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亚健康改善方法范文

亚健康改善方法精选(九篇)

亚健康改善方法

第1篇:亚健康改善方法范文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据有关文献分析,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经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隐形杀手,也是现代医学难题之一。目前在国内,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就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评估方法、干预等综述如下。

1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错综复杂,主诉症状多种多样且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主要为“一多三少”,“一多”指疲劳多。“三少”即三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各种仪器和生化检查较难确诊,并可能发展成为多种疾病。其有以下几个特点: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具有不被个人所意识、不被社会所承认、不为医学所确认的隐匿性和潜伏性;具有既可向疾病发展,又可向健康逆转的双向性和可逆性的特点。

1.1 躯体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疲劳、疲倦、乏力,休息后不能缓解,头晕、头痛、眼睛干涩、眼睛酸胀、咽干、容易感冒、腰背酸痛、怕热、记忆力差、失眠多梦、容易出汗、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减退、睡眠不好、胃肠不适等,其中以疲劳为最常见症状。女性特有症状中以痛经最多,胀痛也很多见。英国的一项前瞻性调查研究表明,30.3%的英国成年人感到疲劳,其中约1.1%为慢性疲劳,0.5%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荷兰有学者随机在5家综合医院抽取4741名成年人,在参与调查的2447名成年人中有57%的人感觉到疲劳,40%的人感到头痛,39%的人感到背疼。

1.2 心理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情绪低落、时常叹气、急躁易怒、注意力差、焦虑、抑郁等为核心症状,情绪不稳、精神不振、精神紧张、孤独、空虚寂寞、焦虑等出现频率亦较高。

1.3 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工作效率低下、交往频率低下、人际关系紧张、难以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社会适应能力差和人际关系不稳定等较常见;逃避现实、意志脆弱、苦闷、压抑、交往困难也很常见。

1.4 道德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在世界观、价值观上存在着不利于自己和社会的偏差,导致行为的偏差、失范和越轨,从而使人产生一种内心深处的不安、沮丧和自我评价降低,影响人的正确判断和决策,影响人的创造性的有效发挥,损害人的生存质量。

2 亚健康的评估方法

亚健康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内涵十分复杂,不仅包括躯体的不适,而且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及道德方面的不良等,因此应从躯体、心理、社会及道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目前有关亚健康状态的评估方法较多,但还没有形成一种公认的评估方法。

2.1 症状标准诊断法 1988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对亚健康状态中普遍存在的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制定了诊断标准,1994年CDC又对CFS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英国于1991年制订出了诊断标准,并在多个地区进行动态跟踪研究。

2.2 问卷评定量表调查法

2.2.1 采用现有的问卷或量表评价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多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康奈尔医学指数(CM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EPQ)个性问卷、WHO生存质量测量表(WHOQOL―BREF)、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MBI工作耗竭问卷、中华预防医学会制定的第三状态量化表等。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以一量表为主,辅以其他量表进行测评的多量表的组合测评,这样能较全面地反映被测人群的亚健康状况。

2.2.2 通过自制的问卷进行亚健康的评定 何丽云等、于春泉等分别自制用的亚健康调查问卷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亚健康临床流行病学调研,亚健康状态的患病率分别为50.44%、98.1%。研究表明,调查问卷对评判亚健康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可以对亚健康的躯体症状、心理和社会特征及严重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这些调查问卷或量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侧重心理方面的评定,有的侧重躯体症状,也有的是从整体状况来评价亚健康。由于采用的诊断标准不统一,使得文献报道亚健康的患病率差别过大,在20%~90%。

2.3 其他检测方法 有学者认为可以用血液流变学对亚健康状态进行检测。研究证明,血液粘滞性的升高常常发生在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的早期,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一个显著特点;同时标志着无症状的疾病病程已经开始,已由一个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HLB血检是应用超高倍显微分析仪(MDI),根据血中氧化自由基的分布来诊断和检测人体功能障碍和病理状态的方法。魏会珍等认为,中医诊法与HLB血检法有效结合可为亚健康脏器早期诊断提供一种较方便、客观、准确的快速检测方法。

3 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

健康和疾病是生命过程中对立的两极,亚健康就是它们之间的过渡状态,如果对亚健康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进行调适,就可能导致各种疾病。西方国家对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较多地从现代医学领域查找原因,对细菌感染、免疫系统抑制、内分泌代谢失调等方面考虑过多,过于局限,轻视了亚健康问题形成的社会、心理、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制订干预对策上西方国家也是强调单纯医学手段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国内对于亚健康的干预防治措施尚属于探索阶段,其中非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占大多数。

3.1 健康教育 通过在全社会广泛地开展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提倡规律的生活节奏、全面均衡的营养膳食、适当的体育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促使有效地避免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由娟对教师中亚健康人群进行了健康行为干预,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自我保健基础知识教育,对消除亚健康状态、恢复健康有显著效果。

3.2 音乐疗法 研究发现,音乐疗法能有效改善亚健康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症状。刘伟等使用体感音乐疗法对162例亚健康病人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体感音乐疗法可同时缓解和改善身心两方面症状,应用简便,无损伤性,易被患者接受。2008年有人对音乐疗法5个随机对照研究(RCT)进行系统分析,认为音乐疗法改善抑郁症状是可行的、有效的且易被患者接受。目前有关音乐疗法的研究存在样本含量过少,所用研究方法质量过低等问题。

3.3 中医中药治疗 亚健康常表现为心身异常的特点,而中医强调形神合一、重视七情对人体的影响作用等理论有着丰富内涵,尤其对心身疾病的综合干预治疗,是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理论宝库。研究证明,耳穴贴压、音乐放松、

足穴和中药足浴疗法4种亚健康状态非药物干预措施,可改善亚健康身心症状。

3.4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有效手段。从生理学角度来看,长期坚持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不但能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而且能增强自信心,锻炼意志,消除不良情绪,使人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一种有效手段。研究证明,健身操锻炼对改善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整体效果显著,并对改善不良情绪有显著效果。Wang对大学生进行为期2周每周2次每次两小时的太极拳训练中,发现其简明健康量化表中疼痛、健康总体评价、情绪对角色功能的影响、心理功能的得分在干预后有显著提高,提示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躯体健康有积极影响。

3.5 其他干预方法 补充和替代疗法(CAM)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它可包括咨询、心理疗法、运动疗法、热或冷疗法、电磁疗法或按摩,还包括针灸、催眠疗法、瑜伽、冥想、顺势疗法、食疗处方、正脊术、浴疗等。CAM疗法正在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也正在逐渐被医学界认可。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是CAM疗法的主要怀疑者,现在也慢慢认识到CAM的优点。James等通过随机数字拨号电话调查被随机选中的住户中444名非疲劳和440名疲劳居民,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居民中,有77%的居民在过去12个月中使用了CAM。在CAM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身心疗法。和非疲劳居民相比,疲劳患者更愿意使用基于身体的治疗方法(包括按摩、推拿、脊椎指压治疗法)和心身疗法。研究证明,腹式呼吸法、瑜伽语音冥想法等放松训练方法对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情绪、人际敏感等症状有独特作用,改善睡眠状况有良好的作用。心理干预对改善强迫、人际敏感症状的效果显著。

第2篇:亚健康改善方法范文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 理论 体系,亚健康状态是许多种证候的综合表现。亚健康在西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中药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体质筛检、情志疗法、针灸、推拿及食疗等中医手段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亚健康/中医药疗法;食疗;针灸推拿疗法

按照2006年10月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的规定,亚健康状态指人体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的干预包括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与康复 治疗 两层含义,中医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总的原则是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在此原则指导下,采用中药调理和非药物手段等中医 方法 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整体观对亚健康干预的指导作用

    中医学重视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情志活动对人体脏腑的 影响 ,强调人与 自然 环境、 社会 环境的统一性。中医药擅长调节人体机能状态以维护内外环境及身心的平衡,从而达到有效干预亚健康的目的。以往中医证的许多 研究 都证实,中医药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而起作用。

    2  辨证论治对亚健康干预的指导作用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中医治病,既着眼于“病”的异同,更着眼于“证”的区别。“证”是一种状态,有轻度心身失调的亚健康状态、疾病前的潜临床亚健康状态,又有疾病恢复期的后临床亚健康状态[1]。亚健康状态可以是许多种证候的表现,其在西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将亚健康的中医常见证型概括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肺脾气虚、脾虚湿阻、肝郁化火及痰热内扰8种。

    3  中药调理法

    关于中药调理亚健康的临床报导很多,且疗效都很明显。如叶子[2]用补益汤治疗亚健康人群386例,所有病例均有亚健康状态的典型表现,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副反应,治疗后理化检查均有明显改善。温茂兴[3]用补中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具有亚健康疲劳典型表现的66名患者。服药平均40d后疲乏无力、精神不振、虚烦失眠、胃纳不佳等典型症状明显改善。

    4  非药物干预措施

    4.1  病理性体质的筛检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病理性体质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同体质的人对病邪的反映性亦不一样,王琦[4]主持的“中医痰湿(肥胖)体质的基础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肥胖人痰湿体质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的机会远大于非痰湿型体质。因此,积极改善特殊体质,阻止致病因子对人体的侵袭,就成为亚健康病因预防措施的核心。通过筛检,可以从人群中找出病理性体质之人进行病因预防。

    4.2  情志疗法  中医的情志疗法在医史上不乏记载。中医认为情志不调能导致气机紊乱,而“百病皆生于气”,所以情志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不但说明了保持良好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还明确指出了心理调整的关键是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中医治疗亚健康的心理疗法主要包括移情疗法、易性疗法、以情胜情疗法和情境疗法等[5]。

    4.3  针灸疗法  关于针灸调理亚健康行之有效的报导也较多。如安丽萍等[6]采用毫针、七星针及耳穴压丸的组合针法 应用 于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人群200例,并与自我保健按摩组102例和服用保健品组80例进行同期对比观察。其患者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其毫针针刺主穴为腹三针(中脘、天枢、气海)、体三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头三针(本神、百会、安眠穴),梅花针取华佗夹脊自第1胸椎至第2腰椎两侧叩刺,耳穴取神门、交感、肾上腺、皮质下双侧穴位,以王不留行籽贴附按压。结果在规定疗程中,200例症状完全消失,总有效率达100%。赵?珏等[7]针刺 治疗 亚健康42例,患者各表现为肝脾不调、脾胃气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5种证型之一,设立针刺组,耳压组,针刺配合耳压组。针刺组主穴:百会、四神聪、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耳压组主穴: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配穴:肝、脾、胃、心、肾等穴加减。结果表明:针刺及耳压能调节亚健康人体的阴阳失衡状态。周震等[8]应用贺氏“强通法”于膏肓、四花穴(膈俞、胆俞)治疗亚健康状态6例,以达祛瘀生新,补虚泻实的作用,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4.4  推拿疗法  推拿是疗效确切的亚健康中医干预 方法 ,其在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康复治疗中效果尤为明显。推拿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整经络系统和扶正祛邪、防病保健,从而消除亚健康患者的种种不适症状[9]。如黄铁银等[10]运用一指禅推法、揉、抹、按、捏、擦、滚、拿、搓等9种手法,分别在卧位、俯卧位、正坐位对以容易疲乏、食少、纳呆和睡眠欠佳为主要表现的亚健康患者60例进行全身推拿调理,收到良好疗效。谢慧君等[11]则提出了应该采用辨证论治的推拿方法和自我保健按摩来调治亚健康状态。

    4.5  其他  树立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保持健康、预防亚健康的根本方法。中医自古就强调食疗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千金要方》提出:“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李爽姿等[12]认为中医“寓治于食”的食疗养生营养方法对保健强身、促进亚健康态向健康态转化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此外,临床报导的亚健康中医干预措施还有五音疗法、刮痧、走罐及导引等。综上所述,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形式多样、疗效显著,且随着实践的深入,其疗效标准将更加客观化、其辨证体系将更加完整规范。可以预知,中医在亚健康状态的 研究 领域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参考 文献 】

  [1]王艳君,胡朝阳.从亚健康看中医诊疗 现代 化 发展 趋向[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21(4):1-4.

[2]叶 子.补益汤治疗亚健康人群386例[j].新中医,2004,36(7):62.

[3]温茂兴.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亚健康疲劳[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6,13(1):31-32.

[4]王 琦.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1-4.

[5]张孝娟,严 灿,高 敏.中医药与心理应激亚健康状态的调节[j].中医杂志,2002,43(9):647-648.

[6]安丽萍,陈雅民,李 燕,等.组合针刺法对躯体性亚健康状态干预作用的对比观察[j].四川中医,2006,24(12):104-105.

[7]赵?珏,杨 红,齐志勤.针刺治疗亚健康[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7):16-17.

[8]周 震,李 岩,贺普仁.“膏肓俞、四花穴”应用贺氏“强通法”治疗亚健康状态[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1):40-41.

[9]林晓天,李元林.推拿治疗亚健康状态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687-688.

[10]黄铁银,梁 铁,李振华.三位九法治疗亚健康状态120例 分析 [j].中医药学刊,2004,22(7):1318-1319.

第3篇:亚健康改善方法范文

【目的】评价大学生亚健康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形式测量512例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法测定量表的结构信度,Cronbach法测量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大学生亚健康调查问卷有31个条目,包括躯体症状、学习、心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等5个方面。问卷的5个构想维度及总问卷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807 2、0786 6、0748 5、0640 9、0643 3、0903 6;结构效度的因子分析显示提取的主成分与5个构想维度相吻合。【结论】修改后的大学生亚健康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可用于测量大学生亚健康状态。

【关键词】 亚健康 量表 信度 效度 因子分析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量状态,却过早表现出疲劳增加,活力、反应能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1]。1998年国家教委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40%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 [2]。国内不少学者运用自制问卷调查表测量大学生健康状况[3-5],但缺乏心理测量学检验,降低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本项研究在国内现有量表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特点,初步建立大学生亚健康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4月在广州大学城收集到的521份大学生亚健康问卷,占回收合格问卷的4295%,亚健康大学生的一般情况详见文献[6]。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1]和其他文献[7]制定亚健康诊断标准:(1)持续3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但能维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2)无重大器官的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3)尽管有明确的疾病诊断,但无需用药维持,且与目前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减退无因果关系。纳入标准:符合亚健康诊断标准;在校全日制学习的大学生;愿意接受调查。排除标准:严重器质性疾病;全部问题的缺失和漏填超过5%;问卷内容前后矛盾;不愿合作者。

1.2 测量指标根据天津康复医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的亚健康状态自评表,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特点[3-5],建立大学生亚健康调查问卷。修改的条目主要有:(1)“对城市的污染、噪声、拥挤非常敏感,实在难以忍受,渴望清静”修改为“感觉宿舍环境嘈杂、拥挤,难以忍受,渴望清静”;(2)“因性欲减退,对配偶的亲昵动作无动于衷,暗自怀疑自己的性能力”改为“为一些有关性的想法而苦恼”;(3)“感到事情变得很糟糕,且看不到改善的征兆”具体为“感到将来的就业很糟糕,且看不到改善的征兆”;(4)“配偶和孩子对自己不满意,自己很伤心,也很内疚”修改为“辜负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期望,自己很伤心,也很内疚” 。

修改后的量表有31个条目,包括躯体症状、学习、心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等5个方面。根据症状出现的频率和程度统一划分为“没有”、“偶尔出现”、“有时出现”、“经常出现”、“经常出现而且很严重”5个等级。

1.3 观察方法调查表发放前告知学生调查表填写要求,进行无记名填写,集中发放,当场回收并核查。每次收集30~60份调查问卷。调查者采用结构访谈式,包括中医舌诊、脉诊及健康状态判断等内容。问卷的填写时间平均为20 min。调查人员具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

1.4 统计学方法将问卷中的原始数据输入SPSS 110 软件中的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信度检验采用“Cronbach α”系数法测量,效度检验采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法测量。

2 结果

2.1 结构效度采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法测量问卷的结构效度,KMO统计量为0912,适合因子分析[8]。用主成分分析抽取公因子,最大方差旋转后的结果显示:5个主成分分别代表学习、心理、社会适应、躯体症状、人际交往等方面,每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各个条目的因子载荷量见表1和表2。表1大学生亚健康调查问卷旋转后主成分贡献率,表2大学生亚健康调查问卷旋转后的各因素矩阵(略)。

2.2 信度检验应用Cronbach α系数法测量大学生亚健康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的结果表明,心理、学习、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及躯体症状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07 2、0786 6、0748 5、0640 9、0643 3,总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03 6。

3讨论

在现有的量表基础上,针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特点,根据临床专家意见修改、制定的亚健康调查问卷更具有针对性,不同于通用的生存质量测量量表,属于亚健康大学生专用的量表。但作为一个独立的测量工具,还应该对修改后的量表进行心理测量学评价。心理测量学评价是在临床流行病学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两大部分。

心理维度、总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在08以上,表明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学习维度、社会适应维度、人际关系维度、躯体症状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均超过06[8],符合制作调查问卷的信度要求。

总体来看,修改后的大学生亚健康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而暴露出的一些不足有待在今后的临床应用过程中进一步修改、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协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2]朱寒笑.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分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02 (3):72.

[3]范存欣,马绍斌,王惠苏,等.广州市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4):390.

[4]李勇杰,苟定邦,严欣,等.我国七所重点高等学校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4):334.

[5]陈叶坪,麻晓鸽.某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55.

[6]陈文锋,陈群,莫传伟.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广州地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进行中医证候分类的初步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4):329.

第4篇:亚健康改善方法范文

1、亚健康的定义与现状

1.1、亚健康的症状亚健康状态是个很重要的概念,亚健康状态可以分为三类,即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以及社会适应性的亚健康。病程包含着前后衔接的3个阶段:①轻度心身失调阶段。以疲劳、失眠、情绪不稳定等为主要表现,这些表现容易恢复,可转为健康状态。②潜临床阶段。其症状较复杂,主要表现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身心失调。③前临床阶段。此阶段表示有病变存在,并有向某种疾病发展的高度可能性,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但症状不明显,诊断上较困难。在亚健康的众多症状表现中,最典型的症状是疲劳。一项对亚健康人群的问卷调查显示,发生频数及均数较高的症状是:疲劳78.7%、睡眠质量差73.4%、健忘59.9%、疲劳在休息后不能缓解59.1%、烦躁易怒51.8%。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缺乏放松60.4%,缺少锻炼58.0%,经常性的夜班倒班56.7%,空气污染56.2%,噪音51.3%等。

1.2、亚健康发病原因“亚健康”状态的发病机制是很复杂的,目前认为亚健康的发生可能与个人的生理状况、心理状况、职业情况、居住环境、社会环境及不良生活和工作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从而导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就人体医学研究表明,可能是由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繁多的社会信息刺激使人的交感神经系统长期处于亢奋状态而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所引起。按照生理学机理,快节奏的生活作为一种应激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后肾上腺皮质系统分泌增加,血中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升高,呼吸、心率加快,血糖升高等,本来是机体一种“应急”反应,一种保护性机制,但就是因为这种刺激是长期性的,从而引起了交感功能长期亢奋,疲劳而失调,引起了不良反应。

1.3、亚健康的机体改变生理学认为,疲劳是中枢神经系统工作能力下降的指标,20世纪西方生理学家把乳酸(LAC)和CO2等称为“酸性疲劳素”。

有资料统计显示,机体处于疲劳状态时,血浆LAC升高,TCO2下降,ALT、GLU、TG上升。这会导致细胞生存内环境的紊乱,从而导致脑、心、肾等多个器官的工作能力下降,机体免疫力下降,脑供血能力和心脏供血能力下降,此时机体处于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状态。当机体长期疲劳,乳酸等酸性物质在肌肉内积蓄过多,就会妨碍肌肉细胞的活动能力,导致人体浑身酸痛。而疲劳素进入血液循环就会进一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体内各种代谢功能紊乱,使人体产生疲乏无力及烦躁不安的感觉,反应能力减慢,适应能力减弱,严重时会导致对工作、生活失去兴趣,引发各种生理、心理亚健康,进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血液内CO2含量对人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肺脏是调节血CO2的主要器官,肺功能的正常对亚健康的调节至关重要。亚健康患者心肺功能下降,活动能力下降,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亚健康还可导致腰肌劳损、脑供血下降、维生素缺乏及脂肪斑块形成等不良后果。

2、临潼疗养院矿泉

2.1、临潼矿泉的成分由于矿泉因所处地带(海边或者山区等)以及化学成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矿泉可分为低矿化度矿泉(0.6~2g/L),中(>2~10g/L),高(>10g/L)。临潼矿泉属于低矿化度硫酸盐氯化钠重碳酸钠弱氡泉,弱碱性pH=7.62,水温39.3~51℃,涌量500t/h,含氡量为538~663Bq,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和气体元素(5),含氟量高,6.5~7.0mg/L,可致氟斑齿,腐骨症,故不宜食用。临潼矿泉主要的盐类有硫酸盐,氯化物和重碳酸盐,其中硫酸盐含量最多。其他有氟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等,金属元素有铁,锌,铜,锂,锶,镁,硅,钡等。临潼矿泉的离子成分。

2.2矿泉浴的最新应用进展矿泉治疗疾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被广泛应用于很多的慢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下腰部疼痛,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银屑病及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病,心血管疾病等。

最新有研究表明矿泉浴能改善心情状态,能辅助治疗抑郁症,综合矿泉疗法(泥包+温泉)以及在水池中的康复训练可以显着提高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最新研究表示接受矿泉治疗后,高血压患者C反应蛋白有明显下降,肥胖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也有显着下降,而且抗氧化系统,炎症指标及代谢指标无恶性改变,这表明高血压和肥胖症并不是高温矿泉疗法的禁忌证。心力衰竭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心肺功能受损,身体极限差,一般认为并不适宜矿泉疗法,然而最新的一项研究表示,矿泉浴可以使这类患者高敏CRP和炎性细胞子如TNF-α和IL-6下降,可使左心射血分数提高,扩张血管,降低前后负荷,提高心脏功能,改变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SoominLee等对比了桑拿,全身浸浴,淋浴,半身浸浴等洗浴方式对局部肌肉疲劳恢复的效果,发现全身浸浴和桑拿能很有效的改善肌肉疲劳状态。此外,矿泉浴可以使血清瘦素水平显着升高,脂联素轻度增高从而改善因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

第5篇:亚健康改善方法范文

【关键词】项背疼痛;亚健康状态;刮痧疗法;疗效

亚健康状态是新世纪人类医学的重大命题,世界上有60%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1]。亚健康状态的表现错综复杂,根据国内权威机构进行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亚健康人群有疲劳、睡眠障碍、身体疼痛、健忘、口咽不适、头昏、眼睛疲劳、易怒8类症状,其中身体疼痛者发生率高达56.3%,项背部疼痛占较大比重[2]。临床发现长期从事低头工作的人群,由于项背部肌肉长时间承受头部的重力负荷,肌纤维长时间受到牵拉,造成项背肌肉损伤,若不能及时纠正,将导致颈椎稳定性下降,加速颈椎骨关节退行性改变,引发颈椎病。因此,笔者认为项背疼痛是颈椎病的前期,即颈椎病亚临床状态的最主要表现,及早治疗项背疼痛,消除亚临床状态所带来的不适,可以减少颈椎病的发生。笔者近年来应用刮痧疗法干预项背部疼痛,取得良好效果,现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的98例患者治疗情况分析整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98例患者,女62例,男36例;年龄20~48岁;病程3个月~8年。入选病例均参照200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颈肩腰背痛非手术疗法》[3]中项背部疼痛诊断标准确诊:①长期从事低头工作人群,女性多于男性;②颈肩背部广泛持续性酸胀疼痛,晨起或遇冷加重,午后或活动后减轻;③棘突旁、椎旁、及斜方肌肩部可有压痛点;④X线无诊断意义但有鉴别价值。病例排除标准:①颈椎病;②退变性颈椎失稳;③颈椎间盘突出症;④颈椎、胸椎骨折、结核或肿瘤等其他原因引起的项背疼痛。

1.2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肩背部,术者先以拿、揉、拍等手法对肩背部组织适当放松,然后涂抹刮痧油,用牛角刮痧板依次沿督脉风府穴到至阳穴,风池穴到肩井穴,足太阳膀胱经两条侧线,从上往下刮痧,最后刮拭天宗穴。刮痧时手法以泻为主,年轻体壮者手法宜重缓,老体弱者手法宜轻快,以皮下出现瘀血为度。待出的痧完全吸收后(约3~5天),继续下一次治疗。3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统计疗效。

2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压痛不明显,活动自如,随访6个月无复发;好转: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但劳累或受寒后背部仍有自觉不适;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2.2治疗结果:本组98例患者中,经2个疗程治疗,痊愈79例,占80.6%;好转19例,占19.4%;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3 讨论

项背疼痛亚健康状态因其症状不明显,不能引起患者的重视,最终发展为颈椎病,进而影响整个脊柱的力学平衡,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但其早期可防可治。中医疗法在“治未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几千年来中医强调“治未病”的思想,实际上就是防重于治,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刮痧疗法久在民间流传,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其作用广为人知,刮痧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可爱淘[4]研究认为,在微循环障碍的部位刮拭,刮板向下的压力会迫使淤积的有害代谢产物从毛细血管壁渗漏出来,存在于皮下肌肉组织之间。刮拭出痧会排除内毒素,解除局部的血脉瘀滞,降低血液粘度,活化细胞,改善微循环。

祖国医学认为,手足太阳经均从肩背循行,过后颈上头。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循经刮痧,刺激手足太阳经和督脉皮部,调节肩背部阳经的功能,激活经气,疏通经络,引邪外出使项背阳经经脉通达,气血运行流畅,通则不痛,达到祛邪通络,行气活血之功效。刮痧改善亚健康状态疗效迅速,同时可以根据出痧的颜色和面积大小确定亚健康状态的轻重程度,判断出功能减弱的脏腑器官,有助于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刮拭不同部位,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脏腑,改善症状,阻断发展,使其向健康方向转化,正符合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综上所述,刮痧疗法改善亚健康状态,方法简便,疗效确切,无任何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琦,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1-4

[2] 谢雁鸣,刘保延,朴海垠等,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亚健康人群一般特征的探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7):612-616

[3] 陈延刚,刘怀清,闵苏:颈肩腰背痛非手术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1-122

[4] 可爱淘,中医刮痧疗法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J],医疗保健器械,2007(1):70

[5] 李万林,黄靖宇,亚健康状态中医学干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6):254-257

第6篇:亚健康改善方法范文

关键词:针灸疗法;偏颇体质;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1]。也称第三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等。亚健康状态虽未出现明显症状学特点,但潜在量变的长期影响。笔者将157名符合偏颇体质及亚健康状态诊断标准的人群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7例),临床疗效比较,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0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针灸科就诊的入选人群15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77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2]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

1.2.2偏颇体质的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3],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统计原始分数及转化分数。

1.3治疗方法

1.3.1针刺治疗组 根据不同体质分型取穴。阳虚质取穴:气海、关元、肾俞、脾俞、命门、百会、足三里;阴虚质取穴: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涌泉;痰湿质取穴:丰隆、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湿热质:曲池、合谷、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太冲;气虚质:肺腧、气海、风门、足三里、关元、肾俞;淤血质: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太冲、膈腧、肝俞;气郁质:头维、膻中、期门、中脘、天枢、气海、内关、太冲;特禀质:上星、印堂、迎香、合谷、肺腧、脾俞、肾俞、足三里。操作: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使用华佗牌0.30mm×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进针得气后,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10min行针1次。隔天1次,1个月为1疗程。

1.3.2自然对照组 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不予任何特殊处理,1个月后随访。

1.4评价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分别计算原始分数及转化分数,计算方法同前。亚健康状态评定采用WHO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生存治疗变化,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4个领域。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体质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1个疗程后体质评分较前均显著下降,P

2.2两组治疗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 治疗组经针刺干预后WHOQOL-BREF评分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领域均较治疗前显著提(P

2.3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对比 两组显效率比较?字2=24.7,P

3讨论

偏颇体质是指除平和质以外的其它体质。偏颇体质之人,体内阴阳气血已经失调,但尚未发展成疾病,处于病与未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临床多表现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不适应症状。体质因素与亚健康具有明显相关性,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强弱及心理素质等机体反应性与亚健康的发生具有明显关系[4]。及时纠正亚健康状态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属治未病的范畴,通过调理偏颇体质纠正亚将康状态,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

针灸是我国古代人民常用的养生保健方法并传承至今,通过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激发人体经气,可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的偏胜偏衰,调理偏颇体质,而调理体质正是对亚健康干预的关键[5]。本研究表明,针刺干预配合健康指导对调理偏颇体质、纠正亚健康状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龚海洋,王琦.亚健康状态及其中医学研究进展评述[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5):1.

[2]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10.

[3]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4.

第7篇:亚健康改善方法范文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的方法,选择广州某区基层镇级8间医院护理人员236人。没有年龄限制,女性。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基本信息+亚健康的基本知识+如何应对亚健康)对护理人员发放问卷,并且调查人员当面讲解问卷中的各项问题和填表要求后,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并当场收回。拟调查人员300人,实调查290人,发放问卷290份,实收回问卷260份,有效问卷236份。

1.3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将护理人员对亚健康的认知情况分为三个等级:“仅听说过”定义为听说过亚健康这一词,但对定义模糊,对如何处理亚健康问题不清楚或知之甚少;“初步认识”定义为知道亚健康的定义,对亚健康概念、应对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只是粗略的认识,不全面;“深入了解”定义为对亚健康这一词的定义清楚,了解亚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的一种健康低质量状态,并能熟练掌握病人亚健康的应对方法。

2结果

236名护理人员中对亚健康仅听说过的有17人,占7.21%;有初步认识的有196名,占83.05%;对亚健康有深入认识的23名,占9.75%。

3讨论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对亚健康有初步认识的占大多数,为83.05%,然而对亚健康有深入认识的仅占9.75%,7.21%的护理人员对亚健康仅听说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①可能是护理人员参加工作后,没有认真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没有与医学发展步调保持一致;②是镇级基层医院仍有相当部分年龄较大护士为无专业护理学历人员,或者是后来参加成人护理专业学习人员,学习强度不够。③是与镇级基层医院基础相对较差,没有认真开展继续教育有关。护理人员对亚健康的认知情况普遍较差,建议卫生部门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护理人员对亚健康和健康的认知情况,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知识来促进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①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开展一些日常生活的健康常识对护理人员的健康受益更大,做讲座不仅可以增加护理人员健康知识储备,更是给护理人员一个警醒,提醒护理人员首先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②提高基层医院护士亚健康基础知识。目前国内的各大护理院校教育中对亚健康知识相关教育很多,但护理人员在工作后较少有机会参加亚健康方面的培训。因此,为了尽快提高基层医院护士的亚健康知识水平,各级护理学会应为基层医院护士提供系统的亚健康知识教育课程,医院护理部要鼓励护士参与各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亚健康学术讲座等,带动护士对亚健康知识和管理技巧的掌握,并为护理专业学生增设必修或选修亚健康课程。③护士需积极参与对病人的亚健康管理。大部分护士认为评估和诊断患者的亚健康主要是医生的职责。亚健康管理是一个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在临床工作中护士接触患者的机会很多,护士能及时发现患者除现症外其它方面的亚健康,但是要充分发挥护士在亚健康处理中的作用,只有给她们提供更多的参加“亚健康”学习的机会,才能提高她们亚健康的知识水平,更好地对群众开展健康教育。④规范亚健康患者的管理处理实践。制定标准化、正规化、系统化的亚健康实践工作指引,为提高护士对亚健康患者的评估能力,并建立亚健康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加强对亚健康的监督与指导。努力培养亚健康专科护士,促进亚健康专科的发展,提高亚健康管理水平,从而有效改善亚健康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基层医院护士进行亚健康认知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护士缺乏深入了解亚健康相关知识,在日常的整体护理工作进行的健康教育欠缺实质效果,仅停留在对亚健康知识初步了解,无法正确及时地对亚健康患者进行亚健康教育。

4结语

第8篇:亚健康改善方法范文

论文关键词:城市,人口将康素质,亚健康,对策

国民健康指标是衡量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2007年1月11日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把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实施人口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并提出“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实施全民健康工程”的口号。同时,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4年提出了健康城市的概念。健康城市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能够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互相帮助的城市。开展健康城市最重要的特征是使政府、群众、志愿者们通力合作,关注城市的健康,并用更多更好的方法处理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城市的目的是通过提高人们的认识,动员市民与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以此形成有效的环境支持和健康服务,从而改善环境和健康状况。目前,建设健康城市已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目标,而人口健康是健康城市的首要指标。因此,对人口健康素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口健康素质的科学内涵剖析

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之初(1948年)便在其中对健康下了明确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满(complete)状态。1989年WHO把道德修养纳入了健康的范畴,提出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的健康新标准,内容包括:“健康者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等是非观念,能按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想行为。”这就是“健康四维“观念。

世界卫生组织的多维健康概念不但在学术界,而且也在普通人群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健康作为一种完美的境况更应看作是一种理念和追求。健康是多维的,亚健康也必然是多维的。目前,对亚健康状态尚无一个公认统一的定义和判断,国内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2006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世界亚健康学术大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亚健康中医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起草小组提出了亚健康状态的最新概念。其概念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的诊断标准。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亚健康状态的界定标准:

①排除疾病源因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

②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病前状态(中间状态)。

③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

④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

二、人口健康素质的结构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理想状况”。由此可见,没病、没痛、没残障,准确来说并不就等于完全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上的良好表现同样是健康的重要指标。同时,世界卫生组织虽然给出了健康定义,但问题是如何解释健康?什么状态可以视为“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理想状况”。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到底何为健康,按健康的标准来判断自己是否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如果把人体的健康水平用一条直线来表征,健康与疾病可谓是直线的两端。健康到疾病之间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图1 个体健康水平一维表征图

如图1所示,个体健康水平除了疾病、健康两个状态以外,还有第三状态--亚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一项全球调查结果告诉我们,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为疾病的人也只占20%, 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999年,WHO宣布:亚健康与艾滋病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健康敌人。目前,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已把持续和症状突出的亚健康状态(严重疲劳、肌肉疼痛、失眠等)作为一种疾病来对待,法国把亚健康视为“人类的新传染病”。我国近10年才开始重视和关注亚健康问题,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都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在人群中与日俱增的情况。初步调查显示:高级知识分子、企业家、艺术家的亚健康发生率高达70%以上;城市中新兴行业如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IT业、新材料业、广告设计、新闻及行政机关等行业或部门人群中高达50%;步入中年的人群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接近50%。当前国民亚健康问题加剧,全国老龄人口快速增加,急需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宣传疾病防治及自我保健知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亚健康防治,关注健康长寿。

本研究对通过对亚健康状况情况进行的大样本调查,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人亚健康测量问卷》,人口健康素质可以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等三个维度来考察,具体见下图:

图2:亚健康问卷结构

三、提高城市人口健康素质的对策及政策建议

(一)建立动态的心理监测预警系统

随着我国城市进入快速建设期和发展期,我国大中城市也同时迈入了“非稳定状态”的危机高发期,尤其是经济发达沿海城市。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

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做好心理健康,必须建立一个反映灵敏、准确的心理监测预警系统,应对个体及群体心理危机的发生。 1.建立专门的心理监测预警机构。

由点及面,由上至下,层层铺开,为预防和处理心理危机,有效地协调多个单位和机构: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性医院、公共卫生机构、120、110、热线电话、学校、妇联、青年团、老年人团体、媒体和其他机构;在居委会、社区街道、城镇等部门,由公共卫生医疗部门设立专门的心理卫生机构或专人负责心理监测预警,从而在整个社会编织起一张生命健康的安全保护网络。

2.加快队伍建设。

一方面,政府要整合现有资源,从医疗卫生、教育等行业进行人员选拔,建设一支由心理学专家、公共卫生研究人员及精神卫生控制工作人员组成的心理队伍;另一方面,支持现有人员提升素质,并加快选拔和培养有志于心理工作人员的力度;第三,向不同类型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提供持续的培训,建立心理监测预警的信息队伍。

  3.加快制度建设。

逐步完善和健全社会心理监测预警的法规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和保障干预活动的有效进行。尤其对于危害程度较深的突发灾难事故的心理干预,更需要制订周密科学的应急方案,明确宣传部、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公安局、教育局、民政局、交通局、气象局、民航局、安全生产监管局、铁路火车站、科协、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的责任,建立完善的配套的应急机制。同时,对已经接受心理监测预警介入的人员进行心理动态跟踪。

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通过媒体和其他方式获得公众对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工作的支持,提高公众的精神卫生意识,促进有心理问题的人尽早寻求帮助。通过建立医疗、卫生、公安、教育、消防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救助网络,设立专门网站,定时通告社会注意和帮助高危人群。特别针对压力巨大、容易产生心理危机的行业,通过讲座、培训、辅导等各种措施,提高心理监测预警的覆盖面。同时,要树立危机预防与干预的理念。思想上,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认识理解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对象上,要面向全市公民;策略上,要立足预防为主;方法上,要坚持教育性、系统性、常态化。

5.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网络。

心理监测预警,必须动员各方的力量,构筑全方位、多途径工作网络: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市政府—危机干预专家指导小组—社会各类基层部门”等立体网络。

6.提高危机干预的效果。

在危机干预时,需不断评估干预措施是否产生了预期效果,以便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做出调整和修改,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周期性的开展“心理体检”,将其纳入健康检查体系

通过定期体检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与习惯。不过一个人的健康实力与健康管理范畴还不止于此。WHO关于健康的定义,除了生理健康,还有心理与社会适应力水平,而这两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生活品质与健康实力。

因此,在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的今天,工作压力、情感困惑、抑郁等已成为困扰现代人的主要“心结”。而一些压力和情绪长期得不到舒解则可以导致躯体化症状:如腹痛、胸闷、背部疼痛、恶心、呕吐、不能耐受某种食物、气促、心悸、头晕、等症状。有调查显示,到医院就诊的患者,超过半数并未见生理性病变,而更多是心因性疾病。因为心理状况隐藏在内心,人们只知道自己心情不好,却很少像身体状况那样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一项调查显示:全国精神疾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调查局部地区各类精神疾病总患病率在14%到17%。然而,实际上到医院就诊的比例,远远低于发病率。

生理体检是为了能够主动掌握身体的情况变化,对可能发现的问题及早治疗。“心理体检”也一样,许多心理疾病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也具有生理疾病所常有的“潜伏期”,如果尽早通过心理测评等手段及早发现,则可以防止心理问题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且有利于生理功能的全面健康。现代医学证明,人体内有一种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力量,即良好的情绪的力量。70%的病人只要消除了恐惧和忧虑,病就会自然而然地痊愈;98%以上的疾病会因为心情愉快而出现明显好转。

心理体检并不是生活中的奢侈品而是如跑步、健身一样是日常就可以进行的基础服务“心理体检”应该定期或者根据个人情况不定期地进行,从大健康的概念出发,整合考虑躯体、心理与社会适应因素在健康中所起的作用,在身体体检的基础上,加入心理体检。

(三)增强身心健康的保护因素,减少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

1.危险因素

凡引发人们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被称为危险因素。如:治安不好、居住环境差、

文化氛围不好等。 2.保护因素

凡促进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因素被称为保护因素,如幸福感、对市民的认同水平等。

(四)加强身心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尤其是组织行为改变。诚然,改变行为与生活方式是艰巨的、复杂的过程。许多不良行为并非属于个人责任,也不是有了个人的愿望就可以改变的,因为许多不良行为或生活方式受社会习俗、文化背景、经济条件、卫生服务等影响,更广泛的行为涉及生活状况,如居住条件、饮食习惯、工作条件、市场供应、社会规范、环境状况等。因此,要改变行为还必须增进有利健康的相关因素,如获得充足的资源、有效的社区领导和社会的支持以及自我帮助的技能等,此外还要采取各种方法帮助群众了解他们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做出自己的选择以改善他们的健康,而不是强迫他们改变某种行为,所以健康教育必须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过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六)建立城市健康促进计划

健康促进的概念比健康教育更为广义。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发表的《渥太华》中指出:“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这一定义表达了健康促进的目的和哲理,也强调了范围和方法。

《渥太华》并提出了健康促进的五点策略,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超越了保健范畴,它把健康问题提到了各个部门、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上,使他们了解他们的决策对健康后果的影响并承担健康的责任。

1.健康促进的政策由多样而互补的各方面综合而成,它包括政策、法规、财政、税收和组织改变等。

2.创造支持性环境人类与其生存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对健康采取社会-生态学方法的基础。健康促进在于创造一种安全、舒适、满意、愉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任何健康促进策略必须提出:保护自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

3.强化社区性行动健康促进工作是通过具体和有效的社区行动,包括确定需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做出决策,设计策略及其执行,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核心问题是赋予社区以当家作主、积极参与和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

4.发展个人技能健康促进通过提供信息、健康教育和提高生活技能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群众能更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健康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并做出有利于健康的选择。

第9篇:亚健康改善方法范文

健康管理是什么?

健康管理的定义

健康管理是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实施健康管理是为了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的目的。

健康管理由医院等传统医疗机构之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专业健康管理公司)提供,健康管理公司和医疗机构是合作关系。具体做法是通过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对个人和群体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进行评估,为个人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干预实施。

健康管理就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体化健康事务管理服务,它是建立在现代营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各个角度对个人进行的全面健康保障服务。它帮助、指导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与维护自身的健康。

健康管理的科学依据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危险因素的干预策略是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个体从健康到疾病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从低危险状态发展到高危险状态――从发生早期病变,到出现临床症状,最后形成疾病。这个过程可以很长,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期间的变化多数不被轻易地察觉,各阶段之间也无截然的界线。在形成疾病以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可成功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从而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

具体来说,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以分为“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是随着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的,通过有效改善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个人的“可以改变危险因素”的危险性就能得到控制并降低,这就意味着个人患病几率的控制和降低。这构成了健康管理的最基本科学依据。例如: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对于这些危险因素,个人无能为力,无法改善,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血压、血糖、运动水平等,可以随着生活行为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增加运动量和合理膳食可以降低血脂和血压。这些危险因素的降低可以降低发生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如:糖尿病、冠心病、中风和乳腺癌等。这些因素是个人可以控制并改善的,是健康管理的依据所在。

健康管理的具体流程

第一步:健康状况的信息采集,即发现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

第二步:健康状况评价和预测,即认识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

第三步:健康促进行为干预及咨询指导,即解决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健康管理就是遵照上述的步骤不断循环,解决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实现最大程度地避免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健康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及行业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最早在欧美风行,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这个行业的兴起是由于市场的需要,特别是人的寿命延长和各类慢性疾病增加,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医疗费用大幅度持续上升,而寻求控制医疗费用并保证个人健康利益的需求有力地推动了健康管理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的饮食被以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饮食所取代;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形式被以脑力和轻微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形式所取代。这看似舒适的生活在一定条件下变成了温柔的杀手,在不知不觉中毁掉了人们的健康。这个隐匿、温柔的杀手就是不良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主要以饮食结构不合理和运动量不足为主要代表。由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疾病我们统称为生活方式疾病。这些疾病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病,以及与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等发达国家迅速提高,不仅使个人遭受了疾病的折磨,也使医疗费用大幅度上涨。

面对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挑战,美国政府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提倡人们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多参加业余体育活动等,现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病率下降50%,其中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糖尿病发病率下降50%,肿瘤发病率下降1/3,人均寿命延长10年。

美国保险业最先提出健康管理的概念,医生采用健康评价的手段来指导病人自我保健,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为保险公司控制了风险。为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德国、英国、芬兰、日本等国家逐步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健康管理组织。

企业决策层也意识到员工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及发展,这种觉悟使健康管理第一次被当成一项真正的医疗保健消费战略,企业决策层开始改变为员工健康的投资导向。美国太平洋联合铁路公司为其员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除了人群的健康指标有了很大的改善外,其效益费用比是:3.24:1。其中:高血压:4.29:1;高血脂:5.25:1;戒烟:2.24:1;体重:1.69:1。

在美国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对于任何企业及个人都有这样一个90%和10%的规律: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10%的个人和企业未参加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

为什么要健康管理?

现代人健康现状及亚健康

WHO(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是这样规定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且包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持续完好状态。

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且生活无规律,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出现种种不适的症状:身体疲乏、腰酸背痛、头昏头痛、失眠多梦、记忆衰退、焦虑烦躁、食欲不佳、精神不振。但到医院去做健康体检,又没有特殊的异常发现,下不了具体的疾病诊断。这种既不是健康人,也不是病人的中间状态,就是通常所说的“亚健康”。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只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调查显示,我国亚健康人群发生率在45%~70%之间,发生年龄主要在35~60岁之间。人群分布特点为:中年知识分子和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人士、领导干部、私企老板、影视明星是亚健康高发的人群,青少年亚健康问题令人担忧,老年人亚健康问题复杂多变,特殊职业人员亚健康问题突出。

亚健康的主要起因:

1,过度紧张和压力;

2,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如高盐、高脂和高热量饮食,大量吸烟和饮酒及久坐不运动是造成亚健康的最常见原因;

3,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如水源和空气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等;

4,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刺激。

亚健康的主要危害:

1、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

2、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3、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

4、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

5、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

亚健康是一种动态状态,它不会永远停留在原有的状态中,它可能自发的向疾病状态转化,也可能通过个人的自觉改变向健康状态转化。但是向健康状态的转化是需要个人付出代价与努力的,这就需要进行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保健康,省支出

健康管理可以:

科学评估自己患慢性病的危险性,了解健康隐患;

主动预防、降低并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控制和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对疾病患者,通过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

――据医学专家研究,一个人自发育完全成熟之日起即开始走向衰老(一般男人为25岁,女人为22岁),只是起初很缓慢,难以觉察,直到中年才开始显现,及至老年则不断加速。尽管人的衰老与死亡这一自然现象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和逃避,然而减慢衰老,延长寿命却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参加健康管理虽不会使人永远年轻,但可以使个人的衰老减慢,并保持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就可以避免,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早期的发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1/3的疾病通过积极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健康管理的实质是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

――美国的健康管理经验证明,通过有效的主动预防与干预,健康管理服务的参加者按照医嘱定期服药的几率提高了50%,其医生能够开出更为有效的药物与治疗方法的几率提高了60%,从而使健康管理服务的参加者的综合风险降低了50%,医疗成本降低了30%。

――在计算对于健康的投资与回报时,虽然对于不同疾病的高危群体的投入与产出是不一样的,但是一个可以值得参照的数字是:在健康管理计划上每投入1元钱,将来在医疗费用上可以减少8―9元钱。

谁是受益者?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它在每个人身上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健康管理的对象不仅仅是常规医疗中的患病者,而是所有人,它的受益者包括所有的健康人和非健康人:

健康人群

希望保持健康身心的健康群体。已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健康知识不足,希望得到科学、系统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并拟通过定期健康评价,保持低风险水平,尽享健康人生。

亚健康人群

希望定期得到健康与疾病危险性评价及健康改善指导的亚健康群体。在健康顾问指导下随时监控健康状态,有意识地参与健康改善计划,提高工作效率和个人整体健康水平。

高危人群

已有明显高危倾向并需要立即改善健康状况的群体。需要定期得到健康与疾病危险性评价,并在健康顾问的指导下密切监控危险因素、降低风险,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已患病者

在参与就诊的同时希望积极参与自身健康改善的群体。需要在生活和行为方式上进行全面改善,监控危险因素,降低风险水平,延缓疾病的进程,提高生命质量。

它山之石,如何攻玉?

它山之石――国外经验

美国是健康管理发展比较完备的国家之一。健康管理策略在美国主要有6种,这6种健康管理策略,都值得我们结合国情,予以借鉴。

1、生活方式管理:主要关注健康个体的生活方式、行为可能带来什么健康风险,这些行为和风险将影响他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生活方式管理帮助个体做出最佳的健康行为选择来减少健康风险因素。生活方式管理使用对健康或预防有益的行为塑造方法促进个体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减少健康风险因素。生活方式管理方案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参与者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因此,要调动个体对自己健康的责任心。生活方式管理的效果取决于如何使用行为干预技术来激励个体和群体的健康行为。四类促进健康行为改变的主要干预技术措施是教育、激励、训练和市场营销。

2、需求管理:以人群为基础、通过帮助健康消费者维护健康以及寻求适当的医疗保健来控制健康消费的支出和改善对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需求管理试图减少人们对原以为必须的、昂贵的、和临床上不一定有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的使用。需求管理使用电话、互联网等远程病人管理方式来指导个体正确地利用各种医疗保健服务满足自己的健康需求。

3、疾病管理:着眼于某一种特定疾病,如糖尿病,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医疗保健服务,目标是建立一个实施医疗保健干预与强调病人自我保健重要性相协调的系统。该系统可以支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和保健计划。疾病管理强调利用循证医学指导和增强个人能力,预防疾病恶化。疾病管理以改善病人健康为基本标准来评价所采取行动的临床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

4、灾难性病伤管理:为患癌症等灾难性病伤的病人及家庭提供各种医疗服务,要求高度专业化的疾病管理,解决相对少见和高价的问题。通过帮助协调医疗活动和管理多维化的治疗方案,灾难性病伤管理可以减少花费和改善结果。通过综合利用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病人自我保健的选择和多学科小组的管理,使医疗需求复杂的病人在临床、财政和心理上都能获得最优化结果。

5、残疾管理:试图减少工作地点发生残疾事故的频率和费用代价,并从雇主的角度出发,根据伤残程度分别处理以尽量减少因残疾造成的劳动和生活能力下降。残疾管理的具体目标是:防止残疾恶化;注重残疾人的功能性能力恢复而不仅是病人疼痛的缓解;设定残疾人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详细说明残疾人今后行动的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对残疾人的影响;帮助残疾人和雇主进行有效的沟通;有需要时考虑残疾人的复职情况。

6、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通过协调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个体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和福利管理。这些策略都是以人的健康需要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必须做到有的放矢。

―般来说,在美国,雇主需要对员工进行需求管理,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需要开展疾病管理,大型企业需要进行残疾管理,人寿保险公司、雇主和社会福利机构会提供灾难性病伤管理。随着健康管理实践和研究兴趣的不断扩展,美国发达的流行病学、管理科学和行为医学为健康管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如何攻玉?――国内发展

在我国。健康管理是一个刚刚起步的产业。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仅有少数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大部分为医院及体检中心的附属部门。健康管理的从业人数没有准确的数据,估计全国在10万人以上,享受科学、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万分之二,与美国70%的居民能够在健康管理公司或企业接受完善的服务相去甚远。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期望寿命的延长以及慢性病的上升,对健康维护及改善的需求会日益增长,而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新兴的健康管理行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建立一支健康管理专业队伍,对于改善和提高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尽管我国目前有各类体检机构5000多家,但做健康体检的人数还是远远少于就医的人数。当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普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时,我国仅占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2007年11月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上,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白书忠指出,解决13亿人民的健康,不能单靠“药片和手术刀”,而应主要依靠全民健康素质的提升和健康产业及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

根据我们的国情,微观上,健康管理针对个人、公司和企业;宏观上,健康管理针对政府和整个社会。

微观健康管理:对个人来说,由于每个人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组合,因此应针对个人自身危险因素筛选出个人健康管理处方,使每个人都能更有效地针对自己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企业来说,健康管理还可汇总、评价群体健康信息,作出人群健康管理资讯报告,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人群健康需求的参考信息。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