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精选(九篇)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

第1篇: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 试用期护士; 药理知识; 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062-02

护理人员对急救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临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1]。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针对往年各临床科室反映的新上岗护士急救药品、氯化钾、甘露醇、化疗药物等常用特殊药品药理知识相对欠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有针对性的将常用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药理知识纳入到新护士岗前培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组织2012年度新招聘的试用期护士共计65名。

1.2 方法

设计“急救药品、特殊药品药理知识测试问卷”,内容涉及常用各种急救、特殊管理药品单只剂量、通用名称、药理性质、用药注意事项等药理知识并量化评分,请药理专家和护理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并审核;制定急救药品及特殊药品药理知识的培训课件,请权威医疗专家和临床药学专家进行了审核,并在新护士岗前培训时结合护理工作实际进行授课;培训前后发放问卷表,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培训效果。

2 结果

培训前试用期护士对急救药品、部分特殊管理药品知识的综合量化考核合格率为44.6%,培训后合格率上升至100%。见表1和图1。

3 讨论

急救药品的应用,是针对不同危重疾病,为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而采取的急救措施之一,是抢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调查显示,新招聘的试用期护士掌握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知识缺乏,知晓急救车中所有药品作用的培训前仅24.6%,培训后上升至73.8%;知晓尼可刹米单只剂量的培训前仅26.2%,培训后上升至100%;而知晓肾上腺素易受光、热分解的培训前仅61.5%,培训后上升至95.4%;掌握氨茶碱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培训前50.8%,培训后上升至95.4%;综合量化考核合格率培训前44.6%,培训后上升至100%。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知识培训措施,可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低年资护士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低年资护士,在从事专业的时期给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有利于他们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可迅速提高临床工作能力[3]。试用期护士作为低年资护士群体,课程内容的设置在加强“三基”的基础上,不仅要注重融入护理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以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也要注意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4]。笔者所在医院针对试用期护士对急救、特殊管理药品知识的缺乏现状,采取强化培训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知识,提高试用期新护士对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减少了因药理知识掌握不牢而造成的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管理者应制定并实施相关培训计划,实行奖惩措施,以提高护士的急救知识水平,进而提高护理质量[5]。针对新招聘的试用期护士这一群体,通过强化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药理知识培训及考试,能极大的促进新护士对急救药品、氯化钾、甘露醇、化疗药物等特殊管理药品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许晓萍.影响护士掌握急救药品知识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6):5.

[2]曹静,杨建中,徐新新.急救药品储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0,25(7):19-21.

[3]高爱煜,高祖梅.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26(11):91-94.

[4]刘云,葛世伟,诸葛海鸿,等.构建医院继续护理教育管理体系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13,28(2):79-81.

第2篇: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 规范培训; 急诊护士急救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32-01

1 培训内容

1.1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 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 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提,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 体会 (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2)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3)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4)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3篇: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急诊护士;群体性伤害;救治能力;培训效果

灾难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早期以自然灾难为主,近代文明以来人为造成灾难逐渐增多[1]。在面临各种突发或灾难性事件的威胁和挑战时,迫切需要迅速有效的紧急救援,而急诊护士是医疗救援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群体伤害救援应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训练一支具有反应迅速,医学理论基础扎实,专业信念坚强,技术精堪,高实践水平的急救专科人才队伍[2],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2012年1月~12月对本科的护理人员进行了系统、全面、规范化的培训效果观察,急诊护士应急救治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急诊科配备护士14人,其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护士6人,均毕业于护理专业的大、中院校,全部接受过一般的护理专业训练。从事急诊护理工作长短不一,最长17年,有1人最短6个月,有1人,其他的从事急救工作在1~10年,均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规范的急诊专科培训,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急救技能参差不齐。有2人未参加过大批量群体性伤害的救治工作,不熟悉群体性伤害的抢救流程。

2 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群体性伤害救治能力培训的必要性

突发性群体性伤害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交通事故、工伤、自然灾害、爆炸以及群体斗殴等引起的大宗伤员伤亡。如何提高发生后的救援能力,保障伤员的生命安全,使伤害的程度降到最小,成为广大急救工作者当前最迫切、最需要关注的问题。而急诊护理是可以体现用最小的数据、最短的时间和最佳的技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患者的痛苦的艺术[3]。因此注重对急诊护士的应急意识及救治能力的培养,使急诊护士具备应对群体性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熟练的业务技能、科学的急救理念、扎实、全面的医疗护理能力,才能实现成功、有效的救治。

3 加强急诊护士应对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救治能力的培训

3.1培训目标强化急救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定期开展模拟演练训练,使护士牢固掌握大批量伤员的救治技巧。急诊护士由于平时应对群体群伤的救治实践机会少,容易导致对一些知识及急救技术的遗忘和生疏, 提示牢固掌握各种群体性、灾害救治知识不仅从日常抢救工作中积累还要通过不断学习获得和巩固。因此,对于群体性灾害事件救治知识的学习应与平时的培训相结合,关键时刻才能有效应对。

3.2培训方法

3.2.1注重急救基础理论知识培训 ①对群体性伤害事件的定义、种类、特点及救治技巧培训和学习,增强急诊护士对群体性伤害事件的认识。②现场救治知识:包括护士的主要任务、伤情判断、检伤分类、伤员转运、登记统计、汇报程序等,增强急诊护士的现场救治能力。③急症护理知识:包括各类复合性损伤、烧伤、多器官功能障碍、颅脑外伤、骨折、休克、 挤压综合症等,增强急诊护士的急症护理知识。④大批量伤员的救治知识:掌握成批伤员的抢救流程,才能使成批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⑤自我保护知识:现场的救治原则是"先自救,后救人"。先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才能更好救治伤员。⑥做好现场伤员的心理疏导工作。

3.2.2 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培训①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医务科及护理部举办的急救技能培训及考核。如心肺脑复苏术、气管插管及气道维护技术等。②每月1 次业务学习,由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授课,均采用多媒体形式授课,内容涉及急救护理各个方面,如:专科病、常见病护理、各种创伤急救、急性脏器功能 衰竭的急救与处理、急诊护患沟通交流技巧、急诊常见法律问题和防范措施;常见急救技术,如基础生命支持、气道的建立及维护、急救监护技术、急救仪器参数的设置、调节与报警处理、除颤术、洗胃术等;③每月进行一次护理业务查房,通过本月抢救的疑难、复杂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加深了护理人员掌握该病的急救及处理方法。采取计划学习与随机学习相结合,根据平时急危重症的抢救情况随机提问相关的急救知识,每周制定几道题,供晨会提问,题目以小精、实用性为原则,让护士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救治能力。

3.2.3 加强各种抢救设备使用操作培训制定每周操作示范及考核制度,每周进行一种抢救设备的使用及基本操作示范,由护长或高年资的护士随之抽考,不过关者督促其加强训练,要求人人掌握使用方法。尽量安排年轻的护士担任操作示范,然后大家点评存在不足之处,相互学习。通过反复训练,既锻炼年轻护士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又使全科护士的急救技能、操作技能得到持续地巩固和提高。

3.2.4制定各种应急抢救预案及急救流程急诊科是发现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重要部门[4]。完善的应急抢救预案,规范、程序化的急救流程是成功救治成批伤员的关键,在护理人员的培训中加强对突发事件、成批伤病员的抢救程序及技术的培训,以便遇到类似抢救能沉着应战,忙而不乱。

3.2.5强化演练,提升护理人员救援应急能力突发性是突然发性的,不可预测的,涉及的伤员较多,处理起来比较混乱,要想在突发事件中发挥最佳的救护技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只有在长期反复的演练中才能确保预案在启动时顺利实施,通过经常性摸拟演练,强化急诊救护观念,提高急救人员的规范应急、应变能力。情景摸拟演练的方法:定期组织大型仿真急救演习,设置不同应急救援现场可能发生的场景进行摸拟演练,让参训者身临其境,完成各项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培养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准确的应急处理能力,从而实现及时、妥善、有效的救治群体性外伤人员。①在进行突发性群体伤害救治演练中应熟练掌握急诊急救区域划分要求,即红区为病情危重、生命体征明显不稳定、危及生命的重症患者;黄区为病情严重,症状显著需立即处理的患者;绿区9为生命体征平稳、症状不重的患者。②所有参与抢救的护士由急诊科护士长统一指挥,具体分工:急救业务能力强的护士在红区;急诊本科室护士在黄区;外来援助护士协助急诊科护士在绿区。③每个抢救区域均安排有本科室责任心强、 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管理各项抢救措施的实施。④由护士长事先设定模拟急救场景和内容,选派5名护士分别扮演以上不同区域的角色:A护士由资深的业务骨干担任,负责预检分诊组的管理及指挥工作,当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询问了解:事故发生地点,事故的性质,受伤人数,轻伤、重伤人数到达时间,同时汇报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启动应急预案。伤员到达医院,预诊分诊医生、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分检;在短时间内迅速评估病情,准确分检,标志明确,分类救护。B护士负责急救组:根据分检结果,红色标志的患者放置抢救室,抢救护士采取各项急救护理措施,开放呼吸通道、静脉通道、吸痰、给氧、气管插管、监测生命体征等。开放绿色通道,竭尽全力使伤病员得到最好的救治。C护士所在组负责后勤、物资、联络及患者的转运、护送检查等工作,准备充足的急救常用的抢救药品、物品调集平车轮椅等搬运工惧,当储备的抢救设备和药品不能满足需要,汇报院总值班调配;D护士负责治疗护理工作组:负责输液、监测生命征、清创、包扎、记录、执行医嘱,维持秩序,观察病情,心理护理等。各角色要明确分工协同完成,指挥准确、得力,配合默契。演练结束进行总结,提出各自的指导意见,最后由护长进行全面点评。模拟演练提高了护士心理素质和协同能力及应对灾难事件的救援能力。

4 结果

14名护士培训后专业理论考核、急救技能的操作考核、综合应急能力考核见表1。

5 讨论

5.1当急性群体性伤害事件发生以后,成批伤员短时间内到医院就诊,因其突发性强、伤员数量多、伤情复杂、伤势严重,故对医院内的应急救护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5]。发生急诊群体性伤害事件如何有序、高效、安全地收治成批伤员,一直是医院面临的难题[6]。因此,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是确保对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畅通、便捷、高效的前提,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南和依据.加强对应急处理预案的演练,是应急处理预案启动时,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则胜的保证[7]。

5.2 加强护士的业务培训及应急意识的培养急诊护士有如军队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应居安思危,加强急救技能及理论知识的培训,注重对护士的应急意识、急救情商的培养。如模拟情景演练等,培养一支反应灵敏、训练有素、业务过硬的急救护理队伍是应对突发大批量伤害事件的有力保障。

5.3加强与相关科室之间的协作是应对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有力保障。取得医院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才能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海晨,王一镗.灾难救援的人道理念[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95-96.

[2]谢少清,朱禧庆,朱娟,等.论急诊专科护士的职能定位及发展[J].现代护理,2006,12(28):2663-2665

[3]张亚卓.我国急诊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5,21(12):52-53

[4]林绍鹏,林佩仪,江慧琳,等.城市群体性伤害事件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5):424-428

[5]林佩仪,江慧琳,许松青,等.群体伤害事件原因及特点的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5):359-361。

第4篇: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案例分析法结合情景模拟法在急诊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及2013年在我院急诊室工作的新护士37名,将2012年工作的18名新护士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培训模式;2013年工作的19名新护士设为试验组,在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将案例分析法和情景模拟法融入其中。培训结束比较两组新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技术、急救仪器操作水平、急救应急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试验组在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技术、急救仪器操作水平、急救应急能力及各项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案例分析法结合情景模拟法更有利于提高新护士的急救技术水平、急救应急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能使其更快适应急诊室快节奏的工作,确保抢救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抢救的时效性及救护成功率。

关键词 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急诊新护士;培训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43

Effect of case analysis method combining the application of scenario simulation metho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 training

SONG Xing-hua,WANG Shi-ying,XING Li-yan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Shanghai200003)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case analysis method combined with scenario simulation method in the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new nurse training.

Methods:Chose 2012 and 2013 year 37 new nurses in our hospital emergency room,18 new nurses of 2012 year working wit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while the 19 new nurse working in 2013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l combining case analysis scenario simulation method was blended in among them.The new nurse′s theory of first aid knowledge,first aid skill,first aid instrument operation level,emergency contingency abil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training.

Results: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first aid knowledge,first aid,first aid equipment operation level,emergency abil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Implementation of case analysis method combined with situational simulation method is more advantageou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new nurses first aid techniques,emergency contingency abil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can make its faster to adapt to the fast pace of work,emergency room to ensure that the rescue work order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rescue and ambulance success rate.

Key wordsCase analysis;Scenario simulation;Emergency new nurses;Training

急诊作为医院急救的窗口,接诊的大多是病情紧急、危重、病情变化快、需要立即进行救治的患者,因而急诊护理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这对于急诊科的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今,急诊护理队伍日趋年轻化,尤其是新护士比例的逐年上升,给急诊护理管理者带来无形压力,如何对这批新生力量进行培训,使其尽快胜任急诊护理工作,以保证急诊正常运转,对于急诊护理管理者来说更是个严峻的考验。新护士是指临床实习结束参加护理工作不满1年的护士,其特点是临床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急救技能及应急能力水平不高。案例分析法是指运用临床病例,训练护士在真实的情境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思维,引导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假设、质疑、推理、反思讨论,探究客观事实,挖掘护士潜在的智慧和能力,进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1]。情景模拟法是指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接近实际工作或生活的场景,由护士在这种场景中分别担任不同角色,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分析,并做最后总结的一种虚拟实践性培训方法[2]。本次研究对新护士的培训做了进一步改革,即将案例分析法结合情景模拟法应用于新护士培训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及2013年入急诊科工作的新护士37名,均为女性。将2012年入科的18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年龄19~23岁,平均(19.1±2.9)岁;2013年入科的19名新护士作为试验组,年龄19~22岁,平均(18.5±2.6)岁。纳入标准:在我院实习的新护士,未出现缺勤的新护士,学历为大专的新护士。排除标准:非我院实习的外聘新护士,学历为中专、本科的新护士。两组新护士在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根据急诊科的专科特点,由科室护士长与总带教共同制定新护士的带教计划,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技能培训、跟班带教及考核,理论知识由资深教员负责授课,主要围绕护理安全及急诊常见疾病的抢救预案、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授课。技能培训包括急诊常见急救仪器的使用(如呼吸机、除颤仪、胸外按摩机、洗胃机、吸引器等)及急救技能的培训(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抢救配合、深静脉置管配合等)。跟班带教:将新护士分为4组,每4~5人1组,轮流到预检、抢救、暂观及临输4个岗位进行临床实践,由各岗组长负责带教。临床实践结束后,由护士长与总带教共同对新护士进行终期考核。

1.2.2试验组在传统培训的基础上增设案例分析法和情景模拟法进行培训。选择急诊临床具有代表性的案例10个,由科室护士长、总带教及各岗组长负责整理归纳,并在案例中设计一些突发事件,再由主讲者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组织新护士参加案例学习,并要求主讲者运用苏格拉底询问法[3]对新护士进行培训,明确主讲者是指导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组织新护士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分组讨论,引导新护士深入思考,启发她们对案例进行评判分析、大胆质疑并提出相关问题,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最后由主讲者进行点评,肯定正确观点,剖析错误原因,归纳总结案例分析的思路,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每学习完一个案例分析,则根据该案例设置模拟场景,将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技能和专科技能穿插其中,如急救仪器的使用、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抢救配合、深静脉置管配合及静脉留置套管针等,让新护士担任情景模拟的角色扮演。每次培训结束后由新护士自评与互评,总带教点评,护士长归纳总结,最后,再由护士长与总带教共同对新护士进行终期考核。

1.3观察指标(1)急救理论知识考核,满分100分。(2)急救仪器操作考核,包括除颤仪、呼吸机、胸外按摩机、洗胃机、吸引器的操作,各项满分100分。(3)急救技能考核,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抢救配合、深静脉置管抢救配合,各项满分100分。(4)急救应急能力评分,满分100分。(5)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采用彭美慈等修订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中文版(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 chinese version,CTDI-CV)进行问卷测评。该量表主要测试评判性思维倾向的7个维度,包括认知成熟度、求知欲、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每个维度10个条目,共70个条目。其判断及评分标准:正性条目“非常赞同”计6分,“赞同”计5分,“基本赞同”计4分,“基本不赞同”计3分,“不赞同”计2分,“非常不赞同”计1分;负性条目反向计分。CTDI-CV总分为70~420分,其中<280分表示评判性思维能力较弱,280~349分表示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350分表示具有很强评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总分为10~60分,30~39分表示特质在中等水平,40~49分表示为正性的特质表现,≥50分表示为强的特质表现[4]。CTDI-CV的内容效度系数为0.90,各维度效度系数分别为0.54~0.77。

1.4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新护士急救理论知识及急救仪器操作考核成绩的比较(表1)

2.2两组新护士各项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比较(表2)

2.3两组新护士的急救技能及急救应急能力的比较(表3)

注:1)为t′值,2)为t值

3讨论

3.1提高了新护士的急救理论水平及急救仪器的操作能力将急救理论知识与急救仪器的操作融入到案例分析中对新护士进行培训,并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加以展现与巩固,使新护士耳目一新,更乐于接受,培养了新护士浓厚的学习兴趣,且在这种培训中,主讲者对各知识点层层深入的提问和引导,使新护士明确了自身知识的薄弱点和努力的方向,同时,通过这种培训使新护士理论联系实践落到实处,两者相辅相成,在巩固急救理论、技能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急救的实用性,使新护士不再是机械地练习急救仪器的操作,还要根据患者

病情变化应用理论知识来作出判断,配合医师选择正确的急救仪器,然后再调试相应参数并正确运用急救仪器的各功能。表1显示,试验组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及各种仪器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

3.2提高了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性强的思维技巧[1],它不只是一种理论,还是临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础,也是护理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护士由于临床实践经验尚浅,在工作中往往忙于完成医嘱的操作项目,对病情的观察与分析能力缺乏,当遇到患者病情变化时往往紧张、不知所措,很容易出现护理缺陷和差错,甚至引起医疗纠纷[5]。而本次研究显示,在新护士培训中,将临床护理案例运用苏格拉底询问法与新护士共同探讨分析,不仅培养了新护士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使其思维更为缜密,提高了新护士的评判性逻辑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整合而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另外,将案例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再现,而新护士担任其中角色,更有利于培养新护士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认知度与求知欲。表2显示,试验组护士各项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

3.3强化了新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了急救技术水平及急救应急能力急救技术的操作性很强,护士对急救技术的熟练程度及应用灵活度可直接影响抢救的成功率。在传统培训中,往往局限于单项急救技术的培训,只注重单项操作,而忽视了临床工作中的融会贯通,往往培训效果不佳,护士不易掌握。本研究将案例分析法结合情景模拟法应用于新护士培训中,给新护士提供了一种真实的临床氛围,促使她们带着问题主动学习,提高了对临床实践的领悟力,而且护理案例情景模拟可以短时间提高她们对急救技术的掌握,并使她们在紧急情况下忙而不乱,沉着应对。表3显示,试验组的急救技能及急救应急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这种培训,可缩短她们对临床应急事件的适应期,提高她们急救技术操作能力,并对她们临床应急能力的培养非常有效。

综上所述,将案例分析法结合情景模拟法应用于新护士培训中,不仅可提高新护士的急救综合能力,还可培养她们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她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柳丰萍,王红红,邹叶青,等.护理案例论坛对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9-22.

[2]张怡,樊雅静,黄凌.情景模拟法在产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0,10(6):82-83.

[3]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7-130.

[4]闻彩芬,濮丽萍.反思性教学性对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和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2-3.

[5]许素芃,刘晓为,李桂宝,等.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22-924.

第5篇: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从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在收治的住院精神病人中,住院期间出现危重的有 15例,均为男性病人,年龄42.7岁 ,其中出现精神科意外事件的危重有2 例,药物所致的危重有3 例,精神症所致4例,合并有躯体疾病的有 6例 。

1.2方法

1.2.1护士的紧急处理 护士发现病人有异常情况时,首先判断病人的意识情况,生命体征的异常情况,迅速判断病人出现了何种异常情况,例如在进食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面色苍白,不能说话,双手握住颈部,首先考虑病人是否发生噎食[2]。护士要迅速的判断病人的情况后立即通知到在班人员及值班医生,将病人简要情况告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1.2.2 危重病人的管理 病人出现紧急情况,就地抢救,视病情允许立即安置到抢救室,开通静脉吸氧等紧急处理,心脏骤停者立即给予胸外心肺复苏,通知值班医生及相关人员给予支持配合抢救工作。

1.2.3隔离的重要性 封闭式住院精神病人的治疗和护理都是集中进行,当病人出现危重后必须进行隔离,特别是出现意外事件时,及时将病人隔离到其他地方,避免病人出现效仿,另外避免病人出现恐惧心理。

1.2.4团队意识 发现病人出现危重紧急情况,立即进行处理,当班护士根据需要启动应急议案。护士长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视情况启动护理人员应急调配,科室急救小组成员在接到科室应急急救电话后立即参与急救配合。如遇重大急救护士长根据情况及时向其他科室协助及相关部门汇报。

1.2.5 做好相关记录 护士观察病人是否是出现危重病情后,及时做出判断,在做出判断后切记此时的时间点,立即对病人进行紧急处理,在处理的同时做好相关记录,在其他协助人员到来后,在班护士及时将有关记录进行完善。

2.结果

通过对15例病人的急救处理,抢救成功12例,死亡3例。

3.小结

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临床常见两种现象:一是急而不危,即精神症状丰富,发病很急,但不会危及生命;二是危而不显,即症状尽管不明显,但不立即发现抢救就会危及生命。因而,护士在平时护理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分出轻、重、缓、急病人,让他们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必须以强化护士的急救意识为前提,才能够真正做到正确、及时、有效地判断病情,挽救生命。精神科危重病人的护理是护理上的重点和难点,在精神科除了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出现危重外,还有精神病人意外事件的发生需紧急抢救护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高新监测技术及复苏措施的广泛开展,这对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代精神科护士应强化急救意识,提高临床应急技能。加之精神科病人的特点,长期的住院时间,要重视基础护理,以免发生其他方面的感染。

4.展望

强化急救意识,必须提高急救技能。精神科护士不仅需要强化急救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新的急救技能,这样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加强急救理论学习,强化操作训练 在实施抢救过程中,时间及技术对能否抢救病人的生命和获得良好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当病人突然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在没有实施任何的医疗支持及辅助治疗前,四分钟内应建立基础生命救护。研究证明,心跳骤停病人如果在最初四分钟内得到复苏处理,可使死亡率降低50% ;超过六分钟开始复苏者,存活率仅有4%。

第6篇: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急诊护士;素质;抢救

【中图分类号】R3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57-02

1 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

1.1 基础急救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急诊护士要很好地掌握基础护理、急救护理、心理护理及伦理道德、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应具有丰富的临床判断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最基础、最主要的措施[2]。尤其是伴有颅脑、胸部外伤的病人,常因舌后坠、血液、痰液及其他污物阻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因此,首先要检查呼吸道并设法保持其通畅,改善病人的通气功能。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以防病人休克失代偿后血压下降、静脉萎缩而导致穿刺困难。

1.2 要有全面专业知识和技术:急诊患者病情重而复杂,如急性消化道出血,休克,药物中毒等。护士必须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抢救要点,抢救程序及各种抢救药品摆放剂量方法,不良反应及作用原理,配位禁忌等。过硬的专业知识是做好急诊工作的重要前提。在掌握护理专业理论基础上对各种抢救器械熟练操作,掌握各种抢救程序和技能,如心脏按压法,呼吸机,心电监护及危象鉴别等,主动做好吸氧,止血,测量生命体征。动作要娴熟敏捷,正确,忙而不乱,以赢得抢救生命的宝贵时间。

1.3 急救过程中相关药品的应用:是临床医生急救思维或急救意识的一种体现,而护士对抢救药品的应用则是医生急救思维的延伸,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要应用硝酸甘油诊疗,以改善心肌供血,缩小梗死心肌的面积等,但多数心肌梗死病人血压偏低,静脉点滴硝酸甘油后血压会进一步降低,此时多数医生会在液体中加入小剂量的多巴胺注射液以稳定血压(并有一定的强心作用),但硝酸甘油和多巴胺又都有一定的增快心率的作用,此时要求护士对静脉点滴的速度要特别控制,并随着心率、血压的波动调整静点速度及硝酸甘油与多巴胺的浓度。又如对冠心病病人快速心房纤颤的抢救时,多应用静脉注射西地兰并点滴硝酸甘油等治疗。但是西地兰的应用,是直接静脉注射(稀释后)或建立液路后从小壶快速输注后再点滴硝酸甘油,还是静脉点滴硝酸甘油后再小壶入西地兰,其治疗效果则相差甚远,前者能在血液中形成一个西地兰的浓度高峰而达到治疗效果,后者则由于静脉点滴硝酸甘油速度慢,小壶入西地兰后不能在血液中形成浓度高峰而往往难以达到治疗效果。

1.4 要有急救意识:护士对患者所特有的病情时刻保持警惕和对患者抢救过程时间性的一种特殊反映。面对种种急诊病人,急诊护士必须敏锐准确判断,及时施行适当的救治措施。

1.5 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急诊护士是体力劳动者,扶,抬,拉,背患者,常需要护士辅助或者独立完成,并且护士除完成日常轮班工作外,遇有重大抢救或意外事故时,急诊护士还需24小时保持听班状态。所以急诊护士必须秉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及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2 护士在急救中的作用

2.1 急诊观察病人出现病情变化多数都是随机性的,计划性诊断、治疗措施相对很少。护士应多巡视、勤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快速作出判断,采取有效的科学性强的救治措施,千方百计挽救病人的生命[9]。并且熟悉各种溶液及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及配伍禁忌;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程序和操作技巧,熟练掌握气管插管、呼吸机、心电监护等技术。

2.2 急救护士的管理能力包括急救器材及药品管理和急救过程中的动态管理。急诊护士每人都参与科室急救药械的管理,并且做到定人保管,定点放置,定量供应,定期检查,定期消毒,每班交接班保证急救药械处于备用状态,每周检查仪器性能并记录,专人负责。在急救工作中,每个急救护士都是管理者,为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畅通,坚持做好各个方面的沟通,协调工作,包括医护之间、医患之间及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并经常总结经验,调整方法和管理手段,提高急诊护士的管理能力。

2.3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急诊医学的发展越来越显得重要,对急诊护士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急诊科是危重病人集中、病种复杂、时间紧迫、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护士在急救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急救护士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急救护士不仅要负责抢救病人,还必须做好各科室沟通协调及患者和家属的说服解释工作,才能保证急救的顺利进行。工作中,加强与医生、工勤人员、挂号、药房、收费及其它临床科室的沟通协调,使急诊绿色通道真正畅通。

2.4 急诊护士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学习,提高急诊科室护士的整体素质,使急诊护士在各种急救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2.4.1 保证了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

2.4.2 保持了急救仪器及设备的完好备用状态。

2.4.3 为病人抢救争取了时间,提高了急救成功率。

3 小结

第7篇: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

院前急救也称为现场急救,它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联系,它的目的是更有效地抢救急、危、重症病和应对灾难性事件。为了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应急急救能力,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探讨影响院前急救的各种原因及防范对策。

1 影响院前急救常见的主要原因

1.1 急救通信方面

①呼叫电话接听不详:未问清楚对方病情、地址等就挂断电话,或对方因紧张未讲清病情、详细地址、电话号码等,只是一味地叫救护车快来就中断电话联系,导致救护车司机因出车地点不明而延误到达时间,甚至救护车空跑,从而延误病人的抢救时间。②电话占线、串线:骚扰电话是电话占线的主要原因,还有假电话,给急救工作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等的耗损。

1.2 交通方面

①司机:个别司机责任心不强,不在工作岗位待命,造成出车慢;有的司机方向感不明,对所到的地址路线不清,特别是像我们基层医院出诊地点大多是农村,各村各户有许多分叉路口,常因误走线路而延误到达目的地时间,尤其是夜间出诊找不到路人询问时更难以及时赶到现场,延误了抢救时机。②交通堵塞如修路、上下班高峰期、气候因素等使道路狭窄、损毁,有的农村路段甚至没有交通道路。③出诊地点较远且偏僻,特别是山区农村地区,道路艰难,有些甚至交通达不到,常常需用1~2h以上才能到达出诊地点。④车辆保养差,出现途中故障,车辆无油等;有的救护车性能差,车况不如意,如车内无空调、司机技术欠佳、车速过慢或过快等。

1.3 出诊使用物品方面

车载设备不齐全,如抢救物品未带齐,急救仪器未处于备用状态如气囊漏气、吸引器压力不足、氧气不足、缺监护用物,未根据病情准备所需药品、物品等。

1.4 同时多辆车出诊方面

由于人员及车辆配套不足,当出现同时多车次出诊时,车辆、司机、医护人员不在岗现象较多,导致出诊延误时有发生。

1.5 医护人员方面

责任心不强,抢救技术不熟练。进行院前抢救的病人病情一般都较重,病人家属心情紧张、焦急,希望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就开始快速有效抢救。如果医护人员对病人检查抢救不得力,就容易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容易出问题。有的医护人员抢救技术不熟练,如静脉穿刺数次才成功,心电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操作不熟练等,都会直接影响院前抢救的质量。

1.6 院前急救的特殊环境

1.6.1 环境

院前急救所处的环境多数在患者的家里、路边、工地、野外等。这种开放的环境弊多利少[1],急救人员所带的急救器材不一定充分,急救设备的功能不一定能发挥最佳状态,在转送途中病情危急需要边抢救边转运,救护车内狭小的空间和道路的颠簸,给抢救治疗操作造成一定的难度,抢救效果不一定满意。而且家属均亲眼目睹,如果途中转运交待不详,未向病人或家属交待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如窒息、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危重病人病情突然变化抢救无效时,病人家属心理压力大,容易激动,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直接干扰医护人员的抢救。

1.6.2 患者和家属心理

院前急救的病人大多数是在短时间内遭受意外或急病的打击,心理适应不良,易产生恐惧、烦躁、焦虑等情绪,而疾病的性质也具有突发性、紧迫性、危险性和不可预测性。此时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水平、期望值和承受力与医疗救护的效果有一定的差距,一旦出现不满意的效果,将直接出现医患冲突。也直接干扰医护人员的抢救效果。

1.6.3 医患沟通障碍

医患沟通是医疗程序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在院前急救的环境中,医疗措施的紧急性和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多变性、带到现场的药品设备有限、病情不容易判断等,难以保证患者或家属能实时地、全面地了解所有细节,因而其经常盲目附和或拒绝医生的建议,知情同意难以进行或实质性地进行。个体差异的背景、特定的时间及环境、疾病的紧迫状态等,让医患之间来不及沟通,对抢救的预后患者毫无准备,如医护人员讲话不注意、解释不当、态度差如轻易回答“不要紧”“没关系”等,一旦病人病情恶化或死亡,就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并直接影响现场抢救效果。

1.7 急救网络不完善

有时因路途遥远,危重患者未得到就近抢救、就近处置,延误了抢救时机,直接影响抢救效果。

1.8 居民对急救知识的缺乏

尤其是第一目击者,比如溺水、窒息、心跳骤停的病人,第一目击者的心肺复苏术(CPR)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1.9 护士经验不足

护士未执行护理常规,如未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凭感觉认为病人生命体征正常;途中观察不细致,病情变化未及时觉察等。

2 防范对策

2.1 接电话的注意事项

接电话时,医护人员一定要问清病情、详细地址、最佳的行走路线。如发现对方心情过于紧张,接听者应用和蔼的语言,边安慰边了解病人的主要症状,以便针对性地准备出诊物品、药品,如临产要准备产包,车祸要多准备夹板、绷带。对不熟悉的地点、路线,应与对方约定在一个双方都知道的地点接车,并带路尽快到达现场。车上配备移动电话,随时与患者家属联系,一方面可继续了解病人病情进展,指导家属做尽可能的心理安慰、治疗;另一方面可在路线不清时询问,特别是夜深人静时尤为重要。

2.2 对待骚扰电话

可根据号码来源对骚扰者及时教育帮助或警告,多次骚扰者应予以报警;对假电话,根据来电显示及电话分布情况来判断、识别真假,真的求救电话语气紧急、语言通畅、对答自如,来电显示与所报号码相符,同时与我区电话区号相符。而假电话特点与之相反,接听者应注意辨别。

2.3 对司机的要求

提高司机的思想觉悟,增强责任感,明确时间就是生命,明确司机在急救中应负的责任,树立急救观念,提高应急能力。加强技术训练,培训司机做好车辆保养,随时做好出车准备,如检查车辆运行是否良好、燃油是否充足;对新上岗的司机,应由老司机带教,熟悉出诊范围内的线路,方向感明确,驾驶技术过硬,做到稳、准、快,接到院前急救电话后,按规定时间到场;培养奉献精神,要求即使不在岗位内,也要24h保持通信不中断,以确保突发应急事件时能找到人。

2.4 对呼救地点较远的处理

对呼救地点较远的危重病人,如附近有卫生院、卫生室,应通知附近医护人员先前往救治,急救中心人员尽快出车前往,以免延误救治;接电话者必须准确记录来电时间、通知出车时间及出车时间,以便事后查证;准确记录呼救者的姓名及联系电话,以便及时与对方传递信息,取得对方理解。

2.5 做好解释工作

对交通阻塞、道路毁损、狭窄或不通而导致出诊延误时,要做好解释工作以求得病人的理解。

2.6 备好急救物品

对出诊使用物品方面,应做好急救仪器、用品的准备。急诊科每天固定班次、人员检查各种仪器的功能并保持应急备用状态。同时车上应备有心电图机、除颤监护仪、呼吸囊、气管插管、氧气筒及常用的护理操作用品。急救药品按卡备齐,无过期、无变质,每班检查。如遇特殊需要,根据病情另带药品、用品。

2.7 同时配有一线车、二线车

同时多处呼救时,一线车、二线车均应配有医生、护士、司机。遇多处呼叫时,应急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司机)应迅速到位,按时出诊。如遇大型抢救,除急诊科全体人员到位外,还应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启动医院抢救小组协助抢救。

2.8 加强医护人员急救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急救技能的培训

急救医学的迅猛发展,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和技术的应用,需要急救医护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急救医学的发展水平。为了拓宽医护人员的知识面,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医院请上级教授专家讲授急救知识及危重病人的救治。科室派医护骨干参加省、市举办的急救知识的学习班,科内定期举办专科业务知识学习、急救技能培训、危重疑难病例讨论等。组织学习创伤、中毒、呼吸衰竭等专题救治知识及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心电除颤、留置针穿刺等急救技能培训,并训练应急随机事件的能力。同时,及时组织大家对抢救的成功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不断提高急救水平。

2.9 培养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沟通能力

急诊科护患关系的特点是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建立时间短,而患者家属在应激情况下对护士要求过高,从而护患之间产生矛盾多[2]。在开放性的急救现场,医护人员是第一时间接触病人,在人员数量和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家属参与院前急救以及病人转运的全过程,对医生护士的态度和技术水平尤为关注,由于家属缺乏基本的急救知识,对某些现象知其一不知其二,加上不正确的猜疑,会引起不满。因此医护人员在接诊或危重病人抢救时,与病人或家属说话要得体,如车祸外伤、危重病人抢救无效时,病人家属心理压力大,此时医护人员对病人家属要有同情心,诚恳地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我们利用模拟情景等方法进行训练,提高护士在应急情况下语言表达能力,明确告知什么情况下该讲什么,不能靠护士的直觉去回答。

2.10 向居民普及CPR等急救知识

心脏猝死是院前急救死亡的主要原因[3]。可见强调第一目击者的反应和急救技能至关重要。应该间断地派出医护人员与社区护士一起,与居委员会、派出所、公安局、幼儿园、酒店服务行业等特殊部门取得联系,传授急救技术CPR的操作方法;对幼儿园老师及家长宣教的内容有:小儿食物引起急性呼吸道梗阻、小儿高热抽搐等简单急救方法。并印发急救小册子、通过电视台宣传“120”的呼叫方法等,使“120”的出车率增加,使院前急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为后续抢救赢得时间。

参考文献

[1]席淑华,周立.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56.

第8篇: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

国家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教育。近几年,全国各地未成年人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校园踩踏、暴力、交通事故、火灾等屡见报道。加强对学校师生的安全教育,提升学校安全问题处理能力已经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1我国国民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现状

急救知识的普及率,是现代医疗健康保障体系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急救培训起步较晚,2001年,红十字总会、教育部、公安部等15个部委联合《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急救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范围、提高普及率的目标。统计数据显示,面对突发性灾害,中国掌握应急救护知识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0.5%,与许多发达国家急救知识普及率(30%)相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普及应急救护知识,让更多的人掌握自救互救本领十分必要[1]。

2职业院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职业学校除了要教给学生职业技能外,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3职业院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主要阐述各种安全事故的种类、原因、危害程度、防范措施及重要性,着眼于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长效机制的研究,以提高学生安全事故应急救护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使学生从容应对各种安全事件,采取及时、科学的自救、互救措施,有效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4我校开展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为培养学生的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我校利用自身卫生职业院校教学资源优势,对全校学生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其应急救护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分学期、分学年向学生进行在校期间专项安全教育,增强我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意识与应急救护能力,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制订我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4.1培养思路

首先进行文献研究,检索课题相关内容,建立我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其次遵循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干预实验,在干预因素实施前后对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再次在充分考虑实验设计的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三大因素及统计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我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进行应用研究。

4.2实施方案

为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根据我校学制三年(每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实习一年)的实际情况,按每届学生在校两年,分年级、分学期、分阶段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红十字会总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的意见》(红总字[2010]101号),依托我校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平台,结合我校实际教学情况,实行全员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在新生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在新生未进行我校安全教育和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前发放《安全知识调查表》和《应急救护能力调查表》,进行第一次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护能力调查,了解学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应急救护知识和能力情况。然后,对学生进行火灾、地震、溺水、踩踏、触电、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防范培训,组织学生进行安全事故疏散逃生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在学生入校的第二个学期,以班级为单位,适时选择火灾、踩踏、溺水、触电等安全事故进行“桌面”演练,再次加强对学生火灾、踩踏、溺水、触电等的安全教育以及日常安全事故防范教育,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火灾疏散逃生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应对火灾的能力。在学生入校的第三个学期,以班级为单位,适时选择地震、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进行“桌面”演练,对学生进行日常安全事故防范教育,并组织学生进行地震疏散逃生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应对地震的能力。安全教育后,给学生发放《安全知识调查表》,进行第二次安全知识调查,了解学生的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在学生入校的第四个学期,对学生进行应急救护能力培训与考核。以华夏急救联盟发行的《急救手册》教材为蓝本,编写适合我校实际的《应急救护》校本教材。由教务处制订《学生应急救护能力培训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将学生的应急救护课程安排到正常教学课表中,进行规范化教学管理,并选派我校通过国家、省红十字会培训和考核的优秀教师作为应急救护培训教师。学生经过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后,按考核标准,进行规范化考核。低于90分的学生重新考核,直至达到考核标准。同时,组织多种形式的应急救护能力比赛,提高学生的应急救护能力;组织专项安全事故疏散逃生演练,疏散后,以班级为单位,针对不同“伤者”进行应急救护演练。最后,发放《应急救护能力调查表》,对学生进行第二次应急救护能力调查,分析应急救护能力培训效果。统计结果显示,培训后,学生应急救护能力相较于培训前显著提高(P<0.01)。

5结语

本研究是一项应用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应急救护能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提升我校医学教学质量和水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长效机制。本研究有利于减少和防止校园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应急救护能力,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对创建安全有序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这也是当今局势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第9篇: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

【摘要】 目的 完善院前急救出诊管理方案,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护士出诊风险。方法 全面分析总结院前急救护士出诊过程中的步骤及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制订管理细则。结果 对护士出诊风险做评估分析,制订、修正、完善管理条例,使护士出诊风险发生率降低。结论 院前急救护士出诊风险较高,护理管理者应通过风险评估、环节控制,降低出诊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出诊风险 管理

院前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护,包括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救护,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首要环节和基础。近几年来,院前急救医疗纠纷的案例多有报道,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加强出诊风险和细节管理,才能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本文就常见院前急救护士出诊风险进行探讨,提出护理管理对策和防范措施,预防纠纷的发生。

1 院前急救护士出诊风险发生的原因

1.1 出诊前风险

1.1.1 呼救信息接收不准确。呼救者常因事发突然而情绪紧张,不能准确描述地点,病情等重要信息。

1.1.2 到达现场时间长 医护人员及司机的急救意识不强,出诊速度慢;或接诊途中出现意外,如遇到堵车等突况没有及时调派其他车辆出诊,也没有和患者联系说明情况,延误抢救时间。

1.1.3 急救药品、器械不足

1.1.3.1 出诊护士经验不够,不能对现场情况做出全面评估,导致急救药品、物品准备不足。

1.1.3.2 责任心不强,接班时没有对出诊物品进行交接和清点。

2.1 现场救护风险

2.1.1 现场环境条件限制

急救现场多为家里或路边等公共场所,环境复杂,干扰因素多,家属或路人目睹抢救全过程,家属通常会情绪过激,影响医务人员工作展开。特别是在夜间出诊,光线差,急救操作会受到影响。

2.1.2 护理操作不熟练

护士通常因患者病情紧急而精神紧张,如果急救技术操作不过硬或动作过慢,加之出诊护士通常只有一位,需要建立静脉通道、推药、配合插管、测血压等,常常手忙脚乱,引起纠纷[1]。

2.1.3 医嘱执行错误 现场急救中执行的是口头医嘱,会出现复述错误等情况,导致处置不当影响急救。

2.1.4 忽略了家属的知情同意

现场急救争分夺秒,容易忽略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特别是紧急抢救技术如气管插管等时,未取得家属的同意,一旦患者抢救不成功,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2.1.5 传染病感染风险

护士未戴手套或在抢救过程中手套破损等,一旦被刺伤就加大了被感染的风险;呼吸道传染病在转运途中也有感染护士的风险。

2.1.6 暴力伤害风险

与患方沟通不足或信息传达不准确,在患方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容易对护士造成暴力伤害。

3.1 转运途中的风险

3.1.1 未向患者或家属交代途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风险,没有与患方签署转运同意书。一旦病人病情急骤变化,从而产生纠纷。

3.1.2 转运途中护士护理不细致,造成管道脱落或病情观察不及时,易产生纠纷。

3.1.3 不正确的搬运方式和护送过程(如坠床、车辆故障等),特别是居住条件拥挤的地方,容易让患者再次受伤。

4.1 其他风险

护理记录不准确或不齐全,急救现场资料丢失(特别是死亡心电图遗失),急救车车速快等都是安全隐患。

2 院前急救护理中的风险防范

2.1 加强急诊管理,重视急诊科硬件及软件建设

2.1.1 做好急救车的保养,定期检查车辆故障、性能,每天进行消毒,排除不安全隐患,确保行车安全。

2.1.2 加强交接班制度,严格器材物品交接。坚持每班认真检查做好登记,使急救器械、药品应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确保急救物品100%符合要求。

2.1.3 制定完善的出诊规章制度,加强规范化流程体系的建立。

2.1.3.1 规范120接诊流程:应配备录音电话,详细记录出诊地点、路线以及联系方式,如地点不容易寻找,应让家属到醒目地段等待,缩短时间。另外用简短易懂的语言指导患者或家属自救自护。

2.1.3.2 疾病处理流程体系建立:如建立心肌梗塞的处理流程、呼吸心跳骤停的处理流程,有助于护士以规范的方式、最短的时间抢救患者。加强口头医嘱双人查对复述制度。

2.2 加强急救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2.2.1 培养职业道德情操

急救护士必须热爱护理事业,具有救死扶伤的敬业奉献精神。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生命高于一切”的急救理念。

2.2.2 加强急救知识技能培训

通过定期讲座、教学示范、护理查房、技术考核、急救演练等方式与医生进行配合练习并定期考核,使护士抢救有条不紊。

2.2.3 加强法律知识和风险意识的培训

护士必须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学习,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还应加强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落实院前急救记录,到院时要与科室做好交接工作[2]。对拒绝来院、途中有危险或到现场后患者已死亡的情况,需要填写院前急救知情同意书并让家属或患者签字认可。对于抢救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应及时将病情转归、治疗过程主动告知家属,杜绝纠纷的发生。对于没有家属的患者,应清点随身物品(最好有旁观群众或警察做证),妥善保管并签字,避免财物方面的纠纷。

2.2.4 加强沟通技巧培训

重视人性化服务,加强医患沟通。如患者可能救治无效时,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家属,使其先有思想准备。如患者已死亡,医务人员不可立即离开,一切抢救用物需征得家属同意后撤去,以防家属感情上不能接受而发生纠纷[3]。

2.2.5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定期进行职业暴露防护讲座和职业暴露防护培训,每个急救护士均要接受职业安全防护技能训练。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程序,避免被针头等利器刺伤。

2.3 加强护士长风险干预管理

2.3.1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对护士出诊时可能产生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侧重风险预防,重点环节把好关。重点是急救物品是否完好和备齐,急救组人员的应急反应速度,现场急救配合能力等,并在护士会上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防范措施。

2.3.2 加强护理人员管理

护士长实行排班优化组合,合理安排护士轮班,使护士休息与工作劳逸结合,保持对工作的积极投入。

总结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中的前沿阵地,为病人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因此,急诊科护士只有扎实工作,积累经验,对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急救护理事业,降低出诊护士风险,提高急诊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雪梅,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纠纷及防范措施,中国医学创新,2009,2(4)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