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九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1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关键词]孔子学院;《长城汉语》;对外汉语

[中图分类号]H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4-0046-03

孔子学院成立至今已走过八年的历程,全球的汉语热潮持续增温,现今全球已有400家孔子学院和500多家孔子课堂。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8年,距今也有五年的历史。

中国和苏丹两国虽然在地理位置上相隔较远,但是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友谊。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实现稳步显著的发展,文化输出已是大势所趋,中苏两国政府都在加强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也在此时应运而生。从2007年筹办开设孔子学院至今,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发展迅速,汉语教学逐步在苏丹普及甚至扎根,各种文化活动有声有色;HSK考试人数连创新高;汉语课逐步纳入当地正规教育体系而成为当地中学的必修课;2013年,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更是在苏丹司法部、文化新闻部、总统府培训部、内政部等多个政府部门开设汉语学习班。但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汉语教学在苏丹推广的一些不利因素,例如苏丹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教学设施简陋、缺乏针对阿拉伯国家的对外汉语教材、汉语学习者年龄分层较大等,这些因素导致了实际教学中的一些负面效应。

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从初级到高级阶段的教学采用的汉语教材均为《长城汉语》系列教材。《长城汉语》系列教材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组织的重点研发项目是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发的新型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全球91个国家有349所孔子学院(课堂)申请《长城汉语》账号或单机版,进行长城汉语课堂教学。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也采用《长城汉语》教材进行汉语教学,但受制于当地落后的教学条件,教学时较少使用多媒体,基本采用面授。本文将调查总结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初级教学时使用的教材《长城汉语》第一册,结合笔者在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实际经验,旨在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希望能为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及中国国家汉办提供直接而真实的数据及参考资料,从而进一步提高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学质量。

一、《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分析

由于孔子学院学员的特殊性,比如学生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性别和年龄差异较大等,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应与系统学习汉语的学习者有所区别。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材问题已经成为各所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亦是制约汉语快速高效推广的瓶颈。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现在所选用的教材为《长城汉语》系列教材。

《长城汉语》教材是由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规划、组织、研发、运营的重点项目,是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发的新型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是为海外教学机构及广大对外汉语学习者提供的教学资源与课程。①

经问卷调查,学生对《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的看法如下:“不喜欢”的人数为5人,占总人数的10%;“一般”的人数为8人,占总人数的14%;“喜欢”的人数为12人,占总人数的24%;“很喜欢”的人数为25人,占总人数的50%。

该教材分课本及练习册,整本教材共10个单元,每单元共三篇课文,课文主要围绕八名中国人及七名外国人所发生的故事而展开的对话。每课生词不超过37个,生词部分还配有英文翻译,课本的最后还配有以首字母分类的生词总表。

笔者和不少苏丹的汉语教师都拥有使用《长城汉语》教学的经验,几乎所有教师都已使用《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教学超过六个月,完成过整本教材教学内容。通过对《长城汉语》教材的使用,当地的汉语教师认为该套教材有自身明显的优势为:课文通过几个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所展开,风趣幽默且通俗易通,贴近真实的生活;每单元词汇量适宜且基本成阶梯状分布,难易程度适中;配套练习册中的练习多样化,起到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教材配有MP3听力资源,为学员在课后自学提供便利;整套教材分六级,不同级别针对不同级别的HSK考试,方便学员学习结束后直接参加HSK考试。但不少汉语教师也反映该教材的不少问题和缺陷,以下将重点分析。

二、《长城汉语》第一册无完整汉语拼音教学方案

汉语拼音是学习汉语发音的主要手段,学好汉语拼音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而《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中没有汉语拼音教学的部分,只在练习册中分单元出现,不利于集中学习汉语拼音。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的一级班采用先集中进行拼音教学再过渡到课本的方式。一级班的前10~14个课时均为汉语拼音教学,采用自制拼音课本,完成拼音后方才进入《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的学习。《长城汉语》显然无法满足这种教学需求。

三、《长城汉语》第一册中的英文翻译问题

《长城汉语》教材是中英双语教材,为零起点的学生学习中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英文翻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举几个实例:

其一,第七单元中生字“接”翻译为“to push”,文中的例句为“我现在去接你”,这句话的意思是“I am going to pick you up now”,“接”应译为“pick somebody up” 。

其二,第七单元中生字“电话”翻译为“telephone”,文中的例句为“电话是82194675”,这句话的意思是“The telephone number is 82194675”。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电话”一词的本意,而是“telephone number”的意思。

其三,第七单元中生字“饭店”翻译为“restaurant”,文中的例句为“长安饭店”,这句话的意思是“Changan Hotel”。“restaurant”应译为“饭馆儿”,而不是“饭店” 。

其四,第七单元中生字“我们”翻译为“our”、“we”“us”,文中的例句为“我们学校有个健美操比赛” ,“我们”正确翻译为“we”、“us”没有“our”的含义,文中只省略了“我们”与“学校”之间的“的” 。

四、《长城汉语》第一册中缺乏关于中国文化的介绍

语言与文化有着共生、相属、相依的密切关系。②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语言的理解包含着对文化的理解,语言的理解需要文化的理解,故教授语言的同时也会无形之间传播文化。从问卷调查的学习动机选项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学生因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而学习汉语,而在《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中完全不涉及关于中国文化的介绍板块,使得整本教材只有生词与课文两个部分的内容,显得过于单薄、简单。由此可知,需要汉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加入文化部分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不少汉语教师会自行组织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其中包括饮食、习俗、历史、服饰等方面的内容。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为视频展示讲解,如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种为实物展示讲解,如品尝传统菜肴、使用筷子等。但这种自行组织的文化体验是在没有理论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上还存在漏洞,尽管这些课堂活动大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为了提高文化教学的效率,我们还是提倡有专门的教材来做指导。

而现今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的图书阅览室内并无完整的、系统的文化教学教材,亟需一线汉语教师收集、整理、完善并出台相关文化知识点的文本,以帮助汉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系统化、条理化。

五、《长城汉语》第一册汉字书写的弱化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的甲骨文。”③汉字历史悠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语言,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想要学好中文就必须学好汉字,汉字教学的重要性也由此突出。

《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中不涉及汉字教学板块,只在练习册中分单元出现,主要介绍了基本笔画、结构和课文中出现的部分汉字。主要问题为介绍的汉字内容较少,每一单元所要练习书写的汉字难易程度不成阶梯状分布,显得杂乱无章。如在第一单元中一出现“我”字这一复杂架构的汉字;在第一单元出现“他”、“她”二字,却在第二单元出现“也”字。

认识到《长城汉语》这方面的不足,很多汉语教师都不按照《长城汉语》练习册中汉字讲解顺序进行教学,主要参考《新编基础汉语・写字篇・常用汉字部首》(张朋朋著,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版)。该书编写有三个特点:第一,以笔画入手。汉字的构件是由笔画构成的。因此,学习汉字构件要从笔画入手。本书介绍了八个基本笔画,对每个笔画还介绍了它的几种变形写法以及笔画的名称和笔顺规划。第二,以部首为纲。本书介绍了108个最常用的部首,按照由易到难,即从笔画少到笔画多的顺序排列。对每个部首,本书介绍了它的名称、意义、作用、来源以及它的写法和笔画数等多项内容。第三,在每个部首下介绍几个带有同一偏旁的合体字。对每个合体字不仅介绍了它的字音、字义,而且突出介绍了它和构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构件组合的结构类型。

虽然整合教材的能力也是一个优秀汉语教师所必须的能力,可是我们还是希望教材能够弥补自身的缺陷,为广大汉语教师提供便利。

六、《长城汉语》第一册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长城汉语》多媒体教材中出现了240个与留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场景,如邮局、车站、银行、饭店、宿舍等,240个场景通过声音、图像、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传授知识点,强化学生记忆,是《长城汉语》系列教材的最大特色。但苏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计算机技术尚未完全普及,部分学生至今未接触过电脑,多媒体教学在苏丹受到阻碍。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现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不能满足教学的全部需要。且很多学员没有电脑,不能在课后利用多媒体进行复习和预习。在苏丹,教师希望看到教材纸质文本本身能够表现出寓教于乐的优点,而不是依靠令当地学生无法企及的方式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效率。

七、《长城汉语》第一册中的教材印刷问题

上表为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一级学生的年龄层次分布,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年龄差距较大,有10%的学员为中老年人。这些学生由于年龄较大,在看书时,有时看不清楚书中的文字。因此,建议在印刷时加强《长城汉语》教材中的文字对比度,选择更清晰的颜色,同时加大字号。

八、结语

苏丹作为非洲的穆斯林国家,母语为阿拉伯语。关于阿拉伯语的汉语教材相对较少,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图书阅览室现存有五种中阿汉语教材,分别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实用汉语课本》和《汉语乐园》、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快乐汉语》和《跟我学汉语》。其中《快乐汉语》、《汉语乐园》、《跟我学汉语》这三套教材主要是针对儿童或青少年编写的,不适用于孔子学院的成人汉语班级。而《新实用汉语课本》和《当代中文》两本教材编写细致,信息量大也不适用于孔子学院的短期汉语课程班级。鉴于没有适合苏丹的中阿汉语教材,亟需编写适合孔子学院的中阿对外汉语教材。而如何编写适合阿拉伯地区的对外汉语教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注释]

①格桑央京:《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的进展与深化――以“长城汉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为例》,《民族教育与研究》,2009年第2期。

第2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阅读教学中,教师会从教材之外收集大量的阅读材料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与拓展。这本身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但遗憾的是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局限于扫描式阅读,并未能真正发挥资料拓展的作用。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资料拓展的效益,就必须以资料为载体,落实语言实践,才能在物尽其用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巧妙运用资料,积累阅读策略

1.以己之需,遴选信息

当下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资源浩如烟海,而且收集起来也较为方便。但如此之多的信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阅读教学所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学会从众多的资源中提取需要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时,为了让学生对林则徐有充分的认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众多的资源中,你为什么选择这些内容?”在接下来的对话中,教师将学生的资料列分为生平介绍、历史背景、后人评价等几个方面,最后教师出示自己根据这三个方面整合的资源,引导学生体会教师为什么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甄别、遴选资料内容,从而让学生历练阅读方法,形成提取信息的意识。

2.对应文本,概括提炼

高效的资料拓展不仅契合文本的整体内容.而且所有文字的指向明确,信息价值点较为集中。阅读这样的材料,对于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具有较好的历练价值。

例如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时,教师出示了两段资料,在学生充分阅读这两段文字之后,激发学生思考:这两段文字分别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霍金?学生将其概括为:霍金是一个科学巨人,取得了骄人的科研成就;霍金是一个生活强者,身患重病却自信乐观。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运用了“不但……而且……”的关联词将两个方面串联起来,正好形成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

这样的资料拓展,不仅将学生的视角聚焦在资料上,更延伸到了教材的文本中,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善于借助资料,强化文本体验

1.把握源头,体悟内涵

教材文本中有大量运用准确的成语,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对成语的运用,常常引领学生体悟成语大意,但也仅仅局限于对成语表面字义的理解或者结合上下文进行感知。这样的教学其实还远远不够。教师应该运用资料的拓展,让学生感知成语的来龙去脉,才能真正把握成语的本质,为灵活运用成语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司空见惯”这个成语时,教师并没有止步于“看得多了,也就不觉得奇怪”这样肤浅的理解,而是为学生补充了这个成语的历史典故,并出示了刘禹锡著名的诗句:“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这两个资料中,典故让学生掌握成语的源头要义,而诗句则为学生理解意蕴、灵活运用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这样的资料拓展,将教学的重心直接指向文本的核心词语,为学生全面感知内容提供了全方位的感知路径,获得了较好的效益。

2.感知背景,体验情感

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拓展的资料是文本内容的补充,是主题价值的印证。因此在学生深入体悟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应该依循文本内容相机补充适量资源,为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解读文本奠定基础,产生强烈的认知共鸣。

例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之后,学生被萧红童年生活的自由所感染。而教师在教学行将结束之际补充了萧红童年生活的资料。学生知道作者童年生活悲惨,只能与爷爷在园子中相依为命,顿时这种自由就染上了一层酸楚的色彩。当学生依循着资料再度走进文本之时,他们对于文本的解读就拥有了全然不同的感受。在这个案例中,资料的拓展让学生从另外一个全新的视角,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了深层次的心灵对话。

三、灵活依托资料,提升语用能力

1.比照辨析,感知写法

如《诺贝尔》(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在写作层面最大的特点就是选用“最典型的事例展现人物品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悟这一写法所形成的教学效益,教师为学生补充了诺贝尔在研制炸药过程中所经历的大小磨难,共有二十多起。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么多的失败事故作者为什么只选择了几种?为什么就选择了这几种呢?……从而让学生体悟到作者就是在对比辨析中选择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这样才有助于表现人物为了研制炸药而不顾个人安危的品质。

此案例中的资料拓展,没有聚焦于文本内容的解读,而是为学生体悟文本的写作提供了比照的对象,为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架设了桥梁。

2.触类旁通,扎实训练

教材文本中拥有很多经典的语言句式,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价值点,借助相关的元素进行相同的资料拓展,就能够有效地实现能力迁移,起到较好的语言训练效果。例如在教学《莫高窟》(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时,教师就紧扣最后一小节作者对莫高窟高度概括的语句,为学生补充拓展了万里长城、赵州桥、苏州园林、北京故宫等资料,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高度凝练的句式对这些文物古迹进行创造性模仿训练,学生有模仿的样式,有内容的参考,言语训练也就显得扎实而灵动,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效的锤炼。

第3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关键词]游戏 英语 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1-045

根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际的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改变枯燥乏味的语言的呈现方式,使其以生动的形式呈现在每一个学生面前,使学生乐于接受。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探讨游戏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下面笔者介绍以下几种生动、高效的游戏活动。

一、单词猜测类游戏

在词汇教学的练习环节中,很多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摆脱“题海战术”的死循环,从而导致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提不起兴趣。其实,单词猜测类游戏便是帮助学生巩固词汇的好方法。从大致上看,单词猜测可以具体分为看图猜词和听音猜词两大类。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butterfly, bee, ant, grasshopper”等单词时,为了有效检测学生对昆虫类词汇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在每个小组中随机抽出一名学生作为代表来参加游戏。在该游戏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制作PPT,为学生展示butterfly, bee, ant, grasshopper 的相关图片。在展示时,为了增强趣味性,教师一定要先对这些图片进行部分遮挡,并引导学生:“Boys and girls, you know in every group, there is a representative. These representatives are required to guess what it is in every picture according to PPT here. If you are right, you can get one score for your group. Later on, we will check which group is the best.”这种方式符合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的长时记忆。但是,在这样的游戏中,教师切不可过分追求趣味性而忽略了科学性。比如,如果学生猜到的答案并不是教师所期待的答案,但是根据图片提示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教师就应该按正确答案处理。

二、单词接龙游戏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单词接龙也是一种能有效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游戏形式。特别是在词汇复习课上,单词接龙的游戏甚至可以成为贯穿课堂的主线。但是,在进行单词接龙游戏时,教师应把握两个原则。首先,教师不应给学生规定单词的范围,只要是学生想到的符合情况的词汇,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无形之中鼓励学生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课外学习。其次,在单词接龙游戏过程中,如果学生的层次较高,教师可进一步加大教学难度,吸引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并不一定是按座位顺序来进行单词接龙。反之,教师可以随时指定接龙的学生。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的词汇复习课上,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Boys and girls, in today’s class, we will have a game of word chain. In this process, you should give a word whose first letter should be the same as the last letter of the former word. But you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at the order is random and each of you should be prepared for it.”

三、听单词做动作类游戏

根据本文的研究,由于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听单词做动作的游戏。这一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课堂上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建立竞争机制,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展开比赛,看哪一个小组完成的任务多,哪一个小组做的动作最快等。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take photos, plant, water”等动词或者动词短语时,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Boys and girls, you are required to work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and try to make different actions according to the words I will give you. Then, the leader of every group should write down who does the quickly and the most.”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学生巩固了相关的词汇。

总之,在实际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多元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该过程中,教师切不能为了设计游戏而设计游戏,也不能只关注课堂的趣味性而忽略了其实效性。教师必须双管齐下,方能促成高效课堂。

[1] 卢志君,张鹏飞.小学英语听力课与中英文歌曲的辅助教学[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9(3):117-119.

第4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一、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注重养成教育,进一步构建生活化德育体系

1、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继续开展班主任岗位练兵活动。坚持以德育实践活动课为练兵主阵地,举办“第八届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

2、进一步构建生活化德育体系。第一,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对学校日常德育工作的指导、管理和评估;第二,进一步研究“家长学校”工作,开展班主任论坛、家长学校经验汇报、先进学校现场会。第三,加强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第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继续抓好课堂教学和辅导室建设,培养心理健康教师。

3、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第一,举办新班主任培训班,颁发班主任资格证书。举办主题为“我幸福我是班主任”的师德演讲大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决赛期间同时培训新班主任;第二,继续实施“五个一”实践活动。

二、进一步加强教学规范,抓实抓细常规教学

(一)改进教学设计

1.准确把握课标和教材

(1)开展对课程标准的再学习、再研究

①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的目的、目标和要求,全面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教学标准和目标,准确把握学科的本质和教学理念,从学科教学的操作层面正确把握教学的基本要求。

②把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和体会与课标进行对照,按照课标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改进,自觉以新课改理念优化教学行为。

(2)开展对教材的学习研究

①通盘学习、理解和掌握教材

a.明确本学科、本册书的教材特点、知识结构,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

b.总结本学科、本册书的知识、能力、价值体系,准确确定学科的三维目标,以便从学科结构的角度规划每一节的课堂教学。

②深入分析单元、课时教材

a.明确教材的地位、作用、编写意图

b.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资源开发,用好、用实、用活教材

2. 认真研究学情,明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能力水平等,以便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3. 改进教学设计

(1)要树立质量意识,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日常的教学设计,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策略,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细节,明确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克服形式主义的做法。教学设计可参照现成的教案,但必须规范、项目齐全,不允许不写教案上课,不允许在书上写教案和用购买的不经改造的现成的教案,照搬照抄教学设计上不出有效的课。

(2)备课组或教师个人进行单元备课。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结构和重难点、教学方法策略、课时分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分任务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同一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师上课前再进行个性化的改造。乡镇中心校统筹村小同一年级、同学科集体备课。

(4)加大名优教师优质资源的辐射力度,引领带动其它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5)使用农远光盘的课可只备光盘使用策略。

(6)教研组进行公开课的集体备课。

(7)小学同一学年的班主任可根据实际情况尝试两个教师一个组合,分别教语文、数学,互为班任。

(8)同一学年、同一学科的教师可尝试根据自己的特长各选择一部分教学内容,分别承担自己选择部分的全部班级的教学任务。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磨务实高效的课堂

1.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和本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使教师掌握本学科教学的基本课型、基本技能,切实提高教学的基本能力,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推进启发式和体验式教学,积极推进探究式学习,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具体教学中要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Ji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和感知体验、充分展示表达、大胆质疑问难、深入交流评价、自主发现和建构知识、应用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和快乐学习,变学生单纯的背诵、记忆为多元化的领会和理解。

3.提倡发挥教师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各中小学除毕业班外每一学科抓一个典型,研究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和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5.有机器人的学校要按照市教育局下发的课程标准开满机器人课程,并做好学生参加市机器人大赛的培训。

(三)改进练习和作业的设置和批改

第5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关键词:自读课文 自主学习 档案袋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243-01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自主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自主构建,培养他们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自读课文的教与学更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走出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学习的误区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的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有的老师将自主学习等于自己学习。由于自读课文不作为对口单招的考试内容,大部分老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看课文,还美其名曰“自主学习”。这是对自主学习概念的错误理解。自主学习的前提是老师的存在,教学背景的存在,它有相对独立性。因此,自主学习绝不是单纯的自学。也就是说,学生的自学行为不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它需要学习者懂得一些学习的策略,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加以选择和运用。这样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正确态度,着重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这样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1]

2 灵活适度地处理自主学习内容

自读课文教学内容没有必要像精读课文那样循规蹈矩。笔者依据课程目标,结合中职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学生实际,“灵活适度”的处理教学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增、删、改,从而不断完善自主学习的内容。“增”,就是根据教学需要,增加教学内容。如中职语文五册书中都涉及大量的古典诗歌的自读课文诗篇,但却并未给出如何赏析诗歌的知识链接。这就需要在自主学习的方法中增加赏析诗歌的知识和技巧的方法,结合自读课文诗歌的内容,在学中对比反思,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最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为了更好理解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增加了自主学习林语堂先生的同期作品《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等内容。“删”,就是删除重复的、不符合标准、不必要的内容。有些篇章学生初中阶段已经学过,另因为如果每篇自读课文都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任务量太重,也会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因而可以对自读课文进行删减。笔者对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组编写的五册教材的自读课文进行了合理的删减。如第一册的《致橡树》《书愤》;第二册的《浣溪沙》《游褒禅山记》;第三册《北大三老》;第四册《登高》[2]等,这些删减的内容多数是初中已经学过或者日常生活中已经熟悉的内容,所以学生已经掌握了其知识点,并已经能够赏析。“改”,就是对自读课文的自学时间进行适当的修改,修改之后更有利于对精读课文的理解和赏析。如《买花》是第一册第四单元的自读课文,改为职高二年级第二单元学习白居易精读课文《琵琶行》时自主学习,这样就会加深对白居易的了解,也会加强对《琵琶行》的鉴赏能力。把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与法国作家莫里哀《伪君子》一起自主学习,这样学生会对法国作家的作品以及外国小说的鉴赏更加全面。

3 采用多种自主学习方法

孔子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它需要学习者懂得一些学习的策略,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以选择和利用。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正确态度。笔者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和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课文。以11财会班自主学习江苏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自读课文《流行语是幅社会素描》为例,本文是新闻述评,它以岁末了“2012年十大流行语”这一新闻事件为由头,引发作者对今年流行语的产生规律、背后隐藏的复杂社会现象的思考,在叙述的基础上,精当议论,启发读者。[3]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任务如下:(1)每组搜集2014年10条流行语;(2)每组完成本文的赏析后,写出本组赏析报告一份;(3)每组围绕本文编写10道竞赛题目。通过以上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也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建构科学的自主学习评价体系

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摒弃面面俱到的苛刻要求,需要结合所学内容制定比较科学系统的自主学习评价体系。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采用自主学习档案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档案袋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一种学业成就评价方式,通过对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来对学生发展状况进行评价。[4]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形式定期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档案袋,并进行互评;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结合小组评价结果对学生学习组进行评价,写出反思报告及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档案可以不间断记录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课文的过程,教师定期指导学生对自主学习档案进行评估,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学习过程,使小组及时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学习方向,从而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行为,争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1世纪,学会学习是一个人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学生终身的、全面的发展。自读课文自主学习这种方式,是真正地出于考虑人未来发展的需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不仅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益匪浅,而且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钟传周.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思考[J].且思且行.

[2]杨九俊.语文[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6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关键词:语言知识 苏教版 小学语文教材 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2016YYB130)的研究成果

从陈述性知识“是什么,为什么”出发,可以将语言知识分为原理层和工具层,从程序性知识“怎么办”入手,将语言知识分为实践层。针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三个层面语言知识教学进行分析和探索,对于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增强原理层语言知识教学

原理层语言知识处在最基础的层面,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原理层语言知识的呈现略显浅少,因此,为弥补教材中此层语言知识的不足,需加强原理层语言知识教学,以期学生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一)教师应加强自身原理层知识的储备

为加强原理层知识教学,首先要从教师自身知识储备量入手,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原理层语言知识,才能对教材中未涉及而又需要学生了解的语言知识进行有效地传授。那么教师究竟需要掌握哪些原理层语言知识成为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笔者针对此问题结合黄强军语言知识内容的量化标准[1],对教师需要掌握的原理层语言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

首先,语言的本质方面,包括语言特点、汉语定义、汉语特征。其次,汉语方言基本知识方面,包括汉语的变迁,汉字产生以前的原始汉语;先秦时代的上古汉字;两汉至隋唐时代的中古汉语;从晚唐到五四的近代汉语;五四之后的现代汉语;以上汉语的五种形态及其各自的特征等。

另外,关于其他层面的具体语言知识如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的发展源头和历史变迁过程等知识也包含于这一层面的语言知识内容中。

(二)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由于教材中原理层语言知识分布较少、形式相对单一,因此,教师不能仅根据教材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的单一教学方法中,很难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相应工具书,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将自己储备的原理层语言知识活化地传递给学生,将枯燥的课程转化为生动、形象和充满趣味性的内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活跃,充满生机和活力。

例如教授四年级上册第24课《春联》时,除了讲解书中有关对仗(即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的工具层语言知识外,还应当依据自身所储备的原理层语言知识,让学生知道春联的来历以及对偶修辞的演变和发展,单一的讲述法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减弱学习动机。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有效的对偶教学。由于四年级学生的具有较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教师需要以直观形象的图表形式和引发学生感性的情境创设为主要呈现形式,利用图表形式介绍对偶和对仗的不同,直观表现出对偶大起大落的发展史,从而使学生一目了然,激发兴趣,拓展知识。对于“春联”起源,可创设具体情境,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春联”的来历,“桃符的故事”“五代后蜀皇帝孟昶过春节的故事”“明代朱元璋写春联的故事”将其原理层语言知识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更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春联所表达的含义。

二、重视工具层语言知识教学

教材中呈现最多的即为工具层语言知识,它处于中间层面,作为工具指导和服务于实践层语言知识,因此重视工具层语言知识教学,有利于学生为实践层语言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更是促进学生直面生活的动力源泉。

(一)依据汉字特点,加强识字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这是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由于汉语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包含着大量古代汉语的因素,无论是从语音知识的汉语拼音,还是文字知识的字构书写,甚至是词语知识中词汇的积累和词义的理解,都是作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载体,承续着历史的脉络。因此在充分解读和分析教材中工具层语言知识的同时,要与汉语言文字特c相结合。

汉字知识教学,教材中以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法和字理识字法为主要方法呈现。而教材中的根据字构呈现的字理识字却被许多老师忽视,应充分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例如教“鸟”字,出示鸟的图画,解析“鸟是有眼睛的,里面的一点就是眼睛,千万不要丢了,丢了,小鸟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如教“牧”字,点出“牧”的本义是手拿鞭、棍在放牛。“沙”字教学时,启发学生想象河水少会出现什么――水少而沙现。字理识字法运用范围广,遵循汉语言特点,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二)结合阅读和写作,加强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

通过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呈现内容的分析可见,其语法知识呈现零散分布的特点,但是在小学教材中将其整合又是难度极大的,因此,便需要教师结合阅读和写作对语法知识进行教学时采用适宜的方法,让学生“在零散中学,在整合中内化”。付惠均[2]在《语法教学方法论探讨》提出“三个结合”的方法论体系,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示正与纠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语法教学方法要求一是精简语法项目,淡化理论色彩;二是紧密联系实际,强化具体运用。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必要的语法项目有针对地进行教学,低年级重点在于单句语法的练习和巩固,初步了解和学习人称代词的使用方法;中高年级出现复句以及单句、复句相融的较复杂句式。而且在强调语法规则的同时紧密联系语言实际,如一年级上册练习4中“我喜欢吃的水果有……”单句的学习,在分析句子成分的同时又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实际,提高了语法教学的效果。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脱离实际的语言单位和联系具体语言环境进行语法分析,两者在语法教学中应该结合运用,相辅相成。示正与纠错相结合。是语法教学中不可偏废的两种方法,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双管齐下,才能更有效。

根据教材中各学段修辞格出现频率,充分利用修辞的表情达意作用。修辞知识教学主要采用“切境法”。语言材料选得好与不好,主要就是看选用的语言材料是不是切合于具体的语境,即题旨情趣。因此我们在修辞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来阅读理解文中修辞艺术。修辞教学只有在应用中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不可为教修辞格而教修辞格,要使学生真正体会学好修辞对阅读和写作带来的好处。

三、关注实践层语言知识教学

实践层语言知识是最接近日常生活的层面知识,强调语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教学中应重点关注的层面,为学生直面生活、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起到推进作用。

(一)注意语境创设,引导学生习得言语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语境的创设,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语境的创设,关注话语语境,其中上下文语境在中小学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它要求在书面语的话语阅读理解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整体把握,不要孤立地去理解语言片段;除此之外,教师能够根据课堂氛围作适当调整,对前后语境构建,使其相衔相配,并且运用情景化的语言让学生融入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习语言。

例如可以在虚拟情境中根据语境理论来创设虚拟语境,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奶奶的白发》的复习巩固阶段中,可以通过扮演奶奶的角色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虚拟语境创设,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文本,更加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艺术性地创造语境,引发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试看以下于永正老师通过艺术性的创设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永正老师教学《翠鸟》中“翠”字:

师:下面看于老师写课题。哎,这个“翠”字怎么写?提笔忘字,谁能提醒老师一下?生甲:“翠”字上面是个“羽毛”的“羽”字。生乙:不带钩的。师:噢,明白了,谢谢大家的提醒。请学生看于老师写,并且抬起手跟着于老师把课题写一写。

于永正老师并没有直接将课题写在黑板上,而是艺术性的“懂而装不懂”,营造了一种“不懂就问,积极好学”的学习氛围,满足了学生自豪感,认为老师对自己拥有极大的期望,这就是“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提高了学生自信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遵循会话得体原则,增强话语评价功能

“得体原则”是衡量言语行为的终极标准,无论你遵守的是合作原则,还是礼貌原则,但最终都必须以“得体”作为评价标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是否得体做具体的评价。如看是否适应不同语境要求。在正式的场合,说话应当严肃、认真;在欢庆场合,说的话就应当有助于欢快气氛的营造,例如二年级上册练习1中口语交际“学会祝贺”,显然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在亲人离散之时发出的渴求团圆期望的诗句在这里就极不合适。

例如教师在教授一年级上册练习5中“别人你什么,有时可以这样回答。”举了这样一个例子[3]:

一姓张小孩听到别人跟爸爸初次见面,总是先问:“您贵姓?”,爸爸总这样回答:“免贵,姓张。”接着别人又问:“弓长‘张’,还是立早‘章’?”于是他也耳熟能详了。有一天,只有孩子一人在家,有客人来访。小孩问:叔叔,您贵姓?客人:我姓李。小孩很恭敬地又问:是弓长“李”,还是立早“李”?客人:愕然,不知如何应对。

上述例子表明在进行语用知识学习时,要能够灵活运用,注意语言得体原则,案例中小孩的表达是不得体的,老师举了这个例子之后,学生能够体会到表达需得体,从而对自己和他人的表达也能进行合理评价。

参考文献

[1] 黄强军.语文课程教材中语言知识内容的建构[A]//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20-121.

第7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苏教版二上教材练习三开始教学生学会用音序查字法,二下第一单元练习一又开始要求学生学会使用部首查字法使用字典。很多二年级的语文老师教学这两部分内容时,都很认真,学生也都掌握了这项技能。而我们却发现,从三年级开始,带字典上学的同学变少了,到五六年级我们再看看学生的书包里有《新华字典》的还有几个?取而代之的是《课课通》等家长为学生添置或学生自己要求购买的辅助用书。

    那么为什么年级越高,学生带字典上学或在家主动使用字典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呢?分析其原因:第一,现有的不同版本的辅助学习资料十分方便,课文中的生词解释、重点句子的理解,乃至课后的习题都有现成的答案。再加上现在的网络日趋成熟,学生家里基本都有电脑,如有不会的字词,网上一搜很快就能找到答案。第二,字典较厚,占学生书包的空间较大,也增加重量。第三,随着学生年级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在课堂查字典的时间越来越少,课堂上查阅字典也占用了教学的时间,所以基本布置课前或课后回家完成。如果学生养成经常性使用《新华字典》的习惯,对于学生的终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那么如何让学生合理地使用字典这一重要工具书呢?我想可以有以下策略:

    1.统一使用规范的字典

    据调查,现行市场上的字典版本不下百种。而学生家里所能拥有的字典版本也是五花八门。往往老师上课时,特别是二年级起步学习使用“字典”这一工具书时,如果学生字典的版本不一样,经常上课时校对生字的页数,或者某个生字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会有不同的答案,这一点确实让老师感到头疼。甚至于不同的字典也会出现偏旁部首的不一致,同时也会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统一性”产生疑虑。所以我们还是提倡使用规范化的字典。

    2.校内给予学生查字典的时间

    在苏教版第九册语文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明确要求学生做到“随时使用工具书”。第十册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提出“多种渠道学语文”。由此可见,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对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1)查字典能帮助学生识字。比如教学二下《识字7》,“衣”字旁和“示”字旁是学生学习中特别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可以采用部首查字法去查阅生字的不同意思,然后让他们把页码写在字的上面,学生在查字典的全过程中,每查一个字时,就读一下字音,比如:裤kù,嘴里不时地说:左边一个“衣”字旁,右边一个“库”字,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识记了。

    (2)查字典也能巩固汉语拼音。二年级上学期教学的是音序查字法,想在正文中查出字来,必须读准音节,每一步都要巩固汉语拼音,查生字时,必须查汉语拼音索引,找到音节的前一个拼音,比如:“问”,先找“w”,声调也得到巩固,找到音节后,按顺序找出要查的音节,再到正文里找到要查的字。这样,学生对于汉语拼音也能做到“常温故”。现在的小学课程大多从三年级就开始设置“英语课程”,我们发现随着年级越来越高,学生的汉语拼音和英语读音特别容易混淆,甚至遗忘。如果我们的小语课堂中能够经常性地给予学生查阅字典的时间,学生也就能够及时地区分拼音和英语的读法,长此以往,学生的汉语拼音也就不容易遗忘。

    3.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字典的习惯

第8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一、以文体为主线,进行单元间的整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以文体为主线,将第二单元的《敬业与乐业》、第四单元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组合在一起,合成“议论文”阅读教学模块进行教学;将第三单元的《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和第五单元的《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组合在一起,合成“小说”阅读教学模块进行教学。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议论文、小说这两种文体的文体知识,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体特点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的展示、交流,还有助于学生解决这两类文体的课外阅读,“举一反三”。

二、一“字”串珠,其妙无穷

打破传统的“逐篇突破”的教材分析方法,从宏观上审视多篇课文,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透视内蕴,提取精粹,来简化教学头绪,扩大教学容量,丰富学生的思维层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杜甫诗三首》中的《望岳》和《春望》的标题中都有一“望”字。教师可以紧扣“望”字着力整合,以“望”推进课堂:谁在“望”?他“望”到了什么?他“望”的心情如何?你从“望”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由五首词组成,分别是: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可以以“愁”为主线进行整合教学:读《望江南》和《武陵春》,比较两位古代女子的愁,讨论她们各自在为何而愁,哪个更愁;读《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比较这三位诗人的愁,讨论他们各自在为何而愁,哪个更愁;比较两位女子的愁和三位男儿的愁表现方法有何不同。

三、课内文本与课外文本间的整合

第9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误区一:朗读指导蜻蜓点水。

课堂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花瓣飘香》(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时,引导学生第一次试读。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文后面的生字拼音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并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

(当教室里还有近一半学生读书声没停下时……)

师:(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都读得差不多了吧!下面我们“开火车”来检查一下朗读情况。(没读完的学生立刻停下,一脸茫然地看着老师。虽然教师一再鼓励学生主动接读,却只有几个学生举手……)

问题聚焦: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内容,教师有安排但不到位,有形式却没实效,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对策:给足时间,注重实效,走出课文感知浮光掠影的误区。

初读课文,是学生预习之后第一次与文本亲密接触,因此,应关注读的持续性,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把读准每个字音,读顺每一句话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实践中加深体验,对文本产生从“初识”到“熟悉”,再到“深入理解”以至“产生共鸣”的期待。

案例对比:一位教师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引导学生第一次试读。

师:老师给你们五分钟自由读书时间,请你们借助拼音认真读课文,老师没喊“停”不要停下来。坚持就是胜利,看谁能坚持读五分钟。

(顿时,教室里书声琅琅,老师巡视。不到三分钟,读书声渐弱。)

师:你们看过中央电视台金龟子姐姐和月亮姐姐主持的节目吗?

生:看过。

师:她们说话好听不好听呀?

生:好听!

师:为什么她们说话特别好听呢?

生:因为她们把每个字都读得很准确,每个音都读得清晰、饱满。

生:因为她们认真练习朗读。

师:好,现在我们都是金龟子姐姐和月亮姐姐啦,继续认真练读吧!把每个字的音读饱满,把每句话都读得完整、连贯、通顺。可以同桌互读互听。

(书声又起,学生再次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读书体验中。)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这一片段,教师给足时间,激励学生充分朗读,培养读书的毅力。一些学生读书存在敷衍心理,课文读完一遍便举起小手示意老师“我已读完”,仿佛不是为自己读书,而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不追求“读好”,只要“读完”即可。执教老师本着务实求真的教学思想,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抓住学生崇拜明星的心理,鼓励学生真读书,加深体验,这叫“真训练”。

误区二:朗读指导雾里看花。

课堂现象:一位老师对《鸟岛》(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中描写“鸟多”一段进行的朗读指导。

师:鸟岛上的鸟多吗?

生:(异口同声)多!

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

生:书上写道:“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师:请一个同学再读一读描写岛上鸟多的句子。

师:(指名一学生读后)谁能比他读得更好些?

师:(另一生读后)请男同学读一读。

师:(男生读后)请女同学读一读。

师:(女生读后)请全班同学一起读一读。

问题聚焦:虽然课堂上书声琅琅,但每一次朗读没有具体的目标指向,一味地让学生无目的地读,如雾里看花,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实效。

对策:紧扣重点,品读深化,走出形式主义朗读的误区。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一些老师不惜花很多时间让学生去读,也有很多学生参与了读,但是读得没有层次,把读与语言文字训练分离开来,实效性较差。所以,我们必须走出这种形式主义朗读指导的误区。应该把朗读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

案例对比:我在执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时,对文中小红马嘲笑小骆驼的一段话是这样进行朗读指导的。

师:小骆驼的长相在小红马的眼里是怎样的呢?

(指名一学生读小红马说的话。)

师:你们听出什么来了吗?

生:小红马嫌小骆驼长得很丑。

师:小红马在说这话时,还喷着响鼻,表示对别人的鄙视。谁能在这句话前面加个拟声词,再来读读看。

(指名一学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这匹小红马的确很瞧不起小骆驼。

老师还要教你们一个小窍门,如果你在读别人说的话时,就把自己当作说话的人,想想他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感受,你一定会读得更精彩。我再请一个同学读一读。

(该学生读时加上拟声词,眼睛一瞟,手指一点,完全进入了情境。)

反思:这一教学片段的朗读指导重在让学生体会小红马十分嫌弃小骆驼的长相,为下文体会小骆驼为什么感到委屈埋下伏笔。如果不深入分析说话者当时的心理活动,一味地让学生去读,就很难与角色产生共鸣。为此,我先让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想到人们在鄙视某种行为或形象时,总会哼点鼻音,显示自己是多么的嫌弃和讨厌。这样一引导,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紧接着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想想小红马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感受,使学生和文本人物之间产生情感碰撞,真正进入了当时的情境中,深刻把握了人物内心。这种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指导,让学生每一次读书都有明确的目的,在渐进性的朗读实践中不断获得阅读,产生思维顿悟,促进新一轮的阅读深入。

误区三:朗读指导隔靴搔痒。

课堂现象:一位老师在执教《槐乡五月》(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时,对课文中描写“槐花多”的一段话是这样进行朗读指导的。

师:槐乡的槐花多吗?

生:(异口同声)多!

师:请一个同学朗读,读出槐花的多。

师:(指名一学生读后)他读得怎么样?

生:(异口同声)好!

师:好在哪里?

生:他读得很通顺。

生:他读得有感情。

师:请一个同学也像他一样有感情地读一读。

问题聚焦:这种朗读评价如同隔靴搔痒,没有实际价值,而且生硬、呆板。

对策:清晰评价,读中激情,走出朗读评价模糊的误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我们还要把朗读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发挥朗读的诊断、调节、激励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案例对比:一位老师在执教《鸟岛》(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时,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句子:“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并进行了清晰的评价,让我记忆犹新。

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鸟儿就从远方飞来。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呀?

生:第一句多了“一群一群”、“陆续”。

师:作者为什么要用上这两个词语呢?肯定是想表达某种意思,你们能把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吗?

生:作者想突出鸟很多。

师:那你读一读,让同学们感受到鸟岛的鸟可真多呀!

师:(该生读后)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呀?

生:我觉得他的朗读还是没有把鸟多的意思表达出来。

师:你觉得该怎么读,才能把鸟多的意思表达读出来呢?

生:我觉得要把“一群一群”和“陆续”读重一点,因为这两个词语形象地表达了鸟儿很多。

师:你能把它读好吗?

(该生按自己的理解认真朗读。)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听了他的朗读,我太想去鸟岛看看了。

生: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百鸟齐飞的热闹景象。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再读几遍。(学生自由朗读。)

反思:教师先让学生在比较句式中发现重点词语,然后让学生细细品读,感悟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朗读技巧方面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并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针对评价的结果再次练读感悟,切实提高朗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