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精选(九篇)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

第1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 中职生 亚健康状态

资料与方法

于2006年5月对卫生学校在校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进行现况调查和分析。选择卫生学校在校2004级护理和2005级护理班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全部为女生,其中一年级学生210人,二年级学生240人,平均年龄17.31±3.03岁。

方法: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内容有亚健康状态的表现,营养膳食状况、体育锻练和生活习惯等。共收回答卷450份,最后对问卷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

中职生亚健康状态发生情况:在调查的学生中,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且比较严重,450学生中,存在1项或1项以上亚健康表现者379人,其发生率为84.2%。一年级210学生中,有1项或1项以上亚健康表现者164人,其发生率为78.1%,二年级240学生中,有1项或1项以上亚健康表现者215人,其发生率为89.6%。说明中职生面临很大的健康问题,且二年级亚健康状态发生率高于一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2,P

中职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亚健康状态表现(略)

发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调查:在有亚健康表现的中职生中,原因调查显示,学习压力大、因就业困难而对前途缺乏信心、心理的承受力差、生活习惯不良(不吃早餐、营养不均衡、缺乏运动、睡眠不足)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

讨论

中职生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良的生活习惯:①不吃早餐。②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③睡眠质量差。

学习压力大:卫生学校中职生平时学习压力很大,用脑过度,对就业前景的担忧,身心处于超负荷状态,造成过度疲劳。

心理因素:由于中职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阶段,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而导致心理紧张,从而引起心身疾病。

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人体具有生物钟现象,有高潮期和低潮期。在高潮期和低潮期,其脑力和体力都有较大反差。

实施学校健康促进,可减少中职生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

首先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做好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意识,采取健康行为,消除不良习惯。

其次应加强学生食堂管理工作,注重平衡膳食的合理营养:一方面要加强饮食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管理,另一方面加强营养配餐,以满足学生生长发育和学习的需要。

还应加强体育锻炼,倡导和开展有益于健康的活动:体育能够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系统的机能,健全体魄,增强免疫力;体育活动在大脑皮质相应区域有强大兴奋区,使部分由脑力劳动或思想负担而产生兴奋的区域得以抑制,从而避免大脑皮层过度疲劳而诱发亚健康状态 [1]。

然后应加强中职生生活技能教育:如人际关系、调节情绪的能力、缓解压力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应付各种危机和压力,预防健康危险行为。

再次应发挥学校卫生室和保健医生的作用:做到定期体格检查,做好健康指导。特别要重视心理卫生及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在校园内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卫生保健活动。

最后应加强心理健康咨询: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班主任、教师应多关心了解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中职校园的生活。 【参考文献】

第2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 中职生 亚健康状态

资料与方法

于2006年5月对卫生学校在校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进行现况调查和分析。选择卫生学校在校2004级护理和2005级护理班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全部为女生,其中一年级学生210人,二年级学生240人,平均年龄17.31±3.03岁。

方法: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内容有亚健康状态的表现,营养膳食状况、体育锻练和生活习惯等。共收回答卷450份,最后对问卷进行统计处理。

结 果

中职生亚健康状态发生情况:在调查的学生中,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且比较严重,450学生中,存在1项或1项以上亚健康表现者379人,其发生率为84.2%。一年级210学生中,有1项或1项以上亚健康表现者164人,其发生率为78.1%,二年级240学生中,有1项或1项以上亚健康表现者215人,其发生率为89.6%。说明中职生面临很大的健康问题,且二年级亚健康状态发生率高于一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2,P

中职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调查结果见表1。

发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调查:在有亚健康表现的中职生中,原因调查显示,学习压力大、因就业困难而对前途缺乏信心、心理的承受力差、生活习惯不良(不吃早餐、营养不均衡、缺乏运动、睡眠不足)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

讨 论

中职生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良的生活习惯:①不吃早餐。②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③睡眠质量差。

学习压力大:卫生学校中职生平时学习压力很大,用脑过度,对就业前景的担忧,身心处于超负荷状态,造成过度疲劳。

心理因素:由于中职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阶段,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而导致心理紧张,从而引起心身疾病。

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人体具有生物钟现象,有高潮期和低潮期。在高潮期和低潮期,其脑力和体力都有较大反差。

实施学校健康促进,可减少中职生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

首先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做好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意识,采取健康行为,消除不良习惯。

其次应加强学生食堂管理工作,注重平衡膳食的合理营养:一方面要加强饮食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管理,另一方面加强营养配餐,以满足学生生长发育和学习的需要。

还应加强体育锻炼,倡导和开展有益于健康的活动:体育能够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系统的机能,健全体魄,增强免疫力;体育活动在大脑皮质相应区域有强大兴奋区,使部分由脑力劳动或思想负担而产生兴奋的区域得以抑制,从而避免大脑皮层过度疲劳而诱发亚健康状态 [1]。

然后应加强中职生生活技能教育:如人际关系、调节情绪的能力、缓解压力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应付各种危机和压力,预防健康危险行为。

再次应发挥学校卫生室和保健医生的作用:做到定期体格检查,做好健康指导。特别要重视心理卫生及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在校园内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卫生保健活动。

最后应加强心理健康咨询: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班主任、教师应多关心了解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中职校园的生活。

第3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

【摘要】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亚健康――患病与健康之间的身体状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得出亚健康的分类与内容、亚健康产生的四大原因、五大危害及临床表现,提出如何克服亚健康走向健康的合理方法。

【关键词】健康 患病 膳食 运动健身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健康是福,没有健康将一事无成。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个方面。而在一定条件下,许多人却在健康与患病之间的某种状态上徘徊,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生理过程遭到破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运动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或降低,心理失去平衡,抑郁、焦虑,恐怖等,生理活力降低、适应能力不同程度上减弱,但临床检查机体无确切病症,这种机体状况称为亚健康或灰色状态,它是健康与患病的临界态。一般人称之为“病前征兆”。

1 亚健康的分类和主要内容

1.1 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 ① 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 ② 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③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④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1.2 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 ①身心上有不适感觉,但又难以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②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 ③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④某些病原携带状态:如乙肝病原携带者、结核菌携带者、某些病毒携带者等;⑤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等;

1.3 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可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

2 亚健康的原因

亚健康在人一生中可间断也可持续,当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诱发疾病。是患病的主要诱因和起源。亚健康是怎样引起的呢?其中有社会的、心理的、营养的、环境的等诸多因素。

2.1 过度紧张和压力。研究表明长时期的紧张和压力对健康有四种危害:

①引发急慢性应激直接损害心血管系统和胃肠系统,造成应激性溃疡和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加速血管硬化进程和心血管事件发生;

②引发脑应激疲劳和认知功能下降;

③破坏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

④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恶性肿瘤和感染机会增加。

2.2 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如高盐、高脂和高热量饮食,大量吸烟和饮酒及久坐不运动是造成亚健康的最常见原因。

2.3 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如水源和空气污染、噪声、微波、电磁波及其它化学、物理因素污染是防不胜防的健康隐性杀手。? 2.4 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刺激。这是心理亚健康和躯体亚健康的重要因子之一。

3 亚健康的危害

①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 ②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业人员和竞技体育人员等。 ③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④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 ⑤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

4 亚健康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

①生理性轻度失调,经常患感冒,身体乏力,食欲欠佳,烦闷,心悸,健忘,失眠等。 ②轻度身心失调没有得到调整或控制,却进一步发展,成为患病的高危趋势。如长久头痛,偏头痛,头昏耳鸣,精神不支,反复感冒,给人印象是精神不振,活力减退,对周围环境冷淡等,则主要表现在营养不良,长久痨损。 ③已经有病变,症状尚不明显或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未被明确诊断。

5 对策

我们要足够地重视身体所处的亚健康状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把疾病防范于未然。①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三餐营养合理搭配,饮食多样化,减少脂肪、盐的摄入。调整机体各组织的营养补给,调整血液循环和机体新陈代谢及免疫力从而调节机体功能状态。 ②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③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运动健身如登山、跑步、游泳、保健操等各项体育活动都是走向健康的主要途径。

科学合理的运动健身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机体活力,加强血液抗凝系统活性,延缓衰老。可谓“动则不衰,用则不退”。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4

[2] 陈青山,鄢红洁.传统体育养生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冯理达.健康健美长寿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第4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

心理亚健康的概念界定

目前,关于心理亚健康,多以描述某方面的症状来界定。不少研究者运用量表的方法来筛查心理亚健康者,并对其筛查方法进行了效度检验,以此来界定心理亚健康。如:研究者裴雯运用“SCL-90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研究,并界定了其研究的心理亚健康概念;刘欢欢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 对心理亚健康人群界定的方法是进行调查界定,并对其心理亚健康筛查方法的效度进行检验,结果具有良好的效度。笔者发现,研究心理亚健康,基本使用的量表有康奈尔医学指数(CMI)、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社会应激评价量表(P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尊量表(SES)等。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现状

《心理危机干预及健康教育》指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青少年大约3000万,其中心理和行为障碍者占16%-25.40%。陈军发现,广州地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17.4%,且在性别、专业、居住地、年级、是否有工作经历等各个因素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组对广东某所医科大学412名医学生,运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进行心理亚健康筛查,结果表明:心理亚健康的发生率为19.3%。山西农业大学曾对182名生命科学院的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水平测查,发现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的学生有12.79%。内蒙古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对新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发现有21.70%的新生心理问题明显,需要尽快约请进行心理咨询。

2008年的《山东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调查与内化教育研究》,调查对象为山东省10所学校在校高职生,发现高职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大多为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依次为:记忆力减退、担心自己的健康、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多梦、情绪不稳、烦躁不安、长期持续疲劳、困倦、四肢无力等。研究还发现,心理负担过大、饮食起居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不良嗜好等是造成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本市高校20余万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评,结果显示:约50%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山西6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中,雷军发现,在学习和工作中有疲劳感的学生占到76.70%,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感觉压抑等状态的比率较高。

2009年,占华、卢晓文对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对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样,亚健康的检出率为42.36%。其中,女性亚健康检出率为47.4%;男性亚健康检出率为25.15%。李力生等在《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中,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大一至大四共215名学生被试,研究发现该校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61.8%,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性调查结果的75%。

综上所述,大学生群体中心理亚健康的状态已经比较普遍。心理亚健康未达到心理疾病的诊断标准,症状不明显,很难诊断,它还有可能转化为心理疾病状态,也容易与心境、性格等日常心理实践混淆,且与身体亚健康相似,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及时进行有效干预。

心理亚健康的干预研究

国内研究者运用了生理反馈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运动疗法、音乐疗法、认知疗法、舞动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法等等方式,对心理亚健康进行干预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干预方式对于心理亚健康症状都各有侧重,且具有一定的效果。

贵州师范大学的裴雯在《不同放松训练方法对改善研究生心理亚健康状况的研究》中,探讨了自生法、腹式呼吸法和瑜伽语音冥想法等3种放松训练的方法,对高校高学历的硕士生、博士生的心理亚健康症状开展干预效果。实验发现,这3种放松训练法对于改善情绪、睡眠和人际关系等都有效。因此,很值得推广采用放松训练法,改善心理亚健康症状。

干预心理亚健康的另一种常见方法是运动疗法。例如,夏洪安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成因与运动疗法探析运动亚健康样》,刘波的《高校新生亚健康状态及其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还有刘君雯的《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分析与运动处方对策》等。尚明玉在《不同体育项目教学对低年级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作用的研究》的研究发现:网球运动对学生的抑郁症状、恐怖症状和精神病性方面,羽毛球运动对学生的恐怖症状方面,足球运动和橄榄球运动对躯体化和恐怖症状方面,排球运动对学生的焦虑症状方面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差异具有显著性。

李晓明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中医调适方法:精神情志调摄、四时养生、饮食健康、保健运动、辨证论治。孙淑彩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提出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用以情制情、重视心疗等进行调摄精神,以顺应自然、四气调神等实现形神兼养,更好地运用中医养生、保健等方法对有心理亚健康状况的学生进行干预。

金虹在《高职心理亚健康大学生不同干预方法实验对照》中,采用太极拳锻炼、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及综合干预等3种方案,对高职院校75名心理亚健康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干预。结论:3种干预方案可操作性强,适合在高职院校心理亚健康大学生推广,但通过设计的团体治疗与有氧运动结合方案远期疗效更为明显,对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效果显著。

陈瑜、张小远《广州某医科大学新生心理亚健康综合干预效果评价》,采用音乐放松训练、健身操锻炼、心理健康课教育以及综合干预4种方案,对广州某医科大学168名心理亚健康大一学生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量表进行测评,发现4种干预方案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对改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短期效果显著。

此外,薛冰等采用道教认知疗法干预具有神经质人格倾向的大学生,效果较好;李传银运用团体心理咨询组织对有高孤独程度的大学生进行干预,有效地缓解了孤独情绪;高文凤等采用观察阅读疗法,有效地缓解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等。这些干预方法都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基本上采用的是单一的干预方法。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对于症状的缓解都有积极影响,对心理亚健康症状的某一种或某些方面有改善。

有研究发现,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干预的疗法效果会更好。潘立等采用太极拳锻炼、保健刮疼广播操、中医中药诊疗、饮食指导及心理咨询等综合治疗方法,对心理亚健康者实施干预,干预前后比较发现,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方法能有效地改善心理亚健康症状。

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研究的思考

现有研究成果与不足 一是通过综述文献表明,关于亚健康的研究,多是临床方面的、身体亚健康方面的研究;再有就多是对于特殊群体的心理亚健康的研究,如医务工作者、医学专业学生、教师、师范类学生、体育专业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心理亚健康研究,而对于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很少。关于心理亚健康产生的原因研究,也仅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来研究,没有具体到某一因素的详细分析与比较。二是“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发现,搜索到相关文献80余篇;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为主题,仅搜索到文献3篇。这说明关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对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关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不丰富,特别是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还没有检索到。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其心理亚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以及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方法等亦应得到重视,以便更为有效地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相关研究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生在学业上和社会上都会遇到很大的挑战,开展相关研究,调查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路径,在理论创新以及实际价值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在理论价值上,文献检索发现关于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还是比较匮乏,特别是对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参考文献还比较少,再加上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开展高职生心理亚健康教育影响因素调查与干预措施研究,有利于丰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填补研究不足与空白。在实践价值上,研究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和相关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心理亚健康干预方案策略和建议,提高实施干预的效果,有利于高职院校制定适宜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开发其心理潜能,提升其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心理健康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研究的思路方法 项目研究思路是提出研究假设,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总结分析,推出可行性方案以及等。本课题研究假设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与睡眠质量、人格、生活事件和心理资本等因素相关;对这些因素进行干预,有利于心理健康由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利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发的《中国人亚健康诊断量表》等量表进行测试,选择若干高职院校各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对比筛选出的亚健康状态群体与非亚健康状态群体在性别、民族、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等人口学变量因素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比较心理亚健康状态群体与非心理亚健康状态群体在心理资本、人格、生活事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探究心理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心理亚健康的干预策略和建议。

参考文献

[1]王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及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尚明玉.不同体育项目教学对低年级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作用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3]王俏.我国不同层次学生心理亚健康调查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3)

[4]张乐.基于集对分析的心理亚健康筛选及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

[5]李力生,井蕊,王泓午.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8)

[6]唐峥华,刘婕,唐耀华等.广西医科大学本科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6)

[7]周玉龙.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分析[J].中国校医,2012(10)

第5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亚健康失眠;中医病因病机;诊断;论治

亚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主要表现为表现为机体上无明显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活力降低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种种症状,如疲劳、疼痛、睡眠障碍、焦虑或抑郁不良情绪等1。失眠是亚健康常见的临床表现,故将以失眠为主的躯体亚健康称为亚健康失眠,亚健康失眠是亚健康的亚型之一。由于社会科技高度发展、生活压力大、节奏加快,因失眠导致生活和工作困扰的人越来越多,从而造成社会危害。而目前简单按照失眠症治疗的效果不尽人意,对安眠药和精神类药物依赖越来越重,此种情况已经成为社会问题而开始被关注,但是相关研究的报道并不多,本文拟对亚健康失眠概念、病因病机以及中药治疗诸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1 亚健康失眠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亚健康状态是20世纪后医学界在WHO将健康定义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的四维健康理念基础上建立的的医学新思维,比较传统的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亚健康学在研究和干预现代常见的心身失调类疾病或健康问题,具有更加高度和优势。

失眠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的睡眠不足,一般包括睡眠时间、深度及恢复体力的不足。根据失眠发生时间的长短,分为一过性失眠和慢性失眠;慢性失眠因病因分为原发性失眠的继发性失眠,如果没有任何疾病的又称为非器质性失眠,有器质性病变的称为器质性失眠2。

亚健康业内有专家将亚健康失眠的诊断定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失眠,由此可见亚健康失眠涵盖的部分为慢性原发性失眠。但为什么还要有亚健康失眠的提法?首先,将失眠完全归于神经系统的疾病诊断尤其不足,因为失眠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理病理问题,它包含了社会和医学多方面问题,涉及到多个学科,因此仅将失眠简单归于神经系统的疾病是完整的。其次,现代社会失眠人群中的大部分为亚健康携带人群,或许多长期甚至是顽固性失眠多为亚健康失眠发展而成,有人做流行病统计调查显示亚健康失眠的高发人群为30岁-50岁,多为脑力劳动者,多属轻、中度失眠3。因此亚健康失眠不但是亚健康的亚型之一,也是失眠人群中的主要部分,长期反复将导致重度或顽固性失眠。

以上分析,说明亚健康失眠是在现代社会中失眠人群中占多数的独立存在,对这部分人群用亚健康失眠命名比用失眠命名更加清晰。亚健康失眠同时归属于亚健康学和睡眠医学两个领域,属于各自的亚种类型。从亚健康角度对失眠进行研究和干预,体现了中医形神合一理念,并推进了在失眠症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上的研究进展。

2 亚健康失眠病因病机

亚健康失眠中医属“不寐”,古代文献中有称为“目不暝”、“不得卧”,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亚健康失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亚健康失眠的病因病机为以下几点:

2.1 紧张压力:研究表明亚健康失眠多发于中年人群,这个年龄人群承受的家庭和社会压力最大,长期的紧张和超负荷体力支出,如不能及时休息和舒缓,可导致心身疲劳,中枢神经递质下降或异常,导致睡眠―觉醒节律紊乱,而致失眠4。中医认为,紧张压力导致肝失疏泄,肝郁化热,血不藏魂,扰动心神,而致不寐5。

2.2 过劳过逸:过劳是指过度劳累,包括体力支出过度,长时期在电脑前工作,导致脑疲劳和眼疲劳,睡眠不足等;过逸则为活动不足,白天多睡,导致晚上无睡意,难以入睡。劳力过度,损伤筋骨肌肉,久致肝、脾、肾亏虚;劳神过度则耗伤心脾阴血,久视伤肝,导致肝血亏虚。血虚失养则神无所依,阴亏阳浮水火不济,终致阳不入阴而不得眠。过逸则气血运行缓滞,神逸不用,心脑不健,不能敛神而失眠多梦。

2.3 体质因素: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决定了易患疾病的倾向性,现代中医临床观察发现阴虚、血虚、阳热体质的人群睡眠时间较阳虚、痰湿、血瘀人群为少,患失眠的比例较高。究其原因阴虚、血虚、阳热体质本身容易出现阴阳失调,阳不守阴;痰湿、阳虚、血瘀体质则多为阴盛阳不足,阳不出阴则欲暝。如《素问。口问》所曰:“阳气尽,阴气盛则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人格也是体质构成的重要部分,决定了思维方式以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良人格是个体形成的、特有的、根深蒂固的、缺乏弹性的行为模式,如敏感、易激惹、不自信等不良人格,多易患失眠。

总之,亚健康失眠多为体质气血失调或不足以及阴阳偏盛,加之环境压力大、过度疲劳、失于调养等原因,导致气机紊乱、气血郁滞、脏腑受损、阴阳失衡,终致心神被扰、心神失养,而致失眠。但是肝郁更为关键,肝郁既可以为外界压力紧张所致,又缘阴血不足之人由于肝失滋养,肝失疏泄所致,即所谓的肝郁易患体质。结合现代关于失眠从肝治疗的临床报道和分析6,本人认为现代社会情志因素导致失眠的发病率更高,失眠、多梦不单单为心神失养,肝失疏泄亦为失眠的主要病因病机。肝失疏泄可导致气血失调,肝血不足肝不藏魂,同时肝火上亢、肝气横逆、肝旺乘脾等均为肝病累及其他脏腑,终致神不内守而致不寐;从而导致不寐。

3 亚健康失眠的特点与诊断

亚健康失眠应同时具备亚健康和失眠症双方的特征,根据亚健康的诊断标准以及失眠症(美国精神病学会(DSM-III))的诊断标准,亚健康失眠诊断要点为:

3.1 一般情况:亚健康失眠好发于青、中年,脑力工作者为多。

3.2 体质特征:多见于体质较弱,气质敏感、脆弱、易激惹,女性经期、更年期激素水平变化容易发生失眠。

3.3 失眠发生时间超过3-4周,为慢性失眠。一过性失眠(数日)和短期失眠(3周以内)不属于亚健康失眠范畴。

3.4 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睡眠质量差,睡后不能完全解除疲劳,白天困。

3.5 伴有其他亚健康表现,如疲劳、身体疼痛、头痛、烦躁、精神不佳、多汗、不能集中精神、焦虑或抑郁等不良情绪等。

3.6 匹斯堡睡眠睡眠指数量表,总分数大于7,分数越高,失眠程度越重。

3.7 排除疾病和药物性因素:应排除精神类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等;各种躯体疾病导致的身体疼痛或各种不适引起睡眠障碍;可致失眠药物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类降压药、减肥药、某些抗抑郁药、抗胆碱药等。以上情况均不属于亚健康失眠范畴。

4 亚健康失眠的中医治则

亚健康失眠的中医辨治除了按照失眠症辨虚实、辨脏腑进行辫治之外,更需加强对肝的调理干预,使之恢复正常的肝主疏泄功能。法则包括,疏肝解郁、清肝宁心、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4.1 疏肝解郁:

适于肝郁导致神志不调、心神失养所致失眠,症见情绪不遂、心神不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可伴有胸闷不舒、胃脘不适、胁胀或痛、肢体不舒、女性月经不调等兼证。

方药:加味逍遥散加减,

方剂组成:柴胡、当归、香附、丹皮、栀子、枳壳、合欢花、丹参、郁金、玫瑰花、生龙齿、茯神、百合、灵芝、枣仁。

4.2 清肝宁心

适于肝火郁结,上扰心神所致失眠,症见烦躁易怒、难以入睡、多梦易醒,多伴有口苦咽干、头晕头痛、胸胁胀满、胃中嘈杂或反酸、大便秘结或不爽、尿黄。女性可月经提前、量多、经前乳胀痛。

方药:柴胡清肝汤合酸枣仁汤加减。

方剂组成:柴胡、黄芩、丹皮、炒栀子、生地黄、生龙齿、知母、茯神、远志、酸枣仁、钩藤。

4.3 滋阴清热

适于素体阴虚,兼之肝郁化火,导致心肝郁热,神不内守。症见虚烦易怒、多梦易醒、五心烦热,可伴心悸、盗汗、咽干、头晕或胀,舌红,脉细数或弦细数。

方药:天王补心汤加减

方剂组成:天冬、麦冬、元参、生地黄、知母、远志、酸枣仁、丹参、栀子、钩藤、白芍、珍珠母。

4.4 养血安神

适于肝血亏虚,肝不藏魂,心神失养,导致失眠之证。症见不易入眠、多梦易醒、头晕眼花、双目干涩、爪甲失荣、肢体发麻,女性可月经不调,舌淡,脉弦细。

方药:四物汤合酸枣仁汤加减

方剂组成:酸枣仁、柏子仁、地黄、当归、川芎、知母、钩藤、珍珠母、丹参、茯苓。

综上所述,亚健康失眠是现今社会失眠症人群中占较大比例的类型,属于亚健康的亚型之一,从亚健康视觉对其进行研究和干预,不但能提高失眠症的防治效果,且对通过亚健康状态的纠正,可提高亚健康携带人群的生活工作质量,防止各种慢病及心理疾病的发生。从肝郁角度研究亚健康的病因病机,以及从肝论治亚健康失眠作用机制,有助于提高亚健康及失眠症中医诊治水平,继而完善中医学理论。

参考文献:

[1] 孙涛,王天芳,武留信. 亚健康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9

[2] 许兰平,郎森阳,姜凤英.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华夏出版社,2006,1:339.

[3] 李绍旦.亚健康失眠状态中医证候特征及干预作用研究,中国人民军医进修学院博士论文,2008,5:69-75

[4] 李绍旦,杨会明,王振幅等. 亚健康失眠人群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2008,N1A,V11:23-24.

第6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保健体操;亚健康;作用与功能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地过度拉长工作时间、增大劳动强度,长期积累以致精疲力竭。这就出现一部分特别工作者因长期超负荷、超强度的工作,身体或精神健康受损严重,出现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症、职业倦怠等症状,这不仅损害个人健康,而且变相地阻碍社会经济发展,长此下去可能产生新的社会问题。面对这一状况,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针对性较强的健身方法,使他们通过实践锻炼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以肩颈、腰背、膝踝为主要部位,结合现代健身、保健理论,以保健体操创编的视角,探讨亚健康人群的健康问题,为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状况提供切实可行的健身保健手段和方法,使他们通过具有针对性较强的保健体操的锻炼,能够有效地改善健康状况,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研究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刊物上(2000~2013年)发表的有关保健体操方面的论文、著作和研究资料、教科书、知识丛书、音像作品等,以及与亚健康相关的卫生学、健康学、医学资料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纵横向的逻辑分析对比。通过走访四川省体科所,温江、德阳、资阳体育局多位相关专家学者,听取他们对亚健康保健体操创编的建议,为创编亚健康人群保健体操提供新的思路和理念。根据研究需要,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大学教师、公务员、办公室工作人员和有关专家学者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亚健康人群的身心特点、当前保健体操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新研制保健体操的编创原则等方面的信息。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亚健康人群的身体现状

亚健康人群大多从事的工作是脑力、体力、心理的综合付出,其职业性质所致的亚健康问题日趋凸显。从人数来讲,在校大学生、高校教师、公务员人群是易患亚健康的高危人群。

(1)大学生人群的亚健康问题尤为突出,这与大学生作息规律、生活习惯有密切的联系,且亚健康人数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2)高校教师由于其职业性质是易患亚健康的高危人群。

(3)公务员这一个特殊的人群,在亚健康人群中占的比重很大且有其自身的特点:随之年龄的增长,比例不断增高,男性公务员由于工作、家庭等各方面压力及不良生活习惯比女性公务员比例高。

三、保健体操对亚健康人群的作用与功能

1.增强亚健康人群体质,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亚健康”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无论现代医学如何发展也没有办法弥补社会发展对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促使了人类健康意识的唤起,把目光投向了体育锻炼。

2.促进亚健康人群运动能力的提升

保健体操能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经常做体操,还能在空间、时间和运动感知能力方面得到发展,使人体感觉、重力感觉、触觉和速度、高度知觉等更加准确,从而提高大脑神经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

3.提高亚健康人群的工作效率

保健体操创编是依据亚健康人群的工作环境、时间、特点、精神状态等因素创编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亚健康人群的肩颈、腰背、膝踝等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拉伸、放松、按摩及梳理,能有效地达到缓解疲劳、振奋精神的目的,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4.丰富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内容

生活质量,不仅意味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能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且包括学习、劳动、社交等需要的满足,即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正当需要的满足。我们必须选择和接受良性刺激,防止和拒绝恶性刺激,坚持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亚健康人群保健体操能有效地缓解和改善亚健康症状,并能有针对性地对肩颈、腰背、膝踝部位、关节、肌肉进行牵拉、力量、放松练习,对亚健康人群的健康起到了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对亚健康人群保健体操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认识,认为保健体操丰富了全民健身的内容和方法,保健体操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全民健身的开展。

亚健康人群保健体操作为一项大众性的健身项目,亚健康人群在进行保健体操锻炼时,一定要在运动强度、时间及频率上科学合理地安排,才能起到最佳锻炼效果,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育学.亚健康状态[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第7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亚健康;证候

亚健康理论是国际医学界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医学新思维所谓亚健康(subhealth)状态,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本研究对某市216名社区老年人群人群进行亚健康状态测定,旨在了解某市居民亚健康现况及特点,为某市居民亚健康状态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某市地区分布特点及社区规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该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人群随机抽取3个点,对2010年5月~2011年10月选择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65岁老年人口免费体检的老年人群中体检、各项检查正常,无器质性病变的200例老年人作为与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设计调查表,据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的新概念和相关文献报道的亚健康表现,结合地区的生活和环境等各方面的特点,设计出亚健康状况调查表,在初步筛检出来的亚健康人群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2006年12月10日的《亚健康中医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进行辨证分型。

1.3 数据分析 所有问卷经核对后采用Epidata3.0进行双录入,并控制逻辑错误;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及分析

2.1 一般情况 216人中,符合亚健康诊断标准的,共计167人,占77.3%,其中亚健康状态人群在年龄段的分布方面以65~68岁年龄段的人群为主,共计65人,占38.9%;中专以下占24人,占14.4%,提示学历越低,老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越高,提示受教育因素是亚健康失眠状态的一个危险因素。

职业分布来说,亚健康老年人群中以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人群退休人员为主,以商业服务业人员的发生率最低,提示脑力劳动为主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出现亚健康失眠状态。应激事件:与亚健康失眠状态相关的应激事件以劳累过度、人际关系不协调、情感问题、个人患病或受伤、无特殊事件与健康人群有显著性差异(P

2.2 老年人群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分析 老年人群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很多,亚健康状态的产生同时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所调研的人群中,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亦逐渐增高,这可能是由于随着身体的老年化,机体各器官机能都逐渐出现衰退的原因,由此机体不可避免地要从健康状态逐渐向疾病状态过渡,因此亚健康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亦逐渐增高也是必然的。同时看到65~68岁年龄段的人群多发亚健康,是因为刚退休的老年人在应激能力、心理承受力等方面都会有所降低,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情烦躁、失落与无望记忆力减退、头晕、心悸以及身体有明显的衰竭感等,这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其不甘落伍与抱憾的失衡心态使得他们不能很好适应生活上的变化,破坏了人体的内环境稳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内分泌功能紊乱、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从而使心身功能出现障碍。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亚健康状态者出现的躯体症状排列前十位的依次为:疲乏、身体疼痛、头昏沉、疲乏在休息后能缓解、记忆力下降、眼干、眼酸胀、咽干、腿沉、自汗。亚健康状态者在情志异常方面表现为空虚感、消极感、情绪低落、易怒、感觉不幸、震颤或冷热、过度关注自我。

2.3 中医证候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其次为虚实夹杂证,而实证最少。虚证中,又以阴虚证、气虚证为主,从脏腑辨证角度看,亚健康人群中属于肝脏证候者最多,老年人容易产生心情压抑、精神空虚、情绪低落消极、焦虑易怒等不良情绪。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刺激导致肝失疏泄,阴血暗耗;又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逐渐亏虚;饮食不节,脾胃功能逐渐减退;五志过激,七情扰动,引起心动而神驰,最终导致脏腑虚损或气血逆乱,出现亚健康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8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

【摘要】 【目的】分析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为亚健康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对广州、成都、杭州、上海、北京等市体检人群进行调研,对所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纳入分析的838例亚健康人群中,30~39岁年龄段人群所占比例(364%)最高,大专以上高学历人群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组成部分(占592%),亚健康状态中以疲劳、失眠、疼痛为3大常见症状(占523%)。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以偏颇质为主(613例,732%),而偏颇质以阳虚质(178例,213%)最为多见,其次为气虚质120例(143%)与阴虚质82例(97%)。亚健康人群与健康人群在社会应对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关键词】 亚健康;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也称“第三状态”。随着社会压力明显加大,亚健康状态已经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头号问题。根据目前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结果,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6年度公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1],对亚健康状态进行了初步的界定。本课题组根据以上标准,制定了检测亚健康人群的《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并采用此量表对广州、成都、杭州、上海、北京等市体检人群进行调研,以期分析其中医体质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受检人群筛选流程(1)排除患病人群:应用《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根据受检者不适症状,筛选出可能的亚健康人群。(2)排除性诊断:通过进行B超、生化、影像等检查,排除明确有疾病的人群,如在体检过程中发现可疑问题,须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为疾病状态。(3)在初步筛检、排除性诊断的基础上,依据《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1]标准(存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持续3个月或以上,对个体造成明显影响者;或并发其他疾病,但对机体无明显影响,且与目前不适状态没有因果关系),确定受检人群。如不适状态达到一定影响程度,超过1个月但未达3个月者判断为可疑亚健康状态[2-3]。

12研究对象受检者为2007年8月20日至2008年3月15日体检人群,包括广州市1 039例、成都市148例、杭州市18例、上海市96例,共1 301例。

13调查方法由经培训的医师及研究生发放已编号的《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受检者需填写知情同意书,个人信息,疾病状态、不适状态自评,《中医体质与亚健康状态》评测表[4],特质应对量表(TCSQ)[5],生活质量量表(SF36)[6]等。量表计分标准按照各量表测评规则计算。《中医特征表》(以中医十问歌为基础,由本课题组筛选相关文献条目而设置)由主治职称以上医师现场填写并即时给予症候判断。

问卷均需独立填写,当场自填收回,对无能力填写者则由调查员询问填写。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 4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301份,有效回收率为925%。收集资料,录入数据后采用SPSS 13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调查人群分布概况参加本研究共有1 301人,其中98例(占总人数的75%)填写不全或怀疑其他疾病建议进一步体检者均不纳入统计。纳入者1 203人(占总人数925%),其中健康人群为199例(165%),疾病人群166例(138%),亚健康人群838例(697%,包含可疑亚健康人群208例)。

22一般资料

221亚健康各分型分布情况依据《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中躯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各分型对应症状条目的均分值,以最高分值者作为受检者的分型。亚健康各分型中以心理亚健康最为常见(479例,572%),其次为社会适应性亚健康228例(272%)及躯体亚健康131例(156%)。

222年龄分布情况在受检人群的各个年龄段中,20~29岁年龄段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较高(245/296,828%),在确定为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中,30~39岁年龄段人群所占构成比最高(305/838,364%)。结合亚健康分型观察,20~39岁年龄段人群中属心理亚健康分型所占人数比例高于躯体及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人群,提示在青年人群中心理压力可能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原因。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年龄段亚健康状态人群各分型构成比比较N(p/%)

年龄段(岁)受检者亚健康人群躯体亚健康型心理亚健康型社会适应性亚健康型18~1923(19)15(18)6(46)8(17)1(04)20~29296(246)245(292)26(198)155(324)64(281)30~39456(379)305(364)30(229)190(397)85(373)40~49285(237)178(212)37(282)84(175)57(250)50~59143(119)95(113)32(244)42(88)21(92)合计1203838131479228

223学历分布情况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592%,其中大专学历人群共243例(290%),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共253例(302%),提示大专以上高学历人群是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组成部分。

224职业分布情况亚健康人群的职业分布主要以商业与服务业人群(273例,326%)、专业技术人员(246例,294%)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225例,268%)为主。职业分布调查结果提示以脑力工作为主的人群,特别是服务业的人群可能更易出现亚健康状态。

225亚健康各状态的分布情况在亚健康人群中,其他类是指不能分辨自己最不适状态的人,共283例,占338%。在可分辨的不适状态中,疲劳(252例)、失眠(214例)、疼痛(164例)为最常出现的状态(见图1)。其中疲劳状态人群以精神不振易疲劳(161例),记忆力减退(73例),体虚无力(70例),颈肩酸痛(60例)为主要伴随症状;失眠状态人群以睡得不深(108例),多梦(78例),难以入睡(65例),精神不振易疲劳(55例),记忆力减退(55例),颈肩酸痛(47例)为主要伴随症状;疼痛状态人群以颈肩酸痛(71例),腰腿酸痛(55例),精神不振易疲劳(38例),记忆力减退(36例)为主要伴随症状。

在这3种状态中,精神不振易疲劳、颈肩酸痛、记忆力减退3个症状反复伴随出现,提示这3个症状可能是亚健康状态的核心症状。

图1亚健康各状态分布情况

23健康人群与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社会应对与生存质量分布情况

231体质分布情况比较根据中医体质分类方法[4]判断,健康人群中,以平和质人群为主,共120例(603%),偏颇质合计78例(392%)。在亚健康人群中以偏颇质人群为主,共613例(73%),平和质有225例(268%)。值得注意的是亚健康人群的偏颇质以阳虚质(178例,290%)最为多见,其次为气虚质(120例,196%)与阴虚质(82例,134%)。

232社会应对方式比较按照特质应对方式问卷[5](TCSQ)对双向应对方式的测试结果进行评分,结果表明亚健康状态人群与健康人群社会应对方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表2健康人群与亚健康人群

社会应对方式评分比较(±s)s/分

人群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健康人群(N=199)2165±6643847±742亚健康人群(N=838)2685±800①3612±754①统计方法:单样本T检验;①P

233生存质量比较运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6]评分规则进行测量计算,健康状态者与亚健康状态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表3健康人群与亚健康人群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s/分条目健康人群(N=198)亚健康人群(N =838)生理机能922±128878±162①生理职能921±199799±317①躯体疼痛855±136758±192①一般健康状况757±169602±194①精力776±127658±167①社会功能904±135832±174①情感职能916±212734±367①精神健康808±121703±156①健康变化610±177571±181①统计方法:单样本T检验;①P

3讨论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增强,人们的工作强度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亚健康状态已经逐渐成为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首要问题。随着健康新理念的传播,更多的人群已经开始关注并重视检测自身的健康状态。在本次调研中,《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的回收率达到925%,可见亚健康状态已在人群中逐渐被引起重视。本次调研的结果提示,亚健康人群以青年为主,亚健康状态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同时应对方式可能是亚健康状态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亚健康人群与健康人群的生活质量的明显差异,提示干预亚健康势在必行。

31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心身失调的失衡状态亚健康状态因不适症状持续时间持久已经影响到工作生活而逐渐被重视。不适症状从属于躯体生理的不健康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明显。亚健康状态的分型中,心理亚健康状态所占比例最高,且高学历的脑力劳动者、20~40岁年龄段处于机体功能全盛时期的年青人明显较其他人群更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说明在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中,心理因素占据重要的地位,正如中医学所言“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神立不正,形亦难恃,亚健康状态归根结底是机体心身失调的结果。《黄帝内经》曰:“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亚健康人群正是因为平素紧张与高压的工作生活导致心理环境出现了偏倚,长期的负面情绪影响导致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也随之发生紊乱,从而出现躯体化的不适症状。中医强调“不妄作劳”,而现代人动辄熬夜加班,通宵达旦,加之竞争激烈,致劳心忧思,精神俱疲,“精神内伤,身必败亡”。亚健康状态在人群中高比例的出现也提示了干预亚健康状态刻不容缓。

32亚健康人群以虚性体质为主亚健康人群中以偏颇质人群为主,其中阳虚质、气虚质占据一半以上,这个结果与目前中医学术界提出的亚健康以虚性体质为主的观念吻合[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究其原因,乃是因为该人群长期在室内工作,缺乏必要的运动,加之思虑过度,暗耗心血,脾气不旺,正气渐虚,遂使原来的平和体质逐步向气虚体质转化。气虚日久则损及阳,加之长期熬夜,常在空调环境工作,日益耗损阳气,体质容易向阳虚质转变。气虚与阳虚所表现出来的疲倦乏力、易感冒、畏寒肢冷也与亚健康状态的主要不适症状吻合。

亚健康状态症状繁多,中医体质是系统化的一系列症状的有效组合。对于个体而言,每一个个体倾向于某一种体质,而以体质为中心对亚健康人群进行辨识分类,可掌握亚健康人群的整体体质分布规律,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本的原则,并为有效、系统化干预亚健康状态提供指引。

33亚健康状态人群生存质量低于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较健康人群更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这可能因亚健康人群出现社会适应性减退所致。亚健康人群躯体、心理甚至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必然影响了这个人群的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也说明亚健康人群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精力等方面的生存质量评估低于健康人群。生存质量的下降提示亚健康状态是一个社会性的综合问题。

亚健康状态症状的错综复杂以及干预措施的不确定性和缺乏针对性,是亚健康状态调查存在困难的原因之一。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识与分类研究从亚健康主要状态、中医体质特点分析出发,结合心理及应对方式进行综合测评,可较系统地研究亚健康状态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这将为系统化干预亚健康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2]谢东北,林玲.心理亚健康概念的廓清和诊断标准的选择[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

[3]裴雯.不同放松训练方法对改善研究生心理亚健康的筛查及生物反馈干预研究[C].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学分类与评测标准(试行)[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5]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第9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亚健康;保健品;合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23-01

一、中国保健食品现状

现在,很多人把亚健康的各种不适症状都归结于“虚”的范畴,按照“虚则补之”的理论,痴迷于对营养剂的需求。因此,吃补品也就成为大多数人为了健康而投资选择。而根据这一市场需求,形形的营养品接踵而来,(其中不乏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因此,中国保健品现状不容乐观,具体现象如下:

1、保健品滥用现象十分严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吃营养补充剂。

2、保健品广告宣传存在误导。很多保健食品广告失实,以夸张的手法误导、蒙骗广大消费者,以达到获取最大利润的目标。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关键词是“营养与食疗”、“纯中药制剂”、“最新高科技研究成果”、“临床证明见效快”等,以夸张的手法大肆宣扬保健食品中某种成分的保健和治疗作用,但是其宣传内容往往大大超出国家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功效范围。

3、消费者对保健品认识存在误区。在生活中,人们总是担心药有副作用,而青睐于从不提及副作用的保健品广告宣传,并确信它“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所以,能不吃药就尽量不吃药,而是吃五花八门的保健品。

4、应密切关注其安全性。对于各式各样的保健品,有的保健品不但不能治病,往往对身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正确使用保健食品,已经成为消费者最应该关注的事。

二、中国人亚健康现状

1、亚健康的基本概念

所谓亚健康状态被界定为“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一般经系统检查后未发现有临床诊断的疾病,而个体自身确实感觉到了躯体、心理等方面种种不适的状态。如胸闷、憋气、气短、头痛、眩晕、晕厥、耳鸣、麻木、肢体酸痛、困乏嗜睡或失眠、畏寒、抑郁、肠易激现象、消化吸收不良现象、便秘等等,这些状况一方面给健康埋下了隐患,也给人们高质量的生活打了不小的折扣。

然而,亚健康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它既能够向健康状态也可以向疾病状态进行转化。目前,普遍认为亚健康状态是由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功能失衡、功能紊乱。

2、亚健康状态的表现特征:

研究表明,亚健康分解为躯体(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适应亚健康,为提高研究效率,有些学者将道德亚健康也纳入其中。然而,亚健康的表现特征,与不同的年龄、性别、学历、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来。疲劳困乏、失眠、体虚、易感冒、易脱发、记忆力及工作效率下降、情绪不稳等为亚健康常见症状。而亚健康人群躯体症状出现率最高的为腰酸腿疼、头晕、头痛、精力不支、体力不足等。

3、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习环境;心理因素;生活事件;生活方式;社会因素;学校教育和家庭因素等。

三、亚健康与保健食品关系

1、滥用保健食品容易引起亚健康

(1)保健品不是药,他不能治病,盲目滥用保健品,不但不能使身体好转,往往会对身心造成伤害,更容易引发亚健康。药品是用于疾病的治疗、诊断和预防的,而保健品则是用来保健和辅助治疗的,二者有存在本质的区别。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预包装食品容器上(食品标签)应有卫生部对这一食品的批准文号和卫生部规定的保健食品标志。目前,卫生部批准的功能性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有22 种,即免疫调节、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改善视力、促进排铅、清咽利喉、调节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抗突变、抗疲劳、耐缺氧、抗辐射、减肥、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美容、改善胃肠道功能。凡是超过上述 22 种保健功能范围的宣传都是违法的。因此,合理选用保健品,以免浪费资金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

(2)保健品只起辅助调节作用,每一种保健食品的功能适宜特定人群,所以选购的时候要因人而异。每个人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年龄和体质差异,我们也要按照不同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服用保健品。

(3)任何保健品都不能替代药物,保健品只能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辅助方法,起到对人体代谢“助一臂之力”的作用。有些保健品虽然也是中药或由中药提取物组成,但这些中药是从保健角度组方,而不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因此,得了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用药,切勿将保健品当药吃,不仅耽误治疗时间,还可能使病情越拖越严重。

2 合理使用保健食品有利于调节亚健康

我们要正确分析保健品的宣传效应合理使用,只有这样,才能调节亚健康状态,使身心健康发展。

(1)综合干预亚健康,选择“天然补品”。人的健康由四个因素决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和医疗条件因素,除此之外,大部分原因与我们的生活方式相关。换句话说,“我命在我不在天”,一个人健康的钥匙就在自己手里。具体方法有:精神调摄、饮食调节、劳逸适度、针灸按摩、药物调理等。

(2)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我国著名的健康教育家、心血管病专家洪昭光将它形象地比喻为“不偏食,不贪食,管住嘴,迈开腿”,“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心疗,有好心情,才能有好身体。”

四、结论

合理有效的选择保健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身心调整,才能使保健品对亚健康起到促进的作用。也只有这样,保健品才能有助于亚健康状态的调整,从而达到双方共同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复平, 李强. 亚健康概论[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