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移动应用开发范文

计算机移动应用开发精选(九篇)

计算机移动应用开发

第1篇:计算机移动应用开发范文

移动计算环境介绍

移动计算环境由终端、服务端、网络组成,移动计算环境参见图1。

终端侧的实体主要是便携笔记本、掌上电脑、PDA、智能手机、手机等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终端侧的设备资源、处理能力不同对享受随心所欲的网络服务提出了挑战。终端侧应用环境基本构成元素包括移动数据端的操作系统、应用管理环境、数字版权管理、接口规程。

服务端接受客户端即终端侧的请求,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服务处理功能,并将结果返回到终端侧。服务器侧一般存在于有线网络,重点完成资源组织、业务处理、以及相应的服务支撑功能,主要包含计费、安全、业务管理、服务质量等基本支撑功能。

移动计算环境中的移动通信不仅仅指目前的GSM、CDMA、3G网络,而作为移动计算的网络承载环境包含传统意义的互联网、移动承载网络上的数据网、以及各种微网“MicroNet”,例如家庭终端网络、Adhoc、P2P等多种终端模式的网络环境。目前移动承载网络有支持移动数据服务的GPRS、EDGE、CDMA2001x/EVDO、3G等移动数据网,有以无线接入技术为主,支持游牧计算的WLAN、WiMax等Hotspot无线接入网络。有支持掌上电脑、PDA接入internet的bluetooth。

移动通信和无线接入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移动计算环境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人们正在通过“移动”方式,通过软手段,解决终端和服务侧复杂性、不兼容性,特别是软件技术象Webservice、XML、J2EE、.NET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将逐步克服由终端设备和网络技术不同带来的问题,而建设真正随心所欲的移动计算环境。

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的挑战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业务应用不断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企业、集团、行业用户等也对移动通信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对移动增值服务和业务,如移动位置服务等。业务发展受到了移动运营商、CP、SP等各方的重视和关注。

移动广告业务,移动通信极高到达率的媒体效果,使得移动广告一诞生就是一种流行而有效的广告形式,但目前的移动广告业务主要采用短信模式,用户是被动接受,并且受移动终端的资源限制,用户删除速度非常快,不能象互联网广告那样,用户在需要时,可以迅速、方便的找到,针对性更强、更高。

手机电视充分利用了手机携带方便、不受地域限制、不受电线羁绊的优势,开拓了电视节目全新的传输通道和承载终端,但作为新兴业务仍受网络带宽、手机电池、手机价格等因素的限制。

手机银行是移动电子商务的典型业务,可为用户提供POS消费通知、网上支付通知、工资到账通知、定期存款到期通知、ATM取款通知等服务。由于安全性、认证机制等因素的制约,这些功能主要是银行交易的辅助服务,并没有真正地实现移动支付功能。

移动定位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采用GPS、GPSOne等定位技术,为用户提供基于位置查询的增值业务。目前,移动定位已经可以实现较高的精度,但由于2.5G移动通信网络的速率限制,定位系统将导航信息传递给用户终端,一般只能通过文本信息或是适时的语音信息来实现。

移动增值数据业务的技术手段一般基于消息机制,并受到移动终端资源、处理能力。安全性的限制,更多的业务处理需要依赖网络侧的服务器实现,并且不同厂家的的移动终端型号不同、显示能力不同,软硬件平台不同,为移动增值业务在新环境下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难题,使用户不能真正实现实时的移动、多媒体通信,不能满足随时随地的移动接入,享受移动服务。因而,随着移动通信逐步渗透人们的生活,提供随时、随地的移动接入网络计算环境,将大力促进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同时,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对移动通信、移动接入技术、移动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提出了新需求。

移动计算环境下的移动增值业务发展探讨

移动计算环境下的移动增值业务是在开放的、多学科交叉的、通信和计算融合的大前提下发展的业务。它将互联网的业务延伸到移动环境下,将终端设备从传统的计算机设备延伸到智能终端、PDA、掌上电脑、手机等方便携带、具备个性化的移动终端上,移动终端也有原来单纯的通信功能,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的智能设备,网络由原来的有线网络、电路交换的移动网络逐步发展为具有移动性、支持多媒体的无线宽带网络,无线接入技术层出不穷,满足各类移动设备和移动环境的需求。

移动计算的安全和认证机制与移动终端的私密性相结合,使移动电子商务真正发展为在移动环境下实施银行交易的业务。从而替代现在繁琐的现金交易,解决众多的银行卡和密码给人们带来的烦恼。

移动终端计算能力的不断完善和加强,移动网络走向宽带化,将使移动互联网业务得到快速发展,手机检索、移动定位、手机游戏、内容下载等移动增值业务得到完善和补充,更加有效地为用户服务和使用。

WAP(无线应用协议)是移动计算环境开发应用和业务的一种实现方式。WAP为移动设备的应用开发提供了环境。WAP是在HDML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WML语言,专门用于描述适用于移动设备的信息。WML是一种标签式的文档语言,以XML为基本语法类型,并在手机,移动终端上的用户交互和信息表示进行了优化。其特点包括支持文本和图像、支持用户输入、导航和历史记录、国际化支持、人机界面的独立性、窄带优化、状态和上下文管理等。为移动设备的应用开发提供了可伸缩的、可扩展的环境。WAP结构如图2。

第2篇:计算机移动应用开发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 设计策略

一、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以信息为核心的新的社会形态,正如约翰·奈斯比特所称的“信恩化社会”,因此信息的传播和服务在社会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将远远大于工业化社会和电气化社会。一个基于信息和服务的时代即将来临。而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是云计算,云计算不但会影响整个IT产业,这种崭新的计算机服务方式必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化变革。

云计算的本质应当是IT服务方式的变革,是IT服务本身的规模化生产,主要是统一组织和灵活调用各种ICT资源,实现大规模计算的信息处理方式。云计算将引导计算机的服务(包含计算、处理、储存、网络等)作为一种商品来提供社会化的服务,这将显著降低企业、政府、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成本,改善信息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然而由于移动服务的便捷性和相对隐私性,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互联网企业、移动通信行业、软硬件制造商以及终端设备厂商等全球信息产业竞争的焦点。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传统互联网的继续,更多的是颠覆和改变。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549.7亿元,增长率为96.4%。移动互联网快速增长的主要特征,引起了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平台和创新设计应用的巨大需求。

二、天生的一对

2009年7月ABI Reseach研究报告提出“移动云计算”的概念,提到云计算不久将成为移动世界中的一股爆破力量,最终会成为移动应用的主导运行方式,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这俩大IT产业热门的融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由于移动手持终端较小,计算能力、功能和使用方式等方面受到许多限制,而云计算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因此移动互联网更需要云计算。而移动互联网能够最大化地反应个人云计算的便利,为云计算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是云计算和移动通信将传统物联网逐步过渡到了移动互联网并延伸至物联网的阶段,所以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是天生的一对,移动互联网在云计算的辅佐下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移动互联网产品发展更将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三、总的设计理念

中国美术学院现代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赵阳谈及云计算对PC时代的影响时说,工业设计的精髓在于人与产品的关系,是行为的设计,而产品的表现方式只是手段。所以本人认为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主要任务应当是服务人群,主要工作应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模式。而对于人的行为和心理模式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机资源,云计算正好为此提供充分的条件,必将促进互联网产品更好、更陕地发展。

移动互联网产品既不同于实体产品,也与传统的互联网产品具有明显差别。它所依托的移动互联网具有的即时性、移动性和快捷性等特点,就要求移动互联网产品必须能够充分应用这些特点,将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体现出来,借助云计算的力量来推动其发展。

四、产品设计策略

移动互联网因为云计算的发展而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移动互联网也需要更多、更加丰富的创新设计来实现与传统互联网的无缝对接,而移动互联网先天的优势也将因为云计算的推广而逐渐显现出来。产品的设计策略是在战略的层面来确定抽象的产品目标,用于指导产品后续的研发和设计,而在云计算时代,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策略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个人云计算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只有充分利用云计算的信息共享、集中处理和动态资源调配等特点才能完全发挥出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服务特色。云计算重新定义了整个产业链的结构,厂商和用户都在转型,均从产品转向服务,移动互联网产品不仅仅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和创新,而且要将资源的整合上升到云的层面,实现终端与云端的协调和匹配。例如谷歌公司最近推出的谷歌眼镜,它具有和智能手机几乎一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导航以及处理文字信息和邮件等。它不仅仅是使用方式和功能组合的创新,更多是将系统的整合上升到云的层面,实现了整合性设计的优势。

2.移动互联网应借鉴互联网现有的优秀服务产品,利用云端科技数据处理技术,逐步移植到移动互联网的环境当中。移动视听、移动搜索、移动SNS、移动网购、移动支付、移动商务等应用现在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具有巨大潜力的热门应用,这些无不嫁接于现在的互联网,给人们生活提供了巨大便利。小米科技CEO雷军在会上详细阐述了新款小米手机所具备的NFC近场通信功能,可利用手机刷卡开门、交换名片、付款等一系列新兴应用,为手机移动支付奠定了基础。

3.应当由传统的人机交互设计向“物联”交互设计靠拢,物联网的发展将有可能通过云端将信息交换和通信拓展到物体与物体之间。移动互联网将信息生产从PC拓展到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而物联网将信息生产从人拓展到了物,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合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海尔集团U-home系列家居系统,通过移动终端来控制家电、门锁、窗帘、安防等家居产品,实现人与产品的对话和信息交流,并且剧将其整合到了云端,创造了更加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4.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开发不应只局限于实际应用产品的研发,不能忽略隐藏于产品之后的数据分析与应用。信息社会对于海量信息的存储和处理能力成为信息服务的关键,云计算为数据资产提供了来源的途径和保障。例如通过云端后面的数据分析知道人们在下雨的时候更喜欢吃蛋糕,而气温一旦上升,三明治的销量也会随之上涨,通过这些隐藏的联系,IBM帮助欧洲面包店将利润提升了20%左右。

5.移动互联网产品应注重向情境设计转型。云计算时代需要更加丰富的情境性设计,来促进人们在信息社会的感官欲望和精神需求。云计算促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模式由物质生产向“非物质生产”进一步转变,对硬件的缩减将带动低碳经济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情趣化功能需求将会更加突出,产品的优先级依次为趣味性、功能性、交互设计、UI设计。微信从最开始只有免费短信的功能,到后来增加的语音短信、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朋友圈、视频通话、对讲机等创新的情感化应用,才取得了过亿用户,达铸就目前业界领先的地位,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

五、总结

第3篇:计算机移动应用开发范文

【关键词】移动终端 云计算 应用

1 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互联网应用已经开始深度融合到人们的生活中。手机作为互联网重要的应用平台,在手机功能不断升级的推动下,移动终端互联网业务已成为互联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手机用户正在快速增长,手机创新技术也在不断研发与应用,这对推动我国移动终端互联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互联网应用领域,云计算正在被消费者所喜爱,这种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用户硬件设施水平低,但数据资源需求大的问题,云计算以其便捷的服务性正在被移动终端平台所注重,移动终端服务应用晕计算能够有效解决手机硬件储存设备局限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移动终端的服务范围与水平。为了更深入了解移动终端中云计算的价值,笔者尝试总结云计算在移动终端应用的典型表现,以供移动终端云计算的研究提供支撑。

2 云计算简述

云计算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平台为用户提供虚拟化资源计算服务的模式,这种计算资源是将网联网中各类资源数据进行整合,形成一个资源池,这个资源池既可以定向延伸,也可以定向计算,它摆脱了传统资源服务依赖计算机、移动终端硬件水平的限制,移动终端客户只需要点击平台操作,就可以通过虚拟网络获得相应的云计算服务,具有非常大的便捷性。云计算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应用,在于云计算具有庞大的云资源,可以通过虚拟网络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例如淘宝、微软等大型机构都在建立自己的云资源,以满足客户需求。此外,云计算服务不拘泥于位置,用户可以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及时获取晕资源,具有一定的便捷性。云计算还具有可扩展性、可靠性以及成本低的优势,这是云计算快速发展的优势保障。

移动终端云计算主要是通过移动终端互联网平台,按照用户需求提供资源服务的一种模式,通过移动终端,云计算应用更加灵活和便捷,用户只要有一部手机或者IPAD就可以链接互联网,进行存储数据、浏览信息、获取资源等需求,极大满足了用户的资源需求,改善了人们的互联网使用品质。

3 移动终端云计算应用分析

移动终端云计算服务已经开始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下面笔者从医疗、就业、阅读、存储四方面总结其应用表现及价值。

3.1 移动终端云计算实现用户自身云医疗

传统医疗模式是群众需要到医院挂号、看病、拿药治疗等,而且经常需要复诊,从时间、精力、人力、资金等方面都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负担。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移动终端云计算正在研发建立移动传感器系统,目的是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感应器输入自身状态数据,然后通过云资源进行定向分析,科学的提供消费者的病情以及治疗方案,大大提高了医疗效率,节约医疗成本。虽然这一功能尚没有形成体系,但是简单的移动终端云医疗正深入社会中,如通过移动终端挂号、导诊、查看大夫水平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3.2 移动终端云计算提供精准化就业服务

就业是当前民生领域的热点问题,提高就业率,提升就业水平成为改善民生的热切需求。移动终端云计算在推动就业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移动终端云资源能够通过建立就业岗位与就职需求人员资源库,能够快速的匹配岗位与人才,为岗位招聘需求与人才就业需求搭建直通轨道。此外,移动终端云计算能够快速收集当前就业市场信息,通过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等大环境数据,计算就业领域各行业的发展动态,为就业者提供就业素质需求提升、快速找准就业定位等提供了便利,极大避免了就业者走弯路的可能。

3.3 移动终端云计算提供了便捷阅读模式

阅读是提升民众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有效阅读、便捷阅读、精准阅读则成为民众阅读消费的一种导向。移动终端云计算以其云资源数据的丰富性、快速计算分类、建立共享平台等特点能够有效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阅读服务。例如,移动终端云计算能够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掌上化,用户只需通过手机专属平台,就可以轻松获取各类图书馆资源,并精准找到自己的需要的数据信息。移动终端云计算还可以短时间内将最新的新闻资讯提供给阅读者,阅读者只需通过专业的平台就能够短时间内了解国内外发生的热点事件。此外,移动终端云计算也为学生提供了专属阅读学习服务,部分中学通过手机云计算服务开展了掌上拓展学习资料、开展跨区域校际阅读交流等,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4 移动终端云计算有效解决了存储硬件不足问题

传统的互联网存储量依赖于计算机或移动终端的硬件水平,而云计算将存储虚拟化,用户只需将存储资源上传到网络,就可以轻松进行存储与提取,有效摆脱了硬件限制。对于移动终端来讲,云计算为用户提供了随时对地存储信息的便利,使用者在生活中、工作中、上班途中,只要有网络连接,就可以将需要的资源随时进行存储。此外,一些大型公司也在积极建立云存储平台,通过购置大型服务器和高速宽带建立高效的存储服务品牌,以便于用户更好的进行数据存储。

参考文献

[1]曹社香,单士华.面向云计算的移动终端应用健壮性增强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04).

[2]陶长顺.一种基于云存储的移动终端网络存储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10).

[3]张文丽等.智能移动终端计算迁移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6(05).

作者简介

王欣欣(1980-),女,吉林省长春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长春科技学院系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和云计算。

第4篇:计算机移动应用开发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固定网络;IP核心网

1.计算机网络通信研究

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大规模、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信息等资源。计算机网络按网络规模大小可分为个域网(P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计算机通信网络经历了数据通信、计算机通信网、多机互联网和全球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联网)等四个阶段。

2.计算机网络通信与移动通信的融合方式

2.1技术融合

计算机网络通信和移动通信都是处理信息的科学,信号样式也相同,两者具有很多相同的学科理论,实践也用到大量相同的技术。如信息度量方法是两者共同的理论基础,共性技术有信息编码技术、纠错技术、中间件技术、开放系统模型技术、(Agent)技术、路由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

2.2业务融合

业务融合就是用户不管身在何处,不管用哪种设备,运营商都将提供无缝链接的、直观的、合适的接入方式,实现各种不同的应用和实时、方便的沟通。扩大了用户的活动空间,节省了用户的费用,业务融合结合了固定和移动的优势,在基本语音业务的基础上开发出丰富多彩的增值业务,如可视电话、增强型信息业务以及数据业务。业务融合所需的技术已全部到位,如多模的终端设备、数字化的内容、技术的成熟和广泛的部署,相互补充的多种接入网络,统一的核心网络和业务平台技术逐渐成熟等。

2.3网络融合

NGN是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最终融合体。NGN网络的核心思想是采用IP协议及相关技术,电信网的商业模式、运行模式,电信业务的设计理念,集传统电信网(包括移动网)和Internet之长,产生新的一代网络技术。

3.无线应用协议

无线应用协议简称WAP,它是一个开放的、全球性的标准。它由多家厂商共同组成的专家制定的WAP协议,用来规范、标准化无线通信设备及有关的网络设备,使用户使用轻便的移动终端就可获得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服务和应用,包括收发电子邮件、访问WWW页面等。移动网络和和Internet以及局域网以WAP为桥梁紧密联系在一起,向用户提供一种与承载网络无关的、不受地域限制的移动增值业务。

3.1 WAP的网络结构

WAP的网络结构是用户从移动终端向内容报务器发出请求,请求信息通过无线网络送到WAP网关,WAP网关进行协议转换和消息解码后,把请求通过互联网传至内容报务器,内容报务器再把响应信息通过互联网送回到WAP网关,WAP网关再进行协议转换和信息编码后,发给移动终端,从而在移动终端和内容服务器之间完成了信息交换。

3.2 WAP的应用

WAP的应用模式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WAP业务主要有三种:(1)公众信息服务。为用户实时提供天气预报、新闻、体育、娱乐、交通、旅游、教育、股市行情和其它公告信息;(2)个个信息服务。包括收发电子邮件、传真、上传信息、移动博客、电话增值业务等;(3)商业应用。包括网上办公和移动电子商务等,其中,移动电子商务包括移动银行、网上购物、网上书店、股票交易、、移动拍卖、机票及酒店预定、WAP广告。WAP业务有收费模式和免费模式。收费模式是主流。

4.IMS技术

IMS是以IP核心网标准为基础,最大限度地重用Internet技术和协议。它在会话控制层选用了技术简单而又易于扩展的SIP(会话初始化协议);网络层采用具有足够地址空间和性能的改进的IPv6,并重用DNS协议,进行地址解析;终端用户接入沿用计算机网络中的AAA客户—服务器结构,采用在RADIUS协议基础上开发的Diametet协议;在营运管理层采用支持策略控制的COPS(公用开放政策服务)协议;在网络安全方面采用IPsec技术和TLS协议。IMS不但支持3G用户之间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也能支持3G用户与互联网用户之间的通信。IMS以移动分组网等IP网络为承载,为IP多媒体业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可满足IP多媒体业务在安全、计费、漫游和QoS上的需求。

4.1 IMS的网络结构

IMS网络所有的功能在各个逻辑节点中完成,如果在同物理设备中实现两个逻辑节点,相关的接口就成为该设备的内部接口。IMS网络包括Cx、Gm、Mc、Mr、Mp、Mw、Mi等近20个接口。IMS中主要功能有:会话控制功能(CSCF)、归属用户服务器(HSS)、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IP多媒体—媒体网关功能(IM-MGW)、多媒体资源功能控制器(MRFC)、多媒体资源功能处理器(MRFP)、签约定位器功能(SLF)、出口网关控制功能(BGCF)、信令网关(SGW)、应用服务器(AS)、多媒体业务交换功能(IM-SSF)、OSA业务能力服务器(OSA-SCS)等。

4.2 IMS业务应用

(1)IMS业务的功能架构。应用服务器包括三类:SIP应用服务器、OSA(开放服务结构)应用服务器和IM-SSF报务器。SIP应用服务器用于实现基于SIP的业务。OSA应用服务器用于实现基于OSA的应用,OSA应用服务器需通过OSA-SCS与IMS核心网进行交互,而IM-SSF用于支持IMS网络使用智能业务。IMS网络可以构建多种业务能力,实现丰富的多种应用。IMS业务能力可分为基本能力和增强能力。基本能力由IMS核心网提供,而增强能力由应用服务器提供。同时IMS架构提供了一个抽象的、无冗余的、安全的、开放的、可扩展能力的业务平台,确保新增值业务的开发定制快速化、新增值业务所带来的网络重复建设的代价最小化。

(2)IMS提供的业务。IMS提供三类标准业务开放接口:CAP(CAMEL应用部分)/INAP(智能网应用协议)、OSA /Parlay以及SIP接口。利用CAP/INAP接口可继承已有智能网提供的业务,利用OSA/Parlay可方便第三方业务的开发,SIP接口可用于和应用服务器相互通信以提供多媒体增值服务。应用IMS体系结构可以建立一套统一的业务平台,利用这些标准接口可方便、快速提供新业务。

5.小结

以计算机互联形式进行的通信方式称为计算机网络通信,它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体。计算机通信网络和移动网络在技术上、业务上和网络实现融合。移动网络是实现这种融合的最佳表现形式,其发展将对价值勤链各方带来很大的冲击,导致产业格局的变化。移动网络和Internet以及局域网以WAP为桥梁紧密联系在一起,向用户提供一种与承载网络无关的、不受地域限制的移动增值业务。IMS以IP核心网标准为基础,最大限度地重用Internet技术和协议。

第5篇:计算机移动应用开发范文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移动数据库;移动计算;事务处理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4-21000-02

Study of Embedded Mobile Database and Relative Application Issues

WANG Ping

(The Computer Department of Changji Occupation Technology Academy,Changji 8311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portable termin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rtable computer technology, people’s requirements of constant real-time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of moving data are continuously improving. As portable database is gradually put into application, embedded portable database increasingly embodies its superiority.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ze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of portable database and its key technology, probe into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rtable database system and present the research horizon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ortable database managing system.

Key words:embedded system;mobile database;moving data

1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定义

1.1 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四个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

嵌入式系统一般指非PC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设器件和I/O端口、图形控制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软件(OS)(要求实时和多任务操作)和应用程序编程。有时设计人员把这两种软件组合在一起。应用程序控制着系统的运作和行为;而操作系统控制着应用程序编程与硬件的交互作用。

1.2移动计算

移动计算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它使得计算机或其它信息设备,在没有与固定的物理连接设备相连的情况下,能够传输数据。移动计算的作用在于,将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与中央信息系统相互作用,分担中央信息系统的计算压力, 使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能提供给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需要它的任何用户。移动计算环境比传统的计算环境更为复杂和灵活。 典型的移动计算环境有:

(1) 智能计算设备+ 无线网络。通过无线网络,智能计算设备可以随时进入MCE 主网络;

(2) 智能计算设备+ 调制解调器+ 电话网络。在不同地点, 将调制解调器和附近的电话相连接, 通过电话网进入MCE 主网络;

(3) 移动用户+ 传统工作站+ 传统有线网络。移动用户在不同场地使用静态计算机获得MCE 的服务。

1.3嵌入式移动数据库

一般说来,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可以从系统的体系结构方面来定义: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是支持移动计算或某种特定计算模式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与操作系统、具体应用集成在一起,运行在各种智能型嵌入设备或移动设备上。其中,嵌入在移动设备上的数据库系统由于涉及数据库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嵌入式移动数据库或简称为移动数据库(EMDBS)。

2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特点

2.1体系结构

在传统的分布式计算系统中,各个计算节点之间是通过固定网络连接并保持网络的持续连接性的,而移动计算系统改变了这种假设条件。移动计算系统是固定节点和移动节点构成的分布计算系统。

移动计算的网络环境具有鲜明的特点:移动性、断接性、带宽多样性、可伸缩性、弱可靠性、网络通信的非对称性、电源能力的局限性等。移动环境中的分布式数据库就是移动数据库。它是传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扩展,可以看作客户与固定服务器节点动态连接的分布式系统。

其中,移动客户机MC(Mobile Client)包括便携式电脑、PDA等;MSS(Mobile Support Station)支持移动计算的固定节点,具有无线通信接口;FH(Fixed Host)没有无线通信接口,安装有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2.2主要特点

移动数据库的计算环境是传统分布式数据库的扩展,它可以看作客户端与固定服务器节点动态连接的分布式系统。因此移动计算环境中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动态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由于移动数据库在移动计算的环境下应用在嵌入型操作系统之上,所以它具有:微小内核结构、对标准SQL的支持、事务管理功能、完善的数据同步机制、支持多种连接协议、完备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和支持多种嵌入型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功能需求。

在移动数据库中还需要考虑诸多传统计算环境下不需要考虑的问题,如对断接操作的支持、对位置相关查询的支持、对查询优化的特殊考虑以及对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和对系统效率的考虑等等。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诸如复制与缓存技术、移动事务处理、数据广播技术、移动查询处理与查询优化、位置相关的数据处理及查询技术、移动信息技术等技术仍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它们会进一步促进移动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3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关键技术

移动数据库涉及的理论和技术含盖了当今通信、计算机和嵌入式系统的最新成果,其中在移动环境下如何进行数据管理是实现移动数据库的关键。

3.1数据复制与缓存

复制是在多个移动节点上维护数据的备份,包括服务器之间的复制和移动计算机上保存数据库的复制。一般前者称为复制后者称为缓存。复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和访问性能。首要的问题是如何维护多个复制节点上数据状态的一致性。按照维护复制一致性的方式来划分,现有的复制协议可以分为严格一致协议和弱一致协议两种。严格一致协议要求任何时刻所有数据库的复制都是一致的;而弱一致协议允许各个复制之间存在暂时的不一致,但这种不一致总能够保持在一定的界限之内,而且总是能够趋于一致(收敛性)。目前,针对移动计算特点开展数据复制/缓存技术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J. Gray的两级复制机制、CODA系统以及缓存失效报告广播技术等,另外,SYBASE公司的移动数据库产品SQL ANYWHERE和SQL REMOTE也采用该技术来支持移动计算环境。

3.2数据广播

通俗地讲,数据广播是指在移动计算环境中,利用客户机与服务器通信的不对称性,以周期性广播的形式向客户机发送数据。其最大的优点是,广播开销不依赖移动用户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借助数据广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移动数据库系统的断接问题。数据广播的研究可分为服务器和客户机两个方面:服务器主要考虑如何组织广播数据,即数据广播的调度;移动节点主要考虑如何利用本地缓存进一步减少查询广播数据的时间。在国内,长沙国防科技大学的周兴铭院士对数据广播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数据广播的多盘调度算法。衡量数据广播调度算法好坏的参数是访问时间和调谐时间。

3.3位置相关查询优化

在移动数据库中,存在着与位置相关信息的查询及更新。查询通常是与位置相关的,即使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地方,所得查询结果是不同的,如“最近的超市在哪里?”。移动查询优化技术是指在传统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优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方法,消除带宽多样性、断接等因素造成的影响,使查询引擎能够根据当前可用网络条件采取恰当的优化策略;同时,针对移动计算机有限电源能力,合理地组织本地数据库管理、远程数据库访问等耗电能较多的操作,达到节能目的,延长关键数据的可用时间。

3.4移动事务处理

事务处理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主要用于维护数据的一致性,支持多用户的并发访问,使用户可以可靠地查询和更新数据库。一般来说,用户对数据库系统的访问都是通过事务来完成的。在传统的数据库系统中,一个事务由一系列读写操作组成。事务处理必须满足四个准则,即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永久性(简称ACID)。移动计算环境的特点,使传统数据库系统中的事务处理技术不能满足移动事务处理的要求。

总之,移动事务不同于传统事务,传统的ACID模型已不能很好地描述移动事务,需要为移动事务寻找更好的模型。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和解决过区切换(handoff)问题是移动事务管理的重要任务。

3.5数据的安全性

许多应用领域的嵌入式设备,是系统中数据管理或处理的关键设备,因此嵌入式设备上的数据库系统,对存取权限的控制较严格。同时,许多嵌入式设备具有较高的移动性、便携性和非固定的工作环境,也给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带来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时,某些数据的个人隐私性又很高,因此在防止碰撞、磁场干扰、遗失、盗窃等对个人数据安全的威胁上,还需要提供充分的安全性保证。

4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应用方向

移动数据库技术的许多特性都与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的需求相吻合, 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4.1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在物流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物流的信息化在未来的物流发展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因为及时准确的信息有利于协调生产、销售、运输、存储等业务的展开,有利于降低库存,节约在途资金等。在运输方面,利用移动计算机与GPS/GIS车辆信息系统相连,使得整个运输车队的运行受到中央调度系统的控制。在存储环节,带有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手持计算机输入的信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写入中央数据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的时效性,有利于物流优化控制。在配送环节,输入手持计算机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入中央数据库。因此,在投递的同时,用户即可查询物品投递的情况。

4.2嵌入式移动数据库为移动银行铺平了道路

在我国,移动用户是最具消费潜力的群体,因此针对移动用户开发的移动银行业务将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而且能够推动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移动银行可以使客户在异地对自己的帐务进行实时查询、交易,方便、省时,降低成本,同时安全可靠,机动灵活。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交易,节约了去银行的时间。出差或旅游在外仍可享受银行服务。

4.3嵌入式移动数据库非常有助于提高实地调查/工作的效率

煤气、水电等公用事业检查员查验数据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实例,目前一般的检查员仍然是将检验的数据记录在纸上。如果利用移动计算机记录和传输数据,遇到纠纷时还可以实时地查询历史记录,这将使得我国的公用事业单位的收费工作大大地改善。

5总结

移动数据库技术的许多特性都与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的需求相吻合, 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移动数据库技术配合GPS技术,可以用于智能交通管理、大宗货物运输管理和消防现场作业等。移动数据库技术还在零售业、制造业、医疗卫生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移动计算、移动数据库和无线数据通信等相关技术迅猛发展,移动数据库将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

参考文献

[1] 李东,曹忠升,冯玉才,等. 移动数据库技术研究综述[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10): 4~7.

[2] 林高德 , 周书民.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关键技术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6年09期.

第6篇:计算机移动应用开发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应用模式;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研究

引言

跟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具有更多的优势,它具有随身性与身份识别能力。但是移动互联网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它的终端处理能力较弱,贷款相对较小,是移动互联网不可改变的事实。要进行互联网的实际发展,并不只局限在把移动业务融入互联网,是要结合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来找最好的商机。把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紧密结合起来,寻找最好的合作方式,给社会带来更多好处。

在如今,云计算已经成为了各大IT企业的关注,成为了互联网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云计算的工作过程就是把终端服务传输给对应客户,此过程只需要通过计算机就能完成。云计算不是通过一台计算机完成的,它是通过多台计算机共同实现的,所以才叫做云。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最在意的是云计算提供的应用能否满足其要求,运营商工作的重点就在于云计算的应用开发与功能实现。云计算是通过多台计算机进行运行的,所以其自身就具有规模化的优势,所以可以实现多名用户的共享。从而实现了客户之间的共享,提高处理器以及设备的使用率,还可以有效避免用户信息系统的重复建设问题。云计算不仅是一个工具平台,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网络架构来实现计算模式与商业模式的创新。

1 云计算的应用特点

(1)云计算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把计算从终端转移到服务器端上,对于移动端部设备的处理需求进行有效弱化。所以,移动终端在此过程中承担了用户间的交叉问题,计算当中的繁忙问题交给了服务器,把云计算的强大运算能力进行有效利用,实现用户的便捷操作,并且把云计算的结果通过服务器显示出来。(2)用户对网络的需求降低。比如,有的用户要用互联网来查阅文件,那么他查阅过程中不需要多整个文件进行翻阅,云计算终端只需要发送其要阅读的部分资料就行。对于那些不重要的内容就不用传送,可以大大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同时人们对网络需求会大大降低。(3)由于云计算终端对实现功能的不确定性,导致计算机的扩展非常容易,要通过服务器只需要打终端服务器的部署,再通过统一的模式来实现客户之间的交叉使用。由此可以看出,云计算的运算以及资源储存共享,对于互联网的体系改变有巨大影响。

2 在移动互联网的架构下云计算安全风险问题分析

把云计算技术引入到互联网中,导致了互联网的体制发生巨大变化。主要可以把移动互联网分成三个方面,主要是端、管、云。里面的端其实就是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包括手机、笔记本、PDA等等,这些移动设备的接入使得云计算对移动互联网有全新的应用,管就是信息的传输通道,主要体现在移动运营商的信息平台,云主要是指资源服务中心与平台的应用服务器。

云服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服务。第一是为基设施提供的层面服务,比如服务器、数据库、计算机系统等等。第二就是给平台带来的服务,主要是通过运营、开发、支撑三个方面构建的。第三是应用层面上的服务,包含了软件、数据以及各种信息资源的下载与阅读等等。

3 云计算模式下的关键安全问题

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相互结合,使得传统的互联网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同时也让移动通讯技术面临更多风险。云计算的融入随之带来了云计算风险。云计算当中的虚拟化、租户多的问题都威胁到云计算的安全,让互联网的使用面临了许多安全威胁,主要是体现为数据安全。

3.1 数据管理模式下互联网所引发的安全问题

在数据管理的模式下,互联网引发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一方面,云计算模式的使用让互联网的数据管理与所有权之间面临分离,客户能够对互联网当中汇集的数据进行优先访问。在数据资产的使用过程中,资产的安全问题非常严重,也是当前人们最担心的问题。我们都明白,用户是可以通过数据外包的形式来对云计算服务进行使用,同时云计算的服务商还能够获取用户的数据使用情况以及获取优先访问的权利。从多方面的研究事实中得出,云计算的服务工作人员还存在很大的失职现象,特别是一些利益为主的工作人员,会将云端数据泄露来谋取个人利益,当然这种情况也只是出现在少数人员身上。但是从上述的问题分析中可以得出,云服务器的使用对于客户资源的管理与应用依然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最主要是表现在安全机制实效上。

除此之外,移动服务器中断与用户之间的粘结性导致数据的敏感度升高,所以数据危害的情况会渐渐加大。数据隐私泄露最亏祸首就是个性化的互联网终端问题。大部分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在计算机安全使用意识上相对匮乏,所以经常会引入病毒,没有及时防护导致病毒不断扩散,这就导致了移动终端的数据泄露问题更加严重。为了能够使当前的互联网业务更好的开展,所以要固定互联网用户,要结合客户移动特征的高度融合,促进云计算服务的个性化,但是当前的这种云计算模式给数据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3.2 虚拟化运行环境所引发的安全问题

在云计算服务器中,基本上都是通过虚拟与租用的模式来为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这些服务都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进行绑定与多租户间的资源共享。所以,应当通过多个虚拟资源间的共享使用,结合虚拟软件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用户数据出现泄漏,不会被其它的租户访问。总之,对云计算服务器的使用一定要谨慎清晰,对于服务器终端要不断进行优化改良。

特别是在云计算的服务器主机遭到攻击时,还会导致主机中的服务器受到攻击,只要终端服务器的损坏就表示服务器的信息会泄漏。但是,云计算服务器无法实现用户的数据与资料间的合理隔离,所以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数据被盗窃的现象。因此,要加强云计算系统的保护,预防被攻击。并且要做到防范于未然,对于可能出现的攻击现象都需要先进行预测,并且做好解决措施,避免一波攻击就束手无策。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云计算技术融入到互联网中能够使得互联网的体制发生巨大变化,但是要想使得云计算与互联网技术之间的融合,会使传统的互联网技术遭遇重大威胁,同时另移动通信网技术面临更多高风险。文章通过对云计算服务器的安全问题分析,以期在今后的云计算模式下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能够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移动环境下云安全技术研究[Z].2012.

[2]张云勇,陈清金,潘松柏,等.云计算安全关键技术[J].电信科学,2010(8).

第7篇:计算机移动应用开发范文

【关键词】移动计算 智能电网 电力系统 场景应用 分析与展望

近年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迅猛发展,尤其是移动计算技术,在多个应用领域中都崭露头角,成为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新热点。移动计算技术是为了能够随时随地交换和处理信息而提出的,与智能电网的优化管理有着极高的契合度,通过将特定的领域延伸到移动终端,可突破传统企业信息化限制,实现精益化的办公与管理,提升智能电网的工作效率。

文献[2]详细介绍了移动应用技术引入智能电网后所带来影响,并针对信息安全问题,提出了可信的智能电网移动应用安全架构。文献[3]通过讨论移动云计算的架构和服务模型,针对移动云计算主要应用场景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的解决方案。文献[4]从形式抽象的角度阐述了移动计算的本质,并综合评价了典型的移动计算方法与模型。文献[5]对电力企业中的移动应用平台提出了初步的构思和规划,并给出了典型应用场景的详细设计。

本文首先从移动计算的基础概念出发,重点总结了移动计算在电力行业中的典型场景应用,并结合移动计算所具有的特点和智能电网未来的需求与发展目标,对移动计算在未来的可能应用领域与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1 移动计算概述

移动计算以其特有的融合力,给行业信息化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国内外学者对于移动计算技术给出了多种定义与理解,其中较为通用的含义是:使用移动通信和便携设备,让用户随时随地使用互联网服务。

2 移动计算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有地理分布广、地处偏僻、设备分散等特点,导致纸质媒介下信息交互迟滞,移动计算技术可以有效弥补此缺陷,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应用。

2.1 移动作业

基于无线融合技术,建立电力企业基础数据与移动设备的连接通道,工作人员通过安全身份认证方式接入服务器,交互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智能化的移动手持设备完成线路、设备的巡检与抄表、应急处理等多项任务。最后,利用移动网络接入到后台应用系统,后台系统对采集和记录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分类,便于巡检人员随时随地查询巡检、维修记录与分析报告,高效完成后续的管理工作。

2.2 用电信息采集

通过在发、输、变、配电站的关键位置装配无线传感器、无线监控设备,再结合相应的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自动采集用电信息,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如对变电站中变压器的各相电流、电压、功率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2.3 电力移动办公

出于保密性的要求,传统办公管理系统只能够在电力企业局域网中才能使用,限制了办公自由度。移动计算技术可以与企业现有的各类应用软件无缝集成,实现电力移动办公,满足外出人员移动访问后台系统的需求.保证应急方案及时下达,实现办公环境无差异化,保障业务的持续高效运行。

3 移动计算未来应用领域和场景介绍

3.1 移动购电业务

施行电改政策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发电侧已实行竞价上网模式。电网只收取相应的过网费,用户可根据各个发电厂商的报价,对自己的供电商进行自主选择。因此,通过移动计算技术建立一个用户与供电商选择与交流的平台可大力推进电力改革的进度。在该平台上,不仅涵盖各个供电商的基本信息,还能播报供电商实时电价的变化情况。用户可根据该平台所提供的数据,直接进行自主选择。

3.2 移动需求侧管理

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将逐步步入人们的生活,智能电网下的需求侧管理机制也将发生转变。通过二维码等方式将智能家居的信息录入移动应用终端,以此来和用户之间建立持续的信息交换。用户可根据实时电价的高低以及自己的实际需求,对家居进行远程开关或功率调节控制,从而实现需求侧管理优化。

3.3 电力行业移动培训

电力培训质量直接影响了人员正式上岗的进度。通过结合互联网和移动计算技术,引入移动学习培训,用系统化的思维解析安全技能教育的各要素,重构安全技能素质教育体系,建立开放的培训平台,在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提供一种互补培训模式,提升人才培训质量。

4 展望与分析

未来,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移动计算技术的应用将会延伸到电力产业的各个领域。但是由于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自身的开放性,将不可避免地为电力系统引入更多的安全风险。因此,不仅需要保证移动终端的可信度,将智能电网的移动应用与普通应用隔离开来,创建独有的集散环境,还需要保证移动应用足够可控。使得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接入有统一化的管理。

5 结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移动计算技术以本身特有的融合力,为信息化管理带来了新的变革。本文从移动计算的概念入手,着重介绍了移动计算技术在电力产业中的应用,包括移动作业、移动办公、移动营销等。结合智能电网的特点及其未来发展方向,阐述了移动计算技术未来在电力产业中可能的应用场景,并就移动计算技术在未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安全与可靠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综上可知,移动计算技术在电力产业中还存在许多潜力大、可行性高的应用领域,这将成为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的又一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袁满.移动计算[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2]徐震,刘韧,于爱民,等.智能电网中的移动应用安全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16):82-87.

[3]邓茹月,覃川,谢显中.移动云计算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4(06):716-723.

[4]魏峻,冯玉琳.移动计算形式理论分析与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0,37(02):129-139.

[5]李隽,杨晶晶,齐志刚,等.电力企业中的移动应用场景研究[C].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2012.

作者单位

第8篇:计算机移动应用开发范文

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到现在正在开发的第六代神经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的体积不断变小,但性能、运转速度和存储功能却在不断提高。然而,人类的追求是无止境的,科学家们一刻也没有停止研究更好、更快、功能更强的计算机。从目前的研究方向看,未来电脑将向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一)工作专业化。其实用过计算机的人都知道,并不是我们的每一件工作都需要一部高性能的PC才能完成,甚至有的时候,你采用高性能的计算机来办一个简单的事情还可能带来麻烦,因为高性能会带来高能耗、高发热量等不良的负面效应。因而可以预测,未来的计算机会根据大家从事的工作不同,在其性能上和外观上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专项工作的PC将会有专用设备,从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其实现在您如果仔细留意的话,目前在我们的身边就正在发生这样的变化。比如大型超市里的收银机、售卖的PC机和银行的运转终端等等,这些都是为了提高某一项工作的效率和减少成本,逐渐由通用PC慢慢演变而来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趋势就会出现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比如用“家庭智控计算机”作为家用电器制约中心,为我们制约家中的电灯、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等,把我们的家变成一个智能的家。

(二)系统智能化。伴随着计算机的综合能力的日益强大,可以预见,未来民用化的计算机也可能会开始具备某种程度的智能化以帮助我们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甚至出现以前我们所想的专门做家务活的机器人,这样可以让人们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学习、交际和娱乐等。大家知道当今社会,电子宠物已经越来越受到青少年一代的喜爱。这不仅因为电子化的宠物比真实的小猫小狗饲养更加方便,而且它还可以不断进行更新换代,另外它更容易与主人进行交流,甚至可以模拟多种宠物,可以与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等等。这些优势将让电子宠物取代一部分真正的宠物,成为未来人类的新伙伴。

(三)信息输入输出技术。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送入数据和程序、送出处理结果的手段。输入的基本策略是以穿孔卡片或纸带为载体,经卡片或纸带输入机将数据和程序送入计算机,70年代初期出现的键控软盘数据输入策略(即数据输入站)已逐渐普及。将文字、数据的印刷(或手写)体直接读入计算机的光文字阅读机已经实现,语音图像直接输入计算机的技术也已取得一定成果。在输出方面,最普通的是建立在击打技术基础上的各类打印机,但速度受到机械运动的限制。非击打技术的输出设备能显着提高速度,主要有将电压直接加在电介质涂覆纸张以取得静电潜像的静电式打印机;靠激光在光导鼓上扫描而形成静电潜像的激光静电式打印机;利用喷墨雾点带电荷后受电极偏转而形成文字的喷墨式打印机等。

二、移动技术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经济神话。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决定其用户数量庞大,截至2012年9月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

(一)移动技术的特点

1、用户体验至上:如果一个商品或一项服务想要成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谁更加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如何了解消费者体现简单、精准的用户体验上,将决定其爆炸能量的大小,必须从与消费者发生第一点接触开始,越精确越好。

2、盈利策略不可急功近利:这些客户可能只用过手机的简单功能,盈利模式的策略上,需要企业性化和简单易懂的指引,移动互联网的强大平台,已经成为全方位、立体式。

3、找到业务的核心竞争力:这个物品和这个物品的位置密切相关的信心,最有杀伤性的形式,这种集定位、搜索和精确数据库功能的服务必定将手机提升到转变世界的境界。森合万源的创新是颠覆性的,所谓的核心竞争力也只是暂时的。在产业链竞争中处于相对被动的情况下,握在你手中最大的砝码就是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让你有更大的话语权和议价资格,业务创新能力则决定了自己的“卖点”。

4、把握移动营销新模型: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品牌文化,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模型与传统营销最大的不同,通过口碑传播吸引更多的客户,随之让参与互动,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模型与传统营销最大的不同,就是直接让正确的客户为企业说正确的话,冷冰冰的广告式营销终将在这个时代里慢慢衰退。

(二)在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中遇到的理由

虽然移动性可以给计算和通信在行业内带来新的应用,但同时不可避开的也会带来许多理由。其中存在的最大理由就是如何面对无线移动环境带来的挑战。在无线移动环境中,信号要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因为会有多径和移动,给信号带来时间地域和频率地域弥散、频带资源受限、较大的传输时间延缓等等理由。这样一个环境下,引出了很多在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中未遇到的理由。第一,信号通道可靠性理由和系统配置理由。有限的无线带宽、恶劣的通信环境使各种应用必须建立在一个不可靠的、可能断开的物理连接上。在移动计算网络环境下,移动终端位置的移动要求系统能够实时进行配置和更新。第二,为了真正实现在移动中进行各种计算,必须要对宽带数据业务进行支持。第三,如何将现有的主要针对话音业务的移动管理技术拓展到宽带数据业务。第四,如何把一些在固定计算网络中的成熟技术移植到移动计算网络中。当然,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完善,这些理由都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迈入一个全新网络世界。那时候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将会如何,我想非常值得我们期待。

第9篇:计算机移动应用开发范文

 

0 引言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现如今计算机作为日常生活中随处可及的应用设备,掌握其相关的应用技术对于我们学习及工作尤为重要。而“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国家开放大学教学计划中第一学期规定的统设、必修课程,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帮助学生具备相应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实用信息技术与基本软件操作方法,还能有益于提高学生日后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生活变得更为便捷、高效。然而,由于目前大多仍沿用着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传统的教学手段越来越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甚至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截至2016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到20亿,其中,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7.9亿,占有率达34.5%。因此,要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高便捷性、智能性、开放性以及传播性,从而改善、优化教学氛围,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本文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创新信息化教学理念为目标,对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移动学习平台相关概述

 

移动学习(M-learning)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94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展的WireAndrew研究项目,其是一种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并随着信息技术的更迭而不断改进、升级的学习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移动学习具有开放性、可及性以及便捷性,它通过智能手机、iPad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帮助,使求知者在任何时间、空间、地点都能够学习,并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真正意义上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延展到校外。微信是一款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具有社交、通讯以及学习功能的移动软件,微信学习平台则是基于微信平台化功能,实现跨空间、跨地域学习交流的目的;Blackboard 平台则是由美国Blackboard公司所开发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其以课程为中心,集成了网络中“教”与“学 ”活动的环境。通过教师在相关平台上面学习资源和开设网络教程,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学习状况,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与教师就教学内容进行实时的交流和讨论,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便捷的移动网络学习虚拟环境。而网易公开课是由网易于2010年推出的一个涵盖社会、金融、历史、科学以及生物等各个领域的公开的免费课程平台。通过网易公开课移动平台,求知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来自哈佛、剑桥以及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的优质教学资源。

 

2 “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移动学习平台教学的必要性

 

(1)顺应时展的趋势。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以智能手机媒体为代表的移动设备以势不可挡地席卷了我们的生活。相较于传统的PC(电脑)端,现今的学生更偏向于手机移动端这种更为自由、便捷的学习方式。而且在信息大爆炸的21世纪,知识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人们需秉持终身学习的观念才不至于被时代给淘汰。未来的学习要求求知者能够打破时空的禁锢,能够根据自身实际的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增值,而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则能够将这种理想转化为现实。因此,为顺应时展的趋势,教师有必要结合移动学习平台实施教学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2)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多数都采用PPT讲解为主,辅以相应教材内容解析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对传统的板书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猛烈发展的今天,这种以理论讲解为主,配以简单图片的教学模式难免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自主性。而通过借助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平台进行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通过智能手机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如电子书、视频、音频、照片以及文档等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随着3G移动网络技术的成熟和4G网络通讯的日益普及,其还能够使学生通过移动网络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实践的能力。

 

(3)满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有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其教学目标本身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软件操作,如Word、Excel以及PPT等。而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教学模式一方面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满足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计算机中大多数的软件和智能手机中的APP的操作方式是同源的,在完成课堂的理论学习后,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APP使用进行实时的教学实践,满足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3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改革

 

(1)课前教学资源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以课堂教学为主,在短短的45分钟内,学生要完成知识点初识、了解、领悟再到牢记的全周期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是难为了大多数的学生,给他们增加了不少压力。而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则将知识点学习的初始以及了解的过程放在了课堂之外,实现了学业减负。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通过选择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将其上传至移动学习平台上以便于学生再结合自身学习状况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教学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在进行教学资源设计时,教师要秉持微内容原则、兴趣性原则以及完整性原则。

 

其中,微内容原则是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选择位微不卑、效微不薄的微型学习内容。这是由于移动学习平台的学习虽然便捷、开放,但是学习时间零散、学习环境复杂,若是教学内容繁杂冗长,学生难免无法集中注意力,遵循微内容原则则能充分发挥其短小精悍、移动性强、资源容量小的特点;兴趣性原则是指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表达形式上,都应具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兴趣,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完整性原则则是指在选择设计的教学内容虽微小但完整,各个微内容之间要有整体上的联系,形散而神不散,这样才能形成系统的框架,帮助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

 

(2)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对教师上传到移动学习平台上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之后,对于教师课堂所教授的知识点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时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点进行深刻的领悟。但是在此之前,需要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将在移动学习平台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重难点发给教师,这样教师在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之后,可以在课堂教学时进行针对性的重点讲解,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还有助于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领悟。例如,笔者在进行Word这一章节的学习时,还未借助移动学习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前后共花费4个学时的时间才完成教学内容,但是学生仍在上下标设置、插入页眉和页脚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课堂教学质量低下,课后测试成绩不佳。而在借助移动学习平台之后,在进行PPT的教学时,笔者提前上传了微视频以及相关教学资源于班级QQ群和微信群中,学生在学习之后实时提出了不少问题,如PPT背景设置、动态效果设置以及视频插入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及时了解,笔者只用了2个学时就将这一章节内容完整讲解,课堂效率有效提高,课后测试成绩亮眼,完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课后巩固和评价。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为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牢记,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需布置相应的习题以及作业。如在学习Word之后,教师可以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作“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结构脉络,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展示,就各个小组的制作成果与全班学生进行探讨和评价,点出Word文档制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亮点,使学生在课后的学习以及作业制作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不断地改善和优化,完成知识点的牢记过程。

 

4 结束语

 

随着智能手机、iPad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一定软件操作能力的统设、必修课程,若是仍旧固步自封在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中,则将淹没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中。而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教学模式以其便捷性、交互性以及开放性的特点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它更为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个人素养以及国家开放大学教学的环境配置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若是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教育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