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具与艺术设计范文

家具与艺术设计精选(九篇)

家具与艺术设计

第1篇:家具与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中高职衔接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 是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中相对应专业对口合作、 高职院校自主考试招收中职优秀毕业生,统筹安排中职学段(三年)和高职学段(二年)连贯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办学方式,三二分段是中高职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为做好三二分段教学工作,努力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家具设计专业人才,在秉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的理念下正积极探索中高职分段衔接的有效方式、努力创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1 基本思路

“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要树立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以建立中高职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明确中高职办学定位,加强中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方面的衔接,优化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强化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办学水平。结合实际情况和客观要求,建立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是:建立合理的三二分段职业教育招生测试方案,重点探索发展“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衔接,加强中高职专业课程与教学标准衔接,加强一体化的中高职管理模式研究,为我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三二分段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 主要措施

2.1 合理确定招生测试方案

招生测试方案是中职毕业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三二分段学习的入门考试,也是影响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质量的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是保证中高职衔接合理的基础。招生考试政策若不完善,将会严重影响高职院校招生的数量和质量、制约中高职教育的顺利衔接。

为合理确定招生测试方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与对口中职学校进行了多次探讨,一致认为招生测试方案应在人才培养方案定位的基础上采用职业能力和理论考试相结合的形式,招生测试方案为避免偏离职业教育方向,将职业技能考核成绩提高到60%,职业技能考核主要以CAD、3DSMAX软件实操为主;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40%,理论考核特别强调不能与中职教学内容错位,考试制度须保证中高职的培养目标与能力的有效衔接。同时对于在中职学习期间获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和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者,经省教育厅主管部门复核可免试就读。

2.2 努力创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加强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推进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三二分段教育的深入实施,我校联合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形成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明确中职和高职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前提下根据东莞家具行业人才需求以及产业升级背景下的东莞特色联合探讨并制订了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确定我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基于中职培养家具绘图人员、生产一线人员以及高职培养家具设计、家具产品制造、家具质量检测、家具产品营销、家具企业管理等各项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以高职院校牵头,联合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企业就业岗位对中、高职两个阶段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的要求(表1),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教学计划,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

2.3 加强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衔接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融会贯通是“三二分段”的核心。要实现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二个阶段培养目标的相互融合,必须以全局观念统筹构建课程体系。在明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按照“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的思路以及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职业岗位要求,建设以“能力本位”的模块式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质性衔接。教学实施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学生为本,以任务实施为导向,突出应用性,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增强职业意识,训练其综合职业素质。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职业活动,根据真实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要求来设置课程、选取教学内容,制订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避免中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重复与脱节,实现中、高职课程内容的对接。同时中高职课程安排要各具特色,中职阶段要适当加强语、数、外、计算机等文化课及技术基础课如CAD、3DSMAX等软件技术的教学,专业课程如家具发展史、家具材料与五金、家具造型设计等课程分层逐步递进,以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养和职业适应能力。高职教育阶段在基础课上可进行适当取舍,如外语、数学、计算机在考虑中职已开设的前提下不作安排,将专业课程在深度、维度以及广度上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高级家具设计师证、计算机辅助绘图员证等)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进行拓展,可开设系列家具设计、品牌传播设计、家具营销、综合家具设计以及计算机综合绘图技术等加强、提升专业技能的课程以体现中高职的层次区别,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2.4 探索建立中高职一体化的管理机制

在推进“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我校与中职学校要加强统筹管理,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同时应由我校牵头制定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管理方案,在三二分段培养过程中结合中职院校定期组织和召开管理协调会议,督查中职学校教学计划的实施、组织情况,参与中职学校教师教研和培训,研究解决教学和学生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3 结语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是当前我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三二分段教育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办好良好的三二分段教育、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推进我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衔接有利于提升我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利于家具行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将会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多样化成长,为满足地方经济、地方家具行业的特色需求提供了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何玉兰,林彩梅,彭益武.“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12):4144.

[2] 汤霞,王新桥.物流管理专业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问题探讨[J].职教通讯,2012(12):13.

[3] 吴勇.“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7):2325.

第2篇:家具与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公共景观;设计;艺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具有鲜明社会性和信息性的公共艺术在欧美各国迅速发展起来,对于提升现代城市形象和建筑空间环境品质产生积极影响。作为城市公共艺术品的城市雕塑与壁画只是现代公共艺术这以广阔领域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正确、明晰地归纳出公共艺术的领域与范围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公共艺术的基本属性

1.1公共艺术的公众属性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表现在,将艺术从美术馆或工作室,转移到公共的空间内,使广大公众对艺术作品共同欣赏。传统的艺术流程包括艺术家、作品、观众,但公共艺术彻底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由单纯的艺术转换为公共艺术,通常公共艺术只要具有良好的创意,就能有效的吸引更多的艺术家及群众参与进来,也能创造出更加优越的公共艺术作品。

1.2公共艺术的生活属性

过去艺术被视为高雅、富有的象征,普通百姓很难接触到艺术的魅力。但公共艺术将艺术带到大众面前,带到生活之中。这主要表现为公共艺术越来越接近生活,富含了大量的寻常生活情趣,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二是公共艺术使用的材料也具备大众化及价格低廉的特点,但公共艺术的内容却包含了生活中的情感、幽默等。

1.3公共艺术的时间属性

随着公共艺术作品的不断增加,艺术家逐渐根据自身的喜好,在特定的时间及地点进行创作,且艺术家对于自身创作不喜欢受到地点的固定,即是对公共艺术永久性的追求的舍弃公共艺术较传统雕塑而言,更具灵活性,传统雕塑仅在某个时间段及地点出现。

1.4公共艺术的标志属性

城市雕塑属于公共艺术中常见的展示形式,其不仅具备雕塑的形态,也富含更多的艺术内涵。对此公共艺术并非在某些环境下孤立存在的,而是要通过艺术家的精心设计,能够与周边环境相结合。一件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通过在其他方面也能起到一定的效益。如德国斯图加特市属于一座山城,存在较大的地势起伏,因此设计师便将道路周边山石设计成许多雕塑,这不仅使环境得到美化,也对旅者起到良好的引导方向的作用,另外,在雕塑的顶部,还分布设计有识别标志。

2. 公共艺术具备的特征

2.1公共艺术具有环境、地域及时代特征

公共艺术并非在任何地区及环境下都能使用,它具备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地域及时代条件下,得到创造与发展。

2.2公共艺术具有社会特征

公共性是公共艺术具备的最明显的特征,但这需要与社会、公众及空间等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公共性,只有通过社会学领域才能对其方法及观念进行探讨,使公共艺术成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学。公共艺术只有呈现对社会的人文关怀,才能体现其艺术价值。因此可以说公共艺术的社会价值高于其艺术价值,即共性大于个性。

2.3公共艺术具有人文特征

公共艺术景观的创作易受到外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艺术家对城市的理解与认识,环境因素的影响及艺术家自身的价值取向,都左右着公共艺术的设计,这些因素往往能够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得到体现。

3. 公共艺术设计应面向公众

如上文所述,艺术作品只有面向广大民众,才能属于公共艺术,对此艺术的公共性应表现在大众参与等方面,如具有公共性的艺术,雕塑、建筑、壁画等直接面向公众开放,不管公众是主动或是被动的参与艺术的欣赏,这些艺术与公众都一并形成了一个健全的公共空间。对公众的艺术经验进行调查:公共艺术应能够反映通俗的元素,而不是高雅的艺术情调,公共艺术作品需要与当前社会保持一致。但就目前社会而言,艺术家仅通过专业的艺术教育及培训,往往难以在艺术创作中融入生活艺术情趣,这就要求艺术家融入生活之中,对日常生活进行感受体验,进而创作的公共艺术景观才能具备人文性。作为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应在艺术的公共领域,对公众适应性的反应进行考虑,因此公共艺术应具有大众及通俗的性质。对此,公共艺术景观应在形式上尽量迎合公众的情趣性,并对其的宣传、教育及感化作用进行合理的发挥。只有有效的掌握了公众的通俗情趣的,才能使公共艺术的功利性得到体现。

4. 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应与生态环境相结合

公共艺术面向大众的性质,使艺术景观不仅与城市建筑用地、水资源管理及绿化等环境问题有关联,也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历史遗留古物及生产消费的观念。基于此,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应将生态环境、人文意识融入其中,致力于将绿色生态环保及人文协调理念通过自身的艺术设计传达给更多人。目前,我国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大多以纪念性、歌颂等作用为主。为了在公共艺术景观中体现生态环境的和谐,应将公共艺术景观融入人们的生活空间中,成为民众业余生活的伴侣,进而实现审美的互动效应。

随着城市快速的发展,导致人与自然越离越远,在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及资源等方面爆发了巨大的冲突。城市的不断发展,象征着文明科技的进步,但文明与科技的进步不应以家园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人类的家园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应满足人类追求和谐生活状态的精神需求。只有将人与生态环境保持和谐发展,才能保证人类家园得到真正的文明发展。

4.1坚持绿化生态的艺术设计

在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与建设中,应对城市地理环境及自然资源的保护进行考虑。若公共艺术景观不能满足人类在精神上的生存发展需求,那么其仅是一件单纯的艺术品,甚至一件艺术平以破坏和谐生态环境为代价,那么这件艺术品即便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也没有具体的存在意义。对此,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维护,这也是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绿色生态发展的内在需求。

4.2科学利用人文遗产

优秀的公共艺术景观设计也离不开城市人文规划设计,其的构建应与当地城市规划、人文基础及自然环境相结合,并充分体现出自然环境对人性的深度关怀。公共艺术景观在城市中心区域或广场中不仅起到良好的装点作用,还应融入城市分区的规划中,成为居民生活场景及社区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另外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与变迁,为人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人文遗产,这些资源都是公共艺术设计的重要材料,需要科学的利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场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具有重要的效益,在民众业余生活中陶冶民众生活情操。进行现代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时,应结合上文所述观点,从多个方面考虑,设计出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社会性、可持续性的与城市互动的的公共艺术景观。■

参考文献

[1]尹慧舒,付赛赛.浅谈现代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230.

第3篇:家具与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理论性;实践性;发展性

[中图分类号] J0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729(2009)02-0036-04

艺术设计学是不是一门自成体系的独立学科?如果是,那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对于这个问题,自1970年代末以来,我国广大的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和设计师从工作实践和研究需要出发,不断探讨。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高校工艺美术各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中增设“设计艺术学”,本科用“艺术设计”取代“工艺美术”。二级学科名称的变化,反映了现实的需要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标志着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然而,对“艺术设计”这一学科性质的界定却众说纷纭,这直接影响到艺术设计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艺术设计学学科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笔者认为,艺术设计学是一门具有复合结构的多层次、综合性学科,它始终处于不断发展、更新中。艺术设计学具有历史性、前瞻性和未来性,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而演进,随着教育实践的前进而不断革新。艺术设计学的核心层面有三个:理论的层面、实践的层面和发展的层面。因此,“艺术设计学”包括“理论的艺术设计学”“实践的艺术设计学”“发展的艺术设计学”,三者统一构成艺术设计学的整体。

一、艺术设计学的理论性

艺术设计学是人文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艺术设计是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其行为一经产生,对它的研究和理性思考实际上也就开始了。这些已经产生和将持续不断产生的理论,无非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提出一整套逻辑体系,并用这套体系来阐释和说明这些现象。张道一教授曾将艺术理论分为三个层次:技法性理论(技法的归纳和系统化)、创造性理论(创造方法的总结和提炼)、原理性理论(共性和规律的总结和提炼)。这三个层次逐渐升高递进,技法性理论有待于升华为创造性理论和原理性理论。尹定邦教授认为:设计学不止于研究性质理论,还要研究规律理论和关系理论。设计的规律理论指设计的性质理论在时间、空间、环境、条件无始无终的运动变化之中所呈现的规律。首先是设计的诞生、成长、成熟和变异的生命周期描述理论,其次是不同设计之间的平行、交织、矛盾、斗争、推陈出新和继承借鉴理论,再次是设计与科学、技术、艺术、经济、管理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作用的理论。关系理论首先是设计与人的关系,主要有生理关系、心理关系、行为关系、经济关系等;其次是设计与人的集团的关系,主要有交换关系、占用关系、服从关系、服务关系、竞争关系等;再者是设计与实施的关系,生产实施、运输实施、储运实施、传播实施、销售实施等。这些方面是设计批评的用武之地,不但可进行评判性批评,还可以进行创造性批评;不但可进行经验性批评,还可以进行理论性批评。进而,对关系批评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又形成了设计关系学,如人机工程学、消费心理学、接受美学、设计营销学、设计工艺学、设计工程学、设计文化学等分支科目。

艺术设计学的主题内容是艺术设计本体,但对其定义和学科属性的阐述一直以来都不确切,国际上“Design”的含义也时时在发展,莫衷一是,但至少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形式属性――兼用感性和理性去解决人造物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什么是“设计”?广义指为完成某一项工作所做的计划和准备。在美术领域,“设计”指利用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构成方式,使预定的整体形象得以实现的行为,要求在追求对象完美造型实现的同时,也包括对于对象功能的实现。产品的设计首先指的是怎样处理准备制成成品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设计通常受到四种因素的限制:材料的性能;材料加工方法所起的作用;整体上各部件的紧密配合;整体形态对于观赏者、使用者或受影响者所产生的效果。对“设计”进一步阐释,应将广义的“设计”即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般性的设想、筹划、安排、布置,与狭义的“设计”即人们从事某种特定的物质创造活动而进行的构思和规划区别开来;而狭义的“设计”,还应将工程技术的设计与艺术的设计区别开来。艺术的设计特别意味着在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活动中诸多视觉造型因素的配置,也更强调设计对象的功能性和先进科技手段的利用。艺术设计家的工作既是精神生产劳动,又是物质生产劳动;艺术设计作品既是强调功能的实用品,又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艺术设计学研究对象的结构、形态因素、功能与形式的关系、艺术设计语言和信息传递系统,各种门类艺术设计不同的审美特征、它们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等,形成艺术设计学疆界的不断扩展:艺术设计的思维与方法,艺术设计的心理学研究,艺术设计管理方法,艺术设计学研究对艺术设计的欣赏和批评,艺术设计评判的性质、作用和标准,艺术设计学的现状、发展和未来趋势,艺术设计的起源、发展、继承和革新,各民族地域艺术设计的相互影响等,共同形成艺术设计学的完整体系。

艺术设计学是一个成长中的学科,艺术设计学理论因为资历浅而尚未达到十分科学的程度,待探讨的领域还有很多,如艺术设计学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内在关系,设计实践所应遵循的可行性指导思想和艺术融合技术的规律,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可靠性预测与把握等。社会高度信息化促使艺术设计学同其他众多学科相互渗透,社会学、环境工程学、心理学、系统工程学、市场学、经济学、管理学、未来学等领域正在并将继续对艺术设计学产生影响,这就大大拓展了艺术设计学的研究领域及学术深度。艺术设计学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条件和多学科协作的优势,更好地满足人们在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合理的生活方式及更和谐的生活环境。

二、艺术设计学的实践性

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性实践活动,它表现为一种有目的的实施过程和操作过程。艺术设计学理论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否则就是空谈。因此,艺术设计学不能仅仅被当做一种意识形态来研究,艺术设计学所关注的终极目标不在于它的指导性原理,而在于艺术设计学应用过程的实现。一方面,理论来源于历史经验,用于指导实践;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更新调整,如经历工业化时代、后工业时代及信息社会,艺术设计学所面临的问题各有区别,价值观及方法论引领着艺术设计学原则导向,甚至市场的需求关系也在左右着艺术设计学教育体系、办学方向及专业设置和课程定位。实践性构成了艺术设计学的另一个重要特性。

艺术设计教育对于引导和推进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曾起到重要作用。在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领域中,一直存在着强调“艺术”和强调“技术”两种教学模式。20世纪前期德国包豪斯学院的一批设计家和艺术家及建筑师的教学思想和活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将现代主义设计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也确立了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历史地位。如果说包豪斯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艺术流派,那么乌尔姆则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技术流派。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力图摆脱包豪斯传统的艺术和手工艺模式,更强调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的联系,《乌尔姆》杂志1962年第6期发表文章宣称:“乌尔姆学校主张,艺术设计应当被看做一种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但是反对把艺术设计理解为某种救世的政治活动;它主张应当适应竞争经济的要求,但是反对把艺术设计归结为商业的刺激剂;它承认艺术设计是工艺学过程的工具,但是反对把它理解为自在的科学目的和工艺学目的;它主张在艺术设计的某些领域存在着艺术,但是反对把艺术设计完全当成艺术的替代品;它主张可以把艺术设计评价为对重商社会的抗议,但也反对这样的信念:仅仅通过改变社会的消费品就可以改变这个社会。”乌尔姆要求适应工业自动化和技术专门化的时代要求,将最新的科技成就传授给学生,培养有能力从事技术复杂的产品设计的艺术设计人才。学校教学注重系统论的理念,开展跨学科合作,加强各类设计对象的联系。乌尔姆与德国布劳恩家用电器公司长期合作,将功能主义设计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去,形成了理性设计风格的经典象征,在西方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也是一所对西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重大影响的学校,它创建于1850年代,1899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开设了工业艺术专业。近年来,学院设立了生产艺术设计系、交互艺术设计系、造型艺术系和人文科学系。生产艺术设计系是全校的核心,包括工业设计、工程设计、电脑艺术设计、交通工具艺术设计、艺术设计管理、建筑和室内装饰、家具设计、陶瓷玻璃、贵金属和珠宝首饰加工、织物和服装设计等专业。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既不同于包豪斯学院,也不同于乌尔姆学校,而是较好地处理了艺术设计与艺术、艺术设计与技术的关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表明:造型艺术是艺术设计不可替代的基础,高水平的艺术设计学校不可能脱离传统的造型基础训练;艺术设计又必须注重与技术的关系,重视艺术设计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时尚作用;艺术设计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的设立,使艺术设计的活动领域更加广阔,艺术设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20世纪后期,西方艺术设计呈现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并存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多元景象,流派纷呈、面貌各异,处在极度的商业需求和高科技迅速发展的双重挤压下,仍有不少国家的艺术设计依然努力保持独立的品格,南欧的优雅设计,北欧的质朴设计,东亚的精细设计,对于面临全球化语境的中国当代艺术设计都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近年来在国内艺术设计教育领域,普遍存在并开展着关于艺术设计学实质性问题的探讨,并取得了许多共识:艺术设计教育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具体到艺术设计学课程中的内容,表现为一系列带有应用方法原理和技术性质的课题:从宏观方面讲,有艺术设计学教育体系的建构方案;从中观方面讲,有对艺术设计学学科门类学术定位的思考;从微观方面讲,以艺术设计专业领域某一具体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诸如如何建立数字化的艺术设计教育平台,掌握数字化设计语言的尝试等,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对,有情景教学、现场观摩演示、虚拟现实场景体验、目标教学、合作教学等。这些内容都是在当代全球化状态下以创新的理念指导艺术设计教育活动的具体应用。通过它们,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和操作过程便生动地展现出来。因此,这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艺术地感知设计对象,也促使其科学地思考;艺术以其生动的表现形式陶冶学生的情操,科学以其严密的逻辑和知识丰富他们的才智。

三、艺术设计的发展性

艺术设计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紧密相关,并且以其超前的判断力开拓和引领大众的生活方式。因此,艺术设计学科的时代性和未来性决定了它的结构是不断发展更新的。

首先是发展上的一体化。艺术设计是文化产业中创意产业的一部分,鉴于经济与文化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相互关系越来越显示出融合、整合的趋势,艺术设计既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还要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它采用现代工艺手法推进生产力结构的发展,引起社会结构的持续改善和提高。

其次是视野上的全球化。如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贸易逐渐一体化,文化互动更加密切,世界已成为一个共生的整体,无论是“西方中心论”还是“东方中心论”都是狭隘的。全球化为所有国家与民族提供了交流思想、展开对话、沟通观念、缩小分歧的平台,为不同文明和信仰之间的包容提供了良好契机。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物质文化载体,运用视觉语言传达信息,既要有共通的国际风格,也要保持地域特色个性,多元并存,丰富多彩,可跨越文化界限。

再次是旨归上的人本化。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在于通过人的消费能力、审美能力、发展能力的提升,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而,艺术设计发展的根本在于人的发展。一方面,艺术设计要着眼于人,从人的需要的全面性来提高自身;另一方面,艺术设计需要以自身的努力来满足人的全面性,促进人的提高。从方法的角度来看,艺术设计要综合运用多维的方式、先进的技术、多元的手法,避免形式上的简单生硬、呆板粗暴,以调和科技与人性的冲突,召唤感情的力量,实现情理交融。

艺术设计学既是理论的,又是实践的,也是发展的;既是基础性的,又是应用性的,更是开拓性的。对艺术设计专业来说,脱离理论的实践,或脱离实践的理论都是难以成立的。艺术设计各专业的实用性特质,决定了其理论与实践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我们有理由确信,由理论的艺术设计学、实践的艺术设计学和发展的艺术设计学统一建构起来的革新的艺术设计学,是一门充满蓬勃生机的艺术设计学。

[参 考 文 献]

[1] 胡寅生.教育学是一门什么学问――一场持续不断的探究与争论[M].课程・教材・教法,2008(1):6.

[2] 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 陈瑞林.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姚民义(1968―),男,河南省许昌市人,郑州轻工业学院讲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作者已有相关成果]

[1] 姚民义.先秦时期工艺设计思想与现代设计观念的照应[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0.

[2] 姚民义.家具设计“表”述[J].家具,2007(4):25.

[相关主题文献]

[1] 陶昌平.论艺术设计之性[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2):24.

第4篇:家具与艺术设计范文

基于谢赫“六法”,从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依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等方面,论述展示设计在意境营造、形象塑造、功能设计、形体表现、空间规划与创意思维等方面与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思想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为当代展示设计突破西方设计桎梏并发展为具备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学科提供借鉴。

【关键词】

展示设计;谢赫“六法”;传统艺术理论;当代设计手法

展示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的现代设计学科①,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目的而进行的空间、环境、道具、照明、产品陈列以及各种信息媒体的综合性设计。其起源于早期集市中商品的展示与交流。19世纪西方世界性博览会的举行促进了展示行业的发展,也使展示设计呈现明显的西方设计特色。相较而言,在中国,展示设计是一门较新的学科,仍是沿用西方的设计手法和语言,缺乏创新和自身文化特色。如何结合中国文化历史及社会发展趋势,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准的设计,是当下中国展示设计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的展示艺术设计要想实现本质创新,需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出发,找到指导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理论基础,对其进行解构分析,结合当代展示设计的要求进行理论性的探索。传统文化是经过创作而成的经久不衰的艺术审美对象。②尽管其艺术门类纷呈,流派各异,但其基本规律和方法有着内在的关联性。正基于此,本文拟以中国历史上较具代表性的绘画理论———南齐谢赫的“六法”为立足点,分析其在艺术创作思想、方法等方面的特点,结合当代展示空间的设计理念、方法、程序,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为当代中国的展示设计突破西方设计桎梏并发展为具备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学科提供借鉴。

一、何谓谢赫“六法”

谢赫,南齐人物画家、美术批评家。其从创作实践中整理归纳出的《古画品录》,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艺术理论著作。③它奠定了我国美术思想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石,具有“俯遗则于来叶”的理论价值。④书中谢赫对中国传统绘画提出了六个评价准则,被后世视为“万古不移”的基本准则。此六法即: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谢赫“六法”在涵义上基本可理解为生动、用笔、象形、随类、构图、模写等六个方面,分别代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基本美学和技法原理,从表现对象的气质和内在精神、艺术家对客体的感受,到用笔对象的具体形象、结构轮廓和色调、构图布局和临摹写生等方面。谢赫“六法”是一个基本完备的中国传统艺术体系,从艺术创作的内在精神、情感,到用笔、构图、色彩和方法,皆有涉猎。气韵生动是绘画创作的灵魂,是作品的表现主题;骨法用笔是艺术思想的表达手法,是展示艺术创作才能的关键;应物象形是对表现对象的本质挖掘,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基本要求;随类赋彩是使艺术表达对象具备形态、性格和风貌,具备外在质地和肌理的辅助;经营位置是艺术创作中对画面构图、间架结构的统筹布局;传移模写是艺术创作的前提,是每一个艺术家和每一件艺术作品最终得以成功所需要经历的学习过程。传统艺术是人类精神追求的重要载体,设计也无法避免其精神内涵的体现。①中国传统艺术家的经典作品,都可以用谢赫六法来进行品评,体现出在气韵、笔意、画法、位置、傅染、形似等方面的突出特点与艺术手法。

二、谢赫“六法”对展示设计的启示

在中国,展示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设计学科,其设计理论基本上是从西方艺术设计体系中引入。对于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而言,这种缺乏创新和自身文化特色的设计手法,终归难以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作品。为突破西方设计的桎梏,以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理论基础为指导,找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与当代展示设计的内在关联,进行突破创新,无疑是可行之道。谢赫“六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代表,较之西方设计理念,更加注重艺术的内在意蕴,对中国现代展示设计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一)气韵生动与意境营造“气韵生动”为六法之先,是绘画创作的灵魂,也是我国传统艺术创作与审美的最高评判标准和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视觉艺术的范畴内,可理解为时空一体的视觉气质的绵延之动,这符合中国独特的宇宙观和生命情趣,也可见气质观影响下中国艺术对气的生命节奏的追求。②“气”指艺术的本原,强调世间万物皆由气构成,通过气的流动引发万物的变化,感发人的精神而产生艺术。艺术家通过身心一体对“气”的感知与运化,以艺术的手法再现蕴含的内在精神。“气韵”是指神气和韵味,是人的内在个性和情操的显现,在美学上有清远、旷达之美。艺术设计的“气韵生动”表征是其内在意蕴,强调艺术创作中生动地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性格特征。展示设计不仅要让人知道展示的是什么东西,更多的是要向人们传递展示环境内在的生命力,即内在的气韵。依据六法论“气韵生动”的观点,展示设计要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创作者的内在思想和创造力,体现深层的文化内涵,使人在空间中感受到环境的意境、设计的生命力。要使展示设计具有动人的意境,可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是主题营造。一个空间环境的设计,不是设计素材的堆砌,而是要有这个空间的主题,以反映空间的思想和情感,使人们能在其间体会到空间的意蕴。主题的表达以一种美学形态在展示空间中打破时间、地域的客观局限。③用主题去连接时间和空间,形成富有创意的空间场所,从而突出展品、事物的性质和概念,达到突出主题的最终目的和效果。具体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不同审美群体、不同展示素材、不同文化体验等方面的因素,将主题以具体的形象语言贯穿于整体设计之中,使参观者能从中感受到设计的核心思想。如在家具展示设计中,设计的主题可以根据家居的风格、品类以及面向的市场等来确定。不同的展示目的决定不同的展示主题,突出不同的展示效果,营造不同的展示氛围,从而使消费者融入其中,多方面感知空间设计的内在主旨和魅力。在具体的展示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要结合项目具体要展示或表现的内容,通过自己对项目的分析,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广泛收集相关设计资料和素材,找出项目设计的核心要素,从而确定项目设计主题。其次是意境营造。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命题,在绘画、诗歌、园林、展示、室内设计等艺术形式中都有体现,是艺术创造、艺术欣赏的重要标准。现代展示设计亦是如此。注重空间意境的营造,突出人的精神需求,使空间具有强烈的艺术氛围,也就是气韵生动,展现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空间形象以及由此产生的审美想象空间。环境设计不仅要为人们营造一个理想的物质环境,同时还要设法营造一个能给人们带来艺术美感、审美情趣,令人感觉愉快的心理空间环境。④如家具展示设计的意境创造,就是在展示设计中通过家具的展示使观者能感知到其所传达的人文精神,并产生一种美好的感受。具体展示设计中,通过家具主题的呈现,空间规划、动线组织、界面处理、材料组织和照明设计等设计元素的统一处理,使产品与展示环境融为一体,并得到完美的展现,使观者全身心地感知家具及展示环境,感知家居的空间意境,实现与产品的对话和共鸣。

(二)骨法用笔与形象塑造“骨法用笔”是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特有的艺术语汇。①其中“骨”指内在的骨力和力度,强调艺术创造的表现手段,在绘画中根据对象的具体特点运用适当的笔法,以线条创造逼真的造型效果,如山水画中的点法、皴法、泼墨法等笔法形成的造型语言。如书法家所谈论的“筋、骨、肉”,注重笔锋形态和运笔,以创造出神入化的神韵和美感。正如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所谓:“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用笔的关键在于表现线条的力度,展现创作者的内在精神面貌,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其中强弱、急缓、轻重、收放、动静的对比会产生灵动的节奏与韵律感。张怀瑾曾以“骨”和“肉”比喻南北朝张僧繇、陆探微和顾恺之几位画家的手法和造诣,其于《画断》中提出“象(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这句话也表明,当时不同艺术家用骨笔法的不同所创造的艺术效果迥异。西方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指出:“一种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展示设计需要通过形成美感的创造,提高展示空间的艺术形象。“骨法”在设计中表现为设计师运用的线型语言,包括点、线、面、体等空间造型元素。设计师在展示空间中所用的线条与结构,就是“骨”;以不同手法形成的空间形态与界面处理,就是“肉”。展示设计空间形态的构建离不开点、线、面、体等基本构成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这些元素的相互组合。其中点在空间中是较小的形,起到确定位置和视觉中心的作用,如一面墙上的一幅画、一个空间中的一件家具。线型语言是造型语言中基本的构成元素,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都能尽显韵律与节奏。面是线运动的轨迹,也可以是扩大的点或变宽的线,或体的边界面。面的形态、材料、色彩、肌理的变化以及不同围合形式会产生不同的空间形态,从而形成不同的空间感受和格调。体是展示空间主要的构成元素,空间形态、展具、展品和陈设都可能是由各种不同形态的体块组成。体在空间中具有重量和体积感,通过比例、尺度、材料表达不同的性格,营造多样的氛围,从而给人不同的视觉感觉。在具体的展示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要根据设计主题,有效选择和组织点、线、面、体等基本设计语言,根据设计方案采用多样化的手法进行空间形态和氛围的创造。

(三)应物象形与功能设计“应物象形”在绘画中指对形的把握,要求运用造型手法实现主体对物象的感应,将物质的本质形态进行再造,以实现感应物象的“象形”。“应物”就是要用心去感受构思中的事物,“象形”就是要做到形似,要像所绘事物的形状。②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并非随意想象,往往是对外在物象有感而发,对外在世界的艺术再造。“应物象形”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通过艺术家的具体创作,针对所要表达的事物进行具体化的艺术处理,形成最终的艺术形象。南朝陈姚最最先提出“心师造化”的理论。后来唐代画家张璪又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强调艺术创作需以自然为师,从外在自然世界寻找创作素材和灵感,通过内心的思考再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为实现传形达神,需要对具体对象进行精细准确的描写,在有形的基础上去达神。用西方现代设计理论进行解读,“应物象形”就是“形式追随功能”。由功能设计出发针对具体的功能需求确定各功能空间需要的形态、尺度,选用相应的平面布局、尺度、空间形态,赋予相应的外在造型、内在空间,创造与功能相应的整体展示空间设计效果。现代展示设计起源于现代主义设计,强调重视功能,创造新形式。正如路易斯•沙利文的“形式服从功能”,强调展示形式服务于功能,展示设计以功能为主。展示空间是提供人们物质文化活动的场所③,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艺术,是为了满足某种目的而形成的艺术,适用是展示设计突出功能的内在本质之一。整体设计注重以功能为设计的出发点,注重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要求设计既要满足物质功能的实际需求,解决基本的展品展示与存放、人流动线与交通、商务洽谈与社会交往等基本的功能需求,还要满足精神审美功能的需要,创造动人的形象、优美的形体,展现展示空间的主题与性格,创造艺术化的展示艺术空间。当今展示设计应在满足具体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运用多样化的技术与材料,注重个性化、艺术化设计的创造。如笔者在左右家具展示设计中,首先根据甲方产品展示的要求进行空间布局与设计,综合考虑产品展示、商务洽谈、人流组合等基本功能,以区域板块化的形式将不同的家具以居家形态有机组织,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居家展示场景,以线型动线将各区域连成一体。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展区所处位置和基本平面布局,以及项目设计主题,进行展示空间的外部形象和内部形象设计。展位设计结合产品以现代手法表现东方精神,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为主题,用现代的设计语言、材料和构造方式,结合传统的文化、艺术、造型、图形等,形成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表达骨子里的中国精神。

(四)随类赋彩与形体表现“随类赋彩”是指根据各种不同对象,准确地涂色,同时要在形象上赋予概括性的色彩表现,①这是表现绘画创作的必要补充。中国画之“随”,似有顺从、依附之意,指依据具体对象而相应处理。“类”是指表现对象的品类,有着内在的规律,可表现人的精神观照,在绘画创作时要表现其基本特征。所赋之“彩”,并非单指颜色,还包括笔墨的渲染、明暗、层次。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许多都不用“彩”,而是通过墨的浓淡、层次产生不同的光色效果。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运墨而五色具”,意指山水画可以用墨的变化体现自然界中的山青、草绿、花赤、雪白等各色效果,从而体现丰富的墨色变化。色彩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媒介,先于图形给人鲜明直观的印象。在展示空间设计中,赋彩就是根据空间形态和设计主题,通过材质、肌理、光影来表现空间的特色与层次,主要依托于装饰材料的设计、选择与搭配。色彩设计不在色彩本身,而是色质的合理运用。②通过虚实、轻重、软硬等不同材质的组合、对比,创造不同的空间层次与色调,使展示空间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和整体效果。材料是现代艺术设计内容与形式的传达媒介③,是展示设计的物质基础,影响人们对展示空间环境的视觉和触觉感受,并引发相应的心理感觉。材料的软与硬、光滑与粗糙、色泽与光影体现自身的特性,材料的组合可以表现特定的主题,营造特定的氛围,使空间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从而传递不同的展示信息。其中材料色彩是首先呈现出来的特征,以其物理特性和心理特性呈现给人以轻重、距离、大小及冷暖的感性特征。材料的质感则可引起人视觉、触觉的感官差异,软硬、冷暖、粗糙与光滑、光泽与透明等不同的质感形成不同的内在张力和知觉感受。材料肌理可以表现材料的细节感知,其粗与细、轻与重、新与旧都可产生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效果,创造不同的空间情绪和意境。在实际展示空间设计中,根据设计主题与定位,结合不同造型元素选用不同的材料,以其色调、质感、肌理乃至光影的变化营造不同的空间环境色彩感觉,使空间环境呈现不同的艺术审美形态,从而传达空间意境、氛围和情感。如在空间场所中,可以木地板、大理石、地毯等不同的材料进行空间功能的划分,形成公共、舒适或私密的空间氛围;通过透明玻璃或彩色玻璃进行空间分隔,可创造虚实相生的展示空间;具有优美色调和装饰纹样的织物材料和木材,既可用于空间分隔,也可以其自身的装饰纹样成为空间艺术效果表达的对象。不同材料间的对比,既可突出各自的特点,又可通过比例、形态、尺度的协调控制构成展示空间整体的艺术效果。

(五)经营位置与空间规划“经营位置”,即艺术创作中的构图处理,是艺术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经营”说明对构图设计要有选择、取舍,对其章法和布局要进行组织和安排,进行全局结构的统筹处理,通过疏密相间、辉映有致的画面处理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视画面的构图,注重以经营位置来表达内在艺术思想。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称此法为“置陈布势”,唐代张彦远则称之为“画之总要”,这表明布局的重要性。④东晋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凡画,迁想妙得也。”强调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提出将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之中,从而得到艺术感受,对画面结构的经营也通过内在思想得以表现。如南宋山水画家马元、夏圭在画面构图中突出画面的边角构图,史称“马一角”“夏半边”,以“计白当黑”的手法使画面简洁洗练,采用大面积的留白突出虚实对比,以虚空来突出实体,烘托画面的意境。在具体构图设计中,有一系列对偶的艺术处理手法可以用来创造画面的艺术空间,如顾盼、开合、虚实、藏露、疏密、动静、奇正等,这些对立统一的艺术处理手法也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处理的基本法则。在展示设计中,经营位置就是对整个展示场所的空间规划。展示设计一如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以游动的视线来观察和表现物象,①注重人在其中流动、行走而产生对整体空间场所和展示环境的整体感知,是一个融入时间的空间。其平面布局、空间规划、动线设计,既是展示空间呈现出来的外在形象,也是观众游历其间,感知展示空间、展示形象和展示意境的重要载体。在设计时要从整体把握,既要考虑受众参展过程中在单个功能展区的空间感受,也要考虑其在参观过程中将一个个独立展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更要考虑不同展区之间的区隔和联系,将时间、动态的概念融入其中进行设计规划,使人在时空的不断变化过程中,通过运动、观赏、交流等感知方式,接受空间场所传递的图文展示信息。一如中国传统绘画对构图效果的追求,展示空间的布局、不同展区环境的结合,也要考虑各个展示区域在整体空间中的位置与相互关系,具体设计中则需根据不同类型的展示要求进行处理。如在设计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华的故宫博物馆时,可参考历史遗留下来的明清皇宫建筑的特点,以中轴对称、前朝后寝的空间布局,依次展示古代帝王办公、处理政务、后宫生活等不同的工作和生活场景,使人在参观过程中随着建筑规模、空间形态、装饰装修、生活器物的变化,形成与外在环境和展示物品的对话,感知帝王生活的华贵和皇权的绝对权威。

第5篇:家具与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艺术创作;情感;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The Emotions and Artistic Design of Painting Creation

WANG Lin-lin

一、情感的表达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列宁说过,如果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人的追求。人类从事任何劳动都离不开情感因素,情感是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是因为,艺术创作本来就是充满着情感色彩的活动,如果没有情感作为动因就不可能有美的艺术追求。绘画创作并不满足于对客观物象的描绘,它有着很强的主观再造性因素。对于一个画家来说,他能够用色彩的不断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作为创作活动中的重要心理因素渗透到整个艺术构思的活动中。什么样的人品、什么样的素养以及什么样的情感就构成了什么样艺术风格的作品。一幅好的艺术作品就是画者的心理情感活动的表现。由此,情感的变化亦即跃然纸上。情感在绘画艺术中也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因为,艺术创作本来就是充满着情感色彩的活动,如果没有情感作为动因就不可能有美的艺术创造。在油画创作中,其情感因素并非是涂抹在形象的表面上,而是深深地渗透在每一笔之中。只有将情感自然地消融在形象与色彩之中,才能起到感染人、启发人的作用。为此,一幅好的绘画艺术作品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遐想。例如:毕业创作我收集了大量素材,都是人们身边的事物与景象,我创作出40多幅油画作品《百态》获校园艺术节一等奖。并得到众多导师的肯定。其中:《观看》公园里休闲的人们观看老人在地面上练习书法,这是在公园里经常看到的;《聚会》这幅作品只是画了几双手碰杯来表现,这种场合几乎人人都经历过的;《年轻人》南方的夏天,年轻人穿着超短裤,露出修长的腿走在大街上,平时看来太普通了,一但进入画面,会给人一种时尚,产生特殊的效果。《两口子》、《鸡农》等多幅作品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当你用心领会和观察后,将他们表现在作品中,往往日常最简单的场景,特别能打动人。观看者被作品的真实、真诚描写和人们的情感所打动,赋予人们无限的想象。无论你怎么想象。画家的爱和忧、关怀和寄托,充分地表现在读者面前。感到这就是生活,生活是美好、阳光的,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和追求。一幅有魅力的作品单纯有了美感和情感还不够,画家在显现自然的美感和情感的过程中,如果注入更多更厚重的文化内涵,将题材开掘得更深更具备艺术张力是有待于画家深入思考的问题。什么是艺术创作,创作就是画家的心灵同画面的接触。艺术品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形式,它们所表现的正是人类情感的本质。生活是艺术的土壤,感情是艺术的生命。艺术创作是画家将客观对象根据自己主观意图做大胆的处理,将特有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感受经过构思、酝酿转化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记录,在某种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正表现在个性化上。画家对美的形式法则的特殊理解而存在着。任何一个画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画家必须把自己的主观意志潜能释放出来,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这方面,后期印象派代表人物梵高无疑最具典型的代表。他生性善良,热爱自然,更酷爱艺术,大胆探索用他全身心的感受,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的作品,如《盛开的桃花》、《向日葵》、《星夜》、《有乌鸦的麦田》等一批富有着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的富有真实情感再现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至今享誉世界。创作应是一个等待解答的未知数,画家每一件作品都应有新的目标和新的探索。托尔斯泰说:“艺术家理应是个探索者,他的作品便是探索。”只有探索和创造才能赋予艺术作品以无限的生命力。

二、如何审视生活美与艺术美

绘画的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美的反映,是画家审美理想的实现。油画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它的主要价值,也是其生命所在。因此,审美便成为油画创作中的中心问题,如果失去美也就失去了油画赖以存在的价值。优秀的油画作品都是对生活正确反映的结果,这种反映要比现实生活更美、更理想。现实生活中的美与艺术美相比,有着自身的缺点,因为生活中的美常常是分散的,集中性不强或不充分,而艺术美则是典型的、高度概括的。正像所说:“生活美和艺术美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遍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也就是说,艺术美虽然来源于生活美,但又高于生活美,是一种理想的美。油画作品是一种精神劳动的产品,是画家高度概括的人生感受,它有着不可言喻的奥秘,这是艺术家心灵中最高智趣和审美理想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哲理和情感的交融。它体现着画家的审美理想和人生价值追求,油画艺术属于审美的对象,因为它具有美的形式,是一种以审美为追求的艺术创造。总之,油画艺术是画家对生活审美体验的艺术升华,它不仅具有美的形式,并具有美的内涵,是美的综合体现。

三、绘画艺术与艺术设计相互渗透

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艺术与现代生活联系得是如此之紧密,艺术设计已渗透到了现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艺术设计与绘画艺术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在思维方式上,在创作中二者相互影响与交融共进,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向前发展。

1.绘画艺术与艺术设计共性与个性绘画艺术和艺术设计从人类艺术发展历史的过程看,两者是同根同源,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发展而出现分离,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两个概念分开理解,更不能把两者置于相互对立。绘画艺术是在平面上创造图象。绘画是运用点、线、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象,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情感的艺术。

艺术设计属于艺术学科。是艺术与科学生产与生活紧密结合,是将现代科技成果和价值判断应用于设计,实现人文与审美需要。如,能在包装、广告、环艺、媒体或服装等设计中寻求和谐与事物运动规律,他是一门最具有交叉性,前瞻性的综合学科。艺术设计是在考虑审美因素的前提下改善人类生活生存方式的具体实践行为,绘画与设计关键区别在于它的表现手法上,一张画的初始阶段只是一个结构是一个框架,任何一种画都是有一个结构衍生而来,艺术设计运用创造性思维,将结构中的每一寸完美的运用起来,但是不改变结构,只是在结构的初期上添加。设计艺术与绘画艺术直到今天仍然相互影响与交融共进。

2.绘画艺术与艺术设计的互动关系绘画与设计的起源在艺术规律和基本特征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在设计实践中离不开绘画,虽然绘画与设计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但现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两者具有互相渗透和吸收对方精华的特点。画家将现代艺术设计运用象征予人启迪,构图概括,形象夸张鲜明,将不同比例、时间空间等多的元素相结合的理念溶入到现代绘画创作中,更加醒目地渲染主旨事物等多元手法突出重点,现代绘画艺术在景物的描绘中往往融入了一种图形化的抽象符号语言,简洁明了,使作品更具有个性,这样的作品才能感动他人。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客观化也得益于绘画,如果一个从事设计的人不懂得绘画,是设计不出好作品的。因为:其一,在设计前期,也就是在想象和构思阶段,绘画(绘制草图)可以帮助捕捉灵感;其二,成熟的设计意念需要通过绘画得到具体表达,传达给他人。所以设计师必需具备绘画的基本造型技能与审美意识,更需要具备对形式美法则的特殊理解和快捷的创造意念。设计师往往借用绘画对美感追求的表现手法,利用现代绘画中的视觉元素,动与静、虚实相生、黑白灰的对比、重叠交错、点线面的结合以及色彩的构成等理论应用到设计创作中,追求绘画中的空灵和气韵,更深刻的是用图形元素溶入到现代设计原理的图形构造中去了。概括多变的形式之美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从而也给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厚的养分来源。这也使艺术设计在现代绘画的基础上,得到一种延伸。艺术巨匠达•芬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不仅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留下不朽画作如《蒙娜丽莎》、《圣母子与圣安娜》》、《最后的晚餐》等作品誉满全球。

他还是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多项领域的博学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无穷的好奇与创意在艺术创作方面,解决了造型艺术三个领域――建筑、雕刻、绘画中的重大问题。总之,现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之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从架上绘画之象征到设计中意念的传达,从空间处理到图形设计的空间感与虚拟性,和建筑设计里的含蓄意寓。我们都可以不断尝试新的绘画艺术形式和艺术效果的创作。这将对绘画观念的更新有着巨大影响。绘画与设计在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中才能得以更好、更快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唐鼎华.观察与思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孙国兴、高士明.视觉的思想――“现象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

[3] 周来祥.中国美学主潮[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

[4] 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第6篇:家具与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木雕艺术;现代室内设计;融合

作为我国艺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木雕艺术与室内设计的关系源远流长。木雕艺术促进室内设计的统一,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形成多元化发展需求。木雕艺术在现代社会中,更趋向于实用性、私密性以及公共性的发展趋势,这也为传统木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促使它与现代室内设计的融合。

一、传统木雕艺术与现代室内设计

传统木雕艺术起源于石器时代,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体现,木雕将一些传统纹样或是历史故事等形式进行意象转化,用来表达古人的思想,从周朝时期开始,我国古代工匠就开始将传统木雕艺术运用到室内设计上,其设计思想给我国现代室内设计的应用提供了许多灵感。目前室内木雕艺术的发展大多数还处于传统艺术的状态,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摆设功能的应用。随着人们对于传统艺术的追求以及国家对于传统艺术的重视,木雕越来越受欢迎。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经济政治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在很多居住、休闲、娱乐的室内空间中都会有传统木雕艺术的体现以及运用。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室内空间,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建筑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交替,并运用木质构件或雕花物件的虚实空间节奏产生的美感上,又体现在利用隔扇、花罩等建筑构件分隔室内空间组织所产生的空间流动美上,不仅能够借用于现代传统家具、传统陈设物品来装饰室内空间,而且以此来共同塑造传统室内空间,丰富其传统文化艺术内涵。现代室内设计虽然不具备像传统建筑风格中虚实空间相互和谐的节奏形式,但可以通过传统家具或室内陈设物品来分隔和装饰室内空间,同样可以营造动静统一的设计美感。很多设计大师通过结合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将木雕中的各种艺术元素进行提炼和重组,将木雕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氛围,使现代室内设计具有亲切感的同时兼具设计感。

二、木雕艺术是室内设计的眼睛

从目前现代室内设计领域的发展以及其表现形式和作用上来看,木雕艺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开发,说明了木雕艺术在室内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一)木雕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环境较为重视,尤其是室内设计整体格调的布局。将室内整体布局、格调得到统一后才会以此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细化设计,并在设计中求得变化与变通。使得室内设计更具有特色性,同时提升其舒适以及协和度。就因为如此,木雕艺术在室内设计中才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室内设计整体的应用过程中,木雕艺术可以利用图案及色彩等,促使室内设计更富有变化与统一。在家居设计方面,设计师首要考虑的是室内整体的协调性,首先将沙发、茶几、天花板、背景墙、沙发等主要设计部分的风格、样式等进行统一,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节上的变化,木雕艺术与时代元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促进整体设计的现代感。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木雕艺术留下了优秀的图形遗产。而这些图形遗产的产生为现代室内设计的应用带来有效的视觉资源。其次,丰富的题材为现代室内设计提供了广泛选择性的空间。同时,木雕艺术的构图进一步满足现代设计的形式,给予现代室内设计更多有利的题材,促进整体的发展趋势。传统木雕家具和木雕艺术作品在组织分隔装饰室内空间方面,有着极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成就,是中国传统室内装饰上杰出的艺术成果,至今仍然具备旺盛的生命力。木雕不仅仅需要在本身的表现形式上突出艺术性,在室内设计中更要展现出实用性以及装饰性的效果。在如今社会中,木雕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随着时代的发展,木雕艺术在室内设计中被赋予更多现代化元素,同时也赋予木雕更多的艺术文化内涵。木雕艺术除了对室内实用性有要求之外,也提出个性化与装饰性的要求。这为木雕艺术在现代室内的发展与生存提供了更多空间,也进一步的说明木雕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审美作用。

(二)满足与现代元素紧密结合的多元化需求

在室内设计中,木雕艺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较高的变通性以及发展性,与现代元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与社会时代的审美趋势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设计风格上需要注重风格的多样化,与周围环境的紧密结合,实现其基本的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进一步促进木雕艺术的发展。传统木雕应该根据现实的设计理念和现实需求进行再造,从而可以产生新的设计形式,一方面,可以选用现代化的材料以混搭的形式,将传统木雕与新型材料结合来体现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能够在满足室内设计对传统文化的需求的同时,体现创新的思想,另一方面,可以将木雕和其它的媒介进行组合,搭配色彩和科学技术等媒介,使木雕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变得更加现代,为室内环境增添鲜活的设计感。[2]室内设计中与现代各种元素相融合的木雕艺术,能够较为全面的满足不同阶层的人们品位上的追求。及时调整木雕艺术的设计趋势,与时代元素相融合,为木雕艺术的发展提供广泛的空间。

(三)结合室内结构,塑造舒适的室内空间

现代室内设计中,人们注重的是实用性,在家居生活以及办公方面更注重效率使用性。因此,木雕艺术室内设计中应该以室内结构为基础,合理利用空间。木雕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可以调节大小、宽窄以及样式来满足室内设计的需求。在设计中,最常见的是木雕隔断的应用。传统建筑室内的灵活分隔主要是以空间隔断来完成,在传统室内空间中无论以何种隔断形式,其共同特征都是通过分隔,使大空间局部化,以满足各类空间职能的需要,对空间具有一定的组织划分作用。[3]隔断是我国传统室内空间布置和装饰分隔空间常用方法,常用来分隔室内空间或增加室内空间层次作用。利用木质屏风进行隔断,可以根据大的空间来进行有效划分,同时不会影响整体设计的需求。木雕隔断可以有效的塑造中空间的实用性,满足现代人家居空间的需求。

三、木雕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对于现在的室内设计,木雕艺术所发挥的功能与应用越来越多。木雕艺术在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包括其空间性和实用性应用、以及私密性空间设计的概念。

(一)更多的应用于室内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主要指客厅、餐厅等,成员可以出入的地方,就此为依托进行沟通的环境,这是室内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木雕艺术主要应用在不破坏整体的区域进行有效的划分,赋予空间更高的立体感,同时美观也不会受到破坏。为了确保餐厅与客厅风格上的统一,多数会利用门与屏障将客厅与餐厅有效的划分。现代室内设计注重的是房屋整体的统一,而不是简单小空间的统一。我国房屋设计客厅与餐厅往往是紧密相连的,将这两部分视为整体进行统一的构造。利用功能的不同,在设计以及色彩、理念中,更为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的确保整个设计的协调性,增加室内的美观。

(二)室内空间实用性设计的发展方向

实用性的设计主要包括厨房、卫生间等具有用途的空间设计,有效的保证家具设计符合人们的使用需求。而这部分空间的装修设计,更具备实用性的特点。在室内设计中,虽说应用型较为重要的,但是确保实用性增强其美观也是非常重要的。木雕艺术的应用满足了室内设计格局的统一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于住宅整体审美的需求,提高人们的使用质量。

(三)私密性空间设计概念的应用

所谓的私密性空间主要是指卧室、书房,人们用来休息的地方。这部分的设计往往会根据人们实际的需求以及意愿来进行设计。而木雕艺术在这里主要展现出美观性与可塑造性的特点。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会根据人们不同的格调需求以及使用性的需求、空间色彩的搭配需求,充分的利用木雕艺术来展现,满足人们对于私密性空间的使用,而私密性空间的设计也成为木雕艺术在室内设计领域中重要的构成。[6]

四、总结

虽然木雕艺术属于传统艺术范畴,但是木雕艺术的发展与室内设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同时又能与现代因素紧密的联合在一起,有效的满足人们对于家居设计的要求。因此,室内设计领域进一步的促进木雕艺术的发展与传承,为木雕艺术的发展带来更为广泛的空间。而室内设计的发展中,木雕艺术将发挥更大的功效,促进整个行业发展,为人们家居生活带来更多更好的设计。

[参考文献]

[1]辛艺峰.传统建筑木雕装饰的风格特点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J].古代建园林技术,1999:(3).

[2]李翔宇.浅谈中国木雕与现代室内设汁[J].长沙民政职业学院学报,2010:2.

[3]马涛.家居与室内设计中传统图案的运用[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3:10-20.

[4]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宁波朱金漆木雕[J].中国生漆,2008:51-52.

第7篇:家具与艺术设计范文

Jam factory下设陶瓷,家具、玻璃、金属4个工作室和2个画廊。每个工作室均制作高水准的手工艺作品,两个画廊充分地展示了澳洲的当代工艺实践,市中心的零售窗口为市民提供品种丰富的手工艺产品,促进了对于现代工艺与设计的多样、生动的展示,已经先后组织了300多个国内外展览,每年举行10到12个展览,是澳洲最大的专门展示现代工艺和设计的空间之一。各工作室除了创作展览性作品、承接各种设计项目之外,并制作工艺与设计的产品进入市场。Jam Factory每年从垒球的申请者中选拔设计助理,选择具有明确的设计理念和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技巧的专业人员,为之提供具有高度艺术创造性的良好环境。设计助理一般都接受两年的相关实践培训,在未来或成为Jam Factory的合作者,或是成立个人工作室。设计助理在每个工作室艺术总监的领导下接受培训,他们可免费使用24小时工作室及各项设备。工作室的正常运作从作品零售中提取部分收入进行支持。

Jam Factory虽然获得州政府支持,但主要还是要通过订货和产品销售来获得部分的经费来源,工作室助理在Jam Factory的实践是职业生涯的良好开端,所以他们被鼓励接受有收益的项目。Jam Factory本身的零售商店可以在全澳州范围内销售各种产品,但是工作室助理也要参与实践和产生收益,因此要支持工作室所有的项目,包括为盈利而制作的产品。Jam Factory进行小量和中等量的常规生产,也接受一定数量的订货,包含了奖品、特别的礼品、家庭家具以及特殊用途的用品。如果客户已经有一定的设计,可以直接与相关的工作室进行对话。各工作室非常乐意与客户探讨,倾听客户的想法并为之提供设计的计划安排。在JamFactory进行设计和制作时,客户将得益于各工作室的经验和它们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设计的深度、广度,技艺的多样性将拓宽客户的选择,很好地提升产品的品质。

陶瓷工作室建立于1979年,工作的重点在于推广澳洲最好的当代陶瓷工艺和设计。30年前成立的时候就由南澳州政府支持,专注于工艺培训和职业技能的提升。一直以来秉承职业发展和引领国际前沿的陶瓷工艺和设计的目标。陶瓷工作室提供的一系列实践,包含展览性作品的制作、批量产品及为个人订货的制作。订货来自餐馆、酒店、或是公共艺术项目。每个工作室助理都有独立的工作空间,他们可以共享其它工作室的资源和计算机辅助设备。虽然是陶瓷工作室,但是并不限制于对于材料的选择,跨材料之间的设计和制作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这也良好地展示了其它工作室的工艺技术。工作室设备包括多种用途的工作区,电窑和测试窑,气窑及测试窑,梭式窑,干燥间、练泥机、压坯机、和电脑设计区域。职业艺术家、设计师、制作者的经常来访,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工作室的经验积累,丰富了整个工作室的专业气氛。

玻璃工作室始建于1975年,现在是澳洲最大和历史最久远的热玻璃工作室,接受定制作品和展览作品,玻璃工作室的设备包含持续性的熔炉,彩色器皿炉,四个工作站,冷作区域以及机械工作区。玻璃作品具有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玻璃的制作工艺也具有神话般的色彩。Jam Factory独一无二地对于设计目标采用相当多样化的处理方式,对于材料、规模没有限制。年轻的设计师随时都可以设计和制作小至一个杯子,大至几米长的玻璃雕塑。工作室助理从全国范围进行选拔,加入到这个合作性的团队中来。在工作室艺术总监的带领下,在工厂良好的职业氛围和支持中逐步建立他们的职业生涯。工作室的装备全面,有各种模型和选择多样的工具和机器; 工作室助理参与各项活动以及任务的发展,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演进他们的技艺。 他们在工作室支持之下发展自己的设计和实践,对于材料的多重选择是不受限制的,对于发掘其他材质的特性、和不同的工作过程,各个工作室之间的合作都是备受鼓励的,并由技艺娴熟的设计师和制作者来共同完成。工作室定期的访问艺术家和设计师更提供了多元的且独特的珍贵艺术氛围。

金属工作室建立于1992年,具有范围广阔的工艺与设计实践。金属工作室的作品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建筑用、家庭用及首饰设计。金属工作室艺术家在作品和商业产品之间进行平衡,与其它工作室以及当地的丁艺家之间的合作是受鼓励的。工作室分别具有设计和制作的区域,可以作为独立工作区或是小规模首饰生产,有指定的小型设计工作区域,有专为首饰生产和小型工作的设备。相连的是为建筑构件和产品模型制作的大型区域。工作室设备精良,有氧焊、车床、金属上色设备,还有金属车床、氧焊设备、钻孔设备、50吨水压机、磨光机、以及众多的手工设备。 工作室为众多的顾客进行设计,涉及到众多方面的设计和生产的实践,与建筑项目,室内设计、工业发计、首饰设计等相结合。包括室内陈设、围栏、标识、建筑配件、社团礼物、和工艺性很高的首饰和配件。

第8篇:家具与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才与德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063 — 02

一、 《建筑十书》中的设计理念、设计思想

《建筑十书》是由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撰写,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书中关于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建筑构图原理的论述总结了古希腊的艺术设计之精华。《建筑十书》共分为十卷:第一卷,建筑师的教育,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第二卷,建筑材料;第三、四卷、庙宇和柱式;第五卷,其他公共建筑物;第六卷,住宅;第七卷,室内装修及壁画;第八卷,供水工程;第九卷,天文学,日晷和水钟;第十卷,机械学和各种机械。虽然维特鲁威阐述的是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其中的设计理念、设计思想对其他现代艺术设计的姊妹学科的学习中同样适用。

维特鲁威主张一切建筑都应考虑“实用、坚固、美观”,法式、比例、均衡等形式美的原则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书中在建筑师的教育方法和修养方面,强调建筑师不仅要重视“才”更要重视“德”的观点,对现代艺术设计的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书中对于材料、结构、装饰的人文和自然、色彩等各方面的研究,都对我们今天的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有深远意义和影响。

二、 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多学科知识的积累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第一卷建筑师的教育中说:“建筑的学问是广泛的,是由多种门类的知识丰富起来的。因此,如果不从儿童时期就攀登这些学问的结题、积累许多文学、科学知识,抵达建筑的崇高殿堂,便急速正经地就任建筑师的植物,我想是不可能的”, 维特鲁威自己就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通晓建筑、市政、机械和军工等项技术,也钻研过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哲学、历史、美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

现代艺术设计是活的,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从历史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著名的艺术家或设计师都拥有丰富的知识,人的大脑里的“素材”就越多,它们都将可能参与到设计师的设计里,设计作品才会生动饱满,富有思想内涵。所以知名的设计大师们往往都是全才,他们不仅精通设计,更精通其他很多领域。如达芬奇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博学者:除了是画家,他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多才多艺,把多种学科融会贯通;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勒·柯布西耶,法国建筑师、都市计划家、作家、画家,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在很多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这些都与他们的知识面的深度和宽度是密不可分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要不断地调整,注重于设计与社会、设计与科技、设计与人文、设计与其他多种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得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设计作品的价值。

在当下的设计艺术教学中,多数学生存在综合素养较低的问题。广告设计中,设计技能类课程占有比重较大,师生也都注重了设计技巧、软件技术的培养与学习,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文案写作能力;在其他设计门类的学习中,注重了设计基础课程,素描、色彩、构成、设计概论、设计史……的学习,忽略了除设计表现 外的书法音乐鉴赏、中外文学史鉴赏、中西文化学习、市场营销、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了解和学习。这会导致培养出的设计师在作品中缺少现代文化特征和文化感及艺术价值的缺失。设计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同时设计师需要了解世界,以增长更多的见识,保持最新的思想观念。一个思想落后、孤陋寡闻的设计师无论设计经验有多丰富,他的作品总会显得蹩脚和庸俗不堪。当然,要想有丰富的知识和见识都需要在平时生活中主动去注意和积累。

三、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才与德

才能的培养,对作为将现代艺术设计当作自己的专业来学习的学生来说,在我们的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对自己专业的钻研精神,对相关专业问题应当钻深钻透,也只有如此,才能胜任将来所从事的设计工作。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虽然未将此专门点出,但特别强调建筑师必须具备两种素质:一是吃苦耐劳的实践精神,一是建立在深厚理论基础上才可能产生的丰富开阔的想象能力。但我们从其全书的体系中即可看出他对专业知识的阐述相当完备,这就需要学习者具备钻研,吃苦耐劳的实践精神,也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才能将自己的专业学好,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德的培养,对学生来说,就是自己成为一名设计师所应该具备的修养。设计师的道德品质不仅会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而且还会渗入到设计里,因为艺术设计是为他的,即“设计为人”。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道德的培养,一个设计师思想道德狭隘的话,那么迟早会扼杀掉自己艺术细胞,堵塞自己的艺术之路,因为艺术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人们所追求的真、善、美。设计师应该要拥有广阔的胸襟,才能拥有广阔的设计空间与灵感空间设计之路才会走得更远更通畅,也就是先“成人再成才”,正如《建筑十书》中维特鲁威所指的“威望”,在今天我们应该更好的理解为是设计师在技术、理论、道德修养等各方面综合起来所得到的社会认可度。

才与德的培养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重点,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德与才有精辟的论述:“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只有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设计师,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才算得上是一个全面的教学体系。

四、 《建筑十书》中的设计思想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影响

《建筑十书》中重要的设计思想是“实用、坚固、美观”,法式、比例、均衡等形式美的原则的提出,及书中对于材料、结构、装饰的人文和自然、色彩等各方面的研究,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我们今天的艺术设计各门类学科中仍然是最为重要的。

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完美的处理“实用、坚固、美观”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三者的关系并融入到专业中去,实用性、坚固性是审美性的前提、基础和保证,审美性反过来也可以增强实用性。所以,实用性、坚固性和审美性之间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它们构成了设计艺术最基本的原则和特征。特别是在今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性在设计艺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设计艺术美的要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和迫切。如室内装饰布置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地面装饰、墙面装饰,到花样繁多的灯具、琳琅满目的床上用品,乃至摆设的壁挂、字画、观赏工艺品等,都日益普及,进入千家万户,人们从风格、材质、色彩、等各个方面进行选择,在注重功能和美观的同时,关注耐久性、安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

《建筑十书》中指出“比例指优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表现得关系”,“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合适的协调,是由每一部分产生而直到整个外贸的一定部分的互相配称”。①这一观点应用于设计艺术的各学科中,如在家具设计造型的教学过程中,谈到构图法则时,我们应当注重形式美的原则,注重艺术的处理手法,这其中包含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统一与变化、韵律与节奏。维特鲁维所表述的在建筑中的比例、均衡应用在家具上也是如此,家具造型的比例包含着家具与家具之间需要注意到建筑空间中家具的整体比例的长、宽、高之间尺寸关系,体现出整体协调高低参差,错落有序的视觉效果;家具整体与局部,局部与部件的比例,它需要注意到家具本身的比例关系和彼此之间的尺寸关系。比例匀称的造型,能产生优美的视觉效果与完善功能的统一,是家具形式美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图例的讲解,充分融入设计艺术学的教学过程中。

《建筑十书》中对建筑材料、结构、装饰的人文和自然、色彩等各方面的研究,值得我们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学习。他谈到的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的不同,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建筑装饰材料,都会对建筑的安全、实用、美观、耐久性有着重要意义。融入到设计艺术教学中的室内装潢设计,无论是商业空间、办公空间、住宅空间、娱乐空间的装潢装修都会涉及到材料的选择。书中所讲的取材都取自天然的自然材料,可见作者对自然材料的崇尚,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思考,在追求环保节能的同时,我们也都在追求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

除此之外,《建筑十书》中的其他设计思想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这些对我们当今的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小结:

基于现代艺术设计的教学,应是多学科的、人性的、市场化的、技能型的、创新型的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教育。通过研究《建筑十书》中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用于更好的指导现代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借鉴学习书中对于设计师的教育方法和修养要求,在世道变化中不断接受新的挑战,不断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培养适合现代需求的德才兼备的新型设计师。《建筑十书》中的设计思想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有相当的效力;把书中的自然科学成就和现代艺术设计学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使设计艺术成有学术根底的科学学科。设计教育教学理念更注重人性意识的培养,也就是道德素质的提高,它能促进人在社会交往中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与市场客户更好地沟通交流,从而释放出最大的能量,保持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发展的可持续性。

〔参 考 文 献〕

〔1〕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第9篇:家具与艺术设计范文

Abstract: Decorative arts with broad social and economic basis in various industries involved in various industries’ art design, meanwhile, it also has the cutting-edge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rt Deco design is not the meaning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values, bu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bject with modern social and economic markets, it will change a country’s innovative design capabilities and enhance values of social forms of national persity. In this sense, the universities’ decorative arts should also be reformed, integrated with the market and combined with production and study.

关键词: 装饰艺术;前沿学科;产业应用

Key words: decorative arts;frontal subject;industrial application

0 引言

现代装饰艺术设计已经遍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在当代社会意识观念的影响下,形成了装饰艺术在各领域中的多元化发展的势态。装饰艺术设计也随着它的发展形成了一门具有自身特点的学科,这门学科在高职院校中是一门艺术设计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属于造型基础与综合性应用设计的必修专业科目。它受到当代社会环境美学、工艺学与材料学等综合因素的束缚,形成了一种有目标性、功利性、特定性、整体性的艺术设计学科。

1 装饰艺术的产学新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化经贸商圈的形成,使被装饰的主体得到合乎其功利要求的美化。

装饰艺术与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广泛,结合紧密,如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日常用品装饰如服装、首饰、商品包装等等,几乎一切工艺领域均与装饰艺术有关。从其与装饰主体的关系看,它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必须从属于主体,即装饰是从美感的角度来标明主体的特征、性质、功用以及价值。另一方面装饰艺术亦可从主体当中独立而出,显示出自己的审美价值。

现代装饰艺术设计是由许多专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促进而构成的,是一门内容丰富并涉及多个设计领域的新型学科。在各设计领域中的装饰设计即有共性又有差异性,既有共同的艺术规律性又有不同专业的指向性。掌握不同的装饰艺术设计和应用知识,有助培养跨学科综合知识结构的复合性人才。装饰艺术课程的学习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主体进行教学,在传统教学中,均以基础装饰图案教学为引导,将装饰艺术主要体现于平面图案、装饰油画、装饰壁画、装饰挂盘、装饰雕塑等主体对象。对于将装饰艺术整体运用于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室外设计、景观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在教学中并未体现出来,如家具设计中欧式家具涉及到华丽的装饰线条及浮雕图案,现代家具的几何图案及装饰线条;室内设计中又涵盖了家具设计,还有室内设计中的装饰性吊顶造型,电视机背景装饰艺术造型,墙面艺术手绘;景观设计中涉及到装饰性雕塑,装饰性的地面,具有装饰性的各种公共设施等;产品造型设计中的装饰艺术又渗透到每样产品中,小到一个茶杯,大到一辆汽车,无不设计到装饰艺术。现代化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基础上还需要更多的精神生活,装饰艺术的发展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装饰艺术的发展对于我们现代化生活的重要性由此体现。由此看来我们高校的学生在装饰艺术这门学科的学习上必然应该走上产学结合的道路。高职教育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早已被西方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成为当今国际职教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但非常重视这种模式。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06年,教育部的《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那么,对于装饰艺术这一门学科的产学结合教育该怎样进行。

1.1 课堂教学以理论引导,实践教学为主,将装饰艺术应用到学生所学专业中。进行针对化学习,毕竟我们的高职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三年,在有限的时间里就更迫切的需要学习更有效的知识,这里所说的有效是指能更快的适应社会和相关企业。那就需要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更有效的引导,如:①学生所学专业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顺其自然,装点环境,美化生活空间,这是中国装饰艺术传统的主要观念之所在。传统装饰艺术不仅为我们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更是取之不尽的宝贵源泉,那么我们就可以以传统装饰艺术为基础,与现代装饰艺术相结合应用到壁画中,以油画丙烯画等为主体;可应用到墙面可包括内墙外墙,以手稿的形式或电脑效果图的形式表现出来;还可应用到地面,在户外或大型室内场所小型娱乐餐饮场所装饰性的地面随处可见,让人们在休闲的同时享受装饰带来的乐趣,让人身心愉悦,这种应用也可以手稿或电脑效果图的形式表现出来。②学生所学专业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设计语言日趋国际化的今天,视觉传达设计由于本身所具有的对图形、文字等元素的高度概括和简约化特征而面临着设计风格一体化的尴尬趋势,这就对现代设计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传统,其人文风俗和文化底蕴也大不相同,所以,设计家们惊讶地发现,民族的东西是一种很好地区别于其它地域作品的设计语言。这样我们可以以传统装饰艺术为基础,与现代装饰艺术相结合在课堂上将其应用到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企业VI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具体设计当中。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定期脱产到行业企业挂职,根据实际需要参加企业生产相关工作向企业学习,了解最新的生产技术,最新的设计理念,最新的材料,这样教师可以更有效的引导学生,还可以向社会聘请能工巧匠,艺术设计工作者担任部分学时,这样既能使学生更快的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能提高美学素养,使得事半功倍!

1.2 走向企业,建立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以实训项目为导向,向社会收集设计业务,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既能提高专业水平及创收,又能提高学科建设,还能更快更好的了解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求,使得学生在毕业前就能以专业的姿态,更好的就业,对口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