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教学单位意见范文

教学单位意见全文(5篇)

教学单位意见

第1篇:教学单位意见范文

一、高中语文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实施后,集体备课已经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但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集体备课制度不健全

目前,高中语文的集体备课缺乏制度保障,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不健全。笔者调查发现,许多学校的语文集体备课制度只有备课形式的规定和要求,如时间的规定、地点的规定、参加的规定等简单的制度。许多学校的备课制度挂上了墙,但对集体备课的内容的要求、集体备课的评价和检查、集体备课主讲人的安排与责任等内容的规定还很简单,没有细化的要求。同时,一旦遇上学校大的集体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组的活动就不能得到保证。由于时间难以协调,有时候只好将集体备课改成分散备课,采取网上汇总的办法,把个人的备课意见每次集中给一个老师去整理成集体备课的学案。这种方式缺乏教师集体备课研究智慧和集中讨论的环节。

(二)合作意识缺失,合作流于形式

合作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和团队精神。由于语文教学水平和经验的局限,许多老师在备课中的认识会有很大的差异。在升学的压力下,要所有的老师在集体备课中都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教学意见,还有很大的难度,有少数教师担心自己的经验被年轻老师学去,在发言中总是有所保留。

(三)集体备课成为少数教师的讲堂

集体备课活动中经常见到少数教师发言,其他教师则很少发言甚至沉默。究其原因,有的教师是因为怕讲不好被其他教师耻笑,不敢发表意见;有的教师是因为怕被其他教师超越,不愿发表意见;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和奖惩体制,使得教师不得不权衡竞争与合作;许多学校尽管意识到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也建立了相关的备课与集体备课制度,但机械地认为集体备课就是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教学进度,不去评价备课的实际效果,使集体备课成为检查和统一教学进度的手段,降低了集中备课的作用。

二、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

(一)集体备课活动要有明确要求

集体备课并不是简单地把老师组织起来就可以的,要从集体备课的活动过程的组织和评价过程中抓好每一个环节。第一,教师要了解备课内容。让每一个教师在备课前就知道备课的内容,了解集体备课的要求,是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前提。一般来说,集体备课并不是孤立的备课过程,其应该是在个人分散自治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从备课的过程上来看,集体备课应该是个人备课的整合。是在教师个人自主独立备课和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教师之间进行的二次专业探讨、交流和合作。从备课的过程和结果上来看,集体备课应该具备两个特性:一是集体备课是个人备课的总结和整合。集体备课是以教师个体在教学前所做的教学准备为基础的,教师只有充分准备,很好地收集教学资料,集体备课时才能有话可说;二是集体备课是固定的备课内容。集体备课必须有特定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的集体研讨。通过集体讨论把个人的意见集中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案例。把专家和名教师的典型课例变成自己的教学课案。第二,充分调动教师集体备课的主动性。集体备课是一个集体行为,不能搞成骨干教师的集体备课,要调动每一个成员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集体备课的参与性不够是高中语文集体备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中,年轻教师参与度不够是一个普遍现象。集体备课成为老教师的讲台,年轻教师基本没有话语权。在调查中发现,有少数年轻老师在集体备课的讨论中很少发言,还有的老师一年中没有一次担任过主讲老师。调动每一个老师在集体讨论中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是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发挥骨干教师和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中的骨干作用。每一个老师都能参与是集体备课有效性的中条件,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也是提高集体备课效果的重要条件。从集体备课的要求来看,首先要调动全体教师的主动性,在大家都能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再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这二者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缺一不可的相互联系的两个必要条件。

(二)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要有效设计

第2篇:教学单位意见范文

当学生进入导向阶段时,主要由学校、班级委员会与家长负责对其进行方向指导。具体做法是,首先,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家长根据孩子意愿向学校提出申请,内容是让孩子进入以下三类学校的一年级:普通或技术高一、职业高一、两年制的专业技能合格证书第一年。其次,学校根据家长申请,综合学生在校表现、兴趣等给出意见;最后,校方与家长协商,双方意见一致,班级委员会就安排学生进入所选学校,而在中心阶段进行过职业培训的学生,则安排到职业高一或两年制的专业技能合格证方向学校;当家长对校方意见有疑义时,可向申诉委员会(信息与职业指导中心主任、其它学校的校长与教师、家长等)上诉。

二、法国初中方向指导班的机构设置

1、国家机构

方向指导的国家机构是“国家教育与职业信息局”。其负责具体指导事务,将“信息与方向指导中心”收集的信息做整理,出版成就业指导手册,并以电视为媒介播放就业节目。具体做法是“:了解教育手段和职业活动,建立公众信息资料库;进行相关方法和方式上的研究,扩充资料库;进行调查,提高大众对职业活动的理解;协助制定针对教学和职业信息指导人员的培训政策并参与对其的培训”。

2、地方机构

法国的方向指导的地方机构是“信息与方向指导中心”,其主要职责是:

(1)将“国家教育与职业信息局”出版的就业指导手册发给学生,免费为其提供就业信息;

(2)对本学区的中学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具体做法是:首先,由“全国劳动与职业方向研究所”以内外两种形式组织招考,招聘指导人员(顾问兼心理辅导师、主任等),其中“外部考试面向35岁以下非国家公职人员,至少受过两年高等教育;内部考试面向40岁以下的公务员,至少受过完整高等教育。”其次,分配相应指导人员给各指导中心;最后,指定每位顾问与本学区的一所或多所中学建立联系。

3、学校机构

学校机构为“民主班级委员会”,有学者指出,其是由校长或校长助理主持、由本班级授课教师﹑两名学生代表和两名家长代表、教育和导向顾问或需要了解学生情况的校医组成。每学年至少开三次民主会议,具体程序是:会议前,学生先就职业选择提出意见,然后教师算出其学习的平均成绩,再综合两方面给出意见;会议时,先由此阶段的负责教师公布学生成绩,给出意见;然后家长与教师协商,这种协商一直可持续至第二学期末。

三、法国初中方向指导班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法国“方向指导班”的建立为我国初中学生选择就业方向和升学类型提供了借鉴,至少表现为以下两大方面:

1、建立专门方向指导机构,培养专业方向指导顾问

当前,我国每所中学都设有教务处、政教处、后勤处等不同部门,其设置不可谓不细,但却缺少专门的方向指导机构。因此,建立专门的方向指导机构势在必行。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设置初中方向指导机构。法国初中方向指导机构组织严密,建立了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的三级指导体系。这无疑给我国教育管理者提供了重要参考:今后改革可以较大力度鼓励地方建立专门初中方向指导机构。在国家,学校和社会三者间架起就业信息桥梁。

(2)在高校设置方向指导专业。专门方向指导机构的运行,需有专业方向指导顾问做前提,才能保证指导意见的专业性。这就需在高校设置相应专业,培养专职人才;如有意从事方向指导职业之人员(不包括高校专业学生),需到高校相应院系进行专门培训,培训结束后,通过考试得到相应的资格证书,才具有成为指导人员之资格。

2、加强学校、教师、家长三方的联系

法国初中方向指导班,每一阶段的指导意见都要求教师在与家长相沟通,在充分了解学生之兴趣后,才综合评价给出指导意见。反观我国初中教育教师,学校和家长三者间鲜少民主交流。因此,加强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联系尤为重要,其具体做法是:

(1)建立“教学整顿”家长参与制度。在每所中学建立“教学整顿”家长参与制,为每个年级掉队或基础薄弱的学生顺利进入下一年级的学习提供帮助。法国升留家长参与制,固能提升每阶段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我国人口幅度大,现阶段基础教育的目标首要保证入学率,升留级制度显然与之不符。但在中学建立“教学整顿”家长参与制不仅可行而且对解决每个年级“学困生”问题是有助的。

第3篇:教学单位意见范文

关键词:专业认证;标准;教学管理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对于学校构建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改进医学教学管理,提高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医学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不仅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内容、过程、教育环境和结果提出了基本要求,还对医学教学管理提出了“参照”模式。在认证标准中,涉及或涵盖诸多有关教学管理的内容,对教学管理各个环节都提出了要求。教学管理是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如教学计划与改革、课程计划管理、成绩评定与考试管理、教育资源配置、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教育评价与信息反馈、毕业生质量调查、教学行政管理等方面内容都在《标准》中得以反映,并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特点提出了较为贴切、详细的要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于2015年接受了教育部专业认证,得到认证专家的高度认可。学校参照认证标准,根据实际需要和改革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体系和有力推动手段。在实际的工作中,学校始终坚持了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的五大原则。

1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是管理的基本原则。在《标准》的“管理与行政”指标中就提出了总体制度体系的要求,如“举办医学教育的高等学校必须建立医学教育管理机构,承担实施教学计划等职能。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及操作程序”。对于重要的管理环节和事项,还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如课程计划管理,要求“医学院校必须有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课程计划管理,这一职能机构承担在医学院校领导下的课程计划制订操作、信息意见反馈、规划调整等具体工作,主持课程计划的实施。”对临床教学基地管理要求“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建立完善的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档案,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特别是加强对临床能力考试的管理。”从这些标准可以看出,要做到教学管理的规范,至少有4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即:机构、人员、制度及执行4个方面。关于“机构和人员”,在独立设立的医学院校设置得比较完备,但在综合大学中的医学院,特别是医学院与综合大学合并之后,对医学教学管理机构和人员进行了调整,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管理体制,这些体制是否完全适合医学教育要求与规律,还有待实践检验。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若干意见中专门就管理体制改革提出,要求“进一步完善医学教育的管理层级和运行机制,理顺治理关系,履行好对医学教育的统筹规划、宏观管理、资源投入、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职责”。综合性大学中的医学管理体制问题,一直是见仁见智,但“机构和人员”是履行教学管理职能的最基本保证。武汉大学对医学教育实行“条块结合”的领导与管理体制。设立医学部,全面统筹、协调、管理所属各单位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在医学部下设教学管理处,负责医学专业本科、研究生、留学生的统筹协调管理。管理规范性的另一问题是管理制度和执行。武汉大学结合认证《标准》要求,建立了覆盖教学全过程的医学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本科教学管理责任制、学籍管理与学位授予、专业课程管理、教学研究管理、教师教学规范、教学督导、教学质量评价、实验室开放、实习基地建设等,形成了一套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既规范严格又激励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学校在制定这些管理制度时,最重要的就是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制订完善。如果只是生搬一套别人的材料,就会使制度仅停留在纸上。另一重要方面,是制度的执行程序规范,特别是在涉及师生利益、学校重大事项时,更应引起高度重视。也就是要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涉,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2服务性原则

管理即服务,这是教学管理特别强调的理念之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教师。在大学教学管理越来越标准化和专业化的今天,我们越来越重视对教师和学生外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而忽略了他们真正内在的教与学的发展需求。显然,这种适应规模化发展的管理模式,除了能带来表面的管理效率之外,与真正的大学教学质量是背道而驰的。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策划者、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大学教学管理机构,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方式和工作重心,强化教学支持服务。在《标准》中,对学生的服务给予了明确规定:“医学院校必须建立相应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对学生提供必需的支持服务。必须就课程选修、成绩评定向学生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对学生在学习、心理、就业、生活、勤工助学等方面予以指导。”这是对教学管理服务性原则的具体要求,也是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举措。武汉大学设立了一站式学生事务与发展服务中心,医学生可以享受便捷、高效、多样的学生服务,涵盖了学业指导、实习指导、大学生科研、奖贷资助、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生活等各个方面。对教师的服务支持主要体现在“师资政策及师资培养”和“教师教学研究”方面。《标准》规定“医学院校必须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和有效履行教师职责。有明确的师资政策并能有效执行,保证教学、科研、服务职能的平衡,认可和支持有价值的业务活动,确保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必须建立教师直接参与教育计划制订和教育管理决策的机制,使教师理解教学内容和课程计划调整的意义;必须制订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保证教师的培养、考核和交流,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可见,对教师的教学支持的核心内容是要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与教学能力的提升。因为教师不仅是大学教学活动的主体,而且还是开展科学研究,创造发现新知识的群体。他们在学校的主要职业活动为学术活动,因此,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应充分结合其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

3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的确定,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医学教育开放办学的需要,教学管理紧密结合师生及相关利益方的要求。二是民主管理的需要,教学管理应广泛吸收各方面的意见。随着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医学的社会性更加突出,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广泛性更加凸显。这就要求医学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医学模式变化、社会对医学的期望和区域医学发展需要,形成各利益方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医学教育发展新局面。比如,医学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目标的确定就需要“包括学校的领导、医学院的行政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学生、用人部门以及政府主管部门或学校的主办者”进行认真讨论。武汉大学对于医学教育的办学宗旨和目标制定、培养方案修订等进行充分论证和广泛讨论,多次征求学生代表、教师代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课程委员会成员、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上级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利益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和完善。认证《标准》中关于教育评价,则要求“有政府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毕业后教育机构的积极参与,并考虑他们对教育计划提出的改进意见,让他们获知教育评价的结果”。这就是要考虑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问题,使学生具备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参与性的另一个重要要求是学生参与管理。在《标准》中,相关的规定有:“制订课程计划需要教师、学生的参与和理解”、“学校管理、教学改革、课程计划的制订和评估以及其他与学生有关的事务中必须吸收和鼓励学生代表参与”、“教育评价体系使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育评价活动”等。但“学生能否直接参与管理?他们是否有能力参与管理?以哪些形式参与管理?”这些问题需要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予以回答。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联合会等组织参与管理工作。将学生会、学习部和各年级、大班、小班的学习委员和学生信息员作为教学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重要成员,特别是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广泛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把学生的各类建议和意见作为教学决策的重要参考。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针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学习方式、学生管理及奖学金评定等方面的意见。另一方面是直接吸收学生代表参加课程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在一些专题教学活动中,如教师讲课比赛、优秀教师评比中直接邀请学生作为评委,表达学生意见。

4学术性原则

教学管理的学术性是要改变以行政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增加学术管理的内容和比重。教学学术管理是管理者根据教学和学术发展的规律及知识理论的权威性,依靠专家、学者对大学内部学术性工作开展的管理活动[2]。在《标准》中,首先强调了“学术自治”的重要性,以保证“医学院校依据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根据各自的发展要求,制订课程计划及实施方案,合理规划人员聘用和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自治权利。教学管理的学术性内容体现在课程计划、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教学研究等方面。《标准》要求,在课程计划方面,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纵向或(和)横向综合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沟通与协作意识的养成。在评价体系改革方面,医学院校必须建立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积极开展考试方法的研究,应用和借鉴各种先进的考试方法。在教师教学研究方面,提倡教师将科研活动、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通过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加强对医学教育及管理的研究,为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高校是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以学术活动为主导的学术事业组织,学术性是高校的根本所在。强化教学管理的学术性,必须明确和认识到学术人员在教学学术管理中的作用。以教授、专家、学者为代表的学术人员在各自专业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在学术上的探究精神,使他们成为教学学术管理活动的主体,他们应当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和自治权,应当保障他们的学术自由。忽视他们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教学管理的学术性必然失去科学水准和理论根基。

5协作性原则

教学管理的协作性在医学教学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由医学教育的多阶段等特殊性决定的。《标准》中,教学管理的协作性体现在3个方面:基础与临床的协作、临床教学基地的协作以及医疗、教学与科研的协作。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医学教育的基础,后者是医学教育的实践。传统的医学教育中,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是分阶段进行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模式难以为继。加强二者的协作性,主要应在课程体系进行突破。积极开展纵向或(和)横向综合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课程计划体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和发展个性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医学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尤其是临床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医学生必须在临床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获取和掌握丰富的临床经验。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包括临床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都需要在临床教学基地中完成,因此,足够的临床教学基地是医学生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是医学院校教学的基本建设。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良好稳定的业务关系,为全科医学和公共卫生的教学提供稳定的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带教老师的培训、教学和实习过程的监控,以达到不同基地质量标准的同质化要求。医疗、教学与科研是临床学院的重要职能,三者具有统一的特征,若处理得好,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武汉大学坚持把科学研究作为办学的战略支撑点,强化医学的集成化发展,同时注重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科研还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问题来开展,临床教学中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取更多前沿知识与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Z].2008,(9).

第4篇:教学单位意见范文

1.培养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提问—讨论式中的问题,尚有很大的“争论”或“商榷”的余地,讨论的目的很多:有的需要弄清概念,有的需要辨别是非真伪,有的需要解决疑难问题,有的需要协调有争议的观点,有的需要广泛采纳多种意见,所有这些都要根据事实,把握正确的概念或原理,进行逻辑性的推理。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有些学生会困惑和茫然,摩擦力为什么会是动力?为什么会是阻力?我都不给予任何建议和答案,就让学生争论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论证案例。因此,每个学生不管是提出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观点,还是支持或反对他人的观点,都必须经过学生批判性的思考去存同求异。因此,在讨论中,学生发现存在的错误或矛盾之处,经过教师引导、启迪,学生就能逐渐抛弃不正确的推理,减少错误的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2.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提问—讨论式,要求学生清楚、明白地进行“即席性”的发言。“即席性”的发言不仅要求学生思维敏捷,具备良好的推理与判断能力,而且要用连贯、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由于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发言时间有限,因此需要学生的表达言简意赅,用词恰当,义正辞严,把握重点,并具有说服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积极的合作态度由于讨论是在小组中进行的,小组讨论具有“辩论性风格”,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发言,听取他人意见。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从交流中得到启发。因此,问题的解决是集体性的。在讨论中,学生之间的协调、协商,能训练学生倾听他人的观点,乐于把学习看作是一项合作性的活动,形成良好的交往,从而使学生具备合作的意识与态度。

二、教学策略

1.设计有意义的问题

在教学中,并非所有问题都值得讨论,只有那些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成为讨论主题。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常常作为设计问题的参考。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潜在发展水平的问题,能使学生表现出卓越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来设计问题。

2.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问,不要提对讨论有暗示性的问题,也不要提含糊的问题。因此,暗示性的问题,能使学生简单地朝教师提出的方向去思考,限制了学生自由思考的机会。因此,在提问时,教师应同时提示学习的方向,让学生明确要做什么,为学生的讨论提供心理安全的环境。

3.多给予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机会

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时,学生不可能都会有相同的看法,教师要容许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接受学生的每一种想法,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不至于附和他人。同时,还要尽量训练学生如何表达与他人不同的想法。

4.从旁指导,提供信息

在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把握讨论的合理进行,教师应从旁指导,提供必要的及时的信息,以增强学生讨论的兴趣,鼓励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形成各小组间相互竞赛的气氛。

5.延迟评价

延迟评价是指教师在研究学生新的想法或意见时,延迟形成评判与评价的意见。奥斯本认为,如果教师在学生出现想法的时候就进行评价,意欲表达想法的学生就会关心保护他自己的想法,而不会去思考新颖独特的想法。由于创造力本身依赖于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的结合,评价是不可废除的,但要推迟在讨论之后进行。

三、总结

第5篇:教学单位意见范文

【关键词】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引言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强调德育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当中应当要构建一个开放、合作、对话的课程文化。让家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是构建这种课程文化的核心。得到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才能够使得教育教学活动顺利的开展,同时提升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但是,在教学实践当中,由于部分家长的参与意识不强,使得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过于流于形式,无法将其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加强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成立家长委员会

学校家长委员会主要由校长牵头,各个年级和班级推选出代表组成。学校家长委员会拥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能够对学校的工作计划重大决策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学校需要向家长委员会定期报告学校近期的工作内容和将要采取的重大决策等,同时需要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而班级家长委员会则主要由班主任牵头,都班上学生的家长推荐选出代表组成。班级家长委员会能够像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主要定期组织召开家长委员会,并将学校和自己对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传达给家长委员会,并收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意见上传给学校。由此可见,家长委员会能够成为学校、家长和教师沟通的桥梁,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

2.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

当孩子一入学,很多的家长就会迫切的想知道和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成长和发展的情况。因此,针对家长的这一诉求,学校应当要多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从而为家长提供更多了解自己孩子的机会。但是家长开放日活动并不只是简单的亲自活动,而是要经过学校充分的准备之后,并选取能够代表学校工作较高水平的活动,比如:请家长进课堂听课、评教评学、获奖作品汇报表演、学校主体教育活动汇报等[2]。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家长走进校园,亲身感受学校的教育理念,走进课堂,亲身感受到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提升家长对学校工作的配合度,让家长能够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并与学校一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3.建立校讯通、网上论坛和聊天群等平台

在这个信息时代下,为人们的日常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因此,班主任在开展教学管理的同时,还应当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校讯通、网络论坛、聊天群等平台,让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到其中,随时随地就班级管理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让这些网络平台成为家校联系的重要桥梁,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整合。班主任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将班级和学生近期的情况进行公布,方便家长及时的掌握。另外,家长也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平台为学校和班主任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或者和其他家长相互探讨教育经验,或者针对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开展相关的讨论等,从而真正的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家长的任务。因此,在教育教学当中,学校和家长应当要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出新的家校合作的方式。同时学校和家长还应当要积极的转变教育观念,不断的开发家庭教育资源,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和构建网络交流平台的措施,实现家庭、学校合作育人的模式,一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新平.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J].教育科研论坛,201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