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范文

教学精选(九篇)

教学

第1篇:教学范文

关键词学生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Teachers Teach, Student Study" and "Teachers Teach Students to Study"

WANG Haijun

(The Second Artillery Qingzhou Sergeancy School, Qingzhou, Shandong 262500)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our factors in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ir relationship,proposes thatteachers should help students study learning view, and discusses how to help students learn to study.

Key wordsstudent; study ability

1 教学过程中的四个因素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因素: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手段。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材是教学的内容,教学手段是进行教学的工具,教师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在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发挥主导作用。教材、教学手段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教学内容一般都是是统一和固定的,教师和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教学手段受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和教学能力制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教学,是由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由以上四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学习是教学的基础,学习对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品德、塑造人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如果不重视和尊重学习者的学习规律,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是不可能的。

2 “教”与“学”的关系辨析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对其他矛盾起领导、决定、制约、支配的作用。“教”是影响学生学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学生不用“教”也能“学”,即使教师在“教”,学生却不注意或知识准备不足,“教”也不一定导致“学”。“教”和“学”是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活动。所以说,教师一定要抓住“教”与“学”这个主要矛盾。

在教学中,“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换句话说,“学”这个主体是在“教”主导下的主体;“教”这个主导,是对主体的“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必须适应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应该怎么“教”。要防止不考虑甚至忽视学生需求而进行无的放矢的教学。教师的“教”,是受学生的“学”制约的,要以学生的“学”决定应该如何“教”。所以说,学生的“学”是“教”与“学”这个矛盾中的主要方面。

3 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要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先进教育观念、方法和技术,不但要教书育人、启迪学生思维,更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总书记在2010年7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总理在会上也深刻指出,“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习思考能力。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胡总书记和温总理的讲话,语言朴实、寓意深刻,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可以说,“3种能力”和“5个学会”,是我们教学工作的基本遵循和终极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上文所说的“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笔者认为更主要的是指学生主动、有针对性进行的“以我为主”的学习,即“自学”,这也是现代教育观念和时展要求在教学领域的具体反映。自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教育应为了学生明天的学习做准备,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学生离开老师能自主获取知识。教师也不能只管“教”而放弃了“学”,不能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师要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多讲思路、多教方法,少给“金子”、多给“点石成金”的本领。要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应既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注重教给(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17页)学生学习的方法;既要讲解知识、解决 疑难,更重要的是要指导自学方法、培养学习能力。要做到今天的“教”应为了学生明天的“学”做准备。 “填鸭式”、“满堂灌”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必须从教师的脑海中彻底摒弃。

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其在未来工作中能产生创造的动力并终身受益。教育家陶行知曾对当时学校教育的现状极为不满,因为“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是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在他看来,“教的法子必须要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古语说的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如果将“鱼”比喻成知识,“渔”说成是获得知识的本领,那么教师应该在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也掌握学习的本领,即“授鱼教渔”,使学生“鱼渔兼得”,而不是只是给学生“输血”,结果学生不会自己“造血”,导致将来发展受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出版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教育报告。该报告指出:“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并将“学会学习”与“学会生存”相提并论。这也足以证明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所以,学生也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依赖为自主、变学会为会学,在搞懂“为什么学、学什么”的基础上思考“怎么学”的问题,多研究学习的方法,就会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7-30.

第2篇: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管理 学习

从教几年来,我对高中数学教学也有了一些感受:要让我们高中数学上质量,就要做到在尊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适当点拨,并不断思考:如何教、如何管理、学生如何学习。

一、如何教好学生

(一)备课:注重知识的起源及运用。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及教育”中说道:“生活中怎么来,就该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去。”教学计算、推理、证明是重要的,但是完整的数学教学包含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知识显得枯燥乏味,应用性不太强,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在生活及科学中,得与很多门学科交叉。而单纯的中学数学是为以后的发展打基础,所以实际运用显得较少。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多查阅资料,了解实际问题,备课前尽可能的明确所学知识与哪些实际问题有交集,做到心中有数。

(二)课堂教学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

课堂目标:不仅让学生学会题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领悟出解题思路和技巧,以及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解决办法:七注重!

1、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实践才能出真知。学生只有自己动手动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解题习惯。学习习惯包括学习环境,学习时间,预习复习,独立思考和学后反思等。解题习惯包括先易后难,先审题再做题,多角度思维、数形结合等。

3、注重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4、注重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鼓励以及对成绩好的同学的引导,尽全力做到因材施教。

5、注重书写规范。老师书写严谨、规范,从而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同时,还能给学生描绘出一个清晰地解题思路,让学生一目了然。

6、注重肢体语言的运用。眼神暗示不专注的学生及鼓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动作要合适、不能太大也不能放不开。语言要抑扬顿挫,突出重点难点。

(三)教后反思

孔子曾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反思的过程其实是教师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应时常自我反思。个人观点是:在教育工作中,我现在最需要克服的困难是什么?我的教学有效应吗?我在学生中是否有足够的威信?

二、如何管理好学生

(一)情感投入

情感投入不是学生成绩考试差了你与他不咸不淡的谈谈心或关心一下她的生活,而是你能够通过你对学生的了解提出能够让他解决自身问题的而又切实可行的方法,从而让他们自己找到信心!

1、情感投入对成绩优秀及中档的学生而言,就是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和适当的一些其他关心,说白了就是给他戴他可以带的高帽子,让他爱上你这个老师。

2、感情是需要慢慢培养起来的。这就需要教师要具有耐心以及诚心,并倾注大量的时间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个人魅力

现代社会,内在美和外在美都是教师终生学习的必修课。作为一位教师的应做到是:学识渊博,言语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有等待的耐心和阅读的习惯。提高内在美的重要途径就是做到“真、善、美”。所谓“真”即是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足以让学生信服。所谓“善”即是教师的道德和修养精神。所谓“美”即是教师的审美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教师做到了“真、善、美”,你就是学生心目中的最受喜爱的老师。关于教师的外在美,最重要的是“和谐”。怎么个和谐法呢?首先,穿衣风格与自身的身份和谐。其次,学校学风和个人教风和谐。最后,与周边环境和谐。

(三)制度到位

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要让学生自主参与制度的建立,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因此,教师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时候应遵循:擅于接受不同的声音,听全班学生的建议,与少数学生商量,最后,教师一个人说了算。对于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以先僵化,再优化,最后将其固化。最重要的一点是:持之以恒的把制度执行下去。

三、如何让学生学得好

著名外语教授许国璋同志在北京市自学青年颁发毕业证书的会上讲了一段话:“古往今来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无不都是靠自己学习,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谁能教莎士比亚成为莎士比亚?谁能教爱因斯坦发现解释宇宙的根本原理?谁能教鲁迅先生刻画出阿Q的形象?自己的学习和创造是前进的一种动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扮演的是一位授渔者,教给学生的是一种解题的思维模式,潜移默化的让学生主动的探索知识,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绝不是让学生生搬硬套的被动学习,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其次,一定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不要进行题海战术,教会他们善于总结规律,告诫学生要注重练习与总结相结合。经常总结不做题学不好,一直做题不总结也是学不好的。在学习期间,引导学生之间经常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以及做题方法。在学生内部,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稍差的学生,通过这种相互交流和“先优帮后优”的主动学习方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带动全班整体成绩的提升。

对于稍差的学生而言,要多做基础题及中档题。多做这些题并且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不仅训练了学习数学所必要的思维模式还增加了对知识一次次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准确的把握知识,达到能够运用知识的目的。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切忌做难题怪题,那不是能力的体现。如果基础不扎实去做难题会把自己的头脑搞得越来越浑,把知识搞得越来难理解。很多爱转牛角尖的学生就是因为好高骛远,没有扎实的基础又看不起基础题及中档题,又想成绩很优秀,就直接上升到做难题的高度!高考中数学的基础题及中档题占总体试卷的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同学们万不可丢了西瓜捡芝麻。

第3篇:教学范文

1.组织开展专题文献研究,促进教师反思教学理念

组织开展专题文献研究,可以是围绕时下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亦或是围绕现实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广泛性探讨。利用群体的力量督促、带动教师们进行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献学习,立足于实践,进一步促进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理念。同时,学校应多鼓励教师积极查阅教育教学理论文献,关注教育改革热点,为指导教学做足准备。“教师若想给学生一杯水,就得自己先有一桶水”。教师应秉承为学生负责的态度,不断接受并探索新的知识充实自我,做到及时更新,如此一来,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既符合了学生个体的需求,也迎合了社会与时代的发展特征。而学校正是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的最大推动者,有着无可替代的力量。

2.搭建课堂教学观察平台,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行为

在现实教学中,若教师不进行教学反思,便很难发现自己是否存在过失。学校为此可以搭建课堂观察平台,给教师提供一个可以直观地、清晰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的机会,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根据对国外教学反思相关文献的研究了解到,杜威曾将反思活动划分为“不确定”与“探究”两个阶段。在他的描述中指出,前者是产生怀疑、困惑、焦虑等思维活动的状态,后者是为了找寻解决、突破前者的材料而进行的探索、探究行为。也就是说,当教师不确定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失时,会呈现出各种怀疑、困惑、焦虑的状态,而教师的教学反思就是为探究这一不确定而存在的。而学校应尽量为教师提供探究的条件,帮助教师消除怀疑、困惑及焦虑。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微格录课为主的方式为教师提供观察平台,让教师在录制结束后去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思考、分析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掌握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可见,一旦课堂教学观察平台搭建成功,将有助于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能够及时确定偏差之处,从而作出调整。

3.构建反思效果评价系统,促进教师反思教学效果

德国教育家伯莱克认为,反思是一种建筑在自身之外而对自身进行批判与观察的能力。他主张将以认识为基础的经验同行为实践紧密结合,从多种角度来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学情境,而后根据动机方案来把握自身的行动及其产生的结果,最终得以矫正不良行为,促进问题的解决。教师们知晓教学反思对其教学的帮助,并认可教学反思的效果。教师们愿意将自己摆在求知者的位置,有机会就会去听其他同事的课,并且也会请他们来听自己的课,为的就是反思自己的优缺点并记录下来,方便指导日后教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懂为何反思”,认为教学反思只是形式,无实际意义。那么此时,学校需要构建一套良好的反思效果评价系统,以激励教学反思效果好的教师继续保持,而鼓励和劝勉认为教学反思效果差强人意的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例如,可以在观摩分析的基础上发展教学反思效果的评价系统,在讲课与评课中寻求进步,利用观摩他人课堂教学来促进自身思考,填补自己专业知识的缺失。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教师教学反思行为

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学反思亦是如此。单一的教学反思理论是必然不会被教师所接受的,而单一的只存在于实践中的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反思同样是受困的,这仅仅是经验而已,并非真正的教学反思,只有建立在反思基础上的经验才能对后续行为发展提供可靠参考,进而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

1.加强教学反思理论指导,促进解决教师教学反思困惑

在对于教师教学反思这一问题上,需要学校给予的不仅仅是高度的重视和制度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提供教师用以实际操作的具体指导理论与方法,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发挥。教师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批判的视角考察自身行为,以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给予自己或肯定或否定、支持与强化、思维与修正,促进其教学效能感不断提高的过程。有的教师并不了解教学反思的具体操作方法,不知如何展开教学反思,也有教师不知何为教学反思,也不知为何要反思,且自身不关注教育理论,导致教学理念没有及时得到更新。为此学校应注重、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反思的理论指导,消除教师关于教学反思的疑虑和困惑,以较高水平的理论指导其实践,实践才更具科学性。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消除疑问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2.营造教学反思实施氛围,提供教师践行教学反思机会

第4篇:教学范文

教师的成长除了内在因素外,往往还和外在的、客观环境有关,目前对教师教学水平和反思能力提升影响力较大的就是在职培训.有哪些培训呢?高中物理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有三种.

(1)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的网络课程远程培训,主要形式以网上自学为主.培训内容包括物理新课程岗前培训、教育技术能力、教育科研方法以及围绕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主要针对全体教师.

(2)教育部门进行的个人培训,组织教师分批次到知名高师院校培训,旨在培养针对性人才,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师德、教学多媒体使用等方面.

(3)学校邀请专家到校作报告,主要形式是听专家、名师讲座.上述培训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几何呢?虽然这些以理论为主的在职教育可以传递前沿知识和教改动态,但教法相对单一、学科针对性弱,对高中物理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没有明显改进,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

2提升教学反思能力的建议

不仅教师的信念和态度需要改变,教育部门的培训形式也需要多元化.从上述的两个原因分析,笔者认为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全面提升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2.1增强问题意识,提升教师捕捉关键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包括发现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问,甚至异常现象,然后针对性的深入描述,之后结合外界知识进行解析,最后在行动中加以验证,总结为“发现问题-解释情境-分析-改进”.这要求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首先教师要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教师需要认同自身的职业价值,享受荣誉感,认同社会给予的高地位.工作热情提高,才能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自觉促进专业发展.其次,提高教学素养,能用理论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站在理论的角度,才能发现隐藏在教学主体、教学目标和教学观念后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才能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当然还要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关注学生才能够发现最值得研究、最真实的问题.如果对学生看似平常的行为视而不见,自然就不会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2.2增强学科针对性,改变培训方式

目前新课程改革中,讲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部分.在高中物理教师的培训中,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需要增强学科针对性.培训中需要让教师注意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完成,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修的基础知识是关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的选修内容的确定等方面.

2.3研究高考,提升自我素养

第5篇:教学范文

1.1教学诊断能力

能力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5]。因而教学诊断能力就是教师进行教学诊断的主观条件。同时,教学诊断不仅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而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贯穿于教师教学始终的一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分析、总结、反思[4]。那么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主观上拥有教学诊断的意识外,还必须掌握教学诊断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等。所以教学诊断能力是教师内在思维品质的外在表现。

1.2化学教学诊断能力

中学阶段化学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共性也有特性。其特点由学科内容的独特性、学科语言的独特性、学科思维(三重表征)的独特性所决定。例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探究法是重要的化学教学方法之一,对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诊断时,必须要结合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化学学习,并排除教与学的障碍,改进和强化教学活动[6]。因此对于中学化学教师,其教学诊断能力还应该是建立在其化学学科教学论知识及化学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的一种综合素质。综上,化学教学诊断能力可理解为化学教师以师生共同生成的“教”与“学”的活动为诊断客体,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方法(观察、访谈、测验等)判断教学质量的现状、教学效率低下与学生学习困难潜在原因并寻求解救方法的一种心理品质。结合教育部2012年出台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从不同领域对合格中学教师提出的基本专业要求,将教学诊断能力分为教学态度的诊断能力、教学设计的诊断能力、教学实施的诊断能力及反思、评价的诊断能力。教学态度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责任心及师生关系的处理;教学设计指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教法的合理选择等;教学实施指教师的课堂教学,包括各类教法的运用、课堂调控、对学生的合理引导等;反思、评价指教师在课后为及时调整教学、促进专业发展用多种方法全面评价教与学的过程。

2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选取了共200名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4份,有效率达92.0%。

2.2调查方法

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发挥问卷和访谈各自优势,兼顾了调查的广度和深度。问卷涉及化学教学诊断能力的5个一级维度,即教学诊断意识、教学态度的诊断、教学设计的诊断、教学实施的诊断和反思、评价的诊断。采用5点量表形式,1-5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不太同意、中立、比较同意、完全同意。为保证调查有效性,印制问卷时对53个小项打乱顺序后重新排列,并适当设置反向题,以便及时剔除无效问卷。对问卷进行初步统计后,针对统计结果所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代表进行个别访谈,并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

2.3数据整理

问卷数据用SPSS19.0软件录入、管理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5个一级维度的信度系数在0.668~0.911之间,而问卷的整体信度为0.965,问卷整体信度较好。同时本问卷KMO值达到0.919,表明变量间相关性较强,因此本问卷数据适合采用因素分析。访谈录音录入电子文档,并对受访者观点进行整理归纳。

3结果描述

3.1整体描述

从整体看,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的平均得分为3.918分,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得分见

3.2背景变量差异分析

分别以各个背景变量为自变量,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平均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3.2.1教师类型不同类型教师其教学诊断能力在整体和5个一级指标(p=0.000)上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结合图2可以清楚地看到:经验型教师的化学教学诊断能力明显高于新手型教师和职前教师,而新手型教师和职前教师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可见,3类教师在整体和各个维度上差异非常显著,经验型教师化学教学诊断能力明显较强,同时与新手型教师和职前教师相比更善于对实际教学实施过程进行诊断。

3.2.2教师教龄不同教龄的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在整体、5个一级指标(p=0.000)上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表现为随着教龄的增长,化学教师的教学诊断能力不断提升,尤其对于年轻教师而言,其进步更加明显。

3.2.3教师职称不同职称的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在整体、5个一级指标(p=0.000)上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中学3级教师由于样本量较小,故主要考虑其他职称教师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的教学诊断能力要高于其他教师。

3.2.4学校分布不同地区学校的教师其教学诊断能力在整体(p=0.001)、5个一级指标上均有显著或极其显著的差异,位于省会城市的学校,其化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要高于其他地区学校化学教师。

3.2.5学校层次不同学校层次的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在整体(p=0.035)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诊断2个一级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根据事后比较,差异主要在于地(市)级示范学校化学教师诊断能力强于县级示范学校,但由于县级示范学校的教师样本数较小,因此差异可能是样本数不够所造成。

3.2.6其他以教师性别、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情况为自变量时,不同教师在整体和5个一级指标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4讨论

4.1整体现状

从调查结果看,中学化学教师对教学诊断都有一定认识,能意识到诊断的重要性及对自身化学教学工作开展所起到的作用,也能认识到通过诊断可以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实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也有相对较好的表现,基本具备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诊断的能力。然而通过访谈发现,教师对于化学教学诊断的理解往往不够全面,对化学教学诊断的概念并不清晰,容易与化学教学评价、化学教学反思等相混淆。从而也使得不少教师虽然有意识地在做一些教学诊断的工作,却并不认为自己是在进行教学诊断。诊断与评价、反思相比在广度上更窄,仅仅包含存在的问题,而不涉及优点。但是在深度上更深,是在评价、反思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寻找原因并设法改进。同时,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诊断相关理论知识比较欠缺,由于缺少理论的指导,对诊断常用的手段或工具掌握较少,在实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多少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或诊断结果并不全面等。因此,部分教师尽管有较强的化学教学诊断意识,但在实践中会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

4.2化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的主观影响因素

以教师类型、教龄、职称为自变量时,其诊断能力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由于经验型教师选取的是湖北省骨干化学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教学经验的积累。因此这些自变量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教师教学经验相关。不论是化学教学诊断意识,还是诊断能力都是在不断积累经验中得到提高。经验型教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在意识上和能力上与新手教师相比有显著提高。同时,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随着诊断能力的提高,教师会更加认识到教学诊断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而会更加有意识地对教与学进行诊断。随着教学诊断意识的提高,教师对教学诊断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全面和深入,从而进一步促进能力的提高。刚入职的新教师和职前教师,由于实战经验不足,在进行诊断时,看待问题会不及经验型教师那样全面,不善于从多个方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寻求对策。以教师类型和学校分布为自变量,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平均得分为因变量进行二因子变异数分析。其中教师类型(F(1,175)=21.668,Sig.=0.000)达显著水平,学校分布(F(3,175)=1.261,Sig.=0.289)与交互影响(F=(3,175)=2.222,Sig.=0.087)未达显著水平。故对主观影响因素亦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展开讨论。

4.2.1教学经验对教学诊断意识的影响教学经验对教师认识诊断的重要性上影响不大,而在具体实施上有较大影响。较之经验型教师,其他教师往往意识只停留于理论阶段,付诸实施的意识较为欠缺。例如,经验型教师在教学中会更多地关注学生,会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调整课本原有编排体系、活动设计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手教师和职前教师这方面意识明显不足,更多地倾向于按课本编排按部就班地上课。

4.2.2教学经验对教学态度诊断的影响教学经验对教师发现教学态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没有显著影响,对寻求改进方法有较大的影响。例如教师都比较重视也能发现自身情绪对教学工作开展所造成的影响,但在解决问题时经验型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已有经验及时做出判断,并想出对策。而新手教师由于缺乏经验,不能很好地做出调整,因而在教学中情绪更容易受到学生影响或将课堂外的情绪带入课堂。

4.2.3教学经验对教学设计诊断的影响教学经验对教学设计诊断的影响较为显著。经验型教师更善于全面地诊断教学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新手教师、职前教师则偏向于教材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的诊断,对学生学习心理分析的诊断相对薄弱。其主要是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实际接触过的学生并不多,本身在学情分析能力上就有所欠缺,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学情分析的诊断能力。教师入职前及刚入职后较于学情分析,会更侧重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因此也使得这几方面的诊断能力提高较快。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会越来越多地体会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对学生也更加了解,从而促进了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对学情把握情况的分析、改进能力。

4.2.4教学经验对教学实施诊断的影响教学经验对教师教学实施诊断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因为教学实际的需要,在职教师都非常重视教学实施过程,所以会特别关注自己在这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设法改进。因而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学实施的诊断能力不断提高。表现得最明显的就在于课堂调控。课堂教学并不总是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难点突破方法选择不当等问题。当引入化学实验时,时常会有预设之外的教学内容生成。经验型教师在课前会结合已有经验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比较全面地预设,并事先设计好应对措施,从而能更好地把握课堂,并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而新手教师或职前教师虽然在多数情况下能意识到问题存在,但在处理问题时还是会因为经验不足而措手不及。同时,新手教师和职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会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得非常详细,这样就导致在实施时容易被预设束缚,使得处理方法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在发现问题后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4.2.5教学经验对反思、评价诊断的影响从分析结果看,经验型教师的反思、评价诊断能力强于新手教师和职前教师,而职前教师要略强于新手教师。其原因主要在于职前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能更全面地去发现、分析并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发现自我反思、评价中的不足。新手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又相对缺少指导,因此比职前教师稍显逊色。而反思、诊断能力较强的新手教师往往会在对自己的课进行评价与反思后,结合听经验教师的课,将2者进行对比分析,既能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也能进一步提高自我反思、评价的诊断能力。

4.3化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的客观影响因素

除教学经验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对化学教师的教学诊断能力产生影响。结合事后访谈发现,对于地处省会的学校或省级示范学校,由于学校之间生源、升学率,教师之间应聘等竞争压力较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就会比较高。在高要求下,教师必须追求更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客观上促进了教师必须对其教与学进行总结反思并不断寻求改进教学的方法,从而促进了教师诊断能力的提高。同时,重点中学汇集了众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而省会城市又往往汇集了较多的此类示范学校。因此教师通过各类教研活动,如学校间教研组的交流、特级教师指导点评等,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更有利于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益、效果的方法。对于乡镇中学,由于本身教师资源相对缺乏,1名乡镇化学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要远远多于城市教师的教学任务,有的甚至还要承担化学以外科目的教学工作,经常会因为自身学科教学任务繁重,又兼任班主任工作而忽略或无暇顾及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教学诊断能力的提高。

5提高化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的建议

5.1化学教师要强化教学诊断相关理论

从调查结果看,中学化学教师在相关理论知识上比较欠缺,这无疑制约了其教学诊断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强化相关理论基础。一方面教师需要强化教育学、心理学及化学教学论的理论学习。进行教学诊断,判断一种教学现象是否存在问题,确定改进方案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一定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更加准确、全面地发现问题,更加透彻地分析原因,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法。教师学习这方面理论不能局限于大学期间的相关课程,而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通过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的交替过程,既用理论指导实践,又用实践优化理论。结合自身实践,将书本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并以此指导教学诊断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强化化学教学诊断的理论基础。既明确化学教学诊断的含义,强化教学诊断的意识,同时也学习化学教学诊断的一般方法,掌握一些教学诊断的工具。运用这些工具、方法进行教学诊断,使诊断结果更准确、更具体,从而更有利于教学及教学诊断能力的提高。

5.2化学教师要注重教学诊断的实践

教学诊断的实践性非常强,而诊断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又在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教学诊断的实践,并注重教学过程中经验的积累。教师要用心与学生沟通,多了解学生,并善于思考、善于探索,能够认真观察、记录、分析、追踪学生的学习状态[4],在此基础上从各方面给予学生学习上的指导,同时也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有意识地去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联系理论知识,及时寻求改进方法。加强同事间的合作交流,开展自我诊断的同时,进行教师间相互诊断。新教师则更要主动加强与经验教师的交流,多吸收他们成功的经验,为提高自身教学诊断能力奠定基础。

5.3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指导教师进行

诊断教学诊断以一线教师本人为主,但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也应重视教学诊断,将其看做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引导教师进行诊断。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可以积极组织以年级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或跨校、跨区的教学诊断活动,邀请有关教育专家予以指导和帮助,促进在校教师诊断能力的提高。同时学校在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尤其是新教师的教学任务时,一定要留给教师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使其能经常对教学进行诊断,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在落实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积极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其在教师岗位上实现社会价值。

5.4师范院校要加强对化学教师诊断能力的培养

第6篇:教学范文

1确定明确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课件制作的关键环节。在课件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制作者分析学习者的特征,确定教学的目标,建立教学内容知识结构。整个课件的制作应遵循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明确教学的目标,细化教学的目的、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具体到法学专业的CAI课件的制作,必须明确其目的何在?为的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是谋求解决某一法律问题;为的是扩展学习者的知识面,还是谋求培养和提升法律实务能力,等等。心中有数了,制作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制成的课件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进而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果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制作者的教学目的不明确,必然使课件成为各种素材的简单堆积,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更无法提及教学效果。

2有效组织各种媒体文本、静图、动画、音频、活动视频等是构成CAI多媒体课件的信息表达元素,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良好的CAI课件必然选择合理、生动、形象的表达素材。为此,各种报刊杂志、书籍、图库、音频库、专业影视资料、互联网等均成为搜集课件制作相关素材的有效路径。特别是针对法学CAI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庭审的现场录像或影视剧的庭审片段更是不能或缺的。课件制作蓝本在设计时,必须围绕法学专业课程教学目的,合理规划屏幕布局、图文比例、色彩对比、音乐节奏、交互方式等,更为重要的是要注意筛选好有价值的素材,搭配好各种媒体。CAI多媒体课件不能是黑板和粉笔的替代品,多种信息表达元素需要有机组合,否则其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切忌游戏化,否则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妨碍实现教学目标。

3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常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CAI多媒体课件制作时,一定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所以不能将所有的教学内容一揽子地呈现在学习者的面前,要适当地留有余地和设置问题情境。对问题的分析要逐步深入,相关提示也应逐渐展开,切忌直接显示问题的答案。否则,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无异。只有如此,方能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启发学习者独立思考,培养学习者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法学专业的CAI多媒体课件教学而言,不仅要充分激发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其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的结合,而且要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实现理论知识与直接经验的结合。教师通过实务案例的引入逐步分析推导出法律评价,不仅有利于学习者对法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利于学习者法学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二、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认识误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提升,多媒体教学在法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业已成为一种潮流。但是,如何更好的运用,尚需要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包括一些认识需要澄清。

1多媒体教学的功能并非万能多媒体教学所具有的明显优势,引来部分教师对它的膜拜,多媒体教学的功能被无限夸大。CAI的英文原意是计算机辅助课件,实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和技术。多媒体课件在法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模拟法律事务处理的整个流程,但它终究不能替代实践教学。例如,运用多媒体进行法学教学时,教学场景的设计至关重要,如何选择适当的案例和呈现案例发生的过程是关键所在。法学院(校)的教师们大多数局限在象牙塔内与实务接触受限,加之学术背景等要素的限制,教学场景设计过程中就有了限制。况且实务中的具体案例常因个案差异,经常出现不同的裁决结果。所以,法学学习者综合素质的提升,除了专业理论学习、模拟法庭训练以外,还要给学习者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而不能仅通过CAI课件观摩庭审的过程。目前,国内部分法学院(校)开展的“诊所式”法律教育就是有益的尝试。通过诊所内的教师指导学习者全程参与法律实际运用,并关注细节,势必锻炼了学习者的综合素养特别是法律的运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较难实现的。

2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并非仅处于辅导有人认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削弱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而将使得居于传统教学模式中主导者地位的教师逐步演化为教学的辅导者。此种认识存在偏差。倘若多媒体教学过程淡化了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师生间的互动,无疑此种教学的失败几成定数。缺失教师引导的学习将会成为漫无目的的探索,同样的互动也必将演化成没有边际的漫谈。假如实务案例的探讨与分析中没有了教师的引导,很有可能无法形成共识而作出相对准确的法律评价。进而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使其将会事倍功半且不得要领,甚至可能步入无法自拔的歧途。即使在当下逐渐为人们所知悉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习者的直接讲授逐渐减少直至取消,但教师对学习者的启发与引导,对学习全过程的监控作用却在逐渐增强。学习者倘若要想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是绝对无法离不开的。所以,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并未削弱。

第7篇:教学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化学教学;优越性;不可替代性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55-01

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引入将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化学教育势必也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在社会创新的大潮下已是愈加明显,为此,需要我们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加上有限的化学实验演示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则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因此化学教学引入了新的技术――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1,2]。CAI的核心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当课堂中出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教学内容相融合的教学情景时,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这就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3]。在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也显示了它巨大的优越性,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

一 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1.增强课堂教学的表现力。

化不可见为可见 如Na与H2O反应实验,通过投影实验能使全体学生基本看清,但反应太快,学生完整描述实验现象有困难,这时可将该实验的视频文件反复播放,这样学生就能将实验的整个过程看得十分清楚[4]。利用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让学生直观、生动、形象地了解到这些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静态为动态 如化学生产流程的宏观演示、模拟工业生产流程。在进行接触法制硫酸和电解食盐水等化工生产过程的教学中, 教材中的内容仅靠挂图及教师讲解,效果不理想,可选用相应的课件和视频来辅助教学,利用课件来将分散、孤立的设备连接成完整的、系统的设备,将静态的生产流程变为动态的生产过程,将各个环节进行局部放大和反复演示,使学生看清楚,理解到各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整个生产的流程[5]。

化抽象为直观 如在有机化学中,利用多媒体模拟出有机物模型中化学键断裂及新化学键的合成的方式,使有机物学习的难度将大大降低。一些典型分子的构型如C60(足球分子)等在以往的教学中这些分子的结构只能用简单的球棍模型来示意,如今则可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这些分子的空间构型,让各种分子模型在三维空间中旋转和翻滚,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来进行仔细观察,充分比较各类分子的结构特征,深化学生对这些抽象的分子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加大教学密度、加快教学进度、优化教学过程。

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主要是化学课堂教学,化学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并以一定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配合教师讲解。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做到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课件中涉及一些二维、三维动画及图形虽不是语言,但通常比语言表达的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疑难问题[6]。由于信息传输通道的多样化、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教学密度的加大、教学进度的提高也就很明显了。

二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我认为那种“靠计算机技术就能确定教育的方向,解决教育问题”的观念是错误的[6],它只是一种手段或工具。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多媒体教学不能替代传统教学。

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学,传统教学具有丰富的遗产和宝贵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有机整合的互补关系,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使之转化为更科学、更有趣、更有质量的方式,更好地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2.多媒体教学不能替代化学实验。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或为了实验的成功性高,全部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殊不知,首先,这样做降低了实验的真实性,可信度,降低了学生的兴趣,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其次,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尤其一些可能出现的副反应,不该出现的现象,恰好是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很好机会。而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模拟、动画和计算能力,使许多现象明显、易观察的实验“屏上做”[7],使学生失去了锻炼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机会。

三 结语

多媒体具有存储量大、准确性高、直观性好、处理速度快、交互对话和逻辑判断等诸多具有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优点。但是,提倡多媒体教学,决不是要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各种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他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就像粉笔+黑板、幻灯投影、电视教学等教学手段一样,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之一,只有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才能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金华.课堂教学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80-81

[2] 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05

[3] 胡业宏.化学课中如何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化学教育,2000,3:7-8

[4] 张宝辉,葛微、杨武.计算机能帮助化学教师做什么.化学教育,1998,2: 29

[5] 钟宏钊.山区县中学实行化学多媒体教学可行性初探.化学教学,1999,8: 36

第8篇:教学范文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都有所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学 课堂 教学

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学生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3、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需教师及时加以点拨指导。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4、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整理、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5、注重教学反思、适当的表扬奖励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应“偏爱”学困生。教师要善于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整理,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

4、利用教具和多媒体引趣

数学活动同其它教学活动一样,恰当地运用教学媒体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数学学科的显著特点,针对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具和多媒体,不仅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更有利于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积极性。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能把要解决的问题直观、形象、具体地展现给学生,架起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可以达到理解掌握新知识,培养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其中的兴趣点,有理有节地融入教学中,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培养小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让小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好数学,从而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同时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9篇:教学范文

一、在课堂教学中播种爱

老师把微笑带人课堂,学生把笑声留在课堂,掌声和肯定的语言贯穿教学的始终,这样的课堂效果,是老师们想达到的,也是同学们想参与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一定要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大方自然,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和自己接近,才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学生喜欢教师的前提,也是学生喜爱你所教学科的前提。“亲其师”,才能让其“信其道”。因为,在严肃紧张的课堂里的学习效果,远不如在活泼、愉快的学习环境里的效果好。教师要想学生所想,站到学生角度去考虑如何学习,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用肯定、表扬、鼓励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允许学生跌倒了再爬起来,要能包容他们,要能宽容他们错误的重复。这样,才能使学生、教材和自己融为一体,才能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学习气氛。

二、在数学学习中融入爱

作为数学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当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喜欢数学,都能学好数学,都能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创设以下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以组为单位比赛记忆圆周率。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兴奋,讨论热烈,回答阐题的热情高涨,掌声、笑声在教室中回荡。这时,细心的你会发现,那些平时不被重视的差生的脸上会泛起自信的光彩。

教师一定要利用此契机,使学生对圆周率的认识不断地加深,更要让学生知道我国在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数学方面也曾在一些领域内遥遥领先,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就是其中的一项。在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精神。

在教学72÷9÷8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这时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启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经过师生们反复地分析、讨论和交流,不仅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而且也从中受到观察、分析等思维方法的启迪,思维品质获得了培养,同时学生也从探索的成功中感到喜悦,使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强化,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让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关爱学生,态度和蔼

教师的教态和蔼可亲,大方自然,有利于学生和你接近,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学生喜欢教师的前提,也是学生喜爱你所教科的前提。“亲其师,信其道”,在此基础上,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使学生得到启发,受到感染。教师只有想学生所想,站到学生角度去考虑如何学习,这样,才能把你、学生和教材熔为一体,这样才能把课上得有声有色。

四、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倾注爱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当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才会向你敞开他的心灵。”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充满爱心,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好因材施教工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要指导和帮助这些优秀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宽和深入,并帮助这些成绩优良的学生克服孤芳自赏,不关心集体、自我封闭等弱点,让他们和差生组成“一帮一”的帮扶对子关系,让他们分享差生在他们的帮助下取得的点滴进步,引导他们感受和见识其他同学的长处和优点,让他们懂得“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人人有才,人无全才”,要扬长避短,才能全面、健康地发展。

作为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的辅导。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差生机会,要多给他们发言、思考的时间,在提问时要注意寻找、捕捉差生在学习和其他各方面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有成就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欣赏,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和爱。

只有学生把教师当成了朋友了,让他们知道老师对他们的关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上来了,学习成绩相应就提高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又使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就更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就更能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在自己教学的课堂上就少了许多“对手”,多了许多“助手”。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每个教师要用真心去爱学生、去教学生,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创设各种难易的数学情境,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多培养、多点拨、多激励,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这样长此以往,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