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设计创业的方向范文

环境设计创业的方向精选(九篇)

环境设计创业的方向

第1篇:环境设计创业的方向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专业教育 边缘学科 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享受舒适的环境成为人们在工作、学习、休闲等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选择。既然城市需要拥有良好的环境,那么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就离不开整体环境的美化,于是应运而生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其创造一个服务整个社会生活和个体家庭生活的理想场所为目的,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环境艺术设计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体现,用以完成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美好城市环境的目标,从而在根本上改善人们的生活空间,进一步满足人们对工作、休闲、学习等空间的功能应用和感官享受。

因此,为了增强在城市化进程中环境艺术设计对城市和人们的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已经逐渐从建筑行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种融合实用与美学的新型行业。就目前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还算是一个新型的学科。由于现在社会迫切需要大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所以有些高校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满足当代需要,但是这个新型行业在短时间的发展还是会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严重缺乏高学历的熟练技术人才是限制专业发展的难题。因此,成立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应当重视学科建设并倡导教学体制改革, 加大学科发展力度,不断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增强学科带头作用,为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笔者针对现阶段全国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课堂管理模式

课堂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第一阵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科目堡垒。但是由于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上的发育期,因此课堂上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这样就需要一个科学合理并且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准则,不仅有助于维持环境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秩序,而且更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所以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新模式,以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对课堂上多方位、多层次的考察研究,可以将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定义为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介四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而管理内容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主观控制和协调来完成四个要素的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有序、健康的整体,并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环境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缺点

1.教学大众化,缺乏层次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很少,教师只是一味地完成自己课前预定的教学任务,达不到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完成教学的目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操作技术,才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在课本上学到知识,而不是在灵活的操作方面得到有效的实践。因此只懂得理论知识,而没有培养实际的操作能力。

2.教师缺乏情感投入,学生烦躁厌学。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管理上,离不开教育者的情感投入。而在现阶段看来,有些教师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错误地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到自我管理,课下能够做到预习复习,在实际操作中能举一反三,但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教育者在教学技巧和方法上缺乏情趣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进一步展开学习。

3.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缺乏针对性。由于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范围特别广泛,所以较少有人能在这方面做到博学的程度,所以课堂上教育者对知识的传授也就局限于自身的水平。然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环境设计的创新日益丰富。科目内容的不断创新导致学生学习过程的复杂性,而教育者的教学理论和内容往往是过去时代典型的例子,他们无法知道当今社会的环境艺术设计,缺乏其必要的针对性。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1.创建以学生为本的多层次互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模式。针对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作业分布,教师和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及时交流,还要在课下沟通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完善环境艺术设计实验课程,通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其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论的实际运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

2.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素质水平。教师作为课堂管理模式的核心,其本身的教学质量和素质水平对于课堂的管理策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此外,在课堂教育中教师也要投入情感,促进和谐课堂的建立,和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做到以德服人、以理育人。同时,要提高教育者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定期进行教师培训,组织参观优秀的环境设计作品,做到举一反三,并在向学生传授时做到时时新、事事新,理论新、技术新。

3.改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管理氛围。课堂教育管理的质量水平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相符合。要达成既定的课堂教育管理目标,就必须创造新课堂环境。建立秩序良好的课堂管理模式,首先保证课堂实体环境的舒适程度。其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减轻心理压力,使学生乐观开朗,积极好学。

4.完成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教育管理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是认识提高和知识探索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完成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积极参与教学,理性自治,形成良性的竞争、互帮互助的课堂新秩序。

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未来发展架构

1.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与其他学科间交叉和重组,逐步形成独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架构,而不是简单的建筑与艺术专业的重叠,做到包括建筑和艺术以及其他相关的多种学科的整合渗透。针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趋势,教育从业者有必要全面提高专业素质,实践学术理论并不断谋求创新。对于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基础理论可以在原先科目存在的基础上增加统计、地理、管理、园艺及生态等方面的必要内容。因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艺术特点,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艺术欣赏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对古典和现代的优秀音乐、文学、绘画、雕塑、影视和建筑艺术进行学习与鉴赏。除此之外,空间艺术建筑以及三维立体建筑的鉴赏也是重要的方面。而对于国内外优秀成果,我们要本着兼容并蓄的态度去学习,提高探究意识,同时强化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使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不会因为盲目改进而失去独有的艺术特色。

2.优化专业知识框架,扩展研究范围,丰富教学手段。环艺设计专业作为一门需要周全考虑的复杂学科,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向我们展示着其强大的生命力。横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建筑学、结构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艺术学、设计学、美学、装饰材料学、家具陈设与消防环保等;纵向来看,专业内容包括居住环境、办公工作环境、商业环境、文化娱乐环境与公共事业设施环境等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艺术设计。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的范围还会不断地改进,知识框架将更加合理、教学内容更加广泛、科目体系更加完善。

3.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型学科专业,实施专业自主创新的目标应体现在行动上。针对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通过发展学科转型来提升学科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要积极发挥教师、学生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壮大自主创新的主体。更重要的是要建设一种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知识体系,建立一个以开放与竞争为核心的新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利用科研机构的优势资源,结合高等院校的人力基础,发展实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跨界学科优势。

4.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成立的新学科,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经费作为其发展的必要保障,并充分利用好电脑这个工具来促进现代化科技成果的运用,并在互联网上进一步了解世界范围内的重要信息资源,拓宽获得信息渠道,丰富知识体系。多媒体的推广前所未有地拓展了环艺设计专业的研究平台,方便了复杂设计的过程,使得教学过程可以更为直观,直接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因此,依赖多媒体应用的电化教学手段将会是未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不二门路。

5.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科目,因此在科目安排的过程中,加强实地考察实习,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多种学科相融合的综合学科,更是一门因人而异的艺术学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要基于纸面上的基础知识,但更需要实际施工经验才能完全掌握应用。所以如果学生没有实践经验或者实际经验,不了解环境艺术设计在施工时的特点和技巧, 就无法实现在艺术设计过程中所谋求的效果。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课堂课本的教学上,而要有意识地把专业实践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创建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匹配的教学基地,完善学生的实习环节,从而使学生准确地认识和运用新工艺、新材料,加强环境艺术设计整体效果,提升其艺术水准。

6.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效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能发挥自由之思想,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要积极鼓励教师外出进修,进行跨学科的学习;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在检验基础知识的同时,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去探索不同的设计风格。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为中心,以学生的认知与实践为主体,以教师在关键节点的指导为辅助,这种积极、自由的教学风格,将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带来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1]苏秀丽.环境设计类插件实战攻略[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4.

[2]李天工.创造环境艺术设计的中国主义[J].山西建筑,2007(12).

[3]席跃良.环境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

[5]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6]冯嗣禺.浅谈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J].艺术研究,2005(2).

[7]Gleick J.混沌:开创新科学[M].张淑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孔少凯.现代主义之后环境艺术审美的理性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9]杜异.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系统的基本理念[J].艺术设计论坛,2005(151) .

第2篇:环境设计创业的方向范文

关键词:环艺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创新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以河南轻工职业学院为例,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涉及空间设计、手绘效果图、CAD制图、景观规划设计、电脑效果图表达、构成基础、设计美学、园林表现技法等。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教学课程针对性不强

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分三个方向:景观方向、室内方向、装饰方向。目前开设的课程均是面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所有学生,教学课程缺乏针对性。如《手绘效果图》课程,不同的专业方向对手绘效果图有不同的侧重点。景观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植被和景观节点构思能力,室内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透视以及空间、材料和比例尺度设计能力,装饰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艺术创作力与构思能力。不同专业对应的课程重点应有不同,目前所有专业方向在《手绘效果图》课程中学习的都是石膏静物、结构速写、水彩国画再加上一些创意素描等,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

1.2学生基础较弱,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

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招生以艺术类招生为主,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但专业录取分数高低不同,直接表现便是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有所欠缺,给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学生中还有部分是因为调剂等原因选择这个专业,这些学生普遍不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美术基础,所以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投入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挑战。

1.3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专业课程效果无法达标

首先,高职院校学期一般为三年制,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就河南轻工职业学院的课程来看,没有按照学生特点进行安排,课程门类众多,且软件类课程占比较大,难以保证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时间。学生普遍以软件课程为主进行学习,缺乏专业理论支撑,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对设计的内涵和相关手法以及设计思想的把握不足。从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学习规律来看,扎实的美术基础是必备条件之一,最重要的是需要学生通过构成基础以及环境艺术设计概论等相关专业理论课程来学习设计理论。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众多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为设计做支撑,也是为对设计内涵最好的把握和学习。[2]其次,教学大纲不合理中,过多基础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没有联系。以河南轻工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方向的基础课程为例,《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内容以石膏静物和风景画等为主,是美术类专业中的基础教学。其学习内容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景观方向所需的空间感、尺度感、植物搭配方式等没有直接联系。《色彩》的教学内容以水彩、国画为主,较少涉及对设计色彩的理解与表现。《平面构成》的教学内容以点线面三者的关系为主,缺乏对景观方向设计类的构成要素的理论过渡,内容知识点也没有延伸到专业设计的高度。最后,课时的安排也有所欠缺。以河南轻工职业学院为例,目前课程是以4周或者5周的教学总时长来计算课时,没有贯穿整个学期的教学安排对教学来说是不科学的。贯穿性教学安排可以以学期为单位,将理论知识点充分展开,前后具有较好的连贯性,对学生的消化吸收和再促进学习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而非贯穿性教学安排则以短时间内密集知识点的教授作为教学的要求,对教师备课和学生获取知识都有一定的影响。

1.4“结果”型教学评估

大多数艺术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结果”导向型教学评估,老师们认为只要学生能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中拿出好的作品,就是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唯结果论只在意学生最后阶段的成果而忽视了设计专业学习规律,忽视了过往的教学中对设计类教学长期性的评估,使学生没有获得连续的、拔高性的理论学习和设计能力的提高,导致出现学生作品形式大于一切,只注重效果和表现力而缺失了设计本身是作为实际问题的一种艺术化解决方案的这样一种认知。忽略过程的艺术创作是在“葬送”学生对艺术的追求和想法的表达。艺术创作非1+1=2这样简单的数学逻辑,艺术设计教学的评估也应该更加重视过程,并在过程中促使学生养成勤动手、勤思考、勤创作的习惯,在过程中对设计进行艺术化的升华,同时拓宽学生思路。“设计没有唯一标准”,只有更好的设计。追求过程的教学评估将更具有现实意义。

2教学改革新思路

2.1因材施教并重视基础理论学习

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对环艺专业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良好的基础理论,那么在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上便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适当地增加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习,能够使同学们实现从艺术到设计的一个良好过渡,学会从理性的角度看待设计。院校可适当减少与本专业相关甚少的课程,多出来的课时用于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课程设置要讲究学习方法以及设计类专业学习的规律,由简入难、由理论转向实践,通过交叉学科的理论学习正确认识环艺专业的艺术性与实用性。

2.2创新教育理念

现代高等教育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时俱进的属性。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设计手法推陈出新、施工材料不断更迭,要求高校教师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理念的有效革新。设计类专业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性,高校教师要从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入手,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和实际基础上,更好地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运用最新的教学思维和观念引领学生们进行环境艺术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从各方面提高学生们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认知和能力。

2.3任务主导式教学方法

针对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可以采用任务主导教学法加以引导。任务主导教学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某个需要完成的任务为驱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引领学习和做出讲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用任务主导教学方法能模拟实际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工作熟练度,还能有效地解决课程时间过紧造成的学生所学不精的问题。

2.4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

新时代下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获取信息,通过互联网可以搭建一个创新驱动平台用于创新教学方式。环艺专业除了学习众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制图能力,在今天计算机制图已经成为设计行业的主流。互联网可以提供众多的可用多媒体资源,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根据环艺专业自身的特点,可以尝试将环艺专业中的计算机制图部分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云教学,也就是创建学校专门的计算机制图机房。教师可以在机房进行同步演示操作,学生在课上可以借助U盘等工具把教师的操作录屏以供后续学习等需要。信息技术的发达使互联网成了第二课堂,众多的专业网课尤其是软件类的网课,都可以通过这样一种云平台分享给学生,教学不再只是在课堂上进行,课上线上均是课堂,有效地提高了环艺专业这门学科的教学效率。

2.5立足专业特点加强课上互动

教师要做的不是填鸭式地教,而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引领他们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问题的发现者、解决方案的提出者,是新兴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综合环艺专业自身特点,课堂方案讲评是每个设计类专业学生都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与其说是“坎”,不如说是创新教学方式的一次有效实践。设计类专业经常需要绘制方案,使课堂回归到学生这一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同学们自主分析讲评优秀设计方案,立足专业知识点展开头脑风暴以及知识点辩论,是课堂互动与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同学们发现不足之处,并带动集体思考解决方案,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创建这样的平台以及进一步点拨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要鼓励学生多进行独立的实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教师的引领能从侧面使学生们提前了解设计类专业市场用人需求以及自身具备的能力条件,促使其合理地应对将来的岗位需求。立足专业特点加强课上互动,可以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确定对设计师这个职业更清晰的定位,对设计流程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提升设计水平。

2.6建立健全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

现今的设计类工作对求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该跟上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地调整教学目标,培养专业化综合性设计人才。建立健全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便是顺应新时代下环境艺术专业发展要求而被提出来的教育创新,即产业、学业、研究三者的有效结合,完成学生到人才的转变[3]。学校顺应社会发展,将产业元素融入课程改革,将企业需求与教学大纲有机结合,制定理论+实践的双教学模式。高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和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一起培养学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这个过程要求学校教师满足双师型教学要求,真正实现教学中实践和实践中教学的双重教学模式。因此,学校可以选拔优秀教师创建名师工作室或者相应的教研室,以实际项目为依托进行教学。对于毕业生,校企合作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与社会接触的融合度。学校选择优质企业供学生毕业实习,以企业实际的生产环境打造具有生产功能的教学工厂,并实行学院考核与企业考核。优质企业能够解决学生在供求时间差上的问题,在校外建立对口衔接的企业岗位,为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3篇:环境设计创业的方向范文

关键词: 技能培养 文化创意 递进式模块化实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一、环境艺术专业面向职业岗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指向性比较明确,可以面向装饰施工企业、中小型家装与公装公司。该专业的适应岗位包括:广告企业、设计院所的环境艺术设计师;各类设计院环境景观设计工作;城市、企事业单位物业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及管理;城市公园、风景区、旅游规划设计及管理等岗位。针对本院近年来该专业学生毕业流向和社会需求,我们制定了岗位分析表,针对岗位所需专业技术职业能力,确定实践课程。

二、根据工作岗位趋向制定实践目标

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的整合与剖析,确立了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语言表达能力、绘制效果图、制图出图等能力为基本技术能力目标;以外环境景观设计、室内空间与装饰设计、家具造型设计、材料与工艺、展示陈列设计等能力为专业技术能力目标;以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综合业务技能、组织、协调、管理、应变能力为岗位能力目标。

三、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结构体系

专业实践教学的层次结构由基础实训课、专业实训课、综合实践构成;在形式结构上,由社会实践或调查、课程实训、环境软、硬装饰综合模拟实训、毕业设计、专业实习组成;在课时结构比重上,专业实践教学的学时占总学时的50%。形成了理论与教学相互配合,以基本技能为基础,专业技能为重点,注重技术应用和岗位应变能力的培养,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四、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以文化创意为背景模式实施递进式的“三训”模块化实训战略

学校借鉴了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并结合本院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配置了“三训”模块实习环节。“三训”教学模块即将三个模块化实训方式进行梳理、整合后,形成以设计概念模块为专业模块的理念导向支持,以主体实训模块为专业设计水平拔高手段,以能动性的校企合作运营模式等为毕业实习前的实战拉练提供一个直面的务实性业务环境,这一系列的实训模块是一个递进式的、循序渐进的、由理念式的设计方法转化为市场实战的有机的整体设计程序。

(一)创建以“文化创意”为导向的课题式专业模块理念。

文化创意是以文化为背景,以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为源泉,以创意设计为手段,以创造与区域经济特色、文化内涵特征相适应的艺术作品为目标的产业特征。其精髓在于“创意”人的创造力是这一产业中最为鲜活的重要元素和不可忽略的亮点。“文化创意”设计是目前各院校致力开发与研究的重要设计元素,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文化创意”背景为设计元素,以挖掘学生设计能力为目标,鼓励并引导学生尝试了不少概念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超常规的逆向思维能力的延伸,培养了个性化的“叛逆”性设计风格,突出了与众不同的“特异”性文化概念特征。例如,环境艺术专业在进行软装饰设计之陈设设计的时候,教师不设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家乡的文化概念特征或一些独特的异域风情设计一批特征迥异的独创性课题作品,要求以特殊材料体现成品面貌。学生经过精心搜集整理资料后,依照设计效果图确定制作工艺与材料,然后开始制作成品,成品完毕后最后就是作品的创意展示过程,整个流程让学生从一个单独的片段式的被动性设计转换为一个能动的、多维化的、综合的整体性的设计能力,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设计能力。譬如,有一位同学,他利用苗族服饰的民俗特点,提取了一些精粹的色彩概念,将京剧脸谱概括为符号化的形象特征,然后将萃取的苗族服饰色彩经过精心设计后搭配到京剧脸谱中,将整合后的概念性色彩形象以陶瓷新彩釉料瓷盘为最终的材料,经烘烤后形成礼品来馈赠外国友人,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创意形式,最终的成品效果以地域特色与国粹符号有机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很好的文化概念形态。

(二)以行业性的厅级、部级等具有相当权威性的艺术设计竞赛式项目实训模块为主体实训模块。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项目实战口号喊得相当响亮,各自采取的项目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大多采取的是真题项目实训、假题项目实训等实训内容,而本院实行的项目实训有别于其他院校,以设计竞赛式项目实战法为单位进行文化创意实训,即每学期教师根据设计竞赛种类选定一个具有权威性、行业性的部级或省级以上的设计竞赛作为实训内容。这种项目实训在院校推广开来后很快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学生在全国或省级以上的行业设计竞赛中获得了大量的奖项,这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逐渐从迷茫模糊的职业目标中慢慢悟出了未来自己的发展方向,设计竞赛式项目实训法开展以来,在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为班级院校增光,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颇有文化创意范畴的艺术氛围。

第4篇:环境设计创业的方向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对策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信息资源的产生和传播飞速,人们能够拥有、使用海量的信息资源,尤其是大数据时代到来以后,信息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中,很多专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依赖信息时代的环境背景,在这个大背景下考虑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等问题。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综合专业,包括多个方向、多种学科,如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等都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个部分,专业知识有着比较强的灵活性、整体的视觉感等。我国的很多艺术类高校或艺术专业都开设了环境设计方面的课程,但是该专业的发展时间比较短,还没有较为成熟的教学方式,或多是模仿其他国家或其他专业的教学模式来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要求和状况。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和需求也随之提高,因此更多的高校开始设立该专业、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的相关课程。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加强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下,必须要加大改革力度,寻求最合理的对策改革环境设计专业。

一、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在环境设计专业中还分为不同的方向,而方向不同必然会使教学内容有一定差异和侧重,培养出更加专业的人才。例如,环境设计专业中分为室外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动漫等多个方向,很多高校虽然是将专业分为不同方向,但是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并不能突出方向特色,不同方向的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还是大致相同的。作为艺术类学科,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多会学习素描作为基本功,要求学生扎实掌握,但是动漫专业的学生却应该被区分出来,应该更多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而不是和其他方向的学生一样过多地练习景物素描。另外,景观设计方向的学生应该充分了解空间结构、比例尺等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创造性发挥,而不是强调临摹和单纯写生。由此可见,环境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而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就是其中一项,需要得到充分重视,并在教学改革中被置于重要位置上,才能够培养出专业性更强的人才。

(二)部分学生美术基础薄弱

环境设计专业是艺术类专业,不仅艺术类本科高校设有该专业,很多高职类院校也开设了这一专业,与美术专业、广告设计专业、室内装潢等专业一样,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但是一些美术功底强的学生多会在加试后选择报考美术专业或广告设计专业等,环境设计专业分数低,多数美术功底一般的学生因为分数的问题而进入环境设计专业。另外,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对这一专业的招生标准并不做更高的要求,不少学生并没有美术功底,都等着入学后从零基础开始。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部分学生美术基础薄弱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而由于学生没有美术基础,所以在入学后就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的状况,如学习主动性差、美术意识弱、接受能力差等,严重阻碍了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也为教学改革设置了障碍。

(三)师资力量薄弱

上文已经提到,环境设计专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尚短,因此很多学校并没有摸索出一条适合该专业发展的道路,从而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由于专业创办时间短,专业教师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中调转来的,如摄影专业、美术专业等,这些教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虽多有建树和艺术造诣,但是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来讲,教师多数不是科班出身,仅仅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应是从事过环境设计方面的工作,才能够在教学中将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体现出来,并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目前的状况却是师资力量不够强大、教师不专业等,那么这种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学生“学艺不精”,并影响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

(四)教学模式不科学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社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且是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型人才,但现实情况却是教学模式不够科学,严重影响了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一方面,高校在培养学生时将专业课程都安排在大一、大二阶段,由于课程设置过于集中,师生都面临着巨大的教学压力,所以要在单位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所以现在的教学模式并不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则是被动参与课堂活动,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过时,不能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需求,需要得到大力改革。

(五)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在我国的教育中,教学评价多是指期中、期末考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是更注重结果的,而相对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是不科学的,也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在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和要求中,并不能把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作为不二x择,其结果并不能说明问题,因此用人单位也就不能以这一结果作为评定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

二、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对策

分析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对策和途径问题,需要着眼于信息时代的背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完成该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

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本,要确保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对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培养出能够适应时展的专业人才,因此需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需求角度考虑教学改革的问题。对于环境设计师的要求不断提高,那么对于环境设计教育的要求也应该发生变化,要随时代与时俱进,逐步转变教育理念,从而适应社会对环境设计人才要求的变化。因此,教师也应该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满堂灌输”就意味着将知识作为主导,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是在被动地接受着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显然错误的。正确的是要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学习,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才能够适应现代的教育体制,满足社会的迫切人才需求。首先,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不再依赖于教师的指导,而要把教师的指导只看成是学生取得成绩的手段和方式,这是观念的改变,需要师生协力才能够实现。其次,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要掌握好基础技能,才能为教学打好基础,如手绘、色彩、创意等能力,并且要培养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和处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基础技能的掌握是难以量化的,因此学生在学习、掌握专业基础技能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并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特长、兴趣等作为引导点,而不是要违背学习艺术的规律。因此,坚持以学生为本,要从对“知识”的绝对关注转向“学生”,并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主要关注内容,教师起到引导作用,促进学生专业基础技能的学习,切实创新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

(二)使课程设置合理化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课程设置的合理化非常重要,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方向来调整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使课程设置能够与专业发展结合在一起,成为专业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例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室内设计方向学生要着重加强基础能力的建设,并要增加家具、室内、单体建筑、钢笔风景等的写生和表现,并注意室内比例、分割、构成、表现等,还要对色彩、明暗等关系进行有效教学。

(三)教学方法多元化

在基础课程方面,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是枯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教师讲解理论知识,或做简单的技术示范,而且专业教学的内容又是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之中,可以拓展的内容不多。这些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了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在日后的工作中也必然没有独立的理念和创作原理,从而影响整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多元化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因此,在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投影仪等技术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教学提供便利,通过网络搜索、信息比较、图片展示、效果演示、直观讲解等提供给学生更加新颖的学习方式,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从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角度出发,不管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都要将艺术教育的特殊性放在首位,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艺术观点和设计思维,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促进教学改革。

第5篇:环境设计创业的方向范文

【关键词】“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 实战性学科竞赛 环境设计专业 实践研究

环境设计专业具有极强的创新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国家教育部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中指出:本专业在能力结构方面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思维意识,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室内外环境设计工程中遇到的科研、教学、设计等方面问题的能力,能清晰地表达设计思想,熟悉室内外环境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能在综合把握环境的功能、空间、材料、结构、外观、尺度、施工工艺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合理的改进性设计和创新性设计。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与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契合得更为紧密。其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实际项目的适时介入,深化的是设计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注重的是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积极孕育,突显的是在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基础上实践动手能力的倾力打造,既可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学对象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可最有力地促使教学对象切实理解环境设计的本质与过程,继而全面提升教学对象的综合专业能力。环境设计专业“实战”的实际项目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现场调研、工程案例和学科竞赛等,它们各具特点和优势,不分伯仲,共同搭建了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塑造了环境设计专业的鲜明特色,也为环境设计专业的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本文仅以实战性学科竞赛为例,粗浅地谈谈笔者对“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所思。

一、“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学科竞赛的实战性要求

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学科竞赛的实战性要求是指学科竞赛本身也要真题实做,即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每一项赛事具体的内容、方向和要求,以社会实际案例项目为选题对象进行创新设计,其成果除了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之外,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以往的参赛过程中,院校学生确立的选题多来源于结合课堂理论学习的虚拟案例项目,这些选题虽有一定的目标指向,但由于缺乏真实的实践参与过程,本质上还没有彻底脱离从理论到理论、从知识点到知识点的传统模式,以致很难产生真实可行的、极具专业水准的设计创作成果。鉴于这一问题的普遍存在,对目前院校学科竞赛参赛和推进模式进行全新的改革和尝试是必要、可行的,一方面可以积极地将教师主持、参与设计的社会实际案例项目或学校联盟企业把有的社会实际案例项目引入竞赛环节,让学生围绕真实的选题进行设计创作,从根本上增强学科竞赛的实战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长期聘请极富经验的专业设计人员作为校外指导教师进行设计创作指导,从运行机制上为实战提供坚实保障,力求学生借助对实际案例的参与而获得第一手项目资料,切实理解环境设计本质与过程,系统把握环境设计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深入掌握环境设计施工方法与技巧,综合提升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从而拉近学生和行业市场之间的距离,真正体现和发挥出实战性学科竞赛在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实战性学科竞赛的作用和意义

学科竞赛是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特别是通过建立以实战性学科竞赛为切入点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可以对原本单一、固化的教学活动产生多方面重大且深远的作用和意义。首先,从学生的角度看,实战性学科竞赛除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科学检测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构架体系,实现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其中主要包括知识转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施工管理能力以及创业就业能力等几个方面,使学生真正做到由学生向设计师蜕变,成为懂知识、有素质、具技能的专业人才。其次,从教师的角度看,实战性学科竞赛除了可以加强教师与其他兄弟院校之间的联系、了解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改进现有的课程内容、打破传统的实践训练方法、调整固有的教学计划、提高专业教学的实效性之外,还可以进一步调动教学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进而不断加快自我提升,实现自我价值。再次,从学校的角度看,实战性学科竞赛除了可以推动学校完善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实践教学新平台、强化校企合作力度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凝练学校办学特色,彰显专业优势,树立一流教育品牌。最后,从企业的角度看,实战性学科竞赛除了可以提供崭新的合作途径和广阔的研发平台、给予必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之外,还可以进一步为企业塑造良好社会形象,提升社会影响力,并借以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三、“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实战性学科竞赛的推进目标

目标是出发点,同样也是落脚点。在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下的实战性学科竞赛推进过程中,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目标,只有这些阶段性目标串联为一体,才能真正体现出实战性学科竞赛在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的无限价值,发挥出其对人才培养及专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具体阶段性目标内容如下:

目标一: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加速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有机转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

目标二: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转变教师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促使教师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修正学习评价方式,不断自我充实和完善,深刻把握行业发展和市场动向,并通过奖励措施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目标三: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拉近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调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双向介入,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以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专业的实践环境、切实的技术支持、丰富的资金帮助、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广阔的就业市场为导向,最大程度上发挥企业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目标四: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将参赛的成功经验推广至环境设计专业的各门课程教学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合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建立更为全面、科学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理论和技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提供保障。

目标五: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环境艺术设计创作作品质量,高质完成学科竞赛创作任务,并力争获得竞赛项目奖项,借以提升学生对专业和自我能力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自信心。

目标六: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将学生的设计创作成果加以转化,在行业市场中进行检测、推广和应用,努力实现设计创作成果的商业价值,真正体现出产教研的一体化。

四、“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实战性学科竞赛的实践环节

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实战性学科竞赛的实践环节具有一定连续性,且较为复杂,每一个环节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从根本上保证学科竞赛目标的有效落实。

(一)赛前的动员组织和准备

多渠道广泛搜集和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在确定参加某一赛事后,教师要对赛事进行宣讲,具体分析赛事的主办机构、参赛规则和参赛要求,并着重指出学科竞赛对学生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可与企业协同制订参赛计划,明确职责分工,并结合具体赛事为学生提供多个社会实际案例项目选题,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能力和专长进行选择,学校和企业双方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

(二)参赛选题项目设计创作

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双方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对参赛选题项目现场进行深入调研,客观了解项目概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战设计创作,其中包括草图绘制、初步方案图绘制、最终方案图绘制等。双方指导教师要进行不定期的设计创作方案检查,通过每一次和学生的交流、研讨,及时了解他们当前创作的进度,发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技术上的难点等,不断引导学生对设计创作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完善和丰富。

(三)参赛设计创作方案论证

待学生完成参赛设计创作方案后,学校和企业双方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方案论证,包括艺术性论证、审美性论证、实用性论证和应用性论证等几个方面。学生不但要对设计创作作品进行自我陈述,还要结合指导教师现场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通过这一环节的开展进一步促使学生查找参赛设计创作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借以创作出较为优秀的参赛设计创作作品。

(四)参赛设计创作作品成果转化

对于学生创作完成的优秀参赛作品除了要力争获奖外,还要积极地去实现成果的转化,即借助企业市场行为将参赛设计创作作品真正应用于实际,创造出更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学生也可以通过成果的转化过程而深入施工现场,与施工人员进行对接,进一步了解装饰装修材料、掌握施工工艺、熟悉项目施工流程,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为将来的就业、从业奠定牢固基础。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相关论文,项目编号:JG2014010578)

参考文献:

第6篇:环境设计创业的方向范文

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经济、管理、哲学、法学、文学、艺术、医学、农学、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云南省规模、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重点大学。

学校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9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7个和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管理硕士、建筑学硕士、城市规划硕士、艺术硕士(MFA)、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96个本科专业。

学校设有24个学院、1个教学部、5个研究院、3个附属医院,1个应用人才培养基地,设有研究生院。学校有教职工3895人,其中,专任教师2393人,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117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两院院士23人,博士生导师246人,“”入选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人,“”入选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突出贡献专家4人,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

艺术与传媒学院简介

艺术与传媒学院是昆明理工大学优化文科学科布局,服务于我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而组建、发展的新兴学院。现有环境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工业设计系、新闻传播系、美术系等5个专业教学部门和辅助教学的实验与展示中心,有教职工92人,专职教师80人。既有享誉海内外的知名画家、设计师,又有治学严谨的博士、教授,全院教师平均年龄约37.8岁,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75%,学院目前有近5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教师队伍充满创造力和朝气。

学院现有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编辑出版学、广告学、传播学、绘画、播音与主持艺术10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100人。学院有艺术学理论、设计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艺术硕士(简称MFA)、工业设计工程二个专业硕士点,在校研究生400余人。

一、招生专业介绍

所有艺术类专业面向艺术类考生(文、理兼收)招生 ,学制四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从事视觉传达设计行业以及相关品牌策划广告设计机构、专业产品形象设计公司、数码艺术展示展览公司和影视后期制作机构、艺术媒体创作及报业出版集团、教育等行业工作,具有实际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通过扎实理论学习和丰富的实践锻炼,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设计审美文化理念、现代设计思维与创新意识,以及面向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策划、创意设计、组织实施知名企业统筹管理能力。

主干课程:平面广告设计、新媒体广告设计、影视创作、图形创意、品牌形象设计、 包装印刷设计、书籍形态设计、多媒体交互设计。

2.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培养目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掌握电影、影视动画和数字媒体创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及理论,能从事数码摄影、摄像、数字媒体影视编导、交互式媒体设计及二、三维数字动画创作理论研究,以及面向建筑、室内外景观、城市规划、产品设计、游戏软件开发、教育等行业及有关单位从事虚拟现实数媒创作、教育研究和其他美术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数码摄影与摄像、视听语言、网络媒体动画、三维空间动画设计、多媒体交互设计、数字造型设计、数字合成技术、数字媒体作品创作。

3.环境设计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分两个专业培养方向:室内艺术设计方向和景观艺术设计方向。

室内艺术设计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以建筑室内设计为核心,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涵盖建筑室内设计、建筑外装饰设计、建筑外部环境设计、商业设施设计、展示设计等方面。主要为专业设计机构培养从事建筑室内设计,建筑装饰装修,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具有一定理论水准、现代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艺术应用型设计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建筑室内设计、室外装饰设计、建筑外环境艺术设计、商业设施设计、展示设计、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设计等。

景观艺术设计方向

培养目标:景观艺术设计以外部环境规划设计为核心,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涵盖城市市政、交通、绿化、公共环境空间、居住环境空间、商业环境空间以及区域、自然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区域的景观设计。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城市建设需要,具有较强的现代设计思想意识、实践能力和较高的艺术素养,能从事景观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景园建筑设计、景园工程施工管理等的复合型景观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景观艺术设计、城市绿地规划、园林植物配植设计、环境装饰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等。

4.产品设计专业

产品设计是一个涉及科学技术和美学艺术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它综合运用自然、社会、人文等诸学科知识,协调技术与艺术,围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产品设计和研究,通过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进行设计,使产品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与生理需求,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和生活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设计已经成为新世纪活力的学科之一。

产品设计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产品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综合素质良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5.绘画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中、西方传统绘画技能,并系统掌握绘画理论及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在艺术创作,教学领域从事艺术研究创作及教学工作的高素质绘画专门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具备专业文化素养,有一定审美能力,并具备绘画艺术创作、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能在文化艺术领域、教育、设计、研究、出版、管理单位从事教学、创作、研究、出版、管理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分为两个方向:油画方向、中国画方向(两个方向隔年招收,2015年招中国画方向)。

油画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具有一定油画艺术理论、技能、技巧及一定独立创作能力的高级绘画专业人才。主要开设素描、油画静物、油画人物、油画风景、人体结构、油画创作等课程。

中国画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具有较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深入把握中国画的理论及技能,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高级中国画专业人才。主要开设素描、书法、白描、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山水临摹与创作、写意花鸟、中西方美术鉴赏等课程。

6.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播音与主持艺术是一个涉及新闻传播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艺术学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其核心专业课程是广播电视播音学。

本专业面向广播电视媒体、网络新媒体、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播音学、新闻传播学、语言文学及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从事广播电视普通话,新闻播音与主持及新闻报道、专题播音与主持、文艺节目播音与主持、双语播音与主持、影视配音与演播以及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编导和制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到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新闻传媒机构、宣传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播音、主持、新闻采访、文艺演出、群众文化活动等工作,也可到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公关、文秘及一般行政工作。

二、招生计划及专业

省市

招生总计划

学费

(元/年)

招生专业

广西

20

10000

视觉传达设计2、数字媒体艺术2、环境设计12、产品设计2、绘画2

山西

25

视觉传达设计4、数字媒体艺术3、环境设计12、产品设计4、绘画2

江西

32

视觉传达设计5、数字媒体艺术5、环境设计15、产品设计5、绘画2

山东

37

视觉传达设计5、数字媒体艺术5、环境设计12、产品设计5、绘画3、

播音与主持艺术7

安徽

39

视觉传达设计4、数字媒体艺术5、环境设计15、产品设计4、绘画2、

播音与主持艺术9

注:1、具体招生计划以当地省招办(考试院)公布为准。

2、报考时美术类不分专业,合格考生的专业志愿以高考志愿表为准。

三、考试及报名时间

省市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方式

报名及考试地点

广西

2015年1月25日- 26日

2015年1月28日

现场报名

广西师范大学

山西

2015年1月24日- 25日

2015年1月27日

现场报名

太原师范学院

安徽

2015年2月1日- 2日

2015年2月3日

现场报名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山东

2015年2月2-10日,25-27日

2015年3月1日

网上报名

淄博市考点

江西

2015年1月8日–18日

2015年1月22日

网上报名

南昌大学

注:1、具体报名考试时间以当地省招办(考试院)公布为准;

2、山东、江西报名网址以考生所在省考试院公布为准。

四、考试科目:

类别

科 目

美术类

素 描(默写8K),180分钟

色 彩(默写8K),150分钟

播音与主持艺术

初 试:自我介绍、新闻播读

复 试:即兴评述、才艺展示

五、成绩查询

2015年4月中旬将在学校网站(kmust.edu.cn)“招生信息”栏目开通校考成绩查询系统,考生根据网站提示信息输入有效证件号码查询专业成绩,成绩合格者自行远程打印“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艺术类专业校考合格证”。

六、录取原则:

1、按学校总录取原则进行专业安排。

2、在同一专业志愿中,考生文化和专业双上线后,按专业成绩总分×70% +文化成绩总分×30% =录取总分的折算方式,从高到低的原则择优录取。

3、为鼓励文化成绩优秀的学生报考我校,在填报我校的考生中(不分专业),文化、专业成绩合格,文化成绩总分排前三名者优先择优录取。

欢迎报考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文昌路68号

邮编:650093

网址:kmust.edu.cn

邮箱:kustzb@126.com

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871-65194108

附:2014年艺术类录取情况美术类

省份

招生计划数

综合成绩

专业成绩

文化成绩

最低

最低

合格线

最低

山东

30

288.55

252.2

224

206.5

206.5

480

353

安徽

30

274.6

241.4

228

215

215

433

289

广西

22

291.19

245.43

227

208

207.5

461

326

山西

25

274.1

241.9

242

209.5

209.5

416

312

江西

32

282.3

214.9

247

211

211

430

第7篇:环境设计创业的方向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国,米兰国际家具展,家居设计,设计思潮

 

家具是室内各种空间关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发挥着其特定的物质功能作用,同时也作为艺术品发挥其审美价值。家居设计是根据使用者对室内环境的要求,综合运用科学和技术手段,为人们创造一个使用功能合理,又兼具一定环境氛围的居住室内场所。在室内环境中,家具即是室内环境的主要陈设物,又是室内的主要功能物品,它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具是构成室内环境空间的使用功能和视觉美感的第一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室内环境设计的风格与取向。

目前,中国家具产业模式正在从过去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新型劳动密集型+设计驱动型+科技提升型+品牌文化型方向转型与升级。这种洗牌、整合的产业升级,大部分中国家具企业包括行业都在进入到“二次创业”转型期。[1]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获得“中国制造”可持续发展与核心竞争力,如何调整目前家具设计的思路,米兰国际家具展可以提供许多有益的学习参照与借鉴。

一、米兰国际家具展概况

米兰国际家具展(Salone Internationale del Mobile di Milano)为世界三大家具展览之一,被称为世界“流行趋势的风向标”,全球家具业的“奥林匹克”盛会。其创办于1961年硕士毕业论文,每年一届,直至2010年,已经有49年的历史。目前,米兰国际家具展的展会系统不断完善,形成了米兰国际家具展、米兰国际灯具展、米兰国际家具半成品及配件展、卫星沙龙展等系列展览。在米兰,设计、创意、品位、科技、时尚和潮流得到充分地体现,意大利也以其领先世界的设计和产品,预示未来家具业的发展趋势和全球家具市场的变化动向,对全世界的家具业产生着重大影响。

由于意大利设计师的杰出成就,意大利甚至形成了“设计引导型生产方式”,使意大利的设计和生产形成了良性循环。意大利设计大师们每次都将他们集传统工艺、现代思维、新工艺材料等多元素融于一体的艺术设计文化展现于世人。近年来,米兰国际家具展注重为年轻人提供舞台,培养新兴设计师。越来越多在卫星沙龙展厅上初次面世的设计,后来很大一部分都成为了大公司标准生产线上的产品。随着企业与年轻设计师长久合约的增加,这个“实验场”已渐趋成熟并得到广泛的认可,吸引了国际主流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二、米兰国际家具展设计思潮

(一)创意主义主导

设计是家具制造销售过程中最具增值价值与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部分。[2]因此,米兰国际家具展的主办方一直将家具设计的创新与创意作为衡量展会质量的重要标准,并业已形成了“以创意带动发展”的展会文化。这种创新文化不断激发着设计师、参展商和供应商的灵感,同时也影响着世界家具设计业,为世界家具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成为世界家具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泉源和流行趋势的平台。

(二)自然主义持续彰显

自然主义是近年米兰国际家具展所主导的思潮之一。其强调家具设计的人性化,尊重人性和本能,按照自然事物的本性来营造合适人类的家具,营造和谐、健康、自然的家具环境。比如受到蜂窝和竹节造型的启示,钢管材料都被赋予类似自然植物形态的造型。有机的形式通过采用塑料、明亮橙色或者用抛光镀铬钢管来展现更加的人工化。[3]

(三)实用与艺术的融合

实用是家具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在米兰国际家具展中,虽然大多是“高于现实”、注重视觉效果的艺术作品,但实用主义一直主导着整个展览,且实用中又融入了艺术,使艺术与现实生活真正地融为一体。众多家具、建筑、服装、配饰、灯具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如2010年展览中,向来以拥有最多色彩的塑料椅大王Kartell 今年却反其道而行之,以“Back to Black”这样醒目的主题来推出一系列新的设计,从黑与白的无色彩表现,进而到透明的吉冈德仁(Tokujin Yoshioka)的“隐形椅”(Invisible Chair)硕士毕业论文,[4]可谓艺术与生活结合的典范。

(四)传统文化是设计的主题与源泉

传统文化一直是米兰国际家具展的主题,且向来都成为设计师们取材的重要来源。尤其是近几年,家具设计不再局限于单纯地对传统文化的模仿和再现,而是从心理和精神层面将传统文化抽象出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使人们能在其中找到文化的真谛。2010年在皇家别墅和布雷拉美术馆举行的“一起在餐桌上”展览最能反映这一点,通过准备食物/厨房、准备餐厅/餐桌的布置和装饰、居家/每日的用餐、特殊场合/招待客人、饭店/晚宴等特有的空间和器具让人们全面了解饮食世界历史,进而达到文化共鸣。

三、中国当代家居设计反思

家具是家居设计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对我国家具设计的总结和研究就可以从总体上概览家居设计。中国家具产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家具的文化载体性质被人们越来越重视。而长期以来,国内的家具业模仿国外设计,发展缓慢。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时代的到来,模仿和复制成为了获取更大发展的绊脚石。2004年家具行业发展分析研究报告也提到:“我国的民族家具工业仍然处于发展期,面临着众多挑战。”

国际家私装饰业(香港)协会主席、香港富运家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民先生说:“中国家具必须重视原创才能获取持久的发展。如何尊重原创作品、尊重设计人才,并以此推动产业的进步,才是中国真正需要向意大利学习的核心知识”。在惊叹于那些“绝世作品”之后,更要思考意大利如何成就原创精神、设计文化,追寻中国家具业的原创力量。

中国现代家居设计正在试图从“模仿”转向“设计”,从“追风”转向“创新”,但由于国内家居设计的原创氛围还未形成,且相关院校对家居设计师的培养水平尚低,很难直接被企业所用。因此,中国家居应更多考虑品牌的立足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研究西方现代家具设计、创意、品味、科技、时尚和潮流及其相关产业的内涵,创立中国现代家居的设计风格与学派。

四、中国当代家居设计展望

(一)科学化是时代的呼唤

随着家居设计行业不断发展,“家装一家居一人居环境”的概念正逐步完善。家居设计的科学化主要包括设计的科学定位和室内空间的组织与界面处理的科学化。科学的定位最核心的理念:从人群细分出发,定位居住需要,再进行有效设计。[5]同时,室内空间的组织与界面处理应达到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目前,在科学化的引导下,我国的众多设计师,以高技术为立足点硕士毕业论文,把具有高度理性的结构和强烈表现特征的形式结合得非常密切,同时对于传统文化、自然生态和历史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给予了关注和考虑。科学化将继续引领我国未来的家具设计,成为家居设计的重要思潮。

(二)创意应成为发展的动力

中国的家居业要想摆脱目前低靡的态势,必须走出以前的“复制”、“模仿”的低级模式,从整个思想上进行调整,将创意和创新作为未来家居设计的发展动力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主张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设计方法、新施工方法等,激发整个家居业新的活力。如在材料创新方面,可以将实木与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相结合,以降低实木材料的采伐周期,扩大绿化面积;工艺创新方面,通过提高加工设备的技术含量,来提高加工效率、人均产值等,这样就能减少生产周期、节约能源损耗,以此达成循环低碳的生活目标。另外,为了鼓励创新相关组织可以制定相关的奖励措施,从政策、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倡导、支持家具设计创新。

(三)人本主义是目标

随着发展,家居设计应走出以前那种“唯艺术第一”的理论,价值取向逐步走向人本主义,即应意识到人是家居设计的主题,其核心价值就是在满足人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创造适当高度的精神生活品质,优化生活环境的质量。通过有效地设计,营造舒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室内人居环境,使家居环境适应室内环境的变化,既满足使用要求、舒适美观、宜人的环境氛围等,又能满足生理、心理需求。当然,人本主义并不排除艺术,真正的人本主义应是人本性与艺术性的高度融合,实现共生共美。

(四)绿色、低碳主义是出发点

绿色主义和低碳主义是现今时展的要求,反映在家居设计中,就是要讲求材料的绿色环保、心理上的绿色设计和绿化组织空间形式。尤其在材料选取方面,更需要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绿色环保环境结构。目前,我国还存在着一种“重形式不重实质”的家居设计倾向硕士毕业论文,即过分的追求与众不同的室内装修环境,而往往忽视了家居环境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在今后,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环保、低碳主义必须成为我国家具设计的出发点,以实现人类健康生活与自然和谐的目的。

(五)民族文化是设计的主题

“越是民族的越是美好的”。家居设计应该在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创造性地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家居设计之中,结合艺术表现形式,将传统文化抽象成家具、灯具、服装、配饰等家居实体,从一个侧面反映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特征,从而创生优秀的家居艺术。但需要强调的是,家居设计切忌不能刻意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而应是一个以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为依据,以地域的地理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演变为规律,综合众多要素的全新艺术设计过程。

五、结语

米兰国际家具展是世界家具与家居设计的顶尖展会,被誉为全球第一的家具装饰盛事。它是世界家具、配饰、灯具流行的风向标,是现代家具时尚设计的前沿。中国家具产业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原创氛围还未形成、设计师培养水平尚低等多种原因影响,仍然处于尚待完善阶段。因此,努力从米兰国际家具展的家居设计、创意、品味、科技、时尚及其相关产业中汲取经验,是创立中国现代家具的设计风格与学派的最现实和最具经济效益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彭亮.“再迎盛事”——从国际家具展到创意设计城—2010米兰国际家具展设计趋势分析及中国家具产业的启示[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6):52-57.

[2]戴向东.创意独具的科隆展为家具业带来一线曙光—科隆国际家具展综述与启示[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3):32-37.

[3]袁秋枫,黄艳丽.2008米兰家具展流行趋势分析报告[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8(5):56-61.

[4]侯麦.从绚烂到务实米兰国际家具展2010[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0(7):14-21.

[5]秦学宇.城市未来家居设计发展趋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5).

第8篇:环境设计创业的方向范文

1.1建筑设计的能源浪费现象严重随着现阶段我国能源短缺、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现实压力的不断壮大,建筑结构设计的能源节约问题极易被建筑设计人员忽视。生态能源转化技术的不成熟和热能消耗大使得建筑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敲响了我国建筑业发展能源供应的警钟。生态建筑热能消耗的加大,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影响了建筑系统内外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建筑设计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太阳能资源也使得建筑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因地制宜的充分利用好太阳能资源、风能资源,实现太阳能向电能的充分转化,减少供暖途中热量的散失,增加了煤炭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资源的大量浪费。

1.2建筑设计形式传统落后,形式单一由于部分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缺乏相应的艺术灵感,使得现如今建筑行业的设计师往往喜欢仿照传统的或者国外的设计风格,形式单一、复合性较差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使得建筑物的设计方式抽象模糊,不能与现代高科技充分结合,尤其是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时代精神和传统的历史传统不能完美的融合,使得建筑设计人员对建筑文化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建筑结构设计风格中很少发现属于我国自己的独特风格。建筑结构设计师往往忽略环境和建筑类型的套用因素,使得国内外设计风格形式雷同,缺乏自我创新意识,忽略了建筑结构设计的深层次精神含义,使得我国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案出现刻板、乏味的局面,不利于实现建筑结构设计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2.我国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2.1创设艺术化的建筑设计形象信息时代的到来呼唤着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案朝着新的空间和造型的方向发展,现代建筑师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通过创新设计思维,突破了建筑艺术传统,实现现代建筑结构设计艺术向着抽象表达的方向发展。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更高,建筑结构设计不仅要体现形式美,还要使建筑结构设计能够为人们创造舒适、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明确建筑结构设计行业的行为规范,促进建筑结构设计的创新发展,使得建筑艺术能够赋予建筑物灵魂,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实现人们对绿色建筑、艺术建筑的追求,创设艺术化的建筑结构形象,为人们创设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2.2走生态节约型建筑设计的道路绿色建筑是实现建筑物在有限的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的重要设计目标,有利于为人们创设适用、健康和高效的生活空间,实现建筑物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主要朝着环保设计和绿色设计两方面,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有利于提升环保型材料的使用价值,实现建筑材料的保温隔热和新型防水,进而降低建筑结构设计的材料造价,满足人们对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的需求。走生态节约型建筑设计的道路,推广运用环保型建材资源,使绿化设计理念充分融入到生态建筑的结构设计中,比如推广屋顶花园的设计方案,降低建筑物的资源能耗,最大限度地使用被动式能源系统,以此来降低建筑物的温度,使建筑物亲和自然的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减少建筑物的热负荷,实现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持续运用,加强了居住者与外界事物的联系,有利于抓住建筑结构设计的真正意义。

2.3实现智能化、科技化建筑设计风格为了节省资源,降低能耗,建筑设计的智能技术的推广发展有利于推动生态、节能、太阳能等资源的高效率运用。现代建筑的设计人员应当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参加定期的专业培训工作,努力实现智能建筑和生态建筑的充分结合,提升建筑智能技术的推广力度,推广建筑设计的设备应用,充分利用好通信网络系统和光学纤维技术,为人们创设舒适、便利、安全、高效的建筑环境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实现建筑材料生态功能和环保功能的发挥,有效调节智能建筑的温度和湿度,实现智能化建筑结构设计的广泛推广和运用,进而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健康性、亲和性、舒适性、环保性、自然性和行动性的需求,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品质,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人文、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3.结语

第9篇:环境设计创业的方向范文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环境艺术设计、创新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

环境艺术设计真正在中国的发展只有近三十年。它脱胎于室内设计专业(或工艺美术范畴的室内装饰),伴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逐渐融入了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人机工学及文化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涉及工程、技术、经济、生态、文化等各个领域,是一门内涵深广边缘综合的新型学科。其专业的内容划分通常以建筑空间为主体的内外环境艺术设计。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与社会作用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而且越来越与整个社会的文化变革息息相关。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表明,它的观念性要远胜于技术性。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应该从物质设计的关注转向战略设计范畴。因此,无论从社会背景还是学科自身发展趋势来讲,提出环境艺术创新设计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进行教学研究的关键举措是系统深入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定位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国家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社会特别是企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有着不同层面的要求,它要求设计师具有洞察社会和洞察生活的能力、设计表达与实施能力以及综合的创新能力。而高等设计院校作为设计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其教学环节又是关键中的重要一环,理所应当要明确自己的设计教育定位。

当前,环境艺术设计在中国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从以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设计来看,各个院校一般以工程方案设计和概念创意设计两类来进行组织教学的。由于工程方案设计的结果必须能够实现,且实现结果要经过使用过程的检验。现在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实践平台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时间都只能使项目设计停留在方案阶段,使其不能客观地指导设计工作。而概念创意设计教学着重强化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通过概念创意的创新设计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设计思维与工作方法,其结果未必能够实现,但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感性思考和理性策划的能力,为其留有进入专业领域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必须立足当下,针对环境艺术设计“内涵深广边缘综合”的专业特性,来寻求学科发展的方向与需求。笔者认为以环境艺术创新设计教学为切入点,在理念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环境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措施上注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渗透与交叉,构建好环境艺术创新设计教学平台,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多视野创新思维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建立通识的设计观念

创新与创意已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艺术设计面临的新时代背景事实上就是如何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尤其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使我们对于城市环境、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等的认识有了极大的转变。反映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层面,就要改变以往固有的理念与认识,顺应社会发展形势,拓展环境艺术艺术设计教育的功能与视野。

设计最初动机是要解决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学习设计,并不仅仅是学具体的设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更要建立通识的设计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很简单,应该说,学会思考比仅仅学会技能更重要。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活动的训练课题,均是传统意义上的室内设计(住宅、商业、办公等)、景观设计(庭园、广场、公园等)、建筑设计(教育、文化等),其目的就是使学生熟悉这些类型的设计,以便能在日后的工作中熟练地完成相关设计项目。然而,这种教学观点和过程是要斟酌的,因为今天的市场需求千变万化,不是可以用类型来划分的。例如同样是住宅设计,高端豪宅与普通住宅,由于需求是完全不同的,其性质也就天壤之别。当然,设计也要对诸如功能设置、空间布局、动线组织等客观知识的认真学习,但是要学的并不是某种固定的知识,而是学习如何按照问题去推演功能设置、空间布局、动线组织的方法。

设计教育主要是思维变革,无论是教授者或是受教者,其思维都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体现社会化、创意化、信息化。设计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它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而是因时、因地、因物、因社会环境变化的需要而改变的。因此,从设计开始就要深度了解社会与文化,拓宽自己的视域,从而使设计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成为积极思考的手段,以能更加接受多元的价值。比如学生作品《针对老龄化社会的设计》,设计选题是基于当今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从设计的角度积极主动地去关注老年人生活的概念设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设计概念以“转换”为主题,分别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生理、心理及社会角度入手,提出化被动为主动的建构一个充满趣味、健康生态的老年人户外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设计者的职业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社会积极意义。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1.调整课程体系

环境艺术创新设计的课程体系改革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关系到能否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活动中,能进行实际课题设计任务的机会是受到一定条件限制的,这种局限性给设计教学带来另外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概念设计。通过对国内外环境艺术概念设计教学实践的比较分析,概念设计围绕设计创意、设计逻辑展开,更注重概念与创新,设计思维与方法。这种专题性的环境艺术教学课题和学习方法恰恰与创新设计人才要求的综合素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谋而合。同时,我们认为概念设计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最接近设计本质的环节之一,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引领设计学科的前沿信息,还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设计综合能力。#p#分页标题#e#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求与趋势,从宏观上以跨学科为启发点、设计多样化人才培养的设计课程,从微观上设计制定联系社会需要、符合学校实际资源的课程。通过在课程教学的课题设置上适当削减一些纯技巧性教学环节,结合针对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联系的基础上,以环境艺术设计在社会发展中担当的多向性作用为基点,提出诸如“从生活的体验到设计”、“跨界设计”、“关于地域文化空间的关注”等学科交叉融合密切的综合课题,来引导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与矛盾提出一个合理的解决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扩大专业视阈。比如笔者指导的学生作品《积木•运算》,该设计选择设计学院所在的21号楼二楼大平台作为基地,通过大量的调查与分析,针对原有场地存在着功能(零售、社团服务、展示、交流等)的缺失,同时提出在原有场地上加建任何一个固定设施都有可能破坏原来的环境。设计概念受到“移动景观”的启发,将设计关注的目光投向作者儿时玩乐生活的世界,从“积木”游戏中汲取设计的灵感,试图探寻普通生活经历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联系,充分展现出作者的设计智慧和创造力。该设计正是学生基于对建筑造型艺术、技术、文化、生活经验等多维因素综合思考的创新设计结果。

2.重塑专业内核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意识的提高促使艺术设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进一步加强,许多设计的完成已超出设计师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控制范围。社会对人才的能力和竞争力不取决于知识的多少,而应体现在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及其运用上,由此可见新的时代要求新的专业内核来支撑。

今天,如何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发展高等设计教育?环境艺术设计在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中起着何种作用?环境艺术设计师扮演何种社会角色?虽然这些问题难以一时定论,但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内核应该是以创造性的思想培养为主要导向,模糊专业界限,进行跨学科系统设计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学生专业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学生能顺利进入社会面对设计实践作好充分准备。这是基于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新问题、新要求对环境艺术设计进行的自觉整合。

3.打造多学科背景的教研团队

教师是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执行者。一个良好的教研团队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作为引导和组织教学进程的教师师资结构应该是多种学科背景的,尤其吸引有海外受学背景的,这样可以真正实现学科交叉、文化交融、价值判断的冲击,进行教学观点的同异识辨。组建一批观念活泼、创造力旺盛的教研团队,才能以教师为表率迸发出设计原创爆发力来影响学生。而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针对同一课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研究,取长补短,全面系统地满足专业教学。另外,鼓励教师走出课堂参与到设计实践的第一线,不断积累第一手资料以拓展视阈、更新知识,从而丰富专业教学,为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打下基础。

4.建立跨学科合作的开放型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开放型的、师生平等的、讨论式的互动过程。通过开放型的合作教学模式,注重强调学生创造力的释放和开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突进跨学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等环节,让学生通过在多角度、系统化、开放型的训练中得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设计能力。比如,采用工作室“主题讲授+公开讨论+设计研究+成果展示”的教学与实践模式,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开放型的教学环境,从而能更广泛地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及评判能力。真正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开放型教学模式不仅是专业内的开放,还要根据特定课程常态引入诸如电影、戏剧、艺术、文学等课程或活动来开拓视野启发观念,以期使学生不仅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注重人文艺术的涵养,同时要把设计创新的思想贯彻到实际。2010年,笔者开设的概念设计课程,便是结合设计、艺术、心理学等领域的合作课程。学生针对社会现象、社会资源等背景,通过对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结合特定的课题要求进行的创作。

另外,需要改变以往单一的、重结果的课程评估体系,重视对设计过程中所展现的综合素质的考察。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开放性的效率,将准备资料、收集资料、完成作品均安排在课外学时,这样无形中促成了以讨论和评价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保证课堂几小时宝贵时间用来充分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

[1]郑曙炀.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

[2]杨小军、宋拥军.环境艺术设计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

[3]汉宝德.给青年建筑师的信[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4

[4]陈建勇、徐定华、关勤.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联动培养艺工结合的复合型设计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