台美术与戏曲舞台美术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他们有共同之处,也各有自身特点。“传统戏曲舞台美术的重要价值,在于具有一种完整的认识世界、解释和表述世界的语系,一种约定俗成的表现规则。”[1]

舞台美术是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景、灯光、服装、化妆、道具、效果等,其综合设计称为舞台设计。舞台美术的任务是根据剧本的内容、演出要求,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氛。作为舞台美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戏曲舞台美术,包括多种艺术元素,并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是舞台美术两大主要部分。第一,人物造型中的脸面化妆面具:来自原始社会宗教祭典的歌舞仪式,两汉、唐、宋的歌舞百戏中都用过面具;第二,涂面化妆:唐代已有,在宋杂剧、金院本中成为主要化妆手段。戏曲继承了这两种化妆手法,又有了自己的提高。其中脸谱是戏曲中图案化的化妆,一般用于净、丑角色所扮演的各种人物,运用夸饰的手法,以色彩和图案对眉、眼、鼻、口及脸庞、脸纹加以夸张铺饰,来增强表现力;第三,变脸:戏曲的情绪化妆,用于表现剧中人物情绪的突变。变脸有大、小变脸之分,大变脸是全脸都变,小变脸只变局部。再就是髯口,它是戏曲中各式假须的统称,用牛毛或人发制成,演员利用髯口配以变化的身段动作以刻画人物的性格、情绪,并形成髯口功。

戏曲舞台美术的另一组成部分――景物造型。戏曲舞台一般没有实物布景,只能通过演员的歌舞表演来表现,观众通过演员的表演加以想象、体会。这种写景方法,带来了舞台空间处理的高度灵活性,以虚拟为主,虚实相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舞台美术也要不断创新,创造耳目一新的舞台美术形式,给观众以全新的感觉。

二、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戏曲舞台美术创新

舞台美术创新对于舞台美术的发展十分重要。舞台表演的目的是通过舞台向观众传达表演的艺术内涵和感情,从而引起观众共鸣,因而舞台美术的发展就要求我们做好与观众的交流工作,紧跟时展的脚步,认识舞台美术的特性,在继承传统审美规律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力度。

(一)注重观照舞台形象的整体性

要做到渲染人物行为与所处环境和情绪节奏上的和谐统一,始终与舞台整体创造同步进行,并且形成戏曲化的舞台画面,做到与灯光、服装、化妆的色彩相融合,绝不能脱离编剧、导演、表演综合创作的轨迹。

(二)以景喻情,情景并举

戏曲艺术在表现人物情感时,向来重视景物的描绘,采用触景生情、借景寄情、托物言志、景随情迁等艺术手法,以求情景交融,从而展现人物此时此地的独特情感。

(三)虚实结合,实虚相生

传统戏曲设置景物的特色是实虚结合,虚实相生。以实的砌末,通过演员的表演动作和观众联想,产生维妙维肖的艺术效果。戏曲景物虚实的基本规律是远虚近实、大虚小实。实者为可视形象,既能独立存在,又能以点带面,诱发观众联想,并加以装饰美化。虚者,是非直观的可视形象,但通过实物和演员的演技,使观众产生“幻象”,达到无中生有,境生象外,画龙点睛的效果。过实则妨害演员表演,尽虚则无舞美可言,戏曲的综合美也就不会存在。戏曲舞美设计,应努力继承和发展其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特性,用实点示景物特征,为演员创造广阔的表演环境,并通过演员的表演,再现时空环境。以虚扩大艺术的境地,“以实带虚,以虚补实,虚实相生”[2]。

意象造型,变易美化。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写意”,且“坦白承认是在演戏”,讲求“假定性”。中国戏曲演出中的景物造型,不是照抄或摹仿自然景物的原形,而是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且进行美化、夸张、变形。假中见真,真中见假,真真假假。在进行戏曲舞美的景物造型时,应继承和发展这种写意的意象造型,抛弃自然主义的摹仿及追求廉价的“乱真”。更要避免让人难以领悟的“抽象”,力求达到似与非似之间的造型效果。为此,需“意在笔先”,“以意造型”[3]并对选用的景物形象进行美化、变易,以适应全剧艺术格调的需求。

总之,当代戏曲艺术剧种多、流派多,形式各异,内容丰富而多彩,其表演艺术也不断向更高层次升华。因而,戏曲舞台美术设计也应追求多变与多样化,赋予景物以新奇和生命活力,使戏曲的综合性艺术达到“红花绿叶两相宜”的境地,增强演出的感染力,使观众享受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刘杏林.戏曲舞台美术六记[J].戏曲艺术,2009,(1):

105-108,118.

[2][3]陈彦.图书馆目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