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范文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精选(九篇)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第1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信息化教学模式;数字化时代;教育教学信息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已经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移动成果的展示,如智能手机、移动式平板电脑都已经深入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除此之外,据2013年的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在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中,网民的人数规模就已经达到了6.18亿。其中,55.1%的网民人数主要集中在20-39岁之间,而且在该年龄段中,学生的比例占25.5%,并且学生所占比例中有67.2%是中学生。所以,由以上数据所得,学龄人群在互联网使用群体中还是占有较大比重,已经成为他们的天下了,现在已经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大量的“低头族”了,而且使用移动互联网终端能够随时随地的将自己的信息与他人共享,可以随时随地的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与学习,方便信息的传递。由此可见,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学生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渐进步,逐渐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如何能够更好的将移动互联工具用于学习中,将其变为学习工具,方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方面的交流与沟通,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的在载体与平台。所以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移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势必会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1]。

一移动互联网所具的时代特征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包括终端、软件以及应用三个层面的、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利用无线电的通信方式来获取各种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具有三项时代特征:

(一)移动化特征

在移动化互联网的时代下,通信移动化、商务办公移动化、娱乐移动化甚至于教育教学的移动化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透露着互联网具有移动化的时代特征。

(二)差异化的时代特征

在移动终端隐秘性与私密性的前提下,这就要求移动数据必须具有差异化,移动互联网的数据必须细化,才能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错传等现象,因此,具有差异化的时代特征将会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服务的主流。

(三)个性化的时代特征

随着各种移动网络技术的兴起,例如大数据、数据挖掘、物联网等技术。企业要想实现差别化的服务,就只有具有向用户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的能力才有可能占领一席之地。此外,个性化的时代特征也能更好的保护移动终端的私密性[2]。

二移动教学的相关概述

(一)移动教学的概念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教育教学也必须紧跟时展的潮流。因此,移动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与移动互联网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用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教学工作,开展教学活动。其具体指教师利用学校提供的移动教学平台,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再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内的内容与老师指定的教案系统的、全面的、有目的展开教学。教师和学生能够利用移动多媒体等智能设备通过移动教学平台根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进国民行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与约束[3]。

(二)移动教学的实施条件

移动互联网教学存在泛在性的特点,即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移动教学,但是必须在有移动网络覆盖的前提下。移动网络教学需要有智能移动终端的辅助以及在互联网的帮助作用下才能够实现。根据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不完全数据调查显示,截止到2015年,我国的国民用移动手机连接互联网的所占比例达到了88.9%,其比例远远超过了固定互联网设备所占的比例,另外,我国网民的平均每人每周的上网时间长达26.1个小时,并且还持续处在上升阶段。

三移动式信息化创新型教学模式

(一)电子教材的信息化

传统的教学所用的教材及资料都是用纸质版的文字和图片呈现给学生的。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设备相应的会比较丰富,不论是在文字还是图片等方面的处理等,都相比纸质版的更加生动丰富多彩,此外,移动互联网设备的使用,还增加了音频、视频、动画等更加形象生动的内容,形式也更加丰富,这对于教师在教学方面是个重大帮助,这样一来,不仅会减少更多写板书的时间,还能更清楚的向学生解释所要教授的内容,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使用移动网络设备,能够最大限度的摆脱简单的、纸质版的文字所要表达的局限性,可呈现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还能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电子化的教材将会是移动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4]。

(二)移动式教学下的互动化

学生对某项陌生事物的学习与认知总是有一个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的过程。在这期间,只有进行反复的探索,反复的实验求证,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然而,在传统的认知过程中,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经验的教师进行长期的教授,但是,使用移动互联的移动教学模式,使电子教材程序化,就可以大幅度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也可以其他与同学进行互动,进行商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的论证,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电子教材将互动化学习这一特征充分的展现了出来。

四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移动教学的困境

以上讲述的电子教材的信息化、程序化以及互动化虽然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加便利的方法,并且具有随时随的学习的优点,但或多或少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移动教学给传统教学带来的冲击仍是不可避免的。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矛盾:1.学校对学生的出勤率进行的规定与使用移动教学中对学生要求的自主学习的特点相矛盾。2.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通常是教师主讲,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在移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帮助学生负责解答疑惑,这样一来,两种教学方式就产生了矛盾。3.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主要是系统全面的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就与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教学方式相背离,移动教学进行的是片面式的碎片性的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有很大出入的。五关于解决教学困境的主要措施开展移动教学首先就要对其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全面的统计,积极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1.提高其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要想使移动教学能够在学校进行推广,就首先要提高学校及教师的重视程度和认可度,逐渐改变以往的学生上课出勤考核方式,既不能放弃原先的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方式,保证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又要培养、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2.改革创新型教学模式。学校的教学模式要充分与移动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建立自我发挥的平台,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记录的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好移动设备的优势,转变教学的主角,学生主讲,教师负责提问,培养学生自己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能力。3.系统教学变为重点讲解。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授课主要是根据课本以及教材的顺序进行授课,这样虽然具有条理性,但是却失去了其中的乐趣,学生听起来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可以充分利用移动教学设备的资源,在授课中进行穿插讲解,可以将其教授课程分章分节,在其中插入视频、音频等,实行片段式讲解,将重点着重剪出来,这样不仅会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还会使学生对于重点知识更加印象深刻[5]。总结以上内容,移动教学将会是一个更加方便、生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阻碍与困难,不过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移动化教学模式归根结底具有不可避免的而发展趋势,将会成为一种教学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刘丽君,熊才平,林利.利用手机短信互动平台实现移动教学实验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3):68-72.

[2]温川雪,周洪建.面向智能手机与Web平台的微课移动教学系统的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4(12):60-66.

[3]余飞,刘思宏.移动互联时代的教学信息化初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85-87.

[4]刘芳.基于云平台的移动信息化教学实践[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4):70-76.

第2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范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工业4.0概念及其主要内容,并结合B2C及C2B商业模式的发展,提出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工业4.0架构。通过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生产的结合真正实现满足客户需求。

关键词 :工业4.0;B2B ; C2B

引言

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以在最短时间生产最多产品为目标,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生产方式、营销模式等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而工业4.0概念的提出也是基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此概念由德国于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工业4.0的重点是创造智能产品、程序和过程。其两大主要特征为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即通过智能工厂及智能系统的相互结合实现产品生产的灵活性及有效性。B2C是企业以不同于传统方式将产品呈现给顾客的商务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通过提供更丰富的产品类别、更优惠的价格、更便捷的渠道及更多的促销活动以使顾客获得较之传统方式更大的满意度。但C2B商业模式更加体现商业本质,更符合拉动型供应链的模式。因此,本文结合B2C、C2B及工业4.0所提出的制造模式,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工业4.0的循环供应链模式。

1、相关理论分析

1.1 工业4.0内涵

工业4.0项目旨在支持德国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工业4.0[1]即一个系统(CPS);两个主题(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三个整合(横向整合、纵向整合及工程端到端的整合);八项活动(标准化和参考框架、管理复杂系统、全面宽屏的基础设施、安全和保障、工作的组织和设计、培训和持续的职业发展、规章制度及资源利用效率)。信息物理系统(CPS)包括智能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和控制。这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包括制造、工程、材料使用、供应链和生命周期管理的工业过程。智能工厂在此基础上可生产出可自识别、可被定位、可知各时状态的智能产品。嵌入式制造系统在工厂和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上实现纵向网络连接,在分散的价值网络上实现横向连接,并可进行实时管理。

1.2 B2C电子商务内涵

电子商务按照参与交易的消费者类型可分为B2B即企业间电子商务和B2C即企业与消费者间电子商务以及C2C个人与消费者间电子商务三大类。B2C电子商务企业是企业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服务,直接面向个人用户,具有用户分散、用户交易量大和单笔交易额低等特点[2]。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增加,B2C电子商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2014年随着京东、聚美优品、阿里巴巴的上市,网络零售市场格局趋向稳定。淘宝网、天猫、京东的品牌渗透率位居前三位,分别为87%、69.7%和45.3%,遥遥领先于同类竞争对手。唯品会以特卖形式后来居上,超过众多传统网络购物平台,位居第四位,品牌渗透率18.8%。由团购网站转型成功的聚美优品排在第九位,品牌渗透率11.7%[3]。从理论与实践发展来看B2C都是以厂商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模式,是企业通过网络模式呈现产品及价格供消费者选择。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实体店销售模式及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使得消费者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方面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具有时代进步性。但对于客户个性化要求没有满足,其本质还是以生产为主导的推动式供应链结构。

1.3 C2B电子商务内涵

C2B是以个性化营销、柔性化生产、社会化物流三个为支柱搭建成消费者驱动而不是企业驱动的全新商业模式[4]。C2B使得产销双方无障碍的沟通,是商业本质的回归,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C2B电子商务模式的特征包括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参与及消费者主导等,但这并不是C2B电子商务的本质特征。其本质特征是先有需求、后有生产制造,是真正的拉动型供应链结构[5]。C2B商业模式是对于商业本质的真正回归,移动互联网时代,生产消费均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在此基础上单个企业将不受资源、市场限制。通过客户需求分析、顾客参与设计等环节一方面使产品更易于满足客户,另一方面可增加企业竞争力。

2、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工业4.0

2.1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

截至2 0 1 4年1 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1亿,较20 13年增长19.7%;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达55.7%。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04亿,较2013增长17.0%。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提升至46.9%。与此同时,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2.17亿,增长率为73.2%,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5.1%提升至39.0%。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个性化的时代,每个客户的个性化特征通过移动互联网汇聚成一类具有交叉性的群体特征。通过移动互联网媒介分析企业目标客户群的个性化特征及其需求,对于企业后期的生产制造环节具有重要意义。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是客户而非企业,因此,以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为核心的工业4.0项目具有其缺陷性。其过于关注整个供应链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忽视了客户需求。管理学认为做正确的事较于正确的做事更为重要。因此,顾客参与价值链的创造是未来趋势。图1中顾客参与程度代表企业对于客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企业认为客户对于供应链整体重要性越大,企业越会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高客户的参与程度。顾客的关注范围代表顾客成熟度,当顾客仅仅关注产品价格或产品外形等单一因素时,代表顾客成熟度较低,当顾客关注产品各个环节服务、环保或整体因素时,代表顾客成熟度较高。顾客成熟度是时代变迁的体现,是意识及生活方式转变的体现,是企业生产方式转变的依据。

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顾客成熟度较低,关注范围较窄,同时顾客参与程度较低,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并及时投放市场,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但随着市场进一步激烈竞争,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顾客成熟度不断提高,其关注范围更加丰富,不再盲目的接受厂家投放市场的产品,而会运用自身知识及其他顾客购买体验进行商品筛选。其筛选汇总便可形成大规模定制的效果,当下的B2C电子商务模式多是这种模式。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加,顾客会通过移动互联网途径表达个人喜好及意愿,企业在一定的范围内接受顾客个性化选择,进行产品生产组装等活动,Dell笔记本电脑便是例证,批量定制模式下要求生产具有一定灵活性。随着企业可接受范围的不断扩大,未来市场或真正出现大众个性化定制模式,而智能工厂是实现个性化定制的最佳途径。随着顾客参与程度的提高,顾客关注范围的不断扩大,企业会逐渐沿着大批量生产、大规模定制(小批量定制)和个性化定制趋势发展。在此过程中,各个制造模式界限并不分明,且单个企业进展不同步。

2.2 移动互联网时代工业4.0架构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顾客通过更多的方式进行自我学习、自我丰富,成熟度不断提高。顾客不仅仅关注产品价格、产品标识等外显产品特征,更加注重产品服务、产品内涵及个性化的产品特征。单个个体将个性化需求数据提供于移动互联网平台之上,企业根据目标市场特征锁定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将之体现在产品设计当中,并对目标客户进行信息反馈,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生产,投放市场。移动互联网时代工业4.0架构主体应该是企业和顾客,关系是顾客需求拉动企业生产,并在此基础上带动信息流、物流及资金流相应活动的产生及其主体的需求。图2中P代表顾客群体,具有某些类似特质的单个个体会通过互联网平台自发组成小群体。C代表企业群体,并因价值链关系形成产业集群。

移动互联网时代工业4.0模式对于顾客、企业及社会均最优。顾客通过交互平台表达其需求意愿、对于产品设计生产的建议,并满足其自我肯定等需求。

与此同时,交互可激发顾客创新思维,有利于促进个人创新、万众创新的局面。企业通过互动平台一方面了解了目标顾客的真实需求及潜在需求,对于现有产品的设计及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对于未来产品的发展趋势判断提供数据基础。以顾客需求为依据的生产制造使得市场竞争更加充分,资源更合理的配置,避免资源浪费。

4、结束语

以人为本是社会生活不变的真理。未来社会个体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的实体感受,精神的满足与内心感受将更受关注,并带来新的社会变革。工业4.0是制造业新的革命,而这种革命的源头便是社会中个体需求改变所引发的时代的变革。因此,充分了解需求的变化及趋势对于工业4.0的具体实施具有指导作用,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便是连接两者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N].机械工程导报, 2013.7(9)

[2] 杨宇环,杨君岐.基于云计算的B2C电子商务企业价值链优化[J].企业经济,2012,04:117-120.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2/t20150203_51634.htm 2015.2.3

[4] 戴国良.C2B电子商务的概念、商业模型与演进路径[J]. 商业时代,2013,17:53-54.

[5] 张亚,刘滔,张波.C2B电子商务模式分析研究[J].电子商务,2014,02:17-18.

作者简介:

第3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范文

(一)移动互联网推动了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

移动互联网给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广泛的交流空间、相对无限的自由,其延伸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内涵。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比较单一,内容较为枯燥、方法较为单一、信息较为滞后,这些制约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汲取,甚至忽视或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依托移动互联网开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有利于改变以上弊端,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内涵,增强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相长。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提供了新平台。即时通讯(QQ、飞信)的广泛应用、SNS社交网站、微博等网络媒介的兴起,微信、米聊等即时通讯类软件广泛流行,极大提升了移动互联网络使用的交互性。包括、微信、博客、论坛、网络社区等交流平台。尽管移动互联网育平台缺乏传统教育平台的权威性、纪律性,但更具亲和力、互动性、灵活性,更加贴近了青年学生的网络需求,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互动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二)移动互联网提高了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

移动互联网缩短了教师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拓展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和新手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信息种类并接受信息的快速传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特长、心理特征、学习能力、知识程度等个性特点,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与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网络交流互动,在双向交流探讨中研究问题、寻求共识,提升教育实效性。

二、移动互联网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握的导向

(一)扩大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多样性

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个性化的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强调与教育对象的交流互动,注重教育者自身个性魅力的培养与展示,注重对网络知识的更新和网络文化的了解,弱化教育场所和教育时间的特定化。上述“三重一弱”的特点决定了需要掌握个性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根据大学生个体对载体的偏好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和手段来实现,如微博、微信、手机短信,QQ、SNS、论坛等手段相结合等等。

(二)提高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针对性

一方面,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利用各种载体的独特特征,发挥特定载体的优势,打开大学生的心扉,获得交流对话的机会,而不被9后大学生盲目地拒绝;另一方面,只有抓住具体的载体特征,让这一载体与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紧密契合,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形成强大的教育内驱力和教育自觉。

(三)坚持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平等性

在3G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交流,要将教育的主客体放在平等的地位,在教育主体进行渗透性和感染性教育的同时,激发教育客体的积极性,并关注他们的信息反馈。

(四)坚持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规范性

3G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有严格的组织和制度保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管理需要整合学校人、财、物资源,发挥各种资源的协同效应。同时建立移动互联网平台领导、协调、信息管理、危机处理等制度,保证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正常运行。

三、高校移动互联网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思考

(一)高度重视并积极发挥移动互联网在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要适应主体角色的转变,把尊重大学生的个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充分把握大学生个性特征,聚焦大学生主体地位,迎合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偏好,主动运用移动互联网媒体创新,以互动式、体验式、引导式、渗透式的方法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教育理念和内容、工作体制和机制、工作模式和手段的创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实效性,使得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育人环境同步发展。

(二)精心构建大学生移动互联网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三大交流平台

首先,要建立移动互联网校园网络公共交流“大平台”,利用手机短信平台、手机飞信、手机微博、微信、手机音频广播等平台开展学生工作,为学生提供基本办公、通知等服务;第二,整合校园媒体的优势资源,建立思想政治教育

宣传“中平台”。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大量制作开发集思想性、知识性、人文性于一体移动互联网媒体新“产品”,实现校园网络资源供给,用优质的校园网络资源和卓越的用户体验,吸引学生主动使用校园网络,提升大学生使用黏度;第三,以院系为单位,建立师生双向沟通“小平台”,实现互动交流。根据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心理问题等将在校大学生进行类别划分,并通过班级博客、校园论坛、手机QQ、手机SNS等与学生进行在线双向或多向交流和心灵沟通,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发挥移动互联网媒体的辐射力、吸引力、感召力和渗透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积极加强大学生移动互联网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大学生移动互联网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应从三个方面加以建设:一是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知识培训,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知识,促使其主动开展面向新情况的工作研究,提高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二是建设熟悉移动互联网媒体资源开发的专业队伍,负责移动互联网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产品的采编、制作、更新工作,使移动网络技术与高校优质教育内容无缝对接,构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优质校园网络资源;三是建设善于运用学生喜欢的流行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吃透摸清博客、SNS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的优势和使用规律,开展交互性强、针对性强、引导性强的网络教育活动。

第4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范文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203-02

一、移动互联网

1、移动互联网目前现状

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全球移动互联网趋势正日趋升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正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5.2亿。到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或将首次超过互联网用户数。

在市场规模上,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2q3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147.8亿元,同比增长102.1%,环比增长16.9%。移动互联网市场增速放缓,逐步回归理性,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不可否认,未来将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其透露出的机遇和诱惑已让互联网欲罢不能。

移动应用日益丰富: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也日渐丰富多彩。近几年来,除了传统的娱乐、游戏等手机应用外,sns(移动社交网络)、多媒体视频应用、(lbs)基于位置的个性化搜索和信息服务应用以及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正在迅速增大。

2、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到2012年年底截止,我国手机上网用户的范围达到四亿多,较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多。测试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更会扩大,其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纸媒的应用深深的深入到人们的心目中,从全球电信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从2005年以后开始,基本上是移动数据业务的转型、宽带升级及ip化拉动整个网络的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对人们有用的游戏、音乐等平台业务的收入比重使运营商的收入不断的增长,这种趋势字我国国内也表现的越来越明显。互联网的发展给移动运营商在移动通信领域提供了发展途径,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的数据业务在不断的提升,他们的运营模式也在拓展着。

3、移动互联网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及影响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运营商、硬件厂商以及应用软件开发商带来了很大的商机,但是对于传统媒体的发展却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面主要介绍移动互联网对媒体的冲击和影响。

首先,在将来的两三年内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发展的冲击不是特别大。原因如下:

第一、传统的媒体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独立的采编权和对信息的提取和加工的权利,移动互联网离不开传统媒体的资讯信息。

第二、很多的青年人员有自己固定的互联网设备,移动互联网对他们的影响较小,其大部分处于观望阶段,他们的态度影响了互联网的发展速度。

第三、移动互联网主题人群,更多的将其作为休闲娱乐的渠道,并不是了解新闻资讯的权威渠道,出于时间和自身的问题,他们也不太阅读传统媒体,所以移动互联网短期内对传统媒体的发行影响很小。

从另一方面看,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虽然对媒体产生了冲击,但是在某一方面也为传统媒体发展提供了机遇。与传统媒体和桌面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只是信息载体发生了变化,在信息内容上对传统媒体依赖依然存在。

二、传统纸媒的数字化、移动化趋势

1、网络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

(1)载体的海量性。网络容量之大,任何其他媒体都无可企及,对于网络新闻而言,其在空间能力上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信息贮存与转运的能力。网络新闻的超链接方式使网络新闻的内容在理论上具有无限的扩展性与丰富性。

(2)空前的时效性。报纸的出版周期常以天甚至以周计算,电视、广播的周期以天或小时计算,而网络新闻的更新周期却是以分钟甚至秒来计算的。尤其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网络新闻的时效性更为突出。在我驻南使馆遭北约轰炸的事件报道中,网络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得到了充分展示,从而使第四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首选媒体。

(3)结构的超文本(多媒体)性。网络新闻集报纸、广播、电视三者之长于一体,是兼具数据、文本、

图形、图象、声音的超文本结构,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象等报道手段的有机结合,因而是立体的、网状的、多维的,有声有色、图文并茂、亦动亦静。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报纸用文字和图片,广播用声音,电视主要是用图象,而网络新闻则三者皆用,它融合了纸质新闻、广播和电视新闻的报道手段,使受众在网上同时拥有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诸般乐趣。

(4)交互性与易检性。传统媒体的新闻,是由一群经验丰富的编辑或制作人,在受众遥不可及的编辑室或新闻中心,单方决定值得报道的内容,阅听人只能被动地等待收阅或收听在固定时间送达或播出的新闻,如果有意见,也只能事后表达。而网络新闻则可以实现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这不仅做到了媒体与网民之间的沟通,还实现了受众对受众的传播,交互性使网络新闻成为大众共同发言的新闻类型。

易检性是指网络新闻具有过刊查询和资料检索功能。广播、电视错过时间,通常就很难再听到、看到同一内容:想查看报纸以前的报道,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网络新闻突破了这种时间限制,网民在网上可以随时按日期查看一家网络媒休的旧闻,也可以很方便地输入关键词进行资料检索。

(5)全球性与个性化。网络新闻的发行是全球性的,其受众可能遍及四海。这使得网络新闻可以在几乎任何地点间传送发行,比如一家市县报上网后,其网络新闻会拥有不少关心该地区情况的省外、国外读者。网络新闻全球化的特征,有利于地方性媒体和全国性媒体的公平竞争,有助于改变中国在国际传媒界中声音微弱的现象。

网络媒体在整体传播模式上趋向小众化和个性化。小众化是相对与传统媒体的大众化而言的。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受众只能在有限的媒体设定的有限的菜单范围内作有限的选择,因此必然是大众化的。而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浩如烟海,其内容丰富且分类精细,当前许多网络新闻媒体均提供了定制“个性化新闻”的服务,网站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向其发送经过选择的个性化新闻。由读者自行采访及新闻,打破了传统报纸由记者独占新闻采访工作的模式,使网络新闻越来越朝着个性化的趋势发展。

2、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

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演变,为手机终端提供了更快的上网速度和更宽广的数据容量,就好比是建造了一条无处不在的移动信息高速公路。通过这条高速公路,手机媒体得以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各方面融合,并在手机上自由搭配出不同的手机媒体形态。手机媒体社交化已成趋势,其社交媒体已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与社会生活的二次融合,已经突破了新老媒体概念之争和分行业竞争的格局,加速了产业边界的消融。

这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形成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虚拟社会;而在一个包容、互动、共享的虚拟社会里,社交行为无疑是最普遍的行为,所以社交化必然是手机媒体发展的大趋势。

手机媒体的互动特征不仅在于人与终端机器界面的互动,更在于通过数据传输网络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有益互动。专业化、即时化、移动化、开放化是手机社交网站的发展方向。

随着整个手机媒体行业的日趋社交化,社交将成为手机媒体的一个整体特征。作为社交媒体中最为活跃的平台,要实现手机媒体的应用创新,就必须围绕技术和终端、功能和特性、商业模式三方面来着手。

1.必须建立在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进步上

2.必须围绕手机媒体的特性和功能进行

3.最主要的是要选择恰当的商业模式

3、手机媒体的基本特征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手机媒体的特点除了人们知道的便于携带性、移动性、个性化外,还包括以下几种特征:

一、传播效果强大。手机具有随身的特点,并且人们对手机媒体的信赖程度较高。手机媒体能够产生更为直接而强大的效果,影响人们的思考和行动。这对于我们广泛传播健康、和谐的文化十分有益。。

二、互动性强。手机媒体可以随时随地发出和接收信息,不仅可以进行个体间联络,还可以进行群体间联络。通过手机报这种媒体形式,还能在第一时间获知人们对于某个政治事件或新闻的评论,人们阅读手机报后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愿意通过手机媒体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

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借助移动通信网,手机短信、手机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群发给每一个用户。

四、多媒体融合。手机媒体融合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所有媒体的内容和形式,成为一种新的媒体。手机媒体的传播方式也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单向传播和双向传播、多对多、多对一等多种形式,形成一张相对复杂的传播网。与此同时,手机还可以配合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互动,实现“全媒体”传播的新局面。

4、手机媒体的传播分析

手机媒体的传播过程既不同于以往传播模式,信息从一点出发,直达全面,信息接受者的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接受者的身份发生转变,由此进行信息的多次传送与无限循环。手机传播模式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传播者的层层把关,也就是人人都是媒体的前提下,传播信息不断融合进传播者的主观意念,使得信息量越来越大,传播越来越广泛,而且信息的主题也是开放性的。

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手机媒体的交互性和即时性决定了信息在每一个网络节点,都可以全面发送,进行信息的交互和即时反馈,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深度和广度。手机媒体的传播模型打破了传统大众传播主体的权威性,推翻了“把关人“的权威主体地位,实现了传受双方的对等性。多个主体的出现,呈现出传受主体的多元交互及权利的分解与集中的特征,因此可以这样说,手机媒体的传播形态是一种高度整合的社会性传播。

5、数字内容产业新形势应对

在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数字内容产业已逐渐成为21世纪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角色。现代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宽带技术、多媒体传播、数字化与互联网的兴起,对传统的经济与文化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飞速发展的电子数字通讯、信息技术给当代社会产业结构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但是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网络文化从根本上为人类创造了新的数字化生存方式。但是,现代传媒高新技术革命对人类当代文化的发展和艺术文化生态格局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当代科技的发展引起当代社会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而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则引起了原有文化生态格局的全面改变。不仅传统的文化形态“升级换代”或全面更新,而且大量崭新的文化形式被创造出来。

三、传统纸媒app转型

1、纸媒app发展现状及趋势

面向未来的竞争可能都会在手机平台上发展,包括目前,我们简单做了一个纸媒的下载,实际上这只是增加一个传播渠道而已,它本身还没有变成这样的形式,而且现在分了很多版,完全可以用手机媒体的形式,每个板块都面向一个细分受众,每个版块都可以办一份手机媒体,即时信息,然后通过手机客户端推送出去,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把网上东西也好、业界东西也好分门别类的通过手机客户端出去。那么这样就比报纸更快更方便,而且更有针对性。因为每个人的需求都是有个性的。

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许多用户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情是用自己的手机打开微博--在微博上已经有丰富的新闻信息,相比之下,许多纸媒的app使用频率却不高。在竞争激烈的app市场,大部分媒体的app往往都面临一个尴尬处境--即用户刚下载时有一阵热度,但是之后就很少有人持续去点击,用户活跃度很低。

2、纸媒app转型之路

纸媒app的现状,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讲,第一,它的受众量,有多少人看到了你传播的信息;第二,传播力,包括时间、速度、效率等;第三,是他的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未来是一个大融合,只有受众量、传播力、公信力都领先的媒体,才会是未来的主导力量。纸媒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突破某些局限性,提高自己的受众量、传播力等等。

纸媒在开发app时,不仅应该注重内容的价值,还应该注重服务的价值,即给读者以最好的阅读体验,这一点是和传统媒体有很大的不同的。纸媒在app开发时,应遵循阅读者的使用习惯。目前,在阅读模式、夜间模式、字号选择、横竖屏显示等功能及用户体验指标上,传统媒体的应用表现欠佳,大部分传统媒体似乎并不重视技术所带来的变革,这一点是需要转变的。

另外,提升app黏性的最有效方式是提升app的社交属性。纸质媒体的业务要想盈利对媒体的要求特别高,首先需要有强大的品牌支撑,有足够多的忠实读者,此外其自身的用户体验要足够好。从这个角度来说,并不是每个平面媒体都能抓住这样的机会。

四、传统媒体数字化、移动化误区

目前

传统媒体面临着自印刷术发明以来最重要行业的革命。媒体的创新非常重要,而这在现在看来尤为迫切。新媒体对我们既有的模式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挑战,这是数字时代的特征所决定的。在数字化迅速发展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当然不会自甘堕落,在某方面开始学会利用自己的优势转型,选对方向的区域,也会找到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从博客、微博、sns等获取信息。新媒体的用户扩张给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等传统纸媒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同时,也为其提供转型、直面挑战的机会。反思下《the daily》停刊的教训,也许能给我们在媒体数字化、移动化转型上带来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 郑强.平面媒体转向全媒体的流程再造[j].新闻出版总署,2007年09月.

[2] 蔡雯.媒介融合带来新闻编辑部角色变化[j].2007年第四期.

[3] 蔡雯.新闻与写作[j].2007年第四期.

[4] 郑强.设备程序开发的实例[j].2010年01月.

[5] 俞永唱.论纸媒的发展[j].2008年09月.

第5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 中国移动 互联网金融 现状

一、引言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使得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加快了步伐,在移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就是如此。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就是对资金的通融,将资金从储蓄者转到融资者手中。互联网金融的定义要能限制在货币信用化流通的层面。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解决,就要注重和实际紧密的结合,只有在风险上得到了有效控制,才能真正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的科学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和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分析

从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征来看,体现在多个层面,其中的开放化资源的特征表现的比较突出。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对社会资源的共享特征就能良好呈现,能够为用户提供无限的网络资源,从而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当中。[1]再有就是互联网金融的成本集约化的特征也比较突出。在传统金融的交易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就对交易的效率提高有着很大影响。而在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就能够在交易的成本上得以有效降低,对交易完成的成功率也能有效提高。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还体现在渠道的自主化层面。互联网金融能够在销售平台方面多样化的呈现,在销售渠道方面得到了有效拓展。还有就是在市场化的选择特征上表现的比较突出,在收益上的吸引力就显得比较大,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转型也有着很大的促进。再有就是用户行为的价值化特征比较突出,对客户的营销能够精准地实施,这样也能大大地节约营销成本。

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的特征还体现在风险的扩大化以及营销网络化层面。在这些特征的呈现下,就表明了互联网金融应用的广泛性的原因所在。

(二)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的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比较艰辛的历程。在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载体,移动互联网金融是比较新型的金融模式,其主要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作为支持的依据来进一步发展的。[2]移动智能终端技术在当前已经逐渐地成熟化,在应用方面也逐渐地广泛化,这对移动互联网金融的体验性的增强就比较有利。从我国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能够看到,我国智能手机的市场投入量的数量在不断地上升,用户在对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间上也在持续的延长。从整体上来看正呈现出成熟发展的形势,这为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和优化的基础上,对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也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移动通信的业务规模在当前的发展数据显示,4G终端用户净增3164万户,净增市场份额达到18%,总量达到9010万户,市场份额达到15.2%;移动用户净增904万户,净增市场份额达到32%,总量约2.1亿户,市场份额达到15.9%;4G用户占比达到44%,比上年底提升14个百分点;4G用户每月户均流量达到889MB,手机上网总流量同比增长135%;手机上网收入同比增长42%,占移动服务收入比为47%;移动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3%,增幅行业领先。[3]从这些方面就能够看到,通信技术的升级进步带来了更多的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这些也是潜在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并且在移动用户的增加过程中,消费者的年轻化比较突出。

三、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和风险评估机制

(一)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分析

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安全性风险层面,主要就是网络的安全风险,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以技术作为重要的载体发展的,这一载体是智能移动终端,这就存在着一定的网络安全风险。随着互联网金融用户额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互联网的安全性风险问题上也愈来愈突出,在这一安全风险层面主要体现在信息泄露的风险。在出现了安全风险的问题时,在个人使用设备的信息上以及网络行为的信息方面的泄漏,都会对自身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还有就是移动网络攻击的风险问题,以及交易过程中的欺诈风险问题。

移动互联网金融风险方面的信用风险也是比较重要的风险内容。也就是在双方签订合同后一方没有履行合同带来的损失风险。[4]还有就是业务上的风险,在这一风险内容上就有着流动性风险以及市场风险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中的流动性风险就是资金不充足造成的经济损失风险,市场风险则是市场利率以及国际汇率的因素造成的相应风险问题。

另外,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风险中的操作风险,是比较重要的安全风险。在这一风险类型上主要是受到自身操作失误所致,以及在技术更新中对原有操作造成的冲突出现的损失问题等。移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主要是以客户为导向提供的便捷服务,这就会对原有操作程序适用性方面提出质疑,加上网络攻击技术的进步,使得原有系统比较的脆弱等。

(二)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评估机制

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当中的风险评估机制的完善建立比较重要,这是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科学管理的重要方法,在对评估指标的选取过程中,要能注重相应的原则遵循。将科学性的原则得以充分重视,在进行风险评估机制的完善过程中,要能和实践以及理论进行紧密结合,在指标的描述过程中要能简明,并要和实际的情况相符合。在完备性的原则方面要得以重视,由于移动互联网金融风险类型比较广泛化,行业参与主体又比较多,所以具体的情况就相对比较复杂化,这就要能充分注重风险评估指标的完整性选择,不能遗漏,这样才能对风险的控制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四、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控制策略探究

对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控制,要能从多方面加强中,先要对市场准入以及退出的法律层面加以完善化。能结合实际构建严格化的市场准入机制,对风险的大小不同的结合设置相应的准入门槛以及监管的标准等。以及在完善的市场退出法律机制方面要加强,对移动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问题的解决要能充分重视,在风险预警系统的完善建立方面要能加强重视,以及在日常监测的工作上要能加强重视,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规定行事。

在对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操作过程中要科学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水平提高,在操作系统方面也会不断升级,这就要能够在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安全性两者上得以综合重视,在相关联行业的敏感度上也要能有效保持,避免由于自身的失误带来的安全问题。[5]同时在信用方面的措施也要能科学的实施,对金融交易的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也要加强,可通过采取签名技术以及电子认证的技术应用,减少坏账损失的问题发生。

注重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的解决。在金融活动当中对信息的传输加密的工作要能加强,对信息进行提取前要能获得授权人提供的信息密钥,防止信息的泄漏等问题。在系统的研发以及维护层面要不断加强,对系统的漏洞风险要加大防治的力度,从实际的方法实施来看,要在移动端进行安装保护装置,来对网络的攻击加以阻止。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风险控制,要注重对业务层的加强,以及在内控方面得以充分重视。在业务层面的加强就要能注重对移动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上,在市场以及流动性风险的量化评价加以重视,创新要科学化实施,通过风险对冲思想的应用,对不同移动金融产品实施组合发展,这样就能在风险上得以有效降低。[6]在内控方面的加强,就要能够将内控制度的建立科学化实施,注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考核等。并要能够从管理层面进行加强,在风险管理的工作上和市场的发展相接轨,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移动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

五、结语

在我国的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互联网的发展也有着促进作用。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对金融风险的问题加强解决就比较关键,这是对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才能真正促进其在市场中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为厦门大学)

[作者简介:王雁(1987―),女,浙江杭州人,本科。]

参考文献

[1] 胡F.论私募新规下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J].时代金融,2016(21).

[2] 张磊.关于完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4(02).

[3] 施春芳.构建有效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J].现代企业,2014(11).

[4] 何堤.关于完善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5(21).

第6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产业管制 社会性管制 标准管制

1 引言

发生在中国两个互联网公司360和腾讯之间的“战争”,即被命名为“3Q大战”的互联网无序竞争,在引起人们思考企业社会责任和道德的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对当前管制模式重构的迫切需求。唯有管制体系的不断完善,方能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有序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土壤。

2 移动互联网的管制现状

当前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监管现状呈现出监管主体条块分割、各管一块,管制内容以市场准入管制和有限市场行为管制为主的主要特征,并表现出向注重信息安全保护和互联网垄断行为控制转变的趋势。

2.1移动互联网管制主体体系

我国最高级别的法律,是以国务院令的方式颁布于2000年9月份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在这个办法中,互联网信息服务被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并规定“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据此,新闻、出版、教育、卫生、药品监督管理和工商行政管理等行业管理部门分别根据部门职责,制定了相应业务领域的部门规章,涉及医疗、出版、新闻、文化、游戏、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初步形成了覆盖较为全面,多行政主体监管的条块管制体系。

2.2管制的内容

管制主要是以对厂商的市场准入管理为主,按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性质分别实行备案制度和许可证制度。并在管理模式上采取双重许可和备案制度,也就是厂商除了需要取得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之外,还需要在相应的业务领域取得业务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资质。例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从事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互联网信息服务……在申请经营许可或者履行备案手续前,应当依法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除此之外,在市场准入上,管制还侧重在对厂商资质和能力的监管上,包括注册资本、业务发展计划和方案、服务内容等方面。相应的业务管理部门也据此制定了所管理业务领域的部门规章。

可以说,许可证和多头、分级管制,是当前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管制的主要方式,而对市场准入管制则是其核心。

2.3管制的手段

在管制手段上,主要是对于未取得许可或者备案的厂商,采取完全禁止的方式禁止其市场准入;对已经取得许可或者备案的厂商,若有违反规则的行为则以行政处罚为主要手段,并授权给厂商所在地的行政管理部门属地管理。尽管在各管制行政部门的部门规章中都有“法律责任”的篇章与内容,但也主要是集中在警告、罚款、撤销许可等处罚手段方面。

3 移动互联网产业特征及管制体系建构影响

3.1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特征

(1)技术特征

以移动终端为载体,业务和服务最终都将与移动终端融合承载,并以此作为移动互联网业务和服务的主要特征。以智能手机终端为中心,实现了电脑桌面、手机、客户端的多终端融合。业务的计算则更多地集中于网络侧,尤其是以云计算技术为代表的云服务模式的兴起,促使无论是业务数据还是用户数据,都越来越趋向于集中在网络侧。而无线技术的泛在覆盖网络则使得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信息传递具有瞬时、大范围、突发的飓风特性。

(2)市场结构特征

从传统经济学对垄断市场和自由竞争市场划分的要素来看,移动互联网市场属于自由竞争市场。由于免费模式是互联网的主要特征,故移动互联网单比特的成本趋于零,且同质替代产品丰富,创新活动激烈。因此,在移动互联网市场,没有一个主要厂商能够拥有形成垄断或者达成垄断联盟的资源。在市场结构上,移动互联网市场当归于自由竞争市场,这从本质上是区别于电信市场的。电信运营商涉足移动互联网领域,尽管其拥有政策、用户以及资本的垄断优势,但是并没有取得领先优势,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自由竞争性质。这个判断也是设计移动互联网管制体系的基本起点。

(3)产品特征

从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形态来看,既涉及到与传统领域的融合产品。也涉及到源自互联网或者电信网的信息服务产品。从涉及的领域来看,具有相当的宽泛性,包括新闻、出版、金融、游戏、文化、食品、医药卫生、信息安全、商品销售等各个方面,几乎涉及到各个传统行业和产业。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模式,动态性是其关键特征。

3.2对管制体系的挑战

传统产业管制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中如何重新构建是核心问题,而其关键则是如何满足新的技术特征和市场结构特征以及融合和创新的基本目标要求。

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特征将对管制体系带来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面临管制机构统一协调和政策融合的挑战。移动互联网产业除了互联网的移动化特征之外,更多表现为传统产业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的融合,而产品和业务形态的多样性及复杂性突出,使得当前已条块分割的监管体系在协调性和一致性方面遇到巨大挑战。以某门户网站运营的大型网络游戏在前置审批管理权的部委纠纷为例,实质上就已经暴露出这种体制的弊病。

其次是传统产业管制(管理)体系在与移动互联网融合中,其原有规则的适应性和重新建构将面临的挑战。信息传播的瞬时、大范围、突发特性,使得传统产业的管制体系以空间和时间作为约束,建构相对静态的管制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要求。以出版行业为例,以手机或者无线阅读终端为载体的出版终端,使出版的中间环节趋于缩短乃至可能消失,因为作者或者出版社已经可以直接建立起发行联系,且其成本已经接近为零,那么原有的对发行渠道的管制规则就面临重大挑战。

最后是被管制主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端到端管制需求面临工具和方法的局限性。任何移动互联网的细分领域,可能都会涉及到互联网内容提供商、通道运营商、终端厂商、增值应用服务商以及相关融合产业的主要厂商。任何管制政策如果只是局限一个环节或者某个方面,都可能顾此失彼。因此,端到端的监管不仅需要理念的创新,更需要工具和方法的创新。

4 移动互联网产业管制一般目标和方法建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迫切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并按照政策和技术的适应性原则,探讨监管的一般性原则和目标。而在这个一般性原则和目标的建构过程中,我们需要谨记的是,移动互 联网是一个由足够分散的厂商构成的自由竞争市场。

4.1移动互联网管制的一般性目标设定

按照产业管制的一般性分类,管制目标可以分为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经济性管制主要侧重于促进产业公平和提升经济效率,而社会性管制则侧重于以其他非经济性目标为目的。

(1)从经济性管制来看,中国移动互联网管制的一般性目标可以由以下两方面构成:

以促进传统产业利用移动互联网作为工具,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经济效率为目标。作为信息化的新兴工具,管制应该是从制度上激励传统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体制融合。因此,在融合产业的管制上应以传统产业的经济效率和公平为关键参照坐标,而非是侧重在移动互联网本身。

而之于移动互联网本身的管制,则需要以防止垄断阻碍产业创新为一般性目标。这种垄断的来源既可能是传统产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对产业的破坏性创新行为,也可能是移动互联网厂商利用自身用户或资本规模优势对创新的阻碍。

(2)从社会性管制来看,移动互联网的管制目标应该以促进信息管理的透明为主,而主要目标应由以下两个方面构成:

首先是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也就是以消除厂商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主。防止对信息资源的垄断和滥用是管制的核心。信息资源作为核心资源,信息不抵触的存在使移动互联网厂商可能面临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并容易损害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政府的管制需要在消除与缓解信息不对称方面有所作为。

其次在移动互联网厂商的内部性管制上,以信息资源管理的公平为重点管制对象。在信息的获取、使用、分发等各方面的公平,尤其是在厂商与用户之间信息资源管理权力的公平和效率方面,应充分发挥管制的价值和作用。

4.2管制的方法变革:向社会性管制转变

由于移动互联网市场是高度竞争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从厂商主体到产品体系具有高度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市场。因此,笔者认为,对移动互联网的管制方法,其适应性的变革应该从经济性管制手段为主向社会性管制为主转变。

当前,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监管仍以经济性管制为主,主要表现则是以行政管理为工具,例如在信息服务、新闻、出版、文化、音视频等多个领域的行政规章和部门规章。由于这种管制的静态性、行政管理的低效率性和行政执法尺度的随意性,因而在调整管制对象与政府、消费者之间的行为关系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缺失性。

而社会性管制,经济学界的共识是:主要采取以建立产品或者服务标准为主,作为调整管制当局与厂商、厂商与消费者以及厂商之间关系的手段。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标准的权威性和信息的公开透明性,使利益相关各方都可以具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行为预期。

因此,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监管,应该从以行政管理为主的模式,向以产业标准管理为主转变,并按照竞争市场的原则,在非与国家安全利益相关的领域取消市场准入。从事前管制向事后监管转变,侧重于信息不对称的管制。

5 移动互联网产业主要管制内容、原则、趋势及建议

基于前文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移动互联网的监管体系无论从内容和方法上,都很难满足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一般性监管目标的需求,即从经济性监管向社会性监管转变,从行政监管向标准监管转变,从多头分散监管向协调监管转变的要求。

而从管制的内容和形式来看,观察当前管制当局的思路和产业发展趋势,我们可以试着探讨如何建构以适应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监管原则。笔者认为,这主要应该包括市场准入、信息不对称管制、垄断市场行为管制以及虚拟货币价格管制五个方面。

5.1市场准入管制

当前市场准入主要是侧重在对厂商的行业准入管制上,以许可证和备案制度为主,并在个别领域对资本的性质来源提出了主要要求,例如,在视频服务领域提出的国有资本控股要求。

这种市场准入是按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来界定的,并分别采取许可和备案的模式,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厂商业务是经营性还是非经营性的分类显然已不适合互联网的特征,尤其是互联网领域的免费特性,以及主要由第三方为消费者买单的模式(例如互联网广告)。

而对厂商自主和资本来源的区分,显然不利于移动互联网上创新的发展,尤其是技术门槛极大降低之后,产业的创新门槛也随之极大降低所形成的微创新趋势。

这就要求在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准入管制上,做出以下适应的变革:

第一,从以厂商产业的进入管制为主,转变为以产品的进入管制为主。也就是说,放松乃至取消对厂商的资质性要求,并把监管的重点转移到对厂商产品市场进入的监管上去。

第二,从事前审批、事中审批监管模式向事后监管模式转变。缩短乃至取消对产品和厂商事前及事中的管制,并主要是以市场手段为主,依靠市场自我选择的力量,采取事后管制的模式,作为市场产品准入监管的思路。

第三,从行政监管向标准控制转变。以建立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为主要控制手段,实施产业管制,尽可能减少行政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建立符合标准的业务实时进入和退出管制机制。

5.2信息不对称管制

信息资源作为移动互联网的核心资源,既可能事关国家机密,也可能与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和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如何降低信息垄断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政府管制可以发挥力量之处。

信息不对称的管制,即信息资源的管理,是决定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因此,这项内容应该作为移动互联网产业管制的核心。

我们看到,在2011年的1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网站上公布了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在这份名为《个人信息安全指南》的行业标准中,管制当局第一次试图以标准的方式,对个人信息管理者的行为作出规范性要求,并明确个人对信息的权力,在其概述中明确提出:“个人信息管理者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保护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除非基于法定事由或为避免公共利益受到重大影响,不应限制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并指出:“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包括保密权、知情权、选择权、更正权和禁止权。”

因此,我们观察到,产业管制部门已经开始尝试对信息资源以标准的形式进行管制。

但是,由于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笔者认为,在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不对称管制中,必须完整地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厂商内部信息公开和使用管理的管制。也就是对个人信息资源收集和管理者内部性约束的管理。要求厂商建立公开透明的机制,并确保个人和行业信息资源的规范使用。

其次是要建立个人信息收集、存储、传输、转移、使用的全流程管制制度,确保对信息资源的管制是端到端的、可信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管制应该建立在对信息的分类标准上,清晰各类信息资源的产权归属。并基于产权机制,建立相应信息管理的行为标准。

5.3信息垄断市场行为管制

对互联网垄断的判定,除了一般性的反垄断法要求之外,笔者认为,必须附加对信息资源的垄断程度为判定项,这种垄断程度既包括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也包括信息资源分发控制渠道的可替代性。

尽管市场规模、用户规模、资本规模可以作为一般性的判定标准,但是由于移动互联网信息复制和传播的低成本性,使得对信息规模和质量以及渠道的垄断,成为更重要的获取垄断地位的方式。

因此,对移动互联网垄断行为的管制应该以两方面为主:

一是对信息内容资源垄断的监管,尤其是对利用自身信息资源的稀缺性或者规模性来赚取超额利润,妨害产业公平竞争和自由进入的厂商进行监管。需要建立强制的信息资源共享标准和制度,鼓励建立竞争机制,形成多厂商局面的管制目标。

二是信息传播垄断渠道的建立,信息分发渠道的不可替代性或者唯一性是形成移动互联网垄断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政府应该以厂商对渠道的反垄断来形成高效的监管机制,并管制利用渠道唯一性来损害消费者福利的行为。

5.4虚拟资产价格管制

价格管制是产业管制的重要方面,因为有互联网的免费特性,移动互联网很多信息服务产品也是免费的,看似管制当局不需要对移动互联网产业实施价格管制,其实不然。

我们都知道,以游戏为例,各种虚拟的道具、工具、积分,其实质都是用实体经济货币加以购买的个人虚拟资产,而这种资产本身可以交换和交易。但虚拟资产在交换过程中主要以虚拟货币的形式发生,并形成了在虚拟货币与真实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

由于虚拟经济的分散性和业务的一致性,使得虚拟货币发行和管理成了一个空转的经济真空。而对各个厂商虚拟货币的发行、使用、管理尚没有清晰明确的管制措施。

这就给移动互联网的个人资产管理带来巨大的隐患。

因此,政府管制部门必须尽快建立面对虚拟资产的行业管制标准,建立虚拟经济的货币发行、交换管理标准。这主要应该包括:

(1)虚拟资产的管理,包括虚拟资产的使用、管理、交换、保存等方面的通用性标准要求。

(2)虚拟货币的管理,包括虚拟货币的发行、交换、回收以及与实际货币对接的通用性标准要求。

政府管制既要避免虚拟货币超发导致的虚拟资产贬值,更要注意在实体经济对接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7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范文

住板牙我隔壁的大叔曾经说过了“人到了一定年纪,比的都是孩子,其他都是虚的”。到了移动社交这个事上,看着腾讯自己养了“微信”这么个出息的孩子,学习好,人人夸,大佬们还各个都眼红了,不管怎么着,也想着自己生一个。先是网易和电信在一起,玩了把借腹生子,“易信”这娃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家孩子自家疼,喂得饱,个子是涨得挺快的;再是阿里巴巴认完“微博”“陌陌”这些个干儿子还不算,又把自家闺女“来往”打扮打扮领出来了。

做社交这事,网易、阿里也不是第一遭了。网易泡泡一度数千万的用户,今天推易信的招数,和当年推广泡泡用的免费短信的招数,怎么看怎么眼熟;阿里也是屡试不爽,屡败屡战,虽然有旺旺固守淘宝帝国的通讯,但离社交却相去甚远,反而差点被美丽说、蘑菇街挖了墙角。微信轰轰向前的势头又咄咄逼人,前景如何还真让人捏把汗。

借用一位相熟的业内人士对于社交产品划代的观点,看看目前的局势。其认为社交产品的演进到现在大体可以说已达第3代:第1代以新鲜事为主要特征形态,第2代以通讯创新为主要特征形态,搭乘移动互联网的风头,第3代则将以垂直服务能力创新为主要特征。我们逐代来看看。

第1代产品特征解决了社交内容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信息高效流动的问题。

这一阶段,最大的受益者无非人人网,Web上国内最大的社交网络,借助这一形态成功上市,奠定在社交领域的地位;新浪微博也借助类似的产品形式,将新浪带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腾讯、搜狐、网易等则踩空这一阶段,尤其是腾讯旗下腾讯微博、朋友网都未能成功挽回这一阶段的颓势。

第2代产品特征带来了移动互联网下全新的社交体验,同时部分解决了第一代产品信息过载的问题。

微信无疑是这一阶段的明星产品,配合朋友圈一代产品的特征,成功爆发,确保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地位。新浪微博通讯功能的及时跟进,为其进入下一代产品,保证了足够的积累。而人人网虽然举着SMS的战略旗帜,但由于在私信产品战术层面的失误,陷入被动的局面。新近推出的无论是易信或是来往,目前的大量产品功能形态尚停留在这一阶段,如果不往前看,板牙也持不太乐观的态度。

第3代产品将更注重特定人群的提供更深度的服务。

陌陌无疑是做了不少成功的探索,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美丽说、蘑菇街某种程度也是这一阶段成功的实验。这代产品整体而言尚在一个探索成熟的阶段。仅针对特定人群的产品如陌陌,需要解决用户往泛社交产品如微信、人人迁移的问题,提供更深度服务的产品如美丽说、蘑菇街需要解决服务资源的问题。两种情况下,都未很好解决受制于人的问题,似乎进入了一个拼爹的时代。

第8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目前,移动互联网已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手机上网、移动终端已经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在这种环境下,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很多机遇和挑战。因此,积极探索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这对于推动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移动互联网的含义与特征

1、移动互联网的含义

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获取数据和信息服务。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移动互联网是用户通过手机等设备接入移动通信网络,从而实现对互联网的访问;(2)移动互联网还增加了很多软件应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与位置相关的服务。这两个方面都与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息息相关,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移动互联网民中的最大群体就是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主流群体。

2、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特征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融合,其主要特征有:(1)便携性。手机便于携带,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收发信息。(2)即时性。用户对信息的接受、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传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即时。(3)私密性。手机作为个人的一种信息交流产物,用户对手机有绝对的主导权。(4)交互性。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信息,真正做到了自由、平等地沟通交流。(5)时间利用的“碎片化”。用户经常是在等候、休闲娱乐以及上下班的途中等“碎片化”的时间段使用移动互联网,充分利用了碎片时间。(6)强制性。移动互联网通过移动终端可以将信息强制性传播给用户,用户不得不接收。

二、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

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人数达到6.2亿,其中大学生网民人数占比超过20%。手机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1、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影响

基于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移动互联网使大学生在网上可以无拘无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同时,大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加了知识储备,提高了学习效率,开阔了视野,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2、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影响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各种学说、观点纷至沓来,对大学生长期培养起来的政治立场提出了挑战。大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这对于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有一些不良的影响,这种不良的影响最主要的表现为共产主义信仰的弱化,导致大学生政治敏锐性降低、政治热情淡漠。

3、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移动互联网丰富和发展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但是也有很多腐朽、落后的信息不断地影响大学生,削弱了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不利于大学生开展正确的道德行为。

4、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影响

互联网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和教育资源,特别是方便了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但是,互联网环境十分复杂,在网络上随处充斥着各种利益诱惑,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常常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的法制观念逐渐单薄。

三、移动互联网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1、移动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

(1)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 。基于移动通信的灵活性和移动性,移动互联网减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冲突,让学生能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即时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源并充分实现资源共享,这就在最大程度上扩展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

(2)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移动互联网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源并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了一个知识的海洋,大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能随时随地接收各种信息和资料,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多的学习和教育资源,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

(3)提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交流平台 。移动互联网具有强大的即时性和交互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频率和效率,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可以利用手机 QQ、手机微信等途径,实现实时交流,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效率,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

(4)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在第一时间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动态,快速处理紧急突发事件。同时,还有利于畅通沟通渠道,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使教育者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得复杂 。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手机终端信息非常丰富但也参差不齐,其间充斥着各种违背伦理道德和不健康的信息内容。因此,移动互联网的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必然为辨别力不强的青年学生带来冲击,这就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为复杂。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受到削弱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移动互联网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由此产生了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优势就会相对减弱,这就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受到削弱。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受到挑战。移动互联网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各种有害信息充斥其中,不断地侵袭着大学生的思想阵地,这对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

四、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1、基于4G 技术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移动网络新平台

基于移动网络4G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可以较好地进行相互间的沟通,在师生之间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平台。因此,要针对移动网络的特点,加强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进行改造和整合,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手机网站、手机微博、手机短信等移动网络新平台。

2、高校要不断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审查力度

高校应该加强信息审查力度,定期净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把好关。首先,高校应积极制定专门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学生网络运行规章,并积极贯彻落实,加强学生使用手机文明上网的宣传教育。其次,要积极配合、协助公安等部门,建立监控系统,规范大学生的网上言行,净化网络环境。

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的培养

建立一支专业素质强、作风端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当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重要保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及时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教育方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科学性。

4、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和正确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能力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同时在思想上给予大学生正确的教育指导,提高大学生正确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更好的发挥移动互联网的正面作用。

5、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移动互联网络建设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移动互联网络建设,建立移动互联网的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移动互联网络管理体制,提高对移动互联网的管理水平,在管理体制的约束下,最大化的发挥管理职能。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移动互联网意识,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帮助大学生抵制不良的信息影响,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网络知识,有力促进大学生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推广,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受到了冲击和改变,这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极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移动互联网络新平台,主动占领移动互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牢固掌握移动互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切实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张颜.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新校园(上旬),2015(3).

[2] 那立坤,王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审视[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153-154.

[3] 张琴.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4(12)82-86.

[4] 陈慧椅.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72-73.

[5] 李凡,李德才.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

[6] 刘晓婷,赵薇.试论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理论界,2011(5).

[7] 王海建,宋英.论3G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3).

【作者简介】

第9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范文

>>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与治理对策 论我国县级城市的基本特征 浅析我国诗词格律的基本特征 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基本特征 论我国社会团体的基本特征及分类 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的基本特征研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探讨 我国西部地区医学文化的基本特征 我国沙区植被的基本特征分析 我国城市餐厨垃圾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处理利用方法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建构策略 我国反贫困制度体系的基本特征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对我国生态旅游基本特征的分析及其未来发展策略的研究 股改前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基本特征的比较分析 我国赫哲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基本特征研究 浅谈我国煤田水文地质基本特征与规律 我国移动社交网络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方向研究 当前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特征 试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特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eMarketer预计今年全球社交网络用户达14.3亿[EB/OL].(20120316)[20130210].http://.cn/i/20120316/02386842507.shtml.

[3]西门柳上.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全球互联网已进入SNS时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0.

[4]夏学銮.网络社会学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8591.

[5]王琦,张颖,李海强.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智能手机用户族群研究——基于ChinaVALS的模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088.

[6]王欢,张利,叶柯柯.大学生网络团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02106.

[7]张利,王欢.我国移动社交网络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方向研究[J].现代情报,2012(11):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