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训建议与意见范文

培训建议与意见精选(九篇)

培训建议与意见

第1篇:培训建议与意见范文

与下步工作打算

一、八月份工作情况

(一)农民工工作

持,范市长讲话,施局长安排下步联席会工作,宣读了市府(06)93号文关于建立濮阳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和濮阳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分工方案,与联席会议办公室主要职责。

2、会后一周印发第一次农民工工作会议信息。收集各局委意见和建议,印发了分工方案,办公室职责。

3、催促各成员单位出台本单位农民工工作实施意见或工作方案,已有市企业局、市地税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农业局、市司法局、市安监局等单位出台文件。

4、催促县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已有台前县、开发区建立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

6、搜集资料144份,编写了《农民工工作文件资料汇编(一)》。

(二)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1、8月4日召开全市会议,宣布了认定的培训基地47家,下文分解了省下达的2万人培训任务。刘局长、毕局长分别讲话提出严格要求。

2、与市财局同志一起到市局审批管理的培训学校,检查学生人数、使用教材、教学计划等。

3、电话了解市培训会落实情况,催促县区尽快开展培训工作。

4、多次到市财政局,与社保科同志会商修改“濮阳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实施细则”及培训券的印制。

(三)起草整理了局里一些材料

1、人大提案答复经多次与代表联系,数次修改,8月日已签字“满意”。

3、起草了市委组织部来我局调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材料,整理了一盒相关资料。8月29日史局长、毕局长汇报,调研组非常满意。

4、编发了局信息4篇:“我市建立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我市召开第一次农民工工作全体成员会议”、“我局召开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会议”、“我市举行农民工维权宣传咨询活动”。

5、收集整理上报省厅五位濮阳市在新疆务工创业优秀人员先进事迹材料及推荐表。

6、上报省厅劳务输出处和毕局长:“高角度认识,高力度创新,促进新农村建设”文章。

(四)汇集整理了“近期外地劳务信息”16条,报毕局长,并发各县区。

(五)向县区发函:

1、建议抓紧建立劳务输出机构(附市局向编委的请示、市编委批复、劳务输出科职责)。

2、报送市劳务输出情况统计表。

3、印发省8月15日召开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会议处长讲话及部里司长讲话。

4、调查上报县区设立的驻外地劳务输出办事处情况。

二、下步工作打算

1、到部分县乡镇劳保所调研,送劳务信息,推动开展劳务输出。

2、去外地考察用工信息。

3、下文开展劳务输出示范乡活动(一县2个,濮阳县3个,区各一个,共13个)。

4、下文开展评选我市百名优秀外出务工人员(一乡一名,示范乡二名)。

5、督促县区建立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6、督促农民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尽快出台实施意见。

7、召开第一次农民工办公室成员(科长)会议,学习成员单位分工方案、办公室成员(科长)工作职责、工作报告制度等。

8、印发“农民工工作文件资料汇编(一)”,及时编发“简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9、到县区培训机构调查了解农村劳动力培训情况。

10、到市局管理的民办培训学校督导检查,落实人数,检查教学计划,培训时间等,以确保质量。

11、认定第二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现已审报14家)。

12、在濮阳日报、濮阳信息港等媒体公告全市近60家培训机构的基本情况(负责人、驻所、电话、培训工种、收费标准等)。

第2篇:培训建议与意见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在局,按照实是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和要求

2006年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工作,要适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工作的需要,坚持分级分层分类培训、“实际、实用、实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按照“加大力度,扩大规模,改进方式,提高质量”的要求,以镇干部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为重点,带动党员的普遍培训教育。重点抓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1号文件、旗“十一五规划”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规定的必读内容的培训教育,把学习培训教育与深化“三级联创”开展“双链双推”活动家,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推动当前农村各项工作,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执行政策、依法办事、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素质和本领。同时,积极指导建立健全党员先进性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培训任务

1、选择适宜时间集中干部、所有村“两委”班子党员领导成员和有能力接受培训的农民党员培训一遍。

2、各村党支部要加强党员的经常性学习培训和日常教育管理工作,4月份以后到年底至少要组织党员开展支部或党小组学习3次以上,对外出流动党员要寄学或返村补课1次以上,对一些不能到会参加学习培训的老党员要送学1次以上,保证4月底以后每个党员至少能再参加1次以上支部或党小组的学习培训活动。可在农闲时季,利用一个月时间,相对集中地组织普通党员学习若干次。版权所有

四、培训内容

培训工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1号文件、、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乌中旗(十一五规划)纲要为重点培训内容,把党的知识培训、党的政策培训和法律培训、适用技术和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年,要突出以下培训内容:

1、时事政策知识。主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知识,包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1号文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有关政策,重点是农村牧区土地政策和演变历史等;自治区党委会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一届全会精神、旗委十一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乌中旗“十一五规划”纲要等。

2、基层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知识。《》社会主义荣观,中央、自治区和旗委关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2005年全区“三级联创”经验交流暨表彰会议上杨利民同志的讲话和市委、旗委关于深化“三级联创”开展“双链双推”活动的有关文件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管理知识等。

3、民族宗教知识,《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等。

4、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知识。《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及自治区的实施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及苏木乡镇党委、嘎查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相关知识等。

5、适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根据我旗实际,从种植、养殖、加工、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建设、村镇建设和管理、市场营销、外贸知识和住处技术、外出务工知识和技术等专业技术、管理知识中,选择1--2门进行培训。

五、组织领导

第3篇:培训建议与意见范文

代表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基础工作。代表作用发挥的如何是衡量人大常委会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几年来襄城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实施《代表法》,以创优评先活动为载体,以发挥代表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为目的,以为代表服务为主要内容,增强代表工作的活力,使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尤其是在代表法颁布实施十周年的两年来,我们以贯彻实施代表法为核心,加强为代表服务,加强代表建议督办,加强代表活动小组建设,积极开展代表述职评议工作,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代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代表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深入人心。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概括起来就是“三抓三提高”:即抓学习培训,提高全员素质;抓制度建设,提高履职意识;抓发动引导,提高工作实效。

一、抓学习培训,提高全员素质

第一,培训人大代表。2003年换届选举产生的227名区人大代表,有60%以上是新当选的代表,他们工作热情高,但对人大性质、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做好代表工作知之甚少;想干好代表工作,不知怎么去干;想参政议政行使职权又不知从何处入手,履行代表职务的能力相对薄弱。针对这种形势,常委会决定把抓好人大代表培训,全面提高代表素质作为代表工作的首要任务,紧密联系实际,精选学习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代表培训。

一是集中学习,以会代训。换届后不久,常委会即组织召开代表工作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开展了《代表法》和《组织法》专题讲座、提高了代表监督能力,使代表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一府两院由它选举产生并对它负责;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明确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群众选派到国家权力机关替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职权的光荣使者。明确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做好代表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二是以老带新,座谈交流。全区8个代表团根据区人大常委会的统一要求,分别组织本组代表座谈交流代表工作经验,特别是老代表现身说法,以自己履行代表职务的生动实例向新代表介绍履行代表职务的方法,如庞公代表小组请老代表、原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李能达在座谈会上专题发言,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当好人大代表,发挥作用的体会和做法,使新代表增强了做好代表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开展“三查(察)”,岗前培训。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查、检查是代表参政议政,行使监督“一府两院”工作职权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为了防止“三察(查)”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在“三察(查)”前,对代表进行岗前培训,组织代表学习活动方案、明确“三查(察)”任务;学习相关法律,依法进行监督,使代表在“三查(察)”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把握角度,增强监督实效。去年以来,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城市管理、工业园区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等重点工程进行了视察,对区政府创建文明城区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是代表建议,专题培训。代表建议、意见和批评是代表履行职务经常使用的法定形式。代表建议、意见和批评质量反映代表素质的高低。常委会针对代表建议中存在的“写不好、说不清、看不懂”等具体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题培训。聘请有经验的老同志就怎样依法撰写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进行专题讲座,使代表明确了代表建议的书写格式、内容、要求,提高了代表建议的质量。两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和各代表小组分别组织代表进行培训12次,通过培训,全区人大代表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代表人民行使职权的能力明显增强。

第二、培训乡镇人大主席、办事处人大主任。人代会闭会期间,经常组织代表活动的单位是各代表小组。代表小组的人大主席、人大联络处主任是代表小组活动的“领头雁”,因此,人大主席和联络处主任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代表小组活动的质量。常委会注重对“领头雁”━━人大主席、主任的培训,提高代表小组组织代表开展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培训的途径有三:一是人代会前,集中培训。主要培训如何组织代表参加会议,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引导代表以国家主人的身份,审议决定重大事项,行使当家作主权力。明确怎样组织代表按时参加会议的各项活动,怎样有的放矢地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邀请专家,专题培训。常委会结合工作实际,根据存在的“对人大工作不熟悉、不知怎样当好人大主席、主任”等具体问题,邀请人大有关领导和专职干部进行专题培训,专门讲授工作方法和组织代表开展活动的技巧及艺术,使从理论上增强对人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实践中提高组织代表开展活动的能力。

三是人员更换,及时培训。各乡、办人大主席、主任流动性较大,常委会积极建议区委在一届任期内要保持相对稳定。但是,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干部岗位交流的推行,人大主席团主席、人大联络处主任也要随着岗位的变化而变化。为了使新到岗的尽快熟悉人大工作业务,常委会及时地给新调整人员进行补课,吃“小灶”,使其适应工作需要,担当起人大工作的重任,率领本组代表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不负选民的信任和重托。

第三、培训人大机关干部。人大机关干部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代表活动质量。因此,常委会把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大机关干部队伍作为搞好代表活动重中之重。

一是经常坚持,理论学习。常委会党组和机关干部理论学习紧紧抓在手上,提出理论学习可串不可占,保证每周至少有半天学习理论,增强爱岗敬业意识。

二是业务学习立足岗位。常委会开展两个月学一法活动。加强对《宪法修正案》、《选举法》、《代表法》、《组织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

三是创造条件,开拓视野。常委会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机关干部走出去,学习外地人大的先进经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加强交流。本届以来,已有14人次赴外地学习经验。

第四、培训“一府两院”人员。“一府两院”人员能不能自觉地、主动地依法接受人大代表监督,客观上影响着代表活动质量。因此,常委会加强了对"一府两院"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一是任前考法,考前培训。常委会坚持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任职前组织拟任职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以自学为主,集中培训为辅,然后进行任前法律考试。2003年共组织拟任职人员37人次参加了法律知识学习和考试。通过严把任前考法关,增强了被任命干部的法律意识和依法接受监督的意识。

二是推行述职评议,开展主体培训。常委会把述职评议作为对被任命干部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人大意识培训的有效渠道,不失时机地开展教育,增强政府官员依法行政的观念,明确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勤政为民。两年来,先后对区教育局、人事局等政府部门进行了述职评议,使被评议的政府组成人员受到了深刻的人大监督和人大意识教育,增强了接受监督的自觉性。而且扩大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效地实行了任后监督。

三是承办建议,重点培训。承办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一府两院”的重要职责。每次人代会收集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常委会都要及时地转交“一府两院”处理,并要求承办部门限期办理,答复代表。为了提高承办质量,常委会2003年先后组织45名人大代表参加了8次承办部门召开的代表建议预答会,重点培训应如何承办好代表建议,对承办提出重点要求,保证了代表建议办理质量。通过对“一府两院”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明白“公仆和主人”的关系,主动为代表履行职务提供便利,介绍实情,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二、抓制度建设,提高履职意识

健全的工作制度是提高代表活动质量的保证。因此,常委会在抓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区三届人大先后制定了《襄城区人大代表考勤制度》、《代表出席活动制度》和代表履职情况登记表,代表工作记录本,建立了代表履职档案,提高代表参加会议活动的出勤率、提建议率、联系选民率,促进代表发挥作用。常委会还为市、区人大代表建立了代表档案,加强了对代表的管理。

(一)建立代表联系选民制度

代表联系选民,深人选区调查研究,是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代表活动质量的重要环节。代表参政议政,履行职权,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来源于基层,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常委会建立代表联系选民制度,要求代表不定期地走访联系选民,搜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群众的呼声,做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规定代表每年至少走访联系选民300人。人大代表自觉地严格执行制度,认真履行职责。两年来,在评议司法行政工作中,全区人大代表走访联系选民13840人,提出了司法行政机关在执法执纪、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建议、批评和意见118件,有效地促进了问题的解决。

(二)建立代表活动请假制度

代表活动出席率低,势必影响活动质量。为了提高代表活动出席率,保证出席人数,各代表小组都制定了代表活动请假制度。对代表出席活动情况作出了规定。常委会吸纳了代表小组活动请假制度的做法,在作出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代表活动质量的决定》中,明确规定,代表无故3次不参加代表活动,两次不参加人代会的按自动辞去人大代表职务给予免职。通过建立严格的代表活动请假制度,提高了代表参加活动的出席率。有的代表公出在外,打电话请假;有的代表推迟公出时间参加代表活动。缺席不打招呼,不知去向的现象没有了。

(三)建立走访代表制度

走访是联系代表,拉近人大与代表间距离,密切关系,加强合作的"绿色通道"和"特别快车"。我们始终坚持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及机关干部定期到代表单位走访,了解代表的工作情况,听取代表的意见和要求制度。向代表介绍区情街情,为代表参政议政提供服务。鼓励代表为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做贡献。常委会确定每年要走访15名市人大代表、50名区人大代表,并要求代工委制定走访计划,提前做出安排,使走访联系代表工作落实到位,责任到人。2003年常委会深人到近百名代表所在单位,走访了解代表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为代表解决实际困难,加强与代表的联系。

通过制度建设,两年来,代表大会出席率为98%;闭会期间代表参加活动出席率为97%,代表小组活动64次。在2003年评议政府组成人员工作中,深人选区召开选民座谈会,有的代表在调研基础上写出4000多字的评议意见,积极履行监督职责。

三、抓发动引导,提高工作实效

发动引导代表发挥作用是代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年来,我们在发动引导代表发挥作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开展“创先评优”活动

开展"创建先进人大代表活动小组、评选优秀人大代表"活动是发动引导代表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2003年以来,常委会不断丰富充实"创先评优"工作方案内容,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动引导代表为区域经济发展"引一笔资金、招一个项目(商),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创办一个民营科技企业,办一件实事"的"五个一"活动作为评选先进代表小组和优秀人大代表的硬指标,全面发动代表参与和支持经济建设。各代表小组组织代表认真地讨论了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创先评优"工作方案》,制订了代表小组落实《方案》目标分解计划。把指标进一步落实到人。在代表小组和人大代表中呈现出"创先争优、不甘落后"的工作局面,代表小组和人大代表的主动性、创造性空前高涨。

(二)学习弘扬典型事迹

典型引路是发动引导代表发挥作用的驱动力。我们通过评选先进代表,弘扬人大代表在我区"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贡献的典型事迹,在人大代表中造声势、造影响,使代表从内心里感到当代表不仅要监督"一府两院"工作,而且要寓监督于支持和帮助之中,尽可能多地为政府办实事,为群众解优愁。

第4篇:培训建议与意见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人力资源 开发管理

一、人才培养层面的相关建议

1.针对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开发建议

促进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工作能力/素质方面的提升,一方面,可以通过外聘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促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自学,以及在实践中对其提出要求和指导,以促进其能力/素质方面的提升;此外,还可以通过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供培训机会或学习条件等方式,促进其成长。以下分别从这三种途径提出可行性建议。

(1)外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中小型企业视自身企业状况,不一定非要聘请资深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而是可以优先考虑综合素质较好,有一定相关工作经验,或工作经验虽不足但有较好的学习基础,且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意愿这样的人员。

(2)通过工作中培养的方式,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我能力的提升。高层管理人员或企业主,在平时工作过程中,有意给予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某些锻炼机会,并在工作过程中予以激励和相关指导,这些措施也会极大的促进其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方面的提升。

(3)通过企业内/外部培训或提供学习机会的方式,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我能力的提升。对于对工作能力提升有益的且收费上可以接受的某些培训机会,企业可以鼓励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前去参加,并给予其相关支持。

2.针对中小型企业各层级经营管理人员在相关方面的人力资源开发建议

各层级经营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水平的提升,主要通过内部培训或提供学习条件,或者通过员工意见反馈以及员工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使经营管理者们意识到自己在相关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加以改善。以下分别从这两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内部培训以及提供学习条件方面。企业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设立公共阅览室,供企业全体员工参阅和学习,企业可以为经营管理者专门订购与管理相关的书籍报刊,此外,企业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在企业内部开展培训交流活动、培训资料的学习活动,或外聘专家进行内部培训。同时,在平时工作过程中,企业主以及各层级经营管理人员之间,可以相互提一些改善建议供参考。

(2)员工意见反馈/调查方面。员工意见中很大部分包含了经营管理人员以及企业管理方面需改善的问题。首先,企业可以设立公开邮箱、电话,请员工为企业的管理层提改善意见,并及时就意见进行反馈,使员工相信意见渠道的有效性,从而激发其更大的热情提出更多的想法;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了解员工对经营管理者在相关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经营管理者们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和改善自身的管理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此外,各层级经营管理人员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及时、准确的了解其想法、感受,以及意见建议等,并及时予以改善。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工作层面的相关建议

中小型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工作层面,主要可以从部门设置、制度建设,以及企业文化/战略等三个方面着手,因此以下分别从这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部门设置在相关方面改善的建议

中小型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应当主要注意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设置上,以及其与其他部门的相互职能关系方面做好系统性的安排,以利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各项工作过程中的顺利开展,主要建议如下。

(1)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理,而是涉及到人员激励、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考核、职业生涯规划等多方面的职能,因此,首先企业需要向所有员工普及相关观念,让他们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更多的了解并予以更多的支持。

(2)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一个单独的部门,但是其在工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各个部门不同职级人员的广泛支持,此外,部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是通过各个部门的经营管理人员来协助完成的,因此,在部门间关系的设置中需要明确这种协助关系。

2.制度建设在相关方面改善的建议

在制度建设方面,与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水平提升相关的主要有培训制度、晋升制度、激励制度、福利制度、信息化制度等,以下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培训制度。就全体员工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需求定期/不定期的开展调查,提出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开发解决方案,可用多种方式,如:培训、讨论、比赛,定购专业书刊等。

(2)职业生涯规划/晋升制度。使员工的人力资源开发状况与晋升相挂钩,这样能够更好的激发员工参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积极性。人力资源部就各职级员工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成长状况定期/不定期进行考核,并根据其业绩、成长状况在职务、职称上对其进行相应的提升。

(3)激励制度。就员工在能力/素质方面得到较大改善,且因此在工作绩效上有较大提升的情况,企业给予其荣誉、物质方面的奖励,以促进员工更多的投入对自身能力的开发。

(4)福利制度。中小型企业在员工假期方面,尽量给予其适当宽松的政策,以鼓励员工有更多的自主时间投入对自身的开发,对于员工有志于进修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的,企业可给予其鼓励,并在假期、补助方面予以支持。

(5)信息化制度。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企业业务特征,可以考虑通过网络手段促进员工之间在能力方面的交流、锻炼与提升。

3.企业文化、战略在相关方面改善的建议

企业在战略、文化方面进行改善,可以提升员工满意度、安全感和自豪感,并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工作绩效以及自身能力的开发等方面。因此,中小型企业尤其需要树立战略意识和企业文化意识,创建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发展的战略远景目标和企业文化。以下分别就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方面改善的文化和战略的创建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企业文化方面。创建积极、进取、团结、互助、灵活、高效的企业文化氛围。提炼出文化内涵中的精髓,反复强调并以身作则,以这种精神作为全企业在工作过程中的典型风范,并作为一切工作价值观评判的基本准则。

(2)企业战略方面。在企业发展战略方面,树立远大但可实现的战略远景目标,并制定有长、短期计划以实现对战略目标的分阶段完成。

参考文献:

[1]周传会.关于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 2003.

[2]曹蓉.基于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6.

第5篇:培训建议与意见范文

>> 民族地区新闻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司法人才队伍建设选拔优秀律师担任法官、检察官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 贫困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分析 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发展 浅谈民族地区新型农民队伍建设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 血站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民族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国际化人才队伍现状与队伍建设思路 谈民族博物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欠发达地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管窥 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论欠发达地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苏北地区高职院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苏北地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欠发达地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浅析如何抓好贫困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node=32260

2.强化继续教育有关政策在欠发达(民族)地区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实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之后,国务院专门召开了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并在会前(2015年8月11日)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15〕46号)》(下称《民族教育决定》),特别强调要加强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问题。毫无疑问,其中应包括法律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决定》还特别提到,要“支持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②②指出:“国家教育经费向边疆省区倾斜,边疆省区教育经费向边境县倾斜,提高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保障水平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不断增强边境学校吸引力。支持边疆省区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骨干教师到边境学校任教,提高教育质量”。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③③要求:“依据法律,遵循规律,结合实际,坚定不移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水平。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薄弱地区,以民汉双语兼通为基本目标,建立健全从学前到中小学各阶段有效衔接,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满足需要的双语教学体系。国家对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为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升学、考试提供政策支持。鼓励民族地区汉族师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各少数民族师生之间相互学习语言文字。研究完善双语教师任职资格评价标准,建立双语教育督导评估和质量监测机制”。显然,也应涵盖民族地区的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的双语教育。当然,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具体而言:一是充分发挥专门机构的功能。④④专门机构培养工作,各地做法不一。早在2009年10月29日,国家法官学院青海分院就举行首期汉藏双语法官培训班开班仪式。201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就在位于甘肃省舟曲县的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举行了藏汉双语法官培训工作座谈会,甘肃、云南、四川、、青海五省区高院负责人参加会议并交流了藏汉双语培训工作的经验。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设立全国蒙汉双语法官培训基地,承担全国法院蒙汉双语审判人才培训任务。从2007年起截至2014年,国家法官学院内蒙古分院已经先后举办了6期全国法院蒙汉双语法官培训班,其中,培训区外包括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等法院蒙汉双语法官78名,培训自治区三级法院蒙汉双语法官368名。2014年8月6日,全国藏汉双语法官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国家法官学院分院隆重举行。2015年11月来自、四川、甘肃、云南四省区的藏族法官参加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委托国家法官学院分院举办的藏汉双语法官业务知识培训班结业。四川藏区法院藏汉双语法官培训班于2014年7月开班。此次培训,是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接受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的委托,由四川法官学院举办的第二期川、滇两省藏区法院藏汉双语法官培训班。来自甘孜、阿坝、凉山木里的36名双语法官在接受了为期1个月的庭审藏汉双语翻译技巧、藏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藏文裁判文书制作等课程的培训。当然,类似咱们舟曲的“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内蒙古的“全国检察机关蒙汉双语培训基地”等培训机构,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必须适应“双语司法人才”需要:承担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老师要强化法律知识与法学修养训练,承担法学专业教学的老师要适当了解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等地方性知识。二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民汉双语法官培养及培训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强化双语法官培养培训提出新的要求,有关院校积极配合此项工作的开展。西南民族大学作为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训基地,①①“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训基地” 于2013年3月在西南民族大学挂牌,基地主要负责彝语、傣语、藏语康巴方言等语种的培训。 先后于2013年为四川、云南两省藏区法院藏汉双语法官举办培训班,来自两省藏族聚居区的40名在职法官接受培训;2014年为全国藏区法院系统培训藏汉双语法官,来自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的40余名法官接受培训;2015年再次为全国藏区法院系统培训藏汉双语法官,来自甘肃、四川、云南、4省区40名学员的参训。另外,“2015年全国部分省区彝汉双语法官培训班” 于当年10月在云南民族大学开班,受最高人民法院、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委托,云南民族大学承担了2015年全国部分省区彝汉双语法官的培训培养任务,来自四川、贵州、广西及云南4个省区法院的31名审判一线法官参加了培训;同年10月10日上午,由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民委联合主办、西北民族大学承办的新疆法院“双语法官培训班”在西北民族大学开班。三是提升专门培训方式实施的有效性。但凡举办“双语”法治人才培训,在选择学员时,务必推选有一定语言基础的实务工作者。避免有的单位为了完成任务,让没有什么语言基础者接受没有多少培训效果的培训。同时,“双语”培训中要与时俱进,不能就语言教学而语言教学,“不经意中”强化“民族意识”。②②据报道2016起,新疆双语法官培训增设民族区域自治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新疆地方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新疆三史”课程。教育学员深刻理解维护团结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增强看齐意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站在、反暴力恐怖斗争前列,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捍卫国家安全(参见《人民法院报》2016年3月29日第一版《新疆双语法官培训增设新内容》)。

3.规范运行“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我曾在《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与法学教育协同推进――以改进民汉双语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为视角》一文中提出,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试点“招生录取对民族语言考虑不周”“培养过程中难以顾及有关民族语言”“培养方案缺乏指导性意见”,现在是应该认真面对问题的时候了。建议认真总结“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完善相关措施,促进相关工作有效运行。

(二)以推进社会治理为着眼点,有效协调双语法治人才培养

1.以法治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推进民族地区依法治理。推进依法治理,人的因素至关重要。要想更多的办法充实司法队伍。许多地方都特别强调“着力推进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法治队伍建设”,而且结合当地实际及工作重点,对不同地区面临不同的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工作。③③如四川近期依法治理面临“三项工作”――依法开展藏区反分维稳、彝区禁毒防艾、城市反恐防暴,相应地人才队伍建设应与此相适应。 结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尤其是县域治理人才的培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地方治理尤其是县域更为关键。④④就当前社会治理实际看,县域治理需要改革:一般说要解决好“人”“事”“财”“责”等一系列问题。解决好“人”的问题尤其重要,解决人的问题关键是干部的本地化;解决好“事”的问题,“事权”归县域政府,县域政府“守土有责”意识要增强;解决好“财”的问题,配置相应的财政能力;解决好“责”的问题,当地民众参与对“父母官”的绩效考核及监督,而非上级。在“人”、“事”、“财”、“责”等问题中,人的问题是关键,故应很好解决。 解决好“人”的问题,要让熟悉当地情况的“人”担当重要角色。双语司法人才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与迫切。

2.采取多种措施,协同推进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法治人才与法治工作队伍有多种表述:法制工作队伍、①①《决定》第六部分共出现3次:“加强法制工作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法治专门队伍、②②《决定》中出现4次――“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推进法制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畅通具备条件的军队转业干部进入法治专业队伍的通道,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加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法院专门队伍建设” 法律服务队伍、③③按照《决定》,它包括:(1)律师;(2)公证员;(3)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4)人民调解员;(5)法律服务志愿者。其中律师有区分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和“公司律师”。《决定》要求,这三者要构建成一支“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 法律顾问队伍、④④《决定》指出:“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这里所指的“法律顾问队伍”,是由政府法制机构人员、相关专家和律师三部分人员组成的 。 法学家和专家团队、⑤⑤《决定》指出:“健全政法部门和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实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门人员互聘计划,重点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熟悉中国国情和高水平法学家和专家团队,建设高素质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兼职教师队伍。” 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⑥⑥《决定》中有两处使用了“法治人才”,一处使“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均是在法学教育语境下使用的:“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建设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 及政法队伍等。表述虽不同,但其共同的素质和职业要求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人才评价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以上法治人才的分类和不同类别法治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标准,为政法院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调整和确立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现有的法治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具体而言,一是解决人的问题,关键是干部的本地化;二是民族自治地方法治专门队伍建设,应有特殊措施予以配套;三是双语法治人才队伍建设要多管齐下。

四、强化保障:推进双语司法人才队伍建设良性运行

(一)转变治理理念,重视双语法治人才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的特殊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民族地区作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会治理也应转型。“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⑦⑦国家治理体系是指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各领域的制度体系,包括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在内的一整套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这些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加强和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有其特殊性[4],而法治人才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我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多数属于基层治理的范畴。基层治理尤其是县域治理,我们必须转变理念。无论在“人”“事”,还是“财”“责”等方面,都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就当前社会治理实际看,县域治理需要改革:一般说要解决好“人”“事”“财”“责”等一系列问题。解决好“人”的问题尤其重要,解决人的问题关键是干部的本地化;解决好“事”的问题,“事权”归县域政府,县域政府“守土有责”意识要增强;解决好“财”的问题,配置相应的财政能力;解决好“责”的问题,当地民众参与对“父母官”的绩效考核及监督,而非上级。在“人”“事”“财”“责”等问题中,人的问题是关键,故应很好解决。而“人”自然包含双语法治专门人才。

(二)完善配套措施,保障民汉双语后备法治人才制度实施

1.着眼发展,“员额制”改革应充分考虑地域差异。“员额制”改革大势所趋,在总的员额比例框架内[5]如何从实际出发,尤其是从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实际出发,是值得研究的。可以这样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规定的“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审判工作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各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在人员编制内员额比例的办法”(第50条),各地的员额是可以有差异的。《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出台,对各地员额制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但这些应该都是建立在以往关于法院编制规定的基础上的。而以往编制的依据,往往是根据当地人口基数确定比例的。另外,很多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将“在编法官”承办案件平均数量作为确定员额的依据(当然人们更多的是想说明办案法官人数偏少),有人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法院系统工作人员34万人,其中法官196万人,占比576%[5]。这种比例计算显然说明不了我国法院所承担的很多“社会工作”需要的人力成本。诚然,据统计我国大陆2015年法官年均办案不足100件(总量1951.1万件――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15),一说“不足70件”),这是事实,而且有的欠发达地区法官年均办案不到50件。若按照有的人将“我国台湾地方法院配备法官的标准为800件/年配置1个法官”作为比较[6],这简直无法对员额予以确定。

前述甘肃省“将政法干警双语培训列为司改重点任务”,这种从实际出发的做法值得赞赏。我这里想特别强调的是,在我国民族地区法院,确定员额必须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承担的非审判职能范围内的非司法事务(基层单位称之为“杂事”)多,①①根据调研统计,基层法院承担的非司法事务除了我国一般体制内单位都应开展的类似“三严三实教育”“两学一做”活动、党风廉政建设、精准扶贫、对口支援等工作,还要承担作为社会单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理中的相关工作,如维稳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依法治县、普法宣传、防范、干部“包村入户”等。此外,还要承担计划生育、老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保密、等工作,甚至有的地方还要担负“招商引资”任务。 占有人力资源量大(笔者在西部基层调研得知,一般法院“临时聘用人员”占法院正式编制的1/3,有的法院要占到2/3,而有的法院比政法专项编制总数还多)。这样,员额的确定,需要考量的因素较一般地区要多得多。自然,所谓的法官员额不超过39%,而行政人员低于15%标准的实行将非常的困难,它不仅仅是影响现有队伍的稳定,长远看,更将阻碍审判工作的正常运行。有人认为我国“案少人少”是行政“冗员”使然,故建议“去行政化”[7],尽管这也是“员额制”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但考虑前述的法院的“杂事”多、再如果结合民族地区法院工作语言使用的复杂性,②②以藏族为例,按照方言和地理区划不同,传统的大的方言区域就有三种:安多、康巴、卫藏。安多藏区主要包括青海除了玉树藏族自治自外的藏族聚居区、甘肃的所有藏族聚居区、四川除甘孜藏族自治州外的大部分藏族聚居区及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康巴藏区包括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昌都地区,卫藏藏区主要是除昌都地区以外的()藏族聚居区。即使在安多方言区,也会有象阿坝州这样的安多、嘉绒和黑水不同小方言区。这样,法院审判工作的开展,对语言种类的使用自然要求多,即使按照特殊要求对相关地区员额配额比例倾斜,也不一定就能解决员额与工作量的矛盾。何况,双语法治人才的招聘远非人们想象的那样顺利。据说,某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法院某年招聘3名双语工作人员,考核时发现,竟然没有一人符合设定的(语言)招录条件,为了不浪费来之不易的招录计划,最终招用了3名不懂少语的“双语人才”。 员额制在民族地区法院的推行,必须充分考虑案件审理时间对人力资源成本的“翻倍效应”。特别是边远民族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工作效率低,若按一般员额比例配额,很难想象基层法院工作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员额制的推行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对双语司法队伍建设不能不置于这种特殊背景下予以考虑。③③当然,关于员额制改革将法官、检察官的员额比例确定为不得超过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的39%,“这一比例过低”,是很多学者的共识。有学者认为,“中国与其他国家法院受理案件的标准、诉讼分流机制、法官与司法辅助人员的比例、法官的行政负担等因素不同”,故“有必要适当提高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的比例”,并“区分不同地区、类型、级别的法院,确定不同的员额比例”,同时“强化配套制度的建设,扩大司法辅助人员队伍”(参见陈永生、白冰:《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的限度》,《比较法研究》,2016年第2期 ,第21页。)。 或许这才可能既与“纠纷解决、社会控制、规则确认与权力制约”[8]的中国法院功能的背离不至太远,扮演好法院自己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又从另一侧面彰显法院工作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2.细化相关规定与措施,为推进司法改革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党的十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为保障与推进司法改革,中央先后出台一系列规定与措施。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通过《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④④2014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通过。 《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和《关于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①①2014年6月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②②2014年8月18日上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试点方案》和《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试点方案》③③2014年12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通过。 《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方案》④④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⑤⑤2015年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方案》、《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⑥⑥2015年5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 《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关于招录人民法院法官助理、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等。⑦⑦2015年6月5,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同年12月20日新华社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意见》“对于推进法治工作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人才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将法律职业从业人员范围及法律职业的准入条件等进行了规定。准入条件包括:思想政治、专业学历条件和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三个方面。特别规定:建立健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这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相关文件之一。与此同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还通过了《关于招录人民法院法官助理、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等,对加强法治队伍建设予以全面规范。 会议特别强调,建立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的规范机制,对推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高司法队伍整体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⑧⑧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关于深化律师制度改革的意见》、《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试点方案》、《法官、检察官工资制度改革试点方案》;⑨⑨2015年9月1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⑩⑩2015年10月1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 《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的请示》、《公安机关执法勤务警员职务序列改革试点方案》、《公安机关警务技术职务序列改革试点方案》;2015年12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 《关于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规定》、《关于规范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2016年1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 《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关于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的意见》、《关于从律师和法学专家中公开选拔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的意见》。2016年3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会议强调,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选择符合实际的组织形式、工作模式、管理办法,突出重点、分类施策,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积极稳妥组织实施。要重视发挥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作用,健全相关工作规则,严格责任制。会议指出,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以及从律师和法学专家中公开选拔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是加强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要遵循司法规律,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遴选和公开选拔机制,规范遴选和公开选拔条件、标准和程序,真正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职业操守正的优秀法治人才培养好使用好。要坚持稳妥有序推进,注重制度衔接,确保队伍稳定。 这一系列文件的通过及相关措施的跟进,对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发挥了(着)积极作用,而法治专门人才是其重要支撑。

上述一系列规定与措施,无疑将对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必须承认,这些规定与措施的实施,对民族地区而言还须细化、针对性需要增强。如何细化、如何增强?这需要各地从当地出发,出台配套规定与措施。

3.优化民汉双语法治人才成长成才条件。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并出台一系列相关措施。但如何创新,是值得研究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各不相同。我们应从实际出发,辅以配套政策,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一是国家就业政策的导向要做适当调整,向欠发达(民族)地区倾斜;二是在普遍提升司法人员待遇、保障司法公平的同时,对欠发达(民族)地区要实行“差别化”政策;三是调整人才政策,规范双语法治人才引进与流动。对双语司法人才引进,可以适当降低或者不要求“法律职业资格”(引进后予以强化提升)。

(三)建立跨区域少语翻译中心

跨区域少语翻译中心的设置,可以考虑3种模式:一是由政府在相关语言区域中心设置,服务范围覆盖全区域的所有相关语言使用单位。优点是,政府主导、语言多样、保障给力。不足是:专业性会较弱。二是由司法机关设置,专门为司法机关提供服务。优点是专业性明显。缺点是运行成本高,与“员额制”推进会有冲突。三是鼓励社会资源进入,司法机关“购买服务”。优点是社会化程度高、市场运行,不足是“事项”难以顾及。

参考文献:

[1] 少数民族法学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以内蒙古大学蒙授法学本科生就业现状为个案[M]//民族法学评论(第九卷).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577-587.

[2] 实施分类培养方案有利于缓解民族地区法律人才短缺[M]//民族法学评论(第九卷).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565.

[3] 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与法学教育协同推进――以改进民汉双语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为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

[4] 王允武, 王杰.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治理[J].民族学刊,2015(1).

[5] 林娜.案多人少:法官的时间去哪了.人民法院报,2014-03-16(2).

第6篇:培训建议与意见范文

一、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主要做法

县委落实农村党员主体地位的做法,主要是开展了以“教育培训常态化、身份职责公开化、议事决策制度化、监督评价立体化、关爱服务人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化建设”。

推行教育培训常态化。一是坚持定时间培训。建立“党员培训日”制度,村党支部结合实际,每月确定一天为“党员培训日”,在开展好“”的基础上,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二是坚持定内容培训。在年培训总量不少于60学时情况下,围绕提高党员主体意识和政策理论水平,着力对党员进行科学发展观、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政治理论教育;围绕全县獭兔、果业、蚕桑、生猪、劳务等优势产业,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围绕党员需求遴选课题开展培训。今年来,全县大力实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整合再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资源,组织党校教师及农业、畜牧、蚕桑等专业技术人员77人组成11个组,分片区深入乡镇、村举办了十七大精神宣讲56场,开展了獭兔、果业、生猪等专题知识技能培训230余场次,受训农村党员18000余人次。三是坚持定方式培训。村党支部充分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远程教育站点、产业示范基地开展培训的同时,采取邀请专家巡回授课、组织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下乡讲课、乡镇党委成员和联村干部到村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围绕产业发展和扶贫开发等,全县建立了6个技术培训基地,还建立了乡镇党委委员轮流到村上党课制度。

推行身份职责公开化。一是挂牌亮身份。为亮明党员身份,村党支部结合各自实际,统一制作印有党徽和“共产党员户”字样的匾牌,采取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大会等方式集中授牌并将其悬挂于党员户家门。二是设岗明职责。坚持“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的原则,各村根据实际,分别设置了思想政治、公开监督、公共事务、经济发展等4大类18个基本岗位,对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三是履岗树形象。村党支部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中,采取帮助制订计划、开展岗位竞赛等方式,为上岗党员指路子、教方法、解难题,激励、引导其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实行党支部委员联系上岗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双联系”制度,定期不定期对无职党员履岗情况进行评议并公示,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评议会,评议结果作为是否继续上岗和年度民主评议、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推行议事决策制度化。一是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坚持对重要情况在党内优先通报,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精神等在党内先传达,需作决策的重大问题在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在党内先动员。二是健全党员定期点题制。在每月第一周,由党员入户收集社情民意,做好所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的整理工作,每月底定期召开民情联系情况汇总会,由党员对村内热难点和群众所盼所怨事项进行“点题”,党支部根据党员点题情况确定决策议题。三是健全决策党员首议制。对村“两委”班子任期目标的制定,党员发展、转正,后备干部培养,党内评先选优申报,贫困党员的评定帮扶等党内事务以及本村发展规划、公益事业建设、重大财务支出、村规民约的修订等村级重大决策事项,都先召开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议事会进行一事一议,充分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在集中论证、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案。凡属党内事务,通过召开党员(党员代表)大会,票决通过后予以实施;属村务重大事项,经党员(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再按规定程序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实施。

推行监督评价立体化。一是规范党务公开。各村采取设立党务公开栏和党务公开监督岗、设立党务公开监督举报电话等措施,增强公开实效。二是坚持动态质询。出台《党员动态质询办法》,建立党员动态质询制,党员可通过书面、口头或5人以上集体联名等形式对村级重要事务决策执行情况及村干部履职情况进行质询,并实行当面或一周答复制。三是开展定期评议。每半年由乡镇党委组织一次党员公开评议活动,由村“两委”向全村党员报告工作,接受党员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年度目标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并向社会公示。

推行关爱服务人文化。一是健全党内帮扶机制。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党员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优先纳入农村低保、优先技术培训、优先资金扶持”原则进行党内帮扶。二是健全服务党员机制。建立健全党员服务中心、进一步规范党员接待室、党员阅览室、党员多功能活动场所等阵地建设,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流动党员、外出党员留守子女和留守老人的关爱,着力解决流出党员家庭的生产生活困难。三是认真开展走访慰问党员活动。坚持定期走访与随时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做到生病住院必访、家庭有困难必访等“十必访”,及时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让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取得的成效

通过“五化”建设,县委在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的实现途径上作了有益探索,有效破解了制约党内民主发展的瓶颈,以基层党内民主的深入推进带动了基层人民民主建设。

增强了党员主体意识,在发挥党员先进性上取得了新成绩。通过村党支部为农村党员挂牌、设岗,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和系列党内关怀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同时,通过建立“党员培训日”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有效提升了党员素质,提高了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能力。在抗震救灾中,县里涌现了主动请缨到重灾区参与救援的公安、消防、卫生等众多党员群体,许多党员到抗震救灾一线参与救助工作,涌现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第7篇:培训建议与意见范文

今年交由我处办理的人大和政协提议案共有8件,其中主办件4件,会办件4件,内容涉及青年创业、企业用工难、失土农民培训及就业、渔民出路等多个方面。我们在区局召开提议案交办会后,立即召集相关科室人员,仔细研究提议案内容,分解落实提案交办任务,并就提议案的答复技巧、征求反馈意见的方法、提议完成时间等提出具体要求。形成初稿后,我们通过电话沟通等方式,诚恳地向提议人征求答复意见,在充分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要求后,认真修改各个答复意见。提案(议案)人对我处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及时予以落实的工作作风,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全处作风建设工作开展。

按照区人劳局《关于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椒人劳社党[20*]3号)文件要求,处党支部研究决定在全处开展以“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创业创新”为主题的党的十七大精神宣传教育活动。一是认真学习省市区主题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订实施意见,成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二是组织召开主题宣传教育动员会议,认真传达贯彻省、市、区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工作职责,并将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列入我处每周一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三是结合本单位、各科室新年度的工作,谋划确定工作思路,研究落实具体措施,进一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积极的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上来,全面提升就业再就业工作整体发展水平。

在积极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继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工作,坚持以关注民生为着力点,以优化服务为切入点,不断解决影响就业再就业事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

三、深入做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工作。

今年,我处把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年初就制定了详细的培训工作实施计划。一是加强综合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班主任管理办法”,严格班主任考核制度,狠抓培训到课率、转移就业率和培训质量,同时积极探索“以学员带学员”的方式组织培训生源,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二是突出重点,实行科学有效的培训模式,重点开展以高技能人才和熟练工为主的技术型培训。今年我处加大了电工、电焊、平面设计、会计电算化等实用型、有就业潜力的项目的办班力度,减少了烹调、面点等项目的办班数量。三是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工作,启动了“阳光创业计划”,即由政府倡导,财政出资,通过开设创业培训、SYB培训以及后续创业支持服务,帮助有意创业的下岗失业职工创办企业或明显改善企业经营面貌,拓宽再就业门路。为了提高广大青年参加创业培训积极性,我们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深入开展创业宣传活动,特别是我们近期举办的多期创业培训公开课,让广大青年先试听,后报名参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四、加强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方便群众求职择业。

区公共职业介绍服务中心通过一年多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规范、协调的运作模式。今年,为了合理配置*区劳动力资源,就近就地满足广大企业和求职人员的求职招聘需求,根据区人劳局的要求,计划在全区各劳动力供需旺盛、符合条件的街道建立公共职业介绍分支机构。我处经过反复考察研究,结合我区就业工作的具体情况,初步形成了*区公共职业介绍市场(机构)建设布局方案。方案对设立公共职业介绍市场的场地、人员、资金和设备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建立职介市场要坚持合理性、统一性和公益性的原则,并提出计划在洪家、三甲及章安\前所街道设立公共职业介绍市场的建议。

第8篇:培训建议与意见范文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是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取得成功的保证。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作为落实公司年度安全会议精神,广泛开展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员工素质确保安全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公司领导对培训工作非常重视,专门在办公会议上强调了各部门责任,质量安全部制定了培训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并与公司各部门进行了协商沟通,同时要求公司各部门、项目部积极配合培训工作的展开,督促各部门及生产一线员工参加培训,责任到人,培训过程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有了领导的支持和合理的培训计划做基础,整个培训过程中,员工积极响应,培训热情很高。培训主要由省安监局、长沙市海事局、市消防中队等单位的专家负责。按照公司培训要求,授课人认真编写了相关教案,质量安全部汇编了相关资料发放到各个学员手中,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员工培训过程历时两天半,共有39名员工参加,基本实现了停泊待工项目部安全责任人、船长培训率达到98%。

二、培训内容实在,形式多样,突出结合安全意识、安全风险及施工实际,这次培训的教材以授课人根据公司要求编制的课案,针对公司施工实际情况,突出了海上施工相关安全方面的内容。同时质量安全部收集整理了培训知识手册等书籍作为补充教材,对员工灌输了先进的安全理念、介绍了应急救援机制的建立,传授了海上防火救生的方法与策略等等。在培训授课中,授课人利用投影仪,通过生动的画面,详细的介绍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一个个真实的案例,给员工分析事故原因,教育大家防患与未然,提高预防事故的意识和能力,减少或杜绝事故发生。

三、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培训过程中,质量安全部对学员进行了严格地考勤,每次上课均进行签到、点名。培训刚结束马上进行理论考试。理论考试采用人力资源部拟定的试卷,考试成绩和员工的绩效挂钩,并对考试前七名及全出勤率的学员给予了物质奖励。这次培训考试的参考率达到80%,合格率达到88%。

四、深入调查,收集意见在培训过程中,质量安全部及时就此次培训的效果及公司安全方面的工作情况,在所有参加培训人员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7份,收回27份,反馈率达100%,职工积极踊跃的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质量安全部对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归纳总结。(见附件)

通过此次培训学习,员工在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风险防范和职业责任四个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活动的开展,加强了企业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了员工的集体意识,培养了员工敬业爱岗的精神。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9篇:培训建议与意见范文

卫生员是部队基层卫生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在平时卫生防病,还是战时火线抢救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卫生员训练队作为部队培养卫生员的基地,其培训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卫勤保障能力。

1 当前卫生员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培训周期短 根据部队颁布的有关卫生员训练队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的规定,新训卫生员培训周期较短,加之受训学员在文化基础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培训质量较难保证。

1.2 教学活动简单 各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将教学活动简单化的现象。①备课内容简单。与备课要求的“五备、一写、三反复”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五备”即备内容(熟悉训练大纲,钻研教材)、备对象(熟悉学员情况,因材施教)、备方法(贯彻启发式和精讲的原则,采取恰当教法)、备时间(科学分配学时,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教学内容)、备条件(教学设备、教具、器材、场地等的准备);“一写”即书写教案;“三反复”即反复修改教案、反复试讲、反复作预实验。②教学会议简单。教学安排会、教学形势分析会、评教评学会、教学经验交流会及教员研讨会等教学会议程式内容简化,有时流于形式,作用发挥不明显。③教学手段简单。一些单位还沿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或将幻灯片演示等同于多媒体教学。

1.3 师资力量薄弱 卫训队经过多次编制调整,教员编制减少;现任教员又大多刚从医学院校毕业,教学和临床经验欠缺;新的编制体制调整后,教员也将逐步改由卫生士官担任,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1.4 训练器材不足 上级虽然配备了一部分训练器材,但还不能满足需求。一是教学器材不足。由于经费等原因,教学所必备的挂图、模型、标本及相应的教学医疗器材缺口较大;二是战救器材不足。现用于训练的急救包、担架等一些战救器材还不能完全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环境下卫勤保障的要求,急需革新和改进。

1.5 训练机构分散 目前卫生员训练队仍存在训练机构分散,各军兵种各自为政,训练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既浪费训练资源,又影响训练质量。

2 对策与建议

2.1 健全训练机制 在新训卫生员培训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建议建立“新训卫生员培训、初级卫生士官复训、卫生班长集训”的持续培训机制,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做好培训。此外,适当加大从地方对口专业院校直招卫生士官的比例,以缩短成才周期,对军事科目进行补训后,尽快充实到基层卫生机构。

2.2 规范教学环节 建立健全有关制度。①备课试讲制度。教员在认真完成备课教案的基础上要进行集体备课,广泛听取意见,由大家来“会诊”,使教案更加充实、完善;正式授课之前,再由教学评审小组组织试讲,对讲授内容把好关。②评教评学制度。教员每讲一堂课,授课艺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对学员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启迪教益如何,学员最有发言权。每门科目结束前,采取一定的形式进行评教评学。通过评教评学,教员能够与学员面对面地交流,充分听取学员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③信息反馈制度。广泛开展怎样讲好专业课、教学方法谈、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改革探索、教员答疑解难等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刊登学员的学习心得和研究文章,为教员和学员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使教和学互动进行。

2.3 优化教员队伍 教员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应坚持“以我为主,外聘为辅,逐步过渡,优势互补”的工作指导原则。具体做法: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教员外出进修培养,积极举办专题培训班或参加军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注重在职学习和在教学实践中锻炼提高;另一方面要与对口军地院校建立教学协作关系,请专业教员来队授课,实现教学工作的优势互补。如“核、化学、生物武器损伤”课程的讲解就可聘请学防化专业的教员来授课。②做好“传、帮、带”。根据卫生士官的分配计划,适时增补士官教员进来,要配合政治部门做好士官教员的选拔、补充、培养、考核、使用和管理工作,以实现士官教员教学的逐步过渡。③建立教员年度综合考评制度。考评的内容包括:教学工作量、主观努力和工作态度、教学效果、学员评教意见、存在问题、今后的努力方向等,并建立教员业务档案。通过对每名教员的年度综合考评,可对其年度工作作出客观公正评价,并使考评结果与使用、培养、晋升和奖惩相结合,对教员实行动态管理,以激发教员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