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概念教学法范文

概念教学法精选(九篇)

概念教学法

第1篇:概念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 概念教学 方法

概念是人们反映客观现实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特征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而数学是由概念与命题等内容组成的知识体系,所以,只有正确理解概念,才能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但在当前的数学概念教学中,简单化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数学教师只注重解释概念,将它硬灌给学生而忽视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不注意对概念解题功能的挖掘,缺少逆向理解概念的训练,结果造成学生对概念的轻视,进而影响了教与学的顺利发展。要使数学教学立于不败之地,教师必须看到概念虽然是抽象的、单调的,但它的产生过程却是具体的、丰富的,注意对概念教学做深入的研究,并教给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方法。这里,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思考。

一、揭示概念的发生、形成过程,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和合理性

学生对数学概念掌握不牢固、理解不透彻,究其原因是灌输概念给学生的结果。要使学生理解和记忆概念,必须在概念教学中揭示其发生形成的过程。如在“两条异面直线形成的角”一节教学中,先回顾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相对位置是用一个什么量去表示的?使学生明确:

1.用角去刻划两条相交直线的相对位置;

2.已有知识:两条相交直线所造成的角。再提出问题如下:

教师:图1中,a和c、b和c都是异面直线,a和c与b和c的相对位置有无区别?

学生:有。

教师:区别在哪里?

学生:角。

教师:既然觉得a和c、b和c之间的区别是角不同,那么,怎么样去定义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呢?

学生:可以利用两条相交直线所形成的角去定义。

教师:是否为任意两条相交直线?不是的话应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和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平行。

再如,在“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教学中设计系列问题:

1.图2中的a和b、a和c都是异面直线,但他们的相对位置有无区别呢?若有,区别在哪呢?

2.和两条异面直线都相交的直线有多少条?

3.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的直线有几条?

4.和两条异面直线垂直且相交的直线有几条?

5.你会把什么样的线段的长度定义为异面直线的距离?

6.这样设计概念教学,既解决了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合理性,还使概念的形成自然流畅,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利于认知结构的建立和数学思想方法(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方法)的渗透。

二、挖掘概念的解题程序,培养思维的层次性和有序性

数学中有些概念都隐含着解题程序,领悟与把握概念的程序性是透彻理解及熟练概念解题的重要环节,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概念的解题程序。比如,从反函数概念中可挖掘出求反函数的步骤:(1)求原函数的值域;(2)从y=f(x)中反解x;(3)对调x、y得y=f(x);(4)标出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从增减函数概念中可归纳出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判断。从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中总结出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考察定义域―计算f(-x)―判断f(-x)与f(x)、-f(x)的关系―做结论。从《立体几何》中角和距离的概念概括出求角、距离的步骤:一作图、二证明、三计算。教学实践表明,对概念解题程序作了挖掘的教学,学生应用这些知识解题思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正确。

三、重视概念的逆向理解,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双向性

教学中忽视概念可逆的状况时有发生,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明显低于正向思维能力。因此,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尤为重要,概念的逆向理解便是一个好素材。比如,在“函数的单调性”教学中,仅重视对增、减函数的正向理解是很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逆向理解才能挖掘出它的解题功能。帮助学生认识:(1)f(x)是区间D上的增函数,对于D内任意两个值x1、x2,如果f(x1)< f(x2),那么,x1< x2;(2)f(x)是区间D上的减函数,对于D内任意两个值x1、x2,如果f(x1)> f(x2),那么,x1< x2,才能为后续知识的研究作好铺垫。处理下面问题也就有了基础。

1.已知函数f(x)=n/x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则n的取值范围是。

2.已知奇函数f(x)在定义域(-1,1)内是减函数,求不等式f(1-x)+f(1-x2)

3.已知函数y=f(x)在其定义域内是增函数,求证y=f-1(x)在其定义域内是增函数。

4.如果1

(A)-m

再如,“反函数”教学中,通过对该概念的正向理解可能得到:如f(a)=b,则f-1(b)=a;再经逆向分析又有:若f-1(b)=a,则f(a)=b。综合得:f(a)=b<=>f-1(b)=a。这样学生对反函数的理解就更透彻,也能顺利地将问题:若f(x)=4x-2-2x+1(x>0),则f-1(0)=转化为方程f(x)=0即4x-2x+1=0处理。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关系到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因而,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来进行概念教学,使学生一方面真正理解“概念性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能掌握同样重要的“方法性的知识”。

参考文献:

第2篇:概念教学法范文

摘要:

物理概念作为物理学知识体系的支柱,对其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对物理概念教学的实施原则和方式进行了探讨:实施要求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概念本身,更需要从物理概念的需求背景、本质内涵和外延、适用范围、缺陷和改进等诸多方面进行讲解,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物理图像。实施方式要求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通过有效启发学生的思考,并使其受到科学精神的感染,达到有效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的目的。

关键词:

物理学概念;科学素质;科学精神;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物理学是研究宇宙中存在的各种基本物质结构及其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大学开设的物理基础课,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品质,也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1]。物理基本概念用于概括、归纳、表述事物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学科基础,对其深入学习可培养学生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2]。

1物理概念教学的意义

大学物理通过向学生传授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物理思维能力、科学品质以及物理学研究方法[3]。物理学概念(包括原理、定理、定律)是针对学科发展需要,在实验和理论基础上,通过反复的概括、抽象和归纳得到的,体现了学科的思维和发展方向,相应的学习和掌握至关重要[2]。

1.1培养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发展的支柱,任何一门物理学分支的发展都离不开特有物理概念的引入。如力学的发展,离不开力、力矩、动量、能量等基本物理概念的支撑。为了描述阻止物体的力,引入摩擦力,根据物体运动方式不同,又分为滚动和滑动摩擦力;为了研究物体的形变特性,引入了压力、剪切力等概念[4]。

1.2培养物理学的辩证和统一研究思维

有些物理概念是矛盾的结合体,如光的本质,即“波粒二象性”,对其认识一波三折。最早笛卡尔、牛顿的微粒学说,成功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波动学说起源于胡克,认为光是类似水波振动,惠更斯提出光是纵波。“牛顿环”体现了光的波动性,却以微粒和以太进行解释。随着托马斯•杨干涉、菲涅耳衍射、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研究,以及赫兹(Hertz)对光的电磁波本质实验证明,人们逐步接受了光的波动性。直到19世纪末,在光电效应研究基础上,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5],为新学说奠定了基础,如康普顿效应,德布罗意物质波、测不准原理、薛定谔波动方程等。

1.3培养融会贯通、触类旁通能力

很多物理概念会经历提出、实验或理论证实,逐步推广和深化,甚至扩展到其他领域的过程。这说明该概念的思维反映事物本质,精确描述了对象特征。如热学里“熵”概念,最先由克劳修斯(Clausius)基于描述热机循环状态的需要而提出,后来分子运动论将其解释为不可逆热力学过程是趋向于概论增加的态变化(波耳兹曼熵)。经过多年沉淀,又被控制论、数论、概率论、生命科学、天体物理等领域引入并应用,说明其思维方式被认同[6]。教学中可以把熵作为专题进行讲解,从不同学科集中阐述物理思维。

2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

大学物理学的教学目的如下:

1)通过掌握基础物理知识,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2)全面了解物理学研究方法、基本概念、物理图像以及历史渊源、发展等;

3)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思想、品质、精神等,通过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和艰辛,科学研究的合作和乐趣等,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求真务实的科学品格,使其初步具备科学研究能力[1,7]。下面结合物理学特点以及教育理论和实践,对物理概念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2.1引入物理概念背景的教育需求

介绍物理学概念背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引入的意义和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如:若你们在此背景下引入新概念,应该采用什么概念来描述物质特性或规律,它与现有概念相比有哪些优缺点?通过学生的深入思考和讨论,使其充分认识和理解所引物理学概念的意义和重要性。这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常用方式[8]。如讲解微粒比表面时,根据背景提问:对于一个物体而言,表面原子存在大量断键而很不稳定,表现为较强活性,是不是体积越大活性越强?通过讨论发现单纯的体积特征不合理,体积越大,内部包含原子数越多。进一步提问:如何描述微粒活性,并进行相应对比?这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出现类似单位质量的物质表面等答案。最后,指出微观粒子的尺寸效应最为重要,引出单位体积的表面积概念,即比表面积。

2.2讲清物理概念的本质内涵和外延物理概念的发展

体现在内涵不断丰富和外延在不同领域的扩展。温度概念的发展就体现了内涵的丰富,从表征“环境的冷热程度”到“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再到“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剧烈程度”,最后推广到“粒子集居数的反转现象”,也就是“系统处于总能量高于平均能量的状态”,并提出负温度的概念。折射率的概念则体现了其外延的扩展,最初表征不同材料之间的偏折,后表征传播速度。其实光传输的速度决定于材料原子之间电场的大小,也体现了原子结合力的高低,所以所承载的外延信息很多,包括光学、原子物理以及物质结构等不同学科。一些物理学概念是联系不同领域的纽带,如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对其内涵的理解比单纯数值更有意义。

2.3循序渐进和系统性的教学

有些概念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体系中,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学习才能深入和系统地认识。以物理学中极其重要的“场”的概念为例,最先由法拉第(Faraday)基于电磁相互作用的超距观点提出并进行直观描述;随后麦克斯韦从数学上推导了电场和磁场强度的波动方程,深刻地阐述了电磁场能量的分布[9];列别捷夫(Lebedev)通过对光压的观测证明了电磁场动量特性;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创立,证明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量子力学体现了场的“波粒二象性”;电磁场量子理论证明光子是电磁场的基本微粒,可与正负电子对相互转化,具有实物转化性,丰富了场的物理本质和内涵[10]。“场”在电磁学、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领域都有体现。教学中要从“场”的基本特性、规律和共性出发,逐步深入:最初通过力学中重力(万有引力)引入重力场强、重力势能(引力场强、引力势函数),初步建立场的概念;电磁学或电动力学则通过电荷库仑力场引入库仑场强和库仑势,通过场矢量的通量分析和环流分析分别得到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通过波函数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场的理解。

2.4引入必要的物理学史教育

物理学的发展过程是科学家为了解决自然界遇到的新问题而不断探索的过程,所提物理概念是对所描述对象的高度概括[11]。新概念的提出、完善和修正需要科学检验和论证,错误的被或修正,正确的被采用或推广,这体现了物理学思维方式。结合物理学史,对成功或失败的物理概念进行分析和对比,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成功实例:原子物理中“紫外灾难”催生了普朗克(planck)的量子概念,后来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开启了量子力学新篇章;描述基本粒子单元的夸克(quark)概念,被逐渐证实。失败实例:描述光传输的“以太”概念被实验否定。当前还有很多概念亟待进一步论证,波尔(Bohr)与爱因斯坦关于量子力学的著名论战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可以培养学生思辨的习惯、求实的精神和相互包容的优良品质。

2.5构建清晰物理图像

很多概念的提出都基于不同的研究思路和思维,需要建立完整清晰的物理图像再现其物理思维和描述意义[12]。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例,它体现了电磁学基本研究思路:对电场和磁场进行曲面和曲线积分,得到相应的源。学科适用范围体现了不同思维,如电磁学规律是基于宏观的分析,量子力学是处理微观世界的规律,具有完全不同的研究思路和适用范围。以电磁波发射为例,电动力学基于LC振荡,量子力学电子跃迁。对比讲解对构建知识体系和正确应用很有益。形象化表述是构建物理图像的主要方法之一,如在光学中讲述菲尼尔圆孔衍射的光强空间分布规律时,可以采用半波带法、矢量图解法等进行分解,达到获得清晰物理图像的目的[13]。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构建物理图像,可分为重建性和探究性,通过实验再现物理知识或根据预设要求通过实验得到结果。

3教学措施和效果

为了有效开展物理概念教学,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主要涉及到:分组讨论式教学、改革考试方式、推行非标准化答案、重建基本概念、推荐内容丰富的教材和参考书、加强实验教学等。分组讨论式教学是创造机会使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提出背景、必要性、可以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在争论中增强对概念本质的认识。典型问题有:物理概念需求背景、自我设想和构建、解决问题程度和预期目标、现有物理概念对比等。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在考试中对基本概念的描述正确率大大增加,平均得分率由72%提高到83%。非标准化答案旨在锻炼学生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围绕物理概念进行问题设计,采用多种表述方式进行分析。采用撰写论文形式进行考试,要求学生通过文献查询、收集信息等方式来阐述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全面锻炼学生能力:信息查询、归纳总结以及写作表述能力等。考试成绩比重由原来的15%增加到30%,更能体现学生能力水平。随着学习不断深入,需要通过扩展物理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对新事物及其特性规律进行描述。如随着激光光强的增加,对材料的光电离会由单光子电离扩展到多光子电离,由线性光学扩展到非线性光学以及激光等离子体物理[14]。推荐内容丰富的教材和参考书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如原子物理教学中可推荐杨福家的《原子物理学》[15],该书图文并茂,有很多经典故事,同时设计了很多启发式问题,使用者反映良好。光学教学中可推荐冯国英、周寿桓编写的《波动光学》[16],该书内容丰富,主要物理概念和定律后面附有Matlab应用实例,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和形象化理解物理概念。另外,美国学者ArtHobson编写的《物理学的概念与文化素养》等,都能为物理学概念的学习提供很好的参考。

4结语

物理学概念是物理学发展和前进的基石,体现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反映了为了解决问题提出的新思维和方法,表征了物理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物理学概念学习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的掌握、科学品质和精神的培养、科学素质的锻炼等方面。从教学方法上需要从构建物理图像出发,结合物理学史的引入,激发学生主动性,达到全面掌握物理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上,可以结合考试改革、非标准化答案、推荐优秀教材等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包景东.理论物理教学应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上发挥作用[J].大学物理,2014,33(1):1-5.

[2]张玉峰,郭玉英.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建构物理概念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5(35):99-102.

[3]秦吉红,梁颖.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加强科学素养的案例剖析:纪念黄祖洽先生[J].大学物理,2015,34(2):15-18.

[4]乔通.科学教育中重要概念教学的国际比较研究:以“力学”概念教学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5,5(44):118-124.

[5]甘永超.波粒二象性研究中的历史学与方法论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3):90-95.

[6]孙会娟.熵原理及其在生命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3):1-4.

[7]濮春英,周大伟.大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3(3):47-48.

[8]吴波.物理概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23(6):23-28.

[9]杨振宁,汪忠.麦克斯韦方程和规范理论的观念起源[J].物理,2014,43(12):780-786.

[10]雷蒙德•塞尔维,克莱门特•摩西.近代物理学[M].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5-106.

[11]申先甲,李艳平,刘树勇,等.谈谈物理学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大学物理,2000,19(11):36-40.

[12]李明.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探讨[J].大学物理,2005,24(12):48-50.

[13]吴颖,徐恩生,罗宏超.振幅矢量法与半波带法分析光栅衍射的比较[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22(1):70-73.

[15]杨福家.原子物理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218-219.

第3篇:概念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化学概念;教学方法;探索

化学在发展过程中,为了研究的需要,依据研究物质的类别、结构、性质、用途以及研究手段、目的、任务的不同,派生出了许多不同层次的化学概念,掌握这些化学概念是学好化学知识的基础。但化学概念的学习往往比较枯燥,是学生掌握的难点。如何让学生准确记忆,深刻理解,水到渠成的应用化学概念?在教学实践中,总想探求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化学概念教学更贴近学生,更易让学生学得轻松,这需要经历一个长期不断学习,反思总结的探索过程。

一、讲概念不如教会学生理概念,形成概念知识网

教师“讲”的功夫深,不一定教学效果好。开始几年,总在一个误区徘徊,一味的想把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给学生讲深刻讲透切,但往往是讲得汗流浃背,学生听得枯燥无味。把化学概念教学的重心放在了讲,学生听和记的上面,但实际学生掌握的效果不好。概念本身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很容易导致让学生误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求知欲十分旺盛的特征,我开始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概念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化学概念的关键词,学会分类、比较概念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动脑,展开讨论,通过比赛,各抒己见。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让学生比较分类,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本质的差异,科学的将概念形成知识网,让学生准确有序的记忆储存。如原子和离子,电离和电解,原电池和电解池,元素、原子、核素和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和同素异形体等的学习,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是简单作笔记的机器,而是在和谐气氛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回顾,比较、分析、综合,把前后学习的化学概念串联起来,形成各种网图。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了学习的主角。

二、记概念不如教会学生用概念,形成概念巩固墙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会真正地掌握知识。学习一个新概念,强调处于机械的记忆阶段,可能学生自以为掌握了,事实上时间一久又糊涂了,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应用落实到位,要让学生明白流畅的背诵概念并不意味着真正理解掌握了概念。我也困惑了很长一段时间,学生一讲就懂,一考就错,学生头痛,老师也头痛。重视基础,重视教材,加强基本概念的应用,通过教学实践,针对化学概念的教学实际,学会把握重心,能舍能放。通过与化学备课组共同研讨,精心选择题目,尤其是针对基本概念为载体的选择题,题目难度尽可能适合学生实际,这样来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应用,抓住学生掌握概念的易错点,学生学起来也相对轻松一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反复应用巩固化学概念,让学生能够全方位理解概念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也是学习整个化学系统知识很好的途径。教师要充分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在教授概念的时候,要向学生交代清楚组成句子的关键和重要的词句,使学生对所讲概念可以理解的比较确切。例如,“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是教材上对于分子的概念。在这不多的字数里有非常深刻的含义: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分子,同种物质的分子具有相同的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具有不同的性质;分子只是组成物质的多种微粒中的一种;分子是一种微粒,肉眼看不到。教师这样分析、讲解概念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便于记忆也容易理解。

三、由化学概念单一的学习过渡到适当延伸拓展,形成概念多元化

学生在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的过程,也是学生实验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综合、比较、抽象等能力的培养过程。概念基础知识和应用创新能力是相辅相成,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概念的延伸,通过对比分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真正达到知识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过渡。教师不可就题论题,而要联系旧知识,增设同类,对比启发,指导学生利用教材,深入思考,仔细把握教材与大纲的内在联系,启发诱导学生思维,教师应用心设计,选择题目,依据不同概念的特点,该直观的不延伸,该剖析的一定要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较概念异同,防止含混不清,教会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同化新概念,真正做到巩固强化,理解掌握,包括规范答题,表达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先了解学生对当前知识的想法,再联系教师自己或者课本的见解。然后,采用探究式或者开放式的问题揭示学生的想法。例如,采用“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如果……将会如何”的形式探测学生的想法。

四、由想法与现实的差距,反思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虽然概念的教学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但也是难点,从讲概念到理概念,让学生动起来的同时,能力层次也随之提高,但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基础不一样,收到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能力强,自觉性高的学生就会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提高,而能力弱,自觉性又差的学生对概念都很难把握,加上前后知识的脱节,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甚至放弃,这就容易引起两极分化,加上对学生学习的跟踪和反馈掌握不够,学生知识点没有落到实处,这样老师再好的想法在学生那里大打折扣,导致了想法与实际的脱轨,我们不得不在教学中继续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来扬长避短。由于化学上的概念较多,有些概念名称“相近”,组成“类似”,将这些概念传输给学生之后,有的学生抓不住其本质,难以把握,容易混淆,故称为易混概念。如:无机化学中所学的同位素、同素异形体与有机化学中的同分异构体、同系物,无机化学中的“根”与有机化学中的“基”,缩聚反应与加聚反应等。进行这类概念的教学,可采用类比法。通过类比,使学生真正找出其区别的根本所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在讲完了无机化学中的“根”之后,再来学习有机化学中的“基”,可以拿“-OH”和“OH-”加以对比,画出各自的电子式,从是否带电荷、性质、产生的途径等方面加以比较,使学生真正找到“根”与“基”的^别。

化学概念如何教学?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活动中,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学会善于利用以前的经验,汲取以前的教训, 无论是基本概念的教学还是其他板块的教学,关键是要用心去学习,去探索,借鉴别人好的东西来充实自己,让自己在教学的迷惘中不至于迷失,让自己加快成熟的步伐,在教学活动中就一定会有硕果。让每一项学习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教育教学充满智慧挑战,只要我们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就一定会让教学活动充满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4篇:概念教学法范文

一、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概念教学的关系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认知结构形成的纽带就是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具有学习指导意义,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习惯与思维方式.初中数学概念,是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石.所以,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要重视合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数学现实出发,提出问题,通过概括提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升华为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方法.各个数学概念之间均具有一定的联系,它们不是孤立的,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需要运用恰当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将自己的思想方法和学生进行交流,在概念教学中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数学思想方法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1.类比思想的应用

类比,是指利用两个对象某些相似、相同的性质,推断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另外一些相似、相同的性质.类比是一种不充分的、主观的似真推理,为了确认猜想的正确性,还必须进行严格的逻辑论证.在概念教学中引入类比,通过比较两个数学概念,找出其相似或相同的性质,以推导出数学概念的其他属性.类比思想的灵活运用,能够引导学生对比新旧概念,发现新概念和旧概念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牢固记忆所学的数学概念.

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时,教师先引领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接着利用类比的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运用多媒体同时呈现一组全等三角形和一组相似三角形,让学生找出两组三角形之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如有些学生回答“全等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全都一样,而另一组三角形形状一样,大小却不一样”,在此基础上展开“相似三角形”概念,使得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相似三角形概念.

2.化归思想的应用

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之一,其将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变形、转换,归结成另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通过求解容易的问题最终解决原有问题.在初中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均体现了化归思想.例如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一般转化为特殊,高次转化为低次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灵活地运用化归思想方法,将一些复杂的数学概念直观地展示给学生,通过分解、代换、旋转、平移或是变形等方式,将一个非基本问题转化为一个学生熟悉的基本问题,将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转化为一个学生熟悉的基本概念,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概念.

例如,在讲“圆周角”时,教师可以运用化归的思想方法,先将圆周角的教学转化为圆心角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圆周角的特征,进而揭示圆周角的本质,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识别圆周角.

3.归纳思想的应用

归纳是从一些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原则或概念的思维方法.归纳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在教学时可以分类比较数学知识,找出同一类型的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共性,说明或概括这一类型的特征与规律,引导学生领悟新的数学概念.

4.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数形结合包括“以数辅形”与“以形助数”两个方面.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借助规范严密、精确的数阐明形的属性,借助直观、生动的形,阐明数之间的联系.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把握了问题条件与结论间的联系,巧妙地结合运用精确的数量关系和形象直观的空间形式,通过数与形的结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找出解题思路,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初中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占主导转化为以抽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过渡期,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能够比孤立、单一的讲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5篇:概念教学法范文

一、直观演示

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凭借学生熟悉的实物模型与直观教具进行演示,把直观感知和启发思考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为学生积累丰富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教学概念,而且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形象中获得深刻印象,寻求规律,巩固深化。

如教“长方体表面积”概念时,通过教具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表面积与体积是两回事,避免了概念的混淆。在长方体三组对面分别涂上三种不同颜色,在背面画出一个1平方厘米大的方格,教师再演示,并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规律(长×宽+长×高+宽×高)×2,算出结果后再数背面的方格,从而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

二、讲清概念,指导学法

教师只有把概念讲清、讲透彻,学生才能理解并掌握概念。因此,在讲解概念时,我总是“字斟句酌”,采用“对比讲述”“举一反三”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

因为概念比较抽象,所以一定要“字斟句酌”,做到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地进行理解。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单位1”这个概念很抽象,一些学生往往会认为“单位1”就是指一个物体。对此,我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我让他们思考:“一个物体与一些物体有区别吗?”通过仔细琢磨,学生终于明确了:“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而且还可表示“一些物体”,所以“个体”和“群体”都可以用“单位1”来加以表示。又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关系”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相当于”和“等于”来加以区别,从而正确理解概念,进而明确“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的道理。

三、以旧引新

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的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达,但它与旧知识有内在联系,这样就可以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从旧概念加以引申,推导得出新概念。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首先要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求法,然后根据切割拼合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四、运用概念,发展思维

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获得的概念去解决新的问题,从中进一步发展思维。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就先引导学生复习“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要求他们列出几个算式,如“3÷4=6÷8=9÷12”等,然后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改写成分数形式。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除法商不变的性质”推导并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同样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灵活准确地推导出比的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五、联系生活

有些数学概念,不可能完全依靠教具来理解,就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实际体验,通过分析,综合得出概念。

如教学“土地面积单位”时,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实际看一看1公顷究竟有多大,以获得较明确的印象。老师带着学生到操场上去,在事先量好的边长是100米的四个角处插上标杆,指出它的占地面积是1公顷,再让学生看看1公顷有多大。这样身临其境,学生获得的概念知识就更清楚、更牢固。

第6篇:概念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意见

根据小学数学课程大纲,小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概念大约有500多个,这说明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小学数学概念的学习,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小学生在理念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去判断、推理数学知识,从而强化了数学系理论知识,提高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理解力和认知程度都比较差的因素,只是一味地把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通过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传输给学生,并且明确要求学生背诵数学概念,使得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数学概念的真正含义,更别提在习题练习加以运用了。

另外,老师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学任务进行授课,将数学概念分开来讲解,小学生还不善于对于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得小学生学到的数学概念零散、琐碎,不利于小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整体把握。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策略

1.从生活实例引入

小学生的思维形式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认识新事物时往往注重直观形象,不善于抽象思维,所以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接触感性材料,为学懂数学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谓的感性材料,就是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比如实物、模型、图片等,从这些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概念,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熟悉感、亲近感,从而拉近数学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关于数学教材中的点、线、面、集合等基础概念的学习,直线的概念,可以这样描述,用直尺在作业本的空白处画一条线,这条线就是直线;另外关于面的描述,可以用课桌面、黑板面、板凳面来说明。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单纯的字面解释并不为小学生所理解,所以可以用实物模型加以描述,如圆柱和圆锥的数学概念,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来了解它们的本质属性。

2.从具体到抽象的引入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抽象能力。教学过程中,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老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演示以及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去体会一些抽象图形的概念,比如:教材中“角的初步认识中”我们可以从五角星、三角形、四方形等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原型中抽象出角的概念,再通过学生对于不同角的比较分析中归纳出角的共同属性。

3.从情境设疑引入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大,思维比较活跃,对于有兴趣的问题都会主动积极的思考,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应到学生对所学概念的初步了解,比如:小学教材中“体积”的概念,比较抽象,老师可以取一杯水,再往水中扔一块石子,让学生思考石头丢进水中,为什么水会溢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对石子占用了水的空间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对了“体积”有了更加形象的理解。这样的情景设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养成主动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4.通过“举一反三”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源于小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只是通过死记硬背,对未来的数学学习百害而无一利。为了克服这些不利因素,老师应该在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语言叙述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比如:学习“圆的认识”后,除了教材中字面意义对于圆的定义的界定,老师还可以运用生活中车轮的例子再对圆的定义进行界定。

5.重点把握数学概念的“重点字”与“关键词”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数学概念的重点字和关键词的把握,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概念学习,所谓数学概念的重点字或者关键词实际上就是概念的一个条件,可以使得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和记忆概念。比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其概念中“只有”这个词是关键词,也是梯形概念的一个条件,换言之,就是不但要有一组对边平行,而且必须是唯一的一组对边平行,如果把关键词“只有”去掉,那么就会和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弄混,不利于学生以后数学概念的学习。

6.概念引入时提高吸引力

小学生的玩心比较重,单纯的让他们学习鼓噪无味的数学概念,即使能够逼迫他们背诵记忆,也不能使得他们更好的运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化枯燥为生动的引入数学概念,使得小学数学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比如:在“圆的认识”一课中,可以设计寻宝活动,当老师提出“我在教室的某个位置藏有宝物”的时候,马上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快乐地投入到教师设定的有数学意味的情境中去,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圆的含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以及学习特性,采取合适恰当的概念教学策略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了小学生的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春晓.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J].教学周刊,2011(06)

第7篇:概念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概念 教学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数学概念的教学仍然使用传统的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过于机械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不深刻,也无法真正运用数学概念解答数学难题.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积极性.

一、高中数学概念的特征

1.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高中数学概念就是反映数学知识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数学概念概括了数学知识的内在属性,并没有具体化地对知识点进行描述.数学概念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思维.

2.数学概念具有逻辑性

数学概念不可能是单独存在的.数学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存在一种递进关系,先前的概念往往是后续概念的基础,从简单到困难,从而形成了数学概念的逻辑性.

二、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国家和社会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针对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但是,从我国实际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来看,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1.教师不重视数学概念教学

虽然新课标一再强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概念教学,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概念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数学概念教学并不重视,更多的教师将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解题方法上,认为数学概念在考试和解题中作用不大,因此就形成了重解题方法、轻数学概念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甚至一些高中教师对数学概念的教学经常是一带而过.

2.数学概念教学方法不科学

有些教师针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死记硬背,不加强对数学概念的讲解.这样,学生对数学概念就会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也就成为了摆设,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在不理解数学概念的前提下去解答数学题,学生只会按照老师教的解题方法做题,如果题型发生变化,学生就会束手无策.这样的概念教学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也是高中概念教学存在的关键的问题.

三、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

1.使数学概念教学和生活相结合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背景中,使之对学生有意义.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真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教师完全可以把数学概念的教学和生活案例相结合,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同时,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概念完全可以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二分法”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二分法,教师可以讲解电工检测电路的案例.某段电路出现了故障,电工不是对这段电路的每个元件都挨个进行检测,而是按如下方式进行的:记这段电路为AB,中点(或者接近中点处)为C,检测AC段,若电路通的,则故障在BC段,按同样方式,对BC段进行检测,这样,很快就会准确地找到故障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形象性.

2.借助多媒体进行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相对其他知识来说比较抽象,教师如果单纯地依靠文字给学生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数学概念的内容.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影像等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讲“抛物线”时候,教师可以选用几何画板进行教学.抛物线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形式,如果教师单纯用文字进行描述,学生无法体会到抛物线的轨迹,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出一个动态抛物线的轨迹生成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抛物线的概念.

3.加强数学概念之间的关联性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关联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正因为高中数学概念具有逻辑性,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好教学的进度,数学概念的引入要从易到难,逐渐深入,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容.如果最初就给学生一个比较难的数学概念,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学不会,也就严重打击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自信心.

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时,教师可以把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数学概念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在讲解等比数列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复习一下等差数列的概念,学生通过复习认识到这一类数学概念的规律,然后教师引入等比数列概念,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教师也可以分别举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例子,让学生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比如教师给出“1,2,4,8,16……”和“1,3,5,7……”两个数列,学生通过这两个数列的对比,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加强对等比数列的理解,加深对等差数列的记忆.

4.重视学生数学概念的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检查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真正理解,除了要求学生记住数学概念的内容,还应要求学生流畅地表达出数学概念的内容.

总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高中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概念教学,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死记硬背,学生并不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也不会把数学概念应用到解题中.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把数学概念教学和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把抽象的概念内容具体化.数学概念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有很大帮助,高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数学概念的作用.

参考文献

薛菁.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0.

杨晓红.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第8篇:概念教学法范文

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熟练记忆数学概念。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熟背了数学概念,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对其产生深入地理解所以学生不能运用已有的数学概念去解答数学问题,使得数学教学水平不高。所以,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采用恰当地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明白高中数学概念的内涵,从而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1.高中数学概念的特点和重要性

1.1高中数学概念的特点

高中数学与概念能够将事物间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属性客观地反映出来。数学概念是数学事物的本质属性,,具有鲜明的概括性,当学生掌握了数学概念就意味着学生对数学知识能从感性概念上升到理性认识。高中概念是具体与抽象性的统一,每个数学概念都是有具体的内容组合而成的。相对于其他学段的数学概念而言,高中阶段的数学概念具有更好的统一性,数学是抽象中的抽象,很多新学习的数学概念都是以原有的数学概念为基础的,并且原有的数学概念会嵌入到新的数学概念中,最终达到高中数学概念的统一性。

1.2高中数学概念学习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熟练掌握数学概念,对数学的基本思想与核心概念有充分地了解,将其融入到数学学习中,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深度。学生想要学好数学知识,首先要掌握数学概念,这是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首要环节。学生数学素养不同主要因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存在着差异性,而学好数学概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加深?W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2.高中数学概念的具体教学方法

2.1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本质属性

教师在展开数学概念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借助多媒体设备,因为高中数学概念的抽象性更强。仅通过教师文字讲解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学生依旧很难理解数学相关概念。因此,教师要适当地采用多媒体,利用图片的直观性进行概念讲解,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如:在讲解抛物线这些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篮球、羽毛球以及抛物的运动轨迹给学生看,让学生对抛物线有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掌握抛物线的概念。

同时,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本质属性,使学生掌握概念的实质意义。如,在学习“函数”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先前学过的映射知识点基础上去学习新知识。学生对定义域、值域以及对应的图像与发展进行明确,这些都属于概念的本质属性,函数也存在相同的属性。学生学习数学都要以数学概念为基础,如:对实数集进行判断时,y=,实际上x=0时没有确定的y值对应,这和映射概念中的x可以去任意值不相符,因此,该函数表达式不属于实数范围内,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有效地掌握数学概念本质属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

2.2引导学生认清数学概念中的逻辑关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数学概念讲解主要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数学概念不仅有具体的联系,其内部还存在着逻辑关系,所以,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时要善于掌握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由易到难的讲课顺序,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讲解较难的数学概念,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时,要抓住数学概念的内在联系性,由易到难讲解。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知识点时,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存在着联系,教师可以先复习等差数列,然后引入等比数列概念教学。通过两者之间的比较与联系,加深学生对两个概念的印象。

2.3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

教师在讲解“奇函数”时,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奇函数概念的定义,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中的任何一个,都有相对应的值,那么,这样的函数就叫奇函数。然后让学生具体领会数学概念的内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定义进行分解讲解,当函数的定义域中任意取出一个数值,使得等式成立,就能判断该函数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所以,确定一个函数是否为奇函数,首先要确定的是函数的定义域是否与原点对称。如果函数不关于原点对称,该函数就一定不属于奇函数,就不用再对等式是否成立进行验证了。

第9篇:概念教学法范文

一、利用身边熟悉事物引入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遥不可及.而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础,若无法正确理解和掌握,则会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教师应多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以及例子将数学概念具体化,这也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熟悉的事物或例子引出另一个新的事物,学生比较能接受这样的方式.

集合是高一最先要学习的一个数学概念,教师可以利用小故事来引入,例如:从前有个渔夫对数学非常感兴趣,但是就是不理解集合,偶然碰到了一位数学家,他就问这位数学家,集合是什么?数学家让这位渔夫去撒网打鱼,当网收起时,大大小小的鱼被一网打尽,数学家笑着说,这就是集合.撒网打鱼这个场景学生在生活中或电视上经常看到,通过这个小故事,学生明白集合就是把不同的元素集中在一起,而且会觉得有趣.引入概念之后,教师用身边的具体例子,比如班上不同身高的女学生组成一个集合,把学生从故事中拉回到现实,再给学生讲一下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这样的数学概念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印象深刻、记忆持久,同时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素质.

二、巧设问题情境,引入数学概念

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解题方法,当学生用已学知识无法解决该问题时,教师要抓住时机马上引入要学的新的数学概念.这时学生会觉得新的概念帮自己解决一大难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新数学概念的教学.

比如,在学习正弦概念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一座房子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已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BAC=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BC=24 m,则需水管长度为多少米?”由于30°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马上得出两条边的长度,即可利用勾股定理解答.但在之前学生并没有学习过当度数是20°,40°、50°的直角三角形要怎么求解,这时教师再把正弦的概念引入,则为学生解决了难题,学生反而对这种新方法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再比如,在引入数列求和概念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某公司职员,第一个月存2000元,以后每个月都比前一个月多存300元,按照这个速度,则该职员要工作多少年才能买得起一套100万的房子?根据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是无法迅速处理这么庞大数字的题目,这时教师再引入数列求和的概念,导出数列求和公式,学生一下子就能解决问题了.

与之前的概念教学方法相比,学生更喜欢这种问题情境教学,它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进行数学概念教学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数学概念的教学也是如此,理应由浅到深,循序渐进.教师不能急躁,一下子就把概念引入,学生会觉得很突兀,心里偶尔也会有些小抗拒.如果有些概念是我们小学或者初中就有所接触,高中阶段再把它深化,我们可以从学生最初学习该概念的阶段讲解,再慢慢引出高中阶段由这个原始概念引申出来的其他细化的、更为复杂的概念,一步一步,由浅到深,让学生在理解上有个过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