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范文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精选(九篇)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

第1篇: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 单亲家庭 心理问题 误区 教育方法

现阶段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误区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教育者应更多地了解、关爱这些最需要了解、关心的学生,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家庭破裂了。从教育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反之,没有一个完整稳固的家庭学生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我所带的班级中,有几个单亲家庭的学生。通过近几年的班级工作实践,我对接触到的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分析,并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及做法。

一、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分析

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因家庭教育不完整,或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不健全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1.自卑型。单亲家庭孩子往往没有优越感,常常产生自卑感。自卑感强的孩子通常表现为沉默寡言,自卑的心理影响他们享受成长的快乐,也影响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

2.孤独型。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住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自然而然产生孤独感,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不愿与其他小朋友玩耍。

3.渺茫型。有的单亲孩子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的孩子本有美好的理想,但因家庭的破裂,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实。

4.独尊型。有的单亲孩子由于缺少管教,有的单亲孩子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5.逆反型。有的单亲孩子因为父母离异受到同学的歧视,逐渐对父母、对家庭产生厌恶感。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心理,有时会发展成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

二、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单亲家庭教育容易出现三个误区,需要引起重视。

1.消极暗示。当单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种种矛盾和问题时,家长总是把原因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其实,即使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父母的负面行为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2.排斥对方。夫妻离异后,一般都是一方带着孩子。通常有这样几种情况出现:带孩子的一方有的不愿意让对方与孩子接触;有的甚至干脆搬迁到对方找不到的地方,让孩子看不到父亲或母亲……这就导致一些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偏离正常轨道。

3.过分溺爱。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一些单亲家庭的家长往往表现得更明显。他们对孩子的任何要求,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不讲原则不谈条件地一律予以满足,这样就容易形成任性、自傲、孤僻等缺点。

第2篇: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范文

类单亲家庭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类单亲家庭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就像单亲家庭一样,主要是在心理方面,只不过某些方面程度较轻而隐蔽。

(一)性别角色社会化障碍。家庭教育是孩子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如果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没有得到合适的性别教育,就会出现假小伙、娘娘腔等性别错位现象。首先,缺少父母任何一方的经常性影响,孩子的自我角色认同就会出现巨大的障碍。这在城市男孩比较多见。农村社会生活环境比较开放、邻里交往没有障碍,因此农村类单亲家庭男孩不难从频繁交往的伙伴或者其他男性长者哪里找到可以模仿的榜样。城市社区非常封闭,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孤单地呆在家里,如果长期和母亲呆在一起,女性化倾向可能会越来越明显,即便不出现大的心理障碍,但是男性应有的阳刚气概却难以养成。

(二)对类单亲过份依恋。某些职业的性质,注定使其家人包括孩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要接受离多聚少的生活,比如驻外记者、营销人员、驻外地办事处人员、演员……尽管血浓于水,但是亲子之间的情感依然需要培养。如果缺少足够的交流频次和相处时间,亲子之间难以形成应有的亲密感,孩子对缺失一方的陌生感、排斥感会越来越严重,如果依赖方教育不得当孩子的问题可能就会积习难改了。

(三)没有安全感。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由母亲来担当的家庭,母亲如果有自己的工作必然会因不堪重负,在教养方式上出现情绪化,即对待孩子的耐心会伴随自身心情发生变化,会经常性因为自身情绪恶劣粗暴对待孩子或者置之不理。孩子从小不得不察言观色、小心翼翼,久而久之会变得封闭、烦躁、易冲动,极缺乏安全感。

(四)婚恋观扭曲。类单亲家庭会削弱孩子的幸福感,孩子长期享受不到完整家庭应有的温暖,会形成家庭、婚姻的刻板印象,将来的家庭观念可能会很淡薄,甚至极端情况下会出现排斥婚恋,或者排斥异性的现象(母亲抚育的女儿或者父亲抚育的儿子在父母亲感情有隙时最易出现)。

(五)学习成绩不理想。除了全职妈妈以外,大多数类单亲都难以对孩子付出足够的时间,家事公事都会一定程度上牵扯其精力,难以更多辅导孩子的学习。在农村家庭,还表现在部分母亲因学历低下无力辅导孩子。农村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男孩受教育较多,母亲整体受教育程度较父亲低一些。当然,在义务教育逐步普及情况下,七十年代后期以后出生的母亲文盲的情况不多见了,基本能辅导孩子小学低年级的作业。但是由于监护不力,农村部分类单亲家庭的孩子难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或者辍学外出打工或者在家帮忙。

(六)心态脆弱。在单亲家庭里,在失衡的“爱的天平”上,学生往往背负着超重的父爱或母爱,破坏了学生成长教育生态环境。类单亲家庭也存在这种情况,在家一方出于责任意识会对孩子关怀备至甚至溺爱,不放心孩子的一举一动,或者走另一个极端,因为自己较忙用放纵孩子行为、用满足一切吃喝玩乐的方式“弥补”孩子。两种极端倾向都会导致孩子任性、自我中心,受不了老师批评,经不住挫折。简而言之,一切在单亲家庭出现的问题在类单亲家庭同样会出现。但是,非常可怕的是,由于完整家庭结构的存在,导致这种家庭的教育问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从较少的相关学术研究也可见一斑。普通类单亲家庭这种主动应对意识更差。所以,类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可能因为其隐性发展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我们很有必要采取相关举措遏制问题的恶化。

类单亲家庭的教育教育对策

(一)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但是并不知道让孩子如何成“龙”或者“龙”是什么,因而在家里可能会误导孩子,常见的如单纯智育化、盲目报特长班、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等。家长学校不失一种很好的模式。其形式可以多元化。从主办者来讲,可以是由社区主办或者学校主办。限于家长工作原因,家长学校可以有假日讲座、现场培训、板报宣传、发放资料、网上课堂等不同形式,即便类单亲家庭没有很强教育意识的家长在浓厚的家教氛围中也会自然受到感染,自我提高意识会逐渐加强。这反过来对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会有较大推动作用,对于整个社区的发展也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家长教育工作应该纳入社区工作和学校工作的计划当中,全年系统展开。这其中应该有一部分针对类单亲家庭的内容在内,尤其学校管理当中,应该特别关注这一部分特殊家庭的孩子,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共同营建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二)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媒体倡导爱家的责任观念。消除感情破裂或者淡漠型类单亲家庭,以防这些家庭演变为单亲家庭,给孩子造成更多的伤害。夫妻离婚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众所周知,主流媒体应该从多个侧面反映这些问题,让更多的为人父母者不要单纯放纵自己的性情,以较强的责任意识面对自己的家人,让最初的美丽爱情继续演绎,让家庭的温情时刻包围着孩子。河北卫视“快乐家家家”栏目从宣扬亲情出发,精心选择宣传语、各个时段节目内容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时下也出现个别的单位也开始把家庭关系、夫妻关系状况作为人员升迁、任用标准。这些都是很好的开端。

(三)家庭自身的努力是直接而有效的。许多人在外打拼是非常无奈的。首先,在家一方应该对孩子做好“解释”工作,讲讲在外工作的父亲或者母亲多么不容易,让孩子明白父母都爱他,父亲或者母亲不能经常陪他是因为工作忙,是为了大家过的更好,或者从大一点讲各种工作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让孩子对空缺一方产生敬意、自豪感。另外,在外一方可以抽空给孩子发个短信,家人共同看信,想象对方对家人的挂念等。

(四)经常带孩子去亲戚家走动或者邀请祖父母等来家里住,营造亲情氛围。经常性地家人相聚,孩子就不会因为家里冷清倍感失落,有了更多人的关心、监督,孩子的自我约束意识也会越来越强,一些不良的习惯也就自然减少了。在与多人交流的过程中,开朗的性情自然而然也就生成了。

第3篇: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 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问题,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处处体现着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但是,社会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负面问题,离婚率不断攀升是明显的问题之一。民政部目前公布一组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办理离婚登记161.3万对,比上年增长21.2%。离婚率高,无论从精神还是物质上都会影响子女的正常发展。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意义不言而喻,父母离异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影响一个孩子的心理,随之产生了一系列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教育要完善,要发展,就要解决这一难题。

二、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单亲家庭子女的健康发展,首先我们要找出产生这类学生教育难度的原因,通过对某高校这类学生的调查研究,我发现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困难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

(一)心理障碍。

孩子对于自己的父母天生就具有崇拜性和依赖性。母亲温和细心,能照顾孩子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父爱深沉,父亲能承担起一个家的责任,让孩子体会到什么是责任。一旦父母离异,无论孩子跟父母中的哪一方生活,都会缺少另一方的关怀和引导,心理就会容易自闭。在学校中,上课积极性不高,不敢发言或者排斥发言,让自己封闭在一个小空间里,学习上精力分散。如果不打开心扉,就不可能真正对学习充满热情。

(二)容易受挫,走极端,学习上自我放弃或者通过反面行为表现自己。

单亲家庭的子女心理很敏感,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在心理上将问题扩大化,导致他们学习缺乏自信,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在意别人的看法或评价上。他们的成绩大多中等偏下,我们从下面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我对某高校的一部分学生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单亲家庭子女的学习成绩总体上明显落后于双亲家庭子女。

表一 两类家庭子女学习成绩比较 单位%

由此可以看出,单亲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大多中等偏下,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无论是来自自身还是外界阻碍学习的因素比双亲家庭的孩子要多很多。在学校中老师往往会将精力过多地放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忽视,就会通过犯错凸显自己,从而出现另一问题,即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行为平均比例远高于双亲家庭子女。

表二 两类家庭子女问题行为的比较 单位%(调查对象同表一)

(三)经济压力明显阻碍成长。

经济上的压力并非单亲家庭特有的现象,但是处理不好,在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会特别突出。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旦有经济上的需要,无论从心理上还是实际情况考虑都会比普通孩子多一些不便,父母双方不生活在一起,就无法及时交流信息,不容易在经济上掌握孩子的动向,容易让孩子走入歧途,染上一些恶习。还有一些家长不负责任的态度及家庭确实存在的经济困难(这一问题更多地存在于跟随母亲生活的孩子身上),会为孩子正常的生活学习带来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会直接导致孩子性格或行为上的缺陷。

三、应对策略

针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我认为父母、学校和社会应从以下几点努力,为这类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

(一)父母、老师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1.父母方面。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我认为,首先,父母无论哪一方拥有孩子的抚养权,都要尽量让孩子轮流跟着父母生活,让孩子觉得父母离异不是对他的抛弃,父母再婚不是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或母亲,继父继母也是他的父母,反而更多了一份爱。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及继父母都要有较高的素质,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以及发自内心的关爱。

2.学校方面。新时代老师的责任不再是单纯地“授道授业解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程度上比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要,学生走上社会,首先要做的是“做人”,然后才是“做事”。老师要正确引导这样的学生,用爱心和耐心让学生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多给学生讲一些立志故事,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了目标才能有奋斗的动力。对于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应用,我认为不应该完全依靠学生自己找到心理咨询老师,因为很多学生排斥与人交流。心理咨询老师要深入学生,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多接触,也可以讲授公开课,必要时可开设一门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

(二)友情引导,多交诤友。

单亲家庭的子女特别容易走弯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性格孤僻不愿意结交那些努力学习的朋友,从而更多地跟其他单亲或者性格暴戾的人来往,甚至结交社会上的不良青年。针对这一情况,老师或家长要多关注孩子,不要让其接触一些社会不良青年。若有恶习,则及时帮其改正,不要让其远离集体,而要多交品格健全的朋友,用友情引导其健康成长,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三)社会家庭共同努力,保障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如何对待孩子的经济来源问题?我认为离异父母要随时交流孩子在金钱等方面的一些新情况,避免因经济问题给孩子带来的不便,避免孩子存过多的钱影响其学习。

总而言之,单亲家庭的子女存在的主要问题源于他们的心理障碍,这与学校老师同学的态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让单亲家庭子女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父母不要因个人矛盾忽略孩子的感受,不能做到时时、事事关心,但至少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在父母眼里是不重要的;老师不要把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归咎于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其他同学要积极主动地与这样的同学教朋友,用友情打开其心房,更要在学习上多帮助、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颖.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2).

第4篇: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 ;存在问题 ;措施

所谓“单亲家庭”又叫“不完全家庭”或“残破型家庭”。是指丧偶、离异、父母不双全的家庭,亦指子女与父母或租父母的一方生活在一起的家庭。【4】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思想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责任意识、社会意识的淡化,加之封建意识残余作怪,就会出现诸多社会问题其中离婚是诸多社会问题的其中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曾出现过三次离婚高潮,其中20世纪50年代的离婚高潮中,全国出现了110多万对离婚者;“”中出现了第二次离婚高潮,离婚人数达到180多万对;第三次离婚高潮是在90年代初。从这以后离婚率一直处于攀升的势头。

一、单亲家庭家长对待子女的态度

单亲家庭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大致可分为几类:父母双方相互推卸,结果谁也不管子女。一些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连孩子上不上学都不加理睬,结果造成了孩子成绩直线下降,甚至误入歧途;有一方想承担家长的责任,但力不从心,无能为力。一些离异方为下岗职工者、或失地农民,多属这一类;有一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无法管教子女。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对孩子的学习动态、思想变化一无所知,待问题严重时才恍然大悟;有的家长管教不得当,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离异家长中有一部分,特别是男方性情粗暴。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不服教育,形成逆反心理。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在经济上对小孩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结果造成孩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

基于上述几类不同的情况,单亲子女的心理特点也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自立自强型。这种类型的单亲子女,其家庭结构变化多是因为突发伤病造成单亲的。这种类型的孩子,其家庭结构变化多是由父母离异造成的。所以,他们对别人的防范意识特别强,同时还伴随着对老师和同学怀有一种莫名的抵触情绪。

三、应采取的措施

单亲家庭中的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照顾爱护都往往顾此失彼。这些孩子普遍认为,他们失去家庭温暖。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讲究方式和方法,要将爱和管教适当结合,让他们感到温暖,使孩子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应积极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一)学校方面

学校是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的必要条件。那么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对于那些在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学校应该积极采取教育措施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1、学校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针对不同特点,分类管理。对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应建立家长联系卡,这样才可以实现共同管理目标。让孩子更好的学习。

2、创造活动环境,用鼓励消除自卑,用友情弥补亲情。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别人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老师和同学知道。学校要积极创造活动的环境,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 。同时,在活动和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同学的友谊,用友情来弥补亲情。【2】

3、鼓励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单亲家庭的学生在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时常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间。学校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让他们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理想,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积极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2】

4、开设心理辅导课。进行心理的疏导迁移和沟通,使学生在适当时机极限催化最佳时机心态异化日常教学潜移默化最佳选择的自我内化方法,使学生生理心理都得到健康成长。

(二)家庭方面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面临的第一个课堂。社会的、时代的要求往往通过家庭环境,主要是家庭成员的言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气氛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耳孺自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家,是孩子生存的第一环境,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是孩子赖以生活、进行社会化活动的主要场所,而家庭气氛又是衡量家庭环境的主要标志。目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强化监护意识,确保家庭教育力量。单亲家庭子女的父母要重视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孩子动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如果必须外出务工,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责任心强、有保护能力和精力的临时监护人管理孩子,并应履行相应的委托手续。

2、重视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使其用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单亲家庭的父母还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家教能力和水平。【1】

3、良好的沟通是家庭教育的保证。学校和教师经常与其家长联系沟通,将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告诉家长,同时也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及时抓住教育时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三)社会方面

过渡语……

1、强化宣传,积极引导单亲家庭子女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由于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责任意识普遍淡薄,要切实改善单亲家庭子女的生存、发展环境,就必须强化单亲家庭子女法定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针对这一问题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进行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单亲家庭孩子"出现的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问题,了解青少年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规律和方法,明确自己监护的任务和责任。

2、多看、多听、多做,动员全社会,让大家都认识到这一代学生的教育问题,净化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

3 、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鼓励其融入社会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生活。孩子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孩子与成人的关系”和“孩子与孩子的关系”两个方面。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鼓励他(她)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要逃避社会,主动与人交往,虚心向人家学习,培养自己开朗、乐观的性格。“以孩子教育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培养孩子社会性的有效措施。让孩子在与其他孩子的互相交往中得到发展,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培养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

(四)加强学生层面的教育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研究、探索知识的过程,而非把学生当成一个容器,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一味地灌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课堂教学就是要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抓住每个学生学习的渴望激发他们学习得积极性,特别是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单亲学生更应该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通过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力量,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课堂变成一个充满欢乐、幽默、风趣的小天地,让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传授基本的自理技能。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失去父爱和母爱的孩子,生活中面临着更多的挫折,为此,教师应特别传授他们一些自理技能,以使他们自立时能少走弯路,从而尽快学会照顾自己和料理家务。如做饭、购物、烧家常菜、换灯泡等稍复杂的日常事物。

4、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家庭成员的残缺,会使孩子在与同学交往中感到“丢面子”,抬不起头,自尊心受到伤害。对此,教师应该一边教育孩子正确认识现实,一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以德为先,开展教学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实践力。要求学校必须正确看待当前小学德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科学地对存在问题做出合理地分析,对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德育进行改革。学生是现实社会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人,德育所影响的人也将在社会中生活。教育者在德育思想观念上要始终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树立发展性德育观,善于激发学生的道德体验。在德育过程中留意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反应和切身体验,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成功感、幸福感,对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人生点拨,积极促进每一个学生完整人格的独特发展。唯有如此,小学的德育才能收到实效,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是适应社会的人,才是真正道德的人,才是闪烁着主体之光的现实的人。

总之,对于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社会、学校和家长应当联手,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党的十七大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对摄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的本质属性,关心教育好单亲家庭的子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和体现。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目标,就要关心爱护好单亲家庭的子女,真正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很强的教育能力。只要我们对单亲孩子付出更多科学理智的爱心,这些孩子就一定能够顺利成材,成为有理想、有报复、意志坚强、充满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的一代!

【参考文献】:

[1] 彭立荣.家庭教育学[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5:146-158

[2]叶蓉.对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J].学期教育研究 ,2002,(2):68

第5篇: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

归属感(Sense of belonging)是指个体认同自身属于一个群体中的一员,被他人接受、认同、有价值感并与群体成为整体的一种感受。家庭归属感是指个体对家庭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关联程度。龚高昌的研究发现,家庭归属感包括生活依托,安全温暖,感激自豪,责任承诺四个维度。单亲家庭是指以男性或女性为家长,同被抚养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多由死亡、离婚、分居、抛弃或者未婚所形成,有离婚式单亲家庭、丧偶式单亲家庭、未婚式单亲家庭和分居式单亲家庭之分。龚高昌的研究发现,单亲家庭的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具有如下特点:①单亲家庭年限存在显著的主效应,以3年为间隔,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归属感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U”特点。单亲家庭原因类型存在显著的主效应,离异式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最低,丧偶式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最高,其次是未婚式,离异式最低;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存在显著的单亲家庭结构类型差异,单亲母亲家庭中小学生的家庭归属感显著高于单亲父亲家庭。②单亲家庭中小学生的家庭归属感高分端和低分端人数分布最多,都显著多余双亲家庭。家庭归属感低的中小学生,也是那些逆反心理强,学习习惯差,纪律观念弱的学生,如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家庭归属感,是解决众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正常家庭教育子女是父母双方的责任,小孩既需要母亲的呵护,也少不了父亲的关爱,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可现实情况是单亲家庭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那又如何提高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呢?

一、播下爱的种子,为孩子创造一种温馨愉悦的氛围

单亲家庭的孩子,最缺乏的是爱的安全感,怕爸爸(妈妈)都不要他(她),怕被人欺负而没人为他(她)撑腰。“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时刻担心母爱(父爱)随他(她)而去。因此,单亲的父母更需要呵护孩子敏感脆弱的心灵,多关心孩子,多陪陪孩子,多与孩子交流,让他(她)们时时刻刻体验爸(妈)的爱。没有生活在一起的另一方,也要让孩子感受到,他(她)永远是爸(妈)的孩子,爸(妈)永远会爱着他(她)。

而对于许多单亲家庭来说,家庭气氛的营造却是一个容易忽视的问题,单亲父亲(母亲)要么因为工作、生意、人际交往等原因,无暇照顾、关心、教育孩子,造成父子(母子)之间交流少,家庭气氛淡漠;要么父亲(母亲)把全部精力放到孩子身上,唯恐对孩子关心不够,过于疼爱孩子,竭其所能对孩子施加影响。可这种过于饱和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不一定是正能量,可能造成孩子精神负担过重,甚至产生强烈的抵触逆反。

因此,单亲爸爸妈妈们,不能把孩子当成累赘,也不要把孩子看做唯一的希望。多沟通、多交流、多一起做喜欢的事情,相亲相爱、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相互理解,播下爱的种子,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温暖的家庭气氛。

二、别把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归因于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的出现,固然是不幸的。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能只看单亲家庭负面的一面,看不到正面的一面。家庭是给孩子遮风挡雨的港湾,可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单亲家庭却成为了他们的种种矛盾和问题的原因。许多单亲孩子的父亲或母亲经常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确的思想。比如,一些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要是有他爸(妈)在多好”“他爸(妈)怎么狠心丢下他呢”“要是他爸(妈)在,怎么会成这样呢”“孩子现在的这样子,都是没有爸爸(妈妈)的原因”一类的话,给孩子的心灵蒙上消极的阴影。殊不知,对于许多离婚家庭来说,父母亲经常吵架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许会更大。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并不一定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也一样的温馨安全。其实,就像许多正常家庭,爸爸或妈妈常年外出打工,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也是非常少,单亲家庭其实也只是心灵上的不同。

三、忘掉过去,更不要把以往的恩怨渗透到子女的教育中

这一点是特别针对于离婚单亲家庭来说的。很多夫妻离异后,一方带着孩子,就不希望孩子与另一方接触,有的甚至干脆搬迁到对方不容易找到的地方,躲避对方。有的有意识地贬得对方,说对方的坏话,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比如“你爸爸没责任心,不要你和妈妈”“你千万不要学你爸(妈)的样”之类的话。殊不知,尽管孩子是由你抚养,但他(她)不属于你一个人,他(她)需要的父亲和母亲,他(她)希望自己并不比其他(她)孩子少什么。

失去安全感是父母离婚给孩子带来的最大打击。因此,离婚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但他(她)永远不会失去父爱或母爱。只有有了安全感,才会有家庭归属感。让他(她)感受到虽然他(她)只和父亲或母亲生活在一起,但他(她)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她)不必担心什么。但现实是,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很难。因为这需要和一个曾经带给过你创伤的一个人的合作、协商,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都是必不可少的,是小孩最大的财富,单亲家庭要努力去满足孩子对这两种爱的渴望。让不抚养方多探望孩子或父母双方轮流抚养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离婚不仅仅是大人的事,也是孩子的事情。因此,离婚不仅是父母的决定,也要平静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离异的事实,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告诉他(她)你们将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四、让孩子学会承担家庭责任

让孩子学会承担家庭责任是培养单亲家庭孩子家庭归属感的最佳途径。同甘共苦,相依为命,共同支撑破碎的家庭。孩子缺失父爱或母爱固然可惜,但不能因此就格外地娇惯他(她),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共同面对家庭的各种困难。困境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是孩子难得的一份经历,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同时,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对家庭负有重要的责任,使他(她)们长大成人后能自觉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42

[2]Gaochang Gong.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2014,8:449-454

[3]Schlesinger, B.One-Parent Families: Knows and unknowns.Social Science,1980,55(1):25-28

[4]龚高昌.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调查,学周刊,2015,12.

第6篇: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范文

21世纪市场经济浪潮迅猛冲击下的今天,社会和教育界面临着一个严峻而复杂的新问题,那就是家庭离婚率与日俱增。据调查,中国的离婚率由1979年的3%上升到现在的13%,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还有一部分家庭由于病故或意外而导致不完整,影响了单亲家庭未成年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单亲家庭孩子的成长撑起一片晴空,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二、教育调查了解

我们学校也有很多同大多数中国家庭里深受父母离异等原因影响的单亲儿童,经过调查、研究,我校单亲家庭学生主要具有如下特征:

1. 态度冷漠无情,落落寡欢。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失去了父母后,十分痛苦,很长一段时间不能从失去亲人的阴影里自,心灵受到很大伤害。身边的亲人又不能及时弥补情感上的失落,就时常表现得情绪低沉。对待生活里的很多事情冷漠,对待身边的同学、朋友甚至亲人无情无义,漠不关心,很少从他们的脸上能读到孩子般的笑容,经常的闷闷不乐和郁郁寡欢导致他们身旁的朋友很少,于是恶性循环,身边没有好朋友,他们得不到心灵的释放,渐渐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

2. 性格暴躁易怒,内向自卑。单亲家庭中缺少关爱,导致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十分自卑,对父母的争吵和冷漠渐渐感觉麻木,甚至开始自暴自弃。在邻居同学和朋友面前感觉自己没有关爱,他们也不会关心别人,再加上走不出自己内心的阴影,导致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自卑,而且性格暴躁,很容易发怒。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不仅敏感,而且很在乎在自己在其他同学眼中的印象,如果自己是单亲家庭,一定会十分自卑。

3. 情绪波动反常,好生妒忌。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生性多疑,对身旁同学的言行感觉疑神疑鬼,以为他们的话是在讥笑自己或是诽谤自己,甚至是一些善意的帮助也被他们涂抹上不友好的色彩。另外,单亲家庭孩子与正常家庭孩子相比,上课经常走神的前者比后者高5.9%;

以上分析了单亲家庭孩子的特征,应该看到,他们这些特征是因为他们生活中的不幸和坎坷造成的。但这一情况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是不是就一定让心里的阴影笼罩幼小的心灵呢?当然不是这样,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只要教师掌握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了解他们的家庭结构,导致孩子产生上述心理阴影的原因,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就能帮助孩子走出家庭父母离异带给他们的心理阴影,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和身边的人友好相处,做一个心理健康、生活幸福的好孩子。

三、教育方法与策略

1. 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活动,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中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同学朋友的关注和帮助,并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随时抓住单亲家庭孩子的一些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心,还能健全他们的个性,更好地理解自己家庭的状况。

2. 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单亲孩子的家庭状况一般比较特殊,所以教师要更多地关注这些孩子。如,我们班有个叫小明的同学,父母离婚数年,现跟随父亲生活,父亲不善照顾孩子,家庭境况又不好。孩子常常心情苦闷,情绪低落。一天,我发现他面色铁青,然后捂着肚子,显出及其难受的样子,我就立刻迎上去问明原因,原来父亲为了挣钱养家一早就出门做工去了,忘了给儿子吃早饭。于是,我马上买来两个热气腾腾的包子让他先填饱肚子。现在的他比以前开朗多了,而且乐于助人,学习十分努力,成绩优异。

3. 传授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失去父爱和母爱的孩子,他们生活中面临着很多挫折,从小就要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为此,教师应特别传授他们一些生活技能,以使他们在生活中少走弯路,从而尽快学会照顾自己和料理家务。

4. 与单亲孩子的家长携手育人。家长们能做的两件事,其一就是给孩子创造他成长过程中最好的成长条件,帮助孩子正视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难,顺利度过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坎坷。其二就是让自己做好榜样。只有这样,孩子在蓦仿家长行为的时候才会享受到真正快乐的滋味。例如:一个爱读书的家庭里孕育出来的孩子也是喜欢读书的,应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和家长共同成长。

四、教育反思

1.不能把单亲孩子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很多单亲孩子的问题都来自于心理问题。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个性品质,很难适应学校和社会,所以教师还要积做好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要把他们在学习或是生活出现的一些问题简单地归结为品德问题,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和方法解决他们的心里障碍,才能让这些孩子健康地成长。

第7篇: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关键词:单亲家庭;学校教育

【Abstract】Strengthen the kid's education of the singleparent family, ignore to the kid, to the family, to the school, be still to society all very necessity.Each teacher has to embrace to education work extreme be responsible for of attitude, should earnest completely control these a kid mental state of development regulation and mental state characteristic, adopt science of education way, help they come out youth of shadow, accept society of sunlight and rain Lou, bloom youth of blossom.

【Key words】Singleparent family;School;Education

单亲家庭是指因离婚、死亡、遗弃、分居和其它原因而缺少配偶一方的家庭。近年来,随着社会离婚率持续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而且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由于单亲家庭是残缺的,不完整的,许多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有着突出的特殊性,单亲(这里主要是指离婚)家庭学生的教育也成为当今学校的主要而现实的难题。单亲家庭孩子大多有以下一些不良心理:心里脆弱,胆子小,遇到一些小问题就哭鼻子;或学习不认真,行为习惯很差,经常与老师顶嘴,闹别扭,甚至逃学;或整天情绪低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很差;或经常旷课,打游戏机,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打群架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约》中把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把它作为保证所有儿童都能获得生存发展权力的重要承诺。素质教育也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发展。因此,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这些不良现象,搞好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和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个教育职责。

1.教师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

家庭成员的残缺,使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觉得很“丢面子”,抬不起头,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教师可鼓励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教师可找这个同学聊一聊,相信贴心的谈话和诚恳的态度定会使孩子体凉别人的痛苦的。班主任也可以适当的方式在班上讲清道理,以便形成正确的舆论,使同学们能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2.密切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互动,建立学校,家庭的联动机制

日常生活中学校要保持与家长的热线联系,互通学生情况,或定期家访,把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告诉家长,同时也可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如果遇到父亲或母亲对孩子缺乏适当监督,应及时提醒家长,指导他们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当孩子与新组建家庭成员产生矛盾或对离异父母怨恨时,要当好协调员,使孩子能体谅出“父母离异是双方有无法化解的矛盾才发生的,离异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双方毕竟从更大的痛苦中解脱了出来”的无奈选择。

3.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

为使孩子健康成长,学校、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想办法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思想和学习动态,最好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某些普通小事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微妙变化,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孩子的言行,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他们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处理的就及时疏导处理,不能一下子解决的事情,先进行多方面的调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再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孩子的心理矫正和学习辅导。

4.爱心抚慰,严格教育

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这些孩子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像父母一样关心这些孩子,如发现他们情绪不稳定时及时谈心,生病时热情地嘘寒问暖,成绩骤然下降时,发动其他老师和成绩好的学生为他们“开小灶”。若发现其沉迷于游戏机、网吧、武侠小说中应及时提醒,多方面启迪,并安排一些有良好兴趣且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与之同桌或者参加集体活动。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应在课堂或课下及时批评,一旦改正,及时表扬。

5.营造充满温馨的集体氛围

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乏,家庭的先天不足使他们幼小的心理产生渴望被关怀的心理,班集体中应创造一种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既竞争有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使他们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积极参加班上各项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使他们提高自信心。

6.要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和责任感

第8篇: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单亲家庭孩子 教育 方法 理念 步骤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73-01

单亲家庭是社会的沉疴。病因不在孩子,可是孩子却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这里的单亲家庭,包括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分居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正是因为单亲家庭的成因不同,家长与孩子的品性与受到的教育及环境影响不同,单亲家庭孩子的性格也表现出多样性:他们有的敏感、多疑,自卑沉沦;有的自负、清高,孤高傲世;有的外向张扬,有的内向封闭;有的事事要强,有的时时消沉……近两年来入我校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多数为双差生。

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我很注意观察,他们的共性是:情绪变化无常、不健全的自尊、退缩的懦弱、无谓的冒险、固执好斗、好出风头、爱走极端……但最大的共性是撒谎。不管是处于防卫心理,还是处于保护心理,不管是处于讨好心理,还是处于拒绝心理,撒谎是我接触到的单亲家庭孩子的通病,也是顽症。

在我校,对于这样的学生怎么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如何让他们得到与普通家庭相同的关爱与温暖?班主任工作多年来,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总的想法与办法就是关注,让教育有理有步。下面就把我在工作中,对单亲家庭孩子教育的几点体会写下来,与大家交流:

一、观察:让学生的言行掌握在你手中。观察是班主任对每个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的前提。对单亲家庭孩子的观察,不能仅靠眼睛、靠言谈、靠其他学生,更要用心灵来观察。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不愿意让你接近,他们心理的防线很多,也埋藏得很深,如果你有意去了解他们,他们会对你敬而远之。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斗智斗勇”。多用不被他们察觉的侧面了解,最好在师生共同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去了解他们。

二、交谈:让家长共同面对孩子的成长。我常和这些孩子的家长分别谈话。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学校及老师方法基本一致,而更多的是完全不同。在与家长沟时我常常要先教育家长。

首先,不过度保护,切忌期望值太高。不少单亲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在家往往会很激动,没想到这激动本身就是源于期望值太高,却缺乏沟通。

其次,包办代替太多,惟恐苦了孩子,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第三,经常地表达赞美和激励。家长经常地表达赞美和激励,让孩子觉得自己在不断地成长与进步,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会找到自信。

第四,要尽力抽时间和孩子共同娱乐。在活动中增进友谊,增加了解,让亲子之间更多理解与关注。

第五,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与家长观点不一致时,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理由,如果交流没有效果,就不妨搁置几天再尝试。

和家长达成共识后,工作就简便多了。

三、感化:让学生家长担负起教育孩子的任务。在对单亲家庭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的第一个大问题是“教育功能欠缺”或“教育功能不全”。因为,对子女的教育是父母双方的责任,缺少一方,有些作用是难以代替的,而且双亲都在身边给孩子带来更高的安全感和情感满足,也是单亲家庭所没有的。这是不能不承认的事实。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的教育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与支持,他们受到了感化,教育孩子上老师与家长形成了合力,效果显著。

四、真诚:让单亲的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怎么才能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育呢?我想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用真诚打动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家庭和温暖。运动会前,我班是劳动班,到操场一看,到处是长得郁郁葱葱的“婆婆丁”。休息时,我和学生一起拔了一些,并对他们说,多弄些,回家给他们拌咸菜。下班时,学生弄了一方便袋,我拿到家,给学生拌了拌。第二天一早我拿咸菜到班级,学生在教室里就空嘴儿吃起来了。其中有一单亲家庭的孩子对我说:“老师,你拌的咸菜真好吃,我从来没有吃到过这么美味的咸菜。”我说:“只要你想吃就告诉我,我会给你带来。”他看着我,甜甜地笑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学生发自内心的笑容。此后,我明显地感觉到,我的话他听了。这里不是用小恩小惠(咸菜)收买,而是用真诚打动了学生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五、宽容:让学生有改过的机会。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宽容的力量往往比批评更大”。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常常要宽容,但宽容绝对不是屈从。尤其是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更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相信他们内心一定是想向善的。在单亲家庭孩子身上,宽容是最好的武器。给他们时间,给他们机会,相信他们会接受你的教育。

总之,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大难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定要配合社会教育,多进行舆论宣传,给单亲家庭的孩子一个没有歧视、平等、大的生存环境最为重要。作为老师,应适当关注他们,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多对这些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在一般情况下用平等的眼光、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这群本来就应该公平对待的孩子,在班级造就平等的舆论,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减少自卑感,真正完全地融入学生群体,勇敢地面对生活,冲破一切阻力,勇敢地面对社会。

【参考文献】

第9篇: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教育;离异;孩子;关注;爱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自我意识的强化,离婚已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的自由选择。伴随着离婚率不断上升,也造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单亲家庭重新组合或与老人在一起生活的孩子的数量急剧上升。这已经成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重视、研究的社会问题,而对这样的孩子的教育就成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离异单亲家庭的学生中不乏在学习、品德各方面有出类拔萃者。但有一部分孩子,面对家庭环境的突变、社会偏见的压力及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各方面原因,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孩子来说,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状态的能力,孩子情感更加敏感和脆弱,一时难以面对家庭破裂的严酷事实,更没有能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孩子经常拿自己的过去与现在相比,拿自己的家庭与健全家庭比,因而滋生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他们有的变得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总怀疑别人在背后会议论自己的家庭,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愿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扉,心中的悲伤、失落会使他们产生忧郁和自卑的心理,从而导致性格交流的极大障碍,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心理疾病。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乏信心,感到焦虑,缺乏安全感。他们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表现为自我封闭;有的由于爱的缺失变得暴躁,主动攻击别人,出现错误也不肯承认,推诿错误,自己主观知道错了,也要按照自己的意愿为所欲为,不计后果,对教育者、长辈表现出无理性攻击,这两种极端倾向是社会多种因素造成的。

离异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既然是社会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努力,创造三位一体的良好环境,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一、家长应树立责任意识,注意教育与爱的统一

作为单亲学生的家长,无论孩子的抚养权属于谁,都应该树立起承担责任的意识。承担起教育与爱的责任,不能只注重物质上满足孩子,处处迁就以弥补其感情上的缺失,更要注意孩子精神上需要什么,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温暖的家庭环境。多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亲情,感到也有人爱护他、关心他。

二、社会应营造和谐的气氛,共同关心单亲家庭学生的家长

社会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舆论宣传,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的资源,营造和谐的气氛,形成教育合力。关心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教育,给予单亲子女以关怀、同情、帮助,注意保护这些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歧视、冷落他们。共同商量、研究,关心、教育好每一个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

三、学校要进行针对性教育

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对离异单亲家庭学生进行针对性关爱。要理解、尊重、信任离异单亲家庭学生,保障离异单亲家庭学生的隐私,创建友爱的互助式教育氛围,可促进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和谐氛围,可以帮助离异单亲家庭子女消除过度的自尊心,缓解心理负担,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友谊,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同学之间纯真的友爱。

作为教师,要发挥良师益友的作用,弥补他们缺失的爱。日常工作中,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上进心。有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取得了好的成绩就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因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较敏感,发现问题时不能直截了当的批评指出,要采取曲径通幽处的做法,灵活掌握批评的技巧,间接地提醒启发,而不是直接当众指出错误,让孩子留住自尊,要知道,同一句话,对于家庭和睦的孩子来说,可能不会在意,但是对家庭有缺失的孩子来说,相当敏感,教师还要有铁杵磨成针的耐心,用自己的涓涓细流去浇灌他们,用持之以恒的爱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不断地进步。

我觉得,单亲家庭的孩子是最容易被温暖的,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的、渴望的就是温暖。因此,人们只要给予适当的关注,恰当的爱,他们就会感激不尽,他们内心也愿意给予,大多数单亲家庭孩子是积极的,比完整家庭的孩子更懂得珍惜幸福和努力追求幸福,他们也懂得给别人幸福与关爱。

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用真挚激发他们的真诚,用爱心和耐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学校都在关心、爱护他们。促使他们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忘记不良的消极情绪,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成为情感积极、乐于参加各项集体活动、有爱心的社会优秀

青年。

参考文献:

[1]徐东.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