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范文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精选(九篇)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第1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范文

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阶段幼儿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富于幻想,所以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我们应抓住这一最佳时机,结合幼儿思维特点,在各领域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正确的教育,使之更好地发展,下面我就来谈一下如何在教育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创造性思维。

1.在艺术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

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添画(圆形可添画成太阳、地球仪、熊猫、西瓜等)、拼画(正方形、半圆形、房子等)、变画(主题画、诗画、粘贴画、美工等),而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是片面地看画得像不像,制作得精美不精美,而是重视作品的创造性意识,鼓励幼儿自由创造,不局限于老师的范例,鼓励幼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我感受。在活动中,主张先让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再加以指导,这样幼儿的画会充满童趣。

2.在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

语言活动是幼儿展开五彩想象翅膀的天地。我们通过仿编诗歌、创编诗歌、续编故事等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在大班幼儿仿编诗歌《你喜欢夏天吗》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幼儿理解感受诗歌的意境,再鼓励幼儿到大自然中观察夏天,体验夏天的特征,最后引导幼儿把自己观察体验到的东西仿照原诗歌里的句式框架表达出来,这时幼儿的想象就特别丰富:“我喜欢夏天扇形的树叶,可以扇风,很凉快”;“我喜欢小鱼和水”;“我喜欢在夏天里跑步,因为夏天没有风,可以跑得快”;我喜欢夏天的蜗牛;我喜欢夏天穿裙子;我喜欢夏天的水果,因为夏天的水果特甜……教师把幼儿说的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发言极其丰富,无不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3.在科学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未来的垃圾箱联想创作,有的幼儿给垃圾箱画上了提示器,看到谁丢垃圾,就会提醒他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里,有的幼儿给垃圾箱安上了摄像头,要是谁乱丢垃圾,就会把他拍摄下来……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联想,启发幼儿的创新思维,这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才能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的一切,只要我们有心,都可以成为触动孩子联想的引发物,从而培养幼儿联想的兴趣和习惯,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在健康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还表现在幼儿的动作中,因为动作活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表现,幼儿的发展离不开运动,幼儿的活泼好动,正是培养创造力发展最大的时机,因此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是必要的,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应全面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思维的灵活性,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幼儿自己选择的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容易激发。教师要善于从幼儿的呼吸、脸色、出汗程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对活动量和运动时间进行调控,只有科学地安排运动过程才能起到健体强力,又能促进个体创作性思维发展的作用。

二、教师为孩子创设创造性空间。

1.积极为幼儿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

让幼儿在一个宽松、和谐、平等、自由的环境中,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开放、活跃的状态,以培养幼儿积极的心态。当幼儿的离奇想法超越客观现实时,教师不可以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或者去否定他们,而应该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看到一幼儿把苹果画成方形,教师问幼儿“苹果是圆的,还是方的?”“圆的。”“那你为什么画成方的?”

“我喜欢方的,方的不会滚下来。”此时教师当即表扬该幼儿善于开动脑筋,并鼓励他以后做个农业科学家,培育出方形的苹果。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并得到了表现自己的欲望,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行探索和思考。

2.允许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并刺激同伴的思考。

利用与同伴和成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思维的创新。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的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都会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选择策略,调整语言与他人沟通,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切实提高语言能力。

3.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并给予正确的评价。

幼儿不可能通过画一幅画或拼贴一张图就能得到足够的体验。他们需要继续操作材料,不断发展其思维和情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在自我表现材料的活动中,教师应给幼儿安排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参与或离开表现材料的活动。当幼儿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教师进行有效地评价能起到鼓励幼儿继续进行创造活动的作用,使幼儿更热心于这种活动。但教师如果试图通过猜测幼儿正在创造什么,或者要求幼儿为其创造的东西命名,以此评价幼儿的创造性产品,是非常失败的。这是因为幼儿的创造性活动往往不能十分仔细地考虑自己通过这些材料要表现什么,尽管他们试图这样创作,可能任何人都不认识它。教师要求幼儿给自己作品命名的另一个错误是教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儿的作品上,而不是重视幼儿的创造的动力过程。

三、家长也应为幼儿创设创造性环境。

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进创新力量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轻松、无拘无束和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发展。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其实幼儿的许多创造性思维在家庭中有广泛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发展的萌芽有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而被忽视了。所以,启发家长重视对幼儿家庭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充分发展的重要教育环境。

1.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个人的创造力是在生活环境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创造力强的人,小时候一般比较顽皮敢于大胆想象。而过分的威严和强制,太多的干涉和禁止,则会抑制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妨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家长还要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对事物好奇并细致观察,才能在大量复杂的现象中独具慧眼,创造性地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启发孩子、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活跃思维。

2.多让孩子独立思考。

遇到任何问题,家长都要让孩子积极地、独立地思考,这对其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不要限制和剥夺孩子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机会。当孩子发问或用想象来解释客观事物时,要积极诱导,还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4.鼓励孩子有主见、多提问。

第2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范文

[关键词] 幼儿 创造性思维 动手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幼儿的创造思维可以在他们的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其主要特点是敢于大胆想象,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语言教育活动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3岁~4岁的幼儿仍然处于口语敏感期,所以也是我们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时机。如在小班创思活动课《有趣的故事》中,我让幼儿先思考故事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后来又怎样了?最后又怎样了?再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并随故事的情节开心、悲伤、感动……使幼儿逐步有了表达的欲望。

我班大部分幼儿能根据图片内容学说完整的句子,初步建立“语言表达要完整”的意识。比如,“小熊马特在吃饭”“小熊马特在玩玩具”“小熊马特在……”等等。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给幼儿提供大量的表达自己的机会,在户外活动时也可随时随地让幼儿练习口语表达。如教室墙上的装饰画就可以让幼儿自由的讲一讲:你喜欢这副画吗?为什么?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表达吗?街上的广告画也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你觉得画的是什么?它是做什么广告的?总之,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教育契机存在,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并充分利用,就会使孩子受益终身。所以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创设良好的语言教育活动,幼儿的整体素质也将全面提高,也将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及探索精神、观察能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起点

3岁~4岁的幼儿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逐渐丰富,他们对周围一切不懂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很想知道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开始变得爱问问题,喜欢问:为什么?这是非常宝贵的一种探索精神。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能够耐心地回答幼儿的问题。在思维活动课《聪明的小鸡叽叽叽》这个单元里,让幼儿通过可爱的小鸡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着重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及探索精神、观察能力。孩子们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小鸟为什么会飞?小鸡为什么不会飞?”“母鸡为什么会下蛋而公鸡不会?”“小鸡是从鸡蛋里出来的,我是从哪里来的呢?”“南瓜有妈妈吗?”“谁是它的妈妈?”“小狗、小猫又是从哪里来的?”等等。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因为好奇心是孩子主动观察,反复思考问题的强大动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起点。

三、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基础,如果没有思维的发散,就不可能具有良好的创造力

3岁~4岁幼儿的形象思维刚刚开始形成,这时侯就开始注重幼儿思维方式的培养,对幼儿将来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就像在一张白纸上打上一种美丽的底色,底色定好了,就更容易描绘出宏伟的蓝图。但由于这时候的幼儿知识、经验都非常缺乏,所以他们的思维也就会比较单一、狭窄。对此,教师要通过一些具体可感的东西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给他们多种选择,来拓宽幼儿思维的渠道。

在学《山羊的南瓜》一课时,我通过山羊妈妈用南瓜给小山羊做了6种不同的食品,(如南瓜冰激凌、南瓜粥、南瓜汤、南瓜面、南瓜饺子、南瓜饼等)让幼儿意识到了:一样东西,可以变成很多不同形式;在这次思维教学活动中,引发幼儿思考除了这几样,南瓜还可以做成哪些不同的东西?结果每个幼儿的回答都不一样。有的说:南瓜可以做南瓜糖果,南瓜条、南瓜汁、南瓜蛋糕、南瓜面包、南瓜三明治。有的还说:南瓜可以做南瓜面具、南瓜小汽车、南瓜灯笼、南瓜足球、南瓜房子等。使得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散,打破思维的局限性;同时,再通过各种有趣的水果图卡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拼出各种各样有趣的水果小人,如苹果小人、葡萄小人、西红柿小人等。幼儿的思维路径拓宽了,思维的散发性也就开始建立了。

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对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俗话说“心灵手巧”。灵巧的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还有句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动手能力是创造力的组成因素,通过动手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动手能力,通常指是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这已经通过现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得到证实。

但在现实中,许多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弱,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问题跟家长有很大关系。许多父母包揽孩子能做的事,不给孩子创造独立解决问题的环境和条件,剥夺了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没有独立做事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谈什么创造性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下面来说说我的几点做法:

1.指导幼儿做手工,如折纸、剪贴

2岁半的幼儿从简单的一步折纸学起,到3岁时可学2~3步的折纸,3岁开始学拿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方纸贴成花篮等。4~5岁可以剪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我们老师可让家长在家多辅导幼儿多做手工以发展手的技巧。在幼儿园可利用美术课或在美工区多引导幼儿做多种手工,让幼儿在动手的同时培养创造能力和直接促进思维的灵活转化。

2.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整理玩具、打扫房间、洗小物品

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特别是家长),要刻意培养孩子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饭、学习擦桌子扫地、自己整理玩具、洗手帕等。不许包揽孩子能做的事和剥夺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权利,多给幼儿自我发展的机会。

3.给幼儿提供一些操作性强的结构材料,使他们既动手又动脑

在动手时,让孩子学会技巧和专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发挥创造性思维。

第3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范文

关键词:创造的定义 培养 发展

21世纪的主力军就是我今天的幼儿,而他们能否适应未来的社会,能否推动时代的前进,更是当今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幼儿时期的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它将对一个人以后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现代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为创造而教育就成为了教育的目标,也成为了世界教育的趋势因此,幼儿期是幼儿创造力开发的萌芽期,这一点应当是无可非议的那么,在幼儿期教师应该如何开发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一、创造的定义

创造和想象是不同的,虽然二者有许多类似之处,想象从术语上讲是一个人大脑中形成想象的过程,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己习惯了的原有的熟悉感觉和事物,二是、以前没有过的新感觉和事物。后者被称为创造力。创造和想象是不同的,创造的一个特征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多种潜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创造力的思考者会利用一个条件从多方面去思考,即所谓“发散性思维”。许多有创造力的儿童似乎比他们的同龄人更具想象力。如果我们为幼儿和成人出一个同样的检测,发散性思维的问题砖头的用途?儿童的答案可能是:砖头除了可以盖房子、铺路、装饰外,还可以是打臭虫、暖脚、压纸、制成礼物等。就是说儿童考虑问题和他如何使用这些玩具材料等有关系。杯子不仅是杯子,在孩子看来还可以是船、帽子、飞船、房子、山洞、隐匿的场所等。而成人只想到砖头的用途——建筑、打人、装饰、很少有人想到其他用途。正因为如此,儿童的创造总是显得比成人的创造广阔的多。孩子从零到六岁对自己精神生命的实践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创造过程,在他们进行这种创造性劳动时,成人如果不过多地教他们,他们就使用身边的物体,尝试着用自己创造出来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生活。

二、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时期的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它将对一个人以后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现代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提出严峻的挑战,不仅要教给孩子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学会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学会生存和学习的基本内容是学会发现、学会创造。3—6岁的幼儿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间。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需要成人不断启发、引导。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培养创造意识,再充分利用幼儿一日活动培养创造能力,这是当今社会之中一种普遍的做法。同时,也有如下几种方法能够给予你一定程度的启发: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激发幼儿兴趣,唤醒幼儿的创造意识。我们常说“兴趣是人类创造、探索的动力,成功的先导,是发展创造力的催化剂”。对幼儿来说要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志向,兴趣尤为重要。不少的伟人都是由从小萌发的好奇心,而促使他们走上成功之路,他们对许多东西都充满好奇心与兴趣,我们要时常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唤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幼儿能勇于创造、乐于创造,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因此,活动时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用兴趣吸引幼儿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游戏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在教育方式上,要注重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开拓幼儿的知识面,提高思维的应变能力,既可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又可使幼儿得到最大的心理满足,而且还可使幼儿在这种创造过程中形成和获得成就感。可以让幼儿做些角色、拟人化的游戏,戏剧性的游戏,还有插积木,娃娃家,猜谜语,玩泥沙,粘贴图画等建构性的游戏。我们要为孩子设计游戏的场所环境,提供游戏材料,在游戏时给予孩子帮助、启发。在游戏中让幼儿的创造性也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刚开始幼儿的游戏都是简单模仿动作;以后发展到能将过去的经验再组织、概括,最后发展成为实际性的东西。幼儿的创造力培养更需要成人不断的启发、引导。只要意识到任何活动都有发展创造性的潜力,就能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为幼儿去挖掘、开拓,从而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2)善于激励引导幼儿

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幼儿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发现每个孩子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发展他们,不去用学校里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去创造。”因此,当幼儿对某一个问题表达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俗话说:“心灵则手巧”对于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幼儿来说,动作是他们思维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不失为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每个幼儿生来具有巨大的创造潜质,就看你如何去发现、挖掘、保护,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关注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努力培养本世纪创造人才的今天,用创造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出更新、更好的路子,为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而努力。

(3)让幼儿发现自己的潜能

发现孩子的潜能,我们首要考量的是要保护孩子的创造潜能,创造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孩子天生具有的。孩子的创造潜能被保护了,就会自然地成长。如果我们的观点是培养创造力,其做法可能就是专门开发,让孩子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时的孩子如同初学游泳者被扔在大海中,既迷茫又紧张。他们会无所在地适从,为了把事情做下去,就会乱弄一通,无论结果是什么,我们都会大叫:看,多有创造力!这样的结果使孩子们无法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创造。孩子们不重视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创造结果,所以内心不会被创造成果愉悦,不会有动机去使用这样的创造能力。他创造能力不被创造者使用,就会丢失。所以,开发创造能力常常会破坏被开发者对自己创造力的欣赏。

三、结束语

第4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数学 活动 培养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217-01

当今社会需要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数学教育不仅能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还可以培养其创造思维,通过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独特性,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力。下面针对这一问题,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更新教师数学教学观念

实验表明,幼儿期特别是四五六岁阶段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幼儿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和形成数概念,萌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此时孩子的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这个关键期,提供适合其学习特点的数学教育。

幼儿数学学习的创造性与积极性是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中重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创造、轻应用的观念和倾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树立既不失去创造性,也不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幼儿不仅要理解基础知识,也要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观念,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2、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幼儿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问题难易应适度,可以激发幼儿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组织一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如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比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生活数学游戏活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给幼儿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对于幼儿来讲,探索的过程远比很快得出结果重要的多,因为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正是促进幼儿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置疑和善于置疑。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爱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幼儿敢于置疑,善于提问,从而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4、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首先,应培养幼儿独立思维的品质。要培养幼儿独立思维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三方面的心理意识:(1)大胆而合理的怀疑;(2)增加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3)培养他们不断否定自己的心理。其次,要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品质。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品质就是要培养幼儿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列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精神。即应逐渐培养幼儿的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

5、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激发幼儿积极思维

5.1 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5.2 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3 提供操作材料的多变性

操作材料对于幼儿学习数学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幼儿动作的发展影响并决定着思维的发展,动作方式越多样,思维的内容就越丰富。因此我供给他们多变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儿在操作中进行多变的探索。如:在计算区,摆放许多颜色、大小、形状、厚薄各不相同的几何图形。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幼儿摆出多种有规律的几何图形接龙。有的按大小规律去摆,有的按颜色规律去摆,有的按数量规律去摆,有的按图形顺序去摆。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敏捷,更富有创造性。

第5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 创造性思维 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时代,为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我们必须从幼儿开始培养,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其一,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往往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机械地模仿,机械地记忆,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其二,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要求幼儿完全照着老师的样子进行各种活动。其三,在教学活动的评价上,教师只喜欢记忆型的幼儿,喜欢上课规规矩矩,下课老老实实的幼儿,这样的教学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对此,我作了一些探索。

一、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人才是对世纪迫切需要的人才,那么教育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呢?我想,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如果教师的思想僵化,观念传统,教法陈旧,那么不但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记得成都某小学教师出了一道习题问学生,“雪化了变成什么?”绝大多数学生回答,“变成水。”教师都—一给了满分,只有一名学生写的是“变成春天”。教师却给打了零分。无独有偶,有一年考试题目是要求学生用“时间”造句,大部分学生写了“时间是金钱,时间如流水”。评卷教师都给了满分,一位学生写了“时间就像一列火车,载着我们经过人生的无数小站,最后抵达死亡。”结果评卷教师以人生观灰暗为由判为0分。试想,上面这些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会有创新精神吗?因此,创造性的人才要有创造型的老师。

二、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有许多重大贡献,当别人问他何以有那么多的创造时,他回答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探索问题罢了”。可见,积极探索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

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都非常强,他们在不停地看、听、摸、问中,好奇心得到满足,产生求知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对有兴趣的现象;奇怪的事情和今后的发展等产生的好奇心,主动地进行探索实验。记得有一次,开饭的时间到了,可有几个小朋友蹲在操场旁就是不去洗手,我走过去一看,只见他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看蚂蚁,于是我蹲下身子和他们一起观察。一会儿,一个男孩问:“老师,蚂蚁这么小,怎么能搬动那么大的食物?”接着,他一边用土堆起一座小山,一边说:“我们做个小实验吧,看看蚂蚁能不能把食物搬过去”。我也表示赞同,实验开始了,只见一只蚂蚁搬着食物来到山脚下,不能往前走了,这时,蚂蚁放下食物绕到山坡上,将食物倒着拖过山去。这样做,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支持了他们的探究行为。

三、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大量的是来自日常生活和游戏,以及幼儿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中,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老师要经常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去感知、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做、多想、多问、多说,从各方面扩大幼儿的认识经验范围。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我教幼儿画小鸡。在活动之前,我让孩子们回家观察小鸡如何走路,如何游戏,怎样吃食,怎样玩耍。绘画活动的时候,我只是教给他们画小鸡的一些方法和要领,画的内容则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选择。结果,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一张画纸上出现了各种各样动态逼真的小鸡。他们完全靠自己的创作完成了一次活动,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头脑中有着丰富的表象,丰富的生活材料。

四、启发式提问可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更多地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游戏、绘画、劳动及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去讨论。去观察、去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一次认识沉浮的科学活动中,先让幼儿大胆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验中,我先让幼儿亲自把木块、铁块、橡皮泥,玻璃球等放在水里,观察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沉在水里。接着,我又设计了两个讨论问题情境,一是出示一个塑料空瓶放进水里,让幼儿观察,塑料瓶浮在水面上,那么怎样使塑料瓶沉下去呢?一是出示五个一样大小的红色小圆球,并告诉小朋友,其中四个木球,一个铁球,请小朋友想个办法,把铁球找出来。由于,提出的问题新奇而有趣,因此幼儿的思维很快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参加讨论,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说放在水里,有的说用天平称,有的说用石头敲等方法。由此,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通过解难练习,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经常向幼儿提出一些有着一定难度的任务或问题,使幼儿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又须付出力气进行思考或操作。幼儿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活动的过程,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向幼儿提出,在我们生活中哪里有空气?什么东西需要空气?幼儿顿时十分活跃,列举了生活需要空气的东西,如口琴、风琴、气球、吹肥皂泡、吹喇叭、救生圈、吹塑玩具、气垫船、动物生活等等。这样的问题启发了幼儿创造性思维活动。

六、重视在游戏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第6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范文

【关键词】科学活动 创造力培养 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是人才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它是人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是一种高级的、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时代的发展都需要创造力,创造力开发得越早,其发展潜力越大,幼儿期正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因此对幼儿科学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创造力呢?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一、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

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自由探索、操作的科学活动是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主要途径。因此,科学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良好天地。如在活动《做游戏,学分类》中,教师为幼儿人手准备了一份分类学具和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珠子,让幼儿自由去探索。幼儿通过观察各种珠子的特点按自己的方法给它分类,有的按颜色分类,有的按形状分类,有的甚至能够颜色和形状相结合(纵看是相同的颜色,横看是相同的形状),有的虽体现不出分类的依据,但却有幼儿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亲自的实物演示和操作,培养了幼儿的归类能力,并引发对日常事物也能按自己的思维进行分类。又如:活动《乌鸦喝水》和《狐狸摘葡萄》中,幼儿通过听故事引发出问题,然后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反映出思维的活跃、分散想象和创造力。能为乌鸦想到用插吸管、放石子等方法喝水;为狐狸想到用竹子打、开枪射、砍树、摇树等方法吃葡萄,途中还自发产生另一问题“怎样使瓶子里的水从上升?”这些都是幼儿科学创造力的体现。

二、激发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兴趣来培养幼儿创造力。

只要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有兴趣,他就会主动去探索、去求知、去发现、去创造。因此,激发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和欲望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源泉。该如何让幼儿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呢?

幼儿的特性就是贪玩,而科学活动中对各种丰富的材料的发现及变化便是吸引幼儿之处。平时要鼓励孩子“发现”的好奇心和兴趣,去探索周围有趣的事物,让幼儿多听、多看、多操作,让幼儿口动、手动、眼动、脑动,与各种材料的充分接触,通过亲身经历去观察各种有趣的现象、去产生疑问、去操作探索、去想象创造,从中体验整个过程的乐趣和成功感。如科学区、种植区,甚至周围各种自然资源都是非常有利的条件。如在科学区:有各种供幼儿操作、探索的活动材料,是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发展的地方。幼儿对各种材料产生好奇和兴趣,通过水、木块、铁钉、海绵、小石子等发现沉浮的现象;通过塑料瓶创造出笔筒、纸盒创造出汽车;通过各种材料,创造出吸管吸风、瓶子挤风、风车转动产生风等各种有趣原理,从而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发展对科学的创造力。

三、为幼儿创造宽松氛围来培养幼儿创造力。

孩子总是对身边的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们渴望发现新的东西,经历新的事情,渴望去探索,去弄个明白。如:电灯为什么会发光?机器人里面有什么?汽车为什么会行走等?可是各种不良的教育方式却直接制约着幼儿科学创造力的发展,大人诸多的限制和干涉,过多的责备和包办等都是影响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如:文静、听话的幼儿总会受到老师的喜欢,而求知欲旺盛、活泼好动,喜欢从不同角度去探索事物,有时甚至干出奇特事情的幼儿,却受到教师的批评。幼儿去拆卸探索新买回的玩具会受到家长的责备,幼儿去玩水、玩沙等会受到家长的限制等。试问在这样的氛围下,幼儿还谈得上创造吗?所以威幼儿创设宽松氛围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在一个重视增进幼儿科学创造潜力发展的环境中,孩子会感到安全感、自由感,能大胆地探索和尝试,能尽情地发挥和创造。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把鸡蛋放在屁股下想孵出小鸡;做化学实验乃至起火;因顽皮被学校开除,但他的母亲能容忍他的“顽皮”和“出轨”行为,为使他的创造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由此可见,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无意之中,有时甚至会有出轨的“顽劣”之举,面对幼儿的有创新意识的尝试,教师和家长应该理解、宽容幼儿,给予继续探索的信心和机会。对幼儿活动中的顽皮、淘气、任性,应该通过“移情”理解幼儿,看待其思维和行为。这样,他们能更好地发挥创造力。

总之,幼儿的科学创造力的培养特别需要一种民主、宽松的氛围,教师和家长要允许幼儿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天性和心理需求,使幼儿敢于创造,乐于创造。

我国的创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的科学创造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我们要成为幼儿创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随时为幼儿打开创造之门。

参考文献

第7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范文

幼儿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一、引言

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发现幼儿会问很多的问题,或者就一个问题问到底。有的时候,我们会认为幼儿问的问题很可笑。但是有的时候,他们问的问题,却同样难倒了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甚至有的老师和家长们都无法答复和解释。实际上,这种探索问题的行为,就是幼儿们创新意识萌芽的直观体现。例如,在一次课堂上,我问:苹果里面有什么?有的幼儿说苹果里面有星星。原因是他们将苹果横着切,发现苹果里面的果核像五角星的样子。这与我们成人竖着切苹果的定性思维有很大的区别。

二、幼儿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条件及表现

创造性思维,又叫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最本质的特征是新颖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它对传统的常规思维的超越。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好奇心和兴趣作为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主要体现在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听讲故事活动,是培养幼儿想象和推理能力的极好契机。在活动中,我针对班内幼儿喜欢讲述的特点,经常给幼儿讲一些留有问题或悬念的故事,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兴趣,并给他们提供自由讲述的机会。幼儿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好问、好动、好强,思维不易受束缚,正处于创造性思维的觉醒时期。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日常的教学、游戏与生活实践中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思维的主动性。

三、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很多压制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主要来源于家长的错误指导和教师的负面教育两方面。

家长的错误指导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在幼儿出现“奇怪”的举动时,家长总是根据自我的认识给予纠正。家长们按照成人的思维很快给幼儿给予纠正,而不是从幼儿的思维出发,沿着他们的思路给予巧妙的顺水推舟,使幼儿明白其中的原委。其二,就是家长主观强迫幼儿按照主观设想培养兴趣爱好。不管幼儿喜欢什么,根据家长个人的主观判断,想让自己的孩子多面发展,强迫幼儿参加艺术培训活动。殊不知,这种行为无形中压制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另一方面,家长们没有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给予发展,而是主观强迫幼儿按照他们的主观意念去实施。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功利的负面教育。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教学中依然还有着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其一,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往往用“填鸭式”的方法,让幼儿机械地模仿,机械地记忆,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其二,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要求幼儿完全照着教师的样子进行各种活动。其三,在教学活动的评价上,教师对上课规规矩矩,下课老老实实的幼儿评价很高。这样的教学,既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对开拓幼儿创造性思维是一个无形的障碍。

四、教育对策

幼儿的成长环境较为封闭,主要涉及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学校要营造自由宽松的生活环境和氛围,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敢说敢做。同时,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耐心的对待每一位幼儿。家长们也要加强和学校、教师的联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根据幼儿兴趣爱好适时进行辅导和加强。

1.营造自由宽松的生活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条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土壤”和“气候”,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识地给幼儿创设自由、安全活动的小天地。教师只有为孩子们营造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环境,才能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培养创造性思维。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核心环节

动手能力是创造力的组成要素,动手能力就是通过动手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句成语叫“心灵手巧”,思维确实和手巧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刻意培养孩子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饭的习惯,自己整理玩具等自理能力。我们也可以帮助孩子做多种手工以提高技巧,在动手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些乐器,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手指的灵活性,还可以锻炼手、眼、脑的高度协调能力。总体来讲,我们必须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有机会参加各种动手的活动,促进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及时发散引导和总结是保护幼儿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

灵感是创新火花的闪现,当孩子在活动中有创新的意识和举动时,老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表扬孩子肯动脑筋,夸奖孩子的求新求异的想法和做法,老师的肯定能大大激发孩子的热情,对他们微小的创新意识起到保护和激励作用。我们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幼儿的创造性;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是主动探求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将这种教育观念融入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提倡大胆想象,为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搭建平台。

4.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孕育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助推外力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必须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家长开始重视对幼儿各种素质的培养,同时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家长要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要及时对幼儿的奇思妙想加以肯定。教师作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纽带,要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平时多和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参加一些学校活动,让他们学习一些指导方法,发挥家庭在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孩子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要是幼儿充满兴趣、积极探索就应该多赞许、多包容,并给予鼓励和赞扬,这样才能大大激发孩子创新的欲望和激情,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五、结语

幼儿的创新能力是幼稚的,但其发展的潜力却使很大的。幼儿时期的创造性思维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广大幼教教师和家长要利用一切一切教育活动和适当的条件,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计划,充分让幼儿自由活动,并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我们要善于启发幼儿的创造萌芽并扶植和保护好。

参考文献:

[1]程立新.浅谈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1,(03).

[2]卿忠.浅谈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

[3]沈洁云.浅谈如何培3~4岁幼儿的创造性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

第8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学美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现今很多幼儿教师不注重对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只重视传授绘画知识和绘画技巧,这显然是不合理的。针对这种现象,幼儿教学机构必须要进行改革,强化幼儿教师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识,并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在这方面的能力。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读者对幼儿美术教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让幼儿自由发挥,不可过多干预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很多老师急于指导幼儿---画画的技巧,从而让幼儿形成画的像不像的潜意识,教师若过多干预幼儿的行动和思想,显然不合理的,限制了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且,新幼儿教育指南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得过多的干预幼儿的学习行为。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幼儿教师不得过多的干预幼儿的创作行为,必须要让幼儿自由发挥,这样才能帮助幼儿提升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定出圆形变变变,然后让幼儿自由发挥,在圆形上添画,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不同的物体,此时有的幼儿会画出太阳、气球、花朵,有的幼儿可能会画小兔头像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同时还有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不得过多的干预幼儿的绘画行为,即使看到其绘画过程中有不合理的地方,只要引导幼儿说出其中意思,那也是好的作品。

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故事续编画法,先给幼儿讲述小故事,当将整个故事情节讲述完以后,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故事内容画下来。同时,还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创新,不要拘于原来的故事情节,可以自己试着创作一些新的故事情节。另外,还有欣赏音乐画法、游戏教学法等,此处不再一一介绍。

二、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

挑战是激发潜能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幼儿来说也是如此,通过挑战难度较大的学习目标,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并熟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其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按常规步骤作画是最简单的作画方式,比如画人物头像时,先画眼睛、再画鼻子、最后嘴巴,这是幼儿熟悉的作画方式。但如果一直以这种方式教导幼儿作画,会让其形成固定的思维,不论画什么物件都会从上至下,规规矩矩一步步进行,这与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是不相适应的。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改变以前的作画方式,要求幼儿在画人物时,可以不从眼睛开始,可以从耳朵开始、从嘴巴开始、从鼻子开始,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反而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探索新方法的积极性。可能在初始阶段,幼儿这种颠覆传统的作画方式有些犹疑,担心自己做不好会被老师责备,此时老师必须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其放下心理负担,告诉幼儿自己关心的是绘画的过程,而不是绘画的结果。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鼓励幼儿探索创新,这是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新教育指南要求,教学工作必须要改变以往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要以幼儿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但此处所说的要以幼儿为主体,并非说让老师完全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习,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对幼儿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幼儿的智力尚处于成长初期,思维方式还不成熟,对知识的理解在深度上有所不足。针对这种情况,美术老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指导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指导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美术教学的优势在于大多数教学内容都需要幼儿动手操作,这对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师要善于观察,在幼儿创造性思维火花迸发的一瞬间,及时引导幼儿走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幼儿在作画的过程中画出了两个太阳,老师想对其进行纠正时,可以说:“哇!两个太阳,多热啊!”,有的幼儿就会回答:“用涂画棒涂掉吧”,老师再说:“那画面多不好看啊,可不可以不涂掉,而将它变成其他东西呢?”。此时,就会充分调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能有的幼儿就会想到在多出的太阳下加根线条将其变成气球。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幼儿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这对提升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注重评价环节,激发幼儿的热情

在幼儿完成绘画行为以后,老师必须要对其绘画作品进行评价,不评价或是过度评价都会对幼儿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老师在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时,必须要把握好评价的尺度。对于绘画技术一般或是较差的幼儿,不得对其作品进行全面的差评,必须找到其中的闪光点,将其放大,以此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对于绘画技术较高的幼儿,首先要对其进行表扬,然后再找出一些不足的地方鼓励其改正。另外,老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还要听取幼儿的意见,了解其创作意图,不可在评价的时候将话说的太满,免得曲解幼儿的创作意图,影响幼儿的作画积极性。

五、结束语

创造力和想象力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只是存在着强度差别而已。对于幼儿来说,绘画是其天生便具备的能力,从会握笔开始就喜欢涂鸦,这充分体现出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幼儿美术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帮助幼儿成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丽珍,孔洁.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帮助幼儿表现创造思维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238.

[2]仲太应.在瓶子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美术能力[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6):119.

第9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范文

关键词 手工制作 幼儿教育 创造力 个性品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学前教育阶段手工制作课程的开设对于幼儿自身机体协调性与灵活性起到了有效的训练目的,同时对于幼儿创造意识的培养也影响深远。手工制作要求幼儿具备实践操作意识,在提升自我审美情趣的同时也能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些因素都是创造力培养的构成要素。教师在布置手工制作任务之后幼儿应当充分发挥想象,并通过自我实践完成手工任务。

1 幼儿手工制作中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在艺术方面的创造潜能是与生俱来的,从幼儿的创造意识我们不难分析幼儿的个体存在价值,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佳时期,只有将幼儿创造力培养落实在具体措施之上,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幼儿在艺术发展领域的创造能力。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手工制作通过对幼儿双手灵活性以及肌肉协调性的训练来达到一定的艺术教育目的,这期间幼儿的智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动手动脑能力也将获得一定提高,这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幼儿手工制作课程的内容多姿多彩,像是折纸、剪纸、泥塑、布贴、DIY玩具等都是幼儿手工制作的涵盖范畴,手工制作过程需要幼儿亲手实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提升自我对手工制作的理解。手工制作的材料选择方面,挂历纸、碎布、树叶、纸盒甚至最简单的回形针都可作为手工制作的原材料,在幼儿加工后变成另外一种独具创意的艺术加工作品。无论是幼儿手工制作过程中的认识操作环节还是思维创造环节都需要幼儿对所加工材料进行认真观察、仔细辨别,并辅以合理想象,进而完成自己的手工作品。这一过程中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幼儿完成手工制作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在充分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环境中给予幼儿最为宽松的艺术想象空间,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培养。

手工制作作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深受幼儿喜爱,不仅仅是因为手工制作能够带给幼儿极大的心理满足感,同时手工制作过程对于幼儿的智力和创造力都是一种考验,作品完成之后的成就感是不可比拟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时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培养着手,从思维拓展和合理想象等多角度培养幼儿内在的创造意识,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教育动机,为幼儿的创造力发展提供最佳的艺术教育环境。

2 手工制作过程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途径

幼儿手工制作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对于展现幼儿个性、拓展幼儿思维空间等方面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时应当给幼儿提供足够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引导幼儿通过自我努力和实践探索,独具创意地完成自己的手工制作作品。同时,对于幼儿的创造意识教师应予以充分肯定和赞扬,切实考虑到幼儿的审美感受,通过恰当的评价方式培养幼儿潜在的创造力。幼儿手工制作过程应当是充满乐趣和童真的,教师切忌从成人的角度来欣赏和评判幼儿的手工作品,这不仅打压了幼儿的手工制作积极性,在创造力培养方面也极为不利。从创造性思维激发角度出发,幼儿手工制作过程中创造力的培养途径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从兴趣出发实现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基于兴趣激发基础之上的幼儿美术教学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幼儿内在的艺术潜力,将智力开发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进而达到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目的。手工制作需要幼儿通过动手和动脑来制作相应的手工作品,如果没有兴趣这一重要内驱力,对于幼儿创造意识的培养显然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兴趣激发可以是通过手工制作内容的设计也可以采取必要的教学形式转化,以此来激发幼儿对于手工制作的积极性,达到培养创造力的最终目的。

第二,在充分接触材料和欣赏优秀作品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内在的创造意识。手工制作操作之前教师应让幼儿充分接触到可变性物质,了解物质的特殊属性,比如纸张的软硬程度、碎布的紧密程度或是橡皮泥的可塑性等等。在认识到材料的基本特性之后再让幼儿开始手工制作,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幼儿欣赏同一种类的优秀手工作品,以此来刺激幼儿创造意识的发挥。同伴效应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来说有着极大的思想号召力,教师正是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第三,在不断鼓励和肯定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意识。由于个体能力差异以及智力发展差异在制作同一件手工作品时必然会存在优劣之分,教师在对幼儿手工作品进行评价时应当首先肯定幼儿的创造意识,对完成较好的幼儿给予及时表扬,较于前一次作品有进步的幼儿予以肯定,对表现欠佳的幼儿及时鼓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这一阶段的幼儿心理尚处于塑造时期,对于话语的鼓励和赞扬是极为敏感的,这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第四,手工制作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仅仅局限于基本制作方法的讲解,作品的创造空间应由幼儿自己去探索。手工制作教学并不存在既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步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应止步于方法的指导,至于作品的后期创造应交由幼儿自身去挖掘和发现。无论是作品的结构摆放,还是色彩搭配,都可以通过幼儿的自我想象来完成,这对幼儿创造意识的培养极为有利。

第五,除了充足的手工制作时间之外,学校也可定期举办幼儿手工制作作品展,通过各种组织形式来丰富幼儿的手工制作内容,实现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目的。在手工制作的课程设计与安排方面,可将幼儿的自由创作与作品展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鼓励幼儿参与手工制作,在积极动脑和动手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创造能力。

3 结束语

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来说,创造力的培养同样至关重要,它是幼儿自我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的一种体现,对于幼儿后期综合素质发展意义重大。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措施,必要的思想和行动指引能够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形成自然的创造意识,善于在生活中有所创新,并积极将这样的创造力应用于学习当中。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手工制作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通过有效的手工制作工具和创新思维来完成自身的手工作品,这对于幼儿而言本身就是一次有效的实践创新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这主要是由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此外,同伴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必不可少,合理有效的思维碰撞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 胡芳.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M].珠海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