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设计市场报告范文

环境设计市场报告精选(九篇)

环境设计市场报告

第1篇:环境设计市场报告范文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项目背景

说明:概述市场及技术发展现状和项目提出的理由

(一)政策背景

(二)行业背景

(三)企业自身现状及发展战略

二、项目简介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建设单位

(三)项目拟建地区和地点

(四)项目建设内容

(五)项目建设进度

(六)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况

(一)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

(二)报告编制过程

(三)主要内容

(四)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xx)20号;

4、《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xx版》;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xx年审核批准施行;

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xx年

8、企业投资决议;

9、地方出台的相关投资法律法规等。

四、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说明:从市场发展、国家政策,公司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多角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结合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当地的发展情况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柴油水泵项目建设必要性

1、市场需求发展的必要性

2、地方社会经济战略规划需要

3、国家政策对行业升级改造的要求

4、企业自生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5、……

(二)柴油水泵项目建设可行性

1、经济可行性

2、政策可行性

3、技术可行性

本项目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方案,为保证工艺先进性,关键设备引进国外厂商,其他辅助设备从国内厂商中优选。该公司始建于1998年,20xx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生产实践,公司创造出一流的柴油水泵工艺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完全能够按照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和检测,其新技术方案的引入,将有效保证本项目顺利开展。

4、模式可行性

柴油水泵项目实施由项目发起公司自行组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土建工程由公司自主组织建设。项目建成后,项目运作由该公司全资注册子公司主导,项目产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目前,国内外市场发展均较为迅速,市场空间放量速度加快,市场需求强劲,可以保证产品有效销售。

5、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五、主要经济指标说明

说明:将研究报告中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日经济效益有一个综合了解。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一、建设单位简介

二、企业组织结构

三、管理团队

四、劳动定员与人员培训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

说明:项目立项之前,政府决策者首先需要对产品市场发展前景进行了解,然后才能进行决策,决定是否将项目立项,因此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市场分析中,要详细阐述产品市场规模、发展趋势、需求预测等方面的内容,并确定建设规模。

一、项目经济环境分析

二、项目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相关国家标准

(二)行业准入门槛

(三)国家产业指导政策对本行业的鼓励或限制情况

(四)国家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对本项目技术的鼓励政策

(五)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行业发展指引

(六)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的招商优惠政策

(七)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的招商优惠政策

(八)本项目产品目标市场的相关政策

(九)行业相关“xx”规划情况

(十)……

三、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一)柴油水泵产品行业发展现状

(二)柴油水泵产品市场规模分析

(三)柴油水泵产品市场价格走势

(四)柴油水泵产品市场前景预测

四、柴油水泵产品行业竞争格局

(一)行业主要竞争企业分析

柴油水泵行业主要企业市场份额占比情况

(二)本项目竞争优劣势分析

五、本项目营销战略分析

第四章 产品与技术方案

一、项目主要产品介绍

(一)主要产品

(二)产品系列

(三)产品特性

二、产品的市场定位

(一)市场定位

(二)产品应用案例

三、产品制造

(一)工艺流程

(二)岗前培训

(三)质量控制

四、技术与研发

(一)公司技术研发架构

(二)技术储备

(三)公司持续创新安排

第五章 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

一、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消耗

二、主要原辅材料和动力供应情况说明

(一)原辅材料

(二)动力

(三)仓贮

第六章 柴油水泵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项目营销战略目标

二、项目营销战略规划

(一)市场营销模式

(二)市场营销策略

1、......

2、......

3、......

4、......

(三)产品促销手段

1、......

2、......

3、......

4、......

第七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一、项目选址

二、项目建设地区地理位置

本项目建设地区地理位置

三、项目建设地区基础设施

四、项目建设地区产业基础

五、项目建设地区区位优势

(一)资源优势

(二)经济优势

(三)文化优势

(四)交通优势

第八章 工程建设方案与总图布置

一、总图布置

(一)总图布置原则

(二)相关标准及规范

(三)平面布置

(四)竖向布置

(五)道路

(六)厂区绿化

(七)围墙、大门

(八)总图工程主要数据

(九)运输

二、土建工程

(一)设计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本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汇总

三、公用和辅助工程

(一)给水排水工程

(二)供配电工程

(三)通信工程

(四)供气

(五)仓贮

第九章 环境保护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要有专门论述。

一、相关标准规范

(一)环境质量标准

(二)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环境质量现状

三、污染源和污染因素分析

(一)废气

(二)噪声

(三)废水

(四)固体废弃物

四、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处理措施

(二)废水防治措施

(三)噪声防治措施

(四)固废防治措施

(五)环境绿化

(六)环境管理与监测

第十章 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

一、职业安全卫生

(一)相关标准规范

(二)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三)职业安全卫生对策与措施

二、消防

(一)相关标准规范

(二)火灾危险性分析

(三)防火等级

(四)消防措施

(五)消防人员

第十一章 节能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定,节能需要单独列一章。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规定,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项目、建筑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建筑项目以及其他年耗能20xx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项目建设方都必须出具《节能专篇》,作为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中的重要环节。项目立项必须取得节能审查批准意见后,项目方可立项。因此,对建设规模超过发改委规定要求的项目,《节能专篇》如同《环境评价报告》一样,是项目建设前置审核的必须环节。

一、节能法规、政策、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一)节能法规和政策

(二)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能源供应情况

三、能源消耗状况

(一)能源消耗种类、数量

(二)用能总量和用能结构

四、能源消耗指标分析

(一)单位产品能耗指标

(二)指标类比分析

五、节能措施和效果分析

(一)节能降耗主要障碍

(二)节能降耗主要措施

第十二章 进度计划与招标

说明:项目建设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运营生产这段时间,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资金筹措、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工作阶段,各阶段工作紧密衔接、交叉进行。因此,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中,需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安排。

一、项目实施阶段规划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说明: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使用计划和资金筹措方式,是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范围

(二)建设投资估算

1、固定资产投资(土地费用、土建工程、装修装饰、设备、预备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建设期利息)

2、流动资金

3、项目总投资及其构成分析

二、融资方案

(一)投资计划

分年投资计划表

(二)融资计划

(三)资金筹措

第十四章 项目财务评价

说明:财务评价结论是项目建设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财务数据假设

(一)财务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企业会计准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6、项目必须遵守的国内外其他工商税务法律文件。

(二)范围

(三)计算期

(四)税率说明

(五)其他说明

二、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一)营业收入

(二)总成本费用

(三)增值税

(四)营业税金及附加

(五)所得税

(六)利润与利润分配

(七)效益与费用评估小结

三、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四、项目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

说明:相关财务指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1)财务净现值(NPV)

财务净现值是按设定的基准收益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计算公式为:

n

NPV=Σ (CI-CO)t (1+ic)-t

t=1

(2)财务内部收益率(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计算期各年差额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计算公式为:

n

Σ (CI-CO)t (1+IRR)-t = 0

t=1

(3)投资回收期(Pt)

根据现金流量表,按下式计算:

Pt=(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数-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

五、不确定性分析

(一)敏感性分析

(二)盈亏平衡分析

六、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

一、项目主要风险

(一)经济风险

(二)市场风险

(三)技术风险

(四)政策风险

(五)原料风险

二、风险防范对策

(一)风险控制

(二)风险转移

(三)风险自担

第十六章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

二、项目建设建议

中商智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包括: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

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用于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申请国家政策基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上市募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的立项报告及可研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的可研报告

用于企业申请政府补贴的可研报告

中商智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方面具有的独到优势:

1、公司拥有权威、专业的顾问团队

目前公司具有资深的全职研究与咨询人员全部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其士学历占4%,硕士学历为40%,本科学历为50%,获得双学士学位的为6%。同时公司常年聘请各行业资深专家、学者、分析师、律师、财务顾问等100余位,他们均是各自所在领域的权威人士,通过中商智业的有机整合,成为服务客户的强大智囊顾问团。

2、公司具有丰富的基础数据库及强大市场调查研究实力

中商智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是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CMRA)会员,同时取得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涉外调查许可证》(许可证编号:0832),是国内专业的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和企业综合咨询服务提供商。

中商智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定期购买更新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主要行业协会以及其他权威统计单位的市场统计数据,同时通过公司近10年的市场研究积累,目前公司已经建立起丰富、权威的行业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企业数据等基础数据库,为本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提供准确可靠的市场信息依据

3、公司影响力

中商情报网的研究结论、研究数据和研究观点广泛被媒体采用;同时,中商智业的研究结论、数据及观点文章也大量被国家政府部门的网站转载,如央视财经频道,凤凰财经,新浪财经,中国经济信息网,商务部,发改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网)等。

4、公司具有丰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经验

第2篇:环境设计市场报告范文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会计趋同;渐进式改革;会计国际化策略

一、积极关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发展和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的进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资本跨国流动的日益增加,全球会计的国际化步伐大大加快,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也因此发生了较大变化。

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世纪之交进行了重大改组,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01年成立并正式运作。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运作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们注意到理事会一直在致力于对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的改进和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研究与制定工作。比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已经修改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前言;先后了《改进国际会计准则》和《修改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和39号》征求意见稿,涉及到对现行14项国际会计准则的修改;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第1-5号;正式通过了第1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2年9月,还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共同启动了“趋同”项目,以缩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之间的差异;另外,还有许多正式的准则项目和研究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不少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望在2004年4月之前出台。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成立至今的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做了大量工作,其工作效率之高,成果之显著,令人钦佩,也使我们看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改组在一定程度上讲是成功的,前景是广阔的。

其中,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各位理事及其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质量在近年来有了明显改善,国际认可度大大提高,全球影响日益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了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行列中。特别是欧盟所有成员国上市公司将在2005年1月1日起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合并报表,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也宣布了类似决定。而美国也于2002年9月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达成协议,启动“趋同”项目,实质性地开始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的协调工作。据统计,按照现有资料,到2005年,要求本国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国家将达到65个,这对于国际会计协调事业来讲是一件十分喜人的事情,表明世界上对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肯定和认可的力量在逐步增加,为此,我们将密切关注这一趋势的发展,并研究和制定我国的因应对策。

二、中国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使用者和受益者

最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亦大大加快,与之相适应的是中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也明显加快。而且在整个会计国际协调和中国会计改革过程中,中国实际上一直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使用者和受益者。自1978年我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平均每年GDP的增长速度保持在8%左右。2003年尽管受到SARS的影响,但前三个季度的GDP仍然完成791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年初预定的全年8%的GDP增长率有望完成。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总量也增长迅猛,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6298亿美元。2003年的进出口贸易增加更加迅速,仅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6063亿美元,同比增长36.20%,预计全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将突破8000亿美元。

中国资本市场在最近10年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自1992年分别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以来,国内上市公司从无到有,目前已经发展到1268家,市值总量达到40305.68亿元(截至2003年9月30日)。其中,有111家为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B股股票当初是专门为境外投资者设计的,目前已向海外募集资金46.32亿美元。按照规定,B股上市公司在公开发行股票和公布财务报告时,除了应当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之外,还必须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要求调整报表,以向境外投资者提供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信息。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到境外申请上市。截至2003年9月30日,中国大陆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已经达到83家,融资总额为214.44亿美元。这些公司有些在中国香港、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或者地区的证券市场上融资上市,有些是同时在若干个证券市场上上市,它们中的大多数,也需要向境外投资者提供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

这些在境外上市的公司通过改组上市后,不仅吸引了大量外资,而且还使得其公司治理结构得到优化,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对于壮大这些企业,促进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则在沟通境外投资者方面起到十分积极的纽带作用,所以说,中国不仅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使用者,也是受益者,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中国吸引外资、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制度平台。

三、中国一直以十分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

多年来,中国一直以十分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并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包括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推动全球会计准则协调与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

众所周知,我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系统的会计改革始于1992年,当时财政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项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该基本准则即是以当时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概念框架作为蓝本起草的。随后,我们先后了3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正式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这些准则征求意见稿和具体准则、制度,大多数都是以相应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基础制定的,在内容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经相当接近,有些甚至基本完全相同。2001年国务院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这些新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概念框架中的相关定义基本上完全一样。修改会计要素定义,促进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一致,是我国会计向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所迈出的重要步伐。

在会计改革和会计标准建设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对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提高信息透明度、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也认识到,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因此,在对待会计国际协调方面,我们一贯坚持: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当前会计环境的前提下,除了那些相关国际会计惯例与我国的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或者明显不切合我国实际的情况之外,我们都努力促使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协调或者一致。这一指导原则已经体现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制度中,也将指导我国未来会计准则、制度的建设。

与此同时,我们还十分注意跟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发展动态和趋势,积极参与相关事务。1997年,中国加入世界会计师联合会,并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观察员,参加了随后举行的各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会议,并派人参加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相关工作。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后,我本人很荣幸被选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并多次参加了准则咨询委员会会议,发表我国的意见。与此同时,我们还派专人前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关项目的研究与制定工作。我们非常积极地,也非常愿意尽我们的义务,来推动国际会计协调和趋同。

多年来,中国一贯高度重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和发展,也一直把它作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一个基础和参考蓝本。我们欣喜地看到,国际会计协调已经从强调协调进入到了制定全球公认会计准则、实现各国会计准则趋同的时代,这也可能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从长远来看,中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是努力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而趋同的步伐和进程则取决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和进程。

四、中国当前所面临的特殊会计环境及其对中国会计国际协调进程的影响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本身及其应用实际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准则本身的高质量,还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较为成熟的准则执行机制相配套。根据我们的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基本上是基于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的。而中国的经济环境则是从20多年前完全的计划经济转换而来的,两者之间尚存在不少差距。

(一)中国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之路决定了中国会计改革只能渐进而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走的是渐进式改革道路。自1949年至1978年,中国一直执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1978年开始,中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的基本取向是逐步增强市场在调节经济和配置资源中的作用,提高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总的来说,中国的改革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92年)是探索发展阶段。改革的主线是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其核心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如何引入市场机制,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但是在这一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并不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尚未确立。

第二阶段(1992年至2000年)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因此,这一阶段改革的主线是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如何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这一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但是,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仍然是初步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一些体制性的障碍尚未突破。

第三阶段(2001年至2020年)是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200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已经明确在21世纪的头二十年,中国将努力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其中,包括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规范发展产权交易,推动产权的有序流转,以及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等。

由此可见,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逐步退出相关领域、市场调节功能逐步释放的过程。这种渐进式经济改革道路决定了中国的会计改革也只能走渐进式改革道路。会计改革应当因循经济改革的步伐,而不是超越宏观经济环境的改革,不然会欲速则不达。所以,什么时候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什么时候中国的市场环境真正以市场法则运转了,中国会计准则也就自然而然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了。比如:

(1)过去我们的银行是国有的,企业也是国有的,各项货物、资金往来都按计划进行,货物的产、供、销由国家计划安排,企业完成利润上交国家,所需资金由国家供给,很少形成债务或者债务到期无法偿还的事情,所以没有所谓的债务重组行为。而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企业财权的下放,一方面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另一方面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大大增加,企业出现了许多资金周转困难,难以偿还到期债务的情况。为此,债务重组应运而生。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制定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加以规范;

(2)在过去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一方面产品定价几十年一贯制,不会产生因价格波动而产生的资产减值问题;另一方面,中国当时的经济特征实际上是一种短缺经济,产品供不应求,所以也就不存在资产减值问题。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产品的价格逐步由市场机制决定,资产的价值受市场价格的波动、供求关系的变化和技术的更新换代等影响较大,从而出现了资产减值情况,就需要在会计上对其进行规范,我们也及时地按照国际惯例出台了有关会计政策;

(3)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国有企业中有些仍然属于国有企业,有些虽然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国家仍然居于控股地位,从而导致不少交易双方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利益主体,在关联方交易中,不公允的关联方交易较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适时地制定了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提高了财务报告信息的透明度和质量,满足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基于上述,我们认为,会计准则的制定及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与趋同是与会计环境休戚相关的,当会计环境相对成熟了或者对会计信息形成需求了,制定会计准则、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与趋同也就水到渠成,天然而成。

(二)我国当前所面临的特殊会计环境问题。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离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还有一定距离,所以,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还面临一些特殊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可能是中国所特有的,有些可能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者转型经济国家所共有的。但这些问题的存在,却使得我们在处理某些交易或者事项时,在是否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其相关原则上,处于两难境地。

第一,从会计信息使用者角度,中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构成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关注程度和角度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尚存差距。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群体的特征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对于我们应当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至关重要。以上市公司为例,中国目前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群体构成及其信息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大多数上市公司仍然属于国有控股企业,“一股独大”,国家是企业最大的股东。按道理来讲,大股东应当是公司财务报告的最主要使用者,但是,在中国,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是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其行为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可能会出现两类问题,一类问题是大股东所有者缺位,一类问题是政府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干预企业经营。这两类问题都会对会计信息产生影响,前者会导致大股东无法产生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有效需求,后者则有可能会使会计信息的提供掺入较多的人为因素,并不是真正的市场行为,按照一般市场机制要求设计的会计准则恐怕难以达到其预期自标。比如,会计信息的提供可能会片面地为了企业管理层的业绩目标等。

2.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主要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流通股三类,其中,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股票是不允许在证券市场中公开流通的,由于国有股和法人股往往占一家上市公司股权的绝大多数,而它们又不流通,所以相关股东对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的关注和灵敏度并不高。换句话说,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这里所说的决策,很主要的一个方面是投资者(股东或者潜在的股东)根据财务报告信息作出决定“买或者卖股票”的决策。而在中国,由于国有股和法人股无法流通,财务报告的这一决策作用较难体现。

3.在可流通的社会公众股股东中大多数是分散的个人或者小股东,即所谓的“散户”或者“股民”。这些散户或者股民占了社会公众股股东的80%,甚至90%以上,它们通常缺乏投资经验和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投资决策很少依赖于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因此,财务报告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这些投资者身上也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4.机构投资者还处于初创阶段,专业财务分析师队伍还有待培育和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居多,而且往往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占绝对优势,这些机构投资者经验丰富,理性、专业,注重长远目标,对于财务报告内容和质量要求较高。与此同时,还有一批十分活跃的、专业的财务分析师队伍,实时地分析和研究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提供决策咨询。而在中国,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还较少,机构投资者的水平也有待提高,而专业的财务分析师则才刚刚引入中国,要在证券市场中形成一支较为成熟的,分析、研究、利用财务信息的专业队伍,还有待时日。因此,从机构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角度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从企业业绩评价和监督角度看,现行中国法律、法规环境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应用环境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不一致。根据中国公司法和有关证券法规的规定,在公司发行股票、配股和增发股票、暂停股票上市和终止上市以及对公司进行评价和监督等方面都非常倚重于利润指标,这不仅使得利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且也使得如何真实、公允地在财务报告中反映利润信息变得十分关键。比如,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发行新股,必须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公司上市后,如果需要申请增发新股,则公司最近三年的加权平均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得低于10%,而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10%;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则其股票将暂停上市;暂停上市后的第一个半年内如果仍未扭亏,则证券交易所可以直接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如果公司实现盈利,可以按照程序申请恢复上市。这些法律、法规上的规定,使得无论是公司管理层、政府监管层,还是财务报告的使用者,都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利润指标上,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负债表信息的质量。我们注意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正在进行的“报告财务业绩”项目,理事会的目的是准备将现行的利润表(收益表)改造成全面收益表,全面收益表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综合收益信息,而不再直接提供净利润(净收益)信息。鉴于我国现行许多法律法规都规定以净利润作为业绩衡量指标,所以,目前要在我国引入全面收益表还存在着法律、法规上的障碍。

第三,从商业环境来看,公平竞争的交易环境尚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还存在一些不规范之处,这对会计如何真实、公允地反映这类交易提出了挑战。在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下,交易双方应当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然而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形成这样的商业环境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中国仍旧存在着大量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或者企业,这些企业的人事权、财权等与政府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还很难真正做为利益完全独立的市场主体,因此,它们从事的一些交易还很难说是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之上的,由此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也很难说是公允的。尤其是一些国有关联方之间的产权交易,其实质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交易行为;(2)由于中国的国有企业在整个经济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许多上市公司也是国有企业剥离出一部分资产和负债形成的,其母公司通常仍旧为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规模较大,涉及的领域较广,相互之间关联方交易相当普遍。而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发达国家,关联方交易的公允性往往都难以保证。在中国,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关联方交易时有发生。因此,面对大量的关联方交易,如何确认、计量和报告这些交易成为困扰中国目前会计界和监管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市场环境上,它与建立在公平、公允的非关联方交易的基础之上的大多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有所不同的。

第四,从市场体系和发育程度来看,中国的市场经济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前面讲到,中国的市场经济尽管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目前仍然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因此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的发育程度还有待提高。比如:

1.目前中国的商品市场应当说已经较为成熟了,但是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我国还未完全实行浮动利率机制,资本项目下的外汇交易还不可自由兑换,外汇汇率机制也没有采用浮动汇率制,这也就是说,中国的货币价格和外汇价格——利率和汇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但是,中国现行的汇率形成机制是我国转型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必然,而且与近年来的经济环境基本上是适应的。但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则会有不同影响。众所周知,利率和汇率是决定资产和负债价值(尤其是公允价值)的重要依据,所以在利率和汇率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要决定一些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或者公允价值存在一定困难,这些困难在那些利率和汇率完全市场化的国家可能并不存在,但是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则是客观存在,这也是我们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上一直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2.我国的金融产品还比较单一,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较慢,政策上的限制较多,因此,金融衍生品实务在中国还属于一个新生事物,对于金融衍生品的会计处理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如果一下子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处理金融衍生品会计问题,恐怕并不现实。

3.中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刚刚起步不久,保险精算师队伍也刚刚开始建设,所以,采用精算技术计量保险合同和养老金相关的资产和负债还需假以时日。但是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如何计量与保险合同和养老金有关的资产和负债则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五、中国参与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的现实选择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的制定进程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会自然而然地发展与完善,并缩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的差异。与此同时,中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如公司法、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也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修改、调整、完善,从而为我国会计改革减少法律上的障碍。

当然,对于当今世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大趋势,我们一直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尤其是在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了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行列中,中国也应当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机会,跟上会计国际化的步伐,而不是被动等待。但是,从上述对我国会计环境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现阶段要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时机尚未成熟。

我们认为,当前我国的会计实务从根本上来讲,可以分为四类,对于不同种类的会计实务我们将采取不同的国际化策略:

(一)第一类会计实务是中国的经济交易事项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规范的交易事项相同,而且两者所处的环境也相同。对于这类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中国将积极促进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甚至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相同的会计原则。

(二)第二类会计实务是中国的经济交易事项在形式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交易事项相同,但是由于中国特殊的会计环境,其经济实质却并不相同。对于这类交易事项,中国就不能简单地照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内容,而应当从实际出发,按照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来规范其所应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毫无疑问,这样做的结果有可能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内容不同,但是这样做是与中国当前的会计环境相适应的。

(三)第三类会计实务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经济交易事项在西方发达国家可能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可能还没有,或者才刚刚起步。对于这类交易事项,我们将展开有关研究,作好相关准备工作,待这些交易事项实际发生或者较为成熟时,可以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有关会计原则。

(四)第四类会计实务是中国特有的一些经济交易事项,在西方发达国家是没有的或者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没有规范的。对于这类经济交易事项,中国需要制定其专门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规范。

显然,对于上述第一、三类会计实务,中国将积极推进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而对于上述第二、四类会计实务,在中国当前的会计环境下,还无法直接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或者还无法从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找到现成答案。为此,我们一方面将积极争取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可中国特殊的会计环境及其有关会计处理方法,另一方面也将呼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时,能够更多地考虑象中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经济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特殊会计问题。

第3篇:环境设计市场报告范文

一、市、县环保相关部门职责:

市环保局与各县、区、金巢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县环保局)实施建设项目联动监管机制,分工负责,相互配合。

1、市环保局监管科职责市局监管科归口管理和调度建设项目验收工作,组织验收监测和调查报告的内部审查,受理验收申请报告,办理验收审批手续。

2、环境监察支队职责市环境监察支队归口管理和调度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工作,对建设项目现场监督检查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建设项目违法行为。对市本级及金巢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按项目逐一建立档案管理,每个项目落实2名环境监察人员负责建设项目的全程跟踪监管。

3、监测站职责环境监测站参与建设项目验收监测管理工作,负责验收监测报告和验收调查报告的技术审核,建立技术审核制度;项目单位未建设环保设施,监测站不得进行监测。

4、县局职责县环境保护局负责辖区内建设项目施工期日常监管,按项目逐一建立档案管理,并按每个项目落实2名环境监察人员负责建设项目的全程跟踪监管。受理审批试生产申请并组织开展试生产现场检查。

二“三同时”现场监督检查

1、市环境监察支队和各县环保局须根据环评文件及其批复中的要求组织开展“三同时”现场监督检查,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定期向市环境监察支队和辖区县环保局报告“三同时”执行情况,并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向市环境监察支队和辖区县环保局报告开工建设情况。

2、各县环保局对辖区内编制报告书的在建项目,施工期应安排至少两次现场监督检查,并现场拍照;对编制报告表的在建项目,施工期应安排至少一次现场监督检查。市环境监察支队对编制报告书的在建项目,施工期应至少安排一次现场监督检查,并负责依法查处违反“三同时”要求的建设项目。

3、现场监督检查内容

(1)建设内容是否擅自发生重大变动;

(2)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执行情况;若环保设施与批复中要求不一致,须向市环保局监管科提出变更申请,经同意后方可实施;

(3)施工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情况;

(4)上次现场监督检查的整改要求的落实情况;

现场监督检查应当制作现场检查记录和调查询问笔录。项目建成后,应编制完整的“三同时”现场监督检查报告;

4、“三同时”违法行为查处各县环保局发现以下环境违法行为,应当及时书面报告环境监察支队,并提出处理建议。环境监察支队应依法予以查处,并将查处情况通报市环保局监督管理科。根据县环保局申请采取“一事一申请”的方法,必要时也可委托县环保局查处。

(1)建设内容擅自发生重大变动的;

(2)超过法定期限开工建设且未重新审核的;

(3)施工期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

(4)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主体工程擅自投入试生产的;

(5)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的;

(6)逾期未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的;

(7)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

(8)存在其他环境违法行为的。

三、验收管理

1、试生产和审批项目建成后,根据建设单位申请,由所在地环保环保局对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作出试生产审查决定,抄送市局监管科。试生产的审查决定必须在受理试生产申请后的10日内作出,逾期未作出决定,则视为同意。在规定的试生产期限内不具备验收监测或调查条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向辖区环保局提出延长试生产申请,县环保局负责核实情况、提出意见,报送市局监管科,审核同意见后方可延长试生产。

2、试生产检查内容

(1)环保设施完成情况和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2)环保设施运转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3)非工业污染性项目生态恢复情况;

(4)建设单位环保管理情况;

(5)环境保护应急预案编制和实施情况。

3、开展验收监测或调查建设项目依法进入试生产后,辖区县环保局应督促建设单位委托开展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

主要因排放污染物对环境产生污染和危害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编制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主要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开展验收调查工作,编制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

建设项目未获得辖区县环保局同意试生产的审查决定,验收监测和调查单位不得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

4、验收监测与调查时限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接受建设单位正式委托后,对具备验收监测与调查条件的建设项目,应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对于环境影响复杂的建设项目,可先编制验收监测或调查方案,根据审查后的方案适当延长报告编制时限。在验收监测或调查期间发现的重大环境问题和环境违法行为,应书面报告市局监管科。

5、验收申请与受理验收监测或调查报告编制完成并经技术审核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向市局监管科提交验收申请。

验收申请材料包括: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表)、验收监测或调查报告、环保执行情况报告、施工期现场监督检查报告、辖区县环保局试生产意见等。对于验收申请材料完整的建设项目,市局监管科予以受理,出具受理回执,并按《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行公示的通知》要求,对受理的建设项目验收监测与调查结果进行公示。对于验收申请材料不完整的建设项目,不予受理,并当场告知需要补充的材料。

6、验收现场检查受理建设项目后,监督管理科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建设项目验收现场检查,形成验收意见报送局领导审定,对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科负责办理验收审批文件,并抄送辖区县环境保护局和市环境监察支队。

7、限期整改经审定,对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科负责办理限期整改文件,并抄送环境监察支队。对逾期未按要求完成限期整改的建设项目,市环境监察支队依法予以查处,并将查处情况通报局监管科。

8、归档对完成验收审批的建设项目,各专家形成的书面意见及相关验收材料由监督管理科按档案管理规定整理归档。

四、廉政及相关要求

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准则与廉政规定》,验收管理人员不得接收咨询费、专家费,不得指定验收调查单位。

第4篇:环境设计市场报告范文

《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从技术、经济、工程等角度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影响进行科学预测,为项目决策提供公正、可靠、科学的投资咨询意见。具体而言,本报告体现如下几方面用途:

——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

—— 用于申请土地

—— 用于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 用于申请政府补贴

—— 用于融资、银行贷款

—— 用于对外招商合作

—— 用于上市募投

——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

——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

—— 用于企业节能审查

—— 用于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环境评价

—— 用于安监部门对项目进行安全审查

【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第一部分 项目总论

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第三部分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第四部分 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第五部分 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第六部分 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第七部分 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部分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部分 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第十部分 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一部分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第十二部分 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部分 研发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研发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 研发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研发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研发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研发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研发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研发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研发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查

(二)研发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查

(三)研发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研发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研发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研发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研发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从而得出市场预测。在可行性研究工作报告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参考的重要根据。

(一)研发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研发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研发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研发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研发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研发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 研发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研发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研发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研发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详细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研发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研发项目建设地

(一)研发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研发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研发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研发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研发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研发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列出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名称、生产能力、占地面积、外形尺寸、流程顺序

和布置方案。

2、竖向布置

(1)场址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建、构筑物利用情况

4、总平面布置图(技术改造项目应标明新建和原有以及拆除的建、构筑物的位置)

5、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 研发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研发项目环境保护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研发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研发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研发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研发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 研发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研发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研发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 研发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时期亦称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研发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研发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研发剂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 研发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研发项目总投资估算

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估算

图:项目总投资估算体系

二、研发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研发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研发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九、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部分 研发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

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

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

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

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

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

项目财务上可行。

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净现值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

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

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内部收益率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

回收期为例:

(l)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

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

行的;

2)Pt>Pc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平均息税前

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

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收益率ROI

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项目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平均年利

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

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

(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

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本金净利润率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

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

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

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

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

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

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

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

第十一部分 研发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粉线及防控措施

第十二部分 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 厂址选择报告书

4、 资源勘探报告

5、 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 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 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 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

2、 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

3、 工艺流程图

4、 主要车间布置方案简图

第5篇:环境设计市场报告范文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开始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企业经营活动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环境保护部2013年11月公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的数据表明,我国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绝大部分来自于企业的生产。作为主要的污染物排放主体,企业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有其无法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的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成为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

二、相关文献回顾及评述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全球性报告促进组织、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等国内、国际组织均了自己的环境报告指南,对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标准做出规定。我国学者早期对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标准的研究,主要是以对这些报告指南的介绍及其在我国的具体运用为主。钟朝宏、干胜道(2006)分析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的国际影响,并详细介绍其主要内容,阐述了该指南对我国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标准的启示;谢芳、李慧明(2006)对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及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包括WBCSD的生态效益指标、ISO14031的环境评估系统、GRI2000的全球环境报告指南以及JEPIX日本环境政策指标体系。

随着对企业环境绩效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学者从多个角度对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探索。陈璇、淳伟德(2009)认为企业环境绩效指标不能仅仅从企业自身出发来设计,还应考虑其对上下游企业的影响,即应从整个价值链角度来设计指标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环境资源消耗、污染物控制和治理及环保投资三方面;王秋莲、李聪波(2010)认为,为了实现绿色制造,应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来设计环境绩效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应包括基础建设、应用实施和持续改进这一动态过程;甄国红、张天蔚(2010)从满足外部信息需求者出发,构建出包括环境信息公开度、环境经营、环境管理和环境财务四大类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桂萍、王怡(2010)在设计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以生态效益理念为出发点,提出了包括经济发展、资源减量投入、污染减量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及环境保护质量等四个方面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赵茜(2012)从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出发,构建了包括财务、利益相关者、内部环境管理和学习与成本四个维度的三级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很好地将平衡计分卡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翁蕊、卢静(2012)从低碳经济角度构建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废弃物处理和售后服务报告等五个方面。

不难看出,我国学者对企业环境绩效评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从现有文献来看,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评价标准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我国学者近几年来多强调从各个角度来设计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已有研究成果没有形成代表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或方法,使得企业在操作层面遇到较大困难,也影响了环境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第二,对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内在需求和内在动力关注不够。现有关于环境绩效评价标准的研究虽然较多,但大多是偏重于外部视角的环境绩效评价本身,对于企业自身的环境绩效评价需求有所忽视,一方面使得环境绩效评价不利于企业改善与环境有关的运营管理和决策,另一方面使得企业为环境保护而做出的努力无法充分地体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自觉参与环境管理的积极性。基于此,本文引入EBM(Expectation-based management,又称预期理论),阐述EBM下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为企业构建符合内部管理和资本市场要求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EBM原理及其在构建企业环境绩效评估体系中的优势

第6篇:环境设计市场报告范文

中国对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一向持积极态度

多年来,中国一直以十分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并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推动全球会计准则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

中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系统的会计改革始于1992年,当时我们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项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该基本准则即是以当时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概念框架作为蓝本起草的。随后,又先后了3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正式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这些大多数都是以相应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基础制定的,在内容上也与之相当接近,有些甚至基本相同。2001年国务院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这些新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概念框架中的相关定义基本一致。修改会计要素定义,促进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一致,是我国会计向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所迈出的重要步伐。

在会计改革和会计标准建设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对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提高信息透明度、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也认识到,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因此,在对待会计国际协调方面,我们一贯坚持: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当前会计环境的基础上,除了那些相关国际会计惯例与我国的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或者明显不切合我国实际的情况之外,我们都努力促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协调或者一致。这一指导原则已经体现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制度中,也将指导我国未来会计准则、制度的建设。

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协调与趋同是个渐进的过程

对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和发展,我们一贯高度重视,除一直把它作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基础和参考蓝本外,我们还积极参与了相关事务。我们欣喜地看到,国际会计协调已经从强调协调进入到了制定全球公认会计准则、实现各国会计准则趋同的时代,这也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中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是努力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而趋同的步伐和进程则取决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和进程。

我们注意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本身及其应用实际是个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准则本身的高质量,还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较为成熟的准则执行机制相配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基本上是基于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的。而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则是从20多年前完全的计划经济转换而来的,与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之间尚存在不少差距。

我们知道,中国的经济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式的改革道路。自1978年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改革历程大体经历了探索发展阶段、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三大阶段。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逐步退出相关领域、市场调节功能逐步释放的过程。中国这种渐进式经济改革决定了中国的会计改革也只能走渐进式改革道路,而不能超越宏观经济环境,否则会欲速而不达。

所以,对于我国会计准则的改革,我们一直注意保持一个合理的进度,根据市场的发展,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步进行改革。比如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产品的价格逐步由市场机制决定,资产的价值受市场价格的波动、供求关系的变化和技术的更新换代等影响较大,从而出现了资产减值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其进行会计规范,我们及时地按照国际惯例出台了有关会计政策。又如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有不少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国家仍然居于控股地位,从而导致不少交易双方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利益主体,在关联方交易中,不公允的交易较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适时地制定了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提高了财务报告信息的透明度和质量,满足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基于上述,我们认为,会计准则的制定及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和趋同是与会计环境休戚相关的,当会计环境相对成熟了或者对会计信息形成需求了,制定会计准则、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与趋同也就水到渠成。

我国当前会计环境所面临的几个问题

尽管我们一直非常积极地推动国际会计协调和趋同,但就当前中国的会计环境而言,我们还面临一些具体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可能是中国所特有的,有些可能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者转型经济国家所共有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在处理某些交易或者事项时,在是否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其相关原则上处于两难境地。

第一,从会计信息使用者角度,中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构成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关注程度和角度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尚存差距。我们知道,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群体的特征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对于我们应当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至关重要。以上市公司为例,中国目前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群体构成及其信息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大多数上市公司仍然属于国有控股企业,“一股独大”,国家是企业最大的股东。按道理来讲,大股东应当是公司财务报告的最主要使用者,但是在中国,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是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其行为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可能会出现两类问题,一类问题是大股东所有者缺位,一类问题是政府自觉或不自觉地干预企业经营。这两类问题都会对会计信息产生影响,前者导致大股东无法产生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有效需求,后者则有可能使会计信息的提供掺入较多的人为因素,并不是真正的市场行为,按照一般市场机制要求设计的会计准则恐怕难以达到其预期目标。

(二)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主要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流通股三类,这其中,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股票目前是不允许在证券市场上公开流通的。由于国有股和法人股往往占一家上市公司股权的绝大多数,而它们又不流通,所以相关股东对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的关注和灵敏度并不高。换句话说,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这里所说的决策,很主要的一方面是投资者(股东或者潜在的股东)根据财务报告信息作出决定“买或者卖股票”的决策。而在中国,由于国有股和法人股无法流通,财务报告的这一决策作用较难体现。

(三)在可流通的社会公众股股东中大多数是分散的个人或者小股东,即所谓的“散户”或者“股民”。这些散户或者股民占了社会公众股股东的80%,甚至90%以上,他们通常缺乏投资经验和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投资决策很少依赖于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因此,财务报告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这些投资者身上也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四)机构投资者还处于初创阶段,专业财务分析师队伍还有待培育和发展。我们知道,在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居多,而且往往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占绝对优势。这些机构投资者经验丰富,理性、专业,注重长远目标,对财务报告内容和质量要求较高。与此同时,还有一批十分活跃的、专业的财务分析师队伍,实时地分析和研究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提供决策咨询。而在中国,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还较少,机构投资者的水平也有待提高,而专业的财务分析师则才刚刚引入中国,要在证券市场中形成一支较为成熟的分析、研究、利用财务信息的专业队伍还有待时日。因此,从机构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角度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从企业业绩评价和监督角度看,现行中国法律法规环境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应用环境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不一致。根据中国公司法和有关证券法规的规定,在公司发行股票配股和增发股票、暂停股票上市和终止上市以及对公司进行评价和监督等方面都非常倚重于利润指标,这不仅使得利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且也使得如何真实、公允地在财务报告中反映利润信息变得十分关键。我们注意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正在进行的“报告财务业绩”项目,理事会的目的是准备将现行的利润表(收益表)改造成全面收益表,全面收益表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综合收益信息,而不再直接提供净利润(净收益)信息。鉴于我国现行许多法律法规都规定以净利润作为业绩衡量指标,所以,在我国要引入全面收益表,从目前来看存在着法律、法规上的障碍。

第三,从商业环境来看,公平竞争的交易环境尚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还存在一些不规范之处,这对会计如何真实、公允地反映这类交易提出了挑战。在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下,交易双方应当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然而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形成这样的商业环境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中国仍旧存在着大量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或者企业,这些企业的人事权、财务权等与政府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很难真正成为利益完全独立的市场主体,因此,它们从事的一些交易还很难说是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之上的,由此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也很难说是公允的。尤其是一些国有关联方之间的产权交易,其实质是一种自我交易行为。(2)由于中国的国有企业在整个经济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许多上市公司也是国有企业剥离出一部分资产和负债形成的,其母公司通常仍旧为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规模较大,涉及的领域较广,相互之间关联方交易相当普遍。而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关联方交易的公允性往往都难以保证。在中国,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关联方交易时有发生。因此,面对大量的关联方交易,如何确认、计量和报告这些交易成为困扰中国目前会计界和监管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市场环境上,它与建立在公平、公允的非关联方交易的基础之上的大多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有所不同的。

第四,从市场体系和发育程度来看,中国的市场经济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利率和汇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中国现行的汇率形成机制是转型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必然,而且与近年来的经济环境基本上是适应的,但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看,则会有不同影响。众所周知,利率和汇率是决定资产和负债价值(尤其是公允价值)的重要依据,所以在利率和汇率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要决定一些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或者公允价值存在一定困难。这些困难在那些利率和汇率完全市场化的国家可能并不存在,但是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则是客观存在,这也是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上我们一直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我国的金融产品还比较单一,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较慢,政策上的限制较多,因此,金融衍生品实务在中国还属于一个新牛事物,对于金融衍生品的会计处理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如果一下子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处理金融衍生品会计问题尚不现实。

三是中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刚刚起步,保险精算师队伍也刚刚开始建设,所以,采用精算技术计量保险合同和养老金相关的资产和负债还需假以时日。但是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如何计量与保险合同和养老金有关的资产和负债则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参与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的现实选择

基于上述分析,中国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的制定进程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会自然而然地发展与完善,并缩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的差异。与此同时,中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如公司法、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也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修改、调整、完善,从而为我国会计改革减少法律上的障碍。

当然,对于当今世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大趋势,我们一直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尤其是在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了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行列中,中国也应当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机会,跟上会计国际化的步伐,而不是被动等待。但是,从上述对我国会计环境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现阶段要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时机尚未成熟。

我们认为,当前我国的会计实务从根本上来讲,可以分为四类,对于不同种类的会计实务我们将采取不同的国际化策略:

(一)第一类会计实务是中国的经济交易事项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规范的交易事项相同,而且两者所处的环境也相同。对于这类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中国将积极促进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甚至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相同的会计原则。

(二)第二类会计实务是中国的经济交易事项在形式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交易事项相同,但是由于中国特殊的会计环境,其经济实质却并不相同。对于这类交易事项,中国就不能简单地照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内容,而应当从实际出发,按照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来规范其所应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毫无疑问,这样做的结果有可能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内容不同,但是这样做是与中国当前的会计环境相适应的。“”版权所有

(三)第三类会计实务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经济交易事项在西方发达国家可能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可能还没有,或者才刚刚起步。对于这类交易事项,我们将展开有关研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待这些交易事项实际发生或者较为成熟时,可以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有关会计准则。

(四)第四类会计实务是中国特有的一些经济交易事项,在西方发达国家是没有的或者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没有规范的。对于这类经济交易事项,中国需要制定其专门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规范。

第7篇:环境设计市场报告范文

一、 环境会计目标

环境会计目标是会计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认为会计目标应“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可以看出,这种表达反映了会计目标就是设置会计的目的和要求,即回答“为什么要设置会计?”“会计应做些什么”等问题。由于会计工作的最终表现成果体现为会计信息,显然是因为外界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而产生了设置会计的目的;因此,会计目标的中心内容就是会计信息。具体而言,会计目标就是对会计自身所提供经济信息的内容、种类、时间、方式及其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显然,会计目标环境对会计的影响跨越了会计内、外两环境,即根据外部环境确立调整会计目标,同时作为会计的起点,在会计系统中为会计实践活动指明目的和方向。也就是说,会计目标既是一个独立影响会计工作的环境因素,同时也是连接会计内外环境的桥梁,因而其对会计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会计目标主要有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环境对会计的具体影响,可从两派观点的表述中窥测一斑:受托责任观认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两者有明确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存在。所有者为委托方,经营者为受托方。作为经营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会计应属于经营方,即属于受托方。受托方的责任主要有:接受委托方所交付的资源,有效管理与运用该资源以使其保值增值;承担如实向资源的委托方报告受托责任履行过程和结果的义务;受托方同时负有社会责任等等。这些责任的存在,要求双方均不得缺位或模糊,否则将直接影响受托责任的履行,因而要求双方处于直接接触的位置上。会计是商业语言,委托责任与受托责任的具体表述通常以会计指标为起点,以会计信息为终点,因而此观点认为会计应在受托责任关系确立的目标下开展具体的会计实践活动,从易于揭示受托责任的角度合理组织会计核算,报送会计信息。此观点的一个有力支持点为现行的会计报表审计制度:正是因为有委托责任与受托责任才产生了审计的动机,开展独立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证实会计信息的真伪和公允性,其委托人恰是受托责任的承担者。决策有用观点认为:企业虽然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实,同时也存在受托责任,但由于资源的分配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而不是由双方直接接触,也就是说,委托方与受托方的关系不是直接建立起来的,而是借助于资本市场建立的,因而会计的目标并不是揭示受托责任,而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关于企业现金流量、经营业绩及资源变动等方面的信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两权分离由直接变间接,委托者在资本市场以一个群体出现,从而使个体变得模糊,二者的委托关系也变得模糊,且随着资本经营的深化,所有者对资源的直接管理已日趋淡化,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有别于前一种观点,由此而对会计工作产生一种更宽松自如,放任其按自身规律组织会计核算的影响。

不论是受托责任观还有决策有用观,都是基于一定的经济环境,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资本市场及其影响。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正处于摸索阶段,因为受托责任的履行仍占主导地位。既已明确了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使命,因而根据委托方(我国目前主要是国家)的要求制定科学的会计目标对于把握会计工作要点,合理组织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全面、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会计人员素质环境

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会计作用的真正发挥和对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具有重大影响,同样的环境,同样的目标在素质不同的会计人员身上会反映出不同的结果,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果,优秀会计人才市场总是供不应求。一名优秀会计人员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可以毫不夸张地断言,与其他任何一门专业岗位的管理人员相比,企业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是最高的。然而,由于经济、教育科学、社会文化、传统习俗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企业优秀的会计人才极为稀缺。作为一名优秀会计人员是如何影响企业会计工作的呢?

1. 依法行事,客观公正。这是一名优秀会计人员首先应做到的。这里的法不仅包括国家颁发的法律法规,也包括企业权力机关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会计人员时刻与“钱”打交道,处理的每一件事务都牵涉到各有关利益群体,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坐得正,行得直”,不偏不倚地处理会计事务。

2. 选择最合理的会计政策,直接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会计政策的选择对现金流出和成本费用的影响已不需例证,当所得税已正式成为企业的一项费用后,企业会计的职责之一便是降低该费用。业务水平不高的会计人员大多采用“做假账”或“账外账”的方式瞒报收入或虚列成本费用,如此做法其性质已成为违法,一经查出,后果不堪设想。高水平的会计人员在会计政策的调整以及与其他部门协同作业等方面,充分利用所得税优惠政策合法地降低所得税费用,即合理避税。

3. 提供准确、全面的会计信息,为内部管理服务。我们知道除了会计政策的合理调整、会计方法的适当运用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外,企业经济效益更多地是依靠供、产、销环节去创造。如通过降低采购成本、节约资金支出;通过提高劳动效率、增产节支;通过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量、获得较高的价格等。会计人员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主动为上述环节的管理提供定期或不定期的信息服务,促进供、产、销环节加强管理、堵塞漏洞、转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会计的地位,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中枢地位。

4. 保守商业秘密,恪守职业道德。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激烈,信息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近几十年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其在社会生活中无可替代的地位证实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时代的社会。会计部门作为一家企业的信息中心,会计既要为外界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又要防止不恰当的信息披露会使企业陷入被动经营的境地。会计手中的数据也许会变成竞争对手利用并致之于“死地”的武器。例如,赊销百分比法一度作为合情合理的坏账准备金计提方法而流行,但其后企业纷纷予以舍弃而改用余额百分比法或账龄分析法,只因该方法下披露的会计报告会使竞争对手毫不费力地推断出竞争企业采用的销售政策,在了解其资金状况后能迅速调整自己的策略以应战或发起战争,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因此,会计人员应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同时恪守职业道德,不主动向外提供会计信息。

三、专业导向环境

作为会计重要专业环境之一的专业导向环境,原本只是在西方国家争论,但这些年,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深入,已越来越多地被我国高层会计管理机构和会计理论研究者所关注。我国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下建立起来的会计模式,已被会计实践证明确有不适应市场经济之处,尤其是在适应市场竞争方面会计政策明显滞后,为此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会计改革措施,如加速折旧方法的准入,制造成本法取代完全成本法,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新《企业会计制度》在再次扩大坏账准备金计提范围和金额的同进,将减值准备金的计提扩大到全部资产,并新增设“实质重于形式”这一核算原则,取消开办费五年摊销的规定等等,可以说新《企业会计制度》已在极大程度上消化了中西方会计政策上的差异,剩下的只是操作程序上的不同而已。

四、会计主体环境

没有会计主体便没有会计行为,会计主体与会计实践这种“主仆关系”决定了会计主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因素对会计的影响程度:会计与会计主体共存亡。

第8篇:环境设计市场报告范文

关键词:外部治理环境 盈余质量

一、引言

随着制度经济学的兴起,许多经济学者越来越关注外部治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金融领域,La Porta et al.(1998)的一系列研究开创了法制环境与资本市场关系研究的先河鉴于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作用,受上述研究的启发,许多会计学者亦着手探求财务呈报面临的外部治理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从而为传统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另辟蹊径。Ball et al.(2003)指出,“各种制度因素决定了公司提供高质量盈余信息的意愿,这比单纯的会计准则体系更能解释各国会计实务和盈余信息质量的差异”。因此本文试图探讨外部治理环境这一重大制度因素对应计质量的影响。外部治理环境对企业行为的引导作用在转型国家更容易被观测,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还处于相对初级阶段,财务报告信息成为投资者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其质量高低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秉承国外研究的思路,寻求现阶段财务呈报的制度环境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便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另一方面,中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化进程、法制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导致各个地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主体面临的外部治理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上述独特制度背景为研究制度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本文以地区治理指数来衡量外部治理环境,采用应计质量(AQ)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并将应计项质量按照风险来源分解为内在性应计项质量和操纵性应计项质量,深入研究了外部治理环境对中国上市公司应计项质量及其组成成分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一)制度环境与会计信息之间的互补理论 互补理论认为,在制度环境比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法律体系比较健全,会计信息质量也较高。La Porta et al.(1998)指出投资者保护程度较高的地区,金融市场往往更加发达,更加发达的金融市场会导致更多的融资机会和更加分散的股权结构,从而可能产生更加严重的问题,此时外部投资者很可能对公司管理层施加更大的压力,为了减轻公司内部人与外部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问题,公司管理层很可能提供更加及时和透明地反映真实经济交易或事项的财务会计信息。Bushman et al.(2005)从契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他们认为根据契约理论,最优契约的设计和实施都需要可证实的信息, 而会计信息系统为最优契约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丰富的可证实的信息,在法律或司法系统更强的地区,契约的设计和实施的效率更高,从而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就越大。很多跨国实证研究也比较了不同制度环境下盈余信息质量的差别。Ali和Hwang(2000)发现市场导向金融系统的国家较银行导向金融系统的国家,盈余数据价值相关性更强。Ball et al.(2000)指出国家制度因素对财务呈报质量会产生很大影响,通过对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的财务呈报质量的研究表明,虽然这四个国家都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但由于法律环境的不同,但盈余稳健性差异很大。Hung(2005)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对投资者保护比较差的国家,应计会计的使用将负面影响财务报表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投资者保护法律对应计会计的实施效果能够起到相应作用。Leuz et al.(2003)发现,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显著负相关,与内部人私人利益获取程度显著正相关。Ball和Shivakumar(2005)发现英国的公众公司和私人公司虽然面临相同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但由于不同的市场需求和监管环境导致盈余信息的稳健性存在很大差异。Lang et al.,Haw et al(2006)的研究发现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明显低于其在国内上市的公司,而同在美国上市的公司,美国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却低于外国公司,表明了制度环境对盈余信息质量的重要影响。Burgstahler et al.(2006)对欧盟范围内的公众公司和私人公司财务报告的比较中发现,即使面临同样的会计准则,在不同的资本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下,公司的盈余信息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异,法律系统越健全,盈余管理程度越低。Bushman et al.(2004)研究了公司透明度的决定因素,发现治理透明度与法律以及司法系统密切相关,而财务透明度主要取决于政治经济环境。Bushman 和 Piotroski(2004)从财务报告稳健性的角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国家法律起源后, 高质量的司法系统、证券法的严格执行都能够带来更加稳健的财务报告。相反,政府资产风险较高的政治经济体制会导致财务报告的稳健性更低。我国不同地区在外部治理环境上存在的巨大差异, 此差异可能对公司财务呈报动机产生重大影响。吴永明和袁春生(2007)发现, 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负相关, 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的改善能有效降低财务舞弊概率。表明完善法制环境是加强投资者保护,从而抑制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上述国内外文献表明,外部治理环境越好,法制环境越完善,盈余信息质量就越高。

(二)制度环境与财务会计信息之间的替论 替论与互补理论相反, 即在制度环境较差,投资者保护程度较低的国家或地区, 会计信息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机制补偿投资者保护较弱带来的负面效应。La Porta et al.在分析不同地区法律保护差异时认为,投资者保护较弱的国家具有其它替代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而国家的会计信息系统可能就是这样的一种替代机制。会计信息系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公司经营运作的信息, 为签订契约提供可证实的信息, 特别是当投资者保护较弱时,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于财务契约的设计和实施更加重要。Francis et al.(2005)认为会计制度对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独立于投资者法律保护, 较高质量的财务会计系统能够替资者法律保护, 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Boonlert-U—Thai et al.(2006)指出多数制度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只从单一角度考察投资者法律保护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依次得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测度方式的限制。作者分别使用应计项质量、盈余持续性、盈余预测能力和盈余平滑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制度因素对其影响是混合的。陈胜蓝和魏明海(2006)使用来自我国内地31个地区911家A股上市公司2001年至2004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考察, 利用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数据构建各地区的投资者保护程度变量, 使用会计盈余反映经济收益的非对称及时性(TLR)衡量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 表明来自投资者保护较弱地区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提供较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 以补偿弱投资者保护带来的负面效应。

从上面的文献可以看出,会计信息与外部治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各个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和法制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导致各个地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主体的呈报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必然会对上市公司的呈报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以应计项质量作为盈余信息质量的替代变量,考察其与外部治理环境的关系,并进一步将应计项质量分解为来自客观风险的内在应计质量和操纵性应计质量,考察其与外部治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期得到有意义的结论,扩展以前研究的成果。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制度是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基本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制度对企业行为的引导作用在转型国家更容易被观测。这是因为相比于其他国家的企业,转轨国家企业所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更高,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制度变迁过程中自身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以及制度变迁对企业发展战略、投融资行为、经营决策、交易成本的影响。而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各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市场化进程和法制环境由于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以及国家政策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必然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呈报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以应计项质量(AQ)作为盈余质量的变量,AQ是从长期角度来考察应计利润项目存在的风险,因而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盈余信息的质量。借鉴Francis et al.(2005)的研究方法,将上述风险进一步分解为InnateAQ和DiscAQ,InnateAQ是来自公司运营环境等公司内在因素导致的风险,对投资者而言,是一种系统风险,管理层进行操纵较为困难。如果公司外部治理环境较差,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较多,经营活动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财务人员在进行应计项目的估计时,便会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无法对相关会计科目进行很好的预测;同时,如果公司面临的法制环境比较薄弱,司法体系不完善,契约制度不健全,商业信用就得不到有力的保证,公司对应收款等应计项目的估计就会出现较大的误差,从而最终影响内在性应计项质量。鉴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A: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环境越差,内在应计项质量越差

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总体市场化程度不高,在我国外部治理环境和法律体系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证券市场仍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Pistor和Xu(2005a)分析指出, 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高速发展, 法律及其执行对投资者的保护在短期内可能无法发挥明显的功效, 有两个主要因素影响了法律及其执行对投资者保护的效果:法制环境不完善程度和可靠信息的缺失程度。转型经济的法律改革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发达经济的法律体系进行移植而完成的,由于语言、文化和制度的差异, 导致了移植后的法律体系很多方面不太完善;在法律执行的过程中,由于难于解释法律的起源,也难于有效处理新的法律问题, 从而加大了法律执行的难度。而另一方面, 法律的有效执行依赖于可靠的公司层面信息, 转型经济中公司层面信息存在着较大的噪音, 也降低了法律执行的效果。在这种背景下,更可能存在其他替代机制弥补法律及其执行对投资者保护较弱带来的负面效应, 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相对于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法律制定以及执行环境的发展却较为缓慢,这种特定背景为考察会计系统是否可以作为补偿投资者保护薄弱的一种替代机制提供了机会。La Porta et al. (2000)指出在投资者保护程度较低的地区, 由于缺乏其它可以依赖的机制, 公司可能更需要通过某种替代方式, 如提供高质量财务会计信息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Claessens et al.(2002)指出在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弱的国家或地区,市场对公司的定价会更低,处于投资者保护程度较低地区的公司更需要通过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 降低公司内部人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减少市场对公司的折价。另外,由于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有助于契约的设计和实施,投资者保护程度较低地区的公司更可能通过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来降低契约设计和实施中的交易成本。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B: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环境越差,操纵性应计项质量越好

本文使用应计项质量AQ来作为盈余质量衡量指标,而应计项质量与外部治理环境的关系必然会受到应计项质量(InnateAQ)以及操纵性应计项质量(DiscAQ)与外部治理环境关系的影响,InnateAQ与DiscAQ与外部治理环境的关系呈现不一致,因此假设:

H2: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环境与总体应计项质量的关系不确定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应计项质量作为盈余质量的变量,通过DD模型和修正的DD模型计算应计项质量AQ需要使用上市公司连续5 年的残差,而在模型中,年度残差的计算需要上一年、当年和下一年的现金流数据,因此要求样本公司至少具备连续7 年的财务数据。因此,本章的研究样本为2003年至2007年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且上市至少七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剔除个别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共得到4772家上市公司样本,各个年度的观测值分别为775家、862家、987家、1056家和1092家。

(三)变量定义 本文变量定义如下:

(1)因变量。本文以应计项质量作为盈余质量的变量,虽然盈余信息质量在理论上经常被提及,但是盈余信息质量的衡量在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将盈余质量定义为盈余信息传递公司未来运营情况,尤其是预期现金流信息的准确度。从Dechow 和 Dichev的分析可以看出,应计项目与未来现金流密切相关,因此在应计项目隐含的估计误差较小时,盈余能更好地代表未来现金流,盈余信息质量越高。在本文中,借鉴Dechow 和 Dechiev以及Francis et al.的研究方法,使用应计项质量AQ来衡量盈余信息质量。Dechow 和 Dichev首先建立一个理论模型分析了营运应计项目的初始确认以及最终转回与现金流的关系,模型表明了现代会计制度中公司收入和费用确认的时间与相关现金流的收付时间并不一致,而应计制的优点就在于通过对上述时间的调整提高了盈余反映公司业绩的能力,同时,模型也表明应计制在运用时,必须承受其带来的问题(如估计误差等),Dechow 和 Dichev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实证模型(DD模型):

其中:代表j公司t期营运应计项目,具体计算方法是,TCA=(流动资产- 现金)-(流动负债-长期借款中一年内到期的部分),CFOj,t-1代表j公司t-1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CFOj,t代表j公司t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CFOj,t+1代表j公司t+1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DD模型中,应计项目的估计误差即为回归模型的残差项。DD 模型中以应计营运资金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已实现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来衡量应计项质量。McNichols(2002)借鉴修正的Jones模型,在Dechow 和Dichev模型里引入上期与当期主营业务收入差额?驻Rev和当期固定资产PPE,研究结果表明修正模型的解释能力得到了增强,修正的DD模型如下:

其中:?驻Revj,t代表j公司t期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额,PPEj,t代表j公司t期的固定资产,其他变量的含义同DD模型。模型(1)和模型(2)中连续变量的最大和最小1%的观测值进行了winsorize处理。本文中,特定公司应计项质量主要采用上述两个模型回归得到公司连续5 年(t-4之t期)的年度残差标准差的负数来衡量应计项质量:AQj,t=-?滓(?着j,t)。AQ数值越大,质量越高。因为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从1998年开始,因此选取1998年至2008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因为DD模型回归中需要使用上期、当期以及下期的现金流数据,因此本研究需要运用1998年至2008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遵循Francis et al的做法,对DD模型和修正的DD模型分年度行业分别进行了回归,由于制造业公司数量较多,取两位代码分类(制造业中代码为C2的公司数量较少,将其归入其他制造业C9中),同时剔除了行业数量少于10家的行业,最后得到了19个行业数据。回归模型中所有数据均来自CCER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库。为了消除公司规模可能引起的异方差问题,所有变量均除以公司期初资产。最后得到2003年至2007年度AQ值的上市公司数目分别为775家、862家、987家、1056家和1092家,共4772家,将DD模型回归得到的应计项质量命名为AQ1,修正的DD模型回归得到的应计项质量命名为AQ2。

常用的操纵型应计(DA)模型关注管理层使用应计项目来粉饰财务报告,从而误导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其背后隐含的假设是管理层主观动机会影响应计项目估计误差发生的频率和金额的大小。Dechow指出应计误差的估计准确度依赖于公司业务复杂度以及公司经营环境的可预测性,公司业务越复杂,面临的经营环境越不确定,应计项目估计误差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应计项质量就越差,较之管理层主观动机对应计项目的操纵,上述客观因素更容易被观察到,而且更可能会重复发生。Dechow和 Dichev探讨了应计项质量与公司营业活动基本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公司的营业周期越长,发生亏损的次数越多,销售收入和现金流的波动越大,应计项质量就越差。文章因此建议上述可以观察到的公司特征变量可以作为衡量应计项质量的变量。Francis et al秉承上述研究的思路,将应计项质量(AQ)分解为来源于公司客观营业环境风险的内在应计项质量(InnateAQ)和来源于管理层选择行为的操纵性应计项质量(DiscAQ)。,InnateAQ对投资者而言,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风险,而DiscAQ是一种管理层主观行为导致的风险,是主观操纵的结果。应计项质量的两个组成成分可以通过下列回归模型得到:

其中,AQj,t表示通过DD模型和修正的DD模型计算得到的总体应计项质量,Sizej,t代表公司规模,使用公司t年度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表示,?滓(CFO)j,t代表j公司t-4年至t年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标准差,?滓(Sales)j,t代表j公司t-4年至t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标准差,OperCyclyj,t代表j公司t年度营业周期的自然对数,营业周期为应收帐款的周转期与存货周转期之和,5NegEarnj,t为j公司t-4年至t年出现盈利为负的次数,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为InnateAQj,t,AQj,t与InnateAQj,t至差即为DiscAQj,t。

(2)解释变量。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加之分权化的市场化改革之路,造成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外部治理环境包括市场化进程、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以及法治化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别(樊纲和王小鲁,2003),这种差异是发达国家所不具备的,是中国的一个特殊的制度背景。地方政府行为的不同出发点将会影响该地区上市公司的财务和会计行为,这种观点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识。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自2000 年开始,就一直致力于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市场化进程进行调查研究,并于2010年初了关于中国市场化进程的研究报告—《中国市场化指数》(樊纲、王小鲁等)。这一指数直接地反映了1997年至2007年各地区的外部治理环境差异,在研究报告中,樊纲等通过政府与市场关系、所在地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要素市场的发育以及法律制度环境五个方面来考察中国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选取上述研究报告中各上市公司注册地所在省份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法制环境得分以及市场化总体进程得分来作为外部治理环境的变量,分别设定为Gov,Law和Market。

(3)控制变量。Shleifer和Vishny(1997)指出大股东会利用对公司的控制权,采取各种手段来谋取隐性的控制权收益,即大股东的壕沟效应,而我国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此方面的动机强烈,因此在研究模型中引入大股东持股比例Share1这一控制变量。Burgstahler et al.研究表明,公司盈余质量的高低还要受到公司自身业绩ROA、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Growth(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除以前期主营业务收入)以及公司债务水平Lev的影响,本文还将引入上述三个控制变量。一般而言,高质量的审计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报告主体客观认知水平导致的财务差错,本文设定Auditor哑变量,如果审计师来自毕马威、安永、德勤、普华永道,设定为1,否则为0,另外,为了控制年度和行业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在回归模型中加入相应的年度和行业变量。为了剔除异常值的影响,对样本中的四个变量(AQ ,ROA, Lev和Growth)最大和最小1%的观测值进行了winsorize处理。

(四)模型建立 本文运用如下模型:

上述模型中,AQ为应计项质量,进一步的分析中将其分解为内在应计项质量InnateAQ和操纵性应计项质量DiscAQ, Gov为政府与市场关系,Law为法制环境,Market为市场化进程,?茁0代表截距项,?茁1为待估回归系数,?着为随机扰动项。模型考察了外部治理环境对应计项质量及其不同组成部分的影响,如果?茁1为负且显著,则表明外部治理环境对应计项质量能够产生负面影响,如果?茁1为正且显著,则表明外部治理环境对应计项质量能够产生正面影响。

四、实证检验

(一)假设1A检验 本文在对数据回归之前,对相应变量做了相关系数和多重性检验,结果表明实证数据满足进行回归分析的条件。表(1)列出了对假说1A的实证检验结果,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到:所有模型的拟合优度都较好,调整R2全部达到了20%以上,表明模型对内在应计项质量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政府与市场关系与内在应计项质量的两个指标都在1%水平上显示出正相关,法制环境与InnateAQ2在10%水平上显示出正相关的关系,虽然其与InnateAQ1的关系并不显著,但是回归系数符号为正,t值也较大;市场化进程与InnateAQ1和InnateAQ2分别在5%和10%水平上显示出正相关的关系,以上结果支持了假设1A,表明完善的法制环境和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能够降低公司的营业风险,为公司经营活动提供比较稳定的环境,从而提高公司的内在应计项质量。

(二)假设1B检验 表(2)列出了对假说1B的实证检验结果,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到:模型的拟合优度同样较好,表明模型对操纵性应计项质量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政府与市场关系与两个DiscAQ都呈现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法律制度对DisAQ1的回归系数为负,但是不太显著,法制环境与DiscAQ2在5%水平上显示出负相关;市场化进程与DisAQ1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DiscAQ2显示出不太显著的负相关(但T值较大);回归结果说明外部治理环境对公司DiscAQ产生了负面效应,表明财务报告作为上市公司提供给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主要信息来源,为了在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易中降低交易成本,在外部治理环境比较薄弱的地区,上市公司更愿意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来降低相关成本,从而导致外部治理环境与操纵性应计项质量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三)假设2检验 表(3)列出了对假说2的实证检验结果,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到:外部治理环境与总体应计项质量AQ的关系不显著,而且正负关系也不稳定,与本文的假设2相一致,表明应计项质量AQ既包含了公司内在的客观经营风险,又包含了内部人主观操纵的风险,而上述两种风险与外部治理环境的关系方向不太一致,因此导致外部治理环境与总体AQ 的关系并不显著。

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环境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并不确定,在对盈余质量的进一步分解后发现,外部治理环境越好,内在盈余质量就越高,但是,操纵性的盈余质量却呈现相反的方向,从而验证了本文的假设。

(四)稳健性检验 因为中国上市公司地域分布的不均衡,在外部治理环境较好的地区,上市公司的数目较多,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最高的上海和广东也是拥有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地区,而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最低的和青海恰恰也是拥有上市公司数量最少的两个地区,因此表(3)的检验结果会受到样本分布的影响,为了消除上述影响,表(4)采用按照地域应计项质量均值对外部治理环境进行回归,从回归结果看:外部治理环境与总体应计项质量的关系仍不显著。本文在基本检验中采用DD模型和修正DD模型来衡量操纵性应计项目,为了保证结果的稳健性,稳健性检验中采用截面Jones模型和截面修正Jones模型来衡量操纵性应计项目,并进而来计算AQ,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基本检验的结果没有很大的差异。

五、结论

本文研究了外部治理环境对上市公司应计项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外部治理环境越差的地区,上市公司的内在应计项质量越差,而操纵性应计项质量却较好。上述结果表明在中国转轨经济阶段,外部治理环境越完善,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就越小,对应计项目的估计误差就少,从而内在应计项质量得到了提高。而另一方面,操纵性应计项质量与外部治理环境表现出一种替代关系,外部治理环境不完善地区的上市公司,更有动机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以补偿法律环境及其执行对利益相关者保护较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由于外部治理环境对总体应计项质量两个组成成分的影响是反方向的,因此导致外部治理环境对总体应计项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本研究在替代变量的测度方面存在一些偏差,外部治理环境采用樊纲和王小鲁(2010)编制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数据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得分、法制环境得分和总体市场化进程得分作为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环境的变量, 其中,上市公司是根据其注册地的市场化得分来衡量外部治理环境的,但由于中国很多上市公司的营业范围越来越广,而且也出现了公司总部迁移的案例,因此这一得分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但是总体来说,注册所在地的政府部门是上市公司最直接的监管机构,对其的影响也会最为直接和深远。本文中虽然采用了多个指标来衡量应计项质量,但未来研究还应采用更多的替代变量来深化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永明、袁春生:《法律治理、投资者保护与财务无比: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3期。

[2]陈胜蓝、魏明海:《投资者保护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2006年第10期。

[3]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2009)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La Porta R., F. Lopez-de-Silanes, A. Shleifer, and R. Vishny. Law and fina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8.

[5]Ball R., A. Robin and J. Wu. Incentives versus standards: 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income in four east Asian countri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3.

[6]La Porta R., F. Lopez-de-Silanes, A. Shleifer and R. Vishny..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0.

[7]Ali, A., and L. Hwang, 2000,Country-specific factors related to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the value relevance of accounting dat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0.

[8]Leuz C., D.Nanda and P. D Wysocki.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investor protection: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3.

[9]Ball R. and L.Shivakumar. Earnings quality in UK private firms: comparative loss recognition timelines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5.

[10]Haw I., B. Hu, L. Hwang and W. Wu.. Ultimate ownership, income management, and legal and extra-legal institut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4.

[11]Burgstahler D., L. Hail. and C. Leuz. The importance of reporting incentives: earnings management in European private and public firms. Accounting Review, 2006.

[12]Bushman R. M., J. D. Piotroski and A. J. Smith. What determines corporate transparency?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 2004.

[13]Boonlert-U-Thai, K. G. Meek and S.Nabar. Earning attributes and investor protection: International eviden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2006.

第9篇:环境设计市场报告范文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报告;理解;编制;注意的问题

在建设项目准备阶段由于建设方对建设程序及建设前的手续不是很清晰,导致建设方很盲目,导致浪费很多人力及时间。现在国家项目政府为简化程序把发改部门审批三道程序改为二道程序,也就是把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精简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把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立项的依据,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合二为一。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很重要的立项文本,是确定建设项目、编制设计文件的重要依据。

什么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运用多种科学研究的成果,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以保证实现项目最佳经济效益的一门综合学科,已成为基本建设程序的关键环节。它的任务是研究新建或改建、扩建某个建设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适用、可靠、在经济上是否合理,在财务上是否盈利。由于基本建设工程日趋现代化,技术日益复杂,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人、财、物消耗很大,要想有效的利用投资,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建设之前必须对拟建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一般要回答一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建设这个项目;本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效益是否显著;财务上是否盈利;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和资源;需要多长时间建设;需要多少投资以及如何筹集资金;预计成功的把握有多大等。对于这些问题,都要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进行调查研究和综合论证,做出明确的结论,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从上述可行性研究内容可以看出,它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所占的地位是及其重要的。如果经可行性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能正确地反映反映客观实际,据以决定建设的工程项目,不但可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避免由于考虑不周而出现中的方案变动或返工的情况,保证工程建设的可靠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项目建成投产后能够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如果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不准确,或者不做可行性研究,在上述问题还没有弄清楚之前就确定建设项目,那么,不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难以保证建设的可靠性,而且在建成投产后,也难以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有时甚至事与愿违,后患无穷。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建设项目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决定投资命运的环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它的作用有:可以作为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依据;可以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或拨款的依据;可以作为建设项目于其有关各部门签订协议的依据;可以作为工程建设基础资料的依据(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勘察资料、地形资料),还可以作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机构设置、职工培训等工作安排的依据;重大的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作为安排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以作为环保部门审查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注重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综合性的咨询服务工作。编制人员要有较强的政策水平、技术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既要熟悉专业技术,又要熟悉各项规定、标准、政策、法规。虽然各行业的可研报告有不同的规范和深度要求,但有些要求是共性的。

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审批立项、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其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建成投产后的经济社会效益。在评审工作中,发现部分单位编制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达不到规范的标准和要求。现就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编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应注意的环节谈几点意见,供工程咨询单位参考。总体上看,各单位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合格的,符合规范要求的,但部分建议书和可研报告距离规范标准的内容、深度要求,距离高标准严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常见的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