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务劳动小技巧范文

家务劳动小技巧精选(九篇)

家务劳动小技巧

第1篇:家务劳动小技巧范文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巧媳妇;内部环境

中图分类号:D669;F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2

河南省是中国的人口大省,大约6300万人在农村,其中赋闲在家的年青又充满活力的农村妇女约有800万人之多,其中属豫南、豫东最多。赋闲的农村妇女是潜在劳动力资源,是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一笔巨大财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同时,提出要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健全产业转移推进机制,全方位、多层次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因而,对这些劳动力研究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一、“巧媳妇”惠民工程的内涵和意义

1.“巧媳妇”惠民工程的内涵

“巧媳妇”惠民工程是指一方面通过有效承接沿海城市服装产业转移,组织帮助把订单转到河南来,把加工企业建到产业集聚区或乡镇去;同时在我省县乡办服装加工企业及人才培训基地,让这些农村妇女经过培训后进厂工作,安置这些三无人员(无聊、无奈、无助)在家门口就业,从而成为真正的“巧媳妇”。

2.“巧媳妇”惠民工程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义

实施“巧媳妇”工程,既解决我省800万农村适龄“三无”人员的生计就业问题,又促进了农民增收脱贫致富,改善了百姓民生,维护了社会稳定,是一项惠民生、促就业的富民工程;如果我省能让“巧媳妇”在家门口转变成服装产业大军,她们每年能为河南增加约1000亿以上的工业产值,同时可实现1.5万元~2万元的个人收入。“巧媳妇”工程大大加快了我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为承接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产业向内陆转移,扩大我省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这既是破解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最效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有益尝试。

二、“巧媳妇”惠民工程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

1.“巧媳妇”惠民工程的运作模式

(1)有限集中,适度分散

所谓“有限集中”是指服装企业负责服装的设计、打版、裁剪、检验等工作,“适度分散”则是指“巧媳妇工厂”只负责缝制工序。“两头在公司,中间进农家”是指把服装加工的“两头”即前头工序:裁剪发单和后头工序:后整锁定、包装发货等放在企业和园区,而把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缝制过程放在乡镇的“巧媳妇工厂”。

“巧媳妇工厂”的概念:“巧媳妇工厂”指以农村合作社的方式组织在一起,在村里自己的闲置房屋内设立的加工点。一般是以村为单位,以20-50人为一个服装加工点, 20-25人为一个生产线。一个巧媳妇工厂一般有2-3条生产线。

(2)能人挑头、骨干组阁

在农村留守妇女中,因为她们不少婚前也在沿海打工,拥有服装厂工作的经历,技术熟练。但结婚、孩子、父母等各种家庭问题使她们不得不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留在家里。通过鼓励熟练工领办,再加上一些骨干成员,就可以实现在自己的家中生产。既没有房租,农用水电便宜,吃住在家,农忙时还可以替换劳作,也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每人每天均可加工20条,每月就有2600元以上的收入,每年还有2万多元的收入可供支配,这样,该地区社会稳定和谐,由于她们有收入,就可以拉动消费,增加社会效益,这不管对政府、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小额贷款公司、银行、设备供应商等都是有保障的,可持续发展的。

(3)跟单督导,规范运营

为了确保质量,采用订单管理的模式。每个“巧媳妇工厂”都派一名专业技术人员驻场现场指导,对订单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公司成立流动质量检验队,上门培训,上门检验。派专人负责“巧媳妇工厂”的质量与收发活工作。保证了“巧媳妇工厂”不会出现待工待料的情况,规范运营确保了工作的效率和订单完成的质量。

2.“巧媳妇”惠民工程的管理机制

(1)实施“巧媳妇”工程示范企业标准

企业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规范经营,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省、市产业政策和相关行业标准;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员工规模在500人以上,有逐步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并能提供技能培训,有完善的职工社会保障;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年收生产值应在3000万以上,员工收入每月在1500元以上,重视实施“巧媳妇工程”和技能人才培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及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企业领导重视实施“巧媳妇工程”工作,有负责此项工作的部门和具体人员,有相应的工作经费支持,参与工作意愿明确,参与积极性较高;企业具有发展战略和创新文化,重视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努力营造并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把承接产业转移,实施“巧媳妇工程”建设列入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企业实施“巧媳妇工程”后,确保年收入增长20%以上,培训技能人才300人以上,新增就业岗位30%以上,合作建分厂及加工点3-8家以上;企业重视社会公共关系,能完成政府和行业组织交与的各项工作任务,企业外联能力较强,能够有效组织实施“巧媳妇工程”持续健康发展。

第2篇:家务劳动小技巧范文

关键词:植保教学 工学结合 巧用 巧得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校企一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被职教人认同,“工学结合”得到了职业学校教师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校对植保课程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实施路径、具体措施和实施保障等方面产生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为克服困难,独辟蹊径,产生了许多“巧”,这些“巧用”与“巧得”,或许对深度校企合作还是“愿景和理想追求,并非易事”的今天,如何实施工学结合具有一定的启发。

一、巧用周边农民农田

首先,我们对植保教学使用“工学结合”模式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主要有五点:①需要足够的生产用地或者试验田和配套农具;②农学类专业的专业实践不同于计算机、机械类专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③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大,生产过程会出现许多生成;④农作物生产的周期长,需要管理的时间较长,而且不能中断;⑤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工学结合教学实施性计划。

接着,我们对我校具备的条件进行了分析。我们学校是一所区属局管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部级重点。学校创办于1984年,一直以“农”为主,多年来为本地培养了大批农业技术人员及农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农学专业虽是南通市品牌专业,但学校只有一些显微镜等实验器材,只在养殖基地旁边有一块3亩的可种植土地,学校每年招收农学类专业学生50多人,因此,没有实验田、没有农具、没有多少经费是最大的阻碍,简陋的实习实验和生产条件,达不到农学专业及植保课程的教学要求。

依靠这些条件,我们不可能完成改革试验的任务,实施不了“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方法再不改革,还是沿用老一套肯定满足不了培养人才的需要。经过琢磨,我们发现一个有利条件、一个可以利用的资源。学校距县城45公里,距南通市区25公里,地处农村,围墙外就是农田。经过协商,最后选择了10家共30亩,作为我们工学结合的试验田,最小田块是1.5亩,最大田块是4.2亩,分散在学校周围。

我们把种植专业的30个学生以3个人为一组,男女生搭配,共分成10个小组,每组对应一个农户,平时重点观察对应农户的农田作物生长情况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做好记录,做好帮工,回校及时交流知识、技术和见闻。遇有特殊情况和量大的帮工,就立即相互通报,老师统一调度学生去学习和帮助。

二、巧用农民设备资源

植保工作离不开农业劳动,植保工作本身也需要劳动设备和物资,如喷雾机、喷粉机等,通过利用农民农田,借助农民的生产农具,就不再需要学校购买和添置,解决了设备和物资问题。

三、巧用农技信息

学校过去与村镇联系较少,农业生产的信息滞后,如“新病害、新农药、新方法”信息不能及时获得,农业专业教学是以本为本,存在许多脱离实际甚至落后的知识技能及做法。

我们与学生走出校门后,受到了村农技员和镇农技员的欢迎和支持,我们与他们保持热线联系,他们能及时把农业生产的病虫害预测信息等发送给我们,他们对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了指导,学生也把他们当作老师。我们制订学习项目和实施计划时得到了他们的支持,避免了以书本为据设立项目的盲目和季节时间的偏差。在每个项目实施时,他们也像老师一样,对学生的观察、判断、实施治疗、治疗效果等定期分析和评价,按时反馈存在的问题,让我们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和地区特点,有些病虫害是本地区常见的,我们依据通州区农业信息网植保资讯中提供的过去一年病虫害预测预报,在镇农技员的参与下,以本地小麦、油菜、水稻和棉花这四种主要农作物以及西兰花、荷兰豆这两种本地大量种植的经济作物的部分常见病虫害为教学设计了十二个学习项目:水稻螟虫、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小麦赤霉病、麦蚜,油菜菌核病,霜霉病,西兰花黑斑病、荷兰豆根腐病、棉花盲蝽象、炭疽病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诊治。

四、巧用学生时间

为了配合改革试验,学校教务处把每周五节课安排在周二和周四两个半天,既可以在学校上课,又便于需要时教师安排学生到农田去观察、去帮工。学校还明确,每天上午第一课正课前和每天下午的活动课及每个周六,教师可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如遇特殊病虫情或农事忙,可及时向学校报告,学校还可作特殊安排。

通过走出校门、走进农户的工学结合,我们的学生还得到了有效的专业教育和劳动教育。我们的学生是中职二年级学生,年龄在16岁左右,由于家庭一般较富裕, 在家是“惯宝宝”,家务基本不会,农具不识,五谷不分,更不要说下田做农活。这对农业专业教学很不利。通过劳动,有了成就,学生也由怕做农活到喜爱农活,由不会农活到学会农活,更加热爱农业,巩固了专业学习基础。学生通过劳动,知道了“粒粒皆辛苦”,更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理解父母,孝敬老人。学生变得勤劳懂事了。

学生在学习12个预设学习项目的同时,在农民家中,还认识了许多果蔬病虫害,有些病虫害只是与当年的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有关,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因为选择的试验田相对比较分散,在短短一年的学习过程中,还让学生还接触到设定学习项目以外的病虫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由于我们这里经济条件较好,企业较多,成年人都在企业做工,所以地里农活主要是由留守老人完成,缺少农业劳力,我们学生的帮工,解决了许多农民的困难,使我们的工学结合得到农民和村镇领导的欢迎和支持,融洽了学校和周边的关系。许多养殖大户也咨询我们,养殖专业学生搞不搞“工学结合”?老百姓也知道了“工学结合”这个名词,说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懂事、勤劳、有用。这里的老百姓再也不会低看农业专业和学农的学生了。

通过两个学年的实验,我们取得了成功,2013年9月,学校决定把成功的经验,由一门课程向一个专业在整个农业类专业推广。

参考文献:

[1]张 健.校企深度融合的突破点与创新法.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4(4)

第3篇:家务劳动小技巧范文

然而,新一代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几代人的宠爱,自理能力的匮乏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近几年出现的中学生家长陪读现象,大学生人才招聘家长陪聘现象,足以说明新一代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农村,独生子女们的自理能力也同样的缺乏。我校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学生一开始不会系国旗,有时候系好了又掉下来的情况也发生过几次,有的小学生不会削铅笔,有的小学生书包不会整理……至于洗衣做饭,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

一、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讲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是这样写的“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二、小学生自理能力现状。

通过对本校学生网络调查、个别调查,对其他学校小学生通过上网浏览了解,笔者认识到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自理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1、学生不爱劳动,怕脏、怕累。

低年级中大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自我服务性劳动,往往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有的学生真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学生上学迟到不找自己的原因,往往埋怨家长,甚至索性发脾气;经常进行家庭服务性劳动的学生不到10%。

2、祖辈对孩子宠爱变溺爱,捧在手里、含在嘴里。

现在孩子的家长大多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正确认识,也有较正确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但是祖辈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往往对孩子更加溺爱,对孩子护短,更别说是让孩子自己做事了。有的时候还出现家长教育孩子,爷爷奶奶训斥爸爸妈妈的现象。

3、学校教育偏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教育。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形成自理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一些活动课,实践课成了自习课、语数课的情况屡有发生,学生失去了活动与实践的机会;有的老师以劳动为惩罚,致使学生对劳动产生厌恶。

三、对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建议。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都是队员们喜爱的活动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训练和培养队员的自理能力。如“我是小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班务劳动;“我是小帮手”,在家长的指导下,练习并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我是小大人”,在师长的指导下,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内容。还可以根据低年级的队员上进心强的特点,设计一些竞赛:整理书包比赛,系鞋带比赛等。

2、加强家校联系,更新家长育儿理念。

爷爷、奶奶和父母不管怎样爱孩子,宠爱、溺爱,总之他们对孩子都很关心。这是教师、家长相同的地方,我们要从为孩子的将来为出发点,拉近家校联系,从而为家长接受老师的教育理念打下基础。学校要组织家长学校,定期做育儿理念讲座,有条件的可以请一些专家作专题讲座。

第4篇:家务劳动小技巧范文

一、“师徒”式互动方式

“师徒”式互动方式作为《了不起的挑战》中明星与民众互动的主要方式,在明星参与者需要学习相应的工作技能来完成挑战时,就需要相关行业、经验丰富的师傅来对他们进行教导。例如第二期《极限打工》中,绝壁清洁工师傅教导撒贝宁攀爬技巧和搜集垃圾技巧;矿工师傅教导岳云鹏挖煤、钻孔、坐猴车技巧;棒棒工师傅教导沙溢、乐嘉接活和挑担子的技巧等。明星参与者的学习能力较强,师傅们的讲解也是通俗易懂。但是工作过程中却着实考验了明星参与者的体力、耐力和毅力,需要他们竭尽全力才能完成。师傅们的工作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导,他们同时还担当着保护、协同、指引的工作。例如绝壁清洁工师傅一方面要搜集垃圾,另一方面还有保护撒贝宁的安全;矿工师傅则在指导岳云鹏工作的同时,还要和他一起合作挖煤、打孔,更是作为长者来安慰岳云鹏在矿井中压抑不安的内心;棒棒工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如何接活、讨价还价,如何最省力地背扛货物、挑担子,都需要师傅对徒弟一步步引导,当货量较大时,则是师徒齐上阵,师徒同心,其利断金。

“师徒”式是真人秀节目中,明星进行职业挑战时,比较典型的与民众互动的方式。从学习效果来看,《了不起的挑战》中各位明星都能快速掌握师傅教导的工作技巧。一方面是由于明星参与者的学习能力较强,另一方面是因为师傅们都是多年的从业者,拥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在明星挑战过程中,师傅从始至终都伴随他们左右,一方面如上述所说是继续引导并保护徒弟,另一方面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位拥有多年丰富经验的普通劳动者是如何工作的,从而使观众对这些普通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普通的劳动者有了更深的敬佩。“师徒”式在《了不起的挑战》节目中多次应用,不仅使明星学习到了相应的工作技巧,完成挑战,更展现了普通劳动者的风采,让观众认识到平凡生活的艰辛与伟大,认识到普通劳动者的了不起。

二、“身份互换”式的互动方式

明星参与者与民众进行身份互换,民众成为参与者进入节目进程,而明星则获得民众的身份,去体验他们的工作生活。第六期《他人的人生》中,岳云鹏与刘云鹏进行身份互换,刘云鹏参与到团队中进行人机大战,岳云鹏则接任刘云鹏的泰国汉语教师工作。明星体验普通人的生活,是真人秀节目中经常见到的,但是令其毫无准备,尤其是去其他国家,从事一份陌生的工作,则是罕见的;民众协助明星完成任务是经常见到的,但是民众直接作为参与者的一员完成节目,则是不多见的。身份的互换,对双方都是极大的挑战,二者都需要在陌生的环境中,完成陌生的任务,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更何况任务本身的挑战性极大。岳云鹏不仅需要完成对他来说非常陌生的教师工作,还要克服与泰国人民交流不便的困难;刘云鹏则不仅需要融入到团队中去,还要面临人机大战这样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岳云鹏和刘云鹏最终都圆满完成任务,这是他们二人全身心投入,积极迎接挑战的成果。而《了不起的挑战》导演组能别出心裁地策划并顺利完成挑战,更是难能可贵的。

“身份互换”式互动是节目组的一个创新点,明星和普通民众完全的互换身份,没有一点拖泥带水,也没有一点逢场作戏。由于导演组的一贯作风,岳云鹏丝毫不知道本期的挑战任务,甚至单纯的以为是去泰国游玩,而接到任务后准备时间也只有短短的一晚上,因此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岳云鹏,一个积极思考,迎难而上的“小岳岳”。刘云鹏虽然事先知道挑战任务,但是从普通民众到摄像机前的明星,这样巨大的反差,不是一点点的准备工作就可以弥补的,但是我们仍从节目中看到一位很快融入团队,并通过自己努力顺利完成挑战的刘云鹏。真人秀节目中,身份互换只有来得彻底、来得干脆,才能让观众看到参与者真实的一面,加深对参与者的了解和理解。

观众在看到一位普通民众加入到明星队伍中去完成挑战任务,自己也会有较强的情景带入感,设想如果是自己去和明星组队完成任务,自己应该如何做,并且与节目中参与的民众做法进行对比。而观众在看到一位明星去从事一份陌生环境的陌生工作的时候,一方面感受到言语不通的痛苦,另一方面也体会到工作的不易,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观众,明星刚工作时的惶恐不安与热切期待,则唤起了他们深深的共鸣。观众在看到身份互换的二人完成任务的同时,不仅会有很强的情景带入感,也会有深深的反思:即使是娱乐性很强的明星,他们的工作也并不轻松,他们在完成节目组安排的各种任务的同时,还要考虑节目的娱乐效果、观赏效果和社会效应,而并不只是简单的娱乐;普通的工作,如教师、技工等,都是我们身边的工作,但是这些工作或简单或困难,都只有用心去做,才能做好,工作不分三六九等,只要做好,就是了不起。

“身份互换”式互动是《了不起的挑战》中一个大胆的做法,因为它的突然性,而且跨越了国度,跨越了行业,极大地增强了任务的挑战性。导演组如此安排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的自信与挑战精神。明星与普通民众的身份互换,可以极大地吸引观众的眼球,并引发人们深思,加深对明星和普通劳动者工作的认识,带动社会正能量:做好平凡的工作,就是了不起。

三、“助人”式互动方式

真人秀节目中,多为民众帮助明星参与者完成任务,或者明星去帮助一些弱势群体,却很少见到明星参与者为了实现普通民众的一个简单心愿而大费周章。第十期《咱村那些事儿》中,沙溢、尼格买提帮忙将家乡特产送给在外打工的小姨,完成了小姨和家人的心愿。家里的人思念小姨,小姨也想念家人,他们对彼此的思念,除了电话之外,再找不到其他的方式。对于明星来说,通过飞机送一份特产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对于异地他乡的小姨,就如同天降甘霖,因为这不是一碗简单的竹笋炒肉,这是家乡的味道,是家人的思念与寄托。能够对一户普通人家的一个简单的心愿,伸出援助之手,更是体现了人性的关怀,人间的温暖。

导演组能够不落俗套,不是像其他节目一样,选择养老院、孤儿院等弱势群体作为帮助对象,而是选择普通劳动者,完成他们的心愿。诚然,弱势群体需要大家的帮助,需要社会的呵护。但是对于普通劳动者,他们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坚持,默默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也切实需要我们的关注与帮助。大多数的观众都是普通民众,从事着普通的工作,他们和节目中的小姨一样,每个人都有小小的心愿,但是碍于自己的能力或者其他种种原因而不能实现。节目组的这种做法,使大家切身感受到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关注,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同时,观众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也会由此反思,从而去关心、帮助身边的人,社会也将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节目组选择劳动者作为帮助对象,一方面唤起了人们对普通劳动者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普通劳动者对自身工作的认同,在引发观众共鸣的同时,也洗涤了观众的心灵,提高了观众的认知。这是民众互动中创新性较强、出发点较高的一种方式,节目组不仅帮助了普通民众,更使得观众的心灵得到升华,传递了社会正能量:不仅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也要关心广大普通劳动者,关心身边的人。

结语

第5篇:家务劳动小技巧范文

关键词:个税;管理计税;技巧

个人所得税直接涉及个人利益。我国在信用制度方面的欠缺和灰色收入存在导致的纳税心理不平衡,使纳税义务人在取得应税收入时,很难做到能够主动自行申报,或者是没有全额申报。那么纳税人只有在不改变消费水平的情况下,因此如何使纳税人在守法的前提下,减轻税负,就成了的研究内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管理计税技巧,也显得重要。

一、工资、薪金、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的计税管理

工资、薪金、劳务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这块收入比重大,加强个税管理实现计税技巧,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在目前商品经济情况下,为扩大销售市场,许多企事业单位对销售部人员实行固定报酬与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成的管理方法,实行年终按销售人员销售额的比例发放一次性发放销售奖金,但销售人员需自行负担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成本费用。从人税收管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方法不仅会增加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负担,而且也会增加企业所得税。个人兼有不同的劳务报酬所得,应当分别减除费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为就业者提供劳务以取得报酬者,可以申请由对方提供福利,把本应由自己承担的费用改由对方提供(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扣减劳务报酬所得,降低个人的缴纳,以达到规避个人所得税的目的。提高职工公共福利支出,单位替员工个人支付这些支出,单位可以把这些正常支出作为费用减少企事业单位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二)加强企业事业单位科研立项管理,使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配备科研资金费用化。科研机构科学合理将科研资金的费用化,以降低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增加收入是较为合理的计税管理方法。

二、科学制定全年一次性年终奖的发放数额

国家税务总局[2005]9号文件明确规定了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经科学合理地制定奖金发放,降低了纳税人的个人所得税负担。

国家税务总局[2005]9号文件规定: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单位全年的经济效益和对职员全年工作情况,向职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年终加薪和奖励年薪和绩效工资。[2005]9号文件规定的计税办法:是发放一次性年终奖金的当月,员工各项工资性收入小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时,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先减去“雇员当月工资收入与费用扣除标准的差额,将余额除以全年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然后用一次性年终奖金收入减去差额后的余额与确定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税额。二是当发放一次性年终奖金的当月,员工各项工资性收入大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时,那么全年一次性年终奖金直接除以全年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再用该一次性年终奖金收入与确定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税额。

举例:1、有一职员,2012年12月取得当月工资8500元,年终奖48000元,其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该职员当月工资薪金应缴纳个税=(8500-3500)×20%-555=445元

年终奖48000÷12=4000,对应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

年终奖应纳税额=48000×10%-105=4695元

12月份这一员工共计应缴纳个人所得税=445+4695=5140元。

2、某单位工作的张先生,在2012年12月取得工资收入3300元,月底又一次性取得年终奖金50000元,计算其12月份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张先生月工资收入低于3500元,可用其取得的奖金收入50000元补足其差额部分200元,剩余49800元除以12个月,得出月均奖金4150元,其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10%和105元。

12月份张先生共计应缴纳个人所得税=49800×10%-105=4875元。

实际操作中发现国家税务总税[2005]9号文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既在各级距离临界点时就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增长的不合理现象。问题在于国税发[2005]9号文件是按照每月平均的方法计算全年一次性奖金数额来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全年12个月,在计算应纳税额时规定只允许扣除一个月的速算扣除数,因而形成了在距临界点附近出现应纳税额的增加超过所得增加的现象。为此,企事业单位在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时,不能在以下级差之间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操作时应尽量避开:(18000,19283.33〕、(54000,60187.5〕、(108000,114600〕、(420000,447500〕、(660000,706538.46〕、(960000,1120000〕。如果年终奖金额处于以上六个敏感区任一区间时,按敏感区低点金额发放奖金,将奖金的其它部份加计到工资或福利的形式发放。

三、利用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进行计税管理

国家个人所得税税法中规定了有关的税收优惠,在日常纳税管理计税时,各企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财务部门的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税法熟悉税法,掌握个税的最新变动,合理利用相关税收优惠减轻员工的税收负担。例如在对捐赠扣除计税应着重把握以下:

(一)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公益性捐赠是指是否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所进行的。国家税法规定,只有通过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的捐赠才允许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没有经过上述机关、团体的捐赠,或是由纳税人直接向受益人的捐赠不得扣除。税法所指的社会团体,包括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减灾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国老年基金会、老区促进会,以及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其他非盈利性的公益性组织。 (二)捐赠款要用于公益性的教育事业、福利公益事业,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或贫困地区。如果不符合以上税法规定的条件,不能在税前扣除。 在具体计税技巧方法上,可以结合纳税人的自行申报,与办理捐赠事宜的有关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取得票据,证明纳税人的捐赠行为是否真实,捐赠数额是否如实申报,捐赠款项是否已经到位,防止纳税人利用公益捐赠扣除项目少缴纳税款。

个人所得税管理计税技巧是一项政策性高、专业性强的工作,它是依法合理利用个人所得税法中有关的减免税款以及税收优惠政策来实现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管理。在公民的纳税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我们的日常经济生活活动中,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又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减少应由个人负担的税款,提高个人的生活水平,这是我们管理计税技巧所要探讨的问题。(作者单位: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宋秀慧,郭岩.高校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探析[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9(06)

[2]王艳.浅析如何完善高校个税代扣代缴工作[J]. 法制与社会. 2007(10)

[3]孙妍玲.浅谈个人所得税的避税[J].财会经纬,2005.

[4]孔祥荣.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5]王文艳.个人所得税筹划的技巧. 财经视点 2009(02)

[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文)[EB/OL].

第6篇:家务劳动小技巧范文

一、示范引路,榜样树人

柯瓦利曾说:“儿童从小就把自己的老师看做他们要努力学习的道德模范。”孔子也曾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古往今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教师的品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所起的榜样作用是无法估量的。的确,学校中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交往活动中实现。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榜样,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就特别留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例如,在教学《保护森林,节约用纸》这节课时,由于我平时注重以身传教,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教学伊始,我请学生说一说:关于节约用纸这个提议,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一个学生马上发言:“我要像老师那样,在班上放个‘废纸回收箱’,把废纸、废纸盒收集起来再利用。回家后,我还要在家里放个‘废纸回收箱’,让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节约用纸。”他的提议马上得到大家的认可,同学们纷纷表示也要行动起来,并号召身边的人一起行动。另一个学生说:“上次,我看到老师在用废纸、废纸盒做了好几个漂亮的笔筒送给学习、纪律上有进步的同学,还用废纸做成风车让我们课间的时候可以进行有趣的风车接力赛。我也要像老师一样,循环使用纸张,变废为宝。”由于我平时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也受到了良好的熏陶与感染。

二、 实践探究,知行结合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现代社会竞争太激烈,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大家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部分家长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德、体、美、劳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关心与付出毫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逐步养成了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心理倾向,出现了“高分低能”“智高德低”的不良现象。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积极参加各种探究实践活动。在教学《我爱做家务劳动》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让他们比一比谁在家做的家务劳动多,并对“劳动小能手”加以真诚的表扬,授予“小蜜蜂”的光荣称号。通过对比,他们马上树立起“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观念。

三、 有效结合,齐头并进

新《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社会)应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有效结合,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在教学中,我注重思想品德学科与其他活动、学科的有效结合。在教学《我爱做家务劳动》这一课之前,我特意和学生一起设计了一版生动有趣的关于做家务劳动的黑板报,通过黑板报上简单易懂的儿歌、劝人热爱劳动的童谣、介绍劳动模范的小故事……学生不知不觉中已初步感受到劳动最光荣的观念,为今后上《我爱做家务劳动》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上完《我爱做家务劳动》这一课后,我让学生继续帮父母做家务劳动,并向父母或其他人请教一些关于做家务劳动的技巧。随后我举行了“我是劳动小能手”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学生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有的扫地,有的擦玻璃,有的拖地,有的洗碗,有的洗菜……学生不仅有了一次展现自己特长的机会,而且学到了其他同学的劳动技巧,还发现了做家务劳动时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为以后学生安全高效地做家务劳动埋下伏笔。在随后的语文课教学中,我充分结合《马莎长大了》这篇课文,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议一议:“为什么全家人都说马莎长大了?”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深刻明白了:帮助大人做家务劳动是小孩子应该做的事情,能够主动为长辈服务是自己长大的标志之一。通过语文课程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结合,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有效升华。

第7篇:家务劳动小技巧范文

【关键词】把脉 选材 定位 布局 设问 分工

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是以项目操作为主、科学理论为辅的实践性学科,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然而,其中的精髓总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习各种操作技能,培养其对多种劳动工具的使用能力,以更好地为自身、为他人服务。那么,劳技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哪些方面呢?

一、把好脉

教师要对自身的能力水平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具有客观的认知与评价,从教学的整体上把好脉。劳技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学习一门全新的课程之前,先要对学生有深入具体的了解,对他们的现有知识与技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准确地把好脉,才能使我们在七年级阶段对教材的选择,对学生技能要求的考核上做到实事求是。

二、选好材

本着我校地处东南沿海城市,虽属农村学校,但实际与城市无异的现实,本人与同组老师探讨选定的教材有《工艺制作》《营养与烹饪》《布艺》《木工》《电子电工》。结合我校是市航模先进学校,本组同仁还自编了校本教材《放飞理想》以供学习。有些教材的活动篇中推荐的操作项目,由于受到场地、材料、工具、课时等种种限制,只能忍痛割爱。譬如《工艺制作》,本人的选择:1.“印章的篆刻”,刻自己的姓名印章,印在书本上,独一无二,学以致用,学生学得十分用心。2.“中国结的制作”,学习编织手链,装饰自己;编织二回盘长结,挂在书包上,美化生活。3.“纸质八角楼的制作”,通过精心雕刻,做成工艺品,摆放在书桌上,赏心悦目,增加了学习的动力。其他教材中操作项目的选择,原则上都是本着材料便宜、易得,操作技巧难度适中,学以致用,增强学习兴趣的宗旨来选好材,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夯实基础。

三、定好位

对一堂课的教学重点要定位明确,才能做到教学高效。如一堂课内容较多,技能复杂,来不及当堂完成,也要定好若干个小的知识、技能点,及时达标。

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需要花费大师们大量的时间精力,更何况初中阶段的学生。因此,很多项目的制作,都需要花几节课的时间才能完成。要想精益求精,更要课后细心琢磨。然而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内,每节课都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并且提前告知学生,让他们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如果没有目标,有些学生就是摆弄一下工具,东看看,西摸摸,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过去了,时间也就浪费了。例如在学习《木工》中“翻板的制作”这个项目时,翻板的块数较多,从画线、切割到打磨、装饰,再到最后安装,至少需要三课时,有的学生甚至更多。那么在教学安排上,第一课时就是画线、切割。具体的教学目标就是:画线时,正反面重合;切割时,握美工刀姿势正确。这样,学生有了如此具体的目标,就能不断对自身的操作及时修正,合理评价,于是阶段任务达成,更有了成就感。每节课都定好位,能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目标达成度。

四、布好局

即如何利用教材重新巧妙地组织、构思,展开教学。

要想上好一堂劳技课,光凭书讲或者给了学生工具和材料就放手让他们去做,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根据学生操作水平的变化曲线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及操作项目。譬如,在学习《营养与烹饪》这一科目时,本人反复研究教材,发现在开始的学习主题内容中,有很多学生没学过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但在后面的信息部分有所提供。因此,在安排教学计划时,本人将教材内容的先后次序进行了合理对调。学生对食物的营养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学习主题,才能真正懂得“今天,你吃了什么”,才能为家人设计一日食谱,最后才能当个小当家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完全消化和掌握教材,使学生学到真本领。

五、设好问

第8篇:家务劳动小技巧范文

很多父母都不十分重视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干家务活,特别是对处于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在这些家长看来,孩子还小,做父母的应该尽心尽力照顾他们。干家务活,这是大人的事,孩子干家务活,不但不会减轻家长的负担,而且还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碍手碍脚,妨碍自己,弄得不好还会搞坏东西。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变得越来越懒惰,越来越具有依赖性。

其实,儿童在婴儿时期就已经有了劳动的欲望,如要自己洗手、自己吃饭、自己搬椅子,以及喜欢使用小锤子、小铲子等模仿成人运用劳动工具的活动。到了幼儿期就已经能从事一些诸如扫地、浇水、做玩具等简单的力能所及的劳动了。如果这时让孩子干些适当的家务活,不但能不失时机地使孩子了解劳动的意义,杜绝偷懒撒娇、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惯的形成,培养孩子热爱平凡劳动的思想感情和劳动的习惯,初步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和技巧,还能及时发展孩子的自尊感和胜任感,以及注意力集中、持久,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等心理品质。所以,在学龄前就开始给孩子适当地分配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家务活,对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是有极大好处的。

但是,给孩子分配适当的家务活,还必须注意分寸和讲究技巧,为干家务活而干家务活,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的。

一般地讲,在分配家务活和孩子在干家务活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孩子通常不喜欢做与家长不在一起干的家务活,特别是年龄幼小的孩子,这种心理倾向更为明显。让孩子一个人干家务活,即使这种家务活极其简单,他们也会感到兴味索然,提不起精神。因此,分配家务活时,一定要让孩子干一些有父母直接参与的或至少父母在旁边的家务活。如家长洗衣服时,让孩子同时洗手帕;家长打扫房间时,让孩子擦桌子、搬凳子等。以使孩子在家长的情绪感染下,提高干家务活的积极性。

2.分配家务活要多样化,切忌单调。可以让孩子扫地、叠被,也可以在自己干家务活时让孩子递物件、找东西或让孩子整理书籍、报纸,也可以让孩子打醋买酱油,以增强其对家务劳动的新鲜感,提高家务活对孩子的吸引力。

3.不要人为地把家务活分为“高贵”的和“卑贱”的,更不要让孩子专门去干自己不屑一顾的,似乎只能由孩子干的家务活,如让孩子给自已拿拖鞋、借东西等;否则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就会烙下自己好象是家长的附庸、工具的阴影。

4.让孩子干家务活要有一定的时间,不能干扰孩子的游戏、与家人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学习等活动,不能占据孩子自由轻松的时间。否则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以致使孩子厌恶家务活。

5.要指导、帮助和监督孩子干家务活,不能分配了事,不问不管。既要提供示范和具体方法,使孩子通过模仿提高干家务活的能力。也要提出改进办法,提高干家务活的质量。当然,在孩子干家务活的过程中,要充分给他们以自由,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特别是在干家务活的具体细节上,不要多加干涉和限制。但家务活一定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不能脱离孩子的实际,也不允许马虎从事。例如扫地,既不能要求孩子扫得同大人一样干净,也不能出现“扫后与扫前一个样”的结果。

6.孩子干完家务活后,除了示范和帮助的需要,一般家长不要再重复做一遍孩子已经干过的活,否则就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还会使孩子形成“反正爸爸妈妈还要重新干,自己可以敷衍了事”的心理。

7.要防止孩子可能出现的对干家务活消极抵抗的情绪和态度,如争辩、拖延、不高兴或找借口故意做出不会做的样子。在这种情况下,要解释为什么要他们干家务活,为什么这些家务活必须完成,告诉孩子完成家务活后将会给全家人包括孩子自己带来的舒适感觉。千万不能迁就和包办代替。

8.如果孩子主动干家务活,或干了分配以外的家务活,家长要及时肯定,及时鼓励,及时赞许,以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而更喜欢干家务活。

9.有些家务活孩子确实无力独自完成,碰到了困难无法自己解决,家长也不能勉为其难,硬要他们干完。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孩子的观察和参与下,帮助他们干完,并着重指出解决困难的措施,勉励他们下次争取独立完成。

第9篇:家务劳动小技巧范文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其中比较常用的就是开展劳动竞赛,使劳动实践过程带有适当的竞赛因素,以激起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上进心较强,他们的主导性劳动动机是取得优秀成绩,争戴小红花,争当优秀生,以博得老师、家长的赞扬和同学们的尊重。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倾向、可以在中低年级学生的劳动实践中、适当安排一些小竞赛活动、给优胜者以适当的表扬与奖励,使学生的劳动兴趣和动机始终处于极佳处况,一定会增强教学效果。

二、发挥学生之间的互相协作,促进学生对劳动技能的掌握在劳动课教学中,学生是劳动实践的主体。发挥学生之间的互相协作,乃是组织学生更好地实践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他们创造一种协作环境,引导他们互相帮助,彼此取长补短,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这样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劳动实践中,组织学生互相协作的形式较多,常用的大体有这样几种:分工性协作。几个人或一些人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每个人负责劳动实践中的一个环节。这样,每个学生在劳动实践时,就会体会到自己同他人,同整个集体之间的关系,考虑到这个环节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别人或整个劳动过程,影响到整个任务的完成。小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要强心理,在劳动实践中,恰当地组织好学生的分工协作,会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劳动动机,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刷书包》和《洗衬衣》等课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劳动实践时,?教师可以将每个学生安排在整个劳动过程的某种环节中。如每组的1号同学打水泡书包或衬衣;2号同学打肥皂,揉搓书包或衬衣;3号同学进行漂洗。

辅助性协作。在劳动课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形:教师讲解演示得十分细致清楚,但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就是学不会,掌握不了,但往往经过同学的指点帮助后,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所学劳动技能的要领。例如一次某校上《学针织》一课,在学起头技巧时,尽管教师讲解,演示的很清楚,甚至配上幻灯录像增大了演示的可视度,但仍有一些同学掌握不了一手挽线,一手挑线的技巧,但经周围同学稍一指点,他们“顿开茅塞”,很快掌握了起头的技巧。

互助性协作。有些劳动课的实践内容较为复杂,环节较多。由于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加之缺乏锻炼,在从事劳动实践时,有时会出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情形。在进行这方面的实践时,应让学生结成对子或分成小组。当一人实践时,他人可以在旁提供帮助或照顾,以保证劳动实践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以集体形式组织劳动实践,提高学生劳动技能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在劳动实践中,不同的劳动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影响也有区别。不同的劳动情境和条件,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学生个人单独实践的形式,可以锻炼其独立的品质,培养其创造精神。但也容易产生单纯计较个人实践效果,炫耀自我思想倾向。而以集体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劳动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每个人在劳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他们能灵活地运用劳动技巧,又能协调动作,搞好配合。同时,这种劳动集体本身就是一 个有力的教育因素,学生在集体劳动中,会更多地想到集体的劳动效果,集体的荣誉,看到集体的力量。一般来说,小学生都比较向往集体活动,有较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要求,组织好集体形式的劳动实践,通过它促进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形成。转贴于

教材中的《建立校外服务站》和《帮助军烈属和残疾人》等课,如果以集体形式组织学生劳动实践,每个同学都要发挥其作用,还要注意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比如会修自行车的主动去修车;会洗衣服同学认真洗衣服,即使劳动技能较差的学生,也会努力寻求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作用。这时学生的主导性劳动动机就是怎样提高集体的劳动效果,怎样为集体争取荣誉。实践证明,这种集体形式的劳动,对学生的劳动技能和集体责任感的形成,都有较好的作用。

四、努力创设愉悦的情境,增添劳动实践的乐趣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小学劳动教学也同样是如此。如果单纯地让学生机械的模仿、操作,课堂气氛就会枯燥乏味,从而会使学生感到烦燥、厌倦、劳累。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兴趣的不稳定性,运用多种形式,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劳动环境,使学生的劳动情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让学生在一种美的艺术享受中来学习掌握技能技巧。在这方面通常有这样一些做法:角色游戏。例如在指导学生实践“摆放收拾餐具”、“泡茶”等,教师可找几个学生分别扮作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客人,然后让学生按一定要求模拟摆放餐具或端茶敬客。再让同学们检查评论。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会感到生动有趣,乐意参加。

现场实践。经验证明,小学生比较喜欢新鲜的场景和新奇的活动内容。现场劳动实践,身临其境,会使参加劳动的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积极、主动、兴奋的精神状态,教学效果较好。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好这种形式的劳动实践。

例如,教学《给小树浇水》和《小树的养护》等课,一定要到实地进行具体劳动实践,而不要在课堂上搞模拟实践,纸上谈兵。

实地参观。有些教学内容,由于劳动实践的局限性,课堂上只能指导学生做部分实践。如学《灭鼠害》一课,消灭老鼠的方法很多,课堂上只能做几种灭鼠工具的模似操作,在课堂上根本不能捉到老鼠。对于这一类教学内容,教师如能领学生亲自到粮库、仓库等地去参观,请有关人员介绍实际灭鼠情况,学生会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更会加深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

音像配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无疑会大大提高劳动课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劳动课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都在这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比如用幻灯、录相演示劳动技能的操作过程,或在学生动手实践时播放一些符合劳动气氛的音乐等。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在充满美感的环境里得到缎炼,受到熏陶。

五、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教育,使其养成规范性的良好的劳动习惯安全卫生教育是小学劳动课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生爱热闹,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考虑事情不周全。如果教师在安全问题上,不事先说明,不把各种可能出现的事故因素都交代清楚,一 时的疏忽大事,就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而卫生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良好品质和习惯的培养,从严要求是有益的。如果放任不管,不负责任,将会使学生养成一种丢三拉四,顾首不顾尾的坏毛病,而且不易改变。因此,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安全卫生的教育,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把它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加以考虑和处理,以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