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项目建设流程范文

乡镇项目建设流程精选(九篇)

乡镇项目建设流程

第1篇:乡镇项目建设流程范文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县委“133”工作思路,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规划为龙头、项目为支撑、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重点,做好水源工程建设、城乡供排水工程建设、防洪保安工程建设、水生态环境建设、基层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水利在全县发展中的基础保障作用。

二、工作目标

力争到2016年,?河堰水利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80%;实施完成“4.2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渠道恢复重建项目;实施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示范县产业发展(农灌)项目;实施完成五小水利工程项目,实现新增灌面2000亩;解决5000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城区大渡河1.1公里防洪堤建设;实施完成冷碛镇重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城市污水管网(一期)工程建设;实施完成德威乡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做好水利“十三五”规划。

三、重点任务及措施

(一)强化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大力推进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完成顺河堰水利工程总工程量的80%。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田坝乡、杵坭乡、德威乡、冷碛镇、兴隆镇。

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优化施工组织,倒排工期、加强督导,有序推进骨干水利工程建设。

2.解决5000人饮水安全问题;编制“十三五”规划,解决1.5万返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全县10个乡镇。

工作措施:完成“十二五”规划既定目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在“十三五”期解决返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3.实施完成“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实现新增灌面2000亩。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岚安乡、兴隆镇。

工作措施: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农业灌溉水平。

4.实施完成“4.2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渠道重建项目。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项目涉及乡镇。

工作措施: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农业灌溉水平。

5.实施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示范县产业发展(农灌)项目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项目涉及乡镇。

工作措施: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农业灌溉水平。

(二)认真做好供排水设施建设

1.实施完成冷碛镇重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冷碛镇。

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优化施工组织,倒排工期、加强督导,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2.实施完成城市污水管网(一期)工程建设。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市政局、泸桥镇。

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优化施工组织,倒排工期、加强督导,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三)强力推进防洪堤建设

1、实施完成县城区防洪堤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泸桥镇。

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优化施工组织,倒排工期、加强督导,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2、实施完成大坝一、二期防洪堤建设项目。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泸桥镇。

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优化施工组织,倒排工期、加强督导,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四)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实施完成德威乡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建设。

第2篇:乡镇项目建设流程范文

一、肯定成绩,在反思差距中加快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切入点,突出“连片集中、适度规模、各具特色”的要求,组织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在前阶段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不少新的亮点和积极变化,主要体现为三个“增”:

一是园区投入总量增加。截止10月底,全市新增扩建农业项目242个,实际完成投入16.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83.6%,比去年同期增长8.9%。其中,新增扩建农业园区118个,实际投入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86.3%。涌现出了总投资8000万元的上海水产研究所养殖科研基地、总投资3000万元的*格林福特禽业、总投资2000万元的*万英禽业、投资1500万元的*绿天地食用菌等一批投入规模大、推进速度快的农业园区项目。

二是设施栽培项目增多。截止10月底,全市新发展设施农业面积2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8000亩,基本完成了序时进度。新增连片100亩以上的项目有19个,其中连片200亩至299亩之间的项目有*申鸿农业、*台蓝现代农业、*永胜大棚蔬菜基地等6个,连片300亩以上的项目有*藏缘农业、*百姓蔬菜基地等6个。

三是土地流转储备增快。截止10月底,全市新增流转土地面积4.6万亩,其中连片流转100亩以上的项目有74个,主要分布在*、*等镇;连片流转规模在200亩至500亩的项目有17个,主要分布在*、*等镇;连片流转规模在500亩以上的项目有6个,主要分布在*、*、*等镇,为引进农业项目提供了用地保障。特别是今年我市引进的特大型设施农业项目藏缘生态设施葡萄园规划占地1000亩,*、*各500亩,这一项目从立项到土地流转到位,2个镇仅用了2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任务,目前大棚已经开始安插,创下了我市土地流转单体规模和流转速度之最。*的*村200亩连片钢架大棚设施蔬菜项目也是在*会议之后全面推进的,现在土地流转已经完成,区内道路已开始建设。

从总体上看,全市设施农业建设的发展氛围越来越浓,投入增速越来越快,特别是通过7月份赴东台、大丰、盐都等地和10月份赴*实地观摩铺天盖地的设施农业,大家都感受到了发展落差,都感到极为震撼,引起了许多镇乡对发展设施农业的高度重视,组织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发展态势良好,无论是在投入总量,还是在单体规模上都实现了新的突破,有力地带动了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充分肯定成绩,认真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设施农业,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必须要进一步予以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尤其是前两天戴书记带领我们到各镇乡项目现场进行了实地察看,我感觉各镇乡设施农业建设的“冷”与“热”反差太大,镇乡间发展的不平衡性越来越明显,在全市整体发展情况良好的背后是差距拉大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差距体现在组织推进的工作力度上。发展设施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仅仅依靠一家一户农民的积极性和现有的市场机制而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推进机制,没有好的项目载体和相应的社会化服务是无法推进的。客观审视镇乡之间设施农业发展不平衡性拉大的现状,应该讲,组织推进力度上存在的不平衡性是首因。目前我市仍有一部分镇乡对项目农业、设施农业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少数镇乡领导还停留在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的低层次、低效率的工作状态,有的认为抓设施农业只要推动一两个项目建成投产,应付一下考核就可以了,工作上满足于一般要求,紧迫感和责任感还不强,还没有形成一种下定决心、义无反顾、全身心投入抓项目推进的劲头和韧劲,个别镇乡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以后,没有很好地整合力量,有的分管领导甚至对冲刺全年目标任务丧失信心,组织乏力,对如何带动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思考不深研究不多,对如何筹划流转储备土地力度不大,存在明显的怕苦畏难情绪,对设施农业招商主动性不够,工作措施难落实。

(二)差距体现在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上。从项目农业投入完成情况看,进度快的*、*等镇已完成了年计划的83%以上,但进度较慢的*、*等镇还没有跟上序时进度,脱幅较大。在农业外资项目引进上,除了*、*、*、*、*、*等6个镇乡外,其余镇乡的农业外资到帐还是空白。从设施农业完成情况看,进展最快的*镇已建成了2个连片200亩以上钢管大棚生产基地(300亩的百姓设施蔬菜、216亩的台蓝现代农业),*、*、*、*等镇乡进展较快,均有多个连片200亩以上设施项目在建,其中*镇除500亩的藏缘农业在建外,新增230亩的北清河村设施大棚;*镇有3个连片200亩以上设施项目在建(新田设施种植、申泓设施栽培及*设施葡萄);*乡有2个连片200亩以上设施项目在建(*农业、*农作物专业*社);*镇有2个连片200亩以上设施项目在建(*村连片钢架大棚、*村设施农业)。*、*、*、*、*等镇已建有设施栽培项目,但完成任务还需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港镇虽流转储备了部分土地,但投资主体尚未落实,流转土地规模小,设施农业进展缓慢。

(三)差距体现在项目建设的辐射带动上。从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看,尽管目前我市超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项目数量远超往年,但还有5个镇乡至今没有引进落实一个投资额超千万元的大项目。今年新增扩建的农业龙头企业中,真正超大型的项目还不多,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刚刚启动,除四青作物加工型龙头企业外,一般龙头企业对本地农副产品的辐射带动力还不强,真正发挥龙头作用还有待时日。从农业园区发展情况看,还有5个镇乡在投资超500万元项目上空白,设施农业点多规模小的状况比较突出,许多项目规模偏小、档次不高,高效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的不多,辐射带动的面还不广,尚未与农户真正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从农民专业*组织发展情况看,松散型的多、紧密型的少,相当一部分专业*组织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品种、生产、技术、销售等“七个统一”的要求难以到位,对农民的吸引力、凝聚力还不强,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幅度还不大。

(四)差距体现在发展要素的保障落实上。设施农业与粗放型的种养项目相比,在筹建推进过程中受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的制约更多。资金要素的保障落实离不开强有力的农业招商,土地要素的保障落实离不开大规模的土地流转,技术要素的保障落实离不开多层次的技术支撑。设施农业项目要建有成效,三大要素的保障到位缺一不可。*、*、*等镇设施农业建设之所以能走在全市前列,无不都是通过三大要素的保障到位促成了项目的引进落户。但还有少数镇乡对发展要素的保障尚未到位,有的镇乡有投资项目但缺少已流转储备的土地,有的镇乡虽已流转储备了一定的土地,但招商力度还不大,有的镇乡项目已建成投产,但技术力量不足,项目效益难以保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设施农业项目的规模化发展和建设推进速度。

对上述存在的发展差距,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决不能因为整体发展态势平稳而有所忽略。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设施农业建设亦然。从南通市对今年项目农业预验收的情况看,邻近县市如海门、通州等地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项目多、规模大、推进快,给我们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正视差距才能缩小差距,正视危机才能克服危机,正视挑战才能战胜挑战,我们必须要居危思进,在认清差距中进一步增强抓好设施农业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并切实把这种紧迫感、责任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确保扎实高效地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二、咬紧目标,在强化措施中合力冲刺

设施农业是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现代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加大力度,扎扎实实地去抓,全市农业发展水平必然会跃上新的台阶。设施农业亮点遍布乡镇之时,就是我市现代高效规模农业建成之日。我们一定要紧紧把握住当前宏观调控侧重扩大内需、财政政策倾斜扶农支农、市场钢材价格下跌等难得的发展机遇,按照“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服务一体化、加工增值化”的设施农业发展要求,狠抓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在高效规模上求突破,集中要素重点打造一批现代高效示范区,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全力加快设施农业建设,全面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

(一)进一步强化必成意识,统一思想抓冲刺。根据南通市最近出台的高效设施农业考核办法,下阶段重点发展连片200亩以上钢架大棚、混凝土立柱大棚,300亩以上竹架大棚,建成一批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基地。对照南通市最新考核办法,各镇乡今年必须要咬紧原定设施农业发展目标,确保完成新建4个连片100亩以上或2个连片200亩以上钢管大棚生产基地的任务。各镇乡和市相关部门一定要强化目标必成意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以更大的决心,下更大的功夫,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排出设施栽培项目冲刺推进计划,加快设施栽培项目建设。10月29日市政府办公室以内部传真电报的形式下发了《关于抓紧部署推进设施栽培项目建设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各镇乡将有关设施栽培项目推进计划及时报市农林局,目前还有少数镇乡还没有上报,必须要在今天会后的2天内上报推进计划,作为冲刺阶段市里督查推进的主要依据。

(二)进一步强化规划实施,集聚连片抓冲刺。今天会议上,市农林部门已经将整理过的各镇乡设施农业规划汇编下发,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各镇乡流转储备土地、组织实施设施农业项目的主要依据。各镇乡和市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划先行原则,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主导产业、开发特色产品和建设优势基地上,在巩固提高原有特种经济专业村的基础上,以规划引导发展优势农产品,突出培大做强已具备一定规模优势和产业特色优势的设施蔬菜栽培、出口蔬菜基地、花卉苗木、果园及水产畜牧养殖业等主导产业,大力鼓励创建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行镇乡、示范村和特色基地,确保以科学规划引领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确保以集聚连片实现由点串成线、由线扩成片、由片连成面,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布局。

(三)进一步强化农业招商,落实主体抓冲刺。各镇乡和涉农部门必须始终把农业招商引资放在设施农业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引进“三资”上狠下功夫,全方位、大力度吸引各类资本投入设施农业。今天会议上,市农工办已经将有关设施农业扶持政策汇编成册并下发,各镇乡要在吃透政策精神的基础上,切实加大招商宣传力度,及时把我们优惠的政策、扶持的力度、激励的办法详细向洽谈客商、已建项目投资业主解释说明,吸引更多的项目落地开工建设。要重点跟踪在今年海鲜节32个农业签约项目中尚未开工的12个项目和10月15日*农业产业化专题招商会上新签约的19个设施农业项目,排定重点项目,抓紧跟踪服务,狠抓资金到帐、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各个关键环节的落实,确保引资成功率。

(四)进一步强化流转储备,保障用地抓冲刺。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各镇乡要始终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坚持承包权长久不变、使用权加快流转、农民利益切实维护的基础上,加强政策指导,积极探索托管承包土地、土地股份*等流转办法,鼓励采用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合理有序的流转,并以合约形式依法规范。要结合项目发展需要,促使流转储备的土地向设施农业规划区域集中成片,减少流转储备的盲目性,以合法连片的供地确保农业项目所需,提高设施农业项目引进落户的成功率。

第3篇:乡镇项目建设流程范文

基础条件趋于落后。乡镇财政管理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是当前制约财政管理的基础内容。在农村,财政管理的基础条件比较差,管理方法比较落后,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等都是构成乡镇财政管理的重要因素。在乡镇财务管理体系中,大部分采用的是兼职类或非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够实现对财务的专业化管理,运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进行管理,降低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乡镇财政管理的新思路探索

1.加强乡镇财务审计。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财务审计是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的必然选择。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审计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资金的流向、转入、转出、项目资金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审查和监督,增强对财务管理的约束力,对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乡镇的财政部门设立财务审计小组,开展乡镇的财务审计工作,了解乡镇财务各个环节的运营结构和运行方式,对财务的支出、预算、流动资金、资金项目等相关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审查。另外,对乡镇的财务运营报告单也要进行严格的核对和审查,每一笔资金的流向进行清查,保证资金流向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同时,对于乡镇的相关财政资料进行审查,辨别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是实现乡镇财政管理的重要保证。乡镇政府应当予以充分的配合,为共同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而努力。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应当做到认真负责、刚正不阿,审计工作的开展应当保持其公平、公开性。

2.优化财务管理条件。优化财务管理的基础条件是加强乡镇地财政管理的重要基础,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应当提高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积极采用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能做出明确的财务预算评估,突显专业能力,有利于财务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乡镇应当聘请高素质人才,对财务实施专业化的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再者,财务管理的管理方法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应当将现代技术应用到财务管理中,实现对财务的系统化管理。随着现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研制出了相应的财务处理系统,利用财务处理系统进行简单操作就能够实现对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我们熟知的Excel中就能进行财务处理,实现财务数据的电子化,代替了纸质的账单,促进财政管理的现代化。优化财务管理的基础条件,是乡镇财政管理新思路中的基础环节,为财务管理的开展埋下伏笔。

3.加强专项资金监管。加强专项资金监管是有效控制和管理财务的有效方式。对于专项资金则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专项资金是用于某个特定项目的资金,是根据乡镇的发展状况来进行项目的专项资金设定。完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从专项资金入手,避免专项资金出现层层搜刮的现象,保证资金的完整性,使其能够真正的以实际的金额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去。例如,在乡镇中应当建立专项资金监管小组,专门对乡镇的专项资金进行监督与管理,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实现项目资金的完整化管理,能够促进项目的正常完成。专项资金监管小组应当对整个项目所花费的所有费用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财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工程项目的开工到竣工所涉及的财务问题都要进行监管。像教育的专项资金,建设新学校,聘请教师、学校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都要进行监管,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

4.控制乡镇债务问题。加强对乡镇债务问题的控制是促进乡镇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在乡镇财务发展过程中,债务问题一直是制约乡镇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一,乡镇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债务清理工作的开展,尽力避免新债务的出现,建立乡镇债务档案资料,能够将档案信息进行细致化的了解。其二,建立相应的债务预警机制,对于新产生的债务要进行及时的控制和管理,在债务问题上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加快债务的偿还速度,以免形成债务累积现象。其三,为了实现对乡镇债务的控制与管理,应当将一些实用性不强的项目进行撤销,能够实现对资金的有效调配,将调配处来的资金进行债务偿还,增强对乡镇债务的控制。其四,寻找发展契机,创新发展模式。为了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可以寻找适合的商机,发掘新型产业,促进乡镇经济的增长,实现乡镇债务的清偿,加强对债务的控制。

三、结语

第4篇:乡镇项目建设流程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主题,以便民利民、务实高效、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为原则,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政务公开为基础,创新工作机制,创优发展环境,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实现和谐健康、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乡镇农民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农民标准化培训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三个中心”)建设为重点,完善管理体制,规范运行机制,拓宽服务功能,延伸服务平台,建立县有行政服务中心、农业专家服务团、农民教育学院,乡镇有“三个中心”,村有农民服务站,村小组或新农村建设点有农民之家的便民服务网络。各乡镇在年底前要建好“三个中心”,并抓好1-2个示范性村级农民服务站,有条件的村小组或新农村建设点要建好农民之家。通过构建便民服务网络,建章立制,提升效能,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构建起规范、高效、方便、快捷的农村便民服务体系。

三、工作原则

1、便民原则。科学设置服务事项和工作流程,方便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2、公开原则。通过便民服务卡、公示栏等多种形式,公开服务事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高效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做到随时受理,限期办结,切实提高行政效率。

4、依法行政原则。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程序受理和办理,既要热情服务、方便群众,又要严格依法办理有关事项。

四、机构设置

1、各乡镇要整合原有的“三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资源,统一命名为乡镇农民服务中心。乡镇农民服务中心是办理本乡镇和上级政府部门授权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并提供代办、咨询等便民服务的平台。乡镇农民服务中心直属乡镇人民政府,在乡镇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又是县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的延伸机构,在业务上接受县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乡镇农民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在行政审批、证照证明、信息咨询、解决诉求等方面为农(居)民提供服务。乡镇民政所、农医所、财政所、城建所、国土所、计生办、综治办等必须在农民服务中心设立办事窗口,为农(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一站式”服务。

2、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是乡镇人民政府服务“三农”的主要工作部门。乡镇农技、林业、农机、水利、水保、果业、农经、畜牧兽医、乡镇企业等岗位工作人员必须入驻农业服务中心办公,并设立办事窗口,为农(居)民提供政策咨询、信息、物技结合、预约上门等“一揽子”服务。

3、乡镇农民标准化培训服务中心是组织开展本乡镇农民培训工作的服务平台,与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同时提供劳动就业服务,并办理社会保险事务。乡镇司法所入驻该中心合署办公。中心设立农民培训、就业信息服务、劳动保障和法律援助等办事窗口,为农(居)民提供培训、就业、维权“一条龙”服务。

4、各行政村设立农民服务站,以为农民或直接办理一些日常性事项为主要职能。按照方便简洁、综合归类的原则,村级农民服务站统一设置“五室一学校”,即党员服务室、综治室(含维稳工作室、矛盾纠纷调解室)、计生服务室、文体活动室(含农家书屋)、创建文明活动室(含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室)和农民培训学校(含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人口学校)。有条件的村可试行建立集中、敞开式的办事场所。

5、村小组或新农村建设点设立农民之家,具体帮助群众代办力所能及的申请事项。

五、服务内容

1、乡镇农民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主要是涉及审批的有关服务事项,包括乡镇可以直接办理和需到县级部门办理的各类事项。对权限在上级的行政许可类事项,农民服务中心开展初审、呈报、服务。具体的服务内容尽可能和县行政服务中心对接,对审批服务事项业务少、频率低的项目,可整合办理,实行一人多岗、一专多能。

2、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主要是负责本乡镇区域内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农业品种改良、动植物疫病的防控、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和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工作。

3、乡镇农民标准化培训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主要是建立培训台账和劳动力需求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并组织农民参加培训,用工信息和拓宽就业渠道;同时,为农(居)民提供劳动保障、农民培训以及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维权等服务。

4、村级农民服务站的服务内容主要是为农民提供在涉及农村社会公共事务、就业保障、农业发展、党员服务、纠纷调处、政策宣传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5、村小组农民之家的服务内容主要以搜集农村社情民意、相关政策宣传为主。

六、运行方式

1、乡镇“三个中心”采取圩日集中办公、闲日轮流值班的方式运行,并实行以下两种办法开展工作:

⑴实行“六公开”服务。各窗口对审批服务事项通过制作便民卡、工作流程、公示栏等形式公开项目名称、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和政策依据。

⑵实行“六制”办理。工作人员根据服务对象申报的事项,按以下规定办理:

①直接办理制:凡程序简便,可以当场审批的项目,即收即办,当场办理。

②承诺办理制:对不能当场办理,需要审核、论证等方面的申请项目,由工作人员在承诺时限内办结。

③联合办理制:对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审批的项目,由主办窗口牵头协调,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

④上报办理制:需报上级审批的申请事项,由工作人员负责材料的审查,明确告知所需的材料、费用及办结时限,在规定时限内由主办部门负责上报,积极联系办理,全程帮助办结。

⑤明确答复制: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事项,受理窗口应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批准的理由,明确给予答复。

⑥协助办理制:群众申办有关事项确有困难的,工作人员应予以指导和帮助起草、填写有关较为专业或复杂的申报资料。

2、村级农民服务站以为农民代办、协办为主,除村级能够办理、调解的事项外,主要实行便民服务制,其原则、内容、程序、形式、制度、工作要求等按《关于印发〈大余县创新管理模式推行便民服务制的工作意见〉的通知》(余办发[2009]22号)规定要求执行。

七、服务程序

1、受理。乡镇“三个中心”服务窗口对群众提出的办事申请,属于受理范围且申请材料齐全的事项应予以受理;对申请材料不全的要出具一次性告知书,待申请人补齐材料后再行受理。

2、办理。窗口受理办件后,能直接办理的,即时办理;不能直接办理的,由承办人在承诺办理时限负责协调办理;对审批权限在上级部门的,窗口受理后,将申报材料移交主办部门的相关业务人员上报县有关业务部门办理。

3、回复。承办事项办结后,由承办人及时告知申办人或人,并做好办结材料移接交手续。

八、建设模式及标准

1、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建设的原则,乡镇“三个中心”应相对集中并分别统一设立办事大厅,乡镇有关涉农部门及基层站所在大厅设立办事窗口并达到以下建设标准:

⑴硬件建设标准:

①有固定的办公用房;

②有统一的红底镶钛金字的中心标牌;

③有群众熟知的热线电话;

④有档案柜;

⑤有方便群众办事的坐椅、饮水机等;

⑥各窗口有明显的标识牌;

⑦室内有公示告知版面;各窗口配备办公电脑,有条件的可配备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

⑵软件建设标准:

①人员配备到位。有中心负责人和固定的窗口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

②办事流程明示。规范办理项目,对进驻办理的审批、服务和收费项目及办事环节进行梳理,制作办事流程图、《办事指南》和便民服务卡。

③有关制度齐全。建立“六制”办理制度、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预约服务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各种制度上墙公开,并设有群众意见簿。

④岗位职责明确。根据工作性质和特点,制定中心负责人和各办事窗口的工作职责,并制定考核办法。

2、各行政村农民服务站的建设要达到“七个一”标准:即有一个固定场所、有一部便民热线电话、有一台便民办事的上网电脑、有一套规范的制度、有一张工作流程图、有一份服务承诺卡、有一本专门的服务记录本。

3、村小组或新农村建设点农民之家的建设要有“三室”,即有阅览室、电教室、室,并配备相应的电教设备、图书阅览资料和等娱乐设备,主要是为村民提供一个集学习交流、政策宣传、科技培训、文化娱乐、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心。

九、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进农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乡镇“三个中心”是各级党委、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新形势下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载体。各乡镇、各部门和单位要从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农村便民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取得实效。各乡镇要把加强农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明确一名副职领导具体抓落实,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在抓好乡镇“三个中心”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村农民服务站和村小组(新农村建设点)农民之家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乡镇“三个中心”建设的协调和指导,对服务项目进行认真梳理,提高即时办结率。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各乡镇要本着“规范、便民、实用、节俭”的原则,充分利用乡镇、村、组现有的办事场所、硬件设施,给予相应必要的投入,使农村便民服务网络能充分发挥作用。县行政服务中心要开展网上行政审批办公系统延伸到乡镇的试点工作。同时,要根据当地群众、企业的需要,根据乡镇经济发展的实际,开展有特色的便民服务,使农村便民服务网络的建设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以取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

3、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各乡镇、各部门和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栏、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便民服务网络的职能和作用,及时总结和推广农村便民服务网络运行工作中的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确保农村便民服务网络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5篇:乡镇项目建设流程范文

一、规范管理,夯实资金监管基础

近年来,针对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莒县开展了以“定岗位、定职责、定流程、定制度、定标准、规范人员管理、加强财政监督”为内容的“五定一规范一加强”规范化管理活动,实现了乡镇财政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县内财政所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财政所”管理水平。

(一)明确岗位职责。根据乡镇财政工作实际,合理确定乡镇财政岗位,界定每个岗位、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责任分工及目标要求,做到分工明确、协调配合。

(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包括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经费定额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财务收支审批等业务操作规范以及学习、考勤、卫生、廉洁勤政等内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三)规范业务流程。制定工作流程,做到每项工作都有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工作标准,使财政业务工作规范、明了、有序、高效。完善服务承诺制度,建立乡镇财政惠民服务大厅,实行“一个大厅”对外,“一条龙”服务。

(四)夯实会计基础。制定账务处理标准,规范账簿设置、会计科目使用及账务处理,实现会计基础标准化;账务核算全部纳入财政综合业务信息平台,实施会计电算化,实现会计核算信息化;严格会计档案管理,设立专门档案室,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文书资料装订整齐划一,档案管理制度健全并实行信息化管理,全县21个乡镇达到省一级档案管理水平,实现会计档案管理规范化。

(五)加强财政监督。充分发挥财政内部监督作用,将“月审月促”监督工作法延伸到乡镇,实现了由事后检查向事前、事中监控的转变。

二、搭建两个平台,完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体系

充分发挥县乡两级财政就地、就近的监管优势,依托“乡财县管”和“村财乡管”两个平台, 明确县乡监管职责,形成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合力。

(一)搭建乡财县管平台,加强乡镇财政收支监管。从2005年开始,莒县推行了“县乡共管、以乡镇为主”管理模式的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在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基础上,县财政局成立基层财政管理中心,实施以“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缴、支出统核、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主要内容的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严把预算编制关、收入征缴关、支出管理关和债务管理关“四个关口”,实现了乡镇财政收支全面监管。

(二)搭建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平台,加强村级财务资金监管。为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村级财务监管难问题,莒县对镇、村管理资源进行了整合,从强化农村财务监督入手,全面推行“村财乡管村用”改革。乡镇成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将村级财务全部纳入乡镇集中核算。乡镇对村级资金实行专账核算,县财政统一为乡镇设立村级资金专户。乡镇对村级资金实行“双审核、双监督、双公开”管理模式,即村级发生的每一笔收支业务必须经村民理财小组、乡镇经管站双审核,财务收支情况接受村民、乡镇财政所双监督,并定期实行镇、村双公开。通过实施村财乡管,农村财务监督实现了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转变,提高了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创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新模式

(一)实行“监督下乡”,加强财政所内部常态监管。乡镇财政监督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政政策执行的效果和资金的安全。围绕建立完善乡镇财政内控机制,将局机关实行的“月审月促”内部监督法延伸到乡镇,实施“财政监督下乡”,即乡镇财政内部设立财政监督员,由县局统一管理,对乡镇财政资金及其他业务事项实行“四审制”,即“月末自审”、“季度报审”、“半年复审”、“年底终审”,对乡镇财政业务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实现了由事后检查向事中监控转变,达到了及时“报警”、及时纠错的效果,为乡镇财政资金安全运行上了一道“保险锁”。同时搞好内外结合“双监督”,采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全程参与和财政内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发挥抽查巡查和公开公示“内外双监督”作用,营造全方位资金监管环境,使乡镇资金监管更加公正、透明。这一做法得到省厅监督局的推广。

(二)开发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系统,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乡镇财政信息化是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按照省厅统一部署,莒县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了财政综合业务信息平台,先后将乡镇财政的部门预算、指标管理、集中支付、账务处理、政府采购、工资统发、惠农补贴等业务工作纳入到财政综合业务平台,基本实现了乡镇财政日常业务的信息化,达到了县、乡资源数据共享,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系统,综合运用平台数据,构建了“账务远程监控、资金全程监管、信息公开透明”三位一体的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化监管模式,对资金运行过程进行自动预警和分析汇总,实现资金全程动态监控。

(三)建立“五项机制”,保证涉农补贴快速发放。目前,莒县发放的涉农补贴项目有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库区移民补贴等20多项,为落实上级惠农补贴“一本通”发放要求,莒县实施了部门配套联动、信息采集、信息维护、信息纠错、考核监督五项工作机制,开通资金发放绿色通道,有效解决了资金发放不到位问题,确保了各项涉农补贴及时、准确、直达农户“一本通”账户。

四、严把五个关口,实现乡镇资金全面监管

(一)严把收入关。按照财政体制,将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上年结余资金等所有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对政府机关、二级机构、村集体等收取的各类收入由镇财政按收入金额统一开具收入凭证,并在规定工作日内将所收款项按程序缴入规定账户。对国有资产租赁、处置等取得的收入一律入财政专户,并附相关会议纪要,严禁设“小金库”管理。

(二)严把支出关。在人员经费的监管上,按照工资、福利有关政策,在发放项目上、规定数额上进行把关;对办公费、会议费、招待费、车辆费等一般公用经费,按照定额核定指标上线控制,按规定应实行政府采购的,实行政府采购。

(三)严把补贴发放关。严格信息核查,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公开公示,落实好上级财政部门惠农补贴“一本通”发放要求,及时、安全、便捷地将各项补助资金发放到位。

(四)严把项目管理关。把握项目资金监管的关键环节,严格做好项目申报、项目公示、项目实施、评估验收、建后管护等各环节工作,细化各环节监管措施,保障项目资金落到实处,杜绝资金挤占、挪用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第6篇:乡镇项目建设流程范文

要加强对乡镇预算管理,依法理财,必须提高认识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按照“预算法”,每年的财政预算案乡镇政府和行政机构科学,合理配制,不能出现乱。要主动与国家和地方税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政收入征管,组织协调,支持依法征收部门的税收收入发挥职能,应收尽收。为贯彻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非税收城镇管理。加强财政票据管理,良好的“领取,审核,支付,销售”的基础性工作,花费和收入的隐蔽性。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综合预算的执行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整合乡镇财政平衡。加强支出管理,根据“买单”的原则和“保工资,保经营,保稳定,促发展”,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支出,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和手续的范围。乡镇图书馆支农资金项目,项目申报和管理规范的建立,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系统最终验收,区级报账制,占审计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得随意改变国有产权的性质和宗旨,以确保国有资产。

二、增强乡镇财政的基础化建设,建立高标准规范化的财政服务工作,优化财政服务,促进办公标准化

根据上级的农村金融标准化建设标准,按照“高速,便民利民”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统一规划,统一完善的服务功能设施,建立规范的财务在一楼金融服务中心,并建立了“三资会计”的,“农业补贴效益”,“会计集中核算”,“政策咨询”四窗口,申请事项为群众,“一个窗口受理”的实施,“停止”,完成“一站式”服务。同时,成立了政策宣传框架的中心,印刷粮食直补,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传单,通过对农业补贴的好处大厅LED电子显示屏循环,触摸查询一体机可随时查询每个补贴种粮农民的基本信息。资金拨付财政惠农,政策咨询,资金分配和会计集中核算等功能于一体的金融服务中心之一,尽量方便单位和农民群众。

三、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和监督检查,做到专款专用,发挥资金的有效使用效益

加强与相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党的民生政策的落实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为此,要认真执行2010年3月财政部的“指引关于加强乡镇财政,金融监管”,明确乡镇财政资金和监管职责,需要发挥乡镇财政监管优势,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和基层财政建设。要加强补助资金的乡,村的资金和金融监管水平的监管,严格监督项目资金,规范,加强对乡镇预算管理。在资本监管,应该转变职能,发挥金融服务功能的作用。目前的水平,较高的财务及相关部门在该项目下达到乡镇,资金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好。其次,我们必须改变改变模式,拓展金融资本监管的广度和深度。农村金融和分发到各级政府安排下各乡镇的财政资金,以及乡镇经济收入,全部纳入监督乡镇财政的范围。加强涉农补贴资金管理,落实强农惠农,防止骗取涉农补贴行为的政策。对于上级财政或主管部门发放补助资金,严格的项目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项目报告和项目进度做出合理的建议,以确保及时拨付资金到位,跟踪项目实施和管理的进步。第三,要规范这个乡镇级,村级资金和财务监督。加强对乡镇预算管理,税收,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综合预算,干净预算收入的实现。同时加强按照及时,足额存入国库的规定,税收征管和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并不得截留坐支,挪用和私设“小金库”。“农村金融区管”改革,严格支出城镇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实施。逐步建立农村债务动态控制系统,及时,全面的控制权的乡镇债务,债务控制的变化,建立和完善规则和债务工作的规定,无论是乡镇财政村级组织尊重自由的权利对于资金的使用安排,同时也加强了组织的财务管理的村一级,加强村级财务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进入轨道。

四、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促进内部管理的高效化

合理的管理流程是基础,金融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按照简化程序,明确环节,明确责任,明确的标准,建立和优化财务管理流程。进行充分调研和征求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的意见制定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督,农业资金的效益,农业项目,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农村资机构,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资金补贴等操作流程和流程。依法要求,业务流程和工作实践中的金融服务中心,为公众农村金融按照依法理财,管理,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方便单位和群众,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加强乡镇财政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水平

现阶段,财政信息一体化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乡镇财政信息网络系统的硬件落后。以资助乡镇财政网区建设成信息化的总体规划,以互联网为基础,将是“金财工程”,以促进信息技术支持和财务管理的进一步整合,推进财政科学精细化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金融部门通过实施办公自动化水平较低完成内部财务,财政和相关各级各部门在同一水平的,综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提升乡镇财政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乡镇财政管理。

六、强化各项财政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

根据农村金融工作的特点,科学设置岗位,职责,符主任,副主任,预算会计,农业补贴的好处,处理成员分工明确,“三资”负责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和其他持仓票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到责任到人,考核到人。为了提高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金融体系的财政责任,从而使有章可循,让制度管权,按系统服务,以服务提升形象。

七、结语

第7篇:乡镇项目建设流程范文

一、城镇化及城镇建设的现状和主要成效

1、坚持高起点规划,城乡规划体系日益完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的灵魂,是指导城乡建设的“龙头”。近年来,我县开拓规划视野,借鉴先进规划理念,加大规划设计投入,高起点编制规划,设计品位加速提升。一是规划全覆盖。策应城市发展需要,积极对接抚吉高速公路,按照“一江两岸、一轴三区”的总体布局,实施了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总规成果于11月组织省市专家评审通过,成果待市政府批准实施。全面编制完成城区控规面积13.53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覆盖率达100%。统筹城乡发展,编制完成了城中村建设规划27个,二是规划投入大。近年来,县财政投入规划编制经费达1000万元,积极委托名院、高手,编制完成了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给排水、燃气、道路交通、商业网点等8个专项规划;完成了佐龙新区控规2.5平方公里,一期修规1平方公里,桥南4000亩工业新城控规准备报市专家评审,新城区3平方公里城市设计正在编制之中。三是规划精细。对城区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按照“邀请招标、方案比选、名家设计、专家点评”的方式,精心组织编制了新区中轴线慢行系统、滨江公园、下西坊棚户区改造、环城西路行政区修规、抚吉高速连接线两侧城市设计和三桥桥头修规,努力塑造规划“精品”,力求使规划超前、科学、合理,富有特色,既符合时代潮流,也经得起历史考验。

2、坚持高标准建设,城镇品位快速提升。今年是我县城市建设重大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县委、县政府确定实施的城市重点建设项目达46个。为把各项重点工程落到实处,我们周密计划,精心组织,责任到人,科学施工。同时,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的领导,主要领导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现场,目前,各项工程正在按计划要求有序地进行,城市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抚吉高速公路连接线主体工程已完工,12月底建成通车;环城西路景观林带工程全面完成,新增绿化面积12.6公顷;滨江大道与恩江南路连接线工程全面完成15米宽主车道建设;下西坊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企事业单位土地、房改房的征收补偿协议签定,各单位正在腾空房屋;肖家中路开发建设已签完拆迁协议,12月进行土地挂牌出让;恩江北堤城防工程和滨江公园一期建设完成方案设计;佐龙大道、迎宾大道街景工程已开工建设,2013年元月底完工;大道东段拓宽改造工程已完成征地、部分拆迁、施工图优化设计、项目审批、标底编制等工作;跃进西路“白改黑”工程全面完成;新城区中轴线慢行系统工程已经方案比选正进一步优化设计;规划六路工程待总规成果出来和征地工作完成后确定道路走向,进行测设;城区管道天然气工程(一期)已确定经营主体,与香港华润公司(央企)合作开发已筹建天然气公司,正在开展调查、规划等前期工作;投资2000万元完成城区森林城市创建绿化工程;城区单位楼体及公园广场亮化工程完成招标,正准备开工建设,2013年元月底完工;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和两条道路的施工图设计,并启动招标工作;二是加快民生及公共建筑项目建设。麻洲水厂二期2万吨/日扩建工程11月中旬开工建设反应沉淀池;投资177万元完成环城西路东南侧、大园、曾盘岭、直街、濠李等城区小街小巷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物资农贸市场工程基本完成施工图纸设计,启动招投标工作,确定施工队伍即开工建设;220KV输变电站工程已完成三通一平,正在实施土建部分施工;城中村及小街小巷市政配套设施改造12月底前完成排水管道、给水管、公厕、垃圾池等地下隐蔽工程,2013年春节前完成合同工程量;保障性住房建设及棚户区改造12月底完成主体工程的80%,2013年3月完工;林垦系统危旧房改造工程第一、二期正在组织实施;桥南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在进行征地及规划设计招标;信用联社大楼、中医院医疗综合大楼、精神病医院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行政中心大楼已完成主体框架工程;森林公安指挥中心大楼、林业要素大楼及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已全面竣工,即将投入使用;公安刑侦大楼、消防指挥中心已动工建设;三是加快招商及商住开发项目建设。六一居国际大酒店(四星级宾馆)建设正在进行室内装饰,争取早日开张;城北物流园开发建设12月底完工;天成壹号小区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东湖花城小区(原皮革厂厂区土地开发)完成主体工程;新城区四星级宾馆北面A地块150亩土地出让开发开发单位正在制作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镇品位。为推进绿色生态建设,通过多方筹资,先后实施了一批“生态家园”建设项目,如葛溪河湿地公园、北晖园、市民广场、县城垃圾填埋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厂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2000万元实施城区森林城市创建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投资1800万元实施环城西路景观林带建设,新增绿化面积12.6万平方米。七都乡投入100万元新建公园广场2000平方米。

3、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县城镇体系规划,全县恩江、藤田、沙溪等8个镇和潭头、三坊、上固、君埠、龙冈等13个乡初步构筑了联系密切、布局合理的三级城镇建设体系,形成了“一主”(县城主中心)、“二次”(藤田、沙溪两个次中心)、“三轴”(永抚、永吉、永龙公路分布的三条城镇发展轴)、“三区”(即北部城镇区、藤田城镇区、沙溪城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在乡镇小城镇建设中,按照市委、市政府小城镇建设要求,建立健全了示范镇督查考核机制,成立了领导小组,落实了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确定以藤田、龙冈为市重点镇,沿陂、古县两个乡镇为县重点建设示范镇,大力推进乡镇规范化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沿陂镇完成了总体规划修编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古县镇完成了阳丰商贸中心修规,征地近400亩,沿陂、古县、七都正在抓紧实施庐陵风格街景立面改造。加强对乡镇规划编制管理实施的指导、监督,完成沙溪、沿陂、君埠、七都等乡镇总规修编,完成217个行政村规划和82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规划,乡镇总规和行政村完成率达100%。在农民建房审批管理上,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村(居)民建房规划管理实施意见》,农民建房均按照程序依法审批、发证。在圩镇建设上,全力推进乡镇建设“提升”工程建设,积极完善圩镇基础设施,截止目前乡镇圩镇基础设施投入近1.27亿元,圩镇的服务能力和承载功能不断增强。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存在的主要差距

我县新型城镇化和城镇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地处偏远,基础差、底子薄,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具体表现在:

1、城镇化水平较低。全县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化进程推进较慢,目前全县城镇化率为40.09%,低于全市1.5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5.91个百分点;城镇人气还不是很旺,各项建设缺乏相应支撑,城镇框架和规模难以拉大,建设成效不是很明显。

2、城镇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城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差,城区道路建设滞后,断头路较多;公园、广场休闲健身绿地少,群众业余活动缺乏场地;县城无管道燃气,群众生活成本较高;给水管网年久失修,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刚起步,排水管网不健全,污水处理收集率低,承载能力较差;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公共厕所等环卫和消防设施不足,服务半径有限;停车场少,城市公交线路覆盖面低,公交设施老化,群众出行不便;到目前,县内尚无正规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民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市民的需要,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村镇管理滞后。由于国家扶持村镇建设资金较少,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有心无力。全县除龙冈畲族乡和藤田镇以外,其余19个乡镇小城镇规模小、层次低,基础设施差,圩镇和村庄道路、给水、排水、公厕、垃圾收集等环卫设施不健全,环境脏乱差较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4、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投资巨大,目前我县大多数建设项目仍然主要依靠财政资金和土地出让等收益,资金筹集渠道狭窄,市场化运作的步子不宽,思路不广,资金短缺仍然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瓶颈。

5、建设用地征用难。土地问题一直是困扰城镇建设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国务院即将出台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中提出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额将提高至现行标准的10倍,这将给土地征用带来更大的困难。

三、今后两年我县城镇化及城镇建设面临的形势、预期目标、工作思路、主要举措、拟实施的重大项目

(一)面临的形势:城市化、工业化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动力,今后至少20年,城市化、工业化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中国国情,我国的城市化率要达到75%以上,城市化进程才会基本结束,而现在我国城市化率只有50%,还有20多个点需要推进。我县城镇化进程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也落后于省、市,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统一思想,认清形势,继续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二)预期目标:力争城市化率比上年底提高2.5个百分点,2013年底城市化率达42.59%以上,2014年底达45.09%以上;建成区面积比上年底增加1平方公里,2013年底达12.1平方公里,2014年底达13.1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比上年底增加0.5平方米,2013年底达到12.8平方米,2014年底达到13.5平方米;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建筑项目建设投资比上年增长30%以上。

(三)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以加速提升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为着力点,以城区为主战场,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服务民生工程为重点,大力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加强城镇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全力推动我县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建设进程,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

(四)主要举措:

1、以做大城镇规模为重点,加快城镇开发步伐。

(1)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一是积极做好《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成果的完善和报批工作,并根据总规对城市生态系统、供水、道路交通等城区专项规划进行修编。二是严格执行城乡规划委员会和专家咨询会议制度,推进规划审批的科学化、民主化,所有城市规划设计项目都必须经过规划委员会的咨询论证。三是健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落实人员、场所和经费,实现人员的专业化,确保村镇规划建设“有人管”、“会管事”。四是启动重建城市规划展览馆建设,加大县城总体规划宣传和建设项目规划公示力度。五是进一步规范村(居)民建房行为,加大规划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活动。

(2)做大做强县城极核功能。以县城人口产业加速集聚、功能全面提升为核心,做好山水文章,融入欧公文化、庐陵文化元素,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城市新形象,成为全县发展的极核。紧紧围绕“西扩南进、打造新城、完善老城”发展战略,加快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一江两岸、一轴三区”的县城新格局。加快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继续抓好麻洲水厂二期2万吨/日扩建工程、物资局农贸市场工程、精神病医院、行政中心、信用联社大楼、林垦系统危旧房改造、林业要素大楼及行政服务中心、公安刑侦大楼、消防指挥中心、接待中心、天诚壹号小区、新城区四星级宾馆北面A地块、北晖公园北面B地块开发等13个继建工程建设。强力推进下西坊棚户区改造工程、肖家中路开发建设、恩江北堤城防工程及滨江生态公园一期、中轴线慢行系统工程、大道拓宽改造工程、恩江北路拓宽改造工程、跃进路中段市政配套工程、新城区二期路网工程、城区管道天然气工程、新城区单位业务用房和2013年保障房建设等新建工程建设。

(3)重点打造各具特色中心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藤田、龙冈、古县、沿陂等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中心镇。依托自身产业和自然资源优势,“三产”共生演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镇发展模式,成为统筹城乡的有力支点。重点加强中心镇规划建设,提高中心镇在产业、人口方面的聚集功能。创新中心镇建设的投融资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中心镇的建设,使之成为具有较强实力和辐射功能的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而带动周边集镇及乡村的发展。

2、以美丽城镇建设为导向,提高城镇建管水平。

(1)积极开展“生态宜居城市”和“生态特色宜居村镇”创建活动。对照《省生态宜居城市评选办法》标准,积极开展好“生态宜居城市”和“生态特色宜居村镇”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我县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大力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管护水平。强化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整体提升市政管护能力;科学制定年度管护计划,对公园、广场、喷泉、雕塑等进行美化改造,加大市政设施综合巡查力度,及时修复路面、管网出现的问题;实施城区立体灯光夜景工程,统一安装照明智能管理系统,对主要桥梁、沿街楼体、居民小区进行亮化,确保亮灯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及时维修更换各类设备,结合街景改造推行雨污分流制,逐步解决老城区雨季内涝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精心打造城市优质绿化空间。实施见缝插绿立体绿化工程,增加小型绿地、绿色广场数量,结合下西坊区域改造开展老城区绿化,增加老城区绿地面积,弥补绿化空间不足的缺陷;坚持高水平的园林建设理念,邀请知名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不断提高城区绿化档次;全面推行城市绿线管理制度,严格审核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绿化配套方案,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发放施工许可、不予竣工验收,确保各项绿地指标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努力提升城镇管理水平。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为契机,使市容环境卫生脏、乱、差和道路反复挖掘、占道经营、交通拥堵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创建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环境,不断提高城市科学管理水平。

(2)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乡镇总体规划要求,合理调整镇村布局,配合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完成所有村庄的规划编制。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将中心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修路、植树、保洁为重点,因地制宜地进行中心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支持有条件的村庄逐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合理建房,保持农村特色建筑风貌。以生态建设为目标,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3、以繁荣城镇经济为目标,提升城镇产业发展承载力。

(1)加大城镇建设投入。一是确保各级财政对城镇建设稳定投入,并加大对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县本级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城镇化建设,乡镇一级每年也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并随财政收入逐年增长。同时,要严格执行市政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加大征收力度,确保每年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公用事业附加、市政设施配套费等项税费,全部专项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二是提高土地收益对城镇建设投入的比例,采取科学有效手段,加大城镇土地调控与运作,保证土地收益对城镇建设的主投入。要切实落实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全面推行招标、拍卖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除法律法规规定实行划拨的外,城镇其他国有土地一律实行有偿使用,严禁土地违规出让或低价划拨,最大限度盘活国有土地资产,确保国有土地收益最大化。同时,加强土地批后监管,城镇规划区范围的土地出让收益,除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的税费外,全部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今后两年,县城规划区力争出让土地亩,争取实现土地收益亿元。

(2)创新城市经营理念。整合资源,做好机关单位搬迁后的资产收储工作,捆绑城区存量房地产等优质国有资产,对接争取江信投资、农发行、赣州银行、稠州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力争融资4亿元以上,重点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功能配套,熟化土地,促进建设、发展、投入步入良性轨道。合理规划户外广告布局、内容、主题等,对公交站亭、路灯、大型场所广告经营权实行有偿出让,盘活利用空间资源,借力社会资本,提升经营城市效益。

(3)抓好城市日常管理。坚持疏堵并重,加大“两违”整治力度,提高县城区村(居)民建房审批效率,坚决遏制非法买卖土地、非法占用土地及违规建房等违法行为。建立管护实效与经费支付相挂钩的管理机制,将广场、居住小区、道路、绿化、亮化等管护权、保洁权,通过竞争性谈判或竞价拍卖出让,选择责任心强的管护队伍作业;完善城市管理联系工作机制,强化市容、交通、市场秩序等方面管理,确保城市整洁卫生,人流、车流畅通有序。

(五)拟实施的重大项目:

1、基础设施项目(共28个):下西坊棚户区改造工程、肖家中路(跃进西路连接商贸城)开发建设、恩江北堤城防工程和滨江公园一期建设、永叔路街景改造、恩江北路拓宽改造工程、跃进路中段(地王大厦至跃进桥)市政配套改造工程、大道东段拓宽改造工程、新城区景观轴线慢行系统工程、规划六路工程、新城区一期景观优化工程、行政中心前广场及周边配套工程、

城区管道天然气工程(一期)、城区森林城市创建绿化工程、城区单位楼体及公园广场亮化工程、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麻洲水厂二期2万吨/日扩建工程、城区小街小巷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城区截污干管工程、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工程、220KV输变电站工程、城中村及小街小巷市政配套设施改造、体育大道工程、文化南路工程、人民南路工程、桥南水厂5万吨/日扩建工程、工业新区道路配套、新城区道路延伸工程。

2、民生及公共建筑项目(共26个):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特教学校、体育中心、桥南九年一贯制学校、县机关幼儿园、中医院医疗综合大楼、精神病医院、行政中心、信用联社大楼、2013年林垦系统危旧房改造工程、2013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及棚户区改造、林业要素大楼及行政服务中心、规划展示馆、档案馆、文化馆、博物馆,卫生综合服务大楼、广电网络大楼、公安刑侦大楼、

消防指挥中心、交流干部楼、接待中心、环卫楼及垃圾压缩中转站、停车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大楼、民政老建大楼、农行综合大楼、农发行综合大楼、移动公司综合大楼、审计大楼、交通局业务用房。

3、招商及商住开发项目(共10个):天成壹号小区(新城区北晖园北面116亩土地)建设、新城区四星级宾馆北面A-1地块国际都会小区、新城区四星级宾馆北面A-2地块天成中央公馆小区、新城区北晖公园北面B地块62亩土地出让开发、城南现代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城南建材、家居、医贸综合市场、产学研大楼、城南工业园综合服务体(园区办、商贸、商务、酒店、公寓等)、商会大厦、工业园标准厂房建设。

四、几点建议

1、恳请为我县规划编制结对帮扶指导。我县规划、建筑、景观设计等专业人才缺乏,请求提供城乡规划建设业务技术指导,帮助完成重点村镇规划编制,解决部分村庄规划编制经费,帮扶我县搞好城乡规划编制,带动城镇空间布局优化发展。

2、恳请在建设资金等方面安排专项建设资金,支持我县供水管网改造延伸、供水设施增产扩容及污水处理、天然气管网、道路桥梁、排水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城镇环卫、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加大补贴投入,给予优先立项扶持。

第8篇:乡镇项目建设流程范文

【关键词】 吉林市 城乡经济一体化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为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1.立足区情,抢抓机遇,超前谋划

要想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进程,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实现农村城市化,把农民变成市民或镇民,使农民集中居住,把村屯变成社区,使农村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与城市一致,使农民享受到真正的居民待遇。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一过程还将比较漫长,这个过程不能等也不能靠,只能抢抓机遇,自己去创造。龙潭区委、区政府从龙潭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抢抓机遇,超前谋划,适时提出“两村两镇”建设规划,并强力推进。

2008年9月,龙潭区委、区政府抓住吉林市工业重心北移和创建吉林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历史机遇,从江北乡八家子村、棋盘村的大部分土地被征占,大量失地农民需要安置的实际出发,积极提出了建设“江北农民新村”的规划构想,规划总用地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建多层住宅楼24栋,可安置回迁户1780户,人口6240人。项目地点位于吉林龙潭经济开发区南区,江北乡棋盘区域内,北至徐州路住宅小区,西至徐州西路,南至吉林市金博化工有限公司,东至规划兵工大街。项目建成后,所有的回迁户可以实现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变。

2009年初,龙潭区委、区政府抓住吉林钢铁建设项目全面启动,金珠乡九座等村土地大面积征占的机遇,综合考虑吉林市工业区北扩,化工循环示范区规划及吉林钢铁未来发展的需要,将涉及到龙潭区金珠乡6个村及乌拉街镇2个村近23000人口搬迁安排。建龙集团正常达产后,按预计将会有产业工人及相关联带产业人员近2万人,需要解决医疗、教育、住宿、餐饮、娱乐等实际问题。同时北部工业区在规划上没有规划服务区及相关社会事业、商贸、宾馆、洗浴、饭店、休闲、医院、学校等服务业,这些都需要就近妥善解决。而且金珠乡驻地周围的村屯比较分散,一些村屯完全可以向乡驻地集聚,以实现农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约、效益集显的目标。为此,又适时提出了建设金珠小城镇的规划。按规划,未来的金珠小城镇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容纳人口5万人,撤并8个村18个屯,涉及人口7000余人。按照功能分为生活区、商贸区、物流区和工业区四大区域。计划安排农民新村、商业中心、医院、物流贮运、高级宾馆、学校、基础设施、绿地、社会事业等项目。项目建成后,金珠小城镇将会成为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功能完善的新型城镇,并将成为龙潭区区域性核心乡镇和龙潭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乡镇,进而跻身吉林省一流城镇之列。失地农民离土不离乡,由农民变为镇民。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绝不是简单地把农村变成城市,一味追求城乡一样化,而必须注重保持乡村特点、民族特色、地域特征等方面建设。龙潭区委区政府按照这一思路,立足区情,抢抓机遇,又提出了建设“一村一镇”的规划构想。

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百镇重点建设工程,龙潭区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依托乌拉街镇丰厚的历史底蕴、浓郁的满族风情和发达的有机农业,全力支持乌拉街镇申报百镇工程,并且成功申报了特色旅游镇建设项目。现在乌拉街百镇建设的社会发展规划、特色镇发展规划、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草案都已通过市级专家组论证,总体规划纲要已经形成,具体规划将由中国民族规划设计院承担。按照规划草案,未来的乌拉街镇,将以生态农业立镇,旅游业兴镇,逐步成为吉林市北部中心镇、吉林省民俗旅游基地、吉林省最大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集散地。乌拉街镇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计划容纳7万人。以现有镇区建成区为主,规划3.2平方公里,计划容纳1.4万人,为核心发展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商贸、餐饮及社会事业。另在弓通村规划1.75平方公里,作为新镇区,计划容纳5万人,这样乌拉街镇现有人口除去从事特色产业的以外,全部搬进新镇区,实现由农民向镇民的转变,基本实现农村城市化。同时便于农地集中、建设用地集约,为发展农业产业化和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乌拉街镇阿拉底村是一个以朝鲜族为主的民族村,为了保护、传承和开发朝鲜族民俗、民居和餐饮,把特色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龙潭区紧紧抓住吉林市建设成为以旅游为主体的形象鲜明、品牌特色突出、旅游设施完备、服务质量优良,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城市的大好机遇,适时提出了建设阿拉底朝鲜族民俗村的设想。按照规划,通过大门景区、院落区、民宿区、商业街、文化广场、农民新村等9大景区的建设,阿拉底村中心屯将建设成生态和谐、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朝鲜族文化内涵丰富、产业发展特征突出、带动能力强,并集朝鲜族餐饮、居住、民俗、生产等特色文化于一体的,具有朝鲜族民族风韵的国内一流的朝鲜族民俗村。当地农民通过转产转业,足不出户,不离家园就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彻底消除城乡差别。

2.多方筹措,突破瓶颈,攻克难关

无论是进行新农村建设,还是小城镇建设,资金问题是首先必须突破的瓶颈。如金珠小城镇建设的九座农民新村项目,按照有关部门规划,那里本来是为九座村失地农民预留的宅基地,如果真的按原计划进行建设,只不过又新建了一个村落,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还是原来的老样子。而且,随着吉林市工业重心的逐渐北移和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发展建设,会有更多的项目进区,也就会有更多的失地农民需要安置,因此,提出“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是必要的。而且,如果按照原计划,目前在建的九座农民新村的位置,只能解决300余户、1000多人的安置问题,现在却可以建设楼房近20万平方米,可以解决近万人的安置问题,为日后园区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即使这样意义深远、效益巨大的项目,如果解决不了投入资金这个瓶颈问题,那么也是无法实施。经过多次的分析论证,龙潭区终于找到了突破瓶颈,攻克难关的办法,就是在各方面条件初步具备,但缺少某一项条件时,与能提供这一条件者进行合作,如招商引资和合资融资都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龙潭区委、区政府凭着“在职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感,敢想敢试、大手笔迎得大发展的开拓精神,以及政府在资源宏观调控的独特优势,终于打动了投资者,“两村两镇”建设都是由承建单位全额垫资建设。金珠小城镇由吉林市鸿博建安公司承建,仅一期工程九座农民新村项目,就须垫资3.5亿元。江北农民新村由龙潭建筑公司承建,一期工程需要垫资3500万元。阿拉底朝鲜族民俗村建设项目也由龙潭建筑公司垫资建设,包括大门景区和院落区在内的一期工程,需要垫资近1000万元。乌拉街百镇建设启动以来,已经上报省发改委,道路、下水管网、自来水、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绿化等60个建设项目,总投资15200万元;古城街建设、打牲乌拉农史广场建设、雾凇岛、韩屯民俗村、三府维修与开发、乌拉街古城复原等11个建设项目,总投资需14亿元。现正在与吉林市隆鑫建筑公司接洽,隆鑫公司表示可以先行垫资2亿元进行建设。

3.上下一心,全力施实,强力推进

3.1领导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担任“两村两镇”领导组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办公室主任,并把“两村两镇”建设列为全区重点工作,责成有关部门专项督导,帮助建设单位解决实际问题,而且经常调度有关单位和部门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3.2设立独立管理机构为了切实加强全区的新农村建设,区委、区政府在2008年末,成立了职能相对独立的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由主管农业工作的副区长任主任,并且拨付专款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配备了车辆和电脑等办公设备。“两村两镇”建设是龙潭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因此项目全面启动后,新农村办每名副主任负责一个项目的综合协调和日常调度工作,而且制定了日汇报和周总结的管理制度,即每天都向主管区长汇报工程的进程,每周都向区委书记或区长汇报工程进展情况的制度。每项工程都实行了倒排工期制度,按工期计划对工程实行有效的监督,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的职能作用。

第9篇:乡镇项目建设流程范文

一、工作目标

按照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以依法行政、规范服务、廉洁高效为主线,促进乡镇政府工作由“抓事务、抓管理”向“抓产业、抓服务”转移,通过职能整合,组建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使之成为为民服务的综合平台、开展公共服务的窗口和推进政务公开的载体,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规范、高效、诚信、开放的政务环境。

二、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一)机构设置标准化

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是集中办理本单位和上级政府部门授权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并提供代办、咨询等便民服务的平台。便民服务中心直属本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各乡镇(街道)均要挂牌设立便民服务中心,统一由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兼任主任,党政办主任兼任副主任,落实1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具体的日常管理监督工作。各村(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站,由驻村干部或村干部兼任代办员,具体帮助群众代办力所能及的申请事项。

(二)服务项目及流程标准化

民政、计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应进入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办事窗口,并派驻窗口工作人员,集中受理或办理相关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基本服务事项附后)。对入驻的项目要认真进行疏理,逐个编制受理、审查、批准、办结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办事环节,优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同时,结合实际,在以上部门和项目纳入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拓展服务范围,努力将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成为为民办事、为民服务的综合平台。

(三)办事制度标准化

1.执行效能建设三项制度。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责任追究,规范运行管理。设置首问责任岗位,规范首问责任岗职责。

2.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办法、窗口工作人员考核办法以及投诉举报制度等配套制度,并予公开。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对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考核结果要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由区效能办实施。

(四)阵地建设标准化

1.场地:各乡镇(街道)应本着便民的宗旨,将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场地集中设在一楼,实行开放式办公。一类乡镇中心的建筑面积要达到200平方米,二类乡镇中心的建筑面积要达到150平方米,三类乡镇和两个街道中心的建筑面积要达到100平方米。

2.标识牌:便民服务中心标识按省上标准统一为“xxx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标识统一按照白底蓝字、宋体字制作,在办公地点正面显著位置横排固定。结合我区实际,仍保留“四合一”中心的牌子。

3.窗口设置:便民服务中心窗口设置可分为民政窗口、计生、国土城建窗口、劳动和社会保障窗口、综合服务窗口等,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窗口设置,对审批服务事项业务少、频率低的项目,可整合纳入综合服务窗口办理。每个窗口要有明显的窗口标识牌。

4.办公设备:原则上每个窗口配备一台电脑;各便民中心至少配备一部电话,用于咨询、投诉、联系业务等;配备必要的档案柜。购置相应设备。加强电子政务系统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电子监察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行政审批系统。

5.人员配备。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从现有人员中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善于协调服务的同志到便民服务中心工作。要充分授权给窗口工作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窗口人员原则上2年内不得变动。

6.便民措施:有方便办事人员的休息椅、饮水机、纸张、笔等。

7.公开设施:有服务指南,有固定的公开栏。

8.办公时间:按照规定的机关作息时间,实行完全集中办公。原则上实行每周一至周五工作制,办件量少的乡镇(街道)经区政府批准,可采取每周固定至少3个工作日集中办公,对外服务。

9.有群众意见反馈箱或意见簿。

(五)服务规范标准化

1.文明用语,热情主动,耐心地宣传解释,不准与办事人员争吵。

2.工作时间不准在窗口炒股、聊天、看视频、玩游戏、吃东西、大声喧哗、串岗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3.一次性告知申办事项所需的全部材料,主动提供格式文本或式样等,在承诺时限内尽可能早办件、快办件。

4.工作时间窗口无空岗现象。

5.办公场所卫生整洁,办公用品、资料摆放整齐、有序。

6.工作人员无“吃、拿、卡、要”现象,廉洁高效、公平公正。

三、工作步骤

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于2010年6月启动,2010年9月底前完成。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乡镇(街道)要充分认识加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按照省、市、区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很抓落实,全面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各乡镇(街道)要本着“规范、便民、实用、节俭”的原则,充分利用乡镇现有的办事场地、硬件设施,给予相应必要的投入,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加强指导,强化管理。区政务服务中心要加强对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务必于2010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2010年7月30日前,区效能办和政务服务中心将对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督查,2010年8月30日前,市效能办和市政务中心要组织专项检查,对进展缓慢、推动不力的乡镇(街道)要通报批评,对先进典型要加强宣传,总结推广经验。

附件:纳入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基本服务事项

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1.劳动就业

2.社会保险(城镇医保、社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3.劳动关系协调

二、人口和计生部门

4.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

5.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6.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7.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席和特别扶助制度对象的申报、审核和办理

8.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申报、审核和发放

9.计划生育基本免费技术服务项目的审批

三、建设部门

10.农村村民住宅占用耕地、农用地的选址意见书、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审核上报

11.乡镇规划区内临时建设审批审核上报

12.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乡村规划区内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审核上报

13.镇规划区内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核上报

四、民政部门

14.申请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临时困难救助、救灾救急、农村五保供养、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审核上报

15.优抚对象申请定期抚恤金、定期定量补助金、优待金审核上报、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