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煤炭行业发展建议范文

煤炭行业发展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炭行业发展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煤炭行业发展建议

第1篇:煤炭行业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煤炭行业;专业技术;管理机制

煤炭行业是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作支撑而得以进行的行业,因而其在人才培养和需求上需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科学的认识煤炭工人工作的特殊规律,既要引得进专业技术人才,更要留得住人才,为专业人才在煤炭行业长远深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将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高超技能充分发挥出来。

一、煤炭行业专业技术队伍现状

(一)专业技术型人才紧缺,人才总数不足

煤炭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大批施工单位都相应程度的扩大了煤炭开采的规模,专业技术型人才是保证煤矿企业扩大规模生产的支柱,是企业能否节约成本、安全生产的关键,这便使得煤炭专业的相关人才十分紧俏,高校人才培养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煤炭行业发展的速度,人才输送量也弥补不了人才需求量的缺口,这就造成了煤炭行业的专业性人才总数严重不足。

(二)专业人才稳定性差,流失情况严重

煤炭行业的特殊工作环境是不少人退出煤炭领域的关键因素。极端的环境条件使原本意欲投身煤炭行业的人才望而却步,即便是进入到煤炭行业队伍中,也存在着思想不稳定、工作不安心、技术不钻研的问题,人员流动性很强。专业人才过于频繁的流动给煤炭行业发展笼上了阴影,越来越多的人才都不愿在本行业内有长远发展。

二、影响专业队伍建设的因素

(一)国家政策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国家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煤炭这种产能低、耗能大、污染严重的传统能源供应模式,社会已经在想法设法的缩小其生产规模、降低其财政投入,并不断研究开发可再生能力强、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替代性能源,因此煤炭行业失去了原来的诸多政策优惠、专项投入等优势,发展前景令人堪忧。基于此,高校的相关专业建设也有了一定的“缩水”,学校招录比例的改革使得煤炭专业学生人数减少,学生在校的实践机会及校企合作项目减少,煤炭行业的专业人才储备就明显不足。

(二)自身价值因素

煤炭行业长久的在位置偏远、条件艰苦、环境落后的地区开展,并且工作难度系数大、危险系数高,生产的效果还不甚理想等诸多因素都造成专业人才对自身行业缺少认同感,工作热情缺乏。长久的生活工作在这种环境下,从业人员很容易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并难以将自身价值体现,久而久之就出现人员流失的现象。

三、构建煤炭专业技术队伍管理机制的建议

(一)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必要扶持

国家在现有基础上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扶持原有的煤炭行业改变生产方式、改进生产技术、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煤炭产能、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并对产生的污染进行污染处理的技术支持。在高校人才培养上也要给予政策上的放宽,尤其是在招生方面的生源地控制上放宽标准,提高生源质量。设定专项的煤炭行业研发基金以供高校的教学实践,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加强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环境建设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环境建设一方面要把专业人才安置在对口的岗位上,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做到学有所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专业才能,调动其工作的能动性,挖掘其内在潜能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给予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改变原有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脱离的状况,让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参与决策管理会使决策更具科学性、时效性,是对技术人员个人价值的认可,利于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力。与此同时,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也要高度重视煤炭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充分调动煤炭主管部门、高校团体、社会科研组织、媒体舆论等社会力量,共同营造一个积极优良的环境,引导优秀青年人才投入到煤炭行业发展建设中去。

(三)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煤矿企业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储备专业人才。煤矿企业是专业人才的输入地,高校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地,而这只有相互合作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高校的教学资源、教学场所是有限的,很多时候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地训练和提升,很难为煤矿行业发展需要的实际相结合,停留于纸上谈兵的人才是不专业的。此时的煤矿企业就应该发挥其资源优势,将企业内资深专业的技术人才派往参与高校授课交流、实验指导、科学讲座等活动,将一线工作所需的东西呈现给学生,让其明确学习的方向。企业可以在安全可能的范围内为高校的实验教学提供教学场地和技术支持。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应用于教学,可以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将来要从事职业的专业性,增强其对本职业的认同感,也便于将来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

(四)搞好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工作

煤矿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具有精湛的技术,还拥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因而要在思想工作中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好教育,让其树立起爱岗敬业、勇于探索、乐于钻研、节约资源等良好的意识,并利用这些思想观念指导其工作的高效开展,增强其职业热爱程度和职业自豪感,规划建设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

四、结束语

煤炭行业经虽历起起落落,但不可否认其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改进完善其生产运作方式以期长远发展是对煤炭专业技术人才提出的考验,他们是煤矿建设发展你的主力部队,构建专业人才技术管理队伍机制是培养人才、激发人才潜力,创造更大价值的根本,是建设打造专业煤炭技术人才队伍的必然要求,是更好的发挥煤炭行业余热的基础,因此必须毫不迟疑的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机制构建工作。

参考文献:

[1]许寒梅,桑玉军.黑龙江省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2).

[2]米娟.浅谈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J].青年与社会 ,2013(18).

第2篇:煤炭行业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山西煤炭行业 循环经济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155-04

一、引言

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煤炭随着开采设备、技术及相关政策的完善产量急剧下降。而以开采煤炭而兴起的煤矿企业及矿区,也会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发,从兴起到鼎盛,再到衰落。因此,实现煤炭矿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是构建新型的煤炭矿区经济结构与模式的重要手段,是煤炭产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

山西省是煤炭蕴藏资源大省和煤炭资源开发大省,煤炭工业是山西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同时山西煤炭工业在全国煤炭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以来,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煤炭资源多年来的无序开采积累了大量的问题,集中概括起来主要是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两个方面。煤炭开采中的污染物主要有洗煤水、矿井水、矸石溶淋水等,大量的未经处理的矿井水和洗煤水直接排放对山西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也是对缺水大省山西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山西煤炭开采中的固体废弃物煤矸石的大量堆积,既占用土地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同时煤炭开采造成的采空区地表塌陷成为困扰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的难题之一。因此山西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二、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山西煤炭行业

(一)传统煤炭行业特征

传统的煤矿在生产上是以煤炭资源的开采和洗选粗加工为主,生产经济的增长是按照“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模式来实现。在为社会提供大量煤炭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一方面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煤泥、煤矸石、开采引起的土地资源破坏、井下排水是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大量开采废物作为可以再生利用的资源长期以来也未能系统有效地加以利用。

(二)传统煤炭行业的开采特征

1.煤炭工业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地面水位下降。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矿井水大量外排,因此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水位下跌。给居民饮用水和农作物生长带来困难,同时,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含水层的含水量也会减少,使植被生长受到影响。

地表下沉与地层错动。由于在矿井下作业会使水大量外抽,导致矿井上的底承载能力下降,同时大部分小窑煤井在开采过程中,忽略了预留煤柱等预防措施,甚至有些小窑煤井对国有煤矿预留煤柱肆意采挖、破坏,导致了地层错动,地表下沉,使得一些地方出现严重的道路塌陷、地面建筑物墙体开裂等现象。

煤矸石占地及风化污染问题。由煤矿排出的煤矸石一般都会选择就近堆放,这样可以节省大量开采成本。但随着堆存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堆场的占地面积也逐年扩大。煤矸石经风化、雨蚀、自燃后,表面的风化层物质会在风力作用下进入大气,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雨天,在雨水的冲刷下,又会携带其表层的小颗粒物质流入附近河道,还会将煤矸石伴生的硫铁矿中的亚铁离子和硫离子等浸取出来,污染水体环境。

地面水质受到污染。矿井废水中悬浮物、有害化学物质等污染物浓度较高,尤其是流经含硫铁矿煤层的矿井水,酸性很大。此类矿井废水如不经处理就外排,将严重污染地面水体,淤塞河道和农田渠道,造成土壤板结,对农作物的破坏很大。

二次扬尘污染问题。煤炭靠汽车运输的比例很大,绝大多数运煤车辆路经城镇的主要街道,加对上路面破损、车辆超载又不密封等原因,导致路面抛洒、撒漏现象非常严重,大量煤炭流失,同时使街道煤尘飞扬,大气环境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

2.共伴生矿利用率低,煤炭回采率低。由于我国采煤方法落后,煤炭资源回采率一直非常低下,目前中国煤矿的平均资源回收率为45%,不足世界先进水平的一半。

与煤共伴生的固体和液体矿物质大多属于可利用资源,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却被大量地作为废弃物直接排放。传统的煤炭开采忽视了与其共生、伴生矿物的开采、加工、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另外固体废物的随意存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

3.产业技术进步缓慢。我国目前煤炭产业技术进步的缓慢严重滞后了煤炭产业的发展速度,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理论和科研上的支持。现阶段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没有达到很高层次,不利于煤炭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

(三)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模式下,山西煤炭工业发展以粗放型经营作为模式,其特征是高开采、高消耗、低利用、高排放和高污染,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煤炭资源日益减少可采年限日益缩短。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开采强度日益加强,导致煤炭资源可采储量锐减,可采年限迅速缩短,按2000年生产能力估算,山西省一些主要产煤地区的煤炭储量只能开采30多年,“吃资源饭”的日子面临着严重危机。

2.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长期以来,山西煤炭总体资源回收率偏低,资源损耗严重。2010年山西省煤炭总产量7.4亿吨,平均资源回收率仅40%,与煤炭共生的多种伴生矿大部分没有能够得到综合利用。

3.煤炭开采利用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传统的工业化是以机械化和自动化为主要模式的。可以这样说,目前山西省的煤炭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落后,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醇基液体燃料产品基本上停留在初级阶段。型煤、洗煤等煤炭深度加工转化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绝大多数没有达到经济规模,规模小、档次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差。据研究表明,山西省中煤利用率不到40%,矸石利用率不足20%,粉煤灰利用率为54%。与煤伴生的焦化工业煤焦油、粗苯等化工产品回收率低,每年排空焦炉煤气80余亿立方米,煤焦油100万吨,其它化工原料50万吨。山西省焦化工业每年浪费优质焦煤和焦炉煤气、煤焦油等其它化工原料,据专家测算,直接经济损失达29亿元。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山西煤炭行业的必由之路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实现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污染控制,从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从单纯的科技管理转向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从根本上缓解日益尖锐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突出的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选择。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

(二)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

1.我国有限的煤炭资源要求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已探明的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因此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长期以来难以改变。有关专家分析,煤炭供需缺口到2014年是2.5亿吨,到2020年将是5.9亿吨。煤炭在需求与生产的增长上形成巨大反差,我国煤炭的有效供给严重与实际需求脱节,支撑超常发展更是无法实现,所以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事在必行。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现实,让“抛弃煤炭谈能源”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但当节能减排日益成为共识,煤炭污染重的弊病让山西经济发展陷入两难。

2.矿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要求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煤炭产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年收到煤炭开采的严重破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由单纯的科技管理转向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实现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污染控制,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煤炭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状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发挥煤炭企业的“废物资源”优势,可将煤炭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可以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煤炭企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3.山西煤炭产业现状要求加快循环经济建设。当前世界上的先进产煤政府,普遍通过对大公司、大集团发展的扶持,形成相对垄断的市场竞争格局,从而大幅提高煤矿安全保障水平。我国煤炭企业相对小而分散的发展格局,既不利于形成以煤炭资源开发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也不利于安全保障水平的提高。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煤炭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的最少化,把过去需要花钱处理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废弃物转化为可以创造效益的资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提高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山西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力分析

1.煤炭清洁开采是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煤炭清洁开采指在生产高质量煤炭的同时,做到对生态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煤炭清洁开采技术是一种事前防止污染的专门技术,可以从源头上减轻和阻止污染产生,同时又达到减轻污染后的治理难度及工程量。煤炭清洁开采是围绕减少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损害而进行的。

2.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是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要保障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竞争力,必须实行循环经济,严格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改变传统煤炭行业“两高一低“的线性经济模式,综合利用资源,做到废物最少化、无害化、资源化。

根据循环经济理论,煤炭开采与原煤洗选加工只是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产品链的起点,而作为煤炭生产加工过程中排放的煤泥、煤矸石、开采破坏的土地以及矿井废水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存在着潜在的经济价值。

3.延长煤炭企业生产链是煤炭行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方向。建立合理、科学的产业链是调整和优化煤炭产业、产品结构,提升煤炭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措施,也引导煤炭企业实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煤炭作为初级产品,无法构成完整的工业生态循环,因此传统煤炭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空间十分有限。煤炭行业在实施循环经济送我过程中,要想获得更大的收益,必须要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面。延伸产业链,就是向煤炭的下游产品深入,,由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提升煤产品的附加值。拓宽产业面,就是要以煤炭为原料,发展煤的衍生产品,主要是煤焦、煤电、煤化工等产品。

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

(一)政策原因

从整体来讲,过去我们一直在对待经济发展问题上,存在指导思想的偏差,只是片面强调地方利益和经济指标的增长,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从而形成了煤炭工业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模式。长此以来,煤炭工业形成了“有水快流”的政策,对煤炭开发采取了“大、中、小型煤矿并举,政府、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导致乡、镇、个体煤矿迅猛发展甚至失控,导致大量资源贝占用。这些小煤矿大多布局不合理,技术力量薄弱,设备简陋陈旧,环保措施不到位,其回采率仅10%,远低于政府规定的标准,这种“掠夺式”的乱采、滥挖使国家宝贵的煤炭资源遭到严重浪费,并且造成了当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二)观念原因

煤炭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使人们对煤炭资源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觉。以及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将一次能源的煤炭与二次能源的电力相比,其价格相差巨大。因此,人们认为煤炭资源是无偿或廉价的。这种错误认识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对煤炭资源的私挖乱采、过度开发和浪费。

(三)技术原因

煤炭资源的调查规划和勘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煤矿生产的机械化、集约化程度低,采煤方法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煤炭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低,洁净煤技术推广范围小,这都严重影响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法律原因

法律手段是煤炭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最有力也最权威的管理手段。近些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节约能源法》,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这些法律法规都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依据,但是相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法律保障体系而言还存在一定差距。另外,我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煤炭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法制宣传不足,执法力度不强。

(五)缺乏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鼓励和支持性政策

循环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煤炭行业建立循环可持续型产业,需要有废物回收、利用、处置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予以支持。对此,单纯依靠煤炭行业自身难以推动。此外,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工作还未能与现有的、执行较好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政策融为一体。例如,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理念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结合,环保基金对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项目优先支持等。

煤炭循环经济本身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水平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政府的能源安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政府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项目的发展,在政策上还未体现出明显的优先扶持。

(六)缺乏实施循环经济的制度、规范和指标

当前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在全国全面推进的一个主要障碍是,缺乏系统和规范的管理办法、规范技术性指南。各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在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过程中因缺乏明确的努力方向和管理依据、企业缺乏技术依据和指南,均在摸索中前进。由于发展循环经济所包涵的内容和实施的范围更为广泛,与生态工业建设相比,有关的制度、规范和指标更为缺乏,而要将循环经济落到实处,制度、规范、指标、技术指南尤其重要。另外,由于施行试点的时间较短,范围不足,短时难以总结出完善的指标、规范、技术指南等。

五、山西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实先导

山西煤炭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因此,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彻底改变片面地追求GDP增长而忽视人文、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山西煤炭行业循环经济要贯穿于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全过程。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新闻媒体宣传的循环经济、集约生产优势。要使广大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充分认识到,只有走一条集约、内含、绿色、综合、高效、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才能把山西从煤炭资源大省和生产大省转变为煤炭经济强省。否则,就会出现“煤竭而衰”,社会经济发展就有可能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可怕后果。

(二)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完善煤炭行业政策和法规体系,积极实施大基地、大集团战略。应当积极地促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尽快培育出年产规模1亿吨左右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实现煤炭资源科学规划、有序开发、高效安全开采。延伸产业链,形成以煤为主,煤炭、化工、冶金、电力、建材等多元化发展格局,进而形成以煤炭资源开发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优化资源勘探和开局,规范资源市场和矿业权管理。制定和实施小煤矿联合改造规划,切实加强小煤矿治理,全面提升小煤矿整体素质、大力整顿煤炭开采秩序。搞好小煤矿的联合重组工作,提升单井规模,集中煤矿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小煤矿数量。

(三)升级有利于促进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产权制度

为了促进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国家应实行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煤矿产权管理模式、完善煤矿采矿权管理体系。在国家所有制权权利和利益不变的前提下,煤炭资源采矿权应通过如拍卖、招标,出让和转让采矿权上市竞争等实现有偿使用;地方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实施激励手段,搞好煤炭行业的整合,应加大对国有煤矿的股份制改革,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的混合所有制股份制公司。

(四)构建实施循环经济的制度、规范和指标

加强煤炭资源管理的力度。进一步规范和严格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的准入条件。对审查和监督煤炭资源的开采方案进行科学严格的把关。在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标准”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科学、详细的煤炭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具体法律法规明细化,制定保护煤炭资源、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等地方性法规;建立并完善煤炭资源高消耗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节能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再利用产品标识制度和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等。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灵活高效的多元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各个新经营单位由单纯的生产者变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主体,产权结构的一元化变为多元化,模拟法人变为真正法人,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绿色技术研发体系

推动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体制创新。我们应当发挥企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强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从而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持续推动力。

1.建立技术创新研发体系。建立以煤炭企业集团技术委员会为决策层,以技术研发中心为管理层,以专家委员会为咨询层,以专业技术研究所和校企共建的研究机构为研发层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融科技管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一体,开放式、跨学科、跨地域的技术创新平台,发挥高新技术研发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作用。

2.完善技术创新研发机制。着力于构建企业化经营的技术创新机制、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投机制。实行研发项目和资金合同管理制、科技创新奖励制度,首席科学家负责制、与煤科科研单位、大型企业及高等院校联合,共同组建煤炭技术研究中心,实现国内煤炭科技资源的优势联合。

加强技术创新,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和生态化,在洁净技术方面重点开展机电一体化的高效选煤关键技术、生态环境的控制、细粒煤高效脱水脱硫降灰技术等技术研究。

3.加强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煤炭企业应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快人才的引进和使用。推进继续教育,如分批次使煤炭企业职工组织长期脱产进入重点大学学习,选择专业技术人员到先进的煤炭政府研究等。也依靠新项目,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推广、面向社会广泛吸引高层次人才。包括实施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的人才,引进煤化工产业专家、电解铝专家合作,为发展煤炭、化工、电铝循环支柱产业提供人才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内部市场化管理的人力资源, 建立并协调利益相关者的良性互动。开展员工培训项目,尤其是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建立和完善,为人才的发展,增加人才引进和智力引进力度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和技术人员的竞争机制,创建学习型企业,促进员工素质的提高,注重产学研奖,定期邀请专家对煤矿企业进行技术指导。

4.积极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行管理一体化,建立管理信息中心,使其成为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协调中心、项目中心、金融中心,协调各产业之间的业务。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建成网络办公系统、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全公司实现网络数据化、会议远程化、安全生产管理程控化。相继开发完成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外部经济信息查询及处理等一批应用软件系统,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生态工业化,逐步建立综合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生产调度监控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网、矸石热电厂流程控制信息网、洗煤厂集中控制信息网、煤炭销售信息网、资金管理信息网、物资管理信息网等,努力提高企业综合资源的利用效率

六、结束语 (下转第159页)(上接第157页)

山西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法制建设,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展望“十二五”,山西要按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循环经济的步伐,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对煤炭行业,要以产业循环化为基本途径,以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目标,以推进整合升级、兼并重组为突破口,加快产业集聚,促进多元发展,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进行改造提升,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能大型化、生产集约化、利用清洁化、发展高端化。

参考文献:

[1] 李慧明.探索循环经济之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抉择”.新华网,2007

[2] 刘学敏.正确理解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中国经济时报,2008

[3] 张录强.循环经济的宏观路径——三循环理论.经济经纬,2005(3)

[4] 康钊.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思考阴.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l0(6)

[5] 林凤廷.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及要件.科技咨询导报,2007

[6] 张素姣.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思路.技术经济,2006

[7] 骆新.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6(3)

[8] 党晋华.采煤生态环境破坏及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

[9] 杜转萍,李永峰,刘元华,陈洁.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及策略研究.中国矿业大学,2007

[10] 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课题组.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域与对策.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

[11] 吴冲.山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分析.广西大学商学院,2007

[12] 钟伦彪,李亨英,杨妮妮.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太原科技大学,2007

[13] Korhonen J.Four ecosystem principles for an industrial ecosystem .Journal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1(9)

[14] 赵明霞,梁嘉骅,仝岩林.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山西发展新型煤炭能源.能源工程,2005

[15] 姜云,吴立新.中国煤炭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矿业,2003(3)

[16] 马晶钰.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循环经济的法律完善田.生产力研究,2009

[17] 周宏春,刘燕华.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18] 赵国忱,任凤玉.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发展模式研究.东北大学,2003

[19] 申仙萍.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和建议.山西焦煤科技,2009

[20]张永刚.煤炭行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潜力分析.洁净煤技术,2006

第3篇:煤炭行业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 功效系数法 绩效评价 转型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073-02

一、煤炭企业绩效评价现状

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背景下,煤炭的能源地位正受到巨大挑战。与此同时,“十三五”是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期,煤炭行业要加速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培育行业发展新业态、新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煤炭去产能是大势所趋。近几年,煤炭行业煤价下跌,市场低迷,又面临着去产能的任务,很多企业已经身处“寒冬”。近期虽然煤炭市场有所回暖,但是对当前煤炭经济的运行形势,既要看到回升迹象,又不可盲目乐观。虽然国家对煤炭产业进行了重组整顿,我国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各地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财务绩效评价水平参差不齐,在财务绩效评价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据财政部统计评价司的阐述,所谓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原理,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近些年来专家学者致力于研究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经济增加值法、平衡计分卡、熵值法以及功效系数法。层次分析法不能为决策提供新方案且定量数据较少定性成分多,不易令人信服。由于经济增加值法作为一个单业绩评价指标,在财务方面只能反映企业创造最终价值的能力,不能够做到全面细致。平衡计分法以财务指标为主体,非财务指标占整个评价体系的三个层级。两者相互融合可以弥补单一财务评价指标的不足,但是非财务指标也暴露着难以量化、因果关系难以确定、有效性值得质疑的弊端。熵值法不适用于煤炭企业这个行业。因此本文根据煤炭行业的行业特点和绩效评价的可操作性,综合分析了各种评价方法后认为功效系数法比较符合煤炭企业的现状。功效系数法与我国当前企业状况和评价对象的复杂性相适应,能够较为合理评价我国目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基于功效系数法的案例分析

本文选取“潞安环能”(601699)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功效系数法进行分析。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7月19日,系经山西省人民政府以晋政函[2001]202号文件批准,以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郑州铁路局、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宝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山西潞安工程有限公司五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9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本文采用九项指标对“潞安环能”进行财务绩效的分析,分别为盈利能力(资本收益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运营能力(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成长能力(营业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参考系的选择是国务院国资委统计评价局的2015年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权数通过查找多方资料和德尔菲法确定,如表1和表2。

分析的数据采用“潞安环能”的2015年年度财务报告。如表3。

对于各项指标的评价档次设置为五档,分别为优(A)、良(B)、中(C)、低(D)、差(E)。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统计评价局的2015年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可以得到煤炭行业大型企业各项财务指标每个档次的参考值。设置与五档标准值相对应的五个档次系数分别为优秀值(1.0)、良好值(0.8)、平均值(0.6)、较低值(0.4)、较差值(0.2)。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以下的模型评价财务指标:

Fi=(X-X0)/(X1-X0)×(d×Y1-d×Y0)+d×Y0

其中Fi为某项基本指标分数;X为指标实际值;X0为本档标准值;X1为上档标准值;d为该项指标权重;Y1为上档标准系数;Y0为本档标准系数。当基本指标的实际值大于等于优秀值时,该指标的得分是指标权数;当基本指标的实际值低于较差值时,该指标得零分,得分情况见表4。

三、结论与建议

1.分析结论。从分析结果来看(见表4),“潞安环能”总体得分为40.81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说明企业在内部控制和管理多方面均出现了问题,具体来看其盈利能力指标总分为15.42分,资本收益率呈现负增长状态,说明企业运用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很差。从其利润表中可以发现其营业利润从2014年的116183万元骤降至2015年的12788万元,可能与煤炭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煤炭价格持续走低有关。净资产收益率仅为0.57说明公司运用自有资本投资带来的收益效率很低,对于现有投资该公司应该进行认真考量。在资产运营能力方面总体得分仅为7.2分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处于较低值。企业应该查明总资产周转率以及流动资产周转率偏低的原因。企业可以进一步核查一下存货周转率、收账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从不同的角度和更深层面找出资本运营效率低下的原因。从偿债能力方面来看总体得分为16.07分较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5.3%接近行业的平均水平,较好地利用了财务杠杆的作用。已获利息倍数高于行业的平均值说明公司在一定盈利水平下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较好。从成长能力方面来看总体得分仅为2.12。公司的营业利润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都呈现了大幅的负增长情况,说明对于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与发展速度,包括企业规模的扩大,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和利润前景堪忧。不同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可能不尽相同,虽然并不能反映企业所有方面的全部问题只能评价部分问题但是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企业可以好好利用绩效评价可以起到财务预警的作用,从而发现自身经营方面的不足。

2.对煤炭行业的经营建议。(1)煤炭企业要想走出经营困局,就应该把精力放在提高效率,做强企业上。在煤炭降价已经没多大空间的情况下,提高产品质量才是拯救市场最根本做法。(2)煤炭去产能是大势所趋,但从我国能源禀赋、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能源安全角度分析,煤炭作为能源供给的主体地位不会动摇,行业今后的发展关键是怎样做好清洁开采、清洁利用和清洁转化。(3)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企业对财务风险不够重视,无法实施有效的防范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企业的破产倒闭。对于公司管理层来说,通过评估阶段性的财务绩效问题可以尽可能早地预测出公司存在的问题,使管理人员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1]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J].财务会计,2011,(4):432

[2] 刘际陆.功效系数法在财务危机预测中的运用[J].中国集体经济,2009(10)

[3] 夏学英.煤炭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1(26)

第4篇:煤炭行业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煤炭行业;资源税;清费立税

一、引言

在面临新型绿色能源的使用和不断发展下,煤炭生产所带来的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以及资源浪费等一系列弊端日趋暴露,绿色环保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除此之外煤炭行业投资过剩等原因导致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煤炭行业已面临着举步维艰的状态。在此基础上,资源税改革显得势在必行。

二、我国煤炭行业现状

(一)煤炭行业产能过剩

据煤炭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煤炭采选业投资过度凸显产能过剩。在巨量煤炭洗选业投资过后,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煤炭需求下滑,而煤炭产量超前,投资下滑但数目依然庞大。我国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受宏观经济低迷影响,能源利用产业在GDP中比例不断下降,煤炭产业出于困境,煤炭价格不断走低。此外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低,在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加之煤炭销售量降幅要快于煤炭产量的降幅,导致煤炭企业采取扩大产能增加产量的策略,通过降低价格获取竞争的方式加剧了产能过剩的格局。

(二)煤炭企业陷亏损困境

除了煤炭行业供求关系变化导致煤炭价格持续下降,环境压力问题也加剧了煤炭价格下降。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导致我国自2013年以来全国大范围地区出现雾霾天气,出于国内环保压力的不断加大,国家对碳排放提出了严格控制。我国煤炭资源的需求大幅度的降低导致其煤炭价格下降,很多煤企在面对煤价下滑带来的巨大亏损时,不得不通过降薪、甚至停薪留职、内部休假等手段来降本增效。

(三)煤炭企业的税费负担过重

煤炭企业所承担的税费负担较重,有统计表明,涉及煤炭的税费已有109项之多,其中税种就涉及了21项,而其中的费用大部分都是政策性的费用,征管不规范,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与执行标准,其不少于88项。更有统计研究分析表明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有43%来自于煤炭企业的净利润。种种证据表明,煤炭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承担较重的税负负担,也是煤炭行业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三、煤炭资源税改革对企业的影晌

(一)降低煤炭生产企业税负负担

山西是全国煤炭重要产地,此次改革根据减轻煤炭企业税费负担的原则,清费立税,即要全面清理涉煤收费基金。将煤炭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降为零,停止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取消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等,坚决取缔省以下地方政府违规设立的各种涉煤收费基金。做出如下假定:

企业所需承担的改革前煤炭资源税及三项清费项目税费合计为29元/ 吨。山西资源税改革后,假定改革前后煤炭价格不变仍为300元/吨,采用从价资源税税率为8%,即应缴纳的资源税为24元/ 吨。

通过改革前后对比可以看出,在煤炭价格及税费不变的情况下,煤炭的资源税缴纳每单位下降5元;资源税税费占税费总额的比例也下降了6.25%;资源税税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下降了1.67%。可以看出,资源税的改革无疑降低了煤炭企业的税负问题,税费内部结构发生改变。

(二)促进煤炭企业转型

煤炭资源税的改革增加了企业的资源税税负负担,增加产品的成本。这一威胁对小型企业来说为其市场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而煤炭开采的设备先进与否技术是否先进成为煤炭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要想生存企业应更新先进设备,加强新技术的学习和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回采率,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三)促进可持续发展

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原有采用从量计征方式明显造成资源税的税负较低,此种模式也无疑为资源的浪费提供了机会。从价计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炭的价格,对煤炭的粗放式开采和使用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税负最终转嫁给消费者,也进一步地唤醒社会对资源节约的意识。

四、对煤炭资源税改革的建议

(一)处理好与其他税种的关系

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煤炭能源的生产及消费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重要比例,高达能源生产即消费总量的70%以上。煤炭的高消费结构也影响到高度依赖煤炭产品的其他行业产品价格,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势必会对其价格带来冲击,造成价格上涨。而在我国全面营改增的情况下,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在不同的程度上会对其他行业带来价格影响。同时此次的改革在影响其他行业产品价格的同时,也会造成人民群众增加消费成本,因为此税负负担最终由消费者承担。因此,煤炭资源税的改革应该意识到与其他税种的关系,逐步推进煤炭资源税的改革。

(二)清理不必要的收费

虽然此次的改革清费立税,全面清理涉煤收费基金,但是地方收费项目仍占据较多比重。如森林植被恢复费; 排污费; 耕地开垦费等,原本就没有征收,也就是说实际减免征收项并没有规定的那么多;同时有的清理项目原本征收标准就比较低,对企业来收所减免的税费是杯水车薪。因此,在资源税的改革中应进一步清理不必要的税费,以免造成于资源税改革初衷相背离的局面。

(三)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

根据规定,除海洋石油外,其余所有资源税收入均归地方政府所有,是地方税种。资源税收入对中央财政来说影响不大,其只占据较低的比重,而此次资源税的从价计税改革无疑会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且有的政府财政收入中资源税占据重要比重。因此,应该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以防止地方盲目开采及使用资源,造成浪费。(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毛磊.资源税改革对煤炭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财务与管理,2015(2):19-20

[2] 刘畅.资源税改革对煤炭企业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2015(8):47-48

第5篇:煤炭行业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供应链金融;山西

山西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但是针对目前经济低迷态势,煤炭行业在“煤炭20条”的激励促进之下却仍然不见起色,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基础之上,深入分析煤炭行业衰退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改善山西煤炭行业状况的政策建议。

多少年来,煤炭产业一直是山西经济的中流砥柱,在有效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煤炭产业的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煤炭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由于煤炭产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决定,其要实现生产和经营的良性运转,对于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因此,实现有效融资,合理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成为目前煤炭产业必须积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课题旨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煤炭产业特点使用供应链金融来构建科学合理的融资解决方案。

山西作为全国煤炭战略基地,研究其产业链特点及供应链金融产品的适用性及可行性,寻找适合山西煤炭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模式无论是对山西省经济发展、对金融机构发展、对企业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一套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山西省煤炭产业融资解决方案,对中小企业来讲,可以凭借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信用资质以及基于真实贸易的流动资金、存货等质押物获得银行的信用支持,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型企业面临的融资难的局面;对核心企业来讲,会使核心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生产周期有效缩短,生产效率有所提升,竞争力增强;对银行来讲,为银行开启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不失为广大中小型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并能增加用户,吸纳大量存款,并从业务操作中获得手续费、利差等收益,同时可以大大降低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对物流企业来讲,使不少物流企业尤其是大型物流企业在业务操作中可存放中小企业的质押货物,有助于推物流业的发展。

1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自从供应链金融概念提出以来,就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重视,相关的研究工作也迅速展开。多位学者对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重要性进行了定性的论述。Doughs通过研究指出,资金流的管理与其他如采购)研发)配送等过程的协同能够明显改善或促进供应链要素的增值。Hartley系统地阐述了在全球化外包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商业成功的必要组成部分。供应链金融的定量化研究,大多集中于库存订货决策和融资决策2个方面。Buzacott结合金融理论与生产运作理论,从资金流的角度讨论了零售商的库存决策和融资决策。Baden展示了如何通过财务链,整合供应链企业的生产规划和财务计划,并通过案例分析了该方法的优越性。Guilien在供应链管理模型中,综合考虑生产计划和财务上的预算约束,构建了具有资金约束的供应链管理模型,通过算例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结果的有效性,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GuomingLai等探讨了资金约束对供应链运作方式以及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影响。Srini-vasa等以两层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认为集中式(联合)决策不仅对借款方有利,对零售商和制造商都有好处。Moritz L G将供应链金融界定为优化供应链的资金流,加速资金的流转速度,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的财务绩效,并将供应链金融的内容分为订货周期管理、资金管理和固定资金管理三部分。

2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近年来,国内学者及各大银行都相继对供应链金融展开了相关研究,并且在《会融时报》、《商业时代》等多家杂志上发表过有关供应链金融的文章,其主要侧重于分析供应链金融模式及风险管理。目前各家银行都在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煤炭产业更好的发展。

在国内,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晚,但随着以深圳发展银行(2011年7月并入平安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推广,相关理论研究也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诸多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团队,如:①以西安交通大学冯耕中教授,江西财经大学李毅学教授和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汪寿阳教授为代表的研究团队。该团队的主要研究成果体现在存货质押融资模式方面,对存货质押融资模式的内涵、流程、风险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定性与定量研究。②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该课题组选取国内较早系统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具有丰富实践和理论基础的深圳发展银行,作为贯穿于整个研究的案例样本,发表了多篇供应链金融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论文。③以朱道立,陈祥锋为主的研究团队。该团队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具有资金约束的供应链决策上。

在股份制银行方面,深发展供应链金融先行实践,广发银行“贸融通”供应链融资服务,中信供应链综合服务,民生银行特色贸易金融服务,华夏银行融资“共赢链”融资服务,兴业银行“金芝麻'I供应链金融服务与光大银行“阳光供应链”,等等,这些银行都在供应链金融方面进行了实践。在国有银行方面,中国银行推出融货达、融通达、订单融资等供应链金融系列产品服务,工商银行开展了跨区域供应链融资试点工作,拓展了多家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在物流公司方面,怡亚通公司在供应链金融中扮演着第三、四物流公司角色,它作为供应链集成商,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资源的能力,联合银行在提供物流配送服务同时还提供采购、收款及相关结算服务。

第6篇:煤炭行业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煤炭企业;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014-02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资源突出,气候变暖、雾霾等极端天气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哥本哈根到德班,关注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的焦点。“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煤炭是我国高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煤炭企业必须走低碳经济之路。

一、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是全球第一煤炭消费大国,煤炭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耗中占到70%左右的比例,煤炭工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和支撑。据测算,中国煤炭生产利用对国民经济总量和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和18%左右[1]。我国“富煤、少气、缺油”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在“十三五”期间在能源结构上仍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十二五”以来,我国在煤炭生产和消费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如非化石能源消耗比重基本达到预期,煤炭开采的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绿色开采和绿色消费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还面临着许多不足,尤其是环保和技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与传统发展模式相比,其主要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其实质是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机构,继而发展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和低碳服务,有效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其核心是高效率使用能源,清洁能源结构。低碳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2]。

发展低碳经济是煤炭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必然要求。当前过分的开采导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资源利用率低下,主要表现为开采方法落后,回采率低,开采后的洗选比例低,伴生和共生资源利用率低等,发展低碳经济提高综合利用率是提高企业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优势

2015年12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以上政策的出台,为煤炭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

当前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具备以下优势:一是中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储量相当客观,煤炭产量高速增长,煤炭供应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要,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二是我国煤炭工业体系逐渐健全,集团的多元化集约经营,大型煤炭企业快速发展,2013年千万吨以上煤炭企业达到51家,亿吨企业8家,累计淘汰小煤矿1.7万处,规模化生产初见效应。三是“十二五”以来,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消费观念的日语改善,IGCC、EMC、CDM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推广,我国在煤炭洗选、伴生资源利用、洗后产品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在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这些都为煤炭行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条件。

三、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压力和存在的问题

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下滑,面临大幅度亏损情况。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能源结构转型加快,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大,煤炭市场需求趋缓与煤炭产能释放的矛盾日益突出,煤炭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大量企业经营困难。自2012年起,中国煤炭企业利润出现连续下降,2014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仅为2012年的29.2%,大中型煤炭企业亏损面积近70%,部分省份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4]。

煤炭产业结构不合理。在煤炭结构调整和优化方面,政府做了很多工作,采取将煤炭和化工合并,延长煤炭产业链,拓宽煤炭产品等措施,但是煤炭行业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部分大型煤炭企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但是众多中小企业机械化程度低,创新能力薄弱,甚至还存在手工采煤的行为。中国煤炭产业的配套体系还很不完善,与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要加快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进程。

部分煤炭企业技术人员匮乏,煤炭资源利用率低。据统计,在煤炭企业中农民工占了很大的比重,特别是在地方企业和乡镇企业中更为严重。由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技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必然阻碍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步伐。由于技术相对落后,我国煤矿平均资源回采率仅为30%,“三废”利用率极低,对“三废”没有进行合理的综合运用,原煤入洗率也比较低,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四、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

第7篇:煤炭行业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煤炭企业;生态平衡;制约因素

循环经济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以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集约型经济模式。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煤炭年产量世界第一。在我国,生产与生活中70%的能源都是靠煤炭及以煤炭为原料的能源来提供。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炭都将作为我国能源主体,这一地位不会改变。

近几年来,煤炭行业的传统的生产模式显露出的弊端越来越严重,逐步暴露的深层次问题引起了专家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十届人大提出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更加促进了人们对于循环经济的认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运行质量是当前我国煤炭行业必须做出的不二选择。

从国内外煤炭市场来看,国内煤炭受到外来煤炭的冲击,低价国际煤价造成国内煤炭市场的萎缩,国内产煤呈现供过于求的现象。由于煤炭行业严重制约工业发展,而这近几年国内工业发展速度放缓,经济增速下滑,国内对煤炭的需求量将持续减弱。目前尚在建设中的各种大型矿井将在未来几年中进一步增加国内煤炭产量,届时由于供过于求而产生的产能过剩问题将更加明显,煤炭价格将会下跌。结合以上原因可知,煤炭企业的销售量与利润将逐步下降。我国煤炭行业由于长期缺乏卓有远见的规划管理、不重视资源的高效利用、储备管理体系设立的不太科学,导致了煤炭行业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畸形现象。这种长期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生产模式将最终使我国煤炭行业走向绝境。而煤炭行业内部竞争将持续加强,拥有低成本、能够降低成本的企业将会取得巨大优势并最终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因此,在能源供应逐渐紧张的状况下,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经济,加强煤炭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煤炭企业是实施循环经济最重要的主体。企业的动力在于追求利益,而发展循环经济所节约的巨额成本正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工业长期的发展离不开循环经济的实现,而循环经济将减少污染的排放、生产出更受欢迎的产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以及原料成本、最合理的使用资源等。同时循环经济模式还响应了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与各种倡议,使企业更有利于得到技术支持、政策优惠等实际利益。

为了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现有以下几个建议:第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良传统工业,结合产业的结构与特点,将清洁生产、废料的回收与利用、作业流程的改进作为重点发展区域。探索并研究最适合行业发展的新模式。第二,结合现代企业制度与当地法律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与生产模式。研究新的节能模式,尽量实现肥料的重新利用,使之重新进入生产循环,推动节能产技术与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实现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目标。第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研究并应用新的技术,尤其是资源节约、材料替代技术、能量的阶梯式利用(如热量),延长产业链、零排放等技术。实现有毒害以及高成本材料的廉替代、废弃物的回收与综合利用。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加强注意与研究,解决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第四,建议咨询服务系统与新理念引入系统。及时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信息。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机构、服务机构以及各种社团的力量,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工作。使循环经济思想深入人心。

我国煤炭行业一直处于高消费、高污染的状态,煤炭企业的发展模式大多是:快速建矿,强力开采,废物直接排放,没有治理。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为人类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能源、环境问题。煤炭行业经济发展长期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来支持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从企业层面上要求煤矿企业降低能耗,减少矿物、服务资源的使用量,减少矿物产品、服务能源的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加强煤炭资源循环利用能力,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矿产资源。加强区域建设,强化生态园区的建设,根据煤炭资源的条件,延长和拓宽生产链条,完善煤炭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循环技术在经济上不合理的要尽量不用,或者尽量不要大规模采用。通过加大在环境方面的投入,实现矿井水、煤矸石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从而逐步实现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只有通过循环经济,煤炭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储藏量大,许多产煤区域对我国整体资源和国内外能源形式认识不够深刻,缺乏随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对煤炭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理解甚至不愿意接触和理解,大部分煤炭企业仍停留在生产、销售原煤的阶段,煤炭产业集中化程度和产品附加值普遍较低。因此发展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煤气共存资源技术,延伸产业链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都出台了新的技术并积累了许多新的实践经验。目前情况下我国的煤矿综合利用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巨大的煤矿资源储量与现实中低效率的开发使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近年来,煤炭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受到广泛关注。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使得社会与企业更加发现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减量是对废物的产生进行预防而不是通过末端治理而加以避免;再利用是指能够反复使用生产中消耗量很小的非原料物件;再循环指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以及综合利用;再修复指修复生态系统。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支撑,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巩固。煤炭行业需要充分利用我国出台的一系列与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法律、法规和税收减免政策,促进矿区发展循环经济。通过改变传统观念,树立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理念。

煤炭行业的本质就是开发经营不可再生资源,而其中的关键在于经营。通过借鉴国外的技术与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煤炭开发方案。从经济与政策两个方面建立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激励机制,提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建设。采用新工艺,把产生的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经过加工作为原料,可以生产水泥和墙体等建筑材料,在减少排放的同时增加了就业。加强环境管理,环保问题永远不要放松,良好的环境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积极采取煤矸分流,减少煤矸石的产量;推广矿井水复用技术,实现矿井水的循环利用,尽量减少开采浪费。

为建设集约型煤炭企业,企业应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将全体员工都视为成本管理的主体。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循环经济意识,通过讲座,移动传媒等方式,宣传上述思想,调动员工减少能耗、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建立责任目标成本管理制,组成承包考核制,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与约束措施。通过责任的深化与细化实现成本管理的最优化。

大型煤炭企业转型是在国家大环境下不可避免的过程。在转型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节约型、友好型经济模式为导向,根据社会趋势、国家政策要求、市场需求以及企业自身的状况,选择正确的方向。从长期稳定的大市场体系,到灵活多变的小市场体系发现规律并统一协调。把握好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把握好市场变化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周期规律,提前在战略上、全局观上来考虑对策,稳步推进煤炭市场改革进程,早日确立循环经济体系。

参 考 文 献

第8篇:煤炭行业发展建议范文

“如今的煤炭,简直是一天一个价。我们现在根本就不接‘货到付款’的单子了。”陕西省神府煤炭运销服务公司销售人员韩立军语带傲慢。

10月以来,中国的煤炭价格一路上涨。据中国煤炭价格网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华北地区煤价每吨累计涨幅达10~30元,西南、中南地区煤炭的单价平均涨幅更是达到了40元。

同时,股票市场上的煤炭股保持了同现货市场一致的步调,几乎同时上涨,煤炭股平均涨幅超过50%火爆的煤炭市场被人们戏称为“煤超疯”。

在“煤超疯”上演的同时,由国家发改委编制的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煤炭价格指数体系――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于10月13日起试运行,该指数首批共甄选了149家企业作为数据采集单位。以7天为报告期。

价格指数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指导煤炭价格,对于我国尚未完善的煤炭价格体系作用几何?业内人士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非常规上涨

韩立军介绍,神木地区的煤炭价格整体都在涨,“现在市场行情很好,煤价还会继续上涨。”

用煤旺季需求量上涨是一个客观的因素。中期期货研究所分析师李永生认为,贸易商囤积、煤炭销售渠道狭窄、运输难是推高煤价的重要原因。

在天津港长期从事煤炭交易的张延,8月份就开始囤煤,就等着年底煤涨价。只是由于资金原因他仅买了1万吨。

从煤炭市场来看,目前的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并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

李永生分析:“我国煤炭市场体制建设的不完善,销售渠道狭窄,煤炭需求方并不能直接购买到煤炭,使得中间的贸易商有机可乘。”

而在煤价上涨的过程中,游资也功不可没。季节性因素以及所谓的“千年极寒”的气候也被一些煤炭贸易商以及游资当做了推涨煤价的工具。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张砚霖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力量正在市场上营造有利于煤价上涨的气氛。”

此外,煤炭运输成本的提高也助推了煤价上涨。“成本相对较低的火车运煤渠道由于被少数人掌控,价格被变相抬高。”李永生表示,这是目前贸易商选择汽车运煤的重要原因。所以,近期有关运煤车辆在高速路上大堵车的新闻频繁见诸报端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陕西榆林神府地区,全国的煤炭用户几乎形成了抢煤的态势。“运煤车辆集中在进入榆林的神木、府谷地区形成了交通大堵塞,无论大小煤矿基本外面排队车辆都在100辆以上,装车须排队,少则一天多则三天,导致运费大幅度的上涨,增加了用煤的成本。”韩立军说,十一过后运费上涨幅度达50元,吨左右。

价格指数难有效用

作为国家经济生活的重要资源,煤炭价格走势不仅影响煤炭行业的运行。还对到宏观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的推出目的,是指导煤炭价格,反映我国煤炭价格的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发改委称,此举旨在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健全完善煤炭市场体系。

虽然我国的煤炭市场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已逐步确立了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但是煤炭市场定价机制并不完善。“当下煤炭价格放开并不意味着煤炭价格改革已经完成,煤炭价格的形成机制和调控机制远未建立起来。”煤炭行业分析师宋亮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任钱平凡认为,随着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的建成,煤炭行业的价格指数将成为业内的价格风向标。“这有利于我国形成较为固定与完善的煤炭交易模式,有助于我国掌握在国际煤炭市场的话语权。”

但据《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的采访调查发现,在业内专家的一片叫好声中,身处煤炭交易一线的煤炭企业以及贸易商却不以为然。

韩立军直言:“我们日常的煤炭交易根本不参考煤炭价格指数。”事实上,与其持有相同观点的煤炭贸易商并不在少数。

“对煤炭贸易商而言,动力煤价格指数是对过去一周市场价格运行情况的总结,具有滞后性,对他们的实时交易很难产生影响,他们更多的关注煤炭的现货价格。”煤炭行业资深分析师胡宇对记者表示。

“现行的煤炭定价体系,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市场价并未真正形成。”李永生如是说。随着节能减排的落实实施以及国家推进的煤炭资源整合,优势将会向大型企业更集中,煤炭依然会是垄断性行业,价格仍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

“事实上,煤炭价格指数各港口也有,但都不被煤炭企业以及贸易商认同。”对于疯涨的煤价,李永生建议,国家需从根本上加快煤炭市场体制建设,增加供应渠道,开放煤炭垄断市场。

煤炭期贷上路?

煤炭价格涨跌对其下游企业尤其是电力行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煤”与“计划电”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业内专家认为,传统的能源交易方式已无法为市场提供准确的信息且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煤炭产量占全球煤炭产量的4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无论是考虑到煤炭行业的长期发展还是煤炭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煤炭价格稳定合理都显得日益重要。

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建立煤炭期货的交易方式,更有业内专家认为,此次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的推出是为煤炭期货作准备。10月27日,在2010年焦化企业准入研讨会上,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黄金于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积极促进和筹备煤炭期货上市,煤炭期货上市的时机已经成熟,争取明年推出。

期货交易具有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功能。煤炭进入期货交易市场可以减少煤炭交易的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并能为电厂的交易成本分析提供依据。

第9篇:煤炭行业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煤炭企业;并岗整合;减员分流;思想工作

中图分类号:TQ5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

前言

伴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经济新常态成为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煤炭企业应以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准,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实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煤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煤炭行业“黄金十年”的过去以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如何保证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这已经成为摆在所有煤炭企业面前难题。尤其对于部分国有企业而言,其庞大的运行机构与高昂的开采成本成为了限制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因素。就现阶段而言,煤炭企业管理的重点为精简机构和发展多种经营,而做好煤炭企业减员分流工作是首要任务。

一、新经济常态下煤炭企业人员分流形势与工作难点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煤炭企业要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实现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必须保证企业资源结构的合理分配。目前,煤炭企业整体人力结构不合理,存在岗位叠加、人员拥挤、闲职人员过多的情况,保证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是现阶段煤矿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煤矿企业并岗整合与减员分流工作是对企业整体制度的一种大的改革,在实际开展与落实中存在很大难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煤炭行业性质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富余将不断增加。国家政策与未来经济的发展注定煤炭行业发展不甚明朗,且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煤价近年来持续下跌,需求不能支撑继续扩张的煤炭产能,“去产能、去库存”、环境问题、开发清洁能源等一系列举措,使得煤炭转型成为必然趋势。煤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不能以扩大产能方式来保障,就必须缩减产能并寻求多种经营方式,这势必造成煤炭实际生产与管理所需劳动力下降,而人员富裕情况将会愈加严重。如企业仍保持如此现有庞大的人力资源,企业的经营效益甚至企业的生存状况将愈发堪忧。

其次,我国煤炭企业起步较晚,生产技术含量与技术装备水平偏低,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而随着近些年来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煤矿机械化生产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对过多劳动力的需求,亦造成劳动力资源的剩余。同时,由于企业在煤炭发展“黄金十年”过度扩冲产能,开发新矿井、引进人才、招聘工人等举措使得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相对充足;在实行岗位整合、机构重组、关闭矿井等减员措施后,势必会造成劳动力的富余。

再者,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完善。工人在走出煤炭行业后,由于长期以煤炭企业工作为经济来源,走入社会后又缺乏必要的生活技能;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不足,无法给予失业人员足够的社会保障,导致煤矿走出去的工人在社会中生活困难,员工对于离开煤炭企业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二、以减“岗”推动减员

1.科学定岗定编

针对国有煤炭企业岗位附庸与重叠程度高的问题,煤炭企业可聘请有资质、有能力的人力资源研究部门,以企业现有产业布局、人力资源等实际情况为依据,与企业定岗定员工作协同做好公司定岗定编工作,保证企业人力资源构架符合现阶段与长远发展的要求。人力资源定岗定编工作的实施应以保持企业结构的稳定性为基础。首先,重新评估与梳理现有企业岗位状况,对人员编制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再依据企业运行成本与未来发展,对人员编制方案进行改革;其次,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进行科学定岗,以绩效考核与岗位职责作为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避免部门或岗位职责上划分不清楚或误解的情况出现;再者,贯彻权责一致原则,在明确部门或岗位权力的同时,确定其所必须相应承担的责任,做到权责统一、责权对等。

2.实施专业化重组

煤炭企业富余人员分布中,有三分之一在生产单位,而约有三分之二在辅助、后勤和机关单位。鉴于此,煤炭企业在机构精简中应实行先专业化后扁平化,先辅助单位后生产单位,先岗位整合再岗位精简,首先对辅助生产部门进行专业化管理。可根据岗位业务性质,对分散的各单位进行重组,并将其业务规划到相关部门,以实现业务的统一化管理与岗位扁平化管理。与此同时,对重组单位实行高度精细化管理,优化内设机构、劳动组织与劳动用工,以辅助业务工作高效、优质来进行要求,提升部门人员、财力、物力的集约化管理水平。

3.精简机构与岗位

煤矿快速发展阶段,煤炭企业开发了较多新矿井,部分矿井产能落后、生产成本高;部分老矿井资源枯竭,生产开采已接近尾声。对于此类矿井,企业应果断淘汰落后生产矿井,降低企业经济负担。同时,对于企业与分部机构两级机构设置应进行大力调整,淘汰企业落后的装置设备。针对煤矿企业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煤矿企业应推行智能化与信息化生产管理,减少岗位需求,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三、构建“ 积极稳妥”的人员分流机制

在并岗整合工作基础上,煤炭企业应构建积极稳妥的人员分流机制。减员分流工作应采用多法并举、拓展渠道的方针,福建省能源集团在具体人员分流工作中采取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1.保持清醒思想认识。对人员分流原则要有清楚、深刻的认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立场,实施有效的员工退出机制,包括定岗、竞聘、落聘等方式;同时,积极做好思想稳定和政策宣传等工作,统筹兼顾历史与个人意愿,避免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2.采取有效分流办法。制定合理的人员分流顺序,采用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重点对辅助部门富余人员进行分流,再安排生产机构富余人员,如;积极推进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人事管理制度,对非生产性环节的岗位实行一人多岗,提高工效的办法,有针对性、有策略性,保证企业结构与人员的稳定。

3.把握人员分流途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性的配套政策,引导与鼓励人员自谋职业;同时,企业应通过多种方式为员工提供就业渠道,如:鼓励青工参加外单位的招聘考试;组织转岗培训;择优推荐等方式,并设立创业资金,为分流人员就业拓展就业选择余地,确保分流人员分的出、走的安。

4.缜密落实分流方案。按照分流安置办法,对于分流人员中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等特殊人群,遵照个人意愿实行内退养人、工龄买断、经济补偿等方式;而对于合同工,可根据岗位生产需要采取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辞退、转岗分流等方式,并给予适当的安置与处理。人员分流具体操作中,应制定详尽的分流安置办法,明确各项办法中所对应的条件、对象与待遇。

5.建立人员调剂机制。制订实施煤炭转型、逐步退出煤炭产业策略,并根据转型企业的生产需要,让员工在一定区域内或跨区域实行流动工作,以缓解本部人力资源过度集中情况,同时亦能够为其他生产机构补充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妥善处理好分流人员思想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保障企业并岗整合与减员分流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尤其在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今天,做好员工思想疏导工作,安抚员工情绪,这对企业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落实并岗整合与减员分流工作中,企业应在四个方面下功夫:第一,认清形势。煤矿企业在加强压产减员过程中,应当减少用人的求生意识;第二,提前介入。在具体工作落实之前,应做好退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安稳退出员工的情绪,同时亦需对在岗员工进行思想开导与鼓励;第三,有情操作。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考虑员工难处与实际情况,制定“有情”的人员分流方案与补偿方案,最终完成企业压产减员与分流安置的目标;第四,落实责任。将人员分流工作落实给负责人,保证分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五、结束语

在新的经济常态背景下,煤矿企业压产减员成为必然趋势。企业应充分认识当前煤炭行业发展形式,了解企业并岗整合与人员分流的必要性,在保证企业结构稳定的前提下,以减“岗”推动减员,多法并举,通过岗位与业务优化、关井闭坑、划线内退、辞退、转岗分流等多种措施,保证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煤炭企业在具体落实并岗整合与人员分流方案过程中,应本着“以人为本,和谐为先”的原则,做到认清形势、提前介入、有情操作与落实责任,妥善处理好并岗整合、人员分流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高宏杰,徐会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煤炭企业面临的形势和对策[J].中国煤炭,2016,02:17-21.

[2]华峰.经济形势新常态下规模性减员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应对策略――以“公司提前解散”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02:98-102.

[3]余夕志.精简机构岗位 推动减员分流[J].中国石化,2014,09:50-51.

[4]刘秀萍.探究人力资源定岗定编定员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人力资源管理,2014,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