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1.沟通交流中出现失误

在韩语中,存在很多具有韩国特色的表达。还有很多俗语也是独具韩国特色的。比如“”直译为“咸兴差使”,如果直译会让人不知所云,意译的话也难以找到一个与之相对应的俗语。事实上这个俗语取自韩国的历史典故,语源即是李成桂、李芳远父子的故事。朝鲜王朝的第一代王李成桂对连续两次爆发的“王子之乱”感到非常痛心,于是愤然将王位让与“定宗”后,去了咸兴(地名)。定宗仅在位一年,后让位于“太宗”,太宗为了缓和父亲的怒气,排除几批使臣,都被李成桂杀死或者扣留。后来,人们就用“咸兴差使”这个词来表示一个人出去办事后就不见踪影,杳无音讯,一去不复返。韩国人很忌讳一个数字4,而且喜欢单数,不喜欢双数。为什么呢?因为在韩语中,4读作“”,与“死”同音;双读作“”,与“丧”同音,故韩国人对这些是极其在意的。曾经有个学生第一天到单位报到,韩国上司派给他的任务是到房产中介去给即将到来的新任部长租一套房子,学生很开心地为新部长选了一套装修华丽的三居室。回去给领导报告,领导很满意,最后问了一句:“几楼啊?”学生说:“四楼。”领导盯着他看了一会,直接朝着人事部大吼了一声:“重新招人!”然后就再也没有跟我们的学生讲话。学生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辞退了。学生还觉得很委屈,四楼多好啊,房子装修好、上下楼还方便。可是他不了解在韩国楼房直接是没有四层的,足见韩国人对这一数字的敏感程度。虽然在中国4也不是一个受人欢迎的数字,但是在公寓楼尤其是高层的销售过程中,三楼、四楼的高房价还是显示了人们对这一楼层的认可度的。韩资企业或者单位招聘,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但说实话年龄也是考虑因素,他们不愿意招收比现有职员年龄更大的职员,因为年龄和入社年限如果不能捋顺,也就是说年龄小的人反而是先辈并且职级更高的话,他们认为会不好管理。因为在韩国存在着严重的等级制度,企业虽然注重人才,但是需要论资排辈的。中韩两国人都喜欢喝酒,但是酒桌文化差异很大。在韩国,看见别人的杯子空了时,必须马上给其倒酒,因为杯子空了是招待不周的表现,给别人倒酒时,用右手拿在瓶子标签的位置,像是在遮住标签,表示“用这样的酒招待您,真是不好意思”,给长辈倒酒的时候,要用右手倒酒,并且用左手扶住右手臂,古时候是因为担心(韩服)的袖子沾到酒菜,如今也是表示礼貌的做法。别人来给自己倒酒的时候,要保证杯中无酒,如果杯子里剩的有酒也不礼貌的,并且接了酒之后要马上喝,不能放在一边。接长辈倒的酒,要用双手表示尊敬;如果是接年龄差不多的人倒的酒,要用右手接,左手放胸前。在长辈面前喝酒时,要将上半身轻轻转到一边。如果长辈坐自己的对面,就转向旁边喝;如果长辈坐自己左边,就转向右边喝。看了这么多的韩国人酒桌礼节,是不是觉得很繁琐?以后跟韩国人喝酒的时候,要注意一些,这样会让你更好地融入韩国人的企业生活。

2.培养了无礼的毕业生

以前下企业锻炼的时候,我曾深入多家韩资企业,与人事部门及单位领导了解用人情况。有些单位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出质疑,说有些韩语学生在向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不用敬语、没有礼貌。有的说有些学生对韩国习俗、礼仪太缺乏了解,基本的常识都没有,见面喜欢招手,也不鞠躬,太随便等等。其实说白了就是由于有些学生没能很好地领会韩国文化才导致给用人单位留下了“无礼”的印象。

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调动学习兴趣,提升语言技能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它与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息息相关。所以,当我们学习语言的时候,了解它的渊源、出处,形成深层的认知,可以方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在学习韩语的时候,就需要我们了解大韩民族的文化。而且,与大韩民族历史相关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比起单纯的韩语语言教学更能激起学生的学历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更利于培养学生韩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2.利于形成更融洽的职场关系

现在的职场人士压力都比较大,很多时候会通过工作外的娱乐活动来解压,尤其是在韩国,晚上聚餐、喝酒、唱歌是常有的事。这种文化习惯直接影响到了在中国的韩资企业。就像前面讲到的韩国特色的饮酒文化一样,如果能够很好地予以把握,绝对可以为你的职场生涯锦上添花。

三、文化教育的途径

1.观看视频影像资料

现在韩剧在中国依然有着非凡的号召力,每一步上新的韩国影视剧都能有不错的收视率,而且网络上的原声视频更是深受喜爱韩语的人们的追捧。视频网站上输入词条“韩国电视剧”,就能出现上千部韩剧,足见韩剧在中国的流行程度。除了韩剧,一些韩语教学视频也出现在很多韩语学习网站上,这些都有利于大家更直观的学习语言、理解韩国的本土文化。

2.参加社团活动

由于韩剧在中国的热播,韩国文化也引起人们的兴趣。富有韩国文化气息的韩国文化社团深受人们喜爱。韩国文化社团通过邀请韩国外教或者韩企里的高管做讲座的方式,让人们亲眼见证视频影像中的韩国文化;社团还经常通过韩服走秀、紫菜包饭大比拼等活动让人们直接体验韩国文化活动。这些都是于无声中对韩国文化的一种渗透与传播。

3.教师言传身教

韩国文化包罗万象,文化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学生最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不可能每一位韩语学习者都走出国门,所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了解、熟知韩国文化,并对中韩文化差异有一定研究,这样才利于将韩国文化自然而然地引入课堂中的韩语教学,提升韩语专业学生的韩国文化素养。

4.课堂情境教学

第2篇: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干部教育培训;交通文化;重要性

一、交通文化内涵

交通文化,存在于交通战线各领域的工作活动中,她具有文化的共性,同时又必然带有鲜明的交通工作特点。交通文化是交通人员在其工作中所形成的具有共性被大家认可的一套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模式。干部教育中的文化建设是通过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理论强、业务素质高、广大群众信得过的管理队伍,来引领行业和实现交通建设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

交通文化是几代交通人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一个具有群体特色的文化体系,具体包括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和交通理念。交通文化内容丰富、辐射面广,其核心内容就是交通系统和交通建设的价值理念,它主导和支配着交通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交通文化建设的意义

加强交通文化建设,对于推进新时期交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 交通文化是一个行业时代的要求。二十一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交通文化将是交通战线在现今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整个管理领域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一个行业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其具有生命的活力,创新的动力;才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和社会存在的价值;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和谐社会服务的基础。

2、加强交通文化建设,有利于激发交通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先进的交通文化可以代表交通事业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导向性,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可以统一信念、规范行为,达到共同的发展愿景。健康的文化都具有教育感化功能,可以使交通干部形成健康向上、开拓创新的群体意识。交通文化建设还有利于满足广大干部职工的文化需求,有利于提高交通干部的综合素质,最终激发江苏交通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我们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3、加强交通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交通部门的良好品牌和形象。优秀的交通文化是良好形象形成的基础。在先进的理念引导下,意识层面的内容可以促使人的行为方式向好的方面逐步转变,从而有助于打造出良好的“交通品牌”,可以全方位地改善交通形象。近年来,交通战线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事迹和人物,像“雷锋车”组、“李瑞班”组、交通服务明星等,很好地诠释了交通的风貌及价值观。因此,要把交通文化建设的过程,变成交通品牌的打造过程、良好形象的塑造过程,从而使我们的交通形象表现为服务一流、管理一流、有内涵、有品位的一支先锋队伍,使我们的交通建设在经济社会中既有良好的形象又有深入人心的品牌效应,从而有力地推动江苏交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三、干部教育培训中如何体现交通文化建设元素

交通文化建设也是一种文化塑造过程,要想取得成效需要有力的措施和明确的步骤来推进。

1、领导重视文化建设,塑造共同的价值观。省交通行业宣传教育中心是省厅干部教育、党员及行业培训的基地。近年来,到中心参加培训的人数不断增加,最高每年达6000多人次。中心在培训规模有了较快、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的同时,领导也清醒地认识到要保持持续发展,必须要融入新的“元素”—文化建设。必需自觉、自信、自强地搞好文化建设,必须要以文化建设来引导人、统领人、培育人,也只有文化建设出彩了,中心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和动力。优秀的交通文化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要靠我们的管理者有意识的培育和建设。中心领导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倡导作用、典范作用、推动作用、创新作用。在各种场合宣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所带来的巨大精神财富。他们表率示范,身体力行,在各项具体工作中体现着共同价值观,从而带领员工为中心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团队凝聚力。

2、建立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机制。在倡导“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今天,更应该重视短期和中长期培训中交通文化的建设。建立相应的机制,激励交通干部积极参与认知交通文化,营造交通文化,理解交通文化,共同接受交通文化的熏陶,形成人人终身学习,自觉钻研管理和业务技能的氛围。首先省交通宣教中心有责任对每一个参训人员宣教和帮扶他们理解交通文化的内涵及意义,使他们通过教育培训对交通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有所作为。另外,对参训人员建立培训档案,颁发证书,留下痕迹,以利考核和激励继续学习。使他们回到单位后影响更多的人,把学到的知识及感受到的文化传授给其他同志。这样一来,既扩展了宣教中心的课堂,又传播了中心的文化。

3、紧扣交通文化建设主题,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省交通宣教中心在干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中,不断采用新的培训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一场课堂教学互动、一次演练体验、一个展览展示、一次现场教学活动,以及参观交通建设工程、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教师聘请、课程设置、到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教学评估,不断总结、优化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利用我们的教育资源,结合交通实际采取联合办学,送学到基层,把交通服务品牌引进课堂等方式,开展培训,形成了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增强了交通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使交通文化的元素无处不在,激励交通人为江苏交通的大发展争先创优。

交通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人的建设,关键是全面提升人的素质。要运用各种文化建设的手段,以人为本,来教育、引导、鼓励和熏陶交通人。通过教育培训,文化建设创新,培养出有利于交通事业不断发展的群体意识和价值理念。教育培训部门有义务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甘当铺路石,使我们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在创新文化的引领下,为大交通的大发展培育出又多又好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爱华;新时期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第3篇: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多元文化;护理工作

1.多元文化的定义及特征

文化是对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等的综合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导致不同的社会发展。多元文化即多地区文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形成多元文化社会。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具有多元文化特征。

在护理工作中,工作的对象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他们的文化背景包括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对健康和生命观点的不同认识,对死亡的理解不同及对护理的不同需求。

2.现代护理文化的发展方向

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现代健康概念都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由单一的疾病护理向的整体护理发展,护理不能仅局限于医院而要走进社会、社区及家庭。护理职能的范围包括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赋予护士教育、管理、研究等多种任务,甚至提供高质量的临终护理等。因此要求护士文化知识要有全面性及多元性。

生物医学教育模式的直接产物是以疾病为中心的观念,目前,我国护理教育已纳入到现代护理模式的内容;部分医院都实施了系统化整体护理。传统的护理教育和护理模式仍占相当比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更新观念,改变目前护理教育模式。将护理教育与治疗、预防、康复及保健有机结合起来,在对培养护理人才的标准、知识的结构、具备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除了进行疾病护理,还要有社区保健、健康教育的意识并要求掌握其内容。也要具备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并且能用中西医结合手段为服务的对象解决问题。这就要求从多元文化的观念出发,对我们目前的护理教育模式、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有一个较全面的改革。

3.我国护理文化现状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文化遗产,中医护理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东、西方文化的背景不同,中医与西医的理论基础有着截然不同。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结合的前提是要了解二者之间的异同点。中医护理有两个特点:整体观与辨证护理。其中整体观与系统化整体护理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体现了对人类健康、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要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思想,可谓异曲同工。辨证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医的辨证所进行的的护理原则和方法。而辨证护理的有效完成离不开中西医结合,是二者互补的结果,包括利用现代仪器设备对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护以及在护理程序过程中运用的中西医结合方法等。而中医的技术操作如穴位注射、拔火罐、按摩、针灸等简便易学又行之有效,既能减轻病人痛苦、也能解决实际问题,它是西医护理操作所不可替代的。将中西医护理有机结合起来并加以推广应用,对提高护理的质量和价值有很大影响。

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体系,对健康与疾病、生死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饮食习惯等。因此,要对不同民族提供相应的护理,就要研究他们不同的民族习俗,了解他们的需要,以人文、地理等知识来缩短相互间的差距,达到有效的沟通。

4.加强多元文化教育,推动护理文化向纵深发展

目前用于指导我国护理实践和研究的护理理论大部分来自西方,像护理程序及整体护理模式等。而理论的产生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环境及实践基础上发展而来。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传统医学仍在不断地发展,对护理学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着我国特有的护理类型―中医护理和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目前,在我们国家中医院内,大多都是实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它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化与西方的文化兼容性。

多元文化护理是现代护理的发展方向。要开展这一层次的护理,就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护理教育。护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打破狭隘的办学观念,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国际型人才观,尽快与国际护理接轨。

【参考文献】

[1]计惠民,白小嘉,张媛.多元文化护理基础理论概述[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4):322

第4篇: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一、进行文化背景教育的必要性

在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都强调学生要根据其国家的文化特点,摸清英语与汉语之间的语法差异来学好英语。简单点说就是从其文化内涵入手,避开汉式英语的误区。随着英语教学的深入,教师不难发现较多的学生习惯以汉语的思维来说英语,并将这个现象称为“汉语式英语”。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了解英语文化,而是以熟悉的汉文化思维来处理英语问题。要消除这样的学习障碍,就要从根本入手,在教授单词、语法的同时,要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绍。这样,才能尽量消除文化交流中的障碍。

汉语作为中国的母语,与英语有着天壤之别,以学习汉语的方式去学习英语是不可行的。要想真正学好英语,就必须了解它所展现出来的英美文化的规律、模式和准则。不了解这些基于社会、民族而产生的单词语法,就很难了解它的真实意思。例如,grammar school可以直接翻译成为“语法学校”,但如果了解美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就会发现它现在指为升大学的学生而设立的中学,即大学预科班。由此可见,了解文化背景是多么重要。

就语言教育的体现来看,主要有“听、说、读、写”四种。这四个教学环节也是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出能进行实际口语交流的具有较强表达能力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明白,语言交流实际上是在进行文化交流。以初中第三册课本为例,主要说明在日常交流、实际对话中所关联到的文化背景,并和汉语言文化进行对比,显示两者区别的同时,突出文化的重要性。Lesson 34中有这样的例子:楼上因为噪声太大,要给楼下的住户道歉:“I’m very sorry, comrade.” “comrade”是很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称呼。在西方,常用Sir和Madam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女士可以称为“Miss”。关系非常要好的熟人间,也可以用:love,dear,pet,honey,sweet-heart等显示亲昵。

“Thank you”是英语中使用非常广泛的致谢语。它和汉语中的“谢谢”类似。如Lesson 1中给教师送礼物时的一段对话:

―Happy Teachers’Day, Miss Zhao!Here are some flowers for you, it's our best wishes!

―What beautiful flowers!Oh, a diary, too.Thank you!

中国人在接收到礼物时,总要推辞和谦让一番,最后才不得不收下。但是在西方国家,如果也是这样推辞,将被看成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是对送礼者的轻视。所以,西方人要对物品进行赞美,显示对礼物的喜爱,这样才会让送礼的人感到开心。

二、文化教学的主要方法

文化教学一定要注意方法,不能填鸭式灌输,要以合理的方式让学生们接受,并使之达到身临其境的认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

1.比较法。学生生活在汉语的环境之中,对汉语文化是非常熟悉的。因此,为了说明和区别两者的不同,就可以进行汉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对比。例如,在夸赞女士漂亮时,汉语会说:“你真漂亮。”但是英语就不会说:“You are nice”而是说:“You look nice/You are looking good today.”(你看起来很美丽。)这就是文化思维的不同。

2.课堂交流。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口语的表达能力,切记不能培养出“哑巴英语”,即指只能考试答题,不能进行口语交流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外国的资料、风土人情、饮食风景等。只要学生感兴趣都可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英语交流,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外国文化,更能培养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第5篇: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文化教育大学英语教学重要性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既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注意语言能力的培养。前者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后者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英语教学的对象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最终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了解、认识目的语社会文化的同时,使学生了解母语与目的语存在的文化差异。目前的英语教学注重纯语言知识即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而忽视了文化教育。不少学生能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甚至拿到高分,但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的交流过程却很难令人满意,这暴露出我国的大学生英语文化能力低于语言能力的客观实际。要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文化与语言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文化,广义上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切活动方式和活动成果,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侧重指精神文明方面的内容,是在一定的共同体范围内生活的人们不同程度上共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趋向和性格特征等。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认为,语言是人们用于交流的一种社会符号系统,是文化的一部分。在社会交往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信仰、行为准则等必然在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一种特定的语言总是和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和国家及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由于中西方文化的起源不同,使得中西方社会都具有自身的文化色彩和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能否实现跨文化交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者对交流双方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二、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巨大的语言文化差异

由于、思维模式、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文化差异在跨文化的交际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语义的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往往赋以词汇以不同的文化内涵,比如individualism和“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的英文释义是“the principle or habit of independent thought or action”。在美国,个人主义者的典型形象是移民初期的拓荒者。他们勇敢进取,珍视个人权利,其个人奋斗精神作为整个民族的文化精髓传了下来。美国人认为理想的人是一个有个性、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人。个人价值至上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社会性,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及相互关心。汉语中“个人主义”的定义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个人英雄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等”。中国社会提倡个人服从集体,崇尚“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个人主义带有贬义色彩,是“集体主义”的反义词,与它相关的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受到否定的概念和行为。作为承载文化信息的语言词汇,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各种语言除去一部分核心词汇外,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如“龙”在汉民族文化中象征高贵和尊严。皇帝自称“真龙天子”,中华民族自称“龙的传人”,在汉语成语中“龙”总是用于褒义,如“望子成龙”、“生龙活虎”、“藏龙卧虎”等。但在西方文化中,dragon却是一种凶残肆虐的怪物,是邪恶的象征,喻指凶恶的人、撒旦、魔王、严厉而有警觉性的女人。如果不懂“龙”与dragon在中西方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差异,把西方人比作“dragon”,就会出现不愉快的场面。

2.体态语的文化差异。

体态语(也就是所谓的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属于“非语言交际”范畴,正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它指的是人们用以同外界交流感情的身体动作。体态语的研究范围包括手势、姿势、面部表情、谈话距离等。非语言交际同语言交际一样,受到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打着不同文化背景的烙印。只有弄清交际双方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才能使交际双方顺利传达思想,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比如用表示杀头或自杀,中国人是用手掌侧面作抹脖子状,美国人则用一只手指太阳穴,表示用手枪自杀。美国人常用手指接触太阳穴或前额来表示某人聪明、有头脑,而中国人对这一手势的通常理解是“这人脑子有毛病”或者是“这人真蠢”。

3.辅助语言的文化差异。

辅助语言指伴随言语的一切声学现象,它通过声调、音量、语速、音质的清晰度、语调和停顿等起到言语的伴随作用。世界各地都有利用各种无语义特征的声音来交流感情的习惯,但具体的使用方式也因文化的不同而有差异。美国人说话时一般都较大声,他们给人的印象是精力充沛,干劲十足,情绪容易激动。而中国人和日本人比较含蓄,说话的音调都比较低沉或轻柔。即使是最简单的清嗓子时发出的声音,按中国的文化习俗就能表达多种意义,但英美人常因发出这样的声音而向旁人道歉。又如在被问及尴尬或棘手的问题时,中国人常回报以沉默,这在英美人看来是对提问者的莫大羞辱,是缺乏修养的行为。

三、文化教育的策略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必须重视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consciousness of culture acquisition)。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教师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母语文化和教学目的语文化有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拓展一般性的文化背景。英语中的很多词汇来自于神话、典故、寓言、传说等。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适当地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在欣赏文化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加以控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使学生上课时能够置身于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改进教学方法时,使文化教学与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紧密联系,并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

3.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英语课堂教学的课时有限,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观看欣赏外文影片,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鉴赏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其西方文化视野,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对英语文化的学习是真正掌握英语语言不可或缺的因素,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对跨文化交际教学在当前教学中的地位的认识,并在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中全面反映出来,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吴义诚.外语教学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4):78-79.

第6篇: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竞技体育立足于亚洲及世界体坛。尤其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共获51金21银28铜共100枚奖牌居世界金牌榜第一名,使我国在国际体坛赢得骄人成绩。然而, 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改革为契机,体育事业整体也在朝着更好的方向行进,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始终存在着运动员文化教育素质低下知识修养不足的问题。从社会整体发展需求来看,当下运动员文化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十分凸显,我们需要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体制进行审思。

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体制中的主要现实问题:

(一)运动员文化修养不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与社会就业机制的矛盾突显。

近年我国社会劳动就业形势和用人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退役的运动员也必须在人才市场上参与就业竞争。[2]专业运动员文化教育程度较低,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弱,与非运动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相比并无优势可言。当前现实状况显示许多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即待业,主要原因就是文化素养偏低,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二)运动员接受文化教育的需求增加, 现有教学体系难于适应。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多元化,使广大运动员群体对文化学习产生了深度认识和迫切诉求。对于那些退役后没有从事教练员职业的专业运动员而言,他们缺少其他就业技能的后续发展。同时在训练期间虽有大专学籍, 但学习的科目太少,不利于运动员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低龄运动员初级教育难以落在实处。

为了使运动员从小打下运动技能的坚实基础,于是从低龄阶段便开始专业化训练, 这使许多运动员在低龄阶段就荒废了学业,文化学习基础非常薄弱, 致使入队或进入高校后的文化课程学习十分困难, 出现了课业理解困难,学习积极性日渐消退等不良现象。非常不利于运动员知识文化体系的初步构建及未来接受中高等教育。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 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现实问题是我国体育事业中不可规避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以及体制改革的正确导向,才能够满足运动员在役期间文化知识的学习需求,才能对运动员退役后的生存生活的保障起到促进作用。这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世界体坛佼佼者,美国是以学校为中心构建竞技体育体制的国家,同时具备完善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其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竞技教育一脉相通。美国非常注重用法律手段来管理高校体育,运动员遴选法制化,各大学的学分制保证了运动员学籍的严格管理从而保障学业顺利完成,同时美国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学习要求与普通学生同一标准。大学成为培养各全面发展运动人才的沃壤,使运动员发挥竞技运动的天赋和才能的同时充分展现个人的全面价值。与美国高校竞技体育体制同等重要的是体育运动市场充分的展现和发挥功效。美国优质的高等教育体系对美国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NCAA科学的决策力和坚实的执行力有效的推进了高校竞技体育体系。

美国以学校为中心的竞技体育体制中重要的角色即教练员,受聘的教练员绝大部分都具有丰富的运动经历和较高的理论水平,迫于严格的招聘制,教练员不得不加强自身执教能力及业务水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成果证明高校在美国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是高质量体育科研服务的有力保障。完善的联赛体系作为资金保障无疑推动着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美国各种体育项目的商业化运营是高校体育的财力支撑。然而,2011年的滨州大学丑闻却让美国的高校体育教育蒙羞。但要认可美国高校竞技体育是成功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与美国不同,俱乐部体制是德国竞技体育体制的基础,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是最高管理机构,其最重要的体育政策是经济资助,同时为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进入高校学习创造优惠条件。虽然德国高校没有高水平运动队,但德国高校与竞技体育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系。

若使我国的高校竞技体育在我国的竞技体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首先,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改革并完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使高校竞技体育培养体系成为运动员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当前形势下重要的是提高高校竞技体育实力,使其向专业高水平方向发展,培养出不缺失文化素养又拥有自我个性的高水平运动员。

其次,全面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严格要求教练员专业水平及文化素养,要求教练员必须持有专业执教资格的同时建立对教练员的多方面评聘体系。教练员综合素养直接影响着运动员训练质量和竞赛水平甚至影响运动员人格及个性塑造。在高校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角度考量,必须加强对教练员综合素养的培养力度。

再次,科学完善竞赛制度,多渠道筹集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经费。美国高校的联赛制度和德国的俱乐部赛制确实发展的完善且成熟,但欧美国家与我国社会体制不同,我们在参考欧美赛制优势的同时要建立既满足我国体育竞赛市场需求又适应世界竞赛市场规则,同时服务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的竞赛管理体制。

第7篇: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摘 要】本文首先将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与基础素质教育进行对比并提出两方面的不同,引出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接着,分析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功能等特点,最后,提出四点建议来说明应如何加强建设校园文化,促进高校素质教育改革。

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素质教育决定》以来,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且如今已扩展到幼儿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素质教育已处在“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进程中,素质教育观念也进一步深入人心。但是素质教育开展的时间并不长,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体制等一时都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目前的素质教育更注重于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对于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改革的研究却并不多。笔者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中,深深地感觉到高等素质教育也应全面拓展,旨在培养出具有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现状

大学是学生成材的最后一道程序,如若在这最后一道程序上不严格把关,之前的教育岂不前功尽弃·高等教育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新形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专业设置与培养过程、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方法等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因此。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性,就要全面加强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改革。一方面,在学生个人自身发展上要更着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发明创造全新的成果,实际上“推陈出新”也可以是一种创新,即把自己原有的知识根据新形势、新需要引入到新的领域内进行新的组合,实现新的效益。因此,高等素质教育要强调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耀、以创新为目标的氛围和共识。另一方面,高等院校素质教育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应加强。校园文化既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又反过来对社会文化产生能动的反作用。因此,校园文化的积极与否会直接影响渗透到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各个层面。由此可知,校园文化建设在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就校园文化对高校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 校园文化的内容

应该如何界定校园文化·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议较多。以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例,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一是校园精神说。校园文化是在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范围内生活的成员所共同拥有的精神传统、作风和理想的综合体现,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树立良好的风尚。二是第二课堂说。校园文化等同于第二课堂,或者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素质而进行的艺术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效果,是大学生接受的除课堂知识传授以外的其他教育形式,是学校正式教育的延伸。三是氛围说。校园文化是一种透过特定的文化氛围使置身其间的大学生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的文化形态,它是在校园这个特定范围中形成的小环境、小气候,是一种氛围。

综合专家学者的各种意见和观点,笔者认为,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在相对独立的校园环境中,以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目的,由学校和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人文环境关系。从这个概念出发,校园文化实际包含着两方面内容,即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而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得以发展的载体。

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反映人类认识成果的思想理论体系(书面、知识、课程文化)、言语与非言语的沟通(行为文化)、校园艺术活动及其成果(审美文化)、认知方式、创造能力、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心理文化)等。校园精神文化作为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在学风、教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等各个方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校园物质文化包括高校的各种教学、科研、管理、生产和生活资料,以及校园环境。在学校,良好的物质环境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心境,对培养学生的美感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如果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洁静,宿舍明亮、整洁,图书馆资料丰富,实验设备先进,那么置身其中的学子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环境熏陶,激发出一种尊师爱校的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改革的建议

1.加强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管理,优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2000〕52号文件精神,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要加强对学校周边商业店铺、文化市场的管理;要加强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的管理等;要优化美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校园内学生宿舍与教工宿舍应分开,学习区与生活区分离,学生文化活动区域与学生宿舍、学习区域适当地分开,以避免互相干扰和影响。学校应加大在物质条件上的资金投入,建设种类齐备、内容丰富、借阅方便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加大对科学实验、仪器设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投入;建设好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交互式教学管理系统;配备与学生专业学习有关的先进的语音设备、现代化的电化教学设备、基础课教学实验设备和先进的精密仪器等。建设好艺术活动和体育锻炼的设施和场所,以及劳动素质教育培训基地等素质教育场所。

2.规范校园制度,维系校园的良好人际关系

要确立并坚持正确的校园文化指导思想。高等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办学目标和宗旨。通过正确的理论导向、政策导向和价值导向,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大力宣传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培育良好的校园风范和校园精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谐严谨的校园制度自然会形成对个人不轨行为或异常行为的威慑力量。因此,规范的校园制度是校园内人们言行举止、交往互动的准则系统,是维系校园人际关系的纽带和一切文化活动的准绳。

3.有效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使学生寄情于学、寄乐于学

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使每一个性格不同、爱好迥异或智力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在各自的领域里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为此,学校应当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组织研究活动课程设置,制定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规章条例,使课外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还应注意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与校风建设紧密结合,与发展学生特长紧密结合。例如,组建一些文学社团、音乐社团等活动,举办演讲、唱歌、球类等比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史党史展览等教育活动。

4.普及教育信息化,文化信息化

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正迈入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不仅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也成为一种文化载体,不断地向人们传递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大量的相关资料显示,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以及伦理观念都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要通过建设积极的信息化校园文化,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消除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辨别真伪,健康成长。

大学校园是孕育人才的摇篮,是人类文化传递、发展与创新的基地。它既是一个教育环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环境。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增强学校凝聚力,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建设校园文化对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环节。

参考文献

[1]谢祥清、杨曼英.素质教育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常天义、郑崇辉.高等学校素质教育与第二课堂[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3]刘东升.论提高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效率的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4]杜德鱼、李拴斌.关于林业高等院校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1)

[5]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6]王大中.促进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2(7)

第8篇: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现在,由于受到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高等院校在开设公共英语教育这一科目时仍然会按照中国传统的应试模式教授课程,这就使一些毕业的学生仅仅在笔试上能够取得高分,但是在不了解西方文化的情况下,造成因为文化差异而不能很好地同外国人进行交流。所以增设文化研究的课程对公共英语教育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增设文化研究课程对公共英语教育的重要性

在现如今全球化的社会形势下,英语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基本通行证。但是现如今的英语教育只是片面的侧重在应试上,许多踏入社会的学生无法真正的使用英语。笔者认为,让高校学生真正能够使用英语,就必须要让他们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所以增设文化研究课程对公共英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当的重要性[1]。

二、高校开设公共英语教育的现状和历史以及历年存在的弊端

1.高校公共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

高校公共英语教育从1978年起开始开设,在中国共分为四个阶段,即起步、摸索阶段;发展阶段;调整改革阶段以及实施新规则阶段。

2.公共英语教育存在的弊端

笔者认为,公共英语教育存在的弊端共分为三方面。第一方面,即为课程设置的问题。现如今,各高校英语教学内容包括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以及锻炼语言的交际能力等。高校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英语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但是就目前来看,国内大部分高校在开展公共英语课程时,只是开展了听力,单词,语法,阅读的教学,并没有将外国的文化,即文化研究课程真正的融入到高校英语课程里面,这就使高校的教师在语言文化的教学上面对教学内容有所缺失,使得许多优秀的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没有同老外交流的能力。第二方面,即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出一批能够在社会上发挥高效能的人才。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通过各种类型的考试选拔人才,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一种现状,而不是为了使用而学习。第三点,我认为应该是师资的问题。现如今,高校的英语教师能力参差不齐,有高有低,许多教师仅仅只是机械的进行教学。各个教师的个人素质不够,知识面窄,修养不高。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使得中国对英语方面的人才的要求也相对提高,这就需要教师更加完善自己,只有教师本身对英语各个文化的差异以及国家的文化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够为有这方面要求的学生答疑解惑[2]。

三、开设文化研究课程对公共英语教学的意义

1.文化研究同语言的教学密不可分

笔者认为,学习一门语言,首先必须要了解这个语言国家的文化。在西方的很多国家,他们的文化同中国是恰恰相反的,有很多文化差异。文化,从学习者学习这门语言开始,就已经渗透进其语言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两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2.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门语言,想要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就要去深入的了解这个语言国家的文化。开设文化研究课程,有利于增强语言学习者对这门语言的兴趣,让他更加深入的想去了解国家的文化,能够有利于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摆脱机械的背单词,记语法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文化研究课程能够使公共英语教育更加贴近教学目标

高等学府开设英语学习课程,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英语,更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后的社会工作中让英语成为一种生活工作上的工具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文化研究课程的开设,能够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外语国家的文化,掌握人文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感悟力和交际能力[3]。

4.是全球一体化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伴随着中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显。国家之间的融合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我们掌握西方的文化背景。所以文化研究课程的开设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使各个国家的文化能够更好地融合和了解。

四、如何开展文化研究课程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文化研究课程的开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高校公共英语课程的开展,只注重培养学生在词汇、语法、翻译、阅读、听力等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了对西方文化研究的教育,这就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死记硬背,而没有将真正的兴趣融入其中。笔者建议应该在原有的公共英语基础课程上,加设进一些文化研究的课程,这样可以减少公共英语课程中其他内容的一些课时。

师资建设。之前提到说高校公共英语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要想培养出合格的英语人才,首先一点是要有出色的英语教师。这一点毋庸置疑。教师要积极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个人文化修养,以及教学质量和学识。学生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质量。因此,教师教授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我,加强个人的文化知识,熟练的掌握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这样才具有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能力。

其他的设施条件。高校在培养学生时,很多高校都给予了高度的支持。例如一些英语的社团,以及学校里面的一些英语角或是图书馆的英语资料。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的时候,要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第9篇: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我国传统高校教育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全面渗透,整体教育效果较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需求,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如何构建新时期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优化阅读教学结构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大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文化素养提升的作用

大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情感、精神、内涵及人格四方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从以上四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具体表现为:

(1)丰富学生人文情感:在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充分感受文章中包含的人文情感,这对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该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真切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升自身思想境界。

(2)增强学生的文学精神:大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章的审美内涵,在上述正确审美观念的指导下学生文学精神将得到非常大的丰富,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感知力将得到进一步改善,这对积极、健康的文学精神体系构建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3)丰富学生的文学内涵:阅读的本质在于从物质内容中体会精神内涵。在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该过程充分感受文章的精神内涵,以文章为媒介,感知作者情感,从而实现对作品价值的了解和认识。这种了解和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让学生受到真正的人文熏陶,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根本。

(4)提高的学生人格品性:文章是缩小版的社会,在这生活百态中学生“亲身”感知世间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逐渐思考和关注社会,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3.新时期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的优化策略

(1)树立正确大学语文阅读教学观念。传统大学语文阅读教学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阅读教育上,过于注重对学生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的教学,这种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对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改善不利。因此,在对大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阅读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将上述教学重心转变到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上,将文学素养作为教学的核心,以学生素质发展和文化发展为教学主体,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保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学生发展需求为主丰富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阅读学习空间。

(2)优化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材料。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时间是导致阅读教学效率受到限制的关键,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阅读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在对大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进行教学材料的优化,尽量选取内涵情感丰富、价值体系完善的文学作品,确保教材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密切相关,从而实现高校语文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要充分把握好小说、散文、诗词的文学形式,对上述文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把握教学材料比例,为学生构建科学、高质的阅读学习结构,使学生充分感悟不同形式作品的魅力和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优化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照具体教学环境对教学模式进行合理选取,不断丰富模式内容,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阅读氛围,从本质上提高学生大学语文阅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传统高校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教师教学单一,人员单一,方式单一,阅读学习效率不理想。在新型阅读教学中高校可以适当对教师进行划分,将教师分为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讲师,让教师对自身专攻内容进行充分讲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熟练度,改善教学深度。教师要适当丰富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增加部分故事教学内容、探究教学内容或自主交流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大学语文阅读学习中。

(4)优化大学语文阅读考核模式。常规大学语文阅读考核只是对学生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的考核,主要通过试卷形式完成考核内容,这种考试方式较单一,整体考核效果与高校文化素养教学需求不符。在对该内容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高校素质教育需求,将学生文化素养作为考核主体,适当增加学生日常考核比重,即增加学生学习态度、讨论发言、阅读练习等学习比重。教师在进行大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空间让其探索、交流和反思,加强该部分考核,形成较自由的阅读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