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内容范文

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内容

第1篇: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内容范文

【关键词】 项目管理 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 应用价值

医疗器械作为医疗方面的重要工具和器械,应用的对象是人和生命,健全和完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着力提高医疗器械质量显得十分重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是一项日常活动,而是一个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具备项目的一次性、独特性、周期性、目标性、整体性的特点。因而将项目管理引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有利于更好的实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1 项目管理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1.1 项目管理的内涵

项目管理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个管理科学的新领域。所谓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一个项目的全体或全过程被称为项目的生命周期,它一般划分为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控制、项目完工与交付这五个主要阶段。

1.2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

医疗器械指单独或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其他物品。医疗器械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二是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三是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因此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对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而言,自2000年起,欧美及亚洲各国均开始采用ISO13485医疗器材制造质量管理系统作为其法令基础,这一系统在ISO9000基础上增加了医疗器械行业的特殊要求,对产品标识、过程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控制要求。企业可依此标准进行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以及相关服务的设计、开发和提供,同时该系统也可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定组织满足顾客和法规要求的能力。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管理局已经规定所有申请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必须建立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以此淘汰那些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

2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方面的障碍因素

2.1 认识障碍

与传统的医疗器械管理体系相比,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超前性。一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项目目标是无形的智力产品,体现为知识的转移,因而更具有知识性;二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不受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资源的约束和影响,因而更具有独特性;三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涉及财务、销售、采购、生产、仓库、质量、人才、研发等部门,涉及面极其广泛,因而更具有系统性。但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对这方面的认识还不足,很多都片面的认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一种管理手段,缺乏系统性理念,制约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2.2 实施障碍

将技术资料累积起来,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功能。由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系统性的特色,因而在实施过程中极易冲击一些部门和一些高层管理人员的既得利益,特别是通过实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会让一些高层人员的重要性不断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医疗器械公司在实施过程中缺少“顶层设计”和有效的制度安排,就会造成医疗器械公司的高层人员制约甚至抵制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这已经成为重要的障碍因素。

2.3 执行障碍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公司所有员工共同去落实,否则实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但从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情况看,我国很多企业都是通过聘请顾问以及专业团队的方式进行,还没有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置于整个公司,特别是由于缺乏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育,因而在实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公司员工缺乏执行力。

3 项目管理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价值

3.1 有利于完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可行策划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能够进一步明确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项目实施目标,不仅企业能够知道自己所有达到的目的,而且能够使实施方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责,在此基础上,能够对项目实施范围进行有效规范。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还能够成立项目组织框架,建立项目团队,落实项目人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责任体系,确保项目进展并且能够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保证进展、提升质量。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能够进一步完善项目计划,加强对项目计划的论证,使其更加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际。

3.2 有利于优化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业务流程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能够进一步优化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业务流程,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奠定重要基础。一方面,能够对内部员工特别是内审员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培训,为建立和维护质量管理体系奠定人才基础,特别是通过发挥内审员的作用,能够使业务流程更加符合生产需要。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对现有和未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为原有业务流程的完善和新型业务流程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3.3 有利于促进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应用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能够促进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特别是通过形成体系文件、培训体系员工、运行体系测试来确保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应用。文件形成后会发放到医疗器械企业的各个部门,提升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对使用者的培训,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执行能力,确保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顺利实施;加强对试运行体系数据的收集,能够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测试,能够更好的进行分析和完善,确保应用的科学性。

3.4 有利于加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评估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对于加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在试运行过程中,能够通过内部审核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否具备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应性进行测试,找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组建内部管理评审小组,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ISO13485标准等进行内部一个劲审,形成评审报告,有利于改进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3.5 有利于强化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验收移交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能够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验收认证,确保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特别是通过制定审核目标、范围、时间、内容和外审计划,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严格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发放认证证书。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还能够全面做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收尾移交工作,通过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为今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决策者决策提供基础。

4 结论和建议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有利于提供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性、制度性、有效性,因而医疗器械公司应当将项目管理引入到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通过项目管理的目标管理方法,能够成功的建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公司必须进一步创新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理念,特别是医疗器械公司高层必须高度重视和以身作责,通过项目管理,全面做好可行策划、业务流程、有效应用、审核评估、验收移交等各个环节,确保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医疗器械公司还必须着眼于破解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方面存在的认识障碍、实施障碍和执行障碍,加强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宣传,提高内部员工的思想认识,并加强对内部部门和员工的教育和培训,着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执行能力,建立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强大合力,确保项目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完工、交付等各个环节都能够顺利进行,真正取得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胡海珍等.项目管理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中的应用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8(S1).

[2]汤黎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的建立[J].医院管理杂志,2009(07).

[3]贺密会.整合型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2(06).

第2篇: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内容范文

关键词:管理 体系 教学

质量是生命。对于一个身处在市场经济中的现代人而言,这已经是普遍公认的真理了。如何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满足客户和社会日益增长的品质需求,这是每一个生产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高校以人才培养为其根本目标,“生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人”是高校这架庞大机器中的主流程。“百年树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与生产一件有形的产品相比,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大上百倍,千倍。在高校管理中引入先进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对于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规范学校的教学过程、改善学校的管理状况,无疑是一剂良方。

1.ISO9000概念在教学中的引入

产品质量的提高,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质量管理的发展是伴随着整个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发展的,它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和管理科学的发展紧密相关。从近、现代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来看,国际上大体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在质量管理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为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创造了条件。随着质量管理的发展以及市场

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并关注提供方能否有令人信服的质量保证能力,来持续稳定地提供其要求的产品,这就引发了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需要有供需双方和第三方共同认可的标准作为依据,由此导致了国际的或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了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ISO9000族国际标准,由于其明确的程序化管理理念,高效率的文件化组织手段,为企业的有效运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寻求ISO9000的认证已成为各行业、各类企业的国际潮流。至2002年底,全球获得ISO9001标准认证的组织已超过50万家。

在学校,一个符合ISO9000族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管理部门增进教育满意度,它的作用是通过管理部门分析社会需求、规定相关的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来得到的。

质量管理体系还能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使管理组织能提供持续满足社会要求的人才,向社会提供信任保障。

ISO9000标准为学校教学活动规定了质量管理要求,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行业需求的适用人才。教学组织按照其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能够实现上述作用。这对于提高各教学参与组织的管理水平,增强人才培养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ISO9000:2000标准给出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以阐明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主要活动和相关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包括:

1.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3.质量管理体系方法;4.过程方式;5.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6.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7.文件;8.质量管理体系评价;9.持续改进;10.统计技术的作用;11.质量管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12.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优秀模式之间的关系。

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以“以需求为关注焦点”作为体系的基本原则。通过PDCA循环(见图1)实现体系本身的持续改进。

2.船员教学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航海专业培养的是从事海洋运输的专门人才。海上货物运输由于其在运力和运价上的明显优势而在各类运输方式中独占鳌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海上货物运输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世界各国无不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枢纽港作为带动本国经济腾飞的领头雁, 倍加重视。海上运输业的发展依托的是一支庞大的运输船队和驾驭这支船队的高素质船员队伍,我国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航运业发展还比较缓慢。截止2001年底我国仅有高等级国际船员4万名,而菲律宾却拥有19万名,这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是很不相称的。培养一大批掌握专门知识的船员是保证航运事业兴旺发展的关键。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的相关公约规定,从事船员培训的各级组织都必须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为此交通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下达了《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审核实施细则》。上述法则、规章从制度上确立了教学机构在开展船员教育、培训业务时必须获得的认证要求。

船员教学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基本框架,根据船员培训的实际需要,设置了十二项体系基本要素。它们是:质量方针;1.职责和权限;2.教学计划和大纲;3.学员录取与管理;4.教学与管理人员;5.教学和培训设备;6.教学和训练的实施;7.质量记录控制;8.教学和训练的检查和评估;9.纠正和预防措施;10.文件和资料的控制;内部审核。

建立船员教学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是形成规范化的文件体系。船员教学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含三个层次(见图2)。

其中,质量手册处在整个体系文件的最顶层,它统贯着质量体系,依据规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综合性描述。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是体系的核心精华,规定了管理体系的具体运作步骤、方法和体系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对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相互关联的过程和活动的描述。

规范性、支持性文件是对某一特定的实践过程的详细作业说明。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作应遵循三句话:

1. 该说的要说到;

2. 说到的要做到;

3. 做了的必须纪录。

《浙江海洋学院船员教学培训质量体系》是建立在21个程序文件基础上的。从培训的服务面向、目标定位、质量承诺,到具体的招生、教学、日常管理建立了一整套可实际操作的文件。

一切都纳入文件,一切工作以文件为根本依据,这就是实施质量管理的方法论。

3.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实践

围绕着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学校正在掀起声势浩大的教学思想大讨论,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统领学校的工作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通过对评估指标体系要素的学习,我们不难体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真正含义,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体系属于目标管理式体系范畴,重视于对结果的考核;而要达到这种理想境界应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措施?则更多地把题目留给了学校自身。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质更偏重于一种过程管理的模式。通过建立每一个作业环节的标准化过程、方法来引导和规范全体人员按照同一个目标来实施,从而减少了过程的盲目性、随意性,以每个简单过程、环节的规范化确保整个复杂系统运行的质量。因此,把ISO9000理念引入到航海船员教学、培训工作是十分有益的,我们在运行中也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地完善体系本身。国家交通部质量体系审核专家组对学校船员教学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可行性和运行有效性进行了全面的检验, 从文件编制到实际运行作业多角度地展开评估, 达到了体系规范的要求, 顺利获得通过。经过一阶段来的运行经验积累,我们总结反思,学生管理有序了,教学环节合理了,课堂教学规范了,学生知识获取全面了。通过与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沟通,社会认同度也得到提高。体系文件内容的逐步完善,覆盖了我校学历教学的管理工作范畴,向最先进的管理理念靠拢,实现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从玉隆等.ISO9000:2000认证通用教程[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

[2]全取民、余捻宏.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认证.提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3]徐有刚.ISO9000质量体系实用指导[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11.

[4]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19001-2000[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3.

第3篇: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内容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

        0 引言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现行标准体系中的主流体系,它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能起到重要作用[1]。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质量标准,iso9000等标准反映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过程要求,适用于以企业为代表的各类组织的管理和运作,也为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工具[2]。

        1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中小企业属于生产性机构,而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取决于四个方面的要素,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生产过程,测量、分析与改进等。

        1.1 管理职责 管理职责是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要素。明确管理职责的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1.1 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企业提出的质量方针,应包括以下内容:企业所提供企业产品的等级;企业在质量方面的形象和信誉;企业产品质量的各项目标;在达到质量目标中所采取的措施;实施质量方针的管理人员的作用。

        1.1.2 规定企业的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在制定时应考虑四个主要目的:实现消费者满意与职业标准一致;有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回应消费者和环境方面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1.1.3 确定企业的质量职责和权限。质量职责和权限,是对企业员工在质量工作中应承担的任务、责任和权限所做的一些具体规定。这些规定,必须与为达到服务质量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保持一致;同时,企业的质量职责,还意味着企业对客户的优质服务是以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的合作为基础。

        1.1.4 进行企业的质量评审。质量评审,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是否有效、是否符合企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以及质量体系是否适应在环境变化后确定的新目标等所做的正式评价。

        1.2 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人的因素最为重要,产品是在人即企业员工直接操作下所完成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起每一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其中,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对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开展培训,对企业员工开展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等方面的教育,对新进员工开展质量意识的培训。

        其二是信息资源管理。企业员工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是员工合作共事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之一。对于企业内部来说,质量管理体系中应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作为沟通和有序作业的基础;对于企业外部,企业员工特别是与产品消费者直接交往的员工,在沟通联络方面应当具备适当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能与外部组织和代表紧密协作。

        其三是物质资源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一些基本物质资源,包括开展管理所需要的软硬设备如计算机、储存器和数据库等;开展管理必需的基础性条件,如网络系统和通讯设施;开展质量评定的设备和计算机专用软件等。

        1.3 企业产品实现过程 企业产品实现过程可以用企业产品质量环来表示。企业产品质量环,是指从识别消费者的需要,到评定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各阶段中,影响产品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这个概念模式,存在于整个企业管理和企业产品的过程中,包括消费者意见汇总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

        企业产品的质量直接受到上述三个过程的影响。在消费者意见汇总过程中,企业员工要通过调查确定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要求和期望,并与企业领导确认具备提供所需产品所要求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形成质量要求与公开承诺。在新产品设计过程中,企业要把新产品性能的内容转化为新产品规范及新产品提供和控制的规范,同时反映出企业本身的方案选择。在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企业通过产品规范规定所提供的产品、规定用于生产产品的技术和方法;通过质量控制规范规定评价和控制产品及产品生产特性的程序。

        1.4 测量、分析与改进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一个有效的自我完善机制,以识别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为适应这个要求,企业需要做测量、分析与改进工作,开展内部质量审核。目前,企业的内部质量审核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其审核对象是对企业质量管理有重要影响的各控制过程的职能工作。二是企业生产过程审核,一般是针对一个或一系列很具体的环节的审核。三是企业产品质量审核,这类审核的项目,可依据消费者的评价意见和生产过程控制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来确定。这三种审核,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和保证活动。

        2 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

        一般说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主要包括了目标、机构、制度和反馈等多个方面。对于中小企业,也涉及到这些方面。其中,确立目标、建立质量管理领导机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2.1 确定合适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 从理论上说,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水平,应能参照国内外通行的先进水平加以制订。但由于各个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生产条件差异较大,因此,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制订质量管理目标时应该因地制宜,追求质量管理与企业整体的匹配和融合,建立切合企业实际的目标体系。中小企业在确定企业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标准时,还必须确定:所明确的质量目标在生产实践中能够转变为现实。

        2.2 建立专职质量管理领导机构 中小企业虽然在规模上比较小,但是也需要设立专职的质量管理领导机构,使企业质量管理职能化[3]。这个机构需要企业领导层的核心人物担任,并承担全面责任。质量管理体系有自己的领导和办事机构,才能够提出正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质量计划和措施,提供足够的质量文件和进行全面的质量记录,并实现质量的审核和质量工作的监督考核。

        2.3 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为保证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落实和各项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企业必须明确规定各个环节应该承担的质量职能和质量责任以及相关的协调、预防和补救措施,以建立一套以质量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完整严密的管理制度。对于中小企业,质量标准、职能和责任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也应通过文字形式明确予以表达,印成手册发到每一位企业员工。通过责任制度,保证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岗位、每一项程序以及每一个产品,都在质量管理制度的覆盖之下。

        2.4 建立质量管理信息反馈制度 信息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依据。质量信息则是进行质量管理、实施质量控制的依据和基础[4]。质量信息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全部活动,即产品质量环的各个阶段中所产生的反映产品质量的有关信息。要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转,必须建立一个沟通企业内、外的信息反馈系统,并规定各种信息,特别是质量信息的传递路线、方法和程序,形成有效的信息网,及时地收集企业内、外各种质量信息。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质量信息系统也应实现如下目标。一是质量信息及时传递到各部门、各环节和各过程;二是质量决策的速度与准确性得到提高;三是产品、服务和工作质量得到提高;四是对质量体系能够部分实现远程审核和评价;五是能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另外,从长远看,质量信息系统与企业内部其他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信息交互和信息集成。

        2.5 形成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 对于中小企业,也需要企业领导和员工从意识深处来理解质量管理标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因此,企业全体员工必须高度自觉地参与质量管理,树立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文化氛围。

        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形成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主要是通过教育培训。通过教育活动,树立起“质量是赢得竞争的关键因素”、“质量是我们和顾客联络的钥匙”的经营思想[5]。管理层首先要对质量的重要性有切身体会,将企业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与企业命运结合,将质量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并以自己的行动直接影响企业的员工。

        对于中小企业员工,也需要通过培训工作,比如加强对iso9000等标准的宣传贯彻,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依据标准建立的质量体系自觉地进行维护,真正形成质量文化的氛围,最大程度地维护已建立的质量体系。

        3 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过程,应在iso9000等标准的基础上,对全部的过程进行系统策划,使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实现预期目的。对于中小企业,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一般也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即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文件的编制,体系的实施和体系的完善。在实际的建设中,中小企业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来开展建设工作。

        3.1 确定核心领导者 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领导者应担任企业重要岗位领导职务,具备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企业实际状况与质量管理工作,同时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对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思想能够融会贯通。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领导者的能力可能直接关系到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成败。

        3.2 合理制定质量目标与指标 如前所述,对于中小企业,质量目标制定要充分考虑目标的合理性、可追求性、可测量性和经济性。中小企业不一定套用和搬用大型企业做法,按层次、按部门制定质量目标,而是结合企业的主要经营指标,结合主要管理者的职能与责任,结合传统的考核指标,比如以年度指标等形式下达并由实际责任者负责执行。 

        3.3 保证资金的投入 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筹资能力差是个普遍现实问题,特别硬件装备如生产设备、工艺工装及检测设备投入方面不足。因此,中小型企业应积极筹措资金来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比如申报中央和地方各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以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推进企业向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集中有限资金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确保必需的资金投入,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增强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3.4 建立内部监控机制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监控机制,是增强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保障。对于中小企业,一方面,可以建立日常生产检查与集中性内审两者结合的监控机制,通过内审,进行自我改进。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与日常管理结合的管理评审监控机制。事实上,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管理评审的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可以是专职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也可以是领导层会议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再比如,评审内容和评审结果也可灵活决定,不一定每次都要覆盖标准要求的所有内容,而是通过多次评审在年度内覆盖标准规定的内容。 

        4 结束语

        对于中小企业,从确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策略,到完成建设过程,到企业通过认证,也只是质量管理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开始[6]。在建立质量管理目标体系后,需要采用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不断的寻求自我改进,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以持续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中小型企业要从自身需求出发,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加强必要的资源建设和配置,不断增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从质量管理发展趋势看,质量管理体系也只是建立了一个质量基础,中小企业走专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及一体化管理体系道路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中小型企业需要适应这个趋势,适应社会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增强应变能力,持续设计和优化其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年.

[2]赵玉忠,何桢.对中国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现状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

[3]薄香芳.山西省企业质量管理创新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5).

[4]宋松林.中外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第4篇: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内容范文

关键词: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培训;质量管理体系

引言:

作为能够提供公正数据的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常常是以技术为依托。但实际上,想要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不仅需要拥有成熟的检验检测技术,还要拥有高水平的检验人员和高效率的质量管理体系。而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则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保持高效运行,继而使实验室得到科学的管理。因此,有必要对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培训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问题展开分析,以便更好的促进实验室的发展。

一、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人员培训分析

对于检验检测机构来讲,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实验室检测质量。而想要使该体系保持良好运行状态,还要抓住ISO/IEC 17025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培训”要素,以便对体系运行的“人、机、料、法、环、测”过程中“人员”这一环节进行把控和提升。在此基础上,才能确保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落实,从而实现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一)人员培训与检验工作管理

在实验室开展日常检验检测工作时,想要确保出具的实验数据准确可靠,还要使人员加强检验工作管理。为达成这一目标,实验室需要按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质量体系文件中的管理要求,组织实验室全体人员加强对相关管理规定的学习。而通过加深对实验室质量管理问题的认识,才能使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实现检测室技术工作的管理。具体来讲,就是需要使人员完成检测室的操作规程、标准文件管理规定和检验检测报告管理规定等多种规定的学习。而通过明确各种规章制度,则能够实现检验工作的定岗定责,继而确保相关的规定能够得到落实[2]。

(二)人员培训与检验设备管理

为加强实验室检测设备管理,还要对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进行划分,从而实现设备的分类管理。而想要开展该项工作,就必须要确保设备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操作、维护和维修方法和技术。在此基础上,人员才能将设备管理工作划分成仪器日常管理工作、仪器系统管理工作和仪器技术管理工作,从而进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落实。为达成这一目标,便要制定详细系统的培训计划,以便对仪器管理人员进行大、小仪器操作、维护和维修培训,并且对内审员、计量员等仪器操作人员定期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在此基础上,划分各项管理工作的职责,同时采取以岗定人的管理方式,从而确保设备管理工作能够持续和有效开展下去。

(三)人员培训与档案资料管理

在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中,还要安排专人负责进行档案资料的管理。在开展该项工作时,需要进行资料管理目录的建立,以便对资料进行编号和分类管理。此外,还要确保人员能够及时完成档案建立和归档工作。比如在每完成一台设备的安装后,就需要及时进行设备档案的建立,并且将出具的报告单与原始记录一起归档,从而尽快实现设备的规范管理[3]。对相关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特定培训,使其能够基本掌握质量管理体系中档案管理的方法,清晰明确档案管理中应着重注意的要求与规定,才能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落实。

二、实验室质量管理人员培训方法

(一)实施分类培训

在对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进行培养时,需要按照不同培训目的将人员划分成新入职员工、在岗员工和特种作业人员。针对新入职员工,需要开展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教育、业务职能训练和质量管理体系教学等工作。完成入职培训后,各接收部门还要开展上岗培训,以便使人员掌握岗位需要的实验技能和设备操作技能。针对在岗人员,需要根据业务需要开展相应的岗位培训活动,以便使员工能力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得到保证。而针对特种作业人员,则需要开展特种作业技能培训,并确保人员能够获得上岗资格证书。

(二)实现多样化培训

为提升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培训效果,需要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工作。一方面,可以安排老员工带新员工,从而帮助新员工掌握部门内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人员参与机构内外部的培训活动。再者,可以安排人员到相关机构接受实训教育,从而使检验人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此外,机构可安排工作人员参加学位教育或到国外进修,从而使人员的理论基础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哪种培训方式,都需要预先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以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落实。

(三)落实培训效果评估

根据培训的目标、内容和计划,检验检测结构需要对人员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培训效果,则可以对现有人员培训工作进行完善,从而使人员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为达成这一目标,还要开展有效性的评价。针对新入职员工,可以通过书面考核方式评估入职培训效果,然后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对上岗培训效果进行评估。针对在岗培训和特种作业培训,则可以利用培训总结报告和现场演示进行培训效果评估[1]。此外,还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反馈表等方式进行培训效果追踪,以确定培训对人员实际工作产生的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人员培训和质量管理是实验室需要开展的重要工作。只有确保人员培训效果,并且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才能够使检验检测结构出具准确的检验报告,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相信本文对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培训和管理体系运行问题展开的分析,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肖镜,殷悦,李景云等.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的人员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6,10:154-157.

[2]侯学文,徐凌忠,翟慎永.卫生检验机构管理体系运行效果自我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02:508-509.

[3]肖镜,陈F,廖斌等.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系统的架构及编制要点[J].中国医药导报,2014,33:151-157.

第5篇: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内容范文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中小型企业;运行问题

随着当前医疗器械的发展,医疗器械已经成为了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医疗器械的发展是多个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先进的医疗器械推动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医疗器械在生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的医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是当前医疗器械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质量管理体系在医疗器械的生产运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质量管理体系着手对当前中小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本文主要从医疗器械的生产运行的监管和考核方面论述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问题,希望能够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借鉴意义[1]。

1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监管问题

1.1医疗器械监管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医疗器械的监管发展起步较晚,所以医疗器械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不齐全,虽然有很多的学者投身于对其研究和探索之中,并且还制定出了一套完善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在监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盲点,需要对其进行继续探索和完善。

1.2监管的专业素质还需进一步的提高 医疗器械的种类和作用都极其繁多,其中很多产品都属于技术性很高的产品,这也就对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监管人员必须要全面的了解产品相关的知识,对产品的用途、作用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对器械本身的质量有一个明确的把握。

1.3目录分类界限模糊 目前的目录分类仅仅是对医疗器械界定的原则性要求,对器械的品种界定还比较模糊,没有一个准确的界限,这就造成了在实际的监管中经常性的遇到似是而非的情况,使得国家要根据现实问题不停的出台各项法律法规,通过这种"补丁"的形式来明确器械的分类和界定,再加上分级审批时各地的注册制度标准有所差异,造成了一些同类产品在各地要进行不同类别的注册,导致了在监管上出现混乱的情况,加大了监管的难度[2]。

1.4医疗器械技术支撑力度不足 对于医疗器械的检验技术存在着缺陷,与发达的国家相比,对于医疗器械的质量检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目前对于医疗器械的抽验品种和力度均远低于药品,且具备检验能力的法定机构数量相当小,而且还存在着经费不足的问题,所以在监督工作上还需要不断的努力。

2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考核面临的问题

2.1考核的办法相对比较落后 目前医疗器械生产对器械的考核办法还是按照2000年5月22日国家颁布的考核办法实施的,它的法律依据也早在04年的8月9日进行了修改,对原试产注册进行了取消,修改成了直接准产,但是在《办法》中的一些根据原来设置的条款则还没有进行修改,使得《办法》中的考核项目与实际的项目多少有点差距,那么考核也将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2.2考核的尺度不明,考核不易把握,人为因素大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所依赖的《办法》仅仅是医疗器械体系管理中一个最为初级的要求,随着医疗器械生产技术不断的创新和发展,10年前制订的法规和办法都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监管需求。虽然国家和很多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国家相关部门也颁布了试用点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但也仅仅是在试运行,并没有深层次的普及,所以正式的法规和办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推广和普及,并且还要考虑在正式运行前遇到的诸多实际问题[3]。对于《办法》中尺度把握问题主要有条款的把握和产品的把握,对于条款的把握,条款中对于产品的检验主要提到了内容、记录、规程等,这些检查的内容大多都是以主观意愿来判断,那么就出现了人为因素决定了这些内容是否合格,而对于产品的把握,医疗器械产品多种多样,它们的作用、原理、制作手段、程序等都非常专业,检查中各条款的内容也不能一概而论,加上检查人员对于这些专业性很高的知识和水平都很难达到,使得检验人员在产品的把握上出现较大的偏差。

2.3检验队伍体系建设不强 该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的3个方面:①检验队伍人数严重不足;②专业构成单一;③内审员较少。对于前者,目前的医疗领域很多人关注的是药品而非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的监管也处于最初级的阶段,通过对某省医疗生产企业进行统计,全省共有1455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而各县市的医疗器械监管局还在建设当中,药监体系检查员的人数也仅只有103人,医疗器械检查人员仅有266人,这些人数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也造成了这部分人的工作压力巨大;对于第二点,内审员根据相关规定需要通过ISO13485标准的培训,但因为医疗器械检查员的人数较少,也就直接导致了内审员数量更加稀少;对于第三点,随着医疗器械生产技术不断发展,曾经的医疗器械监管人员的主要专业大多数是医药、化学、材料等专业,而电子、生化、化工等专业的人才较少,无法满足目前医疗器械检查的需求[4]。

2.4检查方式单一 很多检查员去企业进行检查时,无论什么样的产品都生搬硬套《办法》中的内容进行检查,检查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重点,对问题的描述也不全面,针对性不强,无法彰显检查的作用,使得检查成为了一种"走过场"[5]。

3 总结语

医疗器械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做好质量控制,将质量管理体系运用到中小型生产企业的生产运行之中,切实做好中小型企业的质量管理,但是当前医疗器械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质量管理体系在医疗器械的生产运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质量管理体系着手对当前中小型医疗器械在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希望实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管理者重视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源头抓起,切切实实提高认识,认认真真执行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良好地运行,从而提升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帆.关于我国医疗器械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12(02):109-113.

[2]乔荣平.LHYL医疗器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2.

[3]陈龙.医疗器械生产行业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第6篇: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内容范文

【关键词】中职 教育 质量 观念

一、 问题的提出

面对现代社会既需要大量中职人才,又面临在激烈竞争中举步惟艰的矛盾,目前,是被动地陷入“量”的旋涡,还是修炼内功,以“质”的优势,实现优胜劣汰,这是关系到中职学校生死存亡的问题。笔者认为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什么非企业性质的学校也存在“质量”之说呢?学校管理呈现出既不同于传统学校管理,又不同于企业管理的新的管理模式,其特点体现在:1、学校的“产品”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学校是教育服务组织,其产品一般是其提供的知识和服务。但是,学生或学员既是知识的接受者,又是教育服务的对象,因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学生或学员就是中职培训的“产品”。2、学校的教育服务质量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培训前的招生、培训中的过程质量和培训后的推荐就业及其跟踪的全过程。学校的教育服务活动主要是其教师向学生传授相关科学理论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活动过程,教师的讲授水平、教材的适用程度、教学设施、器具等都影响着教育效果。 3、学校的教育服务质量体系的评价具有滞后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检验学校教育服务质量体系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之一,学生知识或能力的考核既要看成绩、看证书,更要看他们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知识能力和业绩。必须结合本校实际,树立质量意识,建立富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

二、中职学校怎样建立富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呢?

(一)建立符合职教特色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使质量螺旋上升。教育的质量同企业相比,虽然其目标、活动内容和方式、质量的评价标准等等有着众多的区别,但其活动过程以及组织管理方面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存在一个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成为全体员工的内在需求,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教育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培养目标的决定,专业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到教学计划的执行,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实施,以及考核、检查等教学情况反馈,最后到社会的综合反馈。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教育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教育目标实现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在教育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教职员工去实施,许多环节还需要教育的对象――学生能动作用。因此,教育服务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人是教育质量形成的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以全面、全过程、全员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二)强化中职学校质量管理意识,必须树立现代中职教育质量观。

首先要树立中职学校的教育服务观。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中首先强调的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提出:“组织依存于顾客。对于学校而言,顾客指的是学生、家长、社会以及上一级学校。如果不考虑这一概念的外延,那么在一定意义上说,学校中的顾客,就是指学生。我们的学校都应该认识并且做到: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也是学校教学和其它环节改革的根本。

其次树立中职学校的教育过程管理观。质量管理体系指出“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可视为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影响下一个过程的输入。”具体的学校过程管理,首先是学校的发展目标、组织设置、管理职责的策划;其次是学校的人、财、物、环境的合理配置与管理,在此基础上,开展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生活、安全、保健等一系列的服务提供,并对整个学校管理系统的运行和各方面的质量进行检测、分析、改进。其目的都是面向学生,服务于学生,为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过程管理观,要求学校将管理视为一个过程控制,依靠严格的管理制度监控整个管理过程,杜绝中间任何环节出现不规范行为,从而改变学校管理中只重视教育结果(如升学率的高低等)轻视教育教学过程的不科学的做法。

最后树立中职学校的“持续改进”的发展观。质量管理体系将持续改进作为质量管理的基础之一。持续改进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在“持续改进的策划”方面,强调通过质量方针、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及管理评审等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重视教育质量持续的改进与提高是学校充满活力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与学校教育的发展观是一致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塑造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第7篇: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内容范文

Abstract: A high-quality project is based on elaborated design and elaborated site construction,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should establish a sound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value it as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work.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onnot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construction site and aspect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关键词:质量;现场;问题

Key words: quality;site;problem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064-01

0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中规定: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该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施工质量水平考核制度。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搞好工程施工质量,即施工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及监理单位外部质量监管体系。一项高质量的工程是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现场精心施工而来的,作为施工企业应把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

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

1.1 概念质量管理体系,也称质量保证体系,是以保证与提高工程质量为目标,根据工程质量形式与发展各环节的质量活动,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确定施工企业各部门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任务和职责,并建立协调这些活动的组织机构所形成的一有机整体。按严格要求来区分,施工企业在实施内部质量管理过程中所建立的体系称之为质量管理体系;在合同条件下,根据建设方(业主)需要的质量保证活动要求而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称之为质量保证体系。

1.2 建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施工企业的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确定一名具有资格的专职质量负责人、建立一个自上而下贯通的质量自检组织、配备足够的检测试验设施、按规范要求来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质量责任制度等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的附录中明确了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有:①现场质量管理制度;②质量责任制;③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证书;④分包方资质与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⑤施工图的审查;⑥地质勘察资料;⑦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⑧施工技术标准;⑨工程质量检验制度;⑩搅拌站及计量设置;{11}现场材料设置存放及管理。上述内容是施工企业建立并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在开工前由施工现场负责人检查,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负责人验收。这是保证开工及施工顺利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目的是做好施工前的准备,使工程质量从一开始就得到有效控制。

2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2.1 从组织上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部分地区在资质管理上将质量员和安全员的资质证明合并,并将他们简称质安员。在实际工作中,一项工程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工程质量员、安全员日常工作量非常大,也很繁琐;而且,一个人的知识面、经验及精力是有限的,如质量员同时兼安全员,必然顾此失颇,带来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所以,对有一定规模的工程,质量员和安全员岗位应单独设置。

2.2 项目质检员要有相应的施工经验项目质检员必须根据工程的规模及技术含量,由具有相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在项目质检员选派方面,如果只强调资质,没有要求相应的工程施工经验,对工程质量管理就容易陷入被动。由于各地方情况不同,工程内容复杂程度不同,规范中没有对专业质检员职称等条件作出硬性规定,但是施工单位质检员是掌握企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具体人员,是施工企业项目质量具体把关人员,是确保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人员,施工企业对其的选派工作必须认真对待。

2.3 运用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办法要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可运用先进的科学质量管理理念和办法,如全面质量管理(TOM)及ISO 9000标准,使企业质量管理跟上时代步伐,以确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有效运行。

2.4 强化质检管理机制在项目施工中要充分发挥质检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施工质量不只是质检员的工作,每一名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都要实施质量控制,对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同时,应授予质检员质量否决权,使其有职有权有威信。

2.5 建立及完善企业内部“三检制”实行操作者的自检、工人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检验制度。自始至终贯彻以承包人先自检评定合格再提交监理验收的原则,谨防监理人员充当承包人质检员或施工员的角色。

2.6 强调企业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在工程技术、质量上的管理作用在明确项目经理质量责任的同时,不能以包代管,过分强调项目承包的自。对分部分工程以上的验收资料必须经公司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后才能提交监理验收,同时企业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应参加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分部分以上工程验收工作。

2.7 重视项目资料员的业务培训目前,部分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对项目资料员资质作硬性规定,而据不全面统计,绝大部分资料员为非土建专业。当前,国家为拉动内需,大量基建项目集中上马和房地产市场方兴未艾,土建专业人才不足,而熟悉土建流程,掌握土建知识的资料更加缺乏。因此,对资料员的业务培训是企业一项技术质量基础工作,应纳入企业职工培训及再教育计划。

2.8 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一项工程项目要根据其特点对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以及主导因素采取特殊的措施和方法,实行强化管理。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应在开工前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中单独列出,并明确控制点管理办法。

3结语

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与专业。目前,我国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处于“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负责”的运行状态。工程实体质量的形成,离不开施工企业人员、材料、机械、工艺方法、环境等诸多因素,离不开监理等单位的管理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然而“工程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监理单位检查验收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只是工程质量的外在约束因素,只有建立和不断健全施工企业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健康运行才是工程质量保证的根本。

参考文献:

[1]GB 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8篇: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内容范文

关键词:质量 企业 管理体系

一、坚持以质量为先

要真正屹立在行业的强者之林,必须要高度重视质量,首先要把质量放到第一、做到第一。要进一步深刻理解“质量为先”,也就是必须搞好产品的质量,加强各项工作的质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实际上也是在做好企业声誉的质量。第二要以信誉保质量,以质量树信心,以质量铸辉煌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的创新和变革要“千变万化”,才能成就“质量为先”。

二、坚持质量第一

“质量不能让企业一荣俱荣,却可以使企业一损俱损”已成为广大企业的共识。多年来,在科研生产经营的企业中始终坚持“坚持质量第一,实施科学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实现降损增效”的质量方针,把质量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改进提高质量,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同时加强质量创新,以质量文化建设为依托,提高企业的质量诚信意识,大力实施,精心打造精品,赢得了顾客的信赖。

三、 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1、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过程

工作过程中要“以人为本,追求第一”的理念,“以诚信为本,实施卓越服务;以质量为本,创建卓越企业”的原则,在质量管理工作方面,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基础建设,全面开展达标合格认证。质量管理现在看来,在管理的过程中,检查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就是达标评比认证,这是我们做好体系建设的非常有效的一个办法。要拿出一个安排计划,制定标准,从达标开始,然后升级认证。加强质量管理队伍建设,把着力点放在专业人员业务精益求精上面,还要努力让全员都懂得质量管理。要最大限度地采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高水平的质量管理。

2、推进工作文化建设,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

2.1、从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改进质量首要因素是人的素质的改进和提高,为此,公司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开展质量文化活动,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

2.2、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的管理。在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上,公司要非常重视质量文化建设设施的投入。为营造质量文化的良好氛围,可以制作质量文化宣传标语牌、展示版布置在公司显眼处。组织员工学习质量文化的构成,对质量价值观、质量理念、质量行为准则、质量道德观。这样就形成了质量无处不在的良好氛围。

2.3、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的作用。公司在质量文化建设别强调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使领导干部自身的质量素质得到保证,从而带动全体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推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1.、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现行标准体系中的主流体系,它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能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质量标准,ISO9000等标准反映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过程要求,适用于以企业为代表的各类组织的管理和运作,也为企业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工具。

2、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及建设

2.1 管理职责 管理职责是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要素。明确管理职责的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 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

(2) 规定企业的质量目标。

(3) 确定企业的质量职责和权限。

(4) 进行企业的质量评审。

2.2 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起每一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其中,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对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开展培训,对企业员工开展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等方面的教育,对新进员工开展质量意识的培训。

(2)信息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内部,应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作为沟通和有序工作的基础;在沟通联络方面应当具备适当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能与外部组织和代表紧密协作。

(3)物质资源管理。开展管理所需要的软硬设备如计算机、储存器和数据库等;开展管理必需的基础性条件,如网络系统和通讯设施;开展质量评定的设备和计算机专用软件等。

2.3 企业产品实现过程。这个概念模式,存在于整个企业管理和企业产品的过程中,包括消费者意见汇总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

2.4 测量、分析与改进。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一个有效的自我完善机制,以识别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主要包括了目标、机构、制度和反馈等多个方面:

3.1 确定合适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从理论上说,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水平,应能参照国内外通行的先进水平加以制订。但由于各个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生产条件差异较大,因此,企业在制订质量管理目标时应该因地制宜,追求质量管理与企业整体的匹配和融合,建立切合企业实际的目标体系。

3.2 建立专职质量管理领导机构。企业要设立专职的质量管理领导机构,使企业质量管理职能化。这个机构需要企业领导层的核心人物担任。质量管理体系有自己的领导和办事机构,才能够提出正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质量计划和措施,提供足够的质量文件和进行全面的质量记录,并实现质量的审核和质量工作的监督考核。

3.3 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度。为保证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落实和各项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企业必须明确规定各个环节应该承担的质量职能和质量责任以及相关的协调、预防和补救措施,以建立一套以质量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完整严密的管理制度。

3.4 建立质量管理信息反馈制度 信息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依据。质量信息则是进行质量管理、实施质量控制的依据和基础。。

3.5 形成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 对于企业,也需要企业领导和员工从意识深处来理解质量管理标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因此,企业全体员工必须高度自觉地参与质量管理,树立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文化氛围。 对于中小企业员工,也需要通过培训工作,比如加强对ISO9000等标准的宣传贯彻,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依据标准建立的质量体系自觉地进行维护,真正形成质量文化的氛围,最大程度地维护已建立的质量体系。

4、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4.1 确定核心领导者 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领导者应具备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企业实际状况与质量管理工作,对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思想能够融会贯通。

4.2 合理制定质量目标与指标 对于企业,质量目标制定要充分考虑目标的合理性、可追求性、可测量性和经济性。

4.3 建立内部监控机制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监控机制,是增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保障。

第9篇: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内容范文

【摘要】建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我国的血液安全,本文阐述了血液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和改进,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监控;改进

一 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及其目的

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献血服务质量体系、血液成分制备质量体系和实验室质量体系。为了规范和加强血液质量管理,确保血液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血站管理办法》,卫生部于2006年4月制定血站质量管理体系,该规范是血站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提供采供血和相关服务的一般血站。众所周知,血液是人身体的重要部分,人的身体一旦在血液方面出现问题,轻则影响健康,重则危及生命,所以保障我国采、供血的安全至关重要。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出台,从血液的采集、加工到输入人体,一步步把关,这关系到献血人和受血人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血液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 怎样实现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和持续改进

(一)策划建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在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和国家“一法两规”(《血站质量管理管理》、《血站实验室管理规范》,下同)的指导下,建立血站管理的基本框架,明确管理职责,明晰资源配置,掌握过程控制,保证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和持续改进。在制定血站管理体系时,要注意因血站情况(血站规模、所在地、设备及人员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

(二)编写血站质量体系的相关文件: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文件来作为依据,否则不能体现它的权威,同时它也可以对实践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在编写血站质量体系的相关文件时可以以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为框架,以国家“一法两规”的章程为主要内容。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中,血站质量体系的相关文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质量手册;2.程序文件;3.操作文件,包含血液质量标准、血站管理制度、血站操作细则等;4.记录文件。在编写血站质量体系的相关文件时,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经过培训后编写,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民主集中制原则,血站质量体系的文件形成初稿后要组织专业人员会审、评估,而后修改、定稿,最后才颁布实施。有了这些文件,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才可以很好地运行,保障我国的血液安全。

(三)推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有了体系,有了相关的指导文件,接下来就是认真负责地执行该管理体系,这是通过该系统来保障我国血液安全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

(四)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和持续改进: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不足的地方,为了使该系统一如既往地发挥作用,我们必须对血站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随时的监控,对其中体制上的因素和执行时的问题进行改进。

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以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和国家“一法两规”为依据,凡是有违背以上法律法规的,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影响总体效率的因素也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在发现不足之后,我们就要采取措施来对其进行改进。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就应该修改制度,但要注意制度内部的咬合性。执行中出现的失误,就要把责任落实到人,尽量杜绝,提高效率。

三 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鉴于血液安全事关重大,各种机构组织每年会对血站进行多次检查,包括2-3次内审、1次外审和1-2次管理评审。尽管对血站的监督工作有条不紊,但在这些审查过程中,仍然发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问题表现在:

(1)管理规范执行不力。即使有再完备管理体制,如果没有很好地实行,还是等于零。对于这种情况,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定期或不定期对血站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素质、保持员工饱满的工作热情,并成立质量管理部门,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实行绩效薪酬制,尽可能保证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

(2)资源得不到满足。人员不足,设备老旧,加剧了采血及加工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危险因素。这应该要得到重视,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尽快实现血站人员专业化、设备先进化的局面。

(3)日常监管不力。血站由于工作量大、工作繁杂的原因,在平时有可能没有注意到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诸多要求,只有到了临检的时候才格外小心起来,这凸显了我国的血站对日常监管的不足。对于这一情况,应该完善日常监督体制,建立完善、人性化、符合集体利益的工作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从细节上杜绝血站的问题。

另外,对于血站质量管理体系还有一些建设性意见:

(1)注意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修订。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种因素不断变迁,所以必须注意对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修订,使其能满足当下社会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保持恒久的生命力。

(2)拓展血站的服务范围。血站不必仅仅局限于向群众提供献血点这样一个单独的服务,还可以向其他很多方面发展,比如说献血科普知识宣传、艾滋病科普知识宣传、社区体检服务等等。血站本来就是一个提供服务的机构,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可以拉近血站与群众之间的关系,鼓励群众献血,保证我国血液健康事业的发展。

结语

建立血液质量管理体系,并注意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和持续改进,有利于保护献血人和受血人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血液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靳十周,李晓雪,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和持续改进[J],医药论坛杂志,2010年03期

[2] 路萍,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持续改进问题的探讨[J],经济师,2010年06期

作者单位:536000 广西北海市中心血站

(上接第411页)

和为家庭分忧而担忧等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有助于激发动力,但持续性、过度的焦虑就是一种不正常的表现了,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这对就业关键时期的毕业生来说极为不利。

(三)攀比心理: 不排除一部分学生对就业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认为自己的家庭背景、个人能力以及社交圈等都处于较高层次,于是在就业过程中,认识不到自己的特点,缺乏对自我的客观评价,盲目攀比工作地点、薪酬水平、工作单位知名度和工作环境等,许多认为自己优秀的毕业生对工作期望值无根据调高,一心追求大城市、高报酬、好医院,而对县级医院则不予考虑,而实际上在就业岗位有限而毕业生数量几何级增长的就业局面下,因盲目攀比而错过就业机会的几率日渐增大,因此许多自认为出色的毕业生迟迟未能就业,久而久之又会滋生焦虑心理。

二 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调适

(一)毕业生自身的调适: 解铃还须系铃人,毕业自身的心理问题一般本人自己有基本的了解,还得自己去调适。一是开展职业规划,合理进行自我定位。认清自己及面临的形势是毕业生进行自我客观评价和定位的前途条件。对护理专业毕业生来说,可从心理学测试角度,如能力测试、人格测试、兴趣测试等对自己的能力倾向、气质类型和性格做个客观评价,以正确认清自己,使自己及时作出心理调整和职业定位。二是利用心理学进行调适。如利用自我暗示法,在面试过程是暗示自己不要在乎别人的表现,按计划正常表现自己就行了,或早心里告诉自己机会还有很多,不必在乎此次失利;还如自我宣泄法,在遭遇求职受挫时,可以通过找他人倾诉的方式来进行排解,切忌埋藏于心。

(二)学校方面: 作为的学校在毕业生心里往往有着“家”的地位和心理认可,因此学校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针对护理专业女生多的现实,学生可以开展“护理操作技能大赛”“女生节”及其他群体性活动,转移学生集中于找工作的视线,帮助她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培养他们自信、乐观、快乐的心理品质。二是开展必要的就业指导。护理专业毕业生最后一年的学习基本上是在医院进行实习,人员分散,无暇集中进行专门就业指导,学校可以在学生实习前就向学生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简历自作、就业技巧、面试心得等,帮助学生对就业获得细节上认识,为就业做好准备。

(三)家庭鼓励: 家庭永远是孩子的避风港,在严峻就业形势面前,毕业生心理往往是脆弱的,继续来自家人的宽慰和开导。对父母来说,孩子的就业是其人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对孩子的就业前景父母应保持乐见,对孩子就业挫折应基于及时的宽慰和理解,帮助孩子重获信心,渡过人生难关。

三 结语

就业不单是毕业生一方的责任,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应发挥各自的作用,多渠道帮助毕业生成功离开校门,以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去迎接人生的重大考验。

参考文献

[1] 高鸿.浅谈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J].中国电力教育,2010(01),07-09

[2] 韩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引导[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8(2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