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联怎么分上下联范文

对联怎么分上下联精选(九篇)

对联怎么分上下联

第1篇:对联怎么分上下联范文

比较规范的表述,是在物理世界中,部署各类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收集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获取各种信息;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包括通讯网、互联网、卫星网进行传输;再通过后台对信息处理,从而达到对物理世界的识别管理和控制。(图1)

李国敏(《科技日报》网络时空周刊 副总编):物联网也叫传感网,就是传感器加上互联网。通俗地解释,如果将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物体植入感应器(感应芯片)后,我们就给这个物体赋予了“智慧”,让这个物体变得有灵性。

比如饲养牲畜,从它出生开始,就给它植入一个感应器,那么,它整个生长过程中的状态,就始终处在我们监控掌握之中了。每天实时记录它的生长信息,它每天吃多少,它的血压、血氧、血糖,还有它的心跳情况。它每天都做了哪些活动,它当时是怎样一个状态,全部可以记录下来。

对患者进行检查,就是用传感器感知病人的血压,并且把血压的数据进行收集。(图2)

现在用来检查的设备,插了很多线,用着不是很方便。以后这些设备会更小巧,使用起来更方便,还会从有线变为无线。而这些数据不断更新积累,将会很庞大,还会有特殊的处理方法。

记录下来的数据,通过网络传到后台,云计算平台,或者智能库。就可以全天候地监测患者的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可以立刻作出判断,通知医生。也就是说,可以对人从出生到老,一生的身体情况有完全的掌控。

现在我们给计算机查病毒,经常会用到“云计算”,这云计算怎么又跟物联网有关系呢?

张克平(无锡市信息化无线电管理局局长):云计算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几年前,国内外就在研究如何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问题。怎样对计算机的数据能够动态地分配,怎样把这些数据更多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这些海量的数据,相当于一朵飘忽不定的云,不需要你知道后台是怎么处理这些信息的,只要提出你的需求,你想得到什么,最终能够得到你的要求就可以了。后台的这朵“云”会迅速计算,给出你所需要的正确答案。(图3)

物联网的魅力就在于,比如健康检查系统,可以随时监测我们的血压、血糖、血氧和心率,告诉我们如何重视身体健康,怎样保持身体健康。比如说它会提示我们吃多少盐,吃多少蔬菜、水果,多大的运动量更适合。

卢朝霞说,在这些方面,物联网可以给出一些提醒,当我们量完血压,确定血压高了之后。物联网可以告诉你的血压为什么高,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你要少吃盐,多吃蔬菜,适量运动。这相当于一个健康培训,也就是通过物联网,让远程的“医生”给你保健指导。

那么,如果突发疾病,物联网能够解决问题吗?

卢朝霞说,对于突发疾病,比如说某人心脏突然出现问题,物联网有专门的感知设备,它时时对心脏病人的情况进行监控。如果病人心率过快,急救中心或中心医院的设备会自动发现这个心脏病病人,会自动报警,警示别人关注他。同时,救护车也会按照这个病人的所处位置,尽快赶到实施抢救。定位系统也是物联网中的感知系统。

由于物联网的相通相连,实现全部医院的联网,一个急需治疗的病人,可以不用再挂号,很快送入专科医院接受检查治疗。

物联网的用途

物联网的应用十分广泛,能够深入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窗外寒风凛冽,如果你的车停在外面。你可以在下班之前5分钟时,按下你手机的某个键,你的车就会自动发动,暖风自动打开,等你打开车门时,车内很暖和,甚至汽车水箱的水温也会达到开动汽车的合适温度。

将来,我们的智能交通越来越发达,就不需要那么多私家车。物联网的智能交通,可以满足人们交通的需求。(图4)

智能交通可以在每辆车上安装传感器,把每辆车的信息传到后台,经过数据处理,可以知道哪条路堵车,哪辆车出了事故。这样就可以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

比如在学校,你有一个卡号,是你身份的识别,凭卡你可以去图书馆借书,可以参加考试,以及到食堂买饭等等。对学生身份的全面管理,是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它把信息实时采集以后,通过后台应用传给你。告诉你今天应该上什么课,告诉你哪个老师上什么课,你又应该准备什么样的作业。另外你这个学生考了多少分,通知你的家长等等,这是学校的物联网。

现在物联网上已经可以有很多我们日常生活的设备,通过物联网对冰箱、电饭锅、空调等实行远程控制。当主人进入家门时,他所需的事物都已就绪。

更细致一点说,因为物联网内的冰箱也有传感设备,冰箱里有多少个鸡蛋,多少个馒头,有多少袋牛奶,物联网有相关的信息。当主人从冰箱取出后,什么东西少了,少了多少,物联网后台能及时准确反映,和配送系统连起来,物业小区就会将需要补充的东西及时、如数送过来。这就是物联网的传感器和后台物流连起来,形成物联网系统中冰箱的一部分联系。

那么,物联网能不能告诉主人,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里的东西什么时候放进去的?是否新鲜?能不能适时提醒主人呢?(图5)

卢朝霞:现在的技术已经没有问题,因为每一个搁进去的东西,只要有标签它的信息就存储进去了,计算机会及时自动报警,提示主人及时处理。

张克坪说,物联网不仅管理而且鉴别,是不是放心肉、安全肉,甚至哪块肉出自那个部位。以及猪的产地、喂食什么饲料、生过什么病、打过什么疫苗、喂过什么药。运送时,什么样的车辆运输的,运到哪里,怎么存储的,怎么宰割的,整个过程都明明白白。

物联网现状及趋势

物联网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联网的应用,并带来相关产业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是各国科技创新的竞争,表现出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研发水平。从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来看,什么样的传感精确度更高识别率更高,它带动很多产业的发展。也关系到网络的传递,要求网络传输速率快,可靠性强,安全性高。这带动了相关产业新一轮提升。而在此之后的应用,就更多更广了。(图6)

张克坪:从物联网的应用来看,由于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领域,都跟物联网相关。试想一下,所有的物体跟物体之间,都能够实行对话,这个发展空间将有多大,它的带动效应会有多大。

现在广泛分布在物理世界的物体,大都是非智能的,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让非智能的物体智能化。互联网时期,网络是非智能的,人是智能的。现在从物联网的角度看,物体是非智能的,但是我们所打造的这个网络体系是智能化的。所以它能让分布在物理世界的物体之间进行对话。

李国敏说,目前的物联网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更加深入广泛,将需要大量的物联网专业方面的人才,因此设立这种专业是适应社会、科学发展的需求。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再发展到物联网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

第2篇:对联怎么分上下联范文

我做企业已经25年了,有15年的时间在转型,公司发展像科学算式一样,每一步怎么设计,到哪以后实现。我基本上是把商业模式理论的模型在现实生活当中推广,就像做数学题一样,到了那一步自然就成了。所以在2013年和2014年的时候,我在各种场合讲传统企业的转型是挺容易的一个事情,只要你按照一定的套路去做。后来有很多企业也谈要转型,但五六个月以后我再见这些企业老板的时候,他们又回到了五六个月之前跟他们聊的那些问题。所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就不怎么聊传统企业转型了,因为我发现太艰难了。我就在想,他们怎么又回去了呢?我看了一下,更多的就是价值观。

为什么聊价值观?今年以来股票市场狂涨,已经普惠到每一个老百姓,我在很多场合吃饭的时候,后面都有人上来问我,“你在移动互联网转型,什么股票?”要不就是请教你买哪一家股票?这让我非常惊讶。我们想过没有,在去年年初就开始讲互联网思维的时候,总理在讲互联网+的时候,我们不是说好了把所有的资源要素全部投入到用户身上去吗?但是当股票狂涨的时候,我们有多少老板真正把账上的钱仍然用在移动互联网上?有多少老板把钱挪去炒股票?在移动互联网转型面前,我们没日没夜的聚焦用户,还不一定追上我们的竞争对手,赶上互联网的风口,但现在股票上涨,立刻就把你每天大部分时间拿去炒股了。在原来房地产热的时候,你已经把时间和精力分走了,没有赶上互联网头班车,去年一年都在讲移动互联网,你说全神贯注的关注你的客户,但是现在又拿钱去炒股票了。你说怎么做呢?时代变了,可是我们还停留在那样一个状态,到底应该怎么转呢?所以说我们要改变社会。企业家的精神是什么?我们这15年的时间,更多地看到的是商人,我们说要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促进社会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公开、透明。要改变世界,就要去创造社会价值,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幸福指数,不是说今天比昨天更有钱,明天比别人更有钱,这是商人,那不是企业家精神。

互联网转型四要素

转型从哪里开始呢?首先是拥有互联网思维――为用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观念。有了这样的价值观,然后是团队,互联网企业一定要把85后强加到你的股东团队中,这样离互联网就不远了。为什么呢?80后、90后用不着看别人的脸色。第三,股权激励。传统企业老板自己占90%的股份,拿出10%的股份激励团队。但一个移动互联网的转型和创新,有将近百分之四五十的股份给团队,如果这个都做不到,你的转型很难成功。所有改变的核心是股权改革,产权资本的改革,所以现在很多国有企业投十几个亿,二十个亿来进行移动互联网的改造,没有股权激励,你怎么改呢?

有移动互联网的价值观,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移动互联网,然后有移动互联网的股东、团队,第四才是思考应该怎么转型。我曾经参加了腾讯内部两天的会,感到腾讯的价值观令人震撼。两天的时间,马化腾分成小组跟大家一起讨论,基本上全都在小组各自讨论,我记得所有的,不管是照相、开会,还是让别人先讲,小组讨论,从来不拿自己的观点强化别人。他最让我感动的话是,“腾讯打造一个生态链,我们把我们的半条生命让给我们投资的企业,我们的梦想靠大家去实现,我们替代大家去做梦,我们在生态链当中都是平等的,创造价值,我们的腾讯梦也就实现了。”我觉得这个格局非常让人感动。

再从我们的转型来看这四条。我1990年卖设备,一个卖设备的行业就是一个贸易公司,一个贸易公司可能几十个亿,估值也很低,我没有办法可持续,没有办法可规模,没有办法可复制。怎么办?在2000年3月,高盛告诉我死路一条了,我就琢磨怎么办呢?2000年9月推广网上洗衣的时候,我发现我们最大的价值是庞大的用户数,而不是洗衣设备,我就觉得这是一片蓝海,所以我就想怎么把我的用户数发挥出价值,我要从客户到用户的转变,我的客户是加盟商,我的用户是终极顾客。

搜索是为了客户服务,电商也是为了客户服务,我们怎么为终极用户服务?从为加盟商服务改成为用户服务,原先是加盟商服务,现在改成为衣服服务。由红海变成蓝海。

中国的企业不能低估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颠覆了二八法则。原来利润很重要,销售额很重要,财务报表很重要,传统企业的老板就看这三点,但移动互联网只看你的用户。就像一样,只盯群众,不要脱离群众,让群众满意,别的无所谓,只要你跟群众在一起,世界上一定能融到钱,只要跟群众在一起,世界上海外华侨各个国家都会给你钱,只要不是跟利益集团在一起,是跟终极顾客在一起,一切都会有。你有多少真正自有进出的用户,那才是真正的用户网,你投入一个银行,你根本没有用户,微信的支付是用户,因为是终极顾客选择,传统的银行没有用户。

第3篇:对联怎么分上下联范文

一、在字词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字词教学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语感强的人,很容易把语言文字转换为生动的画面,从而进入其所描述的意境。完成从语言文字到画面的转换,表象是基础。没有丰富的表象积累,要完成转换是困难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字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建立起字词同事物的联系,不断积累字词所表达的事物的表象。

1.用直观的形式使学生把字词同相应的事建立联系

直观的形式包括实物、图画、幻灯直观,动作、表情直观。要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把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同事物建立起联系。对学生少见的事物更应该用图像直观加上语言直观等多种直观方法,让学生认识这类事物,建立起这类事物的表象。一年级课本每篇课文插图,很多字词都可以利用插图引出和教学,不仅“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如此,“课文”也是如此,如《鹅》文中的“鹅、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等词语都可以利用插图使学生把词义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

2.引导学生把字词同有关知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对一个字、词的意思的理解程度,也是同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对一些信息量大的词和较难理解的词都应联系有关知识、生活经验理解词义。如第一册《我是中国人》中的“五星红旗”一词,在引导学生认识五星红旗的形状时,应适当讲清楚旗上符号的意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一接触到“五星红旗”一词,就会把它同“党的领导、民族大团结”联系起来。

二、要严格进行理解句子意思的训练

理解句子是理解句群、甚至是理解段、篇的基础;理解简单句是理解复杂句子的基础。一年级应就理解简单句进行严格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一是要启发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二是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基本方法是抓主干理解句子意思,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一个句子一般包括两部分,开头部分讲的是“谁”或“什么”,接下去的部分讲的是“是谁(什么)”、“做什么”、“怎么样”,表达这两部分之间关系的只有三个基本句式,即“谁(什么)、是谁(什么)”、“谁(什么)怎么样”、“谁(什么)做什么”,按这三个句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按一定的程序教学,一是先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二是在这基础上体会修饰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丰富的意思。如第一册《秋天到了》中的“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先理解句子讲的是树叶掉下来,再抓住“一片片”这个词理解是很多树叶掉下来,从而知道是秋天到了。

三、要初步训练咬文嚼字的能力

实践证明,要有比较敏锐的语感,必须经过严格的语言分析训练,做到叶老所说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精神。”这语言分析,就是咬文嚼字。一年级课文虽浅显,一年级学生虽是刚接触书面语言,也要进行咬文嚼字的训练。必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有:和其他词意思区别细微的词,如《小小的船》中的“月儿”;看似平淡、在具体的语境中表现力丰富的词,如《雷雨》中“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的“压”;要联系上下文揣摩才能理解的词句,如《要下雨了》中的“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免往前看……”中的问句。咬文嚼字的主要方法有:

1.比较法。就是把文中的词换词比较,来体会文中用词的丰富的表现力

运用比较法,要先初步体会该词在句中的意思和句子的意思;再换词比较,体会文中用词的丰富的表现力。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过程如下:①这句话写什么?(乌云)乌云怎么样?(乌云压下来)“压下来”是什么意思?(降下来)怎样的乌云?怎样压下来?(满天、黑沉沉)“满天”、“黑沉沉”表现乌云什么特点?(云多、云层厚)这么多的乌云遮住天空,越降越低,好像要靠近地面,课文用了哪个词?(压)②引导学生用“降”,“落”同“压”比较,体会句中“压”的用词的准确和丰富的表现力。(物体小,一般用“降”;落到地面,用“落”、“掉”:“压”字有一种令人越逼越近的感觉,而“降”、“掉”则不能使人产生这种感觉)③就这句话想象乌云满天、越压越低的情景。

2.联系上下文体会

第4篇:对联怎么分上下联范文

教学目标:

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3.理解词语:

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慈悲:慈善和怜悯。

打发:派(出去)。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捉弄: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卢布:俄国货币单位的名称。

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

四、听教师范读课文,疏通文章的内容。

1.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

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凡卡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追问: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探寻写作思路,整体感知。

1.回忆:《凡卡》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凡卡写信的事。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2.围绕这件事,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

①凡卡写信的内容是什么?

②凡卡怎么给爷爷写信的?

③凡卡为什么给爷爷写信?希望爷爷带他回村子?

④凡卡写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为什么?

3.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二、从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

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凡卡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层:凡卡思念爷爷;第二层: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层:凡卡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3.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

(1)默读“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你有什么问题?

①凡卡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

②凡卡为什么会受到折磨?

(2)自由读有关的内容,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边读边作标记。

(3)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

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4)朗读指导。

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

三、从凡卡的心情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感情。

1.读作者的叙述部分,想想凡卡在写信时,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吗?

2.出示投影:理解重点句子。从重点词中体会凡卡的内心活动。

①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②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③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第①句对凡卡诉说自己受折磨情况后的动作描写,突出表现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第②句说明凡卡急于要把信寄出去,好让爷爷快点来接他,快点脱离苦海的内心活动。第③句由于写信没有被打搅而满意,寄信也很顺利,心情肯定轻松了许多。所以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老师引读,……凡卡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凡卡孤苦无依,受尽折磨,凡卡迫切希望离开这里。)

五、从凡卡的联想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指名读凡卡的联想,围绕凡卡的联想,提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凡卡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2.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

(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凡卡对爷爷的思念;联想冬夜的景色,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凡卡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凡卡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

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凡卡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

六、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学生讨论。

2.交流汇报。

(1)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这两段联想对凡卡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凡卡倾诉自己怎样挨打、挨饿、挨冻、怎样受折磨、三顿饭吃什么都一一写到了。在回忆爷爷守夜时,爷爷是什么样的,怎样守夜、两条狗怎样跟着,砍圣诞树的山林、枞树什么样等细节描写,使人读了仿佛看见了当时的情景,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深刻感人。)

(3)文章还有哪些特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第5篇:对联怎么分上下联范文

关键词:《老乞大》;疑问句;对比研究;语言接触;语用

作者简介:高育花,女,文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从事汉语历史语法研究。

基金项目: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资助项目“《老乞大》句法研究”,项目编号:1040-040814

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3)03-0137-08

《老乞大》1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资料,“语言跟直讲体十分接近,比直讲体还要口语化,更能反映当时北方汉语口语的真实面貌”[1][P1]。《老乞大》在不同时代有四个版本,分别是:《原本老乞大》(1418—1450年)、《老乞大谚解》(1670年前后)、《老乞大新释》(1761年)和《重刊老乞大谚解》(1795年)。本文对其中的疑问句进行动态的对比研究,以期管窥汉语疑问句从14世纪到18世纪的演变之迹。为行文方便,以下分别简称为《原本》、《谚解》、《新释》和《重刊》。我们将《老乞大》中的疑问句按形式特征分为四类:是非问句、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反复问句。2

一、是非问句

四版本中是非问句累计共55例3,其中有疑而问的是非问句共41例,无疑而问的(反问句)是非问句14例。四版本基本一致的(包括个别词语不同,但句末语气词相同,基本上都用“么”;或句末均不用语气词)19例,约占是非疑问句总数的34.55%,不一致主要表现为:

1. 相同句义,不同版本均为是非问句,但句末语气词不同。此类情况累计共12例。

2. 相同句义,不同版本所用句类不同,有的是是非问句,有的是其他形式的疑问句,有的是陈述句,有的没有对应的句子。此类情况累计共24例。

1.1 句末使用语气词的是非问句

四版本是非问句句末语气词有“那、么、了、啊、也”五个,具体使用情况见表1。

可以看出,句末语气词“那”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最后完全消失,而“么”则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曹广顺指出:句末语气词“那”,魏晋始现,直至元代仍广泛使用,明代以后走向了衰亡,取而代之的是“么”。[2](P161-169)但通过对《老乞大》四版本的考察(见表1),我们发现,代表元末语言的《原本》是非问句句末语气词“那”已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衰亡迹象。这可能与“那”和“么”在是非问句里面所表示的语气差异有关:“那”较直切,“么”较柔和。[3](P13)而在《老乞大》这种特殊题材的是非问句中,说话者更愿意选择表示商询语气的“么”。

另外,《原本》、《谚解》句末用“么”,《新释》、《重刊》相应句式用“啊”的1例。即:

(1)却是王大哥,多时不见,好么?好么?(《原本》《谚解》)

王大哥来了么?久违了,好啊?(《新释》《重刊》)

太田辰夫指出:清代出现的句末语气词“啊”由句末语气词“阿”和“呵”合成,所表语气很弱。[4](P339)这可能也是“啊”在《新释》、《重刊》是非问句中出现频率极低的主要原因。

在《原本》中,句末语气词“也”用于是非问句的仅1例(“了2”没有用例),但并非用在普通是非问句中,而是用在表反问的是非问句中,确认事态的变化。其他三版本中,与之对应的句式句末语气词均已改称“了”。即:

(2)阿的不李舍来也?(《原本》)

那个不是李舍来了?(《谚解》《新释》《重刊》)

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元代北方汉语中“了2”还没有完全成熟。

1.2 句末无语气词的是非问句

四版本中,是非疑问句句末不用句末语气词

的,《原本》6例,《谚解》7例,《新释》3例,《重刊》4例,四版本相应句式句末均无语气词的是非问句仅1例。

吕叔湘指出:是非问句在口语里可以单用语调来表示,但多数是非问句在句末加疑问语气词来表示,或兼用句中语气词。[5](P283)《老乞大》为数不多的无句末语气词是非问句中,有近一半使用了句中语气副词“敢”、“偏”等,从而使没有句末语气词的是非问句具有了更明显的商询或反问的语气。

二、特指问句

四版本指疑问句式累计共224例,其中有疑而问的特指疑问句式累计共153例,无疑而问的特指疑问句式71例。四版本基本一致的(疑问代词相同,句末语气词相同)119例,约占整个特指疑问句的53.13%。不一致主要表现为:

1. 相同句义,不同版本均为特指疑问句式,仅句末语气词不同的累计35例;仅疑问代词不同的累计13例;疑问代词、句末语气词均不相同的累计12例。

2. 相同句义,不同版本所用句类不同,有的是特指疑问句式,有的是陈述句,有的没有对应句子。此类情况共计45例。

2.1 疑问代词使用情况

四版本疑问代词的使用情况见表2。1

《老乞大》四版中询问人的疑问代词有两个:一个是“谁”,在句中用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另一个是“甚么”,在句中作定语。《老乞大》四版中询问处所的有“那里”、“那个”、“那些个”三个,“那里”、“那些个”在句中作宾语,“那个”在句中用作定语。例如:

(1)恁在东京城里那些个住?(《原本》)

你在辽东城里那些个住?(《谚解》)

你们在辽东城里那里住?(《新释》《重刊》)

“那里”询问处所于晚唐五代已有使用,“那些个”询问处所则是在元代才有的用法,现代则仍保留在了一些北方方言中。[6][P164]从例(1)我们可以看到:《原本》、《谚解》中的“那些个”,到《新释》、《重刊》中,均已被改成了通语中的“那里”。我们同时也调查了清代其他近五十部作品,未见一例“那些个”用来询问处所的用法。所以我们认为,《新释》、《重刊》中的这一改动应该是修订者为了保证教材语言的普适性而刻意为之。

《老乞大》四版中询问时间的除“几”、“多少”外,还有一个“多站”,共出现3次,且基本只出现在《新释》(3次)和《重刊》(2次)中。例如:

(2)你从几时离了王京?(《原本》《谚解》)

你多站从王京来的?(《新释》《重刊》)

明清时期白话小说中,用来询问时间的“多咱”使用比较普遍,仅《金瓶梅词话》中就有29例,《醒世姻缘传》中6例,但在我们所检阅的同时期近五十部白话作品中,“多站”仅5例,且均出自《新释》和

《重刊》中。因此,我们推测,《老乞大》中的“多站”即明清时期流行较广的“多咱”,由于编者的母语并非汉语,而“咱”又与“站”读音相近,因而误写成了“站”,这可能是学习者从入门到掌握汉语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反映。

《老乞大》四版中“怎”系疑问代词使用很多,主要有“怎么、怎生、怎的、怎么样”,用来询问事物、原因和情状方式。具体使用情况见表3(见下页)。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疑问代词“怎么”在《老乞大》四版本中都占着绝对的优势地位。另外,“怎么”的句法位置灵活,既可用在动词前,询问原因、情状方式,也可用在动词后(这是现代汉语里没有的用法),相当于“做什么”。疑问代词“怎生”仅在《原本》和《谚解》中有所使用,且使用频率远远低于“怎么”,用来询问情状、方式,句中位置也比较灵活,但大多用在动词前,极个别可用在句末。“怎的”是在疑问代词“怎”后加上词尾“的”形成的,询问事由或情状,元明时期较为多见。但在《老乞大》四版本中仅《谚解》中出现了3例,其他三版本均未使用。即:

(3)怎生是撤签背念害?怎生是免帖?(《原本》)

怎的是撤签背念害?怎的是免帖?(《谚解》)

怎么样是撤签背念害?怎么样是免帖呢?(《新释》《重刊》)

(4)这般精土炕上怎生睡? (《原本》)

这般精土炕上怎的睡? (《谚解》)

这纯土炕上怎么睡? (《新释》《重刊》)

从上面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怎生”分别与“怎的”、“怎么样”、“怎么”相对应,这也正与“怎”系疑问代词的发展基本契合,即“怎么”出现最早(晚唐),直至现代汉语中都是一个高频疑问代词,“怎生”、“怎的”、“怎么样”虽然出现时间不一致,但因其用法、分布与早前的“怎么”基本重合,所以使用频率一直偏低。

2.2 句末语气词使用情况

四版本特指疑问句句末语气词有“呢”、“来”、“来着”等,具体使用情况见表4。

通过表1和表4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老乞大》特指疑问句句末语气词的使用不仅频率低,而且相对单一、集中,主要是句末语气词“呢”在《新释》中的使用。“呢”元明开始出现,清代以后广泛

运用,不过同为清代版本的《重刊》特指疑问句句末语气词“呢”的使用却不及《新释》的五分之一,这应该也是其语言相对保守的一个反映。另外,四版本中句末语气词“么”基本功能和现代汉语

(书写形式为“吗”)一样,就是传疑。

四版本中,特指疑问句句末用“也”的3例,用“了”的4例。例如:

(5) 恁两个到这里多少时也?(《原本》)

你两个到这里多少时?(《谚解》《重刊》)

你两个到这里多少时了?(《新释》)

以上例中的“也”表示对事态变化的确认,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2”。从用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直至元代,北方汉语中的“了2”仍未发育成熟。

四版本中语气词“里”、“啊”的使用也非常少,均出现在特指问句形式的反问句中。例如:

(6)钞呵与你好钞,买行货的那里将便与钞里?(《原本》)

银子与你好的,买货物的,那里便与见银?(《谚解》《重刊》)

银子与你好的。从来买货物的,那里便有现

银子呢?(《新释》)

例(6)中的“里”表达的并不是传疑,而是指明实事而略带夸张,《新释》中替换为“呢”的语言事实,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时贤的观点,即清代以后“呢”已经部分吸收了“哩”的功能。[7][P302]

三、选择问句

四版本中的选择问句累计15例,根据选择枝的性质,我们又把选择问句分为一般选择问句和特殊选择问句两类。1

3.1 一般选择问句

一般选择问句可包括语气词、关联词和选择枝三项构成要素。《老乞大》一般选择问句累计11例,语气词、关联词具体使用情况见表5。

下面我们分别从语气词和关联词两个方面的使用情况加以讨论。

3.1.1 A,B式

此式的特点是并列选择的各项之间没有关联词,句末也没有语气词。《老乞大》四版本中这类选择问句仅2例,选择枝均为语义上有相对关系的形容词。

3.1.2 A(+语气词),B(+语气词)式

此式的特点是没有关联词,但选择枝后有语气词,《老乞大》四版本中共8例。其中,前一选择

枝后有语气词的5例,语气词是“那”、“么”;后一选择枝后有语气词的1例,语气词是“么”;每一个选择枝后都有语气词的2例,语气词是“么”、“啊”、“那”。例如:

(1)这契写时,一总写那,一个家分开著写?(《原本》)

这契写时,一总写么,分开着写?(《谚解》)

写这契,大家一总写么,分开写?(《新释》《重刊》)

(2)这三个伙伴是你亲眷么,与你同来的啊? (《新释》《重刊》)

(3)客人,你要南京的那,杭州的那,苏州的那?(《谚解》)

现代汉语中选择问句的结尾可用“呢”,但不能用“吗”,而在《老乞大》中,作为“吗”前身的“么”却可以出现在一般选择问句末尾。我们调查了其他五十部元明清时期的白话语料,均未发现“么”

出现在一般选择问句中的用例。我们推测,《谚解》、《新释》、《重刊》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和修订者的语言水平有关。明清时期语气词“么”在是非问句中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而一般选择问句的选择枝与是非问句的表现形式基本一致,因此,这些母语不是汉语的修订者就把这种语法现象推而广之到了选择问句中。研究表明,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者,“泛化”现象的出现非常普遍。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么”出现在一般选择问句中,不是当时语言现实的反映,而是第二语言习得者在语言运用中“泛化”的结果。

3.1.3 关联词+A(+语气词),关联词+B(+语气词)

此类句式的特点是选择枝前有关联词,语气词可有可无。《老乞大》四版本中这类选择问句共

10例。其中,仅有关联词,整个句子无语气词的2例;既有关联词又有语气词的8例。关联词主要有“是”(单用3例)2、“还是”(2例)、“却”(单用2例)、“还”(单用1例)、“是……还是……”(2例)。语气词主要有“那”、“么”、“啊”、“呢”。例如:

(4)你这般学汉儿文书时,是你自心里学来,你的爷娘教你学来? (《谚解》)

(5)你这样学中国人的书,是你自己要去学来啊,还是你的父母教你去学的么? (《新释》《重刊》)

(6)这参是好那歹?(《原本》)

从表5和上面的分析和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老乞大》一般选择问句以关联词与语气词的配合使用最为常见。从四版本的对比看,《原本》中的一般选择问句语气词和关联词的使用相对单一,语气词仅“那”,关联词仅“是”。而且关联词的使用频率很低,仅占《原本》整个一般选择问句(11例)的18.2%。《谚解》中语气词的使用频率没有变化,但出现了新的语气词“么”,关联词的使用基本情况未变。到了《新释》、《重刊》中,不仅语气词的使用丰富了,从早期一枝独秀的“那”发展为“那”、“么”、“呢”、“啊”平分秋色(尤其是《新释》中);关联词的使用情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不仅出现了新的关联词“还是”、“却”、“还”,还出现了“是……还是……”配合使用的情况。《老乞大》四版本选择问句的发展变化表明,一般选择问句均以选择枝后出现语气词为主,而且语气词越来越丰富;同时,关联词的使用频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且种类也越来越丰富。有学者指出,一般选择问句是否带有语气词,与文献的文白程度、选择问句本身的句式特点有一定关系。不带语气词的一般选择问句,其选择枝一般都是简单句子形式或单、双音节词语的并列式,而带有语气词的选择枝,其所处的句子的结构形式上往往较为复杂,句子音节数目较多。[7](P460)但据我们考察,《老乞大》四版中选择枝带语气词的句子则多为简单形式,我们认为这可能与文献的文白程度无关,而与文献的题材有关。《老乞大》是一部以经商活动为主题的教材,多用征询语气是商业活动的一大语用特点,即使是选择问句,句末加上语气词后,其语气就会变得更加温和,因此《老乞大》四版本虽然历经时代的变化,但一般选择问句仍然都保留了这一语言特色,当然具体语气词还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着变化。

3.2 特殊选择问句

特殊选择问句式指前一选择枝有确定的内容,后一选择枝则是疑问代词“怎么”、“什么”,是开放性的;前一选择枝一般有否定词。这类选择问句通常带有较强的反诘意味,但从句子形式上来看,则仍应是选择问句。《老乞大》中这类选择问句共4例(如果考虑到语气词的异同,则为5例)。例如:

(7)你高丽田地里无井那,怎么?(《原本》)

你高丽地面里没井阿,怎么?(《谚解》)

(8)俺不打火,喝风那什么?(《原本》)

此类句式大多出现在《原本》中,《谚解》本只保留了其中的一部分,到《新释》、《重刊》中均已被其他句式所替代。关于这类句式,前辈时贤论述较多1,大都认为此类句式在宋代共同语中消失之后,在元代又重新出现,一方面可能和方言与共同语的此消彼长相关,另一方面可能也与语言接触有关。

四、反复问句

反复问句也称正反选择问句,是一种特殊的选择问句,“一般的选择问句要对方在X与Y直接选择一项作为回答,反复问句则是让人在X与非X里选择一项作为回答”[8](P10)。因此,学界在研究选择问句时经常把反复问句与一般选择问句(即本文的选择问句)并列起来进行研究。

《老乞大》中反复问句累计16例2,有两种基本形式:VP-PRT-Neg和VP-Neg-VP(PRT:语气词;Neg:否定词)。《老乞大》四版本中否定词和语气词的具体使用情况见表6(见下页)。下面我们对《老乞大》中两种基本形式分别加以讨论。

4.1 VP-PRT-Neg式

《老乞大》该式累计8例,其中否定词为“不曾”的4例,否定词为“没/无”的4例。7例中动词与否定词之间大都有起延缓语气作用的语气词(尤其是《原本》,无一例外),语气词分别是“那、阿、也那、么”等,其中还出现了“疑问副词‘可’-

VP-Neg”(1例)的用法。例如:

(1)主人家,饼了也那不曾? (《原本》)

主人家,饼有了不曾? (《谚解》)

主人家,饽饽有了么不曾? (《新释》)

主人家,饽饽有了不曾? (《重刊》)

有学者指出,反复问句VP-PRT-Neg式“在宋代禅宗语录中还时能见到,但元明以后消失,可见是带有一定时地特征的语法形式”[7][P467]。学界普遍认为,《原本》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元代北方汉语的情况。因此,无论是从时间还是地域上看,《原本》的反复问句VP-PRT-Neg式都不符合上述规律,我们猜测,这可能还是和题材相关,和反复问句VP-PRT-Neg式的语用特点有关。

4.2 VP-Neg-VP式

《老乞大》该式累计12例,具体结构形式有“V-Neg-V”(5例)、“A-Neg-A”(1例)、“VO-Neg-V”(4例)、“VO-Neg-VO”(2例)。否定词为“不、没”,有些句子“VP”与“Neg-VP”之间及句末有语气词(“啊、那、呢、么”),另外还有1例“VP”与“Neg-VP”之间出现了关联词。例如:

(2)那朋友如今赶的上啊,赶不上啊?(《新释》)

那朋友如今赶上赶不上啊?(《重刊》)

(3)有辘轳没有?1(《新释》《重刊》)

从上面的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充当VP的成分大多比较复杂,光杆动词形式的较少(仅“有”、“打”2个),其他多为述补结构、状中结构。

余 论

《老乞大》四版本中的疑问句以特指疑问句为最多,其次是是非问句,选择问句和反复问句相对较少。是非问句以使用句末语气词最为常见,其中句末语气词“么”占绝对优势;特指疑问句疑问代词比较丰富,四版本同一询问对象所使用的疑问代词大体一致,句末语气词的使用相对简单且频率很低;选择问句四版本都是以带有语气词和关联词的句式为主,但语气词和关联词的种类都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丰富了;反复问句中“VP-PRT-Neg”和“VP-Neg-VP”势均力敌,句中语气词常见,尤其是《原本》,无一例外,《新释》中,不仅句中出现语气词,句末出现语气词的用法也相对较多。

通过四个版本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在探讨《老乞大》四版本语言的发展变化以及某些特殊语言现象(主要是与同期语言表现形式相抵牾现象)的产生原因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因时代变化而引起的词汇兴替、蒙汉语言接触、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偏误等相关因素,可能也需要从语用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其作为口语教材所需的普适性及课文内容的特殊性。

参 考 文 献

[1] 李泰洙. 《老乞大》四种版本语言研究[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2] 曹广顺. 近代汉语助词[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3] 李崇兴,祖生利,丁勇. 元代汉语语法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4] 太田辰夫. 汉语史通考,江蓝生,白维国译[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

[5] 吕叔湘. 中国文法要略[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6] 冯春田.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第6篇:对联怎么分上下联范文

中考古诗词的命题,相对比较开放,点小角度多,形式活泼多样。从2011年中考古诗词鉴赏命题的情况来看,大体有这样四大方面的考点:

1.概括内容主旨

内容主旨,即诗歌中用来表达情感、意图的材料,作者表达的情感、阐述的哲理,或对社会、人生、对历史的总结。命题的角度有: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理解或概括某一诗句的内容或其特点。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阐述了什么样的哲理,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等等。题型主要有填空、简答,还有少量的选择。

解答此类试题时,应仔细体味试题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仔细品读诗歌内容、辨明诗意题旨、纵横联系内外知识、选准角度、审慎作答。

2.体味意象意境

任何作品都会表达一定的主题或情感,而诗歌中主题或情感的表达,则大多依赖于意象、意境的创造。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如桃花、梅花等四季物象,柳、月等表意物象;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其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巧妙结合,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作者的内在情思的统一。理解诗歌,把握诗意,自然离不开对意象、意境的分析、体会。因而对这种能力的考查,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这类考题要求考生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和形象,体会作品的情境、意境,领悟作者的情感。命题的角度有: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怎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对某一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情境进行扩充性描写等。题型主要有填空、简答和描述。

解答此类问题,关键是要读懂诗歌。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首先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然后概括形象特点,最后理解作者在形象中寄予的情感。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二要用简练的话语概括意境特点,三要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3.把握艺术形式

诗词的形象、感情、思想往往借助于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展示,比如借景抒情、对比映衬、动静结合、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运用典故等。命题的角度有: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等等。题型主要是选择、填空、简答。

分析艺术形式,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答案内容应该包括:①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②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③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4.品味语言精妙

这类试题主要包括对词语的锤炼、句子的推敲、名句的领悟等。命题的角度有: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赏析诗眼,领会诗中某个字、词的表达效果,欣赏其中写得最妙的一联,剖析整首诗中最震撼人心的诗句等。题型多见于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品述题、批注题。

诗歌的语言具有形象、凝练、含蓄的特点,鉴赏时应注意其深层含义。对典故性字词,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对描写性字词,要分析其对塑造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对动作性字词,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对名句,要从情感、意境、形象、哲理、语言等审美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要注意情、景、理的统一。鉴赏常用语如:①用语工整,形象地勾画出……的画面。②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③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的意境,生动形象,极富美感。④写出了……的过程或生动情景,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切。⑤叠字叠词增加了诗的音律美。

【新题预测】

(一)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2.请说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联中的“阔”字或“风正一帆悬”的精妙之处。

(二)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试说一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2.这首诗属于哪一类性质的诗?全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其中包含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这首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四)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人奉命出使边塞的时间是哪个季节?依据是什么?

2.说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妙处。

(五)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尾联中的“愿”表面是指 ,实指 。

2.“带月荷锄归”一句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六)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 ”,常被用于题景,指 。

2.说说颈联“悦”“空”的妙处。

3.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幽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着意描写了黄沙岭的夜景,诗人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B.词的上阕着重于“点”的渲染,形成欢快喜悦的氛围。词的下阕则着重于“面”的刻画。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是说几颗明星闪烁在天边,点点疏雨洒落在山前,语言清新形象。

D.作者采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2.自选角度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

(八)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是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神奇虚幻的神秘色彩。

B.“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说天空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在空中飘来荡去,并没有因黄鹤一去不返而有所改变。

C.颈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D.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2.请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联呈现的画面。

(九)浣溪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 。

2.词的上阕,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溪边风光图”?

3.下阕的议论表达了什么哲理与情感?

(十)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诗中写出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采莲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的诗句是: 。

2.这首诗刻画的是怎样一位少女的形象?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3.诗中的“向脸”二字用得极为神妙,请简要分析。

(十一)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并对“争”“啄”二字进行赏析。

3.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

(十二)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1.这首诗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一关键诗句可以体现出来?

2.说说为什么要用“古道西风瘦马”,而不用“古道清风瘦马”。

3.我们说“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马”能使人感受到一种苍凉和伤感,那么“小桥流水人家”插在其间是否协调呢?

(十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向我们描写了哪几种军营生活?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壮士形象?

2.任选“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或“可怜白发生”中“可怜”一词,试体味其表达效果。

3.本词的文眼“壮”,请结合词意说说它的内涵有哪些?

(十四)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雨打萍”比喻 。

2.品味“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的巧妙之处。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了何种抒情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五)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联系全词,说说“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写了哪些“风景”,“异”在何处?用自己的话概括。

2.用横线画出本词的主旨句,并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3.请说出这首词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十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具体诗句回答。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画线诗句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画线诗句流传至今,被赋予了怎样的新意义?

(十七)相见欢

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中的“独”字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内心?

2.请赏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

3.“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受?

(十八)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说说“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有什么妙处?

2.试简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

(十九)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2.“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二十)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简述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2.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

3.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二十一)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的什么特点?

2.根据词意,说说诗人究竟“伤心”什么,为何“伤心”。

(二十二)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开头连用 四个动词,生动地刻画出诗人 的自我形象。

2.最后两句诗中是什么意思?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这两句诗,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这首诗谈一谈。

(二十三)西归绝句①

元 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①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1.“今日春风到武关”中的“春风”语意双关,请具体说说你的理解。

2.这首诗叙事抒情,写景结情。诗人摄取了哪两个特写镜头,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

(二十四)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从内容上来看,开头两句有着什么关系?从结构上说,首联和其他三联又是怎样的关系?

2.本诗精于炼字。试赏析颔联中“掬”、“弄”二字的妙处。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月下的美景怎样的情感?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二十五)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①晚秋,天气初肃②。千里澄江似练④,翠峰如簇④。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⑤斜矗。彩舟云淡,星河⑥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

注释:①故国:故都,指金陵(今江苏南京市)。②初肃:开始出现肃杀之气。③练:白绸。④簇(cù):聚集、簇拥。⑤酒旗:又称酒帘。酒店前挂的作为标志的布帘。⑥星河:银河、天河,此处借指长江。

1.上阕写景,通过“澄江”、 、 、 、 、“鹭起”等景,构成一幅雄伟壮丽的金陵晚秋图。下阕 ,揭露了六朝统治阶级 的奢侈生活。

第7篇:对联怎么分上下联范文

“做VC要发现创业企业需要什么,和他们讨论,提供服务,比如帮它找人、搞定关系,帮它融资、上市,帮它找投行,这个角色和以前创业时自己做完全不同。”正因为这种不同,周鸿对投资自有不同的看法。

《投资与合作》:原来是拿别人的钱在花,现在是掏钱让别人去花,怎样实现这种角色的转换?

周鸿:首先,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比如对被投资公司进行规范的计算,测算它的收益,这不是我的特长,还有怎么帮企业上市也不太懂,这些都需要学习。

《投资与合作》:作为一个创业者,你应该有很多的感触,现在进入VC行业,你如何来帮助创业企业成长?

周鸿:第一,我是技术出身,对产品和技术的理解比纯作投资的人理解更深,可能我会看到一些在早期阶段不容易被注意的公司。作VC很重要的一点是对技术和产品的把握,我们投资的不是纯商业的公司,互联网行业需要技术和产品来支撑:第二,我原来作为被投资者和VC打过很多交道,深刻感觉到,中国本土的创业者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在和VC打交道时是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问题出在和国外的投资商在表达、思维方式方面有很大不同,沟通上不是很对接。本土很多创业者很能干,但是让他用很清晰的商业语言去表达,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多投资人听了半天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觉得他挺一般的。我自己在这方面受过很多投资商的挑战,有经验教训,我更能听懂中国创业者的语言。我这么多年的创业经历,容易和创业企业沟通。在选择项目中,我可以作为一个桥梁,教创业者怎么写计划,怎样表达;最后,IDGVC投的都是小公司,公司从小到大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在管理和经营策略上,一旦走错就死了,小公司都在试错,没有经验,东走一步西走一步。我有实际做企业的经验,从5个人发展到500人,从很小的业务到几亿元收入,所以对于我们投资的企业发展中所处的各个阶段,会碰到什么问题,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容易理解,可以给它一些指导。《投资与合作》:现在以Vc的身份来看企业,你怎么进行选择?

周鸿棉:我的观点和很多VC不太一样。第一,我更多关注互联网服务领域,这是我熟悉的行业,一些可能更热的像半导体、生物行业,我不懂,不会去关注;第二,我首先看企业做出来的产品是否很有意思,是否有很多人喜欢使用,再考虑如果它能做的很大,让中国几千万人来用,他是否有赚钱的机会,或者将来有变换的机会。

中国现在这些成功的公司,没有多少是按照当初向风险投资融资时的商业计划书在走。网易最早做门户,后来转向短信和游戏,百度现在和最早也不同,QQ做的时候也没有想到有短信。世界上永远不变的是不断的变化,再成功的企业家也不能预见将来每天的变化,重要的是根据市场的趋势,不断灵活调整,带领企业走向成功。对初创企业要求它在刚开始就想到未来怎样,要求太高。关键是看团队的把握能力、应变能力和产品将来的发展趋势。

《投资与合作》:过去你做3721时,是如何成功的获得了风险投资的支持?

周鸿:我们当年的融资过程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当时我们的模式在美国没有成功的先例,我们是中国文化,团队也是本土的,当年很多VC不认可我们,谈起来很困难。今天这些问题不存在了,VC都明白了本土团队更有优势,也明白中国有很多独特的商业模式,不是所有模式都要从美国拷贝才行。另外我自己当时也没有想清楚怎么赚钱,当然就说不明白,所以那时和VC谈的不是很顺利。

《投资与合作》:现在作为投资人的你对创业企业有什么建议?

周鸿:第一,不要选择已经很成熟的商业模式,如果跟大公司做一样的事是没有任何优势的。把整个产业画成一张地图,看看哪些领域被谁占了,谁有什么优势,应该找一个不在这个地图上的事情去做。比如前几年大家都不重视的搜索,现在就发展起来了,第二,专注在一个领域,把一个哪怕是很小的产品,很小的事情做到最好,最专业。这样才会成功,第三,写商业计划书不要宏篇长论。国内创业者包括我自己过去都犯这种错误,喜欢长篇大论,没有定量的分析,都是定性的描述,说我这个东西有多好想改变世界,其实很多东西都是废话。只要说你做了什么,产品怎么样,很多东西会让投资人来判断。

《投资与合作》:你曾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你对互联网行业的前景怎么看?

周鸿棉:中国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艰难了,很多不确定的情况已经更加明朗。现在都公认中国互联网是最大的市场,本土团队在互联网行业也受到更多的认可,中国互联网这个年轻的行业经过十年发展,下一个十年会更好。

对于行业里面存在的机会,我们着重看小公司。大公司的毛病是创新不够,雅虎、新浪、搜狐无一例外都有这样的问题,未来小的个人网站、小的公司里面会涌现出很多创新,创新会更多产生在他们中间。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互联网的黑马都绝对不是今天的某个大公司,而是一个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的小公司、小团队。三年前没人觉得QQ、盛大了不起。我们用自己的资金、能力和经验帮助一些现在的小公司成功,说不定培养出下一个盛大、QQ,这种对产业的推动,成就感是挺大的。

《投资与合作》:互联网的很多新产品出来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盈利模式,你怎么判断它的前景?

周鸿棉:很多投资人一上来就问怎么赚钱,当然这是个问题,但是反过来如果首先关注赚多少钱,就失去了风险投资的意义。很多年轻人其实没有很多商业经验,他们可能有一些创新的念头和想法,做一个东西很多人喜欢用,就一定有价值,我看了很多公司做的一些东西,如果它真的很好,怎么赚钱我可能比企业自己还清楚,所以我不会强求这些公司现在就明白怎么赚钱,更多的是希望它现在把产品做好,把用户做好,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只要是好东西一定有价值。不赚钱有时是时机还不成熟,比如一个小孩刚生出来,确实不知道他将来怎么赚钱,要教育、培养他,他将来能力越强就越能知道怎么赚钱。

Google创办当初一定不知道怎么赚钱,觉得这个东西有用就做了,做了以后偶尔发现了搜索可以赚钱,拿来为我所用,反过来看,今天它有了钱之后可以拓展更多的赚钱模式。有钱和盈利模式是互相促进的,当年中国这些互联网公司运气好从股市上拿到钱,才能开拓出很多盈利模式,没有这些钱,坦率的说今天未必能撑下去。

第8篇:对联怎么分上下联范文

张朝阳:互联网的发展,我觉得首先是一个消费者媒体平台的革命。互联网在中国首先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关于企业如何改善它的内容管理系统、ERP、系统集成,或者是人们的生产力得到多大的改善,它是一个全民消费者的革命。这十年把握住这一点的公司,就有生存下来的机会,没有把握这一点的公司,最后都被边缘化了。

在消费者媒体平台的角度,确实是以获取资讯、娱乐、交流为主的需求。这种娱乐交流包括表达和参与,就是以博客空间为代表的表达和参与。这跟美国也不太一样。当美国60%、70%的人都在上网的时候,互联网会覆盖到社会的主流人群。美国有一个很庞大的中产阶级,这个阶级需要生存,所以他们会关注互联网如何能够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美国现在的搜索引擎很发达,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工作和生活,而中国使用这一类的人只有百分之十几。中国的网民主体是学生或者大学毕业没有几年的年轻人,如何玩得有意思是他们的主要诉求。中国互联网和美国互联网主要的不同是上网人群比例的不同。百分之十几的上网比例和百分之六七十的比例,导致使用互联网的方向也不一样。但是,中国互联网的实用化和工具化是未来上网的趋势。

互联网周刊:您觉得在过去十年里,搜狐最大的成功和遗憾在什么地方?

张朝阳:我们是大浪淘沙活下来的公司。过去十年在我身边倒下来的公司不计其数,我们是幸存者,获得了进入决赛圈的门票。我们曾经犯的错误,走的弯路,或者说我们的股东、投资者和我本身缺乏经验导致的错误,导致我们那么早的进入(互联网),但现在只能说是进入了决赛圈,而没有独霸江湖。现在也很难说哪个公司独霸了,处在均衡割据的状态。

互联网周刊:虽然您受到投资者的置疑,但却一直能坐在CEO的位置上,这其中有什么诀窍?

张朝阳:所谓的资本市场,如果你没有上市,就是很多投资人,如果上市了就是一个公开市场。他们怎么对管理层产生影响呢?通过董事会。比如说现在杨致远不想卖雅虎,董事会支持他,哪怕再多的小投资者怎么说都没有用。投资者可以通过年度股东大会把董事会否定掉。但是那很难。一般情况下,只有通过董事会。所以如果这个董事会是一个没有深度的董事会,跟着华尔街,投资人说什么,就跟着一边倒的话,那就很危险。我当时面临的情况就很危险。因为所有的资本市场和投资人都不相信互联网,都认为互联网是泡沫,更不相信中国互联网,当时流行的说法就是中国的互联网价值为零。如果董事会不够聪明的话,就会跟着这些人,很多公司就是这么倒下去的。我经历了1999年到2002年非常艰难的三、四年的时间,每天都是枪林弹雨,每天都有可能被解雇的危险。因为我是念完了书以后就做公司了,他认为你没有做公司的经验,肯定马上就搞一个空降兵,找一个惠普的有经验的人。

互联网周刊:为什么最后留下来了?

张朝阳:当然是做了很多工作了,就跟宫廷斗争一样,很复杂。

互联网周刊:我感觉搜狐一向是比较重视品牌营销,但是你前不久又提出了技术驱动的理念。我想知道您是经过一个怎样的思索回到这样一个概念上?

张朝阳:经过惨痛的教训。我们公司早年有很强大的产品,但因为没有技术,而没有做起来。

第9篇:对联怎么分上下联范文

互联网时代是围观性的社会,不会有人再傻到去背唐诗三百首了,因为任何一个唐诗都可以在文档里找到。这其实就是互联网重新发明产品的一种趋势,产品在那儿存在着,我们要重新解构,重新认识。

现在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大佬都不说自己做老板,做老板不是一件牛的事,最牛的是做产品经理。那么,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人应该是怎样的呢?

第一,要对人性有深刻的观察。

乔布斯做第一个手机的过程中,他尝试破坏性创造。他把iPod的触摸屏放到了手机上,说人重要的是触觉,要做出一个三岁小孩就可以玩的东西。然而,手机是一个成年人的玩具,所以他做了iPhone。乔布斯计划发明的车是没有触摸盘的,上去说一句话就可以去目的地,油不够自动去加油。如果堵车怎么办?一按按钮飞起五米来。一遇大雨,车就变成螺旋桨模式。想想夜幕下的北京,开着一个车,中间没有横档,坐着女朋友,这是不是很快乐的事情?以前我们电脑都是双手工作,但是iPad解放了我们一只手,所以我觉得产品经理一定是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

第二,要理解不同时期互联网传播的特点。

新媒体时代,产品传播的方向和攻略也改变了以前是什么?以前是做高大上,宣传自己的品牌。新媒体时代叫分享、互动、趣味和透明。“装”是没有人理你的,任何东西要和别人分享,而且要互动。

微博时代,我们知道最牛的人是粉丝几百万,关注是零,这样的人只关注自己。但是,在微信时代,你如果关注还是零的话,这就可怕了。假如普京也有朋友圈,会有多牛?这是个互动的时代,如果《红楼梦》也有朋友圈,最受欢迎的一定是薛宝钗,最不受欢迎的则是林妹妹。林妹妹长得漂亮,但是装,每天见谁都是哭丧着脸,连男朋友要结婚了也没有人告诉她。

我写过一本书《奥巴马政治营销》,是对奥巴马连任做的一个研究。但是写完之后中国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出。当时还没有微信,我就在自己的微博上做了一个营销。我打印了一个封面,把我的脸和奥巴马的脸拼在一起。同时,我发了一条微博:你想知道七年前还不起房贷的屌丝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让他有那么多粉丝,把他抬进了白宫吗?结果我这个微博发出来以后,一位领导一下定了2000套,我拿到这个订单找出版机构,这个书就印出来了,一个月之内就全部卖完了。所以互联网思维是先有粉丝后有产品,我们要研究互联网时代的特点。

第三,要跟上移动互联网的节奏。

看一下全媒体整合营销是什么概念?以前是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后来出现了互联网,出现了门户网站。2004年又出现一个词,叫移动互联网。

最近大家关心的话题是什么呢?最关心的一个热词,不是马尔代夫,也不是印度,是王全安导演。而第一时间知道王全安导演出事的大部分人是通过手机。这就说明手机变成了人的新器官,手机各种功能都有,手机能感知到你是不是在动。人家开玩笑手机以后像电子狗一样,甚至能感觉到你是不是很郁闷。这是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大数据和个人隐私的问题。

第四,要学会被颠覆后的思维转换。

未来判断一个论坛成不成功,不是看嘉宾牛不牛,而是看现场的Wi-Fi信号强不强,为什么?因为移动互联网思维颠覆了我们以前的很多概念,我们以前叫一心不能二用,现在呢?叫一心可以多用,因为网络,尤其手机出现了,大家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成为我微信公众号的好友,看看这个人文章阅读量的虚实。你想了解什么叫反馈经济学,什么叫原始广告,怎么做网络营销,你在微信上询问我,后台就会把我的答案给你。所以互联网时代是找答案的,最关键一点,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为什么互联网经济是免费的?因为有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话“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互联网思维有很多,秒杀思维、颠覆思维、年轻化思维、粉丝经济思维、娱乐化思维。移动互联网思维是什么?第一个就是第三方支付,比如说eBay想进中国,开个平台收钱,一定会死,为什么?因为马云告诉你,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免费才是王道。你要找到为你买单的人,而不是向客户收钱。

第五,要做好产品差异化。

孟子有句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中国人以前都是卖体力的,卖体力的人就是养活别人。但是外国人是讲故事,外国的产品经理销售一个产品之前首先要说这个产品的故事是什么。而中国人卖的是资源,比谁的产品都更便宜。

中国人怎么卖水?互相打价格战。但是法国人怎么卖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有一个法国伤兵拄着拐杖回到了阿尔卑斯山下的家乡,家乡打得满目废墟,只有一股泉眼。他喝了一下这个水,五脏六腑都通了。于是他在旁边打了一口泉,这个水的品牌叫依云,这个水在全球的销量占全球水销量的10%,它赚的钱是全世界所有水厂的总和。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怎么竞争的?百事可乐有三次抱着账本去找可口可乐,“求求你收购了我吧”。后来有一家公司对百事可乐说,你要和他们走相反的方向,他做红的你就做蓝的,他说是美国是最好喝的可乐,你就说你是年轻人才喝的可乐。所以百事用了一句广告语“可口可乐那是你爸爸才喝的可乐”,经过不断地发展,现在百事可乐的市值已经超过了可口可乐。

第六,要敢于颠覆规则。

最近流行复古,那传统的老品牌怎么复苏怎么升级?要转变观念,你一定要颠覆原有的竞争规则。我曾参加过中国黄酒论坛,我认为黄酒一定要做系统创新。普通的产品送到家乐福,虽然产品品质很好,但是售价只能卖到6.5元一瓶。为什么?因为董酒长得太像酱油了,和酱油醋站在一块,只能是酱油醋的价格。

什么是黄酒?就是皇帝喝的酒,于是我们找陈宝国代言,包装成英雄识美酒的形象,做软性宣传,说现在领导们都喝这个。是真的还是假的?传说就是在传播中变成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