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课程学习辅导范文

新课程学习辅导精选(九篇)

新课程学习辅导

第1篇:新课程学习辅导范文

一、远程开放教育课堂教学的必备要件

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是否采取课堂教学方式,目前争议较多。不少人对谈论课堂教学有忌讳,似乎与远程开放教育本质相悖,笔者认为大可不必。课堂教学是所有学校教育的必备要件之一,也是实施教学的基本手段。作为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高等学校,电大自然也不能排斥课堂教学这一基本手段。而且在此基础之上,电大自1979年创办以来,一直以开创利用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为己任,充分发挥了电大费省效宏的优势,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审视电大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虽然对传统课堂有了一定的改变,但从根本上来看,却几乎都是教室搬家、黑板移位,并没有突破传统课堂的框架,而这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电大远程教育的需要。一方面,电大开展远程教育并非不要课堂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也绝非完全由学生自学。另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越来越不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需要和特点,改变它的形式和职能已势在必行。如何处理好这其中的关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研究远程教育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有什么特色,做好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工作,使之成为帮助学员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有力辅件。

二、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区别

第一,实施教学的场所扩大和延伸了。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教室和实验室安装了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等电教设施,教学服务功能得到了扩展。原有的教师与学生的那种面对面的双向交互式“教”与“学”的教学形式正逐渐为学员观看课程录像、电视直播课、CAI课件、上互联网查阅教学资源和信息、网上答疑讨论等远程单向和远程双向的教学形式所替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大大延伸:学生可以在他觉得适合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如在家里使用课程音像教材、上网学习或讨论等。教师实施教学的场所和方式也不像原先那样单一、固定和规范,除了教室、实验室,还可以是在家里、办公室里或学生家中;除了讲台上的宣讲,还可以采取家访教学、参与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或远程答疑等教学方式。

第二,教学中的主、客体地位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是主体化行为,“学”是客体化行为。教学质量和水平主要取决于教师学问的深浅、治学态度、语言表达和组织教学的行为能力等主体性因素,教和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同一的,课堂教学的中心课题是研究教师如何“教”。而在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强调学生由被动式接受教师的讲授向能动式的个别化自主学习转化,学习过程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课堂教学的中心课题转化为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如何“学”,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第三,课堂教学使用的教材、教具发生了质的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使用统一的文字教材和或有或无的音像教材,而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更注重网上教学辅导信息、CAI课件和广播电视大学直播课堂等多种媒体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综合使用,信息载体也已不再是单一的纸张和黑板,各种电教设备,尤其是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已成为越来越重要和使用越来越频繁的手段。

第四,教学管理模式发生了变革。开放教育各专业原则上要求不组班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家庭、个人学习能力等具体情况拟订学习计划,选择自己每学期学习的课程以及学习方式。学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职能似乎削弱了,服务职能则大大加强了,同时要求他们提供的服务应满足“耐心、细致、周到、热情”的原则。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尤其是面授辅导课的课堂教学在远程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正在发生着改变。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仍沿用传统的面授辅导进行教学就不仅在教学形式上显得落后,不适应信息网络时代的远程教育,而且也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保证广大学生学习需要以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对应用型人才需要的满足。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需要和特点,改变它的形式和职能,强化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电视录像课、网上直播课要充分发挥其精品性、可随时重复观看的方便性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面授辅导课必须针对课程中的疑、难、重点进行辅导,而非系统的课程讲授,真正起到它辅导、答疑、助学的教学辅助作用。这应该是远程开放教育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

三、远程开放教育辅导课教学思路设计

要实现完整意义上的远程开放教育辅导课教学模式,还必须创新辅导课教学思路,也就是实现备课教案设计以导学为中心,这是远程开放教育辅导课教学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处理好两方面,其一是教师备课,必须了解相关课程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剖析各种信息,掌握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等课堂教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备课的主要区别,在于教师要重在整体把握,不能讲一堂备一堂课,只见木不见林。其二是事先布置学生网上或文字教材自学,课前了解学生,掌握一般状况,据此写好教案。这个教案也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的教案,不能只见教材不见学生,而且要做成投影等电子教学形式。具体表现在面授内容方面再不能面面俱到,讲授方式方面再不能循序渐进,必须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展开。我们把这两方面工作称为辅导课教学思路设计。

(一)整体把握辅导课程

为了保证实现辅导课教学思路的两方面转变,必须从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和课程特点三方面出发,整体把握辅导的课程。以《行政领导学》面授辅导课为例,我们综合各种媒体教材,认为领导学的发展在世界史上有一定的重要地位,中国研究领导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基础资料。《行政领导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课程以国外研究领导学体系为依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宏观性、理论性、应用性的特点。该课程在行政管理专业中处于专业基础课地位。开设这门课是培养行政管理人才的要求,学好这门课对于拓宽行政管理人员的视野,搞好行政管理工作,发挥行政管理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对课程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把握,就为建立远程开放教育面授辅导课的备课教案打下基础。根据其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作用,面授辅导教学必须让学员系统掌握知识体系,以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其知识特点又要求辅导教学要把领导学原理和在实际中的具体实质结合起来,设计出新教案。

(二)做好面授辅导教案设计

从一般意义上讲,新教案与传统教案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教师面授辅导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以导学为中心,在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具体讲,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

1.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建立新教案首先站在学生立场上,设身处地考虑社会环境和教材对学习的影响。当前,我国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已引起世界的瞩目,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了解当今的环境、有关政策和知识,这就要系统掌握领导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但课程的基本概念多,有些内容还很抽象,加之研究对象的宏观性,使有的基层学员感到课程很难把握,还有的学员误认为这门课是政府官员和宏观管理人员必备的,误认为对微观为主的行政管理人员工作中应用不大,影响学习积极性。任何宏观现象都是由微观现象组成的,教案设计要善于把宏观现象与微观实际相结合,联系当地政治经济改革发展状况、企事业单位政治经济和城乡居民政治经济生活实际,深入浅出讲解领导学理论和应用技术,既要使学员理解和掌握宏观领导学概念,又要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把握难点,引导学生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

建立教案必须分析课程难点。领导学研究的对象,是解决领导体制、领导权力、领导文化、领导战略、领导结构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中领导体制的改革、领导权力的制约相对难讲,这就是这门课程学习的难点。设计教案除了要事先知道难在哪儿,而且要有解难的思路。解决上述难点的最有效方法是把领导学理论辅导贯穿始终。第一章,着重讲领导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理论,然后重点讲领导学的基本原理,第二章是领导权力与制约,重点讲权力腐败与制约,第三章领导体制与改革,重点讲我国领导体制的改革和完善,第四章和第五章以领导环境和个体素质为线索,讲解领导素质的测评,第六章是领导关系,讲解领导关系的运动形态,第七章是领导战略与决策,讲解领导决策的程序与方法,第八章是领导选才与用人。讲解领导用人的理论基础,第九章是领导思维与创新,讲解领导思维的实践,第十章是领导艺术与方法,讲解领导艺术的实现途径,第十一章是领导效能与发展,讲解领导效能测评,第十二章是现代领导与电子政务,讲解电子政务对现代领导的挑战。这样每章辅导就要考虑知识体系,不能只见木不见林,通过领导学的基本理论辅导让学生对领导学形成一个框架体系。

3.掌握重点,指导学生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了解重点,是新教案的重中之重。这门课的重点在于掌握领导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基本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在实际工作别是在突发事件中能正确理清思路,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由于领导学理论的复杂性,在现实中难以套用,学生在讨论中常常感到不知如何下手。新教案不但要指导学生了解重点,而且要指导学生采取“前后联系学”“突出重点相互兼顾学”的方法。一是引导学生前后各章联系起来学。二是结合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来学。指导学生把实践结合作为重中之重,多花些时间,兼顾它的涵义并和现实中发生的政治经济事件联系起来学,就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4.解释疑点,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

因为面授辅导课不是按部就班的系统面授,不能随时发现学生疑惑,这就要根据面授辅导课程的特点,设计教案时事先考虑疑点。该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基本理论概念多,而且大多概念是西方引入的,和我国传统习惯理解有相当差距,这就容易产生疑点。分析教材,以下几方面疑点要重点给学生解释清楚,一是领导学的概念,为什么要研究领导学。二是领导体制的概念,为什么世界各国采用的体制不同。三是领导关系概念,它和习惯意义上的关系的区别。四是领导个体素质的相关概念,为什么国内外对领导个体素质的标准有一定的差异等等。对这些疑点,在教案设计中都要涉及,要有让学生挑刺的胸怀,鼓励学生提问,还要有帮助在职学生解决工作实践中各种疑难问题的准备,引导学生思考,安排小组讨论,指导有条件的学生阅读一些与领导学有关的书籍,联系当前改革的进程在相关习题中给学生以明确规范的解答。四、面授辅导课教学改革尝试的经验体会

(一)观念转变到位是完成教师角色转换的思想基础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从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巨大惯性,教师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突围”出来,完成向“导学”角色的转换并实现重心转移,是十分艰难的。要使教师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作为从事开放教育的一线教师,要适时自觉地进行“角色”的转变,并清醒意识到现代教师职责“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自觉地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启发人。完成从知识的讲授者向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转变,以适应现代学习化社会的需要。

(二)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技能基础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条件下的远程开放教育,其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多种媒体创设虚拟学习环境以整合教与学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利用计算机进行备课、制作电子教案,游刃有余地在网上作业,任意浏览、下载教学所需的资料,并会制作网页和CAI课件,进行网上教学。为此,必须树立“不能掌握和使用现代远程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教师就不是称职和合格的电大教师”的观念,加强教师掌握和使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的培训。

(三)不断更新知识,把握和跟踪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是教师扮演好其多重角色的内在要求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知识大爆炸要求人们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由于知识所具有的两大特性,即知识的时效性和无限增殖性,使人们一方面要面对快速增长的新知识和日益复杂的工作局面,另一方面是已经掌握的知识又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需要。在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教师面对的学习对象要求教师要不断参与继续教育。远程学生是一大批学习能力不齐、文化基础相异、思维方式有别的学生,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发挥其“导学”作用,做到指导到位而不越位,除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外,更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服务意识。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视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对教育实践的观察和反思,也就是要具备教育问题意识和教育反思能力。为此,教师应着眼于我国现代化教育以及当前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改革实践,潜心于远程开放教育的探索和研究。

(四)远程开放教育《行政领导学》辅导课教学改革尝试

主要可以概括为:“一个注重、二个配合、三三结合、四个协调”“一个注重”就是注重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我们努力转变“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四种学习材料,通过教学大纲指导学生掌握教学基本要求;文字教材是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面授辅导教学的主要依据;指导书和相关电子教案作为学习的辅读物,明确要求学生先学教材后看指导书。另一方面教师使用计算机备课,制作相关电子课件,采用投影讲课,课件与讲授在辅导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使用。通过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带动学生注重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

“二个配合”就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老师辅导讲授双方互相配合。我们积极转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堂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先要自主预习教材、观看录像、上网浏览后进行面授辅导。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讨论,实施互动式教学。比如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的讲解中,通过现实中的腐败案例进行命题讨论。通过互动方式,既能检阅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又可适时调整教案内容,适度决定辅导的侧重点,提高双方的配合程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听课兴趣、自学能力和学习效果的目的。“三三结合”就是采用“三个要点、三个环节、三个帮助”相结合的辅导课堂教学方式。三三得九,把单项的方法结合运用,力争取得最大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三个要点”,指疑、难、重点,面授辅导改变了按部就班的全面讲授,针对教材中的疑、难、重点进行专题辅导。首先根据前述教学思路设计,确定每堂辅导课要解决的疑、难、重点。比如第二章权力腐败与制约是重点。确定了三要点后,就要精益求精,把它辅导好,决不能“半桶水哐啷”。为此,必要时把“三个要点”的辅导视野拓宽到教材以外。

“三个环节”,概念理解———知识掌握———现实分析。因为不管从全书整体结构看,还是每一章的内容看,都体现概念—知识掌握—现实分析的逻辑关系,抓住这一特点联系起来辅导,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概念就是让学生搞懂领导学的基本原理,知识掌握就是将基本原理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既为学习打下基础,又能应对名词解释或选择题。现实分析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领导学的基本理论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这既是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对前两个步骤的升华。可见,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基础在于掌握概念,辅导必须重视概念的解释,要求学员对重要概念不仅要背要记,而且要理解。

“三个帮助”,为了保证学生能理解接受“三个要点”,取得比一般传统课堂教学更好的效果,教师辅导教学中还要做好“三个帮助”。一是结合教案设计,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启发学习思路,让学生有备而来听辅导;二是帮助学生提高利用多种媒体的技能,进行自主学习的本领,让学生适应新的辅导方式;三是帮助学生开展交互式学习,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建立起自我完善的机制。同时,辅导老师在“三个帮助”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也促进了自身辅导教学方式的转变。

“四个协调”就是协调师生关系;协调工学矛盾;协调课堂教学与形成性作业和学生小组活动的关系,只有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面授辅导课教学才能顺利持久地进行,真正起到它应有的辅导、答疑、助学的作用,促进形成开放、自主学习的长效机制。辅导教学师生关系的协调关键在于教师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决不能因为没有济济一堂的学员而降低讲授水平,要为每一个学员着想,为学员的每一方面着想,这样“济济一堂”的局面才有意义,为了“济济一堂”而管卡压,只会适得其反。

第2篇:新课程学习辅导范文

摘要:团体辅导形式活泼、寓意深刻,非常适合高职院校心理课堂教学的使用。在高职院校新生心理课堂中运用此种方式,要注意团体辅导与知识讲授的有机结合、注意把握和控制团体辅导进行的时间、注意小组安排的随机组成和领导者的有效引导。

关键词:团体辅导;高职院校;新生;心理课堂

一、团体辅导及其特点

团体辅导(Group counseling),亦称为小组辅导、集体辅导、团体心理咨询,是指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人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1]与个体辅导相比,团体辅导的开展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成员参与度高。团体辅导每一次的完整进行,通常都由相识、相熟、相知到结束四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的内容均是由团队小游戏和小活动组成。这些小游戏和小活动就是为团队而设计,需要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参与,缺一不可,这一初始设计保证了团队成员将近100%的参与率。

2.整体气氛活跃。团体辅导中的小游戏和小活动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同时,它没有固定的位子让成员端坐,相反它需要每一位成员积极活动起来参与,寓教于乐,让参与的每一位成员都能从游戏活动中获取人生感悟。

3.交流广泛、感染力强。团体辅导以小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由7-8个成员组成,每一个成员在活动过程中都能同时和多个成员进行交流、沟通。每个成员在接受来自团体的每一个成员帮助的同时,也可以成为帮助其他成员的力量。此外,在团体情境下,成员可以同时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洞察自己。[1]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1.学习能力较差。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学习方法欠缺,同时理解能力仍有待提高,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难以拓展,学习的深度以及所能达到的高度都受到限制,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2.学习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求知欲低、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到课堂听课,一是受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怕缺课受处分,二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在课堂上睡觉、看小说或画漫画、讲话、听歌等的大有人在。

3.重技能轻理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总共三年,比普通高校更早面临就业,同时,也由于高职教育本身以技能培养为主,因此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追求实用,对理论课程较为忽视,在理论课学习中表现得情绪低迷。

三、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课堂中的运用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国内大部分高校新生的一门必修课,开设此门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关爱自己,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掌握保护自己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而现在普遍的授课方式无外乎教师理论式的讲授、填充,当中也许可以适当运用案例法、讨论法、分析法等各种教学方式,但实际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如前所述,高职院校学生本身求知欲就不高、学习能力较差,再加上是理论方面的内容往往不感兴趣,因此,对于教师的此类授课方式难以接受,最终往往以瞌睡告终。若能在讲授理论知识过程中穿插团体辅导,则能以其活跃的气氛、广泛的交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心理课程的学习,从而建立具有生命活力的心理课堂,而学生不注意听讲、上课睡觉、开小差等现象也就大大减少。具体做法参见表1。

四、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课堂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团体辅导与知识讲授的有机结合。团体辅导在心理课堂中的运用,其作用在于丰富心理课堂,通过另一种活跃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换句话说,团体辅导并不能代替知识讲授,而是帮助知识讲授环节的开展。因此,在运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团体辅导与知识讲授的无缝隙对接,注意团体辅导与知识讲授的“针锋相对”,根据每一次知识讲授的内容涉及团体辅导的活动内容,设计好团体辅导在心理课堂上开始的时机和结束后的起承转合,做到知识讲授为团体辅导打下铺垫、团体辅导为知识讲授锦上添花。

2.注意把握和控制团体辅导进行的时间。因团体辅导是在心理课堂上进行的,为确保团体辅导作用的有效发挥、不喧宾夺主,团体辅导就必须严格服从时间上的安排。一般而言,心理课堂的一次开展是两个课时总共90分钟,因此,团体辅导的时间安排通常不应超过半个小时的时间。为达到此项要求,主讲教师就必须对团体辅导做充分准备,从活动的设计、活动过程的引导到活动过后的分享以及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必须做好完全的设计和应对,以便有效控制活动的开展。

3.注意小组安排的随机组成。团体辅导的运用是在刚入学新生的心理课堂上,因此团体辅导的开展除丰富、活跃心理课堂还兼具了另一项功能,就是加强新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同学之间的信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那么,每一次团体辅导的进行都要注意小组组成的随机性,也即尽量让每一位成员在每次活动中都能面对新的面孔。实际操作过程中,可采用地源分组、乐趣分组、生日分组、报数分组、图形选择分组等办法,让每一个成员在心理课程结束时对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有所了解。

4.注意领导者的有效引导。团体辅导的成功开展离不开领导者的有效引导,因团体辅导是在心理课堂上开展,领导者不仅应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倾向,同时,还应紧密结合知识内容就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引导,从而教给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如大学生爱情价值观拍卖过程结束后,很多学生反映自己想要的东西没买到、买到的东西又不是特别喜欢、没有那么多钱买想要的东西,此类问题就能和爱情求而不得、当爱已成往事、爱的能力培养等方面知识内容的传授相结合,从而让学生领悟活动中所蕴含的道理。

总之,团体辅导形式活跃、寓意深刻,对于高职院校心理课堂的开设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可以适当地运用到新生的心理课堂中以形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林海,刘莉湘君.论团体心理咨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8-70.

[3] 许雅滨.团体心理咨询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5-6.

第3篇:新课程学习辅导范文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自学辅导法 运用

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自学辅导法又称研究法,具体实施以学生自学为主,积极发挥其主动性,通过其达到掌握知识目的的教学法,逐渐成为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参与度,进而达到对政治课的有效学习,对于高中政治课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自学辅导法的特征与内容

新时期的教学发展中,经运用新教材、教法实施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教师的辅导功能的教学模式即为自学辅导法,重在实现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运用自学方式进行对教学相关自学材料的学习。这种模式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重教不重学的缺陷。主要有两种自学辅导方式:复节制,即联系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将其中的一节用于对复习旧课的检查,另外一节则用于指导学生自学新课;分节制,讲求在一节课内划出一段时间,用于对学生自学的指导,使其完成对政治课的有效自学。综合来看,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精心筹划和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并结合所教学生各层面存在的差异,以典型事例、举例说明等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和本领,使其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实现最大化发挥自学辅导法的功效,促进自学效率的全面提升[1]。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自学辅导法的运用

(一)积极革新教育观念

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中,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于后续行动的执行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指导和统率教学,综合以往的教学观念不难看出,旧的教育观念满足于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于是,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成为了主要的政治学习方法,老师强调接受学习,使得很少有学生懂得如何进行自学,这与当前的社会发展显得格格不入。据统计,书本知识只占一个人一生应用知识的20%,转而自学则是未来走上社会获得更多知识的手段,独立获取知识决定了一个人的教育层次。基于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和获得,自学辅导法有效结合了教与学,讲求通过学生自学获得知识,而非传统教学中割裂了教与学的教学方式,为了做到这一点,首要的便是老师和学生积极转变观念,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为自学辅导法在后续教学中的更好应用打下基础。

(二)营造自学氛围

新时期的高中政治教学中,在实施自学辅导法教学模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非常重要,基于此,首先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应当给学生更多学习自,营造出民主和谐的宽松教学氛围,多多鼓励学生对所学课程进行自主研究,课前预留一定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进行预习,老师应当避免一讲到底的情况,而是要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和思考,另外,老师应当积极联系学生家长,取得他们的支持,确保学生在课后有充裕的时间自学政治课本和相应资料。除上述措施外,老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大教材观,引导他们通过电视新闻、报刊等形式了解时势,而不是将眼光局限于教材,让学生学会运用大量鲜活的现实教材佐证书中的理论,尤其是对于热点问题,更是要积极通过书本中的知识解决。最后,在培养搜集整理材料等能力方面,应当加强与语文老师的配合,以此打好语文基础知识功底,促进自学辅导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2]。

(三)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在当前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施自学辅导法,教师应当注重教会学生相关的自学方法,笔者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有这几种学生阅读的方法:(1)初读。这一方法讲求从总体上了解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具体的方法为,让学生通读全册书,重点从教材目录入手进行了解,做到对全书心中有数;(2)细读。这一方式针对的对象课本的前言和主要知识点,因为当前的政治考试题大多为论点型内容,学生应当结合对课本主要内容的细读,进而弄清楚其中的知识点,制成知识结构图表,形成整体影响,并对其内在的逻辑联系进行把握;(3)精读。在这一方法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精读《课程标准》,使每节政治课所达到的目标得到明确,这样就可以使后续的学习有层次和重点;其次是要精读每一框架的具体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对所学政治课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做到系统学习,重在掌握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等,为深入研究做好铺垫;最后是要读课外资料,为了使学生加深对理论观点的理解,应多读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时政资料,加强学习中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亚里士多德说:“习惯是第二天性”,这一论断在当前的高中政治课学习中同样适用,基于此,在实施自学辅导法的过程中,首先应要求学生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并结合动手能力,及时在书中圈画评点;其次,是要求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使得自身所学的知识可以实现条理化、系统化的记录;再次,要善疑、常疑,因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会引出相应的思路与方法,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在具体学习中,学生要多问,不管是问老师还是同学,要逐渐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五)运用目标导学方式

为了更加完善和促进自学辅导法在高中政治课学习中的应用,应当积极运用目标导学式,一般有由问题到自学讨论再到明确目标,以及到最终的检测反馈,全面促进自学辅导法在政治学科学习中的运用,例如,在政治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构建这样一个学习框架,促进学生的对政治课的自学:(1)本框主要讲了几个问题;(2)书中的哪些段落体现出了上述的每个问题;(3)结合本节课程内容,怎样论证上述每个问题;(4)对于这些问题,结合当前实事发展,你有什么理解;(5)通过对这篇课文的预习,你有哪些启示。

(六)运用自由式学习方式

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发展中,这一方式的运用过程为:学生先对某一框节进行自学,继而具体列出其中的要点内容,在此基础上依据阅读体会编制出提纲,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公示,然后由集体议论补充,进而形成完整的政治知识结构图,将所学章节内容中的重难点凸显出来,引导学生探讨学习,鼓励他们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来,此时,教师应当旁敲侧击,多方位诱导和启发,使其通过自学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最终达到共识的目的,促进师生互动和自学效率的提高[3]。

三、结语

政治课程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本着促进学生对政治课程的更有效学习理念,积极运用自学辅导法,从营造自学氛围、运用目标导学方式等多方面,对新时期高中生对政治课程的有效自学进行了积极探讨,以期为我国的高中政治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徐昊炜.自学辅导法在政治课中的运用[J].教师,2010,29:95.

第4篇:新课程学习辅导范文

摘要:辅导答疑是基础课程重要的教学支持服务形式之一。现阶段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基础课程的辅导答疑存在学生参与意识薄弱、教师辅导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本文即以提高基础课程辅导答疑效率为目标,对这一现象与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基础课程;辅导答疑;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基础课程注重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理论性较强,相对于专业课程,学生的重视程度偏低;又因为它必选性、公共性及专业基础性的特征,往往选修的学生人数较多,且程度参差不齐,这在教学、管理与支持服务上需要教师与教学管理部门花费更多的心力。辅导答疑是教学支持服务的重要环节,解决好这一环节,对提升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1基础课程辅导答疑的重要性

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储备上打下基础,它的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程教学进程乃至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但由于基础课程偏重具体知识与理论,较为“枯燥”难学,与专业课程相比,学生的认同程度偏低,关注力不够。要提高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导答疑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

1.1辅导答疑是实现教学服务个性化的必要条件

“因材施教”是教学公平性的体现,它充分兼顾到了学习主体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然而在现有的条件下,学生因不同学科既有知识储备的偏差,有着较为明显的“偏科”现象,而在相对注重理论的基础课程教学上这一“偏差”显得尤为突出。如为大学低年级学生开设的计算机文化课程,因为侧重的是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而非一些 “游艺性”操作手段的讲授,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导致某些学生虽然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很强,但在该课程考核中却成绩平平,教学效果不理想。

另外,多数高校在基础课程设置上都较为密集,在课时安排上也尽力压缩。授课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以班级学生的平均接受水平为出发点,精心组织教学,讲重点,讲难点,这样对程度较高或较低的学生就无法满足他们的实际学习需要,加上基础课程选修的学生人数往往较多,有限的课堂时间不足以让教师多作停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时间一长,那些长期跟不上进度的学生就只能被越拉越远,直至完全失去学习兴趣。

辅导答疑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后,因为不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地点可以自由选择,实施起来时空自由度大,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帮他将书本中没有理解的知识点逐个分析,同时为他指定一些相对浅显易入门的参考书目,帮助其逐步深入;对程度较好的学生则可以为其提供一些能“举一反三”、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学习资料;对少数几个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发展其为学科竞赛后备力量。由此,良莠不齐的学生均可以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从而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

1.2辅导答疑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现代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是面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以面对面的形式进行细致的讲解分析,辅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研讨互动,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与主动探求意愿,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但面授教学效果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主要有时间、地点固定,自由度较低;一对多的面授教学无法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那么安排适量的辅导答疑不仅能及时弥补这些制约因素,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还能引领学生学会在课后自觉地多疑多思,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无形中将有限的课堂教学在时空上加以无限延伸。

1.3辅导答疑是“言传”与“身教”的有机结合

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言传),更在于通过教师的“身教”,以其高尚的道德品格和人格修养,从言动和情志上示范、引导学生,从而完成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在辅导答疑中,师生可以不用过多地在意课堂教学严肃的氛围和师生间的身份差异,而是以一种类似朋友的身份在宽松的略带生活气息的氛围中自由交流思想、探讨问题,这有助于克服某些学生的自卑或自傲等不良心理,培养师生间的情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更加合理高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辅导答疑还因其时空的自由,为教师与学生在探讨课程问题之外提供一个多元化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发挥自己阅历丰富的优势,做学生生活上的指导者,为他们解答一些生活、情感和心理上的困惑,教他们如何将学习与做人结合起来。还可以以自己或著名学者的严谨科学精神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师法的榜样,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身教”的影响,自觉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

1.4辅导答疑是获取教学反馈的必要途径

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离不开高时效、全方位的教学反馈,辅导答疑是教师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举一反三”,学生在辅导答疑中提出的问题与研讨的表现将从正反两个方面间接评定教师的教学效果。即如果学生在辅导答疑活动中无题可问,或流于敷衍或问得大而无当,实际就暗示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教师就必须认真审定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新知接受水平,重新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如果学生在答疑中问得富于创见、富于针对性,则很明显从正面肯定了教师现阶段的教学方式与效果。

在问题研讨外,辅导答疑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观察、发现他们在课程认知、课程学习方法等方面上的偏失,并从方法论的角度与学生细致探讨适合其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及时把握课程的学科特点,尽快步入学习正轨。因为辅导答疑大多安排在新课讲授不久,学生多能在其中展现自己对课程的当下学习状况,教师只要细心引导,认真观察,全面总结改进教学,就可以有效保证课程教学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间的有机统一。

2现阶段基础课程辅导答疑存在的问题

同专业课程一样,基础课程的辅导答疑工作在很多高校都受到高度的重视;无论是教师的选派,辅导时地的安排,还是辅导辅助设施的配套建设,都被列为学校教学工作安排的重心环节之一,其在辅助教学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传统以面授为主导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之现有教学资源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课程的辅导答疑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1辅导答疑方式的单一与辅导答疑效率的低下

师生是辅导答疑的直接参与者,他们之间能否形成良性的互动直接关系到辅导答疑乃至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现阶段,虽然很多高校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安排了辅导答疑教师,但实际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的原因就是传统以面授为主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毋庸置疑,传统的以面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应用在辅导答疑上更易强化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师生和谐互动关系的形成,理应成为辅导答疑的主体形式;但一味依赖面授式的辅导答疑在教育多元化的今天无疑会让辅导答疑、师生互动走入单一化的死胡同。现代教育注重的是自由而便捷的教育支持服务,将辅导答疑多限定在面授层面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这种限定时间、地点的面授辅导答疑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带来辅导答疑效率的低下。其一是它未能通盘考虑到学生与教师间的时间分配问题。高校学生每学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比较多,这让他们在密集的面授课程安排中很难与时、地相对固定的基础课程辅导答疑统一起来;教师有时间的时候学生恰好面临上课的任务,或者可能因生活上的一些事不能在既定的时间内赶到辅导答疑地点而错过了辅导答疑。其二是虽然面授式的辅导答疑可以很好地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支持服务,但也会因为个性及辅导结果的不可复制带来整体效率的低下。学生在实际的辅导答疑中往往并不是全体同时参加,面授辅导答疑的过程又不可存录,因而辅导教师就可能面临不同学生的相似学习问题而进行反复雷同的辅导答疑,这无疑降低了辅导答疑的效率。同时,正因为参加的学生多为个体,在辅导答疑中偶然形成的一些好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案例也就不能起到很好的辐散影响作用,不能引起其他同学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共鸣;缺少集体探讨和相互间的启发,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中团队互助意识的培养。

2.2辅导答疑平台建设的欠缺

师生间的辅导答疑离不开必要的支持平台,虽然面授中的辅导答疑场地满足了师生实时交流互动的一定需求,但对于学生非实时的辅导答疑需求则因时间、地点既定性及辅导结果的不可复制性限制而无法得到满足。很多学校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它们将传统面授辅导答疑与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学辅导答疑相结合,并为基础课程的辅导答疑提供了一个远程网络交互平台。在实际辅导答疑工作中,学校在辅导答疑室为教师配备了计算机与网络,以辅助既定时间、地点的面授式辅导答疑。然而这一切并不意味这一个良好辅导答疑平台的构筑。一者在于平台的硬件建设,即教师虽然具备了计算机,大多数的学生往往并不享有同等的条件。二者在于平台的软件建设,即虽然有了网络,但往往缺少一个符合师生实际辅导答疑需要的高效在线学习平台,这些都成为制约基础课程辅导答疑工作展开的瓶颈。

2.3辅导答疑缺乏必要的效果评估机制

辅导答疑活动同教学一样,是一个需要不断获取反馈信息并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而时下很多基础课程的辅导答疑活动却往往流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勤于职守”的表象;平日里看起来师生交流热烈,关系和谐,问题也多数得到及时解答,在学习方法上学生也获得了教师的悉心指导,但一旦涉足期终考核或检测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相关考查,效果则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辅导答疑效果评估机制的缺失。这种缺失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没有真正对自己的实际困惑和辅导答疑中的接受效果做出评定,而只满足于就问题而问题的短视判断;二是部分教师并没有审慎、细致地考察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学习需要,没有从辅导答疑的实际内容去反思、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而是更多地将辅导答疑限定在“解惑”的层面;三是教学管理部门没有做好日常的监督工作,缺少对辅导答疑效果的监督与评定意识。失去了实际效果的评定,辅导答疑自然如失去了导向的帆船,虽然能乘风破浪,却可能背离既定目标。

3有效提高基础课程辅导答疑效果的方法

鉴于辅导答疑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要提高辅导答疑的实际效率,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和教育培养目标服务,就必须对现实工作安排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进。

第一,在意识上提高师生对辅导答疑重要性的认识。作为教学或学习的重要支持服务手段,辅导答疑并不应只停留在具体疑难的解答上,它同样承担着“传道”、“授业”的任务。学生能否在辅导答疑中积极参与,他们提出的问题或议题能否切中课程学习的关键,是否体现了他们积极的思考,将是教师课堂实际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反映。作为教学施行者的教师,就应把握好辅导答疑这一重要环节,将它与自己的课堂教学联系起来,等量齐观。要善于“存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引导学生多思多疑,在研讨中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教导他们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树立崇高的科学信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疑难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教学相长。作为学生,辅导答疑中的表现也是其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平台。没有疑问、不会疑问自然反映出自身在学习上的某些偏失;克服解决这些偏失,利用好辅导答疑,则不仅能在学科知识上补缺补差,更能从与老师的交流探讨中纠正不良习惯、端正学习心态、改进思维方式,在方法与意识上为学习提供保障。

第二,学习、应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与推进辅导答疑工作。“教育理念就是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事物本身及其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坚定不移的根本性判断与看法。”[1]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正确判断与归纳,是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派生具体教学方法,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的理论源泉。作为课堂教学重要支撑及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辅导答疑,也应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师推进辅导答疑工作。学校可以通过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学习创设良好的信息环境。教师通过学习把握“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人本教育”、“创新教育”及“终身化教育”等先进理念,明了教育“是什么”的问题,才能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正确定位其在辅导答疑中扮演的角色,保证辅导答疑工作合理、高效地展开。此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念,帮助他们理解教育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完成由被动的受教育者向积极主动参与者的角色转化。

第三,在制度上为辅导答疑提供相应保障。学校应将辅导答疑同教学一样,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并为其制定相关的政策,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推进辅导答疑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学校可以考虑定期组织安排教师交流总结辅导答疑经验,鼓励他们撰写相关的心得体会或教研论文,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共同提高整体教师的辅导答疑水平。尽快建立教师辅导答疑效果的评价机制,科学、公平、全面地对教师的辅导答疑工作进行评定,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将教师的辅导答疑同教学一样纳入工作量核算体系,在强调义务的同时保障教师在经济上应有的合法权益。同时,将学生在辅导答疑中的表现作为其课程学习过程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鼓励部分学生在辅导答疑中担任“教师”的角色,负责一般问题的解答,使学生不再局限与“学习者”与“接受者”的身份;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逼迫”他们去认真准备,积极钻研,相互协作,培养他们互帮互助的团队合作学习精神,让他们在成功研讨的喜悦中完成由被动去学到主动要学的转化。

第四,利用现代信息资源,构建自由灵活的辅导答疑平台。首先是改进面授辅导答疑的条件,在时间、地点和教师值勤安排之外,要为教师提供计算机等硬件资源,以及时保存、更新答疑结果,提高单位时间的答疑效率;同时以校园网为依托,建设具有即时数据统计、在线检测等功能的辅导答疑在线学习平台,保证网络对学生服务的有效延伸(如网络进宿舍等),推进辅导答疑的数据化管理工作。通过这一平台,增进师生、师师、生生间的互动协作;教师可以在信息、疑难解答方面彼此共享互助,学生也可以突破时地的限制,及时获取课程辅导的最新知识,进而诱发、乃至回应其他同学的疑问,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自己的主动参与热情。其次是以网络与面授平台为跳板,积极探索运用多种形式的辅助辅导答疑模式。如建立班级QQ、MSN网络聊天群,即时提醒信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个别化非实时答疑辅导;以值班电话,手机校园短号构建通讯平台;组织专家开展专题视频讲座,开辟学生专业学科论坛,上传交流相关学科资料等等。

第五,利用多种实践形式,拓展辅导答疑课堂。实践是教学效果的最佳检验形式,也是推进教学进程的理想途径之一。辅导答疑应贯彻“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不拘一格,积极探求与运用切合学科特点的实践形式,让教师在实践中检验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习兴趣、深化对理论概念的理解、锻炼动手能力。一为内部挖潜,即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条件,组织校内的课程实践活动。如组织课程学习社团,由教师组织,结合辅导答疑内容,定期开展诸如科普知识问答、学科知识竞赛及建模制作之类的社团活动;二为外部拓展,即发掘、利用社会资源条件,组织安排学生结合辅导内容有选择性地开展一些校外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区生活,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等。“书到用时方恨少”,“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贯彻辅导答疑要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省意识和主动学习意识,增强求知欲,加深他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灵感”[2],取得一般性辅导答疑所难以企及的效果。此外,辅导答疑还应适当考虑利用一些外在的辅助支持条件,如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调研学生的实际生活发展环境之类。

总之,辅导答疑是整个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对辅导答疑工作的支持与管理,对提高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基础课程的认同程度与学习积极性,乃至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无疑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新课程学习辅导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自学辅导;高中数学

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面上一般课题(资助类别)“促进美术类高中生高效学习文化课程的实践研究”1201431029(课题名称和编号)的研究成果.

21世纪的今天,“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已成为21世纪的主题.“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公认的有效教学与学习模式.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卢仲衡等,从1965年开始,根据我国学校教育实际,吸收了“程序教学”的思想理论,设计了自学辅导教学这一研究课题,进行实验.其特点是在教师辅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学,其步骤分为“启、读、练、知、结”五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自学辅导教学在全国开始进行了扩大试验,并取得较好成绩.从2000年开始,随着新课程标准(下面简称“新课标”)在全国的实施,20世纪80年代的自学辅导法与新课标之间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

一、自学教材不能完全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现有的自学教材是根据旧有的教学大纲进行编制的,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编排方式上都不能完全满足新课标的要求.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新课标增加了算法、函数与方程等新内容,而弱化了映射、反函数、幂函数等旧教学大纲的内容,将排列组合、复数、简易逻辑等内容安排在x修课程;其次在教材的编排方式上,新课程提倡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因此在新课标的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探究活动,但原有的自学教材是探究活动较少,更多的是大量举例,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二、没有体现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尽可能使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等进行探索和发现”.但在20世纪80年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未能进入课堂当中,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还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当时的自学辅导教学几乎不可能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三、容易加剧学生学习水平的两极分化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绝对的,不仅表现在学生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区别,而且还表现在其身心成长与智能发展的后天条件有区别.对于同一知识,不同的学生掌握起来,有快有慢,有好有差.同一学校的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在使用自学辅导教学时,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动性,学生的自学效果受到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个性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虽然自学辅导提倡“自定步调”,但是如果班内学生差异较大时,学生之间的学习步调差距会增大,适应这种教法的学生会迅速脱颖而出,不适应这种学法的学生会每况愈下,甚至逐渐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加剧了学生间学习水平的两极分化,这无疑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根据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及针对20世纪80年代的自学辅导法所存的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分层学习和自学辅导教学相结合,并由单一教学方式向多元教学方式整合,此外还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探究出新课程下的高中自学辅导教学法,其主要环节为在预习、启发、自学、议论、总结、课后巩固.

一、预 习

本文所指的预习是指学生对所需使用的旧知识(特别是初中的知识)进行复习,即重新唤起学生可能已经遗忘的“已有发展区域”.预习应该在开展课堂学习之前进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会涉及初中的内容,如两圆的位置关系、一元二次函数、古典概型等知识是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或升华,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高中数学中这部分内容都处于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域”,但若学生遗忘了这部分旧知识,则会阻碍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课前的预习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在每节课后会制作预习学案,指引学生复习下节课所需旧知,预习学案包括旧知的相关概念、定理等,并配有相对应的基础性习题和拓展性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使用.如在学习两圆位置关系的预习学案中,指引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两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别依据、前章所学两点间距离公式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本章所学的圆的方程,然后在每个复习内容后配上对应的基础题和拓展题,并可将下节课要学的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呈现.

二、启 发

启发不是讲课,而是从旧知识引入新问题,是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预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阅读教材,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那么,“启发”又该如何进行?在高中教学当中,常见的启发形式有:

1.复习式.是指在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同时,引入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如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先复习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和一元二次函数y=ax2+bx+c(a≠0),然后将等号变为不等号(>,

2.发现式.是指通过某些暗示和启迪,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探究出问题的答案.如学习“对数运算的性质”时,可让学生填空:

启发学生去观察同底的两个对数之和(差)与真数乘积(商)的对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待学生有一定印象后再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弄清楚对数的运算性质.要想弄清楚对数的运算性质,只有通过阅读教材才能彻底弄明白,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发现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

启发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以上常见方式外,还有设问题式启发、类比式启发、结合实际问题启发、课题式启发、猜想式启发、实验式启发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的启发恰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氛围中去阅读教材,探究疑惑,真正掌握知识实质.

三、自 学

这一步骤主要让学生自觉地阅读教材,并利用各种资源独立地开展探究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与此同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开展自学时,教师可制作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开展自学活动.针对高中数学课时较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存在差异等问题,在这一环节中,笔者做了如下教学尝试:

(一)进行分层自学辅导,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自学

在通常情况下,班内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总是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在自学过程中如果用同一目标来要求全体学生,必然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相适应,从而使这些学生或轻易达标,或难以达标,他们的学习活动不能有效展开,他们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自学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在分层自学辅导中,要体现“求同存异”的原则,即既要重视各类学生的共同要求,又要照顾到各类学生的个体差异.

首先,将教学目标层次化,合理地确定各类学生的学习目标.如在学习“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时,可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学习目标设定为①了解零点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零点;②掌握函数零点存在性判定定理;③理解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特别是二次函数的零点个数问题,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进一步将学习目标③提高为:理解二次函数的零点分布及条件,以体现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其次,⒆匝内容层次化,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有所得.自学内容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内容,也有只面向个别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内容,这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和课堂练习题分为基础部分、拓展部分、外延部分三个部分,基础部分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和完成的,拓展部分是面向学生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外延部分则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学.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时,基础部分为研究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问题,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拓展部分为研究带参数的函数的单调性和复合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外延部分为二阶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的凹凸性).

最后,将辅导分类化,将培优辅差落实到实处.辅导可分为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集体辅导主要解决学生自学时出现的共性问题,个别辅导是指导个别学生的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在辅导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时,要以鼓励他们多练、多思考为主,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战胜畏惧心,树立坚强的意志和自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在自学中学会比较、归纳、总结,做好知识积累与解题方法积累,遇到疑难,只指出关键,画龙点睛,多让学生发表己见,培养独创精神,鼓励求异思维.

(二)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传统的数学教育强调了数学重视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了数学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现代数学教育更强调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可以得到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如Geogebra软件、几何画板)和图形计算器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和做“数学实验”,使得枯燥乏味的自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如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可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从而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

四、议 论

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议论.议论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共同的学习要求,围绕着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等个体信息,相互激励、同化、吸收,促进学习意向,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只是以对某个问题求得答案为目的,而是在议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学时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也可以分享自己自学的心得,对某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展热烈的争辩.议论的形式有分组和全班两种.在分组议论时,教师可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学习组,也可以让学生自由进行分组,分组一般由4或6人组成,小组的这种排列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互相交往的机会,有利于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合作.全班议论则更有利于学生对共性问题的探讨和解决.

在议论时,教师既是议论的巡视者,也是引导者和参与者.首先,教师要通过巡视,确保正常的课堂秩序;其次,教师要学会“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交流协作的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组内的交往,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组际交流,不仅重视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最后,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认为不懂的问题,还要鼓励学生充当“小老师”,大胆讲清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或者共同探寻更多的解题方法,从而开拓学生的思路、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民主、开放的合作学习氛围中,议论使得优等生的才能达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

五、总 结

总结,必须要做到有的放矢,概括全貌,对本节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提高.总结不一定需要由教师独立完成,也可以学生总结、教师加以适当的补充的方式进行.总结的方式一般有:

1.按自学提纲小结、整理;

2.根据学生自学中普遍寻在的疑难问题进行;

3.就本节教材的某一个重要问题深入分析讲解;

4.当学生自学本节的内容很顺利的时候,可以进行引申性的总结,为学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铺垫.

六、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包括了课后作业和课外辅导两部分.

(一)课后作业

作业的分层包括了作业量的分层和作业难度的分层.

作业量的分层要视学生学习情况而定,让各类学生既能得到充分练习,又能得到自由发展.学困生控制有难度知识的作业量,增加基础知识的作业量,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优等生适当减少做基础性练习的作业量,给予自由发展的空间,拥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去做一些融综合性、灵活性于一体的高智力题;中等生的作业量,则介之于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

作业的设计要依据各类学生的不同学情,难易有度,分别适应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各类学生练有所得,有所提高.学困生作业难度适当降低,确保完成基础目标;中等生保持难度,使他们在确保达成基础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完成发展目标;优等生增加难度,促使他们在较高的知识平台上发展,努力实现创造目标.

由于作业的分层可以避免“一刀切”的现象,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类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大为提高.

(二)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内辅导的延伸.网络技术为开展课外辅导提供了技术支持.学生可以通过专题学习网站学习课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语音等软件和学生进行互动,远程辅导学生的学习,从而将自学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自学活动更具有连续性和多样性.

第6篇:新课程学习辅导范文

论文摘要 网络辅助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多向互动;2)丰富的教学资源;3)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4)利于开展合作学习;5)异步性。在充分继承传统课堂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注重挖掘网络环境的优势,实现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向教学实效的转化。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利用Internet进行辅助教学仍显落后,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在先进教学理论、课程理论指导下的高质量的网络辅助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因此,开发高质量的网络辅助教学课程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重要内容[1]。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2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辅助教学课程是网络课程的表现形式[2]。

对于本科一些课时少、实践性很强的课来说(如《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既要让学生学会摄像前后期的软硬件知识,又要拍摄、编辑,如果课时安排少,在教学上就会有很大的难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辅助教学课程的优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2 网络辅助教学课程的特点

网络辅助教学课程是基于网络媒体形式的课程,是网络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网络辅助教学课程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2.1 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网络辅助教学课程打破传统课程设计的束缚,将各种信息资源有效集成,形成可以快速检索的资源库,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便捷地选择学习内容。教师、教材、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学生之间有机整合,既可以进行不限时空地教学,又可以进行单独的辅导,还可以进行基于网络的协同化学习[4]。

2.2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形成教与学的统一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网络课程,尤其涉及专业限选课、选修课方面的网络课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水平、兴趣,自由选择学习课程和学习内容,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不再是知识点的传递者,而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3 知识更新速度快,有利于最新课程内容的补充现代的知识更新非常快,教材更新往往跟不上知识的更新和结构的调整。因此,学生通过教材学习的知识,永远是落后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毕业后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网络辅助教学课程恰恰打破这些问题,可以进行实时更新,让学生及时接触最新的课程内容。

3 网络辅助教学课程的实施

网络辅助教学课程的实施,可以让学生自学课程部分内容,教师以专题讲授为主来完成课程的讲授。网络辅助课程实施与应用的基本定位如下。

3.1 应用的主体是学生,课程资源建设应以便于学生使用为原则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的学习者,而是能够主动建构自己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的主体[5]。网络辅助教学课程建设提供机会使学生参与网络课程的设计和评价过程,并将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融入到课程设计中。

3.2 网络辅助教学课程应用主要时间在课外,应充分发挥教师“课堂主导,课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的作用应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再加上“导学、助学、促学”。

4 体会

4.1 需处理好网络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建设网络辅助教学课程,将网络技术引入传统教学,不是替代传统教学,而是将网络作为传统教学的工具和手段,是总体教学环境积极有益的补充。弥补由于知识激增、课时缩短、特殊学科和课程需求而造成的不足,帮助传统课程摆脱遇到的某些困境。

4.2 需处理好网络辅助教学课程与课程的关系辅助教学课程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因此,在利用网络辅助教学课程进行教学时,应避免把网络辅助教学课程办成网络远程教学或网络课程;不能割裂传统课程和网络的联系;技术手段不能取代传统的交流方式;在网络辅助教学的同时不能弱化甚至否定教师的作用。

4.3 开展网络辅助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课内与课外)网上网下只是空间发生变化,教师作为参与者主体没有变,网上和网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网络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好各种教与学的活动,更关键的是要落实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责任不在讲,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动”。

5 结论

网络辅助课程的教学应用,能延伸第一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要注重从网络环境的优势上进行挖掘,实现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向教学实效的转化,形成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2]唐清安.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9)

[3]李广杰.《VB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初探[J].机械管理开发,2008(8):164-165

第7篇:新课程学习辅导范文

近年来,我国许多大中城市把英语课程的开设提前至小学一年级。“外语要从小学起”的呼声在我国早已变成了一场教育界的“运动”。在国家、地方、学校重视英语课的同时,各种类型的英语辅导班持续高温不退。本文从小学生英语课外辅导的产生背景及内容出发,分析近几年小学英语课外辅导班的情况,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最后对小学英语课外辅导班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英语课外辅导;现状;问题;建议

0引言

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把英语课程的开设提前至小学一年级。“外语要从小学抓起”的呼声在我国早已变成了一场教育界的“运动”。更有甚者,许多幼儿园纷纷开设英语课程。在国家、地方、学校重视英语课的同时,各种形式的课外辅导也在迅速兴起,蓬勃发展。近年来,徐州市各种类型的英语辅导班持续高温不退,成为大多数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这一新生的教育经济市场的繁荣,涉及社会发展的多方面因素,如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对英语重视程度的提高等等,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1 小学生英语课外辅导的产生背景及内容

1.1英语课外辅导的产生背景

英语课外辅导指的是对学生在学校以外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英语教学活动[1]。要保证英语课外辅导的效果。是需有专门的教学背景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和拥有管理能力的人员作为组织者的,这时,专业的课外辅导教师和专业的辅导机构便出现了,专业的课外课程辅导应运而生。有效的课外辅导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一个措施。

英语课外辅导的产生有着一定背景。首先,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要面临升学压力。教育部门多次提出“减负减压”等一系列政策,但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有很多,主要还是来自社会以及家长等方面。比如各类名校升学时候的选拔都是择优录取,成绩优秀或者拥有一技之长是特别受到招生单位青睐的,但是由于名校招生名额有限,家长为了让孩子收到更加好的教育只能在教育部门大力提倡减负的同时送孩子去各种培训班学习,去辅导班学习更加多的知识 ,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在升学竞争中能够凯旋。其次,当学生之间的成绩产生很大差异时,往往成绩有意的学生会得到更大的鼓励,而成绩差的学生会倍感压力,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这时候如果家长学校等不够重视学生的这一变化,很有可能这样的学生从此就会“一蹶不振”。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另外,有些学生存在偏科现象,这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在提倡的是全面发展,严重的偏科现象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许多家长为此十分重视。最后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十分大,家长们都面对着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家中的小孩一般都有家中的爷爷奶奶照料生活起居,但大多数爷爷奶奶都年龄偏大文化知识偏低,就算曾经受过良好的教育也都喻现在的教育状况和现在的孩子们“格格不入”,外加祖孙隔代情深,大多爷爷奶奶对祖孙辈的都疼爱过度甚至溺爱。因此,父母大多选择把孩子送到专门的辅导班学习,以保证孩子能暗示完成作业并且学到更多的知识。

1.2课外辅导的内容

英语课外辅导提供的辅导内容繁多,按照辅导班提供的内容与学校内制度化课程的异同程度来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2.1特长类课程辅导

特长类课程辅导一方面指语法,阅读,听力等能够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课程,另一方面是比如“小明星”、 “孩子王”等锻炼孩子口才的课程。这一类技能的获得是对学校教育内容的补充,因此,这类培训深受家长和学生们的欢迎,首先,小学生在看到别的同学在英语课程上有所进步时,自己也希望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现优秀的一面,因此会主动要求家长为其报名参加英语课外辅导班。其次,家长为让孩子在英语方面有所成就,为他们报名参加英语课外辅导班,希望他们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对英语产生兴趣,把英语作为一技之长。

1.2.2对学校课程的加强和提升辅导

一般指的是在学校传统教学中处于基础位置的书本知识之外进行巩固和加强。对于“吃不饱”的学生,可以在校外进行深入学习和辅导,而对于“吃不了”的学生,则要根据他的进度进行适当的加强,即传统说的“补差”,在优秀师资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这部分学生在辅导老师的悉心教导下,能把在学校中消化不了的重点难点突破,把握学习的主动性。

校外课程辅导是对学生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各种能力;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校外课程辅导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社会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等等,诸如此类的活动使小学生在课外辅导班中,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英语成绩有所进步,而且在品德方面也有很大提高。

2 小学生英语课外辅导的现状

2.1 小学生参加英语课外辅导已成普遍现象

如今小学生大都较早地开始学习英语,而且把英语作为学习的主要科目,英语学科是一个很容易拉开差距的重要学科。英语成绩直接关系着学生在考试时总成绩和别人的差距。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都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与此同时出现的各种课外辅导机构给予了家长、教师以及学生们一个看似有效的解决方法。笔者对徐州市铜山新区某小学学生参加英语课外辅导班的比率进行了调查,如下表:

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总计

参加人数 28 40 40 44 152

% 70% 90.9% 90.9% 83% 84%

未参加人数 12 4 4 9 29

% 30% 9.09% 9.09% 17% 16%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被调查的181名小学生中,共有152名学生参加了英语课外辅导班,占总人数的84%;没有参加课外辅导的仅有29名学生,占总人数的16%。我们可以看到,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参加英语课外辅导的学生越来越多,到了六年级,可能由于学习任务的增多,参加辅导班的人数有所减少。但总的来说,每个年级都有很多学生参加英语课外辅导班。笔者认为,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人数占了总调查人数的84%,已能充分说明参加英语课外辅导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2 小学生英语课外辅导存在的问题

2.2.1过多的学习任务加重学生负担

沉重的课业负担是影响素质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2001年开始实施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倡“轻负优质”的教学方式。但是从实际肩负的情况来看,学生在学校的课业负担是减轻了,然而学生放学早去哪里?空余时间做什么?这个家长带来了一个不小的问题。面对小升初激烈的竞争形势,家长纷纷把希望寄托在了“英语课外辅导班”上,他们认为,如果不报个班,不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英语,孩子在考试时就不会有突出的成绩,在择校的时就不会有什么优势,于是家长就纷纷把孩子送到英语课外辅导班,。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习内容的加深。导致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和频率也都增大了。课外辅导机构正在成为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一个方面,小学生的周末甚至平时课后时间被课外辅导班充斥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课外辅导班不仅占据了学生大量兴趣爱好的课余时间,而且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2.2老师素质良莠不齐

据调查,辅导老师有在职老师、退休老师、在校大、中专学生、其他职业的兼职者、无固定职业者等各类人员参与,只有少部分是专业的英语辅导老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难以认定。另外,很多辅导机构受利益驱使,对师资把关不严,使一些无能力、无学历、无师德的人员混入教师队伍。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学,最后使一些孩子误入歧途,打击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2.2.3巨大的经济支出让家长倍感压力

随着培训班辅导班等的兴盛发展和市场的强烈需求,如今课外辅导班的规模越来越壮大,其硬件设备不断完善的同时师资力量更是越来越壮大,出现许多所谓的辅导班名师,其上课费比一般的老师都要贵好多倍甚至十几倍。而且随着孩子的长大,学习被融的增加,培训班的费用可以说是节节攀升,这对一些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是日常支出中的一个很大的部分。就拿周海生教授曾经调研的参加普通辅导班数据来说,苏州市小学生每个月的课外辅导费用为984元,初中生为1204元。这些费用让许多家长倍感压力。

3小学生英语课外辅导的发展趋势

3.1小学英语课外辅导机构的专业和专项化

由于教学起点的不同,教学覆盖面和教学密度的矛盾以及课内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敬业精神的不同,课内学习客观存在着“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而课外辅导是对上课的一种补充。这就决定了小学英语课外辅导必须要个性化,以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小学英语课外辅导机构未来必然朝着针对细分市场,更加专业化和专项化的方向发展[3]。

3.2教学方式的个性化

由于教学市场的多元化,一些外来的或者新兴产生的教学方法收到了极大的效果,因此,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现如今已经成为培训市场不可或缺的一大亮点,也由此被许多学着称为第三代教学模式,即是注重学生特长个性等方面着重培养,让一方面的有点带动其他方面的不足从此产生全面良好的效果。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相比之前的传统教育模式有优势也有弊端,首先,这种个性化教育能更好的让教育成为我们理想中的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他所带来的弊端,比如对学生个性把握不够,从而产生错误的引导,这样反而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造成严重的错误。

4结语

随着小学英语课外辅导竞争的加剧、国内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各类辅导机构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不再单一为提高孩子学习成绩而努力。英语课外辅导将更加注重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增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以孩子个性资质为前提,以令孩子勤学、乐学、善学为目标,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目标并鼓励孩子为之奋斗,同时将融入国外先进教育理念,致力于提高孩子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喜秋.中小学生校外课程辅导的问题及建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第8篇:新课程学习辅导范文

【关键词】开放教育;数字电子电路;教学辅导

根据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数字电子电路》这门课程在教学实施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更要求把这些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要培养学生具有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教育的学习又不同于其它普通大学的学习,它有自己独有的特色,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教学辅导为辅,运用各种多媒体教材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这种学习特点,如何让学生把这门课程扎扎实实的学好,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怎么利用有限的面授辅导和课下的助学来指导学生学好这门课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前提。根据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些适合本课程的教学辅导方法,供大家参考。

1 准确把握本课程的课程特点和学习目标

数字电子电路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开放教育学生都是来自于实际工作岗位,所学的理论知识都要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辅导教师就必须准确的把握本课程的特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辅导,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该门课程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理论知识系统性比较强:要学好这门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作铺垫,先要学习“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电子电路”等课程,只有这些课程做基础,才能很好的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内容;二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比较成熟:当前电子技术发展的相当快,新器件、新电路日新月异,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之快,也是让人瞠目。但它的基本理论却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体系。所以,我们在课程学习中,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一些术语,掌握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为实际操作提供理论依据。三是实践应用综合性较强:数字电子电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讨论的许多电子电路都是实用型的电路,都可以做成实际应用的装置,所以加强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就尤为重要。

基于以上几个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我们本课程的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数字电子电路这门课程,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这门课程还将仿真软件应用于数字电路中,使学生掌握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数字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和简单设计的技能,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 注重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体化教学设计不仅是教师做好教学辅导的前提,也是学生学好本门课程的重要依据。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本课程的课程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整、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这是学生学好本课程的关键。

在进行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一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每个学期学生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工作单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条件等,因地制宜的定制出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掌握的程度,根据各个知识点或是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侧重面授教学或网上教学。

本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方案就包括五方面的内容:一是课程基本情况介绍。这个部分包括本课程的性质、所占本专业课程的学分、课程的地位以及教学目的等;二是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这部分包括课程的基本内容、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主要知识点在教学上的要求等;三是课程教学媒体资源。这部分包括教学媒体的数量、内容以及教学中的作用、媒体在教学辅导以及学生自学中的分工、如何使用等;四是教学过程的组织、监督与管理。这部分包括教学的组织形式,方式方法的运用、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控制等;五是教学安排建议。这部分包括面授辅导的内容、次数、时间及形式,实验安排,课程讨论及作业和期末复习等。

一体化教学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检查、监督和评价过程,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形考成绩来分析该一体化教学方案可行性,并且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进。

3 面授辅导课突出重难点和关键

开放教育的面授辅导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解释疑惑,帮助学生理清整个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脉络,重点讲解本课程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点,这样才能为学生学好本课程扫清障碍。这门课程的重点难点很多,比如说组合逻辑电路这章,这部分内容包括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及其应用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三个方面,重点是用MSI最小项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组成的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所以要给学生指出,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要掌握好用函数式对照比较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加强这部分知识的学习。

再例如门电路组成的组合逻辑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实际上是根据给定逻辑电路列出真值表或写出逻辑表式,继而分析电路的逻辑功能。而一般设计方法就是,是根据真值表(功能要求)画出逻辑图,所以,熟练掌握逻辑函数各种表示方法之间的相互转换是进行分析和设计的基础。

4 实践课突出实际应用

数字电子电路课程实践性很强,许多电子电路都是实用型电路,都可以做成实际的装置,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实验来完成。加强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占用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实验是本课程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实验要求有几个方面,一是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查阅电子器件手册的能力;二是根据技术要求,要具备初步选用合适的元器件,组成实验电路,并且要有调试的能力;三是要求学生具有初步分析、寻找和排除电子电路中常见故障的能力;四是要初步具备应用EDA软件工具分析和设计简单数字电路的能力;五是初步具备自行拟定实验步骤,分析和综合实验结果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根据本课的教学要求,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条件,我们共安排实验6次,其中,综合性实验安排两次,主要是检验学生设计、分析和创新能力。我们在安排学生综合性设计实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要有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设计的实验内容,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的选择,要画出完整的电路图,并说明电路的工作原理等。通过单项实验和综合性设计实验,既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以往教学辅导效果和学生实际,随时完善教学辅导内容,改进教学辅导方案,因地制宜的做好本课程的教学辅导。

【参考文献】

[1]肖永刚,李明华,等.高职《数字电子电路》课程教学之我见[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2(6).

第9篇:新课程学习辅导范文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Tencent)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可以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网页等快速利用微信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多人群聊、位置分享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微信号码、附近的人、漂流瓶、扫二维码、雷达等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可以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1]。

2药学教学特点与问题

药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

2.1药学课程教学的特点

药学课程教学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2.1.1强调理论教学由于药学专业课程《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课程,都把掌握药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作为基本的要点,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和理论,然后才能具有药物剂型的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分析方法的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的能力、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所以在药学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尤其重视理论教学,强调知识点的讲解,学生结合相关作业练习,接受并理解相关的知识。2.1.2重视实践教学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药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造就高素质药学人才的重要手段[2]。所以在药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大量的课程实验和实训来提高教学水平。

2.2药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现有的药学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2.1单向灌输式由于药学的相关课程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面较宽,所以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难免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进行授课,这就造成教师满堂灌的场面,让学生被动接受,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2.2.2教学方式比较死板在相关课程教学中,尽管也广泛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进行辅助上课,但是相对来说,课程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死板,没有太多的灵活性,也缺乏一些趣味性,所以导致课程教学的效率不高。2.2.3重课堂,轻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还呈现出明显的重课堂轻课后的现象,即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按照教学的进度去认真讲解,但是在课后的作业或者实践环节,教学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3利用微信工具进行药学课程的课后辅助教学模式

利用微信工具,可以很好的辅助药学相关课程的课后教学。

3.1微信工具的课后辅助教学模式

3.1.1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教学相关内容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点对多点的信息推送平台。利用群发推送、自动回复以及一对一交流的方式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在移动互联网开创了一个新的沟通场景。微信公众平台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服务号和订阅号。服务号是1个月(30天)内仅可以向订阅用户(粉丝)发送1条群发消息,用户将收到即时的消息提醒。而订阅号则每天(24h内)可以向订阅用户(粉丝)发送1条群发消息[3]。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教师可以采用一点对多点的方式,定期向全班学生推送和课程相关的内容,供学生复习或预习使用,同时也可以利用微信进行课程辅助资源库建设,将一些相关的知识点,案例和一些扩展性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都放置到微信平台中定期,让学生能够拓宽视野。3.1.2借助微信群进行课后教学辅导现在的课后辅导答疑,由于教师要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教室)进行辅导,所以辅导的时间和场地受到限制,导致辅导的机会不多,对于学生来说,每个学生能够和教师交流的机会更不多,所以如果利用微信群进行辅导,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手机和教师交流,教师也能随时答疑解惑。

3.2微信课后辅助药学课程教学的特点

利用微信课后辅助药学课程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3.2.1及时性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及时交流,但是在课后很难有机会及时交流,而利用微信工具,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及时交流,及时答疑解惑,及时对课题内容进行补充,也可以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3.2.2互动性在课后的作业环节,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可以利用微信互动交流,加强沟通,比如就课堂内讲解的一些要点和重点,教师可以在课后安排相应的一些环节,和学生直接对话,让他们对内容进行复习。3.2.3丰富性利用微信公共平台,教师可以一些和课堂讲解内容相关的资料,供学生进行扩展阅读,扩大知识面,有些在课堂内讲解不能扩展讲解的案例,都可以放置到微信平台中,供学生去详细阅读和欣赏。3.2.4趣味性利用微信工具,进行专业的学习,让学生将娱乐和学习结合起来,往往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了对课堂学习的厌倦,同时在课余娱乐的同时进行专业学习,也会让他们更有学习的兴趣。

3.3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利用微信辅助药学课程教学虽然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增加了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兴趣,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后辅导的时间和地点不确定,导致很多学生可参与,也可以不参与,由此很多学生会处于“消失”状态,不好控制。同时微信工具的应用,主要是在学生碎片化时间的过程中应用,所以课后的辅导教学,很多时候没有办法让学生集中精力来进行学习,反而大多时候被娱乐所冲击,导致学习效果打折扣。利用微信工具进行课后教学辅导需要教师制定相应的课后辅导管理条例,比如规定在具体时间所有学生必须利用手机上线,然后点名,同时让学生在整个辅导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通过一些课程的考勤和课堂表现加分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