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范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精选(九篇)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第1篇: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范文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关键素质

一、核心素养及思维品质的内涵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

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关键期的特点,错过了关键期就很难弥补。”而初中恰好是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形成起着关键作用。语言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以及看待问题的方向,这在一个人的长期发展中显得至关重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和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二、该课堂如何体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胡波老师这一堂课设计巧妙,环环相扣,富有逻辑性和创新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包括扫读、跳读、精读,但是胡老师的目的远不于此。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胡老师不断培养孩子的思维品质,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

1.思维品质的灵活性

胡波老师剪出一个漂亮的“帧弊忠入课文。胡老师的剪纸引入方式自然巧妙且新颖,富有创新性和灵活性。随后的小视频又让学生更加了解用英文讲述中国文化。课堂结束时,胡老师总结,希望孩子们要从平凡事物中发现美,同时他将事先准备好的两张红纸条贴在之前写关键词的红字条上,一个大写的醒目的“美”字,便在黑板上呈现了。最后,他还以一首押韵诗歌,让孩子们一起诵读,并配以背景轻音乐,倡导要做一个有心人。整堂课设计灵活,展现清晰,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思维品质的批判性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胡老师让学生花一分钟时间扫读课文并找出文章的结构,在核对答案环节,他问学生是如何找到答案的,深度挖掘孩子的思路,助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形成批判性思维。在精读第四段后,其中一组孩子们拿起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图片中间是一个可爱的中国泥人娃娃,周围以树状结构清晰地展示了本段的关键词。学生报告该组成果后,胡老师予以表扬,但他同时问孩子们:“How can you make it better?”其余学生纷纷提出可行意见,比如可以多加一点颜色以及报告者应该更加自信一些。

这个环节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们自主合作学习探究能力、动手

能力。

3.思维品质的创新性

文章一共有四段,第三段由胡老师引导孩子们以思维导图(mind map)的方式,围绕贴在黑板上剪纸“帧弊郑将本段的剪纸文化内容以树状结构铺陈在黑板上,看起来栩栩如生,清晰明了。在给孩子们示范了思维模式导图精读后,他鼓励孩子们分小组探究完成第四段的思维导图,孩子们热情积极地参与。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十分新颖,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合作完成思维导图,并且富有创造力。

三、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关键素质

1.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龚亚夫先生认为,“‘结构+功能’的教学路子根本就没有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养,所以教师要在备课中学会设计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优良品格、行为规范等活动。”而不是一味的“满堂灌”,只注重词汇和语法,教会学生写句子,记叙就行,而是要学生学会自学,学会用英语进行

思维。

2.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英语学科思维品|主要是指逻辑思维水平和批判思维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具备培养这两种思维品质的理论和实施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各学科和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英语学科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语言能力提高都有很大帮助。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批判思维、动手能力等,对学生的后续发展很有裨益。

3.教师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用前沿的教学方式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胡老师学习剪纸,并在阅读教学中用到了前沿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由英国人东尼・博赞提出。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顺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最后一段的内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课堂效果也因此而锦上添花。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升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式。

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要不断学习,用精心的课堂设计,带给孩子精神食粮,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思维习惯等。

参考文献:

第2篇: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范文

1 家长的修养及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结果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可以证明,一个从小在家庭中受到良好教育的人,走向社会也同样是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的人。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家境贫寒,他因上学爱提怪问题、成绩差而被认为是捣蛋鬼、糊涂虫而被赶出校门。他的母亲当时已年过半百,勇敢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她陪爱迪生一起学习,在家里为他提供试验条件,使爱迪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变得异常聪明。除此之外,这位母亲还十分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教育他谦虚、忍让,并让他出去打工磨练意志,锻炼自立能力,使爱迪生不但具有超人的智慧,还具有高尚的品德。如果爱迪生的母亲不是有意启发他,正确引导他,爱迪生决不会成为世界著名的发明家。

由此可见,家长的正确教导是孩子走向成功大门的一盏明灯。反之,家长素质差,不能正确教导子女,会把孩子引向危险的边缘。这时,即使棍棒相加也为时已晚。家长应该知道,孩子的今天就是家长昨天的教育形成的,孩子最先受到的影响来着家庭,家长给予孩子的任何一点,都会深深刻在他幼小的心灵上。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起点和归宿。父母既然给了孩子生命,就要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播撒阳光雨露,正确地教导他。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标志之一。

2 家庭教育以小见大,家长不可忽视自身素质对子女的影响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一些名人也正是从小时候便锻炼意志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使他们具备高尚的品德,能够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家长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乐观的态度、积极进取的性格、良好的道德品质。孩子年幼,不具备正确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家长的一言一行,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

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仅有爱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去爱,怎样是真正的爱。母亲的心都是慈的,但慈心用得不好,结果会适得其反。不同修养与素质的家长爱孩子的方式不同,爱的结果也就不同。孩子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导善则从善,导恶则从恶。事情虽小,却使孩子不自觉跟着养成习惯。好的影响使孩子形成好的素质,不好的习惯则如同一种传染病,一旦染上必将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并难以治愈。不要轻视孩子的小毛病,孩子的教育以小见大,正是从一件件小事体现一个人的教养。要想把孩子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有教养的人,首先父母要做这样的人。

3 家长要尽可能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影响,这是每个家长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家教的好坏,不仅仅体现在孩子学习成绩上,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具有健康人格、坚强毅力、良好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孩子。家长的素质,并不一定通过学历表现。没有很高的文化素质,但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人格的人也同样能教育好子女。

家长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在家庭和社会做一个好人,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带动和影响孩子成长。家长对待老人、邻里、同事及夫妻之间要真诚友善,和睦相处,宽容忍让为怀,使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影响,便于长大后在社会上与人友好相处,养成良好的品行。家长对待工作和集体要有正确的态度,在孩子面前要切忌报怨的话,以免使孩子对未来社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家长也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人生乐趣。自信是成功的开始,家长要给孩子以鼓励和赞扬,使孩子对生活树立坚定的信念。家长要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多读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为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开辟新的途径。

家长不仅具有传宗接代的天职,还是传递人类文明的使者,要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成员。家长要勇于承担并胜任这一使命,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文明与进步当好基石。

第3篇: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范文

关键词:素质培养 幼儿教育 教育观

序言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其目的是使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包括体力、认知和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必须从幼儿开始,幼儿期是人的各方面素质开始形成的时期,所以必须在这一时期奠定初步的素质基础。幼儿教育要把培育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重点,应该从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高度审视幼儿教育的目标,树立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必须从幼儿开始,幼儿期是人的各方面素质开始形成的时期,所以必须在这一时期奠定初步的素质基础。

1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应该是创造型而不是传递型的,幼儿教育不应只限于向儿童提供社会已形成的观念、知识、技能,同时还应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探索机会的环境,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尝试、去发展,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儿童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激发起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学游戏化,就是一种创造型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幼儿园的教学具有游戏般的形式与趣味,追求游戏的境界。适合儿童的游戏多种多样,如体现集体主义精神的活动,像:拔河、接力、集体表演、跳绳等。孩子通过活动,能感到自己是集体当中的一个成员,自己落后,就会影响整个团队。这种游戏利于培养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还有开展表现孩子个体能力的活动,如起床叠被、刷牙、洗脸、背歌谣、抢答问题、画画比赛等,不仅能培养孩子掌握生活技能,更能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精神。幼儿园开展的各种表演会、演讲会、故事会、儿歌大赛,都会激励孩子争强上进。

多让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受教育,应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厚爱与殷切期望,远远高于孩子所能承受的程度。

2 素质教育

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抓住着力点,并要十分重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素质。幼儿教育必须寓教与乐,寓教与动,要注意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良好的习惯,注意发挥他们的特长,并给他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素质教育要体现幼儿教育的个性化,幼儿教育应该体现这样一种观念:要为儿童提供选择的机会、表现的机会、成功的机会,允许他们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支持他们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才能,使每个儿童都能发现并发挥出蕴藏在自己身上的潜力,都能体验到成功,从而满怀信心的对待生活、对待明天。在幼儿教育中,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有机会自我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在我国,幼儿园的体育、音乐、美术活动强调的是技能和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味地去模仿老师的动作,老师的作品,这样,就扼杀了孩子的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的积极性,就像有些孩子喜欢弹钢琴,父母非让他学绘画;孩子想学游泳,父母却让他学滑冰,这种失去兴趣的学习,无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最终也只能是半途而废。

在传统的德育中,似乎很少有人提到自我价值的发展,而只是一味要求个人的性格或品德等诸方面都必须符合社会的公德,强调伦理对个体的制约。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人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人的原有的思维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然而,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仍有几种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凌驾于幼儿之上,动辄对孩子发号施令,使孩子不能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使孩子变得唯唯诺诺,胆小怕事;二是家长的溺爱、娇惯、保护,剥夺了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使孩子养成懒惰,不爱动脑筋,事事依靠他人的习惯;三是对孩子教育手段不正确,滥用奖罚手段。这些问题都是阻碍幼教工作者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因素,我们要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赋予幼儿德育新的观念,改革幼儿德育的内容及方法,从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以及动手动脑、相互合作、公平竞争等能力入手,使儿童的身心发展跟上时代改革的步伐。

每个孩子都有自身成长的规律,只有尊重这一规律,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才能调动孩子内在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爱问爱说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就是在不断地问,不断地说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世界。作为幼教人员,要耐心倾听并解答孩子喋喋不休的问题,那是孩子思想火花在闪烁,只有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孩子尽情探索,自主选择,自由创造,才能增强孩子探索的乐趣。幼儿教育是开放性的而不是封闭性的,开放的幼儿教育必然是儿童主动参与的教育过程,儿童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表现自己,如何与别人交流,如何探索世界,而且学会如何继续不断地完善自己。

3 结论

综上所述, 幼儿教育不但要传授给幼儿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其基本技能,更要关注幼儿的情感和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幼儿的基本素质作为教育的中心任务。幼儿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转变观念,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幼儿园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所重视的受教育者的身心品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可塑性极强的幼儿开始。幼儿期所获得的最基本的素质培养,对于人的一生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者:郑雪,刘学兰,王玲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2]《现代幼儿教育观念及实践》,作者,邱兴;2009年6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4篇: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范文

    现在不少父母存在一个共同的苦恼,就是孩子缺乏自信心。有的教师也反映,“不少孩子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先提出一大堆担心,或是尚未进行实践活动,就自以为不行而放弃尝试。有的学生代表本校外出参加学科竞赛,准备了很长时间,却在临赛前打了退堂鼓;有的学生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未来明明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却因事先在心理上认定对手比自己强,因而从主观上放弃拼搏。

    目前,不少家长非常重视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智力因素,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而忽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挫折教育,忽视培养孩子正视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所以造成了不少孩子“高分低能”或是“低分低能”,这事与愿违的结果令不少家长困惑不解、苦恼不堪。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应该从小培养的。作为父母,在重视孩子智力因素的同时不能忽视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和心理素质。实际上,大多数孩子智力差别并不是很大,所受教育进度也基本相 当,那么,为什么有些孩子各方面很优秀,而有些孩子却令人很失望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取决于他们是否有积极的进取心和顽强的意志力,是否有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是否有现代人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一而这所有的一切,均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密切关系。因此,您若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就应当注意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提高其心理素质与抗挫力,如果只是一味地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和考试分数,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自信心是孩子成才与成功的前提条件,很难想象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能够真正做成什么事情。一个缺乏自信、充满自卑的孩子,即使脑子很聪明,反应灵敏,但在学习中稍遇困难和挫折就会发生问题。

第5篇: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范文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付诸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同仁的重视,新教改更是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放在当代教育的首要位置。小学教学作为我国教学计划的初始阶段,其对学生早期潜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德育教学方面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讲求“毕其功于一役”,更应该强调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从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切实地做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提出以下教学观点:

一、让学生懂得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健康积极地做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特点,并将自己的特点完全地展示出来,帮助其建立信心。我们也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肯定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且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所代表的都是一个新的、从来没有过的生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组织一些活动,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且对孩子们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孩子们的缺点进行及时的纠正,由此增强孩子们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孩子们积极的参与竞争,教会孩子积极乐观的面对竞争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培养孩子们坚韧的性格,教会孩子们初步掌握情绪的自我调节,培养其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让学生知礼仪、懂廉耻、善言行,做文明之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文明礼仪的民族,礼仪廉耻是每一个人在文化修养和素质上的重要体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更是决定着其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给孩子们规范的礼仪和言行,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通过规范的礼仪和言行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我们也要让学生懂得友爱和宽容,现在大多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分享,往往也比较自私,我们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学着去与别的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避免孩子养成孤僻的习惯。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学会宽容,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不愉快时常发生,并且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学着去原谅别人,培养孩子们宽大的胸怀。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谦虚谨慎的品德

第6篇: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范文

一、提升思想认识,教育服务于地方文化发展

农村牧区学校是当地文化教育的基地,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人才聚集的架构,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任务。因此,如何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学校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实为关键。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学校层面要组织全体教职工领会中央和各级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文件的重要精神,认真学习扶贫政策。笔者在扶贫工作实际及讲座、辅导中了解到,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脱贫攻坚战的具体内容并不了解,显然也很难有效参与扶贫工作。学校领导应主动对接当地政府,了解政府脱贫工作特别是教育扶贫工作的计划和安排等,研究和部署参与教育扶贫工作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教育扶贫的重要任务。加强对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力度,才能让贫困地区真正实现脱贫致富。教育扶贫要保证教育资源质量,要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校方应加强与教育发达地区的教学交流,提高本校教学质量。可以主动联系周边地区教学质量好的学校,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启发和引导贫困地区农村牧区学校的教师改善和提高教育教学方法。如兴安盟扎赉特旗胡尔勒中心学校,通过通辽市教育局邀请到了通辽市蒙校的四位名师到学校讲课,对提高本校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之后,两个学校成为了友好学校,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机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有些农村牧区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单一,照搬照抄城镇学校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缺乏自己的特色。且农村牧区学校教师学历层次普遍较低,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会给教学带来极大危害。农村牧区学校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均有其特殊性,城镇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并不完全符合农牧区实际。照搬城镇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所谓“教育模式的现代化”,不一定能培养出优秀人才。真正成功的教育,应在教学内容设计、素质培养、提高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调研,分类指导,不能完全按照对城镇学校的要求来检查和规划农村牧区学校。要注重挖掘潜力、发挥特色、突出优势,真正做到让教师们用心、用情和用力投入到教学中、投入到培养孩子身上,这样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二、突出素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目前,农村牧区学校都是寄宿制学校,招收本乡镇的学龄儿童,他们的教育对象是没有选择性的,学生入学时的水平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群体,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培养,显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农牧区学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基于此,在设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时候,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力求做到科学、有效、实事求是。要坚持因材施教、立德树人的原则,将思想教育、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在重视升学率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意志力锤炼和职业素养培养。事实上,农村牧区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的比例不是很高,有一部分学生,限于条件,在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往往选择了务农或自主择业。那么,学校所给予的能力和素质教育,必然会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如果素质和能力低下,极有可能成为潜在的贫困户。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应结合实际,逐步改进管理方法,完善管理制度。农村牧区学校普遍存在管理制度简单化、评价制度单一化的现象,只注重教师的出勤考核,忽视教师的职业素养培训,“出勤不出力”的现象普遍存在。鉴于此,学校应该着力于教学氛围的建设,给予教师们更多深入农村牧区社区、接触家长和农村社会大环境的机会。此外,学校可以协调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动员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构建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系统地教育和管理。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亲子”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温暖,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政教部门应关注如何发现特殊家庭孩子、如何与贫困家庭孩子进行对接、如何对有辍学危险的孩子进行引导教育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

三、发挥主导作用,提高教师参与教育扶贫工作的主动性

教师是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直接责任人和实施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把握住三个主人公:自己、学生和家长。把这三个主人公作为切入点,同时应处理好三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教师的教学要突出地方特色、农村牧区特色,不能一味地模仿城市学校教育模式。一定要接地气,要面向广大农村牧区的农牧民及区域文化和经济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多引入“三农”主题的案例和实践。这就需要教师经常深入农村牧区和学生家庭生活当中去,了解实际,贴近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更丰富、有内涵,也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前所述,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规范化教学模式的要求下,目前农村牧区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基本上与城镇学校一致,这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往往是学校下了很大功夫,最后效果不尽如人意。农村牧区存在特殊性,寄宿制学校决定了学生主要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教师应该采用多样教学模式,动静结合,借助农村牧区的环境优势,给予学生接触农村牧区实际的机会,从小培养他们从理性的角度充分认识和分析农村牧区现状,教育他们从小树立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远大理想。避免出现蔑视自己的家乡、不爱自己的家乡、嫌弃自己家乡的心理。教师要多关心贫困家庭的孩子,争当学生的良师益友。无论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要格外关注、关心和关爱贫困家庭、特殊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儿童。农村牧区特殊家庭孩子、留守儿童所占比例有逐年加大趋势,长期的亲情缺失所造成他们成长中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家庭的不完美影响孩子的行为,导致孩子孤独、性格内向,不愿跟同学沟通交流,不敢接触教师,不跟教师说实话,极度不自信,部分留守儿童因在教育过程中无人或少有监管而产生了厌学甚至辍学的情况。所以,教师应多接近他们,给予这些学生以温暖和鼓励。要经常走访贫困家庭和特殊家庭了解情况,尤其是了解家庭的动态变化,对学生从感情上多投入、多关心、多关怀、多鼓励、多爱护,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那些学生可能会是莫大的鼓舞和安慰。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要求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踏实做人、诚实做事,把立德树人始终放在前面。这些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回乡务农创业,他们将来就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我们在教学中贯穿“小题大做”的做法,比如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己洗自己的衣服,学习健康保健常识,回家当父母的监督员,学会勤俭节约,懂得计划消费等,珍惜劳动成果,要有感恩之心,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教师除了授好课,管理好学生以外,还要注入自己的爱心、热心和责任心,这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从而达到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的最佳效果。

第7篇: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范文

“赏识教育”之后“惩罚教育”悄然兴起,二者唇舌之争更是愈演愈烈,大有“有你无我”之势。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育过程中,究竟哪一种教育方式更姗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来培育人湘这的确是应该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正确理解赏识教育

所谓“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指教育者应该着重去发现、发掘每一个被教育者的“闪光点”、注重被教育者的优势和长处并且加以鼓励和赞扬,有助于自信心的树立以及自卑怯懦的心理的克服,从而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和潜能,使孩子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o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赏识,成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孩子了。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得到赞扬的人会由此产生生理以及心理的,自信心增强,积极性也随之产生,因而会更加努力地做事以期得到更多赏识。“赏识一一自信一一努力一一更多赏识一一更加自信一一更多努力”这一良性循环便形成了。赏识教育的原创者周弘认为“赏解璐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赏识的本质是渴望别人对自己的一种认可。”认可就是他人及社会对自己长处和成绩的肯定和认同,即所谓社会认同感.如今社会上流行的俗语“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用在这里颇为恰当.当一个人被别人认可、看得起时(说你句,战胜困难的偷心和勇气倍增,努力去把任务完成到最好,获得成功(你切。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利就有弊。过分“赏识”,必然导致被教育者在性格特征上的一些缺陷,比如:盲目自信乃至自傲、自负。孤芳自赏,缺少责任感和合作精神。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表面上的夸奖己无法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有一句老话,“孩子不磕不碰长不大.”笔者认为这不仅是指肉体上的磕磕碰碰,也是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挫折。少瞳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步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人的一生不会总是一帆刚顷,迟早会经历一些风浪和坎坷。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过于顺利,在面临挫折时也许会措手不及,经不起打击和失败,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而一跟不振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因此过分赏识对被教育者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恰当的惩罚是必要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然而时下有些人却鼓吹“没有惩罚的教育才是人类教育的永恒追求”,说什么没有极刑的社会比有极刑的社会更民主、昌盛。那么极刑之外的刑法是不是惩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法设想没有惩罚的教育会是怎样的教育,没有刑法的社会又会变成怎彻提到惩罚,大多数人会联想到打骂、体罚,笔者认为惩罚之于体罚犹如刑法之于极刑。

惩罚是对违纪学生心理或生理施予不愉快的刺激。正确、恰当的惩罚有助于孩子对是非的分辨;树立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及时有效地改正错误。

责打、漫骂、体罚、歧视甚至虐待是极端的惩罚方式.根据心理学中的效果率:快乐则接受,痛苦则拒绝。使用极端的惩罚方式容易让孩子对父母、老师、学校产生恐惧心理乃至逆反心理,因而产生对立情绪和厌学情绪或是心理障碍,这必将导致教育的失败。

孩子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成长和形成阶段。因而自信心的树立,尤其自尊心的培养显得极为重要。“水能载舟亦能筱舟”,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注意惩罚的方式方法和场合,不能简单粗暴地使用极端的惩罚方式,要顾及孩子的承受力与尊严,不能挫伤孩子自尊。只要方法恰当惩罚同样能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和责任感。因此正确的惩罚能够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正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并能够经受各种各样挫折,成为心智健全、意志坚强的适应现代社会的新人类。

三、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的提出从理论到实践解决了应试教育中存在的诸多弊端。

由于我国人才选拔的体制决定了智力培养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加之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保护孩子,担心孩子受“苦”受“委屈”,许多事情都由父母包办代替。父母及老师都过于侧重孩子智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情商、毅力、意志力等其他综合心理素质的培养。众刃于周知的1992年“中日青少年夏令营”中的那场较量应该使我们警醒: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孩子的意志的培养.难怪日本人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门的对手。”教育应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爱因斯坦曾说,“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人类本质的核心和根源,智慧则列居次要地位”,哲学家爱默生则认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见健康人格和健全的心智等非智力因素远比智力因素来得重要,更决定着一个人在成功的路上自陡多远。

四、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培养人才

第8篇: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范文

第二,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同时抓有的家长误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抓孩子的知识的学习,而对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的培养,却很不重视,事事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这方面能力的学习和锻炼。

教孩子学习和掌握知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如果孩子只有一些书本知识,不仅将来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就是在以后的独立学习中也会遇到很大困难。对社会和自然常识孤陋寡闻、知之甚少的孩子,是很难弄懂、学好书本上的知识的。因此,既要教育孩子读有文字的书本,也要引导孩子“读”社会、自然这“无字的书本”,多在生活中学习和锻炼。

第三,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抓 智力因素一般是指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总和,其中思维力是核心。有的家长平时只是注重培养、训练孩子聪明头脑,而忽略培养、训练他们的兴趣、爱好、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这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对于一个人来说,智力因素好比是“资源”,非智力因素好比是“能源”,没有充足的“能源”,“资源”再丰厚,也是难以开发利用的。

第四,特长发展,全面发展同时抓有的父母很重视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不惜花大本钱送孩子参加各种特训班,而忽视了孩子的一般知识的学习和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出现了“单打一”的现象。任何一门特长的发展,必须以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高度的文化素养为基础。知识广博、文化素养高,特长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一个演员,如果不具备高度的文化素养,只是掌握了一些表演技巧,那他(她)只能成为一个“星”,而不可能成为一个表演艺术家;同样的,学绘画的,只能成为“画匠”而成不了画家,只抓特长发展,而不注意其他方面的发展,是缺乏远见的,也是不可能使孩子真正获得一技之长的。

第9篇: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范文

如果从更高、更深、更远的角度来看,教师的心理品质将会直接、间接地影响整个社会和民族心理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明天。那么,如何营造一个宽松的数学活动环境和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氛围呢?

一、减轻各种压力,用调侃的心情面对

18cd

“工作压力大,工作太累”是每位教师的心声,总有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考不完的试,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情不宁。如果我们尝试以一种换位思考的方法和平和调侃的心情面对自己的工作压力,消除心理负担,苦中作乐,也未尝不是一种心理调试方法。当前,课改新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进入课堂,无论何时弊端都存在,因为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要变专制为民主,给学生安全的心理支持。正如课堂上的特困生,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给他们自信和尊严,以安全心理和恳切的精神鼓舞,把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自信心树立起来,个性、想象、创造、潜能开发出来,从而健康地发展。如:我们班有一个残疾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好,刚开始,同学们都欺负她,但我经常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她,生活上也特别关心她。上数学课时,我经常鼓励她,表扬她,只要她有一点进步,就及时地表扬她。久而久之,同学们也接受了她,不再欺负她,并与她成了朋友,从生活上、学习上帮助她。其次,在提高学生各方面品质的时候,数学老师也应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整自己的心情与心态。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的各种体制改革中,只有面对现实,不断进步,才能适者生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找到应有的位置,才能真正拥有心理安全感,才能适应日趋个性发展的学生的需要及充满个性化的数学课堂的需要。

二、张扬个性,成为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这句话道出了极力教育法的成功秘诀。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心理需要。就像国际歌所唱,世界上从来没有救世主,全靠自己救自己,所以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大胆质疑,并从活动中出发,立足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参与实践的学习习惯,切切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超越自我的能力。如:我们班的李志扬同学,平时他对数学不感兴趣,经常班级倒数第一,我单独找他谈心,热情鼓励他,在老师眼里,使他充满信心。而且同学们也努力帮助他、赞扬他,使他比以前更努力,数学竟然考了93分。可见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赏识是自信的开始。正如新课模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预习、小组合作等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从而全面健康地成长。同时也要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与时展的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习变成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张扬个性,掌握学习方法和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是每位数学老师的职责。

三、转变观念,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心理品质教育的摇篮,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儿童积极、健康的心理源泉,所以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感到我能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赏识、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将成为教学活动的三大支柱,对于学生的品质教育,健康成长,三大教育缺一不可。家庭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是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的,如果家长没有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家长就不能算成功。家庭教育的目的:一是做人,二是成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学生终身的朋友,家长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学生的参照,所以家长更应该尽力做好。

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就必须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倾听他们对数学的兴趣、爱好、恐惧、焦虑、烦恼与痛苦,帮助他们在迷茫中清晰地认识自我,自信地去解决能够预见的或者是不能够预见的任何事或者是社学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难题。我们要帮助孩子,帮助家长,想孩子之所想,需孩子之所需,共同担负起孩子心理品质的教育责任。

总之,孩子在学校里在生活上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品质问题,有体现在生活上、学习上的,有反映在家庭中、社会中、性格上的,有自卑、自大的、自私的、人性的……有脆弱的、怕吃苦的……总的说来,不能很好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不会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感、行为,就不懂得如何去选择、去适应、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