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单亲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精选(九篇)

单亲家庭教育问题

第1篇:单亲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单亲子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058-02

一、单亲家庭子女品德、行为问题现状

单亲家庭指的是父亲和子女或母亲和子女组成的基本生存组织(破损的核心家庭),即单亲家庭是由于夫妻离异或一方去世,由父亲或母亲一人与其孩子组成的家庭。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离婚已经成为中国男女的自由选择。而由于离婚案件的增多,单亲家庭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单亲家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这也成了单亲子女的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家庭环境的急骤变化远远超过了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甚至给子女一生带来精神创伤。不少单亲子女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而心理失衡又导致不少单亲子女走上犯罪道路,致使单亲子女犯罪率高。据有关专家统计,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中,青少年犯罪率在45%以上。

因此,广大的单亲家庭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着一个新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如何教育单亲子女,以保障他们健康成长。许多家庭对此不知所措,学校也是“老兵遇着新问题”,社会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指导或辅的机构组织。对我们思想品德教育者而言这更是一个亟待用心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单亲家庭子女的品德教育问题进行探究,寻求解决对策。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单亲家庭子女品德、行为问题表现

一般而言,单亲家庭孩子的品德、行为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忧郁型:多数单亲家庭学生属于这一类型。由于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而感到自卑,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喜欢独处,少言寡语,胆小怕事,整天生活在自己孤独的城堡里。

第二,散漫型:处于无教育和无监管能力的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其行为往往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经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一般较差。

第三,多疑型:为数不少的单亲家庭学生和重组家庭的学生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由于多疑,对任何事物都缺乏信任,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经常会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争吵,个别的甚至大打出手。

第四,霸道型:由祖辈哺养,或因过度溺爱,或因缺乏监管、教育能力,择友不良且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由于缺少管教,或过度被溺爱,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自我为中心主义心理强,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意识淡薄。

(二)对单亲家庭子女品德、行为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方面的原因

(1)单亲父母对子女教育责任的忽视。许多夫妻在离婚后,双方出于再婚或生活压力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对孩子的抚养责任相互推诿,不愿履行对子女的教育和抚养义务。也有的单亲家长虽然将孩子的抚养权争于名下,但因忙于工作、交际等而无暇照顾子女,使子女失去应有的教育和关爱。孩子因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呵护,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与坏人接触走向犯罪。

(2)单亲家庭对子女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有的单亲家长害怕自己的子女被别人看不起,或受人欺负,对孩子物质方面的要求一味满足,使得许多离异家庭子女从小就养成了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的心理。一旦家长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便容易走向犯罪;有的家长由于婚姻的失败或生活压力而工作倍加勤奋,为生活而奔波,为事业而操劳,顾不上教管孩子,这使孩子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从而有思想压抑和行为退缩的表现;有的单亲家庭不顾子女的实际学习能力,在学业上对子女提出过高的要求,甚至有些家长脾气暴躁,当孩子达不到自己要求时,非打即骂。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无形中使青少年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

(3)家长不良言行对子女的影响。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离异家庭的家长,由于本身形象欠佳或有不良嗜好,成性、或作风不检点、或脾气暴躁,动辄打人骂人。其言行极易成为孩子们消极模仿的对象,从而养成各种不良习惯和品行。

2.学校方面原因

(1)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一般多注重整体的管理而忽视了对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视。以致后来有些孩子因为在家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在学校又得不到温暖,便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产生厌恶。

(2)学校教育方式的影响。虽然每个中小学校开有思想品德课程,但课程大多是为了应试而忽视了个性化、人性化的思想疏通、心理辅导和品德教育。要么等到学生出了问题,违反班纪校规,学校才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一般化的品德教育。

3.社会方面原因

(1)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上,人们认为离婚父母都是有问题的,离异家庭子女也与正常孩子不同,常常只强调它的负面影响,觉得单亲家庭就是有缺陷、有问题,认为它们是“不完整家庭”、“不成功家庭”、“问题家庭”、“残缺家庭”、“破裂家庭”等,这给单亲家庭的父母和孩子带来了许多压力和痛苦。

(2)不良社会传媒环境的影响。缺少完整家庭温暖和父母细心管理的单亲子女,更难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腐蚀感染,最终在不良文化的诱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误入偷窃、打架、、行骗、抢劫等犯罪歧途。

三、对单亲家庭子女思想及品德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如何教育单亲子女,无论是对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来说,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必须建立起坚固的三位一体教育网,优化思想、品德、行为教育体系,共同促进单亲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单亲家庭内部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采取健康积极的教育方式,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单亲家长为了孩子幸福健康成长,建立良好的家庭成员互动关系是必要的选择。首先,单亲家长要尽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态度来重建新的家庭生活,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尽力给子女健康和完整的爱,这其中包括调动亲戚朋友同事中的性别资源来弥补角色缺失,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与温暖。其次,家长要树立自身良好的榜样形象,并以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多与孩子谈心、交流、沟通,既不能过分严厉又不能过于溺爱,把他(她)当作普通孩子,给以健康积极的教育,与其形成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关系,使家庭关系融洽和谐。

(二)学校要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给予单亲子女更多的关爱

学校要与家庭和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为单亲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寻找社会支持系统,借助强大的社会力量,通过外部干预和帮助增强单亲家庭成员的社会生存与竞争能力,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促进亲子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老师要加强单亲子女的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培养单亲子女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师不管在潜意识中还是在日常行为表现中都不要把单亲家庭子女特殊化,对他们进行的教育也应正常,应做到因事而异,而不是因人而异。身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教育者——思想品德老师及班主任,更应采取各种方法,如个别谈话法,心理沟通法,加强对单亲子女的心理疏导,在思想上和品德上给予引导,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在学习上给予帮助,要一视同仁,不要让他觉得自己是因为在单亲家庭别人才给他关注,防止其敏感心理。又要个别对待,使其能感受到老师、同学对其的关心、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环境里能感受到被关心、被爱护的温暖。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这些孩子多接触有意义、有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四)社会应以正常化的观念对待单亲家庭,并为单亲子女的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单亲家庭的态度应该逐渐宽容、理性,正常化,而不能将单亲家庭界定为“破碎家庭”、“非成功家庭”。对于单亲家庭的观念应正常化。除此之外,社会应为单亲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全社会都应当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关心单亲家庭子女,保证他们享有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以及享有不受歧视的人格保障和尊严,应规范社会舆论,净化传媒内容,减少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并要通过舆论的力量和环境氛围为教育单亲家庭子女创造条件。

(五)单亲子女自身也应坚强面对现实,不断增强自我教育意识,形成自己的良好人格,与同学建立良好友谊关系

引导单亲子女多与朋友或老师交流,以消除内心的孤独。走出自己孤独的内心世界,发展自己各方面的特长、技能,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多和朋友们一起学习,生活,强化自信,淡化自卑,转移注意力,面对单亲的现实,从而能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重新面对学习和生活。

总之,单亲家庭孩子的幸福成长,必须同时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以形成保障单亲家庭子女健康成长的良性环境。但我们也要明白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环境作用的发挥必须要引导单亲子女自身观念的转变,能正确看待单亲家庭的事实,理解父母的难处,以平和的心态重新积极地面对生活,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的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洁,庄晓薪.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教育模式及其子女性格发展的比较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2]王祖侠,郑燕.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与健康教育措施[J].科学教育论坛,2005,(17).

[3]王世军.单亲家庭及其对子女成长的影响[J].学海,2002,(4).

第2篇:单亲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份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偷窃剐钱、野宿不归家……。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后,知道这些学生中大多数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据我们对全校1093名小学生家庭调查来看,属于父母离异的家庭学生有60人;在父母中有死亡的家庭学生有28人;父母因违法犯罪被劳改、劳教的家庭学生有6人;母亲被拐卖或失踪的家庭学生有6人;寄养在亲戚家里的学生有3人;共计103人,占全校小学生9.1%。其中,学习差的有33人,表现差的有13人。再从家庭教育看,属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的家庭学生就有41人,占单亲家庭学生的40%。看来,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问题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为此,特提出“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组织

(1)专家顾问指导组

何良仆(凉山州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谌业锋(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吴大军(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蒙佐德(西昌市教科培训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2)课题实验小组:

组 长:孙国祥(党支部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副组长:吴迎朝(校长、副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徐开祥(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成 员:邓薇鸥(党支委员、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虞艾萍(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联福(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冉章慧(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秦 红(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李金莲(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永林(班主任、小学一级教师)

刘和姝(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三、课题实验目标

1.以邓小平的教育理论、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指针,有的放矢,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推广,促进后进生大面积提高。

四、实验的思路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活动,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的作用为动力。

要求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予,发挥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需求,以激发学生内因作用。调动学生投入实验,解决家长认识和责任问题,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联系社会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从单亲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单亲家庭学生研究寻找教育规律。虽然都是单亲家庭学生,其表现也有好、中、差之分,要因材施教探究不同对象的最佳教育方法予以推广,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

五、研究步骤

实验定为三年(2000年4月-2003年3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前均为准备工作)

(1)启动阶段:(2000年4月-2000年9月)

从“组、学、订、访、建、联”六字上狠抓。即组建课题小组、学习教育理论、拟订课题报告、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实验档案、联系家庭和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

(2)实施阶段(2000年10月-2002年9月)

按“开、定、组、导、调、改、评、结”八字上下功夫。即召开开题会、定实验对象、组成互助组、诱导内因变化、调动家长积极性、改善教育环境、测定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

(3)总结、巩固阶段(2002年9月-2003年3月)按“总、彰、善、撰、审、结”六字开展结束工作。即全面总结成果、大力表彰先进、完善管理制度、撰写课题实验报告、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

六、实施过程

1.课题组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学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疗治浅探》等32篇文章,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建立科研笔记,设立课题档案。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坚持每月开展集体课题研究一次,每半年对课题研究工作作总结,并按时填写上报《课题研究报表》,落实课题研究待遇。也要求全校班主任、辅导员支持和协助课题组开展活动。

第3篇:单亲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关 键 词】 单亲家庭子女;学生;教育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单亲家庭数量的急剧上升,单亲子女在学校学生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许多教育者对他们的教育问题变得更敏感和棘手,下面是我长期观察,最终得到的几点经验,供同行参考。

经过长期与这类学生打交道,并且对这些孩子进行分析,我发现,对这类学生要给予爱心、耐心和诚心,在心理、品行、精神、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真心关爱,抚慰心灵的创伤

教师应视学生如子女,投入更多的情感,坚持用自己的爱心感化“单亲孩子”。“浇菜要浇根,教人要教心”,教师要用自己的真心感染他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所以从入学起,就应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跟踪,并详加记载。对他们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上的关照,行为上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如在教育工作中,我力求做到细心观察、仔细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了解这些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注意掌握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融洽点、疏忽点,这样以便架起老师、学生与家长三方面之间沟通的桥梁,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赖的目的。

二、用诚心使单亲家庭孩子融入班集体生活,消除忧郁心情

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其一,要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同学、老师都很重视他们,尽量淡化他们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避免他们感到窘迫、难堪和不安。其二,教师自身观念要开放,心态要豁达,尊重单亲家庭孩子的人格和生活方式,不能有歧视、嘲笑、戏弄单亲孩子的做法。其三,要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使同学们接受他们并乐意亲近他们。其四,创设环境,给予锻炼展示的机会。如在我的班上,每个学期都会搞一次生日聚会,事先我会摸清每个学生的生日时间,一旦某个月有这样的孩子过生日,我会特意把这个学期的生日聚会搞得特别一点、隆重一点,让这些学生在班级中找回一点温暖。

三、在生活中营造爱的氛围,让单亲孩子感受爱的气息

爱是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是缝合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单亲家庭孩子所处的环境,特别是班集体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为此,我努力营造一种爱的氛围,从不在班上讽刺挖苦学生,更不允许其他孩子嘲笑他们的家庭状况。帮助他们复习功课,一起开展活动,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真爱的班集体里,享受充满阳光的生活。我班有个跟着母亲的孩子小明,是个性格古怪的孩子。由于母亲是菜贩子,每天起早贪黑,根本没有时间照顾他,他经常饿着肚子上学,妈妈给他的早饭钱全拿去玩游戏了。生活上缺少大人的关心,同学对他望而生畏,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知道情况后,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每天早上都给他买好早餐。天冷了,还拿来毛衣给他穿。课下也找了些同学了解情况,并让同学们不要拒绝他。一段时间后,他主动找到了我,跟我说他错了,以后再不会这样了。我也没多说什么,把他搂在怀里摸了摸他的头,告诉他,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在我的带动下,班里的同学都纷纷祝贺他戒掉了“戏瘾”。他们组的同学专门为他设计了学习计划,每个组员轮流给他补课。沐浴在团结互助的班集体中,小明也学会了关心他人,而且经常帮助别人,并在学期末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四、耐心谈话,让单亲家庭孩子感受亲情

由于家庭的破裂,导致家庭教育残缺不全,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正确指导,同时由于破裂的家庭给他们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致使他们丧失了生活与学习的信心,形成了消极的思想,在行为上具有较多的异常极端表现。对这类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教师要斗智斗勇,特别是要拿你的真心与他交流,定会收到出奇的效果。老师不要用教育者的口吻来说话,而用学生、朋友的说话方式、口吻来进行。这样一来,学生放松了警惕,放下了敌意,很多真实的话就会说出来,老师也就可以了解学生的很多想法和行为的缘由,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了,从而慢慢改变他的不良行为。

综上所述,教育好单亲家庭的学生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科学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单亲家庭学生的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避免走入误区。总之,教师只有正确地加以引导,在严爱结合的基础上投入更多的关心、爱心,用心去感化,才能做好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使这些经受过风雨的小花重新展开灿烂的笑脸!

【参考文献】

[1] 杨利玲.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4.

第4篇:单亲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一、问题简述

(一)老师观察到的情况

梁××聪明、好动,但学习散漫,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或经常发呆。不能单独完成作业,成绩跟不上,学习被动,考试不理想。不爱劳动。独立性差,人际交往差,爱打骂同学,有说谎行为。

(二)父母反映的情况

梁××上小学二年时,父母离异,被法院判与父亲生活。为了不让孩子受到伤害,他们暂时隐瞒了。当在父亲娶了后母之后,也没有直接告之,等到孩子提出疑问时,才简单告之,可孩子的心灵已经受到伤害。在家学习需要家长陪伴方可完成。往返于父母两家,造成监督脱节,孩子学习涣散。孩子曾提过:“为什么阿姨和爸爸住在一起?”

(三)与梁××个别谈话发现的情况

父母离异后,他很想和其他的同学一样,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而父母又在抚养问题上有争议,爷爷和奶奶又不愿意让其经常和妈妈见面。

二、资料收集

个案生活背景

1.家庭关系。属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离异前被法院判与父亲生活,后父亲娶后母,后母是代销营业员,在打工时与其父认识,比父亲小几岁。父母离婚,父亲再婚都没有跟其说明白。现在在父亲和母亲两个家之间徘徊。

2.家庭经济情况。梁××父母以前是开汽车修理店的,收入甚好,经济宽裕。

3.妈妈教育态度。“严”加管教,方能早日成才。放学后须立刻回家,否则需持老师证明。

4.生活简史。父母离异前一家三口过着美满的日子,父母开汽车修理店,生意繁忙。主要是妈妈打理,爸爸比较清闲,手下请了好几个帮手。经常赶到夜里二三点。离异前主要由爷爷奶奶照看,比较溺爱。上一年级时,孩子可爱,但较幼稚,与人交往没有分寸。学习成绩中上。课堂上经常发呆,与家长联系。只说是迷信什么,也没告之。接下来,就发现作业没按时完成。成绩一直往下滑,到现在成绩在班级的最后几名。家长看似很急,可生意忙,还是没时间陪孩子。

三、个案指导设想

1.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来指导“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的研究活动。

2.通过调查了解其基本情况。

3.和梁××结对子,交知心朋友。采用谈心、同玩乐、辅导学习、排忧解难建立感情,让信任在其宽松的氛围中得以倾谈,从中发现问题的所在,帮助该生自我解决问题。

4.诚恳相待家长,通过家访,全面了解家庭环境,商讨对梁××教育相互配合的意见。

5.与其他科任老师交换帮辅意见,并通过其他的同学对该生作进一步了解,让他承担班上的一些工作。

四、个案指导成果

(一)个人方面

1.通过谈心,不断地鼓励他,给他讲中外名人励志的故事。有进步就表扬他,不时地向家长报喜。组织班级同学和老师一起开展“爱生活”“我是小主人”等班队活动。一起为他过生日,使他感动得流泪。当他与同学产生矛盾时,给予平等对待,让他明白是非。他都能虚心接受,但是时有反复。打架欺负同学的毛病,基本克服了。

2.学习也有提高。作业基本能完成,数学成绩从原来五十几分提高到良,甚至有时还能考到90多分。

(二)家庭方面

1.父亲由于要经营汽车修理厂,经常不在家,造成孩子心灵创伤,无人照管,放任自流。通过交谈,深感自疚,认识离异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表示以后对孩子多加关心照顾。

2.母亲指出这几年来光疼爱孩子是不行的,而要在思想品德上严格要求,多关心他,要教他学好。在学习上要督促辅导,尽力为他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并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可以说离异家庭的孩子经常是不幸的,但万幸的是梁××的父母还是爱他的。经过交流,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有所改进,使得梁××得以健康成长。

五、结论

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思更细腻,渴望得到更多的爱,首先要尊重他们,用真挚的爱心去对待他们,和他们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挖掘他们的潜能。教师要用耐心和爱心去感化他、教育他。

第5篇:单亲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心理特征;成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76-01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特征及表现

1、性格孤僻,逆反心理强。父母离异往往会使孩子产生孤独感,他们不愿意与其他的同学相处,久而久之会造成性格孤僻甚至有粗暴行为。

2、怯懦自卑,自私狭隘。家庭的不完整有时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比不上别人,觉得自己是多余的,进而产生自卑、狭隘的心理。

3、内心空虚,放任对抗。孩子因为家庭的原因感受不到关爱,因此会选择家庭以外的方式来慰藉自己。也不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常常迟到、早退、旷课、打架,扰乱班级秩序等等。

4、情绪失调,厌学严重。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受到了家庭破裂的打击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其外部表现为: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逃避学习;严重的会干扰课堂纪律,缺课、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障碍的成因

1、家庭

(1)懈怠责任。父母双方都认为是对方的责任,结果造成孩子无人看管,甚至误入歧途,另外有一方想承担责任但力不从心,此外还有些家长因为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的情况很少关注。

(2)方法不当。一些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存在严重偏差,要么粗暴打骂,要么百依百顺,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势必会造成孩子心理扭曲。

(3)观念错误。许多家长无法面对现实,不能理性看待婚姻与家庭,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感情暗示,将孩子的成长问题归咎于婚姻的失败,不能够给孩子传递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还有些家长一味的抱怨,向孩子灌输敌意情绪。另一些父母因觉得离婚有愧于孩子,所以尽量在其他方面进行补偿,对孩子过分溺爱会使得孩子骄横、任性,缺少应对挫折的能力。

2、学校

在学校中,单亲家庭的孩子会感到缺乏朋友和关爱,产生自卑或自恋心里。他们会转而以其他方式寻求慰藉,在学校中逃学,滥交朋友,寻求精神慰藉和庇护等。而有的教师缺乏责任,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问题就会更加严重。学校的措施不到位,疏导不及时,会加重孩子消极情绪,造成心理问题。

3、社会

人们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中的问题社会组织很难介入进行有效的干预,加之社会对于单亲孩子的成长环境关注不够、干预不力。对于担心孩子的成长,社会能做的事情有限。虽然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原则性规定,但始终未能完全建立起未成年人不良成长环境的良性干预机制。

三、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障碍的防治对策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才能使得单亲家庭孩子健康成长。

1、共同关注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是需要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同关注与解决,必须彻底摒弃单亲孩子教育是家庭问题这一错误观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积极介入、通力合作,为单亲家庭孩子的成长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平台。

2、健全机制

(1)成长风险告诫机制。夫妻离异对孩子心理产生不利影响额重要原因,虽然,我们要尊重公民结婚自由、离婚自由的法律权利,但我们也要高度重视父母离异给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造成的伤害。建立单亲孩子成长风险告诫机制,通过人民法院、民政机关在办理离婚的时候,需要明确告知其离婚会对孩子造成的成长风险,并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

(2)建立单亲孩子心理健康疏导机制。一是改善单亲孩子成长的环境,其中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等相关领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空间,尽量防止人为因素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二是加强单亲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能够尽量适应成长环境。

(3)建立单亲孩子成长不利因素干预机制。美国等法制较健全的国家已建立了一套单亲孩子成长不利因素干预机制,在孩子受到不利因素影响时,政府部门有权进行必要的干预,我们也可以借鉴。

3、科学教育

(1)用爱心,抚平单亲孩子心理创伤。在日常生活中生活中,亲友、老师、同学要主动关心帮助,嘘寒问暖,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集体里,享受充满阳光的生活。用爱心,抚平单亲孩子心理创伤,让他们走出心灵的阴影,露出灿烂的笑脸。

(2)以诚心,扶助单亲孩子扬帆生活。首先,要重点培养单亲家庭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人生当中不可能总是一片坦途,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如果处理得不好,很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阻碍,相反,如果处理得好,反倒会成为孩子前进的驱动力。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挫折点很多,不仅表现在父母的离异上,在生活、交友等方面也有挫折。因此,教师和家长首先要抓住影响孩子思想转变的重要环节,进行适当的劝导。其次是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肯定、鼓励、表扬的方式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哪怕是一点点,都能有效地打消人的自卑感,唤起人的进取心。当他们在学习上有独特的见解时,家长和教师则要特别提出表扬,这样能够大大增强单亲家庭孩子的进取心。

第6篇:单亲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单亲家庭问题孩子;教育方法与途径

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与乡村相互交融的地带,这一特殊地区单亲家庭孩子数量不断上升。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由于突然遭受家庭变故,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由于父母的忽略,孩子的行为习惯得不到正确的培养,这就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其中我所任课的一个班级就有九个单亲家庭孩子,教育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了教育好这些孩子,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必须了解单亲家庭对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探究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单亲家庭对子女身心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话题是沉重的,单亲家庭受影响最大的是孩子。单亲家长很少能像家庭健全时那样关心子女的生活质量、学习状况、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即使孩子出现了问题,也不可能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及时予以纠正。有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则是自顾不暇。笔者经过深入了解和细心观察,并参阅一些相关的书籍,了解到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存在着如下几方面问题:

1.不大合群,性情孤僻。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家庭不健全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他们很害怕与人交往,害怕别人瞧不起他、嘲笑他。所以,单亲家庭的学生,大多游离于集体之外,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也不喜欢与同学交往,逐渐变得性情孤僻,冷漠。

2.意志薄弱,消沉厌学。单亲家庭的孩子,再没有了温馨的家庭,原先惬意舒适的生活也随之改变。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父母面前甜蜜地撒娇,幸福的生活没有了,美好的憧憬消失了。这种消沉低迷的情绪使他们变得迷惘和不知所措。进而产生厌学、逃学,毫无朝气,暮气沉沉。

3.叛逆不羁,以自我为中心。家庭的破裂,导致他们心中几乎没有了亲情、没有了信任。他们不接受批评,有典型的逆反心理。他们在扭曲了的心理支配下,为所欲为,以此来发泄愤恨不平的心情。如骆同学,他是一个很典型的单亲孩子,上课时故意发出怪叫声扰乱课堂纪律,常常睡觉,作业不做,撕烂教科书。不做值日,乱丢垃圾。学校段考时骗家长说放几天假,自己赶集去了。还常常拿同学的钱,有一次还偷窃小卖部二十包鸡腿……

综上所述,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育、感化、挽救他们的艰巨的任务。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学校教育对策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成长档案袋,关注其成长的足迹。当学生一步入初中学校的大门,学校应及时调查了解单亲学生的人数,建立其成长档案袋。老师要想办法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思想和学习动态,用耐心、爱心、恒心教育他们,使其初中阶段健康地成长。注意观察他们的言行,及时解开他们的思想疙瘩。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某些普通小事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微妙变化。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孩子的言行,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他们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处理的就及时疏导处理,不能一下子解决的事情,先进行多方面的调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再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孩子的心理矫正和学习辅导。

2.双管齐下,极力争取家长与学校的配合。本地由于政府开发新城区,征收了学校周围村庄大量的田地,一些家庭日子宽裕起来,不大重视孩子的教育。再就是本地是旅游胜地,很多家庭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对孩子的教育抱无所谓的态度。部分人的观念是孩子在学校读书,不指望他学得多好,反正将来找碗饭吃也不难。家里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这些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纪律可想而知。所以学校必须与家长沟通好,孩子在学校读书,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是学会学习。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都不能缺席,必须履行好教育的职责,不能扔给学校不管或父母间互相推诿。

3.爱心抚慰,严格教育。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这些孩子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像父母一样关心这些孩子,如发现他们情绪不稳定时及时谈心,生病时热情地嘘寒问暖。若发现其沉迷于游戏机、网吧、武侠小说中应及时提醒,多方面启迪,并安排一些有良好兴趣且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与之同桌或者参加集体活动。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应在课堂或课下及时批评,一旦改正,及时表扬。

4.要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和责任感。教育孩子正视逆境,敢于同命运挑战,做到自强自立,勇往直前,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多表扬和鼓励。在家里要体贴长辈,生活自理,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每位教师必须抱着对教育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应认真全面地掌握这些孩子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走出青春的阴影,接受社会的阳光和雨露。

5.激励孩子树立起信心。单家庭的孩子,情绪消沉、低落,失去信心。教师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励志故事,如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高位截瘫仍然笔耕不辍;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一出生就遭遇不幸,却不懈努力,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他们身边同类学生的事迹等等。通过经历对比,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不幸与别人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从而消除心理困惑,重新树立起生活、学习的信心。

6、对单亲问题孩子,只表扬鼓励,不随便批评,不讥笑讽刺,教师或班主任经常注意寻找单亲家庭问题孩子的闪光点大加赞扬和鼓励,使他(她)知道老师看得起自己而愿意和老师交朋友,说实话给老师。老师就可以针对性的教育。

第7篇:单亲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 单亲家庭 留守儿童 解决策略

所谓“问题学生”,就是那些在同龄人中、同一个集体中,经常具有比较严重的问题行为的学生,属于教育困难的学生。据我长期的教育观察发现,有大量的“问题学生”是由“问题家庭”导致的,并且“问题家庭”呈上升的趋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此也带来许多社会问题。比如,父母离婚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许多单亲家庭的存在,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温暖,或缺失父爱,或缺失母爱,从而给学生幼小的心灵上埋下阴影。与此同时,21世纪在中国兴起打工热,有许多学生家长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从而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亲朋好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问题家庭”的分类

(一)单亲家庭的问题

单亲家庭的问题是现实社会的症结之一,也是人们的价值观、婚姻观逐渐向多元化转变的特征,现在离婚率太高,它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给青少年教育带来很大的冲击,也给我国的教育带来很大的考验。如何针对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单亲家庭共性的问题和特点是不缺吃喝,致命问题是家庭畸形,缺少父爱或母爱,如何解决这一部分家庭青少年教育问题,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

(二)“留守儿童”的家庭问题

什么是“留守儿童”?据查资料:“‘留守儿童’指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农村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儿童(一般指6―16岁)。”据两会最新统计:“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229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由于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缺乏家长的有效监督,他们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一些与完整家庭中孩子不同的问题,他们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容易产生厌世、自闭、空虚、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有些违纪犯法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的。

(三)不和谐家庭问题

不和谐家庭指的是家长之间存在激烈的冲突,有的是生活上的矛盾,有的是教育上的矛盾。比如夫妻不和,夫妻长期闹离婚,婆媳矛盾,祖辈人与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意见严重分歧,等等。这些矛盾使得家庭火药味十足,鸡犬不宁。即使孩子不支持任何一方,也会情绪低落,经常烦躁不安,很难静下心来学习。

不和谐家庭有时比单亲家庭对孩子害处更大。单亲家庭有很多孩子还是很优秀健康的,而不和谐家庭的孩子,即使学习成绩优秀,一般也会留下心理创伤。不和谐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情感危机,厌学,早恋,自闭,两面派,有的则会提前走向社会。不和谐家庭会造就出各种类型的“问题学生”。老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学生”背后复杂的家庭问题。

二、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案

(一)分析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

解决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我认为有以下三种方法:

1.尽快解决“单”的问题,父亲或母亲应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为了孩子,尽早组成新的家庭,还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让孩子在新的家庭里健康成长。当然,再次组建新的家庭前,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想法,以及新的家庭成员能否接受孩子。

2.老师要经常和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逐渐消除老师与单亲家庭学生之间的隔阂,给单亲家庭的学生的心灵撑一把伞。

3.带单亲家庭的学生到学校或医院的心理门诊,找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彻底解决孩子的心理障碍,还给他们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4.在暂时不能解决“单”的问题的家庭,父亲或母亲应该认真反思自己过去的做法是否正确,找出正确的教育方法,请教学校的老师,配合老师,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杜绝再次引发或加深孩子的心理障碍。

(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现今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学校最为显著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儿童的个人成长。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切实有效的辅导。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来自家长的家庭教育

(1)老师要督促家长与子女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从精神和物质多方面尽家长之责。

(2)老师要主动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情况。

2.学校的针对教育

(1)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同伴关系、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便于进行辅导。

(2)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回家及时进行家访等形式,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譬如,每星期组织留守儿童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

3.社会给予关爱

(1)班级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会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往。

(2)鼓励留守儿童多与爱学习、守纪律、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交朋友,有心里话可以向朋友倾诉,从而缓解因缺少家庭温暖而出现的孤僻心理。

(3)教给他们自我发泄、自我安慰方法,使他们充满自信、保持乐观积极的精神面貌。

(三)不和谐家庭教育问题

老师诊疗问题学生的时候,若遇到不和谐家庭,比较难办,因为我们无权介入他人的家庭矛盾,涉及隐私,更不能乱打听,然而这种矛盾又确实在影响孩子。怎么办呢?比较妥当的办法是:

1.在涉及孩子教育的部分给家长提些建议(比如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不要拿孩子当控制对方的武器)。如果家长对教师非常信任,拿家长当朋友,就可以提一些缓和家庭矛盾的建议。

2.教育孩子在家长的矛盾中严守中立。告诉孩子,大人的事是他们之间的事,小孩不插嘴,小孩要做的事情是考虑自己的学业和前途。

其实,“问题学生”的背后还有许多更为复杂的因素。但是,我觉得,问题家庭是导致“问题学生”的罪魁祸首。同时,“问题家庭”也是比较复杂的,有许多种类型,本文基于篇幅不能一一详细阐述。以上的看法和解决策略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第8篇:单亲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单亲孩子 心理特点 教育现状 措施和方法

欧洲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说:“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就越好”。然而在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好多家庭随着人们的婚姻、社会等意识的变化而发生破裂。“离婚”、“离异”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据中国妇联最近的一次统计:中国67%的离婚家庭中有子女,这意味着大量的孩子已成为离异家庭子女,其中相当比例的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分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损害公物……经多次教育仍屡教不改,据调查,来自单亲家庭的占了大多数。因此,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刻不容缓,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问题就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单亲家庭是我们社会的一个客观存在,单亲子女也是我们的未来,我们有责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只要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统一起来,共同关注此问题,并付诸行之有效的方法,相信单亲子女也可以同正常家庭的子女一样健康成长。

一、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

据调查,总的来说,单亲家庭子女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有三个心理特征。

1.心理封闭,敏感且攻击性强。有很多单亲家庭学生曾经怀疑过老师和同学不喜欢自己。他们的知心朋友很少,与老师相处也表现出一定的不合作,甚至反感,导致行为上的攻击等偏激行为。其实,这与其性格孤僻,心灵压抑所导致的逆反心理密切相关。

2.消极情绪明显,常感到自卑苦恼,怀疑自己的能力。孩子在幼儿期过后,自我意识也逐渐增强了。单亲子女也不例外,他们一方面试图采取自主独立的行动倾向,另一方面动辄就想到自己家庭的不健全,情绪不稳定,忧虑,对前途信心不足。

3.持久性差,不能长时间地做一件比较枯燥无味的事情。如果一个学生感到心情愉快,无忧无虑,就能调动他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易于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也易于形成暂时神经联系和使原有的暂时神经联系复活,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反之,学生若在烦恼,焦虑,担心,忧虑等情绪下学习,就会压抑他的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认知机能受到压抑和阻碍,单亲家庭子女在家庭破损过程中受到过一定的心理伤害,又由于家庭教育的残缺,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现状分析

既然单亲家庭子女在心理及品德、学习行为存在严重问题,那么按理说单亲家庭的父母在子女教育和学习上就该花费更多的精力,采用更强有力的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这些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存在着种种误区及问题。

1、不问不管型

家长除了独自承担家庭重担,还要忙于工作,没时间照顾子女,对管教孩子力不从心,,让孩子产生了孤独感。还有些父母双方互相推卸责任,对孩子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对孩子学习动态,思想变化一无所知,使孩子误入歧途,待问题严重时才恍然大悟。

2、百依百顺,迁就溺爱型

现实中,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失去过多,就事事包办,不让孩子受一点委曲,他们更重视的是对孩子生活上,物质上的关心,在精神上的关怀和引导往往重视的不够。这容易导致孩子任性,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且也容易导致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专横和任性,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

3、简单粗暴型

有的单亲家长依自己的心情好坏为转移,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把孩子当成出气筒,打骂不断,使子女整天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压抑,形成胆小,孤僻,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这些心灵脆弱的孩子极易在家中无爱的情况下向社会寻求温暖,从他人身上寻找一种心灵慰籍,由此容易出现早恋问题,甚至被坏人拉下水走上犯罪的道路。

4、期望过高型

许多单亲家长,把子女作为惟一的精神支柱,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要求子女处处出人头地,这种过高的期望值造成子女沉重的心理负担,有些子女则可能产生一种抵触情绪或逆反心理,干脆走向反面,得过且过,不求上进。

三、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1、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单亲家庭子女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创伤带来精神压力大,有的往往性格孤僻,心境忧郁,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进取心,学习较差,破罐子破摔。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不愿与同学交往,不能正确地把自己置身于班级群体中,常常处于孤独状态。老师应该把关爱多给单亲家庭子女,热情关心他们,以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少的情感交流。对单亲家庭子女而言,他们更渴望老师无私的爱,老师怎样关爱单亲家庭子女呢?

首先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去深入理解这些孩子,“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药”(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只有理解了单亲家庭子女的苦楚,才会产生宽容心,才会去关爱他们。现在在校生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一出生就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一旦家庭发生变故,父母的关注产生偏离,他们一夜之间忽然发现自己不再重要,心理失衡就产生了,各种异常行为的出现也就难免了。面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异常心理和行为,教师切忌工作方法粗暴,必须用理智去冷却心火,用理智的理解走进事实,细心了解单亲家庭子女的全面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可以是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单亲家庭子女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子女心理失衡的轨迹。侧面了解主要是听取同班同学的反映,前任老师的介绍或进行家庭访问。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不愿把心理问题暴露给老师,正面观察收效不大,侧面了解却能掌握真实的情况。只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本着博大的胸怀走近单亲家庭子女,掌握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帮助单亲家庭子女正确对待家庭变化,消除逆反报复心理。父母离婚或一方死亡,那是迫不得已的事,其中苦衷做儿女的有时无法理解,要学会包容,学会体谅父母。教师要设法多方疏导,譬如与孩子谈心时说:“当前社会不同家庭结构是客观存在的,父母离婚、再婚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做儿女的不应该太让父母难堪。父母永远是你的父母,要记住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还要尽最大努力去孝敬他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子女都应该尽到对家庭的责任,长大了还应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孩子如果学会了正确对待家庭,那么他看社会的眼光就会柔和一些,逆反报复心理也会逐渐消除。此外,教师还应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并没有因为他们生活在不健全的家庭中而歧视他们、放弃他们。

2、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单亲家庭子女在内心深处常会有种被遗弃感,他们出现敏感、多疑的心理也在情理之中。要疏导这种心理障碍,教师在培养他们自尊心时,为单亲家庭子女营造一个温馨的班集体大家庭是十分必要的。班主任要带好一个班,就要充分发挥班队活动对学生的引导功能,让单亲家庭子女在活动中尽情表现自己,甚至让他们担任主要角色,在各种文艺体育活动中、学习竞赛活动中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同时,引导班上健全家庭学生意识到嘲笑、挖苦单亲家庭的同学是不对的,他们是愿意和老师一起,创建一个团结互助的班集体的。班集体这个“大家庭”潜移默化的功能是巨大的,单亲家庭子女感到自己被尊重,学习的能动性有了,成绩自然提高了。其次,教师应帮助单亲家庭子女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部分单亲家庭子女由于自卑、孤僻和敏感,常常不愿与人交往,独来独往,心事重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发动全班同学与这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交朋友,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孤立于集体之外,把集体温暖、同学之情、师生之谊巧妙融合在一起。

3、认真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对于单亲孩子的家庭要勤家访,多联系。许多单亲家庭子女之所以会变成后进学生,一般都和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够负责任或教育不得法有关,为有效地教育和帮助单亲家庭子女健康快乐成长,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多向家长讲讲孩子的进步和长处,对存在的问题,交换意见时注意方式和策略,这有利于孩子认识提高和改正错误。用教育者的平等身份同家长沟通和商讨教育孩子。让家长明确为父或为母的责任,多为孩子着想,减少单亲带来的负面影响,配合学校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要使家长认识到对子女放任不管是错误,是罪过,不配为人之父母。启发家长的良知,为子女作表率。对那些对子女不负责任,在学习生活上不照管子女的家长,要通过学校发动当地的政府机关去做教育工作,使他们承担起对子女抚养教育的义务.

总之,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呼吁社会每一个人都来爱护关心单亲家庭子女,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我们都应该来关心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为社会、为国家尽一分责任。单亲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更要重视,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正确运用家庭教育方法,在学习上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营造良好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使这些孩子能在爱的阳光沐浴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开祥. 单亲家庭子女形成差生的原因及教育初探[J].教育科研通迅,2001.

[2][美]芭芭拉·怀物黑德.离婚文化[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2.

[3]候锁生.特殊类型家庭教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9.

[4]吴锦骠,郭德峰.家庭教育心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9篇:单亲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一、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现状

(一)家长对单亲子女的教育现状

1、父母一方死亡,或父母离异,孩子判给一方抚养。这类单亲家庭的教育有这样几种情况:(1)力不从心,无能为力。虽想承担家长的责任,但生活负担较重,终日为生活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在思想,学习上关心孩子的成长。(2)相互推卸,放任自流。父母双方谁也不管子女,对孩子漠不关心,连孩子上不上学都不加理睬,结果造成了孩子成绩直线下降,甚至误入歧途。(3)管教不当,适得其反。

2、父母一方远离亲人,为谋生而外出打工,只留一人在家照看孩子。在扑面涌来的商潮下,许多家庭因贫穷所迫,不得不实行“一家两制”。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些家庭也成了实际的单亲家庭。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出现偏差,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与教师的名利挂钩,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教师又将这种压力迁移到学生身上,对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不能一分为二,看不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对他们不能一视同仁。讲课不照顾水平,使他们失去信心,又得不到及时的关怀和帮助,反而使学生的缺点错误更加发展,最终成为“双差生”。有些教师把“双差生”看成是“害群之马”,在处理他们的问题时感情用事,简单从事,或息事宁人、或采取惩办主义,任意停课,甚至赶出教室,赶出学校,使学生情绪产生对立,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教师动辄训斥家长,使家长不愿接近老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各行其是,互相之间不配合,削弱了教育的力量。

(三)社会对单亲孩子的影响

社会上极少数坏人的教唆、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封建愚昧落后的社会现象,对于单亲家庭子女比一般家庭的子女更有吸引力。在他们孤独的心灵深处看来,社会上处处都有他们的“老师”:游戏机、麻将室、台球室、OK厅等地方的这些“老师”,比讲台前的老师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有更大的影响和作用。只要社会上还存在一些消极的东西,而学校、家庭又缺乏及时的教育,孩子就容易被这些消极的东西所影响和感染,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抵触学校的正确教育,在学习上、品行上越来越差。大量的调查、访谈、资料分析表明:单亲家庭对子女身心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消极影响。社会、家庭、学校对于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三者有机地结合,才能使我们的单亲孩子不再感到孤单。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对策

(一)作为家庭教育的关键人物――父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式刻不容缓

1、让孩子客观地面对单亲的事实。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其实,父母亲经常吵架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很大。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并不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2、对孩子的爱仍然要坚持原则,不能过分溺爱孩子。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单亲家长表现往往更明显。他们总觉得夫妻离异了,很对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无条件满足。孩子总能得到满足,他的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点。

(二)学校教育在单亲孩子的健康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细心了解单亲家庭子女的全面情况,方能做到因材施教。要对单亲家庭子女实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方法可以是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单亲家庭子女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还要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子女心理失衡的轨迹。侧面了解主要是听取同班同学的反映,前任老师的介绍和进行家庭访问。

2、把关爱多给单亲家庭子女,是医治异常心理的良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假如我们的孩子都能以乐观的情绪去看世界,假如他周围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能向他展现出美丽、精细、柔弱、温和色彩的话,他就会易于接受教育,就会贪婪地聆听你的每一句话。对单亲家庭子女而言,他们更渴望老师无私的爱。单亲孩子在性格、习惯、经历、环境、气质上有所不同,差异大,所以要讲究教育方式方法、技巧和艺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发现闪光点,选好切入点,形成最佳的教育方法,有“度”,做到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他们努力的程度。特别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和多些亲近。

3、注重培养与利用单亲家庭子女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教师应该从尊重爱护单亲家庭子女出发,尽量发掘身上的优点,点燃单亲家庭子女自尊心的火种,多采用赞许、表扬、奖励、信任等方法培养其自尊心。

(三)社会应给予单亲孩子更多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