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

医疗保障队伍建设精选(九篇)

医疗保障队伍建设

第1篇: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

目前,我市有注册护士4000余名,实际在岗约3500名左右。长期以来,我市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疗单位高度重视护理工作,不断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有力保障了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

但是,从调研的情况看,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严重影响到医疗与护理工作的协调发展,影响到医疗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1、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护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在调研的11所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护理人员配置不足问题。各医院床位与护士之比均小于1∶0.35,实际医护比例平均为1∶1.05。

2、大量使用临时护士,护理队伍不稳定。近年来,所有医院均使用临时护士,部分医院临时护士比例占到全院护理人员的50%以上。由于临时护士中多数人员与医院没有合同关系,大多数人在自己技术水平熟练后即“跳槽”。

3、护理人员待遇偏低,积极性难以充分以挥。一是学习培训机会少,业务素质提高困难。医院在职护理人员每年能够外出参加进修学习和培训的人次仅占全院护士总数的5.7%,占全院外出培训学习人员的20%(护士占全院业务人员的40%左右),大多数护士都是通过业余时间自学或岗位练兵来提高业务能力。二是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一些医院对护士的10%的工资和护龄津贴根据本单位情况已被取消,县级医院护理人员的“三金”仍未办理,成为广大护理工作者的后顾之忧。三是职业防护不得力,健康状况受到威胁。在肿瘤、放疗等科室工作的护士由于长期接触化疗药物,致使身体抵抗力下降,近80%的护士感到护理执业风险大。四是护理职称设置不合理,高级职位偏少。

4、护理的专业性未得到认可,年龄偏大的护士在“二次择业”时多数被安排在非护理岗位。在医院管理中,40多岁的老护士多数被安排到行政、后勤、医技科室,医院没有建立结构合理的护理专业人才梯队,极不利于护理事业的发展和人才队伍的稳定。

5、护士整体素质偏低,不能满足医疗工作的需要。全市护理队伍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仅占护士总数的0.34%,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70.3%,个别医院达83%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占护士总数的0.5%.中级职称占18.6%,其余均为初级职称。

二、影响护理人才队伍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

1、医院管理层“重医轻护”,对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多年来,医院在工资、奖金、住房、工作条件、发展前景等方面向临床医疗和医技人员倾斜,不少人认为护理工作缺乏技术含量,把护理等同于普通服务工作,护理人员未能按职称上岗,无论年资高低都承担同样的工作。减人首先减在编护士,造成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护理队伍的不稳定。

2、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扶持力度不到位。近年来财政对医院均实行定额补助,补助数量少还经常不到位,这种趋势越到基层医院越明显。大量使用廉价的临时护士,从客观上讲也是医院为了降低医疗成本。

3、护士毕业后就业困难。护士毕业后,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没有形成向基层医疗单位流动的机制,造成城镇医疗机构大量使用聘用临时护士。聘用的临时护士在医院护士队伍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成为医院护士队伍重要组成部分。

三、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1、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护理工作与医疗工作的和谐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应结合护理人才队伍培养的实际制定准入标准,合理确定护理人员学历准入门槛,按照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规定,医院护士编制总数至少达到卫生技术人员的50%。医疗卫生单位领导要克服“重医轻护”倾向,定期分析护理队伍的现状以及制约护理队伍学科发展的因素,重视护理学科带头人的选拔,着力稳定并发展护理队伍。要充分考虑临床对人力资源的调配使用是否合理,考虑为护士构建“从一般到专业、从专业到专家”的职业阶梯;要根据岗位的不同,向护士提出要求,建立引导护士发展的机制,让护士踏实在临床工作。充分认识护理人才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培养、使用好护理人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好,以促进医疗与护理的协调发展,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完善聘任制度,建立一支稳定的护理人才队伍。一是各级政府应深入贯彻《陕西省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精神,在卫生系统全行业认真落实全员聘用制,建立新型的选人用人机制。二是制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单位工作的措施,由县区政府对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注册执业护士按编制数量予以工资保障。三是人事、卫生部门指导医疗单位严格遵循“按需设岗、以岗定人、以条件进人、以岗定薪、同工同酬”的原则,完善护士聘用管理机制,在有编制情况下,应尽量和医生一样,引进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医疗单位根据护理人员的职业特点,积极落实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落实“三金”,建立必备的防护设施,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四是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监督医院落实对护理人员待遇,落实汉中市最低工资的规定,确保广大护士的合法权益。

3、改善护理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加强培养专科护士工作,培养造就基础理论扎实、素质技能好、能在紧急条件下应战的护理人才。三级医院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必须达40%以上,护理管理者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定期接受管理培训。把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与护士注册、职称晋升、年度考核结合起来。

4、加强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根据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发展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的成人教育,为护理人员在职广开学路。由卫生行政部门对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出具体的管理办法,继续教育的学分与晋升职称、护士执业注册、年度考核挂钩,达不到学分要求的人员,不得晋升职称,不能执业注册,年度不能考核“合格”以上格次。

第2篇: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

XXX应急办 

201X年XXX应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XX局应急办的业务指导下,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责任明确、机制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准备充分、应对有效"的卫生应急体系,继续坚持以“预防为主、分类管理、科学规范、客观实用”的原则,做好卫生应急常态下的充分准备,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机构。

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应急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应急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医院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日常管理和综合协调工作。成立了由1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院外应急医疗救治队伍和42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院内应急医疗救治队伍,为每个队员建立了人员档案,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完善预案,制定管理制度。

针对我院工作实际,为应对不同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编制了各专项事故应急预案。预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互相协调,确保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得到妥善有效的处置。同时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责任问责制度、卫生应急处置管理制度、应急风险隐患排查监测制度、应急值守工作制度、应急救援联席会议制度、应急管理信息员制度、应急管理专家决策咨询制度等应急管理制度,并成立了应急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

(三)印发文件安排工作

按照上级卫生应急工作精神,结合我院自身实际情况,重新印发了《XXX关于调整XXX医院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的通知》、《XXX医院关于成立应急专业队伍的通知》、《XX市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实施方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及《XX医院应急医疗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对医院全年卫生应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制定专人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四)监测预警,提供科学决策。

为尽早发现和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尽早采取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医院建立健全并完善了现有监测系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明确报告责任和义务,对各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实行网络直报。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工作,以利于尽早发现和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与市卫健局、110急救系统、消防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对于通报的异常情况,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医疗救护。

(五)培训演练,锻炼应急队伍。

医院注重应急救援队伍的日常训练,积极组织开展了卫生应急演练活动,提高了队伍综合素质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1年来年我院主要开展并参与了如下应急演练科目:

1、201X年X月X日,为加强医院医疗救治管理能力,规范救治流程,提高医务人员在突发事件,特别是在低温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应急救治水平,医院组织各临床科室及职能科室开展了医疗救治应急演练,此次演练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对紧急救援任务的反应和协作能力。

2、201X年X月X日至2019年X月1日,xxx天气的影响,xx市卫健局、xx市人民医院启动了应对xxx天气应急救援预案,医院应急办派出2组医护人员乘救护车到达xxx进行医疗保障。

3、201X年xx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于201X年X月X日在XX市举办,有10000名运动员参加,XX医院承担将此项比赛的医疗保障工作,我院派出了18名医务人员参加了此次运动医疗保障工作。

4、201X年X月X日至X月X日,献礼新中国成立X周年的重大题材电视剧《XX》剧组进驻XX取景拍摄,我院承担了剧组在XX取景拍摄期间的全程医疗保障任务,应急办、医务科协调抽调高年资、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成立了院内和院外应急医疗保障组,同时派出高年资、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的医生进驻剧组驻地和拍摄现场,进行全程医疗保障。

5、201X年4月21日,XX市进行液氨危化品移除,医院成立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根据医疗救护工作的需要,医院成立院外、院内紧急医学救援分队,能及时参与现场医疗救护和院内处置,我院派出由2辆救护车、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学救援分队到现场进行医疗救护。

6、201X年5月8-9日,应急办派出2名医务人员参加了XXX公安局组织的交通事故演习。

7、201X年5月11日,高速公路x方向某隧道口交通事故,按照市政府的安排,应急办派出2名医务人员及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医疗救护。

8、201X年6月7-8日,高考期间我院派出医护人员1组(医生、护士各1名、救护车1辆)到x考点现场进行医疗保障。

9、201X年6月24-26日,201X年XX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我院派出了6名医护人员参加演练,圆满的完成了应急演练任务。

10、201X年7月2日,XX市防汛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我院派出了,4名医护人员参加演练。

11、201X年9月3日,XXX一行对XX进行调研,我院派出医疗救护组4人乘救护车进行全程医疗保障。

12、201X年9月15-18日,XX期间,我院派出医

护人员进驻XX酒店、XX酒店、XX酒店进行医疗保障,同时派出多名医护人员参加各个XX现场医疗保障,圆满的完成了政府安排任务。

13、201X年9月27日,XX道路运输突发事件综合应急救援演练,我院派出4名医务人员参加演习,圆满完成了演练任务。

14、201X年3月、6月及9月,我院分别组织了201X 年“春季”、“夏季”、“秋季”消防演练,背景是我院各个楼层,突发浓烟,消防警报响起,监控室保安发现火情,启动报警系统,立即向医院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启动应急预案。

(六)储备物资,提供救援保障。

按照“一专多用、专兼结合、整合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除在急救车配备相应的必需应急设备外,医院专门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库,参照《XX省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标准》建立了XX市人民医院应急物资储备目录,从医疗救援类、生活类、服装类、救生工具类四大方面进行了全面准备,物资储备丰富,调取方便,能够保证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物资供应。为应急队伍配备了相应的应急设备和器材,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二、工作中的不足

(一)我院的机动应急力量配置薄弱,由于我院各科室人员配置紧张,无机动保障人员配置,尤其是急救医生更是紧缺。因此在无预告情况下开展应急处置,一般只能抽调待命的急救人员和车辆前往应急现场。

(二)医院的综合救治、急救能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现有设备设施还不能满足区域卫生应急需求。

(三)应急队伍人员能力水平距离上级对卫生应急工作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人员的业务知识、技术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的提高。

(三)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各类应急预案,并需不断加强演练,通过实操优化预案流程,确保预案的可落实性。

(四)应急经费和后勤保障还需进一步改进。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领导组织和工作机制,按照市卫健局应急办公办部署,组织召开应急工作会议,再次明确工作责任,畅通信息互通渠道,建立更加紧密的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卫生应急职责,健全卫生应急常 态长效管理机制。总结我院卫生应急管理、特别是医疗卫生救援和医疗卫生保障等工作经验,查找薄弱环节,不断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二)强化卫生应急常态管理

健全卫生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我院卫生应急预案和重大活动保障方案,开展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主动搜索,定期汇总相关信息,逐步建立和健全区域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工作模式。组织开展区域内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三)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重点抓好专业队伍建设,调整充实卫生应急队伍,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明确卫生应急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通讯网络,做好应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完成卫生应急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控等专业知识培训,组织 1-2 次综合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演练和应急拉动演练,提高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

(四)加强卫生应急装备管理

参照《XX省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标准》,有计划、有重点地补充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包括极端灾害情况下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的装备配置,建立药品、器械储备目录,完善应急物 资的调用机制,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物资保障。积极准备做好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五)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考核

组织做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规范不明原因发热,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的排查管理和应急处置,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医院日常管理工作安排,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六)提高院前急救意识,加强院前急救工作。健全各种急救制度及医、护、司岗位职责,并落实;抓好“三基”及急救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急救水平。确保绿色通道畅通无阻,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七)开展多学科的的协作,进行院内大会诊,提高对急、危、重症的抢救和诊治水平。为了提高救治能力,提高我院多学科会诊的质量,应加强多学科会诊的管理。建议医院出台《关于加强院内大会诊的管理规定》,规定经科内会诊仍难以明确诊断或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急、危、重、疑难病症抢救治疗需多科协作的病人等作为院内大会诊的条件;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担任会诊专家,通过高质量的全院大会诊,提高诊断符合率、临床治愈率与抢救成功率。

第3篇: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

关键词 乡村医生 现状分析 建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271

Village doctors has been an indispensable force in rural medical and health work in China.It plays a unique role for ‘Medical care difficult and expensive’ in rural area.Doctors in rural areas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establishement of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system for rural health.However,due to historical and policy factors,a lack of rural doctors currently ranks,and a lower level no longer meet the demand of rural communities.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mechanism to consolidate and enrich the ranks of rural doctor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tect healthy and stable devolopment of the rural health services.

乡村医生的前身为赤脚医生,是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特殊产物,为改变中国农村缺医少药落后医疗卫生和构建农村医疗保健三级网络发挥积极作用,是逐步扭转“看病难、看病贵”的农村基层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卫生队伍,近年来在防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但由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预防保健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就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也出现乡村医生后继乏人情况,令人堪忧,现将上海市奉贤区乡村

医生队伍建设现状做一分析。

现 状

奉贤区共有8个乡镇、3个园区,农村人口52万,198个村卫生室,392名乡村医生,平均每个村卫生室乡村医生198人。其中男160名,女232名。35岁以下28名,占71%;35~50岁116名,占296%;51~59岁163名,占416%:60岁以上85名,占217%。其中退休返聘77名。大专学历7名,占18%;中专学历103名,占 263%;其他282名,占719%。取得执业医师10名,占25%;助理执业医师240名,占612%;执业乡村医生130名,占332%,其他12名,占31%。

表1、2中反映二个突出问题,一是乡村医生队伍严重老化,35岁以下仅占71%,而50岁以上占633%,其中217%是已经退休再返聘。二是学历层次低,没有本科生,大专学历仅占18%,无专业学历的高达720%,后继无人和专业学历低,显然不适应医疗卫生这个高风险高技术行业要求。见表1、2。

原 因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中存在这种突出问题既有其历史原因,也有现行体制政策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

乡村医生管理机制不到位:乡村医生人员性质和管理隶属村级组织,实际状况村组织不去管,乡镇政府管不着,乡镇卫生院管不了,这样长年形成管理缺陷,没有重视队伍建设和培养,充实新生力量。

乡村医生培养机制缺失:改革开放医学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专业毕业生数量明显增加,而定向培养的乡村医生机制没有形成,几乎没有一所医学院校开设定向培养扎根农村的乡村医生医学专业班,亦没有去农村当乡村医生的毕业生。造成一方面医学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而另一方面医学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去农村当乡村医生。乡村医生定向培养政府又没有采取积极措施,所以造成现在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仍是70年代培养的学历层次很低的一批“老赤脚”在撑市面。

乡村医生待遇保障机制缺乏:乡村医生不分昼夜,风里雨里为农村医疗预防保健辛勤工作着,而其工资待遇没有一个说法,农村小学代课老师国家反复要求,政策保证转正,享受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而乡村医生还是农民性质,待遇报酬很低,一批工作几十年的退休乡村医生退休后无生活保障,仅享受农保待遇,每月100多元退休费用。在此种情况下几乎没有一个农村青年愿意去当乡村医生。

建 议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方案出台,农村社区卫生预防保健体系的建立,加快农村卫生事发展,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个社会热点,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经济、便捷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乡村医队伍建设已经刻不容缓,必须建立一套切合实际有效机制,夯实农村医疗预防保健三级网络的网底,才能巩固和发展我国的农村卫生事业。

建立有效管理制度:将乡村医生队伍建议纳入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体系,为彻底改变“三不管”状态,实行乡镇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建立由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组织管理、统一机构设置、统一人员配置、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统一劳动分配“六位一体”管理体制,有效整合和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在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作用。

实行定向培养机制:乡村医生队伍充实壮大,必须实行定向培养,由政府制订政策,定向培养目标、计划与有关医学专业院校挂勾,委托进行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培养。以当地户籍高中及中专毕业生为培养对象,参加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择优录取,并与当地乡镇政府和卫生局共同签定定向培养及服务协议,由政府财政给予培养期经费全额补贴。乡镇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培养招生人数,以保障乡村医生后继有人和提高专业学历层次,亦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明确福利保障待遇:乡村医生服务农村,实行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政府应制订政策,将经年度个人综合考核合格及取得临床医学执业资格证书定向培养的乡村医生纳入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事业编制管理,享受事业单位人员待遇,同时协议明确其在农村乡村医生岗位上服务期限,并根据工作服务量,服务态度,群众满意度给予考核,按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对已在岗位上工作多年的乡村医生办理社保或镇保,给予退休保障金,解除他们后顾之忧,让他们忠诚献身农村卫生事业。

参考文献

1 仇爱红,杨树圣.姜堰市乡村医生队伍现状与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2.

第4篇: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

一、乡镇医院政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是知识结构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其一,眼下,多数乡镇医院政工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程度极低,队伍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很多政工人员理论思维水平差,对本职工作的“政治”、“科技”、 “法律法规”及“管理科学”了解很少,无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调查研究能力缺失,对基层的党建工作出现的问题,不知如何展开深度调研,无法进行正确指导。

第二,管理能力的缺失。不懂管理,对新形势下党员队伍管理所出现的问题研究不够,对政工队伍建设缺乏思想认识,管理上重视经济及技术培训、忽视党及党员教育。教育模式单一,方法枯燥呆板。忽视严格管理,丧失说服教育群众能力以及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无法调动群众及党员的积极性,无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第三,对医院政工队伍建没重视不够。不少医院党政领导对瓠政工队伍建设缺芝责任感,责任意识淡薄,大多数乡镇医院政工队伍建设没有形成”党委(支部)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职能部门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政工队伍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不按规定配备专职政工人员职数,对党务工作岗位随意裁减,致使一些基层党组织由于专职政工人员人手不够,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第四,政工队伍教育培训的缺失。当下基层卫生院普遍对政工人员存有“要求过多”、“培养过少”,“使用过多”、“指导过少”的现状。在培训模式上缺少“系统性”与“针对性”,培训仅仅是形而上的走过场。要不就是培训太过笼统,无法满满“不同层次”政工人员的需求,无法实现培训目标;培训手段单一。

第五,激励机制的缺失。在政工人员的“培养”、“选拔”及“使用”上很多医院皆存在重视不够的现象。此直接体现于在对政工人员的“提拔”、“使用”上较医院其他的工作者没有做到一视同仁;考核评价体制缺失,存在有规划不执行的状态,激励保障体制缺失。

二、加强乡镇医院政工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提高对政工队伍建设的关注度和认同度。在政工队伍建设过程里与领导的重视息息相关。首先,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促进“医院管理”与“医疗质量”以及能够推动“医院发展” 上有充分的认识。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上,要做到将工作落于实处,如需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要似紧抓医疗业务建设那样下狠力,从而带动全体员工对“政工队伍”的关注。接下来,即是要求“政工队伍每个成员要“与时俱进”,在本职岗位上做到“凭地利抢天时”,不懈努力创业绩,将大众的视线吸引到思想政治工作上来,发挥其具有的“实效性”,以突出业绩赢得大众认可。

第二,优化结构,全面提高政工人员的质量。政工队伍成“梯度”的年龄结构,发挥着“稳定队伍”、“培育新人”的效用,同时可提高队伍“凝聚力”与“可持续发展力”。可依“老、中、青”模式进行队伍结构调整。由学历层面看,本科以上者“基础良好”、综合“素质高”,思想理论深刻,工作效益高。所以,要求招聘新成员务必确保“本科”以上学历,老政工人员务必“脱产、在职进修“实现本科水平。由知识结构层面,“科班出身”是实现政工队伍“专业化”关键因素。当下乡镇医院政工队伍内人员,科班出身者寥寥无几,需提升“知识”、“综合素养”、“能力”等方面。因此,需组织政工人员外出“学习”、“考察”提高自身能力及素养,同时,进行政治学习的强化,展开职业道德修养的讲座,让队伍人员皆可尽职尽责,树立端正的工作态度,构建以“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具“科学发展观”的优质政工队伍。

第三,强化职责,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政工队伍建设,是一个需要随形势变化而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对工作模式进行不断探索,构建合理的工作体制。进行政工队伍建设,需似医疗安全责任体制一样,将责任到人落于实处,明确党政工团于思想政治工作上的责任。具体主要表现在:其一,施行政工干部“工作目标”管理。需于“医院实际”以及“工作需要”相结合,为政工干部拟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比如“责任区、示范岗”等模式,从而充分发挥使政工干部的影响。此外,医院管理需包括“政工干部的工作目标管理”进行统一规划,并且一起考核。其二,创设竞争激励体制。对政工干部工作实施“定期评比检查”,将其工作效果皆摆于桌面上,对于长期无作为以及表现不好的政工干部,依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其三,提高组织群众监督。需把组织与群众认可作为干部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取向。需定期开展“工作汇报”与“民主评议”工作,提高对“政工干部”的监督,推动其在医院创新及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模范带头作用。

第四,形成系统化的政工培训体系。若想提升政工队伍的专业素养,务必加强对其不断展开教育。也就是要形成政工干部培训制度,依实效原则,认真落实。培训规划需依医院发展特征与实际需要进行拟定,具体可采用“集中培训”和“专题研究”的模式,展开“分散自学”与“集体学习”的办法,进行“在职培训”和“脱产进修”的灵活形式,对政工干部的施行“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由往日单一的“理论与知识”培训模式,扩大到“文化素养”、“业务知识”、“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与“技能训练”等层面内容,以学者型、专家型作为打造医院政工队伍的目标。此外,每年需拟定详细的“教育”培训计划,让干部教育培训做到有章可循,从而益于干部合理安排时间,保障培训质量。

第五,创设有力的保障体制。投入保障机制的创设。对通过提高一些必要的经费投入,比如改善设施上的投入,来提升政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工作水准”,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发挥高质量的服务水平。

制度保障机制的创设。思想政治工作务必依法行事,凭制度运作,确保各职能部门皆可恪尽职守,彼此协调配合,从而降低工作过程中的随意牲。

第5篇: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

关键词:新医改;医疗保险;监管体系;经办管理难点

新医改赋予了医疗保障机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职能。目前医疗保险机构在业务经办管理服务过程中的基金监管、队伍经办服务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仍面临较多的经办难题和管理风险。本文就立足于经办管理的实践经验,将医疗保险经办管理运行中涉及的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医疗保险经办管理难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1医疗保险制度及经办特点概述

最初的医疗保险仅限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其包括了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其经办管理模式为单纯的基金管理和待遇支付,属于实报实销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两种制度的弊端突显。1998年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模式也开启了依据“三个目录”“两个定点”及“一个服务协议”进行服务管理的新管理模式。此后,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逐渐完善。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决定组建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局整合原来划归人社部、发改委、卫计委、民政等部门的医疗保险职能,开启了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模式的新篇章。

2新形式下医疗保险经办管理的难点分析

新医改医疗保险经办管理重点由单纯管理医保基金、向参保人支付待遇模式向高效、公平、维护基金安全及保障基金平衡使用的经办管理模式转变。在经办管理过程中医保基金监管、经办业务服务方面的难点突出,医疗保险经办管理工作风险加大。

2.1医保基金监管难点分析

2.1.1不合理医疗费用的监管难点突出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主要是对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合理性做出判断。不合理医疗费用的监管难点表现为,是否属于过度医疗费用和虚假医疗费用。通常通过设立基本药品目录、诊疗目录和医用耗材目录,对医疗服务机构的诊疗行为进行规范。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的推广,各地推行了智能审核监控系统,对医疗费用审核更加全面和智能化。广东省A市在医保治理领域引入智能审核加公私合作的(PPP)模式时间较早,以此作为基金审核、决策支持、医疗质量评价及为参保人服务手段,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1]。但这种新新型的智能审核方式,同样无法完全杜绝医患双方通过增加就诊次数,虚构就诊患者、重复用药等套取医保基金情况的发生[2]。根据国家审计署医保基金审计结果显示,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上半年,仅所抽查的省市就有923家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涉嫌通过虚假就医、分解住院等方式,骗取套取医疗保险基金2.07亿元;474家医疗机构违规加价或收费高达12.41亿元;个人骗取套取医保基金逾1千万元[3]。

2.1.2参保人过度医疗消费导致基金支付压力形成的监管难点医疗服务属于经营型准公共产品[4]。人们就医过程行为也符合经济人假设模式:一是当医疗保障水平较高时,参保患者就医过程中易出现夸大病情、要求过度医疗的行为;二是现行医保待遇政策实行年初重新累计政策,年末达到用足政策消费金额时,就趋向于消费全部剩余报销额度行为,导致年底医药消费明显增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增长和医保基金的浪费[5]。在我国,如果医疗保险补偿率提高5%,其他因素不变,则相应的医疗卫生支出将增长7%左右。在“十二五”期间,如果个人支付医疗费用比例从37.5%降到30.0%,那么相应的医疗支出将增长大约10.5%,仅仅因为道德风险的因素将让我国卫生系统多支付2000亿元[6]。

2.1.3异地就医费用监管难点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跨区域流动的人口规模逐年增长,异地就医患者数量也随之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13995家,累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06.3万人次结算医疗费用256.1亿元,基金支付150.2亿元,基金支付比例58.6%。国家平台备案人数313万人。异地就医监管难点表现为,一方面,异地就医实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就医地管理”的原则,在异地结算过程中有因待遇存在不同。另一方面,各地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机构对异地就医备案、报销流程进行了简化,极大方便了参保人。部分参保患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采用联网结算而采用现金垫付的结算方式,对其产生的医疗费用真实性及过度医疗行为稽核困难,成为在此新形式下异地就医的管理的难题。

2.2新形式下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面临的难点分析

2.2.1精简的经办服务流程体系增加了经办管理新难点新的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模式精简了业务办理手续和流程,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极大方便了办事群众。在经办管理过程中,合理的基金支付管理规程和过度精简的办理流程是有冲突的。精简的审批和报销经办流程,对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机制在信息化建设、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监督检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必须搭建高效、安全的信息化共享平台和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以保障在经办过程中基金支付安全。

2.2.2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水平需待提高医疗保险的经办管理其实质就是服务管理,从各地医疗保险由政府部门经办管理实践来看,为了弥补政府部门人力不足的情况,经办管理队伍多由政府部门人员、商业保险公司合署办公人员、聘用合同制等多种身份人员构成,造成人员编制混杂,经办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加之政府部门经费相对不足,对队伍人员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投入有限。新形势下,面对服务群体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我们的经办管理就要与日益发展的医疗技术水平、电子信息技术水平和人民对不断提高的健康医疗保障需求相适应。显然对医疗保险经办管理队伍水平仅采用简单、固定的服务行业管理服务要求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3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改进策略

3.1基金监管难点策略

医疗服务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交易过程破解医、患、保三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成为对医疗机构形成有效监管做到基金合理支付的难点。破解医疗消费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减少不合理医疗费用的产生,对医保基金形成有效监管。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使医疗消费行为过程透明化,对医疗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同时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医保审核、稽核工作中的效用,可以大大提高医保监管的水平。另一方面加大打击医疗骗保行为,也是对医疗保险基金有效监管的重要手段。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出台对举报和提供协查骗取医疗保险基金有用线索的奖励机制,在社会上形成不能骗、不敢骗及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也是维护每个参保人自己利益的氛围。其次,健全医疗保险经保障法律体系,联合公安、卫生、药监等相关部门组成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执法小组,对打击骗取医疗保险基金的行为可以形成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处理程序。

3.2经办管理服务体系改进策略

第6篇: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

新形势下我国医疗设备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医疗设备管理的发展。

(1)缺乏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

我国的医疗设备管理是在人们的不断摸索总结中发展而来的,带有浓烈的经验主义的色彩,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因此,医院领导和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认识不深入,管理思路不够明确。

(2)没有将设备管理纳入医院战略管理体系。

医疗设备价值高昂,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往往需要数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在购置这些设备时一定要站在医院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进行论证,仔细研究医院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最终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有的医院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或认识不够深入,做成了错误的决策,使得设备使用率低,经济效益差,运行成本高,性能不太稳定,经常处于维修状态,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巨大损失。

(3)医院领导对设备管理认识片面。

医院领导往往重视设备的采购管理而轻视设备的使用管理,重视设备的技术管理而轻视设备的经济管理,造成设备管理不全面,设备使用率低,经济效益差。

(4)缺乏专业人才。

医院设备管理人员多半是别的专业改行过来的,缺乏医疗设备专业知识。全国仅有几所高等院校设有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的专业人员重在工程技术,缺乏管理知识。医院对工程技术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待遇不高,大量的技术人员被医疗设备厂商挖走,造成医院严重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专业人才。

(5)设备配置不合理。

医院往往重视高精尖设备的购置而忽略常规设备的更新,重视重点科室的设备配置而轻视其他科室的设备装备,造成设备配置不均衡,难以提高整个医院的设备档次。

(6)管理手段落后。

现在大部分医院仍采用手工方式管理医疗设备,效率低,容易出差错,不符合现代管理的要求。微机管理刚刚起步,管理模式不完善,适用范围小,鱼待开发推广。

2新形势下医疗设备管理应采取的策略

鉴于我国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笔者经过了多年的摸索,建立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2.1建立、健全设备档案

医院档案室应加强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4,5],对每台新购设备其原始材料、说明书、使用手册、合同、合格证(含设备配置清单)、安装调试情况以及购置设备的论证报告、年度设备效益分析等全部归档,所有设备资料齐全、数据准确、材料真实、定向明确、为医院选择最优的设备运行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2.2做好设备的效益分析。

医疗成本核算是提高医疗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以以成本效益分析为基础.确定可行的分析项目,将设备仪器纳入医院战略管理体系,运行量化管理。这样就形成了医院、设备处、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科室三级链式管理模式,并以此进行常规定期工作。设备投入运行后,定期对其运行状况进行动态分析,按照医疗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考虑设备服务的对象情况,通过设备的使用情况、完好程度,就其年度的总收入减去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设备维修保养、水电费用、设备及辅助设备的折旧费用等,分析设备的收益情况及其运行状态,对效益不理想的设备进行分析,提出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的方案。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可以使医院领导对设备投入后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作为领导今后决策医用设备投资与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也是对医疗投资管理是否成功的最终评价。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投资决策时,尽管不能以赢利为唯一目的,但可以用动态的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结果作为重要评估因素,了解设备投资效益,找出设备投资低效率的原因.促使医院对设备的投入决策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医疗投资的盲目性和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投资的回报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率的监督管理。

2.3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团队

医院的设备管理需要一个团队.成员之间要有良好的协助精神。在团队中构作两个互补环节.一个是管理人员之问的职能性互补,一个是与医生之间功能性互补。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其侧重的服务面,但在人手不够时,某侧重面的管理人员成为设备维护的临时长官,其余作为助手;以点带面,专一而兼顾:若遇到重大事件,则群起而攻之。医生具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在操作和使用新型的先进医疗设备方面少有障碍:但涉及到设备内在的构成工作原理和针对性的维护上.恰好是管理人员的专长,如医疗设备中的液晶显示器,医生可以根据显示图像内容来判断是患者的症结.而设备人员能够根据显示质量来判断液晶显示器的流明、对比度、分辨率和可视角度,两者互补,对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事半功倍。

2.4定期检查

仪器设备规范使用,从医院到科室进行科学考核,以考核结果制定奖罚制度,对由于维护保养适当超出使用年限仍能良好运转且性能稳定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操作规程或对工作不负责任未能完成指标的科室进行处罚,造成资产流失的,必须追究责任,奖罚分明,切将管理落到实处。

2.5医疗设备的维修

有了各类人才组成专业结构化的仪器维修管理队伍,才能创造设备的再生,实现经济效益。在新购大、中型设备使用之前,厂家应先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正规的维修培训,签定合同时要注明此点,此外,工程技术人员要积极参加设备的安装、调试、上机培训、验收等,这对以后的工作大有益处。维修分为预防性维修和改善性维修。预防性维修可对医疗设备的异状进行早期发现和早期修复。其优点是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和停机率,避免了严重故障的发生;缺点是容易造成过分维修,致使成本增加。改善性维修是对医疗设备的一些不合理的结构和故障率较高的地方进行改造。这种维修方式通过改进设计可永久地消除故障,提高仪器的可靠性。灵活地采用多种维修方式,可以更好地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实行专管专用,资源共享,尽量提高设备使用率.

2.6加强医疗设备管理队伍建设

要加强医疗设备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素质高素质设备管理队伍是确保医院设备正常运行的根本保证,是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和完好率的关键。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医疗设备管理队伍的建设,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切实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医疗设备管理队伍。要加大培训投入,采取自学、外出进修、参加学习班和学术会议等多种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医疗设备管理的领导人才、管理人才、操作应用人才、维修保养人才。医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可按医院床位数进行编配,根据不同床位规模,不同级别的医院可以按每15~25张病床编配1名设备工程技术人员,以满足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基本需求。

第7篇: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

我国服务认证的发展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和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于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服务认证是基于顾客感知、关注组织质量管理和服务特性满足程度的新型认证制度,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服务认证正处于初始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需要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相关企业、消费者等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推动。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服务认证证书共颁发了27844张证书,其中认可委服务认证证书量是2003张,经认可的服务认证机构有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认可范围有信息安全服务资质、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设施技术服务)、北京中金国盛认证有限公司(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设施技术认证(一级))等。

医疗服务认证的有效监管

医疗服务是指提供医学检查、诊断、治疗、康复、预防、保健、防疫等方面的服务,以及与这些服务有关的提供药品、医用材料、医用器具、救护车、病房住宿基础保障设施建设、医院餐饮以及医疗废物处置等。我国医疗服务监管的基本法是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由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国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工作。医疗服务认证是对医疗服务提供者向社会一定群体所提供的服务管理和服务特性符合程度的第三方合格评定活动。通过认证也可对医疗服务进行有效监管。《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国发〔2018〕3号)的第四条(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行高端品质认证,开展绿色有机、机器人、物联网、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等高端产品和健康、教育、体育、金融、电商等领域服务认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2016年第24号公告《国家认监委关于自愿性认证领域目录和资质审批要求的公告》文件以及GB/T7635.2《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不可运输产品》中把医疗服务放在服务认证产品的“卫生保健和社会福利服务”序列中进行辅助监管。目前,国际上对医疗服务的JCI认证也是大家所熟知的,是美国医疗机构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ointCommissionInternational,JCI)的简称,其作为一家对美国以外医疗机构进行评审的组织,全球权威的医院品质认证机构,已为世界40多个国家280多个医疗机构进行评审和认证。

从服务认证视角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认证的特性体现在服务的功能性,如能够有效治愈好病人;时间性,如迅速控制住疫情或者患者病情的发展,从死神手里抢生命;经济性,如病人需要支付的费用,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家承担了治疗费用,体现了医疗服务的大国担当;安全性,医药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如对“新冠肺炎”医药的研发多次试验验证等才可以投入使用;舒适性,如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新建及现有医院的改建,一个是在特殊情况下能够应收尽收,一个是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条件;生态性,如火神山在新建过程中,临湖而建,对环境的影响都经过预先策划,周密控制等。医疗服务的管理主要包括服务策划设计、服务资源保障、服务实施过程控制等方面。结合这次“新冠肺炎”,从服务认证的视角,看看我国医疗服务的质量如何保障的。

医疗服务特定人力资源的保障

首先,在国家总体调控下,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和听到有各地医疗精英队伍飞赴湖北驰援武汉的消息。据2月15日国新办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会可知:截至2月14日24时,全国各地共派出217支医疗队,25633名医疗队员(不包括部队派出医疗队),还调集3个移动P3实验室,其中武汉市有181医疗队,20347名医疗队员,大大超过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国家派出的医疗调动规模和数量。这些医疗队伍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主要是针对“新冠肺炎”患者或者疑似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护理、康复、预防和防疫等工作,为武汉湖北增援医疗服务的人力资源保障。

医疗服务仪器设备的保障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医疗服务中,医疗服务的硬件设备支持也是至关重要,否则抗“疫”的医疗服务整体质量和效率也会倍受牵制。如能够快速检测病毒试剂盒的研制和生产是有效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国家卫健委指定三家企业生产“新冠肺炎”病毒诊断试剂。

医疗服务基础设施的保障

“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在几天之内就拔地而起并迅速投入使用,其他医院也在短时间内针对疫情进行改建完成,为“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有充足的病房住宿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可以说医院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也是做好医疗服务的重中之重。

医疗服务先进科学技术的保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人们还看到云计算、互联网、5G、大数局、无人机链、机器人等高科技智慧医疗服务手段的应用,例如:大数据专家组根据确诊病患的手机定位系统,利用手机间实际物理位置距离,计算出2米或者3米之内、一定接触时间如半小时以上的另一个手机号,结合两人的关系,就可以分析出被传染的概率,再根据概率大小决定收治的力度和范围。可以说高科技技术在这次“新冠肺炎”的防控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医疗服务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医疗服务实施过程规范化的保障

第8篇: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

2月17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任茂东率调研组在京进行中医药立法调研。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世雄介绍,?2001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北京市发展中医条例》;2008年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以及相关的配套文件,为北京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和政策保障。目前,全市已经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全市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共有9家,每个区县也都有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全市68家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均设置了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3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了中医科,248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但中医药事业发展与北京市民和全国人民的期望和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座谈会上,中医药专家针对中医药立法提出了明确中医药的法律地位,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理顺基层中医药管理体制,重视发挥中医药行业协会作用,明确规定中医药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卫生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合理调整中医药服务价格,将部分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范围等意见和建议。

任茂东介绍,中医药立法一直是全社会和全国人大代表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已经被列为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医药立法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推动全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有重要意义。

制定卫生法时机还不成熟

在去年3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王静成等43名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制定卫生法。近日,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认为,我国现有的卫生法律法规已基本涵盖卫生工作各方面。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入,有关体制和政策都面临重大调整,制定综合性卫生基本法的条件和时机还不成熟。

据介绍,制定卫生法曾列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教科文卫委曾就卫生法立法问题召开专题研讨会,就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

教科文卫委提出,代表议案提出的卫生法律比较分散、部分内容滞后等问题,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总结经验,积极出台相应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现行相关法律制度。

调研执业医师法实施情况

在去年3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王瑛、施作霖、孙菁、康凤英等123名代表提出4件议案,建议修改执业医师法。

教科文卫委认为,执业医师法自颁布实施以来,对规范医师执业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代表议案中提出的关于完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规范医师多点执业、加强乡村医师队伍建设等意见和建议,均属于法律具体执行问题。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代表意见,针对出现的新情况积极采取政策措施,深入调查研究,适时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研究执业医师法的修订问题。

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员亟待补充

云南农工党在对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员短缺情况调研后,建议对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进行及时人才“补血”。

云南农工党认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村卫生事业基础薄弱,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人员补充难问题突出,影响了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以云南省昭通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为例,昭通全市近3年乡镇卫生院只招考录入215人,招录率仅17.06%,年均71人,照此招聘速度,全市143个乡镇卫生院缺编的2320人,要用32年才能补齐人员缺口。永仁县近3年公开招考23人,实招到8人,招录率仅为35%。

为此,云南农工党建议:因地制宜,适当降低乡镇卫生院补员门槛,允许招聘困难的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补员考试学历标准放宽到医学中专以上;规范管理,妥善处理编外临聘人员问题,对不超过乡镇卫生院总编制的在岗编外临聘人员给予定额补助,待遇与在编人员不能差距过大,并逐步消化编外临聘人员。

整治违规套取医保行为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有效减轻了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然而在现实中,部分医院忽视社会责任、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屡屡发生违规套取医疗保险金的现象。”在陕西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民进陕西省委针对违规套取医疗保险金这一屡发现象,建议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保管理机构与制度,并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医保使用合理、严谨,形成方便快捷的医保信息管理模式。

民进陕西省委在提案中指出,非医保患者持他人医保卡就诊,挂名住院套取保险金,小病大治、轻病重医,分解住院费用,已成为当前一些医院违规套取医疗保险金的主要手段。同时,有些医院还缺乏对医保相关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不能为医院医保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民进陕西省委建议,建立完善的医院医保管理机构与制度,医院应成立由医院负责人和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医疗管理小组,不定期到各科室检查指导,发现违反医疗保险法规的应及时给予处理和纠正。同时,医院应结合医保政策,制定如医疗保险管理规定、医保门诊患者就诊规定、住院患者管理办法、特殊病种人员就诊规定等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医院医保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重大疾病保障机制

致公党沈阳市委近日调研后呼吁,尽快建立“政府牵头,专设机构,社会参与”的重大疾病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并将建立此机制作为实现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幸福沈阳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由市财政拨专款建立救助基金,由卫生部门公示哪些疾病属于“危及生命的重特大疾病”,符合条件的患者,都可以申请救助基金,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充分体现医疗保障的全民公平性;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不断拓宽重大疾病救助基金渠道;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因重大疾病而需救助的相关保障制度,建立满足多种需求的重大疾病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因重大疾病致贫家庭的基本生活;健全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制定《关于重大疾病社会救助保障实施条例》,明确社会各方在救助保障中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明晰支付方式,完善基金的管理制度,简化资金结算程序,使重大疾病社会救助保障工作规范化、法制化。

致公党沈阳市委还建议,建立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救助基金为补充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重大疾病社会救助的全覆盖,让每一位重大疾病患者的生存、生活问题得到基本的保障。

强化社区医院治疗精神疾患作用

针对天津市精神疾患“发病率高、就诊率低”,且防治体系不够健全,社会偏见严重,防控形势非常严峻等现象,民革天津市委经过多次走访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社区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等,提出提案。

提案建议恢复、加强基层社区医院对精神疾患病人的管理;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对精神病人提供无偿药品力度;允许社区医院采购零差率之外的抗精神病药品;在社会上对精神疾病要正面宣传,正确防治;公安机关指派片警配合医务人员对重症精神病人随时进行监护管理等。

“建立起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支持的工作模式十分重要。”民革天津市委主委田惠光进一步建议,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扶持和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加强政策研究和宣传力度,促进精神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应建立进口食品溯源体系

进口食品已充斥市场,但其中有些食品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必须加强对进口食品的监管,做好进口食品的溯源工作。

上海政协委员建议,建立进口食品的入关溯源备案,进口食品商必须在报关时提供相关生产者的信息。如生产者的法人代表、生产地址、进口食品标准、配方和年产量,生产国的相关批文和检验报告,如涉及所用原料为非生产国制造,必须提供生产国的相关信息;对不符合我国现有法律法规要求的进口食品,一律按新资源申报后,方能入境,对涉及有功效成分的可按保健食品申报获证后,方能入境销售,对不符合要求的进口食品通报各个入境口岸或者网络公示,严禁入境;借鉴美国《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的有关内容,对国外食品企业进行现场抽查,也可以要求被抽查企业提供视频资料,或采取网络实时监控等。

护士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就加强护士队伍建设进行深入调研走访,调研报告指出,护理服务是医疗服务链条上的重要环节,护士队伍的数量、质量及护士工作的质量与病人安全、医疗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无论是从保护护士权益、稳定护士队伍的微观角度,还是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中观角度,更是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宏观角度,都有必要对护士队伍现状以及护士工作现状开展调研,并建议:

政府应提高对护士队伍建设的重视力度。着力研究和解决护士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而非单纯地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加大对护士的宣传力度,应利用媒体多做正面宣传和报道,一方面可让社会更多的了解护士工作的性质和重要性,有助于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护士的社会地位,让她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尊重,有助于稳定护士队伍;可以考虑开展医院设立护理副院长的试点,让护士代表参与医院管理,有助于提高医院对护士的重视程度。

采取措施解决护士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一是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和未来发展,制定有利于护理质量提高的各级别医院的最低床护比和医护比标准。在考虑适宜床护比和医护比的前提下,将护士的配置与床位周转、使用率挂钩,适当增加各类医院的护士编制数,提高正式编制护士的比例。二是将护士作为特殊人才对待,增加护士留京指标,适当解决部分外地护士的户口(不受学历和双外的限制),以增加护士数量,稳定护士队伍。三是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医院护士人力支出的比例,即规定医院中护士人力支出占总人力支出比例的最低标准,医院的护士人力支出不能够低于此最低标准,并严格监督医院执行。

合理调整部分护理服务的价格,以体现护士劳动的价值,有助于稳定护理队伍、增加护士数量,且不会导致医疗支出的大幅增加。

第9篇: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

一、总体要求

明确村医职责,改善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条件,实现全州村卫生室和村医全覆盖;将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基本药物制度范围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完善村医补偿和养老政策,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健全村医培养培训制度,规范执业行为,强化管理指导,提高村医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农牧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职责标准

(一)村医职责。为农牧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在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用适宜药物、技术和中藏医药为农牧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新农合医疗保障服务;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填写上报医疗卫生服务统计报表,保管农牧民健康档案等卫生信息资料。

(二)规划设置。村卫生室可以由村医联办、个体举办或者由政府、集体或单位举办,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设立。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对村庄较大,人口较多或居住分散、自然村较多且相互之间距离2.5公里以上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1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应设置在人口居住集中、交通便利、就医方便的地方,并尽量与村委会等村级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在同一地点。各县要将村卫生室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纳入村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确保年底前每个行政村都有1所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都有村医。

(三)建设标准。每所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为40-60平方米,诊断室、药房、治疗室、防保室四室分开,规模较大的应达到诊断室、药房、治疗室、防保室和观察室五室分开。村医生活用房面积每人15平方米。基本诊疗设备按“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要求由各县政府同步配齐。

(四)人员配置标准。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村医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考核确定。根据我州实际,人口在1000人(含1000人)以上的村为一类村,500人(含500人)至1000人的村为二类村,500人以下的村和“一村一社”的村为三类村。原则上一类村配置2名村医(其中1名为女村医);二类村可以配置1-2个村医;三类村配置1名村医。具体配置由各县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具体的配置方案,但不能突破省定村医名额。村医以县为单位实行实名制管理。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村医和村卫生室管理

严格村医执业资格。村医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并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获得相关执业许可。在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准入管理。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原则上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人员不具备执业条件的地区按执业注册有关规定,招聘中专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执业,并及时按程序进行执业注册。严禁不具备资格人员非法行医。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每两年开展1次村医执业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村医继续执业的依据。

加强县级卫生部门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村医和村卫生室纳入管理范围,对其服务行为和药品器械使用等进行监管。建立健全符合村卫生室功能定位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适时组织村医进行培训。科学划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职能分工,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加强绩效考核。考核结果要在本行政村公示,并作为财政补助经费核算和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村医进行动态调整的依据。

加强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建立分工负责、紧密联系的管理机制。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乡镇卫生院对村医和村卫生室进行技术指导、业务和药品器械供应管理以及绩效考核,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下对村医及村卫生室服务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

提高村卫生室信息化水平。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服务行为、药品器械供应使用等方面进行管理,提高村医及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逐步实行村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年底完成村级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任务。继续加强村卫生室新农合“一卡通”建设,逐步在村卫生室开通新农合“一卡通”服务。

(二)加强村卫生室相关制度建设

继续实施和巩固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配备国家基本药物(含省级增补品种),并实行零差率销售,覆盖率达到100%。基本药物由村卫生室提出计划,报送乡镇卫生院,实行统一招标采购配送,并将用药目录及药品价格统一上墙公示。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卫生室门诊医药费用垫付直报制度,并将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支付比例不低于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支付比例,充分发挥新农合对村医、村卫生室医疗费用和服务行为的监管作用。各县要结合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同步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按人头支付、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利用支付政策引导村医和村卫生室转变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新农合支付村卫生室诊疗和药品费用的监管,防止虚开单据,虚报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新农合管理机构要制定具体管理办法,明确报销政策、程序等。

(三)完善村医补偿和养老政策

健全多渠道补偿政策。各地要严格执行《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安排的通知》(政办〔〕62号)要求,从年起,每村卫生室按1000元的标准给予水、电、暖补贴(其中:省财政补助700元,县级财政补助300元);对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中专以上学历的村医,再增加1000元的补助(其中:省财政补助700元,县级财政补助300元)。县级财政继续落实每年每村卫生室2000元的公用经费和一次性每村卫生室3000元的药品周转金,并与省级补助叠加执行。每年为村医补助每人11000元,由省级财政承担5600元,剩余补助由县级财政承担。村医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承担的任务量足额给予补助并适当倾斜,鼓励村医自种自采自制中藏药及应用中藏药适宜技术等渠道增加收入。县级卫生、财政、价格等部门要加强对村医和村卫生室补助经费使用的监管,督促其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做到服务有记录、收费有单据、收入有账目、支出有凭证。

积极探索和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各县要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的推进,对符合新农保待遇领取条件的村医发放养老金。各县政府可以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妥善解决好老年村医的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积极鼓励村医参加各类社会养老保险,村医养老保险金每人每年500元由各县政府解决,已实行的县可以按原制定的办法执行。具体办法由县政府结合实际制定。

(四)健全村医培养培训制度

根据《省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1681号),加快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对到村卫生室工作的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优先纳入规范化培训范围,采取集中培训、临床进修、对口帮扶、全科医学教育等多种方式,举办在岗村医短期培训、组织在岗村医轮流到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疗机构进修、选派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到村卫生室带教帮扶、依托卫生信息网络开展村医实用技能在线培训等,不断提高村医业务素质,大力推广卫生技术在基层广泛、规范、合理应用。县政府要将村医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对村医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两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乡镇政府以及村委会应当提供条件,保证村医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根据农牧区实际,鼓励村医学习中藏医学基本知识,运用中藏医药技能防治疾病。

加强村医后备力量建设。村医的聘任按照“新老兼顾、区别对待,优化队伍、促进工作”的原则,凡累计从医30年以上由本人提出申请或年龄在60岁以上并担任村医满15年的老村医,原则上乡镇卫生院不再签订聘用合同,与卸职村干部同等对待,由财政每年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年满60周岁的村医,确需延长服务年限的,需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但延长服务年限不得超过5年。年龄在60岁以下的村医,凡具备续聘条件的,由乡(镇)卫生院按规定续聘;不具备续聘条件且从事村医多年的,由县财政出资,进行脱产培训,经培训合格达到聘用资格的,由乡镇卫生院续聘,达不到聘用资格的,予以解聘。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摸清并动态掌握本行政区域内村医执业情况,着眼长远,编制村医队伍建设规划,建立村医后备人才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的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中适合担任村医的人员、城乡医疗卫生机构退休医生、乡镇卫生院派驻到村卫生室工作的人员到村卫生室工作。各县要结合探索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做好村医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工作。

四、工作安排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政府要高度重视村医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村医队伍建设作为医改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作配合,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