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范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精选(九篇)

幼儿园区域活动

第1篇:幼儿园区域活动范文

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幼儿园教师在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观察中,及时调整,孜孜以求地探索区域活动的有效教育策略和途径,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收获。

一、区域游戏环境创设

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是幼儿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区域游戏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那么,在区域游戏环境创设时对幼儿德、智、体、美、劳五育就要兼而顾之,缺一不可。区域游戏设置的形式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在设置中,如表演区要相对的独立,建构区的空间要宽敞,阅读区域要相对安静隐蔽些以免被外界干扰,这样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越高,活动时间就越长,互相学习提高的也会越快。

(一)自然性原则

1.在有效的空间里,利用移动玩具柜将活动室分为几个区域,并利用走廊的环境创设不同的区域,幼儿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能够专注游戏,减少喧哗和干扰。

2.用不同的铺设物来暗示区域的划分。如泡沫垫子(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区域),这样既能区分区域,又可增加互动。

(二)相容性原则

我们可以将一些有所联系的区域设置成“邻居”,这样幼儿能更好地与其他区域产生互动。如娃娃家和美工区,做好的作品可以放到家里,给幼儿玩,给幼儿穿戴。阅读区和表演区,阅读区书上故事的角色表演可以在表演区进行演出。

(三)多样性原则

在每一个区域中,都提供小柜子和小萝筐,将游戏的材料放置在筐中,使幼儿便于取放和整理。如益智区中,我们把瓶罐,纸盒,积木分类放。在手工区,有报纸、一次性杯、盘等等。幼儿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综合性地玩,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

(四)互动性原则

1.鼓励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师幼共同收集材料,为活动提供开放式的环境。

2.鼓励幼儿制定规则,控制各区域人数。

二、有效投放材料

区域材料是幼儿活动和操作的物质对象,幼儿是否对活动区域感兴趣,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和玩具的提供。

(一)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我们为各个区域的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不但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区域材料,而且让幼儿有自主选择的机会。我们发动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材料,通过一物多用,变废为宝,以物代物的方法,如在“可爱的动物“这一主题中,我们投放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有废旧的光碟,有废旧的瓶瓶罐罐、毛线、卡纸等,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喜爱的动物,有的幼儿利用光碟做了一只美丽的七星瓢虫,有的幼儿利用药罐做了一只美丽的金鱼。这些区域材料,展现了幼儿真实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体现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但每个幼儿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各不相同。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应关注每个幼儿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特点和能力特征,采取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各不相同。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应关注每个幼儿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所以投放的玩具材料要有不同层次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发展,另外,每个幼儿学习的特点与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就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有些幼儿的发展则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单独交往来实现,还有的幼儿则是在自己不断的探索活动中,或者是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的,教师要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有效方式,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不断变换和调整材料

任何材料若投放后长期不变,就会使幼儿的兴趣慢慢消退。因此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随时变换和调整材料。我们可以引导幼儿用同样的材料,创造新的活动,也可以引导幼儿将原先的多种材料,搭配组合后变成新的活动材料。在投放材料时,我们要考虑季节的变换,尤其在美工区,科学区,展示区等,我们要合理科学地更换其中的材料,给幼儿提供流畅的探究空间。

三、教师运用多种指导策略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应灵活运用多种指导策略,如指导幼儿认真仔细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点滴积累等。还是以建构区游戏为例,我们在平时指导幼儿观察时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近到远、从整体到局部等来观察事物。例如,幼儿这个星期要拼搭“桥”,那就要知道都有什么样的桥。在课堂上,我们可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桥的图片让幼儿先欣赏、观察不同桥的不同外形、不同构造以及用哪些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当然,这需要我们灵活的指导,及时发现幼儿需要什么,幼儿将要做什么……这样,当我们看着幼儿真正拼搭桥的时候,心里就有了底,也会有兴趣投入到游戏中。

在每一次的区域活动结束后,评价是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先请幼儿说出自己的评价,并为自己下次的游戏提出要求,让他们真正了解自己游戏时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对他们以后的建构会有很多的帮助。最后,我们要整体评价幼儿当天游戏的情况,因为幼儿是十分需要教师语言上的肯定的。一个简单的鼓励,既激发了幼儿游戏的激情,也让幼儿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

第2篇:幼儿园区域活动范文

一、材料因素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会提供各种不同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而幼儿对某一种材料是否选中以及探索时间的长短,深入程度如何,则主要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材料的新颖程度。新颖有趣的材料,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吸引他们去探索。如“会变的颜色”,先让幼儿将三原色调成间色,间色和间色相加又出现复色,再让幼儿用自己调好的颜色进行绘画、印染,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印出多种花色的手绢、窗花、花布等。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兴趣,而且也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材料操作方式的易理解性。幼儿对材料操作方式是否理解,会影响他们对材料的最初探索。有的材料,其操作方式明显,幼儿能很快进入探索过程。如磁铁,幼儿一拿到手就能吸起铁制品,而两块磁铁的异性相吸、同性相斥则是幼儿在活动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3)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在活动中提供数量充足的各种材料,可以给幼儿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并有效地减少幼儿“无所事事”及相互间争执等现象。那么同一种材料数量的多少对幼儿有何影响呢?通过实践发现,在同一活动中同时提供多份相同的材料有利于幼儿的探索,这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幼儿同时想玩儿一种材料而产生的争执或等待现象,而且可以及时满足幼儿想模仿他人活动或想与别人共同活动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幼儿间相互接触的机会也比较多,进而使自身的探索活动不断深入并能较持久地维持对该活动的兴趣。

二、同伴因素

区域活动尽管是一些个别玩或探索形式,但在活动中仍然受到同伴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同伴人数。在材料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同伴人数的多少影响到幼儿能否如愿地拿到自己想玩的材料。此外,同伴人数的多少还影响到幼儿对活动的坚持性。在实践中观察到,当一个幼儿活动区参加人数偏多时,更换活动内容的频率就比较多,当参加活动的人数较少时,幼儿就能进行较安静的探索活动。我认为在一间活动室每个区域安排4至5名幼儿比较适宜。

(2)同伴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幼儿的探索活动受到同伴行为的影响较大,当他们看见同伴玩的很有趣时,最初是在一旁观看,进而寻找接替别人的活动材料或在可能的情况下模仿别人的活动方式。有时,他们正在进行某一活动时,突然听到同伴的大声言语或在操作活动时发出的声响,便会放弃自己手中的材料去观看,甚至参与他人的活动。这是同伴影响不利的一面。

(3)与同伴的交往活动。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活动,大多发生在共同参与一个活动或分别进行同样内容活动的时候,有时也发生在相互交换材料的时候。幼儿交往的内容主要是交流各自的玩法或发现。如前所述,这些交流往往十分有利于幼儿的探索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此外,也有一些交往活动对幼儿的探索活动有不利影响,如干扰、争执等。

三、教师因素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一般不参与幼儿的探索,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幼儿的放任自流。教师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对幼儿的探索活动给以指导。

(1)介绍材料的名称和操作方法。当新的材料发给幼儿或当个别幼儿不熟悉手中材料的操作方法时,教师对材料的介绍乃至演示、示范对于幼儿了解材料的用途,很快地进入探索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不同的材料,教师介绍与否、介绍地多与少都会对幼儿产生不同的影响。对结构与操作方法复杂的材料,教师的详细介绍能避免幼儿对材料的误解或误用,并使幼儿对材料产生兴趣;相反,对简单的材料,教师介绍的过多过细,则有可能限制幼儿对材料用途的发现和创造性使用材料。

(2)对个别幼儿提出问题或要求。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对个别幼儿提出问题或要求,是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和引导幼儿深入探索的重要因素。如:科学浮沉区,让幼儿把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投放到水中,看看哪个能沉下去,哪个会浮上来,经过实验,一目了然。这时,教师再提出为什么有的物体能沉下去,而有的物体会浮上来;怎样使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又怎样使浮着的物体沉下去,以此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3)对个别幼儿的提问作出反应。在探索过程中,幼儿向教师提出问题,通常发生在幼儿遇到困难而又不能解决的时候。教师对幼儿的提问作出反应的方式不同,也就对幼儿的探索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教师直接将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方法告诉幼儿,就会阻碍幼儿的独立思考;如果教师不作出反应或不提供帮助,则容易使幼儿丧失信心或失去兴趣。只有先肯定幼儿的成绩,再鼓励他去试试或用提问去引导他,才能使幼儿通过自己的进一步探索去解决问题。

(4)对幼儿行为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对于幼儿的探索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经常对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目的性、坚持性和创造性的行为给予鼓励和表扬,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将会激励幼儿长时间地、有目的地进行探索,并有所发现和创造。

第3篇:幼儿园区域活动范文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选择广泛的内容。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因此,孩子们学的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首先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成为区角游戏的必要性,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游戏,在创设活动前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而制定区角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其次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要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每一个区域都有相对宽松的活动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材料的摆放与收整。某些内容相近区域的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计算区等放在小箩筐中合并为一个区,可以让孩子资源共享,也便于老师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其次,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另外,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幼儿总是喜欢在一个区活动,而对别的区角却没有兴趣,但我们又不能强迫那个幼儿一定要离开那个区,或是一定要去某个区活动。此刻,我们就要对照目标看一下,所选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戏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儿才爱玩。

再者参与孩子的活动,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孩子并不是无知和无能的,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和富有创造力的小主人。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要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角色转向幼儿的合作者及引导者。

再者注重幼儿能力差异,安排适当内容,每一个孩子总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许多人眼里的乖孩子可能在动手能力方面却差强人意,而一个平时不惹人注意的孩子在建构区可能会有突出的表现。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设立榜样,让幼儿说说自己哪方面最棒。并在区角设立成果展示台,随时放上幼儿的得意之作,展示自己的“绝技”。此外,我们还开展区角内的手拉手活动,鼓励幼儿互相指教,体验同伴间互动学习的快乐。

在区角活动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都在不断的积累经验,我认为只有做到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尊重孩子的想法,才是开展区角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每个幼儿园都为幼儿提供各种活动区域,以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区域活动又称区角活动,它的特点是:自由、自主、个性化、指导的间接性。区域活动的类型分为:主题 区域、常规区域(运动 、手工、角色、阅读、科学、表演)、特色区域(五子棋、废旧材料制作)。

区域活动的指导原则:目标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兴趣性原则、探索性原则、多样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互动性原则。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是观察者和指导者,在幼儿需要的情况下做适度的指导。区域活动具体组织结构为:开始即介绍任务、介绍层次性材料、介绍活动要遵守的规则阶段;幼儿进入区域活动阶段即幼儿自主选择主动探索、区域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适时指引;小结时进行多种形式的点评,对幼儿进行鼓励。

以上我的收获来自北顺幼儿园李延楠老师为我们所做专题《幼儿园区域活动》。这些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特别适用,李老师为我详细解剖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让我们对区域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为我们今后开展区域活动指明了方向。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我有幸参加了11月24日上午8:00开展关于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培训,由黄老师主讲的有关区角活动培训班,黄老师在讲座中运用讲述课件、观看图片以及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使每位教师在学习中获得了对区角活动重新认识的机会。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我对区角活动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学习后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对区角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清楚的认识到,区角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经验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质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例如:区角活动慢慢的从“重复操作”向“交换玩法”过度,如:益智游戏(图形配对、智利大拼版)、角色游戏、建构区、科学探索区。

二、区角材料准备:

为了丰富区角里的材料,我们将调集家庭力量,能收集一些需要投放到区角里的材料,欢迎家长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区角材料哦,有的孩子对别人的玩具很感兴趣,老师建议幼儿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幼儿留恋忘返的玩具店就形成了。还有让幼儿带图书到幼儿园形成图书角,让幼儿带各种水果形成干果店。比如一些废旧不要的小衣服可以先不用急着丢掉(区角活动:娃娃家——幸福小屋能用的到)、好的瓶罐不用急着扔掉(区角活动:商店可以用到)、漂亮纸盒、糖果盒不用扔掉(区角活动:美工区等可以用到哦)。

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中班可设置有重视孩子的合作意识的区域

大班提供自编的表演区域,丰富的科学区、探索区、运动角、操作区、搭建区。

爱祖国主题 可搭建名建筑——天安门、万里长城、六和塔、家乡名建筑、青岛的五四广场等

找春天的主题 可设置种植角供幼儿观察,记录(在记录时注意真实性)

在区角活动中必须提供直观形象的玩具和具体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这样能让幼儿做做玩玩,他们就会百玩不厌,增强学习探索的兴趣。如数学角的魔术罐,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使一些不爱动脑的幼儿也乐意去玩,他们在抽抽玩玩中积累了数组成知识,幼儿的智力得到了开发。学习性区角活动中,我们也会根据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使主题内容融入各区角之中。在进行“马路上”主题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有关汽车的图片、图书、各种废旧的纸盒。

孩子们在与它们的互动中了解到了许多汽车的秘密。就拿建造汽车来说,我们在个别学习中为他们提供了各种辅助材料,但不指导他们怎样完成。起初,观察到:有的孩子做的汽车就是一个盒子上贴了四个小圆片。慢慢地,汽车的样子复杂了,汽车的功能丰富了,有的安装了车灯,有的剪出了车门──通过孩子们的不断尝试、探索,他们开始自己设计了汽车,并自主生成了“建造汽车城”的活动。采用开放性的材料投放方式,幼儿有更多自由发现的机会,也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真实水平,并提供进一步的引导。

四、通过学习对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观察与回应有了相应的指导策略

强调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因此,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教师的指导目的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更好地开展游戏。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如给幼儿提供的游戏空间是否合适,游戏行为有否发展,该丰富哪些经验,新投放的游戏材料是否被使用,是如何使用的,没使用的原因是什么等等;经过观察分析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开放式的,如“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如在构建天安门的时候黄老师给我们出示了好几张照片,第一次孩子搭建是什么样的,中间没有的门是堵死的,老师跟幼儿说,我们要怎么进天安门呢,幼儿马上改造他们的“天安门”,接着老师又说,天安门来了好多客人,可是门前的东西太多了,没地方停车了,结果幼儿马上把天安门门前的地方整理干净。就这样教师从旁指导,让幼儿自己对自己的“天安门”进行改造,结果孩子们做的非常棒!而且对这样的区域兴趣特别的强。

总之,通过学习区角活动,使我们能进一步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我们具有了这些全新的理念之后,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儿园区角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与活动方式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创设一个与他们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游戏环境,能给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设置各种活动区,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所谓活动区(或活动区域)就是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如把活动室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把幼儿活动材料按类别分别放人这些区域,并设有屏障构成若干个相对固定的半封闭区域。

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种。

1.把区域活动视为分组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师重点在一个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内容,其余的幼儿或者在其它区域作自己喜欢的事,或者按教师预先提出的要求复习(包括应用)以前学习过的内容,然后交换。

2.把区域活动视为集体教学(上课)的延伸。其因指导思想的不同分为三类:(1)考虑到集体教学不容易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故在集体教学之外,利用幼儿的其它自由活动时间,在相关的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作些必要的辅导;(2)有些内容的教学(如有些主题活动)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或补充才能完成,才能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和应用;(3)有时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师只能在课上演示,课后把操作材料投放到有关的区域,让幼儿自由操作。

3.把区域活动视为在集体活动之外为幼儿创设的一种自由活动的形式。幼儿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材料和玩伴,通过游戏和自由交往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有关经验。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1.围绕目标创设活动区域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这一目标,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活动区域的种类。这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准确了解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活动区的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计划应有弹性,根据孩子的需要与兴趣的转移应该随时调整。记得玩娃娃家时,许多幼儿喜欢做饭,我们灵机一动,何不开家“小饭店”?于是在我们的提议下,幼儿从家里带来许多“锅碗瓢盆”和饮料瓶、奶瓶、蛋糕盒等物品,我们的“小饭店”和”海陵早茶店”开业了!许多幼儿争着当小厨师、服务员或小客人,这里每天人头攒动,“生意兴隆”……活动区域的大目标明确后,可根据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拟定各区的具体目标。其原则如下:

(1)活动区域的活动材料要紧扣目标。根据目标提供操作材料,以便吸引幼儿,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2)同一内容,各年龄班级制定的活动目标各不相同。幼儿园各年龄班级幼儿现有的活动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种活动区域的同一种活动内容在各午龄班的活动目标是不同的。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探索愿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

(3)活动区域的目标尽可能与正规性活动目标相联系。在制定各活动区域的具体目标时,最好能联系教学活动,使非正规性活动与正规性活动结合起来。当然这种结合必须是自然而不是勉强的,本质而非形式的。

2.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提供材料

有关研究发现幼儿的竞争性、侵犯性和破坏性行为在空间小、活动材料贫乏的情况下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空间大、活动材料丰富的情况。因此,在活动区域的材料提供上应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做到多层次多侧面,尽量要丰富多彩。

(1)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幼儿对新鲜、变化的事物较易产生兴趣。因此,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完成某一教育目标时所设计、提供的材料力求做到角度不同、充分多样,以满足幼儿反复操作的需要。

(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的材料。在活动中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3)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提供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应及时观察、分析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根据幼儿个体发展差异,为幼儿设计、提供多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让幼儿量力而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有表现能力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

教师在活动区域除了提供多种多样符合幼儿需要、兴趣的材料外,要给予幼儿较大的自由度,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活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教师则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通过观察。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经过多次观察,才能正确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由此教师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因素影响幼儿的发展?二是教师如何帮助每个幼儿发展?

了解幼儿以后的指导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即个别指导和共同参与。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活动水平不断提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并收到更大的教育效果。所谓“参与”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以平等的身份和幼儿一起活动。这里,参与的时机是很重要的因素,能在正确时机进入并参与幼儿的活动可以扩大及丰富幼儿活动内容。但如果时机不对,可能会使幼儿中止她们的活动。因此,教师应事先观察,再决定是否加入或何时加入。

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认真阅读了《指南》,进一步了解了游戏作为《指南》实施途径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也对幼儿活动区活动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活动区环境的创设给幼儿更多的动手动脑机会,让幼儿通过主题活动的不断延伸在区角环境的区域内自主增加、改进或减少,从而推进主题活动的深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活动”、“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幼儿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的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理念精神,使五大领域的课程目标得以在区域活动中更好的体现。

下面我将结合读书的感悟,谈谈自己在活动区环境创设方面的一些感受。

一、合理创设区角,保证幼儿动静适宜。

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地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我班为幼儿设置了益智区、阅读区、美工区、娃娃家、建构区等区角,并力求为幼儿创设一个安静有序的环境。我们设置了大小不等的空间间隔,比较适合不同人数小组的活动。最小的空间可供幼儿所设的安静区或隐蔽区,稍大一些的空间适合幼儿在小组群中活动,通过在活动中协商、竞争等行为,学会和别人分享,保护自己等社会行为,除此之外,还可利用与午睡室相连的活动室和走廊,设置2-3个活动性教强的区域,以避免与幼儿安静的操作区活动互相干扰,例如用矮柜隔出半开放的空间,暗示幼儿进入这一区就需轻声细语。

二、参与区角创设,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幼儿园的活动区和主题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讲区角游戏活动关注的是区角材料的使用和挖掘。主题活动关注和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因此,将活动区与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形成教育整体,能够有效支持主题活动的深入,丰富开展。活动区可以根据孩子喜欢动手操作,自己摆弄的特点,把主题活动的内容融入到活动区中,使孩子在区角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从而得到发展,得到提升。我们积极帮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通过与幼儿共同探讨来“生成”活动区域,引导他们广泛地参与到主题的确立、内容的设计、资料的收集、材料准备、制作与装饰等活动中,并用职业的敏感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使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

三、进行检查指导,适时适度调整环境。

我们必须通过观察,才能知道幼儿材料恰不恰当,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观察每一位幼儿的发展特点,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具体的指导,使不同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对不认识操作材料、操作中出现错误的幼儿,应该引导他们重新认识材料,探索最佳的操作方法。对那些认知水平较高、能熟练操作但不感兴趣的幼儿,及时提高要求,增加难度。在活动中,幼儿通过积极探索,增强好奇心和主动性,获得新的经验。教师可以转换角色,以幼儿的同伴参与到幼儿的操作过程中。与幼儿合作,共同完成,进一步促使幼儿从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为了使我们的区角能真正成为孩子探究学习的场所,为了不段提升教师创设环境的能力,真正推动孩子有效的发展,我们非常重视活动区的检查和反思,指定了活动区的检查的制度,且在每次检查后与教师一起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寻找原因,提出建议,帮助教师梳理和提升。活动区的检查和反思推动着教师们进步、孩子们的发展,我们将把区角检查和反思进行到底。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6游戏是有别于小学的幼儿园教育的专业特殊性体现,要真正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来实施《指南》,教师需要具备如下专业素养和能力:创设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游戏环境;有效推进幼儿发展的游戏指导;为教学设计游戏。活动区活动是实施《指南》的重要形式,在活动区中,幼儿主要是通过自发游戏来学习的,教师通过对活动去材料的投放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师对幼动区活动是最能真实体现幼儿自主性的方式,活动区教育目的在于让幼儿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各种要求得到必要的满足,使幼儿在满足需要、发展个性基础上形成一种对未知事物的积极探索态度,并对自己的探究能力充满自信。如何有效指导成为许多教师关注的焦点。结合《指南》当中的理念,我归纳几点区域活动开展的策略。

一、利于幼儿游戏心理健康的策略。

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心理自由的环境是指创设一种使幼儿可以不受教师支配,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速度、活动时间的氛围;心理安全的环境是指建立一种没有批评、指责,种种想法、做法都能受到重视、赞扬的环境。幼儿只有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展个性,才能激发出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建立在讨论基础上的师幼共同建构的指导。

建构指导主要指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讨论解决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幼儿自己建构新的经验体系的方法。

1、通过活动区规则的建立,体现幼儿自主性的策略。以往活动区规则往往

是由教师制定,如今的活动区游戏中,教师可与幼儿共同讨论,由幼儿提出规则,教师则多问“怎么办?”“怎样使大家都玩得开心?”使幼儿将规则意识内化为自己经验,教师帮助加以归纳,同时用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方法记录规则。如小班可将某些规则绘制成图画,中大班可由幼儿参与制作,用符号和文字表述。

2、幼儿经验的提升和分享。幼儿常常会把自己对真实社会局部的、片面的理解反映在游戏中。有些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完善,而有些观念是不合适的甚至是错误的,

只有引导幼儿把凌乱的经验梳理清楚,才能使游戏情节得以丰富,促进幼儿逐渐形成完整的经验体系。教师要多引导幼儿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把孩子单一的点状的知识串成线状,使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适应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经验需要提升:有些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发现游戏情节没有新的发展,

就常常会以幼儿的游戏水平不高来解释。其实,幼儿在游戏中对某个主题不感兴趣,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主题超出了幼儿的经验水平,他们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二是主题对幼儿不具有挑战性,幼儿可能会对教师提供的玩具材料失去兴趣。幼儿的经验是需要成人帮助提升的,教师不妨把幼儿关注的问题、矛盾冲突的焦点等进行讨论,帮助幼儿学会发现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学习不同的解决总是的方法和态度。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就必须让幼儿共同就一个总是展开讲座引导幼儿在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不公能丰富幼儿己有的经验,同时也能发展幼儿实际能力。同时教师在指导游戏时要善于让幼儿分享彼此的经验,向教师学习、向同伴学习、向环境学习。游戏结束后的讨论就是一个让幼儿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发生矛盾冲突时的指导策略。

1、与人发生冲突的指导策略。解决这类冲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帮助幼儿构建与人合作、交往的技能技巧,比如分配角色的技巧、化解小摩擦的技巧、解决争抢物品问题的技巧等。二是通过之前的讨论建立规则。

2、与物发生冲突的指导策略。教师要区分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发现幼儿争抢玩具材料,说明玩具材料数量不足,此时应啬同种玩具的数量;发现幼儿出现新的游戏情节或动作,除了及时加相应的玩具材料之外,还可启发幼儿发挥想象,一物多玩,以满足幼儿游戏发展的需要。

3、与自己的知识经验发生冲突的指导策略。第一: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除了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注意帮助幼儿积累知识经验之外,将教学和游戏相事例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把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转变为教学重点,通过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积累和提升经验。第二:通过创设环境、投放材料和语言启发,将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调动起来,从而诱发新的游戏主题或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四、教师参与游戏的几点指导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介入法、材料提供法、语言指导法来参与游戏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和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

游戏介入法是指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利用“平行式介入”或“交叉式介入”的

方法参与幼儿游戏,从而起到指导游戏的作用。材料提供法是指通过提供材料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可视游戏的需要分别提供“替代材料”或“辅助材

第4篇:幼儿园区域活动范文

JIANG P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uihua University, Suihua, Heilongjiang 152061) Abstract Regional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 the teacher's guide can stimulate children's interest to participate in regional ac- tivities, promote children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foster children's social and so on. However, currently the guid- ance of teacher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namely a lack of timely and appropriate guidance teacher, instructor too often, instructor-content too small, lack of guidance, such as the actual operation.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teachers in the area of activities, teachers should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avoid vague guidance; teachers should encourage diversity, unity abandon; teachers should observe, individualized;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to be timely and appropriate. Key words kindergarten; regional activity; teacher

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 的一种类型,也逐渐被社会关注。区域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健 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区域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幼儿园的区 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区域活动中教师 的指导将直接影响到区域活动的效果。 1 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在幼儿园的 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可以提高幼儿参与区域活 动的兴趣,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能够增加教师和幼儿之 间的交流,使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有利于提高幼儿 参加区域活动的积极性。

(2)有利于促进幼儿获得知识与经验。幼儿园区域活动 中教师的指导有利于促进幼儿获得知识与经验。区域活动的 内容一般是依照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的,在教师的引导下, 幼儿能够较为迅速地掌握操作的技巧,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 与经验。例如,在玩积木时,对于任何一个幼儿来说均可以把 积木摆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幼儿拼出一些 需要幼儿做些努力才能拼出的造型,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 获得新的知识或经验。① (3)有利于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其动脑思考。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进行指导,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 其它方面的技能。例如,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绘画活动,有的幼 儿画的是汽车在天上跑,有的把苹果画成蓝色,有的把花画成 黑色,而有的幼儿还不会画画,教师可以对不同的幼儿进行绘 画指导,特别是对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幼儿,应鼓励他们尝试创 新绘画。事实上,教师在鼓励其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进行合理 的引导是非常有重要的,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创 新思维的能力。 (4)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在活动区域中教师的指 导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性,例如,幼儿在娃娃家区进行角色 表演或在沙水区做泥碗,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之间进行合作,此 举不仅能增加幼儿之间的合作机会,能使幼儿认识自身的表 现,学习其他幼儿的优点,加强幼儿之间的相处,提高幼儿的 社会性。 2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 区域活动具有的自选性、自主性,其教育价值依托于操作 材料、活动情境等,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幼儿区域活动的指 导更多地应以间接的方式进行较为合适。相关调研结果显示, 80%的公办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频率为每天 2 次,每次为

第5篇:幼儿园区域活动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 区域活动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52-02

区域活动教学表示幼儿能够依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进行自我的表达,兴趣、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是保证幼儿学习的基本条件。幼儿区域教育活动必须强调以幼儿为主体,凸显主动性,结合现今的理论基础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自由性、兴趣性、真正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

幼儿教师根据孩子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满足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基础上,在幼儿园安排一定的区域空间进行教育和学习,给予有内涵和层次的互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互动游戏进行教育,实现多元化全方位的发展目标。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幼儿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问题

很多幼儿园教师简单性的认为区域活动就是让幼儿自由的进行互动,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实践性活动。幼师自身对于区域活动的目标和过程缺乏相应的管理意识,进一步导致幼师对于整个区域活动问题的设计能力越来越低,最终造成幼儿园区域活动趋于两级化,一种极端是幼儿完全自由,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活动,第二种极端是老师在活动过程中耐心不够,完全忽略了幼儿的探索过程,老师成为了活动的主导性人物,造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2.区域活动的独立性差

由于部分的幼儿园管理不够规范化,具体的时间安排过程混乱,造成了区域活动的独立性不好。很多幼儿园完全忽视了区域性活动的作用。目前很多的幼儿园将区域活动性时间应用到其他的教育课程中,占用了原有的计划时间,或者将一些延伸活动当做原有的“区域活动”,这些问题某种程度上体现相互区域活动的独立性不够。

3.区域活动和家庭没有和谐统一

部分的幼儿园在进行工作设计和计划或是展开区域活动时候,没有合理的与其他活动结合到一起。幼儿的家庭教育其实包含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区域活动和家长教育的结合是一项复杂的合作,家庭不仅仅是要提供相关的信息支持,二者之间还应该形成双向的,构建一种内部的联系。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

1.提高幼儿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

幼儿园的内部教师主动的提升对于区域活动的科学认识,了解区域活动的具体意义和教育目标,改变以往落后的思想观念。颠覆过去极端化的活动方式,不能过分的重视玩或是学,将两者有机的规划到一起,保证学和玩的共同促进,老师准确的安排对应的空间比例,把握尺度,准确发挥区域活动的意义。

2.明确幼师在区域活动中的定位

能否保证区域活动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其中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老师在整个环节中有引导、观察、支持的作用,幼师必须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第一,老师是活动的支持者。第二,幼师是整个活动的观察者。例如带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可以使幼儿使用一些材料,对物体的浮沉初步了解,便可以对应准备水缸、木块、铁钉、纸张和橡皮泥简单实际的物品,让幼儿活动过程中感受科学的奥秘。带领幼儿共同展开活动。可以将木块放人水里,引导幼儿疑惑,为什么木块进入水中后能够浮在水面上,老师手指将木块深深地按人水底,短时间之后手轻轻地放开,木块能够从水里自动升上来,幼儿脑海里会更加疑惑,这样如此往复几次,幼儿便也学着做,经过这种引导式活动方式,在活动中详细的观察幼儿的兴趣方向,观察其选择方式和互动方式,分析不同主体在实际中发现问题的解决方式,准确的了解不同幼儿之间的兴趣差异和性格特点。

3.树立区域活动的启发意识

区域互动虽然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性,同时还须注意其根本目的仍是为了幼儿教育。老师在开展活动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按照时间规定出不同区域活动的教育目标和实施方案。在设计方案确定后安排具体的道具和场地,为区域活动的展开创造出好的环境和条件。例如老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只手电筒的部件以及另一只完整的、好用的手电筒。让幼儿通过观察完整的手电筒的装法,将部件组装起来使之成为一只完整的手电筒。该活动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幼儿有的不能掌握,便会向老师求救。个别幼儿把手电筒装好了,因为电池装反了怎么都不亮。老师可以示范性将另一只完整的手电筒按步骤拆开,依据合理的顺序放地上,然后提醒幼儿好好观察这些零件的位置。这种启发式的指导策略激发幼儿的潜力,发挥自身观察力的敏锐性。

4.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分析而言,区域活动是必须存在的一个环节,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自由的发挥,充分放飞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幼儿园不仅要提供相应的设备设施,老师还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实践来展开活动,不能因为满足家长的知识教育需求而随意占用原有的自由时间 ,区域活动的展开对于培养孩子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可以在活动游戏中培养多元化的技能和能力,为日后的长久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充分利用资源、紧密联系家庭和社区

幼儿教育不仅仅需要幼儿园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相关的规定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适当的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配合自然环境,提供更广阔的教育学习空间条件。幼儿教育和自然环境的结合可以提供更加广阔的材料。幼儿家长们应该改变自己错误的思想,减少自己的虚荣攀比心理,不能将幼儿培养看做自己成功的一种表现,不能将知识成绩当做唯一的鉴定标准,家长观念的改变势必从源头上降低幼儿园的教育压力,给区域活动的展开提供可能性。幼儿园、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真正为区域互动的展开提供契机,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导。

总而言之,要想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更好的推广实施区域活动教学方法,达到应有的教育目标,必须遵循科学的理论依据,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老师在整个环节中进行指导、启发和师范的作用,合理的安排区域活动的时间和比例,结合现今教育教学水平发展的步伐,采用灵活多变的游戏方法,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同时培养幼儿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整体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6篇:幼儿园区域活动范文

【关键词】 幼儿;区域活动;教育措施

一、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正处于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化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我国也发表了一系列的关于幼儿教育的书籍,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也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获得发展。可见,幼儿教育在不断的规范并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区域活动也随之不断的丰富内容和提升价值。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呢?这不仅仅关系到幼儿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也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不可替代的影响。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局域性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局域性,是幼儿园活动的弊端也是受到现实社会影响的重要因素。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要素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愈加明显。很多区域都存在着活动材料的单一的情况,而幼儿缺乏生活经验等,也导致了幼儿不能很好地开展区域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局域性作为幼儿区域活动中的首要问题,一定要得到老师的高度重视,我们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做出应有的支持和鼓励。

(二)局域性的解决方案

幼儿园老师作为引导孩子的基石,在区域活动中应该突破活动局限性,充分做到“教学做合一”。

1.活动前的充分准备。幼儿园老师在区域性活动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包括区域材料的准备,还包括区域活动内容和区域活动场地的准备。好的区域场地的布置能够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在场地布置上,应该注意动静分离,同时,科探区和美工区等适合设置在有水的地方,表演区和阅读区应该相对离的远一些,避免相互影响。而幼儿的经验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活动,我们应该鼓励家长与幼儿多去逛逛,参观周围的环境,同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加幼儿的经验,拓展幼儿的视野,为开展有效的区域活动做准备。

2.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安全性。幼儿园孩子们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幼航逃事业多年的关键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区域活动,就难以解放孩子们的天性,导致孩子们出现性格心里的问题。然而,从2000年开始,由于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的多发事故也历历在目。所以,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安全性,是影响活动教学做三合一的重要因素,这将直接影响到区域幼儿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合理的教学做设计与进行:合理的教学做是每个幼儿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教育素质。那么,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教育中一定要合理地设置每个环节,达到高标准的教加上高效率的学加上高安全的做。

首先,在活动过程中的完善保障。幼儿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对自身保护的行为和意识都不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幼儿教师能够充分地掌控活动的局势。特别是针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进行深度的关注和保护。

其次,在活动中教学注重教学做三合一。幼儿教师在活动中的一定要注意将平时教给孩子的知识应用到活动中,大大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的区域活动是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快乐地进行各种游戏活动,在孩子们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得到发展与满足,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学做三合一作为我国幼儿教育中的建设性意见,其重要意义自是不必多说。教师的教是一种过程,而怎么样让孩子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操作,才是作为我们幼儿园老师的根本,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感兴趣的材料,让孩子们主动的去探索与学习,同时,老师可以积极地与孩子们进行互动,并的这些活动的规则渗透到其中,让孩子们边玩边学,拉近了和老师的关系,也获得了自身的满足与成功。如在科探区探索造纸机的活动中,如果我一味地教给孩子们这一步如何操作,下一步怎么做等等,那么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索然无味的,对我来说也只不过对照着说明书读一遍,可是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于是,我把这个探索发现的机会让给孩子,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操作、去寻找答案,这样,孩子们愿意自己动手,并且主动去学习,在这过程中,他们更快更牢地掌握了造纸机的操作过程,也懂得了纸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在这一系列复杂的操作中,他们更加懂得了生产一张纸的不易,更加会节约用纸。其实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探索活动,但是放手让孩子们去做,才体现了这个价值,教学做合一就是这样的一种体现吧。

三、教学做合一的重要意义

1.提高了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幼儿教学做对于我国的幼儿园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美好和疲惫的事业。幼儿的教育对其一生都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一方面充分对幼儿的成长和健康非常有益。与此同时,对幼儿园教师的素质要求也从原来的会看孩子就行达到了另一个阶段。这是对幼儿园老师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可靠保障。

2.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教学做是我国教育中非常重视的一项教学内容。将区域合理地分成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阅读区等,让孩子们能够合理地利用好这些区域,让他们了解每个区域的不同特点,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也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更加合理地开展区域活动。各种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让孩子们之间有了更加多的交流与互动,提供给了孩子们协商和合作的机会,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而这些区域的活动规则,也让她们知道如何遵守规则,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事实证明,教学做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也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7篇:幼儿园区域活动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优化途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幼儿教育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游戏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以游戏为内容的区域活动中,教师以灵活的形式和有趣的内容为幼儿实施良好的教育形式。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引导直接影响到活动开展的是否顺利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因此,采用哪些优化途径能够有效地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下面从几个探索方案中进行了指导和优化。

一、实施适时的直接性指导

《指南》中提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教师应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挖掘区域活动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主动引导,抓住时机。”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幼儿遇到一些技巧困难时,教师可适时性指导。如,在中班进行区域活动“给礼物打蝴蝶结”中,每个孩子都存在着思维差异,有的孩子没办法按照教师操作的掌握打蝴蝶结的技巧,这就需要教师适时性地指导学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使学生逐渐掌握这一技巧,这样才能满足幼儿学习和游戏的需求。在这种自然状态中,教师的指导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个性,获得更多的活动体验。

二、实施适中的间接性指导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每当过早地教会幼儿应该学会的东西,而不给他们自我发现的机会,这样就抑制了幼儿的思考和动手能力。”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该为幼儿进行适中性指导,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来,指导幼儿自主发现、思考、实践、探索。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你有什么想法?”“你是如何做的?”等问题,扩展幼儿的思维。教师也可以通过幼儿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来进行适中性指导。如,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看到其他人玩的很有趣就会吸引自身的兴趣,从一开始的观看到融入活动中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以“一带一”的形式带动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实施适宜的观察性指导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适宜性指导十分重要。教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活动内容,满足幼儿游戏和学习的需求。教师在设计《幼儿进区登记表》时,就引导学生在进区前在表中填写自己的号码,这样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兴趣和活动的实际情况。

四、实施适体的差异性指导

《指南》中提出:“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的性格差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让每个幼儿都能发挥自身的潜能,并使自身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性格差异,因材施教,积极鼓励引导幼儿,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让幼儿逐渐提高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幼儿结束游戏之后,应与幼儿的特点相结合,进行反馈性指导。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提问,充分调动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能想出各种玩法,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五、实施适度的评价性指导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知识,而在于引导、鼓励和支持。”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多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发现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进步。如发现幼儿的新想法、新创意时,应该鼓励表扬学生,正面的评价会让学生逐渐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评价“公共汽车站”的创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活动,许多孩子争着为教师展览自己搭的部分,教师应给予这些孩子积极的表扬和鼓励,也可以将他们的成果拍成照片在班级进行展览,这样做满足了幼儿的需求,提高了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总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优化途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应该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和儿童观,让幼儿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核心。通过各种优化途径,能够提高教师优化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效率,从而使幼儿教学逐渐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第8篇:幼儿园区域活动范文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教师发展

一、调查目的: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贯彻《纲要》精神,改变幼儿园重集体教学轻个别化活动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努力给幼儿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富有个性地发展,近年来我们积极倡导幼儿园因地制宜开展区域活动。然而,目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现状究竟如何?为求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幼儿园及教师对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各年龄班区域的创设、教师的指导水平、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发展情况,发现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我设计了本次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相关对策,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效益的提升,也为教师培训提供客观的实践依据和丰富案例。

二、调查的内容

(一)幼儿园各年龄班区域的创设情况

1、空间利用:区域数量的适宜性;区域分隔、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区域内容的丰富性。

2、材料投放: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层次性、多功能性。

(二)教师的指导水平

1、区域活动指导方案的制订情况。

2、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情况。

3、教师组织幼儿区域活动后的自我反思情况。

4、教龄与区域指导的相关性。

(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发展情况

1、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

2、参加区域活动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3、在区域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与合作能力。

三、调查的方式

(一)调查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选取10个班的区域活动。同时,还对20多位教师进行了访谈,以收集更多的消息。

(二)调查形式

1、实地观察区域活动。对随机选取的小、中、大10个班的区域活动进行现场观察记录。

2、访谈。对幼儿园的园长、教师进行实地采访,了解她们在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想法和做法。

3、查阅资料。通过查阅幼儿园及班级的区域指导计划,教师的观察记录与反思,深入了解幼儿园教师指导区域活动的能力。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幼儿园对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很大改观。

从教师及园长访谈了解到,幼儿园对开展区域活动十分重视的占33.68%;重视的占39.58%;一般的占4.2%;不重视的占22.57%。应该说经过前阶段宣传学习及相关的研训,幼儿园对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改观。

(二)年龄段区域的时空利用与材料投放无显著差异。

从调查中表明,幼儿园周计划中安排区域活动的时间为每周1-5次不等,其中每周1次的占7%,每周2次的占59.7%,每周3次的占26.39%,4-5次以上的占8.33%。从10个班的调查看,区域活动时间安排基本上是切合实际的,大部分班级既保证了整块活动时间也能注意晨间、饭后、离园前随机开放。在空间的利用上,区域数量的设置能根据幼儿人数需要,并努力为幼儿提供较丰富的活动材料。小、中、大班时空利用无显著差异,但区域的布局与分隔存在较多不科学现象。如:有的班幼儿拥挤在专门的区域活动室活动而教室却空着,有的班区域之间没有间隔;还有的小、中、大班都用桌子或可乐瓶间隔等,造成活动干扰,不利于形成和谐的活动氛围。

区域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兴趣及发展,统计表明,小、中、大班材料投放方面无显著差异。92.2%的教师能依据区域的特性投放品种较丰富的材料,以满足幼儿自主选择的需要,材料的投放较有目的性。90.8%的教师能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阶段性地调整材料,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但在对材料的研究上班级教师之间存在差异。主要问题是所投材料的层次性和多功能性比较欠缺,具体表现在小、中、大班提供的材料基本类似,没有体现年龄班特点,有的班一个区域中投放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太多,幼儿看着眼花缭乱的材料,情绪浮躁,无目的地摆弄很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而且有些材料只适于个别操作,不利于合作行为的产生。因此,研究材料的价值及投放策略已成为我们当前的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

(三)教师有较强的指导意识但指导水平一般。

区域活动是孩子自主自愿的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没有成人的支持,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因此,幼儿园区域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指导。调查显示,目前我园幼儿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意识较强但指导水平一般。

1、区域指导计划与反思缺乏针对性。从资料查阅与访谈情况看,幼儿园十分重视区域活动的开展,积累一定书面资料。能制定学期、阶段、每次活动的计划,体现一定的目的性,已经初步形成了园区域活动总目标到各年龄段的总目标、学期目标、阶段目标的目标体系,这项工作量大,但便于一线教师有序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在目标体系制定的基础上,还注重在过程中调整,不断充实完善。每次活动后也能进行书面的反思与分析,说明教师充分认识到区域活动的特点,并在积极行动着。从数据统计来看。但是,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是目标体系的层次性不明显。主要表现在:①缺少发展性。比如同样是一个动作技能,小班与中班的要求相似,这样就给教师制定具体活动计划带来影响,甚至于影响幼儿的正常发展;②缺少延续性。比如某个区域一学期四个阶段,教师仅仅从内容上安排了四组不同的活动,而没有立足于幼儿情感能力认知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其次是教师区域活动计划目标粗放,指导重点不明,观察盲目,缺乏针对性。

在教师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反思的技能也亟待提高,如请教师谈谈本次活动孩子的活动情况时,大部分的教师只是简单描述孩子的兴趣、目标的达成度,不能很好地分析现象之原因,因而,提出的指导策略就不具科学性确切性。

2、教育观念与经验直接影响区域指导的实效。从教师现场观察情况看,全园教师中98.3%的教师能制定区域发展目标,其中通过研究制定的占43.4%,这说明幼儿园教研组的作用得到了一定的发挥。且区域发展目标的确定与教师教龄有关。3年以下的新教师对于目标的设定大多较情绪化,缺少深入的思考与研究,而4-1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则一半以上显得较为理性,这符合教师的成长规律。至于16年以上教龄的有经验教师中存在的部分无目标、无研究现象与她们传统的课程观密切相关,也反映了这些教师对现代幼儿教育要求的不适应。

在调查中还显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记录方式与教龄有关。在区域活动的指导中76%的教师有观察重点,每位教师都能尝试进行一些观察记录,其中有64.9%的教师采用了现场记录和事后追记相结合的方式,这说明教师的观察反思意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正在不断地增强,但教师之间也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不仅与教师教龄有关,更与教师的教育机智相关,在实际的抽样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观察非常敏锐,善于发现幼儿活动过程中的亮点、难点,紧紧抓住指导契机;而有的教师虽有观察指导重点,但观察能力弱不能发现指导契机;还有的教师观察无目的,指导仅停留在对幼儿的常规管理上。

调查统计表明,教师对开展区域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看法以强调客观条件为主,31.3%的教师认为是场地,35.8%的教师认为是材料,这既反映了幼儿园活动条件的差距,也显示了大班额对开展区域活动带来的困难。还有12.8%的教师认为是常规,20.1%的教师认为是教师的指导策略问题,这说明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指导技能有待加强。统计显示,教师对开展区域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我分析,这种差异的形成既与教龄相关,更与客观条件和教师的观念、指导技能相关。

从观察教师的现场指导情况看,教师对区域指导的认识基本正确。在访谈中每位教师都认为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最关键,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提高。通过不断的学习,许多教师对区域活动的主要特征掌握较好,比如,教师们都认识到自主性是区域活动的特点,她们会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去看待幼儿的行为,允许幼儿按意愿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真好”,“你真能干“,“再试试”,“等一会再来看你”。在这些语言的背后,体现了教师对孩子活动的尊重,尤其是许多教师经常运用的这句话:“我等会再来看你”,既表达了对孩子劳动的尊重,更培养了孩子的坚持性,也促使教师的指导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我看到孩子在区域活动中是放松、快乐的,活动的主动性较好。

3、教师指导的方法类型较丰富,但比例失调。具体表现在:①师幼关系良好,年龄特征不明显。不同年龄班的区域活动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的指导能否体现年龄班的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调查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处理上比较恰当,小班多以平行游戏身分出现,中大班多观察点拨。但是指导内容比较单一,停留在表面,提出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创造性、社会性方面,要求含糊,缺少层次性。②指导方法总体类型多样,比例失调:教师通常能够运用语言、动作、图示、材料、同伴等媒介进行指导,互动的方法有直接指导、示范、暗示、启发、同伴互动等。总体类型来看,指导的方法还是比较多样的,但是从运用的比例来看,偏重于直接指导与语言互动,总体质量不高。

我们都知道,区域活动的理论依据是发现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隐性指导。少用语言的直接指导。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正确答案。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的不同感受,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性,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

从观察访谈中我们发现: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教师更能带好区域活动,如小班的江老师做的就非常好。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她平时非常注意观察自己班内的幼儿,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了如指掌,她经常会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设计具体措施:如针对常规问题,她曾用过指派小组长、评比等方法。

(五)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差异较大。

1、区域活动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但班级之间存在差异。

自主学习是区域活动的一大特色,它体现在幼儿对活动内容、活动伙伴、活动材料等方面的自由选择。调查统计发现,在参加活动的500位幼儿中,能自主选择游戏的占92、9%,这一数据表明,在区域活动中,无论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的孩子,他们都能自主地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游戏活动,这体现了教师对幼儿意愿的尊重,符合新《纲要》的精神。但由于硬件、师资指导水平和幼儿的发展规律等因素,各年龄班幼儿的自主行为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2、幼儿社会性发展情况一般。

区域活动有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在开放的环境中增加了幼儿与同伴交往、合作等互动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本次调查区域活动社会性方面设置了“坚持性”“交往合作”“收拾整理”这几个项目。

①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表现了比较好的坚持性。调查显示,各个年龄段都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能自始自终积极、专注地参加区域活动,说明幼儿的“坚持性”还是比较好的。我们分析,主要原因有:一是幼儿选择的游戏内容是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二是幼儿的规则意识强。在区角活动中,大部分的孩子都知道要在一个“区域”中玩,不可以跑来跑去,由于规则的限制,所以活动中他们能约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使坚持性得到了发展。

②各年龄班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有待提高。调查显示,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能主动交往的占总数41.8%(其中小班占36.1%、中班占41.7%、大班占46.7%),小班孩子的合作能力相对弱些,随着年龄的增加,自我中心行为逐步减弱,幼儿的合作能力逐步提高,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但从总体看,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发展不够理想。我们分析孩子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与区域内容的设置、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同伴间的交流密切相关,因为孩子们在有的区域内(如:建构区、角色区等)的交往相对要多,而有的区域内交往相对就少。另外,选择同一活动区的幼儿,一般都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他们会聚在一起,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使交往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但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引导,同一区域内容,在教师的不同引导下,幼儿则获得不同的发展,我们觉得,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我们投放能够促进幼儿互动合作的材料,还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观察、用心去引导、用心去培养。

③幼儿已形成初步的收拾整理习惯。收拾整理是区域活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调查中我观察到,当结束活动后,能自觉收拾整理的占幼儿总数的65.4%(其中小班占58.3%、中班占58%、大班占78.3%)从整体看,幼儿的收拾整理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大部分孩子在活动中能做到材料轻拿轻放,知道物品要归类,活动后要收拾干净,保持区域内的整洁与卫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收拾习惯。然而,各年龄班幼儿收拾行为有显著差异是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但中班差于小班很值得我们反思。

3、幼儿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我们从“变换玩法”“重复操作”“无目的操作”等三方面来观察幼儿的创新性,结果发现,活动中能“变换玩法”的孩子只占幼儿总数的49、2%(其中小班占36.1%、中班占54.3%、大班占55.6%),还有14.8%的幼儿处于无目的操作状态,这说明在创新方面幼儿间存在很大差异。幼儿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五、建议

(一)强化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区角活动的价值。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开展区域活动顺应了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应建立园本研训制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教师论坛等一系列方式,帮助教师学习感悟区域活动的价值,树立广义的幼儿园课程观,把开展区域活动与主题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开展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据我园情况,小班也可尝试在作息时间与空间的组织安排上,让区域活动成为主要的活动,从而改变以往那种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中心的倾向。

(二)增进合作交流,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

交流是分享智慧、引领进步的重要途径。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增进园际间、教师间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运用姐妹园结对子、区域活动观摩、区域环境创设评价、疑难困惑问题研讨、区域案例交流评比等多种方式激发教师互助学习研究的热情,并在共同研究区域的过程中,逐步缩小差异,促进师幼群体共同成长。

(三)立足三个优化,提升区角活动的效益。

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绝不能流于形式,不讲效益。因此,幼儿园应在优化时空,营造自主开放的区域氛围;优化材料,创设积极互动的区域环境;优化指导,提供适宜有效的活动支持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提升我园区域活动效益。

总之,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区域活动这一载体,进一步引导教师总结反思,深入实践研究,把新《纲要》的先进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行为之中,让孩子在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参考文献:

1、赵明、恽跃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2、冯晓霞《活动区的创设、利用与活动指导》学习资料2002年11月

3、刘焱《怎样认识和处理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关系》幼儿教育2001年第二期

第9篇:幼儿园区域活动范文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主体性;合作;本土化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各个环节,以活动和游戏为主要形式来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如何在幼儿园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呢?结合实践经验谈几点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强调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以儿童发展为本,所以在区域活动的安排与创建和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要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幼儿发展差异,从而解放幼儿的手和大脑,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把幼儿从被动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本班幼儿年龄、兴趣、需要和发展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区角活动,选择适合的材料,给幼儿尊重和自由,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自由交往、自主操作并尝试同伴互助,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交往和认知能力,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主体。

二、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现在的幼儿独生子女居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其交往与合作能力缺欠,有必要在幼儿教育起始阶段进行引导和培养。幼儿区域活动是自由、开放的,孩子们可自愿选择活动区域,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不断进行探索、交往与合作,使幼儿活动兴趣得以激发,活动欲望得以满足。如在爱心医院游戏中,有几个孩子都想当医生,可是医生只能有两个,怎么办呢?老师引导孩子们自己商量想办法解决,孩子们或改变角色,或选择了护士、药士等,或采用轮流的方法解决问题,整个活动孩子们学会了协商,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角色变换。

三、创设本土化的区域活动

教师在区域活动的设计中应灵活多样,切合本地区和幼儿实际年龄,要注重凸显区域活动的本土性、季节性和可变性。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段特点和发展目标来设置相应的活动区域,根据季节及时令变化,合理安排每个区域位置及布局。其次,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材料与幼儿活动的关系来有目的、有区分、有针对、有层次地在区域中投放活动材料,从而营建适合的区域环境。最后,教师要及时扮演角色参与活动,与幼儿共同游戏,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做好指导,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富有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