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就业方向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就业方向精选(九篇)

环境艺术设计就业方向

第1篇:环境艺术设计就业方向范文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摘 要: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越来越严峻.提高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能力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现况进行剖析,分析了该专业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现象产生的原因,且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对于提高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204-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个行业的发展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样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刚起步的学科,也在不断的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教育模式之间都在相互的渗透和交融,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必然需要走向多元化和综合化.就目前环境艺术设计这个行业来说,新的设计思想、设计手段、工艺技术和施工材料都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对设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对各大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保证对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他们的实战应用能力,须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思考与改革.

1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是指高等设计艺术学校主体有计划发觉、培养与完善学生的设计艺术创造素质与能力的行为及其体制.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则是与生存环境密切互动的一种文化生态.

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国内很多高校都设立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并且不断扩招生源.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就读该专业的人数也在急剧增加,这使得高校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方面无法保证教学资源的充足及完善,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打折扣的现象出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一直到今天国内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式.同时,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需求.高校所提供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应用性相对于社会发展的落后性凸显.造成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能力较弱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

1.1 在专业定位方面过于单一

环境艺术专业是一个学科综合性相对较强的专业,但目前我国国内的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着求多求全、专业过窄、缺乏综合性的通病,一般都把该专业要么定位在“室内设计”,要么就定位在“园林设计”这样一种学科比较单一的方向上,虽然专业的名字是“环境艺术设计”,但配备的老师和授课的内容只是局限于某一方向,如就室内装修、装饰等环境美化方面,并没有考虑到整体的构造.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单一方向定位,极大地限制了设计本身与其他领域的结合.这种局限性的定位大大限制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领域及发展的长久性.

1.2 在行业标准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

环境艺术这样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在我国还没有公认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更没对应的系统的理论学科建设.我国还没有完善的环境艺术企业的资质等级规范,也没有环境艺术设计师执业资格制度,所以,目前我国的环境艺术还处于一个尚未成熟的状态.这种未成熟的状态使得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对规划师、建筑师所起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全面.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我国综合型的环境艺术设计师十分缺乏.该领域人才的匮乏又促使高校高质量教师的缺口无法得到充分的补充,继而影响学生所受的教育水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建立系统、科学、统一的行业标准迫在眉睫.

1.3 在教学方式方面不适应社会需求

环境艺术专业其实是一个特别自由和开放的专业,它需要给予学生大量的自由时间和开放空间,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去亲身体验.但与之相反,我国目前的一些综合性大学,虽然设置了该专业,但在教学模式上非常的死板,教材的设计没有新意,教学工具老套化,教学空间局限化,专业的交流、课程的设置与市场的结合度都不够.高校注重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忽略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性,使很多该专业的学生不得不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这种教育结构使得该学科的理论性多于实用性,学术性多于技能性,造成了学生们所学与社会所需相脱离的局面.另外,就教育手段而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手段无法调动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获取相应的知识.这也带来了高校通过这种旧式的教育手段教导出的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力、独创力方面有很大的欠缺.这都不利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面的社会实践中应用能力的提升.

1.4 在教学质量方面有待提高

综合来看,现各高校主要存在整体生源质量普遍不高、教师缺乏专业性、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教育观念的落后,以及教学评价取向偏差等现象.从生源角度来看,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中弥漫着过于看重结果、想走捷径的思想,认为只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掌握稿酬的电脑操作技能,就能够满足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就生源的自身素质而言,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基础知识欠缺、知识面较窄、应用能力较弱.从教师方面来看,因为近几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教师队伍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各大高校都面临着巨大的缺口.

2 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能力的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高速发展,为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纷纷成立.这种快速地发展,在一段时间内满足了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说明另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广泛性和应用性,是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发展不同的办学方向.当然,过快的发展也为这门学科带来了很多隐患,最主要的就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性与社会需求相脱离.针对该专业存在的应用能力弱的问题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克服、解决.

2.1 明确专业定位,矫正发展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实用性专业,明确的专业方定位将决定着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向.作为综合性专业,踏出“室内设计”的局限性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迫切需要做到的.只有打破这个局限性,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充分拓展到建筑学、艺术学、园林学等领域,该专业才能得到更宽广的发展,挖掘出更大的应用性.当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在强调课程体系的结构化、科学化、综合性的同时,还要求在某一点上有一定的专精深度.结合各行业自身的特点,设计出不同方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并且深化其专业性是十分有必要的.专业性的显现将会改变该专业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现状,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走的更加长久.

2.2 制定统一、系统的行业标准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想要提高自身的应用性,制定出系统、统一的行业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任何专业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与实际相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是如此.系统的、科学的行业标准对于该专业来说,如同灯塔一般,完善的行业标准的建立会使得高校在教学方向、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发展方向得到更加明确地指引,更加适应社会的潮流,增强该专业的实用性、应用性.

2.3 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注重创造力的培养,才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创造力的培养必然要求高校转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刻板,这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自由性和开放性背道而驰.高校应将教学重心由设计结果向设计过程倾斜.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长期实践中,可以发现对设计过程投入更多的关注,更有利于有创造力和个性的学生的培养.将教学重心侧重于设计过程强调的是高校对学生设计产品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引导学生依据设计目的进行各项准备,如背景认知、社会调查、数据收集等等,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设计理念并完成应用性与设计性相结合的设计作品.这个过程不但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得到培养,创造力也在无形中得到很大的提升.环境艺术不同于其它的艺术,它有其它艺术不具有的一些特质.环境艺术是随着社会的需要慢慢的演变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系统工程.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环境艺术的重要性,每一个学习环境艺术的人感觉未来的职业前途光明.现在环境艺术的职业者慢慢的从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造福社会,使自己变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不太注重人的创造力,但是创造力恰恰是环境艺术的核心,因为创造力的提高使得学生更能应对高速发展的社会,提高自身对社会需求的应用能力,也就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性.

2.4 结合社会需求改变教学内容,增强该专业的应用能力

高校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相脱节是造成该专业学生应用能力普遍需要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决定于教学质量,决定于教学成果是否能够满足时展的需求.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促使高校必须要结合社会的真正需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改变,首先要做到课程内容实用化,传统教学把学术理论作为教学重心,而高校现在需要改变的正是这一点.所谓的课程内容实用化就是将教学重心由学术理论替换为学术理论与社会应用相结合.改革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课程开发正日益星升起来,其中以校本文化课程设置最为突出.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课题化、教学结构科学化、教学内容综合化.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实践的锻炼.而合理的教学结构和内容使得学生们在知识掌握上,既能掌握理论知识,也能掌握技能性知识,使学生们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其次,高校教学内容的改变要做到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发展的需求决定了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须要从理论走到实践.在教学安排方面,高校必须要面对应用性的培养.高校可以通过采取设立教学基地、与企业联合办学等方式,让学生大量的接触到实际设计、参加到实际设计中.这不但对学到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升了学生对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能力.

2.5 关注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所追求的,希望学生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德智体美劳全面的提高,学校不仅仅让学生提高智商,还要提高学生的情商.在高校的教育中,要提高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自身的素质教育是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足够的实践积累的基础.培养学生内在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一门学科都不能与其他学科完全割裂开来,想要更好的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知识,必然需要从其他领域获取相关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自身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这也需要学生有自己学习和理解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

3 结语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应用能力方面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只要高校以社会实际需求为指向标,不断调整教育方向,必然会开拓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方法.所以,高校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改变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在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关注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必然会改变应用性与社会实际相脱离的现状,培养出综合型人才.

——————————

参考文献:

〔1〕王大凯.对高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学论坛,2006(3):36-37.

第2篇:环境艺术设计就业方向范文

鉴于“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和交叉(边缘)学科,因此,对这一概念的涵义界定至今尚不能说是十分肯定或完美无缺。这里就借用郑曙阳(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代表人物)提出的概念。他曾经在《环境艺术设计辩义》一文中写到:“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如同一把大伞,涵盖了当代几乎所有的艺术与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从狭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内容主要指以建筑和室内为代表的空间设计。其中以建筑、雕塑、绿化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之为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以室内、家具、陈设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之为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前者可称为景观设计,后者可称为室内设计[5]。在艺术类考研参考书目《艺术基础知识》中,也是借用的这一概念。

2理论研究成果代表

自从张绮曼教授1986年从东京艺术大学留学归来后,根据中国建设发展的需要向高教部提出建立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申请。1988年获正式批准,在中国高校专业目录中增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至今,环境艺术设计已走过了25个年头。其中以郑曙阳、鲍诗度等大师为代表,产生了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见表2。

3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概况

如今,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虽然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它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一出现便红遍中国各大高校,成为美术类中最热门的专业。据2007年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909所高校中,有1259所大学设置有艺术设计类专业,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66%[6]。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学科下最重要的专业方向之一,意味着反是开了艺术设计类学科的学校都会设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即已经形成无环境艺术设计就无艺术设计的教育现象。因此,总结后发现我国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一般分布在三类校院:一是综合性大学和其他专业大学中近年成立的艺术设计院(系),其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注重专业理论、专业表现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各类职业技术学院总的艺术设计系,其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培养。三是专业艺术院校如各大美术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其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建立在其自身的审美体验为基础之上,发挥其专业院校的特色,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艺术创作和设计环境。

4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过程中凸显的问题

纵观现状,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成为高校中最热门的艺术专业,同时也成为美术类考生首选的专业,也成为市场上最热门的招聘岗位。学生、学校、市场三者相互作用,在促使环境艺术设计快速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一些问题:一是美术类考生中真正喜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很少。因此,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很难为了理想而努力储备以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从而导致艺术修养很低;二是学校中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方法太模式化。通用的公共课+绘画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的培养模式,导致学生思维单一,专业自信度弱,无地域个性,在工作中轻易沉迷具有浓郁商业气息的设计市场,不能和谐境艺术设计太过快餐化。现代的人因工作、家庭、经济压力、文化修养差异等因素难得都像古代的文人雅士自己创造雅致的环境,大多数只能出有限的钱请所谓的环境艺术设计公司来打造。快餐式的环境艺术产品就产生了,相互乐此不疲,成为设计行业最普遍的现象;四是有关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研究太少。百家争鸣的学术现象是一个行业良性发展最有效的武器。可观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研究进展,除了张绮曼、郑曙阳、鲍诗度等这几位元老人物的理论成果外,还出现了多少具有强大争议性、影响力的新人和理论实践成果?

5关于环境艺术设计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鉴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已成为学生、高校、市场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未来发展形势将继续迅猛。因此,为了促进环境艺术设计未来的良性发展,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有以下一些建议:一是教育者需正确引导美术类考生的择专业观,择就业观。只有当学生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专业时,他才会为成为一名合格地环境设计师自发主动地去学习、探索;二是高校应结合地域特色加强学生的设计创意思维、设计自信、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市场需要优秀、负责的青年设计师,而学校是培养这些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学校有义务结合地域性培养出个性的环境设计师;三是市场中的环境艺术设计者应结合地域文化、生态性、人性化进行最小化的环境设计。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创造一种舒适、自然、生态地生活空间,而世上最美的空间就是自然。

6总结

第3篇:环境艺术设计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室内室外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国的高校随即争相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使环境艺术设计成为高校热门专业之一。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取得了不小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寻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之路。

一、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体系特征

不同于中职学校或者是高等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体系设置有着自己的特点。我们只有认清了这些特点,明白我们的专业特色为何,现在存在着哪些与专业特色建设相悖的地方,才能更好地把握专业发展走向,有效地进行专业改革。

1.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发展专业建设,重视职业教育的培养

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来设置、调整并发展相关的专业是高职院校的传统特色之一,这也是由社会分工及其所带来的产业调整的必然结果。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不仅提高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为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创造了契机。同时,对高职院校来说,专业是面向不同的职业分工来设置的,这就决定了专业体系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

2.综合性与灵活性并存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类的一门综合专业,在具体的应用中,不仅需要设计类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专业外的知识例如各国文化等有相关的了解。这必然就决定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具有的综合性特征。然而社会职场瞬息万变,在以市场职业需要作为专业设置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也存在着适时而变的特点,相关的课程设置也会适时而变,因而它也就具备了灵活性的特征。

3.具有鲜明的地方性色彩

我国疆域广阔,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经济文化发展也从西至东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且产业发展状况、社会结构状况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教育多结合各地区乡土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具有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例如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学院,从学校的景观设计到学校的专业教育,处处体现了本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子。

4.注重高技能的培养

高级技能人才是指在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基础的情况下,还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原理有较为清楚的了解。同时,高级技能人才还要较快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前沿技术,与时俱进,以便能够朝着更综合性的方向发展。这是高职院校教育与中职教育的较大区别,也是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学生称为高级技术人才的原因之一。

了解了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特征,我们就能对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有更好的认识,在制定相关的改革措施时能把教学理论为教学实践服务做得更好。

二、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

专业就是学校根据现实社会的分工、按照生产劳动的需要划分为培养人才的科学单元。这些科学单元间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形成了专业体系。专业体系的建设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上升。对具备高级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需求不断加大,这一需求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积极反思专业体系建设中的不足,能够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1.对职业教育的观念缺乏科学的定位

所谓职业教育是指对接受教育者传授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时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职业教育也被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或者是实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同为我国教育的四大板块之一。它与普通的实践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在我国现阶段的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就没有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的清晰定位,所进行的实训项目也多是相应的专业技巧,没有针对日后工作中将可能运用的技能进行专项的定位,即没能有效做到工学结合。

2.对专业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高等职业环境艺术设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面向广大艺术设计行业或各种企业的一线设计岗位的、能结合地方特色和适应环境发展的技能型和实用性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具备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还必须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具有创新意识,能够运用高新技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这就是在现实的培养中所实行的双证制培养模式。

在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中,还是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这种现状的形成与我国长期存在的理论发达而实践薄弱的教育体系是分不开的。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就会过分注重专业理论的完整性,而忽视了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3.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有待改进

第4篇:环境艺术设计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环境艺术设计(Environment Art Design)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是一门综合性很强、覆盖面甚广的学科,是二战后在欧美工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诞生的产物,是一门新兴学科。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推动下,它逐渐走向成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是近些年,它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我国的各大高校广泛开设。经过多年的发展,该专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毕业生也获得了用人单位的欢迎。但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众多需求的不断提高、变化,专业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为了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能够顺应时代的需求。更好地发展下去,我们应该采取多项措施和方法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教学改革是一项具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其实际出发。从学校的办学宗旨出发,从人才的培养模式出发,从社会的需求出发,对专业进行深入改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学改革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

一、课程体系设置的针对性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知识结构更新快,所以我们要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如下三方面的改革。

(一)采用“学分制”。

必须是完全的学分制。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大大加强教与学的灵活性,体现“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师,这促使教师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也更有利于资源配置。譬如,单就毕业设计课程来说。现在很多高校采用的方法是“教师去分学生”。这种方法存在弊端:教师本身研究方向的不同,他们对本专业内所擅长的课程肯定不同。如果教师每人分十个学生,十个学生如果是十个不同的课题。那么教师辅导起来效果就不太好。如果改成“老师选课题。学生选老师”,那会使毕业设计变得自主、能动起来。每个教师可选择自己较擅长的两个课题。且每人再接受教学主任分下来的一个课题,也就是每人三个课题,这是“老师选课题”阶段。“学生选老师”阶段是学生根据自己所想选择的课题来选择相对应的教师,在所能选择的教师中再择优选择。这可能出现几种情况:某一课题选择的人很多。那么一个教师可能分到过多的学生;而某一课题选的人较少,某一教师可能没有学生带。那么我们可以再划分,学生多的教师可挑选出自己想带的十个学生,而剩下的学生再重新选择别的教师。这样教师和学生就都会有危机感,学生害怕被教师淘汰,那么从一开始就很努力地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以在毕业设计可以选到自己想去的教师那里;同样,教师害怕自己被学生抛弃,也会不断地学习进步。提高业务水平。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绝大多数学生可以得到对所选课题有深入研究的教师的深层次指导,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色与专长,给学生以最好的指导。

(二)采用“大专业小方向、多方向、细方向”的培养方式。

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Richard P・Dober)曾说过:“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由此可见,环境艺术不仅包括美化环境的艺术作品,还包括地景艺术(Land Art)、景观艺术(Landscape)、规划艺术(Planning Art)、室内艺术(InteriorArt)等。现在很多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内容既包括室外环境艺术方向,又包括室内环境艺术方向,而这两个方向内的小课题更是多。室外的包括景观艺术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公共环境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等,室内的包括公装、家装、商业空间设计等,现在还出现了“会展”专项。目前很受欢迎。大学四年要想把环境艺术设计中所涉及的这些小课题都学完,并且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完成学习目标,应该说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样“满手抓”式的教育模式只是完成了“三段式”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什么?”的问题,而“为什么?”“怎么办?”却完全不懂。每项都学但每项都没学好,那么无疑就导致了教学的失败。就业的困难。所以,我们要改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每门都学可以增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从就业广度上来说是个优势,如果缩小课程、详细划分的话,会不会缩小就业面?对于这个问题。在此解释一下:我们所说的细分、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教育,并不是只学这个小方向内的课题,而是说这个方向的课题是侧重点、核心部分,而其他课题可以有选择地去学习,这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其实也就是“必修与选修”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是应该在这个方面上有所体现的。增大选修课的分量、加强其自,这样完全可以解决上面所说的问题,并且,学生是根据喜好去选择的,其学习的效果应该会比较理想。所以,我认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本科教育应该大致划分为景观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两个方向,有针对性且兼顾全面地去改革调整专业设置的结构问题。

(三)“交叉学科”的问题。

提到环境艺术设计这一专业,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这个专业是不是属于"SE科”的。但对这个专业稍微有些熟悉的人又会觉得:这个专业是艺术类的,应该是侧重于文科。讲求的是形式上的东西。为什么会给人造成这种感觉,原因在于:很多人在经过四年的学习后,所做出的设计根本就是外在形式上的,只考虑到造型是否独特的问题,不懂相关工程上的问题,很多方案永远只能是“方案”,而永远不会是“工程”。或者是让做工程的去揣摩做方案人的意图,也就是说“施工的不懂设计,设计的不会施工”。做出的工程像是人工合成的产物,没有灵魂。这也导致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工作的脱节,而没有达到环境艺术教育的真正目的,和前面所提到的大师多伯对环境艺术的定位相违背,也使学生觉得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在社会上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要改革,要和工科的一些专业合作,学习他们的一些与我们相关联的课程,比如城市规划专业和建筑专业的一些相关课程。

二、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处理和实践课的拓展问题

(一)基础课与专业课关系的处理问题。

首先,基础课是专业课的基础,而现状却是“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比如一年级学生学习“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学习目的应该是为以后的专业课打基础,而现在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根本不明确,甚至有人认为学 习这些课程只是为了巩固高中所学的东西,只是为了夯实基本功,只认识到了其承前作用,没有认识到启后作用,而其恰恰重在后者。所以艺术设计的一些课程应作一些调整。如:素描、色彩应该是设计素描与设计色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结合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为专业课的学习作铺垫。

其次,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学生不能很好地将之前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的知识应用到后面要学的专业核心课中,学生感觉迷茫,而教师也觉得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应增设一些课程,做一个过渡,将基础课与专业课衔接起来,将基础的知识融合应用到后面的设计中去。比如:学生做的方案可能设计得很不错,但是最终所呈现的效果却不是很好,原因可能在于构图不好或是色彩搭配不好,其实就是没有把基础课(素描、色彩)的知识利用好,那么在基础课向专业课的过渡阶段就可以增加“版式设计”这门课程作为衔接。最后有些基础课学时安排不够合理。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三大构成都是分别开设的,并且学时数过多,学习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大致就需要一个学期的时间,占大学学习整个过程的1/8。况且分开教学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学生往往学了后面忘记前面,也不能将它们熟练、综合运用。所以,最好是将三大构成合并成一门课程“综合构成”。这样不仅能缩短学时,为专业课提供更多的时间,而且课程衔接也较紧密,教学效果也会较好。

(二)实践课一专业拓展问题。

许多毕业生反映,学校所学的知识在社会上不实用,许多东西要在工作中去重新学习,这表明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求的不相适应,学生的实践能力匮乏。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放羊式”的实习制,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实习,学校不参与到学生的实践体系中,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不能够及时地了解和检测。甚至根本无法知道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实践。并且,现在多数学校的实践课大都是集中在大四时的两三个月的时间内,试想大学四年的理论知识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实践?其实践比重太少,导致作用也很小。或者根本就不起作用。但是,如果按前面所说将大专业细分小方向,那么四年所学的专业课程数量会有所减少,就可以为实践课提供充足的时间。理论的东西想要变成现实必须通过实践,并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性质也决定了它应该是“理论指导实践,并且重在实践”,所以应增大实践课的比重,真正意义上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的特色。学校在实践教学上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教育做法。不但要培养具有环境艺术设计基本能力的学生。更要培养社会环境艺术设计职业的合格就业者。要达到这个目标,在设计教育上实现“学以致用”,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者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这样不仅教师本身的素质提高了,而且可以传授给学生更多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第二,建立校内工作室,完善技能实践课堂,使学生在校内就能直接参与社会实践课题。第三,校企结合,达到共赢。学校与企业合作,企业的设计师可以到学校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培养社会最需要的人才,也就是将校内课堂延伸至校外,使大学生在校即可获得社会实践工作能力。而学生也可以在设计师的指导下,为企业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达到共赢的目的,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总之,专业的发展,有赖于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教育模式,才能使专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而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不是多灌输几门课的理论知识、多做几个课题就能解决的,它有赖于学校对教育内容的合理规划,有赖于教育者正确的引导,有赖于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使我们的专业顺应时代的潮流,持续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林家阳,席田鹿.对设计与设计教育的思考.美苑,2004,(1).

第5篇:环境艺术设计就业方向范文

1绘画艺术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有效运用

现代工业设计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成为了一门新兴学科类型。现代工业设计融合了工业技术与艺术审美观念,通过对工业产品的构造、形态、功能、材料、色彩等要素的处理,达到工业产品外形的实用化和审美化。现代工业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以“意象”表达为核心,糅合多种艺术元素,完成设计目标。绘画艺术的精髓和审美重点一直是“意象”的阐述,在这点上,现代工业设计与绘画艺术达成了某种契合[2]。在工业设计过程中,将绘画艺术的这一本质理念加以贯穿,能够使产品流露出“意象”之美,从而提高了工业产品的附属价值,实现了工业产品由实用向艺术的转变,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及使用需求。

2绘画艺术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有效运用

视觉传达设计指的是以一定的目的为导向,借助可视化的艺术形式,向大众传递某类信息,并使该信息对大众施加一定的影响[3]。现代视觉设计,如平面设计,就是以视觉媒介的形式向大众展露设计理念,传达设计者的“意”。设计者在“意”的支配下,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整合利用,将“意”融入“象”中,实现对信息的加工,受众通过视觉感知,生发出心理效应。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这种由“意”到“象”的演变过程,迎合了绘画艺术的艺术心理创作动机,而绘画艺术的载体,如“书”、“画”、“印章”等都成为了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所借鉴引用的元素。绘画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融合的典型范例就是视觉传达设计对水墨元素的广泛采用,如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及奥运火炬的云纹图样,通过借助绘画艺术元素,使其兼具了民族性,又张扬了现代色彩,成为现代视觉设计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艺术精品。

3绘画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有效运用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广阔的内涵,一方面包含了各类装饰环境的艺术品,另一方面也涵盖了外延更为广阔的“景观艺术”、“地景艺术”等艺术设计类型。人们能够观察到的现实物体都是现代环境构成的基本要素,例如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建筑设施、雕塑作品、外露广告展牌等,都是现代环境设计的范畴。现代环境设计的基本宗旨就是创造符合人们生理及心理需求的环境空间。现代环境设计中,也能够找出绘画艺术的身影,在具体设计流程中,众多设计师注重将绘画元素融入到现代环境设计作品当中,在彰显现代环境设施及装饰个性的同时,也有效继承发扬了传统绘画艺术的风采神韵。例如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构思建造的北京香山饭店及苏州博物馆,参考借鉴了我国园林艺术,注重绘画艺术中的几何原理,在光线、景观运用、结构营造上都渗透着绘画艺术构图及造型元素,使作品彰显出独具一格的魅力。再比如上海金茂大厦,在具有强烈现代气息的同时,又采用了传统文化中的“宝塔”造型特点,并借助绘画艺术中的“对称”原理,对塔楼加以设计,成为了具有独特地域色彩的环境地标景观。

4结语

第6篇:环境艺术设计就业方向范文

吉林建筑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所以工科为主,涵盖理、工、文、艺、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建设院校。学校始建于1956年,时为国家城市建设部设立的新中国首批十所建筑类专门学校之一。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设成为依托城乡建设领域,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建校方略,立足吉林,面向全国,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具有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办学层次,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具有土木建筑优势和鲜明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200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等次。学校已成为吉林省城乡建设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科技研发基地和决策咨询与服务基地。

学校设有建筑与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和国际交流学院等18个院部,开设本科专业47个,涵盖工、管、理、艺、文、法六大学科门类。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14,000余人,研究生近1000人。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00余人,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700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300余人。学校拥有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人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录选人员、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留学回国人员和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跨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跨世纪中青年骨干教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二三层次人选和吉林省勘察设计大师等40余名,学校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生源质量良好。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二、学院概况

艺术设计学院共有教师54名,其中专业教师46名,设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3个美术类专业,学院现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业设计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设计类专业(根据国家专业目录调整为环境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我校2015年面向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江苏、浙江、河北、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安徽、甘肃、内蒙古、江西、陕西等省招收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三个美术类专业的本科生。

三、招生计划(下表仅供参考,各省具体招生人数详见各省招办公布的招生计划)

招生专业

国标代码

科类

招生人数

学制

学历

学费

环境设计

130503

文理兼招

200人

四年

本科

5900元/年

视觉传达设计

130502

文理兼招

75人

四年

本科

5900元/年

美术学

130401

艺术文

25人

四年

本科

6800元/年

四、专业介绍

1、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专业下设四个专业方向,新生入学后进行选择)

室内环境设计方向:以建筑设计为依托,围绕建筑空间系统展开设计,该专业的学生重点学习建筑内部空间与环境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经过四年的学习,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环境艺术概论、设计初步、形态构成、设计表达、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史。

就业方向: 通过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毕业后可以到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等单位从事公共与居住建筑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施工管理,以及到与专业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工作。

景观环境设计方向:以建筑设计为依托,围绕建筑空间系统展开设计,该专业的学生重点学习建筑外部空间与环境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经过四年的学习,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设计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环境艺术概论、设计初步、形态构成、设计表达、计算机辅助设计、景观设计原理、环境景观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史。

就业方向:通过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毕业生可以到景观园林设计及与其相关的施工单位从事设计和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以及到与专业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工作。

建筑设计表现方向:该专业方向以我校的建筑学专业为依托,重点学习建筑设计和设计表现。经过四年的学习,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建筑设计能力,并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或手绘表现能力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环境艺术概论、设计初步、形态构成、设计表达、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史。

就业方向:通过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毕业后主要在专业绘图公司从事各种设计表现工作,也可以在专业设计院(所)从事建筑设计及其设计表现工作。

环境陈设设计方向:以室内外环境设计为依托,围绕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和公共空间展开艺术陈设和软装饰陈列设计,该专业的学生重点学习空间与环境的设计基本理论及饰品、艺术品的陈列设计方法。经过四年的学习,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和项目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环境艺术概论、设计初步、形态构成、设计表达、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史、软装与配饰方法。

就业方向:通过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毕业后可以到装饰工程设计、软装设计等单位从事公共与居住建筑的室内外环境陈设艺术设计与项目管理,以及创办软装设计和经营家居配饰企业。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2、视觉传达设计

以我校设计类专业为背景和依托,重点学习平面设计等印刷出版物媒体及信息网络媒体的设计的方法和理论。经过四年的学习,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的专业设计水平,以及较高的计算机表现与制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视觉传达概论、图案基础、形态构成、图形创意、标志设计、展示设计、包装设计、摄影、CI设计、招贴广告设计、印刷工艺。

就业方向:通过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毕业后可以到平面设计公司、展览公司、广告公司、大型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公司担任平面装帧设计;也可以到媒体单位担任创意设计、网络媒体设计等工作。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3、美术学

美术学专业以我校设计类专业为依托,围绕城市环境公共艺术系统,重点学习雕塑、绘画技法及公共艺术设计创作方法和理论。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艺术创作及设计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从而形成具有建筑院校特色的美术学专业。

主干课程:环境艺术概论、设计初步、中外美术史、形态构成、绘画创作、景观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史、现代艺术赏析、环境雕塑、材料与技法等。

就业方向:通过四年的专业技术技能训练,毕业生可以到景观园林设计及与其相关的施工单位从事城市雕塑、公共艺术设计与制作工作,以及从事相关的艺术创作、美术教育等工作。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五、校考考试时间、报名地点(时间暂定,以各考点最后公布时间为准)

省份

城市

考试地点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山西

晋中

太原师范学院

2015.01.15-01.16

2015.01.18

安徽

合肥

安徽建筑大学

2015.01.22-01.23

2015.01.24

江苏

南京

南京晓庄学院

2015.01.27-01.28

2015.01.29

山东

潍坊

潍坊市招生办

网报,02月02日开始

2015.03.02

河北

石家庄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南校区)

2015.03.04-03.05

2015.03.07

辽宁

沈阳

鲁迅美术学院附属中学

2015.03.09-03.10

2015.03.12

黑龙江

哈尔滨

哈尔滨华德学院

网报,03.14日至15日

2015.03.19

(注:山东省、黑龙江省实行网上报名,请考生关注报名网站及报名时间,以免错过。)

六、报考条件

考生需符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的相关条件,我校不设校考考点的省份,录取时按省统考成绩录取。

我校设立校考考点的省份(辽宁、黑龙江、山东、江苏、河北、山西、安徽等七省),考生取得本省统考合格成绩方可报名参加我校单独组织的美术类校考。取得我校校考合格成绩方可报考我校。

七、校考考试科目

1、考试科目:(1)素描(人物头像照片写生);(2)色彩(静物默写)。

2、素描、色彩考试时间均为180分钟,每科满分均为150分;两科总分300分。

3、各科目具体考试时间详见各考点时间安排。

八、录取办法

1.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专业录取时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课成绩*60%+专业课成绩)由高到低依次录取;

2.综合成绩相同时,专业课成绩高者优先录取(专业课成绩再相同素描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3.录取原则与考生本省(市、区)规定的录取原则相冲突,以考生本省(市、区)规定的原则录取。

九、成绩公布

参加我校艺术校考的考生,4月上旬可通过吉林建筑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网站查询考试成绩,达到我校考试合格标准的考生成绩单将在4月15日之前寄到考生提供的指定地址。

十、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431—84566063

联系单位:吉林建筑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

联系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5088号

邮政编码:130118

招生与就业工作处(成绩查询)网址: dept.jlju.edu.cn/zj/

附注:考生关注问题

1、色盲、色弱者限报。

2、艺术校考合格证发证比例为1:4。

3、考生不受外语语种限制。

4、文科、理科均可报考。

5、录取时不限文化课各科小分,不设男女比例。

第7篇:环境艺术设计就业方向范文

一、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社会需求的再认识 社会需求是办好专业的必要条件和直接动力。在我国环境艺术这一名词才出现不长时间,但年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建筑装饰业,似乎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目前已成为令人倾心的行业之一。显然,中国近些年来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为环境艺术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这种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人们对生存环境和历史传统认识的改变和新的要求,追求更有意义的人文环境,改善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提高人的生活品质,成为一个新焦点。在经济和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过程中,环境艺术是体现崭新生存观念、审美情趣,以及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由于文化生活的普及和生活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所生活的环境空间有了更广泛的文化艺术需求。环境艺术在中国正经历着从对环境的美化处理向对美好环境的创造转化。环境艺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市每年竣工的公共建筑约300万平方米,如用作装饰工程费按2000元/平方米计算,工程总量在60亿元左右。北京市的住宅每年竣工面积为600万平方米,约12万户,按每户平均用作装饰工程费2万元,总计约24亿元。如果统计全国用在建筑室内外环境装饰工程上的费用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正呼唤具有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去建设。

目前在全国许多省、市的建筑设计部门都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所(室),上海市、江苏省、深圳市、大连市等相继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或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各种大小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公司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仅哈尔滨市就有近千家注册的专业装饰公司。国家建设部门也正在进一步规范环境艺术设计和工程建设市场。

据有关部门对目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人员调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建筑学专业转为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二是由美术专业转为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三是受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但这部分人仅占百分之计二十左右,院校培养的专业设计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从生源情况看,近些年来报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一直是报考人数远远多于录取人数,在有些省区甚至接近百里挑一。从生源和就业两个方面看,继续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在动态发展中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开办在我国历史较短,在工科院校中如何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总结经验在办学实践中完善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涉及建筑和美术两大学科而形成的一个新型的边缘学科,如何把握好两者在教学体系中的结合和比重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关键,它们不是简单的拼凑,而需要寻找两者内在的结合点,这是我们需要解决好的一个新课题。从哈工大建筑学院的专业建设看,参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策划与教学的人员主要由建筑学专业和美术专业两类学科的教师组成,彼此都在寻找作为围绕建筑展开的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从本专业角度如何相互渗透并实施教学。教学内容的结合,各环节的连接,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等等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焦点。经过多次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意见反馈,一个相对完整并具有工科院校特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基本形成,课程内容也进行了切合专业实际的改动,在探索中大家逐步达成共识,明确了环境艺术设计即涉及逻辑思维又涉及形象思维,它具有工程性,又具有艺术性,把握好两者的结合是教师教好同时也是学生学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关键。几年来,哈工大建筑学院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使专业教育不断完善,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基本形成。

三、以建筑学为依托办出专业特色 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看,环境艺术设计也可作为大建筑学概念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人类开拓高品质生活空间的环境科学和艺术,同建筑学有许多共同点,也同样具有功能、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体的特质。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华沙宣言》中把建筑学定义为:建筑学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这一定义也同样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只不过在文化内涵上环境艺术更为深入,在形式上更多具有艺术特性。对环境艺术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展开,所以,以建筑学为依托组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办好专业的原则。

哈工大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创办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有的条件下发展起来,构成了区别于我国艺术院校及其它工科院校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以建筑学为依托成为办学的优势。应充分认识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状况并把握时机,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办成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建筑行业特色和较高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

业人才培养基地。 四、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将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如何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设计人才,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只有敢于面对现实,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当前重要的在于转变教育指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切是抓好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中强调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面宽泛的指导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改变有些院校只围绕室内装饰设计建构课程体系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充分利用在建筑院校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优越条件。在基础阶段选择部分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加进具有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在专业学习阶段强调以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为主,以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为辅的主干课程设置,拓宽专业面。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掌握较宽泛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性。在实践环节方面,充分利用短学期实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社会实践,参观调研,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工程,在提高专业认识的同时,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充分认识设计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将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之中,这也是课程建设追寻的重要目标。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创造性地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教育要以人的创造力培养为主线,它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合乎社会发展趋势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创造力的培养。在课程建设中如何把这一教育主题与教育重心在实际操作中贯彻与落实,是培养综合设计能力人才的关键,这种综合能力包括了理解能力,研究能力,构想能力,表现能力等。作为以行业划分为基础的本科教育,往往是一种静态目标的培养方式,侧重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人才素质、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树立正确的设计教育目标,认真对本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选,才能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健康性。

五、把握时机,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初步完成了教学体系的建立,今后的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的工作,下一步专业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加强内涵建设。

1、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完善的教学管理和秩序。在教学工作中,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落实与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2、 发挥、科研、生产作用,带动教学发展 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教学的发展已被许多成功经验证实。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的今天,教育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备受世人瞩目。抓住时机结合专业建立有效的产学研机制是进一步推动专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作为以建筑内外环境设计展开的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诸多 学科的内容,并形成一个多样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反映了环境和人的关系,结合教学和设计实践,这一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工程实践对促进教学及专 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教学实践环节将会更有效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工作中。

第8篇:环境艺术设计就业方向范文

[关健词]环境艺术设计 传统文化 文化性 民族性 地域性

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投影和积淀,是支持一个民族心理活动的潜流。要科学地展现一个民族的历史过程,就必须展现其文化品格和独特的文化精神。世界文化从人类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洞窟到今天高耸入云的玻璃幕墙摩天大楼,无不体现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空间的艺术设计需求已经从早期的简单生活,发展到更高的要求。这使得环境艺术设计逐渐形成了单独的学科,一门创造适合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性艺术的科学。环境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是通过为人提供适合的生存和生活的场所而实现的人文关怀,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的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学科更加广泛,其中主要有建筑学、城市设计学、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学、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环境美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方面学科。

一、现代环境艺术中的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

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追求“现代”的渴望空前高涨,“赶超”的冲动弥漫于整个社会。一时间,传统的文化和规范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向往科学、丰裕、文明、工业化。许多发展中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来设计和发展自己的经济,人们照搬照抄西方的生活方式,其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这已从9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危机得到证实。然而国际化和产业化又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在经过徘徊和失落之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社会的主体,考虑自身的发展,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重新开始用理性的眼光去寻找那久久被淡忘的传统文化,认识到任何国家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都不能够以淡漠历史、忘却传统为代价,“现代化”应该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现代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就总体而言,世界的“全球化”与“本

土化”的双向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走向。

二、设计必须现代化,我们不仅要继承,而且要发展,要创造

只有创造性地继承,传统文化才会有生命力,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国情、民情,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创造有文化价值的环境艺术空间,是设计师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尤其是当前的文化多元共存之中,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出我们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如何营造体现地方特征及风俗习惯的环境艺术空间,是需要我们付出气力去研究的。而今,我们不仅有外国设计师的经验,而且还有很多实践的机会,这样,我们就会少走弯路,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创作方法,发展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事业。

三、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展望

环境艺术使用一种设计的艺术语言。中国人历来主张语贵含蓄,如苏东坡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环境艺术要以设计的语言之“境”感人,给人以整体的感觉,既忌标语口号化和过于直观的表达,亦忌艺术语言的泛滥与过分堆砌。这便是传统文化中的“贵不言”所给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环境艺术所使用的艺术语言是一种“形态语言”,又是一种非确定性的感性语言,此种语言的非确定性特质决定了环境艺术表现的含蓄性与多义性。含蓄的艺术是宽容的艺术,它不那么武断,不那么盛气凌人,仿佛是和观者一同讨论和探讨生活的真谛。引发观者联想和对生活的回味,同时也默默地允许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也导致了环境艺术欣赏的多义性。这正如听众对音乐之感受与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再创造过程。环境艺术的感受也是如此,对环境艺术的感受依欣赏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种族、经历、信仰、身体状况、社会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而异。作为信号接受者的人各有其敏感的“频段”,或者说,有各自的“频谱响应特征”。多波段广谱型的人只是少数。环境提供的感官信息则如同电台所发射的某些节目,随不同的针对性而有不同的频段,人们取舍有不同,选取节目的志趣各异,或者感受而引人共鸣的频段各异况且环境艺术所使用的是比电台节目更具模糊性的感觉语言,观者有各自的感受和派生联想。环境艺术以其含蓄性使人产生遐思联想,给人再创造的余地,给每人提供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含蓄性使对环境艺术的体会达到意味无穷的境地,这是传统的力量所致,诗经有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者也”。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语言含蓄性大义盖与此通。

第9篇:环境艺术设计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课程;服务地方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其社会服务的职能更为突出、意义更为重要。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位于广西最南端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亚热带滨海旅游开放城市――北海市。环境艺术专业是学院的品牌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化环境艺术观念的应用型人才,使之能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创作与制作,在北海城市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以市场为导向,从实际出发,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训的有机融合,加强环境艺术专业课程建设,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彰显特色。

一 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开设是办好专业的关键,在广泛参照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理论为基础,项目为目标,实践、实训为重点的课程体系。理论-项目-实训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市场应对思维和能力都较明显。

二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实训基地。相继注册多家公司(建筑装饰公司、电子商务网络广告公司及动画广告公司等)以助教学,并在北京、上海及深圳建立教学基地。学生第三年在北京学习、实践,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国内一流设计院校协助完成部分课程;借助北京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中心的优势,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在北京深造、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高职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和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逐步建立起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持的专业群,辐射服务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2010年环境艺术设计系以《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结合北海、北京两地的人才需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课程调整与建设。从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等,都引入了校企合作开发的思想,进行了课程的建设。把社会实践案例引入到了课程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参与实际性的真实案例学习与锻炼提供了平台。

如:北海“万滕龙阁”红木博物馆的设计,北海金兰会所设计,北艺橄榄园售楼部的设计等等项目,均有学生参于,切实有效进行了的案例教学。

同时,通过加强院校交流,提高我院学生商业空间设计的能力,2010年《商业空间设计》课程实践性学生作业参加了2010年 “和成新人杯” 全国青年室内设计大赛部级竞赛,经过专家筛选,我院环艺系084班刘明亮、张若男同学荣获了二等奖,夺得了全国亚军的好成绩,部分教师荣获了“导师奖”。竞赛由全国230多所高校参加角逐,我院是在此次荣获等级奖的高校中唯一的一所靠前的高职院校。此次获奖对我院环艺系学生提高室内设计学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创新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四 强化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

以满足学生就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以体现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体现学生一专多能的实用性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构建满足环境艺术设计各岗位领域需要的模块化、双证型、艺术与技术与一体、工学结合的高职环境艺术专业课程体系。

组织本教研室教师、行业专家、聘请相关专业高校专家全程参与教学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组织专业教师、行业专家、教学管理专家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装饰公司和相关设计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市场现状以及职业能力和各岗位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形成相应的调查报告;对兄弟院校相关专业教育状况进行深度调研,了解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状况,并完成相应的分析报告;通过对“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结合服务地方的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对人才技能要求的分析,结合现代技术发展和我国经济、文化发展趋势以及我院办学特色,确定课程体系结构。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结合地方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加强服务地方的能动性,环境艺术专业课程建设遵循了五大原则:

1. 预见性原则:培养适应北海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专业课程建设的首要原则和前提,也是专业得以发展的动力。

2. 系统性原则: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极其综合的系统,包含着与之相关的若干子系统。它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

3. 特色性原则:这里所谈及的“特色”是指办学特色。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而言,不同性质、基础的学校都有各自发展方向和目标。

4. 创造性原则 :“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创造性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

5. 适应性原则: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它所涉及的范围应该远比现在广泛的多,围绕着建筑环境,小到一个标识,大到环境景观设计,都将是环境艺术设计师所要面对的工作。

现代人类对居住与工作的环境要求日趋复杂,艺术与工业产业的结合早已跨越了日用生活工艺品而延展至视觉所达的众多领域,催生了设计艺术学。人们对工业文明产生的环境危机的反思和对生态环境的整体思考,又催生了环境学。设计艺术学和环境科学互为作用、互为构成要素,融汇成现代环境艺术。因此,环境艺术体现了艺术和科技的包容,以建筑为主体,向室内、室外两个界面拓展,衍生室内设计、风景园林、城市与建筑、公共艺术等四个领域。环境艺术学科成为当今国际上前沿交叉的学科,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建设,以使得这门课程的服务性、实践性更强,我院以服务地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希望与全国各高校加强交流学习,相互借鉴。

参考文献:

[1] 黄晓芳:浅谈环境艺术的课程改革[J].科技信息,2006(7)

[2]马晓星:对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苏州丝绸工学院报,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