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设文化强市的建议范文

建设文化强市的建议精选(九篇)

建设文化强市的建议

第1篇:建设文化强市的建议范文

市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了副市长鲁炜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关于“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议案办理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年初,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9项代表议案合并成“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议案,交由市政府办理。市政府专门成立议案办理工作协调小组,副市长负总责,市政府副秘书长协调,市文化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等30个相关委办局和4个区(县)政府共同参与,制定详细议案办理工作方案,开展议案办理工作。市政府在议案办理过程中,与市人大常委会进行多次沟通,同时与提出议案的代表进行了交流。

市人大常委会将推进国家文化中心建设专题调研列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市委领导下,将专题调研与议案督办和听取审议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相结合,汇集和表达人民群众意志和愿望。根据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议案,市人大常委今年四到十月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专门委员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围绕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由200多位代表组成11个调研组,共计1000多人次进行了50余次实地调研,共计调研考察了100多个文化企事业单位,召开各类研讨会、座谈会80多场,听取市委市政府20个部门的汇报和150多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形成了建议初稿和10个专项调研报告。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市人大常委会对建议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市人大常委关于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建议》(审议稿)(以下简称《建议》)。在《关于市人大常委会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专题调研工作情况暨对市政府议案办理和专项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的说明》,市人大常委会充分肯定了市政府的工作努力和取得的工作成效,并就推进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九大建议。

明确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总体思路和七大任务

《报告》中说,市委市政府确定发挥首都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总的思路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施思想道德引领战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打造文化航母战略,造就文化名家战略,大力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实现体制、政策和管理转型的突破;搭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融资、营销服务平台;统筹处理国有与民营的关系、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关系、中央资源与北京资源的关系、北京资源与各省市资源的关系、利用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关系、文化与科技旅游等融合发展的关系,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贡献。

《报告》说,议案办理单位对社会各界发展需求进行认真梳理,有针对性地明确了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的主要任务,共七大部分。每一任务中各有其重点和亮点:

一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宣传践行“北京精神”。《报告》提出,要大力宣传践行“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使之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巩固“党在百姓心中”百姓宣讲活动常态化成果。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包括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创新多出精品的体制机制;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在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方面。《报告》提出,在理论、文艺、新闻等各领域打造一批“原创的、当代的、北京的”精品力作。组建专门机构推进精品工程。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推动文化生产机制和文化内容、形式、主体、素材创新,扶持原创,创作一批精品力作;通过建立高水平的文艺评论队伍打磨精品。实施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精品工程,培育提升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活动、理论刊物、应用对策研究基地、优秀学术成果。

在创新多出精品的体制机制方面。《报告》提出,设立首都文化贡献奖,建立高水平的文艺理论和评论队伍。制定推行重点作品扶持制度和鼓励创作现实题材精品力作的实施办法。筹备成立文化艺术作品交易平台。实施四大精品创作扶持工程。落实出版原创创新工程;实施首都动漫原创作品扶持推广工程;实施影视剧精品创作工程,制定支持影视精品创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应用,加快电影院线建设和影院数字化;实施网络文化精品工程,形成一批网络文化品牌。

三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报告》提出,继续加大对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向城南、城乡结合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倾斜。坚持统筹规划和管理,开展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打造便捷的文化服务圈。完善政府采购、项目补贴等投入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包括实现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率先成为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地区;文化服务的内容和质量领先全国;创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估机制;加快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强化高端文化服务能力建设。

在加快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强化高端文化服务能力方面。《报告》提出,支持建设央属的国家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中国国学中心、中国海关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形成一批首都文化新地标,进一步提高首都高端文化服务能力。

四是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创新保护模式、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中华文化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包括:全面加大整体性保护力度;创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制、机制和保护模式;发展民族优秀文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在创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制、机制和保护模式方面,具体内容有:创新保护资金筹措模式,搭建投融资平台,探索形成政府、产权人、使用人和市场等多方参与的保护利用新模式,形成人口纾解和风貌保护的新途径。围绕世界文化遗产景观,积极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融合文化、旅游和商业等业态,实现文化保护与利用开发同步发展。

五是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报告》提出,要充分认识文化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健全产业扶持政策,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扶持重点企业,鼓励原创项目,完善文化要素市场,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包括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格局;建立和完善营销平台;实现文化与科技、与旅游等多业态领域融合;打造设施完备、内容一流的演艺产业;建设品种丰富、实力雄厚、交易活跃的国家出版中心;形成技术先进、渠道畅通、交易量最大的国家影视中心;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在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格局方面。《报告》提出,探索构建国家文化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集行政审批、投融资服务等服务和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首都文化改革创新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市级六大产业功能区、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2至3个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加强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统筹规划,梳理各区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重大项目,实现差异化发展。

在实现文化与科技、旅游等多业态领域融合方面。《报告》提出,充分利用中关村科技资源优势,积极借鉴中关村的模式、经验和做法,积极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率先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为文化发展发挥先导作用,让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大力发展手机电视等新兴文化产业,催生新兴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相关服务业健康发展,用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创新。加快推动文化与金融、旅游、体育、现代制造、信息、广告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经济的文化含量。

六是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报告》提出,要在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创新、文化行政管理创新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把文化创新作为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强大引擎,当好文化创新排头兵。包括加强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实现政策突破,完善政策体系;加快文化行政管理创新;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在加强领导,加强顶层设计方面。《报告》提出,建立科学配置和有效整合首都文化要素和资源的体制,成立首都文化建设统筹协调机构,形成合力;按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原则,拟组建文化资产管理委员会,统筹规划和实施文化改革和发展相关工作。拟设立文化发展基金,每年集中拿出100亿元文化专项资金,统筹支持文化领域发展建设。

在实现政策突破,完善政策体系方面。《报告》提出,要制定出台包括《关于进一步加快首都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内的一系列文化发展政策,形成体系。主要包括支持北京文化企业集团做强做大和培育文化品牌的政策,支持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政策,推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的政策,推进文化产业功能区发展的政策,加快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加强文化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政策,打造文化精品的政策,支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北京京昆艺术发展的政策等,目前正在修改完善,不久将陆续推出。

七是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报告》提出,实施人才带动战略,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人才高地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名家大师、四个一批人才等重点人才工程。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有影响的文化名家、文化大师和各领域领军人物。制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方案,加快建立剧作、评论、投资、媒体、营销策划、统筹管理六支队伍。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在全市各社区(行政村)配备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员7000余名,建成万余名高水平的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试行引进人才认定制度,探索股权分配作品参股、知识产权入股等多种形式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与国内外高端文化人才交流合作。引进和汇聚一批职业素养好、开拓能力强,具有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的文化产业发展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

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九大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的《建议》共9个部分,分为3个板块。前三部分是总体性的,主要是关于全国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的目标任务、发展理念及方式等总体性建议;第四至第七部分构成第二板块,是关于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四个重点方面工作的建议。第八、九部分构成第三板块,是关于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基础工作和制度保障的建议。

第一板块,关于全国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的目标任务、发展理念及方式等总体性建议。

一是进一步明确全国文化中心的功能、责任和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议》提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首先要明确全国文化中心承担的功能和责任,确定奋斗目标和当前主要任务。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应承担和发挥好代表展示、向心凝聚、首善影响、示范带动、服务保障等五方面功能。把建成当代中华文化的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作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目标。做好充分保护、挖掘、利用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积淀,全面推进首都文化创新发展,用文化创新推动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三方面的重点工作。同时,《建议》强调要将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首都城市转型发展有机结合,走文化立市、创新驱动之路。

二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议》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文化发展繁荣,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要做到“认之以同”、“赋之以形”、“付诸于行”和旗帜鲜明。《建议》提出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首都文化创新发展的灵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透到首都文化建设的各方面。

三是关于首都文化的科学发展和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建议》提出,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必须全面认识和发挥新形势下文化的功能,同时,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首都文化发展要坚持全国文化中心的定位,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充分发挥教育、科技、智力、人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端文化。要分清和明确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公共文明建设的不同属性及其规律特点,合理确定政府、市场、社会和公众的各自作用,建立协调发挥的连接机制。

第二板块,关于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四个重点方面工作的建议。

一是关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传承名城的历史文化。《建议》认为,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要在加强对“物”的保护的同时,更注重对“文”的保护上。《建议》提出了4个方面建议:一是认真研究和深入挖掘北京历史文化名城蕴含的历史信息、历史记忆、历史价值、历史文脉;二是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传承名城历史文化有机统一起来;三是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对重点文物修复的工作力度;四是围绕土地权属配置和文化要素经营方式,大胆创新旧城街区保护和利用机制。

二是关于实行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议》提出5个方面建议:一是明确实现双轮驱动格局的思路和对策,制定具体规划和措施,实施一批融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于一体的重大项目和工程;二是加强内容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三是健全市场体系和加强市场监管;四是培育一批有原始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特商业模式的大型文化品牌企业;五是建立健全文化创新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三是关于完善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议》提出4个方面的建议。一是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的性质和功能;二是探索建立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三是切实保障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基本文化权益;四是积极支持群众性健康文化活动的开展。

四是关于建设首都公共文明。《建议》提出3个方面的建议:一是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根据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确定每个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行为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共同约定、同意遵守、共同分享;二是健全首都公共文明建设公共治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三是完善公众行为规范,并逐步将行为规范上升为法律。

第三板块,关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基础工作和制度保障的建议。

第2篇:建设文化强市的建议范文

同志们: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市“十五”计划确定的战略重点,创建文明城市是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明确要求。为了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充分准备,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XXX市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直各委局及驻密单位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及二级机构党政正职;各街道办事处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城管部门负责人及所属村委会、居委会书记、主任;市区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中小学校、大型商场、宾馆、饭店负责人;各乡镇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及创建农村垃圾管理先进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市委机关大院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安排部署全市加快城镇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的具体工作,并要以此次会议为标志,拉开我市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序幕。今天会议的议程有4项:一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连渠同志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意见》;二是副市长岳振杰同志宣读《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土地资产管理的决定》;三是市长林建刚同志作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报告;四是市委书记陈新贵同志作重要讲话。下面,会议进行第一项,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连渠同志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意见》;

会议进行第二项,请副市长岳振杰同志宣读《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土地资产管理的决定》;

会议进行第三项,请市长林建刚同志作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报告;

第3篇:建设文化强市的建议范文

建议一根据上海城市地位、文化发展需求重点,增加文化财政投入,增强政策扶持力度

1、建议加大文化财政投入,提高市级财政收入中对于文化事业费的支出比重。通过立法保障文化投入增长,并在公共文化事业投入、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投入、重点文化事业投入方面进行定位、量化。

理由一:近几年来,上海在全国的文化地位和影响力有逐渐下降趋势,上海的文化财政投入不足是原因之一。2008年上海市级财政收入对于文化事业费的支出比重为0.52%,落后于浙江(0.86%)、北京(0.76%)、宁夏(0.72%)、海南(0.63%)、天津(0.61%)、山西(0.56%)、云南(0.54%)等省市,仅居全国第十位。

理由二:近年来上海财政收入逐年增长,文化投入比重徘徊不前,文化投入总体偏低,与上海城市地位、文化建设目标、市民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理由三:上海文化事业费支出比重与教育、卫生、科技事业费支出的比重,有不小的差距。

2、建议强化文化政策扶持。随着上海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需要对上海原有的文化投入渠道和方式进行开拓,广泛吸引和利用民间资金和民间渠道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是对公共文化事业、文化遗产事业、重点文化事业等制定更为积极的人、财、物政策。二是制定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赞助公益性文化事业。三是增加民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社团等设立中小型文化基金。

建议二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化城市文化战略布局

1、建议恢复延安中路儿童艺术剧场,并在此基础上筹建上海儿童艺术中心,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接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熏陶和美育教育的综合场所。儿童艺术剧场于1958年在宋庆龄主席的倡导下建立,在城市改造过程中消失,至今尚未恢复。

2、建议将延安中路上海展览中心改建为上海艺术博物馆。

理由一:上海艺术展览场所的规模和设施,已明显落后于北京和江浙地区,如上海美术馆的面积仅为北京美术馆的三分之一、浙江省美术馆的五分之一。一些海内外大型展览因受场馆限制,不得不移往江浙两省,专家担心,长此以往,上海作为全国艺术展览中心的地位将不复存在。

理由二:上海的美术藏品极为丰富,由于缺少场所,难以得到充分的展示机会。

理由三:随着会议中心的位置逐渐移向浦东新区,上海展览中心的会议功能逐渐淡化。

理由四:由于中心的地理位置、空间、高度、采光等条件非常适合举办大型艺术展览,将其改建为一个集展示、交流、培训、收藏功能为一体的艺术博物馆,可填补上海缺乏固定、大型艺术展览场馆的空白。

3、建议将延安中路中路的“大世界”建设成为展示中华民族代表艺术门类、上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顾绣、农民画、评弹等)的场所。

4、建议充分利用现有剧场资源、合理建设中小型剧场,满足中档海内外演出团体的演出需要和中低收入阶层市民的文化欣赏需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种和院团指定、划拨专门的剧场,为其提供优惠使用政策或由剧团自主经营。

理由一:目前上海的大型高级剧院不少,主要接受世界一流艺术家、顶尖剧团来沪演出,而对大量中档艺术水准和中低档收费标准的剧团,则缺少足够的接纳空间。

理由二:十几年来,随着中心城区的改造建设,一批剧场被拆除,至今没有得到重建。

理由三:上海的一些剧种剧团(如京剧、昆剧、话剧、木偶戏、滑稽戏)拥有专门、固定、自主经营(或享受优惠政策)的演出场所,有利于降低成本、票价,培育文化市场,锻炼年轻人才等。而沪剧、越剧、淮剧等没有专门、固定的演出场所,场租成本不断提高,不但影响剧种剧团的经济效益,而且阻碍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不利于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5、建议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城市的成功经验,规定新建和改建的城建项目必须将总经费的1%作为公共艺术投入。该项法规的雏形出自德、意、法等国,美国费城于1955年正式出台,芝加哥也于1957年开始实施。据悉,我国深圳已借鉴和采用了这项法规。

建议三加大对文化产业尤其是创意产业的扶持和规范力度

1、建议对上海的文化产业进行鼓励、支持和监督、规范,打造一批自主、规范、竞争力强、具有示范效应的大型文化企业。在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计划和世博会举办的双重契机下,上海要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文化发展氛围营造、文化金融贸易运作几个方面寻求突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2、建议在赛车场、生态岛、迪斯尼乐园等的建设及配套产业中加强文化含量,将文化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做大做强。在经济发展模式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上海必须坚持走以文化消费为导向的产业化道路,努力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化娱乐休闲之都。

3、建议研究和开发针对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金融投资产品,在创意产业领域尝试引入风险投资。目前上海的创意产业总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城市。在未来五年内,创意产业将成为上海文化发展的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需要大力扶持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产业。

4、建议加强对作家艺术家工作室的扶持力度,鼓励艺术工作室的发展壮大。建议制定计划,在五年内推出“百人计划”或“”,成熟一个挂牌一个,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这项工作可在市政府支持下,由文联具体负责实施。

建议四提升上海的文化原创力

1、建议继续保持和发扬组织文艺工作者下生活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在抓重大选题、重大工程项目的文艺创作时,政府支持、帮助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目前上海文艺创作缺乏原创力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作家艺术家心态浮躁,难以潜心深入生活;一些作家艺术家虽有深入生活的愿望,但缺少平台和组织。

2、建议建立一套对重点扶持的文艺作品的客观、公开的价值评估和资助体系。目前上海对于文艺创作的投资,对已成型的创作项目关注较多,对需要从源头抓起的创作项目关注较少,重视不足。建议建立一套符合文艺创作规律的作品评估和资助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改善投入机制,对苗头性、创意性的创作进行先期投入。

3、建议每年制定打造精品力作的规划,对于重要创作题材加以关注和投入,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展开集团性运作。建议对上海本土题材进行梳理,集中精力抓好重大选题的创作。梳理对象包括上海开埠以来的历史、上海的革命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变化发展的历史等,确定重大选题,整合力量创作,争取推出一批本土题材优秀原创作品。

4、建议加大对文艺创新平台的投入。如进一步增强“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对于新人新作的扶持力度,鼓励原创作品大量涌现。

建议五加强对上海文艺评论事业的扶持力度

1、建议加强对上海文艺评论事业的扶持力度,对人才、队伍、作品、阵地等进行规划建设。长期以来,上海的文艺评论力量和影响力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优秀评论人才少、优秀评论作品少、评论作品发表阵地少、文艺评论的社会地位下降等等。文艺评论能力的下降,是上海文艺创作水平下降的一个原因。

2、建议在各类文艺评奖过程中切实加强文艺评论的含量和作用。目前有些文艺评奖的含金量较低,与文艺评论的薄弱有一定的关系。广泛深入地开展文艺评论,能够提升评奖的权威性、提高评奖的公信力,使评奖真正起到促进创作的作用。如在初评和终评之间规定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用来开展专业评论和公共评论;在艺术实践奖项中设置评论奖,形成创作实践和评论相辅相成的格局。提高评奖、审核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以便准确而及时地发现优秀人才和作品。

3、建议巩固和加强文艺评论的发表平台。目前上海的部分主流媒体刊登文艺评论的版面少、周期短,对文艺作品往往以宣传代替评论,评论缺位现象较明显,媒体记者的专业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上海的专业评论媒体数量少、规模小、影响力弱,大多面临生存困难。建议主流媒体应以固定的版面和时间发表文艺评论作品;对媒体记者的文艺素养和专业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加强对专业文艺评论媒体的投入和支持;对于重点文艺创作应集中评论力量和资源,开展研讨争鸣,促进作品的提高和完善。

4、建议加强文艺评论队伍建设,通过支持民间社团来整合各方评论力量和各类资源,开展文艺评论,加强文艺实践者和文艺评论的联系,提升文艺评论的影响力。

建议六加强培养优秀文艺人才的力度

1、建议建立鼓励艺术院校毕业生事业发展的机制。目前,上海对文艺人才的资助政策较倾向于已成名的文艺家,对尚未成名的年轻艺术人才不够重视。一些高等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有的连基本生活都难保障,无法安心投入创作,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和人才流失。要在科学、客观、公正的评选机制的前提下,对确有艺术资质和发展潜力的年轻人才进行资培养。具体措施有包括给予一段时期的生活补助,仿效巴黎政府为指定青年艺术家提供一段时间的工作室使用权,仿效一些欧洲国家为外来艺术家提供短期经济生活保障、为本地的艺术创作项目服务等。

2、建议培养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经济市场,为本地和外来文艺人才提供自由、多样的就业发展机遇。

3、建议研究设立引进外地文艺人才的计划,引进全国各地具有潜质的中青年艺术人才。要吸引并留住外地文艺人才为上海所用,除解决他们的户籍和及时进行专业水平认定外,更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和发展机遇。在这方面,上海演艺工作者联合会的功能和作用应得到进一步增强。

4、建议有计划地对已成名作家、艺术家进行培训,包括组织学习古今中外经典作品、文艺理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理论素养,为他们成为文化艺术领军人物创造条件。

5、建议建立人文翻译的人才培养、培训机制,提高人文翻译水平,规范人文翻译行业,促进人文翻译的发展,推动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6、建议恢复“上海文学艺术奖”,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繁荣发展上海文艺事业的标杆,激励上海作家艺术家不断挑战自我,勇攀高峰。

理由:上海文学艺术奖创办于1988至1989年,原由上海市文联主办,1991年正式定名为“第一届上海市文学艺术奖”,是经上海市政府批准设立的上海文学艺术的最高荣誉。“上海文学艺术奖”于1993年、1995年分别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1998年、2002年断续举办了第四届、第五届。此后8年,“上海文学艺术奖”中止举办。作为一个拥有丰厚文化底蕴、大量杰出人才和优秀作品的城市,应定期对其中的大师级人才给予表彰,引导更多年轻文化人才为繁荣发展城市文化作出贡献。

建议七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传统文化和美育教育

1、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艺术普及课程,包括有计划地编写美育教材、培训美育师资力量,对美育教师进行上岗考核;在各类考试和竞赛中设立具体考察内容和评价体系,使义务教育向传统文化和美育倾斜。

理由:目前的上海艺术普及课程大多未被纳入正式教学和考核范畴,往往成为单纯的娱乐课程,师资力量水平较低,有误导少年儿童的现象。

2、建议加强专业文艺院团与义务教育系统的合作,通过调研,探索双方合作进行青少年美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建议搭建公共文化信息平台,对美育教育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并对中标单位予以政策支持。

4、建议资助、维护少年儿童文学艺术类期刊。

5、建议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兴办社区少儿文化艺术教育事业。近几年来,上海新建了不少大型社区。与社区其他设施相比,少儿文化娱乐场所、课外美育教育的硬件与软件均十分匮乏。

建议八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

1、建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适当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并加以考核,让少年儿童从小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爱好及保护传承意识。

2、建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并给予中标单位以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向学校学生和社区居民普及时进行管理和监督。

3、建议在“大世界”内筹办一个规模较大的上海戏曲曲艺博物馆或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使上海拥有一个展览演示、传播弘扬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固定场所。

建议九充分满足市民文化娱乐需求,全面提升市民文化鉴赏水平

1、建议建立文化惠民活动的长效规划和运作机制,并切实加以落实。目前,上海的群众文化设施硬件以及市民的关注度与参与度逐渐提升,但群众文化的内容比较贫乏、空洞,软件与硬件设施难以匹配,缺乏合理布局和长效机制。

2、建议健全群众文化发展政策,鼓励和扶持民间基础创作队伍,并对其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给予重点培养。大力扶持“民办公助”的群众文化单位,定期组织展示评比活动,活跃社区群众文化,提高文艺普及水平。

3、建议建立将文艺软件资源与社区文化硬件资源相结合的运作模式,从政策上、资金上支持文联及各协会有计划地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社区普及文艺知识。建议加强对群众文化场所建设的管理与监督,发挥文艺专家的作用,提高社区文化场所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4、建议指定和资助一批文化福利项目,并向全体市民发放“文化福利券”,让市民自由选择政府推荐的文化娱乐内容。

5、建议提高文化艺术节庆的群众性与参与度。上海一些文化节庆活动的群众参与度不足,缺少具有民族风格和城市风貌、全民参与的大型文化节庆。建议通过对上海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创意设计,将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旅游节等整合为一个普通民众都愿意参与、且都能够参与的,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大型文化节。

6、建议编写、出版多种适合农民工阅读的关于上海城市生活、城市文化信息的读本,免费发放或廉价出售,让农民工更快、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7、建议利用市区的剩余、闲置文化资源,在城郊结合部开设规模较小、设施简单、价格低廉的“农家书屋”,为农民市民提供健康、优良的书籍和音像制品,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建议十重视发挥文联在上海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与作用

1、建议在文联设立若干专项文化基金,同时引进资质评审、人才准入、项目评估等相关机制,利用文联作为人民团体的优势和专家资源,对公益文化项目、优秀艺术人才进行扶植和培育。

2、建议加快建设“上海文艺家之家”,为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打造适合创作演出、观摩培训、学术研讨、休闲娱乐的硬件环境,以利于文艺工作者广泛参与文联组织的活动,获得更多专业创作、鉴赏、交流和培训提高的机会。

第4篇:建设文化强市的建议范文

X年,市政协办公室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着力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提高统筹协调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筹划参与重要活动。组织机关人员全程参与加快发展X港口经济专题议政活动,“把脉”X港口经济;协助主席考察团对我市“创卫”工作进行专题考察调研;参与重点提案跟踪督办工作;协助专委会围绕省运会场馆后续利用问题、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和交警智能指挥中心建设情况、加快我市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情况、职业教育、基层文化建设、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题开展对口协商。协助全国、省政协在湛的考察调研活动。

提高公文运转效率。全年收到和处理各类来文X余份,改进公文运转流程,切实提高公文运转速度,确保公文有序运转。

负责起草有关文稿。一年来,起草了市十二届政协三次会议、X次常委会议、X次主席会议等会议及有关活动的材料近X份;编印《政协动态》X期。

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在省、市报刊上刊发文章近X多篇;向省政协和市委报送信息X多条。收集整理政协工作简讯X多篇。编印X年《委员风采》画册。

精心组织各类会议。较好完成了十二届二次会议、X次常委会、X次主席会议及市政协党组会议、市县(市、区)政协联席会议等X余场次各类会议的组织筹备和服务工作。

本着打造X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留给后人一笔精神文化财富的目的,集中全市X多位本土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史海钩沉,编撰出版《X文史系列丛书》。响应中共X市委“建设美丽X,加快生态崛起”的号召,创建“民ZHU园林”,植树绿化土地X多亩,为全市政协委员打造一个凝心聚力的共同家园、活动天地和参政议政平台。

谱写传唱政协委员之歌--《心中装着老百姓》,让委员和机关干部在歌唱中得到知识的滋润,并通过传唱凝聚精气神,激发了政协人的归属感、使命感和荣誉感。有力推动了文化政协、活力政协、和谐政协建设。

二、围绕全局工作,发挥服务保障作用。

做好组织人事工作。充分发挥机关党委在思想、作风、组织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按照“树理想、抓落实、打硬仗、出战果、用功臣”的选人用人导向,提拔使用干部,为机关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做好日常事务工作。扎实做好机关党建、工会、妇联、老干、综治、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加强财务管理,确保政协会议和活动的经费保障以及机关工资福利的统计发放,不断改善办公条件。加强公务用车管理,提高车辆使用效率。

三、注重转变作风,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中共X三中全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组织干部参加各级各类专题教育、培训和干部在线理论学习。

第5篇:建设文化强市的建议范文

一、关于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于2月22日至23日在哈尔滨召开。会议总结了5年来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分析了当前全省农业和农村形势,研究部署了今年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省委书记钱运录同志和省委副书记、省长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副省长吕维峰同志作了会议总结讲话。会上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书面传达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会议精神。

会议指出,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对“三农”工作特殊重要意义的认识;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认识做好“三农”工作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大作用;要深刻领会总书记、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充分认识抓好粮食生产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全省全面振兴的重大意义;要深刻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对推进我省“三农”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会议在充分肯定近年来全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三农”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后强调,要巩固发展大好形势,牢牢把握“三农”工作的重点,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实施粮食战略工程,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要提高畜牧业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提高养殖业效益和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把产品做精,把规模做大,把品牌叫响,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形成有利于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土壤肥力和生态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实施现代农机装备工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要着力改善民生,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要适当调整增加弱势村尤其是弱势村试点的投入要逐年增长,大力深化和创新帮建工作,确保试点任务和建设目标如期完成;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会议要求,要强化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完善“三农”工作领导机制,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引导全社会参与和支持“三农”工作;要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先锋工程”,深化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认真抓好基层班子建设;要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全面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关于全市农村工作视频会议的主要精神

全市农村工作视频会议于1月18日召开。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对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宇新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效廉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希荣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确定20*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紧紧围绕农民和财政“双增收”这一核心,以农业产业化兴县、新型工业化强县为主题,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工换位”、“粮牧换位”,加快县域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扎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促进工业项目向园区转移、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土地向种田大户转移,提升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非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与农村文明和谐的程度。

第6篇:建设文化强市的建议范文

(一)组织开展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活动。选择确定区县各1个为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与省上同步开展创建活动。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创建法治政府示范活动的实施意见》(川办函[2009]51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3月底前拟定我市创建实施方案,报请市政府审定后具体组织实施。并督促指导区县选择确定1-2个乡镇作为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开展示范活动。同时,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指导协调和情况交流,总结推广经验。(法规科)

(二)组织清理规范性文件。按照省、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对全市清理规范性文件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组织区县、市级部门开展清理工作。具体负责对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对照依据,逐件清理,提出继续有效、修改或废止处理建议意见,编制目录,报市政府审定后向社会公布。并代拟清理情况报告向省政府报告。(法规科)

(三)协调做好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协调相关责任单位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保证政府信息及时、全面和准确,增强公信力。建立完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机制以及协调、保密审查和社会评价制度。(综合科)

(四)推动建立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推动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专家咨询论证、听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决策责任追究等制度建设,保障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法规科)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一)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巩固行政审批清理结果,抓紧对请示省上的行政审批项目的研究处理工作。组织区县开展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工作,统一规范区县行政审批项目。4月底前拟定行政审批事项动态清理、审核和公布制度。督促指导全市行政审批实施机关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公布的清理行政审批结果开展对应清理工作。负责审核市级行政审批实施机关清理结果,并报市政府审定后予以公布。加强对行政审批事项实施的监督,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行政审批事项实施管理工作。(法规科)

(二)加快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落实行政处罚法确定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加强对推进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调研,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市级启动准备工作,力争实现突破。(法规科)

三、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

(一)提高制定规范性文件质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少而精和成熟先行的原则编制规范性文件制定年度计划,2月底前报市政府审定,加强计划实施的监督,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程序。严格执行合法性审查制度,落实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制度,实行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工作一年一通报制度。(法规科)

(二)建立完善规范性文件评估制度。研究制定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办法,明确规范性文件后评估的对象、内容、标准、方式、程序、评估结果和评估效力等内容。完成对1-2件规范性文件的后评估工作,形成评估报告。(法规科)

四、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一)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的评议考核。修订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方案,科学合理地确定考核内容和标准,实行目标考核并通报。继续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台帐制度,加强统计工作。完善“三项清理”后续工作。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法规科)

(二)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定行政执法投诉处理办法,规范行政执法投诉处理程序,依法处理行政投诉,纠正违法不当的行政行为。下半年开展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并扩大案卷评查的范围和效果,促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适时主动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活动。(法规科)

(三)强化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管理。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认证工作,加强证件管理。上半年组织对全市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统一考试,督促指导市级行政执法部门和区县进行培训,凡未经培训、考试不合格,不得发给执法证件,不得上岗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证件备案和公示制度,探索推行行政执法人员计分制等监督管理措施。(法规科、综合科)

(四)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全面推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落实省级行政执法部门制定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范,并结合实际,制定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监督制度,规范行政处罚行为,防止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法规科)

五、完善行政复议责任制

(一)完善行政复议工作责任制考评机制。拟定行政复议工作责任制考评办法,有针对性地调整行政复议责任制评议考核内容,合理细化标准和分值,增强客观、公正和可操作性,实行目标考核,并通报评议考核结果。(复议应诉科)

(二)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行政监督、化解行政纠纷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主渠道作用,畅通复议渠道,探索建立行政复议专门受理窗口。完善行政复议相关制度,探索建立行政复议人员登记管理制度,拟订行政复议能力建设标准。建立行政复议应诉案件统计分析制度,实行一年一通报。加强对行政复议决定履行情况的监督。下半年开展一次行政复议案卷评查工作,制定评查办法,建立评查工作长效机制。探索行政复议体制和机制创新。做好《行政复议法》实施十周年宣传培训工作。会同市编办、市财政局于5月底前对区、县政府落实行政复议机构、专职人员和经费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并将督查情况报告市政府。(复议应诉科)

六、加强学习宣传培训工作

(一)深入开展以建设法治政府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发挥新闻媒体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中的法制宣传促进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舆论环境。加强政府法制工作信息交流,搭建交流平台,编制政府法制工作简报,不定期反映全市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及时报送政府法制信息。(综合科)

(二)加大政府法制专业培训力度,丰富培训方式和内容,进一步培养政府法制工作人员的大局意识、现代法治理念和专业业务技能,切实提高政府法制工作人员整体素质。4月底前组织一次制定规范性文件知识培训。(综合科)

七、完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

(一)有针对性地拟定全市依法行政第二个五年规划,提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具体目标、内容、标准、措施、时限,以及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等相关内容,报请市政府审定。积极履行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协助本级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中的指导、协调职能。(法规科)

第7篇:建设文化强市的建议范文

我受政协第九届滨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年工作回顾

20*年,是九届市政协开局起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一年。在中共滨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政协滨州市委员会及其常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30字”工作方针和“16字”总体要求,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创新发展思路,认真履行职能,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为推动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科学务实,推动政协工作不断创新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人民政协履职领域的不断拓展,常委会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基础上,借鉴八届市政协的宝贵经验,科学务实,开拓创新,确立了我市政协“123456”的工作思路。即: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突出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职能,牢牢把握“联、动、活、立”四字方针,做到在深入调查研究、深化参政议政、凝聚各方合力、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加强自身建设五个方面有新突破,努力实现维护核心、服务中心、反映民心、凝聚人心、团结齐心、工作顺心六大目标。一年来,常委会始终坚持这一思路,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上,放在对改革发展稳定深层次矛盾的分析上,放在对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思考上,放在对党委、政府关注的大事要事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对策研究上,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投入创新实践,不断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服务发展的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使政协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始终充满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积极作为,提高服务发展实效

常委会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实干,积极作为,努力提高服务发展工作实效。

开好政协会议,搞好协商议政。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期间,委员们认真听取并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围绕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等全市重点工作开展专题协商;25个政协参加单位和委员围绕科技创新、新农村建设、黄河三角洲开发、文明城市创建、优化投资环境等作大会发言,一批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得到重视和采纳。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市政协九届四次常委会议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进行专题协商议政,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建议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落实,为促进我市服务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组织调研视察,积极建言献策。一年来,先后组织委员围绕全市职业教育发展、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城区交通安全秩序治理、台属侨属企业发展、第十一届全运会滨州赛区筹备等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深入实际,调研视察,形成有深度、有价值的调研报告5份,提出意见建议30余条。这些重要成果,凝聚着政协各参加单位、广大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集中了委员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真知灼见,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配合全国政协、省政协就金融改革与发展、林权制度改革、民族宗教工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开发建设、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等进行调研视察,借助全国、全省政协委员智力,建言滨州改革与发展。为推进滨州北海新区开发建设,组织部分委员到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渤海新区学习考察,形成了《努力形成生态与环境支撑力是北海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选择》的考察报告,对推进滨州北海新区开发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反映社情民意,推进科学决策。开展“社情民意日”集中活动,是滨州市政协的一项开创性工作。在不断总结和深化的基础上,根据中共滨州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联合接访日、民主议政日、社情民意日活动的意见》,制定了《滨州市政协关于进一步深化“社情民意日”活动的实施意见》,对活动的开展做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一年来,除正常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外,围绕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滨州文化软实力、城市规划与建设、北海新区开发建设等举办了三次“社情民意日”集中活动,收集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建议210余条,为党委政府了解民情、体察民意、集中民智、科学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重视提案办理,切实关注民生。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299件,立案286件。其中相当一部分涉及到教育公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和谐稳定等多个方面。常委会把强化提案办理作为理顺情绪、鼓舞士气、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有效手段,采取委员活动督办、会议督办、重点督办、联合督办、调研视察、典型引导等方式,促进了提案办理落实,推动了和谐滨州建设。

开展民主监督,推动相关工作。一年来,我们先后推荐了20余名市政协委员担任10个执法执纪和窗口部门行风监督员。部分政协委员积极参与了全市有关督导检查、评比、价格听证等工作。在全市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组织委员对市财政局、劳动局、环保局、建设局、教育局、公安局的大讨论活动进行了民主评议,对改进部门作风、推进相关工作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汇集各方力量,参与重点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市政协各位主席分别承担和参与了全市有关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鼓励广大委员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积极参与全市中心工作。四川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迅速行动,积极投入抗灾救助活动之中,12名委员企业家向全市政协委员发出了“我为灾区捐套房,我帮灾民安个家”的倡议。据统计,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累计捐款650余万元,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广大政协委员无私奉献的良好风貌。

三、与时俱进,拓展委员履职空间

常委会始终坚持“联、动、活、立”工作方针,积极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创造充分调动委员积极性的条件,使委员“联起来”。加强同市各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支持各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全市重大方针政策的协商讨论以及履行职能的各项活动。建立了委员活动及联系制度,把市直委员分组到各专委会,依托各专委会组织开展界别活动,提高了以界别参加活动、提出建议的质量和成效,初步建立起了市政协与市各派和无党派人士、与广大政协委员、与委员所在单位、与市政协机关合力做好政协工作的协同推进机制。

提供充分发挥委员主动性的环境,使委员“动起来”。建立了市政协与市各派、工商联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互通情况,协调工作。组织召开了市各派、工商联负责人座谈会,交流思想,寻求共识,共谋发展,并就解放思想大讨论、创新政协工作、提案征集办理等广泛征求意见。坚持重要调研视察、重大活动邀请市各党派团体参加。市政协各专委会按照“四个一”活动要求,每月组织开展一次专题活动,一季度参与一次“社情民意日”集中活动,半年一次调研,一年一次高标准视察,实现了委员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

营造充分激发委员创造性的氛围,使委员“活起来”。尊重和保障各派在政协的各种会议上以本党派名义发表意见的权利,尊重和保障各派和无党派人士开展视察、提出提案、举报、反映社情民意以及参与调查和检查活动的权利。鼓励和支持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参加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为丰富委员生活,成立了滨州市书画联谊会,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年书画展和大型笔会,组织了乒乓球、篮球联谊赛等多项生动活泼、富有新意的活动,增强了人民政协的凝聚力、影响力、向心力。

建立委员履职成果转化机制,使委员“立起来”。坚持以工作成效激发委员履行职责的积极性,探索建立了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办理机制,坚持重要调研视察报告提请市政协常委会议集体审议,提升了建言立论水平。一年来,有5件调研视察报告、社情民意专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做出重要批示,推动了相关工作落实和部门作风转变。开展了评选表彰“十佳政协委员”、“十佳政协提案”和“政协提案十佳承办单位”活动,进一步激发委员的荣誉感、责任感,树立了政协委员的良好形象。

四、突出特色,努力做好经常性工作

常委会始终坚持从政协自身实际出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积极推动政协工作创新和发展。

开展理论研究,推动工作创新。常委会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只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政协工作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为此,我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政协理论研究工作,成立了滨州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召开了首次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议,一批重要理论成果在推动工作创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搭建舆论载体,加强政协宣传。适应政协宣传工作的需要,创办了机关刊物《关注》,加强了市政协网站的维护与管理,搭建了舆论宣传、研讨理论、交流经验、传播信息的新载体。召开了全市政协宣传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政协宣传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一年来,编发《关注》刊物12期,在《人民政协报》、《联合日报》、《春秋》杂志等发表宣传稿件100余篇,扩大了政协的社会影响,为宣传、推介滨州发挥了积极作用。联合《滨州日报》、滨州电视台,分别就提案办理、文化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等进行专题宣传,对“十佳政协委员、十佳政协提案、政协提案十佳承办单位”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创新文史工作,服务文化建设。坚持开门办文史、协作办文史、整合资源办文史,制定了《九届市政协文史工作五年发展规划》,聘请了50名文史研究员。加强与市各高校的合作,实现了文史工作与学术研究的衔接。编辑出版了《滨州名榜》、《这方水土这方人》、《滨州历史民俗文化研究》及纪念改革开放30年诗歌集《渤海放歌》,其中《滨州历史民俗文化研究》获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颁发的首届“泰山文艺奖”、滨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存史、资政、育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开展交流联谊,营造发展氛围。制定了《关于加强对外联谊与交往交流的意见》,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出国出境学习考察,到有关省、市联谊交流。成功承办了全省十七市政协秘书长联谊会。一年来,累计集中接待来滨客人38批次550余人,介绍了滨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营造了促进滨州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夯实基础,为全面提高工作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常委会始终坚持从抓基础入手,着力提升委员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努力营造工作规范、活跃有序、保障有力、扎实推进的工作局面。

加强学习培训。常委会坚持把学习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了常委会议集体学习制度、专委会经常性学习制度,举办了两期政协委员培训班和政协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组织委员重点学习了中共十七大精神、政协《章程》、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交流研讨了做好政协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保证了人民政协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邀请全国政协领导来滨作了《人民政协与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与人民政协》专题辅导报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及时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在广大委员中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的热潮,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委员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了委员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

健全规章制度。坚持以科学高效的制度体系改进工作和促进工作,按照政协《章程》规定,结合滨州实际,先后制定、修订了《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意见》、《常委会工作规则》、《主席会议工作规则》、《秘书长会议工作规则》、《政协委员履职规则》和《专委会组织通则》,探索建立了《委员分组活动办法》,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强化委员管理。实行政协主席会议组成人员联系住县区市政协委员、专委会联系住市直委员办法,通过走访、座谈会、约谈会等各种形式,加强与委员和委员所在单位的联系,真实掌握委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委员履行职能创造条件。健全委员管理制度,建立了委员履职档案,全面登记考核委员履职情况,对委员实行动态管理。

加强机关建设。适应政协换届后的工作需要,修订完善了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规范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注重机关干部的培养使用,坚持公开公正选拔任用干部。组织开展了“六比六看”和“两争一创”活动。开展了以“三破三立三作为”为目标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机关工作更加务实高效,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各位委员,一年来,市政协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实现了良好开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共滨州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政府和各有关单位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市政协各组成单位、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协常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政协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向所有为政协事业辛勤工作的委员们、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与广大政协委员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思想还不够解放,某些活动依然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现象,委员主体作用、专委会基础作用的发挥还有待于深入探索,政协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采取积极措施,认真加以改进。

2009年工作部署

2009年,是全市保增长、上水平、调结构、增活力的关键年,也是市政协的工作效益提升年。在新的一年里,市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认真执行中共滨州市委的决策部署,按照“123456”工作要求,高起点布局,高标准落实,高质量履职,高水平建言,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滨州做出新的贡献。

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中共滨州市委的部署要求,集中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统一思想、应对挑战、解决矛盾的重大契机,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结合各自的工作特点,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把学习实践活动同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服务科学发展的理念,切实把人民政协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促发展、保稳定的指导方针,认真研究影响科学发展的前瞻性、关键性、全局性问题,积极议政建言。要建立健全更加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服务大局、谋划发展的能力,调查研究、参政议政的能力,增进团结、促进和谐的能力,善践务实、开拓创新的能力,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在促进和服务科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议政建言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明显增加。中央和省、市相继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科学分析形势,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化压力为动力,变困难为机遇。要抢抓扩大内需、增加投资、刺激国内经济增长的有利时机,围绕投入拉动、结构调整、改革开放、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文化繁荣、稳定和谐“八个重点”积极协商建言。要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战略性调整、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事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常委会议研究的主要课题,开展专题议政。围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和《中共滨州市委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推动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精选课题,依托各界别和专委会,认真搞好调研视察,提出对策建议。

三、切实做好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的工作

充分利用提案、调研视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协助市委、市政府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加强对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等社会建设问题的民主监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开展“社情民意日”集中活动,增加活动次数,扩大参与面,突出代表性,注重研究分析,强化办理落实,敢于并善于在联系群众中理顺情绪、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建立重要民意听证和反馈制度。积极探索“社情民意日”集中活动向广大群众延伸的有效方式,建立与县区政协及政府职能部门联合开展的有效途径,确保该项活动更深入、更持久、更有效。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组织作用,不断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四、进一步健全完善履行职能的运行机制

制度建设关系人民政协事业长远发展。只有不断加强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人民政协事业才能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中共滨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健全政协工作运行机制,明确政治协商内容,规范政治协商程序,切实增强协商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要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在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反馈环节上建立健全制度,畅通民主监督渠道,加大民主监督力度,提高民主监督实效。要建立健全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各项工作制度,形成合理有效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参政议政成效。同时,进一步创新提案工作方式,强化提案办理落实,推进提案工作的“三化”建设。继续做好文史资料的征集和整理,组织和动员全市文史工作者为庆祝建国60周年编辑出版精品图书,努力提高我市文史工作和区域文化研究的水平。加大政协工作宣传力度,组织开展纪念建国6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加强政协理论研究,推动政协工作创新发展。加强对外交往交流,增强政协工作的开放性。

五、大力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

第8篇:建设文化强市的建议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以《省行政程序规定》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意见》和《区五五规划》,以统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总体目标,规范行政行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加强政府法制监督,为建设生态和谐文明的现代化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1、全面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区依法行政第五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制定工作方案,分解任务目标,明确责任要求。召开全区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政府法制工作任务,为深入推进我区依法行政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加大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力度。区政府将继续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政府“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考核体系。根据《市依法行政考评办法》,制定2012年度依法行政考核细则,将考核内容和指标进行细化量化,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制度。各镇、街道和区政府各部门要向区政府报告本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要强化监督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违法行政问题较多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3、深入开展全区“行政程序年”活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工作方案,认真做好“行政程序年”动员会的组织筹备工作,进一步推动《规定》的学习、宣传、培训和检查、考核工作,完善我区行政程序和配套制度建设。

4、充分发挥政府法制部门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成立区政府法律顾问团,研究制定相关工作程序及工作制度,切实做好区政府重大决策、重大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论证工作,对以区政府名义签订的合同、协议以及其他有关涉法事务积极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探索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确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范围、主体、内容和方法步骤。

5、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制定区政府领导本年度学法计划,服务和保障区政府领导集体学法不少于4次。落实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区政府和各单位组织学习依法行政知识不少于6次。

三、加强制度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法制保障

6、认真贯彻《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办法》,以制定主体、权限、程序、内容、形式为重点,对区政府或区政府办公室规范性文件草案严格审查把关,坚决防止政出多门、各行其事和违法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事项以及与上位法相抵触问题的发生。

7、按照《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临政办发〔2011〕262号)要求,实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建立区规范性文件电子登记系统,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效率。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和施行日期制度,解决规范性文件“有始无终,只公布不废除”的问题。

8、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认真做好镇(街道)和区政府各部门规范性文件审查,对存在问题的规范性文件,监督整改。督促规范性文件实施部门对公布施行满一年的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建议。依法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确保以区政府或区政府办公室名义的规范性文件自之日起15日内报市政府法制办备案;镇(街道)政府和区政府各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自之日起15日内报区政府法制局备案,确保报备率、及时率和规范率均达到100%。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登记、公布、通报和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备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向社会公布通过备案审查的规范性文件目录。组织一次规范性文件备案检查工作。

四、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

9、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管理。根据《市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对拟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须参加政府法制机构统一组织的岗前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未参加培训或考试不合格的,不予核发行政执法证件,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制定《区行政执法人员文明执法规范》,努力提高全区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10、深化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工作。严格落实《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若干规定》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科学合理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行政裁量权严格依法规范行使。

11、进一步夯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各项基础工作。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各项规定,并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修改、废止情况及时调整、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清理行政执法主体,明确行政执法职权、机构、岗位、人员和责任,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对全区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督促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各项制度。

12、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认真贯彻《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制定《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和《区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探索建立区级行政执法网络运行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13、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全面推行行政执法检查登记制度和行政执法案件统计报告制度,推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深入开展。通过定期听取行政执法工作汇报;对行政执法情况实行现场监督、抽查或者暗访;对行政执法案卷进行检查、评查等形式,加大监督力度,对区级行政执法机关规范执法情况进行检查,促进行政执法质量提高。

五、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14、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以全省行政复议示范点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工作流程,启动行政复议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编制《区行政复议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文件》,全面推进我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逐步实现复议机构规范化、人员队伍规范化、硬件装备规范化、工作机制规范化和监督检查规范化。

15、畅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进一步规范全区镇、街道、重点村居及律师事务所和企业的行政复议便民联系点工作,将行政复议工作向基层延伸。继续加大“行政复议绿色通道”建设力度,简化复议申请手续,畅通复议申请渠道。定期对行政复议便民联系点的工作进行检查,加强对复议便民联系点的监督。建立完善行政复议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16、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量。坚持立审分离制度,完善行政复议办案流程,认真把好行政复议办案的事实关、法律关、裁决关、善后关。灵活运用调解、和解、协调等方法结案,提高办案质量,坚决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实行行政复议“一票否决”制,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决定或行政行为有被复议机关或法院撤销及其他败诉情形的,取消当年依法行政考核评优资格;发生严重违法行为,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当年依法行政考核定为不合格等次。

17、深入推进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及工作部署,设立区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认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权工作,完善集中受理、集中审理行政复议案件程序,进一步提高行政复议效能。

18、深入推动行政复议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行政首长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和专家参与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制度。大力推动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相衔接的调解联动机制。加强与法院、等单位的联系,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研讨新形势下化解行政争议的有效方式,提高行政复议工作的针对性。

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19、加强对行政许可工作的管理。继续做好对区级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指导镇(街道)和区政府各部门做好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加强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备案管理工作。完善行政许可工作制度,加大对行政许可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促进全区行政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20、全面推进行政许可“两集中、两到位”工作。进一步做好对部门“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方案的审核对接工作。按上级要求督促各部门根据区编办审定批复的内设机构和职能调整方案,做好行政许可科的设立工作。督促各部门行政许可科整建制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做到事项进驻中心到位,行政审批权授权到位,确保行政许可“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按期完成。

21、积极推行建设项目“联合审批”改革。根据《市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实施办法》,组织有关部门对建设项目办理过程中涉及的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确定联合审批事项目录,制定联合审批流程图,并向社会公示。组织协调财政、物价部门对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各环节的收费事项进行梳理,制定出统一收费的具体实施办法。组织联合审批部门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和统一收费工作顺利进行。

22、规范镇(街道)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对镇(街道)行政便民中心建设和运行的指导、监督与考核工作,并将镇(街道)行政便民中心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依法行政年度考核。对完成规范化建设的便民服务中心进行验收,促进基层行政服务质量的提高。

七、加强法制宣传培训,营造依法行政良好氛围

23、严格执行法制信息报送定期通报、考核制度。区政府法制局及时向市政府法制办报送我区依法行政动态信息。各镇、街道和区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法制信息调研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按照《区人民政府法制局关于加强政府法制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本单位依法行政信息报送任务。区政府法制局每半年对各单位法制信息报送及采用情况进行通报,并纳入依法行政年度考核。

24、进一步加大政府法制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中国法制信息网、省政府法制网和市政府法制网覆盖面广、影响大的优势,积极向上级推荐我区依法行政信息,大力宣传政府法制工作。继续做好《政务信息·依法行政专刊》编发工作,每月编发1期。认真组织开展依法行政信息调研竞赛活动和“全区依法行政宣传日”活动,进一步增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和人民群众的法律观念。

第9篇:建设文化强市的建议范文

今天,政协市八届二次会议隆重开幕了。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大会是在全市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省四次党代会和四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十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工作部署,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委员和与会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过去的一年,是全市各族人民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良好开局的一年。在市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在夺取抗击“非典”斗争阶段性重大胜利的同时,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顺利完成市四套领导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1、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一是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坚持每周两次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开展“我为发展做什么”、“如何在创新中加快发展”等专题讨论;每月组织一场专题报告会,邀请有关专家对干部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辅导,提高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二是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并组织市人大、政协对环境保护、教育、重点项目建设、“三农”工作、文明村建设等进行视察;积极开展“双百”调查活动;三是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腐败;五是不断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取得了新的成效。

2、克服“非典”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去年我市GDP达33亿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2816元,同比增长7.8;地方财政收入1.73亿元,同比增长20.4,在“非典”的严重影响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由于我们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是以优惠政策,引资奖励和项目跟踪服务等措施引进了一大批投资建设项目在我市落户;二是加强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千户双百”工程,培育了一批专业大户、专业村和专业镇,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区的雏形基本形成;三是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建成了全省最大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四是强化财税征管,增加了财政收入;五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开展旅游促销活动。

3、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我市通过加强公检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市镇(农场)村三级社会治安联防体系和矛盾纠纷调解体系,以及严厉打击团伙犯罪和“两抢”案件,加大禁毒和戒毒工作力度,加大救助弱势群体工作力度,使我市社会治安发生了根本性好转,群众居住安全感明显增强。

4、坚持执政为民,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一是组织“三农”工作队下乡,帮助群众解决好路网、水网、沼气网等问题;二是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加大救助弱势群体力度,筹款124万元,确保5674特困生上学;帮助220户少数民族同胞住进了新瓦房;去年给予低保新增对象2190户2591人,妥善解决了五保户、烈军属、残疾人和“三无人员”5000户近2万人生活困难问题;等等。

5、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努力提升文化理念。通过选派领导干部到清华大学培训,建立新理念层;在全市自下而上地开展了“我为发展做什么”专题演讲活动;创办赠送《政务》,改造广播电视网络,扩大宣传覆盖面;加强文化市场的治理整顿,开展文化下乡、科技下乡等活动,繁荣城市文化市场;创建了一批文明生态村;加快教育发展,改善医疗条件,全面完成年度人口目标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着力打好“改进干部作风、整顿社会治安、加快经济发展、帮扶弱势群体、提升文化理念”五大战役,使各项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市政协以及各位市政协委员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政议政的结果。市政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积极履 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通过各种会议、提案、视察、专题调研等形式,提出了不少切合实际的可行性意见和建议,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各位委员,同志们,20__年,是全面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四届四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创新中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四届四次会议精神上来,紧紧围绕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打造体制特色,增创发展优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

我们要继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采取“城乡互动,三次产业联动”的模式,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加速发展第二产业,优化拓展第三产业;继续依托资源优势,引进和培植优秀企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利用优势产业和优秀企业的组合,形成我市的经济优势。

我们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搞好“一个建设”: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夯实“两个基础”:健全和完善市机关、镇(农场)、村(社区、农场作业区)三级社会治安联防体系;狠抓“四个重点”:一是加大打击团伙犯罪和“两抢”案件力度;二是加大禁毒和戒毒工作力度;三是加大救助弱势群体的力度;四是加大对宗教组织的管理力度。

我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做到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管理网络体系,做好救助弱势群体工作,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组织工作队下乡等一系列措施,切实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切实为民办实事好事。

我们要加强人文环境建设,提升文化理念。把“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和“厚德远志,同心共赢”分别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文化理念,加强信用建设,打造“信用”,以提升领导干部理念为先导,带动社会整体文化理念的提升;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弘扬正气,树立典型;努力塑造良好形象。

我们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继续深化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改革,在创新中加快发展。

各位委员,同志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为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广大政协委员施展才干、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市政协要认真组织委员,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充分发挥政协的作用,使之成为联系各个界别的纽带,沟通各界的桥梁,畅通社情民意的主渠道,当好参政议政的主力军。

积极参政议政,善于建言献策。要加强同各方面的联系与配合,主动与市委、市政府及其各部门交流情况,沟通感情,协商工作,使大家了解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和特点,争取各方面对政协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深入调查研究,关注民生,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真实情况与科学依据,切实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广交朋友,凝聚人心,共图发展。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界精英,我们要把团结各界、凝聚人心、维护稳定作为政协工作的一个着力点。努力加强同各方面人士的联系,把各党派团体、各族人民和各界人士的注意力,引导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要积极协助市委、市政府,多做统一思想、理顺关系、排忧解难的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减少阻力,增加动力,形成合力,努力维护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政协履行职能的目的在于促进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加快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政协要树立大局观念,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履行职能。要把握大道理,一言一行要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团结稳定。

加强理论学习,抓好自身建设。市政协要认真组织政协委员、政协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认真学习爱国统一战线的有关理论、方针和政策,努力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积极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服务。

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要为政协履行职能创造有利条件,大力支持政协工作。政协工作是党的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在事关全市重大问题的决策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主动与政协协商,做到协商于党委决策之前,监督于实施之中。政协的有关会议、提案、报告、委员视察、社情民意摘报、重要情况专报、委员举报或以其他形式提出批评和建议,以及参加党委、政府部门组织的调查和检查活动等,是政协实行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各部门和单位要大力支持,主动提供法律、法规、政策依据;要有专人负责政协提案和议案的承办工作,并确保办理质量;要支持政协开展专题调研、视察等多种参政议政活动;要支持政协开展海外联谊和交往,以推动招商引资和科技、教育、文化交流活动;要切实保护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民利;相关部门要同政协机关实行对口联系制度,沟通信息,对口协商,相互支持和配合;委员所在单位要大力支持政协委员参加政协组织活动,为其 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