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神病无抽治疗方法范文

精神病无抽治疗方法精选(九篇)

精神病无抽治疗方法

第1篇:精神病无抽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精神分裂症;性别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物理治疗方案,尤其适用于重性精神病患者[1]。该治疗方案的优势在于起效快,相对安全,不良反应少。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药物治疗不敏感,疗效不佳,而采用物理类型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进一步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和患者性别的联系,现笔者将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患者性别之间的关系研究资料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80例患者均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男性患者中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26.2±4.6)岁,病程2个月~22年,平均病程(4.2±4.7)年;女性患者中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24.7±4.4)岁,病程1个月~24年,平均病程(8.5±4.1)年。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纳入标准 (1)依据ICD-10诊断标准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2)无严重慢性心肝肾疾病;(3)近期未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4)治疗前未使用或停用口服抗精神病药物。

1.3方法 本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所用的治疗仪是美国醒脉通IV型。患者在治疗前6小时禁食禁水,嘱咐患者仰卧位于治疗床上,静脉注射0.5mg阿托品、丙泊酚75~130mg、司可林50~80mg。采用双颞侧治疗法将治疗仪的治疗电极和探测电极接好,给患者相应能量百分比的电量进行治疗。先由麻醉师开始加压供氧,等待四肢远端肌纤维震颤完全结束后再由治疗师开启治疗按钮,等发作完全结束后麻醉师再次加压供氧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等患者意识恢复后治疗完成。疗程:每周3次,10次为一疗程,入组患者均接受一个疗程治疗,疗程结束后均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

1.4疗效判定标准[2] 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其中减分率>50%为显效,减分率25% ~50%为有效,而减分率低于25%表示无效。

1.5统计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疗效对比 对比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各自治疗效果,男性患者显效13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85%;女性患者显效14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82.5%,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疗效对比

2.2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均出现了消化道、头痛、记忆力衰退等不良反应,但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对症处理不良反应缓解和消除,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对比

3讨论

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居住环境的日益恶化,近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越来越多。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具有难度大,疗效差异化及容易复发的特点。据统计,约有7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期的服用抗精神药物维持[3]。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种类不断丰富,疗效也不断提升,但是仍然有部分难治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于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不敏感,疗效欠佳。近年来,采用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其中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各医疗机构广泛使用。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对此物理疗法敏感性高,疗效令人满意,但是也有文献报道称治疗后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呕吐、恶心等[4],本次研究也有类似的不良反应出现,主要以短暂记忆力下降多见,但患者在疗程结束后记忆力均能完全恢复,分析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与患者病程、年龄有一定的关系,但尚无报道称和性别有一定的关联,还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普遍的观点是抽搐是主要的治疗因素,而抽搐过程与疗效无关[5]。治疗过程中,需仔细观察MECT治疗仪中显示的脑电图,根据脑电图调整治疗,才能确保诱发抽搐成功。若果抽搐未能诱发,表示刺激电量较低[6],在诱发成功后要密切关注发作时间,确保不发生持续的癫痫状态[7]。相关文献报道年龄较大的患者在采用了无抽搐电休克不但疗效确切,且能够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经济压力。在临床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设定较高的刺激电量就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反复多次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并不能进一步的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症状,相反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损伤如记忆力衰退。目前各医疗机构在使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流程是治疗10次左右,第一周连续治疗3~5次,其余在3周内完成[8]。通过上述结果可知,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在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的差异(P>0.05),提示临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患者性别并无较大的联系。

本研究进一步表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明显,且男性女性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在应用麻醉剂和肌肉松驰剂的前提下进行的,患者无痛苦,减轻了患者的恐惧感,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高,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精神分裂症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董佩庆,张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24(4):222-224.

[2]赵洪祖,杜好瑞,崔二龙等.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9):525-528.

[3]甘景梨,李晓琼,段惠峰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质子波谱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9):2063-2065.

[4]成为荣,沈鸿.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22(3):186-187.

[5] LUCREZIAH,MARINELLAD,ALEXANDER S,et al.Eff-icacy and cognitive side effects of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in depressed elderly inpatients with coexisting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or dementia[J]. J Clin Psychiatry,2011,72(1):91-97.

[6]杨成龙,蔡文治,于顺利等.传统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2):132-134.

第2篇:精神病无抽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音乐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特指对患者至少给予两种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足剂量(400~600 mg/d)、足疗程(4~6周)分别应用后仍无明显效果者[1]。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用于治疗严重精神病的物理治疗方法,是传统电休克治疗(ETCT)的改良[2],由于它起效快,而且使用安全,因此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音乐治疗是通过音乐的社会作用、物理作用和心理作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我国精神科起步较晚,但在改善患者总体精神状态,减少负性症状,恢复社会功能上有显著作用[3]。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是精神科临床上的一个难点,本研究旨在探讨音乐治疗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情况及临床应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均系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治疗组 共28例。其中男14例,女14例;平均年龄(33±10)岁;文化程度:初中14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3例;婚姻:未婚8例,已婚12例,离异2例;病程:3~23年,平均为4.7年;住院次数:3~14次,平均为4次;有精神分裂症阳性家族史者9例。

1.3 对照组 共28例。其中男14例,女14例;平均年龄(35±10)岁;文化程度:初中13例,高中8例,大专及以上3例;婚姻:未婚6例,已婚15例,离异6例;病程:3.3~27年,平均为5.1年;住院次数:2~15次,平均为3次;有精神分裂症阳性家族史者8例。两组患者既往服药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服平均剂量分别为:折合为氯丙嗪剂量475±75 mg/d和475±50 mg/d。两组上述各项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 方法

2.1 治疗措施和形式

2.1.1 MECT治疗方法 MECT治疗时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不变。采用美国SPECT公司生产的醒脉通多参数电痉挛治疗检测仪,按照双侧颞极治疗法接好治疗电极、探测电极,并测量电阻(500~3000欧姆)。治疗前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然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4 mg/kg,诱导麻醉至患者眼球固定并对呼唤无反应后,静脉注射2%氯化琥珀酰胆碱50~80 mg(1.0~1.5 mg/kg)后,并行呼吸机人工呼吸,通电治疗。一般6~12次为一个疗程,隔日1次,每周3次。

2.1.2 音乐治疗方法 音乐治疗采用吉他、琵琶、电子琴及YYD-355型音乐治疗仪,运用聆听法、主动法、即兴法等技术,选用多种音乐系列进行个体化治疗。一般15次为一个疗程,1次/d,每次60 min。治疗组采用音乐治疗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12周;对照组单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12周。

2.2 疗效评定工具和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2名精神科主治医师进行各量表的评定,对评定工具的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8~1.0(P

2.3 统计学分析 所有统计均由SPSS软件包完成。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P

3 结果

3.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治疗第1周末治疗组7例有效,对照组7例有效;第4周末15例有效,对照组16例有效;第12周末治疗组2例有效,对照组3例有效。两组有效率为100%。

3.2 治疗前后两组PANSS评分差值情况(表1)。

表1显示,经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明显下降,而且随治疗时间延长,下降越明显。经过卡方分析,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3.3 治疗前后两组WMS评分差值情况(表2)

表2显示,对两组治疗后第1天WMS评分明显下降;而第3天治疗组逐渐恢复,第1周后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对照组第1周后开始恢复,第2周后仍未恢复到治疗前水平。

3.4 副作用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行为的毒性反应、实验室检查、神经系统反应、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反应、流涎及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4 讨论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问题一直是困扰精神药理学家和精神科临床医生的一个重大课题,到目前为止,抗精神病药的种类增加了许多,但仍有一部分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抗精神病药反应欠佳[6]。MECT对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症状群有较好的疗效,而音乐治疗则能改善MECT治疗所致的记忆和认知损害,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本研究旨在探讨音乐治疗联合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确切疗效及临床应用问题。

电休克治疗技术在精神科治疗领域的应用已有近70年的历史,在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症状方面有着其他方法无可替代的作用,通常认为MECT安全性高,无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出现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但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还不成熟。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计算PANSS总分减分率来判定临床疗效,疗程结束后总体有效率为100%;且通过各组PANSS评分差值变化研究发现,随着疗程的延长,PANSS评分下降越明显,疗效越显著,且有统计学差异,这充分说明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确切的疗效。此外,两组治疗第1天后的WMS评分明显下降,但应用音乐治疗后治疗组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这进一步印证MECT治疗会引起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在MECT治疗同时联合音乐治疗不仅能减少患者的恐惧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

因此,音乐治疗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当在临床上大为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王祖承.难治性精神疾病.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4.

[2] 孔庆梅,周沫,刘琦,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长期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2):139-141.

[3] 邵丽,王庭槐.音乐治疗的现况与进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0):959-962.

[4]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1-94.

第3篇:精神病无抽治疗方法范文

信阳市精神病医院六病区,河南信阳 464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8例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该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7.7%,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上腹不适、食欲缺乏、乏力及嗜睡,注射时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硬结;观察组患者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效果良好,且无并发症,起效快,有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关键词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

[中图分类号] R74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012-03

No tic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hysteria clinical analysis

Zhang Sheng

Xinyang psychiatric hospital 464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without seizure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hysteria.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our hospital in February 2012 to February 2013,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88 patients with hysteri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of this group of pati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of 44 cases, control group with drug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ic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to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 convulsions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hysteria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65.9%, 97.7% efficient observation treatment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trol group patients, 12 cases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dry mouth, epigastric discomfort, lack of appetite, fatigue, sleepiness, there was a local redness and swelling, pain, induration injection;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out adverse reactions observed in 1 patients, the adverse reaction control effect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adopting tic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hysteria, clinical effect is good, and no complications, work fast, effective, safe, reliable,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作者简介] 张生(1973.11-) 男,河南信阳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 精神科的临床治疗药物、行为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咨询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顽固性失眠,老年及儿童精神障碍的治疗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精神疾病患者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传统医学中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不仅达不预期治疗效果,而且在治疗中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对患者康复和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到20世纪90年代,无抽搐电休克得以开展,但是由于地区差异性,其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而伴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法(MECT)在临床上得以广泛推广与应用,也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一咱治疗手段,这种治疗手段不仅疗效确切,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患者的接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明确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临床价值,随机抽取该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8例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所有研究资料均源于该院在收治的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88例癔症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5岁,男54例,女34例,对照组44例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5岁,男27例,女17例,观察组44例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5岁,男27例,女17例,临床表现:32例情感爆发、行为紊乱、激越、兴奋,其中,同时伴有抽搐6例,癔症性痴呆26例,癔症性精神病20例。

1.2 入选标准

①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完善;②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符合精神癔症临床表现症状;③临床表现:45例患者表现情感爆发、行为紊乱失常、激越、兴奋、同时,22例患者伴有抽搐、癔症痴呆、失音,另有11例患者肢体瘫痪等症状;④所有患者入院均接受过巫医治疗,治疗无效。

1.3 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在收治的88例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该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价值进行综合评价。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盐酸氯丙嗪(批号:H31021061 ;规格: 2 mL/50 mg)肌内注射:25~50 mg/次,2次/d,待患者合作后改为口服。静脉滴注:从小剂量开始,25~50 mg稀释于500 m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缓慢静脉滴注,1次/d,每隔1~2 d缓慢增加25~50 mg,治疗剂量100~200 mg/d。不宜静脉推注;观察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静脉推注阿托品(批号:H41023676;片剂:0.3 mg/片)0.5 mg,然后以适当速度推注肌松剂(氯化珀酰胆硷,浓度0.2%,16~60 mg),接着固定牙垫与下颌,通电治疗,完成后将牙垫取出,进行人工呼吸,确保患者仰卧、静睡30 min,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体重、年龄按照能量百分比进行脉冲电刺激治疗,以症状消失为止,治疗期间禁止使用任何精神药物。

1.5 评价方法

以PANSS、HAMD及BRMS减分率为疗效评定标准,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

1.6 统计方法

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7.7%,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5,P<0.05(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见表1。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上腹不适、食欲缺乏、乏力及嗜睡,注射时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硬结;观察组患者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5,P<0.05)。

2.3 治疗依从性

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50%,而观察组治疗依存率达97.7%,其在改善患者不合作、控制患者兴奋症状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因素是引发癔症的一个重要因素,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精神病患者在急性发病期间的一种治疗方法,伴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以广泛推广与应用,也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一咱治疗手段,这种治疗手段不仅疗效确切,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患者的接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MECT通过肌肉松弛剂和麻醉剂的应用,能够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少骨折、关节脱臼、心脏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发生,且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全身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如该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上腹不适、食欲缺乏、乏力及嗜睡,注射时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硬结;观察组患者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这也与范俭雄等[5]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疗效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这充分说明了MECT治疗的有效性,而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另外, MECT的应用在改善患者治疗不合作、兴奋控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该组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50%,而观察组治疗依存率达97.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7.7%,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不仅充分说明了MECT的临床效果,而且突出 MECT临床治疗的人性化,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该结果与张之丹[6]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的研究结果保持基本相似。

综上,引发癔症的主要原因就是精神因素,传统治疗方法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且采用MECT治疗,安全性高,起效较快,且无并发症,可靠,疗效显著,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全面提升了患者癔症治疗水平和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参考文献]

[1] 张会堂,刘桂英,于宏春.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30例临床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1(14):424.

[2] 李晓芳,徐保锋.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女性癔症性精神病的临床对照研究[J]. 中国伤残医学,2011(9):48.

[3] 张会堂,刘桂英. 现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45例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6):138-139.

[4] 张菊英,施忠英.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病人家属焦虑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 护理研究,2005(20中旬版):1807-1808.

[5] 范俭雄,高小宁,徐敏.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疗效总结[J].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0(6):329-331.

第4篇:精神病无抽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1-0023-03

临床上应用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治疗极度兴奋躁动、严重抑郁及经精神病药物治疗后无效的患者皆有明显的效果,但会一定程度上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近年来,在ECT的基础上经过改良,研发出一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的电治疗技术治疗方式,具有起效快、并发症少、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提高及适应证广的优点,已经越来越受到精神科的重视及推广应用[1]。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执行功能的影响,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男39例,女33例,年龄22~61岁,平均(48.8±2.2)岁,病程5~13年,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皆排除有酒精或药物依赖的患者、合并严重的躯体症状和无法耐受治疗的患者。入院前皆接受过1~2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氯氮平治疗或者超过3种传统的精神病药物治疗,且疗程皆超过6个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取MECT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治疗前后皆采取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WCST)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执行功能进行评价。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采取MECT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使用MECT治疗前的4 h常规禁食和禁水,患者皆采取平卧位,先给予0.5 mg的阿托品(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1021256)进行静脉推注,再根据患者的体重合理给予丙泊酚静脉推注,直至患者的睫毛反射完全消失,继而根据患者的体重给予肌松剂氯化琥珀酰胆碱进行静脉推注;采取加压面罩给氧的方式使呼吸受控,直至患者的肌束收缩完全消失,再将口腔保护器插入,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电休克治疗仪(SPECTRUM公司生产,型号:5000Q型),并对应设置好参数,全程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一般治疗12次,第1周采取隔天治疗1次,往后每周治疗2次,5~6周为1个疗程。在患者治疗期间可依据具体的病情使用苯海索(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2135)、普萘洛尔(上海信谊黄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0146)等精神病药物辅助治疗[3]。

1.2.2 对照组 单纯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依据具体的病情使用苯海索、普萘洛尔等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后第3、6周末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精神病症状的改善程度进行评价[4],其中阳性量表子项目包括情感障碍、情绪退缩、情感交流障碍、被动/淡漠社交退缩、抽象思维困难、交谈缺乏流畅性和自发性、刻板思维,阴性量表子项目包括关注身体健康、焦虑、自罪感、紧张、装相和作态、抑郁、动作迟缓、不合作,不寻常思维内容、定向障碍、注意障碍、自知和判断力缺乏、意志障碍、冲动控制缺乏、先占观念、主动回避社交;共分为无、很轻、轻度、中度、偏重、重度、极重7个等级。并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测试软件(WCST)根据已往的经验进行分类、概括、工作记忆和认知转移的能力进行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复杂任务的任务管理情况进行评价[5]。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治疗前、后第3、6周末PANSS与WCST评分的数据通过SPSS 13.0处理,采取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3、6周末PANSS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t = 9.231 4,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t = 9.441 6,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3、6周末的正确数、完成分类数、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t = 9.032 4、12.781 4,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持续错误数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t = 9.243 0、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3周末的正确数明显提高(t = 9.664 8,P < 0.05),完成分类数、持续错误数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t = 1.021 0,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的第6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t = 9.402 0,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第3周末的正确数、完成分类数提高程度比对照组显著(t = 9.448 2,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第6周末的正确数、完成分类数与对照组比较(t = 1.012 8,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第3、6周末的持续错误数、总应答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t = 9.804 4、9.062 4,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观察组治疗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和精神病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过去临床上应用ECT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较为明显,相对抗精神药物治疗效果要明显提高,但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近年来,许多研究中皆显示[6],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数有认知功能损害的情况存在,其中又以执行功能障碍损害程度最为明显。作者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发现诸多文献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的报道,例如Nurminen M等认为[7],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对于认知功能虽然有改善,但对于既往有关的记忆、对长时记忆、总记忆水平及抽象思维能力有无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尚未有一致的结论,尤其对于执行功能影响的报道较少。近年来,随着MECT的研发及逐步推广,也让临床上逐渐重视传统疗法中对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带来的严重后果。

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72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取MECT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治疗前后皆采取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WCST)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执行功能进行评价。经统计发现,MECT联合药物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3、6周末,其PANSS中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皆显著地下降,尤其在第3周末下降幅度非常大,比常规药物治疗的降低要明显,而在6周末基本能够到达稳定水平,这些数据表明MECT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症状方面效果确切,且起效迅速,能够早期改善其症状,缓解病情[8];其可能的机制一方面是因为通过适量的脉冲电流对大脑皮层进行刺激,可引起大脑皮层广泛性的放电,加速脑细胞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反应,起到有效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另一方面与患者通过治疗后精神症状有逐渐改善有一定关系。另外,本文中也统计发现,MECT联合药物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3、6周末,其WCST评分方面,正确数与完成分类数的评分显著地提高,尤其在第3周末就得到显著的提高,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第3周末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MECT联合药物治疗组的患者持续错误数在第3周末就大幅度地下降,到达第6周末基本达到稳定水平,而常规药物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周末与治疗前相比,持续错误数评分无明显变化,到达第6周末才有一定下降,充分展示了MECT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中的执行能力的显著疗效[9]。通过本文研究发现MECT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中执行能力方面有确切的临床疗效。综上所述,MECT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明显,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精神病症状和执行能力,缩短治疗疗程,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录,徐秀梅,黄海锋,等.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8):918-919.

[2]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7-120.

[3] Griskova I,Dapsys K,Andruskevicius S,et al. Does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 affect cognitive components of auditoryevoked P3007[J].Acta Neurobiol Exp(Wars),2005,65(1):73-77.

[4] 杨道良,陈玄玄,黄佩蓉,等. 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执行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9):46-48.

[5] Thornton AE,Van Snellenberg JX,Sepehry AA. The impact of atypical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 on long-term memory dysfunction in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a quantitative review[J]. J Psychopharmacol,2006,20(3):335-337.

[6] 薛志强,张少平,汪作为,等.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记忆及抽象思维的影响[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1):38-39.

[7] Nurminen M,Valkonen-Korhonen M. Enhancedattention-dependent auditory processing by electrocon vulsive therapy in psychotic depression[J]. J ECT,2005,21(1):19-24.

[8] 张毅,陈美娟,徐斐康,等. 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1):23-25.

第5篇:精神病无抽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精神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92-01

无抽搐电休克(MECT)是治疗精神疾病的现代物理治疗方法,病人在全身麻醉后入睡,并给予肌松剂和氧气,然后通过适量脉冲电流刺激,使大脑皮质广泛放电,促使脑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释放化学物质以恢复大脑的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MECT具有抽搐轻、恐惧少、起效快、安全性高、副作用轻、并发症少等特点 [1]。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护理人员密切配合,以达到预期效果。现将我院60例精神病患者480次MECT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7月-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MECT治疗的住院患者60例,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男40例,女20例,年龄18~55岁,平均(32.83±10.45)岁。其中精神分裂症26例,抑郁症19例,躁狂症15例。初发16例,复发44例,平均病程4.1±6.3年,无器质性疾病。

1.2方法:在治疗前给予和肌肉松弛剂,使患者在治疗中没有抽搐和痛苦。常规每周治疗3次,特殊情况根据病情可每周1次或每周2次,以6-12次为一疗程。

2护理

2.1治疗前的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于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对MECT治疗缺乏了解担心电流刺激大脑而造成痴呆、记忆力减退等不良反应而不愿意接受治疗,因此在治疗前 医护人员首先要热情、诚恳的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沟通,耐心细致地介绍治疗的目的、过程、效果、疗程及优越性,以解除紧张恐惧心理,取得信任,争取主动接受治疗。其次,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性别、文化程度、社会角色的不同,找准心理问题,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保障病人以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接受治疗。

2.1.2病人准备;治疗前要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理化检查, 以了解是否存在禁忌症;若体温>38℃,脉搏>130次/分,血压>160/110mmHg,不作治疗;穿宽松衣裤,排空大小便;取掉眼镜、活动义齿、发夹及各种饰品。

2. 1. 3责任护士向家属及患者讲解治疗相关事宜, 治疗前禁食、禁药10 小时, 禁水4 小时, 防止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呕吐、误吸而造成不良后果。对不合作者应安置在隔离室。禁止吸烟, 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女患者应去除首饰、口红、指甲油, 以免干扰测量血氧饱和度。治疗前排空大小便, 取下活动假牙、眼镜、发夹等。

2.2治疗中的护理

2.2.1密切观察:协助病人仰卧在治疗台上,全身放松,将心电、脑电、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的电极贴在患者的头、胸、手指。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抽搐程度及对肌松剂的反应并详细记录,及时向治疗医生汇报。

2.2.2药物的应用:(1)建立静脉通道,静脉点滴0.9%氯化钠250ml,并连接三通管以便于治疗中用药。(2)遵医嘱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丙泊酚1.5~2mg/kg,并给予加压面罩吸氧。观察的反应。(3)待睫毛反应消失后按医嘱快速静脉注射肌松剂琥珀酰胆碱1~1.5mg/kg。(4)当病人全身肌肉松弛,自主呼吸停止时,立即置入口腔保护器,医生根据年龄、体重不同按能量百分比进行脉冲电刺激治疗。

2. 3治疗后护理:绝对卧床休息, 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在治疗室观察15-30min, 然后到病房对意识未完全恢复、出现躁动不安者, 必要时给予保护带约束, 防止坠床或跌倒。一般治疗后2 小时完全清醒后方可进食, 必要时给予喂食, 饮食要营养丰富,

保障提供身体代谢需求的足够热量, 体质差者给予适当静脉营养支持。密切观察患者治疗后反应, 若患者出现头疼、恶心、呕吐时不必特殊处理, 注意防呛咳, 若发现头疼加剧, 背部、四肢疼痛,呼吸暂停延长, 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对于有记忆障碍的患者, 向患者解释清楚, 告知可在治疗结束后1 个月内恢复, 消除其顾虑,必要时在生活上给予协助。

3结果

患者均能配合治疗。480次MECT治疗均顺利完成。

4讨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在传统电休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病物理治疗技术。方法简单易行, 疗效较好, 见效较快,住院时间较短[2]。 由于患者和家属对传统电休克的恐惧,使得他们对MECT治疗存在着认识上的误会和心理上的恐惧,我们通过详细地介绍该治疗的优越性,讲解与传统电休克的本质区别,针对不同的病人,在不同的环节,找准心理问题,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工作,保证了每例患者均顺利地按疗程接受治疗。 大量的资料提示MECT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对治疗的安全性至关重要[3]。我们在治疗前详细了解病史,严格掌握禁忌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治疗中密切配合医生严密加强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的监测以及用药的反应,认真保护好患者;治疗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确保了MECT 治疗安全、有效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吴强,李艳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疗效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2):105

第6篇:精神病无抽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

中图分类号:1158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5―1083―02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搐,进行性抽搐,属于慢性神精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多发性运动性抽动伴不自主发声为主要特征,多在儿童时期发病,病程持续时间长,可自行缓解或加重,男孩多于女孩。近年来此病呈增多趋势。从2002年以来,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6―16岁,平均11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2年;生气受惊吓后发病5例;临床表现有眨眼、耸肩12例,缩脖8例,口角抽动、吸鼻20例,左右摇头、点头6例,喉部异常发音10例;脑电图异常2例。

1.2诊断表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①在病程中某些时候存在着多种运动抽动和或多种发声抽动,但不一定同时存在。②1天内发作多次抽动(通常是一阵阵发作),几乎天天如此,或间歇发作为期超过1年。③抽动的部位、数量、频度、复杂程度和严重程度随时问而改变。④21岁以前发病。⑤不是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中毒或已知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医辨证心肝火旺型18例,肝肾阴虚型12例。

2 治疗方法

2.1辨证治疗 心肝火旺型:症状见多处抽动,紧张时加重,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心烦易怒,或口出秽语,面赤咽红,尿赤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心泻火,平肝熄风,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5g,山栀子8g,白芍10g,泽泻10g,车前子10g,木通6g,柴胡6g,生地黄15g,连翘10g,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抽动者,加蝉蜕3g,钩藤10g;痰多或咽有异物感者,加川贝8g,天竺黄10g;大便秘结,加生地黄(后下)6g;梦多难眠,加龙齿(先煎)15g。肝肾阴虚型:症状见形体消瘦,两颧潮红,不自主抽动,喉间作声,时出秽语,烦躁易怒。手足心热,盗汗乏力,眠差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或数。治宜补肾滋阴,柔肝熄风。方选:大定风珠加减。处方:龟板20g,鳖甲20g,生牡蛎(先煎)20g,生地黄15g,麦冬10g,白芍10g,五味子6g,石槲10g,鸡子黄(冲)1个,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眠差健忘,心神不安者,加茯苓15g,菖蒲10g;有痰难咳,或咽有异物感,加川贝8g,天竺黄10g。

2.2西医疗法 一般治疗:合理安排患儿的日常生活和活动,避免过度兴奋、紧张、和疲劳,配合心理、行为治疗及习惯训练。药物治疗:泰必利:剂量为每次50―100mg,每日2次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肌苷:治疗量为50―90mg/kg,分3次口服,2周后有效者可逐渐减量。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用药后症状消失,停药6月―1年内无复发者;好转:症状减轻或消失,停药后又复发者;无效:用药后1月症状未改善或加重者。

3.2治疗结果 痊愈28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

4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至今未明,近年的研究提示本病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遗传因素: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男性外显率高,女性外显率低。②神经生化因素: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5―羟色、氨、y―氨基丁酸和脑啡肽等,被认为与本病均有一定关系,但以中枢神经递子多巴胺关系最受重视。认为本病主要病理部位可能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的靶细胞膜受体,由于多巴胺活动过度或是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超敏所致。③环境因素:本病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应激或情绪波动可使抽动症状加重。研究表明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化代谢以及环境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7篇:精神病无抽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精神疾病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发热 护理

多参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简称mect治疗)是精神疾病的现代物理治疗方法,病人在全身麻醉后入睡,并给予肌松剂和氧气,然后通过适量脉冲电流刺激,使大脑皮质广泛放电,促使脑细胞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释放化学物质以恢复大脑的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治疗方法安全性高,病死率低,对抑郁症伴自杀病例以及紧张型分裂症疗效显著。但临床发现,部分行mect治疗后的病人会出现发热现象。发热将导致病人mect治疗不能顺利进行,延缓病人病情的控制,还可能增加行mect治疗的并发症。现将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0月的88例行mect治疗后的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保证了病人mect治疗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88例行mect治疗的病人均符合ccdm-3诊断标准[1]。其中躁狂症38例,抑郁症5例,精神分裂症45例;共行736次,平均每人行8.37次;行mect治疗后无发热42例,以腋温为标准,低热(37℃-38℃)28例,中等度热(38.1℃-39.1℃2例,高热(39.1℃-41℃)5例,超高热(大于41℃)例;发热病人中白细胞数升高12例,正常21例。

2 临床分析

2.1 病人一般在首次行mect治疗后的下午发热,第二天行mect治疗前体温又恢复正常,但治疗后下午又会出现发热。

2.2大部分病人是低热,极少数病人是高热。

2.3病人停止行mect治疗后,大多数病人的体温随即恢复正常。

2.4随着行mect治疗次数的增多,发热现象会越来越少。

3 发热护理

3.1心理护理:由于精神病人对行mect治疗知识缺乏,误解为是一种“电击”治疗,再加上发热,就更加的紧张、焦虑、恐怖,无安全感。

所以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特别重要。要主动与病人沟通,耐心细致的讲解精神病常识、行mect治疗的方法、优点、注意事项,引导家属给病人情感上的支持,使病人得到心理安慰和安全感。对病人体温的变化及伴随的症状给予合理的解释,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

3.2病情观察: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及精神症状的变化;行mect治疗后的病人因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记忆障碍、肌乏力、头痛、呕吐等症状,因此也要加强观察。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3.3保暖:保持病室安静,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注意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防止病人受凉感冒。对行为紊乱、兴奋躁动、脱衣解裤等生活不会自理的病人,必要时给予约束。

3.4降温:首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若体温大于37℃,嘱病人不要穿太多的衣服,多喝水;体温大于39℃,可用冰袋冷敷头部;体温大于39.5℃时给予乙醇擦浴或大动脉处冷敷,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物理或药物降温半小时后应复测量体温一次。

3.5补充营养和水分:发热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机体分解代谢增加,兴奋躁动也增加了机体能量的消耗,所以应及时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且要少量多餐。同时,发热病人的呼吸加快,皮肤出汗增多,水分大量丧失,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保证每天的摄水量达到2500-3000毫升。不能进食的要按医嘱给予静脉输液或鼻饲,以提供能量及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但行mect治疗前必须严格禁食10小时,禁水4小时。

3.6口腔护理:发热病人由于唾液腺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同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引起口腔炎和粘膜溃疡,所以病人餐后及睡前应漱口,不能自理或配合的病人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如口腔干裂可涂油保护,防止口腔感染。

3.7皮肤清洁:行为紊乱病人、亚木僵状态病人、约束的病人等常在床上大小便,所以应加强护理,及时更换衣服床单并擦浴,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病人退热时汗多,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受凉。

3.8卧床休息:发热时由于新陈代谢增快,摄入减少,消耗增多,故应注意卧床休息,保持体力。不听劝说的病人给予约束。

4 小结

对行mect治疗后发热的病人实施护理干预,使病人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mect治疗,从而减少行mect治疗的并发症,尽快控制病人的精神症状,使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第8篇:精神病无抽治疗方法范文

面肌痉挛,及时诊断

临床上很多患者即使到了疾病的晚期仍然不知道自己患的是面肌痉挛,更不知道面肌痉挛还能够根治。其实,依据面肌痉挛的典型症状患者是可以自己判断的。面肌痉挛的特征性表现为:以一侧眼睑开始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随着时间延长可扩展至同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常伴有口角肌肉抽搐,抽搐反复发作,自己不能控制,多在精神紧张和与人交谈时加重,严重时致使眼睛不能睁开,口角歪斜,无法正常工作或学习。当然面肌痉挛还需要与面瘫后遗症(面肌抽搐前有明显的面瘫史,由于面瘫恢复不全发生肌肉抽搐,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面肌无力)、特发性眼睑痉挛(双侧眼睑同时痉挛,常伴有精神障碍)、习惯性面肌痉挛(多在童年起病,以面肌无目的刻板性或反复跳动为主要表现)以及手足徐动症和舞蹈病相鉴别。

勿信偏方,正确治疗

为了治疗面肌痉挛,很多患者听信秘方偏方,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还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有的还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目前临床上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注射肉毒素、封闭式手术、微血管减压等,不同的方法疗效不同,适应证也不同。比如,口服卡马西平或得理多虽然可以暂时减轻抽搐的程度,但不能将抽搐根治,而且这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药物治疗只适应于疾病早期或者全身情况较差不能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再比如肉毒素注射,通过药物对神经的毒性作用来阻断神经传导,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但其最大的缺点是治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瘫,而面瘫恢复后症状又重新出现,因此需要反复注射,这种方法不仅不能根治面肌痉挛,而且有可能导致永久性面瘫。

微血管减压术,根治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唯一一种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其缺点是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但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根治面肌痉挛,而且可能保留面神经的正常功能,因此微血管减压术已经成为目前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案。

第9篇:精神病无抽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菖麻熄风片 氟哌啶醇 儿童抽动症 脑电图异常 可行性

儿童抽动症是运动、行为异常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病情复杂,患儿兼有运动障碍、行为障碍,且常与多动或强迫行为、情感障碍共存,以挤眉、眨眼、耸肩、摇头、收腹并伴有语言障碍、不自主发声等为主要表现[1]。研究发现,抽动症儿童中,20%-60%存在脑电图异常,以脑电图软体征为表现,此外根据研究报道,部分患儿可伴有心电图异常等,导致本病的复杂性及难治性,以往临床主要以西医治疗,而中西医联合治疗伴脑电图异常儿童抽动症的研究则少之又少,鉴于此,对近年来在我院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2月接受治疗的45例儿童抽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 (1)症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相关标准[2]、《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3];(2)脑电图检查异常;(3)心电图异常;(4)年龄4-14岁;(5)3个月内无其他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史;(6)家属知晓研究全部内容、流程并签署同意书;(7)治疗依从性良好,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 (1)难治性抽动症、短暂性抽动症;(2)其他疾病引起的不自主运动者,如肌阵挛、手足徐动症等;(3)主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4)儿童精神分裂、癫痫;(5)药物成分过敏或禁忌症者。 研究组:男童24例,女童21例,年龄4-14岁,平均(7.00±1.23)岁,病程2-6年,平均(3.10±0.85)年;其中单纯发声性抽动不伴运动性抽动者22例,单纯运动性抽动不伴发声性抽动者10例,发声性、运动性抽动同时出现13例;其中脑电图轻度异常12例,中度异常23例,重度异常10例;心电图轻度异常16例,中度异常20例,重度异常9例。对照组:男童23例,女童22例,年龄4-14岁,平均(6.87±1.09)岁,病程2-6年,平均(3.10±0.79)年;其中单纯发声性抽动不伴运动性抽动者20例,单纯运动性抽动不伴发声性抽动者12例,发声性、运动性抽动同时出现13例;其中脑电图轻度异常14例,中度异常22例,重度异常9例;电图轻度异常15例,中度异常22例,重度异常8例。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研究组:口服菖麻熄风片(黑龙江省济仁药业有限公司,Z20140013),4-6岁,0.53 g/次,3次/d; 7-11岁,1.06 g/次,3次/d; 12-14岁,1.59 g/次,3次/d。疗程为4周。同时服用氟哌啶醇片(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33020585)口服,起始剂量1 mg/次,分为两次服用,之后按照1 mg/d的剂量逐渐增加,间隔7 d后增加1次,患儿症状得到改善后改为适宜用量,服药总量控制在2-8 mg/d, 连续用药8周后进行效果观察。对照组仅服用氟哌啶醇片治疗,生产厂家、国药准字、使用方法及时间与研究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1)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4]:共5个条目,抽动频度、抽动类型、复杂程度、抽动强度及干扰性,分为运动、发声抽动两大项,每一项总分均为25分,总分50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2)中医证候评分[5]。总分21分。主症(发生性抽动、运动性抽动)赋分:正常(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次症(多梦易醒、头晕心悸、烦躁易怒)赋分:正常(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3)治疗前、后观察患儿脑电图异常情况;(4)记录用药期间患儿因药物出现的毒副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YGT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等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分析对比;脑电图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χ2检验分析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YGT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YGT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YGT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YGT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比较(x¯±s,分)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脑电图正常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中度异常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用药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用药期间2例出汗 ,其中1例视物模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χ2=3.103,P=0.078)。

3 讨论

抽动症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精神系统病症,患儿一个部位、多个部位肌肉出现反复、不自在、不规则、快速的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随着病情的进展,抽动将呈现出多样化,在焦虑、紧张时症状加重,严重影响患儿学习、生活及社交[6]。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改进,病例规模的增加,人们发现部分抽动症患儿伴随着脑电图异常,脑电图表现为背景活动慢波增多,α波减少等非特异性。患儿多伴随轻微神经发育、行为障碍表现等。虽然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临床普遍认为与多巴胺受体增敏、功能活跃有关,因此临床常采用苯酰胺类药物,抑制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功能亢进症,达到镇静、安定的作用。氟哌啶醇片近年来在儿童抽动症的治疗中逐渐推广使用,作为多巴胺受体阻滞药物,能够较好的阻滞患儿体内多巴胺的释放,效果确切,如张广林在48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治疗中[7],采用氟哌啶醇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患儿治疗后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分、YGTS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证实了药物的有效性。祖国医学将抽动症归属于“慢惊风”、“瘛瘲”、“抽搐”范畴,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护失宜,脏气羸弱,肾之精气亏虚,肝肾阴虚,元阴不足、肝阳偏亢,引起内风扰动,症见多动不安[8]。中医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研究相当活跃,与西医比较,其具有简便廉验、治法丰富、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等功效,同时可调节患儿全身脏腑功能、阴阳平衡,改善其体质,具有独特优势,因此近年来逐渐广泛使用,但是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抽动症伴脑电图异常的相关研究则基本属于空白。菖麻熄风片组方为石菖蒲、天麻、白芍、远志、珍珠母,方中白芍可平抑肝风、养血柔肝、止痉缓急,为君药,其主要成分芍药苷,已被证实有中枢镇痛、解除平滑肌痉挛性收缩的功效;天麻可熄风止痉、祛风通络、平抑肝阳,现代药理学证实天麻可抗惊厥、镇静,保护神经;石菖蒲可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祛风镇静;远志可开窍醒脑、安神益智,珍珠母镇静安神、平肝潜阳,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安神益智、豁痰止痉之功。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联合用药后,YGT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证明菖麻熄风片联合氟哌啶醇片治疗儿童伴发脑电图异常抽动症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研究组脑电图异常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联合用药可获得与脑电图正常TS一致的治疗效果。在用药期间,对照组出现3例轻微不反应,研究组无不良反应,分析认为可能与菖麻熄风片石菖蒲、白芍可保护肠胃有关,能够减少氟哌啶醇的药物毒性。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方案治疗伴脑电图异常的儿童抽动症,可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脑电图恢复正常,同时降低药物毒性,可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莫爱群,李桂玲.麦粒灸加针刺颈夹脊穴治疗儿童抽动症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6):834-837.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3] 江载芳,申昆玲,沈颖教,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0(07):53.

[4] 许骏,张黎,徐晓利,等.改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以发作性痉挛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9,35(1):30-33.

[5] 郭圣璇,胡思源,刘虹,等.抽动宁胶囊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脾虚痰聚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J].中草药,2018,49(4):891-896.

[6] 刁娟娟.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多发性抽动症分析[J].光明中医,2018,33(20):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