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亚健康应对措施范文

亚健康应对措施精选(九篇)

亚健康应对措施

第1篇:亚健康应对措施范文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亚健康状态是许多种证候的综合表现。亚健康在西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中药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体质筛检、情志疗法、针灸、推拿及食疗等中医手段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亚健康/中医药疗法;食疗;针灸推拿疗法

按照2006年10月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的规定,亚健康状态指人体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的干预包括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与康复治疗两层含义,中医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总的原则是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在此原则指导下,采用中药调理和非药物手段等中医方法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整体观对亚健康干预的指导作用

中医学重视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情志活动对人体脏腑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中医药擅长调节人体机能状态以维护内外环境及身心的平衡,从而达到有效干预亚健康的目的。以往中医证的许多研究都证实,中医药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而起作用。

2 辨证论治对亚健康干预的指导作用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中医治病,既着眼于“病”的异同,更着眼于“证”的区别。“证”是一种状态,有轻度心身失调的亚健康状态、疾病前的潜临床亚健康状态,又有疾病恢复期的后临床亚健康状态[1]。亚健康状态可以是许多种证候的表现,其在西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将亚健康的中医常见证型概括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肺脾气虚、脾虚湿阻、肝郁化火及痰热内扰8种。

3 中药调理法

关于中药调理亚健康的临床报导很多,且疗效都很明显。如叶子[2]用补益汤治疗亚健康人群386例,所有病例均有亚健康状态的典型表现,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副反应,治疗后理化检查均有明显改善。温茂兴[3]用补中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具有亚健康疲劳典型表现的66名患者。服药平均40d后疲乏无力、精神不振、虚烦失眠、胃纳不佳等典型症状明显改善。

4 非药物干预措施

4.1 病理性体质的筛检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病理性体质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同体质的人对病邪的反映性亦不一样,王琦[4]主持的“中医痰湿(肥胖)体质的基础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肥胖人痰湿体质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的机会远大于非痰湿型体质。因此,积极改善特殊体质,阻止致病因子对人体的侵袭,就成为亚健康病因预防措施的核心。通过筛检,可以从人群中找出病理性体质之人进行病因预防。

4.2 情志疗法 中医的情志疗法在医史上不乏记载。中医认为情志不调能导致气机紊乱,而“百病皆生于气”,所以情志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不但说明了保持良好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还明确指出了心理调整的关键是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中医治疗亚健康的心理疗法主要包括移情疗法、易性疗法、以情胜情疗法和情境疗法等[5]。

4.3 针灸疗法 关于针灸调理亚健康行之有效的报导也较多。如安丽萍等[6]采用毫针、七星针及耳穴压丸的组合针法应用于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人群200例,并与自我保健按摩组102例和服用保健品组80例进行同期对比观察。其患者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其毫针针刺主穴为腹三针(中脘、天枢、气海)、体三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头三针(本神、百会、安眠穴),梅花针取华佗夹脊自第1胸椎至第2腰椎两侧叩刺,耳穴取神门、交感、肾上腺、皮质下双侧穴位,以王不留行籽贴附按压。结果在规定疗程中,200例症状完全消失,总有效率达100%。赵?珏等[7]针刺治疗亚健康42例,患者各表现为肝脾不调、脾胃气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5种证型之一,设立针刺组,耳压组,针刺配合耳压组。针刺组主穴:百会、四神聪、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耳压组主穴: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配穴:肝、脾、胃、心、肾等穴加减。结果表明:针刺及耳压能调节亚健康人体的阴阳失衡状态。周震等[8]应用贺氏“强通法”于膏肓、四花穴(膈俞、胆俞)治疗亚健康状态6例,以达祛瘀生新,补虚泻实的作用,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4.4 推拿疗法 推拿是疗效确切的亚健康中医干预方法 ,其在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康复治疗中效果尤为明显。推拿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整经络系统和扶正祛邪、防病保健,从而消除亚健康患者的种种不适症状[9]。如黄铁银等[10]运用一指禅推法、揉、抹、按、捏、擦、滚、拿、搓等9种手法,分别在卧位、俯卧位、正坐位对以容易疲乏、食少、纳呆和睡眠欠佳为主要表现的亚健康患者60例进行全身推拿调理,收到良好疗效。谢慧君等[11]则提出了应该采用辨证论治的推拿方法和自我保健按摩来调治亚健康状态。

4.5 其他 树立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保持健康、预防亚健康的根本方法。中医自古就强调食疗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千金要方》提出:“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李爽姿等[12]认为中医“寓治于食”的食疗养生营养方法对保健强身、促进亚健康态向健康态转化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此外,临床报导的亚健康中医干预措施还有五音疗法、刮痧、走罐及导引等。综上所述,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形式多样、疗效显著,且随着实践的深入,其疗效标准将更加客观化、其辨证体系将更加完整规范。可以预知,中医在亚健康状态的研究领域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艳君,胡朝阳.从亚健康看中医诊疗现代化发展趋向[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21(4):1-4.

[2]叶 子.补益汤治疗亚健康人群386例[J].新中医,2004,36(7):62.

[3]温茂兴.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亚健康疲劳[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6,13(1):31-32.

[4]王 琦.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1-4.

[5]张孝娟,严 灿,高 敏.中医药与心理应激亚健康状态的调节[J].中医杂志,2002,43(9):647-648.

[6]安丽萍,陈雅民,李 燕,等.组合针刺法对躯体性亚健康状态干预作用的对比观察[J].四川中医,2006,24(12):104-105.

[7]赵?珏,杨 红,齐志勤.针刺治疗亚健康[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7):16-17.

[8]周 震,李 岩,贺普仁.“膏肓俞、四花穴”应用贺氏“强通法”治疗亚健康状态[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1):40-41.

[9]林晓天,李元林.推拿治疗亚健康状态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687-688.

[10]黄铁银,梁 铁,李振华.三位九法治疗亚健康状态120例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4,22(7):1318-1319.

[11]谢慧君,奎 瑜.亚健康及其推拿防治对策[J].四川中医,2004,22(6):20-22.

第2篇:亚健康应对措施范文

烟草平包TRIPS协议商标使用必需性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2011年出台“平装烟”法案,根据该法案,从当年12月1日起烟盒包装统一为橄榄棕色,不准印商标、不准印品牌图案和颜色,品牌名称一律为标准化字体,附警告吸烟有害健康的文字和图片。法案同时要求,包装上的健康警示和吸烟有害健康的图片必须占包装正面的75%,包装背面的90%。该法案遭到烟草巨头的强烈反对,也触犯了各大烟草出口国在澳大利亚国内市场的利益。洪都拉斯、多米尼加、乌克兰、古巴等国分别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出磋商请求,认为澳大利亚相关法律对烟草产品及其包装的限制违反了WTO相关条款。

一、关于商标使用的争论

TRIPS协议第20条是有关平包措施最核心的条款,它规定“商标的商业使用不应受到不合理的特殊要求的妨碍。例如,和其他商标一起使用;以特殊的形式或方式使用,从而使商标将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区别于另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受到损害。这一点并不排除对商标的使用作出如下要求,即在使用一个能够区别一个企业的特定产品或服务的商标的同时,使用一个能够辨识出制造该产品或提供该服务的企业的商标,但是两者之间不必要求有某种联系”。第20条没有定义什么是“妨碍”。然而,根据其字面含义,“妨碍”仅指对商标使用有约束或限制效果的要求。如平包措施的要求,实际上构成了对商标使用的完全禁止而不仅仅是“妨碍”,它是TRIPS协议下不允许存在的对商标所有人权利的严重干涉。然而,似乎妨碍的程度与是否该措施本身被第20条包含没有什么关系。第20条适用于政府所采取的可能达到禁止商标使用程度的措施。禁止使用意味着根本的阻碍。它可能构成更高程度的阻碍,那么对合理性程度的要求也更高。平包措施损害了烟草商标区分不同生产商的烟草产品的功能,事实上这些商标将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即区别不同的生产商,并保证消费者能够辨别他们所购买商品的来源及质量。甚至平包措施还要求商标名称使用特殊的形式,规定了特别的类型、颜色和字体。相应地,像平包措施这样的特殊要求符合第20条要求下的不合理“妨碍”。

另外,平包也措施清楚地符合该条款所明确禁止的“特殊要求”。在“印度汽车案“,也是至今唯一解释TRIPS协定第20条的先例,专家组对“特殊要求”做出了说明。专家组并不认为印尼补贴项目的实施构成第20条下的特殊要求。因为参与该项目的公司完全是自愿性质,而且完全知晓他们使用自身之前存在的商标将会产生的任何影响。相反,平包措施从本质上则是针对所有烟草公司及商标的指令性措施,是出于强迫的不得已行为。

“不合理”的含义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解释,在WTO争端解决中也没有先例。在此存在两种解释方法。第一种即第20条所列的三种特殊要求的例子就是在贸易中不合理妨碍商标使用的例子。因此,如果平包措施符合其中任何一种,它就能被认为是不合理的。就文案而言,平包措施属于第三种特殊要求。它很明确的对烟草商标的区分性有所损害。有人主张第20条总所包含的三种特殊要求永远都不可能合理,然而这种说法是违背了该条款的措词。针对这种说法就引出第二种解释方法。即第20条这样规定,商标的使用“不能不合理的被特殊要求所妨碍,例如”这三种情况,是对构成“特殊要求”的情况进行列举性说明,而非一种“不合理的特殊要求”。如果TRIPS协议起草者意图将这些特殊要求划出合理的范畴,他们将使用明确的措词来达到此种目的。这些例子中没有对限制商标使用赋予潜在的合理性,因此“不合理”是一种单独的资格要求。哪怕这样的说法不被接受,根据具体的案例来看,该措施也不可能在第20条的规定下认为合理,因为这种合理性必须考量“妨碍”所造成对商标区分性的损失的比例性,如果损失越大,那么合理的可能性越小。对于本案而言,平包措施实际禁止了烟草商品商标的使用,造成了消费者无法像以前一样很好地区分不同商家的产品。这也严重打破了公共利益和私人知识产权利益的平衡。

在其他方面,平包措施同样不合理。首先,没有证据表明该措施会降低吸烟的几率,因此是否能达到减少吸烟的目的存疑。其次,其他不会损害知识产权的措施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例如政府所推广的教育性活动和在香烟包装上实施健康警示标志。在任何情况下,平包措施都不应因为其所追求公共政策目标的正义性而被断言合理。

二、关于公共健康豁免的争论

根据以上分析,平包措施的合理性已经遭到否定,其对TRIPS协议第20条的违背已经成立。然而,对于此案的分析不止于此,而是进入到另一环节,即援引公共健康政策的豁免条款。正如GATT第20条为成员国提供了一定条件的豁免自由,在知识产权领域也有类似的兜底条款。那么现在就存在一个两步的审查过程,首先,哪些法律依据能够成为公共健康例外的支撑;其次,平包措施是否可以公共健康援引这种例外。

(一)公共健康豁免的法律依据

TRIPS协议第8条第1款规定:“成员可以在其国内法律及条例的制定或修订中,采取为保护公众的健康和营养,以及为促进对其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至关重要之领域的公共利益所必需的措施,只要该措施与本协议的规定一致。”如以上措词说明的,第8条第1款不构成对TRIPS协定下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例外条款,而是仅限于原则上的指导,并且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相关公共健康措施是保护公共健康所必需的;(2)这些措施必须符合TRIPS协议。应当说,TRIPS协议所规定的这一例外,比WTO其他协定中所规定的公共健康例外条款的适用条件更为严格。WTO其他协定中所规定的公共健康例外条款只包含了“必要性”标准,即应当是为保护人类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但没有包含“相符性”的要求,即不存在“与本协定的规定一致”的用语。虽然第8条不同于GATT第20条和GATS第14条,没有在TRIPS协定下对具体义务进行豁免,但可以为其他条款的解释确立指导性原则。

另外,也有学者主张《多哈健康宣言》也应被有所考虑。《多哈健康宣言》第4条规定“我们同意TRIPS协议不能够也不应该妨碍各成员采取措施以保护公共健康。因此,在重申对TRIPS协定承诺的同时,我们确认该协议能够也应该在解释和执行方面支持WTO成员保护公共健康的权利,特别是促进获得药品的权利。”此条款不是对TRIPS协议条款的修改,也没有改变TRIPS协议所确定的权利和义务。虽然从形式上来说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的法律约束力,但不可因此而否认其法律效力,因为它是由代表WTO各成员的部长们经过协商所达成的,反映的是全体WTO成员的共同意愿,实际上构成了“成员方关于条约解释或条约条款适用的系列协议”。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第3款a项,在涉及成员各方因为公共健康而对TRIPS协议相关条款的适用发生争端时,《多哈健康宣言》的内容应该被纳入考虑。由此,第TRIPS协议第8条以及《多哈健康宣言》第4条可以确认第20条是可以用于保护公共健康、对抗知识产权专有权利的弹性条款。

(二)平包措施与公共健康例外

鉴于TRIPS协议下公共健康弹性条款的权利范围并不明确,GATT第20条b款就具有指导意义。虽然在之后的案例中,关于援引例外条款并非都得到严格遵守,但他们仍然具有说服力并且为WTO成员创设了合法的例外。专家组也经常根据过往案例来解释WTO协议中相似的条款。GATT第20条中包含的“为保护人类生命或健康”以及其他WTO协议中的“为保护人类生命或健康”而采取贸易限制措施的例外性规定。从严格条文意义上讲,在这些规定中,没有出现“公共健康”或“公共健康例外条款”这样的措词。但是,由于“为保护人类生命或健康”条款就是为了公共健康的目的,在国外WTO法研究中已经约定俗成地把涉及“为保护人类生命或健康”称为“公共健康目标”或“公共健康政策”。公共健康例外条款服务于两种对立统一的目的:一方面,允许各成员为保护人民的生命或健康,可以暂时停止施行WTO义务;另一方面,确保援用善意行使其权利,并尊重其他成员在WTO下的权利。

根据以往争端解决机构案例,要成功援引公共健康例外条款,特别是要成功援用GATT第20条第2款“为保护人类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证明有关措施正当,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第一,措施的目的在于保护生命和健康;第二,该措施是为了实现该目标所必需的。GATT第20条b款规定当成员国施行某种措施是“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就可以免除遵守GATT协议下的义务。从措辞来看,“必需性”的审查标准高于TRIPS协议第20条的“合理性”。但在笔者看来,TRIPS协议第20条的合理性讨论已经在上文中进行,而此处对于“必需性”的讨论是对于该条款的救济。如果烟草平包措施是为了达到公共健康的目的必需施行的措施,那么其已被否定的“合理性”就能重新得到承认。否则其还是违背了第20条所规定的义务。因此,这种关于审查程度的比较于此处没有讨论的必要。

在实践中,公共健康例外条款的援用方应对有关的健康风险的存在提出初步证据,如果被援用方并未反驳这一初步证据,同时,有关科学专家的意见也确认该健康风险,那么争端解决机制一般都认定该措施是“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或健康”。在“泰国――香烟案”中,GATT已经对减少烟草消费是否是GATT协议第20条b款合法的公共健康目标进行论证。同时,专家组采信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吸烟构成公共健康的威胁”的结论,并进而肯定泰国的旨在减少烟草消费的措施是为了“保护人类生命或健康”,属于第20条b款的豁免范围。同理,本案中,出于保护人类生命或健康的目的而进行平包措施具有正当性。

“泰国――香烟案”专家组认为,有关进口限制,还有在下列情形下才被视为是第20条第2款下所“必需的”:即不存在可合理地期望援用方法采取的既能实现其健康政策目标,又与GATT基本义务相一致的替代措施,或不存在对GATT基本义务的违反程度更低的措施。在考虑这种替代措施时,需考虑执行的困难度和替代措施能达到争议措施所追求目标的程度。在1996年“汽油标准案”专家组认为,要审查的不是政策目标,而是为实现该第20条中列举的目标的措施的必要性。对被诉方美国而言,如果存在可合理获得的与GATT相一致的或更少不一致的措施,就不能满足“必要性”要求。

对于第20条第2款下的“所必需的”要求,在“欧共体石棉案”中,根据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裁定可以得知,在考察第20条第2款“所必需的”要求时,要考虑“与WTO一致或更少的不一致”标准,而这一标准又包含了三个要素:首先,有关替代措施与WTO规则相符或不一致程度更低;其次,是援用方“可合理获得的”;第三,能够实现援用方期望的公共健康保护水平。概括来说,“与WTO一致或更少的不一致”的要求是一项整体性的审查,而在具体案件中考察是否有更符合WTO相关规定,同时能达到所追求目标的替代措施存在,则要进行个案分析。通过不同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在“石棉案”中,上诉机构强调,需要考虑旨在保护的“公共健康目标”的重要性程度。公共健康目标越重要、越关键,争议措施越容易被认可为“所必需的”;同时,还要考察该措施有助于所追求的目标实现的程度。有助于实现的程度越高,越容易被接受为“所必需的”;最后,还要考察有关措施对国际贸易产生的限制作用,即该措施对进口产品产生的限制作用越低,越容易被接受为“所必需的”。

根据以上结论,考察烟草平包措施,WTO成员国根据第8条第1款援引公共健康措施必须证明该措施是保护公共健康所必需的。与GATT第20条类似,“必需性”有两层含义。第一,该措施与公共健康保护有因果联系,即该措施能实现所追求的公共健康保护的目标。鉴于没有研究表明平包措施将导致吸烟几率下降,对于澳大利亚来说这一点很难证明。专家组可以进行调查,根据专家意见或者先前的经验来查看,这样限制贸易的措施是否能够达到其所宣称的目的。在这一点上又要进一步考量其所追求的减少吸烟目标的重要程度。第二,保护公共健康的措施需要是对知识产权限制最小的。这些对知识产权限制较小或基本没有限制的措施都已经被相关成员国实施。因此,平包措施显然不是最小限制的保护措施。

第3篇:亚健康应对措施范文

(西安体育学院,西安 710068)

摘要: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态。由于社会和个人的因素,亚健康已影响到高校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形成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有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不成熟的思想观念、不科学的饮食、不良的起居生活习惯及缺乏体育锻炼。分析认为通过提高认识加强健康教育、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科学体育锻炼及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等途径来干预亚健康状态。

关键词: 大学生;亚健康;成因;干预措施

0引言

亚健康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它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机体无器质病变,但主观能感觉到身体和精神的不舒适,其主要表现有浑身乏力、睡眠质量差、免疫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情绪波动大、记忆力衰退等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研究表明,全世界约有60%的人不同程度的生活在亚健康状态之中,有着亚健康的症状的体验。可见亚健康状态已困扰着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为适应市场竞争及人才变化的需求,高校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情感冲突、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当这些压力不能很好缓解时,就会导致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如何预防和改善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加强他们的身心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一个艰巨的使命。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亚健康成因全面而系统的分析,科学地制定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的干预措施,为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改善和提高提供理论、实践依据。

1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分析

大学时期是高校大学生从青年到成年、从学校到社会、从幼稚到成熟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要长知识、长技能、长见识,要逐步学会在社会上独立生存、发展的本领,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像学习、就业、社交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复杂的、多方面的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造成高校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

1.1 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方面给人们带来极大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另一方面也促使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给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就业、交往、恋爱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高校大学生为适应这种高速发展的社会,迫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先进技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所以常常用心用脑过度,身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飞涨从负荷状态,使身心疲惫,精神压力增大。大学生由于生理、特别是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自制能力差,对出现的压力不能很好的缓解或消除。另外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缺乏正确的判断和分辨能力,产生价值观的歪曲和情感的缺失,于是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

1.2 思想意志观念不成熟与淡薄高校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不利于自己和社会发展的误区,他们的健康成长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健康素质引导,否则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而且还能关系到他们对社会的适应。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志观念存在较明显的亚健康问题,他们的思想观念背离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要求,背离了社会伦理道德,从而使其心理歪曲、行为失常,危害着别人和社会的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大学生以物质利益为标准处世,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大学生为钱财所动,为享受所迷惑,有时不惜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使大学生价值观念更趋于功利化。同时自我意识较浓厚,缺乏社会公益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舍义取利,缺乏宽厚仁爱、乐于奉献的道德品质,有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甚至损坏他人、集体、国家的利益。高校大学生在校园中缺乏对社会生活的历练,对抵御外界不良思想和行为能力不足,思想信念不坚定,易于导致精神萎靡不振,意志薄弱。

1.3 饮食不合理科学高校大学生自制自理能力差,饮食不规律、不科学,许多大学生睡的晚起的晚,不吃早餐或早餐时间不固定,三餐的荤素搭配不得当,更有甚者偏食或以嗜好饮食,长期的暴饮暴食和饥一顿饱一顿的习惯容易使机体摄入的营养不均衡,导致代谢功能紊乱,使大脑处于供血不正常的状态,进而影响到体内内分泌激素的正常的分泌。有些大学生为了身材美,通过节食来达到减肥的目的,结果摄入的营养不能满足正常生理的需求出现营养不良,搞垮了原先健康的身体。高校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发育的关键期,饮食时间、饮食结构的不科学、不规律是诱发亚健康状态的的因素之一。

1.4 起居生活习惯不良人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其内部有固定的生物钟在规律的运转。部分大学生生活没有规律,睡眠无规律睡眠时间不能得到保证或晚上熬夜开“夜车”,早上旷课睡懒觉,游戏玩的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午饭当早饭吃,晚饭当作午饭吃,作息制度混乱,人体的生物钟遭到破坏,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此外,吸烟、酗酒也是大学生难以摆脱的不良习惯。众所周知,吸烟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使血管出现动脉硬化,引发呼吸性疾病。酒精有麻醉神经的作用,可以直接损害神经细胞,使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直接影响学习成绩,长期饮酒还会增加肝脏负担甚至发生肝硬化。

1.5 体育锻炼缺乏和不科学高校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文化知识是学生的的本质,很多时候都以学业为重,无形中学习压力变大,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被忽视,长时间运动过少,体力和脑力不能行驶有效的更替互补,造成心肺功能减弱、神经失调,易出现疲劳、头晕脑胀、精神不振及神经衰弱症等。运动缺乏还有可能因营养过剩积累导致肥胖、体重超标、行动不便、身体机能水平下降、免疫力低下、骨质疏松等症状。另外,人体在生命运动中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生命在于运动但有时在于静养,部分大学生没有掌握体育运动的科学,结果运动锻炼没有对健康促进。因此练体无章、练体不当反而会损害人体的健康。

2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

许多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或多或少的产生各方面的压力,当这些压力对他们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造成影响使机体不适应时便出现亚健康状态。如果及时对亚健康状态加以干预治疗,机体不会受到危害而变得健康,否则,机体将发生病变导致真正意义上的非健康即疾病状态。因此高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对亚健康的大学生进行干预。

2.1 高校管理部门提高认识,加强对学生健康的教育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一方面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普及健康教育知识,设置健康咨询部门,使大学生对亚健康的形成及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有深入全面的认识。从而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全面管理,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另一面高校应努力改善校园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运动环境,创建师生、同学之间关系的良好氛围,开展积极有效的健康促进工作。

2.2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把知识学习与健康教育相结合高校的任务是培养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有专门知识技能的人才,因此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渗透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在提高他们人文素质的同时提高身心健康素质,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从而改变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综合素质。

2.3 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消除和预防亚健康的做好方法。体育锻炼能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能增强人的体质和自信心,能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品质,能协调人际关系和提高适用社会生活能力。通过体育活动人们可以从生理学的角度提高身体素质;可以在流行病的角度提高“宿主”质量;可以在生态学的角度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心理学的角度克服紧张、焦虑和不安;可以在社会学的角度建立新的社会关系。体育运动追求着身体以及精神的和社会文化的健康。体育运动可以导致人的身体强壮、健美、精神饱满、开朗大方。使人从外在形体和内在生命素质上,透射出对生活追求的勇气和智慧,同时体育运动为社会输送活力,以其不可替代的方式引导人们塑造自身,实质上也就是塑造生活。体育运动以对意志力和进取心的要求,激励并支持人们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去战胜类似的依赖、懒惰等人性的弱点,去沟通情感增加友谊,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运动健身是健康生活方式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体育锻炼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因此体育锻炼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也益于心理健康,对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体育锻炼还能提高运动系统的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呼吸与消化系统的功能、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2.4 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高校大学生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尽量保持每天对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的摄取,注意饮食结构中各种营养素的合理搭配。饮食要少盐、低糖、戒烟、不过量饮酒,按时按顿进餐,不暴饮暴食,大饥大饱。其次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培养健康的业余爱好,摒弃不良嗜好。适当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进餐、休息、娱乐时间,不熬夜、不过度疲劳,做到劳逸结合。要学会忙里偷闲,利用学习生活中的零碎时间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放松,要养成自己的业余爱好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摒除不良的、有害身心的嗜好。此外,有些大学生年轻气盛,进取心较强,敢于挑战人生,制定目标要切合实际,切不可超负荷的学习,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

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形成涉及多方面的因素,生物遗传的因素、社会环境影响的因素、学习生活习惯不良因素、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过大等因素,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都能使健康的大学生转变为亚健康。亚健康已成为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分析表明,加强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亚健康的危害,促使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减轻学习、交往中产生的精神压力;提高思想素质,以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面对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健康饮食、规律作息,提高情趣均是防止亚健康状态形成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张杏波.体育运动对亚健康群体干预的途径与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08).

[2]丁敏.高职院校学生亚健康成因与干预措施研究[J].内江科技,2011,(02).

[3]刘军,唐艳婕,肖柳.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与健康促进[J].四川体育科学,2010,(01).

第4篇:亚健康应对措施范文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康和生命质量(即生活质量)甚至比长寿更重要。但是,如果向您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是健康?恐怕答案就不同了。

有人说:没病,就是健康。当然,他们在这里指的病是躯体上的疾病,比如感冒、肺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等。仅仅无躯体上的疾病算不算健康?

可以反问一句作为回答:“精神病病人属于健康人吗?”即使患有忧郁症、恐惧症等疾病,也算不上健康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有的人终日惶惶无措,处理不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采取逃避现实或极端的方法,如自杀弃世,这样的人同样不能属于健康人。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世界卫生组织就对健康做出了全面、完整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可见,健康既包括了躯体完好、心理平衡,也包括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是圆满的健康。

亚健康,有没有找上你

长期以来,人们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只分为健康与疾病状态。亚健康的理论是前不久在国际精神病学术会议上提出的,并越来越引起重视。

什么是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由于生理/心理/社会及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因素,引起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它是一个既非健康又非疾病的状态,故有人将亚健康状态又称为“机体的第三状态”。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人群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者,约占人群总数的15%;已被确诊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人数占15%;其他70%左右的人群,则属于第三状态的亚健康人群。

如此庞大的亚健康人群队伍,为什么长期以来没有被人们注意并得到重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到生活、学习、工作及社会方面压力逐渐增大,由此在众多人群中产生了一系列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不良的感觉和表现,而这样的感觉和表现,在既往平常生活条件下没有或者不突出,从而引不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促成的。原先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纯生物因素造成的,一个人的健康状态,不患疾病就属健康,对心理、社会适应对机体的影响没有涉及。因此,有些人临床上出现一些不适,主诉很多,但反复检查又查不出什么病变,按照生物学模式查不出有问题的,就归结到健康人范畴。而这些所谓健康人,他们虽然有功能减退,生活质量也受影响,但一部分人因反复检查得不出结论,感到十分苦恼;而另一部分人则因没有查出有病,思想上、行动上放松了警惕,仍坚持原有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没有采取干预措施,任其发展而最终演变成疾病。

什么原因造成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有如下常见原因:

一是生理方面的因素。如长期高强度和无休止地工作,使机体各脏器处于长期超负荷状态;先天不足;更年期以及老年期出现的衰老、虚弱等。

二是心理、社会因素。机体长期处于高压力(含各种重大生活事件)。人的一生中各年龄段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由于压力的大小、性质不同,加之每个人对压力的耐受性不一样,所以久而久之,这些心理的压力就会对机体有关脏器产生不同影响。其中对神经、免疫、胃肠、心血管及内分泌等系统影响较大,因而亚健康表现出上述相应系统的症状也比较多见。

三是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造成的。多系吸烟、酗酒、频繁过度交际、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及长期生活无规律、大量饮用兴奋性饮料等原因引起。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

由于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每个人感受性不一样,因此,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

常见的表现:自感全身乏力,体力下降,精力不支,容易疲劳;头昏头痛、目眩、耳鸣、心烦意乱、胸闷气短,面红、怕冷、出虚汗、手足麻木、腰酸背痛、腹胀、食欲下降、小便频下、大便稀溏或便秘,月经不调、减退、情绪不稳、脾气急躁、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生活兴趣降低、社交能力降低。

为什么要提出并重视亚健康问题

首先,提出“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使健康的定义更科学、更完善。健康-亚健康-疾病是一个相互转化的动态过程。谈健康时,要想到是否存在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时,要尽力排除疾病的存在,并采取措施防止向疾病转化。

其次,由于亚健康状态表现五花八门,有些人的某些症状还很突出,此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将这类人的亚健康状态误认为疾病而治疗。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将已患病的人,当成亚健康状态而贻误治疗。

要重视亚健康的宣传教育,积极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尽量使亚健康状态的人不发展成为疾病;另外,通过宣传“亚健康状态”的知识,让群众了解造成亚健康的常见原因,从而减少或避免亚健康状态发生。

我国人群中有60%~70%处于亚健康状态,重视这一人群健康状态的研究,对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以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卫生费用都有重要意义。

祖国传统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和处理有着明显优势。《黄帝内经》在阐明“上工(即高明的医生)治未病”的理论时,形象地比喻见病才治病的医生为“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兵器),不亦晚乎”。当今,人们提出并重视亚健康的研究,将有力促进传统医药学、养生学、自我保健学的发展,对保健品的开发、利用也都有积极意义。

由于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主要为前述三大类,因而措施上也主要是从这些原因着手。

对于由于生理因素所致,应着重学会在工作、生活、学习上妥善安排,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对于因先天不足、更年期和老年期出现亚健康状态者,主要是保持积极的自我形象,积极参加全民健身运动,定期健康检查,处理好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保持家庭和睦,科学搭建膳食结构,重视合理营养,必要时有针对性地服用保健食品等。

对于主要由于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则着重善于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境,相信自己、善待自我、增强信心,适当增加社交活动,多与朋友谈心,积极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必要时向心理医师咨询。

最后就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造成的亚健康状态者,首要的办法就是要纠正和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戒烟、少酒,合理安排劳逸结合,遵守常人生活规律,适当减少社交活动,少吃刺激性食物等。

当然,在提出“亚健康”理论的同时,还必须表述一种观点:强壮≠健康。

第5篇:亚健康应对措施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在对澳大利亚医疗保障体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澳大利亚政府促进商业健康保险 发展 的三次政策调整做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全民医保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与发展思路。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实行社会福利制度最早、最好的国家之一,1910年开始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目前一个相当完善的社会福利 网络 已覆盖全国各地,社会福利种类多样而且齐全,公民从出生到死亡都可以享受名目繁多的福利津贴。在医疗福利方面,澳大利亚实行全民医疗保健制度,所有公民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并可免费在公立医疗机构获得基本医疗服务。这样高的医疗保障福利并没有阻碍澳大利亚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有44,9%的澳大利亚人购买了商业健康保险。当前我国正在建立覆盖全体公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即“全民医保”,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进行定位并促进其健康发展?澳大利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澳大利亚的医疗保障制度简介

澳大利亚的医疗系统是由联邦政府健康保险委员会、卫生和老龄部、州和地方政府医疗卫生部门,以及私立健康机构和私人医疗卫生从业者共同组成。

澳大利亚实行的是全民医疗保险制度.1973年颁布的《健康保险法》规定,每个公民都有享受同等机会的医疗保险.每个居民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所有居民均可免费在公立 医院 得到基本医疗服务。澳大利亚于1984年2月建立了全民健康保险制度(medicare),通过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和各州的医疗卫生计戈0,全体澳大利亚公民均可享受公立医院的免费医疗服务和全科医生服务。全民健康保险基金一部分来源于1,5%收入税,占20%,其余80%来源于.政府的拨款。目前个人收入税比例为:年收入在5万元澳币以内为1.5%;年收入在5万元澳币以上的为2.5%(不参加私立保险者);收入低于一定标准者免征健康保险收入税。基本的指导思想是“富者多出”和“尽力而为”。国家为病人支付的费用包括:在公立医院的看病费、手术费、住院(包括药品和饮食)费,不包括的费用有:牙科、理疗和按摩 治疗 、救护车服务等等。结账方式通常情况是,开业医生和医院与政府管理的全民保险基金统一结账。参加全民健康保险的公民可以获得一张保险证(medicarecard),病人只需刷卡而不需要付现金。根据澳大利亚有关 法律 规定.医院和诊所不能向病人卖药,因此,同时实行“药品补贴计划”(pbs),政府每年公布一次pbs的药品目录,凡退休者和领取社会救济者(包括子女)在购pbs范围内药品时,不管药品实际价格多少,每张处方付费2.6澳元.当年支出超过135.2澳元时,可领取一张免费卡,凭卡在当年免费购药。对其余人(包括不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每处方付费16澳元,不足16澳元按实际药价支付,当年药费支出超过312.3澳元时可申请优惠卡,当年购药时每处方只付2.6澳元。此外,全民健康保险还担负着在医院外进行治疗的大部分医疗费用,如看全科医生和专家门诊。全民健康保险负责负担这些费用的85%。

私人健康保险是全民健康保险的重要补充。虽然澳大利亚实行全民医疗保险,但由于《健康保险法》明文规定,在公立医院就诊时病人无权选择医生和病房,也不享受优先住院和治疗。因此,在澳大利亚,大约有44.9%的居民同时购买私人医疗保险。私人保险形式有两种:一是单人保险;一是家庭保险。私人医疗保险只提供医院服务,既可去私立医院看病,也可到公立医院以自费病人身份就医,但可选择医生和优先住院,政府负责支付75%的费用。其余由私人健康保险负责。澳大利亚私立医院的床位约占所有医院床位的四分之一。私立医院的开业医生为患者提供大多数无须住院的治疗,他们与领薪医生一道,为患者提供多种医疗服务。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的澳大利亚人除了可以报销投保人在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医疗费,还偿付投保人接受的一系列非医疗服务的费用,如进行理疗、看牙科以及购买眼镜的费用等全民健康保险不予报销的项目。如一年未使用私立健康保险基金者,还可获得奖励。联邦政府鼓励人们在使用医疗保健作为主要保障的同时也参加私人医疗保险,以更好地平衡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在整个卫生系统中的作用。

二、澳大利亚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与政策扶持

伴随着澳大利亚全民医疗保健政策的逐步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商业健康保险制度也正逐步得到发展。作为全民医疗保健政策的必要补充,其辅助作用也日益得到体现。澳大利亚的商业健康保险起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从1997年到2001年,澳大利亚商业健康保险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私人健康保险激励方案(theprivatehealthinsuranceincentivesscheme,以下简称phiis)、私人健康保险激励法案(theprivatehealthinsurancein,cen~vesact,以下简称phiia)和终生健康保险计划(lifetime]tealthcover,以下简称lthc)。改革之前,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的人1:3和比例都不是很高,在1997年只有占全部人口的29.7%参加商业健康保险。政策改革提高了商业保险的参保率,四年之后,也就是2001年,参保人数增加了400万,参保率达到了45%。在这三个改革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无疑是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主要原因。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激励措施与政策,并根据实施情况即时进行政策调整,促进了澳大利亚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

在第一个改革阶段,即1997年7月份到1999年1月份实施的私人健康保险激励方案(phiis),国家制定了三项具体的激励措施。该政策针对不同的收入群体分别采取不同的规定:人均年收入在3.5万澳元或者家庭年收入在7万澳元以下的个人,政府会每年给予25~125澳元不等的补贴,用以支付私人健康保险费用;人均年收入在3.5 5万澳元或者家庭年收入在7万澳元以上的个人,政府不再给予补贴;人均年收入在5万澳元以上或者家庭年收入在l0万澳元以上的个人,如果不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则对其征收1%的医疗附加税。

在第二个改革阶段,即1999年1月份到2000年7月份实施的私人健康保险激励法案(phiia),国家制定了两项具体的激励措施。不管收人为多少,政府每年给予30%的补贴来支付私人健康保险费用;对高收人群体,即人均年收入在5万澳元以上或者家庭年收入在10万澳元以上的个人,国家仍然收取1%的医疗附加税。

在第三个改革阶段,即2000年7月份开始实施的终生健康保险计划(lthc),用来提高私人健康保险的参保率。为了改善风险曲线,确保成员参保的连续性,国家制定了四项具体的激励措施。30岁之前或者在1999年7月到2000年7月期间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的个人,政府终生给予低额健康保险津贴;在2000年7月,年龄为30岁或者以上的个人国家每年补贴2%的保费,直到补贴至保费的70%这个最高值为止;个人一旦参加了终生健康保险计划(lthc),将有24个月的停交医疗附加税期,24个月之后该人之前交纳的医疗附加税将以每年2%的额度逐年累积到该人的家庭津贴里;1934年7月之前出生的人可以免除医疗附加税,政府还增加了对澳大利亚老年人的保费补贴:65岁以上的老人可获得35%补贴,70岁以上的为40%。之前参加私人健康保险激励法案(phiia)的人仍然按照原有规定实施。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改革措施与相关的政策扶持,澳大利亚的商业健康保险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参加私人健康保险的人数、比例的增加以及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的优化。

首先,参加私人健康保险的人数、比例有了明显增加。据澳大利亚私人健康保险管理委员会(phiac)和澳大利亚统计局(abs)的数据,在改革之前的1997年约有776万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约占总人口的29.7%,到2001年这一数字达到1176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约为45%,增长了15.3%。在政策实施的短短四年时间里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其次,参保者的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得到了优化。根据澳大利亚私人健康保险管理委员会(phiac)和澳大利亚统计局(abs)的不完全统计,55岁以下的参保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增长了16.6%;55—64岁男性女性均增长了14%;65—74岁男性增长了7%,女性增长了5%;75岁及以上男性增长了1.4%,女性增长了2.2%。

澳大利亚居民愿意参加私人健康保险的原因:一是政府给补贴,提高了个人缴费的使用效率,激励个人缴费;二是认为参加了健康保险更有安全感,可以解除很多后顾之忧。特别是老年人,其身体状况决定了承担医疗费用的应急成本会很高;三是认为参加了健康保险可以自由选择医生、避免等候期、服务质量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居民至今还没参加,他们不参加的原因:一是认为参加健康保险的费用高;二是认为制度没有统一,改革频繁,没有信誉保证;三是认为已经有公共医疗保障,没必要参加私人健康保险;四是有很少一部分人认为身体很好.没必要参加。

三、“全民医保”背景下的商业健康保险定位

澳大利亚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将所有人纳入一个体系中,在这个体系内没有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之分,没有公务人员与非公务人员之分,更没有公务人员之间的等级之分。在这个体系外,也没有一个由国家公共医疗资源建立的,为特殊群体服务的医疗保障体系。全体人民都在同一个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内,享受统一标准的医疗服务及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在经历两年多的反复研讨和论证后,我国的新医改方案即将浮出水面。尽管医改方案的设计达十个版本之多,但在医疗保障制度构建上有一项基本原则是达成共识的,即政府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努力打造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在此指导思想下,截至2007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7亿人,7.3亿多农民参加了新型 农村 合作医疗,针对城镇非从业人员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也从今年开始在317个城市全面铺开。澳大利亚与我国国情及 经济 基础不一样,因此所实施的医保模式也不完全一样。澳大利亚人口少,经济基础好,实行的是全民统一的健康保险,而我国人口众多,经济还不富裕,实行的是针对不同群体分别设计的医疗保险,但是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所以全民医保是我们改革的价值取向。在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和澳大利亚有相似之处。因此,澳大利亚在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下的商业健康保险定位和政策对我们全民医保模式下的商业健康保险政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在一个成熟的保险市场,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占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比例一般为30%左右。2006年我国的这一占比为8.81%;2005年我国医疗费用支出7400多亿元,同年商业保险支出仅18多亿元,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约5800亿元,医疗费用缺口为78.37%;同年商业健康保险提供的医疗费用支出仅占全国医疗费用支出的3%,个人自付部分的6%。现实表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 发展 严重滞后于 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全面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制度创新是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必由之路。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的障碍。首先,在整个医疗保障体中,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长期以来处于辅助、附属的地位,从制度层面来看,商业健康保险只是作为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没有成为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推行全民医保之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是作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补充来设计的,但是新型 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建立,使得商业健康保险的空间逐步缩小。其次,政府未能统筹考虑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协调发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社会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不清,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商业健康保险可操作的市场空间小,难以充分满足保险经营大数法则的要求,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对象看,它基本囊括了城市居民中最优质的投保人资源,他们有相当的固定收入,年龄结构也比较理想,而商业保险公司只能做一些补充险或是面向没有固定工作的人群,风险明显偏高。第三,社保机构强制推出 企业 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失去了在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本应由商业健康保险来经营的补充医疗保险。

因此,需要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进行重新定位。国务院《关于促进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对商业健康保险定位的基础。作为医疗保障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健康保险应当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我们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基本定位。为此,.整合管理医疗保障制度,最大化发挥医疗保障制度的积极保护作用,最大化改善全体国民身心健康状况,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在这样一个分析框架下来寻求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政策思路。

四、促进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政策措施

澳大利亚在社会医疗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商业健康保险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合理定位和政策扶持。政府在建立全民健康保险的同时,为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同时,及时进行改革和政策调整,通过政策激励,使商业健康保险得到了快速发展,参保率不断上高。政府鼓励人们在使用社会医疗保险作为主要保障的同时也参加商业健康保险,以更好地平衡公立 医院 和私立医院在整个卫生系统中的作用。我国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采取以下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政策措施:

1.在现有医院体系框架内建立差异化的医疗服务层级。需求方面差异化的医疗保险和保障体系必须同时反映在供给方。政府可以考虑加大初级医疗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重新分配目前医院财政补贴的流向。商业健康保险覆盖的中高收入人群的医疗需求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由市场力量解决,政府应该调整干预方向,保证现有的医院能够为受保障人群提供充足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发展高水平的私立医院。公立医院主要负责基本医疗,费用由社会医疗保险资金支付。私立医院的费用由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2.促进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协调发展,有效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国家提供的社会医疗保险要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负担能力相适应,主要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需求,重点体现社会公平,努力使各类人群享受相同程度的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以外的需求,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灵活多样的商业健康保险予以解决,充分体现不同经济收入水平参保者的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效率问题。政府可以将大额医疗保险强制从社保机构剥离,交给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来经营,同时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对基本医疗保险拾遗补缺的作用,理论上讲,可以用商业健康保险报销基本医疗保险起付线以下、封顶线以上和介于两者之间需要参保人个人负担的比例。但是为了避免基本医疗保险的共付机制遭到破坏,对于基本医疗保险中需要个人负担的部分,商业健康保险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提供额外保障。

第6篇:亚健康应对措施范文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405-02

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是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体质健壮。”根据这一定义,经过严格的调查统计后普遍认为,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仅占少数,有半数以上的人群处于健康与疾病的过渡状态,WHO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称之为“亚健康”状态。所以,对亚健康的概念是:亚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表现出不适应,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

亚健康不是疾病,只是不表现出疾病的临床症状,但它可发展成为疾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WHO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全世界亚健康人口总的比例已占到了75%,真正健康的人只有5%,亚健康的危害性已被医学界认为是与艾滋病并列的21世纪人类健康大敌。75%之多这样如此庞大人群的保健和医疗,已使我们无法不去正视它,再不加紧研究,我们的医学界就大大落后于公众的需求。许多专家指出,现在如果仍然不重视健康教育,再不有效遏制亚健康,将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加强对亚健康的概念、成因、检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是医学界一项十分紧迫的新课题。

亚健康的成因是多方面而复杂的。例如:长期快节奏的工作、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精力体力透支、心脑血管及其他慢性病前期、人体自然衰老等等。归纳起来可以认为是由于机体受到环境、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刺激后,机体发生的相应代偿性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经常或持续存在的应激反应,可导致机体正常生物代谢紊乱和生物大分子损伤,称为应激损伤。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应激反应和应激损伤可导致机体数以千计的生理、生化、内分泌、免疫等检测指标的变化[1],引起组织或器官功能紊乱,产生一系列亚健康状态的种种表现,如: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头脑不清、思想涣散、坐立不安、心烦意乱、头痛耳鸣、眼睛疲劳、视力下降、手足发痒、手足麻木、颈肩僵硬、胃闷不适、睡眠不良、心悸气短、便秘,起床时眼前发黑等等,到医院检查又往往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但若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逆转此过程,最终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亚健康的人群必须要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了解自身的健康状态,以达到早期调整、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之目的。但到医院检查的结果往往是在正常范围之内,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我国医院检验科所提供的检测项目乃至参考值范围多是针对疾病诊断而设计的,缺乏亚健康时的参考值范围。所以,目前还难以用亚健康的程度进行评估。亚健康人群的检测需求对检验医学提出了挑战,但同时又为检验医学拓展服务范围,促进学科发展提供了机遇。检验医学如何将更多的检验项目应用到亚健康医学领域,这是一项很大的课题,近几十年来的医学实践证明,血液流变学检测在亚健康医学领域和临床医学中均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

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往往发生在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的早期,是导致亚健康或疾病的重要因素。血液流变学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是研究人体循环血液及其组分流动与变形规律的科学。人体的一切正常生理活动必须依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保证供给人体组织和器官以充足的血液或血流量,而每个组织和器官的血流量,在血压、血管内经和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则主要受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当血液粘度增高时,会引起机体血液循环障碍,循环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导致组织或器官尤其是微循环灌注量减少,造成组织或器官的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这一系列异常的变化,是造成变性、水肿、炎症、坏死、硬化、或血栓形成等病理变化的基础,它发生在临床出现症状或体征之前,发生在健康与疾病的过渡阶段即亚健康状态。许多研究表明[2],有很多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性疾病),在出现临床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数种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疾病病程已经开始,已由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及早的采取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措施,可以逆转此过程,防止向疾病转化,使亚健康转化为健康。

造成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和引起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原因有许多惊人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如前所述,应激反应、应激损伤可以导致亚健康状态进而转化为疾病,同样,应激反应、应激损伤也是导致血液粘度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持续应激反应,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刺激儿茶酚胺增多,脾脏内a-受体激动导致红细胞排出增多[3],红细胞压积升高,血液粘度也伴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升高而升高[3],进而可出现一系列亚健康的表现。强烈的应激反应,比如过度的紧张、兴奋、抑郁、忧虑、愤怒等等,均可使儿茶酚胺产生过多,诱发血小板发生聚集,血液粘度剧烈升高,促进血栓形成或导致心肌小血管血流一过性停止,心肌缺血,甚至发生猝死,自古至今,这样的事例不计其数。综上所述,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有可能是应激损伤到达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将血液流变学用于亚健康或疾病检测最典型的例子是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预测、预防中的应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时,血流变学指标异常为常见变化之一,主要表现为:Hct升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RCD减低,ηb、ηp增高,Fibg增加,体外血栓增长增重,血小板粘附、聚集性增高,微循环异常等一种或多种血流变指标异常,通称为高血粘综合症。高血粘的程度,不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程有关,还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且可以反映预后。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研究证明,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多种血流变指标的异常,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程已经开始,已由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这时候作血流变检测,及时采取改善血液流变特性的措施,可以逆转此进程,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在这个意义讲,尤其对中老年人尤其必要。血流变检测在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田亚平,亚健康是一个值得检验医学关注的新领域,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4,27(12):817~819

[2] 王静,陈耀平,高中芳等。247例亚健康状态干部血液流变学及相关指标的检查结果。宁夏医学杂志,2003.25(12):751~753

第7篇:亚健康应对措施范文

【摘 要】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亚健康调查表,对保健人群786 人进行亚健康调查,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亚健康发生率为59.7%,亚健康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心理因素,工作压力,生活不满意,工作环境差,睡眠质量差,人际关系不融洽等。结论 保健人群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单位、家庭以及全社会应针对亚健康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干预措施,建立亚健康预警机制提高健康水平。

【关键词】 亚健康;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 年5 月至2010 年12 月对在我院保健体检中心体检786 人,其中男性426 例,女性360 例,年龄35~70 岁,进行亚健康状态的临床流行病学调研。

1.2 调查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整群抽样及现场调查的方式,对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保健人群进行现场发放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表在调查员的指导和监督下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并当场收回。

1.3 调查内容

自行设计了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共分3 部分:①一般状况及健康认知;②亚健康症状(23 条);③亚健康影响因素(27 条)。每个条目下都设有“完全没有”、“很少有”、“有”、“多数有”和“总是有”五个等级的选项,得分0、1、2、3、4、5,分值越高亚健康状态越明显。

1.4 亚健康状态的判断标准

一到三个月之内反复出现下列16 项症状之一诊断为亚健康。

1.4.1 生理因素

①持续的疲乏感;②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③头痛、头昏;④耳鸣;⑤肌肉酸痛;⑥容易感冒;

⑦性能力下降。

1.4.2 心理方面

①烦躁不安;②孤独感;③注意力不集中;④失眠或多梦;⑤记忆力减退。

1.4.3 社会方面

①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②工作效率低;③人际关系紧张;④ 对生活失去信心,闷闷不乐。

1.5 体检内容

包括一般情况(血压、身高、体重)、血尿常规、生化、胸部x 线检查,心电图,腹部b 超等。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 软件处理数据,采用频数统计,卡方检验及longistic 回归分析,显著性水平为=0.05

2 结果

2.1 亚健康状态发生率

本次调查问卷收回786 份,合格752 份,有效回收率为95.6%,年龄35~70 岁,469 例出现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发生率为59.7%,其中女性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而不同职业学历亚健康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亚健康知识知晓率见表1。

2.2 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症状频数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该保健人群亚健康状态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涉及躯体及心理等多种症状。其中出现频率为10%以上的症状有:疲惫乏力,失眠,腰肌酸软,脱发,情绪低落,出现10%以下的有:头晕脑胀,眼花干涩,胸闷气短,焦虑及注意力不集中。亚健康人群的体征表现:“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高、高体重、负荷高,“一低”免疫功能偏低。“一多”疲劳的感觉多。

2.3 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

2.3.1 单因素longistie 回归分析

以10 项相关因素为自变量,并按专业知识根据其是否可能对亚健康产生影响进行赋值,单因素lon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亚健康相关因素有:居住条件,周围环境,人际关系,体育锻炼,加班,工作紧张,作息无规律,熬夜及饮食(p<0.05);而出现挫折或事故,吸烟饮酒因素与亚健康无明显相关。(p<0.05)

2.3.2 多因素longistic 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结果得出的9 项相关因素(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因素也与亚健康有关故纳入多因素分析),再次进行多因素lon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4 项进入回归模型,表明女性,人际关系,工作压力,及饮食搭配不合理为亚健康发生最危险因素(p<0.05)

3 亚健康干预措施

3.1 提高对亚健康的认识,调适心理,自我保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培养乐观向上,豁达平和的人生态度。

3.2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健康四大基石,少熬夜,保充足的睡眠。控制总热量,减少动物脂肪和甜食的摄入,增加豆制品,多进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减少钠的摄影入量。

3.3 体育锻炼:贵在坚持,重在适度。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通过锻炼来转移心理疲劳,中老年人的运动还应遵循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动静结合、安全监护等。

3.4 健康管理,建立预警系统:收集保健对象的个人健康档案,进行健康评价,亚健康评估,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通过健康体检中心这个平台,利用综合手段,如健康教育宣传、电话咨询、心理疏导、运动指导、中医调理、互联网、健康管理门诊治疗、建立亚健康监测预警机制,对亚健康人群进行跟踪随访,定期查体,给予生活方式指导等,对保健亚健康人群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从而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方面发展,避免慢性病的发生。对个人、群体、社会均有经济效益,获益最大的是获得了健康的保健人群。

参考文献

[l] 于智敏.走出亚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0-23.

[2] 林顺治.国民亚健康状况之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3:109-111.

[3] 汪晔君.浅析高等学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6(2):206-207.

第8篇:亚健康应对措施范文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目前约70%的人不同程度地生活在亚健康状态中,或有着亚健康的体验;在我国,亚健康状态人群比例也在不断增大。这与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的大环境有关,人们在家庭、事业方面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负担较重,耗气伤神,精气神一旦失衡,就会出现亚健康的种种表现,如疲劳、精力不足、面色无华、目光暗淡、行动不敏捷、失眠、记忆力减退、精神抑郁等,有些还会出现腰痛、背痛、口干、胸闷等躯体症状。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表现为生理功能低下的一种状态,也就是西医所谓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在理化检查中,亚健康状态的人往往无阳性指标,或在生化检查中有轻微反应,但尚未达到病态。这种状态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日久必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对于亚健康状态,中医自古就有着深刻的认识。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黄帝内经》有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看出对于疾病“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重要性。

亚健康,用中医理论来解释,是阴阳失衡的表现,只是失衡的程度尚未达到疾病状态。阳气不舒,则背部不适、背痛;阴液不足,则口干;神不守舍,则失眠、睡眠障碍;耗气伤神,气血不足,则见疲劳、面色无华、精力不足等。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中医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调理阴阳、舒肝解郁、宁心安神的方法。因为亚健康毕竟不是病态,因此调理要采用综合的手段,以心理调节、运动调节、饮食调节为主。合理的营养摄入、健全的脾胃功能、清洁空气的吸入可以调精,心态调节、心理调整可以调神,适当运动可以调气,通过精气神的调理,可以达到治理亚健康的目的。

亚健康状态是人体经络不通、气血不足、运行不畅的表现。主要原因是人们忽视养生,生活习惯违背自然规律,体表及脏腑气血濡养不利,从而出现一系列精神萎靡、身体疲劳的状态。生理上多查不出问题,但反应在体表肌肉骨骼上,则会产生酸痛劳乏等感觉。邓院长说,骨骼是经络和神经中枢传递的载体和屏障,当身体出现疾病时,骨骼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此时若能寻找到身体骨骼穴位上的病点,运用五行生克的原理,打通经络,使气血通畅归源,让人体的躯干骨骼和五脏六腑系统互相联络,让各组织器官进行有效的养料和气体的交换,就能排除人体内的毒素,提高自身免疫力,达到身体平衡健康的状态。这在祖国传统医学上称之为“循经摸骨”。许多人之所以得病,就是因为在亚健康状态时未加重视,进而发展到疾病状态的,所以大家要“未病先防”,多掌握一些有利于健骨行气活血的养生术,如按摩、气功、瑜伽、食养等,必要时也可以找专业医师加以调理。

第9篇:亚健康应对措施范文

【关键词】 交通警察; 亚健康; 影响因素

亚健康(sub-health)是指机体没有明确的疾病,但精神活力及适应能力呈下降趋势,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又称为“次健康”、“第三状态”、“灰色状态”,如未及时纠正,极易引发疾病[1]。导致亚健康的因素较为复杂,目前普遍认为是由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研究表明,约有60%~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2]。交通警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常年露天工作,且长期、直接地暴露于交通废气中,目前尚未见此类人群的亚健康状况报道。本研究以广州市交通警察为对象,于2011年1月-4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统计并分析交通警察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改善交通警察健康状况,为提高其工作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应用流行病学非概率抽样方法,选择广州市580名在岗交通警察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参考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交通警察工作、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统计,根据专家意见形成广州市交通警察亚健康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亚健康的自我诊断,亚健康的社会、心理、生理影响因素,及对亚健康的认知等共85项。

1.3 亚健康诊断标准 参考美国CDC亚健康诊断标准[3],对调查问卷中亚健康自我诊断部分共20项内容进行评分,2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字2检验、趋势 字2检验和影响因素的危险性分析OR值的计算。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580份问卷,回收问卷568份,其中合格问卷530份,有效回收率为91.4%,见表1。

2.2 健康状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广州交通警察的健康人数占27.4%,亚健康人数占55.5%,疾病人数占17.2%;女通警察的亚健康比例为59.5%,男通警察为40.5%,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62,P

2.3 不同年龄交警亚健康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

2.4 不同学历的交警亚健康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专以下学历的交警亚健康比例最低,为18.45%,不同学历组的亚健康状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13.71,P

2.5 不同工种的交警亚健康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固定警的亚健康比例最高(47.3%),其次为流动警(29.6%),内勤警亚健康比例最低(23.1%)。不同工种的亚健康状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16.93,P

2.6 交警亚健康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影响交通警察亚健康的因素可归纳为心理因素、工作压力、个体行为等三方面。其中心理方面因素是以能对交通警察心理造成影响为入选标准,是交通警察的个人主观感觉;工作压力方面因素包括所有与工作有关的客观指标和主观感觉;个体行为方面因素是以个人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等客观指标为入选标准。结果显示,广州市交通警察的亚健康以心理因素和工作压力的相对危险性较高。如工作不愉快、感觉生活没意思、工作进展不顺利、工作能力不被认可、对生活现状不满意等,见表6。

3 讨论

据统计,我国人口中有7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其总人数超过9亿,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亚健康的主体人群正呈低龄化发展趋势[4-5]。交通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具有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恶劣、工作负荷大等职业特点,交通废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会强烈刺激呼吸道和眼部黏膜,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加之高强度、超负荷的紧张精神状态及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交通警察亚健康的几率[6]。

3.1 亚健康现状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交通警察亚健康发生率为55.5%,高于广州其他职业人群(44.7%)[1]。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亚健康人群中,有约1/5处于重度亚健康状态,即处于疾病的边缘,是今后干预和追踪的重点人群。以往的理论和调查多数认为,40岁以后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7-8]。此次调查显示,30~40岁是亚健康的高发年龄段,因而可以认为,交通警察亚健康年龄前移。

3.2 不同群体亚健康 交通警察女性的亚健康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站在第一线的女交通警察要获得同男性相同的成绩则需要付出更多。因为她们面临更多的压力,特别是40岁以前,女通警察除了要承担繁重的任务以外,在培育儿女、奉养老人、管理家庭、承担家务劳动等方面一般来说付出比男性多,在此年龄阶段的女交通警察多数整天忙忙碌碌,很少有闲暇时间调整自己疲惫的身心状态。因此年轻交通警察,特别是年轻女交通警察更应该成为亚健康预防的重点人群。

3.3 不同工种亚健康 内勤警亚健康比例比固定警和流动警更低,外勤交通警察的工作环境不同于一般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等原因导致了他们长时间处于粉尘、噪声、CO等的恶劣环境中[9],给健康带来一定的损害,因此可通过采取轮换上岗等措施科学合理的安排执勤岗位,可缓解和减轻交通警察的劳动强度。

3.4 亚健康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心理因素和工作压力,如工作不愉快、感觉生活没意思、工作进展不顺利、工作能力不被认可、对生活现状不满意等。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因素和工作压力等方面问题对交通警察亚健康的影响更为明显。交通警察工作有高负荷、高压力特点,长期超负荷工作势必引起身心疲惫的亚健康状态,如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加以调整和采取有效的保健措施,则会发展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或者发展成为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各种慢性疾病。

目前研究认为,正常偏高血压者的心脑血管病危险性比具有理想血压者显著高[10]。而正常偏高血压者正是亚健康状态的表现之一,高血压属于教师的常见病,因此,教师更应注意经常检测自己的血压,及时调整自己的亚健康状态,以保持理想的血压,提高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袁向东,张熙,鲁婧婧,等.广州市部分职业人群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10):1548-1550.

[2]郭美香.某省级机关国家公务员亚健康状态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715-1716.

[3] Jason L A,Torres-Harding S R,Taylor R R,et al.A comparison of the 1988 and 1994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J].J Clin Psychol Med Settings,2001,8(4):337-343.

[4]魏风江,高伟,刘俊,等.天津市公务员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5):589-591.

[5]常辉.列车乘务员亚健康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9):20-22.

[6]王雪梅,王萍,徐莉.交警MDI亚健康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06,16(2):97-98.

[7]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1):10-13.

[8]陈国元,刘卫东,杨磊.教师“亚健康”现状及预防对策研究[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15(2):101-103.

[9]李富冉,郭晓云,张志东.某市外勤警健康状况调查[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9(3):506-50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