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亚健康评估范文

亚健康评估全文(5篇)

亚健康评估

第1篇:亚健康评估范文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的方法,选择广州某区基层镇级8间医院护理人员236人。没有年龄限制,女性。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基本信息+亚健康的基本知识+如何应对亚健康)对护理人员发放问卷,并且调查人员当面讲解问卷中的各项问题和填表要求后,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并当场收回。拟调查人员300人,实调查290人,发放问卷290份,实收回问卷260份,有效问卷236份。

1.3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将护理人员对亚健康的认知情况分为三个等级:“仅听说过”定义为听说过亚健康这一词,但对定义模糊,对如何处理亚健康问题不清楚或知之甚少;“初步认识”定义为知道亚健康的定义,对亚健康概念、应对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只是粗略的认识,不全面;“深入了解”定义为对亚健康这一词的定义清楚,了解亚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的一种健康低质量状态,并能熟练掌握病人亚健康的应对方法。

2结果

236名护理人员中对亚健康仅听说过的有17人,占7.21%;有初步认识的有196名,占83.05%;对亚健康有深入认识的23名,占9.75%。

3讨论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对亚健康有初步认识的占大多数,为83.05%,然而对亚健康有深入认识的仅占9.75%,7.21%的护理人员对亚健康仅听说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①可能是护理人员参加工作后,没有认真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没有与医学发展步调保持一致;②是镇级基层医院仍有相当部分年龄较大护士为无专业护理学历人员,或者是后来参加成人护理专业学习人员,学习强度不够。③是与镇级基层医院基础相对较差,没有认真开展继续教育有关。护理人员对亚健康的认知情况普遍较差,建议卫生部门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护理人员对亚健康和健康的认知情况,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知识来促进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①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开展一些日常生活的健康常识对护理人员的健康受益更大,做讲座不仅可以增加护理人员健康知识储备,更是给护理人员一个警醒,提醒护理人员首先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②提高基层医院护士亚健康基础知识。目前国内的各大护理院校教育中对亚健康知识相关教育很多,但护理人员在工作后较少有机会参加亚健康方面的培训。因此,为了尽快提高基层医院护士的亚健康知识水平,各级护理学会应为基层医院护士提供系统的亚健康知识教育课程,医院护理部要鼓励护士参与各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亚健康学术讲座等,带动护士对亚健康知识和管理技巧的掌握,并为护理专业学生增设必修或选修亚健康课程。③护士需积极参与对病人的亚健康管理。大部分护士认为评估和诊断患者的亚健康主要是医生的职责。亚健康管理是一个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在临床工作中护士接触患者的机会很多,护士能及时发现患者除现症外其它方面的亚健康,但是要充分发挥护士在亚健康处理中的作用,只有给她们提供更多的参加“亚健康”学习的机会,才能提高她们亚健康的知识水平,更好地对群众开展健康教育。④规范亚健康患者的管理处理实践。制定标准化、正规化、系统化的亚健康实践工作指引,为提高护士对亚健康患者的评估能力,并建立亚健康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加强对亚健康的监督与指导。努力培养亚健康专科护士,促进亚健康专科的发展,提高亚健康管理水平,从而有效改善亚健康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基层医院护士进行亚健康认知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护士缺乏深入了解亚健康相关知识,在日常的整体护理工作进行的健康教育欠缺实质效果,仅停留在对亚健康知识初步了解,无法正确及时地对亚健康患者进行亚健康教育。

4结语

第2篇:亚健康评估范文

一、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研究的优势

1.预测早,信息全

疾病不同阶段的中医证型不同,其表现也有差异。疾病在出现形态结构变化之前通常会出现代谢的异常,因此,在病灶区会发生温度的异常改变。而温度异常的范围、形状和温差大小又反映了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在人体形态结构发生异常之前就检测到其代谢的异常变化和区域,从而及早进行疾病的预测。而其他影像学检查只能等人体发生组织结构的异常时才能得到阳性的检测结果。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进行一站式人体全身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健康评估,能够综合评估人体整体健康状态。

2.非介入,无损伤

红外热成像技术无辐射,只接收人体细胞代谢中产生的热辐射,且不接触人体,是相对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其他影像学检查一般有射线、强磁场或者核辐射,或者要被检者服用造影剂,对身体具有一定的伤害。对于传染病、严重创伤性疾病及其他重病无法耐受造影剂等情况,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中医病证的诊断及疗效评估则有更明显的优势。

二、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中医学理论的结合

1.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中医学“整体观”不谋而合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部分、各脏腑形体官窍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体的局部与整体是辩证统一的,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在生理与病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诊查疾病时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各脏腑之间、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影响。人体是一个天然的生物红外辐射源,人体任何部位的病变均会导致其红外辐射的改变,利用红外技术可以获得人体连续的、动态的红外信息。红外热图可反映人体体表整体的温度分布状况,根据中医学藏象理论与经络理论,从不同的脏腑体表对应区域、经络循行区域、以及特定穴位点的温度变化综合判断中医病证,这与中医学的整体观不谋而合。

2.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更好发挥中医学“治未病”理论优势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同时也是指导亚健康干预的主要理论之一。其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丰富对“治未病”的认识。具体而言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尚无病,此时的“治未病”目的是为了养生强体,以预防疾病发生;二是“已病”,已经产生了疾病(或潜在的,病而未发),此时“治未病”为的是有病早治;也包括疾病发展到了某些阶段,此时“治未病”为的是阻止其进一步加重。经过历代医家对其理论的不断完善,现代对于“治未病”的理解概括起来有4层意思:①未病养生,防病于先;②欲病救萌,防微杜渐;③已病早治,防其传变;④瘥后调摄,防其复发。疾病在发生器质性病变之前就已经发生组织代谢和血流的改变,因此,在体表温度分布上会产生异常。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功能性影像学技术,能够通过捕捉到体表异常温度分布的热图信息,对功能异常区域定位,对其严重程度定性,为疾病的早期发现与防治赢得宝贵时间。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疾病预警方面体现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影像学技术无法比拟的。这与中医学“治未病”的理论具有相同的意义。结合“治未病”的理论,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3.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中医学“思外揣内”的诊断原理吻合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疾病内在脏腑的病理本质都会在体表表现出来。《灵枢•本藏》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说明脏腑与体表是内外相应的,观察外部表现,可测知内脏变化,从而了解疾病发生的部位、性质。《丹溪心法》总结:“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望诊为四诊之首,且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中医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在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的病理变化,必然会通过外在的表现反映出来。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中医望诊的延伸,捕捉的是人体体表红外热辐射的特点,反映的是体内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动态变化。根据藏象学说及经络学说,在异常的脏腑体表对应区域、经络循行线以及特定穴位产生的体表温度变化,测知其内在疾病发生的部位和性质。这与中医学“思外揣内”的诊断原理相吻合。

4.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中医学“八纲辨证”理论能够很好地结合

八纲辨证是运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8个纲领对四诊信息进行分析归纳,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深浅、疾病性质的寒热、邪正相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阴阳的方法。通过八纲辨证,可找出疾病的关键所在,掌握其要领,确定其类型,推断其趋势,为临床治疗指明方向。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病邪有阴邪与阳邪之分,正气有阳气与阴液之别。阳邪致病导致人体阳气偏盛而阴液受损,或是阴液亏虚而阳气偏亢,均可表现为热证;阴邪致病导致人体阴气偏盛而阳气受损,或是阳气虚衰而阴寒内盛,均可表现为寒证。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素问•调经论》)即为此意。因此,寒证与热证实际上是机体阴阳盛衰的具体表现。正常人群热态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对称性,疾病状态下人体脏腑或经络热结构出现的凉偏离或热偏离,能印证中医脏腑气血阴阳的异常病理改变。研究表明,红外热像技术可全面客观地测量各脏腑对应体表的温度,使脏腑功能状态变得可视化;生理状态下,人体各脏腑的温度呈现出一定的排列规律。通过测知人体体表温度的状态,能够反映脏腑功能的盛衰,辨别疾病的寒热性质,同时也是疾病阴阳属性的具体表现。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八纲辨证,反映了脏腑的阴阳盛衰,同时也从总体上把握疾病的寒热属性。

三、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应用现状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在辅助中医诊断、辨证、疗效评估、经络理论相关研究、中医体质、亚健康等多方面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辅助中医诊断方法的研究

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采集人体体表辐射的红外线来分析人体体表温度分布的状态,是中医望诊的延伸。目前红外热成像技术主要应用于面诊、舌诊以及其他局部望诊的辅助诊断。

1.1面诊面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了面色与光泽的诊断。由于体质禀赋、季节、气候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个体面色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面部光泽判读,主要是依靠临床医生主观评价,缺乏客观化数据支持,成为影响中医面诊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面诊研究能避开可见光检测技术的难点,通过分析面部皮肤表面的温度来测定对应脏腑的寒热属性。吴敏等对700名学龄期健康儿童进行了面部红外热像望诊,结果表明正常学龄期儿童面部温度均值无明显性别差异。李洪娟等通过测定316例健康体检者面部红外热图,分别取额、目、鼻、唇、下颌等部位的平均温度。研究发现,平和质者两目温度最高,左右额头次之,男女无差异。鼻子温度最低,男性高于女性。左右面颊温度基本对称,右颊略高于左颊,嘴唇和下颌温度与额头接近,男女无明显差异。

1.2舌诊舌诊是中医望诊独具特色的诊法之一。舌体与脏腑通过经络构成联系,是反映内部脏腑功能的一面“镜子”。相关实验证明,舌体上布满血管,没有脂肪组织,比起指尖以及手臂等部位更能准确地反映人体内部微循环等方面的信息,是疾病无创诊断的很好的测量点。舌温与年龄、性别、舌色、舌面分区、病证及舌血液灌注率等有关。刘黎青等应用红外热像技术,观察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红外舌图特征及冷热温度负荷变化规律,之后又对42例糖尿病患者不同舌质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舌温低于正常人,不同中医证型的红外舌图各有其特征及变化规律。此方法简便直观、无痛苦、可重复性强,可作为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疾病转归、疗效判断的实用客观指标。此外,相关研究发现,不同的季节舌体的红外热图存在差异性;老年人不同中医证型的红外舌图也各有其特征。

1.3其他局部望诊除舌诊与面诊外,专家学者对其他局部望诊也进行了相关研究。李顺月等通过分析正常人体背部的红外热图探寻背部温度分布规律,研究发现:①正常人背部的平均温度值为(32.58±0.91)℃;②背部及躯干左右两侧温度较对称,两侧温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正常女性背部的平均温度值比男性的稍高;④颈部平均温度值为(34.10±1.21)℃;肩部平均温度值为(33.94±1.18)℃;背部平均温度值为(33.55±1.25)℃;腰部平均温度值为(33.18±1.27)℃,按照从颈、肩、背、腰部顺序向下温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红外热像图所观察到的背部温度的正常值将为背部疾病的诊断和经络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辅助中医辨证的研究

寒证与热证,是人体阴阳盛衰的反映。辨清寒证与热证,是确定“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疗原则的依据,对于认识疾病的性质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辅助中医辨证方面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寒、热的辅助辨证。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在同一患者身上,往往出现既有寒证,又有热证的寒热错杂现象;或者出现疾病本质为热证,却表现出“寒象”的真热假寒证,或者出现疾病本质为寒证,却出现“热象”的真寒假热证。通过传统中医望诊进行辨证很容易出现错误,而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分析人体体表红外热图数据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病证的寒热本质,为中医辨证提供了客观而准确的依据。李红娟等通过红外检测发现,平和体质人群与冬泳、艾滋病感染者3组人群的督脉、命门等区域热差值有明显差异,说明正气强弱在人体体表温度上有差异。对比寒证、热证两组艾滋患者的脏腑热值数据,获得两组人群在胸膺(肺)、大腹(脾)等区域热差值的显著差异,为辅助寒热辨证提供研究基础。张越等借助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手足心热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借助红外热图可以比较客观区别阴虚、阳虚及脾虚阴火证等病因,打破了手足心热是由阴虚内热引起的常规认识。张宜等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肾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不同部位的温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膝骨性关节炎不但是局部病变,而且与肾阳虚和心脾阳虚相关;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及早识别阳虚与阳虚兼证,从而可辅助中医辨证。此外,通过对乳腺增生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红外热图的关系研究发现,红外图像变化与不同证型之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乳腺红外探查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及判定临床疗效的观察指标,可望成为中医辨证的客观依据之一。

3.中医疗效评估方面的研究

正常人体红外热像图与正常解剖结构相同,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和稳定性。以人体后正中线为中线,以腰骶菱形窝为中心展开,上下及左右对称大致分布均匀。只要打破这种分布规律,远红外热像就提示机体的代谢功能可能出现异常。当人体患病或者某些生理状况发生变化时,全身或局部的远红外辐射热能就会受到破坏和影响,在临床上表现为组织温度的升高或降低。从中医角度来说,人体健康的“阴平阳秘”状态就是构成人体各个区域热值均匀,脏腑产热散热平衡。当脏腑气血阴阳失衡,对应体表各个区域热值出现寒热偏离时,即为非健康状态;通过中医干预治疗,人体脏腑气血阴阳调和平衡,通过红外热图则表现为全身各区域寒热偏离状态得到纠正。因此,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作为中医疗法的客观评估指标之一。诸多专家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不同疾病的中医干预疗效进行了评估。郭会鹃等通过对183例艾滋病患者2个疗程的红外热值与118位正常人的红外热值对比,初步揭示了艾滋病患者治疗前后身体热态的变化趋势,从而验证了艾滋病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张立娟等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实验证明血府逐瘀汤治疗后红外热图像变化明显,疗效显著。黄进淑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利用热图中炎性病灶热区最长径线改变量及热区温差差值这两个量化指标对200例盆腔炎患者不同疗法进行对比评估,从而为中西医结合疗效的客观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及基础。

4.经络穴位相关理论的研究

4.1经络穴位客观化研究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主要部分之一,其中穴位是针灸治疗的主要靶点。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呈现经络穴位的温度分布规律及走形,观察针灸前后机体的温度变化是分析针灸作用的一个途径,也是经络客观化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探测经络的存在及循行路线,其探测到的红外高温线带与经络走行基本一致,证实了经络的客观存在。相关研究已基本证实,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且多表现为经络线下的表皮层的高温线带。该红外辐射轨迹可以在穴位的体表刺激下诱发产生,但温灸是诱发循经高温线的最佳方式,电针次之。

4.2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非侵入性的功能性医学影像手段,已经在针灸的临床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提供给我们诸多直观的科学证据。相关研究表明,艾灸热敏腧穴产生的腧穴热敏现象(如扩热传热),除了受试者的主观感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被红外成像客观显示。红外热成像技术很好地辅助了经络穴位的相关研究,使患者的主观感受客观化、数据化、可视化。临床研究显示,面瘫患者患侧与健侧存在明显的温差,针灸疗法能调节患病区域表面温度,使之与健侧温度接近对称。而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指导临床取穴,提高针灸疗法的有效性。

5.中医体质相关研究

中医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体质的差异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病因的易感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转归预后的差异及个体对干预措施的不同反应性。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中医体质的辨识,是中医体质辨识客观化的重要方法之一,避免了量表评估法由于个人主观理解及认识的不统一而产生较大偏差的缺点。研究表明,红外热图能有效地显示出夏、冬两季人体体表温度分布的差异,并与中医体质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客观反映人体的季节性变化,并在中医体质客观化研究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郑霞等对30例阳虚质正常人和30例非阳虚质正常人的红外热图特点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发现,正常阳虚体质者和正常非阳虚体质者具有相同的代谢热值规律,头面部和四肢区位是应用红外热成像系统评价阳虚的两个敏感区位。李启佳等采用非制冷镜头的红外热成像仪对30例平和质与46例阳虚质的正常人的红外热图进行对比研究,得出:①示指、中指、无名指和下肢是应用非致冷镜头的红外热像诊断系统判定阳虚的敏感区位;②无论何种致冷方式的红外热成像仪对膝部、股后区与小腿后区热值差异的研究具有可重复性;③冬季仅行下肢扫描即可进行阳虚评价。

6.亚健康的相关研究

第3篇:亚健康评估范文

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病人反复的咳、咯,使咽部充血、水肿逐渐加重,故咽异物感越咯越明显,特别是在多次治疗后,症状得不到缓解时,病人非常痛苦,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怒、没有耐心、悲哀、焦虑,对治疗丧失信心;还有一些病人,则出现恐惧、紧张心理,四处求医,最后产生绝望心理,使大脑不能做出适当的判断与决定,就更不能调节原来已兴奋的神经末梢,使感觉加重或“放大”,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使病程迁延,久治不愈,影响工作及生活。黄志英认为[1],慢性咽喉炎病病人具有较高的心理障碍发生率,特别是抑郁、焦虑方面更为突出,提示心理因素与慢性咽喉炎病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治疗中应采用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使病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解除心理障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慢性咽炎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加强与病人沟通与理解,减轻其心理负担,从而提高慢性咽炎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2010年12月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medicalindex,CMI)量表对就诊的慢性咽炎病人400例进行筛查,检出心理亚健康慢性咽炎病人152例。其中能配合参加全程有效干预的心理亚健康病人98例,男53例,女45例;年龄16岁~62岁,平均42.6岁。将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①CMI测量问卷:采用由北京医科大学修订的自填式健康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信度系数α=0.8524),适用于14岁以上,可用于正常人群中筛查躯体和心理障碍者。②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aire,EPQ),共88个项目,要求考试者对每一项目回答“是”或“不是”,按手册规定方法施测和评分,由E、P、N和L4个分量表组成,其心理学的含义分别是:E量表表示内-外倾向;P量表表示心理变态倾向(精神质);N量表表示情绪的稳定性(神经质);L量表用以评定受试者的掩饰作用。

1.2.2问卷调查

测量问卷由一般情况提问和康奈尔医学指数两部分组成。根据日本学者琛町氏提出的琛町氏识表图对心理状态进行判别[2]。即在琛町氏识表图上,以CMI问卷精神自觉症状M-R6个部分得分之和为横轴,以C、I、J3个部分得分之和为纵轴,将每个人的得分描记于相应的领域范围,从得分低的一方分成Ⅰ区(正常)、Ⅱ区(准正常)、Ⅲ区(准神经症)、Ⅳ区(神经症)4个领域进行评价。经识别落入准神经症区域且不良心理状况持续2周或以上时间者,定义为心理亚健康。此方法用于普通人群中心理亚健康人员的筛查,准确率达到96.1%[3]。

1.2.3干预方法

对CMI问卷调查筛查后心理亚健康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象均行常规诊疗。实验组在常规诊疗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疗法。干预时间为6个月,病人每次复诊时同时进行干预,每次30min~45min。

1.2.4评估方法

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均填写EPQ测量问卷,将调查所得原始分(X分)转换成标准分(T分),根据测评结果评价干预的效果。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1.2.5心理干预措施

1.2.5.1暗示

首先用暗示的方法取得病人信任,如让他人“无意”向病人宣传或泄露有关信息,让病人相信某医师的确在咽部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或较高的权威性,使其能够较容易地接受该医师的观点。

1.2.5.2行为干预

引导病人矫正其错误认识。绝大多数病人主要为疑癌症,他们坚信有异物的感觉就一定有异物存在,特别是那些有一定知识的病人,尤其难以说服。针对这种心理,让其自己来做个实验,分别进水、进食和作空咽动作,然后分别体验咽部的反应和感觉。结果进水、进食咽部非常通畅,并无呛、咯、咳等症状,也无异物梗阻感;反而作空咽动作时咽部出现异物梗阻感。病人自身对这种现象不能作出解释,因此正确引导病人:若咽部有异物存在,除空咽有感觉外,进水、进食阻塞症状更应该明显,反之,则证实咽部并无实质性的异物存在。空咽为什么反而明显,是因为咽部的慢性炎症、黏膜充血水肿、淋巴组织增生、咽部末梢循环发生病理变化、神经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异常感觉。对于少数顽固疑癌心理病人,只有通过作电子胃镜,让其同医师一起在荧光屏上从咽部、食管一直仔细观察到胃,必要时拍下照片,证实其咽部确无新生物存在。有些病人不了解咽部的正常结构,常把轮廓乳头疑为新生物,必须让其观察人人都有,以此来彻底解除该症病人的疑癌意识。

1.2.5.3家庭支持

家庭的支持可稳定病人情绪,增加病人被爱的感觉,增强治疗信心。护士应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指导其在感情上安慰、关心病人,在生活上照顾病人,让病人体验到亲人的爱,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从而缓解其抑郁情绪。1.2.5.4系统化健康教育观察病人情绪,了解其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向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其了解病因、治疗、饮食、应对不良反应的措施,不断给予心理疏导、心理支持,使其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摆脱抑郁。

1.2.6疗效评价标准[4]

治愈:咽部无其他不适,异物感消失,随访1年以上咽部症状无复发;好转:经治疗咽部症状消失,1年后随访咽部有轻微的不适,但咽部异物感消失;无效:治疗后临床效果不明显或随访症状复发。1.2.7统计学方法采用Stata1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EPQ评分比较(见表1)

2.2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组治愈26例,好转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3.67%。对照组治愈11例,好转1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59.18%。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第4篇:亚健康评估范文

[关键词]护理缺失;影响因素;护理管理

护理缺失,美国Kalisch[1]将其定义为应该落实的护理措施,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或全部未落实或延迟执行。护理缺失是指护理行为过程中的缺失,未必已造成不良结果,这一点与护理负性事件相区别。但护理缺失的存在,必将降低护理质量,影响护理安全,降低了护理的服务水平,是引起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护理管理者开始关注护理缺失的现状及原因,但只关注到患者需求提高,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等客观原因,而护理缺失的影响因素复杂而不好确定,为此,本研究对中山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进行调查,旨在于护士自身及家庭方面的因素中,筛选导致护理缺失发生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探索避免护理缺失发生的有效途径。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2年8—12月,对中山市所有三级甲等医院,共4所医院的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具备护士执业资格;目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及以上。排除标准:进修护士及从事非临床岗位的工作人员。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自译Kalisch的护理缺失问卷[1],用德尔菲法(Delphi)修改问卷,使其具有本土化特点。问卷第1部分是调查对象的自身及家庭因素,共13个选项。包括性别、身体状况、最高学历、职称、工龄、用工形式、每周工作时间、带教情况、每天的拖班时间、专业思想、照顾家庭情况、与家庭成员相处状态、家庭成员支持工作程度,均采用护士自评的方式填写表格。其中身体状况分为良好、一般、差3个等级:躯体、心理及社会三者均良好,疲倦感不明显或较易消除,工作生活不受影响为良好;三者状态不佳,有明显疲倦感,工作效率或生活质量下降为一般;患有慢性疾病,不能如常工作或生活者为差;专业思想、照顾家庭情况、与家庭成员相处状态、家庭成员支持工作程度均分为5个等级。第2部分是护理缺失部分,共31个条目,选项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分为“从不”计1分,“很少”计2分,“有时”计3分,“经常”计4分,“总是”计5分。护理缺失总分155分,分数越低,缺失程度越重,总分≤124分为护理缺失组。总分>124分为非护理缺失组。调查问卷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3,内容效度指数为0.870。1.2.2调查方法研究者与调查小组成员到接受调查的4所医院,以不记名方式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本调查共发放76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3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4%。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7.0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护理缺失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山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缺失发生现状及单因素分析

730名护士中,护理缺失总分≤124分的266名护士为护理缺失组,>124分的464名护士为非护理缺失组。不同身体状况、工龄、专业思想、家庭成员相处状态以及家庭成员支持工作程度的护士护理缺失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护理缺失组在身体状况良好、2年以上工龄、专业思想热爱工作、与家庭成员相处融洽、家庭成员支持工作5个方面的人数百分比均低于非护理缺失组。

2.2中山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缺失发生影响因素

的多因素分析以是否发生护理缺失为因变量,将表1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具体赋值方法见表2。对各因素赋值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身体状况、专业思想是影响护理缺失的关键因素。

3讨论

3.1中山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缺失现状

护理缺失现象及其对护理服务水平的不良影响日渐受到国内护理管理者的关注。李智等[2]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其中10.00%~39.53%为护理评估缺失,12.29%~45.19%为护理计划缺失,3.37%~48.37%护理措施缺失,12.43%~22.49%护理评价缺失。本研究中,调查总人数730名,其中护理缺失组有266名,占34.8%,可见存在护理缺失行为的护士比例相当高,间接反映护理缺失现象也较为普遍。另外,护理缺失组中,身体状况良好、具有2年工龄以上、热爱护理工作、与家庭成员相处融洽、家庭成员支持工作5个方面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均低于非护理缺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护理缺失组护士在上述5个方面上存在劣势因素,而这些劣势因素可能直接或间接会导致护理缺失的发生。因此,护理管理者日常管理中,应关注护士的身体状况、工龄、专业思想、与家庭成员相处状态以及家庭成员支持护理工作程度这5个方面的问题。

3.2中山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缺失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通过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二分类护理缺失为因变量,将对两组护士自身及家庭因素单因素分析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纳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身体状况和专业思想是护理缺失发生的关键影响因素。

3.2.1护士的身体状况是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不良的身体状况会影响护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多因素分析显示,身体状况是护理缺失发生的影响因素(OR=1.489,P<0.05)。护理缺失组中,身体状况一般的护士占24.4%,而非护理缺失组的比例是13.6%。可见,护士处于不佳的身体状态下较易发生护理缺失。随着国内大医院病人数量的剧增,护士人力相对不足,护理工作的要求提高,以及倒夜班等因素的存在,护理人员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大,部分护理人员处于亚健康状态。我国卫生部对临床护理人员调查结果表明,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阳性率48.0%[3],黄璜等报道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亚健康患率为58.1%,其临床表现复杂,涉及到躯体、心理及社会等多方面的症状[4]。护士从而出现精神活力、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容易引起心身疾病。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酌情考虑减轻护士工作负担,增加人手,尽量减少加班,提供适当的休息和放松场所。并注重护士的健康理念和心理培训,通过调节饮食与睡眠,坚持锻炼、做好工作防护、调节情绪言以及平衡心态等措施提高护士身体素质[5]。

3.2.2稳定的专业思想是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多因素分析显示,专业思想是护理缺失发生的影响因素(OR=1.380,P<0.01)。护理缺失组中,热爱护理专业与较热爱护理专业的护士占13.5%、37.2%,而非护理缺失组的比例分别是20.5%、46.7%。可见,护理缺失组中,护士的专业思想较差。专业思想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总的观点和态度,包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从事护理职业的信念,护理职业荣誉感和价值观等[6]。部分护士的专业思想不稳固,对职业前途不存信心和希望,消极应付护理工作,导致服务水平下降,发生护理缺失,甚至离开护理岗位。任丽霞等[7]认为护士专业思想不稳固,职业道德淡薄,责任心不强,会导致执行医嘱失误、不遵守操作规程等问题的存在。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动态了解护士对专业的认知,及时介入和引导护士正确认识护理专业的内涵和价值,并体验到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和快乐感。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护士才能的空间和平台,以专业发展、个人发展及团队凝聚力来吸引和留住护士[8]。

[参考文献]

[1]KalischBJ.MissedNursingCare:AQualitativeStudy[J].NursCareQual,2006,21(4):306-313.

[2]李智,陈惠冰,余德爱.中山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缺失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3):51-53.

[3]刘琼,黄邵新.亚健康概述[J].河北医药,2004,26(8):682.

[4]黄璜,罗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亚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08,15(6):18-20.

[5]李秀梅.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身体状况调查与自我保健[J].当代医学,2012,18(15):135-136.

[6]蒋秋焕,杨巧芳,宋葆云.阶段化培训对护士专业思想形成的影响[J].婚育与健康•实用诊疗,2013(8):63-64.

[7]任丽霞,刘花,翟旭杰.临床护理缺失现象的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7):271-272.

第5篇:亚健康评估范文

关键词:软件项目健康跟踪;健康状态;软件质量;CMMI

1系统概述

随着软件行业迅速发展,软件的功能也从简单、单一向复杂、综合方向发展。由于软件功能的复杂化、综合化,加之缺乏对软件及整个开发过程管理的配套体系,暴露出了许多软件的质量问题[1]。软件项目的开发当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确定性,导致软件开发过程中必然存在质量缺陷。如何在成本和进度允许的情况下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是本系统开发的意义所在[2]。

2系统设计

2.1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对于软件项目在开发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可以实施不同的评测手段和方法,以此帮助项目进行优化和管理,提高项目的竞争力,减少项目失败的可能性,提高项目完成度,以此提高项目公司的项目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减少失败所需的成本[3]。软件项目健康跟踪控制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设计如图1所示。

2.2评价模型设计

本系统会根据四项标准进行评估,一是项目的进度;二是项目对于资源的利用程度,资源包括高级人员和低级人员的投入,资金的投入,项目完成大致需要的时间等来进行评定;三是缺陷评估项目在上市之前进行的数据测试,发现bug,bug对于项目的干扰程度,是否会真正的影响到项目的发售以及对bug的处理程度;四是沟通程度,该项目是否与客户进行过协商探讨,项目开发时,开发人员的内部沟通,工作人员合作是否顺利以及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商讨包括资金人员构成等方面[4]。这四项的评定最后会定型为一个质量指标模型,如图2所示,并根据表1的具体评价权重计算项目健康分数,而分数的来源于项目的评估人,评估人包括,开发人员,商业合作的客户,以及公司的老板,每个人都会对这四项标准进行打分之后会有一个结算系统,结算会根据评估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进行百分比至结算,在某一方面涉及的越深折算的百分比会越高。结算之后的分数在进行分级,分为健康级,亚健康级,轻微病症级,重病症级。

2.3系统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的需求,进行系统的数据设计,本系统使用的数据包括静态的数据,即可以在数据库里面直接存储的数据,还有一部分是动态数据,即需要采用XML文件进行储存的数据。本系统静态数据库部分数据库实体关系如图3所示。系统的动态数据采用XML文件的格式进行数据存储,XML文件结构描述:

3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3.1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本系统共划分为7大功能模块,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划分如下:(1)项目健康管理:主要面对系统的主题功能,针对项目的健康状况打分,并对其进行评级。对其进行界定,分为健康级,亚健康级,轻微病症级,重病症级。并对其进行人为的分析,进行项目的改进,是否对项目的进行有所改观,抑或是因为各种原因例如:超出工期、超出预算、抑或是人员流失、公司的战略方向调整而导致的项目流产。将其进行归类,然后进行裁定。软件项目健康跟踪控制系统比较适合进行周期性的项目健康管理功能,为了给使用者提供更便捷、灵活的实际项目健康的管理方式,系统提供对项目健康基本状况的管理模块,该模块可以实现对特定项目的健康评估。该功能要求系统提供项目的健康评估、项目的健康跟踪和项目的健康控制。项目健康数据收集完成后,系统会定时的对相关的项目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并入库到软件项目健康跟踪控制系统的数据库中。通过系统的项目健康管理功能,可以将定位当前项目的健康情况[5]。(2)项目基本状态管理:对于现今已有的工程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对单个工程其分组进行横向对比,参考其他组别的进度、预算等方面,进行评级。而后对整个公司进行纵向的对比,将其与公司的战略或者工程的符合度进行对比。而后得出现今的状态,观察其内容并给出目前评级。项目基本状态管理功能可以对当前项目状态进行记录,即以当前项目基本状态为依据,记录在一定间隔时间点内的项目状态,然后到的项目基本状态可以进行查找,并分析出当前项目基本状态是否正常健康。(3)项目信息状态:根据对即时的信息进行记录,根据即时的状态进行权重上的分配打分以及评级。根据项目总信息进行对比,对比项包括但不限于对于甲乙双方的沟通,对于预期安排的打算,对于软件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预期的偏差。而后综合对软件进行打分评级将其以数据形式呈现。(4)项目支持情况:对软件进行的程度进行相应的预算、人员、进行效率进行分析,综合遇到的缺陷的可修复度,以及对软件开发进行的影响进行评定,对公司的战略影响评定,观察是否可以继续进行。(5)项目后台管理:进行权限的分类。管理员可以对项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对已有项目进行子项目的查询、增添,对已有死项目进行删除。而后对总项目的评价进行重新判定。普通用户只能进行添加,而后不可修改,可向管理员提出申请,进行改动。(6)用户管理:对用户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将其进行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一个用户可以对应多个角色,比如一个用户,可以是开发者亦可是用户[6]。(7)角色管理:将用户进行角色上的分类,将其分为干系人(利益相关者)、用户、开发人员、管理人员。

3.2系统实现页面展示

该系统服务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所有人员,可以同时对若干项目进行跟踪控制,涉及到的人员包括:项目经理(PM)、项目测试人员(TESTER)、代码编写人员(CODER)、文档编写人员(WRITTER)以及其他与软件项目相关的若干干系人。他们可以自己定义自己所关心的项目动态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的变化,来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控制软件过程中的可控变量来控制软件项目的质量,从而完成各个阶段的里程碑。主要页面展示如图4所示。

4结束语

软件项目健康管理是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产生各种冲突的解决有效途径,是保证软件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但是由于软件的复杂性和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仅依据软件的项目的进度、资源、缺陷、沟通四个方面进行建模分析,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再自定义评价指标,但是仍然存在模型不具有普适性,评价依据较为主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乐亮,张宝林,高员.基于GB/T25000.10-2016的软件质量度量框架实例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2019(35):89-92.

[2]王一帆.软件开发中软件质量控制和定量评估的研究[J].电子世界,2019(05):5-6.

[3]吴颖.基于CMMI的软件质量度量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8,2(06):21-23.

[4]谷潇.软件开发中软件质量控制和定量评估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9):66-67.

[5]白洋.软件项目健康跟踪控制系统的构建[D].复旦大学,2012.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