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范文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精选(九篇)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

第1篇: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德育教育;目标;团结竞争;排除干扰

常言说“有德无才,成不了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大事”。要成才首先学会做人,所以教育者并不单纯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全员育人”的大背景下,各科任课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都应该渗透德育教育。作为生物教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具体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一、指出目标,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按既定目标去培养人,那就要求教育者要设法激活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不足而自觉地去完善。教育人的艺术就是使教育者的意图由受教育者自己提出并转化为自己的要求,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受教育者自我教育。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除了注意应用这些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外,我更加注意讴歌新中国成立后在生物科学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点燃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与火。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生物课时,给学生介绍了“我国克隆羊培育成功”,我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走在世界生命科学的前列,以及“我国两位博士后移植小草抗旱基因培育旱稻获得成功”等科研成就,向学生说明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以生物技术为先导的新兴产业在不远的将来将占居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激励学生向这些生物科学家学习,刻苦钻研生物知识,树立远大目标,将来大有用武之地。在讲“遗传和变异”时,介绍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获世界金奖,1988年“种子太空旅行”后选育的高品质、高产的蔬菜粮食品种等;讲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已于2007年考上了西安西京大学;讲“免疫”时,介绍我国医学保健的飞速发展等。通过介绍,使学生看到我们祖国的发展前景,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学生乐学,成绩自然会提高。

二、适应社会,提高学生团结竞争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一个班集体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班的成绩,一个好的班集体卫生、纪律、成绩等各个方面都会很好,我在讲授生物之间的种内互助时,通过蚂蚁群体生活、蜜蜂群体生活等学生常见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集体成员之间的团结对于整个种群直至个体都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这些简单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可以说明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明白人与人相处的道理,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互相帮助,从而提高成绩。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适合于大自然,同样也适合于人类社会,现在很多学生安于现状,竞争意识不强,上进心不足,导致学习劲头不足,长期以往,必将使贫穷的人更加贫穷。在讲述自然选择学说时,我适当分析社会发展形势,强调只有学好习才能在社会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发挥自身潜在的能力,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学生意识到,不学习就不能在社会立足,有了这种危机感,学生自然会发自内心地乐学,自然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三、排除不利的干扰因素,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第2篇: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生命教育

高中生物学科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其可行性如何呢?如果可行,又该如何实施呢?为此,本文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一些初浅的思考:

1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要讲究和谐实施

和谐实施是指生命教育要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生命教育的生态环境,也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保障。这种“和谐背景”的优劣,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学生在教学中的“生存状态”,而这种“生存状态”恰是学生能否悦纳教与学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方式,努力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并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来带动教学的和谐氛围。如精心设计“人口发展与生态平衡”一节的教学内容,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正反两方面的数据、材料和多媒体直观形象,实地考察和调研,小组讨论和分析等,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这么一种和谐氛围下,生命教育也就行之有效了。学生会在一种浓浓的情意色彩中,产生一种心理安全感,使教学成为一种满足心理需要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有关知识、进行有关探索的同时,又强烈地感受到了保护我们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生命教育的内容。当然,和谐的教学氛围要靠教师的长期努力。

2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要讲究有机实施

有机实施是指生命教育要在显性与隐性方式有机融合下进行,从而淡化教育的痕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这些内容所蕴含的生命教育资源,寻找生命教育的显性影响方式,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接受生命教育。另一方面,学生认知客观世界的心理基础并不仅仅是有意识活动,学生在接受生命教育时其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意识可以控制无意识,无意识可以调节有意识,两者有机统一时,就能更好更全面地认识生命教育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学习,采取显性影响方式时,还要激发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注意发挥隐性影响方式的作用。一句话,实施生命教育既要发挥显性方式的“直接性”、“外显性”,通过特定知识内容的传授,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接受影响;又要注意隐性方式的“间接性”、“内隐性”,通过教学中所特有的诸如人际关系、教育态度、教学方式等的作用,促使学生无意识地接受影响。

3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要讲究同步实施

第3篇: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情感教育 教学

在生物课堂上灵活的融入情感教育元素,这会给学生理解很多内容开辟一扇新的窗口,学生对于很多具体问题的认识程度也会更深。教师在讲到一些相应内容时要善于从情感教育出发带给学生一些启示,让学生理解与看待问题的思路更加宽阔,对于问题实质的认识更加深入,这才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的应有模式。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

情感教育要找到相应的教学依托,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情感教育素材,慢慢给予学生一些学习上的思维引导,让学生思考与看待问题可以有更为丰富的视角。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课本中相应教学内容中涵盖的情感教育元素,或者是没有及时挖掘与利用这些资源,这让知识的教学只是停留在浅层次,学生并没有更深入的理解与领会一些内容。对于这个问题教师要有所改观,在教学设计时就要从多方面、多视角来思考问题,并且要善于发掘教材中隐藏的一些情感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功效。

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插图,这些都是与情感教育的结合点所在。在教材中,这些插图比文字更加直观和简洁,也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材中一些生动的生物史学图,诸如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细胞学说的建立等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电影镜头,学生在观看这些图画时教师可以将此情此景的一些情绪和历程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这些生物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并逐渐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观。这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渗透情感教育的方式,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教材挖掘与利用的能力,很多课本中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情感教育渗透的依托,在这样的教学展开中还能够加深大家对于这些内容的领会程度。

二、在教学发散中引入情感教育主体

课本知识和容量毕竟有限,优秀的生物学教师会在课堂上结合课本中的知识点灵活的展开教学的发散与延伸,会引入一些和学科以及教学主题相关的课外补充资源,辅助学生对于核心知识的理解掌握。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有效的融入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的教学发散过程可以将情感教育作为一个出发点,可以透过对于学生情感的激发来引导大家更深入的探究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态度来领会相关内容。这不仅是情感教育渗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这个过程往往也能够给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提供新的视角。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认真总结教材,将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情感因素进行有效联系。例如,教师在进行细胞分化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在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关于克隆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说明科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在具体进行生物科技应用的时候应该时刻保持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并学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教师在引导学生从这个层面来理解与看待克隆问题时,这既是情感教育的一种体现,这也能够让学生从这个视角来更深入的探讨科学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人类应当如何理性的利用这些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些都是基于这个教学主题应当让学生有所思考的问题。

三、给情感教育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有些情感教育内容在渗透时,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作为依托,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置身于那种氛围中,领会到课堂探究的相关主题,情感教育的渗透力度才能有所保障。因此,教师在组织与安排教学过程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利用教学情境的营造来给情感教育的渗透打下好的根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教学工具来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利用图片、视频来更直观的呈现教学内容,也可以播放相应的音乐来舒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创设情境是良好教学氛围营造的开端,也会辅助情感教育的功效更好的发挥出来。

例如,教师在进行食物链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可以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视频。通过观看这段视频,教师就可以将生物界中食物链的能量传递等进入一个简单易懂的讲解,并教会学生优胜劣汰的社会道理。这部分内容在知识上理解起来并不难,但是,其中涉及的情感教育内容却值得学生有所思考。此外,教师也完全可以根据实验的内容在教学中适当的穿插一些情感教育的内容,让实验教学在形式与内容上都丰富起来,并且透过实验的展开带给学生一些更为深入的对于学科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李淑丹.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归因及对策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15.

[2] 郭瑞波.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生物教学初探[D]. 河南师范大学,2015.

第4篇: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在高中生物教育中,教师要通过设计一系列高质量的,优质化的问题,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本来平铺直叙的教学环节,转换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与创新性,使得学生产生模拟过后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实验室里有两瓶溶液丢了标签,他们的浓度分别是10%和30%,你有什么办法区分开呢?这个问题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之间开展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嘴尝尝不就知道了,这台简单了。”有的学生立马反对说:“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万一用嘴尝不好用怎么办。”然后接着有的同学说:“可以做一个实验啊,利用洋葱皮做质壁分离的实验。”接着又的同学反对说,我们不能确定洋葱皮的细胞浓度,实验结果不够准确啊。大家就这样的各抒己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是给与单纯的肯定或者是否定,而是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逐渐的探讨每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若想提高高中生物的教育教学质量,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教师要精心的抓内与选取。探究性学习虽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但是教师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一般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的一般内容,例如“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活动,学习到的是知识的形成过程,或者是科学的学习方法,或者是某一问题的发展过程,例如“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等等,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因此,探究西学习更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准备,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探究性的学习。其次,探究性学习需要与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水平相符合。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这些问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让学生渴求指导答案而迫不及待的去思索,要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上有所发展。探究性学习,培养的是学生的探究思维与研究能力,当然,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独立的探究,独立的设计探究的方案等等。

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信息化教学

社会高速发展,社会正在逐步的走入信息化。在信息化与数字化逐步实施的几天,高中生物教学中,也要不断地实施信息化教学。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信息化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与科学化,进行教育教学的重组与分类,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在利用信息化进行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在贝备课的时候,选取与教学相关的网页与信息储存起来,在上课的过程中呈现出来。例如,教师在传授“人类基因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时候,就可以打开网络,找出相关的报道,使得学生感觉到学习的知识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并不是课本中高高在上的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在网络上寻找相关的材料,进行筛选,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多样化与丰富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交流工作。教师可以在一个主问题下,提出多个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死来与讨论,最后在进行汇总,师生共同学习新知识。另外,信息技术有利于扩大知识面,丰富知识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特长等等。

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角色要不断地转变,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思想态度的培养者,内心烦恼的倾诉者,要真诚的热爱学生,对待学生,喜爱学生,要经常鼓励学生,毫不吝啬的赞美学生,尊重学生进行创新,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善于倾听学生与自己持有的不同的观念,与学生站在同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为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入实施的今天,高中生物教育也势必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教师要在认真研究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地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探求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利用多媒体与信息技术,与学生建立平等的、自由的师生关系,创设积极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奠定基础,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教育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5篇: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环境教育;渗透

在大、中、小学各门学科中,生物学更贴近生活,贴近生物的生存环境。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依据自己在生物学科教学方面的工作经验,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有效渗透做了初步探索。

一、高中生物课程与环境教育的相关联性

高中生物课标中课程、教育目标与环境教育的课程、目标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甚至有些目标或内容还明确规定了“环境”字眼,这为环境教育渗透高中生物课程奠定了基础。

高中生物课标的课程总目标提到: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在探索生物的生命、生活规律以及生物所处的环境特征。因此,其本身是与环境最为相关的一门学科。在传授高中生生物知识时,应重点讲授环境问题的危害,让学生从情感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为学生讲授必修三的“稳态与环境”以及选修二的“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时,教师应重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危机,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除此之外,高中生物课标中也对三维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这些要求中也照样渗透了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在现行高中生物(实验)教材中,有很多章节提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中图版)模块中的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以及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是将生物与环境融合成一个整体。这些都说明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实际上,高中生物课标始终围绕着环境教育展开,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渗透在高中生物教材的每一个一级主题之中。因此,环境教育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脱离环境教育,生物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脱离生物教学,环境教育将因缺少载体而黯淡无光。

二、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校教育主要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展开的。因此,要想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就必须抓住生物教学课堂这一关键阵地。高中教师在讲授生物知识时,应注重将环境内容有意识、有限度地穿去,让环境保护意识深深地扎根于每一位高中生的头脑之中,具体做法分为两步:第一步为“找”,即找出课程内容与环境内容相关的地方,并认真揣摩两者的结合点;第二步为“教”,即顺着两者的结合点,同时传授学生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环境知识,将环境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到生物教学中。

2.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因此,教师在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时,既要将课本知识融入进去,又要将适量的环境内容穿去。例如: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的调查活动,展示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组织学生探讨这种处理方式对坏境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处理环保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宣传活动,号召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3.结合本地环境现状渗透环境教育。只是在生物教学课堂中向学生描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或者如何保护环境等似乎有点纸上谈兵。只有结合本地环境现状进行环境教育,才能让学生感同身受,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自觉地参与到环保中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蓬勃发展,人口迅猛增长,与此同时,工业规模也日益扩大,由工业及人口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一些企业只管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忽略与环境统筹兼顾。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的观念使得如今工业垃圾、生活垃圾遍布全国各地。学生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到这些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活、身体带来的伤害,几乎对环境污染已经深恶痛绝。因此,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一些学生周边的污染事件或实例,能够大大地提升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此同时,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调查,如社区生活垃圾现状调查等。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环保工作的热情,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生物教学与将环境教育息息相关,将环境教育渗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采取三条措施:(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2)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3)结合本地环境现状渗透环境教育。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既可以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项德文,张萍.中学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研究),2007(5).

第6篇: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情绪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这正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生物是高中教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教学要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从而体现生物教学和人文教育相融合的要求。因此,在高中生物中实施情感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高中生的情感特点

进入高中之后,青少年的社会道德感会进一步加强,同时审美感也会提高,理智和情感逐步走向稳定,自控能力也得到加强。具体有以下表现:

首先,进入高中之后,青少年会产生职业情感,形成职业偏好。升学过程中会出现部分学生辍学求职的情况,使得暂时还未踏入职场的高中生也面临择业和升学的压力,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压力也随之增加。

其次,在学生阶段,青少年会产生朦胧的爱情感。随着生理的日趋成熟,他们对异性的好感和好奇心也逐渐增加。有些学生甚至开始有爱情体验。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学生往往需要得到异性的肯定,引起异性的注意,因此会在活动中表现出很大的热情。

再次,在高中,学生能够获得一些比较深刻的道德体验。另外,高中生的理智会进一步深化和分化,从而开始产生专业偏好。

最后,由于高中的学习内容特别多,升学压力特别大,因此在情感发展上很容易受到压抑甚至扭曲。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法

掌握了高中生的情感特点之后,就需要采用一些合理的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方法,仅供参考。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部分,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上课的技巧和艺术,从情感角度对教学内容加以加工,用情感的语言将教学内容表达出来,充分对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做到依理说教,言之有理。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从而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提高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给予学生空间,让他们去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逐渐成为具有探索精神和胆识的人。同时,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素养,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是情感教育的实施者,只有教师先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转变出来,才能够顺利地实现情感教育。首先,教师应该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启发式教学,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教师对待学生还需要公平,不能把学生分成优生和差生,给予不同的待遇,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乐于学习。教师要适当地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其次,要明确情感教育的目标,只有将情感教育目标化、具体化,才能够通过教学达到预期效果。这包括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情趣,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等。再次,教师应该加强自己的情感修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能够做到尊重、热爱和理解学生,当学生遇到挫折时,要耐心帮助学生度过挫折期。

3.教师应善于向学生表达情感认知

通过对情感教育素材进行整理我们发现,许多情感教育素材并不是直接来源于教材的,而是来源于教师结合社会生活对课本知识进行的情感方面的思考。因此,只有教师善于向学生表达情感认知,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受到情感教育,从而全面理解教材。表达式的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从而增加师生之间的情谊,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教师。但是,教师在进行情感表达时,不能够将表达同说教等同起来。表达不是说教,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表述,是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将情感教育同传授知识结合起来的一种方式,最终达到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使情感得到升华的目的。

4.开展探究式教学,重视生物实验

生物实验是生物课程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开展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其团队合作的能力。探究式教学还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帮助。

情感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广军.高中生物情感教育的内容与方法[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第7篇: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范文

一、高中生物教学适合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一词最先出现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中。这次会议不但提出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还把每年的6月5日规定为“世界环境日”,更重要的是正式确定了“环境教育”的名称,开启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教育里程碑。在美国颁布的《环境教育法》中规定,所谓环境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过程:“它要使学生围绕着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同人类的关系,认识人口、污染、资源的分配与枯竭、自然保护,以及运输、技术、城乡的开发计划等等,对于人类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和影响。”环境教育就是为了正确认识环境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处理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对环境教育比较重视,美国更是在中学环境教育中走在了最前列,美国的环境保护专家和教育专家都在呼吁环境教育应该从学校抓起。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但是,我国大部分中学的环境教育没有深入开展,只是在地球日、植树节、课外活动等时间喊喊口号、贴贴标语,象征性的进行环境教育,而缺乏对环境问题知识的学习和忽视日常环保行为,导致学生的环境意识仍较低。

生物学科研究的对象是生物本身以及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生物和环境本身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的生长离不开环境提供的物质和能量。同时,生物的成长过程和活动方式又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在诸多学科中,高中生物学科中所涉及到的环境内容是多种多样,与环境教育的关系也最为密切。在现行高中生物(实验)教材中,可以看到,很多单元里都涉及到了环境、生态方面的问题,如:“细胞的癌变”,选修二中的《生物科学与社会》,必修三中的《稳态与环境》等,都非常适合用来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高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在实验的过程中就可通过对比不同环境中生物的生长和活动的影响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高中生物中的很多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环境教育的课题,生物教师可根据地区特点和学生能力水平来设计探究内容,比如:在自己家乡探究某某河流的污染与保护、当地企业排污对环境的影响等。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高中生物教学非常适合渗透环境教育,只要我们生物教师充分利用好了生物教材中关于环境方面的内容,积极开展环境教育的渗透,有效引导学生去了解环境问题,关注环境,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办法,就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们的环境意识。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措施

大量森林被砍伐、草原植被退化,沙尘暴横行、飓风、泥石流不断,工业上“三废”的排放造成了大气、土地、水资源的严重污染。这些现象就如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使人类自己受到伤害的,是人类自己,而不是任何敌人或是虚幻的魔法,正是人类自己。造成了世界上无数生命无法复生的悲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公民的环境意识薄弱,高中生物是与环境非常密切的学科,作为生物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就是科学性,在进行环境教育时所选取的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概念、规律、原理等都必须是经过科学验证的,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操作、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其次是注重思想上的引导,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方面要追求和谐发展,只有思想上的认识到位了,才能真正做到自觉环保。再次,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高中生物课中渗透环境教育中要关注当地的自然环境状况。把它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有必要时还可让学生就当地的环境状况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拓展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第8篇: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情感教育 策略

1 高中生物进行情感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从高中生的情感特点与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与教学特点来看,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都是可行的,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1生物学科性质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生物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而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良好的习惯及理解力,并且在探究与认识生命世界的过程中,又能激发学习动机,使之热爱学习和学会学习,通过不断学习,跟上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善于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

1.2高中生自身特点

高中生对未来充满理想,思维活跃,比较理智,自尊心强烈,意志的坚强性与行为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处事比较果断,做事有明确的目标,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有较高甚至是过高的情感期待与需要,这决定了情感教育是高中生身体、心理、学习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发展的必要内容。高中阶段的情感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面向全体的教育目标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从高中生情感特点出发,其情感教育的内容不仅要重视学习兴趣、动机和态度的培养,还应关注生命教育、道德教育、人生观、审美以及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的教育等多个方面,以促进高级社会情感深刻而持久的发展。

1.3生物教学内容

生物学科知识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生活世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会感触鸟的反哺而学习感恩,感触蚁群组织而学习团结,感触牛马的耐劳而学习坚韧,也可以在领略生物世界的美妙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如果教学活动中融入师生的生活素材还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真善美感受与体验。教学内容中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生物进化、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健康等知识,都能引起并激发学生热爱生物学科的情感。而且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很多内容都直接反映了人类在生物科学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情感。书本上几乎每个版块中,都有反映科学实践活动的语言文字材料、图示、课外读等,尤其是生物科学发展史的内容,均以具体的人和事为情感载体,大都反映了人类真、善、美的高尚情操,也展示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现了科学家对生物科学知识探究的执着情感,同时很多事例也包含着人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的破坏的反思,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直接的情感教育资源。

2 高中生物情感教学的策略探讨

2.1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成为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之间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拨动学生的情绪之弦,使学生愿意亲近老师,相信他讲的道理,喜欢听他的课。

有价值的问题是形成良好教学氛围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要注意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置要不能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现有的学习能力相适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同时又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如生物复习课,单靠教师的讲评,很多时候会使学生感到疲劳并产生厌烦情绪,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学,不但能激活思维,展现个性,还能拓展知识领域。如高三总复习开始,即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所学每个章节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形成体系,同时提倡用图、表等表现出来,并要求一组学生评价其他组的成果,与老师的归纳结果进行比较等,最后完善自己的总结。这种复习策略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在增强生物学知识同时,情感交流也得以较好的实施。

2.2提高教师素质

第一,教师要加强生物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认真思考,刻苦钻研,发掘教材中与情感教育相关的内容。如果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掌握的教材程度只能供学生体验他所知道的那点东西,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而在心灵没有参与到精神生活里去的地方,也就没有信念。第二,教师要研究青少年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发展的个人特点,进行学科教学与情感教育。只有了解他们的生理条件和心理状态,了解在讲课与科学实验中认知规律,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加以应用,激发其活跃的思维,使之体验到探索的乐趣。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学生充满真挚的爱。第三,提高教师自身语言修养。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充满感情,生动形象,能感染每一个学生。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着重知识的传授,忽略情感的培养。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要启动学生的真情,课堂教学语言至关重要。

2.3充分利用生物学科资源

重视学科兴趣的培养,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果我们生物教师能挖掘生物学科的情感教育优势进行学科兴趣与情感教育,就能促使有兴趣的学生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

众所周知,生物课本与课外读物中,有很多科学发展史、中国生物学成就展示,这些知识展现了科学家勇于实践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毅力、对科学探究的热爱,这些知识的教学通常以传统的人文方法,忠于史实,重视人物的主观心境和动机,不仅对学生进行相关情感教育,还能从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思维品质、观念,理解科学模式,产生热爱科学、热爱探究的情感。如关于生物进化、生理与健康等常识,能体现对生命的关爱,使学生珍爱生命。而进行生物环境污染与遗传病调查,则可培养他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只要善于利用,大多数教材资源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2.4实施多元评价

生物学科在课堂教学外,还可采用多种实践手段促进学生情感的内化。如组织野外考察可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调查中学生视力,培养保护眼睛意识;还可通过制作标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课外教学方式,开展情感教育。另外必须重视实验,通过实验,学会科学、客观地认识自然与社会。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发兴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智,使他们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可见,由于生物教学的多样化,以单一考试评价学生能力是难以实现其教育的全方位作用的,只有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才能达成教育目标。

教师评价:教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水平是否提高,教师的评价应该多激励,少批评或不批评,立足于班级,既要将学生放在一个班级中做横向对比,同时与其本人的过去作纵向对比,找出优点加以表扬。

学生自评:学生要自我反省,看自己的情感品质是否进步,存在哪些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结果评价:教师通过分析、比较学生的情感状况,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过程评价:教师既要关注教育结果也要关注情感的形成过程,摸清情感发展规律。

3 结语

作为生物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增强责任感,发挥生物学科优势,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第9篇: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03-01

所谓人文教育,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不仅强调思想的健康,还侧重于培养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涉及到情意态度、气质性格、思想修养、心理品质等方面。它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体现的主要是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课程要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关注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整合与提升,让课堂教育在传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起到人格感化的作用,这是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因此,生物教学中不仅要发挥自身的学科教育价值,更要善于挖掘其蕴涵的人文教育价值。

一、生物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迫切性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知识量之多,信息量之大,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了,但是相当一部分青少年道德水平却下降了,主要表现为社会责任感差、精神失落、没有远大理想、意志薄弱、漠视生命等,其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国家人文教育的滑坡!反思我们的中学教育,长期以来,由于现行的高考、中考制度,使“升学率”成为评价的标准,教学以知识为中心,以考试为目的,不管在教学内容还是方法上都很少考虑到学生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发展和需求。而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文教育以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终极目的,这样恰恰可以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之处。所以,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来看,学校教育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迫切需要的!

二、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然性

1、树立学生正确的生态意识。生物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已经和生活实际融为一体,这就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老师只要多关注教材中的人文内容,把人文教育贯穿在知识教学的全过程中,就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生态学部分时,臭氧层破坏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强,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还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大气中SO2增多,影响呼吸系统,导致肺气肿,甚至肺癌……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由于人口剧增,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覆盖面积减少、水污染、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等等。这些问题已明显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告诉学生:保护环境时不我待!必须站在人文主义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与自然和谐共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发展、繁荣的最佳选择。以此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培养人文主义的生态伦理意识。

2、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须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在历史中汲取养分”。科学史教育无疑是融合学校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良方。法国著名的科学家郎之万说:“在科学教学中,加入历史的观点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博大精深的生物学史不仅是生物知识传递的阶梯,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内容和人文教育素材,更饱含着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时时处处闪耀着理性而睿智的光芒,因此在学生的人格塑造、品性培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1857年,巴斯德通过著名的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之后他还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在此期间,他的三个女儿相继染病死去,巴斯德忍受着失去女儿的悲痛和自身中风病的折磨,仍不懈地坚持微生物的研究,终于率先为世人揭开了传染病的内幕。巴斯德在微生物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医学、发酵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巴斯德曾说过:“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力量,就是我的坚韧精神。”这个事例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极好素材,学生将会为他那种大胆的尝试、锲而不舍的品质、顽强的意志力、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人格美所折服和震撼,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品质的目的。

3、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向人传递生命信息”。生物科学对培养人的健康观和生命意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介绍艾滋病的致病原因、症状、传播途径、治疗手段以及本地的具体病例,让学生认识到艾滋病离我们很近,我们应当从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有所重视和防范,懂得洁身自爱,但同时不能歧视艾滋病人,应当给予他们人道主义的关怀和帮助。再如人工受精、试管婴儿等新技术的发展的同时伦理问题怎么解决,使学生从关心自身健康进而到关心整个人类健康,并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

人文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它最重要的功能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求知、如何发展,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最高目标是实现个体的心性完善。生物学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基础上关注人自身的生命价值,尤其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浓郁的人文色彩,将随着人们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对生存环境的关注,愈来愈得到彰显。

参考文献:

[1] 张琦勇.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及评述[J].昌吉学院报,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