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投资理财分析报告范文

投资理财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投资理财分析报告

第1篇:投资理财分析报告范文

针对投资类集团企业,由于涉及的行业尤为复杂,如何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交一份高质量的集团财务分析报告,对集团经营者利用该财务分析报告做出有效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从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的特点讲起,围绕集团财务分析报告编制准备工作、报告要点以及注意事项,旨在为集团经营者提供高效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企业的软实力和内部管理竞争力。

【关键词】

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准备工作;报告要点

集团公司,是为了一定的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公司,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共同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现在的集团公司,特别是投资类集团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庞大,通常跨地区、跨行业,呈现多元化和综合化特点,子、孙公司众多,管理链条较长。如何才能使企业管理层及时掌握经营状况,做出有效的决策和战略选择,一份高质量的集团财务分析报告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及时准确完整的将企业经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过去、现在的经营成果有充足的认知和反思,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决策水平。

一、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的特点

财务分析报告是企业依据会计报表、财务分析表及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所提供的丰富、重要的信息及其内在联系,运用一定的科学分析方法,将公司的经营情况、资本运作情况做出客观、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进行必要的科学预测而形成的书面报告。而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与一般企业的差别较大,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投资类集团公司由集团总部、产业子集团和成员单位组成。集团总部是最高的决策机构,核心职能是资本投资,产业子集团是二级决策机构,核心职能是资产配置,成员单位是经济实体,核心职能是业务运营。投资类集团公司核心在于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针对这一的特征,财务分析报告应更加关注集团的战略目标达成、企业价值创造、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情况。二是由于投资类集团公司下面的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管理链条较长,以至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很大一部分需要由下而上的进行报送,各企业报告侧重点不同,且上报的流程复杂,周期较长。三是投资类集团公司重点关注股东财务是否保值增值,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在财务分析报告中应避免陷入经营管理细节的分析中去。

二、财务分析报告的准备工作

(一)注重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一是需要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进行普及,让每一个所属单位都能够重视,注意财务分析和实际业务进行紧密联系;二是需要设计分析的格式,分析格式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统一,方便归纳汇总,各公司也可根据自身行业和业务的特点在分析报告中进行一些变动;三是明确各级企业上报财务报表及分析报告的时间节点,以便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集团本部规定股权二级企业的报送时间,股权二级企业可以自行安排下属企业报送时间;四是各单位需要有侧重点的进行分析,因为所属公司所处的行业不同,业务重点也不同;五是需要有后台保障,创建稳定的信息支持系统,加强财务信息的互通;六是建立财务分析报告的评价体系,集团本部应该对各公司分析报告报送时间、质量等情况进行评分,有奖有罚。

(二)财务分析岗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提前建立行业对标企业库,在信息支持系统的基础上编制财务分析所需的表格,例如:公司结构明细表、收入利润趋势分析表、三率一值测算表、投资收益分红明细表、股权及固定资产投资明细表、分板块统计表等,以便在获取合并数据及所属公司报告以后能够及时准确的编制财务分析报告。

三、财务分析报告要点

鉴于投资类集团层面的经营者大部分都是财务外的背景,因此在财务分析报告草拟过程中应尽量不使用专业术语,有必要使用在日常交流中能够通用的可理解的语言来陈述事实,表达观点。在分析报告的格式方面建议选取总—分—提示的大框架进行阐述,有利于集团的经营者们能够看头看尾及能基本掌握公司经营的主要情况,具体要点说明如下:

(一)总括部分财务分析报告的第一个部分应简明扼要的对集团整体的经济运营情况进行描述,主要应包括收入利润指标、资产规模指标、利税经济增加值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融资投资情况、经营净现金流量,可以对相应指标的同比环比情况进行分析,这些指标能够在开篇就给决策者们一个公司经营的直观印象。其次可以对公司的合并范围情况以及报告期间新增减少的公司进行描述说明,年度或者季度末还应将纳入合并报表的单位名称、集团持股比例、注册资金、股权级次及主营业务内容编制成表,让经营层们了解整个集团控股公司组织构架的概况。

(二)分项部分1.主要财务指标的行业对标分析。指标可选取国资委上年出具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指标,其中就设有投资类企业的指标。投资类公司主要从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以及经营增长状况进行对比,可以从各个指标处于行业的优、良、平均、较低、较差的情况看出集团公司四个层面的情况,同比指标也应同样测算出来以便进行对比。以上可用表格的方式呈现,同时需要用文字描述来表达。文字描述应分别对集团的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以及经营增长状况进行描述,处于行业某种水平主要原因是什么,表明公司承担着某种风险或不确定性,应该加强那些方面才能解决或者保持某项操作。2.同行业企业对比分析。选取同行业上市的公司,在其季度报表披露的下月财务分析报告中可增加同行业对比分析。主要是对资产、利润、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经营净现金流进行对比分析,让经营者们了解本集团在业绩所处的地位。同时应该关注国内外经济大势、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利率、汇率和税率,判断这些因素对集团整体或局部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3.投融资情况分析。融资情况主要从当年完成融资金额、归还金额、新增融资年化利率,存量融资金额、结构、年化利率,以及环比同比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还需要将权益类融资还原为债务对资产负债率进行测算,并提示风险。担保情况主要从新增担保金额,担保余额,占净资产的比例,以及担保的结构,即集团内部和外部分部进行分析。投资情况主要从四方面进行描述,一是股权投资,即对参控股公司的注资情况;二是项目及固定资产投资;三是对外发放委托贷款情况;四是内部借款情况,即内部单位发放的统借统贷和调剂资金情况。4.集团控股公司分板块进行分析。投资类集团内部由于行业涉及面广,首先需要跟战略部门或是经营部门把集团的各所属控股公司分为几大类,该板块的划分主要以战略部门的意见为主。其次应该分别对每类板块进行资产总额、净资产、总收入、利润总额的绝对数和相对数进行提取整理。在板块划分时,可能会出现股权二级企业所属的子公司不在其同一个板块内的情况,这时应该采用以末级企业的报表数为基数,上级企业的数据以合并数减去单户数填列出资产和收入利润指标。再次,对整理好的数据汇总在一起,制作图表,例如饼图,让经营者能够直观的看出每一个板块占用资源以及利润贡献产出的情况,同时再对每个板块内标杆企业、亏损企业、重要亏损原因进行逐一分析。5.集团参股企业情况分析。参股企业作为投资类集团公司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应该单独划定一个部分来描述。主要从其当年确认的投资收益及分红方面来描述,结合各行业的情况、宏观形势,对效益主要贡献单位进行描述,同时对亏损企业也进行问题查找,并重点描述相关原因。

(三)提示与建议该部分是整个财务分析报告的结论部分,对于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来讲更是整个思想的精华的部分。该部分可将以上分项中五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从详细的分析中拔高,结合集团战略、企业价值、资本流动等重要问题和风险进行提示。不只停留于问题的表面,更重要的是逐项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必要时提出综合治理建议。在整个财务分析报告的最后进行提示与建议,有利于经营者们能够一目了然的关注到企业重要的信息。

四、注意事项

一份高质量的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除了编制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编制时要点突出,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一)紧密结合公司战略,重点突出财务分析人员应该对宏观经济环境有所了解,对集团所涉及的主要行业的信息和相关企业情况保持高度敏感。应该抓住集团在可预见时间内的大致方针政策,领悟集团发展战略,熟悉集团业务,以便财务分析报告能够更贴近公司发展要求,同时能够更准确的贴合经营者最想了解的信息,做到重点突出。因此做财务分析不能仅仅只是财务分析岗位人员自己的事情,还是应该在一定范围内集思广益,获得部门其他人员以及部门外人员的帮助。

(二)简明扼要进行论述在分析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复杂问题,感觉用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但是使用冗余的语言来解释的后果可能适得其反,会让经营者们不知所云。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要理清脉络、抓大放小、摒除无关信息、简单描述、对事不对人、不妄下结论。

(三)突出问题及矛盾可持续反映对于企业价值创造的重大风险和突出问题,应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篇幅可以长一点,语言可以用重一些,必要时可形成专题报告上报经营层。针对这些问题如果长时间还未得到改善,可以持续进行反映,以便经营层下决心去解决它。虽然同属于投资类集团,但每一个集团处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方向,因此财务分析报告的要点和内容不尽相同。本文只是从一个视角对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要点进行了探究,不能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苏爱莉.如何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分析体系[D].中国钢研科技集团,2015.

[2]余珊琪.如何编制高质量的集团财务分析报告[D].茂名港集团有限公司,2015.

[3]檀国民.企业集团财务分析报告框架探讨[D].北部湾旅游股份有限公司,2013.

第2篇:投资理财分析报告范文

一、新旧会计准则在财务会计报告规范方面的比较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作为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部分,其提供了企业管理层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而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财务分析者以企业有关会计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一项管理活动或行为。新会计准则体系对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进一步改革,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规定之后,单列财务会计报告一章,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其主要差异如下:

1.名称:旧的基本准则的名称为财务报告;新的基本准则的名称为财务会计报告。

2.内容:旧的基本准则财务报告的内容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者现金流量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新的基本准则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3.目标:旧的基本准则将会计的目标表述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4.使用者:旧的基本准则没有明确指出使用者。相关性原则中提到:国家宏观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管理者和有关各方;新的基本准则使用者明确提出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

二、新会计准则对报表使用者和编制者的影响

对于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而言,新会计准则有关财务会计报告的变化,有些对报表使用者有利,有些对报表编制者有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表使用者与报表编制者是博弈的双方。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对报表使用者有利而对报表编制者不利的影响

母公司个别报表中,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与权益法相比其影响如下:当子公司盈利时,母公司资产负债表投资额少确认(不追加投资账面值);利润表投资收益少确认(除非动用留存收益分配股利),从而净化了利润表。但是,如果企业发展前景较好,希望掩盖当期利润,便于今后“以丰补歉”,这一影响又属不利影响。在子公司亏损的情况下,母公司资产负债表投资额多确认(不冲减投资账面值),利润表投资损失不确认或少确认(在动用留存收益分配股利情况下)。

2.对报表编制者有利而对报表使用者不利的影响

首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恢复使用公允价值,虽然需要判断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判断的客观性较弱,为报表编制者提供了利用公允价值制造虚假利润的机会。其次,债务重组恢复“重组收益”进入利润表的资格,又给利润表带来“虚假繁荣”的机会。再次,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引入公允价值计价模式(期末根据公允价值变化调整账面价值,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公允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为企业调节利润留下了空间。

三、进一步完善财务报表的建议

1.关于利润表直接列报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简化了利润表单列项目,规定直接列报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而不再区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笔者认为,虽然当前企业经营呈多元化特点,但这种简化列报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求而且可能掩盖某些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间接粉饰企业的经营业绩,最终误导投资者的决策。因此,建议将企业的经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在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或者以附表的形式披露,具体可以包括经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种类、金额、各自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以及上期同比情况。

2.关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改进前提的问题

在对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改进之前,有必要认清改进的前提。首先,要辨明主要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其次必须坚持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可将其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而不是全盘的否定。笔者认为,企业有选择地披露信息可避免暴露商业秘密,而对于加大了财务会计报告成本的问题,也是可以避免的,因为财务会计报告应是企业会计人员与企业其他有关人员合作的成果,其中许多内容是非会计性质的。因此,通过应用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工作结果来提高信息披露的相关性,财务会计报告的成本并不会有太大变动。

第3篇:投资理财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综合分析报告

一、财务分析报告内容概述

(一)专题分析报告内容概述

财务专题分析报告以三大会计报表及其他会计统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把控,相较于综合报分析报告而言更具有针对性,能够对组织经营数据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提出解决组织发展难题的有效措施。从偿债能力分析来看,财务分析一般将企业的偿债能力分为短期与长期两类,两类偿债能力皆考察企业在经营期间创造收益以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短期将关注点放在组织获取现金等收入利益上面,更多的揭示股东、出资人的利益,长期分析则更多的考察组织到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其与组织决策者利益息息相关。从营运能力分析来看,财务人员从效率、效益两个角度出发整合财务数据、利用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净值率等指标明晰企业各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为后期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生产结构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从盈利能力分析来看,借助利润表等能够对企业利润组成要素情况进行明晰反映的会计资料分析组织当前经营模式与业务是否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对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与能力进行预测与评估,为营销部门、生产部门、组织管理层调整推销手段、优化生产结构、变革商业模式提供思路。

(二)综合分析报告内容概述

综合分析报告以会计资料与报表为数据源对一个经营期间内组织内部的资金周转情况、整体盈利状况、利润分配模式、未来发展动态等进行全方位分析,是会计部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编制财务报告的重要元素。相较于利润表等针对性较强的专题报告而言,综合分析报告涉及内容广、范围宽,既能为组织决策者制定投资计划、调整生产模式提供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资源的质量与数量状况,实现生产、投资与企业资源的合理匹配。同时,综合分析报告可对组织一年内发生的问题与风险进行总结,追踪问题发生的根源所在,根据实际情况优化风险应急方案和常规性问题处理对策,查缺补漏,以减少未来企业发生类似风险的可能,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同时,将历年财务报告进行对比可以获得企业经营走势图,根据走势预估企业未来经营动向,为企业领导者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依据。

二、财务分析报告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资产负债表作用

资产负债表是在严格遵循会计平衡公式基础上编制的反映组织在某个时间点资产状况、负债状况、所有者权益状况的静态报表。通过对资产负债表三大项目进行分析可得到企业财务状况的有效信息,为企业经营者了解组织实际状况,分析未来动向提供支持。从资产项目看,其质量与总量的高低与企业规模、盈利水平息息相关,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如,通过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流动资产状况可明确企业银行存款数量,分析企业变现能力,预估企业到期是否有能力偿还债务;从固定资产等会计科目可分析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益与效率,进而为企业管理者优化生产模式、新购生产设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持;通过长期投资所反映的信息可了解企业投资的类型,在此基础上为预估企业实业投资或债权投资等投资行的利润与风险提供便利。从负债项目看,资产债表通过揭示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负债结构,能有效反映企业所面临的偿债压力、财产安全情况。如,将企业可变现总额与流动负债总额进行比较,若前者大于后者则说明资金周转存在问题,企业偿债压力较大,究其原因可能是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导致企业生产、营销低效率,也可能是企业产品脱离市场需求产生滞销。具体如何解决需要管理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行动。通过分析所有者权益项目中留存收益等科目我们可对投资者的初始投入情况有所掌握,为其他相关人员考察企业综合实力、未来成长性奠定信息基础。

(二)利润表作用

利润表作为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动态性报表,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企业一段时间范围内的收入、支出、利润情况。具体而言,其在组织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一是分析、评估企业盈利能力与水平。利润表中的收益分析能有效帮助投资者、股东、管理者了解组织收益情况、判断组织成长性。除了将企业不同时期利润表中的收益率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企业资源利用效益,还可将本企业收益率与其他企业之间进行对比,明确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地位。二是分析、预估企业偿债能力。判断企业是否具有偿债能力不仅要考察企业的资产结构与状况,分析企业变现能力,还需要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一家长期获利能力差的企业,其资金流动性势必不高,偿债能力较低。管理层通过对利润表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可预估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适当调整企业当前的信贷规模,调查偿债能力低下的根源,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三)现金流量表作用

现金流量表作为反映企业一定时间范围内资金流入流出情况的工具,通过分析企业投资行为、经营行为、融资行为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得到企业盈利能力、资金管理能力、偿债能力的相关信息,能有效评估企业经营行为、预测组织盈利水平、提升公司经营管理质量,为管理者修正管理模式、重塑生产流程奠定信息基础。具体来看,企业可通过对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现金结构进行分析,了解企业在投资、筹资、经营三大活动中的现金流动情况,对比三大活动中现金流量差异,根据现金来源占比分布与企业净收益评价企业的投资、筹资、经营活动。如,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较多的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较低,现金结构更为合理,企业成长性较好。具体的现金流量指标如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能够有效弥补利润表在评估指标上的不足,帮助财务部门、管理部门进一步了解企业相关业务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以每股收益为例,该指标所反映的是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比率越大,企业的股利支付能力越强。同时,通过对比企业在不同年份的现金流量状况可得到企业现金流量变动的趋势,该趋势不仅能反映企业实际经营、融资等活动的质量与效率,管理层还可以以该趋势为基点预判组织未来发展前景,制定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4篇:投资理财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指标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5-0145-02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上市公司的基本活动为对象,以上市公司对外公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财务报告、临时报告为主要信息来源,应用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和指标,对上市公司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为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债权人和社会其他财务主体决策提供依据。

一、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特点

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与非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不尽相同,具体情况如下:

1.公司财务报表具有公开性。我国会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将其主要会计报表经有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核后交证券管理机构向社会公布。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报告要附有查账报告书。

2.公司财务报表分析除了像非上市公司一样分析基本财务指标外,还要结合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对一些特殊指标进行分析。如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现金流量等。

3.财务分析的主体更加多元化。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利益主体最多,企业内部管理当局、投资人、债权人、政府、职工、社会中介机构各利益主体为谋求其自身利益都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且要求不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公布离不开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以及经济咨询机构等。

4.为达到上市、配股、免于退市、虚假重组、炒作股价等目的对利润、财务指标的操纵更具有普遍性、方法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及指标分析财务报表的性质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及指标分析财务报表是根据统一规范编制的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是根据统一规范编制的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

它们包括:资产负责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等。

(一)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及主要指标分析

1.流动资产的分析典型的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有价证券、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等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对货币资金质量进行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货币资金持有量是否适当。如果企业的货币资金占资产规模过大,则可能意味着企业资金闲置,盈利能力弱,企业的管理人员生财无道;如果企业的货币资金占资产规模过小,不仅难以应付日常的业务开支,还有可能使企业丧失商业信誉,例如因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支付到期的购货款。

(2)短期投资(有价证券)分析。短期投资分析,主要是进行以下内容的分析:一是注意企业是否计提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二是分析短期投资的构成。企业的短期投资包括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全权投资(如购买国库券)风险较小,股权投资(如股票投资)风险较大,如果企业短期投资数额较大,且股权投资占相当一部分比重,应注意该上市公司的风险。三是分析短期投资增减变动情况及原因。注意关注上市公司是否利用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的划分随意将长期投资结转为短期投资来“改善”流动比率。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改善”其流动比率,人为地将长期投资的一部分划入短期投资,粉饰报表。

(3)应收账款分析。上市公司把应收账款作为调节营业收入的工具被广泛利用。利用应收和应付款调节利润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增加应收账款来增加销售收入,如在本年虚开发票,同时增加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到次年又以诸如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名义将其冲回,使本年营业收入虚增。当然,如是为了隐藏部分收入,则可利用推迟开票,将营业收藏于预收账款之中。通过其他应收款虚增利润的常见方法主要是将已损失的资产转入其中,使亏损不体现出来。利用其他应付款则主要是隐藏利润,如将已实现的收益转入其中,使之不列入损益表之中。

(4)存货分析对存货的分析主要分析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存货的计价方法分析。存货的成本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动,因此大多数企业面临采用何种成本价格,来确定各存货的成本。由于采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在存货价格上涨或下跌时对上市公司的所得税、净收益现金流量有影响。企业外部分析者应关注上市公司存货计价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前后各期是否保持一致。如果上市公司存货计价方法发生变化,应关注其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理由的合理性。二是分析上市公司会计期末是否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原则提取存货跌价准备,以及计提的正确性。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存货应当在期末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果上市公司某种库存商品,其可变现净值大大低于成本,而企业并未按规定提取存货跌价准备或者提取不正确,则导致存货账面价值高估,虚增企业当期利润。例如,秋林集团2002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 744.74万元,而在以前会计年度却未计提该准备,由此分析以前年度有虚增利润现象。

2.长期投资分析长期股权投资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长期投资的主要形式,对各项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进行分析是必要的。在实际中,即使某项投资质量下降,应当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一些企业却少提或不提,以虚增长期投资帐面价值和利润,对此财务分析人员应当进行调整。另外,分析上市公司对外投资差额的处理是否恰当。由于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年限决定企业计入当期投资收益的摊销金额的大小,所以企业股权投资差额摊销年限的选择会对上市公司的当期利润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财务分析人员应从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中,判断企业摊销年限和摊销金额确定是否合理,是否金额巨大、存在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如有以上情况,应予调整再作分析。

3.资产负债表指标比率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分析。上市公司能否及时偿付到期的流动负债,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企业后劲足,投资者对企业有信心,市盈率低表明市场不看好,企业增长潜力有限。但每股收益很小或亏损时,市盈率不会降至零,很高的市盈率也往往不说明任何问题,每股收益受净利影响而净利大小又与公司选用的会计政策有关。因此不同行业市盈率不尽相同,行业成熟市盈率普遍较低,新兴行业风险高、市盈率高,若股市受大股东操纵市盈率就很难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所以在对市盈率进行分析时应综合考虑行业因素和前后期变化因素,不能只看其数值高低。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末净资产×100%。该指标实际反映企业所有者拥有资产实现收益的能力。企业净资产的主体是投资者,他们最关心企业净利润。企业债务利息作为利润总额的扣减项目,涉及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投资者通过股东大会影响经营决策者,使之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以期取得最佳的收益。因此,净资产收益指标集中体现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是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在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综合排序中,该指标居于首位。

(三) 上市公司的筹资行为和投资行为

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及主要指标分析在资本市场日益完善的条件下,上市公司的筹资行为和投资行为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无论是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当局,还是外部投资者,都逐渐意识到现金流量信息更能反映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和现实的支持能力,它是公司极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理财资源,也是投资者(股东)做出正确决策的信息资源。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2)上市公司的资产流动性分析;(3)上市公司获取现金能力的分析;(4)上市公司收益品质分析。

三、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指标分析应特别注意的事项

在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中,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净现金流量、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等几个综合性财务指标是投资者十分重视的股海航标。有些遭受惨痛损失的投资者说是财务指标误导了他们。客观地说应该是被“误导”的投资者没有学会如何分析和使用这些“股海航标”,不知道在这些简单的财务指标后面还隐藏着十分复杂的内容和十分深奥的道理。

(一)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之因

了解财务报表数据的局限性有许多投资者可能不知道,即使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被发表无保留意见、无解释段的财务报表,也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这主要是由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财务报表严格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他相关法规编制而成,这只说明这些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合乎规范的,并不保证它能准确反映公司的客观实际。(2)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分类汇总性数据,它不能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详细情况。比如,上市公司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中,不同账龄、不同项目的债权具有不同的风险,其实际价值也就不相同,但财务报表并不能全面反映这些情况。

(二)财务报告信息组合分析方法的重点

通过财务报告信息进行组合分析,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告中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投资者应该对各种信息进行组合分析,而不能停留在单项信息或主要财务指标数值表面上。财务报告信息组合分析方法的重点主要有:(1)数值与经营相结合;(2)总数与结构相结合;(3)增减与同化相结合;(4)亮点与隐患相结合。

(三)上市公司人为操纵其财务报表数据的途径

第5篇:投资理财分析报告范文

1.1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与目标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指的就是管理会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层,中层管理层以及基层管理者。企业的最高管理层需要了解企业的整体效益,会计报告是主要的参考依据。企业中层管理者注重整个企业的运营,会计报告为其提供企业运营的相关信息。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基层管理者提供所负责项目的详细、简单明了的会计报告。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财务报告,管理会计报告,将这二者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内部管理会计报告和外部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通过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企业管理者优化资源配置,做出合理的决策信息,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总之,管理会计报告就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的参考依据。

1.2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与作用管理会计报告根据企业以往的财务会计数据总结出具体的规划,为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决策分析依据,管理者根据决策分析为依据,对企业的整体预算进行规划,做出正确的决策指导企业的运营。管理会计报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工作流程,有利于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组织。管理会计报告对于企业财务、运营、管理等进行分析、规划和总结,管理者再进行正确的决策,对企业的运营进行有效的控制。企业各个部门可以根据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预算业绩与实际业绩进行对比,是企业各个部门进行考核、评比的有效依据。总之,管理会计报告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占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障了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企业管理目标的前瞻性,加强企业管理者决策的正确性,促进企业人性化管理方式的形成。

1.3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特征现代企业管理报告体系必须具有实用性,不仅仅是以理论为依据,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报告方式,例如口头式、报表式、叙述式等;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断变化,充分体现现代管理的特点;体现其服务性,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与经营状况;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重点体现对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时效性,能够体现出企业当下最及时和有效的信息。管理会计报告重点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最及时、有效的信息,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4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基本框架根据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主要功能与职责,笔者将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基本框架分为三个部分: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责任考评报告。预算报告主要是对企业的营业、资本、财务进行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主要包括投资决策报告、筹资决策报告、经营决策报告、控制分析报告,责任考评报告分为预算评价报告以及业绩评价报告。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企业管理会计总体报告。

2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现状

管理会计报告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纵观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仅有少数先进企业成功运用现代管理会计报告,发挥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作用,但是总体上来看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发展还不成熟。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也不完善,使企业在应用的过程中缺乏理论的支持,不能将企业实际与理论基础相结合。许多企业管理者缺乏对管理会计的正确认识,不重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企业也缺少管理会计专业人才,我国也没有相关机构对管理会计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这些原因都是造成我国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不完善的重要原因。现如今我国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主要还是依附于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也是按照财务会计的培养方式。大多数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低,往往是将管理会计的职责和功能分配带财务会计的各个岗位中,缺少完整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企业关注的会计报告还是按照财务报告流程进行的,而不是站在企业经营战略目标高度去重视管理会计。

3企业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

3.1构建原则与整体思路现代管理会计报告应该是贯穿整个企业运行的始终,不能将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割裂开来,在构建企业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目标导向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目标导向原则指的是在构建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时要以满足企业管理者的决策需求之一目标为重点,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会计报告信息。相关性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信息必须有利于进行决策和控制企业的运营,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还要保证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帮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发挥和运营进行预测。及时性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及时性和时效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与作用。灵活性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的形式与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不同,它的形式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的,可以根据企业具体的需要通过图表、文字、数字等表现形式进行报告。成本效益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信息所耗费的成本不能大于信息所产生的收益,这二者要保持适当的比例,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取最有效的信息和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根据以上分析,以现代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为出发点,在遵循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路。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整体思路主要是以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为出发点,遵循体系构建的原则,具体设计出包括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以及责任考评报告在内的管理报告内容。

3.2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内容

3.2.1预算报告全面的预算报告主要包括营业预算报告,资本预算报告以及财务预算报告。企业经营业务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以营业预算报告为依据,营业预算报告包含销售预算报告,生产预算报告和成本费用预算报告。销售预算报告对企业产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和时间范围内的销售额和销售总量进行预测报告,预测报告不仅需要考虑市场的行情,还需要考虑企业产品本身的数量和价格,充分考虑影响产品销售的因素,制定出合理的销售预算报告。生产预算报告主要指的是在预测期间内的企业产品的销售数量、期末存量以及生产数量的预算报告。生产预算报告是以销售预算报告为基础的,之后才能对产品期初和期末存量进行编制。生产预算的编制对时间要求精确,因此要注重生产预算的编制时间。成本费用预算报告对预测期内的成本费用进行规划报告,制定出目标成本费用水平。成本费用预算报告为企业的各个部门的成本费用控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有效的控制了企业各个部门的成本费用,提高企业对成本费用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资本预算报告分为投资预算报告与筹资预算报告,先进行投资预算报告,再进行筹资预算报告,资本预算报告是企业进行资本支出的依据,有利于扩大企业投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投资预算报告的编制内容主要有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预计,对固定资产处置的预计,对无形资产投资以及其他资产投资的预计,债券、股票、现金股利、基金、期权等投资的预计。筹资预算报告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筹集资金的数额和筹集方式进行预计和报告,为企业资金的良好运转提供理论参考。财务预算报告主要包括现金收支预算报告,损益平衡预算报告,财务状况预算报告。现金收支预算报告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情况进行预算报告,如现金收入、支出、不足等情况。损益平衡预算报告就是对企业的经营利润进行预测,具体分析企业经营利润增长的原因,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财务状况预算报告主要是根据企业的资产预算、营业预算、财务预算等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资财务资产状况进行预算,将企业资产的规模与分布进行预算报告。财务预算报告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准确的掌握企业在预算期内的财务状况,根据预算制定准确的决策,保障企业决策的准确性。

3.2.2决策控制报告企业在完成预算的前提下,需要落实制定的各项预算,这就需要发挥决策控制报告体系的作用。决策控制报告体系主要分为决策模块和控制模块,主要为企业管理者进行投资、经营等决策提供依据。决策控制报告体系主要包括筹资决策报告,投资决策报告,经营决策报告,控制分析报告。筹资决策报告主要是依据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对外投资状况以及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情况,对企业筹资的方式、途径、数额、结构等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筹资决策报告是企业管理者进行筹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投资决策报告是根据企业内部的资金情况,将适合企业投资的项目进行比较,制定出适合企业情况并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最大价值的的有利投资项目报告。企业根据投资决策报告可以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例如企业资金充足可以选择投资金融资产等外部投资方式。经营决策报告分析企业不同的经营方案所带了的利益,企业根据经营决策报告制定出最优的经营决策。经营决策报告要重点体现企业不同经营方案的相关收入与成本的关系,这样才能清楚的体现出最优的经营方案,促进企业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控制分析报告中首先需要设定控制的标准,也就是耗费的限额,分析比较实际开支与控制标准,根据二者之间的差别进行分析,找出具有差异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消除差异。控制分析报告为企业的开支耗费提供参考依据,只有企业全员参与配合,才恩呢该使开支得到合理的控制,达到控制的预期效果。

3.2.3责任考评报告责任考评报告指的是对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业绩进行评价的报告。责任评价指的是按照不同的评价方式,将企业各个部门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对每个责任中心进行统一评价,形成企业的责任评价体系,有利于企业花费最小的成本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责任考评报告体系主要分为预算评价报告和业绩评价报告两部分。预算评价报告根据不同的责任中心可以分为成本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收入中心预算评价报告,利润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投资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成本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是对成本费用的责任中心进行评价的报告,主要是评价成本费用的实际消耗与预算额之间的差异。收入中心的预算评价报告指的是对整个企业的收入中心的实际销售额与预算销售额进行分析,与整个企业的销售目标为参考,对整个企业的销售情况进行评价报告,有利于保障企业收入,不断增加企业的销售总额。企业的利润中心指的是以企业利润指标来评价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企业的利润中心预算评价报告不能忽视部分的可控制利润,要以各个部门的可控边际利润为评价指标。企业的投资中心拥有更多的自和决策权,投资中心的管理者可以自主确定企业产品的相关决策,投资中心的评价主要包括投资贡献率与剩余利益率,在投资中心的预算评价报告中需要重点突出这两个方面。业绩评价报告主要包括财务业绩评价报告,经营业绩评价报告,综合业绩评价报告。企业的财务业绩评价报告指的就是根据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出适合企业财务评价的标准,再对企业的整体财务业绩进行评价的报告。企业在选择财务业绩评价标准的时候要注重选择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标准。经营业绩评价报告根据企业的相关财务报表,计算出企业的经济增加值,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报告。综合业绩评价报告是对企业的整体业绩进行评价的报告,从整体上评价企业的业绩。综合业绩评价报告不能仅仅关注企业的财务业绩,应该对企业进行完整的评价,例如客户对企业服务的满意度调查,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

4结束语

第6篇:投资理财分析报告范文

摘 要 本文根据当今社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状,从财务报告舞弊的角度出发,详细列举了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手段,着重分析了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主要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 财务报告 舞弊 手段 识别

诚信危机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社会问题,在会计领域则表现为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在我国,近些年来,财务信息造假一直相当普遍,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已经蔓延到各类企业,并成为广泛误导市场主体行为的普遍问题,致使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加。该现象己直接或间接地给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造成了损失,同时也给会计行业招致灾难。那么,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有哪些呢?如何才能辨别财务报告的真假呢?识别过程中有什么技巧呢?这几个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根据当前企业的会计业务操作,我们可以归纳出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虚构或模拟会计主体

该方法往往是一些业绩不好、资产规模不够的企业,为了能够上市、能够多募集资金或者能够向商业银行顺利获取贷款,采用伪造营业执照和验资报告、虚假投资设立子公司的形式虚构会计主体,并以子公司的名义向商业银行骗取贷款。

(二)关联方交易

利用关联方交易是一种十分重要和常见的财务报表粉饰方法。主要方式有:利用控股股东和非控股子公司虚增销售;利用不同控股程度的子公司调节销售;溢价采购控股子公司的产品及劳务形成固定资产;贷款客户将不良资产剥离或者置换、变卖给母公司:关联方之间提供或接受劳务、提供担保或抵押以及进行资金拆借等。

(三)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热点,在我国,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客户在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着财务报表的粉饰。当公司经营业绩滑坡时,公司就进行资产重组,或剥离劣质资产,或进行资产置换,或进行合并,美其名为“资本经营”,实则牺牲国家利益和股东利益来维持公司的业绩。

(四)巨额冲销

巨额冲销的财务报表粉饰方法是那些已经两年连续出现亏损,为避免第三年继续发生亏损的上市公司所广泛采用的方法。就是把有可能在以后期间发生的损失提前确认,以提高企业以后年度的业绩。具体表现为当期的净资产收益率大幅下跌,以后期间出现反弹。此外,当那些新任总经理上任后,为公司以后发展卸掉包袱,往往也采用此种方法。

(五)资产假评估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企业在股份制改组、对外投资、租赁、抵押时,利用资产评估,将坏账、滞销和长期投资损失及递延资产等潜在亏损确认为资产评估减值,冲减资本公积,从而达到粉饰财务报表,虚增利润的目的。

(六)虚拟资产挂账

虚拟资产就好比企业操纵利润的“蓄水池”,这部分资产基本上不能或很少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它虽然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几乎没有变现的价值。例如: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待处理财产损溢和固定资产清理等。

(七)虚拟交易或事实,掩饰交易或事实

采取虚构交易或事实的方法来粉饰财务报表的企业,所虚构的交易或事实形形,不仅虚构关联方交易,也虚构非关联方交易,不仅虚构交易业务,也虚构重组业务。“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是更财务报表粉饰中的“财务报表垃圾筒”和“利润调节器”,一些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期末余额巨大,其原因往往是隐藏潜在亏损、高估利润,或隐藏收入,低估利润的结果。

(八)选用不当会计政策,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方法

由于在同一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中,人们通常很难判断哪一种会计政策更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真实状况,造成同一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可能给出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这样,对于那些急于粉饰财务报表的企业来说,就利用会计政策变更的这一特征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今年这种会计政策对企业有利,就采取这种会计政策,明年这种会计政策对企业不利,就换一种会计政策。例如,将某会计年度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由加速折旧法改为一般折旧法,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或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均会对企业的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

以上是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途径,了解这些造假手段,也可以间接地帮助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识别财务报告的真假。

二、面对背后奇形异色、交易错纵复杂的财务报告,其主要项目的舞弊识别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报告部分进行分析。具体包括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类型分析、会计报表附注分析、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静态分析、趋势比较和同业比较。

1.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类型分析

进行财务分析时,我们首先阅读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会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等发表的审计意见。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有五种类型: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无解释)、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有解释)、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代表着不同的内容,详细分析审计报告的类型,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公司财务报告反映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真实程度。

2.会计报表附注分析

在分析会计报表之前,我们应该先分析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所列示会计报表中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是判断会计报表反映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真实程度的重要依据。会计报表附注的第一部分是公司的基本情况。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可以分析公司的历史和主营业务、重大历史事件可能影响盈利前景的程度,以及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会计报表附注的第二部分是公司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以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我们必须关注这些内容,因为根据相同的原始会计记录,使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编制出不同财务数据的会计报表,得出不同的净利润。会计报表附注的第三部分是控股子公司及关联企业的基本情况。子公司和关联企业往往是调查分析的重点,它们能对公司经营活动和盈利能力产生具大影响。会计报表附注的第四部分是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它们是判断会计报表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真实程度的重要线索,我们必须逐一仔细阅读和分析这些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除此之外,会计报表附注的第五部分会列示公司关联方关系及交易、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明细资料,以及其他重要事项的说明等。这些内容均可能成为辨别公司会计报表真实程度的重要线索。

3.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静态分析、趋势比较和同业比较

在分析公司人资产负债表、利润和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有关附表时,主要有三种基本方法:静态分析、趋势分析和同业比较。其中,静态分析是趋势分析和同业比较的基础。

(1)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对一家公司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通过静态分析,我们可以寻找辨别公司会计报表反映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真实程度的调查分析重点。

例如资产负债表中的 “短期投资” 项目分析,“短期投资”是指公司购入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的投资,包括各种股票债券等。如果公司资产负债表中有“短期投资”,报表使用人则必须阅读“会计报表附注”的“短期投资”明细资料,分析“短期投资”的结构和风险。“短期投资”与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投资收益”项目有关系。

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企业的财务指标来进行分析。例如:流动性比率是常用的财务指标,它测量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的流动比率应该大于1。流动比率越高,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如果流动比率小于1,意味着其短期可转换成现金的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期流动负债,偿还短期债务能力弱。一旦企业不能通过借款或变卖固定资产等取得现金,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则企业立即会遭遇一连串的债务危机。

(2)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是对公司不同时期或时点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如果公司的经营活动处于持续健康发展的状态,那么,其主要财务指标应该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趋势。如果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波动,或者主要财务指标之间出现背离,或者出现恶化趋势,那么,这些就意味着公司的某些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也是判断公司会计报表反映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真实程度的重要线索。

进行会计报表趋势分析,需要分析公司3年以上(含3年)的会计报表,寻找异动的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分析是否与其相关的财务指标也发生了相应的波动,这有助于我们寻找财务指标发生异动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3)同业比较

任何一家公司的发展状况必然受到行业发展状况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无论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或者末尾企业,它的实际财务状况不会严重脱离本行业的平均发展水平或发展状况。运用同业比较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寻找出严重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从而寻找也判断公司会计报表反映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真实程度的调查分析重点。

进行同业比较分析,我们首先要确定公司所处行业,选择或区分公司的同业企业和相关行业个业,划分公司所处行业越细致,同业比较结果越准确。2001年4月3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我们可以对照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细分公司所处行业,将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及数据与其同业平均值、同业最高值和同业最低值相比较,找出明显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指标和数据。对明显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指标或数据做进一步的同业比较分析,直到找出影响严重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根源,从而找出判断会计报表反映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真实程度的调查分析重点。

(二)基本面分析

比较企业基本面分析结果与财务分析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判断企业会计报表反映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真实程度的问题线索。基本面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行业现状和前景、企业在本行业的位置、企业的资源状况、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手段和经营策略、企业的组织结构和高级管理人员能力等方面的分析。

(三)现场调查

任何一家企业均存在问题区域和风险,这些问题区域和风险就是银行和投资者要承受的风险。财务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只能提供判断企业财务报告真实程度的线索,而不能作为判断企业财务报告真实程度的依据。现场调查是判断企业财务报告真实程度的核心环节以及投资和贷款决策的核心环节,现场调查结果是作出判断的依据。

现场调查的程序包括:准备现场调查提纲;到调查对象单位或部门实地察看;与现场调查对象单位或部门的管理人员面谈询问有关问题;提交现场调查报告。

首先,在现场调查前,根据财务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发现的问题线索,需准备详细的现场调查提纲。

第7篇:投资理财分析报告范文

一、财务分析的主要作用

第一,财务分析为企业提供科学预测。企业开展财务分析,既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又衡量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更能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企业内部,财务分析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可了解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利于管理者及其相关人员客观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通过分析比较,将影响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加以区分,划清责任界限,客观评价经营者的业绩。财务分析遵循“从财务的角度来看经营,从经营的观点看财务”的原则。将财务活动的实际成果与财务计划目标相对照,采取措施纠正财务计划执行中的偏差,确保财务计划目标的实现,为企业营运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这些具体数字,更好地了解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为企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第二,财务分析为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根据财务状况的分析结果可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及税金、利润的完成及上缴情况。近些年我国改革不断深入,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也已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因此,客观有效的财务分析数据对于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经济政策及判断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具有重要作用。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评价,是监督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有效工具,更是企业进行预测、决策,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其中涉及企业长期负债还是短期借贷的筹资决策,公司资源最优配置的投资决策,控制生产成本和间接费用的生产决策,市场开拓与产品促销的市场决策,以及有效设计薪酬期权的人事决策等,都与财务分析与会计数据密切相关。

二、财务分析的主要方式

一是获利能力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直接目的与动力源泉,一般指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能获取利润多少的能力。盈利能力可反映出该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因此,企业的经营人员、投资者和债权人都非常重视和关心。获利能力分析常用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

二是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指借款人偿还债务的能力,可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保证及时偿付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到期债务的可靠程度。其指标有固定支出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全部资本化比率和负债与EBITDA 比率等。短期偿债能力指企业支付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其指标有现金比率、营运资金、速动比率、流 动比率等。

三是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是通过现金流量比率分析对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以及财务需求能力进行财务评价。常用指标有销售现金比率、现金债务比率、现金再投资比率和现金满足内部需要率等。

四是投资报酬分析。投资报酬指企业投入资本后所获得的回报。投资报酬分析常用的指标有资本金报酬率和股东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报酬率等。

五是增长能力分析。企业的成长性是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和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其是投资者在选购股票进行长期投资时最为关注的问题。增长能力分析常用的指标有利润增长率、销售增长率、现金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和股利增长率等。

三、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

一要拓展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新准则的颁布实施,拓展了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但还不够具体全面,要严格按照财会报告充分揭示的原则,对投资者有影响的财务信息要加以披露,地点要固定、时间要及时、信息要全面,不仅要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披露不确定信息;不仅要披露定量信息,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

二要提高财会报告时效性,缩短财务报告周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时效性越快越好,因此财会报告的时效性同样重要。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广泛普及,多数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已摆脱了手工操作,工作效率显着提高。因此,首先应该把财务报告的披露时间做修改;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实现实时报告与定期报告并存,企业要及时把相关的信息在自己的网站上, 用户可随时查找该企业的财务信息,选取有价值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效率和使用价值。

三要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机制。为确保企业提供的会计原始资料真实性,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可靠性和质量特征的要求,要采取必要措施来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监管。首先,要从源头上杜绝制度性失真,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其次,加强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管监督,对其违规执业人员及机构实施严格制裁,如罚款、暂停执业、吊销执业资格并进行公告等,同时理顺委托关系,改由企业直接委托,由信息使用人直接委托并支付费用,使事务所自主执业,摆脱受被审单位的影响。

四要努力完善健全财务指标体系。改进现有财务分析的方法。要针对财务指标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健全本行业的财务指标体系,除要有财务指标,还要有非财务指标。而且针对该指标体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分析方法,可适当引入数学分析的方法,来解决目前分析方法简单的弊端,提高分析的效果。

五要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财务资料日益繁复,分析技术不断提高,要进一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要求财务分析人员具备专业财务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其他不同行业的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财务分析的效果;其次,要提高财务队伍的道德素质, 确保财务分析人员在工作中公正和客观的立场;最后,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的监督监管,保证财务分析结果公正和客观。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企业的财务制度管理也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多重考验。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做好企业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使企业长久保持竞争优势。

第8篇:投资理财分析报告范文

   行为财务会计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兴起的心理学对于人类判断的研究,作为现代财务会计研究的一个新兴发展方向,行为财务会计对于解读现代市场复杂的运行现状不可或缺。不同于传统财务会计专注问题所依循的假设,行为财务会计关注的对象集中在有限理性约束下,管理者、审计师、会计师、分析师以及投资者等众多信息相关群体的决策行为及其市场影响。如果信息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重要纽带,那么,解读信息生成者与使用者的非理性决策对于理解市场资源配置法则的现实运行状况有着重要价值。

行为财务会计承载了大量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认同人的有限理性行为准则,并将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传统财务会计问题,孵化出行为财务会计这一新的会计领域。早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之间就有大量行为财务会计的研究文献出现,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心理学基础理论发展成熟,行为财务会计研究才逐渐完整、系统。在这一时期,行为财务会计研究取得了重大的飞跃,在理论和实践上硕果连连。本文详细介绍了行为财务会计的研究问题、发展、研究成果和研究范式,通过对国内外行为财务会计的文献梳理,阐述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展示了行为财务会计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二、行为财务会计研究的理论源泉

    财务会计活动的当事人包括管理层、审计师、分析师和投资者。行为财务会计研究的是外在环境特征和当事人的个人特征是否影响其判断和决策,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些影响路径和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问题的答案涉及心理学的诸多解释和突破,因此,心理学被视为是行为财务会计研究的基础理论源泉。其中,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尤其受到了行为财务会计研究者的广泛重视。认知心理学有助于理解当事人个体特征对判断决策的影响。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们的思维模式,具体包括人们获取信息、理解信息、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判断决策理论(JDM)是认知心理学在行为财务会计领域的最主要理论基础之一。JDM最基本的前提是人的有限理性。人的行为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其理论发展包括在不确定性下人们的判断和决策行为与经验知识(hematics)对判断和决策的影响。代表性的理论解释如前景理论(Kahneman和Tversky,1979,1981、“锚定效应”等。

此外,社会心理学则是构成行为财务会计理论的另一条支柱理论。由于个体的行为不仅会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还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干扰。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结果作为行为财务会计的另一个重要探索方向,社会心理学对此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持。与认知心理学不同,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社会环境是如何影响人的判断和决策的。该理论主要关注的问题简述为两点,即人们如何从他人行为中得到推断与人们如何获取并形成新的信息。

总的来说,上述理论的发展、成熟,为财务会计领域的研究展示了一条新的道路,特别是研究认知心理对于决策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环境对决策判断的影响,构成了整个行为财务会计研究的基础理论源泉。

三、行为财务会计研究前沿和焦点问题

    行为财务会计研究的范畴是会计信息相关当事人的行为,包括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从信息供求双方来看,依据当事人分类,可以将行为财务会计的研究问题分为两个群体:一类是围绕信息提供者的相关研究,包括直接提供者(管理层、会计师),派生提供者(审计师、分析师①);第二类是围绕信息使用者的相关研究,包括投资者、借贷者、分析师②。基于这样的分类,我们将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热点归纳为以下四类问题:(1)管理层与审计师对财务报告施加影响的动机产生怎样的作用?(2)会计准则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产生影响吗?(3)财务报告的披露形式会对投资者决策产生影响吗?(4)财务报告的披露形式会对分析师的决策产生影响吗?

1.管理层与审计师对财务报告施加影响的动机产生怎样的作用?

对于管理层与审计师在财务报表中的作用动机研究,源于大量盈余管理领域的讨论。出于财务会计法规所允许的一定随意性以及会计计量方法包含的主观性,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始终存在。因此,围绕盈余管理现象,研究者取得了大量档案研究的证据,不过经典的经验会计研究无法将研究结论与审计师的作用效应分离,因此,难以对管理层和审计师在盈余管理行为中的具体角色给予进一步探索,直到行为财务的研究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突破。相比以前的研究而言,尽管以档案研究为核心的传统会计实证模式能够识别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却未能对盈余管理行为中诸多当事人的主观意愿和动机进行度量,而行为实验研究能够将管理层判断和审计师判断有效分离开来,并且能够研究管理层和审计师的相互影响,这就有效拓展了传统档案研究的范围,对该问题的解决构成行为财务领域的一个起点和热点。在国内,一些学者如魏明海(2005)也证实基于盈余预期的盈余管理研究存在诸多不足,盈余预期与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实际存在交互关系。

行为财务领域的研究者们关注动机、情形和会计法规对审计师作用下的会计报告产生怎样影响?如Hackenbmck和Nelson(1996)研究表明,当审计师所面临的法律风险降低时,或者其对财务会计法规的不当理解去判断管理层的粉饰行为时,审计师更有可能允许客户采取过分粉饰行为;Libby等(2006)通过两组实验(受试者分别为56名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合伙人和39名“四大”合伙人)来判断审计师是否允许在披露数量上存在比公认数量更多的纰漏,实验证明答案是肯定的。Jamal和Tan(2010)分别调查了在规则基础(rules-based)和原则基础(principles-based)的会计准则下管理层的过度财务行为,以研究原则基础的会计准则是否限制了管理层的过度财务行为以及审计师的限制作用。结果显示,在规则基础的会计准则下,审计师类型对管理层行为无影响;而在原则基础的会计准则下,以原则为主的审计师对过度财务行为的限制最强,以规则为主的审计师次之,而以客户为主的审计师的限制作用是最差的。

我国行为财务会计研究的实证成果多数集中在这一领域,即审计师认知特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杨明增、张继勋(2007)曾借助认知理论中的“锚定现象”以实验研究手段验证了审计师行为依赖以前年度信息规范的行为倾向。杨明增(2009)在随后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了审计经验对锚定效应及其偏误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与高经验水平审计人员相比,低经验水平审计人员更容易发生锚定效应和判断调整不充分的偏误。彭桃英、李良师、李岚(2009)利用实验研究对审计师表现出来的认知“时近效应”和肯定性倾向给予证实,并依此建议会计师事务所应该采取加强项目复核等措施对审计证据进行综合分析,以减轻审计判断中的时近效应。

最近的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审计师在管理层协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如RichardC.Hatfield等(2008)通过调查来验证在萨班斯——奥克斯法颁布之后审计师是否使用互惠策略(reciprocity-basedstrategy)来处理审计差异,以及什么样的管理层特征(如管理层的协商风格、保留风险)会加大使用该策略的程度。更进一步地,他们调查了这种互惠策略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审计师采取该策略时,一般都是给管理层提出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随后再将该问题搁置,使得当审计师对重要的收入进行调减时管理层能够更加合作。该研究通过实验证明管理层特征和审计师使用互惠策略是具有相互关系的,特别是当管理层的协商风格更强硬(competitive)、保留风险更高时,审计师更有可能使用互惠策略。另外,审计师使用互惠策略有利于处理管理层要求推迟或减少账目调整的压力,从而导致财务报告更加保守。

2. 会计准则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产生影响吗?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生成者,其对准则的职业判断直接影响着财务报告的生成质量。由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严重依赖直接观测实验,多数研究成果处于现象的探索阶段,出于准则研究的重要实践价值,这一问题的关注逐渐成为近年来国外行为财务会计的焦点问题之一。其代表性的研究为ShanaClor-Proell和MarkW.Nelson(2007)通过两组实验对会计实务人员会计准则理解(示例包括遵守准则的示例和违反准则的示例)的研究,实验一的受试者为非专业人士,实验二的受试者为专业人士,结果表明,由于“举例归因规律”受试者更倾向于采用示例中的会计处理方法。特别的,专业人士在同时面对遵守准则的示例和违反准则的示例时,通常是对反例视而不见的。会计准则如何导致会计实务人员对其进行保守或过分使用?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路径是什么。这些研究为理解上述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

3. 财务报告的披露形式会对投资者决策产生影响吗?

由于财务报告的产生过程不是中性的,其会反映出管理层自身的战略意图和机会主义,因此对于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借助财务信息披露形式对投资者决策影响的研究是行为财务的另一个研究热点。Kennedy,Mitchell和Sefcik(1999)研究了投资者是如何理解或有债务(contingenten¬vironmentalliability)的各种披露样式的(最小值、最好情形下估计值、最大值、或者其分布范围)。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是有经验的财务总裁,经理人、银行家,还是缺乏经验的MBA学生,他们对披露报告所显示的可能损失的估计都和这些披露样式通常的含义不匹配。比如说,当管理层披露了“最好情形下的估计值”(bestestimate)时,受试者认为该值应为最小值;当披露的是一个范围时,受试者对于期望价值的估计在范围的中间值以上。这说明受试者清楚地认为管理层的披露有偏差,他们往往低估潜在损失;该研究还说明,财务信息对于不同的决策群体,管理层可靠性和公司价值有着不同的影响。一些研究者关注预测信息披露的影响,Frederickson和Miller(2004)检验了预计报表(proforma)对非专业投资者的影响。在实验中,受试者通过阅读一家公司的背景财务信息和当期盈余报告来对该公司的股价进行估计③。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只有当期盈余报告的情况,当同时面对当期盈余报告和预计报表时,非专业投资者往往估计出一个更高的股价。这说明非专业投资者在估计股票价值时所采用的模型趋向简单化、经验主义化。在这里,预计报表的作用不是直接使非专业投资者估计出一个更高的股价,而是使他们认为盈余报告传递了好的信息,进而估高了股价。Hirst,Koonce和Mill¬er(1999)研究了管理层盈利预测的准确性和预测报告样式对投资者判断的联合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样式的盈利预测之间精确性的差异并不影响投资者对盈利的预测,但是却会影响他们对预测的信心。尤其当投资者认为管理层以往的预测都比较准确时,这种影响更明显。另外,Hirst等人将投资者信心与他们对股价的预期和是否买股票的决定联系在了一起。但是这一研究并未考虑到可能存在一些因素会对预测报告样式的效果造成干扰。

围绕投资者信心和股价的预期是否受到披露信息的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Han&Tan(2010)对Hirst等人早期研究成果的一个后续追踪研究。他们采用实验研究法,证明了在考虑投资者类型(多头或空头)、预测信息性质(利好信息或负面信息)、预测信息的清晰性因素的情况下,预测报告样式会对投资者的盈利预测造成影响。一般而言,多头偏好利好信息而空头偏好负面信息。那么根据定向偏好效应④当管理层的盈利预测比较乐观时,多头的盈利预测将高于空头;相反,当管理层预测偏负面时,空头的盈利预测将高于多头。由于定向偏好效应在不确定的情形下会更加明显,而且管理层在提供盈利预测时,提供一个盈利范围比具体数字更具有模糊性,提供利好信息比负面信息更有不确定性,因此该研究的假设为:当管理层提供了一个盈利预测范围时,多头(空头)会做出更高(低)的盈利预测,这种效果在盈利预测为利好消息时更加明显;相反,如果是负面消息,盈利预测对投资者几乎没影响。Han和Tan设计了一组2x2x2的实验以及两个组间实验,受试者为来自香港大学的74位MBA学生以及87位财务专业的硕士生。这些受试者被分为多头和空头两组,通过阅读公司前3季度的季报做出判断。实验结果表明假设成立。该研究表明,盈利预测报告的样式要对投资者产生影响是需要条件的,需要综合考虑投资者类型等其他因素。此外,我国学者边泓、曲兴华(2009)曾通过筛选市场中股价相对关系“稳定”的样本验证了受锚定思维影响,会计信息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在“稳定”样本群体中更为突出的特点。

另外,由于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不仅仅受到管理层提供信息的影响,也会受到来自分析师报告的影响。Hirst,Koonce和Simko(1995)采用实验研究法研究了投资者行为是否会受到分析师特征以及其报告特征的共同影响。实验为参与者提供的资料有公司背景信息和一份分析师报告。实验的自变量包括分析报告的来源(分析师所在公司是否同时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报告的结论(看好还是看差)、支持该结论论据的说服力(强或者弱)。受试者据此判断分析师结论背后的原因,并对股票升值潜力进行评估。实验结果显示,当投资者判断分析师做出某种结论的原因时,面对同一份报告,如果分析师来自于一家同时拥有投资银行业务和报告分析业务的证券公司,投资者便更多地将原因归结为分析师有动机做出看好的报告;而当分析师所在公司只提供分析业务时则不然。然而,当投资者做股票潜力评估时,如果分析报告是看好的,他们就不会考虑分析师差异问题;相反,如果分析师报告看差,投资者就会考虑到分析师类型。特别地,若提供看差分析报告的分析师来自两种业务都提供的证券公司时,投资者会对股票升值潜力做出更低的估计。实验结果还表明,投资者的决策受到分析师论据说服力的影响,但是仅限于分析报告看差的情况下。Bonner,Hugon和Walther(2007)研究了知名分析师意见对于投资者决策的影响。三位学者以媒体的报道量作为衡量分析师知名度的标准,并且发现投资者对于分析师意见的反响程度与媒体报道量显著正相关。当控制了其他影响预测效果的变量后,两者的正相关关系仍然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市场参与者对于媒体报道量高的分析师所的分析报告反应过于强烈。尽管该研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但是仍然说明分析师的媒体报道量可以影响市场对其分析修改意见的最初反应。

4.财务报告的披露形式会对分析师决策产生影响吗?

分析师作为专业投资者的代表群体,其分析过程也会受到财务报告形式影响吗?围绕这一问题,Kasznik、Lev(1995)发现,在控制了预报告盈利与真实报告差异以后,之前过盈利警告的公司和未警告的公司相比,其股价下跌程度更大,分析师预测将更加负面。Libby和Tan(1999),Libby,Tan和Hunton(2002)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后续研究,他们考察了盈利预告(preannounce)或者盈利警告对卖方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影响。Libby和Tan发现对于同样性质的披露信息(盈利警告和负面的盈利报告),分析师在报纸上做出正面的反应,但同时又在盈利预测中做出负面的反应。他们对这种不一致的现象作出如下解释:分析师在面对媒体时,对盈利预告和盈利报告信息采用的是“同时处理方式”(simultaneousprocessing),而在做出盈利预测时,由于盈利预告和盈利报告公布的时间顺序有先后,分析师会对同样的信号采取“顺序处理方式”(sequentialprocessing)。处理方式不同,导致的判断结果就不同。Libby,Tan和Hunton指出,管理层的盈利预告往往夸大损失或者低估盈利,以减少信息使用者在盈利报告公布之后产生的失望情绪。他们的研究设计了一组实验,以检验盈利预告对盈利的低估或对损失的夸大及其精确性如何对经验丰富的卖方分析师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对于盈利报告信息为负面的(正面的)公司,若之前其盈利预告夸大了损失(低估了盈利),分析师的未来盈利分析报告将作出高盈利预测。这些预测与分析师对于公司前景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却与分析师对于管理层的看法不一致。尽管分析师也期望预报告利润低于真实报告利润,但是他们不会为此调整预测分析报告。

这一问题的研究证实了管理层盈利预测报告样式不仅会影响投资者的盈利预测,也会影响分析师的预测。这一结论鼓舞了后续研究不断深入,Libby,Tan和Hunton(2006)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他们对盈利预测报告的样式进行了更详细的划分,分别为具体数字,较窄的盈利范围和较宽的盈利范围。通过两组实验证明:(1)管理层盈利预测样式在刚的一段时间内对分析师的预测无影响。(2)真正的盈利报告公布后,盈利预测样式和预测偏差会对分析师的预测造成影响:偏高的预测会引起分析师更高的预测结果,而偏低的预测会引起分析师更低的预测结果。与具体数字提供的预测相比,较窄范围的盈利预测会放大该效应;相反,较宽范围的盈利预测会缩小该效应。事实上,在最近的研究中,Libby(2008)发现分析师在形成分析报告时,不仅仅受客观情况影响,还会受到自身主观情况的影响。他验证了分析师试图与管理层保持良好关系的动机是否是他们在一定时期内得出乐观或悲观分析趋势的部分原因。来自两个证券公司的81名卖方分析师参与了这一实验,他们以相关历史和管理层盈余预测为基础做出盈利预测。分析师的预测在两种时机条件下(季度早期或季度晚期)都有做出乐观或悲观的分析,并且当分析师与管理层有着良好关系而不是仅仅追求精确性时,这种效果更加显著。对分析师的访谈还显示分析师重视预测的性质,并且相信这会为未来他们与管理层及其他客户之间的关系带来好处,而这种好处就是能够参与相关的重要会议并且获取信息。该研究最终得到的结论就是:预测性质有一部分是对分析师与管理层关系的反映,而能够获取信息是保持良好关系的一个主要收益。

总体来说,源于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基于行为实验研究的范式大大拓展了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经典财务会计所研究的问题,围绕会计信息系统的供求双方的整体框架,我们对行为财务会计的研究问题和发展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在梳理中,行为财务会计研究显现出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引起我们的注意,对此,我们在本文的第四部分进行了详细评述。

四、行为财务会计研究发展方向及存在的问题

    行为财务会计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的研究,发展还远未达到完全成熟,存在许多难点问题和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为了更好的理解行为财务会计近年来的发展,我们对这一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给予一些探索性的评述。

首先,就研究范式而言,实验研究已经占据行为领域研究的主流。Koonce和Mercer(2005)的统计表明,在1993年至2003年之间发表于五大会计核心杂志上的实证行为财务会计论文中,仅有2%的文章采用了档案研究法。与档案研究法所关注的问题相比较,实验研究的研究缺陷和优势同样明显。

实验研究优势在于:档案研究法进行的是事后研究,无法探知个体行为产生的机制,且事后信息是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档案研究无法区分单个因素对行为产生的影响。对于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时间以及方式;如分析师动机何时以及如何影响分析报告?管理层如何建立披露声誉?对披露政策的改变投资者如何反应?分析师如何建立其声誉?实验研究作为过程研究手段具有先天优势。这使得在行为财务会计中,实验研究逐渐成为主导的研究方法。由于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学拥有良好的实验传统,以实验为主要研究工具可以使得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可信性,因此,行为财务会计自然沿用这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实验研究法下,实验者可以将受试者进行随机分组并设置对照组,其作为实证研究方法的一个分支,实验研究法的变量同样包括有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分组之后,在控制了不相关因素(或固定或使其随机化)即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实验者可以调节自变量,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情况。具体做法是实验者将新的方法或措施施加给受试者,而对控制组不加处理,然后观察自变量变化对受试者产生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在于:(1)因为实验者能够通过控制变量,调节自变量来设定实验情景,所以能够区分开各变量分别对自变量的影响。(2)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检验一种现象何时发生并且如何发生,从而得出受试者做判断和决策的路径。(3)可以检验现实状况下不存在的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比如可以研究会计准则变动将对信息披露造成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议。

实验研究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相当多的学者对此抱有疑虑。由于实验研究法不能完全模拟出现实世界的情况,所以有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有实用价值。此外,在实验设计上也存在如下缺陷:(1)在受试者的选择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2)实验过程中受试者不一定会按自身的真实情况进行反馈,因为其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3)实验设计的简约性和仿真性难以协调。为此,行为研究领域的学者常辅以问卷调查法和实地研究法弥补实验研究的缺陷。问卷调查法的关键环节是问卷的设计,问卷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尽管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工作量都比较大,但是这两个方法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实际情况,虽然被调查者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对研究问题噪音,不过作为实验研究的辅助方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研究范式的可靠性问题。

其次,行为财务的研究问题依旧比较狭窄,在一些领域有待更深入的探索。譬如审视师在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作用,目前对于审计师与其他当事人互动影响的研究依然欠缺。首先,尽管已有一些文献针对审计师与管理层的协商做了研究,但是这些研究更多地将焦点放在了协商结果上,而很少注重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再者,尽管人们已经开始对公司内部审计委员会越来越重视,但是对于审计师如何与内部审计委员会之间产生交互影响,以及委员会在作审议时如何依赖(或不依赖)审计师的工作,我们知之甚少;最后,审计师与公司重要持股人的交互影响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因为双方都有各自的利益,都在试图对对方产生影响,并且相应地有必要对另一方的反应做出事先的估计。这种互动自然会引起一些战略性的思考。目前还只有很少量的文献对这种高级别的战略思考做出研究,因此,重要持股人和审计师如何进行战略思考以及战略思考和互动影响结果的关系还基本是个未知领域,是行为财务会计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探索。

在围绕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的影响研究中,尽管学界普遍认为分析师的报告会对投资者决策产生影响,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证据并不完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更加关注这一方面的问题,并且更具体、更全面地研究投资者特征(空头或多头,所持股票正在升值或是减值,老手或新手)和分析师特征、分析师报告特征对于投资者最终决策的综合影响。不过,围绕信息的样式对专业人士的影响,依旧凤毛麟角。尤其是针对潜在债权人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考虑到债权人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极为重要,研究他们在考虑放贷时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以及该过程中存在哪些影响因素,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此外,国内行为财务的会计研究是伴随大量行为金融领域的成果开始丰富的,受限于发展时间的短暂,其研究成果集中在盈余管理和审计师行为等特定问题领域,并与诸多行为金融、行为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相交织。在前述会计文献的梳理中,我们将其规整纳入现代行为财务会计前沿问题的整体框架中。在这一框架下,可以看出我国行为财务会计的研究问题覆盖并不广泛,在分析师、会计师以及准则研究等领域都存在大量的研究空白,有待研究者不断补充和完善。

五、总结

第9篇:投资理财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财务报告;现金股利水平;投资规模;相关性

一、引言

现金股利与投资政策是上市公司按照其当年所实现的净利润所选择的分配方式。我国经济市场正处于上升发展的周期,为了有效规范我国资本市场,证监会自从2000年起就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制定并颁布了相应规章制度。证监会曾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具体规定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新的实施办法对我国的经济市场和相关企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能够从根本上保护上市公司中中小股东在企业中的地位和权益,有利于中小股东及时共享企业的现金收益与固定分红,让中小股东在享受企业利益的同时向市场传递公司利好信息。新的实施办法不仅关注中小股东权益,也规范了企业在融资方面的具体机制,它一方面制约了企业的外部融资,另一方面也能促使企业不断专注自身的发展,进一步规范企业日常财务决策运作的程序。证监会为了规范经济资本市场秩序和保护企业中小投资者的相关权益,要求上市公司严格遵守规定,披露相关信息。本文重点研究财务报告质量对现金股利与投资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作用,所得研究结论可为上市公司的投资管理提供更为丰富的路径,有助于上市公司内部财务制度与政策发展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促进上市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Francis等(2005)研究发现,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至少可以表明企业管理者产生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的可能性较小,能够保障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企业再投资是企业增值并获得长远发展价值的具体表现方式。因为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包含着企业经营效益中最真实的数据资料,在一定程度上会为企业在重大战略目标上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Deangelo和Stulz(2006)以股利的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认为处于不同成长周期的企业对于现金股利与投资要进行不同类别处理方式的具体选择。比如处于成长周期的企业通常会减少现金股利分红,而把目光放在效益更高的投资项目上;而处于成熟周期的企业,则会支付股利,避免无效投资。Han和Qiu(2006)通过具体数据的分析对财务报告与现金股利和投资问题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美国上市公司进行了融资约束和无融资约束的分组,通过对比分析多组不同数据,发现在美国融资领域存在限制和约束条件的上市公司中,对于现金流的敏感度较高,这类公司在融资约束条件下通常会持有高额的现金来保障其日常的发展运营,同时也会减少投资机会;在美国无融资约束的上市公司中,由于外部融资成本较低,其对于现金流的敏感度也较低,此类公司持有高额现金的动机较小,因此会发放现金股利。Duch?in(2010)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在融资方面所承受的限制和约束条件会对其现金持有决策构成较大影响。Altamuro和Beatty(2010)发现,与纳入《美国联邦储备保险公司促进法》管理范畴的上市公司相比,未纳入的上市公司由于缺乏必要的内控审计,其财务报告质量明显低于前者。

(二)国内研究郭琦(2013)认为,不同程度融资约束下的公司的投资效率和资金运作的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其对融资约束和非融资约束的上市公司建立了随机边界模型来计算投资效率,并依据财务报告质量划分为等级不同的两个小组,通过对比分析来验证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效率产生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效率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在企业发展的上升阶段,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会促进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但随着企业发展阶段的不断推进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其程度也会达到一个临界值,超过这一临界值,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会越来越弱。魏清明和石龙华(2007)以我国上市企业相关财务报告信息为样本展开分析时发现,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往往会留存高额的利润满足其投资欲望,国有企业现金股利的高额发放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国有企业过度的投资需求。刘本富(2010)选取我国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1999~2008年期间的财务报告为研究对象,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发放高比例现金股利的企业更容易控制自身的现金流,此时企业会因为资金不足而减少其他方面的投资。金海红和李玲(2015)借助中介效应程序检验法进行验证和分析,发现现金股利政策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所承担的股权成本,相应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成绩。徐寿福和邓鸣茂(2015)以2004~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现金股利政策能够抑制融资约束公司中自由现金流产生的过度投资需求。

(三)文献评述本文主要阐述了以下内容:①财务报告质量对投资行为关系的影响,包括会计信息质量与冲动投资、保守投资及投资效率间的作用关系。②企业现金股利政策对投资行为的作用关系,包含具备融资约束条件的企业内部现金流与投资行为的作用关系、股权改革对两者间作用关系的影响等。由此来阐释企业的融资约束较少时,企业会发放现金股利;有较强融资约束的企业则会寻求较高的投资项目来创造企业价值。通过以上回顾发现,目前的文献主要是对财务报告质量和投资效率间的作用关系展开研究,但尚未有学者在二者间的影响关系中引入现金股利这一变量,通过研究三者间的作用关系验证之前的结论。鉴于此,本文引入了现金股利这一变量,同时又分析了不同产权性质下企业投资与现金股利政策间存在的不同之处。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现金股利与投资行为依据MM理论可知,在完全开放的资本市场中,股利政策与投资决策间不存在任何制约和影响关系,但在具体的经济社会中并不存在完美的资本市场。通过不完美资本市场的信号理论可知,现金股利的分配不只是公司维护股东权益的一种外在表现,更是公司向股东传递一种优势的发展信号的表现,公司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的形象。股东分配高额的现金股利可以增强投资者信心,但是在分配高额现金股利的同时企业也流失了一部分内部可流通的现金。在信息流通并不及时的资本市场中,企业对于投资信息的了解程度不同,就会使得公司在进行融资和投资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现有的现金流量。通过对比内部和外部融资成本,流动现金不足的企业通常会放弃外部更高价值的投资项目,转而寻求股东的投资。可见,分配高额的现金股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司具有更高价值的外部投资行为,导致企业错失发展良机。在我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政府主导、经济市场进行调节的方式下,国家的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国有企业由国家控股,其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资决策都受政府政策的深刻影响,国有企业以外的上市公司也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由于国有企业有着政府的强大支持,在融资的过程中一般会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而非国有企业资金的积累和融资主要来自企业自身的经营成果及股东直接投资,与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的便捷优势相比,非国有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就要高得多,因此非国有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要明显高于国有企业。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1:非国有企业中现金股利发放政策对投资决策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国有企业。

(二)财务报告质量、现金股利政策与投资决策当企业面临较高的外部融资成本时,就会转向使用企业内部投资。在现金股利的重要分配中,公司也会对内部资金运用的具体方向进行讨论,并在现金股利是发放还是参与企业的其他项目投资之间进行权衡。Jensen(1986)在其提出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中指出,当企业持有较多流动现金时,管理者控制和利用这些现金的欲望和动机将会增强,也就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此时就会损害企业中小股东的权益。因此他提出企业的资源应在合适环境下进行充分利用,只有极大程度地减少管理层持有的盈余现金,企业的管理者才能将有限的盈余资金进行更优化的配置与合理的利用。Bhattachaya(1979)在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全新的股利信号模型理论。在这种理论价值的影响下他们认为,与企业内部管理层相比,外部投资者因为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构成了信息障碍。外部投资者与内部管理者存在极其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外部投资者仅仅通过股价等信息来预测公司的发展情况,而内部管理层掌握和控制着公司的更多信息。在信息渠道不通畅的情况下,只有内部管理层发放现金股利才能传递利好信号,从而吸引外部投资者的目光。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不仅能够体现出企业各个投资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外部投资者的信息渠道。拥有高质量财务报告的企业会将公司发展情况积极地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使公司更有可能获得外部融资。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高质量财务报告能够稀释或降低现金股利政策对企业投资决策构成的消极影响。公司的发展周期与公司分配现金股利存在着一定关系。处于成长期的具有上升发展趋势的公司更倾向于将用于发放股利的现金投入到有利于企业规模扩大等的项目中,助力企业的良性发展,此阶段的企业管理层往往会制定较低比例的现金股利发放政策。当公司处于成熟期且不再有任何上升发展需求时,管理层往往将企业实现的利润以现金股利的形式发放给股东,以稳定投资者,进而寻求更佳的投资时机。公司不同的成长阶段是影响其现金股利发放政策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实证来研究处于成长期的上市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对现金股利政策与投资决策间关系构成的影响。现阶段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结论都较为一致,学者们认为处于成长上升期的公司运用现金股利进行投资会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因为处于上升期的公司发展空间大、发展动力足。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蕴含着企业未来投资项目可获得的现金流、有效执行的合同关系等信息,能够进一步提升管理者进行科学投资决策的能力,由此来缩小管理者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在信息掌握方面的差距。因此,本文认为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在促进外部投资者和内部管理者的信息平衡与对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3:在处于成长期并表现出强烈发展诉求的企业中,高质量财务报告能够有效降低现金股利政策对投资决策的负面影响。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本文实证研究部分所选数据来自我国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由于评价财务报告质量需要采用滞后一年的财务数据,因此本文所选数据均为股份改革后的企业报告信息。本文所选的数据来自2010~2014在沪深上市的公司,所研究的各项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对所收集的全部数据进行汇总,依据研究需要剔除不合理数据:不考虑金融行业;同时考虑到不同时期上市的企业在实证分析中会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也剔除了2009年1月1日以后上市的公司;剔除ST公司。

(二)变量选取1.被解释变量。Investment即公司投资。国内外不同文献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公司投资的定义,本文所研究的公司投资是指公司在第n年研发支出加上购置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减去处置以上资产获得的相应现金差。新增公司投资是指本年度公司投资总量减去上年投资总量,但该差值有可能是负数,此处为了避免出现负数,以其绝对值进行稳定性检验。2.解释变量。(1)现金股利(Dividend)。国内外表示现金股利的方法多种多样,普遍采用的形式有企业每年发放的现金股利以及每年发放的现金股利与企业总资产的比值。冯兴武、章庆(2013)采用变量0和1来定义不同的现金股利政策,0意味着企业当年没有发放现金股利,而1则意味着企业当年发放了现金股利。本文则采用第n年发放的现金股利与前一年度企业资产总额的比值来表示。(2)财务报告质量(RQ)。本文在收集和整理国内外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并对其质量进行分析和研究后发现,大多数学者善于利用DD模型来研究财务报告质量,因此本文也借鉴该模型,将应计质量作为财务报告质量的衡量标准。依据该模型对RQ进行评价,并且从每个行业中(金融业除外)至少选取20家上市企业的报告数据,所选行业依据我国现行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的具体标准,其计算方法如下:Accrualsi,t=α+β1CashFlowi,t-1+β2CashFlowi,t+β3CashFlowi,t+1+εi,t(1)上式中,Accrualsi,t=(ΔCA-ΔCash)-(ΔCL-ΔSTD)-Dep。ΔCA代表流动资产的增减变动,ΔCash代表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ΔCL代表流动负债的增减变动,ΔSTD代表短期借款的增减变动,Dep为累计折旧与累计摊销额,CashFlow等于非经常性项目产生的净收入与Accruals的差值。然后计算所有参数与资产总额的比值。利用该模型计算出残差,企业第n年的RQ被界定为n-5年到n-1年这五年间依据该模型计算出的残差的标准差,用-1与所得标准离差相乘,最终结果越大意味着财务报告质量越高。3.控制变量。在有效筛选以及总体分析以上特征变量与治理变量的基础上,笔者选取如下控制变量:公司规模、有形资产占比、资产负债率、现金流、是否盈利、公司绩效、现金、行业、公司上市年限。在笔者选取的控制变量中,公司成长性这一变量的计算主要受到两项因素的影响:一项是账面价值,而另一项则是市场价值。前者与变量之间是一种反比例关系,而后者则与变量成正比,其表达式为:控制变量=市场价值/账面价值。通常情况下,此处的临界点为数值“1”。在大于1的情况下,表明公司有着较高的市场价值,此时的股票价格较高,公司可对当前的发展规模做适当调整。在此过程中,其成长性高的特征也会逐渐显现出来。而这种变化,会给公司投资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模型选择为了验证H1,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2)进行分析:Investmenti,t=α0+β1Dividendi,t+β2Dividendi,t×SOE+β3Tangibility+β4Lev+β5Cfop+β6Loss+β7Roa+β8Cash+β9Size+β10Age+∑Ind+εi,t(2)企业的性质不同,在模型中SOE(产权性质)的取值也会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国有企业的代表值为1,而非国有企业的代表值为-1。为了取得更好的评估效果,本文最终选择了以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Investmenti,t=α0+β1Dividendi,t+β2Dividendi,t×RQi,t-1+β3RQi,t-1+β3Tangibility+β4Lev+β5Cfop+β6Loss+β7Roa+β8Cash+β9Size+β10Age+∑Ind+εi,t(3)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对于财务报告质量的评估,本文是借助DD模型来完成的。根据上面的模型,我们可以求得残差的值。同时,结合相关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t-5~t-1年时间段的残差及其标准差。表2就是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根据表2,我们基本可以断定: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投资水平处于一种较低的层次。而且,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目前还处于一种非均衡发展的状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上市公司也应根据经济市场发展的规律把握投资的时机与方向,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在现实中,各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水平是有差异的。此种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两项指标,一项是公司当前的现金股利值,另一项则是公司上年的总资产。两者之间的比值,即为发放现金股利水平。从Dividend来看,其均值、极大值、极小值分别为0.0021571、1.081882、0,说明该水平普遍较低,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成反比例关系,更说明某些上市公司存在着损害股东权益的行为。针对这种现象,证监会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来规范上市公司损害股东权益的行为,在为中小股东谋取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中小股东对企业的再投资。在RQ方面,通过计算得到均值、极大值、极小值分别为-0.03219099、-0.0000967、-2.390098,这直接反映了当前我国RQ即财务报告质量的个体差异较大。低质量的财务报告会给投资者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收集和整理信息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将很难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上市公司应该让财务报告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财务报告机制,使各类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除这两大控制变量以外,还可通过其他一些控制变量,做出正确的判断,明确当前的发展状况。

(二)相关性分析模型(2)和模型(3)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别用PartA和PartB来表示,具体见表3。从最终结果看,各个变量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三)回归分析表4为对现金股利和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由表4可见,现金股利的水平是较高的。投资程度是影响现金股利水平的一项重要因素,而且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换句话说,在公司融资约束程度比较高且外部资金有限时,企业外部资金的不足会促使企业转向有限的内部资金。为切实保障每位股东的合法权益,国家加大了政策调整力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面对好的投资机会,投资者却往往变得犹豫不决,既不想丧失投资机会,又怕资金被套住,从而影响现金股利水平。除此之外,还存在许多影响投资程度的正向因素,如资产负债率、有形资产占比、公司规模等。对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假设其当前的现金流是充足的,那么公司更愿意把现金股利进行更有价值的项目投资。本文采用一阶段最小二乘法对模型(2)进行回归分析,以此来验证H1。在此过程中,本文重点是分析和判断β2的系数情况。因为此项系数的大小将直接反映出企业的性质,以及当前企业现金股利水平的高低。表5即为模型(2)的回归结果。由表5可见,R2在调整前后,其值分别为0.31752、0.31523。与此同时,交叉项Dividend×SOE的系数为0.02723。依据此项数值判断,其水平并未达到我们的预期。这项数值说明非国有企业中现金股利对投资的抑制作用比国有企业中现金股利对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强,H1得到验证。但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环境和我国特殊的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等因素都在积极地对其产生影响,导致其结果并不显著。因此,在理论上预测非国有企业中现金股利对投资的抑制作用比在国有企业的情况会更加突出和明显。然而,现实情况却存在诸多的变数。

相比于非国有企业的股东,国有企业的股东更加注重稳定的回报,担心各种形式的冒险。再者,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国家在近期也调整了相应的政策,以预防国有企业浪费资源和过度投资的现象。对于H2的验证,则在模型(3)中新加入了RQ,即财务报告质量这项指标。经过大量的数据验证我们发现,现金股利对投资的负向作用会因RQ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减弱。基于这样的关系,本文对H2做了进一步的验证。对于此项验证,要想获得准确的结果,需要有一个基本前提,即Dividend×RQ的系数为正。然而,基于上文的分析,除非RQ这项新指标能够抑制现金股利负向作用的发挥,否则这个前提条件根本无法满足。换句话说,如果这个系数果真为正,则说明RQ对现金股利的抑制作用是客观存在的。表6即为模型(3)的回归结果。由表6可见,R2在调整前后,其值分别为0.35052、0.34853。与此同时,交叉项Dividend×RQ的系数为0.02577。此项数值说明其对投资具有正向的影响。RQ值,即财务报告质量越高,则信息反馈得越及时、越全面,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将越少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信心会显著提升,拓宽外部投资者的信息渠道也促使管理层和投资者之间信息均衡,逆向选择程度和道德风险得以降低。综合这些变化,说明RQ对公司投资具有正向影响。对于发放现金股利,其也会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见,高质量财务报告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认为,各上市公司应以更加规范、真实、完整、高效等方面的要求来约束自身,全面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发挥财务报告的正向作用。本文提出的H2得到了表6中相关数据的有效印证。由表6数据可知,控制变量中公司绩效与其投资表现出明显的正向作用关系,意味着当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较强时,其投资也相应提高;当企业实现的盈利较高时,预示着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此时企业管理者往往倾向于将当期实现的盈利更多地用于扩大投资规模而减少现金股利发放金额。

公司投资规模、有形资产占比、现金、资产负债率等与投资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正向作用关系。当企业不断扩大其规模时,该企业往往具备较大的发展潜能,此时融资的途径逐步增多,因此管理者往往加大投资力度。企业自身资金充沛时进行投资显然是最佳的情形,但也要关注资产负债率,保持这一比率的稳定和平衡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企业当前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就会不断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这对于企业日常经营业务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也会影响到企业在实现关键战略目标中的投资决策。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公司成长性的不同,对它们进行分组研究以及回归分析,具体结果见表7、表8。由表7、表8我们不难发现,高成长性公司与低成长性公司的系数差别很大,前者的水平是显著的,而后者则是不显著的。在现实中,公司的成长性不易判断,而且经常发生变化,这无疑会削弱投资者的信心。面对这种情况,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可以有效缓解这种局面,增强投资者信心,抑制现金股利政策对投资的负向影响,从而验证了H3。

(四)稳健性检验为了增强本文论证结果的权威性,最终对验证结果展开稳健性测试,所选数据期间为2009~2014年,各参数选用的是该研究区间各年投资额。采用因变量替换法进行稳健性测试,而因变量则是每年企业实际投资额,其他参数值不变。由此对模型(2)和模型(3)进行检验,验证结果仍然支持原有结论,说明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

六、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本文以财务报告质量、现金股利与投资行为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2010~2014年上市公司的具体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分析并总结出了“现金股利对投资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比国有企业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一结论。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固有特点以及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密切相关。现金股利与投资的负相关作用不利于上市公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根据实证分析得出了现金股利与投资的负相关作用能够在公司的高质量财务报告分析下被改变这一结论。与此同时,笔者将上市公司的成长周期和规模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进行了分组研究,发现处于不同时期的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对其现金股利和投资的影响作用也有着较大差异。财务报告对处于成长上升周期的上市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此时企业的财务报告更能有效地抑制现金股利与投资的负相关作用。本文针对财务报告质量对现金股利政策与企业投资决策间的关系展开了分析和验证,极大地丰富了企业投资决策领域相关处理的理论方法,也有助于企业规范其财务方面的相关制度与政策,使其更加专业化、标准化,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建议1.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我国经济市场的起步较晚,与国外的经济市场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披露的程度还不够深入,这直接导致企业外部投资者与内部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给利益相关者的科学决策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投资者中间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倾向。这种情况下,即使摆在企业面前的是利好投资政策,但苦于投资者资金投入不足,也只能放弃这一有价值的发展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和证监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断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在不损害企业切身利益的情况下,加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力度,缩小企业内外部在掌握信息方面的差异,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以保障企业拥有较强的外部融资能力。2.企业内部应建立健全有关财务报告质量的监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较高的财务报告质量,从而避免上市企业管理者产生道德风险。应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提出更为严苛的规范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监管会计信息的披露过程,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能作用,以保障企业内部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与可靠性。此外,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与执法力度,从源头上遏制类似违法违规行为产生的可能性,以此保障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Francis,Jennifer,RyanLaFond,PerOlsson,KatherineSchipper.TheMarketPricingofAccrualsQuality[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5(39).

DeangeloH.,L.Deangelo,R.Stulz.Dividendpolicyandtheearned/contributedcapitalmix:Atestofthelifecycletheory[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6(81).

DuchinR..Cashholdingandcorporatediversification[J].JournalofFinance,2010(3).

AltamuroJ.,BeattyA..Howdoesinternalcontrolregulationaffectfinancialreporting?[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10(1).

郭琦.融资约束、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1).

魏明海,柳建华.国企分红、治理因素和过度投资[J].管理世界,2007(2).

肖珉.现金股利、内部现金流与投资效率[J].金融研究,2010(10).

徐寿福,徐龙炳.现金股利政策、成本与公司绩效[J].管理科学,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