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际贸易基本知识范文

国际贸易基本知识精选(九篇)

国际贸易基本知识

第1篇:国际贸易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知识产权 国际贸易 整体贸易 行业差异

我国自1994年签订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TRIPs)协定以来,逐渐开展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一个国家对知识产权的关注程度能够直接影响该国的国际贸易总量,知识产权保护逐渐渗透到国际贸易活动中。我国需要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策略。

一、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贸易化特征

(一)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国际贸易形式

知识产权贸易有微观和宏观两种形式意义:微观方面的知识产权贸易包括了以知识产权为主的贸易,比如,知识产权许可(专利许可、商标许可、商业机密许可)、知识产权转让(专利转让、商标转让、版权装让)等;宏观方面还包括了知识产权的产品贸易。

知识产权产品是指产品中包含知识产权价值比例的产品,比如影视作品、出版物、知识品牌、计算机软件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知识产权的贸易领域逐渐扩大,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贸易额十年间增长十倍。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贸易额已经占到国际贸易额的80%左右。具有知识产权的商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二)知识产权保护成为贸易结构的主要形式

国际贸易结构中的知识产权商品越来越多,发达国家想要利用知识产权增加市场份额,极力要求将知识产权纳入WTO体系。WTO签署了TRIPs协议后,将商品贸易、服务贸易等纳入WTO的制度中。TRIPs协议对知识产权做出了最低保护标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能低于TRIPs协议内的标准。此协议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贸易的基本准则和知识产权贸易的法律依据。

(三)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到各国的对外贸易中

相关国家均已认识到,知识产权贸易已经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随着全球经济产业的发展,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定优势。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尤为看重,加大国家内部的保护力度,同时又将知识产权贸易渗透到对外贸易中。日本在2002年正式提出“知识产权立国”的基本国策,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同时呼吁几乎所有日本大型企业,与政府共同采取相关措施,严厉打击侵权商品。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尤其科技水平也无法相比,在知识产权方面略有差距。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发展中国家竞争力能够大幅提升的基础,但TRIPs协议签订后,发展中国家意识到需要在本国以及对外贸易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例如我国提出的对商品创新并拥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不断应用在对外贸易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在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政策中逐渐体现。

二、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知识产权保护规范了贸易市场

国际市场中的侵权产品肆意猖獗,并且在高利润的驱使下侵权产品几乎遍布所有贸易领域,尤其是音像制品、版权、汽车商品、药品等是假冒侵权的重点行业。药品的假冒侵权十分泛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超过10%的药品是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假药,在一些发达中国家的比例更高。假冒侵权商品的交易,严重影响了贸易市场和消费者的利益,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府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增加知识产权贸易

知识产权可以渗入到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中,同时也可以形成一种独立的贸易形式。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贸易有直接的联系,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使国际型企业直接对外投资或者进行许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可以保护专利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能够促使技术所有人愿意转让技术或申请专利。

三、发展中国家的相应保护对策

(一)实施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政府应该针对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制定出符合国际规则并适应本国科技发展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应从理论、实践、法律、管理、宣传、政策调整等方面进行基础奠定并将产业政策、可持续发展政策、国际竞争、人才战略等相结合。

(二)改变贸易模式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的竞争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我国目前来看已经成为一个专利大国,但按照国际综合的指标标准,我国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还不属于专利强国,因此国家应该注重提高本国的创新商品能力、创造自主品牌、提高国际贸易量、增加对外贸易的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三)培养知识产权人才

发展中国家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不足,知识产权人才也相对缺乏,人才的缺乏导致了无法有效的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从立法、司法、行政执法等方面对企业、科研机构等进行人才培养,大规模的培养知识产权人才促进知识产权的战略实施。

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尚未达到预期的理想状态,在一些方面还需要予以更多的关注及拓展。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应该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经济发展水平与贸易政策相结合,充分落实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将执行能力与经济、贸易等变量进行综合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对国家贸易增长的影响与作用进行深入考量,进而寻找更为有效、准确、稳定、持久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王凯.知识产权保护对深圳市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2]郑永杰.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促进资源型地区技术进步的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3]李蕊.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 南大商学评论,2013,(02).

第2篇:国际贸易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整体知识观;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由国际贸易大国正在向国际贸易强国发展。国际贸易专业作为我国贸易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必须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做好专业课程的整合以更好地丰富学生知识,提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认真思考当前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构建基于整体知识观的课程体系,对各种教程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整体知识观,拓展学生国际视野,造就适合市场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缓解我国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矛盾,实现我国国际贸易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不能与市场发展需求相接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贸易总额已经跃居世界首位,对于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断变化,贸易层次和质量不断提升,对贸易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企业要求国际贸易人才不但具有丰富的知识,还应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并且能够根据市场的发展进行准确的预判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希望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能够胜任国际贸易发展实际,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融入企业发展,胜任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在人历资源培养方面的成本。但是,很多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贸易理论和基础知识,却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尤其是缺乏与从事国际贸易行业相关所需要的沟通协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非常较弱,短时间内不能够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发展和增长的动力。

2.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宽泛不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一直以来,很多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都是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课程体系来开设相关的课程,由于过分注重相关专业的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课程设置上盲目的追求多,追求全,通识课的比例过大严重挤压了专业课空间。其次,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教科书给学生提供的相关知识内容重复交叉现象突出。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等内容时,里边所涉及的很多贸易术语以及保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重复学习。另外,也有不少高校在国际贸易课程设置的安排顺序上存在不合理问题,有些基础课程应该安排的大一或者大二,大三学习较为高层次的理论,重点从事实践实习,但是有的高校把基础知识放在了大三、四,这样的顺序安排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层次提升和综合能力发展。

3.缺乏完善系统化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国际贸易专业需要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成为当前贸易专业必须重视的环节。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很多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停留在口号上。开展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有完善的校内实训室,还应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训实习基地,联系较好的国际贸易企业,让学生直接从事相关岗位。虽然不愁院校也建立了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添置了实习设备和应用软件。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只能通过数据库数据和表格登录转化,熟悉流程,基本上不涉及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内容,与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实际具有非常大的差距。另外,校外实习基地非常薄弱学生只能从事简单的流水操作,实习还涉及到相关部门的商业机密,学生实习只能从事最为简单的打扫卫生、倒茶端水等工作,缺乏较为健全完善的实践实训体系,无法达到较好的实际效果。

4.学校教学过程不能够和国际贸易专业实际相结合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具有特殊性,专业课程必须具有国际性,但大部分高校设置专业课程,却缺乏国际视野,仅仅强调学生具备基本知识,却不能够给学生更好地进行国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教授和引导,不能够真正地结合国际贸易实际,培养学生的国际眼光,把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有机统一起来,分析比较国际国内两大市场,还应该与国外相关贸易专业的学校做好经验对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国际国内横向比较,导致学生不能够具备较好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不能够胜任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二、基于整体知识广的国际贸易课程专业整合步骤分析

1.做好课程体系优化

第3篇:国际贸易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旅游服务贸易;课程体系

国际贸易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随着我国加入WTO,在货物贸易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服务贸易在我国的影响与日俱增,但发展服务贸易我们并不具备人力资本的比较优势。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2002年开设以来,一直局限于“货物贸易”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与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人才需求紧迫性要求极不适应。因此要处理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知识的比例关系,增设服务贸易相关课程,建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分方向定制化、模块式培养模式,有利于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的深层改革,实现培养模式与市场的对接。

1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现状

1.1 专业培养目标模糊不清,课程体系设置混乱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前身是涉外经济,开设于2002年,升本后改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8年开始招第一届本科生,本科和专科共存,2013年开始停止招专科生,其间经历了太多的变化,从专科到本科,专业名称的变化,专业教师的流动等等诸多的原因,难免由于历史惯性或者经验不足使专业培养目标模糊,专业培养目标的模糊导致了专业课程体系的混乱,许多课程的设置很不合理。

1.2 课程的设置上贪多求全,难有特色

课程的设置量贪多从众,难有特色,这几乎是所有高校的通病。普通本专科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拥有垄断优势地位,我校作为民办教育机构,不愿意自己与普通本专科教育之间径渭分明,造成了我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有向本专科院校相同或相关专业靠拢的倾向。我校国贸专业开设至今,周课时量都安排太多,全程所修学分要求太高,教学上是典型的“全天候”、“满堂灌”,结果学生疲于奔命,缺乏创造力。

1.3 课程设置上左摇右摆,顾此失彼

专业教师流动性相对较大,容易使课程体系设置不稳定。专业或课程负责人更换,则课程设置不合理,有时重理论轻实践,有时轻理论重实践,处理不好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关系。目前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大,在“以就业为中心设置课程”,培养“宽口径”人才的指导思想上,大量非专业核心课甚至是跨专业的课程也进入了专业选修课的行列,处理不好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2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旅游服务贸易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以上的现状及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背景,计划把国贸专业分成“货物贸易”和“旅游服务贸易”两个方向,拟构思国贸专业旅游服务贸易方向课程体系如下:

2.1 培养目标

1)本专业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理念,立足海南、服务全国、辐射亚太和欧美,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经济、管理、法律以及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能够将国际商法、国际运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国际旅游、国际展览、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运用于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业务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2)毕业生在涉外旅游企业中从事旅游服务组配、旅游服务客源组织、旅游服务贸易方案设计与运作设计、旅游后服务方案设计、旅游后服务提供等业务,或在旅游服务贸易研究机构中从事旅游服务贸易研究、开发业务,在高校从事旅游服务贸易教学工作业务,也可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2.2 基本要求

2.2.1 能力-素质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A.综合素质――思想政治素养,课程设置:

思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经济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教育、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军训、户外运动,以上课程评价要达到合格。

B.综合素质――社会文化素质,课程设置: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人文类选修课、音乐欣赏、摄影、中国金融史、近代史纲、社会实践、公共关系、商务礼仪、心理学,以上课程评价要达到合格。

C.从业基本技能,课程设置:

就业能力就业指导、英语词汇、大学英语、第二外语、大学语文、财经应用文写作,以上课程评价要合格通过CET四级、六级;数据库、统计应用软件、金融计算应用软件,以上课程评价要计算机一级合格。

D.专业能力,课程设置: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市场营销学、旅游学、酒店管理、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旅游市场营销、报关、外贸单证、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谈判、国际结算、财经写作、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货运服务贸易、服务贸易英语口语、国际会展服务贸易、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信息系统、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实务,以上课程评价要达到合格。

E.岗位适应与拓展能力,课程设置:

实验实训、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上课程评价要达到合格。

2.2.2 培养规格

本专业突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色,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服务贸易、旅游服务基础等多学科知识背景,及综合运用管理学、统计学和国际贸易知识和解决实际服务贸易问题的能力。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有理想、有道德,愿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能熟练读、写、听、说和查阅英文文献;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

(5)熟悉经济学、管理学、贸易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6)了解国家经济、法律、会计、国际贸易等法规和政策,及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贸易理论前沿和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发展动态,及服务贸易基本规则;

(7)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经济、管理、法律以及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能够将国际商法、国际运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国际旅游、国际展览、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运用于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业务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第4篇:国际贸易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国际贸易特征影响对策

一、知识经济的概述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和快速推进的世纪,全球将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更具有时代的特征。“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出现的一种新型且极具活力的经济形态。按照经合组织的界定,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一种新型经济。其内容主要是:

(1)在资源配置上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产为首要因素,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集约和高效的配置,运用知识和智力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来创造财富。

(2)以知识高度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为首要支柱产业。

(3)消费以高新技术产品和信息化的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知识经济有不同于工业经济的新特征,这就是投入无形化、决策知识化、发展可持续化,以及经营全球化。可见,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知识与经济的高度融合、相互渗透和互相促进,是知识经济化与经济知识化的高度统一。

二、知识经济的特征

1.经济发展可持续化。知识经济是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产生在多种自然资源近乎耗竭、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它把科学与技术融为一体,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科学的全面的认识。因此,知识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

2.资产投人无形化。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人为主的经济。它依靠知识、智力,无形资产的投资起决定性作用。当然知识经济也需要资金投人,对于高技术产业甚至需要风险资金投人。但是如果没有更多的信息、知识、智力的投人,它就不是高技术产业。无形资产的升值也将带来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如拥有更多知识的人将获得更高的报酬,知识强国的观念将深入人心。

3.经济决策知识化。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经济的决策和管理必须知识化,科学决策与宏观调控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

三、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技术、专利、创意等软件产品成为重要的产品形式,知识消费成为社会的主导消费;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对知识的占有程度成为分配的主要依据,具有知识的、创造性的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要就业者;高科技产业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然对国际贸易产生巨大的影响。

1.对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它包括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直接资源,因此,以知识产品为交易对象的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将不断发展,日趋专业化、规模化,进而跨越国界走向世界市场,最终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

2.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使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高技术突破了速度和重量的概念,经济活动的流动性加快,货物、劳务、资本和技术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更加容易,其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经济组织、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个人电脑、各种现代通讯手段及互联网迅速扩及全球,把各国各地区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各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互相依赖关系大大加强,任何国家都免不了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事件和变动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关税壁垒的取消,国内外市场融为一体,已无内外贸之分,市场竞争已成为世界性竞争。这些都大大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区域集团化的飞速发展是贸易自由化趋势的一个表现。新世纪初期,世界各地区组织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并纷纷把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定在20年之内。到2005年美洲的自由贸易区将建立;欧洲联盟21世纪20年代将实行完全的统一;亚太经合组织制订了2020年前实现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长期目标。除这三个地域组织的进展外,各大洲的区域性的经济贸易合作组织将进一步加强在贸易上的合作。在21世纪初期20年,世界上将实现所有国家都参加了属于各自的区域性集团,世界进入了经济上广泛的聚合和经济联盟时代。当然在区域化的浪潮同时,大国的争夺主导权的争斗将加剧。

3.知识经济对贸易方式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方式将从传统方式逐步向网络贸易、电子商务等新兴的贸易方式转变。网络贸易是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接,以及货款交付等,大都通过全球电信网络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音像书刊、软件设计、咨询服务和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它的交易磋商、签约、货款交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网络贸易发展很快,如1996年网上交易额只有23亿美元,1998年达500亿美元。据美国《商业周刊》预计,2001年全球网上贸易额达2051亿美元,2002年可达3490亿美元。为更好地发展网上贸易,1997年世贸组织签订了《全球基础电信协议》、《信息技术协议》和《开发全球服务市场协议》等,为进一步规范全球电子商务,建立网络贸易的法律框架,并对网络贸易实行零关税奠定了基础。显而易见,网络贸易将会迅速发展,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

4.对贸易政策和措施的影响。在贸易政策方面,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政策的关系被赋予新的含义。对外贸易政策是为经济服务的,为了发展经济,取得对外贸易利益,各国依据自己经济发展的程度和竞争能力的不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政策有了更加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加强,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自由贸易政策将是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知识经济要想健康与稳定的发展,就必须以知识产权的保护为保证。这就意味着在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同时,还要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贸易政策。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保护贸易政策是自由贸易政策的前提和基础,而自由贸易是保护贸易政策的最终目的与结果。在贸易措施方面,关税措施与非关税措施的关系有了新的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品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对象,而对知识产品的进口限制主要应采用非关税措施。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非关税措施将成为主要的限制进口的措施。

四、面对知识经济的影响,中国外贸业应该采取的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全面认识这种压力,采取积极的行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知识资本在外贸中的作用,争取在未来的国际贸易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1.知识经济的到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我们要对知识经济有一个全面而清醒的认识,既要认识到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迎接新的挑战;又要认识到知识经济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不能脱离实际,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努力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有步骤有战略地发展知识经济,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我国外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因此,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有重点地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我国产品的知识含量与技术含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及其附加值,才能推进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技术产品,才能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提高外贸的经济效益。3.推行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知识经济时代,网络贸易将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然而我国目前网络基础设施落后,高级技术设备、网络技术人员缺乏,企业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贸易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尚未形成网络贸易的国内环境和市场。推行网络贸易要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着手:从政府方面来说,在加强对网络贸易宏观规划和管理的前提下,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电子商务及网络贸易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网络贸易重要性的认识,引导网络贸易的发展。二是加大投资,改善电信及网络设施的硬件环境,加速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支持网络业为进出口企业研制效率高、成本低的信息产品。三是加快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络的建设步伐,使我国对外贸易的信息技术与国际间的企业贸易接轨。四是加紧制定有关电子商务安全保障规范性法律条文,提高电子商务及网络贸易的法律地位,规范并促进网络贸易的发展。从企业来说,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发展网络贸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现从传统贸易方式到现代贸易方式的观念转变,努力制定切入电子商务系统的计划和网络基础设施;企业要制定一套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大力培养既熟悉传统外贸业务流程,又掌握新经济的操作规程和网络贸易方法的复合型人才;还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网络贸易的运作规律,积极采用高效率、低成本的网上商业模式,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5篇:国际贸易基本知识范文

大部分高校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与业务技能,能熟练运用英语、计算机等工具,从事对外经济与贸易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约有一半的高校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方面使对外贸易人才的供应快速增加,另一方面也使该专业的求职市场人满为患,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现有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尤其是普通农业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进行改革,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主要有三类: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研究人才、国际商务管理人才、对外经济贸易实务人才。第一、二类人才是综合性大学的国经贸专业、财经院校的国经贸专业的主要培养任务;普通高校,尤其是普通农业院校的国经贸专业主要培养对外经济贸易实务人才,这类人才要求在一般性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实务操作知识,具备国际贸易实务技能专长,这就对实务类课程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作为该专业的一门重要实务课程,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起着承前接后的重要作用,该课程以前面学习的国际贸易实务为基础,教学效果对后续课程出口业务操作综合实验课、教学实习等影响很大,甚至直接影响到专业毕业实习和以后的实际工作。当然,普通农业院校的国经贸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高于高职高专学校,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实务操作技能,更要弄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实践中可能还有什么更好的做法,这些做法的优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普通农业院校的国经贸专业与高职高专国经贸专业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以便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有一定发展后劲,为其数年后晋升至管理岗位打下一定基础。根据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我国普通院校国经贸专业应该培养具备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较强的业务技能,能熟练运用英语、计算机等工具,从事对外经济与贸易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该专业的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掌握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②熟练掌握外贸实务操作基本技能;③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④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的基本能力;⑤了解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政策、法规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与贸易政策。

2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教育部高校教学水平评估以后,各高校普遍重视实践教学,从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向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践转变,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学时,国经贸专业中的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实务类课程普遍得到重视。然而仅仅增加学时是不够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隔离;不重视前后课程的联系;不重视一些基本词汇的讲解;不能及时地根据学生的练习操作进行总结。

2.1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隔离

近几年各高校普遍强调现代教学手段,实践中体现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然而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的教学有其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大量的单证在教材上,在讲授过程中,对于不认识的英文术语、单词,学生要大量记录,如果将这些单证搬到屏幕上,学生不仅要盯住屏幕,还要盯住教材,双眼不断地在屏幕和教材之间移动,学生感觉很累。根据我们调查,目前大量的多媒体课程使学生明显感到视觉疲劳。应该说,多媒体技术在一些课程上利用很成功,譬如植物保护学、广告设计学等,这是因为这些课程的教学需要色彩、图形,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多媒体教学,或者说不是每一门课的全部内容都适用多媒体教学,有的课程可以部分使用多媒体教学。经过多次的教学比对,我们认为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的教学完全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并不好。

2.2不重视前后课程的联系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是以前期学习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基础的,很多单证制作是建立在对国际贸易实务基本知识理解、掌握的基础上的,如果国际贸易实务基本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或者只是死记硬背,缺乏理解,在制单中就很可能出现错误。譬如,在制作汇票时,对于出票依据,有的学生总是填错,有的会将通知行的名称填写在这里,有的会将议付或付款行写在这里,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理解或根本就不记得汇票的概念。汇票是一人向另一人签发的,要求对方在见票时或将来的一定时间,对某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1]。凭什么命令人家付款呢?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就是凭XX开证银行XX时间开立的XX号信用证,是开证银行向出口商做出了付款许诺,现在出口商提交开证银行规定的单据,命令其付款。因此,汇票的出票依据就是XX开证银行XX时间开立的XX号信用证。由于国际贸易实务一般是在前一学期开课,经过一个假期,有些知识学生会忘记,如果原来学习时就理解得不透彻,或者记忆不牢固,制单时就容易出错,如果老师在讲授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时不对有关知识进行回顾,并提醒学生课后对国际贸易实务的有关知识点进行复习,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3不重视一些基本词汇的讲解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涉及大量的英文术语,有些英文单词很相似,如果老师不讲清楚其区别,学生很容易混淆,譬如drawee与drawer,payee与payer,consignee与consignor,aftersight与afterdate,ICC与CIC有根本的区别,往往有的老师只是分别讲了其含义,而没有讲清其区别,学生制单时就容易填写错误,譬如在提单的consignee处填写为发货人,因不明确aftersight与afterdate的区别,错误地填写汇票的付款时间等。

2.4不能及时地根据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总结

教学模式转变之后,压缩了理论教学后,给学生留出了大量时间练习,但有的教师放羊式地让学生自己练习操作,不能及时地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对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5缺乏综合训练

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讲完了某种单据的制作后,会让学生即兴练习该种单据,利用教材的课后练习题,或者有些教材附带的光盘中的练习资料进行练习,这种做法本身不可厚非,但问题是这种单项练习缺乏整套单据的系统性。须知一笔外贸业务中的整套单据是互相联系的,在交单时只要任何一种单据有不符点,银行即可拒付。因此,不进行综合训练,学生的制单能力就打折了。

3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教学改革的建议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对外贸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也对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实务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必须进行系列化的创新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国际贸易行业对单证人才的需要。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因此,首先要明确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的教学目标,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单证工作的基本流程,具备国际贸易单证综合操作能力,能独立从事审证、制单、审单、交单归档等一系列单证工作,具备外贸单证员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现根据我们近几年对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3.1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由于本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训操练,实验学时加大,课堂学时压缩,因此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学内容,就必须注意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近五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教师可以以教材上的单证为主进行讲解,只将重要的知识点用多媒体投在屏幕上,或者写到黑板上,学生可以很方便在教材的单证上随时记录,效果优于全部内容使用多媒体。当然,教材上的单证由于印刷需要,会与实际业务中的单证略有不同,可以将实际业务中使用的真实单证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以增加感性认识。有些案例也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讲解、讨论。

3.2重视前后课程的联系

首先,要重视与前期学过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联系。讲解任何一种单据的制作时,都可能涉及一些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要对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比较复杂的还要建议学生回去复习。如果在上一次课结束前,安排学生对下一次课可能涉及的国际贸易实务知识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回顾知识点时,可以根据涉及的内容或简或详。其次,要强调有关知识对后续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以便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3.3重视一些基本词汇的讲解

对于一些基本词汇,必须让学生明确其含义,而不是死记硬背。譬如drawee与drawer,首先要知道drawer是指出票人,即开出汇票的人,一般就是出口商,然后结合汇票的概念——汇票是一个书面支付命令,明确drawee是受票人,也就是接受汇票的命令付款的人,即付款人,在信用证方式下,如果开证行不指定其他银行为付款行,那么开证行就是受票人、付款人,在托收、汇付方式下,买方是受票人、付款人。只有明确了这些基本词汇的含义及其区别,制单时才不至于出错。

3.4及时对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总结

在单证制作训练中,发现共性问题集体讲解,个别问题则个别解答。一般来讲,有3人以上出现同一处错误,或者针对同一制单问题咨询老师,就算是共性问题,就需要对全体学生讲解。讲解时要注意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知识点分析问题,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就问题讲解。

3.5加大综合训练力度

第6篇:国际贸易基本知识范文

国际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贸专业”)是一个涉外型专业,涉及相关英文专业术语、国际惯例和法律法规等知识,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201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等都是英文形式。中英双语教学可以使该专业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规范化。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贸易理论知识及贸易实务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此外,针对自贸区的发展方向,学生还应该具备英语能力、国际型知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英语能力是基础,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在各种国际场合用英语进行流利的会话、商务谈判等;国际型知识指学生熟悉贸易法规和国际惯例,具备国际经贸、国际商法、跨国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跨文化交流能力指学生了解外国的政治经济、人文法律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规则,实现无语言障碍的跨文化沟通。但是由于目前的独立院校双语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对贸易专业的双语课程和实践课程较少,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效果,与自贸区需求的人才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为了实现独立学院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自贸区对贸易人才的需求,亟需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国际贸易专业双语人才培养模式。

二、基于自贸区需求的国际贸易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双语课程体系设计

目前,福建省各大独立学院都已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由于办学理念和师资力量的差异,各院校开办的双语课程种类有很大差别,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上。基础英语是每个学校必设课程,从大一上学期开始到大二下学期结束,持续时间最长。目前基础英语大都沿用固定课本,且各专业学习的知识结构都基本雷同,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主要集中在外贸函电和商务英语等课程,对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作用不大,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根据自贸区人才需求,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双语课程体系。通过对自贸区所需人才能力要素的分析,确定国贸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为:公共课、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课程设计遵循“语言+贸易+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原则,确保国际贸易人才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公共英语课分专业教学,即经济类专业或者相关专业与其他理工科专业分开教学。在大二上学期,对经济类专业学生侧重经济类基础知识的培养,如专业基础名词学习、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介绍等。

2.专业课分为三大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群组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基础课构建学生的经济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宏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和管理学等课程,此类课程大都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开设,学生英语基础稍薄弱,教学时可采取英文备课+中文讲课的方式:即课件专业术语部分用英文,讲课时用中文;专业群组课构建学生专业知识,如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经济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等课程。此类课程多数在大二开设,学生专业英语知识有所巩固,教学时部分涉外课程,如世界贸易规则,可采取英文备课+部分英文讲课的方式:即课件用英文,讲课时专业内容部分用英文,有异议的地方用中文解释。专业选修课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结构,如企业战略管理、国际服务贸易、中外文化比较、商业伦理、世界经济概论等课程。这部分课程基本上中文讲授,个别课程可双语教学,如中外文化比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专业实践课模块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课程有:外贸函电、企业沙盘模拟、商务谈判、进出口单证、报关实务、综合实训课等。另外,为了符合自贸区需求,可另设自贸区企业实训课程,模拟自贸区企业设立、运营和日常业务操作。此类课程多数在大三大四开设,学生专业英语知识较熟练,可以采取英文备课+英文讲授的方式。

(二)“双师型”国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双语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较高要求,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英语功底、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还要求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而就目前实际情况看,独立院校大都是年轻教师,部分教师的国外学习背景为一些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专业支持,但多数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另外“重科研、轻教学”的传统理念对教师也有一定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可以考虑“内培养、外引进”的方式建设教师队伍。一是为专业教师创造出国深造的机会,或到自贸区外贸企业中锻炼,学习外贸实际操作,熟悉贸易流程;二是引进具有跨英语专业及国际贸易专业的综合人才,如本科是英语专业,研究生或者博士是经济学专业,具有多年留学背景。这类人才可以在国际贸易教学中采用双语或者纯英语授课。

(三)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目前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而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典型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双语教学的需要。PBL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贸易知识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在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开展小组合作交流、集体展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分析和讨论,形成教、学、用相互促进的良性教学模式。在专业课和选修课双语教学中,利用案例教学法等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呈现给学生,设计适当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设计案例时需考虑学生现有的英语和专业知识水平,案例应源于实际,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福建各大高校都已建立自己的文科教学实验室,可依托现有的实验室建立校内贸易实训平台,让学生掌握纯英语环境下的贸易流程和贸易操作;另外与外贸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贸易流程中,为将来工作奠定基础。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依托现有的实验室,建立自贸区商务模拟实训平台,尽可能营造出符合真实的国际贸易场景,学生按照场景设置完成实习任务,切实感受实际国际贸易的氛围,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此外,学校应该努力拓宽渠道,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际操作锻炼机会。

三、结语

第7篇:国际贸易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 课程群 建设 国际贸易实务 专业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2.056

Innovative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Course Group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XIAO Yo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the training of personnel, the university generally through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curriculum, enhanc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But the usual pattern is for a single course construction, the effect is small, the leading role is not stro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l to the overall goal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rom the starting to the core curriculum for the lead, the relevant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series or parallel with, the overall, all-round construction, so that the expertise of the entire group of students from the vertical lateral mastery,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to achieve fast, efficient, high-quality personnel training effect.

Key words course group; construction;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professional teaching quality

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的内涵与外延

从国际贸易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与研究视角来分,可分为:(1)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群;(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是指:在进出口贸易工作中,所有涉及到的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等的专业课程,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业务层次逻辑关系,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出口商品展销及交易谈判”、“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商法”、“进出口报关实务”、“海商法”、“国际商务单证”、“进出口商品知识及检验检疫”、“国际贸易地理”、“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国际服务贸易”、“国际知识产权贸易”等应用类专业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又可分为:国际货物贸易实务、国际服务贸易实务、国际技术贸易实务。

1.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知识在外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以国际货物贸易实务为例。一笔货物出口业务(设用CIF术语、信用证结算)全部流程有:

环节(1)交易磋商前的准备工作(市场调查研究、选择交易对象、生产可行性研究、货源调查研究、制定出口商品经营方案);环节(2)交易磋商(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环节(3)签订合同;环节(4)履行合同(商品报检、租船订舱、商品办保险、发货报关、装船、缮制出口货物单证、向银行交单结汇、外汇核销、出口退税、纠纷的处理)。在环节(1)里需要的课程知识有:出口商品展销及交易谈判;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进出口商品学。在环节(2)和(3)里需要的课程知识有: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商法;合同法;国际贸易实务;在环节(4)里需要的课程知识有: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进出口商品报关;国际商务单证;海商法;国际贸易结算等。

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构建思路

2.1 专业性质决定了构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的必要性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门直接与政府、企业进出口工作岗位一一对应的应用性专业。该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在进出口(外贸)公司、国际跨国公司、各类涉外企业、国际货物运输、配送企业、报关企业、金融企业、国际展览公司、政府部门的商业厅、局,海关、商检,驻外商务代表,从事商品的进出口业务、商品的报关、报检,商品的对外展销、商品的国际采购与分销、沟通出口产品的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在政府部门的商业厅、局从事对外贸易的政策制定与管理等工作。因此,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必须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法律、惯例及其规则、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业务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

2.2 适应职业与就业的需要

2012年7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国际贸易职业分类的国家标准:GB/T 28158-2011《国际贸易业务的职业分类与资质管理》,标准将国际贸易业务的职业分类如表1。

推出的职业技能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外贸跟单员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师(中高级)、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等;这些证书的考试和职业工作内容都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的知识内容。

多年来,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能否提高就业率,适应未来外贸工作的需要和挑战,在校学好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据调查,大多数外贸企业,特别是新获得进出口权的企业,都希望在短期内能够扩大本身的国际业务,但他们又没有精力和实力培训国际贸易业务人员,所以他们在招聘时一般都首选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这些企业最明显的特点是采用业务考核的方法决定录用与否,或者进行现场商务会话,或者撰写英文函电,或者要求说明信用证上存在的问题等。而真正能够通过这些业务挑战的毕业生不多。据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外贸人才存在的最大不足是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的眼高手低问题,第二是业务技能差。可见,社会上紧缺的是直接能够进入业务状态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及课程群,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非常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群,是由“贸易政策”、“国际经济法律、惯例”、“国际贸易技能”、“商品技术知识”、“金融、保险、运输、国际贸易专业英语等相关学科知识”组成的课程群,是直接影响学生就业、衡量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业务能力强弱的专业实务课程群。因此,加强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以及实训模式和内容的改革与建设,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梳理、整合职业工作业务流程中专业知识的需要(详见图1、2内容)

3 课程群构建方案设计(图1)

4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建设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效果分析

长期以来,专业建设一般都以单个独立的课程建设为主,在学生的专业知识群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难以起到横向、纵向、全方位立体地记忆、理解专业知识的效果,知识的掌握也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学生读完四年大学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弱。这些长期困扰教学质量提高的难题的最优解在哪里?从理论上来说课程群建设是一个比较好的创新思路。

第8篇:国际贸易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对策

一、知识经济的特质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正向知识经济迈进。尽管对大多数国家来说,知识经济还只是一种萌芽,然而,现代经济中知识正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重要资源,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应当指出,知识的运用,是一个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起就与人类生产行为紧密联系的现象。知识经济的形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这种质变的标志主要有经济资源、劳动资料、产业结构三个层面。

1. 经济资源层面。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生产要素发生质的变化。在农业经济中,基本的生产要素是土地和劳动力;工业经济中,基本生产要素是资本和能源。现代经济中又有了新的变化。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在进行经济增长因素的研究时,就发现知识对于经济增长的特殊贡献。罗默提出新增长理论 当知识被纳入生产函数后,不是效益递减,而是效益递增。但当时并不能认为美国已进入知识经济阶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有资料表明,知识与信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开始超过50%,更有专家估计,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知识和信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可能由20世纪初的5%~20%上升到90%。可见,知识和信息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生产要素。

2. 劳动资料层面。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工具发生质的变化。农业经济中,关键性生产工具是犁、锄头等手工工具;工业经济中,关键性生产工具是机器设备;而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成为关键性生产工具。计算机软、硬件不断创新,以Internet为核心的网络革命,成为知识经济的助推器。

3.产业结构层面。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主导产业发生质的变化。美国经济学家F马克鲁普1962年就发现美国在1947~1958年期间,知识产业以平均每年10.6%的速度递增,是同期GDP增长率的两倍;到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出现知识产业或信息产业的GDP占GDP50%以上,对知识产业或信息产业的投资占总投资50%以上等转折性迹象。

二、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

1.国际贸易的动因将发生转移。按照斯密、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一俄林传统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的国际贸易理论,一国与另一国发生国际贸易的动因,主要是各国拥有的生产成本和要素禀赋不同,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绝对优势或相对要素,按照生产成本不同和资源要素丰缺盈余程度进行国际分工,然后进行国际交换,贸易双方均能由此获得贸易利润。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优势必然包括知识优势、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等,这种优势将代替资本成为竞争的根本要素,智力资源的丰缺盈余程度将成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决定性因素。自然禀赋状况的重要性被削弱,以自然资源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逐渐被以知识和技术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所代替,科学技术知识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因。

2.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直接资源,因此,以知识产品为交易对象的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将不断发展,日趋专业化、规模化,将导致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智能化、高级化。智能的物化产品将成为世界产品市场的主体,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以及一般技术密集型产品将让位于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在未来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中,高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3.网络贸易将成为新兴的国际贸易方式。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据美国《商业周刊》预计,2002年全球网上贸易总额将达3490 亿美元。正是由于网络贸易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它才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关注,纷纷制订各种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和促进网络贸易的发展。此外,象WTO与APEC等国际和区域经济组织对网络贸易也十分重视。显然,网络贸易将会得到迅猛的发展,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

4.技术贸易壁垒将成为最主要的非关税措施。在全球贸易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各国逐步取消关税,各种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将明显减少,自愿出口限制等灰色区域措施亦将被限制使用,因此,今后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将更多地运用高技术标准的措施来抵制外国商品的进口,达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目前,国际贸易中盛行的绿色壁垒,正是某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工业国家借保护本国环境之机,制订出非常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使其他国家的商品无法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这些措施将会被更广泛地运用。

5.高技术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将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知识经济时代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高技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一方面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对资本、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大,因此需要多个公司甚至多个国家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另一方面,由于它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即使最大规模的跨国公司,最先进的国家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可以预见,未来的高技术中心不可能集中在某一个国家,而是形成多个中心的格局。同时,人类面临的许多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也需要人类携手运用所掌握的高技术共同攻克。这一切都使得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技术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将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

6.涉及知识经济的产业将成为国际贸易协调的重要领域。随着电子通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网络贸易的兴起,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贸易所关注的问题也就从自然资源转向了知识资源,从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向了知识密集型产品,国际贸易协调的范围和重点也转移到以服务业、电信业、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知识经济领域。

三、对策与建议

1.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外贸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国高科技投入在外贸领域上虽然有较大的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较起来仍有很大的距离。我国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知识经济的顺利发展和外贸的良性循环。要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知识资源的形成、积累、创新中形成自己的知识比较优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重点发展信息产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因此,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有重点地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我国产品的知识含量与技术含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及其附加值,才能推进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技术产品,才能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提高外贸的经济效益。

3.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贸易。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使各国的经济竞争进一步转向以服务为基础的竞争。服务业在21世纪将成为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它的振兴将大大改善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同时也将有效地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在加大对技术服务领域投入的同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少进口、多研制,并形成相应的生产开发能力,以促进我国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立健全有关知识产权的法规,保障和促进知识型服务贸易健康发展,并结合世贸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来进行完善法律体系建设,参与适合知识经济特征和顺应国际贸易大趋势的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走出一条保护性开放的道路,对当前比较薄弱的知识型服务行业实行合理必要的保护。

4. 推行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政府在加强对网络贸易宏观规划和管理的前提下,要加大投资,改善电信及网络设施的硬件环境,加速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加快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络的建设步伐,使我国对外贸易的信息技术与国际间的企业贸易接轨;加紧制定有关电子商务安全保障规范性法律条文,规范并促进网络贸易的发展。

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发展网络贸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现从传统贸易方式到现代贸易方式的观念转变,努力制定切入电子商务系统的计划和网络基础设施;大力培养既熟悉传统外贸业务流程,又掌握新经济的操作规程和网络贸易方法的复合型人才;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网络贸易的运作规律,积极采用高效率、低成本的网上商业模式,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5.培养我国的跨国公司,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对外跨国经营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的跨国企业无论在数量、规模上,还是在质量、效益及国际地位上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鼓励和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实行跨国经营,采取合资、兼并等形式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开发资源以及技术经济合作等。对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国家应在财政、金融、外贸及行业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抓紧制定和规范国内企业到境外投资的监管制度,加强我国在境外企业的管理和投资业务的协调。

6.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关系的协调,以维护我国外贸利益。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竞争将更加激烈,由此而来的矛盾和纠纷也将不断出现。为维护我国外贸利益,仅靠外贸企业自律是不够的,还应当在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关系的协调,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进行国际贸易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陈宪等.国际贸易原理、政策、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2.张详.知识经济与国际经济贸易.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9.

第9篇:国际贸易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知识化;对策

从上个世纪末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以来,知识在经济发展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对当今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济知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贸易,也越来越呈现出知识化的发展趋势。

1 国际贸易发展的知识化

1.1 货物贸易的知识化

从货物贸易来看,国际贸易的知识化主要体现在货物贸易中商品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高速发展、二是传统货物中的知识含量不断提高。前者是因为高新技术产业本身的高速发展,后者则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结果。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尤其是近20年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造就了一大批新的高科技产业群,全球高新技术产品比其他制造业产品的增长速度都快,其他制造业产品的增长速度大约只有不到3%,而高新技术产品增长速度则接近6%。世界制造业出口结构也由此产生重大变化,高新技术产业在制造业出口总额中的份额呈加速增长趋势,到2002年约占制造业出口总额的1/4;而中低技术产业和低技术产业的份额则呈下降趋势,从1985年的58%降至2002年的不足50%。不仅如此,高新技术还不断地渗透到旧的工业体系中去,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增加传统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含量,使传统产品贸易也焕发出新的生机。

1.2 服务贸易的知识化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知识化的发展,新兴服务行业不断兴起,服务贸易的交易内容日趋扩大,服务品种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服务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由传统的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转向知识、智力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贸易,知识型服务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日益呈现知识化的特征。

在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构成中,1980年,国际运输服务贸易占36.8%,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占28.4%,以通信、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为代表的“其他商业服务”占34.8%;2006年,国际运输服务贸易比重下降到23.1%,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比重下降到27.2%,其他服务贸易的比重则上升至49.7%。

在全球服务贸易进口构成中,1980年,国际运输服务贸易占41.7%,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占26.9%,其他服务贸易占31.4%;2006年,国际运输服务贸易比重下降到28.5%,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比重下降到26.4%,其他服务贸易的比重则上升至45.1%。

1.3 知识贸易的迅速发展

当代的国际贸易从标的来划分,可以分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贸易。货物贸易是以有形的货物作为贸易的标的,服务贸易是以服务行为作为交易对象,而知识贸易是以人类所创造的无形的知识作为交易对象。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专利许可、商标转让、版权许可为交易内容的知识贸易正在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一般货物贸易。全世界技术贸易总额,20世纪50年代中期仅为5~6亿美元,60年代中期达到25亿美元,70年代中期达到120亿美元,80年代中期为500亿美元,平均每5年翻一番,增长速度超过同期商品贸易增长速度。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提供的统计数据,1995年全球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为555亿美元和528亿美元,到2004年已迅速增加到了1 160亿美元和1 300亿美元,10年时间增长了一倍多。其中2000~2004年,全球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以年均11%的速度递增,高于全球服务贸易9%的年均增长率,在服务贸易总额中所占的份额也增加到了6%。

1.4 贸易壁垒的知识化

随着知识经济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壁垒已经从关税壁垒为主转变为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主的非关税壁垒。据WTO统计,从1995年至2007年5月31日,各成员国通报影响贸易的新规则总量23 897件,其中技术性贸易措施16 974件,占总量的71%。显然,从知识含量来讲,关税壁垒是没有知识含量的壁垒,而技术性贸易壁垒却有较高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关税壁垒转变为技术性贸易壁垒表明国际贸易壁垒也呈现出知识化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各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在国际贸易中,又出现了技术贸易壁垒与知识产权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壁垒,即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下,对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如专利产品,贴有合法商标的商品,以及享有著作权的书籍、唱片、计算机软件等实行进口限制,或者凭借拥有的知识产权优势,实行“不公平贸易”。传统的技术标准是人们公知公用无偿使用的技术,今天的技术标准,特别是在高新科技领域,已经越来越不是免费的公共产品,知识产权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标准领域。

1.5 贸易纠纷的知识化

由于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纠纷也日益激烈,国际贸易纠纷表现出明显的知识化趋势。据统计,从1995年WTO开始运行到1999年12月31日,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共受理国际贸易纠纷案件185件,其中属于知识产权的纠纷案件19件,占10.3%,位于反补贴纠纷案件(33件,占17.8%)和反倾销纠纷案件(21件,占11.3%)之后,排名第3位;到2003年10月,通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共受理国际贸易纠纷案302件,其中已经结案的案件中,属于知识产权的纠纷案件13件,位于反倾销纠纷案件(51件)和保障措施纠纷案件(31件)之后,排名第3位,超过反补贴纠纷案件(12件)。

目前,世界各国之间的有关知识产权的贸易纠纷日益激烈和增多,我国对外贸易中面临的知识产权纠纷是典型表现。20世纪80年代末。中美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就有过交锋。1989~1996年,中美共进行了4次知识产权谈判,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进入21世纪,随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及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崛起,知识产权再次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尤其是近两年,知识产权问题呈急速上升趋势,而且范围也扩大到了多个领域。

2 国际贸易知识化趋势下我国的对策

2.1 提高对国际贸易知识化发展趋势的认识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在依靠科技进

步和知识成果的基础上,已经完成了出口商品结构从初级产品为主到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换,在全球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浪潮中,对外经济贸易更是率先被卷入这一领域,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面对知识经济的浪潮,必须树立以知识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战略思路。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和高级化,不仅要求以“技术知识”为基础,开发精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增加附加值,即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而且要求以“属性知识”为基础,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即按不同产品的国际标准进行加工生产和出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发达国家所实行的以贸易保护主义为实质的各式各样的非关税壁垒(产品的技术壁垒、环保的绿色壁垒等)。

2.2 制定和实施“创新强贸”战略

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希望把对外贸易的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科技兴贸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国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出口产品质量效益差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实,相对于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来讲,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更为薄弱的环节。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不仅使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还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使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正是认识到了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技术引进的过度依赖而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现实,在2006年召开的科学技术大会上,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成为新的时代主题和新的治国方略。我国总体的科技经济战略发生了改变,作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重要引擎的对外贸易工作,对国家基本方略的这种变化不应当无动于衷,有关部门应当与时俱进,及时做出调整,制定“创新强贸”战略,实现从“科技兴贸”向“创新强贸”战略的转变。

2.3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尤其是知识型服务贸易

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使各国的经济竞争进一步转向以服务为基础的竞争。服务业在21世纪将成为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它的振兴将大大改善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同时也将有效地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应当抓住服务贸易发展的历史机遇,将发展服务贸易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升级结合起来,提升我国在世界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重点加大信息、物流、金融、研发、市场营销等生产业引进先进技术、管理流程和新的经营方式的力度,积极稳妥扩大市场准入,增加进口;同时,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协作,包括通过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参与双向服务离岸外包进程。实施服务贸易品牌战略,加快培育服务贸易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发挥龙头骨干作用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

2.4 积极发展知识贸易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资源,从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来看,知识贸易必将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我国要实现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贸易大国发展成贸易强国,积极发展知识贸易是必然选择。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知识引进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进一步增强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在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前,我们要加快引进一批特种、大型、高技术、新工艺装备与产品,加强对知识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实行知识引进增长的集约化,提高知识引进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我国主要战略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出口主导产业。与此同时,在知识出口方面,我们尽管基础薄弱,但是,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我们要注重以自身研究与开发为基础的技术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