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传播途径范文

网络传播途径精选(九篇)

网络传播途径

第1篇:网络传播途径范文

1.网络政治传播的定义

要了解网络政治传播必须先了解什么是网络传播、什么是政治传播。所谓政治传播,是政治和传播二者中的交叉产物。自从政治产生之初就有了政治传播,它是对有关政治的具有目的性的传播,例如在媒介中出现的涉及到政治活动者的报道和相关评论等。它是政治过程的相关信息和情报的流动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仅局限于精英对民众发送政治信息,还包括社会范围内的各种影响政治的过程,例如舆论对政治的影响、民众对政治的监督等。政治传播是通过各种媒介在主体及客体之间进行的为了影响政治客体的各种政治认知、态度和行为,从而进一步影响整个政治过程的政治信息交流和沟通的活动。而网络传播则是近年来新出现的新名词,网络传播具有全球性、交互性以及超文本链接这三种特征,以全球的大量的信息作为背景,将大量的参与者作为对象,通过超链接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所以,了解了这两个基本概念,就可以更好地了解网络政治传播。所谓网络政治传播就是在网络时代的政治传播,由于网络的技术特性,网络时代的政治传播与传统媒介进行的政治传播有很大不同,网络交流的平台使政治传播多元化,形成了庞大的网络政治信息传播系统。

2.网络时代政治传播的特征

第一,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分众传播。

分众传播是指由不同的主体对不同对象用不同的方法传递不一样的信息,而接受者则各取所需。不同的媒体、内容以及不同的受众、环境等,决定了这种传播具有最佳的传播效果。网络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网络上会有专业的网站将信息汇总分类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并开设一些讨论区方便网民交流意见。

第二,方式隐蔽,规模较大。

由于网络具有匿名和开放这两大特点,匿名性使得大量不具有客观性的政治信息在网络中畅通无阻,开放性使得网民的发言权得到保证,网民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和看法,而无需通过其他间接的途径。政治信息一旦发表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大量传播,因此规模较大。

第三,多样综合的信息。

网络政治传播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首先是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各种政治新闻、网络评论以及电子邮件、论坛、博客、微博等多样的传播方式,为人们之间的政治信息传递提供了方便。其次是综合性,体现在网络政治传播将图像、声音及文字集于一身,丰富了传播的内容,同时网络政治传播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集于一身,使得人们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信息交流。

第四,互动性。

在网络政治传播的过程中逐渐由以政府为中心转变为政府、媒介和个人的互动过程。互联网作为传播政治信息的平台,不仅政府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信息,民众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同时媒介组织本身也可以发表评论性信息,使得政府与民众之间加强了互动交流。第五,政治传播国际化。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延伸扩展使得传统意义上政治信息由政府专控的局面得到变化,政治信息的公开化使得民主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但这种国际化的特点也容易使国家的政府形象以及政治局势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

二、网络时代政治传播途径对当代政治发展的影响

1.增加了双向互动,改变了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单向传播方式,网络政治的传播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是一个双向的传播过程,政府可以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民意,民众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给政府的工作提出意见,从而维护自己的利益,对政府的行为和工作进行监督,政府的回应力也得到提高。政治民主化是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网络政治传播增强了民众的知情权,网上大量的政治信息满足了民众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政治信息需要,同时保证了政府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这种网络时代的政治传播还改变了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促进了民众的表达权的实现。

2.为政治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播媒介

传统的政治传播媒介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互联网这种新型的传播媒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网络逐渐成为公众进行舆论表达的渠道,这些新的变化是政府逐渐意识到网络作为政治传播途径的重要性,如何利用网络传递政治信息,展开政治传播成为政府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我国政府开始利用网络进行政治传播,收集民意,促进民众的参与。例如国家领导人与网民的见面会,听取民众的意见和诉求,根据民众的意见和需要开展政府工作,在不断吸取民众意见的基础之上完善政府工作,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目标,让人民满意,从而支持政府的工作,互相配合,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中国政治发展。

3.使更多的民众获得话语权

一直以来,精英们控制着权威信息的,使得政治传播主体不平等,而且城市的政治传播者数量明显高于农村政治传播者,网络政治传播的发展使得受过高水平教育的民众和受低水平教育的民众可以有同样的话语权,民众可以从网络获取政治资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表意见和观点,同等的享有话语权。

4.便于民众监督政府,促进民主发展

网络政治传播的出现促进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政治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民众监督政府工作,民众对权力运行的过程进行监督,既是民众一项重要的权利,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的客观要求,在这种情况之下,民主监督权的实现就变得容易得多了。近年来网络监督已经成为我国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2005年就在网络上曝光了一起“杀妻”冤案,2007年揭露了山西黑煤窑的事件,还有近期网络上热议的“城管事件”等等。这一系列的事件表明网络监督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民众对相关问题进行网络曝光、揭露和评论,对于促进政府权力合理运行,打击腐败和现象,不断改进政府工作以及推动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5.网络政治传播促进政府效能的提高

政府效能是指对政府组织所完成政府职能所规定的的目标和任务的评价体系。提高政府的效能是政治发展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政府效能是政府的执行力的内在要求,这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更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而网络政治传播对于政府效能的提高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政府和民众双方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不顺畅,就必然会影响到政府效能的提高,因为政府的决策是建立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之上的,而且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都需要大量信息的掌握。因此,政府和民众之间信息的顺畅传递,是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重要的保证。为了保证政府效能的提高,我国政府也做出了努力,例如我国的制度和听证制度等。但是这些制度仍旧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而网络政治传播在我国的兴起,对这些制度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克服了以往沟通形式下的信息变形、被拦截等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6.网络政治的传播降低了政府的运行成本

以往政府了解民意的方法就是扩张机构和行政层次,这样的方法虽然让民众有表达自己意见的地方,但与此同时也加大了政府的成本,例如从中央到地方各地的部门,会聘用更多的公务人员,同时建设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相比之下,通过互联网展开电子政务和开通政府网站,就可以减少政府的运行成本,“两会”期间网民就可以在网络上收看召开实况,同时还设有专门的两会代表在线与网民进行交流,问民意,集民智,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这相对于传统的方式来说,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对于改善政府工作,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7.网络政治传播推动政治改革

政治就是一个对社会关系进行变革及完善的过程,是使政治制度更加合理的过程。网络政治传播的出现,推动了我国政治改革的步伐,改变了我国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推动了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完善和变革。一方面,网络政治传播促进了我国政府的治理模式的转变和管理的创新。电子政府的建设以及政府网站的开通、回复网民制度化,都是我国政府适应网络时代做出的调整,政府以实际行动表明了改革的决心。另一方面,促进了相关政治制度、体制的变革。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不断提高,民众越来越多地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促使政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推动政治的发展。

8.网络政治传播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使得流言泛滥,一些政治集团或者具有消极情绪的个人,都可能会散播一些不利于政府和党的政治流言,甚至恶意中伤、诋毁。其次,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政治传播者的绝对权威,互联网上的大量信息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扩散,使得国家作为政治信息传播者的权威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最后,使监管难度加大,网络传递信息的速度快、方式繁杂,使得监管难度加大。

三、结语

第2篇:网络传播途径范文

【关键词】网络时代;政治传播;政治发展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网络时代中主导政治信息传播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具有职业性质的特征,对于优化信息的处理、先后顺序以及所表示的目的修饰的重视程度加深,另外在可控能力和信息渗透中,政治传播也更具技术性。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充分有效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传播途径的有效发展及完善,能在如今的政治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民利因为网络政治传播得到保障

网络时代的到来让民众对政治有了知情权,实现了知情公民这一突破。在民利中,获得知情权是民众参与到政治中的一个重要前提。在网络中,海量的信息可以让民众从多方面多层次的去了解完善政治信息。在信息时代飞速前进的过程中,民众不需要出门就能全面的了解到社会中发生的许多事情,并且及时全面的掌握政府动态。政府如实的信息公开是网络政治传播发展的重要一环,不论好坏,均不能欺骗民众,使民众的知情权得到保障。我国政府网站的开通、电子政府的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等,让我国的互联网络发展到更高的平台,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上升到了新的阶段,让民众的知情权有了更大的保障。同时,互联网中各大新闻网站、论坛(BBS)、社区、博客及现在最流行的微博等都成了民众知晓政治信息的途径。网络的发展使传统政治传播的垄断性信息传播打破,传统的政府信息传播是完全垄断性的,网络政治传播的崛起打破了这一传统局面。网络促使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更加和谐,政府给了民众更大的信息了解空间,极大程度的宣扬和保障了民众的知情权。

二、网络成为政治传播的新的传播媒介

在传统的信息传播中,报刊、电视、电台等在传播上都具有一定地方局限性,而互联网的运用打破以上传播媒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网络的快捷,高传播度成了公众表述言论的新宠,网络政治传播的重要性逐步的体现出来,有效的利用网络的特性传递政治消息,建立政治传播渠道成为政府关注问题。我国政府已经开始将网络利用起来,有效的开展政治传播工作,采集民众的声音,调动民众对政治的参与性。在国家政府网上,开设民众关心的话题讨论,听取民众的意见,将民众的意见和政府需要开展的工作结合起来,不断的完善,达到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目标,让民众支持配合政府的工作,有效的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网络政治传播促进政府效能的提高

当政府部门有效的完成当月或当季度的目标和任务时的评价体系叫做政府效能。如何提高政府效能是现在政治发展中重要的任务,在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中,政府效能作为政府执行力和新时代建设的体现,更具内在要求。网络政治传播的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在出现双方信息无法顺利传达的时候,不利于政府效能的提高,好的决策是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中产生的,只有掌握大量的信息才能制定合适的政策和良好的执行力。所以,拥有通畅的传递关系才能产生优质的保障。为了提高政府效能,政府做出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像我国的制度和听证制定的实施就是很好的列子。但是这些制度的实施仍然无法弥补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点,网络时代的崛起弥补了制度中的不足之处,让政治信息无法被人为的串改和拦截等,让政府的办事效率有效提高。

四、网络政治传播帮助塑造现代政治文化

互联网虽然是虚拟的平台,但是它的崛起让民众实质的拥有了知情权和表达权,作为政府与民众间重要的交流平台,它的产生促进了政治文化的塑造。所谓政治文化,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政治生活状态、生活的方式和价值观念,而如今的互联网有着特殊的魔力,它在无形中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观。相较于从不上互联网,仅靠传统的电书报来了解国家动态的民众来说,他们所形成的是相对消极的文化倾向,因为他们只能看不能说,而通过上互联网了解国家时态的民众,具备阐述自我观念,共同探讨的性能,传递出积极参与的政治文化正能量。西方学者在研究网络政治时发现参与网络讨论的民众比一般公民更有民主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组成现代政治文化的重要部分。

我们身处的政治文化中重要的特征是:服从政府安排、被动接受、崇尚权威、对于自身应有的权利意识模糊等。所谓的民主参与、自由言论、平等公正、依法治理的精神在这样的政治文化下是不复存在的,中国的政治文化是需要透过权威才能理解的,权威是我国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因素。而网络政治传播的出现适时的改变了政府和民众间的关系特征,推动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文化心理和行为特征的转变。这种转变是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是现代政治文化的雏形,通过逐步的完善而塑造成形。通过网络中参与政治事务的交流探讨,政府的听取决策,使广大民众对政府部门有了积极的,支持的态度的心理及行为转变,对自身的权利意识也加强了,懂得争取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公民角色。

五、结语

网络的发展都是双面性的,有积极向上的同时也会有消极怠慢的存在。在我国的网络政治传播发展中,政府部门将网络有效的利用起来,同时广大网民也应该遵守网络的规则,让利大于弊。只有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让我国的政治文化得到优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小静.网络时代的政治传播研究[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03).

第3篇:网络传播途径范文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率的提高,信息网络传播与传统期刊时代的出版业务有了很大不同,对内容的多样性和出版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商业运作机制也更加复杂。对信息网络传播者来说,合理、快速地获得每位著权人的授权渠道比传统的期刊社授权模式更加困难,这也是目前数字版权案频出的原因之一。

目前,期刊数字化进程中频发的版权纠纷现象,和数字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多变性及当前版权法律制度相对滞后的现状密不可分。如何在现有的版权法律制度下,从操作模式上破解当前期刊网络传播过程中的难题,需要政府、业界、研究机构从行政管理、行业自律、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探讨切实可行的方法。互联网协会也一直在这一方面进行探索,虽然并未在期刊网络传播权方面制定具体细则,但结合对其它行业进行的管理,也可以总结出一些普遍规律。

2010年年初,为推动互联网播出广播电视节目的规范发展,推进广播电视节目的网络版权保护,建立有序的广播电视节目网络播出版权交易市场,促进电视制片和网络播出两个行业的平衡发展,遵照“互利共赢、规范管理、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版权工作委员会与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电影协会联合制定了《互联网影视版权合作及保护规则》,三家行业协会同意积极沟通:建立公平合理的广播电视节目网络传播方式和价格制度规则;三方协会将定期版权信息公告,主要包括,版权权属信息、版权授权信息、版权保护信息等。参与签约的各网络播出单位承诺:不通过任何方式播出三方协会联合公告的版权保护信息中未经授权的影视作品,同时,在知悉三方协会公告信息内容之日起七日内,对涉及侵权的影视作品进行删除或屏蔽等处理。三方行业协会一致同意:在版权保护中将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措施,比如:共同探讨建立版权黑名单公示制度、设立专门的版权公告联络人制度,定期收集整理版权授权及维权状况,三方行业协会组成专门的调解机构,对版权传播纠纷实行内部调解与确认机制。央视法制频道在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6日)对全国播出了《互联网影视版权合作及保护规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上述三家行业协会解决网络版权纠纷的做法,我们在解决期刊信息网络传播权争议时,也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在从事网络期刊出版时依法获得著作权人的授权。这里的授权主要指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网络出版运营商在取得传统期刊的出版授权时,一定要在授权合同中明确其是否取得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无论是与著作权人签署一揽子授权协议还是单独签署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协议。相比之下,由传统的期刊社与著作权人达成授权协议相对容易操作。如果著作权人不通过传统的期刊社直接与网络出版运营商直接达成授权协议,也是可行的办法,这是解决网络出版纠纷的关键所在。

二是制订网络出版运营商分类制度。根据分类,在网络出版过程中找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利益分配方式;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网络出版运营商、期刊社、著权人的经济收益,平衡数字出版过程中各方的利益,是推动国家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网络出版的模式各有不同,如何合理分配各自的收益,既能激发著作权人的创作动力,又能保证网络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业界共同努力:在支付稿酬定价及分配比例上,可以采用对网络出版运营商进行分类的原则,由国家网络出版主管部门、网络出版运营商、传统的期刊社及专家学者共同组成民间的评议小组,依据国内网络出版运营商的出版规模、行业影响力、遵守著作权管理自律情况等因素,将网络出版运营商分成若干类,并根据类别分别制订出不同的收费标准及收益分配比例,这样既能保证知名网络运营商的市场收益,也能保证知名专家学者的智慧创作得到很好的保护和经济收益。

三是大力推进行业自律工作。成立网络出版行业自律组织,由行业自律组织拟定网络出版自律规范:除定期行业自律情况报告外,还将定期公布严重违反著作权法规定的网络出版黑名单,使其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和评判;同时行业自律组织可针对网络出版纠纷进行相应的纠纷调解工作,并根据网络出版的新现象、新问题,向著作权主管部门提出修订著作权法相关内容的建议。

四是加强技术手段建设。在网络版领域,经常会出现付费标准不明确、利益分配机制不透明的现象。如果由著作权人举证将非常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可根据网络出版运营商的出版模式、点击率收费模式、广告促销收费等,由第三方开发建设出专业的统计系统,对网络出版运营商的点击率及广告收费等基础数据进行统计,作为各方利益分配的参考数据,保证利益分配过程中的透明度,维护著作权人的利益,有效促进网络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

黄澄清系中国互联网协会

秘书长

第4篇:网络传播途径范文

[论文摘要]分析计算机病毒入侵微机的特点及途径,指出互联网是病毒发作酶最大载体?我们要坚持依法治毒,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并且要制定严格的病毒防治技术规范,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入。

一、计算机病毒入侵途径

计算机病毒具有自我复制和传播等特点。从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机理分析可知?只要是能够进行数据交换的介质都可能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根据计算机病毒传播媒介的统计报告显示?目前网络已经成为病毒入侵微机的最主要途径?此外?传统的软盘、光盘等传播方式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大致有以下四种途径?

1、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传播?这些设备通常有计算机的专用asi c芯片和硬盘等。这种病毒虽然极少?但破坏力却极强?目前尚没有较好的检测手段对付。

2、通过移动存储设备来传播这些设备包括软盘、磁带等。在移动存储设备中?软盘是使用最广泛移动最频繁的存储介质?因此成了计算机病毒寄生的“温床”。一部分计算机是从这类途径感染病毒的。

3、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病毒种类和数鼍伴随网络的发展迅猛增长?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和破坏性越来越强?计算机病毒对我国当前的信息化建设和工作形成严重掣肘。

4、通过点对点通信系统和无线通道传播?目前?这种传播途径还不是十分广泛?但预计在未来的信息时代。这种途径很可能与网络传播途径成为病毒扩散的两大。时尚渠道”。

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我国目前的病毒疫情呈现出两种趋势?一种趋势是国外流行的网络化病毒大肆侵袭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另一种趋势是出现大量本土病毒?并且传播能力和破坏性越来越强。为了有效降低病毒的危害性?提高我们对病毒的防治能力?我们每一个计算机用户都应积极参与到病毒防治工作上来。

(一)建立计算机病毒预警系统。在我国主干网络和电子政府、金融、证券、税务等专业网络建立病毒预警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监控整个网络的病毒传播情况?发现、捕获已有的病毒和新出现的计算机病毒。单位应建立病毒应急体系?并与当地公安机关建立的应急机构和国家的计算机病毒应急体系建立信息交流机制?无论谁发现病毒疫情应及时上报。同时?注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的病毒疫情?以便在爆发病毒疫情时?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病毒造成的危害。对发生的病毒事故?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到病毒突破防护系统的原因?及时修改病毒防治策略?并对调整后的病毒防治策略进行重新评估。确保恢复。减少损失。一旦发生了病毒侵害?事故?启动灾难恢复计划?尽量将病毒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并尽快恢复系统正常工作。

(二)加强反病毒安全法制建设?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盗窃、盗取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现、防范和打击。2004年?利用木马、恶意网页等病毒程序窃取网上帐号和网络游戏中的装备等情况明显增多?利用木马程序窃取信息的情况也比较突出?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建议在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中?加强对此类病毒的发现、防范和侦查打击工作?在电子政务、网上交易、电子商务中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加强相关宣传。

(三)国内邮件服务提供商需提高自身的安全性。目前?很多计算机病毒利用电子邮件作为传播的主要渠道。尤其近两年?本土制造的病毒数量呈上升趋势。这些病毒常常利用国内邮件服务器的安全漏洞?将这些服务器作为传播病毒的跳板。因此?需要邮件服务提供商安装使用邮件防病毒系统?加强收发邮件的身份认证工作?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建立联系?发现利用邮件传播的计算机病毒?及时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四)不断加强计算机技术防范措施。我们作为计算机使用者?要经常从软件供应商那边下载、安装安全补丁程序和升级杀毒软件?在计算机和互联网之间安装使用防火墙?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在新购置的计算机和新安装的系统进行系统升级?保证修补所有已知的安全漏洞?使用高强度的口令?尽量选择难于猜测的口令?对不同的账号选用不同的口令?经常备份重要数据?并且对备份进行校验?选择、安装经过公安部认证的防病毒软件?定期对整个硬盘进行病毒检测、清除等工作?以减少病毒侵害事件。

由于计算机病毒形式多样化?难于根治。并且病毒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病毒分析显示?虽然新病毒不断产生?但较早的病毒发作仍很普遍并有所发展。此外。新的病毒更善于伪装?如主题会在传播中改变?许多病毒会伪装成常用程序?用来麻痹计算机用户?因此?我们对病毒入侵防治更加要认真对待。

第5篇:网络传播途径范文

一、关于网络流行音乐传播中的重要节点

(一)关于初级阶段的分析要想能够使一首网络流行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播,其初级的传播阶段是十分重要的。音乐创造人员煞费苦心地通过采用各种音乐硬件来进行音乐的创造,并且对音乐的动机进行构思,使其能够把各种奇思妙想融入到音乐创作过程中,使其能够将作品得到更好的反应。然而要想使这些能够得到肯定,在要求作品质量高之外,同时也需要传播的环节能够调配得当。对于初级的传播阶段来说,其主要是传播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并且对于作品的后续传播以及社会反应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创作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动机和作品放入到互联网什么位置之上,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最近几年以来,随着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作品的初级传播方式已经得到了十分快速的发展,同时更新变化也十分快。

(二)关于扩展的传播过程对于这个过程来说,主要是一首流行音乐创作完成后放置到网络初步传播,其作品经过网友欣赏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将会使得作品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将会形成树状的传播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对作品质量检验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作品的作者将其放置到网上之后,欣赏人们将会对其作品的质量进行欣赏。如果作品独具魅力,将会受到大家一致的好评,作品欣赏的人员通过简单的网络操作,将其作品转发给朋友进行欣赏,并对其作品进行评价,使其作品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要是一首流行音乐能够满足欣赏人员的口味,将会得到十分快速的转发,同时这个作品将会得到更多的欣赏,不断带动该作品得到迅速的发展,使其能够得到更多人的熟知。

二、关于网络流行音乐的传播特点

(一)网络流行音乐传播自由通畅对于网络音乐来说,其传播并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等方面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对其作品进行欣赏。同时接受的人员也可以随时的对音乐作品进行接受,因为现阶段“网络守关人”已经是逐渐的淡化了,从而使其传播的方式更加的自由,并不会受到限制,并且自身所具有着的优势将会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因为网络流行音乐所具有的特点,从而使其在最近的几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现阶段已经成为了时尚的新标志。

(二)网络流行音乐传播速度快对于传播音乐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其中的制作以及复制主要是通过工厂的生产线完成的,而传播的途径则是通过实体进行销售所完成。由于其传播的速度相对来说比较慢,并且自身的成本也比较高。然而对于网络流行音乐来说,其传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并且其以及扩散的过程中只通过互联网便可以实现。因此其传播的途径十分的迅速。在这个过程当中,仅仅只需要花费几分钟便可以完成,并且不会出现经济的支出,这样便使得音乐欣赏的门槛降低很多,同时其传播的途径也提速了不少。

三、关于网络流行音乐传播过程中的弊端

(一)由于传播中缺少版权的保护存在着抄袭严重网络流行音乐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因为其主要传播的途径没有合法的版权申请,进而使其一些走红的网络音乐经常被翻唱,同时也有一些网络流行音乐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自身便是对其他流行音乐进行篡改,对其原著进行严重的侵权。但是也很难对其进行法律的诉讼。对于这些现象来说,已经是严重的损害了音乐创造的知识产权,主要是因为衔接选网络流行音乐在传播过程中的法律机制存在着不完善,与此同时也是因为音乐创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所导致。

(二)由于传播时监管的力度不足导致作品低俗现阶段,网络的流行音乐已经没有了以往的辉煌,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因为现阶段低俗作品屡禁不止,导致一些负面的社会舆论将这些作品当做是负面的典型。然而对于这种原因的出现在一方面是因为音乐创作人员自身的自律意识并不是很强。另外的一个方面来说,是因为现阶段网络的信息监管力度存在着不足,并没有对其进行去筛查和清理,使其现阶段出现一些低俗作品,导致各种水平和质量的作品都可以肆意的传播,最后导致出现失控的现象。

四、结语

第6篇:网络传播途径范文

网络营销也逐渐走向了大众。新浪城市提出通过网络平台诠释城市性格,可以最大化吸引受众眼球,提升城市关注度。同时根据其网络营销经验,提出了一套指导网络营销的原则和参考依据——IMPACT营销理念,以“选择决定营销效果”作为核心理念,从方法和介质两个层面,以互动(Interactive)、用户粘性(Magnetism)、聚合力(Popularity)、公信力(Authoritative)、创意(Creative)、精准性(Target)六个网络营销要素为出发点,衡量媒体的价值及营销策略的合理性。近年来我国各城市也开始重视城市文化品牌的网络营销,通过国家文化宣传网站、政府门户网站以节会等形式开展营销活动。例如中国的丽江以消费者为中心来设计营销方案,加大国际宣传力度,在2008年被欧洲相关组织评为“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旅游城市”。绍兴是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城市,外贸在绍兴城市发展中占有极大的比例,因此提高绍兴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绍兴城市文化品牌国际网络营销传播为研究对象,借助信息的层级效应模型设计来了解在国际受众中绍兴城市文化品牌网络营销的传播效果。市场营销传播的信息处理模型通常将消费者对营销传播作出的反应作为检测营销传播效应的出发点。传播的层级效应模型假设在营销信息传播的基础上,消费者会经历一系列阶段或思想状态的变化,如对营销传播的接触、注意、理解、接受、认同和行动。因此,任何形式的传播都要经过以下六个步骤:展示、注意、理解、反应、意向和行动。(凯文•莱恩•凯勒,2009)这一模型可以作为检测营销传播方式的效用的有效工具。本文以品牌传播的层级效应模型为理论基础,以绍兴城市文化品牌营销传播的国际受众为调查对象,来廓清消费者对英语为传播媒介的绍兴城市文化品牌营销传播的反应度,在此基础上提出绍兴城市文化品牌营销传播策略。

2研究设计

2.1研究问题

本研究以品牌传播的层级效应模型为主线,从品牌营销的六个步骤(展示、注意、理解、反应、意向、行动)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受调查者是从哪个途径了解到这个品牌的?(2)品牌的哪些信息能够引起受调查者的关注?英语网络媒介中的品牌形象的表达是否清晰?(3)受调查者对英语网络媒介中的品牌信息的满意度如何?(4)英语网络媒介中的品牌信息对受众来到该城市进行旅游、生活或工作的影响力如何?(5)英语网络媒介中的品牌信息对受众来到该城市进行旅游、生活或工作的指引作用如何?

2.2研究假设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假设绍兴城市文化品牌国际网络营销传播的效果较好,通过绍兴城市文化品牌营销的主要网站等途径使绍兴城市文化品牌引起国际受众的广泛关注,国际受众通过网络传播能够形成对绍兴城市文化品牌的统一认识,国际受众对绍兴城市文化品牌国际网络传播中的营销信息满意度较高,这些信息能够引起国际受众对绍兴城市文化的极大兴趣并给予其清晰的消费指引。

2.3研究方法和对象

问卷的受访者为在绍兴市旅游、经商或定居等的外国人士。由于在绍兴的外国人士具有分布广、职业多样性等特点,本课题采用了面对面调查和利用互联网发送调查问卷两种主要方式。问卷共访问了101名外国人士,这家受访者分别来自包括美国、西班牙、加拿大、法国、英国、土耳其等20个国家。

2.4讨论和发现

2.4.1展示——营销传播途径

在绍兴城市文化品牌的英语网络传播方面,对受众有效的传播途径排名依次为英文搜索引擎、英文交友网站、英文旅游网站、英文网络杂志、英文电子书和政府英文网站。从品牌传播的层级效应模型的第一个步骤“展示”方面看,对于外国公众来说这说明实验假设不成立,官方的政府英文网站和英文旅游网站的使用率低于英文搜索引擎和交友网站。其中根据调查了解到搜索引擎中维基百科、谷歌香港的使用率较高。而交友网站中使用Facebook来进行信息的互动交流成为最常用的方式,Twitter其次。英文网络杂志中国际受众对中国日报英文网络版的关注度较高。电子书的种类中旅游者分享旅游心得所编写的游记对国际受众的影响力较大。这说明绍兴城市文化品牌营销所依赖的官方英文网站的传播效果欠佳,应该采取一定的策略提高其营销效果。有40%的受众在问卷中指出绍兴在地理位置上与上海和杭州、宁波较近的优势没有在国际网络传播中得到明确的体现,如果能够将绍兴政府英文网站和英文旅游网站等与周边的城市联系在一起组成品牌联盟,则国际受众接触到绍兴城市文化品牌的比例会有所加强。

2.4.2注意和理解——受众对绍兴城市文化品牌的认识和关注

在国际受众对绍兴城市文化品牌的认识程度方面,绍兴的定位最广泛被接受的是历史文化名城,其次是鲁迅的故乡,最后是旅游胜地。而国际受众对绍兴城市文化品牌的关注点方面排名依次是自然风光、特色美食、旅游景点、市民生活和历史名人。从品牌传播的层级效应模型的第二个步骤和第三个步骤“注意”和“理解”方面看,实验假设成立,即国际受众对绍兴城市文化品牌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名称、鲁迅的故乡两个方面,这恰恰和绍兴城市文化品牌即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建设相吻合,说明这方面的国际传播效果较好。

2.4.3反应和意向——绍兴城市文化品牌国际网络传播对消费者的推动作用

在绍兴城市文化品牌国际网络传播对消费者的推动作用方面,大部分国际受众认为推动作用比较大,少部分受众认为作用非常大,个别受众认为作用一般。从品牌传播的层级效应模型的“反应”和“意向”方面看,绍兴城市文化品牌国际网络传播信息对受众产生来绍兴旅游、生活或工作的影响力相当大。国际网络传播方案对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实验假设相符。

3结语

第7篇:网络传播途径范文

第一、 认清品牌自己所处的阶段,审视下自己的品牌处在市场的哪个层次,是提升品牌的知名度,还是品牌初级阶段的市场开拓阶段,等等;如果你的品牌急需提升知名度,建议你别拍摄微电影,可以把投放微电影的费用投放到你该投放的媒体中,让你的目标消费群体容易够着的媒体。微电影的录制与制作需要一笔资金,并且传播微电影更需要一笔资金,因此建议处在初级阶段的品牌不碰微电影为好。

第二、 一个微电影的影片能不能吸引人就在于内容,因而微电影的内容是灵魂,但是品牌从事传播就必须注重你的品牌所传达的精神是否吻合。比如,某个品牌始终坚持传达“家”的理念,但是在微电影的传播中却传达的是一种爱情中情侣之间对物质的追求,这样子给人的感觉就会;当然了在微电影传播上还有其他途径可以和品牌的精神相互融合,比如公益性的微电影,依托于公益的平台,传递品牌的正能量。这也是品牌微电影传播上可以走途径。但是公益性的微电影传播如何没有很好地利用公益的平台或是社会资源整合不到位的话,品牌将会失去传播的力度,可能众多人知道这个公益的片段,却不知道品牌名。因此公益性的微电影与品牌嫁接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在执行上会更有难度。

第三、 启动微电影在内容丰富或是理想的状态下,必须在确定拍摄微电影之前就要全程地确认微电影的整个传播途径。微电影的正片是核心的内容,但是传播不到位,单靠内容的新颖也是很难能够达到品牌所要求的传播效益,因此在启动微电影拍摄之前就务必确认好微电影正片制作好后,如何去传播,通过哪种途径去传播及通过哪种形式能达到与受众的共鸣。这些点很重要,但往往需要投入极大的传播费用,比如在优酷首页展示,或是在视频播放软件上打广告等等,都需要一大笔费用,甚至有的通过启动微电影的首映礼来传播微电影的正片,这些都是可行之处,但是我们却忽视了重要的一面,通过这类网络视频媒体或是一些相关的推广活动,是否与我们的品牌目标消费群体相吻合。这个是很简单的问题,却很多品牌忽视了。我们看到的微电影都集中在网络上进行传播,而网络是年轻人的天下。比如,一个奢侈品牌消费群体集中在35岁到48岁,而且是月收入高的白领阶层群体,那么这个品牌如果拍摄微电影并在网络上大势传播的话,在很长的时间内也是徒劳无效的。因此微电影的传播要和品牌的目标消费群体相一致,让目标消费群体能够“伸手”够得着。

第四、 众多微电影传播都集中在网络媒体的平台,比如网络视频、手机移动视频、及微博视频等等病毒式的传播固然是件很好的途径,但是还不够,拍摄一则微电影启动的资金项目极大,因此需要善于挖掘网络视频之外的媒体,比如品牌所在的百货或商场上的LED视频,与连锁的酒店或是KTV相互合作互相借用媒体资源等等利用可以利用的媒体资源传播品牌的微电影。

第8篇:网络传播途径范文

一、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现状

(一)传播的滞后

互联网时代为人们带来的最大福利便是方便快捷,又不失实时性。传统的新闻传播依赖于纸质媒介和电视新闻,因此这就将新闻传播局限在了一个狭窄的空间内,获取信息的途径相对来说单一,传播的速度也较为缓慢。而互联网又有存在传统新闻传播不存在的优势,不仅传播速度快、内容具备实时性,同时还能随时随地的满足人们的新闻阅读需求。正因如此,人们越来越无法脱离利用互联网途径传播的新闻。传统的新闻传播更新速度缓慢,根本无法跟上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新事件的现实生活步伐,很多在网上已经出现过的新闻,报纸和电视上才迟钝的有所反应,这致使读者对纸质报纸上的新闻内容越来越缺乏新鲜感,从而使大量的读者流失。

(二)传播形式不具备多样性

由于传统新闻传播的速度本来就滞后,并且传统报纸的纸质面积具有局限性,这就导致了很多报纸上登载的内容以及电视新闻都局限在社会重点现象。并不像网络新闻一样趣味十足、内容涵盖的范围也极其广阔,而且传统的新闻报纸平面化不仅仅局限在形式上,也包括读者获取新闻信息的过程,借助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可供读者进行自由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传统报纸只能为读者提供阅读,观众不能参与新闻内容的互动。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凡是阅读传统报纸的人,年龄偏大的占多数,但人们的日常生活愈发依赖互联网、网络新闻的多元性传统报纸中年纪偏大的阅读群体规模也在进一步缩减。

二、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新闻传播的改革途径

(一)转变新闻传播的旧观念

传统的报社新闻传播、电视新闻傳播因为具备着多年的发展历史,为人们提供了了解世界的窗口。但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许多网站新闻媒体就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这些网络平台的发展致使人们获取的第一手信息多是来源于网络,作为新闻报社不能总是秉持着过去的理念,不做任何变通。就像当年的福特轿车为了突出自己品牌的鲜明特色,坚持所有的轿车一律只采用黑色的漆料,导致福特在过去的那一段时间市场占有率直线下降。从各行各业的失败中吸取经验,务必改变过去的单一传播模式,使新闻的传播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创立新闻传播研发团队,实现线上线下的共同发展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不可遏止的趋势,作为传统的新闻报社行业、电视新闻栏目应该对自己所处的市场进行准确分析,将不合理的、无法满足时代需求的传播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基于不能将传统的纸质新闻驱逐出市场的现实状况,应该实现线下和线上的共同发展,互联网的发展是造成传统新闻传播的障碍,但有弊必有利,传统新闻报社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会,成立自己的新闻研发团队。对新媒体新闻进行危机分析和判断,确定自己的竞争优势。比方说传统的报社新闻已经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声望占据了新闻市场的领导地位,虽然在互联网新闻的攻击下,但报社新闻、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是互联网模式下的新闻不可比拟的。应该利用人们对传统新闻报社的认识,借助这样的品牌发展线上工作。人们越来越喜欢利用微博,微博除了能够分享个人生活日常还具备着获取各种信息的作用,并且由于微博的开放性,人们可以分享或评论信息,因此这为传统新闻报社利用微博提供各类新闻信息提供了可能性。

(三)开发新闻APP

报社和电视新闻栏目对于新闻准确性和实时性的把握有目共睹,基于过去的时间积淀,报社已经有了广阔的群体基础,它的公平公正特性能够真实的反应各层次的新闻事件。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借助互联网传播新闻有着明显的优势。并且已经成为了新闻传播领域最大主体,相比于过去传统新闻报社占据了主导传播地位所吸引的读者群体多局限于年龄偏大的人群,借助互联网模式的新闻传播更是吸引了许多的80、90出生的年轻人。因此传统新闻报社应该大刀阔斧的进行创新改革,开发属于自己的新闻APP,吸引更多的阅读、观看群体,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的满足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

三、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互联网传播新闻的优势

(一)互动性强

传统的获取新闻途径是单向、闭塞的,新闻接受者只能获取新闻信息却无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价或者分享,无法通过他人对于新闻现象发表的观点扩宽自己理解的范围。但是借助了互联网(微博、公众号、APP等)情况就会大有所改观,新闻接受者能自由的发表个人观点,能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也到新闻的内容,使本来严肃的新闻多了一种吸引人的魅力。

(二)全时性好

全时的新闻报道在固定的时间段出版,在固定的时间播出,人们不能随时通过电视新闻、报纸新闻获取新闻信息,若借助互联网,只要有网、有手机就能及时满足获取新闻的需求。

(三)新闻内容丰富

在互联网时代,除却人们利用网络进行资源分享、与人交流、学习知识、打游戏的时间,还有大量时间上的空白需要填充,因此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网络的新闻量会如此丰富。由于使用网络的人多,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也在增大,所以为了使新闻量跟上人们的需求。因此网络上除了有重大的新闻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新闻种类,但传统的新闻传播途径,都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不必互联网传播途径便捷,因此占据报纸绝大篇幅的、电视新闻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重点新闻,并不能满足广大群体的喜好。

(四)时效性高

传统的新闻传播途径,例如印刷报纸、播出电视新闻都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这就导致现实中新闻现象发生的时间和出现在报纸上、电视上的新闻事件存在较长的时间间隔。但是借助互联网的途径,就几乎是在现实生活中新闻发生的同时就能传递向广大群体,人们对完全可以做到跟随记者的脚步跟踪新闻的后续发展。

第9篇:网络传播途径范文

【关键词】第五媒体;政府公关;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121-0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数量达3.88亿,手机已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①。根据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的定义,第五媒体是指基于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展现信息资讯内容的媒体形式②。在现代公民社会,大众媒体在信息传播和作为政府与社会民众沟通的桥梁和载体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纸质刊物的印刷时代到数字传媒的网络时代,传媒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覆盖面也越来越广。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用户数量的急剧上升,手机媒体即第五媒体在大众媒体的传播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类社会进入了“第五媒体时代”。

一、第五媒体的传播特点

第五媒体的出现开拓了政府公关新的视野,成为了政府公关的新途径。在政府公关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公关原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和广泛的覆盖性,而传统媒体在这方面明显的不如第五媒体。由于承载终端和传统媒体有很大的区别,第五媒体具备有许多传统媒体不具备的独特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信息受众的广泛性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子产品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截至2012年3月,根据三大运营商最新披露的数据表明,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规模已逾10亿③,按目前中国13.7亿人口计算,平均0.73人即拥有一部手机。加上作为通讯工具和信息终端的手机,外形小巧,易于携带,日常生活中普通大众的手机几乎是24小时不离身的。如此庞大的用户数量和覆盖面,是其他任何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因此在信息接受的广泛性方面,第五媒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信息内容的大众化

第五媒体的信息内容与以往的媒体不同,在传统媒体中,信息的产生主要是由专业人士完成,比如报刊书籍、音像影视等,信息的传播也是从专业人士向受众群体进行链式传播,中间并没有反馈评论等环节。而在新媒体和第五媒体之中,信息的传播是闭环式、网络式的传播,每个用户既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者、传播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也正是因为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因此也必然导致信息内容较为大众化。

(三)传播途径的多样化

传统媒体的传播主要是单向的链式传播,但是在第五媒体的信息传播中信息不再是单向的传播,而是双向的互动式传播、多向传播和网络式传播。用户在接收到信息之后,可以评论、转发信息,可以在信息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在某些通讯平台上,这些操作还会被反馈给上一层级的信息者;同时用户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工具,将信息于社交圈内,而社交圈内的用户接收到信息后也可以进行同样的操作,到自己的社交圈内。这样,信息的传播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传播,而是互动多向的网络式传播。传播的途径多样化的同时,传播效率也呈几何倍数上升。因为信息内容的大众化、信息传递是通过社交圈传递的,因此受众对信息的置信程度要比在其他途径获得的信息高。

(四)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传统媒体的信息从产生到受众群体,中间有着较长的时间周期。但是在新媒体中,尤其是当前手机已经成为大部分人24小时不离身的通讯工具,以手机为载体的各种社交网络和通讯工具的应用中,信息的产生和可以同时进行。以当前流行的微博为例,用户在完成输入信息之后可以利用无线网络即时信息,在社交圈内的用户也可以通过刷新操作立即看到相应信息。信息的传递达到了即时生成、即时、即时接收的程度。

(五)传递对象的精准化

传统媒体虽然在传播过程中能做到广泛转播,但是传播的精准性较差,无法利用传播媒体将信息精确地传递到目标对象,从而导致传播的效率并不高。第五媒体是利用手机作为终端来实现信息的传播的,而每一部手机都有唯一的号码,因此信息可以实现点对点的准确传播;此外,手机可以通过无线信号与信号基站进行数据交换,因此可以通过该手段定位某一区域的用户,利用通讯工具对该区域内的用户发送信息。再次,由于第五媒体具有互动性的特征,信息的者可以通过定义受众的特征,将信息内容与目标用户进行匹配,从而将不同的信息传播给不同的群体。

二、政府公关的新途径

第五媒体之所以会成为重要的、新的政府公关途径,主要依赖于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手机终端的发展。第五媒体公关就是政府为了努力争取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在社会公众中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通过运用第五媒体的传播和沟通手段来处理和协调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的管理公共事务。

(一)表现在提高公众的政治参与度

在传统媒体上,公众只能被动得接受由专业人士所制作编辑的各类信息,信息的传播是链式、单向不可逆转的传播,公众对信息有不同的观点态度或者持有疑义,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反馈。在对政府的各项法规政策,公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听取各大主流媒体的专家解读。而利用新媒体特别是第五媒体的平台,公众可以在信息之后进行评论,也就是可以解读信息,或者可以直接提出不同的看法,之后的信息接收者可以看到全部的评论,在公众的社交圈内,信息可以进行网络式的传播,每个受众都可以接受信息和信息,这样公众可以利用第五媒体与社交圈对各项政策法规建言献策,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例如在2012年十的新闻报道中,手机媒体的传播方式相比传统媒体显得更多样化。各权威网络媒体如新华网、人民网,门户网站如搜狐、网易、新浪等都纷纷推出手机新闻客户端。并且,视频媒体的移动客户端也在本次报道中大显身手。

(二)表现在完善公共信息的平台

第五媒体由于其自身传播的特性,对其加强利用,可以充分的发挥它的沟通传播职能,政府可以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管理。传统的政府公关需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途径召开新闻会或者记者见面会,通过传统媒体将信息传递到社会公众。首先,传统媒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一个周期,例如电视需要后期制作或节目安排、报纸需要印刷;此外,报刊、广播、电视由于载体的性质,在时间、空间上受到诸多限制。民众对报纸广播的关注率不及手机,而电视和互联网同样也受到到载体的限制,公众无法24小时携带。而第五媒体中的手机短信、手机报、掌上新闻和手机微博等却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即时发送、即时接收。有助于公众及时准确的了解信息,对政府来说,也可以利用第五媒体,完善公共信息的平台。

(三)表现在提高政府公关的效率

第五媒体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沟通信息等方面以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经济的方式进行,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大幅提高。同时由于信息收集传递速度的加快,加强了政府的舆论引导能力,可以及时向公众传播真实准确的信息,澄清误会;同时也能够及时的获知公众的主流思想,加以正确的引导,信息获取的便捷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政府公关的效率。

不可否认,政府第五媒体公关可以带来诸多的便利,是政府公关的新视野新途径。但是,第五媒体就像双刃剑一样,在利用过程中除了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我国,第五媒体公关还处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第五媒体的各项特点,利用好了会对政府的公关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一旦利用不当或监管不力,也可能造成不良信息的迅速传播,信息在层层传递中可能由于对信息解读的不同而导致信息失真;同时第五媒体高速的信息扩散能力也对政府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如何让社会公众通过第五媒体实现与政府的无缝对接,提高政府的信息处理能力,加强对媒体的利用和监管能力,建立高效的政府第五媒体公关机制,优化人才队伍和传播媒体队伍,将是当前政府公共关系面临的崭新课题。

注释:

①http:///digital/2012/1112/195676.shtml[DB].

②第五媒体研究中心.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Z].2010(12):5.

③http:///html/113/2012/3/21/763520. shtml[DB].

参考文献:

[1]聂静虹.“第五媒体时代”的政府公共关系刍议[J].学术研究,2009(2):66-69.

[2]阎维.网络时代的政府公关[J].行政论坛,2001(9):18.

[3]刘依卿.微博:政府危机公关新手段[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5):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