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循证医学的四大原则范文

循证医学的四大原则精选(九篇)

循证医学的四大原则

第1篇:循证医学的四大原则范文

客观、公正、

全面的药效评价标准

与传统重视理论及医生个人经验的药效评价标准相比较,循证医学研究更为看重实实在在的证据,而证据就是患者身上的各种疾病表现、各种检查指标以及用药后症状改善的情况等。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公正、全面,循证医学研究人员必须按照大范围、多样本和双盲实验这三个原则来收集证据。

大范围,意味着循证医学研究要收入大量的病例,这些病例所患的疾病是相同的,然后再分成用药组和对照组,用药组使用一种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另一种药物治疗,最后拿出两组结果一对照,就能看出两种药物哪种疗效更好,哪种副作用更小。

多样本,则是研究中收入的病例要多种多样。因为每个人的自身条件是有差别的,比如年龄不同、体质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等等,而这些因素都会对药效造成影响,因此循证医学研究要求收入的病例具有多样性,要求尽可能找到各种情况的患者,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出所研究的药物对各种不同情况患者的治疗效果。

双盲实验,是在整个循证医学研究过程中,医生与患者都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是哪种药物,是对照组的药物、还是用药组的药物他们都不知道。只有到了最后揭盲的时候,按照药物编号统计出结果来,大家才知道对照组的疗效怎么样,用药组的疗效又如何。这样一来,就可以从最大程度上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大范围、多样本、双盲实验的三项原则,有力地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客观、公正、全面,从而使循证医学研究成为最科学的药效评价标准。

芪苈强心胶囊

走上循证之旅

作为目前世界医学界最科学的药效评价标准,循证医学研究结论被视为真正可值得医生和患者信赖的用药依据。在现实中,要启动一项循证医学研究绝非易事,除了需要有大量、规范、严格的实验临床研究数据的支持、大量高水平医院的参与、众多医学专家的协同合作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巨大的勇气。因为循证医学研究完全有可能得出对试验药品不利的结论,如果药品生产者没有一定勇气的话,很难下决心冒这个险。

不过,这一研究却是能让我国中医药的卓越疗效得到世界认可的一个重要契机。因此,我国一些中成药也走上了循证医学研究之旅,如参松养心胶囊、连花清瘟胶囊,这些药物都经受住了循证医学研究的考验。芪苈强心胶囊也不例外,为了进一步验证该药治疗慢性心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毅然决然走上了这一最为权威、最为科学的药效评价之旅。

2011年6月25日,由中国工程院高润霖院士、张伯礼院士、黄峻教授、韩雅玲教授、吴宗贵教授、马爱群教授、杨杰孚教授、李为民教授、李新立教授、张健教授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衰学组共同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联合国内23家综合三甲医院开展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评价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循证医学研究正式启动。为了达到大范围、多样本、随即双盲的要求,这次研究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大量病例,涵盖了各发病年龄段、各种症状的心衰患者。研究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心衰西医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芪苈强心胶囊,每次四粒,每天三次;对照组在心衰西医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芪苈模拟剂(安慰剂),每次四粒,每天三次。旨在评价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同时评价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等指标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以期为慢性心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其中,NT-proBNP的水平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能够早期反映心脏结构改变导致的功能变化,可用于指导心衰的治疗,有助于判断各种心衰患者的远期预后,NT-proBNP水平降低30%以上是一个较好的治疗目标。

第2篇:循证医学的四大原则范文

教师是循证医学教育的实施者,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医学教育观念,认识到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并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和培训掌握循证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循证医学资源分布与互联网检索,循证医学文献检索特点以及文献评价方法和原则,荟萃分析与系统评价的方法与原则,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程序与方法。要充分认识循证医学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意义,掌握循证医学的教育方法并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二、传授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

以讲座的形式向实习学生讲授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实践方法,使其认识到:

1.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将医生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与现有的最佳临床研究结果及患者的选择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为患者制定最佳的医疗决策。

2.循证医学的实践包括5个步骤:①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②系统检索相关文献;③严格评价文献质量,找出当前最佳证据;④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⑤后效评价临床实践及结果。

3.循证医学证据根据其来源、科学性和可靠性分为5个等级(可靠性依次降低):Ⅰ级,所有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Ⅱ级,单个设计良好的RCT;Ⅲ级,单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Ⅳ级,无对照的病例观察;Ⅴ级,病例报告和临床总结及专家意见。

4.循证医学并不否定经验医学,并非要取代临床技能、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医学专业知识,它只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

三、指导学生获取循证医学证据

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关键,证据的获取必须通过文献检索。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文献检索缺乏相关的知识,仅局限于用百度(baidu)或谷歌(google)等一般搜索引擎查找文献,因此所获得的文献资料较局限,专业性不强。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检索到合格的文献,首先向他们介绍一些循证医学资料数据库和网络资源,如Cochrane图书馆、Campbell协作网和Pubmed、Springerlink、Ovid及CHKD等电子数据库。并教会他们怎样用主题词、关键词、刊名、布尔逻辑(and、or、not)和文献类型等方法使用网络资源检索文献。由于医学文献检索中所获得的证据常常种类繁多、结果多样化,因此,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循证医学网站,查阅有关新研究、新技术的系统评价和二次摘要文库,正确评价文献的真实性和临床价值,以便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了解本专业最新动态,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更新、丰富医学专业知识体系。

第3篇:循证医学的四大原则范文

关键词:全科医师;教学;循证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126-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专科医疗已难以满足基层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要。全科医学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和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等于一体,涉及各种年龄、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是一个综合性的临床二级学科[1]。作为基层的医疗保健体系,全科医疗已得到医学界和公众的普遍认可。我国目前合格的全科医师匮乏,提高专业技能的诉求迫在眉睫。近十年来,虽然在全科医学教育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于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全科医师尚缺乏统一、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试图就全科医师培训中循证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和基本途径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全科医师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0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试点工作,自2010年起又将全科医学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27个学科之一。但到目前为止,培训的具体方法和内容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我国全科医师的培养现处于过渡期,主要的途径包括基层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强化全科医师的技能培训、提升基层在岗医师的学历层次、鼓励大医院医师到基层服务。

目前注册的全科医师仅占执业总数的4.3%,而在发达国家,可占到总数的1/3甚至1/2以上。现有的全科医师来自不同的社区和基层医院,年龄跨度大,虽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总体学历偏低、业务素质薄弱,知识更新较慢,最突出的特点是临床思维缺乏系统性,显著阻碍了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

二、循证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21世纪的医学进展日新月异,仅仅依靠医学院校教育远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因此,院校教育结束之后,延续的职业培训和持续终身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循证思维模式的培养在临床决策的制定以及继续教育中都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长期以来,传统的经验式教学偏重灌输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以教科书或专家意见为指导制定医疗决策,却忽视了临床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与传统医学相比,循证医学以科学严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基础,不断获取最新、证据级别最高的临床研究,使临床决策的依据更加可靠[3],同时以问题为先导,“循证—评价—决策”的思维模式更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4],是一种高效的终身学习的临床教育模式。运用循证思维解决临床问题是快速提高全科医师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5]:首先,促进了诊疗决策的合理化,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其次,可以督促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也有助于自我继续教育能力的提高。

三、如何训练循证思维

在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中,临床思维的培养可以针对循证医学的各个环节,有目的、有计划、分步进行系统化训练。

1.发现并提出临床问题。以“病人为中心”是循证医学的精髓,本阶段需要引导学生详细了解患者的教育程度、、心理状态、对疾病诊疗的期望值等,结合病史、体征和辅检,针对不同的病人,帮助学生准确地寻找疾病流行病学、诊疗和预后中的特殊情况,提出针对性的临床问题。不断产生的问题激励创新,创新思维的成果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能成为新的证据。

2.搜集临床证据。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在课下需提前做大量的自学和预习工作,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演变过程及后果,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检索,包括书籍、期刊、电子光盘以及一些未发表的学术报告、会议论文等,选择性、批判性地寻找出最可靠的证据,证据的来源可以是研究原著、系统评价报告、实践指南以及针对指南的综合研究证据或者专家共识。查阅文献的过程,既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也培养了追求知识更新的自觉性,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证据的可靠性及实用性评价。证据搜集完毕,需要对检索结果进行系统性评价,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的科学性,是否盲法比较,样本有无代表性等。不同类型的研究有不同的评判标准[6],治疗性研究需强调前瞻性及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预后性研究则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随访的完整性、结果评定标准的科学性。Meta分析法对用统一评价体系筛选出来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可定量并能及时更新,体现了最佳的证据等级;临床诊治指南是专家讨论制定的关于疾病诊治及预防的原则,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评估临床证据的过程,既增强了评判性循证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培养科研意识。

4.研究结果的应用和评价。循证研究的成果用以指导疾病的诊疗和预后,是医疗实践和循证思维的重要阶段。循证证据与临床的结合,既积累了自身的临床经验,也加深了对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理解。同时,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在不违反医学原则的前提下允许患者参与诊疗方案的制定;还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提高诊疗的依从性。

循证决策的利弊,可从疾病确诊率、疗效评定、预后判断和患者的依从性4个方面评价,但要兼顾时效性、地域性和科学的局限性。

四、展望

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全科医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坚力量。建立以高素质全科医师为核心的基层卫生服务团队,将直接关系到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控、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

循证医学不仅推动了临床实践和决策的科学化进程,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循证的思维模式,是临床教育的必然趋势。作为一种全新的医学教育模式,它有助于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学能力、提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全科医师培训中融入循证思维的教育理念,必将为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秉辉.全科医学概论[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詹思延.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循证医学革新传统医学实践模式[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7(5):391.

[3]SackettDL,St raus SE,Richardson WS,et al. Evidence based medicine:how to p ractice and teach EBM[M].New York:Churchill Livingstone,2000:1-2.

[4]黄丽虹,樊毫军,李晓雪,等.循证医学、创新意识与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6):547-549,553.

[5]边琪,宋彬,郭志勇,等.在诊断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循证思维[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60-61.

第4篇:循证医学的四大原则范文

关键词:循证护理;中医临床;护理人员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1

在循证护理应用中医临床护理实践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十分重要,既要具备循证护理实践的基本素质,还要有良好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因此,研究在临床推广循证实践,护理人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非常必要,本课题通过对中医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构成分析,从认知、态度、技能三个方面提出中医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素质的基本架构,可以为护理人员循证能力的培养和循证护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一是要对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晓状况、基本技能、存在问题、影响因素进行了解和掌握;二是结合循证护理的理论要求,提出加强中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对策和办法;三是为将来进一步在中医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循证护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供依据和指导;四是为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开展循证护理教育,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循证实践素质提供参考和建议。

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中医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构成要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循证护理实践基本素质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循证态度、循证认知和循证技能3个要素。中医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大多数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知识了解甚少;二是多数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和愿望,但付诸行动的比较少或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三是循证技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1)通过学校的培养教育提升学生的循证素质。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培养教育,不断提高护理专业在校学生的循证护理认知水平;二是要全面理解和掌握中医传统护理与循证护理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强化中医理论在护理临床中的应用,促进中医辩证施护理论与循证护理理论的融合和发展,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扬长避短,使中西护理相互促进与提高;三是要注重临床培训,强化经常性培养,不断提高在职护士的循证素质。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循证态度、循证认知和循证技能三大部分。

第5篇:循证医学的四大原则范文

关键词:循证护理;中医护理学;临床实践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指护士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意愿,三者结合,制订出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1]。其为先进的护理理念,现就循证护理理念对中医护理实践的发展作用与同行进行探讨。()

1.循证护理促进中医整体护理发展,加快中医护理实践走向科学化、专业化道路

循证护理以真实、可靠的科学证据为基础,而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并与自然、社会有密切关系。中医护理人员必须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在护理工作中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资料全面进行分析评估、不仅要考虑病症进行对症处理,而且要考虑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及经络的病理变化,全面分析评估施行护理。例:口腔溃疡,中医认为主要为心火亢盛,心火亢盛会移热于小肠而出现小肠实热症状,表现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心胸烦闷等症状。在口腔局部采用银花甘草液漱口或涂西瓜霜进行对症处理的同时,要注意饮食及情志方面的全面调理,中医的整体护理实践也是遵循这一原则。

另外,中医护理的另一重要特色是实施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疾病的具体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方法。具体体现为“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例如:胃脘痛一病,为脾胃虚寒型。治疗当温中健脾,宜服黄芪建中汤或理中丸类。护理中要注意腹部保暖,可局部热敷,饮食宜温热熟软,易于消化,并应少量多餐;若临床辨证为肝气犯胃型,治疗当以疏肝理气为主,可用柴胡疏肝散或舒肝丸等。护理重在调节人的情志,要开导病人,避免郁怒,使其肝气条达。上述同是胃脘痛,因其“证”不同,故护理方法也不同,表现出同病异护的特点。与此相反,有时不同的疾病,如小儿麻疹和丹痧,这两个不同的时行疾病,在病程后期,都会出现邪去津伤之证,护理时表现出异病同护的特点[2]。由此可见,辨证施护体现了中医护理的科学方法并与循证护理指导思想相统一。

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和优势已普遍得到国内外护理同仁的肯定和认同。将祖国传统医学的护理理论及经验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开发应用,并付诸实践检验,是中医护理事业得以向前发展的源泉。循证护理的开展,为其不断自我完善理论体系与技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临床实践验证,不断发现旧理论、旧经验、旧技术与现代护理科学的矛盾,用新的实践替代原有的实践,并吸收当代最新的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不断发扬创新,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2.循证护理利于中医护理实践模式的转变

当前,中医护理工作仍主要以经验型护理为主,表现为:在应用护理程序时,尽管依照护理程序步骤展开工作,但仍无法跳出被动性接受工作的方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时,习惯于以经验替代科学的决策,评判性分析思维能力较差;制定护理计划过于简单机械化,习惯于照搬现有的护理诊断与措施,逐条组成单一的护理方案,缺乏个性化及针对性。在中医护理工作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辨证施护的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在分析判断疾病的本质时存在辨证依据不足的现象或辨证施护准确但收效甚微等等。如何克服这单一护理工作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是有待我们研究改进的问题。

而循证护理强调实证指导实践,以制定护理决策,对转变现行中医护理工作方法具有积极的影响。循证护理一是重视准确运用科学的证据去管理临床实践活动,不仅凭经验及直觉决定护理行为。护士主动了解病人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针对临床实际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辨证,并自觉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寻求科学有效的护理手段,准确施护,做到护理工作有据可依,具备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二是重视调动护士学习新知识及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学会善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及技能的更新,提高发现、解决及处理病人实际存在健康问题的能力,开阔思路,以临床实际护理效果为出发点,不断总结经验及科学论证,寻求既满足人的健康需求又有中医特色的工作方法,推动护理工作向前发展及模式转变。 3.循证护理利于中医护理科研工作满足临床需要

循证护理的开展关键在于护理人员能够应用现有的最好的护理实证来制定出改善病人的状况以及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多层面的健康需求。根据1992年AHCPR对临床实证的分类,护理实证分为以下4类:一类实证:通过系统文献回顾或研究趋势分析,获得的多项随机控制实验性科研结果;二类实证:通过至少一项随机控制的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三类实证:通过类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四类实证:通过定性研究或描述性研究获得的实证,或来源于护理专家的临床经验,或专家组的报告[3]。中医护理工作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且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黄帝内经》就记载了大量的养身保健及防病治病的理论、技术和经验,至今在临床上仍为护士解决实际护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例如脾阳不振证型脘腹痛病情轻者,用花椒20g,吴茱萸15g,研末水调敷脐,12h换药1次;便秘者(急下)用大黄粉6g水调敷脐[4],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病人的症状,且方法简单,疗效独特,安全无副作用,应用范围值得我们临床加以研究,整理并提高。

随着EBN的引用,越来越多的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操作期待研究证据。要找出解决它们的新方法,就必须以可信赖的科研成果来解释和支持。因此,护理科研应从护理应用学科的角度出发,以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突破口,在继承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广泛开展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着重从护理理论的科学依据及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安全性、舒适性入手,选择最适合于临床研究的课题并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文献数据库中公开的研究路径进行设计,融合循证护理理念,加快对祖国传统护理的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的挖掘及研究成果的转化,使中医护理工作在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需求[5]。

参考文献

[1] 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3

[2] 张宝忠.中医护理学基础[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3

[3] 李小寒.循证护理资源的获取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1:65

第6篇:循证医学的四大原则范文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循证医学,其证据已普遍作为决策的证据被使用。从最初的临床医学领域扩大应用到护理学、医学教育、预防医学、医疗卫生决策、新药开发、社会医学等领域,循证医学以其科学的理念和实践的方法学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和采纳。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在传统医学中引入循证医学,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传统医学疗法有证可循。因此,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药研究评价已成为临床医学领域的发展方向。

中医学的特色在于重视患病的“人”,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疾病防治理念。整个中医现代化,必定以中医临床医学的现代化为先导,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原动力和核心,从而相互带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基础理论的突破。这种思想决定了中医诊断、治疗、预防、养生等防治疾病的干预措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疗效是中医生命力的体现,循证医学方法运用于中医中药的临床研究评价,有助于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使中医的疗效能够得到科学研究的证据支持。通过临床评价方法的研究,使中医疗效的客观性得以体现,成为国际认可的评价模式,使中医临床治疗学的理论与方法得到突破。

众所周知,在临床研究的诸多环节中,设计、实施、评价是三个最主要的因素与环节。实践表明,将循证医学和系统评价方法引入中医药研究系统,优化方案设计、加强实施质控、全面综合评价是确保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研究水平整体提升的关键。

1融入中医特色,优化方案设计

中医现代化首先要有中医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同样需要遵循辨证论治,这就决定了在制定受试者的纳入标准、给药方案和结果评价时需要考虑中医证候因素,否则必将影响假说的合理性与结果的真实性。因此,研究者既须考虑中医药的特点,同时也必须遵循临床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如果研究方法存在严重缺陷,无论多符合中医药理论,也会重蹈“低质量研究”的覆辙。循证医学以其科学的理念和实践的方法学得到医学界的一致认可。

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如何才能做到中医特色和循证医学的有机结合呢?笔者认为,在中医药的临床研究中,必须遵循“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重点考虑评价患者、干预及结局的要素,采用循证医学的评价模式,整合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建立与传统的临床流行病学或循证医学中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有所不同的创新方法学模式。

2完善方法技术,加强实施质控

质量控制在临床研究三大要素中执行难度最大,主要原因不是理念和规范的缺乏,而是实施研究中具体方法和技术的不足。目前,临床研究通常采用“终点管理模式”的小样本短期研究,这种终点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满足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的特点和及时性需求。针对中医药的实际情况,研究合理使用各种非随机试验的评价方法,以提高临床非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如加强对国外知名临床试验评价量表和技术的系统学习,以及针对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上重视对不同分析对象的技术和方法的掌握,如非随机化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方法,不同质量层次的临床试验结果在Meta分析中的科学体现,单病例Meta分析方法,多个对照组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方法等。天津中医药大学成功开发的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系统(clinical data managing system,CDMS)和临床试验项目管理系统(clinical trial managing system,CTMS),使中医药在临床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将成为中医药与国际接轨的技术保证。

3凸显中医优势,全面综合评价

循证医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严格评价,即评判性地看待临床研究证据。当运用于评价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设计、实施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但这并不是否认中医,相反是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通过发现问题进而提高和完善自己。目前,很多研究是基于对经验的总结和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往往是仓促上马,研究管理经验不足,导致了大量低质量的研究结果出现,浪费了有限的医疗卫生科研资源,体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倾向。

临床研究的全面评价包括结局评价和过程评价。中医药的临床研究结局评价应重视实验检查,更要重视临床观察;重视局部病理,更要重视整体反应;重视近期作用,更要重视远后效应;重视疗效分析,更要重视疗效整合;重视研究数据,更要重视逻辑演绎。综上,中医药临床研究应避免单纯照搬西医评价标准倾向,注重中医证候效应与生存质量评价,全面体现中医药的多靶点整合调节作用和远后效应优势。

诚然,中医药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创新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探索,需要国家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研究,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多年来的研究实践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接受了临床评价现代科学理念和方法训练的中医临床研究高端人才,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中医大规模临床循证评价的技术规范和试验程序,并已经积累了组织管理、质量控制及多元协调的经验。我们相信,这必将为促进中医临床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必须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和临床研究成果,发现问题和不足,有机灵活地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充分掌握方法学技术,逐步分阶段开展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并坚持不懈,以促进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取得更重要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光.对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若干思考.湖北中医杂志,2010,32(7):69-71

[2]商洪才.整体提升中医药临床研究水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6:90-91

[3]刘建平.循证医学方法与中医疗效评价.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7(2): 212-215

[4]施毅.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6):1-21

[5]郭新峰,赖世隆.对中医药领域开展循证医学研究的几点看法[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1):10-12

[6]刘鸣.十年纷争 十年发展――正确理解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11(1):29-33

[7]张艺,王平,张静,等.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探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5,27(1):41

[8]刘士林. 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化解释框架的创新[J]. 探索与争鸣,2004,2:37

第7篇:循证医学的四大原则范文

【关键词】分析;循证药学;应用于药学信息咨询;过程;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49-02

临床药师从有关的临床药学问题中找到适合的证据,对所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合理评价,确定这些信息资料和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使得临床药师也参与到临床药物的使用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医院的发展,实现合理用药,不断地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1 循证药学的作用和实施流程[1]

1.1 循证药学的作用

在当前的临床药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用循证药学原理和评价方法,能够实现在药物临床实验、基本药物选择和利用、药物利用评价等方面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1.1.1 指导药物的临床实验

循证药学模式主要就是通过获取相关的资料信息和证据,从而有助于在未来的临床药物使用和临床医疗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能够对药物的临床试验做出科学系统的评价,从而在当前的临床药物使用和临床医学研究的基础上做出更加有效地科学指导。

1.1.2 指导药物应用评价

在临床药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利用循证药学模式对药物进行科学的指导和评价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建立以预后为终点的多中心、大规模、前瞻性的随机试验[2],从而提高临床资料的应用水平。

1.1.3 指导临床实践

在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进行临床用药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利用循证药学模式形成有效的临床药学工作理念,在结合患者的疾病,从而制定有效地治疗方案,在充分利用临床药学资料信息和证据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疾病情况,广泛地收集证据,从而对临床药物的使用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评价[3],能够有效地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安全性,同时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也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实现了临床中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1.2 循证药学的实施流程

循证药学,顾名思义,在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咨询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坚持循证药学的基本本质和要求,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证据和遵循,那么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利用循证药学模式开展临床药学信息咨询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找到证据,对证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整理,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其实施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提出临床药学问题;第二,针对该临床药学问题,寻找相关的信息资料,并且获取有效的证据[4];第三,对证据进行筛选和评价;第四,结合临床用药经验和用药实际情况,以及个体案例的患者病症特点等,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决策;第五,临床用药效果评价。

2 利用循证药学原则指导药学信息咨询工作的方法探讨

2.1 建立药学信息的收集途径

在应用循证药学原则指导实践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获取临床药学信息,那么就需要寻找适合的临床药学信息的收集途径,通过和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等建立良好的关系,在药师将药物提供给医护人员或者是患者时,药师能够准确的从医护人员或者是患者方面获得有关的信息资料,患者可以明确的将用药情况、用药的安全性、用药体会等告知药师,这样药师就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完成药学信息的记录和收集。

除了上述提到的直接从临床中获取信息资料以外,还可以通过专门的调查和检索来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当前,出现的很多循证文献检索库都可以利用,通过在文献库中获得别人已经完成的研究,从而对其资料进行总结和整理,将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临床药学信息资料和证据进行记录和管理,从而拓宽药学信息的收集途径。

2.2 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表[5]

对于临床药学信息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表,比如药物的名称、试验患者的例数、年龄、性别,同时还应该包括对照药物、治疗时间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率等都应该进行充分的记录,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表,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药学信息的收集工作,更好地开展药学信息咨询工作。

3 结果

通过循证药学模式的有效利用,能够实现在临床药学咨询和服务过程中,实现从发现临床药学问题、寻找资料和证据、证据和资料进行评价和总结分析、实施循证药学模式等不同工作内容实施全面且系统的工作管理,从而有助于临床中制定正确的药物治疗方案。

4 循证药学应用于药学信息咨询的效果分析

运用循证药学方式开展药学信息咨询工作能够有效地提升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水平,不断地优化医院的药学信息咨询工作模式,更好地推动我国临床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根据以往的临床医师的实践经验以及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临床医师的指导,教科书和医学期刊上的一些报告显示,通过循证医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地促进药学信息咨询工作的开展,能够在临床药师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对药物的使用情况和个体病患的使用效果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探讨,对于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通过循证药学的分析方式进行信息资料和证据的获取,从而有效地促进临床全面工作的开展和运行。

参考文献:

[1] 孙亚清.分析运用循证药学方式开展药学信息咨询的工作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4206-4207.

[2] 朱艳萍.探索循证药学在临床用药干预中的作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02):26-27.

[3] 白慧东,范小阳,蒋玉凤.运用循证药学方式开展药学信息咨询的工作体会[J].中国药师,2011,14(10):1506-1508.

第8篇:循证医学的四大原则范文

循证医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交叉科学,是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科学指导临床实践[2]。循证医学理念引入我国已近17年,有组织地推广和应用已逾13年。循证医学具体包括五个步骤:①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②全面、准确地收集证据;③找出当前最佳证据;④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⑤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及其结果。其目的是以临床流行病学为学术基础,将最新最佳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促进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化,提高医疗质量。这是一种把临床实践建立在已知事实或证据基础上的方法,是明确、明智而且审慎地应用最佳证据作出临床决策的方法。强调医师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必须基于当前可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结合医师的经验和来自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尊重患者的选择意愿,以保证患者得到当前最佳的治疗效果[3]。目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观念日新月异,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心血管专业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数量众多,不断更新了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原则,充实了心血管实践中的循证医学概念。所以在心内科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尤为重要。

二、循证医学在心内科临床研究生教学的方法

1.查房中始终贯彻循证医学理念

循证医学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领域,其主导地位愈发突出。目前,在国外几乎每一种心血管疾病都有相对应的治疗指南,甚至一些重要的心血管药物也有其使用指南或专家共识,而且这些指南或专家共识在不断地进行更新。所以在查房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正确处理,更重要的也是更高层面的,我们要讲解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相关指南,每天查房都时刻灌输循证医学理念,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并自觉地去了解疾病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运用循证医学正确处理病人。以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冠心病为例,在医学教科书中研究生系统地学习了该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但他们却可能不了解该病的4个治疗指南,具体来指导如何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他们不会主动地去学习指南,这样会大大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查房中我们要讲解指南,组织学习指南,并进行考试督促学生主动去学习指南,使他们医学职业生涯有一良好开端。

2.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培养研究生的循证医学理念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现代医学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医学教育模式发展的趋势[4]。我们科室正在建立和完善一个循证医学网络教学平台,以扩大心内科循证医学的教学舞台,进一步丰富循证医学教学的内容,增加教学的灵活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根据循环系统疾病的教学内容,及其与基础知识紧密联系的部分进行重新整合,并采用立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平台的构建遵循教学并重的原则,不仅具有课件、课件开发和网络学习,及个性化、自主式、协作式助学功能、而且能帮助教师循证医学教学培训,使教师能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初步将循证医学知识整合于心内科的教学工作。此外,还可以借助教学平台进行教学互动,师生之间不仅可以进行一对一的网络交流,而且可以借助视频进行一对多的网上学术讨论和集中授课。该平台的初步应用表明,能明显改善教师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与循证医学教学相结合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简称PBL)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的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加了获得大量应用知识的机会,培养了学生掌握并运用知识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学习了隐含于构建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5]。PBL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训练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其构建问题、综合分析、文献检索、语言表达和探索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循证医学课教学质量[6]。我们在循证医学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即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自我教育式的循证医学教学法,核心内容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既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6]。实施PBL教学,我们应用了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投入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激活思维。此外,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打破了学科界限,重新整合相关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与问题相关的学科知识,构建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变单向思维方式为多向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了解指南背后的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知识。在过去3年中我们运用此法带教,取得良好的效果。

4.鼓励学生系统地学习循证医学知识以及撰写循证医学文章

近年来,除了在临床教学中运用循证医学知识外,我们还鼓励学生系统地学习循证医学知识,并让他们自己选择内容,来撰写循证医学文章。这样可以强化研究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教会学生利用现有的循证医学期刊、数据库、网络资源等来查找最佳证据。要系统地学习循证医学知识一定要了解循证医学的相关机构和网络。目前世界上与循证医学有关的组织包括临床流行病学(CE)网、循证医学中心/循证实践中心、Cochrane协作网、临床试验中心、卫生技术评估机构等。Cochrane协作网包括50个专业协作组,近乎覆盖了整个临床医学领域。许多国家建立了Cochrane中心,1999年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国际Co-chrane协作网正式批准注册为第14个Cochrane中心。我院依据国内外医学教育标准,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联合,每年专派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到华西医学院系统地学习循证医学知识,并且研究生自主定题,撰写系统评价的循证医学论文。目前我们科室研究生已发表多篇SCI以及中文的系统评价的论文。作为我院的重点学科,我们科室积极响应医院号召,组织人员参加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培训,为加快发展我院循证医学研究和建设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广西地区实践中心平台而努力[7]。

第9篇:循证医学的四大原则范文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又是导致慢性肾病、心肾功能衰竭及引起致残、致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合理的综合治疗,可使血压得到控制,显著降低脑卒中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特别是中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因而成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本文仅就老年高血压病中医研究的现状做一综述。

1 病因病机研究

中医典籍中并无高血压病的记载,常以“眩晕”、“头痛”、“中风”等病论述。其中以“眩晕”论述最多,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发,故统称为“眩晕”。

老年高血压病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病理过程,不是由单一因素,而是由体质、精神、饮食、七情、劳欲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所致。体质的阴阳偏衰,禀赋不足、脏腑亏损等为发病的最常见原因,高度精神紧张,劳倦过度或强烈的精神刺激等也是发病的常见因素,恣食肥甘或烟酒过量、或嗜食咸味而聚湿生痰,以致助阳化火也是不可忽视的发病因素。

总的来讲,老年高血压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则为正气虚,责于肝肾阴虚,水不涵木;心脾两虚、气血不充;肾精不足、髓海失荣。标实则为邪气实,责之于肝阳上亢,阳化风动,气血上冲;或痰浊中阻,阻塞脉道,上蒙清窍;或瘀血内生,涩滞血脉,气滞血瘀,遏伤脏腑。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营过劳,心气不足,无力鼓动血脉,气机不畅,或火热内生,或痰湿阻滞,脉络不通,瘀血内停,痹阻心脉发为心痹,日久热盛伤津,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致痰湿更甚,血脉更加不畅,脑脉阻滞则发为中风偏瘫。总之,整个病机过程是由实转虚,虚实夹杂,病在脉络,病位以肝肾为主,涉及心、肝、脾、肾四脏。

2 辨证分型研究

为了适应高血压病研究不断深入的需要,卫生部药政局于1988年制定了“中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确定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4个证型。吴奕强[1]等将高血压病分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4型。刘凤君[2]将高血压病分为肝火炽盛、肝阳上逆、肾阳不足、肝肾不足、阴阳两虚5个证型。郭振球教授[3]认为,将传统中医思辨性、宏观性描述过渡到实验研究,进而运用数学公式综合判断是中医辨证学现代化必由之路。为此,建立了高血压病四大证型脉图、心功能定量判断的模型,提示了本病不同证型的形成与疾病过程中心肌功能、外周阻力、血管弹性的不同程度的变化,对高血压病各证型差别函数回代结果的总符合率为96%,表明该判别模型在高血压病临床辨证的鉴别诊断上有一定意义[4]。

3 与中医证型相关的现代研究

3.1 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关系 RAAS在高血压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研究表明,RAAS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中有特异性改变。王爱玲[5]检测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RAS,发现多数肝阳上亢证患者AngⅡ水平显著升高,其中AngⅡ水平升高与肝肾阴虚组差别显著。提示中医辨证分析可间接评估患者的AngⅡ水平,同时也可据患者的AngⅡ水平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以更好地指导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

3.2 与血管活性物质的关系 TXA2与PGI2是一对相互拮抗的内皮因子,二者间的动态平衡可以维持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李运伦[6]等对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进行研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存在血流变性降低、血液凝固性强、微循环障碍、血小板环核苷酸异常、TXA2/PGI2平衡失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红细胞变形力减弱等改变。陈健等[7]对42例肾性高血压患者研究发现,阴虚和阴阳两虚组PGE1、PGF2增高,尤以后者明显,而阴阳两虚组中PGE1、PGF2与c-AMP呈明显正相关。

3.3 与血液流变学关系 高血压各证型之间虚实表现和阴阳盛衰之不同,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各异。陈启后等[8]的研究表明,高血压病阴阳两虚组以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和血脂增高为主,表现为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球压积与全血黏度增高及血清甘油三酯增高;痰浊壅盛组的红细胞聚集性强,但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明显异常变化。与正常人相比,则高血压病各证型均表现为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增高。吴奕强等[9]观察1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血压正常者,结果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各证型之间因虚实表现和阴阳盛衰的不同,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亦有变化,血黏指标测定值由高到低的总趋势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正常对照>阴阳两虚,且各组间差异显著,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指标之一。

3.4 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梁东辉等[10]检测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人57例,结果发现肝阳上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浊中阻各证患者甘油三酯(TG)均高于正常,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总胆固醇(TC)差异无显著性;阴虚阳亢及阴阳两虚证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正常,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正常,而痰浊中阻证仅LDL高于正常,说明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着以TG升高为主的脂质代谢紊乱,在治疗当中应加以注意。

3.5 与自由基的关系 顾文聪等[11]观察了39例不同证型的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进而探索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的本质。结果表明,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的血浆LPO明显高于正常组和非阴虚阳亢组;同时,阴虚阳亢组的红细胞SOD含量显著低于非阴虚阳亢组和正常组。提示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患者清除自由基能力较低,以致LPO明显升高。

4 治则治法

4.1 治疗原则 中医治法遵循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平衡阴阳,调整气血”的原则。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多以阴虚症候为主,其次是阴阳两虚。病因病机及症候表现较为复杂,病势轻重不一,其证往往虚实互现,有的其证虽同,而其病机有异;有的病期虽同,而其证又各有不同。因此,临床当以辨证论治为依据,从心、肝、脾、肾四脏着眼,治标重在肝,治本重在肾,调理脾胃应贯穿于始终,兼以调和气血、养心安神。根据标本缓急,决定施治重点。另外老年人以虚为主,故应慎用攻伐,方能取得满意效果。

4.2 常用的辨证论治

4.2.1 肝肾阴虚者 治以滋补肝肾,方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加减。任昌伟等[12]用六味地黄丸化裁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70例,取得较好疗效。

4.2.2 肝阳上亢者 治以平肝潜阳,方以天麻钩藤饮或龙胆泻肝汤加减。张志民、张靖华等[13]用天麻钩藤饮治疗160例高血压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00例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并与对照组60例口服硝苯地平片、卡托普利片、吲达帕胺片作对照。结果表明2组均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观察组降低舒张压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降血脂、改善临床症状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年后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中风,中风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4.2.3 气滞血瘀者 治以理气活血,方以用通窍活血汤化裁。何永恒[14]对23例高血压病兼血瘀证患者进行红细胞变形性与外周微循环对照检测分析表明,此类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变形运动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堵塞,使微循环阻力加大,组织有效灌注量降低,导致微循环障碍。此观点与中医瘀血理论基本一致。因此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就有了充分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4.2.4 痰湿中阻者 治以平肝化痰,祛湿通络。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或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减。熊原[15]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病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压、血脂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显著(P<0.05)。

5 问题与展望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已经被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案例证明是有确切疗效的,特别是对于高血压又常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及代谢紊乱综合征的老年患者更有着西药所无法比拟的综合治疗效果,因而中医药治疗成为许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重要选择。但是中医药治疗的方法也有其不足,即其疗效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因而在临床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时候,应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确定其治疗方案。至于中医疗法与西医手段具体如何配合使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更系统地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奕强,罗治华,唐荣德.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新中医,1999,31(3):10-11.

2 刘凤君.高血压病辨证治疗一得.河南中医,2002,22(4):57-58.

3 郭振球.郭振球教授对高血压病凭脉辨证的临床研究.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0):15-18.

4 李冬梅.高血压病中医研究进展.河南中医,2005,5(5):97.

5 王爱珍,蔡治宾,吴罗杰.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初探.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8,8(5):43.

6 李运伦,曲政军.高血压病从瘀论治刍议.中医研究,1997,10(6):8.

7 陈健,林金山,林松波.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ET及TXA2 PG12关系.四川中医,1999,17(7):10.

8 陈启后,周国兰.高血压病患者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关系.湖南中医杂志,1990,2:3.

9 吴奕强,罗治华,唐荣德.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新中医,1994,26(3):10.

10 梁东辉,张愍,李小敏,等.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水平关系的探讨.辽宁中医杂志,1996,23(4):148.

11 顾文聪,赵伟康,韩志芬,等.高血压病阴虚火旺证自由基代谢的研究.中医药信息,1990,3:28.

12 任昌伟,刘卫东.六味地黄丸化裁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河南中医,2005,25(5):67.

13 张志民,张靖华,余秀瑾.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100例临床观察.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5):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