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素质教育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第1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目标;教学管理;开展效果

我国在教育教学方面一直以“科教兴国”为指导,带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实现教育体制改革,应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并以此为目标指导教学管理工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一、现阶段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

对于素质教育,国家很早就明确指出,应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育人为本,确保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现代化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不仅如此,对于教育工作者,要求其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树立创新观念,改善教育方式,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容,以完善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有效提升。总的来说,现阶段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通过素质教育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令其学会做人、学会创造等。其次,注重学生理想、道德的全面教育。通过素质教育,能够令学生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优势,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最后,在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完善文化教育,还应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育,包括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

二、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开展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法

依据素质教育目标开展学生教学管理工作,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校应确立总的管理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在学校中确立总的管理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通过确立总目标,能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方向,进而全面把握素质教育在教学管理中的渗透情况。与此同时,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方向对于学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发展,使之不断完善自我,进而适应当前社会需求。

2.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以该基础为出发点,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确保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作为发展教育的主体,应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依据国家政策规定,寻找素质教育的切入口,以更加有利的方式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管理当中,尽显素质教育的本质。

3.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

素质教育不仅局限在学校之中,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所以,在素质教育开展过程中,应严格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确保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有效联系,促进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建立社区教育机构。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而言,社区教育是最为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使家长与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学生动态,进而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

4.推动教育改革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教育改革已逐渐深入展开。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教学环境的创设,并对落后的教学方法予以改革,以此助力教育改革的推进。

三、素质教育在教学管理中的前景展望

在基础教育当中,不仅要完善知识教育,还应加强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科教兴国的基础保障,为了有效促进其发展,应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评价体系的建立主要是通过思想的转变、内容的完善而完成的。要对学生素质教育情况予以判断,对教学管理水平予以判断,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管理水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素质教育将是教育管理的主要方向,是发展科教兴国的关键形式。为实现教育体制改革,应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并以此为目标指导教学管理工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以此为目标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体制改革,为发展教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龚一鸣,史晓颖,童金南.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以“地史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6(9):59-62.

[2]彭艳霞,彭银,奚春睿,等.建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医学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6(2):1-4.

第2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一、“激”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生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1.现实化学教育,诱发学习兴趣。

21世纪的今天,化学已渗入到社会的能源、农业、环保、医疗、交通等各个方面,因此,化学教学就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处处需要化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

2.以美感人,巩固学习兴趣。

在化学实验中,许多实验现象非常美丽,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火星四射。这些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能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强化他们萌动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的兴趣沿着有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发展。

二、“阅”即指导学生阅读

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为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化学课本的能力,我采取了如下训练方法。

1.“领进门”。

化学课本不同于语文和数学课本,其语言中往往具有多层或很深的意义,应通过教师的剖析教给学生对化学问题的分析思路。例如“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这句话就包括多种含义:(1)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相同的一类原子都属于同种元素;(2)元素不论个数只分种类;(3)元素用于描述宏观物质。这样带领着学生去分析化学语言中的含义,将学生逐渐领进了门。

2.“送一程”。

学生在入门之后,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进行阅读。阅读之前,教师应对所阅读内容给出提示,提出问题进行导引,使学生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导引之下完成阅读。例如在讲溶液时,可先列出提问提纲:(1)什么是溶液?什么是乳浊液?(2)溶液与乳浊液的区别是什么?(3)溶液与乳浊液的实质是什么?(4)生活中如何区分二者?通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阅读。

3.“自修行”。

当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之后,教师就应让学生自己阅读,只需交代清楚重点和目的。此过程既可在学习新课、复习旧课时运用,又可贯穿到整个实验课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实验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许多反应现象都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认识和印证,因此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创设参与机会,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究知识,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把课本中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适当增加分组实验的次数。

一方面要改革实验器材,将复杂实验改为简便易行、学生易于操作的实验。如:氢气的爆炸实验,就可用可乐瓶、废旧电池锌片、打火机的电子、稀硫酸等器材来进行,器材既简便易得,实验又具有直观性,真正地实现实验的参与性。另一方面要重视实验习题的教学。因为实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设计方案到实施、最后形成结论等几个阶段与科学家研究问题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且学生对自己亲自设计方案并实施的实验操作更精确,观察更细致,参与的意识更强烈,更能有效地使他们的智力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

四、讲练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和关键的重要环节就是讲课,但并不是课堂的全部,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和认识过程。为防止过去的“满堂灌”的发生,教学中应做到:

1.精讲。

什么该讲,什么必须讲,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至于其他内容,教师可根据情况安排学生阅读分析,或辅以光盘等多媒体完成。

2.巧讲。

不“满堂灌”,并不代表着学生的放任自流,教师引导的这根线在教学中不能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体,牵引学生活动向目标进发,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的目的性。另外,还要把握时机,解决在活动中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

第3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学;学习观;学习方法;进度;内容;教法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由教师教给学生什么转变到学生学到什么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来。农村初中的学生大部分基础差、知识面不广。老师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基础问题吗?我想也不尽然,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针对农村中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研究,在反复实施调整后,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单亲家庭与“留守子女”也越来越多;同时,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把子女送进城里就读;再加上“普九”以来,小学毕业生全部就近进入初中学习。这样,农村初中的生源成分复杂,差生面更广,基础素质偏低,不少学生缺乏基本的家庭教养,很多家长不关心、不重视子女的学习,不支持、不配合学校的工作,给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对万千世界接触途径少,所学知识大都为书本知识,一些书本上的数学放在生活中很难理解,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来讲没什么作用。学生毅然走出校门去赚钱。而家长就随孩子的性子,这种对学习知识的轻视态度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家长“读书无用论”的继续存在,农村中学的流生增多。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我们一方面要正视这些确实存在着的导致学生成绩差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我们更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其说抱怨学生还不如面对现实,还不如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把一些纯数学问题转化为和他们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例如,买衣服碰到的“打折问题”“银行利息、缴税问题”“电话、水电、煤气问题”“打的付费问题”等等。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体验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觉得学有所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会他们观察生活,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自身密切相关,也不是自己或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树立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师和家长是责无旁贷,还需要全社会努力,若形成了要读书的大环境,我相信教学定能得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课前准备――预习

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初中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上课前结合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阅读书本,将所要学的内容先熟悉一下,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和其他学生讨论研究,还有不明白的,做好标记,上课时认真听老师的讲解,真正理解内容。这能有效提高听课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课上准备――笔记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多数学生不懂得如何听课,学习效果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要做到四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上课要专心,眼睛紧紧跟随老师的板书,口上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手上及时做好笔记。尤其是老师多次强调或补充的问题或是预习有待解决的问题,都要记下来,以便以后复习,因为学生在听课时,只是短暂地记住和理解。认真完成课堂练习,一方面衡量本堂课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3.课后巩固――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手段,然而更多的学生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做作业。只求做完,不求做好,这样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坏习惯,正确率不高,导致考试时候失分较多。要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作业,不能盲目做题,先要及时订正不然就是将错误一遍一遍地巩固,同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借助同学的帮助,但最好是去问老师,因为老师能给你更多系统的知识指导。

三、了解学生实际,调整进度和内容

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课程的进度。农村初中的学生基础不是很牢固,对于运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就要分两课时来讲,首先会找单项式型的公因式,然后再讲多项式型的公因式。强化提公因式,因为因式分解的第一步就是提公因式。对于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体会等量关系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学生的追逐经验,两人相距100米,直线追及无论是在何处追到,有一个量是不变的,追的人比被追的人多走100米。经过创改后学生多数都能理解,效果明显。

四、改进教学方法,尝试不同的教法

第4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素质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80-02

“素质教育”最早出现于《上海教育(中学版)》1988年第11期的《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标》一文。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提法受到广泛关注,1999年《今日中国》(英文版)(to our readers)中提到“Quality education is a hot topic in China’s educational reform[1]”(素质教育是目前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我国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后,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已专为目前高等教育的重点,钱学森之问是对高等教育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高等院校应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转向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一、高校教育的现状

我国初等和中等教育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且素质教育提出已有二十多年后,仍未完全改变“考试是检测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的现状,并且考试这一检测学习成果的方式短时间内还将客观存在。同时,这一现象在高等教育中进行了延续,导致在现实中考试成绩是决定学生一切的现象,例如:高校学生在评各类奖学金依靠考试成绩、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依靠考试成绩、硕士考博士时也要参考学习成绩等。而关系学生素质的情商、创新性、灵活性、归纳和推理能力等,由于进行考查时存在标准难统一、主观性和随意性大等因素,未能在学习效果评价中进行全面的应用。依据学习成绩来决定学生未来,可能导致一些不该发生事情的发生,北京大学将入学的“高考状元”培养成了“眼镜肉店”老板;清华大学的理工科学生,成了“水木年华”的主唱。这些事例中的主人,对于个人来说都是成功者,但对于国家来说,可能更需要一个文学家或科学家。因此,对于高等教育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2013年成都女孩考上大学本科,父亲虽然有钱供她读书,但认为“上大学无用”而拒绝提供学费和生活费。根据网上调查,约71%的网友赞成不读大学。而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中,高校课堂教学的效果面临着网络时代的冲击。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很快从手机等网络终端查到了答案时;当可以从网上来下载清华、北大等名校课程,进行相关课程学习时;当一个人通过自已学习,可以从网上获取文凭时。现代高等教育正处于一个改革的新时期,不发展必将被历史所淘汰。

二、高校课堂教学现状

高校课堂教学的特点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具为介质”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真正的主角,自觉的学习,积极的探究。达到使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全面提高。我国初等和中等教育课堂教学讲授的多为通用知识;而高校课堂教学讲授的既有通用知识,又有目前尚未研究成熟、处于百家争鸣阶段的机理假说。因此,高校课堂教学需要扎实的知识体系,如果学生基础课不牢固,会认为某一领域的成果如雾里看花;而基础扎实的学生则可以从众多的机理假说中体会前辈学者的严谨和执着,从而激发其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敬畏,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伟大志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课堂教学的内容由于多来源于抽象的概念,如何使学生保持对课堂教学的浓厚兴趣,一直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学生一旦失去对课程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时间就出现手机上网、睡觉、查阅其他书籍等现象。表1是对某高校《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课堂学生信息的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安全系统工程》课的兴趣是逐渐下降的,课程开始第一周时,学生出勤率较高,且不出勤者能做到请假;课程开始第五周,学生出勤率明显下降,且迟到人数明显上升;课程开始第八周,可以看到由于教师的干预,学生出勤率下降趋势得到遏制,且请假人数明显增加,但总的出勤率仍不乐观。

表1中高校《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课堂学生出勤的信息,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问题的集中体现。高校课堂教育的重点,一是如何把学生留在课堂,二是如何在课堂上提升其能力、知识和素质。

三、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学

1.案例教学的应用。案例教学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过了多年发展后被认为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师生共同适应、共同发展的交流过程。一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辨别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质疑和辩论,提高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应变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领导协调能力。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善于精选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及时总结学生的发言。案例教学时进行分组讨论与代表发言时,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将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划分成一组,同时在适当时间可开展组间的辩论发言。从而在学习、思考、辩论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2.导师制的课堂教学。英国牛津大学是建立在学院制和导师制之上的卓越学府,也是西方众多大学的源头。在西方素有“科学的剑桥,艺术的牛津”之说。与人们熟悉的研究生的导师制不同,牛津的导师制存在于本科生阶段。学生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师生之间会进行平等开放的讨论,学生既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挑战导师,也需要在辩论中捍卫自己的观点。这种导师制的教学代价虽然昂贵,且已经不被广泛采用,但建立在学院制和导师制基础之上的学院竞争,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牛津大学在统一考试时,根据每个学院各自有多少学生名列全校前茅,从而证明导师为学院做出了多少贡献。以此为模式,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组,每组指定一名协调能力强的在读研究生为小组的课程导师,每次上课前给每小组指定学习内容且要求每组依据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堂内容设计,在课堂上抽出约三分之一的时间让每组展示其设计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查明不同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从而全面提升素质和能力。

3.导师制与案例结合的课堂教学。在讲授《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时,实验了导师制与案例结合的课堂教学。该课程在安全专业本科教学中共有32个学时,上课班级为3个共90人,该课程的课堂讲授设计为:①最初2学时由教师说明课程的目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将课程划分成16个小单元;②抽第二次课的2学时将已划分课程的第1单元对学生进行示范讲授,同时将每班分成A、B、C、D和E,共5个小组,每小组选1名组和组长助理,并从任课教师的研究生中抽5名作为每组的导师,每个研究生各指导三组学生(每班指导一组);③将剩余15个单元的课程内容平均分配。每个班组一个单元内容,由每组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查阅资料和案例整理、对案例的共同特点进行总结;④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每个课程单元抽出50%的时间让每个班组的组长进行讲授,其他人员进行补充;特别要求该组的研究生导师要进行不小于10分钟的总结发言,发言内容要包括该组查阅资料的数量、组内对该单元内容讨论的次数、所引用资料或文献的主要观点、本人对该问题的看法等。其他时间由任课教师进行总结,发现每组的优点,倾听每组的思路和想法,激发其创新动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教学体会

同志将“教学改革问题”作为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故探索高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的大师。在高校课堂上推行案例教学结合导师制后,学生在每一个单元的学习中都要查阅资料、与他人协调、进行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特别是导师制推行的课堂内容设计,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人际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性和综合素质。在导师制与案例结合推行的课堂上,学生的出勤率明显提高,杜绝了早退、课堂上瞌睡、不专心等现象,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良好。学生的创新性和综合素质均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第5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

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无处不在,堪称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要教好数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初中数学中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自身教学的有效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以素质教育为重,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应该如何进行,才能既教好数学,又凸显素质教育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数学源于生活,更应归于生活

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又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教材为基本,以实际情况为参考,在教学中适当的渗入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元素。这样不但可以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都可以学到数学。如学习“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后,我让学生到移动或者联通公司去搜集各种话费计费方式,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出这些方式中哪种是最优惠的。通过这种活动,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离自己很近。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数学,可以让学生不再认为数学是枯燥的,无用的学科,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到日常生活中的卖菜做饭,大到宇宙探索航空航天,都是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在学习“圆”时,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圆形,了解这些圆形的用途,使用方法,利用的是圆的什么特点,等等,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学会归纳总结,学会梳理知识,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改进学习方法,营造学习氛围

传统的“题海”战术因为应试教育而被发挥到了极致,老师唯恐漏讲一个题型,学生唯恐少做一道题。在这种氛围中,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可言,都是为做题而服务的。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既能达到学好的目的,又能达到会学的目的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首先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如下:

(一)阅读是前提

数学虽是理科,但也离不开阅读。一般地,阅读可以分以下三个层次:

①课前阅读。课前阅读主要为预习性质的,在阅读时不能仅仅为了了解内容而阅读,还要积极的去思考,这样不但有助于理解内容,还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的听讲。

②课堂阅读。预习阶段,只是对教材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通过课堂听讲,可以让学生把不懂的地方积极的消化掉,从而掌握重点、关键,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③课后阅读。课后复习能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加深和巩固知识,所以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每节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一个单元后,进行单元总结概括,查漏补缺。

(二)思考是动力

学而不思则罔。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灵活运用数学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

(三)动手是实践

动手主要是指做习题。做习题的目的首先是熟练和巩固学习的知识;其次是初步启发灵活应用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是融会贯通,把不同内容的数学知识沟通起来。在做习题时,要认真审题,认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做?是否有简便解法?做到边做边思考边总结,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提问是进步

有经验的老师认为:能够发现和提出疑问的学生才更有希望获得学习的成功;反之,那种一问三不知,自己又提不出任何问题的学生,是无法学好数学的。那么,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呢?第一,要深入观察,逐步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第二,要肯动脑筋,不愿意动脑筋,不去思考,当然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也提不出疑问。发现问题后,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时,应当虚心向别人请教,向老师、同学、家长,向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比自己强的人请教。不要有虚荣心,不要怕别人看不起。只有善于提出问题、虚心学习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上的强者。

三、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知识严谨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必要的,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充分利用师爱效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诸多元素中,情感效应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数学因为其严谨性,使很多老师在学生心中被认为是呆板的,严厉的.从而导致学生产生叛逆情绪,影响学习数学的兴趣。鉴于此,数学教师应积极的与学生沟通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多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去打破数学课堂的沉闷气氛,还可以适当的与他们参与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老师,进而达到“爱屋及乌”的程度,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一些问题型、活动型、探究型、信息型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朗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要求学生勾画出这个美丽的景象,接着分析把落日看成一个圆,长河看成一条直线,落日与长河有哪些不同类型的位置关系,学生画出各种直线与圆的关系;教学“图案设计”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片展现丰富的几何图案,让学生欣赏这些美丽图案后,告诉学生,“这些图案我只要用一个圆规就可以画出来,你想学会吗?”然后,师生一起探究这些图案的画法,并激励学生大胆创新与设计。通过图案设计,学生进一步熟悉了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了将圆六等份、三等份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电脑上画图,设计图案,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设计的图案丰富多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品尝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新颖富有启发性,培养直接兴趣

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习内容以及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就可以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朝的教育家王阳明曾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激起这种奋进的情趣,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惑。”能使学在有趣味的基础上生产去探索,解答疑惑的动机,主动去钻研。

(四)适当竞争,激发直接的兴趣

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竞赛时要注意次数不能太多,题目难度要适中,照顾到中下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克服困难的积极性。切尔曼和费得所作的“竞赛活动对学习的影响”试验证明没有竞赛的一组学生的成绩明显的低于参加竞赛的一组学生。由此可见,竞争是促进数学学习的有效手段。

总之,我们要做好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就要让数学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喜欢上数学,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进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所学科目的感兴趣程度,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学好该学科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第6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创新理念 优化方法 引领成长 提升质效

教师要树立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改进转变教学策略、整合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渠道,与学生建立一种“协力同心、轻松愉悦、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亲师信道、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成效。

一、融洽关系。情感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

一是培养学生体育情感。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理念,面向全体同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要用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素养、体育魅力培养学生学习、锻炼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锻炼,催生学生的体育情感,在学习、锻炼的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领会动作要领。笔者在教学中,将新理论、新思想、新科技、新文化的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不但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而且了解相关的运动、健康知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勤于锻炼的好习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个性发展,提高体育教学成效。

二是创新体育教学策略。随着时代的进步,课改的深入,体育教育教学给教师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整合教学内容、搭建教学平台、拓宽教学渠道,为学生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学习前沿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掌握生理、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体育技能,提升自身的履职能力,全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在教会学生体育技能、运动技巧的同时,让学生科学地煅练身体,学有所长、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形成基本的体育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思辨能力、思想素质,促进学生成长进步。

三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同学,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对话、对接、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兴趣和需要,增进师生之间了解、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虚心地听取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梳理出有价值的信息,把建议有机融入到教学工作之中,使教学活动工作更加适应学生身心发展与需求。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身体机能、个人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因需而导,因材施教,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技术,了解相关的体育常识,在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尊重关爱他人,形成健康的学习、生活态度,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创新模式,优化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一是注重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成长进步的需求,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体育技能和身心发展需要。笔者在教学中,注重用体育理论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学会”到“会学”。如教学“武术运动”内容时,笔者从网站上下载了介绍中华武术起源、流派、代表人物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进行系统地讲解,增强学生对武术运动的了解,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引领学生成长。

二是注重运用电教传媒。电教传媒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拓展信息容量。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体力消耗较大、教学过程枯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成效的提升,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如笔者在教学“排球运动”内容时,我精心选取了一些排球比赛的精彩录像为学生进行了播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催生了情感,而且对排球的训练要点具有了感性认识,提高教学生动程度,教学实践中,学生因为教师的演示过程是瞬间动作,学生一时无法理解、掌握,影响了训练成效。笔者在运用多媒体对动作进行“定格、慢进”演示,把连贯动作分解成动作要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动作要领,然后再进行实践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提升了体育教学质效。

三是注重合作探究学习。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煅练中增进学生情感。在集体活动中检验学习、煅练成果,在学习、运动过程中增进情感交流。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使学生体育教学中活动加深了解、密切协作、增进友谊。笔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如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相互“追逐”的游戏中获得身体变向的脚步动作,再让学生结合篮球运球追逐,在目标的统领下合作学习,分别达成自己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体验成功的乐趣,使每位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收获成功、体会成长。

三、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

一是拓宽体育教学渠道。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蕴含的竞争因素、人文素养,不断拓宽教学渠道。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组织学生通过参加对抗练习,邀请赛、运动会等活动,将一些训练活动设计成竞赛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竞争中提高训练成效,激发学生运动意识,提供学生参与机会,用体育的内力增强运动的吸引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参与运动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如笔者在教学“体操运动”的内容时,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成效,笔者将学生分为多个训练小组,开展竞赛评比活动,在每一组采取推荐和随机抽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成果评比,通过竞争性模式,提升了学生参与学习训练的积极性。

第7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当今世界的知识尤其是科技知识有两大特点:一是积累多,知识量大,多得叫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二是增长快,发展快,快得千变万化,日新月异。多了怎么办?办法就是选择基本的、比较重要的,并力求把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品质,这就是素质。快了怎么办?就要讲究方法,尽可能快地获取知识,扩大知识面。有素质做基础,有方法做引导,然后确定一个专攻领域,我们就可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创造性发展。

首先,我仍要突出强调素质教育。之所以强调素质和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从提高质量考虑的。这个质量不仅包括人的智力品质,而且包括人的非智力品质。它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的是人的身心和谐而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主体性教育。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构成“教学相长”的本质关系。只有双方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并且配合协调,教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根据这一理论,平时我们习惯上常用的“灌输论”、“栽培论”、“园丁论”、“蜡烛论”、“拔苗助长论”等,都有不妥之处,其所以不妥,或者是没有把学生当人,或者没有把学生当成能动性的人。

有了素质教育做基础,我们其次要强调方法教育。基础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全部,正如树根不能代表枝干一样。随着人类知识增长的快速度,着眼素质、追求功底的教育遇到了一个极大矛盾,那就是知识如过眼烟云,叫人似无法应对,更难以内化。人们必须掌握一种方法,去查询、去检索、去借取、去学习、去鉴别,等等。诸如此类,均不完全属于素质教育范畴。因此,除了素质教育之外,还应有一种教育,它与“内化”、“内在”相区别,甚至相反,强调的是外存不是内存,是方法不是内空。这样 ,它便于为我们区别了重点与次点,腾出了内存空间,保持了脑子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与吸纳能力。我们把这类教育称谓方法教育。它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旨在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灵活应对。这一点中国早有精辟论断,最典型的说法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8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正好位于教师和学生中间,是知识传递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采取的手段与方法。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锻炼的习惯,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他们体育意识的最主要手段。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既定教学任务,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以便于教学工作的更好实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方法越正确,则体育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够在课堂上传递更多的体育知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一、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转而应用一些新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了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沿用语言法、直观法、预防与纠错法等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此类教学方法的一大特点便是重视教师在现实教学中的地位,认为只有严格教学过程,严密教学设计才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完成教学任务。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选择这样的教学方法无可厚非,实际上,新课改后,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借鉴像发现法、合作法、问题法等欧美国家相对成熟的教学方法,这些新式教学方法的特点便是注重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来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的身体与思维能力均得到提高。新课改后新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比较符合时下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虽然这类教学方法尚不能被更多的体育教师所接受,但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竞争能力,则需要现实的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时下的体育教学。

二、结合游戏,愉快教学

很多教师认为在高校学生的体育训练中没有必要加入游戏的成分,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再加入游戏的成分显得较为童稚,不适合学生的需求。但是殊不知这个想法其实并不准确,适当地在锻炼中加入游戏的成分,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到练习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将原本被动的体育锻炼变成主动探究,让愉快的感觉催动学生更好地进行锻炼。教师可以将一些锻炼内容添加到较为复杂的游戏中,不要让游戏显得太过于童稚,而要让游戏和体育锻炼完美融合在一起,并且能够促进集体意识、探究精神等品德和能力的综合提升。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火线穿越”的游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一个冲入火线,营救战友的战士,将不同的体育项目设置成各种关卡,看看哪一个学生能够在最快的速度中通过全部障碍;如可以用五十米障碍跑来考验学生的敏捷性和速度,用翻越球网或匍匐前进来考验学生的攀爬能力如何,用挪移一定重量的障碍物来考验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臂力,也可以设置一些需要群体一起完成的练习,如着蒙眼,在战友的帮助下过障碍物等,考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在设置游戏关卡时要花更多的心思,既要让游戏更加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快乐的感觉,又要避免过于娱乐化。

三、合理设计,倡导快乐教学

教材不仅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现实需要。比如篮球,战术内容很多,在短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每样都教,所以教材的选择就很重要。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实用的内容进行教学,如运球技术。至于跨下运球、运球后转身、背后运球等相关运球技术,因其动作难度较大,可以只作为介绍内容。而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必须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比赛中能较好发挥。利用变化莫测的战术吸引学生。这类教学方法需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比如篮球课。篮球之所以风靡世界,与它多变的战术有直接的关系。在比赛中队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位置的变化、相互之间的配合等等都使比赛瞬息万变。

四、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更好地做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践行新课改的一些理念与方法,需要各级各类高校体育教师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教法革新,主要为: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转而应用一些新式教学方法;结合游戏,愉快教学;因材施教,成功教学;合理设计,快乐教学。

参考文献:

第9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一、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小学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搞好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保证。其次,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这种客观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去有针对性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发展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小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低差学生,对他们更要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2.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一方面让他们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既是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实际操作、直观感知、抽象概括、演绎推理、迁移类推、系统整理知识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4.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为了能够学好数学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教书育人”的需要。

三、优化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注重合作交流

我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在主动探索、乐于交流的良好气氛中进行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不能替代。因此,学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体性。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四、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