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范文

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精选(九篇)

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

第1篇: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软件开发 影响因素 解决措施 发展

1 引言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标志着信息时代来临,信息化也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成为当今信息技术产业中至关重要的行业。由于计算机软件开发与计算机技术发展,是密切相关、密不可分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同时,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与发展也在不断的促进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总的来说总而言之,计算机软件开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 影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主要因素

计算机软件主要包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系统软件的主要任务是维护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和监控计算机的软件,如我们所熟知的windows系统;而应用软件的主要作用是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统计软件、管理软件等。计算机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这个部分将逐条分析讨论,得出影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主要因素。

2.1 开发计算机软件人员的素质

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过程中,起到很重要作用的关键因素是负责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技术人员,而且开发应用过程中对其技术人员的要求都十分严格。创造性高、反应性快是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除此之外,计算机基础知识扎实、良好的反应思维等都是必备条件。换句话说,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着软件开发的质量,其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也对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技术保密性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2.2 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应用前景

从根本上来说,计算机软件是一件商品,而其开发技术人员就是负责生产商品的人。如果一项计算机软件开发出来,没有人愿意使用,那么这项技术可以被判定为无用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的设计软件目的,一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更多计算机用户的需求;二是应客户要求开发软件,便于后期推广,这两个目的都是计算机软件开发和推广的应用前景。软件的市场需求和推广性能,也影响着计算机软件的开发。

2.3 计算机软件设计推广的良好环境

在美国,硅谷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的科技交流中心,就是因为硅谷给各大企业、各大公司营造了一种适于开发和竞争的良好商业环境。对于计算机软件的设计推广企业来说,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去从事和生产计算机软件,意义非常巨大。然而我国的计算机产业链条还有待完善,软件设计产权保护不完整、没有正规的商品化开发市场、软件设计市场鱼龙混杂等问题阻碍着国内计算机软件市场的成熟。

2.4 计算机软件工程化问题

国内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实时软件都需要进一步工程化,然而国内的工程化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这也需要广大设计人员和政府人员的共同努力,早日提高计算机实时软件设计的工程化水平,以便于促进计算机软件事业的发展。

2.5 计算机软件设计的前期规划

做任何事都需要前期规划,才能在后期得到更好的应用,计算机软件设计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在软件设计中通常会存在许多设计理念和现实情况的落差过程,这就需要技术人员事前做好合理的规划和制定规范的目标。实际的规划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软件的开发质量,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拿出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科学合理安排开发设计,在工作过程中,将设计、规划、测试、维护软件的流程一步到位,确保计算机软件的设计质量。

3 解决影响计算机软件开发因素的主要措施

针对本文前一部分提到的影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主要因素,这一部分将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中国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必须经历的过程。虽然问题不少,但是国内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的势头还是非常强劲。

3.1 改善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行业环境

良好的政策、市场环境才能够促进和保护行业的发展,政策的保护和完善需要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调整,市场环境的维护则需要每一位技术人员和用户切实保护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只有改善行业环境,才能够使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3.2 规范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的培训和晋升

规范的人才管理也能够促进行业的进步发展,目前来说,我国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中的人才规格参差不齐,鱼龙混杂,虽然其中不乏很多优秀人才,但也有很多影响行业发展的滥竽充数之人。对这个问题,要做到把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的培训和晋升工作做到规范化、专业化、强制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从人才规格角度保证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进步。

3.3 合理规划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过程

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其开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设计、规划、测试、维护都会出现许多问题,这就需要前期规划尽量合理实际、后期操作严谨灵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质量。

4 结束语

通过对影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目前我国在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环境还有缺失,开发计算机软件的人员素质也有待于提高,设计过程中前期的规划也存在着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等,这些因素影响着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壮大,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才会使我国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的未来发展势头会更强劲。

参考文献

[1]卫桢.计算机软件开发讨论与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12).

[2]李大鹏.关于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3).

[3]夏雪飞,腾达,魏荣凯.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2-01.

第2篇: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问题;创新策略

1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认识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的,这门学科的技术性很强,对应用者的素养要求很高,但计算机技术产生后,其对社会发展及其他领域的技术创新,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计算机应用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计算机应用技术指的是,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能够在社会不同行业中,不同生活层面中得到应用,其功能在社会中得到有效地发挥,其价值和意义得以突出。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是其必修课程,但如果要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仅仅掌握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是不够的。对学生而言,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应用相关知识技能,同时还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将计算机专业知识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融合,才能真正应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解决相关专业内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价值,推动其他行业产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相关价值才能得到有效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数值型,一种是非数值型。数值型和非数值型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与长处,其应用功效和价值都很突出,这两种类型应用于其他学科能够促进其他学科的不断创新发展。

2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开发团队的支持,没有人才力量的支持,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发展就不能实现。但目前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开发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人才。虽然目前社会上懂得计算机的人员并不少,计算机技术开发人员数量也很充分,但计算机技术开发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丰富,综合素养不高,他们仅仅掌握了一些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欠缺,也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些都影响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需要开发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很高的专业素养,同时也需要相关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特点,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使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与专业领域知识技能进行融合,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价值。但这类人才的缺乏影响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另外,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也需要高校的有效支持,但目前国内很多高校虽然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但高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开发方面、教学模式规划方面、授课方法选择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过分突出理论知识点的教学,对计算机应用的重视不够。在技术开发方面缺乏有效的人才支撑,计算机应用技术授课方式也较为老套,实际授课效果不是很好,这样,就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存在一定问题,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的需求,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其科研创新能力不足,这也制约了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深化发展。不仅如此,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程度不是很高,在全社会范围内,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群面不广。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多是年轻人,但大部分年轻人都只是懂得一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皮毛”,只能对相关开发软件进行应用,计算机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而年长者多不懂得计算机应用,不能进行计算机的简单操作,这样,更谈不上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开发和创新了。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普及程度不高,不利于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这也影响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3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发展的策略

3.1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的综合素养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必须要依靠开发团队的力量。目前,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多是由相关公司承担的,但公司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人员的综合素养不是很高,技术创新开发能力明显不足,这样,就影响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其实,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公司而言,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之前,公司要有足够的计算机应用人员,并且这些开发者计算机专业应用知识应该非常丰富,能够关注社会计算机发展情况,关注国内外计算机领域的一些新知识和新技能,具有创新发展意识,开拓意识,综合素养要高,这样,才能保障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同时公司还需要能够与一些高校实现合作,能够使一些高校计算机教师或者是一些计算机知识丰富,技能过硬的学生加入到公司的计算机技术开发团队中去,解决团队在人力资源方面不足的问题。另外,针对计算机开发团队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充分,综合素养不高的情况,公司也需要定期开展一些培训活动,或者是外派部分员工到外面进行学习,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自己员工的综合素养,开发员工潜能。企业也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计算机教育专家到企业中讲解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技能,解答员工在计算机技术开发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开展交流活动,主题讨论活动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员工的综合素养。以这种方式解决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中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计算机技术开发公司,要能够重视人才储备与人才培养,建立强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以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3.2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安全性能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创新发展中存在着安全性能不理想问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解决安全性能不理想的问题。因此,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安全性能是很关键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人员要做好计算机安全软件的开发工作,要多探索,多实践,能够开发出一些安全应用软件。通过软件开发与应用保障计算机在联网状态下能够安全运行,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在提升计算机安全性能方面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第一要改进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手段是保障计算机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人员,要不断提升防火墙技术水平,通过这种手段,提升各网段之间信息交流的安全性,提升网络访问的安全性。第二,要实现网关技术的多样化,要多开发集中网关技术,根据职能情况明确分工,通过网络技术多样化实现计算机的信息安全。

3.3普及计算机技术

要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就必须要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计算机技术,要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计算机技术,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自己工作学习中的问题。在普及计算机技术方面,既要向年轻人普及,同时还需要关注中老年群体。普及计算机技术既需要在一些发达地区普及,同时还需要在一些西部偏远地区进行普及。在普及计算机技术方面要讲究一些策略,比如,可以向一些没有计算机基础的中老年人推荐使用一些比较简单的软件,根据他们的喜好,开发一些网络应用技术,使他们能够便捷地应用一些软件为自己的生活工作服务,中老年人能够在实用软件的过程中,体验到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这样能够提升一些中老年朋友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要实现计算机技术普及的目标,国家就需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整合社会力量,为一些偏远地区发送计算机,使偏远地区的孩子能够接触到计算机,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到计算机。这样,便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和能力。另外,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关键还需要依靠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要能够突出计算机的应用,能够把计算机应用于其他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实现计算机应用的常态化。要开设专门的计算机应用课程,通过课程教育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技能,这对于储备计算机技术开发人才,实现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对于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4加强技术创新

纳米技术应用于计算机元件中能够提升计算机元件的性能,纳米技术应用能够发展生物计算机甚至可以发展量子计算机,可以推动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计算机性能质的飞跃。因此,加强这方面的技术创新是很重要的。另外,计算机技术开发者要关注新的计算机类型的研发,能够应用纳米技术提升计算机应用价值,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深化发展。在网络技术方面,也需要实现创新突破。未来计算机发展需要依托网络技术,进行相关软件的技术创新,完善数据库是很重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者要能够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网络技术方面的问题,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范文

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今天,已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延伸到通信学、企业管理学、市场运筹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的推广应用不再是单纯的财务管理系统,而是正朝着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方向发展,甚至发展成为不同企业之间跨地区、跨行业相互链接的大网络系统。

通过几年来在基层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所积累的经验,要想实现真正的财务管理现代化,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ERP系统”。通过把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建立企业内部综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在业务量比较大的几个部门建立独立的资源子网。比如:财务管理信息子网、物资管理信息子网、生产管理信息子网等。各子网要以财务资源子网为中心,通过网间联合与财务管理局域网相连接,其它部门可采用电信线路用单机挂接方式或者通过光缆与财务管理局域网连接。同时,制定一套“财务管理局域网管理规范”,规范各资源子网的数据结构、操作规范,安全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确保“企业ERP系统”运行畅通无阻,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资源共享。

2以商品化软件为契机,开发更具实用性的会计软件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财务部门使用的会计软件,一种是外国公司开发的经过汉化的会计软件,是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设计的,适用于西方资本主义管理体系,而不适用于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另一种是国内企业开发的商品化会计软件,这种软件由于受知识产权的影响,价格比较昂贵,而且商品化软件维护起来比较麻烦,使用它势必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当然后一种商品化软件是由各方面专家共同开发的,软件比较规范、功能比较齐全、操作也相对简便,而且软件实施周期短、见效快,因此,对于缺乏软件开发队伍的单位采用商品化软件是比较明智的。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同行业之间组织力量开发适用于某行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行集中开发、集中管理和维护,共同使用,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而且行业之间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共上级部门可直接进行汇总处理,而不必再开发专用的汇总软件,这是我们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既经济又适用的捷径。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财务会计知识,建立一套科学的财会综合管理体系和会计电算化软件发展规划,采用在行业内部或同行业之间选拔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建立行业计算机技术开发公关小组,开发适合行业内部管理需要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各财会部门推广应用。达到集中开发共同使用的目的,缩短软件开发应用的周期,同时在应用管理上也可纵观全局,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一套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长远发展规划。走出仅限于统计报表管理和数据存储管理的初级探索阶段,向大规模数值计算的专用软件、面向问题和过程分析及判断推理的高层次软件综合开发阶段迈进。由单机单用户、联机终端网络向标准化网络体系结构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网络结构,更大程度地共享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及数据资源,建立一套完善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专家系统和智能系统,使计算机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向更广泛更深层次发展。为企业领导和决策者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情报,编制出合理的企业生产经营计划报表及财务报表。有效地控制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源浪费,加快资金流通,降低资金占用消耗和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创以商品化软件为契机,以自己的软件开发队伍为中心,实现企业自己的智能化信息与专家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路子。

3搞好计算机技术培训工作,走“全员化管理”的道路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关键是应用,特别是从事具体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决定本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水平,他们中有多少人会使用计算机,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工作,甚至有多少人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机软件编程工作都对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会计电算化工作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必须走全员化管理的道路。

全员管理就是动员企业内部从事各项管理工作的工程师、会计师、管理师、统计师、会计员、技术员及一般管理人员等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肘,协同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人员一起研究学习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和其它管理科学的知识,应用计算机去从事各项管理工作。把计算机同现代化的管理科学融合在一起,培养出大批能从事多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一个企业内部全体上下相互协作,同心协力的全员学电脑、用电脑的局面,让更多的人去学习计算机知识,用学到的知识去为管理服务,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第4篇: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高端科技;计算机;软件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一、引言

每个学科领域都有高端科技存在,现如今,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正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虽然当前一些高端技术产业例如空间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等领域也在不断的发展,但这些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应用,都需要依靠数字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基于高端科技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便是学术研究的高地。文章首先对高端科技和软件开发的意义进行了阐述,然后对高端科技下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进行详细解析,最后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二、高端科技概述

对于高端科技研究来讲,其应该包括计算机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配有相关专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还需要有相当雄厚的资金,这样才能够有坚硬的后盾和产业界的实践配合。在众多领域中,高端科技都有相应的研究探索,同时也为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高端科技是为了服务人民大众,为了产生更高的社会效益,能够让人类进行民用产业实践,为全世界的人类提供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高端科技应该与传统技术相统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应该相匹配。在如今高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科技已经如此迅猛的发展,那么在不远的未来,高科技也会突飞猛进,其生命周期也会缩的更短。

回顾高科技在近现代科技的发展历史过程中部分,可以看到随着发展创新越来越多样化,高端科技发展的也越来越迅速,它将当前的科学实验、工业工程和技术研究很自然的结合到了一起。高端科技在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同时,也与其他领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高端产业体系,以便更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在高端科技中,经验并不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新的探索发现和技术因公才是高端科技的支撑。高端科技发明必须经过很多科学家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进行反复的试验,不断探索才能实现突破的。科学家能够将高端科技产品产业化,带给企业很多市场价值。

三、软件开发技术的意义

软件工程发展过程中较为核心的部分就是软件开发技术,这也对计算机技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是需要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的,这样就可以提高开发人员的创新能力,逐步实现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的远程控制,最终方便支持和维护网络。对于计算机领域,软件开发技术起着相当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开发性、共存性的网络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满足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要求,也有利于提高软件开发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促进工作人员在工作环境中的应用,这样就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发展的空间,促进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

四、基于高端科技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高端科技与信息化也越来越紧密化,但是对于计算机的核心技术――信息化来说,其一直引领者先进的生产力的前进方向。只有以高端科技为目的,以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为手段,高端科技的产业化才能够得以实现。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中,装备制造的发展完全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撑,只有依靠信息技术,才能够算得上高端科技的范畴。通过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将装备打造成新型工业化高端装备,增强装备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以计算机核心软件控制的装备将是新型工业体系的大脑中枢。

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并没有明确定义高端科技的内涵,因此我们将计算机软件开发中以高端科技研发的部分看做是高端的软件开发,也就是说,相对于普通的软件开发来说,高端的软件开发是以高端科技研发为目的的。例如关键技术开发就属于高端科研的研究。不仅在我国,在世界上,航天航空工业都属于高科技领域,在这个领域的工业软件开发属于其顶端的应用研发。而类似于航天航空工业的云计算、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发也因为其实具有信息技术领域中代表性的研发而属于高端科技的软件开发领域。对于高端科技的软件开发来说,无论是产业界,还是学术界都有着很高的价值。

五、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展望

1.网格化成为必然趋势

网络存在形式中有一种是网格化,作为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交流和共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世界各地的联系逐渐增强,网格化也逐渐成为软件开发技术的一个必然发展的趋势,这样不仅能够有利于为计算机软件开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还有利于促进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

2.促进服务化的发展

服务化是针对网络的服务对象来说的,计算机的发展是面向客户的,需要向客户提供一流、优质的服务,不仅要开发计算机软件,还需要考虑将开发的理念和技术做到最先进,尽自己的所能让每一位客户感受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各种要求,同时也为计算机更好的工作和运行提供保证。

3.计算机发展智能化

当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智能化,我们需要的计算机技术是需要有着像人们一样的思维方式和运行能力,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高速的发展,其应用也被广泛采用,因此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软件开发也会想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4.软件代码和产品的开放化

对于软件源代码和软件展品来说,开放化是其发展的一个趋势,只有开发软件更加的开放化,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的交流和学习才能够更加方便顺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能够促进工作人员的相互进步,能够提升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质量,促进计算机软件的发展。

六、结语

当今,高端科技的发展是受到了数字化革命的推动,而高端科技的发展同样和推动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发展,促进了其研究的方式和途径的更新和多样化。

参考文献:

[1]邱志超.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现状及应用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2261-2262.

第5篇: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密切型专业;柔性;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4-0004-04

0 引言

当前,计算机相关学科和专业发展呈现两个趋势[1]:一是向计算机领域更尖、更深和更专的方向发展,如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和计算机网络;二是向计算机学科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如教育技术学、地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学者将这些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似特征和共性规律的专业称为计算机密切型专业。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诞生推动了计算机向高、精、尖和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促进了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就许多高校而言,计算机密切型专业大都是在原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上创立、分离、发展而来的,缺乏专业特色和战略层面的定位,缺乏高层次带头人,难以形成特色和优势[2],资源获取的能力和强度也比较有限,通常处于边缘的被动地位[3,4]。如何充分发挥计算机学科的基础优势,整合学科资源,加强学科合作,带动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在国内,燕山大学率先将“柔性教育思想”和“学、研、产”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引入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构建了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柔性培养模式,依托计算机学科群的优势,推动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计算机密切型专业柔性培养模式的涵义及意义

柔性培养模式有三层涵义:第一,教学管理具有柔性,使教学管理的职能和手段有助于计算机密切型专业人才培养;第二,培养过程具有柔性,能以较低的代价对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满足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第三,培养的学生具有柔性,具备计算机密切型专业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意识和人格,更容易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柔性培养模式把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定位和发展放在计算机学科群下研究,既关注专业间的共性问题,又涉及具体专业问题,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完善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培养方向、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就业竞争力,使培养的学生“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能适应行业和社会对 “高、精、尖” 人才的需求。

2)有利于打破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发展瓶颈,拓展发展空间,使计算机密切型专业逐步拥有自己的硕士点和博士点,拓展专业在教学、科研和交流合作方面的发展空间。

3)有利于提高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师资水平,优化师资结构。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促进其成长;吸纳和稳定学术带头人,灵活充实新生师资力量,从而使师资结构更加合理。

4)有利于优化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教学环境和实践环境。为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践环境,为学生创造优质的教学辅助平台,促进计算机密切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5)有利于优化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造了可扩展、可演化和可拔插的柔性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满足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2 计算机密切型专业柔性培养模式的实践

以燕山大学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地理信息系统和教育技术学4个计算机密切型专业为研究对象,从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平台5个方面进行柔性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2.1 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专业定位

目前,自觉融入区域,构建大学、产业、政府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已经成为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促进大学发展的高等教育新理念[5]。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发展应遵循“以需求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谋提升”的教育理念,以服务地方经济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为龙头,带动其他密切型专业的发展。

1)以需求为导向。燕山大学立足于服务河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信息产业发展,重点发展与计算机专业密切相关的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地理信息系统和教育技术学等学科,形成了条件比较先进、创新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科发展平台,为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同时,将河北省的资源和区域优势融入到学科和专业建设中,全力推进校企合作,构建起与相关专业领域知名企业的合作平台,为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外部条件。

2)以特色求发展。在计算机密切型专业发展过程中,燕山大学充分发挥信息科学与技术作为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河北省重点学科的优势,形成了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并行与分布式计算、网络技术等十几个固定的研究方向,获国家、省部级科研奖20余项。计算机密切型专业课程开设注重突出地方特色。一方面面向秦皇岛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需求,设置突出地域和行业特点的培养方向,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应用型课程;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秦皇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素材,丰富案例库和教材内容。燕山大学操作系统精品课程建设荣获2013年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3)以质量谋提升。围绕质量主题,根据计算机密切型专业教育规律和发展趋势,确立了“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前提下,走高质量、有重点地发展道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探索,燕山大学形成了“面向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兼顾行业需求” 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荣获2009年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2 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师资培养、遴选和管理

采用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临聘教师为补”的“三三制”原则,构建优势互补、流动有序的柔性化师资队伍,提高师资水平,优化教师结构,为计算机密切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人力保障。

通过实施柔性的师资培养、遴选和管理机制,打造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校内专职师资队伍。重点引进名校名专业的高学历人才,注重引进人才的年轻化、知识化,建立一支有创新能力、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专业团队。对关系专业发展长远规划的关键岗位,大胆启用具有真才实学、具有开拓精神的博士、硕士担任学术带头人、专业建设带头人、助手、课程负责人等。选拔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名校学习。以计算机学科为依托,多学科联合申报密切型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将相关专业教师融入到计算机学科的学术队伍中,改善相关专业教师的生存环境。改革师资评价方式,突出实践特点。教授、副教授在岗位聘用期内要承担一定的实验、实习、指导科研立项、毕业论文的工作,从而保障了课程理论学习与实验、实践、研究环节的紧密跟踪与指导。成立青年实验室,把培养和引进的青年人才集中起来,汇成一股强劲的力量,壮大计算机密切型专业团队的科研实力,迅速提高科研档次、找准科研方向,力争短时间内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以及省、市级科研项目,实现专业团队科研跨越式发展。

充分利用秦皇岛丰富的社会资源,聘请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实际用人部门的高层次管理人员、研发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同时,加强与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沟通与交流,聘请外校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开阔学生视野。

2.3 柔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践

将“柔性教育思想”引入教学,以“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指导思想,以计算机学科的资源和环境为依托,采用案例式、探究式、实验式、讨论式、协同式和行动研究式等多种授课形式,运用多教师交叉授课、自由选择、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法,采用网络教学和自主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在课程结构上强化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为每个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生存、发展和创造的能力打下基础;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则要求多样化和综合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网络化、立体化教学辅助系统和自主学习环境,将60%的训练内容设计成“自我导向式”探索课题,而将其中40%难度较大的部分设计成“团队攻关式”探索课题,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整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灵活”构建学习环境、“有效”调用外部学习环境。

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定制培养毕业生。燕山大学以“育素质、教方法、练技能、学知识”为核心理念,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与东软集团共同进行专业课程建设,利用东软集团强大的知识积累以及领先的产品技术优势,完善计算机密切型行业工程师岗位技能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使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的阶段, 拥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建立素质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出完善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方式,根据职业需求来培养 “拿来就用”的计算机密切型专业人才。

2.4 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

计算机密切型专业课程设置以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为主体架构,以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拓扑关系为基础,从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两方面突出专业设置的标准化和特色化,构造“强内核专业基础课程平台、柔外壳专业方向课程平台”的课程体系架构(见图1)。而且每门课程也包括必讲的核心内容和可调整的外壳内容,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创新人才培养思想。

强内核专业基础课程平台由拥有相对稳定的内容、方法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专业课程构成,体现了厚基础的课程内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具备坚实的数理知识、深厚的现代计算机知识与计算机基础和应用知识以及全面的计算机密切型专业基础知识。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和编译原理等课程,已逐步成为每位计算机密切型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

柔外壳专业课程平台由可扩展、可演化和可拔插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构成,形成了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地理信息系统和教育技术学等五个专业方向的柔外壳专业课程平台。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模块用于构建服务机械和重型装备行业人才的知识架构;软件工程课程模块对接“河北、北京、天津、沈阳”软件开发园及企业的需求,用于构建软件开发人才的知识架构;信息安全课程模块用于构建服务地方社会信息化,从事企事业单位及政府信息系统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人才的知识架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模块构建服务地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领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领域技术开发人才的知识架构;教育技术学课程模块构建适应信息时代地方各级各类院校、企业、部队、教育电视台、出版社和电教馆等企事业单位数字化资源和平台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人才的知识架构。在保持内核专业课程稳定的基础上,外壳专业课程每年允许有30%进行替换和更新,将每个专业方向模块中50%的课程作为计算机密切型专业选修课,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5 计算机密切型专业教学资源和实践环境设计

多年来,燕山大学通过实施“学研产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内容。以科研强化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教师队伍和教学内容,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和实验专题。以软件产业作为综合实践基地,强化综合实践环节建设。

1)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计算机控制原理”课程中引进了有多年研究基础的并联机器人控制研究成果,将并联机器人控制模型、算法、技术、装置等内容贯穿教学全程,出版了辅助教材《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及控制》。结合“油井下信号USB采集处理系统”科研项目,将USB接口技术内容引入到“计算机接口技术与外设”课程中,编写了《USB2.0原理与工程开发》教材,在国内发行两版,共计11000册,并在台湾出版发行。

2)将学科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和教学案例,改变了以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做法。以移动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开发“人工智能”课程的机器人足球实验平台,编写了《机器人足球系统》教学资料,为“并行/分布计算机系统”学位课构筑了基于Linux的并行分形实验平台,编著了《分形图形分布式并行生成技术》教材。在“软件工程”教学中,将获得“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奖”、采用柔性软件技术开发的“万通通用财务系列软件”作为教学案例,出版了《柔性软件开发技术》、《会计电算化实用教程》等参考教材;在“计算机接口技术与外设”课程中结合国家“863”项目,将“机器视觉接口系统”确定为课程设计题目。

3)将软件产业作为综合实践基地,为教学提供了多种教学内容和案例。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软件中心(以下简称软件中心)是由计算机专业骨干教师领办的高科技企业,是河北省软件技术发展和软件产品研发基地。在多年专业教学实践中,以软件中心作为综合实践基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那里进行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定期邀请软件中心技术专家开设讲座,根据软件中心的生产实践评价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形成了科研促进教学、产业支撑实践、人才回馈产业的良性运行机制。

2.6 柔性考核体系构建

建立柔性考评模型,提出柔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加强过程的评价与管理,开展由政府、学校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根据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特点,提供自我测评、定性测评、长期测评、过程性评价、质性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柔性培养模式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构建了“强内核,柔外壳”的课程体系,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使培养的学生“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建立了柔性的师资培养、遴选和管理机制,多渠道提高教师学历和业务水平,优化教师结构,构建优势互补、流动有序的教师队伍,以解决专业师资水平低、结构不合理、工作量不足等问题。能够提高计算机密切型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保障学生的培养质量,对于促进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未.关于提高计算机本科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1):4-6.

[2]陈英.计算机学科本科教学规划的重构与发展[J].计算机教育,2004,(8):54-58.

[3]桑新民,梁林梅,刘永贵.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继往与开来[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2-16.

第6篇: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范文

一、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分析

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今天,已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延伸到通信学、企业管理学、市场运筹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的推广应用不再是单纯的财务管理系统,而是正朝着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方向发展,甚至发展成为不同企业之间跨地区、跨行业相互链接的大网络系统。

通过几年来在基层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所积累的经验,要想实现真正的财务管理现代化,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ERP系统”。通过把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建立企业内部综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在业务量比较大的几个部门建立独立的资源子网。

二、电算化会计软件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财务部门使用的会计软件,一种是外国公司开发的经过汉化的会计软件,是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设计的,适用于西方资本主义管理体系,而不适用于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另一种是国内企业开发的商品化会计软件,这种软件由于受知识产权的影响,价格比较昂贵,而且商品化软件维护起来比较麻烦,使用它势必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当然后一种商品化软件是由各方面专家共同开发的,软件比较规范、功能比较齐全、操作也相对简便,而且软件实施周期短、见效快,因此,对于缺乏软件开发队伍的单位采用商品化软件是比较明智的。另外,还可以在同行业之间组织力量开发适用于某行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行集中开发、集中管理和维护,共同使用,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而且行业之间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可供上级部门直接进行汇总处理,而不必再开发专用的汇总软件,这是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既经济又适用的捷径。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财务会计知识,建立一套科学的财会综合管理体系和会计电算化软件发展规划,采用在行业内部或同行业之间选拔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建立行业计算机技术开发公关小组,开发适合行业内部管理需要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各财会部门推广应用。达到集中开发共同使用的目的,缩短软件开发应用的周期,同时在应用管理上也可纵观全局。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一套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长远发展规划。走出仅限于统计报表管理和数据存储管理的初级探索阶段,向大规模数值计算的专用软件、面向问题和过程分析及判断推理的高层次软件综合开发阶段迈进。由单机单用户、联机终端网络向标准化网络体系结构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网络结构,更大程度地共享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及数据资源,建立一套完善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专家系统和智能系统,使计算机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向更广泛、更深层次发展。为企业领导和决策者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情报,编制出合理的企业生产经营计划报表及财务报表。有效地控制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源浪费,加快资金流通,降低资金占用消耗和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创以商品化软件为契机,以自己的软件开发队伍为中心,实现企业自己的智能化信息与专家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路子。

三、走全员化管理道路是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关键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关键是应用,特别是从事具体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决定本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水平,他们中有多少人会使用计算机,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工作,甚至有多少人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机软件编程工作都对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会计电算化工作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必须走全员化管理的道路。

全员管理就是动员企业内部从事各项管理工作的工程师、会计师、管理师、统计师、会计员、技术员及一般管理人员等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人员一起研究学习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和其它管理科学的知识,应用计算机去从事各项管理工作。把计算机同现代化的管理科学融合在一起,培养出大批能从事多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企业内部全体上下相互协作,同心协力的全员学电脑、用电脑的局面,让更多的人去学习计算机知识,用学到的知识去为管理服务,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通过几年来从事基础管理工作的经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想在管理工作中有所发展,首先要从领导开始转变意识,让他们意识到科技信息和开发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不仅能简单操作计算机,而且要能开展一些简单的编程工作,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及其在管理工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促使他们在这方面下大力气、舍得投资,为应用计算机技术打下可靠的经济基础。其次组织更多的管理人员。采用拉出去或请进来的方法,或与其它技术实力雄厚的单位、科研院校联合起来,开发出经济实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求从事计算机专业的编程人员,在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注重基础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掌握多种管理业务知识,把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同具体的管理业务结合在一起,开发出更高水平的计算机处理系统,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二个强大的培养双向或多向人才的学习潮流。

第7篇: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范文

1.1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消极方面

计算机发展中催生了网络犯罪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作用,计算机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比如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很多新的犯罪手段出现,造成了网络犯罪现象的发生。很多犯罪人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照片等,还有人利用网络进行诈骗,一些传统型的犯罪已经开始转到网络之上。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1.2计算机发展的一些积极方面

浅析我国计算机的应用发展文/刘恕华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发展,给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应用的一些发展情况,以及对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摘要

1.2.1计算机促进了市场中工业的发展,完善了交通服务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有了很大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当前,我国已经有接近三十个省市开始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很多机械企业、工程设计企业都应用了计算机辅助技术,使得很多企业的设计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计算机集成制造也已经在很多企业展开,大大减少了产品开发周期。我国的交通领域也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我国的高铁建设大大提升了我国的竞争力。目前,普通大众购买火车票和飞机票都可以实现网上购票,铁道部的网络服务已经很完善了,主要就是借助于计算机的应用。

1.2.2计算机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我国是农业大国,而且是人口大国,养育那么多的人口需要农业的高产量和稳产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在培育良种和农田水利灌溉方面,形成了统一的信息网络,能够将最先进的培育方法传输到网络上,实现信息共享,让先进的技术和农业专家的最新研究传输到普通大众,带动农村的种植业走向现代化、科技化。

1.2.3计算机促进了科教文体的现代化目前,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观看3D电影,而这一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在学校,越来越普遍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范围。而且远程教育的出现能够让学生在世界各地进行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利用计算机实现网络学校,集合世界上高等学府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目前,远程计算机不仅应用于教学,还应用于治病救人,因为很多大型的医院已经开始进行远程医疗,与国内外的知名医院和医生进行合作,从而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国外的先进医疗资源引入我国,实现疑难杂症的诊治。再有,公安系统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从而实现对犯罪人的准确定位和抓捕,为维护人民的安全和维护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

2纵观我国计算机应用发展的不足之处

2.1我国最初的计算机发展依赖性强

一开始,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是受国外发展的影响,是被动接受的,创新性不强。而且目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

2.2信息技术大都来源于国外

我国的信息技术国产化非常低,很多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都是来源于国外。随着对外开放的展开,我国国民对计算机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我国的信息化水平明显较低,所以很多应用系统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2.3计算机应用的地区性差异较大

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发展不均衡,导致了计算机应用也存在着不平衡,东部的信息化水平较高,而中西部较低,很多西部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远远落后。

2.4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关于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很少,对计算机应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市场经济发展下,必须要有一定的规范,引导计算机应用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2.5信息化理念不强

很多企业的管理理念还比较传统,没有强化对计算机的应用。企业管理方面也没有专门应用信息化,没有形成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和体制。

3分析我国计算机发展应用的未来方向

随着科技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应用促进了社会的飞速发展,加快了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国的信息化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现在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争取在2030年,将我国的社会和经济信息化赶超中等发达国家。实现我国东部地区的信息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稳步推进中西部的信息化。

3.1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投入将增大

随着我国拥有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台数之后,国家对计算机不断重视,为了实现与世界的接轨,我国必然加大对计算机应用的投入,不断的开发和研究新的计算机技术。实现我国计算机的创新,为我国的计算机提升世界竞争力。

3.2我国计算机应将广泛应用于政府部门

目前,政府信息化成了一个热门词语,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政府部门开始利用网络实现对社会的管理,开通了电子政务,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节约了很多资源,方便了政府向人们提供服务。

3.3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经济方面,主要体现为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在壮大。包括BusinessToBusiness,Business-to-Customer等,而且,很多的工厂和企业也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尤其是农业的信息化更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4结论

第8篇: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范文

一、中国计算机业企业的一些情况

1.企业数量、规模及所有制结构?

中国计算机企业数,按原电子部系统口经统计,在计算机业刚刚起步的1960年时只有3家,1980年增加到87家,1990年增加到191家,到1997年有234家。按工业普查的独立核算企业口径,计算机制造业企业数1985年为132家,1995年上升到604家,如果加上各种计算机器件及零配件生产厂,制造业企业有约1000家(见电子部经济运行及体制司编《第三次电子工业普查论文集》第95页)。1995年以后中国计算机企业迅速增加,仅广东东莞就有600多家台资pc机及相关产品的企业(1998年下半年数)。

计算机业企业规模扩大。按独立核算企业口径计算,1985年企业平均的当年价产值为742万元,1995年上升到5353万元。一些优秀企业如联想、方正、长城、实达更是急剧成长。

90年代以来中国计算机业的急剧扩张是与非国有经济的成长,特别是外商的进系在一起的。此外一些国有企业由于改制和吸收外资也转成为非国有企业。表1反映计算机业(整机和外设)1980年以来各类企产值份额的变化。直到80年代中期,计算机业的国有企业的份额还在70-80%以上,而到1995年其份额已降至10-20%左右,在外设业比例仅有7.2%,而外资企业份额高达84.9%。分析表明外资企业的资本中中方占30.6%,港澳台占27.3%,外国资本占37.5%;此外整机业中外国资本比例高达56.2%,而在台商投资较多的外设业澳台占36.2%,外国资本仅占23.2%。表2为信息产业部的资料,可以看到外商企业中独资企业的份额高达40%以上。?

表1计算机业的企业类型比例和产值、企业数(待)

注:

①本表计算机业只包括整机和外设两个行业,均为独立核算企业数。

②1980、1985年的国有指全民所有制企业。

③其它栏中,1980、1985数含国有和集体联营,1995年含乡镇企业,1995年“其它”的比例用100%扣减国有、集体、外资的比例计算。

资料来源:1980、1995年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1985年工业普查资料(行业篇第七分册·上册)》,1995年数根据《中国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汇编(国有·三资·乡镇卷)》。

?

90年代以来已有一批计算机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生产计算机软磁盘的深华源1992年6月2日在深圳上市,是计算机业最早的上市公司。到1997年底已有14家生产或部份生产计算机产品(包括软件、硬件)的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总的看计算机业的上市公司成长性好、业绩较好,较受投资者青昧。此外联想、方正两家中国最重要的计算机公司已在香港上市。计算机企业上市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利于企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表2硬件业各所有制企业的产值份额 (%) (待)

资料来源:信息产业部提供。?

2.若干计算机企业及其特点?

表3反映部分计算机企业(企业集团)的情况,这些企业的特点如下:?

·都是在80年代以后成立的新企业。?

·发展快,10多年来一般都有几十倍、百倍、乃至千倍的增长。??

表3中国部分计算机企业特点 万台(待)?

资料来源:根据调查和有关资料整理?

·起步是主要靠少数产品及有关服务起家(按王选的说法,方正靠一个产品和80年代的机遇到90年代初完成了发展的第一步),目前主要业务围绕各类计算机产品展开,除用友外,一般都同时生产硬软件。?

·受传统的所有制束缚较小。四通、实达、用友起步时就不是传统的国有企业。联想、方正虽是国有企业,但主要投资者为大学和中科院,受传统体制束缚小。长城是国有独资公司,下有一些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机构改革的产物,母公司受传统体制的束缚也比一般国有企业小。?

·多数或是上市公司或下面有上市公司,企业制度与传统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有所不同。?

·企业普遍重视与外商进行各种方式的合作,近几年在有一定的业务、管理、实力基础后,开始重视通过参股购并扩张。

·随着公司规模增加、业务日益复杂化,公司的组织结构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如联想的组织结构,创业之初是直线制,1994年以后逐渐变为矩阵型的事业部制,实达1998年10月将公司转为“市场导向型”的矩阵型的事业部制。?

二、行政管理机构和政策

1.行政管理机构(关于计算机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见《当代中国电子工业》(刘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出版)及《中国机械电子工业年鉴》、《电子工业年鉴》等资料及信息产业部的有关介绍。)

1979年3月21日国务院决定成立管理计算机工业政策、规划及有关企业的国家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该局直属国务院,由四机部代管,第一任局长由四机部副部长李瑞兼任。在此以前有关体制数度变化,基本体制为科技部门和电子工业部门配合管理计算机业的研究和生产,没有统一管理计算机工业的部门。1982年5月国务院机构改革,计算机总局并入电子部。

1986年计算机总局直属企业基本下放给地方,总局部分人组成电子部的计算机与信息局,专管计算机业的发展政策和规划,部分人组成调研机构计算机与信息发展研究中心,约一半人组成中国计算机发展公司,以后以该公司为基础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专业集团长城计算机集团。?

1988年4月,以电子工业部和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为基础改组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邹家华任部长,计算机业由该部计算机司归口管理。

1993年3月,经八届大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重组电子工业部,胡启立任部长,计算机业由该部计算机司归口管理。

1998年3月,经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在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业由该部设立的专业司归口管理。国务院信息办也并入该部。?

2.发展计算机业的主要政策(80年代以来的政策见机械电子工业部编(1992)《贯彻国家优惠政策,促进电子工业发展》(电子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年鉴》等有关资料,关于对计算机应用贴息贷款政策的情况根据原电子工业部的于致田司长介绍)

早在50-70年代,中国政府就一直支持计算机工业的发展。现在极为著名的方正汉字排版系统,其基础就是1974年国家决定拨款安排的由北大计算机系和山东潍访计算机厂(现山东华光公司)联合开发的汉字排版系统项目。?

8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持计算机工业发展的政策。?

·成立专管计算机工业发展的政府机构,即1979年成立的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目前的信息产业部计算机司。

·制定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原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及电子工业部在1984年、1986年先后提出了计算机业的发展战略和相应政策。1993年电子部恢复后提出“八五”发展战略,明确计算机、软件、半导体、集成电路等是电子工业的增长点。根据电子部、机械电子部的规划,在80年代中期,主管部门采取了重点支持长城公司发展长城系列机的政策,并通过生产许可证的发放管理计算机企业的布点和发展。?

·从1993年开始通过金桥(国家公用数据信息通讯网工程)、金卡(银行信用卡支付系统)、金关(国家对外经贸信息网工程)“三金”工程,启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三金工程启动以后又扩展出更多的“金字工程“(金税、金企、金农等)。诸多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极大地推进了计算机的应用和市场的扩大。

·利用四项税收政策推进计算机工业的发展。根据电子部1986年提出并得到国务院批准的电子工业发展战略,国务院明确在“七五”(1986-1990)、“八五”(1991-1995)期间,对计算机、集成电路、软件、程控交换机四种产品实行免征产品税,减半征所得税,可按销售收入10%提取研发费,对重大引进工程项目免征进口税。1994年中国进行财税体制改革,该税收优惠政策取消。

·建立电子工业生产发展基金。这是和四项税收政策相配套的政策,财政每年拨款1亿元给基金,主要用于四种产品的小型技改、集成电路生产线的填平补齐、技术成果商品化等。90年代以后基金资金还用作重大工程的启动资金。到90年代中期基金累计投资十多亿元。?

·1986年后开始实行计算机应用补贴政策,国家每年安排2亿元贴息专项贷款用于计算机的推广应用。?

·逐步放松进口管制。80年代中国对计算机及其零组件进口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90年代初以后基本取消进口许可证管理,进口税率也有所调减。?

·80年代曾规定计算机产品必须达到一定的国产化率,后取消。?

·鼓励外商在中国投资计算机业。国务院于1997年底公布的外商投资引导目录中,明确鼓励外商投资中国的大中型计算机、新型打印机等产品。?

3.对80年代以来政策的初步评价

对80年代以来中国计算机业的发展政策或产业政策进行评价是件困难的事,主要是因为影响政策及其效果的原因很多。分析政策效果需要把握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策的经济和社会的成本费用;二是政策对发展机制的影响。本文仅根据实际结果,主要是计算机企业发展的情况及企业与政策的关系,谈些初步看法。

(1)80年代中后期的政策对中国计算机业的发展起了开拓性的支持作用,同时存在一些问题(税收优惠和基金政策的有关数据及享受政策的名单见机械电子工业部编(1992)《贯彻国家优惠政策,促进电子工业发展》(电子工业出版社)中有关章节和名称表)。?

以四项税收优惠政策和基金政策为例。政策效果的主要表现是:①为许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据电子部有关资料,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200多家企业事业单位(“七五”两批235家,“八五”224家)中,计算机和软件企业161家,基金在“七五”期间安排了87个项目。从1987年到1993年底税收优惠政策停止时,这些企业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得到20多亿元资金。到目前为止,得到基金支持10多亿元。据“七五”期间的数据,电子工业从优惠政策中得到8亿元资金,从发展基金中得到4.6亿元,其中约一半用于投资,占此期间投入资金的52%。1983年以后中国企业很难得到财政拨款,又无资本市场,只能借款,因此政策对企业发展作用重要。②支持方向基本正确,享受政策支持的企业主要是pc机、工作站、软件、软盘磁记录设备(如软盘驱动器)、磁头等企业。③中国计算机业主要的民族企业大多曾受益于此政策的支持。原电子部的长城、浪潮、华光、华晶,中科院计算所和联想(计算机所是1987年首批享受政策的单位之一,但其投资的联想到1990年才享受此政策)都享受过税收优惠政策。实达未直接享受此政策,但其于1995年兼并的中国最大的计算机打印设备企业福建计算机外设厂一直是优惠税收和基金政策的受益者(见刘勇(1998)《蓝色通道:16个人到16个亿》(中国经济出版社)的实达大事记年表),北大方正未享受有关政策,它80年代末期以后的崛起主要靠70年代就得到国家支持的汉字排版系统(按王选的话是1986年到1993年靠一个产品和机遇成长)。这些政策在当时的条件下有有利于企业原始积累的效果。税收优惠政策是优胜者获利的政策,是一种竞争导向的“经济租金”(赫希曼(a.o.hirschman)早在40年前就在其名著《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了这个

概念,金滢基、马骏(1995)“政府在获得技术能力方面的作用:对东亚石化工业的案例分析”(青木昌彦等主编《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制度分析》,张春霖等译校,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以东亚石化工业为例,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利用“经济租金”快速形成技术能力的意义、条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激励作用较强。④有一定的外部效果,有些得到政策支持的企业后来跨了,或被外商收购了,但是它带来的影响,如人才的培养和流动、技术的扩散(如成为一些私营企业成长基础的学习机技术),也为中国计算机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初步估计政策投入产出的情况,1987年后各种政策投入仅30多亿元,加上一些政府安排的专项贷款,带来了一个年销售额1000多亿元的行业(估计其中30-50%的产值与得到过政府政策支持的企业有关),应当承认80年代中后期的政策对中国计算机的开拓和支持作用。

80年代以来的政策也有问题,主要问题是资金(主要是基金)投入过于分散,没有充分利用竞争机制。实行的计算机生产许可证制度,使原电子部系统的一些企业没有危机感,结果是90年代后的落伍,甚至,真正发展成功的许多企业在80年代并不是政府重点支持的企业(80年代计算机生产许可证发放严格,而1997年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已超过200家)。此外,规定计算机产品的国产化率,忽视了计算机产业的国际化趋势,结果是国外品牌机进入后,国产机失去大片市场,有些企业甚至因此一蹶不振。

(2)对中国计算机业发展作用更大的政策是改革开放政策,其次是90年代初以前的贸易保护政策。

改革开放政策的作用显而易见。民族企业联想、方正、长城、实达、用友等公司的崛起无一不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刺激,得益于从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外国公司的学习。没有开放政策,中国计算机业就不会有大量的外资企业,中国计算机产业的成长速度将更慢。

90年代初以前的贸易保护政策主要指进口审批管理和关税率保护。联想、实达、方正等许多90年代崛起的公司在80年代起步时实力很弱,许多当时由于技术、政策等原因不能或无条件生产计算机。这些企业主要进行贸易和一般组装业务,但贸易保护和国内快速扩大的市场,使这些企业获得迅速成长的机会。当时一台微机可以有数千元的利润,终端等外设的利润也不簿,到90年代初这些企业已完成初步积累(关于80年代计算机企业和产品的利润主要根据对联想、长城、实达等公司的调查所知),具备初步的竞争能力。日本计算机厂商在产业发展初期也利用了这种“经济租金”(这是日本经济学家分析日本产业政策作用机制的基本结论之一,见小宫隆太郎(1984)主编《日本的产业政策》(东京大学出版社,中文,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第8、9章(伊藤元重、奥野正宽等著))。

(3)从民族工业供给能力的角度看,中国计算机业发展政策的直接作用似乎有限。?

80年代以来发展民族计算机业的政策作用虽然不小,但直接作用有限。相比之下,日本计算机和半导体也得到政府重点支持的厂商至今仍是业内强势企业,计算机和半导体产业起步时间比中国仅早约10年的韩国和中国台湾省,其计算机及半导体产业的成长很快,其产业已发展到相当水平,在世界市场占了重要的份额,政府曾重点支持的企业,如韩国的三星电子、台湾的新竹开发区企业、联华电子都获得了成功(关于台湾、韩国、美国计算机、信息、半导体业发展的政策及情况详见笔者的报告

“美国、日本及韩国、台湾的计算机产业政策”(待发表))。?

(4)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体制、策基础,产业和企业基础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多数是行业主管部门不可控制的。?

从基本体制看,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已发生变化,但计划的成份仍较大,政策支持的重点仍是传统的国有企业,科研体制改革在80年代中期以后才真正启动,加上生产许可证等保护政策对市场竞争的限制,许多计算机企业缺乏竞争发展的机制,这是80年代政府政策重点支持的许多企业未能成功发展的基本原因。而这种体制原因不是原电子部能完全解决的。?

政策方面的原因主要指政策思想、政策资源及政策实施构架等的影响。行业政策要受基本体制的影响,同时既使基本体制相同,具体的政策思路也可有所不同。这方面的问题,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计算机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隶属关系数度变化,不利于政策的连续性及相应的逐步完善和升级;②没有系统配套的包括财税、金融、贸易、外资等政策在内的产业政策,由于意见分歧(分歧主要缘于政策目标、政策前景的不清楚及体制问题)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计算机业在内的电子信息业的产业政策始终未出台;③早期政策没有注意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④8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始终缺乏必要的政策资源,加上条块分割的传统体制和财政分包体制的影响,有限的政策资源难得到有效使用;⑤80年代计算机业的发展政策和改革、竞争政策结合不够也许是80年代政策的最大弱点之一。这种情况在许多产业都可见到。日本学者认为战后日本产业政策有效的主要原因是适当的贸易保护和国内激烈的竞争相结合。没有一定时期内的适当保护,幼稚产业没有学习机会难以成长。但是没有国内的激烈竞争,企业就只可能是温室里的花朵,不可能真正成长。?

最后应当指出,政策效果有限还与90年代初以前中国企业实力太弱有关。这既与长期的体制束缚有关,又与企业包括营销能力在内的基础太差有关,还与80年代中国计算机市场规模太小有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

4.关于发展计算机业政策的若干设想

(1)要继续加快改革,让企业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充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改革宏观和行业管理体制,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制和环境。

(2)要充分认识采取必要政策支持民族计算机业发展的意义。从政治、经济、技术的任一层面看,民族的计算机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意义都不容置疑。由于民族计算机工业(特别是基础技术方面)太弱,根据美、日、韩等的经验,采取必要的政策支持是有意义的。

?(3)明确发展计算机业产业政策的基本思路和原则:①有效竞争的原则,国家的资源支持不能撒胡椒面,也不宜只给一家,要按兼得规模经济和竞争之利的有效竞争原则,支持数家有优势的企业较快发展;②政策重点是帮助企业提高技术能力;③对于国内外企业技术差距过大,但又极为重要需要发展的领域,国家可根据“经济租金”原则择优给予直接支持。

(4)有利于民族计算机业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是支持计算机市场的扩大和升级。打破电信业的垄断体制,鼓励计算机业特别是计算机服务业与电讯业的融合,是扩大计算机市场也是扩大通信业市场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在国家订货、pc机的分期付款、大中小型机和服务器的卖方销售信货等方面都应采取必要的支持政策。

(5)政策重点是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开发水平,需要研究及可采取的政策包括国家对企业的重大的技术开发项目给予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种支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发展更紧密的包括让科研机构进入企业在内的各种形式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借鉴美、日、韩等的经验,鼓励存在竞争关系的中国企业在基础技术或重要样机的开发方面合作;联合开发可由信息产业部、中科院的研究所和企业共同进行。日本、美国企业的计算机、半导体的开发项目,许多重大的都曾得到政府支持。

(6)加大政策力度支持计算机企业发展,包括承认高新技术企业创业者的创业股或创业权益,产业政策不是根据企业的所有制成分,而是按适当向竞争优胜者倾斜的原则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发展。

第9篇: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信息化;影响

1计算机应用技术特征分析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操作便捷。有效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切实提升企业办公效率,简化人工操作流程,使各项工作信息化及数字化,减少人力资源成本支出量;第二,信息整合性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资源来源极为广泛,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生产经营要求,进行一系列管理体系的整改[1]。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还可将企业员工划分为不同项目小组,提升各小组之间的专业性,增强企业各部门协同水平;第三,信息广泛性强。计算机应用技术可将网络覆盖的信息进行更好的沟通及交换,保障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及交换实时性,促进企业间合作,提升企业信息获取时的效率,确保项目工作高质开展。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积极作用

2.1提升企业综合竞争水平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切实提升企业综合竞争水平。就目前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虽然此种发展趋势可进一步推动企业开放式发展,但也使得企业竞争压力增强,需积极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态势,提升企业工作效率,降低企业实际生产成本,为企业提供更多共享资源,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进程。

2.2促进各部门有效沟通

企业生产经营需多个部门协同完成,要求各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致使交流成本在总发展成本中占据了重要地位[2]。而高效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增强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降低异地沟通成本。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也有助于企业交流方式上的创新,简化交流环境,提升实际生产经营管理期间的经济效益。

2.3转变企业应用模式

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可帮助企业有效开展人力资源及信息管理分配工作。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期间,存在员工调配不当,导致人力资源浪费等情况出现,大大增长了的企业运行成本,降低企业实际应用收益,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有效应用可进一步控制企业员工人力资源消耗情况,提升生产经营综合效益,确保企业信息管理工作能够更加合理、规范的开展,促进企业应用模式的转型。

3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应用有效性

3.1增强计算机应用技术重视度

为更好提升企业综合竞争水平,在同行业竞争者中立于不败之地,需从根本上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重视度,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一方面,增强计算机应用技术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通过有效宣传工作让员工更好认知及了解技术操作要点,配合企业将计算机应用技术深入贯彻落实到各生产流程中;另一方面,让员工感知到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提升工作效率中的积极作用,增强员工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主观认感,促进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企业管理部门也应增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视度,鼓励员工积极应用此项技术,加大计算机应用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起更加稳定可靠的计算机网络体系,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营造出良好的的使用环境。

3.2提升企业人员专业技术

注重企业基层员工专业技术及职责素养的提升。首先,紧抓员工专业技能培训工作,确保员工能够高效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切实提升原有工作效率,深刻体现出企业信息化成果[3];其次,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特征及操作需求,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合理安排员工考核内容,使计算机应用技术考核工作能够公平公正开展去,切实提升员工在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的积极性。

3.3促进企业信息化改革

为更好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目标,应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一系列改革。增强企业间交流与合作,做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优化及升级工作,更好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流程。创新企业资源分配方式,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体质,提升企业信息化效率。

3.4推动企业供应衔接管理

社会经济新发展趋势使得企业竞争压力逐渐增强,需企业管理部门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有效改进传统管理模式及生产技术,切实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注重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企业供应链条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效的信息整合功能,扩展企业销售平台,增加企业资金来源,推动企业供应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