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培训技术创新范文

培训技术创新全文(5篇)

培训技术创新

第1篇:培训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技术;创新;培训农业

在科学技术的带领下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的培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如何更好地进行农业机械技术的培训成为有关部门主要的研究对象。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多方面付出努力,除基本的培训外,也要重视制度的建立和人才的培养。

1农业机械技术创新和培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经济的进步使经营模式等得到了完善。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已从粗放型转换为集约型,农业科学技术含量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农业机械技术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一些地方领导和部门开始重视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和培训,农业生产发展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工作具有技术性和专业性,尤其是可以提高农民对机械技术的认识,在使用这些技术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利用机械设备,能够提高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而努力提高农作物产量,不仅是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更是为了提高我国的粮食储备,为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农业机械技术创新和培训的现状

2.1缺乏对培训的重视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很多人更重视的是经验,尤其是经过数十年的种植,很多农民对自己的种植技术十分自信,对于外来培训的人员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对农业机械技术知识的不了解,导致人们对培训产生了抵触心理,甚至有的人不屑于参加培训,所以很多人会因此对于农业技术的培训不重视。拒绝接受培训的人都是思想比较保守,尤其是文化素养不高,因此忽视农业技术培训的重要性,有的人即使参与了培训,态度也不够积极,尤其是没有真正地学习农业技术,导致培训的质量下降,虽然也参与了技术的培训,但收效甚微,尤其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没有真正领悟技术的内涵,无法准确的记忆技术知识,导致这些培训没有意义,虽然可以听懂一些实际的农业机械技术,但无法再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发挥其作用,甚至在操作农业机械的过程中易出现问题,严重的会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农业机械技术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需要参与培训的人员理解基本的机械原理。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听,或理解有偏差都会导致操作的失误。在维修农业机械的过程中,有人不重视机械的零部件,损毁乃至丢弃都会造成严重后果[1]。

2.2缺乏创新性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动力,任何行业都要不断地创新,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提高粮食的产量,尤其是采用先进的技术可以帮助农户增加收入。在技术培训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创新,开展农业机械技术培训,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分析地方农业发展状况以及群众的基本需求。在开展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过程中,不一定千篇一律,可以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比如采取一些新颖的方式让大家容易理解,同时也要结合人们的实际经验进行培训。传统的培训方式无法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发散思维。

2.3培训内容需要更新

科技进步以及技术的改变都对培训有一定的影响,农业机械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所以,在培训之前,培训人员需要做好工作,注意培训内容是否过于陈旧,尤其是已经培训过的内容是否存在重复的现象,要注意不断的更新培训知识,让学习的人能够获得更加先进的技术知识,同时将这些所学的知识加以利用。农业机械技术的培训往往是在有需求的时候才会开展,培训的内容也得不到更新,甚至开展培训会遇到重重的阻碍。培训人员不重视培训的效果,因此一直使用传统的培训方式和内容进行培训,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出现了很多的新型农业机械设备,这时培训内容就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无法提高人们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3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措施

3.1树立创新和培训的新理念

农业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开展农业机械技术培训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因此要不断树立创新和培训的新理念,让更多人掌握专业的农业技术。目前农民需要了解更多的农业技术知识,尤其是农业机械设备等,农民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困难更大。所以,培训人员需要结合农民的实际文化水平,尤其是要做好调查,明确农民的实际需求,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注意解答农民的疑惑,随着培训活动的不断开展,让农民真正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意义,只有认识到了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重要性,才能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更加认真的学习,并将这些学到的知识加以利用,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可以学会如何更好地维护农业机械设备,延长机械设备的寿命,以便于今后更好地使用。

3.2更新创新和培训的方式

开展农业机械技术培训,虽然主要的目的是让农民掌握技能,但在培训的过程中也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农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很多农活,培训的过程应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提高培训的效率,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培训时应选择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重要的是让农民真正的掌握相关的技术。

3.3丰富教材内容

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一直十分相似,尤其是教材内容没有什么变化,但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农业机械技术也发生了变化,教材的内容也应随之改变。所以创新农业机械技术的内容要求不断改进教材,同时也要及时更新设备。在技术培训的过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培训人员可以通过网上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取更多有益的内容,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实际的案例,帮助农民更好地理解,多途径获取知识、多方面寻找方法,总之,培训教材内容需要不断丰富[2]。

3.4提高培训人员的素质

在培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训效果,也就是在培训的过程中是否真正使受培训人员获益,尤其是要明确受培训人员的掌握情况。但由于培训方式以及培训内容的不同,培训的效果存在差异,要想提高培训的效果,首先要保证培训人员具备专业的素质,尤其是要不断补充学习,不仅要掌握科学的培训方法,更要努力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精准地掌握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效果,因此在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培训人员除了培训其他人之外,也要注意自身的学习,尤其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培训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培训人员首先要掌握最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他人培训。培训人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并且要学习更多的培训方式。

4结语

我国农业发展要想实现现代化,需要不断地进行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和培训,尤其是要让更多的人掌握农业机械技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断提高生产的效率和生产质量,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与此同时,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以及培训人员的努力,在共同努力下,才能更新培训方式和内容,促进学习人员的理解,达到最终的培训目标。

参考文献

[1]卢晓玲.新时期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12):47.

第2篇:培训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策略创新工作策略

一、加强领导力量,重视培训细节的重要性,提高培训的意识效果

一是要把农业培训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农业部门必须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认真对待农业培训工作,进一步落实培训政策,确保培训顺利进行。二是各级部门根据地方基层农业培训的实际,做好培训规划,根据新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培训方案。三是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搭建基层农业技术培训的平台,筑牢农业技术培训的设施,逐步提升广大农民的培训意识和理解接受能力。在农业技术培训过程中,必须善于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生动形象的讲座,根据农民的切身需要组织相应的专门培训,使农民学到技术真正用得上。

二、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

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是基础性工作,注重农业技术团队的人员结构、年龄结构、学术背景、职业结构合理配置,形成科学的管理和技术培训的骨干力量。同时,要加强培训资料和信息材料的建设,要积极选拔那些具有实践经验和对现代农业管理有一定经验的实用型人才,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科研化。要建立健全培训技术人才奖励制度,引入竞争性招聘,精挑细选优秀人才招聘到培训队伍中来。对效果明显的技术培训科技成果,要及时给与报道,创设重视人才,让技术人才尽其所长,有很好的发挥空间。在平时的管理中,要实行绩效与培训效果挂钩的管理制度,激发培训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调动工作的主动性,不断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

三、深入农村开展调研工作,集中精力抢抓新技术

要做好农业技术培训工作,需要深入农村开展调研工作,深入了解农村农民对培训的需求。只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让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农民才能收获最有价值,最需要的。深入基层调研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走访、问谈、交流和问卷调查。要对农业项目的选择、技术的支持、产品的销售等各个环节充分了解,使农民能够把参加培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术技能真正用到自己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看得见,摸得着,真正得到实惠。培训内容的规划要在农业生产的早期阶段进行市场调研和预测,帮助广大农民查找科学的服务信息和技术准备。

四、更新有效培训的方法,拓宽培训的路径

农业技术培训是农民生活质量高低的关键,这项工作说起来很简单,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我们要通过开辟新技术示范区、组织新技术示范展示活动、增强农业技术培训的信誉度,不断提高农业技术专业培训质量标准。农业技术培训教师要一直关注技术的应用效果,用新技术带来的变化和农民体验来打消农民的怀疑,使他们在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下,自觉的参与到农业技术培训活动中。展示新技术给农民带来的可见收益是农民最容易接受的范例,特别是那些生产潜力较大、能看到实际效益的技术项目,农民最容易接受,我们要趁此机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真正做到那么多心坎上。

五、注重培训工作的管理,用科学的考核机制推动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各级培训机构要有效的沟通相互支持,主管部门要健全监督评价机制,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活动,将检查结果纳入每年的年度工作考核中,对每年的考核评估检查工作的结果及时进行分析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要求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补齐短板。各级农业技术主管部门,要用培训的机制引导激励农民不断创新的意识,激励农民主动参与农业技术培训,不断创新农业技术培训的新机制。要不断提高监督检查的工作效率,确保农业培训工作的有序、实效开展。总之,农业要想实现大发展,就必须依靠科学的农业技术知识的保障。农业培训学校是农业技术的播种机、农业技术转化传播者,我们要健全农技培训体系,夯实培训队伍建设,加大培训资金支出,把农业技术培训这一惠民惠农的工作扎扎实实的开展好,落实好。

参考文献

[1]牛思达.浅论如何做好农业技术推广[J].现代农业科技,2009(03)

[2]张翎雁.如何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的实效[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2,04:18-19

第3篇:培训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开发

1概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特别是一些重大颠覆性科技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等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用技术创新来化解风险挑战、厚积发展优势、重构动力机制。面对市场环境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要发展壮大,只有走技术创新之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建设工程,现代企业的技术创新既要有大量资金的投入,更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智力投入,才能真正实现技术创新。如何有效整合开发人力资源,进而推动技术创新,已成为当前许多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2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一些中小企业的设备并不落后,有的生产线甚至与国外一流公司相媲美,但产品却难以与其竞争,说到底就是人力资源开发不足导致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技术水平低,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弱。

2.1人力资源开发认识不足

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担负企业人才的选、育、用、留职能,通过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去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大部分中小企业大都是家族式、作坊式管理模式,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员思想观念保守,知识结构老化,投资决策思路不宽,更多地依赖经验型和粗放型的管理,经营思路不开阔、人才观念狭隘,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人才意识,不注重长远谋划、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准确把握推动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仅数量不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相对较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模仿多,创新少,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粗放式扩大再生产和区域内恶性竞争的现象。

2.2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技术创新,人才是关键因素。虽然很多中小企业在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创新人才不足的矛盾仍十分突出。调研走访中,很多企业家普遍反映创新人才缺乏,由于中小企业起点低、规模小以及待遇报酬等方面的原因,外面的高端人才难引进、本地人才留不住,造成企业创新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从事技术研究开发的高技能、高层次人才和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十分匮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2.3人力资源投入偏少

创新主要是人和钱,中小企业因底子薄、资金短缺等原因,舍不得人力投入,花到“人”身上的钱很少,中小企业员工普遍存在收入水平低、福利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健康保健不足等问题,导致员工对企业向心力、凝聚力和忠诚度不高,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就是责任心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生产效率低下。尤其是因投入少,人力资源开发严重不足,现有的技术人员知识老旧、结构不合理矛盾十分突出,已完全不能适应企业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升级改造,严重制约了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技术工艺主要以引进和仿制为主,缺少二次创新,导致产业技术研发水平不高,企业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2.4员工培训不足

许多中小企业对员工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升重视不够,没有制定员工培训规划和完善的培训体系,虽然举办一些常规培训,但培训模式单调僵硬,举办些讲座、外派学习几天等简单的方式,更多的是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仅是为培训而培训,而且培训范围小,仅有一小部分员工才有这种培训机会,对整个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和企业发展效果不大。有些企业在员工培训后并没有因管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在晋升、待遇等方面得到实惠,原来该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没有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导致员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2.5激励机制不健全

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提升员工的责任心、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没有明确的奖惩依据、标准和程序,在薪酬、奖惩、评价、绩效考核等方面,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方法不科学,不能对员工业绩进行有效的鉴别和评价,奖金、福利待遇不分岗位性质、个体差异,人人有份,一刀切,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员工职位晋升不是看个人能力和工作业绩,靠关系、走后门,任人唯亲的现象普遍存在。忽视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与普通员工待遇相差不大。奖惩“度”的把握不科学,有时奖励过度,有时惩罚过度,挫伤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致使企业内生创新动力不足,自主创新乏力。

3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技术创新,人才是关键,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性投资,它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人力资源开发包括员工的教育、培训、管理以及人才发现、培养、使用与调剂等诸多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就紧紧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坚持人才支撑取向,重视人才资源开发。

3.1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意识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任何企业无论现在的规模大小、效益如何,离开创新,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离开创新都将停滞发展乃至被淘汰。企业要创新、要发展就必须更新观念,充分认识人才是企业兴衰存亡和经济增长的决定力量。企业要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企业的根本战略和中心环节来抓,摆到与经济效益增长同等重要的位置,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毫不动摇地树立技术创新的强烈意识,要把人才优势作为在市场上竞争制胜的法宝,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通过更大更广范围合理配置人力资本,夯实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人的现有能力和挖掘人的潜在能力,从而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3.2建立人力资本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才汇聚的过程,所以应该更加重视人的工作,要树立“人力资本优先投资”的观念,建立人力资本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持续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比重,不断完善企业技术研发环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投入比重,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投入比重,稳定员工队伍特别是技术人才队伍;提高员工医疗、保健、社会保障投入比重,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员工教育培训投入比重,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生产技能等,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为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

3.3完善员工培训机制

针对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企业要坚持把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环节来抓,探索建立全员参与、重点提高、讲究实效的员工培训机制,不断增长员工的工作知识和技能水平,用足用好用活企业现有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员工队伍。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分层次、分岗位类别组织开展新员工入职培训、企业文化培训、销售与售后服务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管理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培训等。按培训目的不同,定期组织开展员工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通过外聘讲师授课、企业管理层讲课、专业人士现场指导、技能竞赛、关键岗位轮换等方式的培训活动,使员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适时外派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行业领域专题培训、专业培训机构的培训和脱产大中专院校学习等方式,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过培训在提升员工整体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同时,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重视,对员工培训得越充分,员工的职业能力提高的也越高,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3.4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

针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缺乏的现状,强化以用为本的人才引进理念,坚持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引进企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技术人才。紧紧围绕关键技术突破、重大项目设施、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需要,舍得开出最优惠的条件,舍得投入相当的成本,通过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实施项目,联合共建工程实验室和技术研发平台等方式积极引进企业技术创新急需紧缺的各类高端人才,力求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突破一项重大技术,培育一个新的企业效益增长点。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要想方设法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能、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真正使一流人才一流贡献有一流待遇,特殊人才特殊贡献有特殊待遇,吸引各类人才资源向企业聚集,从而推动核心技术和基础技术的创新开发,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产品优化升级,加快科技成果引进和消化吸收,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

3.5建立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活动是基础,激励机制是杠杆。中小企业在依靠规章制度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改进、完善和调整激励机制的方式,建立科学、公平的业绩评价和奖惩制度,完善以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建立员工分类评价体系,突出技术创新指标在企业考核评价中的权重,加大对企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技术研发成果和杰出创新人才的奖励力度,让技术人员的创新活动获得合理合法的回报,真正形成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的激励机制,激发技术人员持久的创新动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升级。

3.6创造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

企业文化是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和认同的一种价值观、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也是激发员工热情、统一群体成员意志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将创新的元素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创新文化,积极倡导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在企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创新思维,活跃技术创新气氛,不断激发员工参与和支持技术创新的热情,形成群策群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4结束语

企业要发展、要创新,关键是人才,人的能力很大部分是潜在的,作为企业经营者,不仅要慧眼独具,还要尽可能培养人才,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体系,才能为企业吸纳、留住和用好人才,才能有力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淑珍.现代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赵香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学术,2007(01).

[4]李胜兰.论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再鉴[J].当代财经,2002(12).

第4篇:培训技术创新范文

一、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教育的实施理念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创新精神薄弱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最为突出的问题。[4]针对大学生创新教育偏重理念灌输、缺乏实施路径的现状,高职院校实施以TRIZ创新理论为核心内容的技术创新方法的普及教育,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形成具有实践推广意义的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技术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和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开发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大学生创新教育课程以及配套的分学制管理体系,并取得一批显性的物化成果,使创新教育与技术创新服务工作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制高点;建设科学效应库,为创新教育与技术创新服务提供资源保障;建设创新教育指导工作室与学生创新实践工作室,为师生提高创新能力提供学习与实践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咨询与培训服务,对外推广技术创新教育成果。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5]高职院校应积极引进TRIZ理论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水平为根本目标,以传授创新方法与技能为途径,以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紧密结合为依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业能力、职业素质与综合素质。[6]将TRIZ理论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内化为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及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咨询与服务能力,为推进自主创新、服务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高职院校运用TRIZ理论与方法拓展与丰富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在实践中探索与建设技术创新教育与服务平台,从根本上改观以往创新教育只注重创新理念的灌输而忽视创新能力(方法与技能)培养的现状与瓶颈,在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层面寻求突破,增加创新教育的可操作性,使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理论传授与实践训练真正地结合起来。高职院校将创新教育与TRIZ理论相结合,必将大大拓展创新教育的空间,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7]

二、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教育的要素分析与实践成效

(一)技术创新教育组织体系与制度保障

在江苏省教育厅、科技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围绕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需求,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方法(TRIZ)试点工作,深入开展TRIZ理论的研究、宣传、推广和应用工作。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教育工作,由院领导担任大学生创新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抓大学生创新教育工作。学院科技处、教务处、图文信息中心、院团委、高职教育研究所等部门积极参与,TRIZ团队成员与系部专业骨干教师作为创新实践指导教师负责具体工作。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教育研究中心与TRIZ创新理论教学研究中心,积极开展TRIZ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教师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教育能力培训;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申报大学生创新教育实验基地,获得江苏省教育厅的立项资助,成为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成功申报常州市技术创新方法研究中心,获得常州市科技局的立项资助;牵头成立了常州市技术创新方法研究会,联合在常高校,共同推动TRIZ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学院出台《关于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实施意见》,并制订《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组织领导、具体任务、保障机制等作了详细的阐释与规划;对大学生创新教育学分的界定与分类、申请与认定、程序与记录、检查与评估等作了明确的说明与要求。

(二)技术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学院成立

TRIZ创新理论教学研究中心,组建了以TRIZ理论为教学内容的教学团队,由来自各专业的教师组成,院长担任团队负责人。学院先后组织团队数十名教师分赴厦门、黑河、南京、成都等地参加各种类型的TRIZ理论培训班,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业咨询公司到学校进行封闭式集中培训,首批28位教师获得了培训合格证书(人均培训时数超过130学时),其中部分教师取得国际TRIZ协会LEVEL-2讲师资格证书。5名骨干教师已作为江苏省技术创新讲师团主要成员承担了2010—2012年由省科技厅组织的江苏省技术创新方法千名研发骨干培训的授课任务。

(三)技术创新教育理论研究

学院积极开展基于TRIZ创新理论的教育教学研究,以指导技术创新教育教学的实践工作,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TRIZ理论在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教学实践研究》与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2011年底课题研究成果顺利通过验收。目前仍然在研的课题有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TRIZ理论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实践研究》,以及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学院科研专项资金每年资助若干项院级创新教育研究课题与技术创新科技应用开发项目及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学院申报的TRIZ创新教育研究成果《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3T”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荣获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特等奖与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四)学生技术创新能力

TRIZ创新理论和方法目前只有国内少数本科高校中个别教师作为选修课或讲座开展教学活动,其他高职院校内尚未开展这方面的教学改革。学院的TRIZ教学团队通过开展创新教研活动,研究技术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课程大纲、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课件、交流教学心得、探索教学规律。已开设了《TRIZ理论与技术创新方法》课程,并编写了配套的系列教材,每学期选课学生人数达300人以上,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学院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主要途径和方式包括: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在项目化课程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的自主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学生科技社团活动、组织参加省教育厅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科普宣传活动、科技文化节活动等。近三年来,学院共获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60余项,在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累计获得一、二等奖43项,学生自主创新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4项,师生合作申报实用新型专利8项。

(五)技术创新服务与咨询

自学院TRIZ创新理论教学研究中心成立以来,TRIZ教学团队为本市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咨询项目40余项,培训企业技术人员500余名,以我院教师为骨干力量参与培训江苏省各级各类科技骨干1000余人,有效地提高了部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及其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水平。

三、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以“三个结合”为主线,构建技术创新教育体系

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通过从课内教学到课外实践、从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到科研训练,从营造创新氛围到构建创新平台,来实现从启迪创新意识、激发创造热情、训练创新思维到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8]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教育必须坚持“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相结合、“知识普及、能力提高、项目实战”相结合、“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技术服务”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构建以技术创新教育的课程载体、自主学习的网络载体、真实项目的实践载体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教育与服务平台。创新教育课程建设主要包括教学大纲、教材、教案(PPT)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分为知识普及(基础知识)、能力提高(高阶知识)、项目实战(项目演练与软件使用)等三个层次。以实践项目、科技作品、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将学生创新课程的学习成果物化为专利。以省级教育研究课题与企业技术服务项目为支撑,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在指导与完善学生创新教育课程的同时,提高教师团队的创新理论水平,增强学院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能力。配套建设TRIZ创新教育网络平台,主要包括三大功能模块:课程教学模块、理论研究模块、技术服务模块,具体功能有:计算机辅助创新工具软件的应用、技术创新教育辅助软件的应用、学习经验与心得交流、在线答疑和创新指导、学生创新作品提交与验收和就业后的创新能力跟踪分析、课题研究成果的与交流、企业研发项目的技术难题征集与(同时作为实践项目与教学案例)等。

(二)以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为目标,建设创新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的创新教育观念及教学方法都是通过其工作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如果学生能够看到老师这些积极的行为,他们便能切实的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待,他们会觉得自己在生活学习上的一些具有新意的做法得到了认可,自己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评价也会不断的提升。[9]一支能够胜任创新教育与技术创新服务工作的创新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有效保障。以建设优秀创新教学团队、优秀创新研究团队、优秀创新服务团队为目标,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创新理论(TRIZ、六西格玛等)师资培训,组建一支能够胜任创新教育与技术创新服务工作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师资队伍。在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同时,实施创新教学师资分层次、分步骤建设的规划,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开展TRIZ创新理论的普及培训,择优吸收到创新教学团队中,将创新理论与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教学及面向企业的创新研发有机融合起来。

(三)以实践工作室为保障,完善创新教育条件

建设大学生创新教育指导工作室,添置有关创新理论与方法、创新思维训练、创新与发明案例的图书资料,购置CAI系列创新工具软件及相关硬件设备。在系部建设学生创新实践工作室,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提供场所与设施。建设完成大学生创新教育实验基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为师生开展创新理论学习与创新实践演练提供良好的平台。

(四)以教研课题与技术项目为依托,加强创新教育理论研究

加强TRIZ创新理论的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教育实践模式,努力争取并完成一些比较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如: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常州市科技支撑项目、常州科教城院校基金重点项目与院级创新教育研究课题与技术创新科技应用开发项目,及一批省级、院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五)以数据库与资源库为平台,建设科学效应库

科学效应库是通过实物或计算机模拟的手段向公众展示自然现象及实际产品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的知识库,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以Win-dowsXP作为开发平台、VisualC++6.0作为开发工具、Access数据库作为技术支撑,VistmlC++6.0通过ADO方式对数据库进行访问,重点完成若干科学效应的计算机建模或实物制作,建设一个基于WEB的集知识性、趣味性和研究性于一体可重复使用的技术创新研究平台。

(六)以技术创新咨询机构为载体,开展企业技术创新咨询服务

成立TRIZ技术创新咨询机构,组织创新教学团队成员开展面向企业的TRIZ技术创新方法培训与技术创新咨询服务,承担企业的科研与技术创新项目。有效激活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TRIZ创新方法为指导,与企业合作完成技术创新服务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咨询与培训,提高办学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七)以学术讲座与报告为形式,开展创新教育学术交流

第5篇:培训技术创新范文

1石油管道工程技术创新的意义

我国的石油管道工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油井管道工程,二是油气输送工程,三是炼化压力工程。石油管道工程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石油管道的质量和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石油企业的生产效益。石油管道工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石油管道工程的设计,二是石油管道材料的选购,三是石油管道的检查验收,四是对石油管道的养护和维修。石油管道工程把管道技术和其他技术相结合,对石油管道进行管理和监督,保证管道的安全性。石油管道技术重点分析石油管道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规律,并针对管道的变化规律制定调整方案。石油管道技术要想满足石油工业发展的需求,就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调整。

2石油管道工程技术创新的对策

2.1加强合作创新

石油管道工程技术的创新主要包括三种途径:一是技术的自主研发创新,二是模仿其他管道技术进行创新,三是合作创新,合作创新就是把多种技术联合起来,最终实现石油管道技术的创新。在合作创新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建立共同的目标,共同承担技术创新的风险。随着石油管道技术的深入研究,研究所需要的资金不断增多,技术创新的风险性也在不断增大,石油企业可以联合起来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性,合作创新也是石油管道技术创新的最佳选择。重点石油企业可以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签署技术创新协议,为石油管道技术的创新提供保障。

2.2增强石油管道技术产权保护意识

石油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要意识到建立技术产权的重要性。如今,石油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技术,提高石油开采水平。石油企业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产权保护意识,鼓励石油管道技术的创新。石油企业要在内部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奖励机制,合理制定技术创新的目标,提高石油管道工程技术水平。如果企业缺乏知识产权的意识,企业的石油管道技术就很有可能被其他企业恶意窃取,企业也就失去了技术创新的意义。因此,石油企业增强技术产权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3加强人员培训

在石油管道工程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技术创新成果有很大影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转化为人才的竞争,要想实现石油工程管道技术的创新,就要加强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石油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石油管道技术的创新奠定基础。石油企业提高人员素质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加强内部技术人员的培训,二是从外部选拔专业的技术人员,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石油企业要重点培养年轻的技术人才,让年轻的技术人员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石油企业必须认识到石油管道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创新石油管道技术,才能更好的保证石油管道的安全性,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进而促进石油企业的快速发展。

2.4创新企业文化

石油管道工程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企业文化就是影响技术人员能力和素质的关键因素。石油企业要想提高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创新企业文化,为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和技术创新环境。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科学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技术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推动石油企业的快速发展。

2.5加强技术创新的针对性

石油管道技术创新的目的是帮助石油行业解决石油开采中存在的问题,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因此,石油管道技术在创新时必须具有针对性。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在技术创新之前,必须充分了解石油开采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出详细分析。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