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更好的家校合作范文

如何更好的家校合作精选(九篇)

如何更好的家校合作

第1篇:如何更好的家校合作范文

作为年轻的家长,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如何和孩子沟通,如何学会放手,如何让孩子在校园生活中自强自立,这些都是我要学习的。这次家长会里,陈校长的讲话让我有了以下深刻的思考:

1.我们要做孩子的榜样。生活中我们会为孩子考虑各方各面的问题。我们总认为自己都是为了孩子好,不让他做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然而很多时候,家长拿自己都不一定能做到的事情去要求孩子做到,这是非常不理智的。

2.要对我们的孩子始终充满信心。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确实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候,家长要毫不吝啬地去鼓励表扬孩子,不能因为孩子表现不好,学习成绩下降就批评孩子。这样不仅会让孩子变的不自信,而且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

3.家长要学会放手。说到学会放手,这一点可能刚开始确实挺难做到。家长会想孩子在学校适不适应,吃不吃的好,能不能和同学相处好。像我们家的孩子就确定有让我担忧的地方。他是慢热型的,和不熟的小朋友不容易玩在一起,胆子也会偏小一点,不会主动去交朋友。不过该放手的时候确实需要放手,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父母并没有多管我们,也是这么长大的。培养好孩子的自理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4.和老师多沟通互动非常重要。孩子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孩子在学校表现如何,适应能力如何,老师最了解。家长一定要花时间和各科老师多沟通。只有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后,家长才能更好的配合老师,帮助孩子适应校园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班级家长会上,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各任课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风格。目前一年级的课程有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思品,社团活动等。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任务还是挺重的,学习上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也非常多。家长们需要准备各位老师要求的学习用具,体育用具,美术用具。孩子们除了在学校锻炼以外,还需要家长们在家里监督孩子。

第2篇:如何更好的家校合作范文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学校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

二、学习研讨专题

第一专题:学习“七一”讲话、坚定理想信念,推进“两学一做”、聚力学校发展

在本专题学习研讨期间,要深刻学习领会,准确把握“七一”重要讲话的主要精神;要坚持知行合一,把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当前工作结合起来。深入思考如何学思践悟,深刻认识“七一”讲话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高职教育工作、继续前进的信心;思考如何强基固本,不断强化思想和作风建设,夯实做好工作的根基;深入思考如何不忘初心,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凝聚做好工作、继续前进的力量;思考如何以严和实的精神履职尽责,进一步做好工作,认真完成学校交办的各项任务;深入思考如何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我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深化,确保取得实效;思考如何学以致用,用“七一”讲话精神指导我校事业发展,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把力量凝聚到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自身工作职责上来,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第二专题: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以新理念引领新的实践,推动我校事业发展上台阶

在本专题学习研讨期间,要着眼联系学校实际,立足于本职岗位,深入思考如何以创新发展推动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全面提升;思考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高职中争创一流;深入思考如何以协调发展推动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优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用绿色的理念提升办学品质,建设绿色文化校园,厚植人文环境,涵养人文情怀,提升办学品质,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生态环境,实现人与校园的和谐统一;思考如何以开放发展推动对外合作交流、汇聚育人资源、增强办学实力,如何加强科教结合、产学融合、协同育人,把更多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抢抓国家创新驱动、“一带一路”、“互联网+”战略等重要机遇,形成开放办学的新体制,打造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态势,不断提高学校开放化程度和国际化水平;深入思考如何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彻好“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认真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思考如何以共享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式教学,实现名师、名课、名教材的广泛共享。要注重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以新理念引领新的实践,推动我校上下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让新的发展理念在我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三专题: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在本专题的学习研讨期间,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中纪委xx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质,切实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落实“两个责任”,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思考如何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强化纪律规矩意识;思考如何坚持思想道德建设与加强制度建设相结合,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相结合,加强对干部的监督与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思考怎样坚持、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思考如何整合问责制度,健全问责机制,如何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思考如何推进党务公开、校务公开,推进权力阳光运行,在物资采购、建设工程、招生就业、科研经费管理等环节,规范运行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管,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为民、务实、勤政、清廉。

第四专题:考察调研活动(待定)

第五专题:学习贯彻新修订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全面提升我校依法治教能力和水平

在本专题学习研讨期间,要认真学习宣传“两法”修正案,充分认识修订“两法”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修改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实质,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行政。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完善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思考如何通过“两法”加快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深入思考如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理顺各类关系,健全配套制度,落实相关法定责任,改革评估与管理方式,切实做到依法治校;思考如何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评价机制,健全学术委员会制度,保障其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

第3篇:如何更好的家校合作范文

一、“主题学习班”,丰富家长学校课程

顾名思义,家长学校是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形式,对家长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家长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需建立在充分研究家长的家庭教育困惑和需求、学习动机和期望的基础之上,进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内容,才能吸引家长主动走进家长学校。广东是家长学校的发祥地,新华四小早在1990年就建立了家长学校,致力于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以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在长期探索中,学校注重开展调查研究,总结不同类型学生家长的需求特点,形成了主题化的系列课程。

除了每年的入学和毕业主题课程,学校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梳理各年级家长的学习内容,分低高中年段,形成了阶梯递进的学习序列。

家长成长阶段一:“做懂孩子的父母”。此阶段设有系列学习专题“体会教子成功的幸福感”“了解孩子成长的标准”“如何做一个智慧型家长”“给孩子构建一个爱的能量场,懂得爱”“信念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孩子”等,帮助家长转换角色,顺利适应小学新生活,用更好的心态教育孩子。

家长成长阶段二:“做优秀的父母”。设有“具有赏识思维,拥有阳光心态”“新生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两大学习专题,引导家长不断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教育素养。

家长成长阶段三:“做杰出的父母”。设有“如何让孩子成为学习志愿军”“如何让孩子认识习惯的重要性”两个学习主题,从学习问题、生活习惯问题、社会交往问题、心理问题等方面帮助家长掌握与更新家庭教育技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

特殊学生教育是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难题。学校教育的“每一个”必须包括特殊学生,他们的家长也更需要学校的指导和帮助。为此,学校积极吸收“融合教育”理念,根据本校特殊儿童的状况与特点,定期举办特殊学生家长学习班,设立了“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特殊学生的类型及对策”等专题。同时,学校跟踪学习班家长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家校沟通。一方面,培训本校心理咨询师,对特殊学生进行个性化跟踪;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社区、社工资源,开展家校社区联动的辅导及慰问活动,为特殊儿童家庭带去温暖。同时,学校聘请儿童心理学专家、法制副校长、律师等,定期为特殊儿童家长群体送去科学有效的育儿经。

二、“成长工作坊”,创新家长学校形式

家长委员会作为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家长集体教育参与权的回归。[1]学校依托校级、年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分别成立家长成长工作坊,每周一开展一次学习活动,就家长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进行研讨,寻求解决方法与对策。工作坊通过各级家长委员会向家长征集话题,由校级和年级家委会商讨后确定每期讨论主题。多年来,成长工作坊就“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孩子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怎么办?”“孩子不懂与人合作怎么办?”“孩子做错事不认错怎么办?”“孩子不讲卫生怎么办?”“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怎么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由于话题源自家庭教育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强,家长积极报名参加并展开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在这样的讨论中,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家校合作渠道更加顺畅。

在家长成长工作坊的带领下,家长们利用网络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和Q群“简易工作坊”。教师在群里反馈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家长则在群里交流经验,提出问题。由此建立起即时、高效的沟通机制,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智慧也得到很快提升。

随着家长成长工作坊活动的深入开展,家长学校的这一创举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家长对问题的探索也逐渐深入。为此,家委会与新华街道通力合作,建立了“优化家校沟通”高端工作坊。这一工作坊由学校心理咨询师黄永平老师担任督导,邀请班主任和新华街的社工团成员担任助理,家长通过自由报名参加讨论。每周五下午,高端工作坊围绕“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从家长、学校和社区的等不同视角,展开交流探讨。

“家长成长工作坊”的多样探索,为家长创设了聚焦家庭教育问题、互动交流经验的平台,丰富了家长学校的学习形式,也进一步激活了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功能。

三、“天天家长会”,拓展家长学校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日益成熟的数字技术为家长学校提供了更加便捷、高速、互动的学习平台。学校变革家长会等家校沟通传统渠道和载体,利用短信、微信、论坛、Q群的传播功能,构建了“天天家长会”平台,开设“智慧家教”系列学习主题,拓展家长学校的教育渠道。

其中,新华四小微信平台“hdxhsx”是“天天家长会”主要基地,开设了多个栏目,根据教育实际选择主题,每天推送家长学校的相关学习资料。

例如,“开学篇”推送学习资料《开学第一天,家长必读:“从此刻起,我要……”》《孩子,学习肯定是辛苦的!全世界都一样!(送给刚开学的孩子们)》等,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克服“开学综合症”,愉快走进新学期。

“教养篇”推送学习资料《什么样的家庭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七大妙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三个方案,解决给孩子立规矩的教养难题》《不管多丢脸,都要和孩子站在一起!》《给女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从家庭教育面临的诸多小问题入手,引领家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天天家长会”平台深受家长欢迎,目前,微信平台用户已逾4000人,超过了在校学生数,每条推送栏目信息点击数过千。学校借助这一平台向家长群体和社区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而老师们也从中不断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家庭的教育需要,由此促成了高质量的家校合作。

学校的创新探索,让家长学校焕发了新的活力。它促使学校更好地发挥了家庭教育指导作用,也促动了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增进了家校沟通与交流。

第4篇:如何更好的家校合作范文

关键词:中职生礼仪教育德育教育

古语云“德诚于中,礼形于外”,礼仪是人的道德行为的一种外化形式,属于道德的范畴。中职学校要注重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明氛围入手,紧密围绕着“至诚、至信、至善、至美”的办学理念,以“以礼育人”为突破口,让中职生通过礼仪教育深刻体会到礼仪的内涵,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交往中自觉地、轻松地接受礼仪的熏陶,强化道德观念,从而提高道德水平。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仪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也应成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载体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中职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1.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人际交往,适应就业择业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礼仪对我国乃至对整个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繁,礼仪已成为人际交往乃至事业成功的桥梁与纽带。另外,作为当代的中职生将面临着自主择业、竞争上岗的挑战。在择业求职中,用人单位不仅重视其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还重视包括职业道德、思想水平、礼仪修养等在内的综合素质。因此,礼仪教育是中职生就业择业的需要。

2.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技能水平和道德水平、基本礼仪涵养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真正的人才,不仅应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拥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基本的礼仪教养。同时礼仪教养是良好修养的内在表现形式和基本要求,良好的道德品质需通过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对中职生进行礼仪教育,能正确的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按照正确的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把内在的思想道德和外在的良好礼仪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中职生。

3.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中职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其社会化

礼仪教育在一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对中职生进行礼仪教育,可以让他们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让他们懂得如何站、坐、行;如何着装及化妆;如何介绍、称呼和问候对方、如何握手及见面礼仪的内容及要求;如何运用语言礼仪、如何倾听;掌握职场礼仪,懂得一些外交礼仪方面的知识,知晓如何进行涉外礼仪,在不断变化的社交领域游刃有余,充满自信地处理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满足中职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中职生社会化,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行业,礼仪要求是对人的基本要求。

4.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心理调适,帮助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

礼仪教育对中职生的心理有调适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礼仪教育中的仪表部分,从仪容、仪表的修饰到着装打扮,从服装色彩的搭配到小饰品的点缀,于细微处指导学生如何塑造自己良好的社交形象,讲究仪表美已不再是一种外在的东西,更多的是使人不断的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久而久之,让中职生本来就有的自卑心和羞怯心逐渐消失,自信心逐渐增强。二是礼仪教育可以提高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礼仪教育过程会指导学生怎样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如何与人协作共事以及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高自己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成为成功人士。

二、中职教育实施礼仪教育的途径

1.开设礼仪课程,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礼仪教育实质是培养人的教养,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礼仪教育,可以培养一种理解、宽容、谦虚、诚恳的待人态度;一种是非分明、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做人品行,一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谈吐文雅、风度翩翩的行为举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礼仪方面的知识有迫切需求,因此,礼仪应该成为每个中职生的必修课,而且应该是学生在校前期完成的教学任务,因为良好的个人形象形成是需要一个养成过程。

2.强化师资培训,加强教育设备投入

教师在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及养成教育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是其他社会成员无法相比的。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人格魅力、言行无形中都可能为他们所效仿。教师符合礼仪要求、社会规范的行为举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任何时候教师都应做学生的榜样,以优雅的举止、规范的礼仪的和标准行事,教师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标定位在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上,利用榜样示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再者,加大教育设备投入,配备先进的电化教学配套的模拟实习教室和形体训练室等。

3.举办各种礼仪讲座,开展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塑造学生性格的环境。把校园营造成一个充满礼仪的精神家园,注重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以积极健康、具有时代特点、针对性强的内容教育广大学生。把包容合作、团结互助的群体精神,自立、自强的独立精神,诚信守约的道德精神,注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以礼仪树立学校形象,以礼仪展示学校风貌。经常开展各种礼仪活动和竞赛,开展文明班级评选活动,营造浓厚的礼仪气氛。使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纠正,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从而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助推学校发展。

4、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纠正,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礼仪对行为的规范作用,需要自 ,即靠社会舆论来监督。所以,仅律,同时也需要“他律”靠引导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定和完善必要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来做保障,如制定包括礼仪内容在内的职校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加强监督和反馈,将礼仪表现作为学校各类评优的一个内容等。逐步规范职校生自身行为,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

5、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

个人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教育合力,相辅相成,起到整体化教育效应。礼仪作为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从小抓起。为此,家庭教育要彻底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家长要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为孩子营造充满文明礼仪气息的家庭氛围。社会作为礼仪教育的大课堂,要大力宣传必要的礼仪知识,把礼仪作为有关文化活动的重要主题。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 总之,加强中职生的礼仪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牵涉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王玉丽.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第5篇:如何更好的家校合作范文

对于学生,如何更好地“不停学”,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学习”。人们对于“学习”的第一反应通常与“上学”有关,大多数人记忆中的典型学习环境是课堂教学。“学习”可以用来指发生在个体身上的学习过程的结果,学到了什么,或者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可以用来指发生在个体身上的心智过程,可以用来指个体与学习材料及社会环境之间的所有互动过程;从广义的视角理解,学习是发生于生命有机体中的任何导向持久性能力改变的过程。既然是任何导向持久性能力改变的过程,那学习的发生地、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路径也就不局限于学校,不局限于课堂。由此,“不停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学习的发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场域环境与资源。

农村小规模学校(指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作为国家义务教育的“神经末梢”,这一学校群体在“停课不停学”期间面临哪些困窘与问题?如何破解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面向未来更好的转型,这是我们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疫情期间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问题疫情期间全国大中小学的师生共同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在线教育实践,不同地区“停课不停学”的推进实施各有差异,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而言,在这场如“多棱镜”的实践面前,凸显出更多的困境与问题。

(一)学习资源遴选不力适应性差调查(1)表明,国家、省、市、县级资源平台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发挥了重要的助教和助学作用。近七成的教师选用国家和省资源平台,近六成选用市县资源平台,还有一半多的教师借助互联网自行搜索选择适合学生的教与学资源。在资源推送过程中,教师遴选的资源是否真正适合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基础或水平,教师自己心中也会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而与此同时,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很难掌握网络另一端的学生对资源的适应性和学习效果,即便线上也无法监控。经了解,部分地区面向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采取通过当地空中课堂或有线电视定时收看录播课程的方式,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大多是当地城市学校的优秀师资的录播课程,大多为PPT展示和教师的语音解说。有学校校长表示,收看录播课具有灵活性,但由于缺乏师生互动,可能学生的接受度就弱一些。就某些学科教学而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反映明显听不懂,学习进度跟不上,甚至有学生反映数学和英语网络教学教师的讲授对我们更像听天书。

就所用资源的评价而言,54.25%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认为“不太能”或“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而不能满足需求的最主要原因则是“资源缺乏个性化”“资源类型单一”及“资源数量少”,选择比例分别为41.17%、37.10%和36.65%。

(二)设备网络支持力度不足问题

“中国农村信息化需求调查”课题组的分析报告(2)指出,60.9%的村有提供电脑和互联网接入的公共场所,主要集中在社区活动中心(50%)、小卖部(28.6%)、学校(22.7%)、图书馆(21.4%)、政府信息服务站(15.1%)。59.2%村委会拥有电脑;41.2%的村委会开通了互联网;20.9%的家庭拥有个人电脑,接入互联网的家庭比例为16.6%。而农村小规模学校基本上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更为落后。据了解,西部某县的农村学校缺乏上网课条件的学生达到30%,这也与有关研究者的调查相一致(“以云南沧源为例,中小学有25%的学生家里不具备终端或网络条件”)。有研究表明,除了智能手机外,乡村家庭的其他物质性数字资源严重短缺,导致疫情期间高达8.07%的学生处于“线上失学”的状态。客观上,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和外出打工人员逐年增多,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单亲家庭,部分农村小规模学校留守儿童比例甚至高达70%。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家里能拥有联网智能手机或电脑的比例就更低了。调查分析显示,“信息化设备及网络保障不足”是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反映的疫情期间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之外线上教学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三)教师信息素养与线上教学经验缺乏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倡导之下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从讲台走到网络前,成为线上网络主播,对着网络另一端的小学生开始线上教学。形势所迫老师们不得不现学现用,下载平台或APP,研究平台或APP的功能与使用,试用平台或APP,开展线上教学。而就如何整合已有教学资源、如何设计线上教学活动、如何设计学习任务单并做好学习后的反馈与指导等方面,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需要从零开始。由于缺乏线上教学的实践和经验,老师们都是边摸索边实践。部分研究者反映大部分教师简单地将线下教学直接搬到线上,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在线访谈我们了解到,线下作业布置放到线上,学生完成提交、教师批阅和反馈都需要进行电子转换,这部分工作也给教师们带来了极大负担。

(四)专业引领和指导缺位

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基本上是由省级部署、市级指导,区县负责组织协调推送相关资源和平台作用。疫情期间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的时候亟待得到更多的专业引领和指导,而区县承担教学研究和指导的教研员队伍由于对疫情时代信息化教学的新变化缺乏充分准备,无法及时为教师提供所需支持与指导。“互联网+”带给教研员的不仅仅是教研方式的变革与创新的挑战,同时更是对其在线教学素养、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能力提升的急迫需求。在信息化教学方面,国外对教师知识结构提出了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理论框架。这个理论框架中技术知识、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知识等都是当前我国教研员队伍缺乏和亟待提升的方面。而此前鲜有专门针对学科教研员群体的这些方面的培训,由此对于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部分区县教研员在线上教学素养、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能力等方面明显准备不足,难以为教师的线上教学提供及时而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五)家长监管与支持不到位

小学生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居家学习更需要家长的支持、指导与监管。而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家长由于文化教育水平总体偏低,缺乏足够的家庭教育和学习指导能力,甚至有些父母对孩子的居家学习并不重视,无法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对留守儿童而言,家长们对其居家学习的监管和支持更是不到位。有的祖辈甚至连基本生活保障及管理都做不到位,更别说督促和指导孩子的学习;部分家长甚至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部分农村家长反映管不住孩子玩手机,孩子不自律,干脆直接“一刀切”不参与线上学习,由此导致学生学习的整体参与性与持续性不高。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有农村低年段的留守儿童通过上网课的机会接触到互联网和游戏,开始有沉溺网络游戏的苗头。上网课的效果非但没有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反倒染上网瘾得不偿失。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对策建议

此次疫情极大地考验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与实施,更是考验了师生面对“互联网+”教育的最本能应对。我们将以反思以上问题的解决之策为契机,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更好地迎接“互联网+”带来的变革和创新,以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一)重塑教育教学观念,加强教法和学法指导

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需要一种更具“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反映我们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推测,并借以强调能够应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的灵活知识。为未知而教支持积极的学习,进而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和支持学生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学习并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向大自然、向社会、向周围世界的学习,是体验、试错以及观察后的获得。所有学习都包含两个过程,即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以及个体内部心智获得与加工的过程。将学习放到一个更广阔的框架里来认知,我们对于学科教学还需重新认识,学科教学只是知识和思维工具载体,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实际生活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与此同时,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再次定义了“教”,教师的教不仅仅是讲授、指导、启发、示范,教师除了是教授者,还兼有指导者、学习合作者等多种角色。

(二)加强对县级教研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能力提升和培训

对于县级教研员队伍而言,应基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制定教研员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明确教研员的TPACK框架。引导教研员积极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提高指导学科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管理、评价等的能力。

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培训必须立足其日常教学,以解决日常实际教学及信息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出发点,选取适合的内容和方式,制定学科教研员与学校或片区学科教师群“一对一”结对负责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培训及后续跟踪指导,重点做好差异化教学、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学生管理、学法指导等能力的提升和培训,让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也能够随时随地掌握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

(三)设计和开展更适合农村学生的学习活动

正如专家们所预测的那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将兴起,并成为未来的教学常态,面对这一发展趋势,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尚不能正常复学复课地区的农村小规模学校而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线上教学,对于已复学复课的学校而言,以下建议也可作为线下教学的指导。

一是精心设计好学生的学习任务单。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疫情期间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最关键因素。如何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单怎么设计和布置,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要基于对学生家庭背景、学习基础以及兴趣爱好的全面深入了解,结合现实环境条件,依据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单,规定好学习任务单的时间进度安排与成果要求。

二是精心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今后要引深线上教学,就要以线上导学、组织探究式学习、自主阅读和在线辅导答疑为主,鼓励开展学生自主阅读,开展跨学科主题探究、项目研究。如种植观察日记、生活中的科学小实验、基于阅读指南的自主阅读等等。特别是要精心组织线上交流活动,如云班会等。教师可将线上交流活动设计为总体指导与任务布置、过程督促与学习指导、分享展示与总结反馈等过程。有研究表明:研讨、实践以及教授他人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线上交流活动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总结、分享、交流和研讨,可以让孩子们分享疫情期间对亲情、对生命的思考,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进步,研讨交流自主学习的更有效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展示和作业情况,教师要认真负责地做好个性化反馈与指导,同时也要适时调整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资源遴选和推送。

三是精心遴选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针对学习任务单,教师需要按照实用、适用和好用的原则,遴选学生学习资源。一方面教师要更多地从国家、省、市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遴选适合学情的优质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从互联网平台遴选免费的优质学习资源。疫情期间各大平台都推出了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如“少年得道”“学而思”等推出的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免费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开展小范围走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资源。

(四)统筹保障学生开展线上学习的设备和网络条件

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而言,开展线上教学的最大困难在于设备网络等信息化环境支持保障不力。由此,在短期内无法配置或安装的情况下,如何统筹保障学生线上学习的设备和网络条件成为校长考虑的关键问题。校长首先要摸清本校开展线上学习的条件(包括网络、移动终端等情况),进一步了解学生情况,统筹安排,充分应用学校、村委会网络与移动终端等设备解决好条件尚未具备的学生的线上学习的网络问题。如果还不够,可通过政府联系相关企业免费赠送流量包和终端的方式保障这部分学生的上网课条件,确保“没有一个孩子掉队”,避免更大数字鸿沟的出现。

(五)加大家长教育指导力度,形成更强家校合力

疫情期间学生的居家学习凸显了家长支持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随着复学复工,家长支持不力、家校共育困境等又将成为学校面临的重大难题,67.73%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认为“家校共育面临困境”成为学校复学后的最大困难。学校应以疫情期间的家校沟通为起点和契机协同相关部门通过互联网持续地开展家长教育和指导工作,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孩子教育,教会家长科学的亲子教育方法等,以不断强化家校共育,形成更强的教育合力。

第6篇:如何更好的家校合作范文

今年八月中旬,我参加了县的中学校长公开招聘,被聘到了牛场中学。在接受聘任的那一刹那间,我觉得接过的不是一本简简单单的聘书,而是一份沉沉甸甸的重担,心情是很沉重的!

散会以后,我和有关的,特别是牛场出去的或者是牛场籍的领导及许多的同志在一起交谈,他们给我介绍了牛场中学的许多情况的时候,我的心很乱。真的,老师们!都说这个地方如何如何的难管理,如何如何的烂,质量如何如何的差,教师是如何如何涣散,内部是如何如何的你敲我夺的,教师之间又是如何如何……所说的情况,听了以后总是让人望而生畏。但是,大家都是好心,都想让我提前对这个地方有个了解。许多东西做到心中有数,为我的工作决策提供一些事实依据。但是听了以后,我确实产生了畏惧、害怕、失望、犹豫、彷徨等等复杂的心理,在刚来上任的那个星期,我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曾经产生跑回去向局领导自请辞退的想法。

在一种犹豫不决的心境下,忍着和周围的家长接触,和教师们接触,就在这样的接触的交谈之中,我渐渐找到了一种感觉,好像发现了什么?隐隐的觉得众多的舆论之中有着一种很好的东西存在,就好像是在漫漫黄沙之中掩埋中黄金白玉一样的宝贵的东西。我就这样越来越觉得这里的情况还不很好,但这里的绝大部分教师是很好的,都有一颗期盼牛场中学能够兴旺发达的一种正气,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论是生源的不足,还是学校管理历史渊源的不良沉淀,无论是过去社会的干扰和冲击,还是个别教师不尽力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生源的不足和素质偏低,对整体质量的上升势有制约作用的。学校管理的历史渊源,十三年相继换了十个校长,由此,十来任的班子在管理中客观上就导致了管理的不延续性、一个制度还没有执行完毕,还正在实施中,就转入了下一任,再执行的力度上就欠缺了。使管理中的不足恰恰沉淀在一些教师的心理上打磨掉了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个别教师好像觉得自己是“十朝元老”,什么我都见过,什么都无所谓,我干与不干,干好干歹你校长要把咋做,就这样不排出一些教师得过且过,苟且偷生。资金的使用安排上的不尽合理,导致教师的基本的福利待遇和应该得到的一些劳动所得不能满足和拖欠,使教师感到心灰意冷,消极怠工。

从这些调查得知,我毫不客气的说,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没有得到激发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教师。教师在于引导,学生在于管理。引导教师的根本在于关心教师,在于民主管理,在于人本化管理。教师是七情六欲的,是有知识有修养的,只要他思想上没有较大的障碍,他咋说也要好好干工作的。如果绝大多数教师对学校管理都不满意,那就是学校管理有问题;如果绝大多数教师对学校管理都没有太大太多的不好意见,那就是少数教师一定有问题。从调查中,我觉得牛场中学是有希望的,绝大多数教师是有潜力可挖的。尽管目前学校管理的有待于规范和巨大的欠账等问题存在,只要把大家发动起来,积极投身于工作中,许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解决的。于是,我就坚定了信念,树立了一个什么困难和问题都不怕的决心。便开始理清自己作为校长的工作思路,确定工作的目标,为教师指明前进的方向。

我的工作的思路是:以人为本,创和谐校园,疏通思想,团结一致,转变作风,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严肃纪律,强化管理,稳中求变,逐步提高。工作的重点是:集中精力抓教育教学,全面促进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建立良好教育教学秩序。工作的目标是:一年保稳定,两年有起色,三年上台阶。

二、多渠道统一思想,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秩序

良好的教学秩序是干好工作的基础。要抓好教育教学工作,首先得抓好教学秩序。为了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必须统一教师的思想,本期以来,带领学校班子,多渠道地促进教育教学秩序的根本好转。相继召开了全体教师、班主任、牛场籍教师、原任学校领导、毕业班教师、毕业班学生、全校教师等会议,与全校师生统一了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学校的兴衰关系到全体学生的成才与否,关系到教师职业生存与危机,关系到牛场及周围乡镇的经济发展兴衰,关系到代代儿孙的前途和命运的好坏的认识。这样的认识统一了以后,学校师生就形成了一个合力,大家团结一致,共同进步,教师们主动积极地认真抓工作,学生自觉守纪,尤其班主任更自觉,更努力,教师们按时到岗,开始踏实的工作。目前,建立了良好的工作秩序,初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三、抓常规工作不分放松,确保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常规工作是工作的基础,在常规的工作上没有放松,比如安全工作是周周讲,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面检查。教学活动中,加强检查督促,深入课堂。组织对财务工作进行认真地清理,正逐步理顺收费等工作。

尽管开展了以上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是,还是存在着许多有待于加强的工作。尽管大局比较好,个别教师思想观念依然有待于改变,干工作的意识较差,把工作当作是帮领导,随时都要领导敦促,还有那种残留坏思想。长期以来在收费问题上,个别教师与学校协调配合不够,不是积极维护学校大局利益,自由主义突出,对学生产生的思想不是正面引导,而是带领学生讨论学校的长短,不是正面向学校提出合理建议,而是在学生中散布不良言论,引起一些负面影响,导致收费等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如此等等的现象还有待于在一定时期内纳入我的工作逐步转变和强化。

老师们!本期以来工作中取得的小小成绩和打开的新局面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是大家对我的最好的支持的具体表现。是局领导重视和关心的结果。是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和指导的结果。我真诚地感谢我身边以海舰老师为代表的几位班子成员!感谢全体教师 !感谢局领导!感谢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谢谢大家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我所讲的当否,请大家审议!并请批评指正!

第7篇:如何更好的家校合作范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特殊家庭在逐步形成,这些家庭的孩子该如何开展德育,是教育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国家教育纲要指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的结合是我们教育的总要求,学校在家庭教育中应起主导作用,负责指导家庭教育。家长应与学校配合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让他们快乐健康成长。”

来自于特殊家庭的孩子,他们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精神上、心理上或行为上的特殊性,他们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失,使他们成为特殊群体。如何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与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快乐、健康地生活、学习是每个特殊家庭家长所面临的课题,也是学校教育必须正视的问题。

一、特殊学生群体的学校德育

1.德育的一致性

2.德育的平等性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德育要体现出教育的平等性,尤其是德育工作的开展更要考虑到如何对待特殊学生群体。对特殊学生群体的个性情况,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应充分了解或知晓,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

3.教育的合作性

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德育,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其他德育工作者以及家长的家庭教育要密切协作。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的计划和具体的工作要求,班主任则应负起责任,起好纽带作用。科任教师、其他德育工作者、家长要围绕学校的计划,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要求,针对学生个性开展德育工作和进行家庭教育。

二、特殊学生群体的家庭教育

孩子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思想可能比一般家庭的孩子更具有特殊性,如自卑感、孤独感,逆反心理,对立情绪等更显突出,对这些突出的矛盾如何解决,是特殊家庭教育所重点思考的问题。

1.正面引导,积极疏导

特殊家庭的孩子,他们本身就有特殊性,他们可能曾经受到一些不该他们承受的压力的冲击,他们在心理上、精神上与一般家庭比,存在着特殊性。作为家

长,应该正面引导,积极疏导,让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帮助他们驱散心理上的阴影。

2.冷静面对,从容接纳

在一些特殊家庭中,可能会出现男女双方的子女对对方在一定时期内还不能完全接受,或者说单亲家庭中子女出现不正常情况。在新家庭中,孩子们往往会把现在的家庭与过去的家庭作对比,稍有不同之处,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甚至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单亲家庭的孩子,孩子们可能由于某种原因,他(她)失去完整的家庭,他(她)的心理也就失去了平衡。所以,家长更应该关心他们,孩子的承受力远比不上成人。

3.家庭学校互动,配合教育好孩子

第8篇:如何更好的家校合作范文

关键词:高校家校合作 新生家访 学生工作

“家校合作”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家校合作”的话题更多的时候是围绕着小学、初中或者高中等教育阶段而展开,“高校家校合作”的概念往往被人忽略或者轻视。事实上,学校和家庭作为对教育影响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加强两者的联系与沟通对大学生培养同样重要。本文尝试引入“高校家校合作”,并结合高校家校合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问题的出路。

1.新时代高校开展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以及大学生群体的概念、范畴及特征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第一,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由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普及教育。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景象不会再现,原本环绕在大学生头顶上的光环开始慢慢褪色。大学教育普及化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上大学,但也带来了大学生生源良莠不齐的弊端: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则缺乏自控能力。另一方面,近年来,社会就业压力与日俱增,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人们越来越看重大学的教学管理质量、毕业生就业情况,以此作为衡量和选择大学的重要标准,这也就导致大学对自身教育管理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由于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数目众多,难以面面俱到。因此,让学生家长熟悉和了解大学的管理模式,加强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配合辅导员开展部分工作,并提供自身想法和建议,是高校完善管理体制的一种较好方式。

第二,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呈现新的特点。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伴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化,如今大学生的特点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目前,在大学就读的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他们作为家庭的重心,父母长辈都爱护有加。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充满创新力和想象力,却缺乏韧性;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却有待进一步加强;他们善于同他人交流,却缺乏集体意识和责任心;他们为人处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却对他人(特别是亲人)有较强的依赖心理。

这样的概括或许比较片面,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特点作为一种事实现象在我们身边存在。我们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之后问题不断,学生自身的思想性格特征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性格仍未成形,大学教育是学生思想性格蜕变发展的重要过程。作为对学生影响作用最大的因素,家长的参与不可或缺。

2.新生家访工作的有效性

第一,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拓展沟通途径。新生家访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培养好学生。在家访的过程中,家访老师首先便会看到学生的家庭居住环境,以此了解学生家庭大致的经济情况及时并发现特殊情况学生。其次,在家访过程中,家访老师还会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详细地向学生家长介绍,譬如:学校的短学期制、选课制等办学特色,大多数家长以前对此都是一知半解,正是通过家访老师的有效传递,他们得以系统了子女在校学习情况。

在与家访老师的沟通中,学生家长会介绍子女的性格特征、学习情况、兴趣特长等。由此可以增进家访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家访老师可以把在家访工作中获得的信息。比如:家庭背景、父母教育方式等一一整理,便于日后因材施教。通过家访,还可以获得学生家长对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有利于学校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第二,及时发现学生存在问题,有利于开展思政工作。在家访的过程中,学生家长填写一种家访信息反馈表,上面涵盖了学生及学生家庭的基本信息。在家访工作结束之后,根据家访信息反馈表上的信息并结合家访的具体情况,每个学院都会形成家访工作总结报告。通过总结报告,辅导员可以了解把握学生的总体情况,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总结工作成效,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

第三,多层次引导,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沟通信息和了解情况是新生家访最主要的却也是最基本的目的。在家访过程中,学校可以与学生家长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管理和教育子女,交流想法和对学校的管理建议,从而在今后的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形成一股合力,共同监督,共同促进。上海大学旨在通过新生家访形成一种长效的家校合作性质的多层次引导的机制,以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新生家访打开的是一扇家校沟通和合作的大门,这扇门是一条通向完善学生管理、解决学生问题的捷径。

3.新生家访所引发的关于高校家校合作的思考

第一,有效措施的探索和借鉴。高校家校合作的基本功能,即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地发展,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培养自身的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明确自身的定位,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事实上,正是从这种功能中我们可以得出本文“高校家校合作”概念的涵义:学校让学生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生事务的日常管理和决策当中,在沟通中家校互相支持,在合作中共同探讨并寻求处理学生事务的最佳方式。

这里强调高校家校合作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希望让大学学生家长在子女管理上能够更进一步,更为积极、更为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决策当中来。当然,学生家长所起的作用更多是配合和辅的,但通过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促使学校作出更有效的决策,进行更有针对性地教育管理工作。

高校家校合作也并不一定仅仅局限于学生事务的管理层面。高校开展家校合作对两者来说是互惠互利的,一方面家长可以增进对自己子女的了解,把握子女的思想状态,也可以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子女;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取更多的人力资源和物质支持,譬如,我们可以邀请部分优秀的学生家长走上讲台,开展各种类型的讲座。在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学校还可以更有效、更多样地开展部分品德思想方面的教育,从而多层面、多维度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集体意识等。

第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理想的家校合作目前只存在于理想当中,回到现实状态,从上海大学的新生家访工作中我们就不难发现,开展家校高校合作还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如学生人数众多,学生家长人数更加众多,而且学生家长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情,如何让他们有效的投入与高校的合作中来呢?如何将家校合作的面拓展的更为广泛呢?如何让这种合作长期有效呢?

再比如:我们这里所要转变家长自身的想法仅仅是我们的想法,前文已经提及到了家长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呢?如何转变学生家长的观念,让他们更加主动呢?这些都是需要继续探索的话题。

第9篇:如何更好的家校合作范文

【关键词】提高 公办;中职学校;竞争力

2005年11月7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强调: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我国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之后全国各种层次、规模、性质的中职学校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8月底,全国已建成的职校达到1 470多所,在校生达到2056万,每年招生达到860万。但公办中职学校与私立中职学校相比确实存在很多问题,笔者试从体制、观念、素质、管理、教学、就业等一一浅作分析。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这一点举国上下达成共识,国家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从最初学生自费,发展到国家每年每生补助1500元,再到免费就读,截止目前,就读中职不但不花钱,反而每年每生补贴1500元。由此可见,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理应中职教育是一片新兴向荣之态。可是在很多地方却事与愿违,那种粗放型的快速发展模式,只追求培养的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结果让社会大部分群体不再或者不敢再相信中职学校的教学成果。

为何如此好的国家政策不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呢?这确实值得我们思考。从2009年8月底的统计数据来看,每年中职毕业生2056万,但培养的质量并不乐观,从培养方案到培养过程,存在诸多敷衍的问题,学生在校学不到技能,问题学生比例偏高,学校重招生轻教学,又有多少真正学到一技之长?有多少真正受用人单位青睐和欢迎?又有多少最终能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人人皆知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都必须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职业操守与专业的职业技能才能赢得用人单位青睐。

二、公立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分析

公立中职学校作为国家的事业单位,其用人制度急需改革,要彻底改变由过去的铁饭碗编制到聘用制;让所有的人在同一起跑线实行优胜劣汰,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开拓性。让那些师资差的人有危机感促使其提升自我,师资好的人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单位、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任何单位,对员工要进行制度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纵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少企业改制之后,起死回生,并且焕发勃勃生机,这些就是改革带来的佳讯。

虽说学校是公益性机构组织,国家每年为每一位学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全免和全额拔款,国家确实是想把教育办好,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新型社会人才,但从近年情况来看,中职生虽然从量上猛增,但其质量,素质却大大下降,原因就在于国家目前的这种机制无法适应和调动新型机制下老师的工作积极性热情,国家目前没有给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施加任何压力,也没有合理的考核机制,目前有不少的学校多年来一个学生都没有,但财政工资一分不少,还有不少老师认为反正我们是国家全额拔款,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学生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尽管如此,国家对公办中职学校支持力度还是有增无减,而对民办学校的投入在逐年减少,这势必给涣散的、不负责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带来更大的生存空间,让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走得更加艰难。

三、公立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思路

国家重视公办中职学校的建设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综合考量学校培养人才的效益,也缺乏考核这些学校学生的质量尺度!如果大家都能做到用国家优惠政策去招生办学,用民办学校管理机制去管理学校、考核老师、教育学生,效果可能就千差万别。理由何在呢?

(一)确保中职学校的生源。

在日本读职业学校形成了一种很浓的氛围,大家不认为是考不取高中的人才读职校,所以日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对比较高。而在我国,老百姓对中等职校的认识带有明显偏见,大家都误认为考不取高中的才去就读,觉得读中职学校丢面子,孩子将来没出息,所以不管子女考多少分,花多少钱都去读高中。结果就更加影响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所以在我们国家要想把中等职业学校办好,除了加大投入力度之外,还要从思想上宣传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中等职业学校要调整办学模式,由粗改型向集约型转变,狠抓管理,狠抓效益,确保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确实有用。

(二)要加大对职业学校和老师的考核

杜绝养闲人、养懒人、养没有责任心、没有能力的人!根据学校的实际人数拔款,任何学校无学生不拿工资,这样公办、民办学校就会狠抓日常管理、教学质量、学生就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很快提高,长此以往,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也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改革现行的学生管理制度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心,班主任培养好了管理好了,整个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就基本上稳定。学校应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所有的工作直接跟班主任的工作挂钩,甚至利益挂钩,这样一来班主任的责任心肯定会大大增强。如:张三带一个班,本班共计50人,学校给班主任每位学生每月50元的管理费,其它的各项考核扣分全部在50元内,则张三如果班上一个月一分都不扣,则每月班主任津贴是50×50=2500元,如果班主任不负责,半年时间班上学生流失了5人,打架扣了5分,每分10元,则该班主任的直接损失是5×50×10个月/年×2年=5000元+5人×10元=5050元。这样扣款谁都心痛,班主任就会想心思、动脑筋、下功夫,去按照学生科的考核机制去管理学生、关心学生。此时肯定有人认为这样的 成本太高,但我们不妨来算算流失学生给学校带来的直接损失!按目前国家每年为每位学生拨款5000元计算,流失5人学校就损失5×5000≒25000元,其他损失暂不算,两者比较,显然后者更甚!

(四)采取军事化的管理制度

基础差、好动、贪玩这是目前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生的共性,如何去帮学生把这些陋习改掉,这要求学校必须用一种严中有爱的方法去约束和管理他们,要把他们过去不良习惯纠正过来,让他们通过1-2年的时间形成军人具有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作风,并以军人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今后工作。当然学校是一个整体,学生管理、学校教育、学生就业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生没管好,就不可能学好,更不可能就业好。

(五)创新学校的教学模式

根据中职学生的普遍特点,他们好动、任性、文化基础不好、底子薄、学习自觉性差。如果我们采取初中、高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最终是收效甚微的,其实作为职业学校完全可以结合国家的职业教育大纲,因地制宜,制定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学习和考核的办法。要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现实性,任何一门课程,教学目标应该简单明确,学生最终要掌握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最后怎么考核学生?而在教学手段和模式不应该拘于一格,应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我们认为只要一切有利于学生学到技术的方法都是可取的,为达到这些目的,作为学校在考核学生的同时也要考核任课教师教学成果,对教师也采取奖惩制度。

(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大纲进行改革这是原则,但各个学校可以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制定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然后学校对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考核,分清责任。如:计算机专业课,学校的教育大纲明确了学生要掌握哪些内容,毕业时要具备哪些能力?取得哪些相关证书?严格要求到了什么时间,就应该完成什么任务,责任分明,奖优罚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任课教师的责任心,才能促进学生更加自觉去学习。

(七)扎实做好中职学生的就业工作

具体建议为:一是做好岗前培训工作。绝大多数学生对就业产生误区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普遍存在眼高手低,不能了解自己正确定位,学生对目前的社会、企业,抱有幻想、空想。所以针对这些致命的弱点,作为就业办必须耐心教导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二是要做好就业后期的跟踪服务,定期对学生就业单位回访、为学生排忧解难。负责专业就业的教师,随时为学生提供服务。为了更好地引导学校学生就业,就业办每年在学生就业结束后,应把本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公布于众,对学校的就业之星和创业之星要以海报形式张贴出来,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和鼓励作用。为本校今后的快速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