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精选(九篇)

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

第1篇: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一、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基础,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数学科目本身就有很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包括大量的数学术语、逻辑术语和相应的符号系统,通过逻辑推理,一些理论能够生成新的理论,一些判断能够生成新的判断,数学就是由这些理论和判断组成的。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思维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小学数学内容上较为简单,没有很深的推理论证。但是只要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判断推理,因此,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在数学的教学之中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适应了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更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多层次的,要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就要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培养,思维品质的培养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到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思维品质的培养过程是复杂漫长的,教师要时刻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抓住思维品质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思维具有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特点表现在思维的主体能够根据思维对象的变化,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原来的思维方式,使新思维能够更高效的解决问题。对小学数学来说,思维的灵活性非常重要,数学的解题方法不是唯一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根据题型的不同转化解题方法,转变解题思路,从而找到更适合的解题方法,主要表现在一题多解、变题练习、同解变形等解题方式。例如:200千克海水能够制盐2.5千克,那么50000千克的海水能够制盐多少千克?这属于一题多解,可以通过2.5÷200×50000;50000÷(200÷2.5);2.5×(50000÷200)几种方法来解。

(2)思维具有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它是思维品质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主要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能够引发深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联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习题进行思维的训练。

(3)思维具有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具有独立创造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寻找多种解题方法,不受到常规的解题模式限制,找出解题最简单的方法。例如:把2.5.6三个数字卡片进行组数,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组成的数就只有25.26.256.265.52.56?,除了这些数,学生还可以发现“6”的特点,把“6”反过来当“9”用,这样就会组成更多的数,也是思维创造性的一种表现。

(4)思维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主体通过独立思考,有敢于质疑的能力和较强的辨别力,能够发现自己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自觉纠正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思考中善于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独立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检验和推理自己得出的结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多多质疑,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培养。

(5)思维具有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具有快速性和减缩性,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思考,产生清晰的思路,对问题作出快速的判断。数学计算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快速的计算,压缩计算过程,在经过大量的训练后,对于常见的数,学生能够口算出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传授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离不了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逻辑思维方法主要包括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四种。

1.比较与分类

数学学科的理论性很强,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都是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上形成的,而有些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表面上看很相似,实则有很大的区别,学习要区分开来才能掌握知识,这就需要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概念进行比较与分类,比如质数与互质数。

2.分析与综合

有些数学知识比较复杂,难以理解,学生需要把复杂的知识进行分解,或者把一个问题中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这就是分析。而数学又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根据它们的共性或者某些方面的特征结合起来,这就是对知识的综合,在解四则复合应用题时就会用到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3.判断与推理

判断是对某一个问题作出肯定或者否定,推理则是从一个判断或几个判断引出新的判断。小学数学需要教给学生比较初级的判断推理方法,让学生在不断运用过程中提高数学素质,比如让学生用正反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抽象与概括

第2篇: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快速建筑设计;思维逻辑;场地分析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就目前快速建筑设计的概念来看,其主要指的是以时间限制为主要属性的设计方式。目前,无论是在工程项目的实践还是建筑类的选拔考试中,快速建筑设计方式均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近段时间快速建筑设计被广泛关注并不仅仅是因为其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设计效率,而且还因为快速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了国内建筑类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主要考核科目。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素质进行全面了解,强化快速建筑设计中思维逻辑的考查是不容忽视的。

一、设计逻辑是快速建筑设计的核心

之所以说设计逻辑是快速建筑设计的核心,不仅仅是因为其包含的设计概念转化为客观形态的过程是立足理性分析并融合直觉感性的逻辑推导与演绎过程;而且还因为设计逻辑中涉及到的抽象概念的实现,是整个设计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由此可见,设计逻辑在快速建筑设计中是不容忽视的。

1.1面向选拔考核中的快速建筑设计

对于面向选拔考核的快速建筑设计来说,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对建筑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因此,在实际考核的过程中,测试人员不应该仅仅只是将考核重点放在建筑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技术表达是否完整等问题上,而且还应该将设计者的在设计过程中所形成的概念建立、问题分析以及形态生成的逻辑过程作用重点进行考查。此外,由于设计逻辑始终贯穿于设计的各个阶段中并涉及诸多有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因此,在实际考核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和途径。

1.2工程实践中的快速建筑设计

从我国目前建筑行业所追求的理念来看,除了与其相关的技术方案之外,越来越重视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的文化表达。也就是说,在对建筑项目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应该将建筑与施工的具体环境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并且要处理好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然而,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基于场地分析上的设计逻辑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其忽略,设计方案中总会缺少关于场地分析的设计逻辑。

二、目前考核设计逻辑考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快速建筑设计是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构成快速建筑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场地分析和功能构成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在快速建筑设计中均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二者的表现却不尽相同,功能构成的考核重点主要是一些基础知识的积累,具有很强的共性。而场地分析则更多的侧重于考查设计者的灵活应变能力,突出个性,可见,后者的考核目的更加贴近实际。而现有快速建筑设计题目在这方面却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2.1宽松的场地条件容易滋生应试式设计

据统计,大多数建筑设计者在面对考核的时候,都会抱有一种侥幸心态,希望尝试利用一个非常态的、不合理的应试式设计方法来通过考核。由于目前快速建筑设计的考核仍然选用的是卷面评价的形式,从而导致经常会出现对设计者的设计方法较难明确辨别的情况,这样不仅不能够对应试者的根本情况全面了解,而且还有违于选拔的本意和初衷。此外,快速建筑设计题目对环境条件宽松的特点也为“背诵式”和“程式化”平面设计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2.2侧重特定功能构成的考核存在偶然性

通常情况下,快速建筑设计对于功能构成方面的考核重点主要是一些较为基础的设计知识和专业素质,相对于设计创意和设计造成等方面,更加突出的是客观性。这种特点导致了功能构成的考核对设计者具有较大的难度,比如说在考核中,一些设计题目很容易由于学生对其设计原理缺乏了解而出现较大失误,从而导致考点失效。

三、强化设计逻辑考查的改革思路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对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设计逻辑考查的思路必须要不断强化。结合目前考核设计逻辑考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来看,强化设计逻辑考查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3.1题目设置突出建筑与环境一体化设计观

上文提到,我国目前建筑行业所追求的理念,除了相关的技术方案之外,越来越重视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的文化表达。也就是说,在未来的时间里,建筑与环境一体化已经成为了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在对快速建筑设计题目进行制定的时候,应该极可能突出建筑与环境一体化设计观,并且要有针对性的对基地条件进行调整和改进,同时要根据场地条件的不同安排不同的功能类型。

3.2操作形式实行系列化考查策略

传统考查工作中,操作形式相对来较为单一,侧重的方面也不能够做到充分全面。因此,在强化设计逻辑考查的改革过程中,应该大力推行系列化的考查策略,增加侧重设计思维逻辑考查的专项设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面试答辩加以印证,从而构成较为完整的系列考核体系。这样不仅能够弥补传统考查工作中形式单一的不足,而且还能够较为全面的了解设计者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质。

四、强化设计逻辑考查的技术改进

4.1场地设置

在场地设置方面,为了能够更好的将其作用发挥出来,应该尽量强化环境特征,增加约束条件。通过对用地条件的细化改进。场地的环境要素构成具有一定的复杂度和特征化,使设计必须对用地的特定条件加以回应,才可能生成合理且有特色的平面布局,从而有效地考查应试者在设计思维逻辑方面的素质。同时,在评价标准中适当增加场地分析、场地设计的权重,并重点对设计与环境的结合进行考查。

4.2功能构成

在功能构成方面的设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考查设计者基础知识的积累,从而反映设计者自身的专业素质。由于设计者中大多数对特殊功能都缺乏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尽可能安排一些设计者所熟知的功能。在快速建筑设计的题目中,也应该强调通过适当综合若干种常见功能的方法使考核达到最终目的。

4.3专项设计

除了上述的场地设置和功能构成之外,强化设计逻辑考查的技术改进还缺少不了对专项设计的改进,专项设计不仅强调设计的完整性、规范性,更重视概念生成、推导与实施,以及由抽象到具象的逻辑过程及其清晰表达,有效弥补了注重全面性的6h快速建筑设计的不足,有助于了解设计者的专业素质并做出较客观的判断。

结语:

综上所诉,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培养一批优秀的建筑设计人员也成为了教育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为了能够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对其快速建筑设计进行考核的时候,不仅要考核其专业素质和基本功,而且还要重点考查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潜质。由于快速建筑设计的考核目前仍处于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因此,相关部门人员在考查的时候,有必要对设计逻辑考查的思路和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以此来确保思维考查思路能够符合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

参考文献:

[1]庄少庞,吴桂宁.快速建筑设计中强化思维逻辑考查的探索[J].《新建筑》.2012(01)

[2]陈杏祥,曹兆强.小型建筑构件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1(12)

第3篇: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快速阅读法初中语文教学

前言

快速阅读方法的应用对于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全文大意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将快速阅读法应用于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到如何进行快速阅读,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快速的掌握阅读内容的要领,从而实现学生的阅读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快速阅读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1.利用快速阅读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阅读学习中必备的一种能力,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语文素养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快速阅读法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快速、高效率的进行阅读学习,实现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另外,通过快速阅读,学生能够扩大阅读量,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知识,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理解,学生的阅读速度会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会不断的提高。例如,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快速阅读,并要求学生在这5分钟的时间内快速的了解此篇文章的时间、地点、涉及到的人物以及主要讲述的内容,要求学生快速的分析相关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为有效的信息,从而能够增加学生阅读学习的效果,推动学生阅读学习的快速发展。可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快速阅读法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也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快速途径和方法。

2.利用快速阅读法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其对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具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快速阅读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上,学生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单纯的依靠右脑对分析知识点是无法将所有信息进行有效、快速收集的,学生需要利用左脑的逻辑思维意识对信息进行推理、归纳和整理,从而整理成有效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和记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利用快速阅读法,引导学生对所阅读文章的关键词、重要时间、重要人物以及关键的语句进行整理和归纳,能够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也会用最少的时间整理出最为有效的信息,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3.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

对学生的快速阅读训练也是需要分层次的。由于初中学生的阅读基础和阅读能力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的。如果教师统一的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其阅读的质量无法保障,还会导致部分学生因为阅读内容难度过大而失去阅读学习的自信心,最终也会影响到学生阅读学习的效果。鉴于目前的种种现状,在初中语文快速阅读训练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训练,以将快速阅读的效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如,针对于一些阅读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在快速阅读训练中,教师应为其布置一些难度较低的阅读内容,如,《背影》这类有关于亲情的阅读内容适合阅读基础薄弱学生进行快速阅读,难度较低,学生理解也会较快,学生的阅读质量也会得到提高。而针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一些文言文的资料,并快速的提取有效信息,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水平会更上一个台阶,学生的阅读效果也会更高。可见,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4篇: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直觉思维;培养措施

直觉思维是指人们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其主要体现在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迅速识别和把握上,为非逻辑思维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快速分析和理解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题时的速度和准确率,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注重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具着偶然性特点,但并不等于凭空臆想,其获取过程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储备上。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做好知识储备,尤其是基础知识与方法储备方面,从而为培养学生直觉思维意识创造有利条件。

例1:符合下列条件的线段a、b、c中,一定可以组成三角形的是( )。

A.a+b>c B.a+b

分析:题目比较简单,考查的为基础知识,不需要学生对选项进行仔细的推理,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定义“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然后认真观察各个选项,即可直接得出正确答案为B。

初中数学有很多定义、公式和法则,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强调其重要性,让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直觉思维,提高学生解题速度。

二、巧用解题方法,学会应用直觉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而且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应用直觉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直觉思维的价值,从而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例2:已知在反比例函数y=k/x(k

分析:题目中含有字母,如果学生采用正面解题的方法,不仅解题过程繁琐,而且容易出现错误,准确率无法得到保证。数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应用直觉思维,采用赋值法去解答问题。从题目中的条件可知,反比例函数中的ky3>y2。

学生利用直觉思维进行解题时有很多方法,如极限法、代入法、整体法与数形结合法等,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同一类型或者同一知识点的集中训练,真正让学生掌握各种解题方法,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三、结合逻辑思维,提高直觉思维的准确性

在应用直觉思维的过程中,很多初中学生容易凭空想象,从而得出错误的答案或者结论。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时,需要指导学生以逻辑思维验证直觉思维的准确性,通过逻辑思维的分析推理,弥补直觉思维可能出现的错误。

例3:假设一张0.2mm厚的白纸足够大,将其对折25次,你能想象白纸最后的厚度有多少吗?可能高于珠穆朗玛峰吗?

分析:很多学生看完题目后的直觉是白纸对折25次后的厚度有限,根本不可能高于珠穆朗玛峰,而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学生直觉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对0.2mm厚的白纸对折25次后的厚度没有清晰的认识,只是直觉认为其数值不可能和珠穆朗玛峰8848m高度相比,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如果学生将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在思考问题时就不会急于得出结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直觉思维的准确性。

四、鼓励学生猜想,强化学生直觉思维

数学不仅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且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培养学生直觉思维时,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依据事实进行合理假设,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又可以强化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突破固定思维模式的桎梏。

如教师在讲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个四边形在剪去一个角后,剩下几个角?教师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进行猜想,而学生也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剩下3个角,有的认为剩下4个角,等等。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验证,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其结果既可以为3个,也可以为4个或者5个。教师通过鼓励学生猜想,并动手操作对猜想进行验证,不仅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且顺利实现了强化学生直觉思维的目的。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方法,而且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娟. 初中数学教学中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J]. 基础教育论坛,2014(19):10-11.

第5篇: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1、逻辑判断题目的特点、地位及发展趋势

1.1 逻辑判断部分在公务员考试中的地位

逻辑判断是中央、国家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必考题目,此部分由于涉及很多逻辑学知识并且题目设置形式较多,历来是公务员考试部分的难点,也是整个行政职业能力考试的重点,考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考生要想在分数上脱颖而出,做好逻辑判断题目非常关键。

1.2 逻辑判断题型的特点

虽然大多数考生认为逻辑判断部分的试题较难,但实际上该部分的题目是见效最快、复习效率最高的科目。首先,逻辑判断有很强的规律性,但是它的规律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难度上都远不如数学运算复杂,而且公务员考试中涉及的逻辑知识专业性并不强,它是处在一种高于生活但低于专业的难度层面上,掌握起来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其次,逻辑题目的题型极为有限,总体来分无非就是结论型、加强型和削弱型,涉及的推理形式要么是形式推理,要么是归纳推理。

1.3 逻辑判断题型的发展趋势

一是题目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几乎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各个领域,有时还会出现很专业的术语,而且阅读量增大。

二是考察的重点由演绎推理转向归纳推理和一些日常论证,即由形式逻辑向非形式逻辑转移,而且以加强型和削弱型居多。

三是题目越来越趋向逻辑学专业化,前几年的逻辑判断,考生即使不具备逻辑专业知识,一般通过阅读也能很快找到正确答案。可是近年来,逻辑判断的题目越来越趋向逻辑学专业化。

2、高效快速破解逻辑判断题目的原则

2.1 全面性——系统掌握专业知识

对于考生来讲,需要掌握的逻辑知识主要分两部分,一是掌握关键的逻辑规则,如性质判断的推理规则、充分条件判断的推理规则、必要条件判断的推理规则,这些规则就如同数学中的公式一样,具有硬性规定的特点。二是熟悉各种常见的论证方式,如因果论证、类比论证、统计论证等,并善于从复杂的论证中提炼出论点和论据,然后根据题目的论证方式及要求进行解答。

2.2 非专业性——排除专业知识

逻辑是通过语言这种物质外壳来研究人的思维规律的一门科学,所以,逻辑并不关注推理所利用的具体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成立,而是重点研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推导过程是否符合逻辑规律及要求,研究这种推导关系的必然性与或然性。也正因为如此,理论上的逻辑与日常生活中的逻辑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判断推理体现的是文字表面后隐藏的逻辑关系。逻辑的本性决定我们在解题时必须排除头脑中原有的相关知识,做到头脑清空。

2.3 严谨性——排除人为假设

此类题型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摆脱烦琐细节和冗余文字的干扰,理清问题的逻辑思路,迅速找到正确的答案。

3、高效快速破解逻辑判断题目的技巧与方法

3.1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力量

成功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产物。它不仅需要智力,而且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种应试竞争,都不只是纯粹的知识能力水平的较量,而是应试者身心素质的全面竞争,公务员考试更是如此。因此,对于考生来说,调整心态,稳定情绪、沉着应试是破解判断题目的必要条件。

3.2 掌握有效的解题步骤

考生在解答每一道逻辑判断试题时,可以遵循以下三个解题步骤:第一步,首先阅读提问。公务员考试时间很紧,尤其是行测部分,绝大多数考生都答不完试题。因此,在做题之前,就一定要认真把题目看清楚,准确答题,减少盲目性,避免因改正错误而浪费宝贵的时间。第二步,根据提问阅读题干。在阅读完提问之后,考生应该带着提问,迅速阅读题干的相关内容,尽快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为了快速阅读,排除干扰,了解题干,我们必须学会寻找关键信息,无关信息一带而过,切勿通篇细读。第三步,根据提问和题干,阅读选项。明确了试题要求后,就可以用最佳方法迅速求得答案。

3.3 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3.3.1 排除法

排除法是通过排除与题干一致的选项从而找到不一致的选项,或者排除不一致的选项从而找到与题干一致的选项,进而求解答案的方法。排除法在本质上就是要通过排除题干中已经涉及的选项进而找到题干中未涉及的选项作为答案,或者通过排除题干中没有涉及的选项进而找到与题干一致的选项作为答案。

3.3.2 代入法

代入法是指当错误选项不容易排除,而正确选项又难以选择时,就应

转贴于

该分别将各个选项代入题干得出答案的方法。也就是说,先假设某一个备选项是成立的,然后代入题干,看是否导致矛盾,如果出现矛盾就说明假设该选项成立不对,该选项是不成立的。

3.3.3 列表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关系推理。这类推理的特点是所涉及或所列出的事物情况比较多,如果不列表而是单凭想像,往往容易混乱,难以理清头绪。而且该类题目又具有一定的列表的可能性特征,这时候就可以采用列表的方法迅速寻找到答案。

3.3.4 计算法

有些逻辑试题,需要考生首先进行必要的数字计算,尤其是当题干或备选项中出现了数据或者与数据有关的文字的时候。做这些题时,考生一定不要怕麻烦,如果考生动手计算计算,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第6篇: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一、心理与逻辑:先天的自然联盟。

心智(Mind)是具有脑或神经系统的动物的智能行为。脑与神经系统产生心智的过程叫认知(cognition)。认知科学(cognitivescience)就是研究心智和认知原理的科学。脑、心智与认知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脑与神经系统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脑与中枢神经系统。最近的脑与认知科学研究发现,早在5亿年以前,脊椎动物大脑的左右半球就已经开始分工协作,后来,在达尔文的“后代渐变”过程中,大约在500万年前,人类大脑的左右半球结构形成了。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进化系列的顶端。

左右脑的分工也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进化心理学教授麦克尼利奇(PeterF.MacMeilage)、澳大利亚并英格兰大学神经科学和动物行为学教授罗杰斯(LesleyJ.Rogers)和意大利心理-脑科学研究中心和特兰托大学认知神经科学教授瓦洛蒂加拉(GiorgioVallortigara)的合作研究表明,脊椎动物左右脑的分工来源于动物的两个最基本的功能。他们说:

早期脊椎动物中,当某个大脑半球在特定环境下表现出发挥主导作用的趋势,两个大脑半球的分工可能就开始了。我们推测,右脑最初主要在危急情况下发挥任用,这需要动物做出快速反应,比如侦测周围环境中的猎食。而在非危急情况下,主控权将由左脑接管。换句话说,左脑进化成为自发行为的控制中心,即对行为“自上而下”的控制(我们要强调的是,自发行为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其实很多自发行为都是后天学会的),而右脑则是环境诱发行为的控制中心,也即“自下而上”的控制。其他特化程度更高的功能,比如语言、工具制作、空间定位及面孔识别,都是从这两种控制能力进化而成的。

动物的两种基本行为和生存手段是捕食和防止被捕食。我们先来看动物的捕食和左脑的进化。研究表明,动物的捕食行为是一种日常的、自发的行为,它们是由左脑控制的,体现出右侧偏向性。大多数脊椎动物的日常行为都具有右侧偏向性,其中包括捕食。证据表明,所有五类脊椎动物(鱼类、爬行类、两栖类、禽类、哺乳类)的捕食都具有右侧偏向性。美国著名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RogerWolcotSperry,1913―1994)通过割裂脑的实验证明:左脑主要负责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抑制、五感(视、听、嗅、触、味觉)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脑可以称作“分析脑”、“逻辑脑”、“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

下面再来看动物的防止被捕食和

右脑的进化。防止被捕食是右脑最原初的功能。科学家研究了各类动物对掠食者的反应,结果发现,当掠食者从视野的左侧出现时,无论鱼类、两栖类、禽类还是哺乳类动物,都会出现更为强烈的回避反映。这是因为在远古时代,对脊椎动物来说,没有任何其他事情比掠食者突然出现更让动物感到惊恐,更能唤起它们的快速回避反应。脑与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右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象、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斯佩里认为右脑具有图像化机能,如企划力、创造力、想象力;与宇宙共振共鸣机能,如第六感、透视力、直觉力、灵感、梦境等;超高速自动演算机能,如心算、数学;超高速大量记忆,如速读、记忆力。右脑像万能博士,善于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许多高级思维功能取决于右脑。把右脑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才能表现出人类无穷的创造才能。所以右脑又可以称作“本能脑”、“综合脑”、“潜意识脑”、“创造脑”、“音乐脑”、“艺术脑”。

大脑左右半球的主要功能可以列表对照如下:

由此看出,心理与逻辑是人类心智的两种主要能力,或者说,是人脑的两种主要功能。

人类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基本形式。人类的思维(逻辑)过程则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基本形式。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可见在人的大脑中,心理与逻辑是彼此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的心智过程。因此可以说,在人类的心智和认知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心理与逻辑的联系更加密切。

二、分道扬镳:心理学与逻辑学。

不幸的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的半个多世纪,心理学与逻辑被人为地割裂了,始作俑者和代表人物是德国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弗雷格。

弗雷格拒斥心理学是与他的客观主义的数学立场相关的。首先,弗雷格认为数是实际存在的事物,而不是一种心理现象。其次,弗雷格认为数学与感觉和心理毫无关系。他说:“不,算术与感觉根本没有关系。同样,算术与从早先感觉印象痕迹汇集起来的内在图像也没有关系。所有这些形态所具有的这种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与数学概念和对象的确定性和明确性形成强烈对照。考察数学思维中出现的表象及其变化,可能确实有些用处;但是不要以为心理学能对建立算术有任何帮助。这些内在图像、它们的形成和变化对数学家本身是无关紧要的。”2、在《算术基础》一书序中,他提出研究数学哲学三条原则中的第一条,就是“要把心理学的东西和逻辑学的东西,把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明确区别开来。”3、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弗雷格在研究数学和逻辑时,并非完全没有认识到感觉和心理因素的存在,但他从各个方面坚决地抵制和反抗感觉和心理因素对数学和逻辑的影响。他说:“在数学家面前,反对这样一种观点大概是没有什么必要的;但是,由于我还想为哲学家们尽可能解决上述这些有争议的问题,我就不得不稍微涉足心理学的讨论,即使仅仅是为了阻止它进入数学。”4、他说:“这样一来,在涉及数学真的时候,问题就会摆脱心理学的领域,而转向数学的领域。”5、在20世纪初,弗雷格的影响远远超出数学和逻辑的范围。他的拒斥心理学的数学和逻辑的立场,经罗素、怀德海等人的发展,被演变为一种哲学观点和方法,这就是逻辑经验主义或称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逻辑经验主义将数学逻辑的真理普遍化和绝对化,把数学逻辑当作理性思维的普遍规律,当作唯一的逻辑真理,同时也当作探求真理的有效工具。由数学逻辑产生的这种信条,经过逻辑实证主义的推动,演变为20世纪席卷西方学术的分析哲学运动。弗雷格以后,逻辑学与心理学彻底地分道扬镳。这种影响至今未被肃清,尤其是在中国的学术界。

三、认知科学诞生以后…

变革来自于新的思想,那是在认知科学诞生以后。

20世纪50年代以来,众多学科包括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神经科学和哲学先后将它们的关注点指向同一个目标――人类心智。1975年,美国人感到将这些学科综合为一个新的学科框架,共同探索人类心智的奥秘,于是,认知科学诞生了。经过30多年的发展,认知科学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学科。2011年11月,中国认知科学学会在北京成立,但认知科学至今仍未进入几十年不变的中国学科目录。

认知科学给众多学科的发展带来机会。首先,认知科学6大来源学科在认知科学方向上都发展出自己的新兴学科,如心智哲学、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或称语言与认知)、人工智能、认知人类学(或称文化进化与认知)和认知神经科学。其次,认知科学的6大来源学科在认知科学框架下互相交叉,发展出更多的新兴学科,如控制论;神经语言学;神经心理学;认知过程仿真;计算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心理哲学;语言哲学;人类学语言学;认知人类学;脑进化。

认知科学也对众多学科的发展提出挑战。在21世纪,如果不与认知科学相结合,很多学科将无法发展,例如心理学和逻辑学。

莱考夫在《体验哲学:涉身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1999)一书中,开篇就指出认知科学的三大发现是:

心智本来就是涉身的;

思维大多数是无意识的;

抽象概念大部分是隐喻的。

其中,“思维是无意识的”这一论断对逻辑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思维传统地属于逻辑学的领域。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金岳霖,1977)。现在,认知科学提出“思维是无意识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著名的沃森选择任务实验(Wasonselectiontask)就是这样的一个挑战。沃森实验设计巧妙,他用4张纸牌的翻牌游戏来对应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4种可能选择,即肯定前件式、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后件式。逻辑学家告诉我们,只有肯定前件式(ModusPonens,MP)和否定后件式(ModusTolens,MT)是正确的推理形式,并且两者是等价的,而其他两种形式都是错误的。实验结果大大出乎逻辑学家的想象。

有将近100%的被试懂得使用肯定前件式的推理。由于沃森实验精心挑选只使用没有逻辑学背景的被试,因此,这一结果提示逻辑是正确思维的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东西,而不是逻辑学家教给我们的东西。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懂得使用演绎规则MP即肯定前件式条件假言推理,这就暗示MP这样的逻辑规则似乎是天生的,我将其称为先天逻辑能力(InnateLogicFaculty,ILF,Cai,2007)。而对于逻辑学家证明与MP等价的否定后件式即逆否规则MT,却只有约50%的被试予以支持,两者差异是如此之大!心理学家解释说,这是由于MT多做了两次否定,其占用的认知资源与MP相比要大得多,由此很多人感到否定后件式比肯定前件式要困难得多。问题在于逻辑学只考虑推理的正确与否,而不考虑认知加工的难度。这样就出现了尽管在逻辑学中将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看作是同样正确和等价的推理形式,但大多数人并不这样认为。在这个实验中,有超过一半的人使用了肯定后件和否定前件的“错误推理”,前者占33%,后者占21%。其原因何在?这是实验所须检验的规则“如果纸牌的一面是字母A,则它的另一面是数字4”中,由于数字4得到了表征,因此它启动了被试对肯定后件式的认知。“如果天下雨,地面就会湿”,现在地面湿了,并不能由此推出天下了雨,但也不能排除天下雨是一种可能的情形。毕竟人们在日常思维中就是这样思维的。沃森实验的结果表明,人们在进行推理时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逻辑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逻辑不是心理无关的而是心理相关的。

另一个重要挑战来自思维与决策领域。人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所依据的思维是逻辑的还是心理的?卡尼曼(D.Kahneman,2011)提出的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认为,人们在涉及风险的经济决策中是依据可能的损失和收益价值而不是依据最终产出来做出决策,并且人们是依据直觉而不是逻辑推理来对损失和收益进行评估。前景理论模型是解释性的,它模拟真实的选择而不是最优方案。下面是卡尼曼在《思维:快的和慢的》一书中给出的一些投资博弈的例子。

问题1:请做选择

A.肯定会得到900美元,或者……

B.有90%的可能会得到1000美元。

问题2:你会选择哪一个?

A.必定会损失900美元,或者……

B.有90%的可能会损失1000美元。

问题3:不管你有多少钱,有人又给你1000美元,请从下面两个选项做出选择:

A.有50%的概率赢得1000美元,或者……

B.肯定会得到500美元。

问题4:不管你有多少钱,有人又给你2000美元,请从下面两个选项做出选择:

A.有50%的概率失去1000美元,或者……

B.肯定会失去500美元。

问题5:以抛硬币作选择,正面赢,背面输,你愿意参加下面的赌局吗?

A.赢50美元。

B.输50美元。

A.赢100美元。

B.输50美元。

A.赢150美元。

B.输50美元。

A.赢200美元。

B.输50美元。

根据卡尼曼的研究,大多数人在面临盈利时是风险规避的;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因此,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失去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

当然,卡尼曼并不否认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在决策中的作用。他认为,我们的头脑里有快的和慢的两种做决定的方式,他称为系统1和系统2。无意识的系统1根据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做出判断和决策,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做出反应。但它也容易上当受骗,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通过逻辑推理和计算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它比较慢,但更准确,不容易出现错误。那怕是一个简单的运算,其结果都比专家靠直觉做出的预测更准确。

四、认知逻辑的学科框架。

逻辑学与心理学应该如何应对认知科学的挑战?无非上中下三种选择。上策是进取,中策是维持现状,下策是退却。

心理学似乎采取了进取策略。思维是传统逻辑学的领域,心理学正在向思维的领域推进。且看心理学养关于思维的定义。张厚粲先生在其主编的《大学心理学》中,对思维做了如下定义:

思维是一种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

在本书中,作者从概念及其形成、问题解决、推理、决策、思维与语言等多方面涉及了心理学与逻辑学交互作用的研究领域和问题。

此外,在语言心理学、思维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中,心理学和问题和逻辑学的问题也在发生着交叉和融合。认知科学建立以后,概念、判断、推理、决策、问题解决都成为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著名的研究成果,改变了人们对思维的看法。

心理学与逻辑学的交叉融合与发展,需要一个合适的学科框架。2004年,笔者首次提出将认知科学的学科框架映射到现代逻辑的背景之中,由此产生出认知逻辑(cognitivelogic)的研究框架。2007年,笔者在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上报告了认知科学的学科框架和一些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工作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

在这个学科框架下,我们得到哲学逻辑、心理逻辑、语言逻辑、文化与进化的逻辑、人工智能的逻辑和神经网络逻辑。在这个学科框架下,逻辑学与心理学发生了交叉,它能够更加合理地解释人类认知活动中心理加工和逻辑加工两种方式,也非常契合于卡尼曼的一快一慢的思维和决策模型。

在这个学科框架中,有的学科已经存在,如哲学逻辑、语言逻辑、人工智能的逻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与认知科学的起源同步;有的正在发展,如心理逻辑、神经网络逻辑,其发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与认知科学的建立同步;有的虽然尚未开展,但预计将来可以得到发展,如文化与进化的逻辑等等。

现在,我们将逻辑学与心理学重新统一于认知科学的研究框架之中。

这样,我们就把作为人类认知的两种方式或两个通道统一起来了。心理过程作为认知的一个通道,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加工形式,此外还有直觉和无意识的加工形式,它们采用即时反应的方式进行加工,是快的通道,但它易错。思维过程是认知的另一个通道,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加工形式,它们采用逻辑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类比与溯因等方式进行加工,是慢的通道,但它准确。心理学与逻辑学则分别作为心理过程与逻辑过程的摹写,为人们认识人类心智与认知提供理论模型。这两个原本紧密联系的学科,在20世纪以来被人为分隔半个多世纪以后,终于在认知科学的背景下重新统一起来,并得到新的发展。

在21世纪,我们要认识自己的脑与心智,特别要了解你的右脑,开发你的右脑,做一个全脑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全、逻辑严密的能够正确思维和有效行动的人。

第7篇: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一、扎实学生基本功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直觉,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产生的,虽具有偶然性,但不是凭空臆造的. 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在解题中才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在关键点激发出灵感,结合逻辑思维高效率地解决问题. 高中阶段的数学语言的描述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理性知识逐渐加重,与初中阶段的数学相比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方法,使学生能掌握真正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让他们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无论是概念课、习题课还是复习课,学生都能使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听好每一节课.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培养他们自己的数学能力,不断尝试各种学习方法,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系统地掌握高中阶段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数学的方法.

二、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高中生的数学直觉思维,不但要求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还应扩大数学的知识面,以强化学生的直觉思维. 虽然高中生面临着高考,但是在教学中适当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大脑对教材中没有出现而与之相关的概念有个印象,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灵感.如,在数学教学中介绍有关高等数学知识,既可以让继续深造的学生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的直觉思维有所依据.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提供给学生知识,活跃严谨的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具有逻辑思维的同时具有直觉思维. 课外知识虽然有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但要在学生学好必要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扩展学生的视野,不仅可以依靠教师的讲解,还可以自主进行学习和阅读,在课外丰富自己的知识,加强直觉思维的培养.

三、重视解题训练解题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学生通过同类试题的训练,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再遇到同类问题时思维会更加敏捷,直觉的准确性也会增加. 在解题训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找出其中合理的部分给予表扬,让学生的直觉思维得到爱护,对于设想不周到的部分,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让学生了解其原因,让学生为下次的直觉作好充足准备,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教师还可以直接在教学中提出直觉思维,帮助学生正确运用直觉思维,明确直觉思维在解题中的作用. 例如,高考中选择题的解答,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如果我们把所有选择题的每一个选项都进行详细分析,就无法把握全卷,最后会因为没有做完或无法复查而出现许多不必要的失分.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选择题进行系统练习,总结迅速而准确解决选择题的方法,并在合适的选项中合理运用直觉思维,对比详细分析解答与运用直觉思维解答的利弊,让学生勇于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激发学生的灵感

第8篇: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学能力 基本能力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09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科学发展如此飞速、知识更新加剧的现代社会,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满足今后工作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要把“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放到教学的重要位置。本文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数学能力的内涵

数学能力可以算作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是顺利完成数学活动所必备且直接影响其活动效率的一种心理特征,它是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且主要在这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两种水平的数学能力,即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前者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快速地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后者是指在数学的科学活动中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产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可以产生新成果或新成就。

数学能力的具体内容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这里我们将著名的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和李镜流等的研究归纳起来,可以将数学能力分为基本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和几种与数学教学关系密切的其他数学能力,例如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本文我们着重讨论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方法。

二、数学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数学的基本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的三大基本能力为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是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教学中进行培养的三大能力。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运算能力。

数学的对象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量关系中,主要研究其运算,如代数中数、式的代数运算和概率的初等运算等。对运算来说,数学能力初始表现在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及其技能的形成方面,还体现在根据实际问题的性质,正确地运用运算,并与其他各种运算灵活、巧妙的配合上,而与其他运算的配合程度往往能表现出数学学习者的运算能力。

在进行数学运算的过程中,还可以反映出学习者多种智力品质,这主要是由于运算过程比较复杂。运算中体现的智力品质主要包括:敏锐度、灵活性、创新性。运算的敏锐度是指学习者智力活动的速度与准确率。智力正常、超常与低下的学生在数学的运算中往往表现出速度上的较大差距。运算速度不同不仅是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存在差异,还在于运算习惯及其运算思维的差异。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巧妙的运算能力。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是在课堂练习中利用青少年的好胜心理,组织快速运算的比赛,使学生在紧张的竞赛中训练出正确而迅速的运算能力。另一个可行的教学方法是教给学生一些总结好的速算方法,帮助并鼓励他们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速算法。

灵活性是指数学活动中的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也就是我们的口头语“机灵”,它是数学创造力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智力活动过程分为集中式和发散式两种。集中式思维鼓励寻求“唯一的正确答案”;而发散式思维是推测、想象和创造的过程,它使思维趋于灵活,它的依据是:得到正确答案的途径不止一条,于是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的思考。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即使是智商较高的学生,如果长期接受集中式教学,其创造力将落后于长期接受发散式教学的智商中等的学生。

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解题中探索多种运算途径,并反过来从多种解题方法中寻求规律,从中获得“迁移”能力,而运算灵活性就在这样的反复训练中得到了提高。为此,教师应当精选、精编习题,并预先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以便把学生带入胜境,在智力上更上一层楼。

运算的独创性是智力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学习贵在创新。数学知识浩如烟海,其中构思巧妙者比比皆是,常言道

需要在荆棘丛生的山林间走出一条奇径来,光靠现成的知识是不够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运算独创性需要教师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讲清原理、法则;二是练好基本功;三是实施“简洁简法”与“一题多解”的训练。

2.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其特点是:善于在头脑中构成研究对象的空间形状和简明的结构,并能将对实物所进行的一些操作,在头脑中作相应的思考。几何教学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学中引入点、线、面、体概念后,教师可通过趣味数学来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空间想象的兴趣。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只是几何教学的任务,也是其他学科(如代数)中一种重要的数学教学方法。

3.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指思维能力是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从基本能力来看,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逻辑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运算能力是逻辑思维与运算技能的融合,实质上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部分;空间想象能力则是逻辑思维与经验几何知识及相关技能的融合,是逻辑思维能力在处理空间形式构思中的表现。因此,教学中能力培养的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思维活动是很复杂的,各种逻辑推理能力彼此联系,不能截然分开。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依据教材与内容,分阶段地逐步深入地进行推理式的教学,使学生由不自觉到自觉地掌握,进而运用推理方法,在解题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二)创新能力

第9篇: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直觉思维;作用;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39-02

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一个整体系统,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诸多元素。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由于偏重逻辑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直觉思维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加强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仅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数学直觉思维的重要作用

1.1 直觉是发明的源泉。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彭加勒说:“逻辑用于证明,直觉用于发明。"前苏联科学家凯德洛夫更明确地说:"没有任何一个创造能离开直觉活动。”直觉思维就是指人们不受逻辑规则约束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数学直觉思维是直接反映数学对象、结构以及关系的思维活动。思维者不是按部就班地推理,而是对思维对象从整体上进行考察,调动自身的全部知识经验,通过丰富的想象作出的敏锐而迅速的假设、猜想或判断,跳过若干中间步骤而直接把研究对象的表象与本质联系起来。

1.2 数学直觉思维是数学学习和数学创造必不可少的思维形式。“数学头脑”指的是什么?数学家拿出的研究成果往往给人以严密之感,因此人们会说,“这是严密的逻辑思维的结果。”固然,“严密”是数学头脑的重要特征,但数学家为了取得一项或寻找一种证法,所运用的直觉思维也是大量的,而这只有在数学家的字纸篓中才能找到。爱因斯坦说:“看来直觉是头等重要的。”数学家如果没有大量的直觉思维做先驱,严密的逻辑思维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因而,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是数学创造、当然也是数学学习的双翼。然而,当前“类型+方法”的教学手段仍然比较普遍,致使许多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师和教材设下的框子内转,学生更易于用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人人都存在,如不注意克服其消极影响,不仅不利于数学学习,更不利于数学创造。而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正是对症下药,既有助于求同思维的发展,也有助于求异思维的发展。

1.3 数学直觉思维具有个体经验性、突发性、偶然性、果断性、创造性、迅速性、自由性、直观性、自发性、不可靠性等特点。迪瓦多内说:“任何水平的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无疑是使学生对他要处理的数学对象有一个可靠直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把证明过程过分的严格化、程序化,用僵硬的逻辑外壳掩盖住直觉的光环,学生们只能把成功归功于逻辑的功劳,而丧失了“可靠的直觉”,那是我们教学的失败。

1.4 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力。成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直觉发现伴随着很强的“自信心”。数学直觉思维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直觉思维具有快速性,迅速肯定或否定某一思路或结论,给人以“发散”、“放射”的感觉。因此,加强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对克服思维的单向性、提高思维品质是有利的。

2.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方法

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判断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直觉思维能力的高低。扎实的基础是产生直觉的源泉。直觉的获得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决不是无缘无故地凭空臆想,成功孕育于1%的灵感和99%的血汗中。直觉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多方联想,学会从整体考察问题,注意挖掘问题内部的本质联系,解题后进行反思的途径加以培养。

2.1 注重整体洞察。直觉思维不同于逻辑思维,直觉思维是综合的而不是分析的,它依赖于对事物全面和本质的理解,侧重于整体上把握对象而不拘泥于细节的逻辑分析;它重视元素之间的联系、系统的整体结构,从整体上把握研究的内容和方向。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中学数学教学中图形的识别、规律的发现以及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等都离不开观察。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要求。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研究对象的特征,比如对于三角问题指导学生从角、函数名和形式进行观察,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自问和反思的习惯,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2 重视解题教学,培养数形结合思维。教学中选择适当的题目类型,有利于考察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例如选择题,由于只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挑选出来,省略解题过程,容许合理的猜想,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发展。实施开放性问题教学,也是培养直觉思维的有效方法。开放性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不够明确,可以从多个角度由果寻因,由因索果,提出猜想。由于答案的发散性,有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当人们解一道数学题时,往往要对结果或解题途径先作大致的估量或猜测,这就是一种数学直觉思维。在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时,要注意利用直觉思维解题。能把抽象转化为具体,本身也是一种直觉思维能力。

2.3 注重合理猜想,培养归纳直觉思维。归纳直觉是一种非逻辑思维,它需要有“理智的勇气”、“精明的诚实”、“明智的克制”。在数学解题中,运用归纳直觉,虽然是冒风险的,但仍然值得重视。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教师不仅应当注意“保护”学生已有的猜想能力和直觉能力,而且应更加注意帮助学生学会合理的猜想方法,并使他们的直觉思维不断得到发展和趋向精致,让学生真正“触摸”到自己的研究对象,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