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精选(九篇)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

第1篇: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表象 智障 数学教育 价值

一、什么是表象

20世纪80年代以前,心理学家把表象定义为:物体在没有呈现的情况下,头脑中所出现的该事物的形象;或者指当前不存在物体或事件的一种心理表征。科斯莱恩(Kosslyn 1978)等人进行的心理扫描实验有力地证明了表象的存在,而认知神经科学的诞生,特别是对表象神经机制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表象的存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认知神经科学的诞生,对表象的研究又前进了一步,现在表象定义为:表象是形成“头脑中的图像”这一相对特殊的活动,也指积极回忆或操纵空间表征这种更一般的非言语思维过程的结果。从表象定义的前后发展变化看,前者着重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表象;而后者则是着重从动态角度来研究表象,更注重表象的活动性、可操作性和非言语的思维过程,把表象提高到思维的高度。

二、有关表象的研究以及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Bower&Clark在1969年和1972年的实验都证明:当我们解决问题时,往往要运用心象把信息从长时记忆中提出来进行表象加工,在加工的过程中,把信息表象化或视觉表象化加工,并且把加工结果通过语言不断检测,这样保持效果就会更好。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时,通过表象更容易提取,从中可以看出,对表象进行加工有利于提高记忆。20世纪90年代末,马尔克斯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视觉表象促进了许多知觉控制和认知任务的完成,表象的清晰度越高,表象起到的促进作用越大。

有学者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技能迁移理论,认识到表象训练在技能学习中有着广阔的前景,并对表象训练迁移的广泛性进行了一系列论证。袁晓松(1995)通过研究证明表象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它不仅能在学生的操作技能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也能在心智技能的学习中大显身手。

国内的关于表象训练技术在教育方面的研究,有吕静的关于表象在儿童数概念发展中的作用,表明表象训练能有效促进儿童数概念的发展;褚建方(1999)对外语教学中应用表象训练技术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表象训练的被试外语成绩提高显著;田良辰等人利用表象思维训练,对提高小学低年龄段语文教学质量进行了实验研究,表明儿童的语文能力有明显提高;宋丽波利用表象技术进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研究也表明了表象训练在创造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国内关于将表象技术运用于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的研究极少,相关的有宋丽波、张厚璨在《弱智学生视觉表象清晰度发展趋势研究》。其研究表明:从年级和年龄水平看,轻度被试清晰度的发展呈缓慢、波动的趋势,14岁和9年级达到最高峰,因此,要在14岁关键年龄之前,训练并提高清晰度,发展认知和形象思维能力;2001年卿素兰,罗杰在《用心象加工训练弱智儿童记忆与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中得出:心象加工训练,能有效提高被试的记忆和思维能力,而记忆水平较思维水平提高更快;2003年,宋丽波、张厚璨、蔡文进行了《应用表象技术提高智障儿童表象清晰度和表象记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表象训练技术对提高智障儿童表象清晰度和记忆力是有效的,清晰度越高,对记忆的帮助越大,并提出在教学中应加强和应用表象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开发其潜能。

表象训练在运动领域成功应用,到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都表明了表象以及表象训练在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性。而将表象训练应用到智障教育、应用到数学教育,提高智障儿童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三、为什么要在培智数学教学中重视表象训练

(一)智障儿童的注意力缺陷造成数学学习困难

表象训练可以调节和稳定学生情绪,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减少攻击(Garrison,Stuart Roger 1981),而表象的形象性更能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

(二)智障儿童的记忆力缺陷造成数学学习困难

个体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记忆的参与,儿童的数学能力与记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Baddeley和Hitch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记忆的认知结构模型,将工作记忆系统分为3个子系统,即中央执行系统和(central executive)和两个缓冲区――语音回路(phonological loop)和视觉空间板(visual spatial sketch pad)。Clark等人认为言语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缺陷对个体的数学成就都有直接的影响,而正是因为智障儿童记忆系统的缺陷,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如常人觉得非常容易的20以内加减,对于智障儿童来说,要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需要很长时间的反复记忆和练习。我们看到在数学的学习中,智障儿童遗忘得非常快,而解决这一困难的有效途径就是表象训练。1969年,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佩维奥(Paivio)提出了人类记忆的双码假设。这一假设认为,人类长时记忆中具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平行的认知编码系统,一是言语系统,一是表象系统,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佩维奥在试验中发现,如果给被试以很快的速度呈现一系列的图画或字词,那么被试回忆出来的图画的数目远多于字词的数目。这个试验说明,表象的信息加工具有一定的优势,也就是说,大脑对于形象材料的记忆效果和记忆速度优于语义记忆,并且表象与语言相结合,能相互促进,因此,通过表象能有效地补偿智障儿童的记忆缺陷。

(三)智障儿童的认知存在障碍

作为心象的数学表象是数学思维的最直接、最基础的手段。除此之外,数学思维中再没有比它更丰富可感知的东西。它是促进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表象可以操作,可以在思维中运作,可以对以往的记忆进行整合和提取,所以,表象的操作技能是形成和促进思维发展的基本技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皮亚杰从认知理论的角度阐述了表象和思维之间的关系。皮亚杰提出,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中的构建,而在这一构建过程中,表象是这种构建的桥梁或相互作用的内化和外化过程的中介,思维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在表象的中介条件下,不断经历着同化、顺应和平衡―打破旧的平衡―同化、顺应和平衡……而向前发展的过程。

(四)现有的培智数学教育方式不符合智障学生的实际

培智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是高投入低产出的微效教学,甚至是有投入无产出的无效教学,这是个无可辩驳的现实。学生理解难、学得慢、忘得快,无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智障儿童眼、手以及各部分肌肉动作不协调,在常人看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点物数数对于他们却是困难重重;有的学生记忆力极差,反复记忆却反复遗忘;有的学生对数量的大小和变化毫无概念;有些经测试为“轻度”的智障孩子,学习了九年的数学,在计算20以内加减的时候,还无法脱离手指的帮助;许多智障学生思维死板,比如当最近学习加法,那么所有碰到的实际问题,他都会用加法来解决……总之,学生们处于学得辛苦、忘得容易、反复学反复忘、学了用不了、学了也白学的尴尬境地。针对这些现象的产生,笔者反思认为,造成数学教育效果差的原因是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思维的品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比较显著的特征就是表象贫乏、记忆品质差、语言理解能力弱、思维长期停留在具体形象水平。而我们的数学教育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没有考虑到智障儿童实际的思维水平和思维特质,采用了不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虽然当今培智教育注重与社区生活相联系,倡导生活化教学,但在注重生活化教学的同时,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忽视智障儿童智力的开发、障碍的补偿,形成了“伪生活化数学”的倾向。那么如何在生活化教学的同时,注重智力的开发和障碍的补偿呢?我认为,通过表象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思维能力,从而促进智障儿童对数学的理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

数学表象是思维的最基本环节,是数学思维的开始。可以说,数学思维中最简单、最基础的活动,就是在主观意识的支配下,以数学表象这一心象手段为基础的活动。针对智障儿童的思维特征,表象训练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宋丽波.表象的心理学研究与想象力训练[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宋丽波,张厚璨.弱智学生视觉表象清晰度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3).

[3]卿素兰,罗杰.用心象加工训练智障儿童记忆与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J].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1).

[4]宋丽波,张厚璨,蔡文. 应用表象训练技术提高弱智儿童表象清晰度和表象记忆实验研究[J].国特殊教育,2003(1).

[5]Baddeley A D.Working memory.science, 1992, 255 (5044):556-178.

第2篇: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

实际上,语文听力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因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只重视多读多写,而语文听力教学却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导致学生在听的能力上存在着许多弱点,影响着学生知识的获取和人际交流及思辨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为:有些学生听老师讲课,漫不经心,似听非听,不知教师所云;有些学生听课,往往只能抓住片言碎语,而不能把整堂课的内容完整记取下来;有些学生听老师讲话,往往会在某阶段产生思维“停顿”,以致前后内容连接不起来;有的学生听老师讲话,往往“走神”产生无控制的联想,以致丢掉后面听课内容等等。所有这些听力上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就会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阻碍素质教育的进程。

听力是一种迅速而高效地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包括准确记忆、迅速理解、敏捷判断诸项能力。听是学生学习语言最基本的途径之一,一个善于听的学生,他就会源源不断地吸收大量的信息充实自己,学习效率就会比较高。而不善听的,却往往事倍功半,十分费力。因为语言的使用与人的思维与人的智力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听,是人对语言材料的感知,这种感知,绝不是大脑听觉系统机械地操作,它包括对传导于听觉器官中的语言信息的全部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也就是说,在耳听的同时,还需要心记、脑想,没有思维的配合,听就无法进行。可见,听须与想配合。反过来,进行“听”的训练,将使学生具有更敏捷的理解力,更迅速的反应力和更缜密的思维力,从而使说、读、写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培养训练学生“听”的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三方面实现突破。具体目标要求是:①集中注意力。要求听别人讲话时,精神高度集中,不走神,控制联想。②提高记忆力。要求记住所听到的内容,并做出相应的反映,或以各种形式再现所听到的话。因为记忆是理解、想象、思维的基础。③训练和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增强理解力是关键,要求听得准确、清楚、完整,抓住要领,辨别语调、语气,对语言进行分析、综合,努力听出各种语气所包含的意义和感情,并做出评判、鉴赏。总之,训练“听”力,就是要充分利用听觉器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培养和训练学生听力的途径方法很多。如:听课、听广播、听朗诵、听报告、听力竞赛等等。侧重培养听力的课堂训练方法,常见的有听写、速记、记要、追记、听后复述、听忆评判、提问等多种形式。

目前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及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实践中我主要侧重从以下几方面训练。

第一,强记性听力训练。有些中学生有一种不良的习惯,在听讲时往往似听非听、漫不经心,然而改变学生记忆淡薄的毛病,是进行强化记忆的听力训练。一是听记复述。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听力训练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有意注意和强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听完材料(录音或教师朗读)之后,在限定的时间内机械复述材料,根据训练的要求和限定的时间可口述。二是听忆答卷法。要求学生听完两遍材料后,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材料的记忆,书面完成阅读材料的问卷。

第二,情趣性听力训练。听课时,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缺乏耐心,对听讲提不起兴趣,这也是造成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一情况,提高学生有意注意力、激发学生听觉兴趣是很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生对其内容产生兴趣,带着一种高昂的情绪,专心致志地去听、去思考,学生才可能听清老师所讲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听的兴趣,可定期组织演讲评比会,散文、诗歌等文艺作品的欣赏活动,从而调动积极性,训练学生听觉器官,使学生在陶冶情趣中提高听力。

第三,理解评判性听力训练。有些学生听讲时,不能有效地伴随思维,话听完,却不知对方所云,要改变学生听力模糊的状态,笔者认为应对学生加强评判性听力训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时要求学生听完两边材料后,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对材料的综合判断来评判材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可指导学生运用角色辩论方式、比较法等培养评价意识,从而提高听觉的判别力。

第3篇: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体育舞蹈教学;形象思维;训练方法

一、加强对学生艺术情感的培养

形象思维是一种由物体表象刺激引发的思维方法,也是大多数人都共有的一种思维方法。而作为特殊形体艺术表现形式的体育舞蹈,在具体的感官、听觉和视觉刺激下借助身体语言来展现情感,最终形成了一定的运动思维。这种运动思维通常由视觉思维、创造性思维、听觉思维和记忆思维组成,对形象思维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科学培养学生的运动思维能力,从而最终推动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形体艺术表现形式,和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一样,具有很强的艺术形象思维性,而艺术形象思维性的特征之一就是情感表现力。体育舞蹈的艺术情感表现力越丰富,其自身的艺术形象思维能力就越强大。所以在具体的体育舞蹈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艺术情感的培养,把丰富学生的艺术情感体验力及学生的艺术情感表现力作为体育舞蹈教学的首要目标,彻底抛弃传统体育舞蹈教学中重技能轻艺术的错误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能力,真正实现体育舞蹈教学的育人价值。通常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情感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方式是引导学生倾听众多风格迥异的音乐,观赏大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域体育舞蹈,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第二种方式是教师要主动丰富自身的艺术情感。教师作为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艺术情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教学水平的高低,所以教师必须自身预先具备了丰富的艺术情感能力,拥有足够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第三种方式就是督促学生参加足够多的体育舞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育舞蹈实践活动中感受到胜利的欢悦,丰富学生的艺术情感体验。

二、逐步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

在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不断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是提高学生运动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体育舞蹈象性和非象性兼备的自身优良特征也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创造了有利前提。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

1.增强学生的舞蹈感受能力

在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具备出色的体育舞蹈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关键取决于学生能否充分感受体育舞蹈。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舞蹈是学生想象和联想体育舞蹈的源泉,他们只有对体育舞蹈有了最基础最直觉的感受后,才能进一步理解体育舞蹈中的各项要素,才能对各项要素展开想象与联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对体育舞蹈的常见类型能深入了解

体育舞蹈的类型虽然多种多样,若以其表现手法自身的性质为分类依据,分为表情性体育舞蹈和描述性体育舞蹈两种。表情性体育舞蹈主都是以表情性艺术表现手法为主,在表情性艺术表现手法的基础上,融合了部分的描述性艺术表现手法[1]。它是舞者利用对比、发展、陈述等众多身体语言传达舞者内心情感的一种舞蹈,这种情感是从长期的现实生活中沉思凝炼来的,所以表情性体育舞蹈一般都寓义深刻。比如舞者常观赏的斗牛舞蹈、狐步舞蹈等都属于这种表情性舞蹈的范畴。而描述性体育舞蹈则以描述性艺术表现手法为主,它们把模拟自然现象的动作提炼为一系列舞蹈动作,如恰恰舞的一系动作就是对企鹅缓慢移动过程的模拟,牛仔舞的一系列动作则是对水手各种御寒动作的提炼和再现。

3.拓宽学生的认识范围,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学生的任何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都是以学生的实践生活为源泉的,所以必须拓宽学生的认识范围,丰富学生实践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想象基础和联想源泉。

三、对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听觉训练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运动形式,有其自身与生俱来的特殊性,即把舞者的体育能力、舞蹈能力与音乐能力综合为一体呈现给观众。而就我国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而言,大多只是舞蹈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把体育舞蹈课等同于一系列动作的机械模仿课,将正确传授体育舞蹈的各种动作形体看作体育舞蹈的教学目标,不注重表现体育舞蹈本身的生命力和灵动性[2]。所以,自然也不会关注对学生音乐才能的培养,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的深层次发展。因此在实际的体育舞蹈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向舞蹈学习的更高层次迈步。因为学生一般是凭自己的直觉感受能力来感知和体验音乐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最好的途径就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的音乐听觉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直觉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有足够的能力体会到音乐的真正内涵,并完美表现出体育舞蹈蕴含的真正寓义。培养学生音乐思维的最好方式就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听觉训练,这种听觉训练大多由音高训练、节奏训练、力度训练等内容组成。

四、全面发挥体育舞蹈者的身体记忆功能

舞者的身体记忆能力对体育舞蹈者形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舞者的身体表象记忆能力是舞者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基础,身体表象记忆能力越强,舞者的形象思维能力也越强,体育舞蹈活动对于人们记忆思维能力的提高起着独一无二的促进作用。美国一位非常著名的精神病学家也曾指出过,音乐有利于集中人们的记忆,但舞蹈却可以活跃人们的记忆,从而最终加深人们的记忆,提高人们的记忆能力。在日常的体育舞蹈教学活动,教师要全面发挥体育舞蹈者的身体记忆功能,促进学生记忆力的逐步提高,推动学生形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至于全面发挥体育舞蹈者身体记忆功能的有效途径,笔者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种:

1.营造轻松缓和的记忆氛围

体育舞蹈可以为舞者营造一种轻松缓和的状态氛围,而这种状态氛围也是人们保持心情乐观,情绪良好的基础,在这种状态氛围下,人的记忆才能被全面激发。因此,在实际的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开设多种舞蹈欣赏课,着重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才能,同时为学生创设轻松缓和的记忆氛围,确保学生在优美、欢快的舞蹈音乐中身心都能得以放松,情绪得以平静,这样便可以从根上全面激发学生的记忆才能,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2.进行适度的记忆联想

在体育舞蹈中,增强学生身体记忆能力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对关联事物产生适度联想,一般学生可以依据体育舞蹈的音乐律动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运动场景,体育动作等,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适度加深记忆。例如在恰恰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联想到企鹅的各种神情动作[3]。

3.实施具体的舞蹈表演活动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想加深学生的记忆能力,通常离不开在实践中对学生的记忆能力进行强化,反复训练。在具体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依据音乐内容,创作一系列简单的舞蹈动作或是有一定描述力的舞蹈小品,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下对这些舞蹈动作和舞蹈小品进行反复演练,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身体记忆功能。

五、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舞蹈创新

教师作为体育舞蹈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必须在体育舞蹈教学方式上予以变革创新,彻底摒弃传统的单向传授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式,才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具体的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运用启发式、引导式等现代教学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鼓励学生在对体育舞蹈进行基本动作模仿的前提下,尝试开展创造性的体育舞蹈活动,活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六、结语

总之,体育舞蹈教学在培养舞蹈者的形象思维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体育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思维能力,并且通过努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逐步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专业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全面发挥学生的身体记忆功能等各种科学方式,促进学生运动思维的形成,从而最终推动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荣荣.论教学中多媒体对舞蹈教育的适用性[J].现代营销,2013(2).

[2]张良静.舞蹈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J].大众文艺,2012(12).

第4篇: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

一、当前初中生数学学习的现状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当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读、听、思、记、写”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严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主要表现在: ①1.阅读能力差 ,往往沿用小学学法,死记硬背,不理解,制约了自学能力的发展。②2.听课方法差 ,听课效率低下。③3.思维品质差,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不善于分析和深入思考,以致思路狭窄、呆板,不利于后续学习。④4.记忆方式单调 ,机械识记成份多,理解记忆成份少。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往往满足于记住结论,却不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⑤5.表达能力差, 格式混乱,尤其是几何证明,对三种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不能融会贯通、相互转换,缺乏数学应有的严谨性、逻辑性、条理性。⑥6.畏难情绪严重 ,一遇稍难题便不问津,或互相抄袭。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继续保持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诱发学习动机;进行强化记忆训练,让其熟练各种记忆方法,筛选适合自己性格和个性的学习方法;反复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让其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培养思维品质。

二、初中生数学学法指导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导“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居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自主读书,必须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才能由“读会”转为“会读”。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翻译,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怎样读数学,这是读法的核心,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会学生读书:

①粗读。即先浏览整篇内容的枝干,然后边读边勾、边划、边圈,粗略懂得教材内容,弄清重难点,将不理解的内容作上记号(以便求教老师、同学)。

②细读。即根据章节的学习要求细嚼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③研读。即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本读“薄”,以形成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

2. 导“听”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多边活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听法的指导,教师应从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入手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注意去听教师对每节课所提出的学习要求;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过程;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课尾的小结。

3. 导“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要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需要教师科学的指导。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法的引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四点:①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思考。②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③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引导学生追根究源,学会深思。④从回顾解题过程来开展评价,引导学生去分析错因,学会反思。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融会贯通。

4. 导“记”

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是与其有无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相关,而学生对良好记忆方法的领悟,尚需教师的传授指导。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记法的指导,教师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摒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死记。其次要善于结合教学之际,来传授记忆方法。如利用顺口溜,使学生学会去联想记忆;通过绘制直观图,使学生学会数形结合记忆;通过归纳概括所学知识,使学生学会按知识结构来系统记忆;通过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学会循线索记忆。

5. 导“写”

作业书写最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须充分重视。深究学生书写条理混乱的原因可知,教师教学中不重视写法指导是一主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注意语言规范,这是正确运用数学语言的保证。其一,说法要规范。以利思考和表达的规范,如“在直线上顺次截取 ”,不能说成“在直线上截取 ”;其二,书写、作图要规范,如(x+5)千克,不能写成x+5千克。画图也要规范,直线要直,垂线要垂,锐角要锐,不能胡来。

第5篇: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MIT;短期记忆;训练;翻译

翻译是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交流之中逐渐衍生出来的东西,学外语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便有翻译。高校的翻译课程设置的非常简单,大多数都是认为将自己的母语同外语相互翻译便是其精髓所在,仅仅是在字面上进行翻译。其忽视了翻译的内涵,往往造成其对于语言的片面的理解。

一、MTI培养在短期记忆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偏离翻译教学目标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外语教学课程所追求的目标便是培养出能够流畅自如的进行翻译的人才,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想法和信息。这样的人才需要具备的首要技能便是其外语的水平能够达到其母语的水准,不仅能够了解外语的根本含义,还能够从外语的角度进行思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很多人对其的认识是出现了部分的偏差的,即便是对于教学的老师,其外语水平和母语水平也处在不同的级别,未能实现均衡,更不用说学生。在学生的头脑当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在翻译时他们会过多的局限于固定的翻译模式和语法规则,从而忽视掉外语背后所代表的真正的含义。

(二)翻译的课堂教学法有待改善

在课堂教学当中老师所采用的方式也过于的单一,并且非常的依赖于汉语同外语之间相互翻译的固定模式。这样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会使得老师在整个过程当中充当着双重的角色,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样的话老师即使外语的代表,同时也是利用母语进行翻译的主体。并且最终还要以老师的身份来对翻译结果进行评价,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到不真实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因此,需要改善课堂的教学方法。

(三)难以培养具有广泛性的翻译能力

翻译存在的价值便是为了能够将原文翻译成另一种文字,使读者免受阅读原文的苦恼。单从翻译来看,其会基于不同的目的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翻译。也即,现实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翻译问题大多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设置的,因此,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练习了自己的语法基础知识,但是却在另一个方面受到了更大的制约。因为,教学当中用来翻译的题材非常的局限,其他的哲学、经济、法律或者诗歌根本就不会涉及到。尽管当前的外语教材不断的增添新的内容,但是其凸显出的局限性仍然不可小觑。

二、提高MTI口译质量的短期记忆训练

(一)锻炼翻译人员的逻辑思维

在MIT的口译训练过程之中,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的重要。首先,要注重对于所需要的翻译的语言文字的整个逻辑进行分析,其中的关键性信息以及一般的辅信息要能够明确的予以区分。其次,在翻译的时候不仅需要能够概括出原文的意思,还要能够根据整个语言环境所凸显出来的中心思想表述出各语言间的逻辑关系,将各个信息之间的逻辑顺利排列好。因此,必须要锻炼口译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领会原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避免出现片面翻译的现象。

(二)引导翻译人员进行跟读练习

跟读练习能够加深人员对于口译的信息的记忆,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翻译出来。在进行跟读练习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用相同的语言来跟读已经准备好的阅读材料,提升其注意力。最好是选用母语的相关资料,跟读后要求跟读人员用母语表述资料的主要内容。其次,经过上述步骤后在用外语来跟读资料,最后用外语来概括主要意思。这样的过程将会逐渐的培养出口译者的跟读习惯,提高其短期记忆的能力。

(三)提高翻译人员的复述训练

提升口译质量同复述能力的训练密切相关,在进行复述训练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选择复述材料的时候需要选取具备较强逻辑性、条理性的资料,要求学生既能够凭借大脑进行记忆,不能够做笔记,最后凭借自己的自己对资料进行复述。其次,在人员复述过后应当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评价,将复述员错误或者是有遗漏的部分提出来,加深其印象。最后,复述的训练工作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跟随复述人员的实际能力选取合适的材料。

(四)加强翻译人员的笔记训练

对于翻译人员来说,经过了短期记忆的训练之后,其口译的水平定然会得到提升,但是毕竟大脑所能够记忆的东西是有限的,为了确保口译水准的稳定发挥,拥有一个良好的记笔记水平是非常必须的。它能够对短期记忆的遗漏部分进行补充和提示。另外,在培养翻译人员在笔记方面的习惯和能力的时候,需要引导其发现最合适的记录方法,最主要的原则便是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不能使用太过花哨的符号,以简洁为主。

(五)有针对性开展数字及专有名词等的训练

想从根本上提升翻译的质量,加强对数字以及专有名词的训练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在对数字翻译进行练习的时候可选择将数字写在黑板上,让翻译人员凭借着视觉和听觉的方式将数字记下来,并且是采用翻译的形式表达出来。对专有名词的训练则可以采取分类记忆的模式,不同的行业或者不同的领域的词组成一个版块,这样能够培养翻译人员的语言环境的感知能力。这些能够提升翻译人员的短期记忆能力。

结束语:

翻译人才对于一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加大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创新原有的教育方法和培养手段,要加强翻译人员逻辑思维的训练,通过复述训练、笔记训练等,从根本上提升翻译质量,源源不断的为社会输入高水平的翻译人才。(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志忠.李光耀,短期记忆训练法概述[J],科学研究,2012.05

[2]冯军,论短期记忆训练法在翻译课堂教学中的适用问题[J],中国教育,2011.05

第6篇: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英语口译;短期记忆;训练

一般来说,口译主要是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与原语发言人几乎同步的速度或连续的形式准确表达出来一种口头翻译方式。与笔译不同,口译的信息具有瞬时性,口译员在口译活动中不能反复理解原语句的信息,而是在一次性听取原语信息之后,执行对原语信息的意义理解、信息储存、语句组织与表达等一系列的加工任务。因此,在英语口译的过程中,短期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短期记忆的概念及其在英语口译中的作用

按照心理学的分类,记忆主要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三种。其中,短期记忆主要是记忆经验之后短时间的持留,或者是人在经验之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辨识或回忆到的信息。在很多心理学家看来,短期记忆是信息进入长期记忆的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或者加工器,也是唯一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活动。因此,短期记忆不仅包括对视觉及空间信息的存储,而且包括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工及控制。与感觉记忆、长期记忆有着明显不同,短期记忆的信息贮存时间比较短,而且短期记忆的容量有限且数量相对恒定。

短期记忆在英语口译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译员应当在头脑中有意识重现学习材料或者信息刺激,把注意力投射到学习材料上,并将其保持在短期记忆中。另一方面,译员在理解原语的基础上,对相关意义或者关键词语进行加工,以增加信息载荷,扩大短期记忆的容量。同时,译员在记忆过程中,可以根据把信息材料分为不同类别,然后根据需要提取所需要的话语信息及相关的知识,并有针对性对其进行加工并储存起来。

所以,短期记忆在英语口译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加强译员短期记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提高英语口译质量的短期记忆训练

短期记忆是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加强记忆和信息存储的基础。实践证明,短期记忆是可以通过有效训练的方式得以提高的。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短期记忆在英语口译中的作用,译员要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高短期记忆的容量。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训练:

(一)锻炼译员的逻辑思维

在英语口译过程中,提高译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提高英语口译质量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必须加强对译员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在口译中,要注重对语句信息的逻辑进行分析,要准确掌握语句中的关键信息和辅助信息,找出语句资料的逻辑层次,明确信息之间的逻辑顺序。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求译员在听的同时,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逻辑分析,不仅要概括原文的主要意思,而且应当围绕中心思想,讲述原语句阐述的内容以及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这种练习,引导译员在理解语句涵义的前提下,准确把握信息之间的逻辑顺序,以增加短期记忆的容量。在练习过程中,译员在掌握语句逻辑线索和关键词的基础上,增强对语句主要意义及相互联系的记忆。只有锻炼和培养译员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根据语句之间的逻辑线索及关键词语激活相关信息,实现对原有语句的真实准确的翻译。

(二)引导译员的跟读练习

为了提高英语口译的质量,应当加强和引导译员加强跟读与复述练习。在跟读练习中,用同种语言跟读预先准备好的讲话、新闻录音以及会议资料等,以引导译员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听力理解的能力。在跟读练习中,译员几乎在同时完成了听说、记忆以及重复等多种任务,这极大地提高译员的注意、协调等各种能力。在对译员进行跟读练习时,可以首先选择使用母语材料进行练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在跟读完一段讲话或者相关资料之后,应该要求译员概括出原语句的主要内容和信息。在此之后,跟读材料可以将母语资料换成外语资料或信息,同时对相关资料或信息进行概括或综述。加强对译员的跟读练习,可以有效培养译员边听边跟读的习惯,不断提高译员的短期记忆能力。

(三)提高译员的复述训练

为了提高英语口译的质量,应当注重加强译员复述能力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选择那些极具条理性与逻辑性,同时又具备口语特征的叙述性语句,然后由教员以正常语速诵读文章或资料,要求学生在没有笔记的情况下,单凭个人记忆储存的相关信息,并且用译入语来复述文章或资料内容。在译员复述之后进行评讲,分析译员在复述训练中译入语的准确性,分析并判断译员在训练过程中是否遗漏重要信息,深入分析存在信息遗漏的根源,并有针对性提出解决办法。应该注意,译员的复述练习应当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在训练初期,只要求译员复述原文的主要内容。随着练习的逐步深入,要求译员复述文章或者资料中的准确细节,尤其是付输出关键内容。在练习过程中,译员应当复述原语信息的全面性,然后再强调对原语信息传译的准确性。

(四)加强译员的笔记训练

在进行口译的过程中,经过训练之后的译员可以显著提高短期记忆的效果。但是,应该看到,译员的大脑承载是有限的,为提高口译的质量,还应当注重对译员的笔记能力进行训练。口译笔记是理解与记忆的继续,是对译员短期记忆的重要补充。在进行笔记训练的过程中,要反复强调笔记在口译过程中的提示和补充的作用,避免对原语句进行机械记录,为口译提供便利。同时,在引导译员掌握笔记技能的基础上,引导译员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记录,而且在进行笔记训练的过程中,要求译员不要使用过多符号,而应当以简明的文字进行记录,以便在口译过程中及时进行记忆提取。

(五)有针对性开展数字及专有名词等的训练

对于英语口译来说,要提高口译的质量,应当注重对于数字以及专有名词等的联系。对于数字方面的口译练习来说,可以把7位以内的数字按照不同的组块写在黑板上,要求译员通过视觉感知并记忆相关数字,然后要求仅凭听觉把数字写下来。在刚开始训练时,译员可以使用母语。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译员应当立即用译入语译出相关数字。而对于专有名词的训练,可以:把专有名词进行分类并列在表格中,要求译员对表格内的各类名词进行组块记忆。在这一训练中,由于不同表格时根据不同行业性质分类的,因此,这些语境条件有助于译员进行意义组块。这些训练对于提高译员的短期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结论

口译对于译员的双语转换能力、记忆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着较高要求。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重视提高译员的口译质量。而要提高译员的口译质量,就必须重视加强对译员短期记忆的训练。短期记忆是译员在听力理解及逻辑分析基础上的记忆,对于提高英语口译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锻炼译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译员加强跟读练习以及有针对性开展笔记训练等,加强译员的短期记忆能力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显著提高译员的英语口译水平。(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第7篇: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思维品质 培养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要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水平,须臾不能离开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大有裨益

1.设计精彩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端。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例如:我在讲口技一课时,先创设教学情境:播放录音《洛桑学艺》,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努力听,三分钟后让他们口述从中听到了什么?

2.抓住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学会思维。

从教育理论来说,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教”是引导学生学会动脑筋,给学生以“点石成金”的“手指头”;学生的“学”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通过自己的思考、比较、研究,主动参加“知识生产”,经过消化、吸收,把知识转为能力,从而促进思维发展。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会思考,养成良好的多思善思的习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3.善于捕捉思想火花,因势利导激活思维。

善于捕捉思想火花,因势利导地激活思维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培养思维能力的又一策略。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思路不够开阔,学习质量不够高,表现在学习上是懒于动脑,可是他们时而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所以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一智慧的火花,点亮他们智慧的心灯,开启他们的思维之扉。

二、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获得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的速度快,对问题迅速作出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持久地加以训练。例如教《皇帝的新装》时,在初读课文后,可设计以下问题来整体感知课文,并训练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①此文的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②采用最简洁的话概述故事的内容。③作品中最可笑的人是谁?最可恨的人物是谁?最可鄙的人物是谁?最可爱的人物是谁?为什么?④勾勒出人物的特点(每个人物不得超过十个字)。通过抢答,评出优胜者。这样,既让学生对课文有了全方位的整体了解,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思维的独特性是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依赖、不盲从、不迷信,有独到见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努力为学生提供独立的思考探究问题的空间,从而锻炼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教师还要善于设计问题,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既能给学生创造思索的空间,又能提供创造性思维的范例,使学生明白“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思维发展的历程在教师这盏智慧之灯的指引下顺利航行,从而使教师善于问,学生善于思。在问答中授之设疑之法,于平淡中见疑,于无疑处生疑,这样的思维成果才会有独创性。

3.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钻研和思考问题,对事物的认识不满足表象,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其方法是:抓住矛盾加以展示。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容易引起思考,无论是文章的主旨,还是结构安排,或是细节描写,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就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根据思维能力的综合性特点,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1.培养感知能力。

感知能力是人们对外界的直接认识,是思维活动的基础。人们的感觉器官把外界的各种刺激和信息及时传到大脑,大脑对外在的属性部分与整体的联系等接收、认定,并且转化为经验、知识。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途径有二: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要求他们平时写观察日记,或很好地郊游、参观考察等活动,使学生直接、有目的地感知生活;二是有效地指导学生温习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最好能适当讲授些文学知识,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通过形象的再造,“间接”地提高感知能力。

2.培养记忆能力。

记忆在人的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的感知没有记忆参与就不能实现;没有记忆贮存的知识信息,人的认识图式就无以调整。人的记忆能力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要素。“识记”是大脑不断积累与贮存知识信息,强化主体感知能力的过程”,“保持是巩固已获知识信息的过程”,“再认或重现是适时提取大脑中存贮的知识信息的过程”。三个要素是相伴而生,相行而存的。记忆因无目的和理解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别。培养记忆能力,首先要求学生确定记忆目标,明晰记忆意图;其次帮助学生尽量透彻地理解所要记忆的内容,因为理解的东西更易于记忆;最后,指导学生经常复习,因为复习可以造成主体自我刺激而强化记忆。

3.培养逻辑加工能力。

思维逻辑加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原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然后运用概念进行判断,从而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形成规律性认识,即认识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第二阶段是在思维具体中再现客观事物。人们要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思维就不能停留在抽象的概括上,必须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通过概念的组合把它再现出来”。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加工能力,教师必须掌握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在课文讲授过程中,昭示文章的思维形态和思维发展过程。

总之,在当今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可谓无时不见,但实事求是地说,更多地仍未超越自发阶段,具有明显性,我们期望尽快进入自觉阶段。读书学习贵在思索探究,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反复递进不断深化的思维过程。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浙江现代教育技术.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2.

[2]育英教科研动态,育英学校教科室编,2007,3.

第8篇: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

一、记忆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在大量的地理事实和现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所以,“具象”就成为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要碰到大量的地理事实,诸如地理事物的名称、物产等等,它们成为区域地理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形成地理思维能力的关键。在系统地理的学习中,也仍然免不了对具体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记忆,因为它们是理论的实证部分。因此面对大量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必不可少要加强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

二、记忆的一般过程 根据melton的研究,记忆有三个基本环节:编码—贮存—提取记忆实际上是由“记”和“忆”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前者是知识的编码和贮存过程,后者是知识的提取过程,它们的综合含义是知识在大脑中的保持程度。

“遗忘”则是记忆的反义词。人的记忆有两个层次,一是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一 是对思维过程的记忆,后者等同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中对地理知识要求的不同层次,从“知道、记注理解和应用”四个层次考虑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处理。尤其对要求“记妆的知识点,则必须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力求让学生切实掌握。

三、对学生记忆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 1.重视结构的作用

地理知识结构有大、中、小之分,大结构指整个地理学科的体系,中结构指具体章节的结构,小结构指具体知识点和分项细目的结构。这些不同层次的结构组成了地理学科的整体。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认为:(1)如果懂得了基本结构中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其它类似的事物;(2)把一件事物放进构造好的模式里,就不易忘记。

地理科学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结构”则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从某种角度看,学生的学习实际上主要是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以达到最终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2.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

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应充分应用地理图像,努力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一定的地理知识表象,以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3.重视技巧的作用

现代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实践证明,按照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规律归纳总结出来的科学记忆方法和记忆术在学习中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就像训练其它技能一样,记忆能力也可以经过训练而达到快速、准确、持久的目的。在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先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可贵的记忆方法,例如口诀、歌谣、谐音记忆法等等,都是一些很成功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4.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基储自信心、愿望和兴趣等。对于生理健康的人,都有记忆能力,而且潜力巨大,但善于利用它的人很少。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只要学生愿意学,主动去学,那么记忆的潜能就能够得到充分挖掘。

5.重视保持的作用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总是先快后慢。这就要求教师及时组织复习,利用课前提问、阶段测验等方式反复加强学生的记忆。

第9篇: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

一、“读法”的培养

调查发现,七年级不少同学学习数学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书。他们往往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此,重视读法指导与培养对提高其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那么怎样读数学书呢?

第一是粗读:即先浏览整个单元的枝干,然后边读、边勾、边划、边圈,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及其重难点,对不太明白的地方打上记号(以便请教老师或同学)。

第二是细读:即根据每章节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等等,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是研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等等,并归纳要点,把书读“薄”,以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

当你掌握了这三种读法,形成稳固的习惯之后,你就从本质上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二、“听法”的培养

七年级的同学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量加大不大适应,顾此失彼,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的培养指导,使自己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关键。

首先,应培养自己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激活原有的认知结构,并使自己的信息接收与老师的信息输出协调一致,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培养自己学会听:学会注意听老师对每节课所提出的学习要求;注意听老师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老师对概念要点的剖析与串讲;注意听老师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老师对疑难问题的解释;注意听老师结束上课前的小结等等。

这样,自己就能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而且能使自己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三、“思法”的培养

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率差。可见,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

在进行思法培养指导时,应着重于以下四点:

1.从自己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培养自己积极主动思考,使自己学会常思、多思。

2.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培养自己追根溯源的思维习惯,使自己学会深思。

3.从挖掘“问题链”来展开变式训练,培养自己观察、比较、划归、推理、猜想等能力,使自己善思。

4.从回顾解题的策略、方法的优劣等方面展开评价,培养自己分析、概括等能力,使自己学会反思。通过以上这些,使自己能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为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求中”。

四、“写法”的培养

同学们在解题(特别是今后的几何说明及证明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重视写法的培养。

培养“写法”,一要学会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数学符号语言是数学演算、推理的前提;二要在推理的同时学会书写表达,使自己在反复的训练中熟练掌握常用的书写格式;三要训练自己学会根据已知条件来分析作图,正确地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以便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这样多形式、分层次的强化训练,过好分析关、书写关,使自己在注意严谨性、逻辑性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五、“记法”的培养

理论研究表明,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成正相关。七年级的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太适应初中的要求了。

我们要着力培养自己的理解记忆。比如,通过对知识之间关系的类比,使自己学会联想记忆;通过把知识编成有趣的顺口溜,使自己学会口诀记忆;通过绘制直观图,使自己在以形助学中,学会数形结合记忆;通过发掘知识的本质属性,使自己在形成概念的同时,学会理解记忆;通过归纳概括所学知识,使自己学会按知识结构来系统记忆;通过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自己学会遵循线索去记忆,等等。

明确各种记忆方法的价值、效果和适用范围,以使自己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记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