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第1篇: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护理环节;质量管理;医院管理

当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于医院服务质量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护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患者的就医体验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新时期的医院管理,必须加强对于护理质量的重视[1]。其中,护理环节质量管理对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应加强重视和改善,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1护理环节质量管理简述

护理质量关系到患者就医体验,是医院服务质量的具体体现,同时,护理质量的高低受到各种因素和多个环节的共同影响[2]。因此,要想保障护理质量,就必须重视护理环节的有效控制和质量管理。护理环节质量涵盖了护理全程的各个环节,一般指的是为病人提供各项服务的效果和满足其需要的实际程度,具体表现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3]。我国当前的护理质量包括要素、环节、终末等三方面的质量。但是当前的护理质量评价中侧重于要素和终末质量,对于环节质量缺乏应有的重视。护理行为的改善主要依靠结果反馈的推动,没有实现有效的提前预测、事前控制,效果很难真正得到改善。护理环节质量管理的概念中涵盖了前馈控制和过程控制的理念,管理内容包含了服务和程序、质量等多个方面,对于推动医疗质量的改善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护理环节质量管理具有前瞻性特征,是推动现代医院医疗质量改善的重要举措。

2护理环节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2.1管理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当前,很多医院存在的普遍现象是,护理环节质量管理团队多由资深护士组成,成员大多具有非常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优秀、表现突出,但是,其中有很多人并没有较高的管理能力[4]。由于缺乏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正规培训,很多管理团队成员没有掌握管理工作的技巧和要点,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学管理理论的有效指导,导致其工作中极易出现各种问题,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部分工作人员思想上没有认识到护理环节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发挥的作用,对于自身工作缺乏重视,工作效率低下。还有的管理人员过于“自信”,在工作开展中仅凭个人经验行事,墨守成规,没有进行及时的方法改进和手段创新,导致管理工作的成效远远无法满足实际要求。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医院的护士长由于管理经验和能力不够,工作中普遍存在应付不暇的情况,其工作质量无法得到保障[5]。因此,新时期背景下,医院的护理环节质量管理必须重视加强管理团队建设,积极建设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推动管理效果的改善。

2.2护理环节质量评价标准存在缺失现象

相关学者就护理质量标准体系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多数医院的体系中均存在侧重基础、终末质量,忽视环节质量的情况,没有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质量控制手段。其中,部分医院的环节质量评价缺乏适用标准,由于技术指标占据了护理质量目标管理的大部分内容,行为指标相对缺乏,导致很难进行客观的护理环节质量评价。另外,部分学者研究表明,目前很多医院的评价指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独立性、重复、滞后等[6]。评价指标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其无法适应当前的医院发展现状,很难满足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导致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十分有限,进而造成医疗质量控制缺乏明显的针对性,很难采取真正有效的改进策略。

2.3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在护理环节质量管理方面发展时间比较短,采用的护理管理策略为直线管理,对于规范护理行为产生的作用较为有限,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对于护理人员的教育力度不够,导致其对于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7]。其中,制度不完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导致质量管理无章可循,很难做到规范实施。尤其是护理体制的不健全,对于医院经济效益的改善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举个例子来讲,目前实行的护理级别划分方式缺乏对于患者经济能力的充分考虑,对于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护理满意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4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很多医院的质量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意识薄弱,对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由于缺乏强烈的质量管理意识,导致工作人员的行为和态度不够严谨,对于护理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当前,导致很多医院护理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临床护士对于管理不够熟悉,管理能力比较低下,再加上缺乏完善的培训体制,很多人的质量管理观念都比较薄弱。

2.5基础护理有待改进

当前,护理工作已经引起很多医院的重视,医院方面也逐渐实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但是由于部分护士人员将遵循医嘱作为工作重心,对于基础护理重视不够;另外,由于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较少,护理重点偏向治疗性护理,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基础护理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患者的满意度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8]。

3改进护理环节质量管理的对策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院的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关系到患者体验的护理质量备受重视。护理环节质量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根本性措施,能够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是推动护理质量改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9]。为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各家医院已经纷纷采取措施加强了医疗质量控制。但是,由于护理环节质量管理较为特殊,其贯穿于护理全程,涉及的环节也相对比较多,因此,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在进行改进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依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1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医院的护理质量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密切联系,要想真正实现有效的质量控制,就必须加强管理团队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10]。首先,医院应加强人员管理,采取有效的绩效管理措施,促进护理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应重视管理效率的提高,通过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开展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应重视兼顾管理学知识以及人文知识培训,提高其创新积极性,尤其是对于护士长,应重视提升其宏观管理能力。

3.2建立健全指标体系

对于质量指标,必须尽量保障其规范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对于关键指标,必须进行明确和细化,确保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对于环节质量的考核指标以及流程等必须重视不断完善;重视加大门诊和急诊等各个科室的检查力度,推动工作质量的改善;科学完善指标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将护理质量的改善作为管理目标,重视加强环节质量管理,依据患者就医流程,规范各项质量检查与考核的相关标准,并将其作为最低工作要求,对于工作人员实行严格的管理[11]。

3.3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护理工作一般都是依据制度要求开展的,同时护理行为也应遵从操作规范的标准,因此,制度的完善能够使护理工作的开展“有理有据”,并对其形成有效的约束,促进护理行为的规范化,对于护理质量的改进具有十分显著的积极意义[12]。因此,在强调护理人员工作质量重要性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完善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

3.4提升相关人员的护理质量意识

护理管理人员应重视临床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使其真正参与到质量管理当中来,明确临床工作人员在实现质量管控中所处的关键地位,促进其质量意识的有效提升,推动其工作质量的改善[13]。质量管理意识的提高对于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促进医院护理质量改善的重要举措[14]。医院在新时期背景下,应重视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不仅要保障其业务能力,还必须兼顾思想素质的提升,为实现护理环节质量的改善奠定基础。

3.5严格执行基础护理的要求

护理是一项偏重于照顾和关怀方面的学科,其中涵盖了专业理论和人文知识等,通过这些知识,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对护理内涵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促进护理功能更好的发挥[15,16]。其中,基础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得到重视,医院应规范护理管理,实现护士工作态度和重心的合理转变,将改善患者体验作为指导,重视改善基础护理质量。以某医院420例患者为例,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护理前为337例护理满意度为89.8%,提升到416例满意度为99.0%。

4结语

医院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机构,发挥着非常关键的职能,是维持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的基本保障。护理质量关系到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是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17]。因此,为了改善医院服务质量,就必须重视加强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力度,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促进护理质量的改善,为医院树立良好形象,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詹笑春,肖丽萍,陈明英.组建核心团队在提升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1):54-56

〔2〕任敏丽.能级管理在血液净化门诊专科护理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血液净化,2015,2(14):125-127

〔3〕杨春艳.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7(2):237-239

〔4〕蒲亨萍,汪晓媛,江湖.路径式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探索〔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19-21

〔5〕李红,王琳,沈莺,等.个案追踪法在妇产科优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5,15(2):83-85

〔6〕迟明明,张文君.基层医院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关于循证护理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2(2):226-227

〔7〕胡丹.护理环节管理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5,1(9):36

〔8〕刘俏俊,朱元琴.利用科室护理微信平台提高护理环节质量的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3):1193-1194

〔9〕黄少秋.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方法的临床应用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9):173,175

〔10〕卢建娣.门急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护理环节的相关性研究〔J〕.全科护理,2015,13(5):411-413

〔11〕李珍,贾连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完善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确保住院病人安全〔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7):89-89

〔12〕刘书华,王红梅,王传凤,等.中医护理环节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6):18-20

〔13〕白殿鸿.规范、细化门诊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工作体会〔J〕.当代医学,2013,19(21):130-132

〔14〕潘新梅,王坚,王小红,等.加强急诊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救护理环节管理的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16):3271-3272

〔15〕杨玲伟.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模式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3):37

〔16〕李露,,王丽.网络化实时监控系统在护理环节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1,17(27):88-89

第2篇: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护理质量考评;因素;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70-02

护理工作是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更好康复的重要因素,对于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促进医院自身发展、促进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护理质量评价对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具有导向性和促进作用,是质量控制工作的关键,所以要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护理质量考评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近年来我院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考评,及时查找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并提出实施对策,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作者所在医院的80例护理工作人员,80例护理工作人员中年龄最小的为22岁,最大的48岁,平均34岁,参加护理工作的时间从数月到十余年不等,最低文化程度为专科。

1.2 方法 以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为指导思想,针对我院具体情况,建立能比较全面系统的反映临床护理过程质量及终末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并使用护理质量考评表,对我院80例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护理质量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进行验证性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出影响护理考评质量的因素。在护理质量指标的筛选,主要基于了两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是指标的敏感性,即指标必须反映并能测量护理质量;第二是指标的可收集性,即指标数据易收集、易获得。

2 结 果

通过实施护理质量考评和调查发现,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主要依次有认识不足、缺乏沟通、管理执行力度不够以及受传统管理的影响,见表1。

3 讨 论

3.1 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

3.1.1 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考评认识不足 护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进行护理质量考评的意义,而片面认为考评检查只是寻找她们工作中的毛病,从而增加她们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对质量考评保持了漠然和事不关己的态度,使得考评往往难以进行。

3.1.2 缺乏沟通 在进行护理质量考评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护理质量考评人员没有认识了解到护理质量考评的目的以及其重要的意义。

3.1.3 管理执行力度不够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不够严格以及考评缺乏公平性。由于很多时候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限以及对护理质量管理并没有全面的了解,导致在护理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过程中无法公平、严格的执行。也无法消化部分护士长在检查考评时存有私心和怕得罪人的思想,使得考评缺乏公平性。

3.1.4 传统管理理念对考核的影响 管理者片面认为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管理方法在当前的管理中仍然能够继续发挥管理效能,因此没有考虑到当前的护理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对自我期望值等的不断提高。导致了通过传统的管理理念来进行相应的管理,影响了考评的准确性。

3.2 提高护理质量考评的对策

3.2.1 转变管理理念,完善护士质量管理制度 在进行护士质量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充分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质量考评的必要性,使得她们能够知道在工作中该怎么做,应该如何做等。而不是为了应付质量考评而钻漏洞,寻找如何减少被扣分等。对质量考评后分析的情况,相关的管理者也应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问题能够及时被解决,实现优化质量管理的目的。

3.2.2 加强培训,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对护士实际工作能够的培养是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使得护士能够了解她们工作的重要性和护士的职业责任比让护士按照条条框框进行工作更加的有意义。

3.2.3 建立严格的考评奖惩和督促机制 在日常检查的过程中,护理部要加强对护士长的督促指导,通过强化督促来避免无效检查问题的出现。

3.2.4 建立科学可行的考核标准和完善的考评方法 科学的考核标准对于质量考评的实行有着深远的意义。要确保护理治疗考核能够真实、全面、客观的反映出当前护理质量的标准,那么采取科学的护理质量考核体系就是最可靠的保证。也因此在管理者进行考核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护理质量考核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使得考核标准能够具备可持续性。

3.2.5 提升人性化管理意识,增强管理能力 护理质量考评过程中要通过人性化管理理念的贯穿,使得护士能够充分明白了解人性化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也使得护士们能够积极配合好考评工作的进行。

总之,详细分析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结果的因素,能让我们明确当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逐步完善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全面提升护理质量。这对于当前医院在当前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而言,是一个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途径,能够促进促进医院自身发展、促进整个医疗卫生事业。

参考文献

[1] 江会,刘薇群,贺建雄,等.基础护理实施与护理质量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杂志,2010,21(2):46-47.

第3篇: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急诊;护理质量;质量管理;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240-01

护理工作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高低也直接影响医疗水平,因此,护理工作质量管理是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核心,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急诊科是接受急诊患者就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患者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医护人员具有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性、快节奏性、思维敏捷性。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管理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因此,思考和探讨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管理,对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2008年以来影响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改进的措施,以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

1.影响急诊护理质量的主要原因

1.1 社会大环境影响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已成为具有福利性、公益性、生产性的特殊经营实体,而部分护士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出现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物质利益,轻理想教育等短期行为。加之护士心理素质、道德修养尚须完善,思想教育工作薄弱,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某些人工作热情降低、思想不集中,敷衍了事,服务态度生硬。

1.2 劳动强度大

急诊科是医院第一线,就诊病人大多危重,而目前公费医疗资金紧缺,病人是非迫不得已才来就诊,致使急诊病人多,病情重,病种复杂,抢救量大。护理人员长期在这种精神高度紧张环境中连续工作,常常超负荷运转,使护士心身疲惫,容易产生怨恨烦恼情绪,形成仅限于完成硬性指标,出现工作责任心降低,简化工作程序,操作不正规等现象。

1.3 业务能力不足

急诊是多专科、多层次、多关系结构,在这个复杂的统一体中,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现阶段护士仍以大专学历为主,知识面窄,又因多选用身体好,年青的低资历护士,经验少,特别是抢救时缺乏应变能力。

1.4 缺乏社会尊重与理解

急诊科就诊病人病家属心情急,部分人对护士不理解,而长年在急诊工作的护士对急症病人又司空见惯,个别人员工作不紧不慢,造成护患关系紧张。社会偏见“重医轻护”导致部分护士的产生自卑心理而影响护理质量。

2.改进措施

2.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职业道德是医院医德医风教育的核心。护理工作是一个为千百万人幸福所需要的高尚职业和光荣的岗位。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致力于患者服务,它充分体现着护理人员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急诊科应开展爱岗敬业,优质服务等活动,以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护理人员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职业及工作中的苦与乐问题,急诊科要做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利用先进典型事迹和开展奉献活动,启发护士对职业的兴趣,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意义及价值,树立敬业精神,树立一人辛苦,换来万家幸福的崇高思想。

2.2 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业务素质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为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急诊科和医院都要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护士参加各种专业知识学习,请有关科室专业人员讲授新业务、新技术。在专业技能训练上,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各种专题讲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及训练内容,如急诊医学、危重病学、抢救程序、心电图知识等。同时,科室还开展小讲课,护理查房,每人都有任务,个个做准备,带着问题找答案,提高护士学习业务知识的兴趣。对毕业两年以内的护士,加强抢救技术的培训,提高她们的抢救技术,加强她们的抢救意识,应急能力,每人每月进行一次技术操作考核,并记录技术档案。急诊科护士做到人人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内插管、心电图电除颤、呼吸机的使用及洗胃机等件的技术操作规程,训练她们严肃、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根据工作表现,选送进修学习,尽量让她们多学知识,确保急诊科护士素质,保证抢救病人的质量。

2.3 强化管理手段,实行科学管理

要提高急诊科的护理质量必须借鉴国内外的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保持急诊的高标准、高水平。(1)全面质量管理: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现在已发展为全面质量经营。我国已有 20多年的历史,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我国急诊科的必经之路,将全面提高急诊水平。(2)持续质量改进:核心就是以病人满意为最高标准,凡是不适合急诊的工作程序、方法、步骤都要改,病人的需求是质量改进的源泉,一切为了病人满意。质量改进是最有魅力的现代质量管理方法。(3)零缺点的现代质量要求:核心是一开始就把工作做好,没有失误,没有对不起,没有技术、服务、质量差错是难免的宽容自己的语言。急诊科强调质量零缺点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试想,抢救病人如果不强调零缺点,允许有失误,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质量零缺点对病人有好处,对科室有好处,对医护人员有好处,对医院有好处。(4)完善的质量保证措施:核心是为了急诊病人高质量,一切人员都要为抢救病人保障好,所有人员都是为病人服务的,除此之外,还要有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急诊科人员要为抢救病人服务,全院人员也要为抢救病人服务,一切为了病人并非一句空话,这在质量保证措施中体现得最充分。(5)全程的病人满意:全程病人指急诊科接到呼叫到病人抢救诊治后离院,这个过程相当长,包括院内呼叫反应过程、车辆外出、现场抢救、途中不间断的救治、通讯、联络、院内抢救、手术、监护、会诊、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要使病人满意并非一件易事,没有现代全面质量管理观点是不可能的,这是现代最高的质量要求。

3.效果与体会

2年来,通过我科对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建立专科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目标,细化考核内容,理顺服务环节,强调连贯过程,使急诊科各项指标有了显著的提高,预检分诊正确率达98%,急救器材完好率达100%,消毒隔离合格率达100%,陪送检查率达100%,服务态度满意率达986%,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为零。

4.结语

护理工作质量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同时,护理工作要不断创新、变革,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取,制订合理的护理措施,才能不断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促进急诊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燕云,严君群,林敏,张桂花. 浅谈急诊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技巧[J]. 全科护理. 2010(09)

[2] 芦良花,陈凤侠,藏舒亭.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厂矿医学. 2008(02)

第4篇: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82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284-01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管理职以的最终表现形式,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主要是进行护理缺陷控制,通过缺陷的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和控制,使医疗护理活动中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降低限度,从而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的护理服务,但目前在护理质量缺陷管理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要进一步做好医院的护理质量缺陷管理,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作用至关重要。

1.发生护理质量缺陷的原因

1.1 人为因素。常见的人为因素医院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者执行不到位,职责划分或落实不明确,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意识较差,对护理工作不认真负责、主动性差、粗心大意、违反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技术水平低下、经验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护理质量缺陷的发生。

1.2 护理服务的基础条件。护理基本设施,病室布局,医疗设备的使用、检修及维护、护理工作量、医疗护理等方面的配合和协调是发生护理质量缺陷的客观原因。护理工作量大,护士超负荷工作,必然造成接受信息迟缓,反应减慢、疲倦和精力分散,从而影响服务质量。

1.3 服务对象对护理的期望值。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护患关系缺乏有效的沟通、理解或谅解不够,与客观现实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导致不满情绪、冲突,出现护患关系紧张局面。

1.4 患者维权意识增强。随着医疗科技进步,信息咨讯网络发展,服务对象健康知识增加,消费者权利意识抬头,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医务人员意识淡薄,工作中粗心大意,医患关系紧张,导致医疗纠纷增多。

2.护士长护理质量缺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护士长在日常管理中工作重点不突出。护士长是医院最基础的管理者,是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基层医院护士长参与管理工作的时间较少,而管理工作中又碍于情面,细节管理落实工作不到位,工作中整天忙忙碌碌,而真正抓护理质量的时间和护理安全管理的时间相对较少,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

2.2 缺乏标准意识,护理质量标准执行落实不到位。护理质量标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严格标准的实施是控制护理质量缺陷的重要环节,护理工作中有护理工作质量标准、护理服务质量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但由于护士长的个人认知,在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科室质控小组只是一种管理形式,未真正履行职责,致使护理质量标准落实不到位,从而导致护理人员执行落实不到位。

2.3 缺乏法律知识,未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工作中有各种健全的护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但由于护士长在日常的管理中缺乏法律知识,未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不明确,再者由于监控的力度不够严格,致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2.4 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在护理质量缺陷管理中,护士长往往凭借自己的管理经验,未借鉴他人的经验,墨守成规,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缺乏创新意识。

2.5 缺乏激励。激励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激发人的动机,强化动机,并影响他人的行为,使人具有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护理工作中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的激励机制,护理人员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影响了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护理质量的提高。

3.护理质量缺陷管理中护士长的作用重在对护理质量标准的实施及环节质量的控制

护士长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是一线的护理管理者,既是检查者又是被检查者,是护理质量标准的实施者,是环节质量的控制者。护理质量缺陷管理的关键在预防,预防为主的思想是整个护理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也是防止质量缺陷的关键措施。

3.1 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护士长的质量管理意识。重在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只有强化了护士长的质量意识,才能调动她们主动参加质量控制的积极性,并且通过检查情况,进行激励、调动护士实施质量体系的积极性,使护士长与护士全员参与质量控制。要求护士长对每一项护理工作都要严格依照质量标准自查、自控、自纠,根据检查情况进行质量分析。

3.2 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护士长是护理质量控制的核心人员,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及医院的声誉,影响患者的康复。护士长必须实行以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的全面管理,包括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教育管理等方面。

3.3 增强护士长的法律意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强化法制观念,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是防止护理质量缺陷,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3.4 强化培训。重在提高全体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及服务水平实施护理质量缺陷管理,必须从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素质抓起,要把质量教育工作作为"第一程序",护士长要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护理查房、护理质量缺陷评析等形式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教育,促进其自觉按照工作职责和质量标准进行工作,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保证护理质量。

3.5 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作风是防范护理质量缺陷的根本所在。护理道德的实质就是为人们提供人道主义的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和护理职业的责任感,在工作中注重自身行为与语言修养,提倡文明行医,礼貌待人的医德,主动关心患者,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提高护理质量。

3.6 强化经济杠杆的促进作用。护士长在日常的护理管理中,为了加强质量控制的力度和风险,把每月质量考核的结果与奖金分配密切结合,行使质量否决权。

综上所述,护理质量缺陷管理关键在于:护士长的管理意识和水平、重在加强护理标准的实施和落实、护理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和职责的执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理工作达到持续渐进的目标。

第5篇: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新疆省吐鲁番市人民医院妇科,新疆吐鲁番 838000

[摘要] 目的 探索妇产科实施整体护理管理的方法并评估其成效。方法 以我院妇产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以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2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 对照组对护理非常满意18例,满意25例,不满意9例,护理满意率为82.69%;观察组对护理非常满意24例,满意27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8.08%,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71.46±12.89)分,针对性护理质量评分为(75.12±10.64)分,操作流程质量评分为(76.28±9.32)分,整体护理程序衔接质量评分为(78.82±17.25)分;观察组分别为(96.46±13.92)分、(94.65±11.46)分、(93.62±11.28)分、(94.05±18.27)分。结论 妇产科实施整理护理管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临床上可加以借鉴和推广。

[

关键词 ] 妇产科;整理护理管理;成效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b)-0088-0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医疗和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医护人员只有积极探索新的护理管理模式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和护理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医疗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整体护理管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在现代护理理念的指导下将系统化和整体性强的护理程序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管理思想和方法[2]。该护理模式注重护理服务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其效果也得到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广泛认可。我院自2013年6月实施整体护理管理以来,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护理效果十分突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纳入的病例均为我院妇产科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04例住院患者,其中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2例患者组成对照组,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2例患者组成观察组。对照组年龄18~67岁,平均(41.2±19.8)岁;观察组年龄20~65岁,平均(41.4±20.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护理管理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方法如下: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须知、医院制度及病房环境,及时安置床位和通知值班医生,测量患者的脉搏、体温及呼吸情况,在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适时关心患者。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首先,院领导应对整体护理管理给予必要的重视,为整体护理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院领导还应组织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等人员参加整体护理培训或学习班,就整体护理课题进行研究和学习,出现问题随时加以解决,保证整体护理的有效实施。其次,应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要实施整体护理管理除了要改变服务态度,更新服务理念之外,还要护理人员认识到整体护理的内涵,运用系统化的护理程序自觉主动的为患者服务,切实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应通过培训等手段让护理人员掌握整体护理的概念,了解并熟悉整体护理管理的实施步骤及相关知识和实施技巧,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对患者进行评估。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应对其进行入院和住院评估,护士应收集患者及其家属所提供的所有与疾病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整理之后以此为依据提出护理问题。②提出护理问题。护士长每天早晨带领护理人员查房时就患者的具体护理提出问题,如妇科手术前往往存在恐惧、怕痛、担忧和精神紧张等心理问题,术后影响生活质量等问题。③制定护理计划。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明确将要采取的护理措施,认真准确的填好护理表格。④效果评价。护理部应每月评价一次护理质量。每日早晨护士长一边进行护理查房,一边进行检查与指导,通过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拟定下一步计划,由责任组长带领组员负责监督落实实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杜绝安全隐患[3-4]。

1.3 评价指标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共包括10小题,涉及宣教、准备工作、护理态度、巡视病房情况、交流情况、病房环境、生活安置、护理操作、异常事件处理以及护理结果,每题10分,由患者打分,总分为100分,共分为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80分)和不满意(<60分)三级,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护理部通过评估基础护理质量、针对性护理质量、操作中流程质量和整体护理程序衔接质量等4个项目对护理质量进行调查,每个项目的满分均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分别行t或χ2 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2.69%,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

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针对性护理质量评分、操作流程质量评分和整体护理程序衔接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护理管理质量已成为衡量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是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工作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5]。

整体护理管理是我国近年来开始兴起的护理管理模式,现在正处于不断更新和改进的发展阶段。该护理模式包括以下三个层次:①个体护理的系统性。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人的健康受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三个方面与人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互动系统。因此,妇产科应注重运用生物医学、心理学与社会医学等方法实施整体护理管理。从护理方式来看,整体护理模式并不是一种整齐划一的护理方式,它善于突出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其具体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方式;从患者的参与程度来看,在整体护理模式下患者往往是主动参与护理活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护理。从而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充分发挥了他们参加自我护理的能动性。②护理活动的系统性。患者患病后必然会对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产生影响,而家庭与社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实施整体护理时除了要发挥医疗机构的作用外还需要家庭和社区积极参与,以提供患者的健康水平。从临床护理来看,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她们不仅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直接接触,还需要与医生乃至其他医务工作者加强沟通和联系。因此,护理活动不仅是一种医学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人际交往行为。护理人员应提高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为护理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同时,整体护理除了要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导作用之外,还应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做到以人为本,这是整体护理管理模式的核心。③护理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护理管理模式十分注重护理管理的系统性,提倡建立精干、高效的护理管理组织,在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重视团队合作。这种护理管理模式将患者看成一个群体,在发挥整体护理的同时,也能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另外,整体护理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还包括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和质量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体护理管理是医院整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模式重视一切积极因素的作用,旨在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提升医院的护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妇产科护理工作的隐私性较强,患者常伴有严重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妇产科应优化护理人员结构,保证人员搭配的合理性,针对患者的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另外,医院管理者应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努力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6]。在妇产科实施整体护理管理可提升科室的工作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还可增强护理人员的竞争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对于提升其护理服务水平具有促进作用。本次研究对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管理之后,该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82.69%),其基础护理质量评分、针对性护理质量评分、操作流程质量评分和整体护理程序衔接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关报道相一致[7]。提示在妇产科实施整理护理管理不仅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能进一步提升基础护理质量,提高针对性护理水平,完善操作流程,提高护理操作效率,改善整体护理的衔接质量,从而真正提高了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但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仍有1例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操作流程质量评分为(90.62±11.28)分,相对较低,医院及其管理者应在实施整体护理管理的同时努力把工作做细,做全,既强调整体质量,也不忽视单一环节或操作流程,尽量做到精益求精,尽可能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本次研究认为,与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相比,整体护理管理模式也做到了“以人为本”和“以患者为中心”,同时也体现了人文关怀,能结合女性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实施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住院舒适度具有积极意义。但整体护理管理模式更为注重护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通过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可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不过该护理管理模式加大了护士长等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对护理人员之间的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积极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以提升医院的整体护理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

参考文献]

[1]张秀香.妇产科护理管理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6):141-142.

[2]张德芳,马恩祥.整体护理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2):121-122.

[3]李桃春,贺艳霞.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33):219.

[4]沈华.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体会[J].医学信息,2014,27(5):330.

[5]马丽娜.优质护理服务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4):81-82.

[6]聂永芬.浅论激励理论在整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230-231.

第6篇: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1、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方法不够科学目前很多基层管理者不具备管理相关知识,只注重个别事件,不善于把握全局,甚至不熟悉业务运作。有时对于缓慢发生的或者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不懂得中间环节的质量监督和反馈。当护理工作中出现人员变动,病人数量和病种的变动,时间,季节或者医疗物品的情况改变等新问题时,管理者不能够及时调整,或者没有预见性准备而导致护理工作出现失误或差错。

2、护理质量控制手段流于形式临床上大多护士对于护理质量的重视性不够,为了检查而检查,为了评价而评价,工作是被迫地形式化,缺乏质控的氛围使得护士淡化了护理质量管理。甚至护理管理者也是为了任务而去完成质控的流水线过程,并未真正意识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3、基础护理服务质量差,分级护理不到位国内普遍存在护士缺编现象,医院必须聘用临时护士。临时护士因其待遇有差别,因此工作时不能完全投入精力;病人治疗任务多,护士没有充裕时间和病人沟通交流,根本不能满足除了必要的治疗以外的服务,更谈不上完全满足病人的需要;现在年轻护士多缺乏吃苦耐劳及奉献精神,多不愿意给病人做基础护理。因此,基础护理以及分级护理均没有理想完成。

4、护士职业压力大,职业倦怠现象严重随着病人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理模式的转变,以及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与实施,护理工作的难度和压力越来越大。此外,护士人员不足,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增加了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使得护士没有心思和信念对病人做奉献性的工作。

二、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1、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建立完善的护理质控管理体系医院由护理部、质控办和院感染办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检查组,拟定并实施护理质量考核方案,充分发挥奖金的经济杠杆作用,促进护理质量管理的展开。主要从病区管理、分级护理、消毒隔离、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文书、护理操作和病人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检查,重点是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病人及重点护士的护理安全管理,并且将质控检查结果按护理质量考核方案计算,绘制全院护理质量绩效考核汇总表予以公示告知,并与年度考核和劳务收入挂钩,奖优罚劣,让护士人人参与质量管理与控制。

2、充分利用激励体制,调动全员积极性激励全科护士认真学习质量控制标准,并告知与收入和考核挂钩,调动全体护士积极性。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可将护士分为若干组,各小组设一名组长,每人负责一项内容,把考核标准和内容作为规范,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把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贯穿到护理实践的全过程,使护理工作做到真正让患者满意。

3、护理管理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加强学习先进管理理念护理管理者应接受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努力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者应真正熟悉所管理的业务,熟练掌握科学的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发现并纠正自己工作中涉及的环节及问题。

4、提高服务理念,以人为本护理质量是护士为病人提供护理技术、临床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指导、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所能达到的优质程度。一切护理工作都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注重每一个服务细节,帮助病人解决住院过程中所遇到的各个问题。应激励和号召医院职工努力追求护理工作百分之百的到位,病人百分之百的满意。因为新世纪的医院质量要求就是必须超严管理,这种超严管理意味着医院质量要求将向更深、更广、更高标准发展。

三、结语

第7篇: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字】质量持续改进法 儿科护理 成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use and effectivenes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pediatric care using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326 cases of pediatric inpatients, randomized single-blind p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6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with routine ca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care, plus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method.Results: com-pared the control group improved quality of car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care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Experimental group,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their families comparedwith the controlgroup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Key words】: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method; Pediatric care;Effect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1中“持续改进”的含义是“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1]”。持续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从“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向“质量改进及质量持续改进”的过渡,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是新时期医院管理发展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灵魂[2]。我院自2007年开始对儿科护理质量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3月-2009年10月儿科住院患儿326例,其中男144例,女182例。年龄4个月-4岁,平均14个月。病程最短3 d,最长25 d。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质量持续改进护理组(实验组)163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16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方法。

1. 2. 2 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质量持续改进法,以期不断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

1. 2. 2. 1 预测管理是保证 护理管理者从人、物、技术、时间和信息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1)时间预测。预测高峰期到来和持续时间。如2009年初夏的高峰期均提早到3月份,且持续时间延长,而秋季腹泻高峰期较以往推迟。2008年的手足口病流行期。在高峰期应尽量避免护士休长假、培训、外出等;高峰期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应急能力。(2)人力预测。预测高峰期的护理人力资源。护理人员不足是肯定的,因此平时应加强对儿科护士的培养使其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儿科护理最特殊之处是头皮静脉穿刺技术和对患儿病情的观察,制定儿科护士专科能力培训计划并严格实施,做到新护士都能掌握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特别是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技术和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3)物资预测。根据近几年高峰期的状况,提前做好充分的物品添置工作,如最基本的床单位,患儿基本生活用品、办公用品、药品等。防止高峰期时引起护士的忙乱和收治患儿时的时间耽搁。(4)信息预测。了解高峰期疾病的特点,观察疾病谱的动态变化。当有季节性疾病发生的趋势时,应加以警惕,护理管理者应考虑人、物等应急措施,做到胸有成竹,沉着应对。

1. 2. 2. 2 弹性管理是手段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是医疗保障的重要部分。采用弹性管理的方法,弹性配备儿科护士,即按淡季住院患儿数配备固定的儿科护士,高峰期时,则根据需要增加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的护士,以缓解儿科固定护士的工作压力。

1. 2. 2. 3 细节管理是关键 高峰期工作量大,护士容易漏掉一些细节。首先,加床一般有固定的床位号,因此加床时最关键的安全因素是床位号要及时贴上且要醒目,及时挂上床头卡,以便核对。强调晨间交接班,安排专人做好床位号、床头卡的核对工作。同时要求护士认真记录输液巡视卡,以便保存。重视护士自身的心理反应,加强交流,了解护士应对高峰期的想法、措施、存在问题,以便加强支持和协调。启用质量持续改进本,发动每位护士登记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缓急,护士长每日、每周进行问题反馈,制定改进措施、改进日期、改进情况等,要求护士每日阅读。减少同样问题反复发生,达到护理质量质持续改进的效果。

1. 2. 2. 4 技术管理是基础 护理新技术的应用,如普及静脉留置针。高峰期绝大部分的工作量是输液,护理管理的重点主要在于提高工作效率。2008年我院儿科高峰期住院患儿周围(头皮)静脉置管率达98%,其月静脉置管达312人次。由于静脉留置针可以保留72-96 h,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即减少了每日重新穿刺的工作量,头皮针输液过程中因穿刺失败而再穿刺的工作量,由于每日静脉穿刺造成血管破坏而找血管难,穿刺成功难导致的护士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技术进步,让护士有能力完成大量的治疗(输液)任务,同时,可留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护理服务。

1. 3 评价项目方法

设定护理目标,了解服务质量现状,明确患儿的需求。临出院前对每位患儿和家属进行出院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分析判断持续改进的必要性,从而决定护理质量的范围,列出重点护理质控项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 0统计软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采用K-WH检验。α=0. 05。

2 结 果

3 讨 论

儿科是一门集多学科专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儿科服务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细节处理。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其中细节的处理是一门深入浅出的学问[3, 4]。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是依托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平台,借助护理质量数据管理对患儿的护理过程进行自动监控,以护理质量管理系统为评价,实现护理质量基础数据采集,护理质量自动分析、监控,质量风险前瞻预防,并通过护理项目监督、分析,高效率地进行护理质量管理,达到护理管理手段的科学化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5]。近年来,我院在儿科病高峰期来临前均召开护士会议进行动员,明确护理管理及质量持续改进的对策,使各位儿科护士积极主动配合工作部署和人员安排,并在高峰期过后进行工作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对于专业护士要安排一些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并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的护士来担任。良好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进行来源于良好的工作习惯。众所周知,儿科护理工作琐碎而忙碌,操作技术要求高[6]。每天不仅要完成固定的日常工作,还要处理临时的、突发的一些事情。因此,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尤为重要。通过临床实践,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得出:预测管理是保证,弹性管理是手段,细节管理是关键,技术管理是基础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通过护理管理的过程控制取得了成效,使护理人员能从容地应对高峰期儿科病房繁重的护理工作并取得的良好成绩。较好地完成了高峰期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任务。

参 考 文 献

[1] 徐朝艳,郑志惠,张振路,等.个体特征对护士职业紧张与疲劳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6): 530-532.

[2] 陈卫春.对当前护理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5): 450-451.

[3] 董 军,张宏雁.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现状与趋势[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2, 9(5): 425-427.

[4] 王庆林,向月应,张卫兵主编.现代医院整体医疗治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1.

第8篇: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在血透室护理质量检查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追踪路线图,利用现场查看、人员访谈、患者追踪和系统追踪相结合的方式对血液透析室进行全面的护理质量评价,从病区管理、护理安全、专科质量、感染预防与监测4个方面进行质量评分,与传统质量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运用追踪法检查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科室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现状,由此进行的质量改进更加有针对性,病区管理、护理安全、专科质量、感染预防与监测质量得到显著提高(P<0.01)。结论:追踪方法学的运用有利于规范护士行为,防范护理隐患,提升护理品质,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追踪方法学;血透室;质量评价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57

作者单位:433199潜江市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护理部

戴莉: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追踪方法学是近年来医院评审中使用的新的评价方法,它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追踪理念,通过患者就医的过程,重点评价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合作是否满足患者的需要,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是否达到要求,是一种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强的过程管理方法[1]。传统的质量评价方法尤其对血透室、手术室、新生儿科等重点科室,由于质量检查标准不系统,检查过程不够深入,检查人员不够专业等原因,造成检查出来的问题大多是问题的表象,不能准确提供质量改进的依据。为了顺应等级医院评审的要求,提高重点科室的护理质量,我院于2012年12月份开始运用追踪方法学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血液透析室分为A区和B区,A区为非传染区透析专区,B区分为B1间和B2间,B1间为丙肝阳性专区,B2间为乙肝阳性专区。现拥有32台透析机,2台血滤机。血液透析患者每月约120例,月透析约1300例次,血滤35例次。配备护士13名,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6名。从事血液透析工作为1~10年。

2方法

2.1成立追踪方法学质量评价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分管质量的副主任及3名科护士长组成追踪方法学质量评价小组,所有成员都经过追踪法基本原理及应用的学习和培训,分别参加国家或省级医院评审员培训并获得评审员资格。

2.2制定血透室护理质量评价计划和评价要点选择长期行血液透析的住院患者为切入点,按照患者入科进行血液透析的路线制定追踪路线图,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以及我院“护理管理规范(2012版)”等制定检查评价的重点:(1)护理管理体系与组织结构、护理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常规、护士培训与责任制整体护理。(2)人力资源管理。各级护士岗位技术要求和能级管理制度要求,紧急情况下护士调配制度。(3)重点环节的处理流程。如血管通路的评估穿刺、输血、血液透析时的观察与监测等。(4)护理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患者风险防范、意外事件的处置、透析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急诊急救处理。(5)特殊护理单元感染管理要求和监测。

2.3追踪检查采用现场查看,资料查阅、专业理论考核、人员访谈、患者追踪、系统追踪等追踪方法进行检查评价,将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两种方法同时进行,互相补充。

2.3.1个案追踪以患者个人就医流程切入,对病区管理、护理安全、专科质量、护理服务与流程等进行全面追踪。基本追踪流程包括患者入科接待(患者基本情况与健康指导即病史、生命体征、透析前各种检查指标和透析方案的确认等)、患者评估(血管通路评估,自理能力评估、患者高风险因素评估)、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分管患者体现能级对应,紧急状态下人员的调配制度)、临床护理质量(护士知晓患者病情、医嘱处置执行情况、护理文件记录、了解患者就医体验与感受)、专科质量与高风险管理(操作标准与实施、给药安全、管路滑脱预防、跌倒预防等)、病情观察(透析中监测管理、透析并发症观察与处置、急诊急救、危急值报告、护士相关知识培训与考核)、设备安全管理(透析机的消毒处置与设备维护保养)、感染与监测(手卫生、透析液配置质量监测、环境物表监测、化学污染物与内毒素监测等)、与肾内科、输血科等相关科室的沟通与交接程序。

2.3.2系统追踪追踪过程中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转入系统追踪进一步查找原因,寻找系统的漏洞和薄弱点,或者直接选取当前工作的关键主题进行系统追踪。如针对血液透析中管路滑脱问题,将管路安全作为追踪的重点内容,主要追踪流程有护士对血管通路的评估、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血管通路的建立与观察(穿刺、固定、巡视、拔管与记录)、管路滑脱的风险管理(患者配合能力的评估、管路滑脱的预防与发生管路滑脱后的处置)、管路穿刺的资质准入制度、护士技能培训与考核等。

2.4质量总结与反馈追踪方法学质量评价小组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讨论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建议,以PPT形式对血透室全科人员进行反馈,科室确定整改目标,拟定改进计划和方案,追踪方法学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再次复查追踪改进效果。同时,追踪方法学质量评价小组讨论本次追踪检查中的不足,探讨追踪检查的方法和应用,进一步提高追踪检查的水平,拟定下次追踪路线图及重点追踪内容。

2.5评价方法追踪方法学质量评价小组每季度运用追踪方法学进行1次质量检查,根据我院“血透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分别就病区管理、护理安全、专科质量、感染预防与监测4个项目进行质量评分,每项满分为100分。(2)每季度发放我院自行设计的“血透室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每份调查表包括护理服务、专业技术等17个项目,满分为51分,得分≥45分为满意,<45分为不满意,统计患者满意度。将实施后(2013年1~12月)与实施前(2012年1~12月)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2012年1~12月(对照组)共调查351例患者,2013年1~12月(观察组)调查376例患者。

2.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表1,表2)

4讨论

4.1更加关注质量改进,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水平较传统的质量检查形式,追踪方法学检查是对医疗护理服务的全过程进行检查,检查方法灵活,检查过程全面、深入,能凸显血透室专科特性,避免质量检查中的形式主义。追踪方法学不仅关注护理质量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更加注重问题的分析改进方案和速度[2]。每次追踪方法学检查完毕后,检查组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科室再拟定详细的改进计划和方案,分阶段落实改进措施,有效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如针对血管通路管理问题,科室相继完善“护士操作准入制度”“血透室专科护理操作标准与流程”“专科护士培训手册”共12项,使护理操作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表1显示,实施追踪方法学检查评价,血透室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4.2加强细节过程管理,保证护理安全追踪方法学检查不注重结果,只注重过程,检查时通过随机提问,再根据答案以循证的方法[3],查找工作制度、工作环节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如追踪透析管路安全时发现透析管路固定的方法未统一,透析时间长,患者经常变换卧位,穿刺部位未事先进行适当约束,患者反映床头柜放置位置不当,从床头柜上取水杯、拿眼镜等动作易发生管路滑脱。通过对细节过程的追踪,引发管理者对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在科内组织了透析过程中高风险因素讨论,收集存在的问题进行要因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建立患者透析前患者评估制度和评估单,对配合能力欠缺,有风险的患者进行适当约束;为了提高患者舒适度,对约束带进行改进以及穿刺部位固定方法实施改良等,有效地降低发生管路滑脱的风险。管理者加强过程监督与管理,避免了检查只注重结果,忽略原因过程分析,影响质量的改进[4],让质量管理更精细、更具体、更容易操作。

4.3提高护士质量意识,规范护士行为追踪方法学检查既是检查过程也是教育过程[5]。检查者花大量时间访谈工作人员和现场查看,同一个问题可能会访谈多人,并观察护士在各个环节上的行为质量,以此来考证落实护理制度和执行质量标准的相符性、真实性。在这个过程中,护士作为追踪方法学评价流程中的一部分,和检查者一起共同发现护理工作环节中执行治疗、落实护理措施上的缺陷和不足,充分认识质量管理的严肃性和提高自我约束能力的必要性。如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患者进行“无肝素”透析时,床旁未悬挂“无肝素”的警示标识,通过教育指导,护士明白了警示标识的重要性,它是一种沟通手段,传达某种信息,能警示他人,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于是在以后工作中便会主动自觉地遵照规范落实,使护士行为与护理规范保持一致,促进护理规章制度常态化。

4.4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科间沟通追踪方法学有助于识别和改善护理沟通,工作人员更加重视与其他科室、其他部门的沟通,达成共识[6],改变了以往质量评价只注重自身问题,涉及其他科室或其他部门的问题由于沟通协作少,容易陷入问题改进的瓶颈,导致同样的问题可能反复出现未得到改善,从而影响护理质量和安全[7]。通过追踪方法学检查,各科室、各部门相互加强了沟通,共同直面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如肾内科患者行血液透析时,同一时间需转运多名患者,等候电梯时间长,影响血透工作正常进行,科室与后勤部门共同协商,由科室提前预约,派电梯管理员专梯接送,同时,肾内科修订了“肾内科患者行血液透析的交接流程”,解决了转运和患者交接问题,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4.5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患者满意度追踪方法学是以患者实际感受诊疗服务的经历去评价医院整体的服务品质[8],这种检查方式有助于培养护理人员换位思考的服务理念,更加重视患者的感受,关注患者的实际需要,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实践证明,追踪方法学具有系统性、灵活性、现场性及双重性等特点,是一个见效快,易操作的流程式思维和工作方法。随着对追踪方法学运用地深入,将广泛在护理管理中逐渐完善,建立常态护理质量追踪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洪.JCI评审对护理管理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5):28-29.

[2]陈晋利,张建国,李淑君,等.追踪方法学在迎接等级医院评审模拟自查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8):552-553.

[3]王海蓉,张爱琳,邱服斌.追踪方法学在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2):551.

[4]刘庭芳.中国医院评审评价追踪方法学操作手册(试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1.

[5]刘庭芳,刘勇,陈虎,等.医院评审追踪方法学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2,16(3):2-6.

[6]张幸国,刘庭芳,杨泉森,等.追踪方法学在医院评价及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11,27(9):691-694.

[7]董军,刘亚平,周亚春.追踪方法学在医院评审中护理管理的策划及实例分析[J].中国医院,2012,16(3):47-49.

[8]张积慧,郭小云,刘洁珍,等.追踪方法学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7):69-71.

第9篇: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等级医院评审;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05-01

我院护理部按照卫生部于2011年出台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 1年版)》.并于2012年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等级院评审工作[1]。运用质量管理PDCA 的原理,把每条标准执行力分为四档,采用现场评审的方式对医院整体系统进行评审。其中69 项条款与护理密切相关,医院等级评审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金标准” ,“全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则是创医院等级评审的载体[2]。针对这一特点,我院以落实新标准条款为版本,以规范护理管理流程为重点,以提升护理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为核心,扎实落实评审的各项要求。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常态化管理机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学专业为安徽省“十二五”重点临床特色专科;实际开放床位1234张,全院护士床护比为1:0.60,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的95.02%,实际开放床位与病房护士比为1:0.48。护理单元35个,护理人员746名,其中男12名、女734名,年龄20~56(31.6±3.6)岁。职称: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8名,护士323名,护师228名,主管护师186名。学历:中专82名,大专582名,本科82名。

1.2 方法

1.2.1 解读标准,齐动员。运用体现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原理,并以ABCD4档表达条款的评审结果,实现护理安全质量的持续改进。护理部将提高全员思想认识作为迎接评审的第一步.召开全院护士大会,对等级医院评审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通过举办培训讲座,深入细致地解读与护理工作相关的标准条款,使护理管理者能够深刻理解标准的内涵,领会标准对医院长远建设发展、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重要意义,结合医院的实际,拟定一系列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措施,护理部与护士长,护士长与护士分别签订迎接评审责任书。

1.2.2 梳理条款,查问题。新的评审标准更加关注医院系统化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效结合,护理工作要有制度、流程、培训、执行、监管、反馈、整改和持续改进,并要明确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为此,护理部首先从完善护理工作各项制度、流程、标准和记录入手.以PDCA循环为指导。按评审标准,护理部成立了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护理三级质控组织,设10个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护理部对质量检查的频次、方法与形式进行总体部署,检查频次由每月1次综合大检查改为每周分组和分项目检查,由管理经验丰富的护士长组织护理质控小组成员定期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专项督导,帮助临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检查程序包括检查、反馈、整改、复查。同时注重每月重点检查(上月检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下月的重点检查内容)与平时随机抽查相结合,纵向检查与交叉检查相结合,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质量信息。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反馈、整改,并在全院护大会上进行案例分析。

1.2.3 关注护理安全,抓重点。护理部根据专科护理发展的需要,先后编印了护理工作规范、护士岗位说明书、住院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应急预案、出院健康指导等5本手册。修订了护理管理制度、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安全、护理质量考核等25项考核标准,新制订输血安全、预防导管滑脱、压疮等十二项核查表,并汇编成册,让护理工作有章可循,使护理质量的控制、评价处于良性运转状态。

1.2.4 推进优质护理,重内涵

1.2.4.1 制订了黄山市人民医院《关于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方案及实施细则》、《黄山市人民医院优质护理绩效奖励方案》、《护士岗位说明书》,按照先试点、再推广、到全覆盖,分九批逐步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全院100%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

1.2.4.2 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对护士实行分层分级管理。实行对临床护理岗位的N1—N5级护士科学分层,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培训重点和发展方向,护士分管患者、护士在职培训、晋升评优和绩效考核均体现能级对应,推进绩效分配模式改革,充分调动临床一线护士的积极性。优化护理队伍人员结构,鼓励护士自学本科段的学习考试。对特殊岗位实行护士岗位资质认证制度,各专科岗位严格据此进行培训、考核、发证。

1.2.4.3 改革护理排班模式和方式,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扁平化排班责任护士包干患者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3]。每名责任护士均包干病人,负责所分管患者的病情观察、专业生活照顾、治疗处置、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全面、全程的连续性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开展热心、爱心、细心、耐心、精心、诚心的“六心护士站”活动,创新护理服务的模式,各临床护理单元,以“温馨服务月”为契机,开展各具特色的护理服务。

1.2.4.4 实施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需求制定并落实个性化护理计划。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的规范化管理,各专科制订了健康教育内容,印刷了专科疾病的出院健康教育资料。

1.2.4.5 采取“护士沙龙”的形式,对护士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大家畅所欲言、发散思维,定期总结、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成因、集护士智慧,开发“金点子”项目,采取“1+3”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即:发现一个问题,找出一个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一个改进方案及制定新的护理流程,让一批人收益。建立并及时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制度,全院统一各类标识,制定规范的电子信息上报的压疮、跌倒/坠床、管路滑脱上报制度;加强对高危药品以及易混淆药品的综合管理。对患者佩戴腕带标识,新生儿按不同性别使用不同颜色,做好患者的身份识别,有效地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1.2.4.6 创新“夜督导”管理模式,加大对“七类”病人的管理。高度关注重点时段、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及“七类”病人的管理。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每夜专门安排临床高年资护士及护士长对“危重、高热、腹痛待查、诊断不明、区县转入、压疮、跌倒坠床、有纠纷隐患”等病人实施夜间护理质量督导工作,有效地加强对夜间年轻护士上班等重点时间段及重点环节管理,从而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运行。

1.2.4.7 危重患者“链条式”的护理质量管理。医院建立并对实施危重患者登记报告和质量检查制度。加强危重患者的风险识别,根据生命体征及意识、血氧饱和度。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为基础,制定危重病人安全管理规范,重点识别新入院的危重患者、识别危重患者的潜在危险,健全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制度及风险源,严格“三查七对”和交接班制度,重点落实岗位责任制,规范操作流程。

1.2.4.8 拓展护理服务范围。骨科护士介入一期手术创口的换药,PICC门诊护士为来医院的肿瘤晚期患者提供专科护理服务。伤口造口护士对全院疑难伤口进行会诊与换药。糖尿病专科护士开设了糖尿病专科咨询健康教育门诊,设专科护士坐诊,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

2 结果

2.1 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各项护理工作及时落实且更加规范,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在等级医院复评审中,得到评审专家高度评价。促使患者满意度提高到98.2%,医生满意度达96%以上,护士满意度达95%以上。我院被评为“省级优质护理示范医院”、两个病区被评为“省级优质护理示范病房”,部级、省级优质护理“优秀个人”各1人。

2.2 护理科研成果有突破。近5年共有5个项目获得市科技成果,1个项目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2.3 学科整体优势突出。我院护理学专业被评为安徽省“十二五”重点临床特色专科(全省地市级医院仅2家)。成功申报ICU、血液净化、手术室、糖尿病、骨科五个省级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基地,培养了我院省级专科护士21人。临床带教了省级专科护士16人。

3 体会

3.1 营造氛围是前提,全员参与是基础。新的医院评审标准,它引领着护理管理者的工作思路,应用其理论,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实施中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及时总结经验。采取组织学习、加强教育及检查、考核等措施,本着三级质量管理及前瞻性管理的原则,充分体现护理质控前移[4]。因为不论推行任何形式的质量管理模式,都是以制定标准,执行标准为基础展开的[5]。在要求完善医院各种制度、规章、流程的同时,更强调护士能够遵守规范、认真履责,贯穿到每名护士的日常工作和行为中。其内涵是要通过员工的实践,营造一个“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个个工作有激情,处处想到升等级”的良好氛围。

3.2 安全管理是根本,质量提升有保证。PDCA系统是在一切管理活动中,为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工作的循环,能持续改进,使护理管理更为便捷、高效,提高了护理管理效率[6]。护理部结合新的评审标准,确定护理质量标准和实施方案,狠抓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的落实,在分析改进的基础上,强化追踪验证和评价,确保各项措施的持续改进。

3.3 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是核心,巩固专业是根基。护理工作模式是一种为了满足病人的护理要求,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数量,设计出各种结构的工作分配方式[7]。专业要发展,服务求品质,关键在于基础的牢固。基础护理为专业的护理服务提供充分的空间与平台,是发展专科护理的基础,有助于提高专业化水平[8]。实行护士长—领班—责任护士分层级管理,护士—医生—患者为一组的管理形式[9]。使质量管理能够层层落实,为实现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提供保障[10]。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每位护士包干病人,不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医护患之间的情感指数和信任度也大大提高,为打牢专业根基奠定了基础。我院六年来创建的“六心护士站”,打造优质护理服务的品牌,“六心服务”已成为护士的职业习惯,使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塑造了护士在病人心中的形象,并配合护士的分层次专业培训,以专业人才引领专业团队的思想为指导,做大、做强了专业根基,实现了我院对护理工作塑形一塑心一塑品的过渡。以迎接评审为契机.加强医院日常工作与管理.形成常态机制,稳步推进优质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通知[s]2012.

[2] 郑桂芳.准备医院等级评审提高门诊护理质量[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3):149.

[3] 金艳艳,兰晓娥.扁平化排班责任包干制在优质护理实践中的成效[J].护理学杂志,2011,26(22)(外科版):53—55.

[4] 岳利群等.PDCA循环在护理关键指标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9):1064-1065.

[5] 高万良.质量文化建设与医疗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1):38-42.

[6] 孙秀玲.王玲勉,薛晓英.PDCA循环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1):163-164.

[7] 叶志弘.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2009,9(8):8-9.

[8] 兰晓娥,姚美蓉,吴雪华,李涵. 护理管理新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