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止危化品泄漏的措施范文

防止危化品泄漏的措施精选(九篇)

防止危化品泄漏的措施

第1篇:防止危化品泄漏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输油管道;事故影响因素;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现代管道运输始于19世纪中叶,198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建成第一条原油输送管道。然而它的进一步发展则是从20世纪开始的。中国的石油管道也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逐年增加,并已逐渐形成了跨区域的油气管网供应格局。但截至目前,中国的输油管道很多都已经进入了事故多发期,为提高输油管道安全运行的可靠性,防止漏油、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迫切需要使用系统的方法进行管理。

一、输油管道安全的重要性

我国目前的输油管道特点是管线多,管龄长,腐蚀、磨损等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较多,导致存在很多隐患,严重影响管道的安全运行。

输油管道泄漏事故可能引起火灾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泄漏不仅使所输油品大量流失,由于漏出的油品往往会污染河流、地表和地下含水土层,从而污染饮用水,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影响很大。输油管道事故后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油品泄漏量及扩散条件

管道运行中,因管子开裂引发的泄漏量与裂口大小程度、泄漏持续时间有关,开裂的孔洞越大,泄漏持续时间越长,泄漏量就越大。一般情况,局部腐蚀形成的针孔渗漏量很小,而机械损伤导致的裂口会大量漏油。通常条件下,泄漏量越大,污染范围也越大。目前,西欧的管道公司将受泄漏影响的面积超过1000m2的事故,定义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

2.管道周边的人口密度

泄漏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与当地人口状况有关,若事故发生在荒无人烟地区,则后果轻微,人口越密集,事故后果危害性越高。特别在工业区或商业区附近,不但人口密集,还由于土建施工及大型机械作业较多,危及管道的因素增多,事故频率较高,风险更大。

3.管道所输介质的危险性

所输介质的物理性质将影响到泄漏事故的后果,主要考虑介质的危险性。危险可以分成两类,即当前危险和长期危险。当前危险指突然发生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的危险,但危害的持续时间短。如火灾、爆炸、接触毒物等,将立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长期危险是指持续时间较长的危险,如水源污染、潜在致癌性等,这些属于慢性危害,随时间的推移,其危害性可能更大。天然气、液化气等泄漏后,火灾、爆炸危险性比一般油品的危险更大,而原油泄漏后对生态环境有长期的负面影响,长期危险较大。

二、输油管道安全管理技术

为了控制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预防事故发生或减轻其危害程度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属于安全技术。其总的发展方向是使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对于输油管道系统,除了防火、防爆、防静电、防雷及消防等安全技术外,还主要有针对管道系统各种危害的安全技术,如防止管道内、外腐蚀,管道泄漏检测、防腐层检测、管道内检测的技术等等。

安全技术的措施包括两个方面:预防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的损失。这些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减少潜在的危险因素

减少潜在的危险因素,使事故失去产生的基础,是预防事故的最根本措施。例如:在新工艺、新产品开发时,尽量避免使用有危险性的物质、工艺和设备,选用不燃或难燃物质和低毒物质,这使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难以发生。

2、降低潜在的危险因素的强度

某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往往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或强度才能造成危害。通过一些措施降低它的强度,使之处于安全范围内,就能防止事故发生或降低事故的损失。比如,在有抽残或扫线管线的操作间内,安装轴流风机等通风设备,降低油气浓度及其聚集可能性,来防止空气的混合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火花导致爆炸的事故发生。

3、连锁保护

当设备或装置出现危险情况时,以某种方法强制一些元件相互作用,以保障生产安全。例如,在工艺管线上安装自动化仪表(如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用于实时监测输油管道的运行,采集数据,当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压力达到报警上限)时,通过自动化系统联动来关闭输油管道的关键阀门,使之处于正常状态或安全停运。

4、隔离操作或远程操作

当人与施加危害的物质、物体接触时,就存在发生伤亡事故的可能性。如果将两者隔离开或保持一定距离,就可以避免人员伤害事故的发生或减弱对人体的危害。例如,对放射性、高温和噪声等的防护,可以通过设置隔离屏障、提高生产自动化及遥控程度等,防止操作人员接近有害物质,都属于这类措施。

5、设置保护装置或薄弱环节预防设备损坏

在设备或装置上安装保护装置或薄弱元件,当危险因素达到危险限之前,这个环节预先脱离、破坏,或将能量释放,或将装置安全停运,从而防止重大事故发生。例如在压力容器上装安全阀或爆破膜,在储存轻质油品的拱顶罐的罐顶装呼吸阀与液压安全阀,在电气设备上装保险丝等。石化码头输油臂的紧急脱离装置,也是这个道理。当船舶或码头出现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时,输油臂紧急脱离装置启动,实现码头和船舶的脱离,避免出现更大的危险。

6、封闭危险物质或能量

封闭就是将危险物质和危险能量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的损失。在输油管道的站场和油库的储油区内,地上油罐需设置防火堤,防火堤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建造,应能承受所容纳油品的静压且不会泄露,这可以使油罐事故的漏油被限制在防火堤内,以避免火灾、环境污染等的范围扩大。

7、警告提示

第2篇:防止危化品泄漏的措施范文

液化石油气属易燃易爆物质,在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极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年3月5日,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储罐区11号球罐排污阀上部法兰密封局部失效,造成液化石油气大量泄漏,扩散后遇火花发生爆炸,火灾造成12死亡、3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447.8万元。处置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是公安消防部队经常遇到的,因此,研究和掌握此类事故的处置技术和战术,极具现实意义。

一、液化石油气特性

1、液化石油气是原油蒸馏或其他石油加工过程中所得出的各类烃类化合物,包括丙烷、丙烯、异丁烷、丁二烯、异丁烯等。

2、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加压以液态储存和运输。液体的密度约为水的一半,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泄漏出来易聚集在低洼处,随着地形填满沟、坑、下水道等,不易扩散,但可以漂移很长的距离。

3、液化石油气由液相变气相,体积扩大约250倍,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通常为1.5%~10%。

4、液化石油气无色、无臭,吸入后会造成恶心或头痛,吸入过多有麻醉性。一般在液化石油气中加有特殊臭味的醛类或硫化物,便于探测出该气体的存在。

二、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特点

(1)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

液化石油气一般以喷射状泄漏,由液相变气相,体积迅速扩大,并随风飘移,形成大面积扩散区,需及时对危害范围内的大量人员进行疏散,并采取禁绝火源措施。

(2)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由于液化石油气爆炸下限低,泄漏后与空气混合,极易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发生爆炸或燃烧,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3)处置难度大

由于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的部位、裂口大小及容器内的压力等各不相同,采取堵漏、输转、引火点燃等措施时,技术要求特别高,处置难度大。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1)现场询情

消防人员接警到场后,要详细询问是泄漏还是燃烧,有没有发生爆炸;泄漏部位,是液相还是气相泄漏,泄漏量大小;储罐区总体布局,泄漏罐容量、实际储量;邻近罐储量,总储存量,有没有采取堵漏措施,有无堵漏设备,是否能够实施堵漏,能否采取倒罐措施等。

(2)侦察检测

掌握泄漏扩散区域及周围有无火源;利用检测仪器检测事故现场气体浓度;测定现场及周围区域的风力和风向;搜寻遇险和被困人员,并迅速组织营救和疏散。

(3)设立警戒

根据询情和侦检情况,确定警戒范围,设立警戒标志,布置警戒人员,严控人员出入,并在整个处置过程中,实施动态检测。

(4)禁绝火源

切断警戒区内所有电源,熄灭明火;高热设备停止工作;关闭警戒区内抢险人员的BP机、手机。切断电话机线路;不准穿化纤类服装和带铁钉的鞋进入警戒区,不准携带铁质工具进入扩散区参加救援。

(5)疏散人员

疏散泄漏区域及扩散可能波及范围的一切无关人员。

(6)选准停车位置和进攻路线

消防车要选择上风方向的入口、通道,停靠在上风方向的适当位置,使用上风方向的水源;在扩散区上风、侧上风方向选择进攻路线接近扩散区,并设立水枪阵地和现场指挥位置。

(7)有效防护

进入现场或警戒区内的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隔绝式呼吸器或其他各种防护器具,穿着全封闭式消防防化服;人员要穿纯棉战斗服,扎紧裤口、袖口,勒紧腰带,必要时全身浇湿进入扩散区。

(8)喷雾稀释

组织一定数量的喷雾水枪,驱散、稀释沉积飘浮的气体;对储罐顶部开口泄,要用喷雾水枪托住下沉的气体,往上驱散,使之在一定高度飘散;驱散稀释不准使用直流水枪,以免强水流冲击产生静电;如果储罐场(站)有蒸气管线,可接出蒸气管道放蒸气来稀释泄漏的气体。

(9)关阀断源

管道发生泄漏,泄漏点处在阀门以后且阀门尚未损坏,可采取关闭输送物料管道阀门,断绝物料源的措施,制止泄漏。关闭管道阀门时,必须设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

(10)器具堵漏

1、管道泄漏或罐体孔洞型泄漏,应使用专用的管道内封式、外封式、捆绑式充气堵漏工具进行堵漏,或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拧,或利用木楔、硬质橡胶塞封堵。

2、法兰泄漏。因螺栓松动引起法兰泄漏时,可使用无火花工具,紧固螺栓,制止泄;若法兰垫圈老化导致泄漏,可利用专用夹具夹卡法兰,并高压注射密封胶堵漏。

3、罐体撕裂泄漏。由于罐壁脆裂或外力作用造成罐体撕裂,其泄漏往往呈喷射状,流速快,泄漏量大,制止这种泄漏可利用专用的捆绑紧固和空心橡胶塞加压充气器具塞堵的措施;不能制止泄漏时,可采取疏导的方法将其导入其他容器或储罐。

(11)注水排除

根据液化石油气储罐的泄漏部位等情况,在采取其他措施的同时,可通过排污阀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造成罐内底部水垫层,配合堵漏,缓解险情。

(12)引火点燃

采用点燃措施,应具备安全条件和严密的防范措施,必须周全考虑,谨慎进行。

1、点燃原则。根据现场情况,在无法有效实施堵漏,不点燃必定会带来更严重的灾难性后果,而点燃则导致稳定燃烧、危害程度减少的情况下,可主动实施点燃措施,但现场气体扩散已达到一定范围,点燃很可能造成大量爆燃,产生巨大冲击波,危及气体储罐,造成难以预料后果的,禁止采取点燃措施。

2、点燃准备。主动点燃泄漏火炬,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主要措施:一是担任掩护和防护的喷雾水枪到达指定位置。二是泄漏点周边地区经检测没有达到爆炸性混合气体浓度。三是使用安全的点火工具,并按正确的战术行动操作。

3、点燃时机。点燃泄漏火炬,一般要把握两种时机:一是在罐顶开口泄漏,一时无法实施堵漏,而气体泄漏的范围和浓度有限,同时,又有多支喷雾水稀释掩护以及各种防护措施准备就绪的情况下,用点火棒点燃。二是罐顶爆裂已经形成稳定燃烧,罐体被冷却保护后罐内气压减少,火焰被风吹灭,或被冷却水流打灭,但还有气体扩散出来,如不再次点燃,仍能造成危害,此时在继续冷却的同时,应予果断点燃。

(13)彻底清理

处置任务完成后,应使用喷雾水、蒸气或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下水道、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

四、行动要求

1、指挥部的设置及救援车辆的停放,应与泄漏区域保持适当距离,并设在上风方向。

2、进入泄漏区实施抢险作业的人员一定要专业、精干、个人防护充分,并使用开花或喷雾水枪进行掩护。

3、严禁处置人员在泄漏区域的下水道等地下空间的顶部、井口处滞留,以防爆炸冲击造成伤害。

4、一切处置行动自始至终要严防引发爆炸,当遇有紧急情况然及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时,指挥员应果断下达撤离命令。

5、按上级指示,确定新闻会的内容、时间和发言人。

(二)、液氯泄漏事故处置

液氯是剧毒物质,是引发化学灾害事故的常见危险品之一。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极易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区域性污染。

一、液氯特性

1、液氯常温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剌激性臭味的气体。

2、其本身不燃,但能助燃。比空气重约2.5倍,在空气中不易扩散。

3、绝对压力为1个大气压的纯气体,在-35°C时成为液态,其由液相变为气相体积扩大约400倍。

4、能溶解于水,但溶解度不大,并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5、氯与绝大多数有机物均能发生激烈反应,如果在钢瓶等装氯容器中混入有机化合物,一定条件下,引起激烈反应而导致爆炸。

6、氯气有剧毒,对眼睛和呼吸系统的粘膜有极强的剌激性,在肺中发生淤血和水肿,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002mg/L,超过2.5mg/L人吸入后立即死亡。

二、液氯泄漏事故特点

(1)扩散迅速,危害大

液氯泄漏后,由液相变气相,体积迅速扩大,并随风飘移,形成大面积染毒区,需及时疏散危害区域内的人员,以及转移能与氯气发生激烈反应的有机物质。

(2)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

剧毒的氯气可通气呼吸道、眼睛、皮肤等途径侵入人体,引起无有效防护人员严重中毒,造成伤亡。

(3)污染环境,洗消困难

大量液氯泄漏,严重污染空气、地面及水体,并易滞留在下水道、沟渠、低洼等处,不易扩散,全面、彻底洗消困难,将在较长时间内危害生态环境。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1)现场询情

消防人员接警到场后,要详细询问有无发生爆炸;泄漏罐储量、泄漏部位、泄漏量、扩散面积;有无人员伤亡;是否采取堵漏措施以及可能采取的堵漏方法等。

(2)侦察检测

利用有毒气体检测仪测定氯气浓度及扩散范围;测定现场及周围区域的风力和风向;搜寻遇险和被困人员,并迅速组织营救和疏散。

(3)设立警戒

根据询情和侦检情况,确定警戒范围,设置警戒标志,布置警戒人员,严控人员出入,关在整个处置过程中,实施动态检测。

(4)有效防护

进入事故现场的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隔绝式呼吸器,进入内部执行关阀堵漏任务的消防队员要着全封闭式消防防化服或其他型号的防化服。

(5)疏散人员

疏散染毒区域及扩散可能波及范围的一切无关人员。

(6)转移与之反应的化学物品

对事故现场内能够与氯气发生化学反应的乙炔、氢气、烃类等化学物品,能够转移的立即转移,难以转移的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引起爆炸。

(7)稀释降毒

以泄漏点为中心,在储罐或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或喷雾水枪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但不宜使用直流水。

(8)关阀断源

生产装置发生氯气泄漏,应由事故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熟悉情况的人员负责关闭输送物料管道阀门,切断事故源,消防人员负责出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并协助操作。

(9)倒罐转移

储罐或容器发生泄漏,无法堵漏时,可采取疏导的方法将氯液倒入其他容器或储罐。

(10)化学中和

储罐或容器壁发生小量泄漏,可采用化学中和方法,即在消防车水罐中加入苏打粉等碱性物质向罐体或容器喷射,以减轻危害;也可将泄漏的液氯导致碳酸氢钠溶液中,使其中和,形成无害或微毒废水。

(11)浸泡水解

运输途中,体积较小的液氯钢瓶阀门损坏,发生泄漏,又无堵漏器具,无法制止外泄时,可将钢瓶浸入氢氧化钙等碱性溶液中进行中和,也可将钢瓶浸入水中,但要防止流入河流等易造成公害的场所。

(12)器具堵漏

1、管道壁发生泄漏,且泄漏点处在阀门以前或阀门损坏,不能关阀止漏时,可使用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袋等专用器具实施封堵。

2、微孔跑、冒、滴、漏,可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孔内的方法堵漏。

3、罐壁撕裂发生泄漏,可用充气袋、充气垫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扎堵漏。

4、带压管道泄漏,可用捆绑式充气堵漏带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实施内外堵漏。

5、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可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进行封堵,也可直接使用专门的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堵漏。

(13)洗消处理

根据液氯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的具体情况可采取下述方法洗消:一是化学消毒法,即用氢氧化钠、氨水、碳酸氢钠等碱性物质溶液喷洒在染毒区域或受污染体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改变毒物性质,成为无毒或低毒物质。二是物理消毒法,即用吸附垫、活性炭等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吸附回收转移处理;对污染空气可用水驱动排烟机吹散降毒,也可对污染区暂时封闭,依靠自然条件,如日晒、雨淋、通风等使毒气消失;也可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

四、行动要求

1、指挥部的设置及救援车辆的停放,应与染毒区域保持适当距离,并设在上风方向。

2、进入毒区实施抢险作业的人员一定要精干,个人防护充分,并使用开花或喷雾水枪进行掩护。

3、实施洗消作业时,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同时要注意观察参与处置氯气泄漏的人员身体状况,并进行健康检查。

4、对现场轻微中毒人员应立即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对接触毒物的皮肤、面部可用水冲洗,症状严重者立即送医院诊治。

5、液氯的生产、储存装置发生泄漏,主要由事故单位负责处置,事故单位不能有效止漏时,公安消防应在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配合指导下行动。

6、按上级指示,确定新闻会的内容、时间和发言人。

(三)、公路交通事故处置

公路交通事故是最常见的,也是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地面交通事故。研究和掌握其处置措施对提高处置效率,减少人员伤亡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路交通事故特点

1、车辆事故频率高

受路况、车况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公路交通事故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据统计,我国现在每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约30万起,平均每天约800起。

2、人员伤亡大

在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往往造成数辆甚至上百辆汽车首尾相撞,直接导致驾驶员和客伤亡。若汽车失控后坠入江河(悬崖)等事故,群死群伤的可能性就更大。1981年发生在法国里昂近郊高速公路的特大交通事故,共造成400余辆各类车辆相撞,100多人伤亡。

3、易引发次生灾害

汽车相撞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常伴随火灾事故的发生;装载化学危险物品的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可能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外泄,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并严重污染生态环境。

4、车辆损坏严重,救援技术性强

事故造成车辆严重毁坏变形或翻车坠入河谷、悬崖,以用可以造成爆炸燃烧、危险品泄漏等,需要采用各种技术实施救援活动。

二、处置程序与措施

1、询问情况。消防人员接警时应问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等情况,并要求公安、医疗救护等部门到场协助救援。

2、侦察检测。处置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立即搜寻遇险和被困人员;根据需要,利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的化学危险品的浓度及扩散范围。

3、设立警戒。封锁事故路段的交通,隔离围观群众,严禁无关车辆及人员进入事故现场,若事故造成化学危险品外泄,现场警戒的范围需根据侦察情况确定。

4、救生排除。

(1)使用液压切割、扩张等破拆工具,破拆变形的车厢外壳,积极抢救车厢内的遇险人员,并根据需要调集大型牵引起重车辆到场协助;破拆车体时,应使用雾状水掩护,防止金属碰撞产生火花,引起油蒸气爆炸,发生火灾。

(2)用喷雾水冷却事故车辆油箱,用泡沫覆盖地面流淌的燃油,消除潜在危险,为营救被困人员创造条件。

(3)对事故次生的化学事故,消防人员应采取关阀断源、器具堵漏、稀释降毒、筑堤导流等措施,有效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和易燃易爆物品爆炸燃烧事故的发生,并按化学危险品性质处置事故。

5、现场急救。对重、危急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初步处理后,利用救护车或现场车辆迅速转送医院救治。

6、清理现场,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三、行动要求

1、公路交通事故及时救人是消防现场处置的主要方面,应最大限度抢救人命,并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2、在遇险人员没有搜索完毕前,不得使用大型设备,如吊车,推土车等吊拉、牵引事故车辆。

3、处置高架路(桥)交通事故时,为防途中交通堵塞,同一消防站出动的车辆不能同一方向驶向事故现场,应从不同的入品登上高架公路,相向驶向现场。

4、救援车辆一时无法接近事故现场时,救援人员应首先携带轻便的破拆、救生、起重等装备,赶到事发现场投入救援。

5、事故处理完毕后,应尽快解除警戒,恢复交通。

6、按上级指示,确定新闻会的内容、时间和发言人。

(四)、洪涝灾害事故处置

洪涝灾害是指由于过量的降水造成江河湖水泛滥,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的灾难。

一、洪涝灾害事故特点

1、涉及地域广

我国受洪涝灾害威胁的地区总面积达73.8成平方公里,耕地5亿亩。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嫩江、辽河等江河的周边地区均受洪涝灾害的严重威胁。*年夏季发生的长江全流域和东北松花江、嫩江流域特大洪水,全国29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历史上罕见。

2、人员伤亡重

洪涝灾害往往造成江、河、水库堤坝溃决,形成遍地,导致大量城乡居民因无法及时逃生而遇难。1931年和1954年我国发生的长江全流域特大洪灾,分别造成14.5万和3万余人死亡。

3、经济损失大

洪涝灾害造成粮食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冲塌房屋,吞没财产;工矿企业单位被淹,被迫停产停业;毁坏铁路、公路和城镇基础设施;破坏水利设施等。据统计,我国仅1991年和*年两个年份的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分别达到779亿和2550亿元。

4、损坏道路桥梁,中断交通

洪涝灾害造成铁路、公路以及桥梁等毁坏,使地面交通基本陷于瘫痪,直接影响政治、经济以及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5、易引发次生灾害

洪涝灾害还常常伴随泥石流、滑坡、山崩,以及化工设施毁坏后所发生的化学事故和灾后出现的瘟疫、饥荒等次生灾害,使灾情趋于复杂化、扩大化。

6、救援困难

由于洪涝灾害涉及地域广、受灾人数多、灾害周期长,道路交通、通信中断等,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二、处置程序与措施

1、力量调集。根据上级指示,统一调派消防救援力量和救生船艇装备,调派的原则是确保重点及危急、险恶地段或区域的需要。

2、疏散人员和物质。根据灾情,严密制定灾民疏散方案;及时保护或转移国家和集体的重要物质。

3、救生排险。

(1)积极营救被困在屋顶、树梢等险恶环境中的遇险人员;搜寻失踪人员,尽可能早发现、早救助那些抓住水上漂浮物随水漂流的待救者。

(2)与社会力量一起全力加固江、河、湖的堤坝,堵疏水道,以免暴涨的洪水引起堤坝溃决。

(3)协助交通部门及时修复毁坏的道路,清除障碍,以保证救援所需的车辆及装备顺利抵达目的地。

(4)及时扑灭各类火灾,有效控制化学事故等一切次生灾害。

4、现场急救。对事故现场抢救出的窒息、休克、出血、溺水等重、危急伤员,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初步处理后,利用救护车、现场车辆或船只迅速转送医院救治。

5、做好保障。及时供给各类水上救生装备,以及饮用水、干粮、药品等生活必需品,确保部队长时间连续作战的需要。

三、行动要求

1、所有救援人员要加强行动安全,正确操作及使用救生船艇装备,实施水上救助时应穿救生衣,特别在险恶备件下,要以小组为单位,不准单独行动。

2、选准救援车辆在险恶地段的停靠位置,要有利于撤退。

第3篇:防止危化品泄漏的措施范文

为防止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保护员工人身和公司财产安全,本着预防与应急并重的原则,制定本预案。

2危险性分析

2.1企业概况

公司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约458.73平方米,现有职工13人。主要生产经营电

泳漆、浓缩液、稳定剂、溶剂、光盘保护漆、有机添加剂等。

2.2危险性分析

本公司生产经营的危险化学品与人体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可能造成灼伤,发生泄漏容易造成人员中毒,其蒸汽与空气能够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生产和库存的原料、产品与高热源、强氧化剂等接触,易发生火灾爆炸。

3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公司成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组。

3.1指挥部组成人员和职责

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安全主管

成员:其他相关管理人员

总经理不在的情况下由安全主管进行现场指挥。

指挥部主要职责:

(1)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3)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4)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5)负责现场急救的指挥工作;

(6)及时、准确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3.2工作组组成成员和职责

灭火组:负责消防、抢险。

成员:(略)。

救护组:负责现场医疗、救护。

成员:(略)。

警戒组:负责治安、交通管理。

成员:(略)。

通讯联络组:负责通讯、供应、后勤。

成员:(略)。

运输组:负责运送伤员

成员:(略)。

4预防与预警

4.1事故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强化安全生产教育;

(3)车间、库房加强通风、完善避雷设施;

(4)采用便捷有效的消防、治安报警措施;

(5)保证消防设备、设施、器材的有效使用。

4.2报警与通讯

公司将用于个体防护、医疗救援、通讯装备及器材配备齐全,并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况;

应急电话:

火警:119

匪警:110

医疗急救:120

5应急响应

5.1灭火处置方案

(1)发现火情,现场工作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处理,防止火势蔓延并迅速报告;

(2)灭火组按照应急处置程序采用适当的消防器材进行扑救;

(3)总指挥根据事故报告立即到现场进行指挥(总指挥不在现场由副总指挥负责指挥);

(4)警戒组依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划定危险区,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进行隔离和交通疏导;

(5)救护组进行现场救护,如有需要立即将伤员送至医院;

(6)通讯组视火情拨打“119”报警求救,并到明显位置引导消防车;

(7)扑救人员要注意人身安全。

5.2泄漏处理方案

泄漏处理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处理两大部分:

5.2.1泄漏源控制

(1)生产过程中可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停止作业或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等方法,并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漏处;

(2)包装桶发生泄漏,应迅速将包装桶移至安全区域,并更换。

5.2.2泄漏物处理

(1)少量泄漏用不可燃的吸收物质包容和收集泄漏物(如沙子、泥土),并放在容器中等待处理;

(2)大量泄漏可采用围堤堵截、覆盖、收容等方法,并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报警:通讯组及时向环保、公安、卫生等部门报告和报警;

2)现场处置: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控制事故发展,并将伤员救出危险区,组织群众撤离,消除事故隐患;

3)紧急疏散;警戒组建立警戒区,将与事故无关的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

4)现场急救:救护组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做好自身及伤员的个体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5)配合有关部门的相关工作。

(3)泄漏处理时注意事项:

1)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2)严禁携带火种进入现场;

3)应急处理时不要单独行动。

5.3化学品灼伤处置方案

5.3.1化学性皮肤烧伤

(1)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污染的衣裤、鞋袜等;

(2)立即用大量清水或自来水冲洗创面10~15分钟;

(3)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抹油膏或红药水;

(4)视烧伤情况送医院治疗,如有

合并骨折、出血等外伤要在现场及时处理。

5.3.2化学性眼烧伤

(1)迅速在现场用流动清水冲洗;

(2)冲洗时眼皮一定要掰开;

(3)如无冲洗设备,可把头埋入清洁盆水中,掰开眼皮,转动眼球洗涤。

5.4中毒处置方案

(1)发生急性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送医院急救,并向院方提供中毒的原因、毒物名称等;

(2)若不能立即到达医院,可采取现场急救处理:吸入中毒者,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向上风向转移至新鲜空气处,松开患者衣领和裤带;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催吐的方法使毒物吐出。

6附则

(1)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熟悉各

种应急处置技术;

(2)定期组织应急处置技术演练,应急预案综合演练每半年不少于1次。

第4篇:防止危化品泄漏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 公路运输 泄漏预防 应急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危险化学品早已经成为人民日常生活、工农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物资种类之一。但是在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和安全隐患,都会造成危险化学品泄漏,污染环境和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同时运载危险化学品的车辆是流动着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能避免突发性事故的发生,所以要做好突发性事故的预防、监测以及应急处理的善后工作,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减少环境污染。

一、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泄漏事故应急能力的建设及其分类

当危险化学品泄漏后造成污染事件的产生时,就能够通过应急监测手段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危险化学品泄漏后造成环境污染区域的详细信息,以此划分污染区域,方便设定撤离计划和人员撤离,提前预报环境影响的时间和范围等相关应急技术措施。同时在危险化学品泄漏后造成污染事件后,应该正确使用应急监测设施:(1)获取精确的监测数据的时候,一定要十分迅捷和简便,所以在监测操作应该容易掌控,进而使用的监测设施本身对限制性的要求不高,主要体现其设施的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2)在选购监测设施的时候,除了要有良好的性价比,保证最小化投入,还要求能够满足车载或者便于携带。

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强化内部的监测设施,保证的当危险化学品泄漏造成污染事件产生后,能够及时快速准备的使用监测设施,而且在使用中监测设施要科学有效地配置,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有效最快捷的应急需要,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减少环境污染。

二、完善应急监测和预防的方案,并且做好应急准备

将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事故分为本地过境突发污染事件以及外地过境突发污染事件。这样分类可以帮助对事故现场的路径进行查询、采样的选择和监测分析方法的检测;另外便于调查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品种,然后根据该危险化学品品种的特征及其危害性,选择对应的的应急监测方案,最主要的目的都是快速有效地展开应急行动。

1.本地过境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和预防

为了环保监测部门能够及时的对当地区域内的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泄漏后造成污染事件做出对应措施,可以通过建立当地区域对应的数据库,方便查询。登录入数据库的主要是当地区域内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企业作为重点,详细信息包括危险化学品名称、物理特征、化学特征以及危害程度等方面。因为很多时候,前去救援的应急人员不了解事故的具体信息,不确定泄漏的危险化学品种类,进而不能够判定污染范围及其应急检测设施,没有对应的应急方案,故而不能有效快速地对其事故作出正确的经济措施,浪费事故补救时间。现在化工行业不断更换产品,所以对应的数据库也应该定期更新,对新产业的新产品也要及时的补充,保证数据库更够准确的提供正确的信息。而且当本地向外地进行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时候发生泄漏事故,本地环境检测部分能够及时准确的给出对应信息,然后才好配备对应仪器及其控制试剂,前去应急救援人员也能够使用熟练正确的技能进行监测和应急措施。

2.外地过境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和预防

当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外地车辆过境的时候,发生突发污染事件的随机性就比较大,并且对其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等都不了解,所以发生事件后应该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疏离现场人员等,调查并确定出危险化学品种类,并通报给环保检测部门,根据当地数据库中有关该危险化学品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信息,最短时间内设定应急方案。应急救援人员在执行应急方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操作,依照应急方案中危险化学品的数据库及其以应急监测方案数据库,核实好正确的应急措施,这样也能将泄漏事件的污染变化控制在掌控范围内,防止因为时间过长导致污染进一步的被扩大。

三、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泄漏事故的预防

应该建立起应对险化学品公路运输泄漏事故的应急专业技术监测队伍,建立这样一支队伍的主要原因是让其在事故发生后,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开展环境监测、污染物的调查、对污染源的控制、划分受污染区域以及采取何种应急安全措施等工作,预测事故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建议。队伍的组成人员需要定期安排工作量,开展日常应急监测工作,熟练进行应急监测的操作,不断提升应急水平,确保为随时发生的事故做好应急准备。

加强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泄漏事故的宣传,提升安全运输程度。同时还要强化路面管控和源头监控,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和运输人员一定要做好登记,大力支持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合理建设联系人制度,对非法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进行依法处决。运输人员就应该严格遵守安全运输管理的规定和制度,不将不同种类的危险化学品装载在同一辆运输车上,在运输过程中尽可能避免车辆的剧烈晃动和撞击。另外在运输时间上也应该做好相应安排。利用GPS、GIS等高科技技术产物,对危险化学品的公路运输进行车辆的安全监控,做好预警、报警和辅助应急救援等措施,加强公路路面的实施监控,构建完善的监管网络,实现事故发生即可被发现,及时对其进行应急监测和救援措施。

参考文献:

[1]李雪梅.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中的应急监测和预防[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01:11-12.

[2]卜全民,童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1:73-76.

第5篇:防止危化品泄漏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特种设备 重大危险源 风险控制 应急处理

1 前言

特种设备是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和设施的总称。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辨识、评价、控制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是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防止事故发生的关键。

2 危险源的分类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中的作用,结合事故致因理论,危险源可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实体存在的危险物品或能量超过临界量的物质。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

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从安全功能的角度,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物的故障。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于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由于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

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一起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两类危险源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的内因,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结合特种设备的重要程度,可将以下特种设备确定为第一类重大危险源: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①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的蒸汽锅炉;②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MW的热水锅炉。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①介质毒性为极度、高度或中毒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②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 MPa,且PV大于等于100MPa.m3的压力容器。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①输送有毒、可燃、易燃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 MPa的长输管道;②输送有毒、可燃、易燃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km且管道公称直径大于等于300mm的长输管道;③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大于等于200mm的公用管道;④输送GB5044中,毒性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等于100mm的工业管道;⑤输送GB5044中,毒性为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Jl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等于160mm,设计压力大于等于4MPa的工业管道。

(4) 医用氧舱。

(5) 大型游乐设施。

(6) 客运索道。

按照特种设备严重事故隐患的界定,可将以下情况确定为第二类重大危险源:

(1) 使用非法生产的特种设备的;

(2)超过特种设备规定的参数范围使用的;

(3)缺少安全附件、安全装置'或者安全附件、安全装置失灵而继续使用的;

(4)已经报废或者经检验检测结论为不允许使用而继续使用特种设备的;

(5)使用有明显故障、异常情况或者责令改正而未予以改正的特种设备的;

(6)使用未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的;

(7)操作人员未持证上岗的;

(8)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安全标准规定、在人口密集区设立的特种设备。

4 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的分析评价

危险源的分析评价是控制事故的关键措施之一。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的分析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辨识各类危险因数及其原因与机制;

(2)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3)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4)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5)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5 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控制、管理与事故应急

风险控制主要是通过探讨失效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失效的概率,减少事故损失。风险管理是控制风险、减少损失所采用的各类检验、监控方法与过程的统称。风险管理,一般从降低失效的概率和减少事故损失两个方面考虑。

根据管理学关于控制关键的少数和控制变化趋势的理论,当前特种设备安全监控的重点是:

(1)对重大危险源实行重点监控,逐台登记建档,定期现场巡查,动态掌握安全状况。

(2)规范特种设备操作、管理人员(尤其是锅炉操作、气瓶充装、起重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提高作业人员的素质。严格管理,杜绝无证操作、违章操作,防止人为事故的发生。

(3)加强特种设备生产质量的监督(尤其是起重机械的安装质量的监督检验),继续打击非法生产特种设备的行为。

(4)强力推动压力管道的检验工作,加强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安全附件的检查。

减少事故损失以降低损失幅度为主。紧急隔离,紧急减压,带压堵漏,设置截断阀、消防设施等都是常用的方法。

应急计划的目的是抑制突发事件,尽量减少事故的危害。一个完整的应急计划由两部分组成:现场应急计划(由企业负责制定)和场外应急计划(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应急计划应提出详尽、实用、明确和有效的技术和组织措施。企业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企业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计划和程序的有效程度,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场外应急计划应包括:应急机构的组织、通讯系统的建立、专项设备的信息、专家信息源、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等。

特种设备应急处理一般包括紧急疏散、现场急救、险情排除、火灾扑救等。

(1)紧急疏散。发生危害介质泄漏时,应立即组织警戒区及污染区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对发生易燃易爆和液态氧介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或泄漏的,应组织群众向上风向,迎风转移;对发生有毒介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或泄漏的,应组织群众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用湿毛巾捂住鼻嘴向上风向,迎风转移。

(2)现场急救。针对事故伤害特征,组织医疗机构实施救治。

(3)险情排除。根据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的技术、结构和工艺特点以及发生事故的类别,制定抢险救援技术方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对发生易燃易爆和有毒介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泄漏的,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置泄漏。处置泄漏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处理。修补和堵塞泄漏口,制止介质进一步泄漏,对整个应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

(4)火灾扑救。针对介质特性,选择正确的灭火对策。对液化气体类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第6篇:防止危化品泄漏的措施范文

一些专家认为,在公共环境安全事件频出的大背景下,“新安江水污染事件”反映出民众容易恐慌的脆弱心理,也折射出地方政府应急能力仍待提高,更暴露出对于危险物品运输防范的短板。

短板一:要时刻关注天气情况

暴雨黑夜出车,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大忌。就本起事故而言,被撞危险品车辆发生故障,停在路边抢修时,已经开启危险警报闪光灯和设置200米远预警桩,但是由于下雨路滑,又是黑夜,影响了驾驶重型货车徐某某的视线,再加上他对前方道路状况观察不明,车速过快,未能及时采取有效避让措施,和停于路边的浙AM8993挂号重型半挂牵引车发生相撞。

经现场勘查和事故认定,虽然犯罪嫌疑人徐某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但是该危运企业还是要花一定的精力处理这起事故,比如车辆赔偿、原料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等等,期间可能还会发生一系列纠纷和扯皮事情,大伤元气。本起事故是重型货车撞危险品车辆,但是,它同时也给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一个警示,黑夜暴雨天气驾驶车辆,对任何一位驾驶员安全驾驶都是一个挑战。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在安排出车时,要关注一下天气情况,暴雨天气尽量不要安排出车。确是因为运输任务紧迫,在暴雨天气,一定要出车,最好安排白天出车,危险性会相对降低。

短板二:要做好“三检” 做到“五不出车”

“三 检”是指出车前、行驶中和收车后的检查。出车前的检查:检查证照是否齐全,检查机车外观和喇叭、灯光是否齐全有效;检查油、水、电是否缺漏和各种仪表及安全设施是否良好有效;车辆轮胎的气压和货车货物的牢固情况及连接部位的牢固情况。

行驶中的检查:检查水温、油温、各种仪表工作情况及轮胎气压;检查制动器有无拖滞发热现象,各连接部位的牢靠性;检查有无漏水、漏油、漏气和一切安全措施是否有效。

收车后的检查:清理全车安全卫生,检查油、水、电、汽有无滴漏现象;检查各连接部位和货物的牢固性和车胎气压。这些工作很琐碎,然而,车辆是运输危险货物的载体,安全性不言而喻,做好”三检“工作,可以买来一份安心,避免车辆发生抛锚。

同时,运输企业还要做到“五不出车”,即:制动器不灵不出车;转项系统有故障不出车;喇叭不响不出车;灯光不亮不出车;各类证件不齐全不出车。试想,如果运送苯酚危险品车的驾驶员,积极做好“三 检”工作,能做到“五 不出车”,也不会路上发生抛锚,停车修理而被撞。

另外,运输企业还应加强对车辆的管理,所有的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均严格执行强制维护、定期检测制度,确保车辆技术性能符合《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和质量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和质量限制》,车辆技术等级必须达到一级,方可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罐体的常见病是“跑、冒、滴、漏”,任何一项发生事故都可能造成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因此定期开展罐体检测是预防此类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短板三: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浙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副局长宋晓春表示,运输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人”,很多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或酿成重大损失的。比如此次苯酚泄漏事故, 驾驶员在运输途中遭遇深夜暴雨,发生车辆故障进行抢修,必须要设置明显的警示装置,提醒过往车辆。但由于驾驶员的忽视,造成追尾事故,从而引发严重的后果。

因此,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在把好从业人员的准入关时,还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比如怎样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发生事故后,现场从业人员如何应急处理,如何报送相关部门,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据亲身经历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从业人员讲,发生事故后,我们都慌了,手足无措,往日里背下来的应急救援及应急处置知识根本就想不起来,大脑一片空白。组织实战应急演练,可以化解这一危机。危险货物运输应急演练是最直观和形象化的安全教育,通过演练,让驾驶人员、押运人员掌握了事故状态下各自的责任和任务,有利于减少事故损失,提高企业自我救助能力,维护社会稳定。

短板四:要实现GPS联网联控

如今,绝大部分危险品运输车辆都安装了GPS或行车记录仪。不可否认,实施对车辆、货物的有效监控,不仅加强了运输安全,提高了企业运输效率,同时也促进了运输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但目前行车记录设备的安装等事宜缺乏统一规划和引导,如本省车辆进入外省,除本省GPS监控系统进行监控以外,外省G P S监控系统也应该监控,为防止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发生特大交通事故后能得到有效救援提供保障。通过本起泄漏事故,浙江省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得到了启示,目前他们正 在酝酿 对所有危化品运输车辆实施GPS卫星定位实时监控,一旦 发 生故障或出现险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有针对性的救援和应急处置,将衍生环境灾害的可能降至最低。

短板五:应急能力要进一步提升

在此次苯酚泄漏事件中,引发了瓶装水“抢购风潮”, 除了民众对饮水安全信心脆弱和苯酚相关知识的匮乏外,政府部分应急措施和通告措词不够周全引发了群众误解,也是造成抢购的原因。政府应急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有必要对事件所涉及的群众不熟悉问题进行解析。

危险品对于非化工专业的人员来说,都很危险,危险性都一样,一旦 发 生泄漏,后果 都一样,都很严重。其实不然,有些是无机物,溶于水的,与水互溶,这些危险品很危险,对水质影响很大。而此次事故泄漏的苯酚,是带有苯环的有机物,不溶于水,挥发的量很少,一般通过引起蛋白质变性引发内脏病变。20吨苯酚经过水体稀释,流到杭州浓度已经很低。政府部门在信息时,应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以免引发不必要的恐慌。

第7篇:防止危化品泄漏的措施范文

一、指导思想

为了防止危险废物焚烧装置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车间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并且能够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的控制和处理,减少事故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根据本装置的实际情:请记住我站域名况,制定“危险废物焚烧装置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二、焚烧装置基本情况

三维公司危险废物焚烧站工程设计利用回转窑焚烧炉高温热解焚烧处理化工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例如塔釜聚合物、无利用价值的副产品、下脚料以及医疗产生的医疗垃圾,保护人身健康,防止危险废物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三、危险废物概况

1、废硫酸

来源 丁二醇分厂

特性及危害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使命;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为穿孔、腹膜炎。肾、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串联空、全眼炎以至使命。

慢性影响:牙齿算式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已经器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处理措施 与电石渣中和处理

2、废醋酸甲酯

来源 丁二醇分厂

特性及危害 醋酸甲酯相对密度(水=1)0.914,闪点(闭杯℃): -10;爆炸极限:3.1-16%;最小点火能(mj):0.40;最大爆炸压力(mpa):0.860。其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温、氧化剂有火灾危险。空气中允许最高浓度610mg/m3。

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接触本品蒸气引进眼灼痛、流泪、进行性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心悸、忧郁、中枢神经抵制。由其分解产生的甲醇可引起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和视神经萎缩等。

处理措施 高温焚烧

3、废甲醛

来源 甲醛车间

特性及危害 相对密度(水=1)0.82,闪点50℃(37%),爆炸极限7-73%,其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燃烧爆炸,空气中允许最高浓度3mg/m3。有刺激性气味,接触本品可引起眼灼痛、流泪、头痛、头晕等危害。

处理措施 高温焚烧

4、废丁烯醛

来源 有机分厂

特性及危害

对眼结膜及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神经系统机能障碍.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结合,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在空气中非常易氧化生产氧化物,当受热或碰撞,甚至轻微摩擦即可发生爆炸.在火场高温下,能发生聚合防热,使容器破裂.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处理措施 高温焚烧

5、丁醇残渣

来源:丁二醇分厂

数量:约为300l/h

残渣组分: 50-60%丁醇 其他为轻组分

危害性:1)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具有可燃性;

2)泄漏对土壤、水体有害;

处理措施 高温焚烧

6、gbl残渣

来源:丁二醇分厂

数量:约为30—35 l/h

残渣组分:38%1,4丁二醇 其余为重组分

危害性:1)接触后对眼睛、皮肤有害; 吞入、吸入对肺、呼吸道等有害;

2)泄漏对周围土壤、水源污染;

处理措施 高温焚烧

7、医疗垃圾

来源 三维职工医院

特性及危害 职工医院所产医疗垃圾包含各种病菌,为防止病菌蔓延,必须对其进行处理。

处理措施 高温焚烧

8、废甲醇

来源:丁二醇分厂

数量:约为150—200l/h

组分:90%甲醇约1% p3oh 5—7% 乙酸正丙酯约1%甲醛 其它为水

危害性:1)易燃易爆液体;

2)对人体中枢神经及视神经、视网膜有麻醉作用;

3)泄漏对环境水体有污染;

处理措施 高温焚烧

四、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职责及分工

1、应急救援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焚烧装置办公室

2、应急救援领导组职责:

应急救援领导组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危险废物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措施。

2.组织训练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和事故重点区域有关单位开展联防救援工作。

3.对职工进行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普及和环保教育。

4.检查督促做好危险废物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5.会同有关部门监督事故应急救援的设备、器材、物资的管理和使用。

6.组织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

7.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将事故汇报、通报。

3、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成员各自职责和分工:

发生重大事故时,由领导组组长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直接组织指挥实施),组织指挥救援队伍 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

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1.组 长:应急救援全过程的总指挥。

2.付组长: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过程中具体指挥工作。

3.成员

负责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以防事态扩大,服从组长、副组长统一调配。

四、意外事故防范措施:

意外事故:主要是皮肤接触、眼睛接触,误食,以及发生泄漏及火灾;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

急救措施:

1.吸入:如果大量吸入,立即转移到新鲜空气充足的地方。

2.吞食: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催吐,不要给意识不清的人吃东西。

3.皮肤接触:如果接触,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水冲洗至少15分

4.眼睛接触:如果眼睛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泄漏应急处理:

1.在发生泄漏时,首先熄灭所有明火、隔绝一切火源,防止发生燃烧和爆炸。

2.处理人员需佩戴所要求的防护用品及防毒面具。

3.现场用沙土围堤,回收物料,避免进入下水道等密闭系统;剩余液体用吸收棉吸附,并将吸收棉回收。

4.不得用水冲洗,防止污染区域扩大。

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事故防范措施:

1.现场人员按时巡回检查,详细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操作人员每30分钟做一次巡检,以便及时发现储槽、管道及燃烧机泄漏情况。

(二)事故应急预案:

储槽泄漏

现场人员发现立即熄灭所有明火、隔绝一切火源,防止发生燃烧和爆炸;

操作人员佩戴好防护用品,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

现场用沙土围堤,回收物料,避免进入下水道等密闭系统;

用沙土吸收地面物料,清理干净现场。

不得用水冲洗,防止污染区域扩大。

储槽着火

现场应熄灭所有明火、隔绝一切火源,立即切断物料来源,关闭进出口阀,通入氮气;

立即拨打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队;

灭火人员佩戴呼吸器,穿防火服(包括头盔、上衣、裤子、靴子、手套),灭火剂为干粉、二氧化碳、泡沫等,灭火人员至少3人应从不同的方向灭火;

由于甲醇泄漏而引起的着火,应立即切断料源。

灭火时严禁用水直接浇着火部位,由于甲醇比水轻,用水直接浇在着火的甲醇上,会火星飞溅,并在水面继续燃烧,一旦流入地沟,会引起其它地方着火。

甲醇着火时,要同时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灭,一次扑灭中间不能停,若一停止,马上又会全部着火。

若槽子放空管泄漏着火,则应开大n2灭火

(三) 紧急安全疏散

在发生重大化学事故,可能对厂区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在领导组统一指挥下,保持安全通道的畅通,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并在指定的位置(公司东门)集合,清点上班人员数量。如发生其它泄漏事故,根据当时的风向疏散人员至上风位,如发生爆炸事故,应立即与公司有关部门联系,引导附近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撤离后必须对人员数量进行清点。

(四)工程抢险抢修

发生事故后,领导组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迅速进行抢险、抢修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及时堵漏排险,消灭事故。特殊情况下,可请求外协技术力量支援。

(五)现场医疗救护

1.车间应建立抢救小组,每个职工都应学会心肺复苏术。一旦发生事故出现伤员,首先要做好自救互救工作。

2.发生化学灼伤,要立即在现场用清水进行足够时间的冲洗。根据伤者实际情况及时联系救护车送往医院进行系统救治。

3.发生其它人身安全事故,根据伤者实际情况及时联系救护车送往医院进行系统救治。

(六)社会支援

一旦发生重大化学事故,本单位抢险、抢修力量不足或可能危及周围安全时,领导组必须立即向上级通报,必要时请求帮助。

公司调度电话

(七)训练和演习

1.车间从实际出发,针对本单位的危险废物可能发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模拟演习。

2.把指挥机构和各个救援队伍训练成一支思想好、技术精、作风硬地指挥班子和抢救队伍。一旦发生事故,领导组能正确指挥,各救援队伍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地排除险情、控制并消灭事故、抢救伤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第8篇:防止危化品泄漏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消防;易燃易爆;火灾原因;安全措施

伴随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的机动车辆也在迅速增加,易燃易爆场所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越来越多。城市机动车公共加油站这一为人们提供能源的配套服务设施也在不断的增加。加油站在城市交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城市灾害救助中的重要能源基地,由雷电、燃料泄漏事故等等原因引发的易燃易爆场所火灾事故时有发生,造成爆炸事故的案例也为数不少。

1.易燃易爆场所火灾原因分析

1.1直接雷击。雷电直接击中现场设备或击中与现场设备连接的管路等,损坏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詹化品的设备装置,雷击过程中雷击电流在沿仪表导电的支架流入大地的过程中,产生强大的感应磁场,从而损坏电子设备。

当雷电发生时,对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危化品的构筑物破坏力最强的是电磁效应。强大电磁场会将处于其中的金属导体产生较大的电动势,而处在强大磁场中的导体如果没有构成回路或连接不牢,就会出现放电火花和局部发热,从而引燃引爆存放在建筑物内的易燃易爆危化品。

1.2电气点火源引起的火灾主要由电火花和静电火花造成。电气设备本身缺乏防爆措施,未采用接地装置等原因易产生电火花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1.3人为原因在易燃易爆场所的生产中,由于加油站操作人员思想麻痹、用火不慎造成的火灾事故占相当大的比例。此外,在禁火区、工作场所使用火源等也往往容易引起火灾或者爆炸。

2.消防安全措施

2.1防雷电

要防止由雷电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就必须严格执行《石油库设计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并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规范、标准安装维护防雷装置。完整的一套防雷装置都是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防雷装置所用的金属材料应有足够的截面,还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耐腐蚀性以及足够的热稳定性,以承受雷电流的破坏作用;易燃易爆场所内各种设施、设备、构筑物等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准,并加强员工安全教育。

2.2防止可燃物料泄漏

易燃易爆场所中有些液态物料具有流动性、如果密封不好或误操作易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在实际中应采取以下措施:a)设置完备的检测报警系统,并尽可能与生产调节系统和处理装置联锁。b)在可能泄漏的部位,设置可燃气体检测仪,以便及时监测物料泄漏情况。

2.3 动火检修作业的安全措施在检修场所,可燃物、助燃物以及点火源等引起火灾的三要素随时可能具备。因此,在加油站这类易燃易爆场所动火检修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极大,一旦发生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对易燃易爆场所设备检修中的动火作业,研究和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才能有效地避免和减少火灾爆炸事故。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符合下列要求:①动火检修之前应对化学危险品浓度进行检测、分析,并制定施工计划和作业程序,明确监护人,准备适当的灭火器材;②金属焊割作业动火执行人必须由经过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持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合格证的电焊工担任;③进入容器、设备内作业需要照明时,使用独立电源或安全隔离变压器电源24 V以下的安全电压的照明灯;④动火时应注意火星飞溅方向,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做成的挡板控制火星飞溅方向,防止火星落入危险区域;⑤如在动火中遇到生产装置紧急排空或设备、管道突然破裂有可燃物外泄时,监护人应立即下令停止动火,待恢复正常,重新分析合格并经原批准部门同意后,方可重新动火。

2.4 设置防火防爆安全装置防火防爆安全装置是指生产系统中为预防事故所设置的各种检测、控制、联锁、保护、报警等仪器、仪表、装置的总称。一般按照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各种检测仪器,如压力表、流量计、超限报警装置等;②安全阀、爆破片、呼吸阀、放空管等防爆泄压装置;③防火控制和隔绝装置,如阻火器、安全液封、固定式火灾报警装置;④紧急制动、联锁装置,如紧急切断阀、止逆阀、安全联锁装置等;⑤防护装置和设施,如设备过载保护装置、防静电装置、防雷装置等。

2.5 加强消防管理从近年来易燃易爆场所火灾或爆炸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易燃易爆物品自燃、用火不慎、违章操作等原因引起的火灾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主要是由于易燃易爆场所的安全管理存在漏洞造成的,此类原因造成的火灾是完全可以减少甚至杜绝的。因此,消防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对易燃易爆物品及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主要应遵守以下原则:①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部门或个人,必须按照物品的性能、燃点进行分类、单独存放和管理;②必须按实际用量计划采购、库存、不准超量长期存放;③使用、管理易燃、易爆物品的人员必须掌握物品的特性、使用、保管方法;④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必须牢固、密封,容器不得破损、变型、泄漏,要定期检查维修;⑤使用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部位必须通风、清洁、通道通畅、配电线路性能良好、接头牢固、隔离火源及其它可燃物;⑥对不按规定使用、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要视情节给予教育、处罚、限期整改。

3.结语

如何做好易燃易爆场所火灾爆炸事故的安全防范措施,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即防患于未然,从易燃易爆物质的控制、动火检修作业的安全措施、设置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加强消防管理等减少易燃易爆场所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消防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1] 于水军,潘荣锟,余明高等.2005年全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25(6).

[2] 郑双忠,陈宝智,吴穹等.易燃易爆企业火灾危险性评价及对策[J].东北大学学报,2001.22(6).

第9篇:防止危化品泄漏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液氨泄露 风险评价 火电厂 SCR系统

火电厂SCR烟气脱硝系统用还原剂为氨气,SCR脱硝装置的氨气供应系统可以选用液氨、尿素和氨水作为制备氨气的原料。由于液氨汽化工艺具有投资省、原料费用较低的优点[1],我国已投运的火电厂脱硝装置大多采用液氨法制备氨气的方案。

1、氨的性质

常态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恶臭味。氨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标准状态下氨沸点-33.33℃,熔点-77.7℃,自燃点651.11℃,密度小于空气。氨容易被液化,一定条件下冷却或加压,氨就能冷凝成无色的液体并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液氨密度约为0.639g/cm3,同样也容易气化,降低压力就急剧蒸发,并吸收大量的热[2]。

氨在常温下极易挥发、易燃、具有腐蚀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氨也是一种很强的心脏刺激剂,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皮肤灼伤,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气肿、剧烈咳嗽、呼吸窘迫、昏迷、休克等。

2、液氨泄露的危害

液氨的存储需较高的压力,安全要求高,需要由液氨槽车运输,由液氨储罐储存。如使用液氨为脱硝系统的还原剂,在贮罐破裂或有裂缝时会引发泄漏,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液氨贮罐区发生泄漏后,水喷淋系统未及时启动,冒出大量氨气使贮罐周围小范围内可能造成操作人员眼和皮肤灼伤(冻伤),飘散造成厂外附近居民眼睛、呼吸道损伤, 对居民身体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3、液氨泄露的风险评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年12月11日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3]要求,对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新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本文以关中地区某大型火电厂液氨贮罐为例,对液氨泄漏影响范围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关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该电厂设2个160m3液氨贮罐,液氨最大贮存量为262.4吨。

3.1 源项分析

(1)泄漏时间为10min。

(2)泄漏量的计算模型采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推荐的泄漏量公式进行计算。

(3)源强。

贮罐典型泄漏通常发生在罐体与外界连接部位,假定管路系统或贮罐阀门损坏导致液氨罐下部与连接管线发生泄漏,其中,泄漏孔径为10mm,泄漏点与距液面高度为1.2m,人员响应时间为10min。根据导则,可采用液体经小孔泄漏的经验公式估算液氨泄漏源强:

QL=CdAρ[2(P-PO)/ρ+2gh]0.5

可得液氨泄漏强度为2.743kg/s,10分钟泄漏量约为1645.8kg。

3.2 液氨贮罐泄露的环境风险分析

根据导则推荐的模式预测,采用多烟团叠加模式(多年平均风速2.2m/s,B、C、D、E、F稳定度)来预测下风向落地浓度。经计算,氨气最大浓度值为99790.0mg/m3,出现在F类天气。扩散区域半致死浓度(1390mg/m3)最大范围为481.5m。

该电厂位于关中某镇边缘地带,且西厂界外约110m处有一村庄,此外,厂区周围还住着大量的电厂职工、家属和村镇的居民,都将会不同程度受到氨气泄漏事故的影响,应制定详细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4、风险防范和减缓措施

4.1 液氨贮罐区

(1)选用质量合格贮罐,并精心安装;

(2)合理选用防腐材料,保证焊缝质量及连接密封性;

(3)定期检查、维修压力容器,保证容器完好无缺;

(4)定期检修水喷淋吸收器的完好性,确保液氨泄漏时能正常运转;

(5)在贮罐顶端安装风向标和电接风;

(6)贮罐置于露天通风遮阳棚内,防止阳光直射,夏季要有降温措施;

(7)液氨贮存场地内设置自动监测氨气装置和报警装置,四周设有围堰、水喷淋系统和冲洗设施,通过吸收处理后降低对外环境的影响;

(8)需要切实加强贮存设备日常检查、维修,防止滴漏。液氨加压卧式贮槽附近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9)在氨浓度可能超过标准的场所,工人必须配备有氨滤毒罐的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穿防静电工作服方可进行工作,保护工人的呼吸道、眼和皮肤,并在附近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10)液氨输送管道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电荷聚集引发事故。

4.2 液氨运输

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液氨属于有。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务院及交通部等主管部门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化学危险品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执行。

5、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为了避免重大事故发生以后蔓延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电厂必须编制环境风险应急救援预案,以便在发生重大事故后,各部门可以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尽快恢复生产。

参考文献

[1]马千里.火电厂脱硝系统氨气制备方案比较[J].华电技术,2011,12(3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