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产品盈利模式范文

农产品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农产品盈利模式

第1篇:农产品盈利模式范文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自有仓库仓单质押盈利模式自有仓库仓单质押是指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给仓储中心并对质押货物进行保管和监控。对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来说,通过仓单质押模式可以让企业通过流动资产融资,获得一定的资金乘数效应,从而使企业总收入增加。由图1可以看出,在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信息交易平台的集成作用下,农产品仓单质押业务中涉及到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农产品供应链各个成员之间进行高效、有序地流转,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同时降低了相关的物流成本和风险。

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异地监管仓单质押盈利模式异地监管仓单质押模式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自有仓库仓单质押模式的基础上对地理位置的一种拓展。考虑到客户的实际情况,第三方物流企业遵循“就近客户所在地”的原则来选择监管货物的仓库,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客户的质押成本。但是该模式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物监管能力和监控技术会有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异地监管货物,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将承担更大的风险。图2描述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异地监管仓单质押盈利模式的详细流程。

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统一授信仓单质押盈利模式统一授信仓单质押模式是自有仓库仓单质押和异地监管仓单质押的进一步发展,简化了原先仓单质押的流程,提高了供应链运作效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规模、信誉、资质、经济产量等多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后,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这样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向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仓单质押贷款业务,并全程负责对质押货物的保管和监控。后期运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几乎不用参与,大大降低了银行的风险。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统一授信仓单质押盈利模式中,以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为依托,农产品供应链成员能够更加迅速、快捷地完成各项业务,以达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图3所示)。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盈利模式实施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合作伙伴不守约对个体农户进行融资是一项棘手的议题。个体农户往往在地理位置上是分散的、资源受限的、未受到良好的教育等等,所有这些特征都无形中放大了银行提供贷款的成本和风险,同时也带来了个体农户不守约的问题。例如,农民们在违背协议规定的情况下,通过其他途径暗自出售农产品来快速获取现金或者逃避还贷义务;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也会在暴利的驱使下从事一些不诚实的活动;甚至银行也会通过延迟放贷或向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个体农户收取额外的费用而违背最初的合作协议。

2.质押货物的监管环境欠佳质押货物的监管场所一般有生产车间、仓库等。由于市场把关不严、门槛设定过低等因素,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没有充分结合质押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安排相应规格和类型的仓库。如对于品质较稳定的大豆、小麦等农产品,不仅要求有一定的密封性,还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并且要控制一定的温度,以防农产品的品质降低;而对于蔬菜、水果等季性较强的农产品,对冷藏仓库会有更高标准的要求。

3.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不完善目前在农产品仓单质押业务中,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样会极大地降低农产品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有些个体农户对计算机使用不熟悉,也会影响到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所以,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应该以简单、易用、快捷等为特征进行改进和开发。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盈利模式实施的对策

1.建立农产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将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业务绩效评价系统作为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根据贷款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或农业个体户)在实际业务的绩效表现对其进行评价,这样便根据贷款方各自的业务表现被划分为优、良、差等不同的级别,从而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评估贷款方资质信誉的有用指标。

2.提高对质押货物的监控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农产品仓单质押业务中,对仓库质押货物的保管监控工作主要是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的,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具备完善的物流实体监控系统、信息监控系统以及一些必要的监控设备。

3.加强对供应链各成员日常工作的管理在整个仓单质押业务运作过程中,供应链成员应该协同合作、相互信任。如果质押货物存放的地点就在农产品企业的加工车间,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监管,以便于物流企业和银行对该农产品企业的评价;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农产品企业内部开展工作,实施监管工作,形成一种供应链成员间相互监督和协同合作的关系。

4.完善电子支付系统随着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不断进步的电子支付技术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交易的时效性,并且降低彼此间的交易成本。应对现有的电子支付平台系统进行升级,构建一个更加健全的、可扩展的系统,使来自农村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也可以访问和使用。

四、结语

第2篇:农产品盈利模式范文

内容摘要:都市农业在我国已经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发展,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的都市农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区域性特色。但总体来看,我国大多数地区的都市农业还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必须尽快跳出政府主导的模式,强化我国都市农业的商业化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其盈利水平。

关键词:都市农业 商业化 模式 条件

都市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都市农业最早出现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周边及其间隙地带,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我国的都市农业主要是在以前的城郊农业和所谓“菜篮子”工程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从20世纪90年代都市农业的理念和实践在我国得到了普遍认同以来,我国的都市农业已经在许多地区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的都市农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区域性特色。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存在偏重于示范和辐射作用,不注重经济效益,产业化和专业化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尽快跳出政府主导的模式,强化我国都市农业的商业化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其盈利水平,政府要为都市农业提供良好的市场化发展条件,全面推进商业化运作,才能使都市农业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都市农业的产业特征

任何产业之所以存在,都是因为其经营者能从中获得经济上的回报,否则它也不可能被称之为“产业”。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都市农业既能给城市、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又能给其从业劳动者带来收益。都市农业是城市系统的一部分,都市农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为了满足城市的需要,因此,为了获得自身的发展,都市农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都要进入市场交换,实现在市场上的流通才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动力和生命。例如上海周边的一些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生产花卉、蔬菜、水果,特别是不耐储存的蔬菜水果等等,都体现了都市农业市场化的特征。它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进行资源配置,并使市场体系日益完善,是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农业自身是一个弱质产业,在生产上受土地不可再生的供给约束,消费上受恩格尔法则的约束。而且还要经受市场和自然两种风险,自身积累能力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流动具有趋利效应,因此当农业的资本收益率低于平均资本收益率时,是很难吸引优质资源和资本、人才、技术和高素质劳动力进入农业产业的;另一方面,由于农业产业的低收益率,农村劳动力、资本会从农村转移出来,寻求更高的回报,从而造成农业发展的进一步乏力。

虽然都市农业是不同于一般传统农业的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但是毋庸置疑,都市农业仍然具有农业的多数特征。都市农业的商业化发展更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都市农业能够满足市民的农产品消费需求、休闲观光需求和环境保护及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因此带有很强的公益性,需要政府投入来弥补都市农业的正外部性。但是政府投入不能盲目,必须严格区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一般商品。完全意义上的公共产品主要是指景观维持、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等内容,这一部分公共产品如果完全不包含任何商业性,则应该由政府财政等公共资源来提供。准公共产品主要指既具有景观维持、环境保护、传统文化传承、稳定市民生活、保障战略供给、以及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性、辐射性和扩散性等公益性要求,又具有一般的商业性盈利性质的产品。对于没有机会成本的产品只需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但对于那些为了服从公益性需要而必须付出一定的机会成本的产品,则其机会成本的损失应该完全由政府财政来承担,并同样可以获得适当的奖励。

另一方面,一般商品绝不能由政府财政等来提供,只能享受政府对弱势农业的政策性扶持,和政府对于某些需要鼓励和促进的领域给予的政策倾斜和项目补贴,但是这些倾斜和补贴必须实行严格的市场化运作,不能破坏原来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这样才能使更多有实力和有能力的企业或个体经营者进入该领域,参与公平竞争,提高生产力水平和都市农业的盈利能力。

都市农业的盈利途径

都市农业具有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教育功能、休闲旅游功能、创汇功能等多种功能,而基于不同功能的都市农业的盈利模式和盈利点都有所不同。虽然对于一个都市农业企业来说,这些功能可能同时具有其中一部分或者全部,但是为了研究分析的方便,下文将把各个功能分开来进行盈利点的分析。

(一)基于生产功能的都市农业

生产功能是指都市农业为都市居民生产和提供更多的名特优、鲜、活、嫩的农副商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物质消费需要。都市农业不能停留在初级农产品的生产上,而是应该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建立农副产品的生产、深度加工和市场销售的生产经营体系,特别要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促进高附加值商品生产的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基于生产功能的都市农业的盈利点主要包括销售初级农产品收入、高附加值收入和其他收入(参见图1)。

(二)基于教育功能的都市农业

教育功能是指在都市农业区内开辟市民农园和农业公园等,让市民及青少年接触农业、体验农业生产和农业文化,在回归自然中获得一种全新的生活乐趣,并接受教育。中小学生到基地不仅能体验普通农家生活,了解一些简单的农艺知识,而且能培养热爱农业、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由于基于教育功能的都市农业提供的是准公共产品,所以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因此,基于教育功能的都市农业的盈利点主要有社会公共产品的政府投入、社会基金投入和教育服务的收入。

(三)基于旅游休闲功能的都市农业

休闲旅游功能是指通过开发农业旅游产业,为都市居民和国内外游客提供洁净优美的休闲、游览场所,提高人们的休闲生活质量。近些年,在都市区域兴起的“农家乐”、“农业旅游”、“市民公园”等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充分体现了人们这方面的需求,发掘、拓展了农业的这些潜在功能,也为人们提供了相互了解、增进交流的好机会,使人们获得有益身心健康,是高雅、便利的融休闲、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场所和新方式。基于旅游休闲功能的都市农业的盈利点主要有门票收入、提供各种服务、场地收入(餐饮、会展、宾馆等)、地产转让收入和其他收入。

(四)基于生态功能的都市农业

主要是指营造优美宜人的生态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充当都市的绿化隔离带,防治城市环境污染,以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实现都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归宿点是为了提高都市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而现代都市,特别是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密度高,交通拥挤,废气多,噪音大,污水垃圾等公害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都市农业不仅要为人们提供鲜美的农副产品,而且还要为人们带来新鲜空气洁净水质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都市的一块绿洲和“绿肺”。基于生态功能的都市农业提供的是公共产品,因此有三种提供方式:私人完全提供、私人和政府联合提供、私人和农场联合提供,三种提供方式的盈利点略有不同,私人完全提供则收入只有门票收入,私人和政府联合提供则收入除了门票收入还包括政府补贴和社会基金投入,私人和企业联合提供则收入除了门票收入还包括有偿服务的收入。

(五)基于创汇功能的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依托大城市对外开放和良好的口岸等自然优越条件,冲破地域界限,实行与国际大市场相接轨的大流通、大贸易经济格局,加快农副产品国内、国际间的流转创汇增值,提高农业附加值。都市农业一方面受大都市地区级差地租和劳动力成本日趋升高,以及外省市农副产品对本地市场的影响,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后,将逐步取消农产品的非关税保护,这必将对传统农业产生冲击。因此,都市农业一定要在跻身国际、出口创汇中求生存和发展。基于创汇功能的都市农业的盈利点包括提供高附加值产品的收入、技术性劳务输出的收入、涉外宾馆、旅游等服务的收入等。

都市农业的商业化发展的条件分析

都市农业要实现商业化发展,必须具备以下几个主要发展条件。

(一)需要一定的制度环境

因为都市农业的功能、组织和市场定位等都不同于常规农业,特别是都市农业产生的公益性效益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因此良好的市场经济制度才能为都市农业的商业化发展提供很好的发展环境。而且都市农业除了具有生产,还具有生态、示范、辐射等功能,创造出很多公益性价值。因此其商业化运作应既应该包括有商业价值的增值,又包括公益性价值向商业价值的转化,只有真正实现公益性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都市农业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力。因此需要一定的制度(例如非经济效益的评价、转化和再分配制度等)来与之配套。

(二)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市场需求

都市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应运而生的新兴产业,其商业化发展需要政府和公众对其公益性部分的认同和补偿,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政府和公众才有相应的觉悟和能力;都市农业中的设施农业等需要高投入,一般小农缺乏较大的投资能力;而且都市农业需要高端市场,只有当国民收入达到了一定程度,才能产生一大批有需求和有支付能力的高端消费者。

(三)需要较高经营能力和相应的经营模式

如果说传统农业的经营者主要是小农,那么都市农业的经营者就应该主要是拥有较高经营水平的现代农业经营者,他们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且还应该有较好的经营能力,因为都市农业科技含量高、内容还包括休闲观光和生态环境等领域,面对的消费者要求也很高,因此经营者必须能够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选择相应的经营模式,获得较高的市场回报。

参考文献:

1.赖涪林.现代参与式农业的发展条件与路径选择[J].农业技术经济,2005(2)

2.赖涪林,张汀汀.论我国都市农业的商业化发展[J].郑州全国都市农业与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参会论文,2006

3.张放.都市农业与可持续发展[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韩杰.社区商业投资模式构建研究[J].四川大学,2006

5.李娜,徐梦洁,王丽娟.都市农业比较研究及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6.李莉.商业化、全球化与公共领域[J].西北大学,2005

第3篇:农产品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 盈利模式 保险信贷模式

自2006年底开始,,中国银监会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文件大幅度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标准,并决定最初在四川、内蒙古等六省(区)进行试点。自此,村镇银行开始走入农村金融市场并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脚步不断深入进行各种业务的开展。

村镇银行,顾名思义是指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为农民和农村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相应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而在中国,村镇银行的成立,必须经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并可以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自然人活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出资成立。

村镇银行有许多种盈利模式,但是由于存在融资能力较差、存贷比过高、信用风险较大等缺陷,不能仅仅利用传统盈利模式即以利息收入为最重要支撑,必须进行金融创新以探求新的盈利增长点从而降低贷款的风险成本并有效地提高银行的营业收入。

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开展设施农业保费补贴试点,扩大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扶持发展渔业互助保险,鼓励地方开展优势农产品生产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建立中央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这为村镇银行在农村开展与保险公司的银保协同机制创造了条件和机会。近年来,广东、浙江、山东、新疆等地对各种“农业保险+ 信贷”模式进行实践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负担较大和农业“贷款难”问题起到了缓解作用,促进了农业信贷、农业保险以及农村金融三方面的共同良好发展。

一、银保合作

银保合作就是银行业与保险业两大金融行业为了达成共同目标并可以共同发展而进行资源共享,在业务上进行创新合作以谋求各自的利益。

银保合作从狭义上讲,是保险公司通过银行这一渠道来进行保险产品销售、保险费用代收、保险金代付等银行保险类业务。对银行而言,就是借助良好的信用形象代替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从中获取手续费的一种特殊中间业务行为;对保险公司而言,就是保险营销中环节上的一种类中间业务。

而从广义上讲,却是银行业与保险业互相购买对方的股份,并通过该方式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这样才能相互融合从而谋求共同的发展。双方可以通过业务创新、开辟崭新的领域来扩大经营范围,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

对于所要讨论的农村地区的村镇银行与保险公司的保险信贷业务,目前仍处在狭义的银保合作阶段。双方只是通过互相的业务,尤其是村镇银行对保险公司的中间业务来谋求共同利益,并未上升到银行与保险机构互相购买股份的层次。

就目前中国的银保合作状况来看,寿险方面与银行的合作发展良好,而财险方面则稍为薄弱。产险公司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职能部门提供保险资源由产险公司业务人员上门办理业务和销售短期人身保险产品合作的方式,合作内容有企业财产保险、短期人身保险、汽车抵押贷款保险、个人住房抵押和按揭贷款保险、安居综合保险、金锁安居家财保险等;因受保险资源限制业务较少,还未能成为产险公司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和销售渠道之一。

二、村镇银行信贷保险模式的盈利点分析

对广东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优惠信贷利率”模式,浙江的“新型农业综合保险+信贷+政府扶持” 模式,山东的“农户贷款+个人意外伤害保险” 模式,新疆的“保险+信贷+政府补贴” 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采用信贷保险模式的关键是银行与保险业务的协同,通过这种协同达到共赢。这种共赢对村镇银行体现在两个方面促进了银行的盈利增长:一方面,降低了投资风险和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减少了风险成本,信贷成本是影响银行业绩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

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最大,而信用风险是最为重要的,因此风险成本最高。

村镇银行的资本构成主要依赖于自身的未分配利润,而较少从金融市场上获得资本。村镇银行往往以提高自己的经营程度来显示其安全性。

《新巴塞尔协议》规定:

资本充足率=总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00%=(核心资本+附属资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应对市场风险所需资本+12.5*应对操作风险所需资本)*100%≥8%

由资本充足率的公式就可以得出银行安全性高的业务链:信贷风险下降=>信用风险下降=>资本充足率增加=>银行安全性高。

村镇银行信誉不高,业务有限,负债缺乏弹性,为应付顾客提存必须保持相当数量的流动资产而使资产盈利率降低。同时还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来补偿信贷风险带来的损失。这使资本成本曲线远离原点,不仅使最佳资本需要量很大,而且资本成本很高。

由此:信贷风险下降=>信贷风险带来的损失减少=>贷款损失准备金减少=>最佳资本需要量减少,资本成本降低。

呆账准备金是弥补贷款损失的价值准备。“信贷+保险”模式中,保险补偿了一部分贷款损失,使银行的预期贷款损失减少,也可以减少呆账准备金的数量。

银行通过收取手续费用,能够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第4篇:农产品盈利模式范文

构建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商业模式的总体思路

构建邮政综合服务平台的总体思路,是以“创新、开放、共享、多赢”为指引,高举服务民生和服务“三农”大旗,依托政府和行业,发挥邮政差异化优势,整合以渠道、客户为主体的资源,结合线上线下、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返城、民生服务与邮政业务,借助政府扶持与企业有限投入,通过大众创业与精准扶贫,引入优质高效的商品(服务),促进邮政业务的横向深度融合,打造覆盖城乡、政府满意、惠及民生、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笔者认为,邮政可以在两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搭建商品(或服务)的流通平台,促其“去中介化”,提高流通效率。具体地说,就是整合三大板块及社会资源,牵手上游商品(服务)供应商和下游终端消费者,让供应商自主创新、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发挥“无形之手”的自动调节作用,使供需自适匹配。邮政作为平台发起方,重点在于引流,集全国各地商品(服务)之大成,利用遍布城乡、线上线下的各类实体和电子渠道,将商品(服务)呈现给各类消费用户。在平台运营中,邮政需要为平台参与方(包括供应商和消费者)提供包含但不限于“线上交易+货运物流+终端配送+货款归集+线上线下信息技术支撑”的一揽子服务,通过平台机制的科学设定,确保平台高效、有序、充满活力,实现邮政、供应商、消费者共同受益和多方共赢。二是响应中央“公共服务均等化”号召,高举普遍服务、普惠金融的旗帜,借力服务“三农”、快递下乡、金融下乡等中央“一号工程”,大力进军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发挥邮政比较优势,抢占农村电商高地,重点解决末端寄递及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让优质农特产品、工业品双向流通,高效、便捷地呈送给城乡消费者。

打造优质高效平台构建精密服务体系

如何打造优质高效平台,是构建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商业模式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笔者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邮政企业现状,提出以下平台架构——从现有的以产品为中心,即单一产品通过单一渠道向单一客户提供服务的平台架构,转型到以客户为中心,即整合产品(服务),通过整合渠道(自有渠道、加盟渠道、电子渠道),向整合共享的终端客户提供综合服务。其实质就是平台通过实现对供应商、消费者和平台发起方(邮政)资源的共享,带动商业模式从传统经济转向分享经济,实现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和多方共赢。第一,扩大多边用户规模。根据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与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平台在达到一定用户基数后,将呈指数增长态势,这种正向外部性令平台急剧成长、价值急速攀升,远超传统商品经济中的规模增长效应。因此,邮政要积极引流,一方面打破封闭运营的固有模式,开放入口,常态化、多样化地吸引合法合规、质量安全的产品(服务)进入平台,尽量吸引第三方支撑服务机构(如第三方支付、IT服务)加盟;另一方面,共享三大板块客户、协作单位的客户,刘金平陈静俞引导数十万加盟渠道成为批销商,利用邮政自有及社会渠道,依托线下实体和线上电子渠道,源源不断地吸引潜在消费者加入。第二,做大平台交易规模。积极促成交易、做大交易量是邮政平台商业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背后的逻辑是优先保障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三者获益。具体为:一是千方百计服务好供应商,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其做大销量,实现规模增长和持续盈利,形成并巩固与邮政的良好合作关系。邮政要开放电商平台、实体网络(自有渠道及社会渠道),积极探索代售、批销、团购、预售、拼单、众筹等模式,引导加盟邮政的个体自主创业,助力业务推广和做大规模,使之“不为我有,但为我用”;对品质优、支撑强的地方特色产品,可进入全国邮政渠道,促进跨省交流、互通有无;对实力强、口碑好的品牌,采取共建形式,在邮政渠道设立专柜;对小而美、具有质优价廉竞争优势的产品,可利用邮政仓储代管、分销货款代收、市场数据分析等服务,通过跨境电商创业平台推向国际市场;也可通过农村电商创展平台,实现工业品、农产品的双向流通。二要想方设法为便民服务站、邮乐购店、“三农”服务站、村邮站等经销商提供质优量足的货源,助其获利,形成并巩固其对邮政高内聚、强依附的生存依赖。利用批销交易,源源不断地为经销商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既帮助供应商做大销量,又提升加盟渠道经销商对邮政的依赖。三要以周密细致的服务,让消费者便捷地享受到货真价实、品质优良、具有独特比较优势的商品,构筑对邮政高度认可、无比信赖的品牌口碑。

营造平台聚合效应构筑多元盈利模式

第5篇:农产品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一、引言

农业上市公司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或以其为依托,农、工、商综合经营,实行独立核算和具有法人地位的农业社会经济组织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提出了大农业的概念,大农业是包括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第三产业是农资、农产品及农机流通等。本文所谓的农业上市公司是指以大农业为基础的,满足相关法律的前提下,在沪深两市上市并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或以其为依托、农工商综合经营的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各种手段如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和方法的选择,公允价值估价等方法,来调节企业盈余的行为。这些空间的选择,满足了企业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需要。

二、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

1.农业行业的弱质性

农业行业受到自然环境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农业行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而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基本年年都发生,这也就造成了一大部分的农业上市公司经济效益欠佳,因此农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更加有可能基于业绩的压力或者政府监管的压力对利润进行操纵。

2.农业上市公司融资难

目前农业上市公司融资主要是通过两种渠道――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主要是通过企业建立初期的自有资金和在后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内部融资的优点在于风险小,不必偿还利息,不必向外部公告偿债能力等财务指标,因此内部融资的保密性较好。但是企业建立初期的自有资金在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如果要获得更多的资金,内部融资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加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但是从上文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分析可知,农业上市公司普遍盈利能力不高,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这也就使得内部融资变得更加困难,企业就必须从外部寻找资金来源。外部融资顾名思义资金来源于企业外部,从与企业的相关度上可以划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主要是企业的股权融资,主要有上市,增发股票等形式。但是证监会对上市,增发股票都有严格规定,如净资产收益率。间接融资主要是通过债务融资,如发行公司债券,向银行申请贷款等。但是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严格的要求,尤其是资产负债率符合相关要求,但是农业上市公司普遍资产负债率偏高。总之,无论从哪种的融资渠道,农业上市公司都遇到融资的困难,迫使得农业上市公司不得不进行盈余管理来达到融资的目的。

三、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殊手段

1.政府补助

从2013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可以看出,超过88%的上市公司获得过政府补贴,总金额超过770亿。12年情况也类似,94%的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贴,累计金额达到1070亿。

农业上市公司亦是如此。除信息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外,农业行业当属获得政府补助的头牌.并且给农业行业的政府补助五年内不断的上升。

政府补助是指除政府作为所有者投入资本以外的,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目前我国政府补助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和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等。从定义和形式中可以看出,无偿性和直接取得是政府补助的两大特点。这也就是农业上市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保障。但同时也给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我国会计准则将政府补助划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下面就从这两类出发探讨政府补助的相关准则给盈余管理带来了空间。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从字面上看就是形成企业资产的那部分政府补贴。因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具有资产的性质。如固定资产并不会在购买一开始全额计入成本,它会随着资产的不断使用计入成本影响到损益。因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也并不能在收到的同时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随着相关资产的折旧或摊销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收益。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会在确认政府补助一开始影响到损益,看上去对损益的影响很小。但是当相关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时,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对资产净残值的估计,折旧方法的选择,折旧年限上来调节各年的利润,影响到利润的分布。

2.生物资产

(1)生物资产确认

依据我国会计准则,生物资产可以分为三类,即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举例来说明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如奶牛主要是为生产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而持有。消耗性生物资产如肉牛主要是为了出售而持有。公益性生物资产,主要是出于环保的目的。这样的划分与克鲁梯拉、费舍尔、李金昌的观点相似。他们将生物资产划分到环境价值中,又将环境价值分为有形的资源价值,和比较虚的无形生态价值。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也都把生物资产认定第一类。从2013年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也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只确认了资产性生物资产,而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确认的企业寥寥无几。

(2)生物资产的计量

给管理当局操纵利润的地方――公允价值,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较成本计量模式有更强的相关性,但可靠性较弱。因此必须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进行限制。

2014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规定可以遏制部分盈余管理行为。但是还是有很多的漏洞。比如在公允价值估值技术上,准则规定有三层输入值而这三层输入值都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公允价值容易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粉饰报告的手段,误导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我国目前直接采用公允价值作为生物资产的计量模式的市场条件还不十分成熟。

(3)生物资产的披露

我国涉农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业务范围披露不充分、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披露不充分不具体以及生物资产定性披露较差。披露的不全面也是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另一种手段。

农业上市公司对生物资产披露的内容不充分或避重就轻,缺乏应有的公允性。很多会计信息会计准则并没有对是否披露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多数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披露的报表存在着片面性、甚至有欺骗性。

参考文献:

[1]李向红.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2]梅菊芳.企业会计准则对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

[3]刘卫华,朱秋秋.从农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谈生物资产准则的完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1):23-25.

第6篇:农产品盈利模式范文

3月11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存款利率的最后放开,是利率市场化中的最后一步,放开肯定是在计划之中,很可能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

两年的时间并不遥远,留给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的缓冲时间并不充裕。诚然,农信社的存款客户主要是农民和县域内的本土居民,农信社与农民60多年的情感以及在当地形成的相对垄断地位,仍可推进全系统存款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增长。就目前状况来看,互联网金融并未像城市金融那样对农信社构成强势威胁。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存款保险制度酝酿推出、第一家民营银行年内落地、国有大行乡村设点、知识型农民不断增多,以及金融网络的进一步延伸,农信社仅靠高额利差立行的“好日子”渐行渐远。

现阶段,存款仍是银行之本。居安思危,农村信用社如何才能吸收和留住更多的低成本存款?何为突破重围的长效之道?

营销技巧:由简单到多元

年初,在1月份人民币存款总额骤降9402亿元的背景下,全国多数省份农信社存款余额不降反升。据悉,江苏增长508.7亿元,山东增长414.48亿元,河北增长251.7亿元,江西增长121亿元,湖南增长99亿元,福建、吉林等多个省份农信社存款也出现小幅增长。

“要看到抓存款就是抓利润,存款是资金业务的重要来源。今年一季度的开门红工作中,大家要将资金组织工作切实抓紧抓好。”2月11日,四川省联社理事长王华在年初工作会议上做出了抢抓存款的重要部署。

不止是四川,纵览全国各省联社年初工作会议报告,几乎都将“存款增长”列为2014年经营任务的首要目标。在省联社的战略引领下,一场浩浩荡荡的“春天行动”在全国各基层行社展开。

黑河农商银行对客户按区域等类别进行细分,指定专人实行1对N和N对N的客户关系维护,对不同客户提出不同的公关计划。注重产业链条衔接,形成“以点成线、以线成面”的增存揽储局面。

湖北大冶农商行张小平董事长亲赴北京大冶商会开展存款营销,向北京毛铺大酒店授予“外出创业金融服务中心”宣传牌,收集企业类客户联系表、校友会同学联系表,坚定了做好外出创业人员存款营销的信心。

四川省安县联社以省联社手机银行产品为契机,新设业务拓展部,负责对全辖手机银行营销推广的指导监督、协调推动、营销考核、客户需求信息搜集、业务培训、产品推广及风险管理等工作,解决基层分社的后顾之忧。

差异化营销、重点客户公关、“扫街”行动、手机银行营销、网络营销农信社存款营销的手段由简单转向多元。而这背后,是完备的绩效考核系统,引导员工由“被动等储”向“主动揽储”转变。如,山西晋中开发区联社实施领导分工包片制,工资与所包网点业绩完成情况、部室工作考核情况以及基层民主测评相挂钩,存款突破亿元的网点负责人和业务经理可享受信用社主任薪酬待遇;二星级客户经理可享受联社副主任薪酬待遇等。

治本之策:客户服务与产品创新

多元化的营销技巧和强有力的绩效考核助力农信社实现年初存款“开门红”,但其中不乏存在抢时点、以忽视客户质量换取存款数量等问题。在抢抓客户的同时,只有培育出稳定、高质量的客户群体,才能保证存款稳定增长,避免存款大起大落。那么,什么才是保证农信社存款营销质量的治本之策?

“要切实转变经营理念,在营销方式上,要从人脉关系型向产品创新、服务优化型转变,切实增强客户黏性。”上海农商银行行长侯福宁的一句话,道出了“客户服务与产品创新制胜”这一存款营销的真谛。

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不同,农信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三农”和小微企业。

福建南安农商银行副行长林超鹏认为,南安农商银行存款逆势增长的根源可追溯到银监会2012年6月开始推进的“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正如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所说,实施“三大工程”是提升农信社核心竞争力和积极应对市场挑战的内在要求。“三大工程”的推进不仅使农村百姓享受到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也使农信社紧紧握住了“三农”市场。

“什么时候客户管咱叫哥了,才叫营销工作做到位了。真正把客户当成自己家里的人,而不是虚虚乎乎的。”黑龙江黑河农商银行口岸支行于海涛行长话糙理不糙。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秉承“以心相交,成其久远”的精神来服务客户,才能更好地换取客户忠诚度。

具体路径上,浙江省联社理事长姚世新在该省年初工作会上作出部署:大力促使网点建设从满足客户需求为主向实现客户精准营销为主转变,优化网点布局,挖掘网点潜力;积极探索将农村的金融便利店模式推广到城市社区,探索符合城区特色的服务模式;深入研究分析近年来“走千访万”活动等工作中积累的大量客户信息,强化数据分析应用;加强网点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培养,提升柜面营销能力,主动开展交叉营销、一体化营销,提升客户黏合度。

此外,在银行产品严重同质化背景下,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农信社产品与服务创新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广东省联社在全省银行业机构中率先开设“夜市银行”,探索社区银行建设和便民便小新模式;江苏农信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在全国率先形成“金融服务村村通”“小额信贷扶贫”“阳光信贷”三大特色服务模式,以贷引存;江西省联社创新开启“百福银政平台”,加强与政府、省属集团、系统性行业客户以及金融同业的互动,探讨在沿海城市设立客户对接窗口

因此可以说,完成由“存款立行、贷款立行”向“服务立行、品牌立行”的理念转变,扎实推进“三大工程”以夯实“三农”根据地,做好客户服务和产品创新,塑农信社自身品牌以实现存款营销“不营自销”,是农信社存款营销的长效之道。

掌舵未来:直指盈利模式转变

“从根本上说,银行之所以固守存款,与银行主要盈利来源于利差收入有很大关系。改变这一点,要从战略层面进行转型,转变单一的规模扩张,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这样,对存款的依赖程度就会逐渐下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一语中的。

目前,绝大多数农信社已认识到传统盈利模式的生存考验,开始探索新的盈利增长点。

江西省联社积极构建财富管理中心和资金营运中心。财富管理中心方面,构建省联社提供指导服务、设区市成员行社集中营运、各县级成员行社具体对接客户和项目的财富管理体系,加快理财产品研发和销售;资金营运中心方面,探索开展同业存单业务,创新委托逆回购业务,开拓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投资渠道。

四川省联社强调各基层联社要从单一传统业务转向多元化经营,把“用活用好富余资金”和“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作为两个“利润增长点”,拓展客户业务领域,增加中间业务和资金业务收入。

上海农商银行将“中小微企业和居民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互联网金融服务商”“布设村镇银行”“同业金融市场交易商”和“科技运营服务商”作为2014年起新三年发展规划的五个盈利增长点;着力调整存款结构,下大力气优化对公存款定活比,努力控制对公存款成本。

中国农业大学何广文教授认为,未来的农村金融是“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综合体,农信社可以把互联网金融理念运用到产品创新及客户服务中去,开拓新的盈利增长点。

财富管理、资金营运、盘活存量用好增量、调整存款结构、进军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多的农信社将存款营销的目光转向中间业务营销,作为转变自身盈利模式的直接路径。

第7篇:农产品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金融;盈利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截至2012年末,我国共开业村镇银行800家,中西部地区机构占比61.2%。资产总额为4343亿元,贷款余额为2330亿元,其中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合计占84%[1]。然而在村镇银行迅速发展的同时,其盈利能力却呈现两极分化和地域分化的趋势,从总体看真正实现稳定盈利的还是小部分,大部分仍然在盈亏平衡波动,同时在数量占比较大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总体盈利能力较弱,实现稳定盈利的村镇银行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2]。当前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亟待提升。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的总体盈利能力分析

村镇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的金融机构,其盈利性是在安全性与流动性基础上的最终要求,同时盈利能力的大小也最终决定了自身的发展。因此对村镇银行总体盈利的衡量评价可以客观反映其发展的现状与不足。

当前银行业普遍采用的盈利能力指标主要有资产收益率,净利差率,存贷比,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非利息收入占比等。

(一)与银行同业平均的比较。我国银行业的主导是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与之比较,作为一级法人机构的村镇银行规模小、网点少、业务单一。在各项评价指标中,村镇银行与行业平均值差距较大。这主要由于村镇银行正处于扩张期,同时经营成本初期投入高,短期资产回报受到影响。以江西为例,2012年,我国银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为1%,而在江西辖内村镇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仅为0.5%-0.7%,同时行业平均净利差率为2.6%,而江西辖内村镇银行净利差率为2.2%。由于规模效益难以体现等原因,在净资产收益率、非利息收入占比等核心指标上中西部村镇银行均低于行业平均值。但是处在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却远低于行业平均值。

(二)与同地区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比较。村镇银行在同地区的竞争对象主要是农信社和邮储行。由于市场后入和公众认知不足与政策扶持力度小,村镇银行发展受到限制,吸收居民存款缓慢、依赖资本投入,5%的营业税率高于农信社的3%,结算渠道与涉农贴息未得到政策支持等,因此村镇银行的成本费用等支出性指标要比同地区农村金融机构高,但是村镇银行作为一级法人机构较其他银行分支机构表现出来充分的灵活性却要大的多,创新中小微及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形成了小微金融战略的有效延伸,扩大了其在县域、村镇的市场份额。

(三)当前盈利能力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1.外部环境和政策制约严重。中西部村镇银行大多处于发展中的县乡,金融需求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盈利空间狭窄。村镇银行吸储较慢信贷结构单一,同时信用体系不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盈利能力的提升,对村镇银行的帮扶政策还停留在宏观层面并未具体落实,削弱了村镇银行竞争力。

国家应放宽对村镇银行发起人结构及股本的限制,鼓励多种资本参与[3],活跃农村金融,强化村镇银行与地方政府联系,加大扶持力度,尽快落实补贴支农业务政策,提高村镇银行竞争优势。

2.内部治理和风险控制亟待加强。当前,村镇银行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是村镇银行资本单薄,公众对其内部治理和风险控制信心不足,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农民对银行资金的安全性要求更高。村镇银行内部治理没有统一的制度要求,同时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对信贷风险控制不足。

金融监管机构应该制定统一的村镇银行内部治理控制要求,同时加强监管,建立市场推出与风险保障体系,村镇银行自身应该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与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岗位监督与员工职业素养要求。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的盈利模式分析

当前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银行卡业务,收付款项及保险业务和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一)当前盈利模式分析。当前村镇银行由于所处环境与自身条件限制,其主要收入来源于净利息收入,业务模式主要是零售银行业务为主,其中零售银行业务当中涉农存贷款占到62.5%。而在东部地区的村镇银行以及中西部地区发展较为成功的村镇银行中,其盈利模式中批发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中间业务、混业经营业务呈现多元化趋势,中西部的489家村镇银行中的90%主要以零售业务为主,而在东部的311家村镇银行中这一比例不到50%。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较低导致盈利稳定性较差,业绩波动大。

同时村镇银行在区域金融的竞争中不能有效联合资本,导致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过于重视资本的逐利性,盲目追求扩张,盈利模式的一味求大而没有保障其合理性与流动性。

(二)当前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1.业务结构单一化制约着村镇银行在中西部地区的获利能力提升,直接影响其抗风险能力与资产收益。在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尤其是村镇银行所处的县级城市金融需求日益增大,村镇银行却不能因需定求,导致发展陷入困境。

村镇银行应平衡业务结构,合理配置资本,将业务面向区域金融的需求,面向中西部县域的城镇化进程与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险,同时挖掘涉农潜在业务,优化业务流程,开发适应三农发展的金融产品,保障盈利模式质和量同步提升。

2.盈利模式僵化,缺乏核心竞争力,当前村镇银行存款主要由资本投入组成,加之公众了解不够,吸收居民和企业存款滞后,导致流动性下降,资产管理水平下降,同时面对区域内同业竞争缺乏有效应对,不能扩大盈利空间。

村镇银行应积极与区域内国有资产、大型企业合作,互相注资参股,形成有效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与地方政府协作[4],提高公众认可度,创新信贷方式,推广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微企业金融与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盈利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2012年报,2012.

[2]赵冬青,王树贤.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0.

第8篇:农产品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农业众筹;茶叶行业;互联网

一、引言

农业众筹(Agriculture Crowd Funding)指生产者通过网络众筹平台农产品筹资信息,吸引大众为其新发起的项目进行投资,并在成功融资后以农产品实物或者股权形式给予回报。将此新型商业模式应用于茶叶行业,无疑是一种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创新之举。如何真正解决资金问题、消除信息不对称、改善茶叶流通现状,如何让茶叶产品搭乘“互联网+”快车,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农业众筹模式的发展现状

1.国外农业众筹模式。农业众筹的模式源自美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模式分别是Fquare和Agfunder。其中Fquare的模式是建立一个垂直土地流转平台,投资者可以通过参与农场土地众筹,购买选定区域的土地契约,间接拥有该土地的所有权。当投资者购买土地后,平台会充当中介角色,再把土地租给周边农户耕作,投资者收取土地租金。而Agfunder的模式则是充当网络服务平台角色,为投资人和农户搭建网络平台,提供农业生产项目和农业技术项目的众筹服务,在众筹成功后,Agfunder会对融资企业收取一定的提成,但对投资人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2.国内农业众筹发展。国内农业众筹发展起源自2014年,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现阶段的模式主要分为:农产品众筹、农业技术众筹、农场众筹和公益众筹四大类。比较有代表性的农业众筹平台是“大家种”和“有机有利”,分别代表两种不同模式。“大家种”平台首创提出F2F(family to farm)的概念,提倡都市人走出城市,回归自然,其定位为连接家庭和农场的平台,为农场和家庭建立直接联系的桥梁。而“有机有利”平台为淘宝生态农业频道合作伙伴,其定位为专注于生态产业的生活服务平台,目前主要承办回报类农业商品众筹和投资类农业股权众筹两种项目。

三、农业众筹模式应用于茶叶行业的必要性

1.解决资金问题。茶叶企业的发展不仅依靠自然资源和加工企业,更重要是要有长久稳定的资金投入。资金注入使企业可以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增加科研人员和加大研发力度,扩大厂房和企业规模建设,推进茶叶品质改革创新和高端包装,增加企业宣传来打响名牌效应。农业众筹模式不仅可以为茶叶企业提供金融融资,同时可以通过平台向广大消费者筹集预订资金,这种类似于茶叶产品预售的农业发展模式,能够为中小茶叶企业、茶农提供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茶叶企业的资金问题。

2.消除信息不对称。我国茶叶生产领域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十分严重,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供需信息、交易信息无法对等,往往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茶叶滞销。在茶叶流通过程中,茶叶企业属于弱势群体,不仅要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又要面临市场经济的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农业众筹平台作为买卖双方合作互动平台,以消除信息不对称为基础,使双方得以实现共赢。对茶叶企业来说,通过与消费者的直接互动,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按需定制生产,既能保证茶叶销路,又能减少库存和消耗;就消费者而言,直接从茶叶企业处获得新鲜茶叶产品,既保证了食品安全,又减少了来自分销环节和零售环节的附加开支。

3.改善茶叶流通现状。传统的茶叶产业流通模式较为复杂,如图1所示,从原材料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要经过加工、分销、零售等多个中间环节,这些环节不仅增加了流通的成本,还降低了流通的效率,且中间环节的时滞性使茶叶产品到达消费环节时的质量难以保证。

将农业众筹模式应用于茶叶产业,在解决茶叶企业销售渠道问题的同时,直接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让茶叶生产商在茶叶种类选择和定价上有了更多话语权,中间环节的减少使其逐级成本降低,利润增多。

四、CF2C茶叶众筹模式应用研究

目前我国农业众筹平台基本采用以实物和服务回报的消费型模式,与“生鲜产品预售”的模式比较相似。以CF2C(circulation to farm to consumer)为核心构建茶叶众筹模式,通过社交网络挖掘社群的影响力、利用互联网公开透明机制建立消费者与生产之间的信任通过目标众筹的方式,提前锁定需求,将销售前置,以销量驱动产量,从而实现茶叶产业链重组,形成有利于互联网发展进程下循环电商模式的茶叶产业发展新思路。

1.业务设计

以茶叶产品众筹服务为基础,为茶叶企业提供一站式茶叶产业众筹解决方案和茶叶产品网络推广服务,业务体系可涵盖以下两方面。

2.商业模式

以茶叶企业作为项目发起方,为消费者提供众筹项目用以预订某种价位的茶叶产品,实现项目资金筹措,而后茶叶企业根据订单需求进行茶叶种植,按约将成熟茶叶产品配送至消费者,平台将以监督的形式,让种植过程透明化,平台本身主要的盈利模式含以下两部分:

(1)增值服务及佣金盈利

茶叶众筹平台对茶叶众筹项目提供包括视觉设计、营销推广等众筹增值服务,以及茶叶企业发起项目支付佣金所产生的收益。

(2)资金沉淀盈利

在茶叶企业完成茶叶产品培育成熟前,提前融得消费订单资金,待消费者获得茶叶产品回报后,再将资金打入生产者账户,期间资金沉淀盈利归众筹平台所有。

3.风险分析

CF2C茶叶众筹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资金问题、消除信息不对称、改善茶叶流通现状,但如同传统农业众筹模式一样,仍面临来自市场认可度、运营成本、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风险。茶叶企业和茶叶众筹平台运营者必须在充分认识茶叶众筹模式机会和风险的前提下,探索茶叶众筹模式,降低运营成本,培育茶叶众筹市场。

五、小结

本文认为,茶叶众筹模式或将成为茶叶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手,以众筹消费模式的独特商业价值,有效减少中间环节,带动茶叶产业发展。其发展重点可以围绕茶叶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茶~产业链重组、社群网络营销等三方面来设计。

参考文献:

[1]魏芳.我国茶叶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福建茶叶,2016,(03):99-100.

[2]王安琪.“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众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大家种”网为例[J].电子商务,2015,(09):42-43+79.

第9篇:农产品盈利模式范文

订单农业模式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典型模式,近年来得到了快速推广、发展。但订单农业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市场,技术,制度等诸多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使得农业契约合同违约率高达80%[1],而这些巨大风险的本质是契约违约风险,其是订单农业的核心风险,因此研究完善订单农业契约合同,降低违约率已然成为订单农业问题研究里面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期货市场作为一种更高级的市场形式,能够有效回避风险,是对“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缺陷的校正。因此,在订单农业创新模式“公司+合作社+农户+期货市场”理应成为下一阶段我国订单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永安资本“云天化”模式分析

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农产品定价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贯彻落实来中央连续多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永安期货公司子公司永安资本与大商所,吉林长岭云天化农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云天化合作社)创新并设计探索出了“公司订单+期货+场外期权”的新型订单农业模式。具体来看涉及吉林云天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云天化合作社、农户、永安期货公司全资子公司永安资本三方交易主体,整个操作流程如下:

(一)签订保底租地协议,锁定农民保底收入。吉林云天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属单位云天化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运营模式签订订单农业合作合同。在这其中吉林云天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下属合作社提供种子、化肥销售,玉米贸易,仓储物流,服务团队,资金等全方位技术支持。合作社组织社员、农户进行生产种植。云天化合作社与农户签署保底租地协议,约定农民每年以8000元/公顷的租金将土地租给合作社,租期为15年,租金可以随玉米价格行情上涨适当调整,下跌时租金不变,以此充分保证农户的利益。土地集中后,由云天化合作社组织统一播种、统一测土施肥、统一收割。在当年玉米销售完成后,扣除所有成本后所得的净收益中,40%留存合作社用来扩大再生产,余下60%全部分配给入股农户,如此一来农户除了可以获得土地租金还可以作为合作社员为合作社劳动获得工资性收入,同时有机会分享合作社剩余分红收益。

(二)设计套期保值方案,规避玉米价格风险。鉴于目前国家政策,对于玉米这种基本粮食作物国家会实行一定的托市政策,设置最低价格保护,以此来保护、提升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食品卫生事件偶有发生,下游养殖企业遭受重创,饲料销量行情不佳,玉米价格全年呈现高开低走行情。云天化合作社通过与永安期货下属风险管理子公司永安资本进行合作,设计出空头套期保值的操作方案,在玉米现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因在期货市场进行了合理有效的风险对冲,反而获得了超额收益。

(三)创新金融衍生工具,引进场外期权机制。永安资本作为永安期货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致力于期现结合与风险管理业务。在“订单农业+期货+场外期权”三方交易模式中伴有重要角色,囿于国内衍生品市场发展不完善,永安资本在为云天化合作社提供量身定制的风险管理业务的同时,必须要把合作社转移到自身的风险合理转移出去,实现自身风险中性。永安资本依托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担当起了专业机构投资者的角色。

以上是“公司订单+期货+场外期权”订单农业合同中三方交易主体角色分配,鉴于目前我国场内期权工具尚未上市的情况下,大连商品交易所积极配合永安资本设计推出了场外期权这一新的避险衍生品工具。云天化合作社作为玉米订单合同套期保值的主体,买入场外期权,为此需要向永安资本支付少量的权利金。作为交易对手方永安资本售出场外期权,为此需要将将其所持有的场外期权头寸转换成期货头寸,根据期权定价公式,通过复制期权成本,计算出每日期权的当前delta值,并依据该数值确定在期货市场应建立的对冲风险期货头寸。当市场价格变化时,永安资本通过对期货头寸的动态调整,将价格风险转移给期货市场的投机者,保证自身一直处于风险中性状态。

2014年2月,云天化合作社与永安资本签订场外看跌期权交易合同及交易确认书,明确了双方协商的执行价格、权利金金额、到期日等重要内容。从最终结果看,现货方面,玉米现货价格从2200元/吨上涨到2260元/吨,云天化合作社现货盈利60000元(现货1000吨)。场外期权方面,由于到期日玉米期货1405合约收盘价高于约定的执行价格,云天化合作社放弃执行看跌期权,损失权利金27090元。该期权存续期内,云天化合作社总共盈利32910元,经测算效果好于直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空头套保。而从永安资本收益看,由于云天化合作社放弃行权,永安资本盈利27090元;期货方面,永安资本期货对冲亏损15320元,支付交易手续费180元,共计亏损15500元。该期权试点项目中,永安资本共盈利11590元,场外期权权利金收入有效覆盖了期货市场对冲的成本,实现了参与主体的三方盈利。

三、不足之处

“云天化”模式是我国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在现有资本发展条件的一次有益尝试,但在试点中,我们也发现该模式下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

第一,最明显的是费用问题。在这个创新过程中云天化合作社作为订单公司同时也是现货商,出于避险需求,需要在资本市场进行对冲,相较以往直接进行期货市场上的套期保值,在“云天化”模式中,作为交易成本,合作社需要付出期权权利金成本,这也是整个交易过程中合作社最大的支出,如果该项成本长期由合作社单方面承担,将会影响合作社的积极性和参与动力。借鉴发达市场做法,可以尝试农产品期权权利金费用补贴模式,即对于合作社出于价格风险管理偏好而购买的期权费用,财政如果能给予一定的补贴,将有助于该模式的长远稳定发展。